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业主管理控制对承包商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26 15:19
摘要 I
ABSTRACT Ill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
1.1.1研究背景 1
1.1.2问题提出 3
1.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4
1.2.1研究目标 4
1.2.2研究内容 4
1.2.3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5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6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评述 7
2.1管理控制的相关理论 7
2.2公平感知的相关理论 12
2.3合作行为的相关理论 14
第三章 业主管理控制对承包商合作行为影响的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17
3.1研究假设 17
3.1.1业主管理控制对承包商合作行为的影响 17
3.1.2业主管理控制对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 19
3.1.3承包商公平感知对承包商合作行为的影响 20
3.1.4承包商公平感知的中介作用 20
3.2模型构建 21
第四章 业主管理控制对承包商合作行为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处理 23
4.1量表的确定 23
4.1.1业主管理控制量表的确定 23
4.1.2承包商公平感知量表的确定 24
4.1.3承包商合作行为量表的确定 24
4.2 样本与数据收集 25
4.3统计分析 26
4.3.1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26
4.3.2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0
4.3.3信度分析 30
4.3.4效度分析 31
4.3.5假设检验 33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35
5.1测量模型结果分析 35
5.2结构模型结果分析 40
5.2.1管理控制与承包商合作行为的影响关系 40
5.2.2管理控制与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关系 42
5.2.3公平感知与承包商合作行为的影响关系 44
5.3中介效应结果分析 46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51
6.1研究结论 51
6.2研究创新 51
6.3管理启示 52
6.4研究局限与展望 53
参考文献 55
附录A 65
致谢 69
作者简介 7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7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研究背景
工程项目的复杂和动态环境特征使得项目充满不确定性,业主和承包商间的合作 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近年,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合作行为备受关注[1]。然而,工程项目 是一种典型的临时性组织[2],这种临时组织(项目)由各种独立的企业组成,有明显 不同的特点,例如,项目的发展周期是有限的,在此期间需要完成一项非重复性的任 务。而非重复博弈易使工程项目承发包双方的合作关系建立在狭隘的“机会主义”之 上,最终导致“零和博弈”,如该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业主利用其优势地位采用免责条 款、承包商的“低报价高索赔”策略及不平衡报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数量的居高不 下等[2]。项目的临时性也会对合作伙伴心理方面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团队成员的 合作能力,影响他们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去。另外,随着工程项目团队中工作变得更 加复杂、非常规、知识密集,工程项目需要由具有不同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变能力强的 个人组成团队去执行组织中的工作[3]。即在职能和专业上具有显著多样性和互补性的 若干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任务而暂时合作,并且这些成员之间通常缺乏合作历史,团 队成员在文化、环境、知识、专业领域、实践、资源、角色、组织类型、团体和个人 功能等的分配中具有不同的认知,但在本次合作中需要密切配合、相互依赖,而工程 项目这种临时性组织却经常不能克服这些界限,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质量就决定了项 目成功[4-6]。因此,研究业主与承包商间的合作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研究已经讨论了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对合作的影响。许多学者将契约治理作 为参与者合作行为的前因,合同被认为是促进合作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例如,Luo[7]发 现合同中的术语专一性和权变适应性对合作有正向影响,认为合同的完备性可以改善 交易双方的合作行为,也就是说,相关术语越多,对合作行为的诱导作用越强。Poppo 和Zenger[8]的研究表明,合同复杂性也会对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合作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也有一些研究侧重于合同内容,他们认为,具体条款可以让人们对合同的效果有更深 入的理解。Barthelemy和Quelin[9]的研究表明,定价、监控、激励和惩罚条款在限制 机会主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Lu和Hao[10]进一步提出,合同是创建项目组织的一种 方式,也是促进相关各方合作行为的重要因素。Zhang等人[11]探讨了风险分配是否、 如何以及何时会影响承包商的合作行为,通过识别风险分配与企业间合作关系背后的 潜在机制,扩展了风险分配研究,从而完善了契约治理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除了 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对合作的影响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6]。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所 有的合作行为都不能完全通过契约的方式实现,尤其是隐性的合作行为。因此,非契 约关系在商业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Lu和Hao[10]将信任视为权力与合作绩效 之间的中介。信任和权力被认为是促进伙伴之间合作的两个必要机制。还有一些研究 是将合同治理因素与关系治理因素相结合,例如,Yu、Chen、Wang等人[6]验证了契约 保障与预期互动对不同类型合作行为的不同影响,从经济的角度探讨“契约保障”驱 动的合作行为,从社会的角度关注了“预期互动”的关系因素。总之,合作的重要性 已经引起了各学科的关注,并且对促进合作行为的机制研究主要是契约治理和关系治 理两机制。
除了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两种机制外,管理控制也是影响承包商合作行为的重要 机制。在代理理论文献中,两种普遍的治理机制是明确的契约和控制机制[12]。当一个 企业(委托人)依赖另一个企业(代理人)代表委托人采取一项或一系列行动时,代 理关系就会出现,在工程项目中,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委托-代理关系[13] 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控制问题是由于各方在目标、信息和风险偏好上的 差异而产生的[12]。代理理论的重点是研究委托人用来控制代理行为的治理机制或工具 大多数代理理论文献都涉及明确的、正式的合同[12]。明确的合同代表了管理控制的事 前机制[14]。然而,合同必然是不完整的,即使在双方认可的合同下,仍然存在诸多问 题。因此,除了明确的合同外,事后监控对于业主来说是获得关于承包商行动和结果 的更完整信息以及达到目标一致的基础,这里控制则被看作一种事后机制,以往的研 究无一例外地发现,委托人的控制努力显著影响了代理人的行为[13]。因此业主对承包 商的管理控制影响着承包商的决策活动,同时影响着承包商的合作意向。
在管理控制对承包商合作行为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公平感知是影响二者关系的重 要因素。项目的临时性和以项目为导向的环境动态性带来了在确保员工待遇和对员工 达成目标承诺方面的挑战[15]。越来越多有记录的实例是关于工程建设行业组织内部不 公平现象的,包括对劳动力散工、女性和其他少数群体的歧视,腐败以及安全状况不 佳等。尽管学术界对建筑业的不公平现象普遍感到担忧,但其行业内部却没有明显的 担忧[16]。在这里,公平是一种平等、公平的感觉,是在奖励分配、程序执行和交流互 动方面的待遇。组织公平理论认为,个体对任何不公平关系的反应可能是表现出负面 情绪和行为[17]。组织公平也是理解和解释业主和承包商合作行为的一个重要视角[18]。 基于组织间公平理论,一方经常利用其感知来指导和调节行为,行为与感知的公平程 度相匹配。同样,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公平感知的引入促进各方对项目贡献意愿的提 高,这可能有效抑制道德风险问题[19]。因此,公平感知的程度会影响承包商合作行为。

1.1.2问题提出
随着建设项目复杂性、不确定性的提高,项目团队成员需要高效合作,以实现项 目目标[20]。管理控制作为一个重要工具,它被定义为一组用来激励个人以与组织目标 一致方式行动的机制[21]。实施管理控制的过程包括两个重要的角色,第一个是控制者 的角色,他负责设计和实现特定的控制模式[22],第二种是被控制者,被控制者受到控 制者实施控制的影响,控制的过程改变了被控制者的行为和活动[23]。本文中将业主视 为控制者角色,而承包商为被控制者,业主对承包商的控制影响着承包商的行为活动。 在项目团队环境中,仅仅依靠正式的控制可能是困难的,因为项目团队成员要想以足 够的精度达成目标是一种挑战,而且测量个人对项目团队结果的贡献也是一种困难。 在控制文献中,控制机制可以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正式的控制包括行为控制 和结果控制,行为控制通过定义一套业主期望承包商遵守的规则、方法和程序来指定 承包商应该如何完成项目目标[24],结果控制需指定绩效目标,但允许承包商确定实现 目标的方法[25]。非正式控制包括团队控制和自我控制,业主对承包商的团队控制指业 主方要与项目团队建立社会关系融入其中,了解其团队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接受 其价值观;自我控制指业主方通过适当地安排工作环境来鼓励他人进行自我控制,如 制定绩效评估计划,奖励自我管理[22]。然而管理控制的每一个检验维度对结果变量都 有独特的影响。通过现有文献发现,使用结果控制机制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信号:表明 在没有这种控制的情况下,承包商不值得信任,不能适当行事[26]。而在项目管理文献 中揭示了结果控制是对承包商诚信、可靠性和能力的信任,这可能使他们在分配风险 时恶化的关系升温。在进行团队控制时,团队成员和管理者都可以鼓励反映共同价值 观和规范的行为并承认彼此对项目的贡献,有利于提高合作质量。在控制人员越来越 难以衡量被控制人员是否达到了特定的目标时,他们可能会鼓励被控制人员使用自我 控制,此时,他们在如何开展工作方面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裁量权[27-28],有助 于项目团队成员获得公平感。
组织之间公平感知的研究多见于战略联盟、供应链等具有重复博弈特征的交易, 考察一次交易结束时参与主体对于交易结果以及导致这一结果的过程的主观认知,包 括分配公平(distributive/allocation justice)、程序公平(procedural justice)和互动公 平(interactional justice)o Ng等人[29]将公平感知的概念引入建筑工程领域中,如Lim 和Loosemore[30]已经提供了相关证据,证明公平感知对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影响。在 工程项目领域由于信息的缺乏,建设项目的承包商主要根据其对公平的感知来评价业 主的可信度[31]。有大量证据表明,世界各地的建筑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例 如,参见Murray and Dainty和Dainty and Loosemore编辑的《建筑行业的人力资源管 理实践和企业社会责任》[32-33]。而当承包商感知到业主方对其信任较低或存在防御态 度时,则会产生对抗思维致使其更倾向于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与行为,甚至采取机会主 义行为以实施报复[2]。
综上所述,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1) 工程项目情境中,业主管理控制的不同形式如何影响承包商的合作行为?
(2) 工程项目情境中,业主管理控制的不同形式如何影响承包商的公平感知?
(3) 工程项目情境中,承包商的公平感知对业主管理控制-承包商合作行为关系 是否存在中介作用?

1.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2.1研究目标
研究在工程项目情境中业主管理控制的不同形式对承包商合作行为的作用关系, 提出有利于促进承包商合作行为的管理控制策略,并分析承包商公平感知对管理控制 —承包商合作行为间关系发挥的中介作用,从而为促进业主和承包商合作、赢得项目 成功提供一定理论支持,研究结果将深化管理控制对承包商合作行为的内在影响机理
1.2.2研究内容
为了完成以上提出的研究目标,本文设计了如下六章节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分析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点明在工程建设行业中业主和 承包商的合作是项目成功的基础,而在工程实践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阻碍着业主和 承包商的合作发展。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关于促进承包商合作行为三个主要的研究问 题。随后,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最后,阐 述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研究评述。本章首先依次回顾了管理控制、公平感知以及 合作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并明确了指导后续研究分析的理论基础,即管理控 制理论、组织间公平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社会交换理论。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 读,确定出管理控制的四种控制形式、承包商的公平感知、承包商合作行为几个核 心构念在工程项目情境中的内涵。然后,在此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各要素以往的相 关研究进行了评述,归纳总结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三章为业主管理控制对承包商合作行为影响的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本章根据 相关文献的回顾分别对两两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即管理控制与承包商合作行为 管理控制与承包商的公平感知、公平感知与承包商合作行为。进而提出了 6 个研究假 设,构建了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在内的概念模型,确定出了论文整体的研 究框架,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为业主管理控制对承包商合作行为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本章首先调整 和整合现有的成熟量表来确定适用于本文研究情境(工程项目)的量表题项,设计出 初步量表。其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小样本和大样本数据的收集,并进一步描 述数据的收集过程,包括受访对象、问卷的发放时间、以及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最后, 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验证共同方法偏差、无应答偏差,运用 SPSS 23.0统计软件对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
第五章为业主管理控制对承包商合作行为研究的结果分析。本章运用结构方程模 型对实证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首先对测量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验证了测量模 型的信效度。其次对结构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验证了各个假设并结合实证结 果进一步解析了在工程项目情境中,管理控制与承包方合作行为的影响关系、管理控 制与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关系以及公平感知与承包商合作行为的影响关系。最后对 中介效应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阐明了公平感知在“管理控制—承包商合作行为” 关系间存在的不同中介效应。
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本章对研究的结论进行系统的归纳与阐述,详细阐释本研 究的理论贡献与主要创新点,以此提出促进承包商合作行为的管理启示及相关建议, 同时对研究可能存在的局限进行说明,提出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

1.2.3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研究将逐步分析与探究以下两个关键科学问题,揭示业主的管理控制对承包商 合作行为的影响机理。
第一,探索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对承包方合作行为的影响机理。本研究将业主的管 理控制包括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以及承包商的公平感知纳入模型中,将管理控制 和公平感知作为促进合作行为的前因变量,现有对合作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较多涉及 到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层面,而管理控制在以往文献中大多数被看作项目管理的事后 机制,或者文献仅研究了正式控制模式或者非正式控制模式二者之一,本文将全面探 讨两大控制机制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将丰富项目控制机制影响机理,剖析工程项目 控制机制与承包方合作行为间潜在要素与彼此的内在关联,弥补研究不足。

第二,揭示公平感知对“管理控制—合作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首先,研究拟 阐明不同的控制机制对公平感知形成的不同作用,以及承包商公平感知对合作行为的 正向影响,证实公平感知对解释控制机制影响机理的合理性。接着,本文构建出“管 理控制—公平感知—合作行为”关系假设与中介路径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展实证检验。 研究将证实并解析公平感知在项目控制与合作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深化现有关于管理 控制影响机理的定量研究。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为形成对拟解决关键问题的系统、有效的研究,本研究综合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结 合研究方法,具体方法及技术路线说明如下:

(1) 文献研读与演绎推理法。首先,本文对管理控制、公平感知及承包商合作行 为三大研究领域研究成果进行研读,在系统把握相关研究整体的研究脉络、当前热点 主题等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评述,进而明确本论文所关注的核心议题与主 要内容,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形成指导后续研究的整体理论框架。

(2) 问卷调查法。基于理论指导,在前人对各个变量的经典测量量表基础上,改 编、整合得到本文的测量量表。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的研究数据,为后续的假设验 证提供数据支撑。

(3) 实证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结 构方程模型等方法,依次用于各研究变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管理控制-公平感知 -合作行为”关系假设模型的样本验证分析,形成对相关测量工具、内在关系假设的 一般性、普适性验证,以提出科学、有效的研究结论。
技术路线如下图 1.1:
图 1.1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评述
2.1管理控制的相关理论
(1)管理控制的概念 管理控制定义为通过影响合作伙伴的行为来实现理想目标的管理和超程序[34]。项 目控制是确保项目实现预测的工具[35]。已有研究从社会学、行政学和心理学三个角度 描述控制的概念[36-37]。社会学家认为,控制是通过规则、政策和层级的结构机制来实 现的,而行政理论家则把控制看作是一个计划、测量、评价和反馈的过程,心理学家 将控制视为目标设定、内外奖励结构建立和人际影响的过程。这些观点构成了行为控 制理论的基础,该理论包括为确保遵守组织战略、计划和目标而采取的所有组织行动 I37】。Son, Chua等人[38]描述了控制者如何确保被控制者恰当执行分配任务的方法。以 往的研究运用了委托代理理论[39]、组织控制理论[40]、认知评价理论[41]等理论观点来理 解控制在管理下属行为中的作用。这些理论观点表明,控制者可以采用多种控制模式 来实现预期的目标。代理理论的一个中心前提是委托人和代理人有不同的目标[39,42], 当一个组织(委托人)依赖另一个组织(代理人)代表委托人采取一项或一系列行动 时,代理关系就会出现。在工程项目中,业主被视为委托人,承包商则是代理人。本 文将结合使用委托代理理论和组织控制理论来理解业主管理控制在影响承包商合作 行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管理控制的四种形式 现有文献定义的管理控制的四个组成部分是行为控制、结果控制、团队控制和自 我控制[28,43],行为控制和结果控制为正式控制,团队控制和自我控制为非正式控制。 正式的控制使用组织的权力来鼓励控制者按照特定的方式行事[44]。在工程项目情境中 行为控制通过定义一套业主期望承包商遵守的规则、方法和程序来指定承包商应该如 何完成项目目标[40]。它提供了评估标准,根据这些标准,来评判承包商的目标(例如, 里程碑,时间表和工程预算),在行为控制模式中,承包商的奖励是基于他们的行为 和努力。行为控制机制的例子包括工作描述、工作分配、上下级层次结构、授权开发 的方法、会议、演练、系统文档、电话会议、进度报告,现场中业主对承包商人员的 观察。在结果控制中,控制者关注项目的结果(中期和最终)[44],它是一种评估目标 和目标是否实现的方法。期望的结果包括里程碑、指标、功能规范和工程预算,以及 其他正式指定的目标结果,并且允许被控制人员决定达到这些目标的程序和方法。被 控制者会因为符合或未达到预先规定的结果而得到奖励或批评。因此,正式的控制依 赖于监视和严格的评估,建立在结果或行为与预先设定的结果或行为的比较之上[45]。 然而,在具有高风险性质的建设项目中,除了正式控制,经常会使用那些不可见的控 制形式,即团队控制和自我控制的非正式控制形式。控制经常被认为与授权不相称, 因为授权强调通过取消以控制为导向的管理方法来扩大员工的自主权和责任,以创造 一个工作环境允许员工在执行任务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46]。但恰恰相反,非正式控 制是一种“软”控制形式,为工程项目中的授权提供了可能性,即项目基于场地的临 时性质以及随之而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个人和团队赋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 非正式控制是在对组织权力的最小依赖下实施的[28],包括团队控制和自我控制。团队 是指拥有共同目标并相互依赖的一群人。Ouchi[40]对团队控制的概念化表明,共有的 规范、价值观和企业愿景将会引导和影响行为。监督、评价、奖励或制裁是一种团队 功能,团队控制机制包括雇佣和培训实践、仪式和典礼、社会互动的机会、双方签约、 同侪压力、团队成员交换以及与承包商建立战略关系[38]。为了实施“团队控制”,组 织群体需要培育共同的价值观、理念和在团队内部解决问题的方法,个人会因为按照 团体的价值观行事而得到奖励[45]。对团队成员的精心挑选、培训和社会化有助于传播 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从而使个体对团队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基于自我的 控制是指一个人根据组织或任务的需要设定自己的目标,监控自己的行为,并在必要 时根据自己设定的或商定的目标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项目负责人将他自己的目标 添加到现有的项目目标中,并期望他的下属在工程项目中使用这种优化后的方法,并 相应地评估他们的绩效。他没有按照项目本来的定义去照做,而是将其扩展以找到最 优方案。因此,基于自我的控制与赋权的概念是有相同意义的。

(3)管理控制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从现有文献看,对管理控制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管理控制具体模式 的发展及选择(如结果控制、行为控制、团队控制、自我控制);2)管理控制机制的 配置及动力学研究,包括控制模式组合的变更、各控制模式的补充或替代作用等;3) 管理控制模式及机制的前因研究;4)管理控制模式及机制的结果研究。具体研究情况 如表 2.1 所示。
表 2.1 管理控制研究的文献分析
研究内容
序号 作者 时间 模式的发展
及选择 配置及动力学
前因研究 结果研究 研究 研究背景
1 Son, Chua,
Singh 等[38] 2011 企业信息系统项目
2 Henry 等[47] 2015 信息系统开发项目
Kirsch[28] 1997 V V 信息系统开发项目
Robert 等[48] 2013 V 信息系统开发项目
Ning[49] 2017 V 住宅装修项目
Ning 和
Yan[50] 2017 V 住宅装修工程
Wiener 等[51] 2016 V 企业信息系统项目
Bedford 等[52] 2015 V ——
Kashyap 等[53] 2012 V V 供应链背景
Martin 等[45] 2010 V V 建筑工程项目
Kirsch 等[20] 2010 V 信息系统项目
Kanwal 等[54] 2017 V 信息系统项目
Liu和
Wang[55] 2016 V 医疗信息系统项目
Kirsch 等[43] 2002 V 信息系统项目
Carbonell 等
[23] 2016 V 新产品开发团队
Da 和 Teng[34] 2001 V 战略联盟背景
Lin 等[44] 2019 V 工程,软件,机械和基
础设施的案例研究
Tiwana 和
Keil[56] 2010 V 信息系统开发项目
Liu[57] 2015 V 信息系统项目
Sakka 等[58] 2016 V 信息系统开发项目
Liu 等a〕 2017 V 业务流程外包项目
Wang 和
Liu[60] 2014 V 信息技术项目
Haney 等[61] 2017 V 中国运营的制造企业外 包项目
Carbonell 和
Rodriguez- 2013 V 新产品开发团队
Escudero[62]
Stouthuysen
等[63] 2012 V 制造企业
26 Das[64] 1998 战略联盟背景
27 刘敏等[65] 2015 企业信息系统项目
28 张钰等[66] 2015 供应链背景
29 Zwikael,
Smyrk[67] 2015 工程项目
30 Tang 等[68] 2020 工程项目
31 田庆锋[69] 2020 国际合资公司
32 Keil 等[26] 2013 信息系统项目
33 Ning[22] 2017 住宅装修项目
34 李明亮等[70] 2019 工程项目


由上表可知,管理控制的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以及战略联盟的背 景下,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方向均有涉及。Kirsch[28]研究了在信息系统项目中,各个 利益相关者对控制模式如何进行选择以及怎样构建控制模式的组合去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他认为特定控制机制的选择取决于任务特征、角色期望和项目相关的知识和技 能。Soh等人[38]研究了企业信息系统项目中各利益相关者控制组合的创建和发展,认 为组织中存在多个控制组。Henry等人[47]利用元分析检验正式和非正式控制方式使用 之间的关系,以及控制水平与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正 式控制模式与非正式控制模式是互补的。Bedford和Sandelin[52]使用定性比较分析的 方法研究了管理控制的配置,即研究管理控制各个模式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现象,概 述了如何将该方法与更传统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并为未来的管理控制配置研究提供了 建议。Kanwal等人[54],Liu和Wang[55>60]以及Liu[57嘟研究了管理控制的不同模式对信 息系统项目绩效的作用效果。Kanwal等人[54]考察了管理控制四个维度(结果控制、行 为控制、团队控制、自我控制)的作用,以及资源承诺和高层管理者支持对其的调节 作用。Liu和Wang[55]认为在医疗信息系统项目中,管理控制不同模式的有效性各不相 同,研究表明行为、结果及团队控制对医疗信息系统项目的绩效有正向影响,且组织 环境风险和团队风险削弱了其对医疗项目绩效的作用效果,而自控力与绩效的关系并 不显著。Liu[57]对128个信息系统项目的定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考察了行为、结果、 团队和自我控制对与项目绩效的实证关系,且将复杂性风险纳入到控制与绩效的关系 中 o Liu和Wang[60]将控制主体设定为用户联络员,探讨了用户联络员的行为与结果控 制对信息技术(IT)项目过程绩效的影响程度,以及用户联络员的IT经验、行为可观 察性与结果可测量性对行为与结果控制的影响。

有关于管理控制机制后果的研究除了带来绩效效果外,Das和Teng[64]在战略联盟 的背景下提出了信任-控制-风险三种结构的整合框架,认为控制可以降低风险,系统 地讨论了联盟中不同类型的信任、控制(行为、结果、社会控制)和风险之间的各种 10
联系。Haney等[61 ]将正式控制机制概念化为与外包目标、质量、交付以及采购相关的 关键过程和详细规范,将正式控制和中国关系作为抑制外包任务冲突的有效治理机制 表明正式控制可以抑制外包冲突。在Carbonell和Rodriguez-Escudero[62啲研究中,正 式控制包括过程和结果控制,将专业控制视为非正式控制,考察了正式和非正式管理 控制与新产品开发(NPD)团队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控制对新产品 开发团队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和工作满意度有不同的影响。
关于管理控制机制的前因研究,Kashyap等[53]以代理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特许经 营人的事前契约和契约外激励如何影响事后监督和执法努力,这里的事后监督包括行 为控制和结果控制,是控制机制的体现,认为合同的完整性以及合同外激励对控制机 制有决定作用。Kirsch等人[20]利用95个信息系统项目团队收集的调查数据,对团队 控制进行了前因研究,认为社会资本是反映个体之间联系和关系的一种结构,是团队 控制缺失的关键前因。
在工程项目背景下管理控制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几年才出现一些相关文献。 Ning®49-50]以住宅装修项目为背景,开展了一项针对以前完成住宅装修项目客户的问 卷调查,探讨了业主在个人-组织类型的交易中的项目控制策略选择,表明项目质量模 糊、项目相关的知识、法律执行力的感知是控制模式选择的前因。他还认为在正式控 制和社会控制的结构中存在不同的潜在亚群,并采用配置的方法来分析项目控制模式 如何在未观察到的子组中进行配置°Ning[22 ]通过构型分析研究正式控制和信任的结合 如何产生高的项目绩效,最终确定了正式控制和信任的四种等价组合,从而有助于项 目成功。Martin Morgan Tuuli等人[45]通过对两个进行中的香港建筑工程项目的案例研 究,探讨了五个项目小组的控制模式及机制的驱动因素及影响结果,认为控制的行使 是由一系列来自个人、团队、组织和项目级别的不同因素驱动的,控制模式和机制对 个人、团队和组织也有不同的与绩效相关的结果,且主要归因于基于自我控制机制, 另外提出了控制机制中自我控制与授权相容的观点,对建筑业的绩效改进议程具有指 导意义。Tang等[68]将业主的管理控制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了建设项目中风险分配与冲 突谈判成本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对受访者的行为控制加强了其间的正向关系,而对 结果控制则削弱了这种正向关系。李明亮,尹贻林,毛慧敏等[70]基于扎根理论方法识 别出影响履约绩效的三大控制要素,构建出项目控制权对工程总承包人履约绩效的影 响路径。
通过以上对管理控制文献的回顾,发现管理控制的研究在信息系统项目领域、供 应链、战略联盟背景下多元化发展,而在工程项目情境下,管理控制的研究还较不成 熟,多集中于其对项目带来的绩效影响,或者只是将管理控制作为调节变量与其他变 量结合进行相关的研究,说明管理控制机制存在对多种其他关系变量具有不同影响效 果的潜在作用。另外关于管理控制模式的选择,在信息系统项目相关研究中,已基本 确定为结果控制、行为控制、团队控制以及自我控制四种类型,工程项目情境中的一 些研究对控制变量的概念确定还比较零散,Ning[22,49-50]在对住宅装修项目研究时,同 样将正式控制分为行为控制和结果控制,但非正式控制未做区分,以社会控制进行了 研究。Aibinu和Ayodeji[71 ]则将控制分为过程控制和内容控制,研究了承包商索赔的 过程中控制权的影响。本文中管理控制机制则采用结果控制、行为控制、团队控制和 自我控制的划分方式,且适应到工程项目情境中来。本文将研究管理控制四种形式对 承包商合作行为的影响机理,扩展了管理控制的结果因素研究,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 领域管理控制机制的发展。


2.2公平感知的相关理论
(1)公平感知的基本概念
组织公平的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研究组织公平的客观 状态,在对组织公平客观状态的研究中,是没有办法实现绝对的组织公平,只能通过 不断地进行制度改良提升公平程度。第二个层面是以主观的方式研究组织公平,是人 们对决策、结果或程序既平衡又正确时所产生的感觉,即公平感知,注重人们对公平 的主观感受。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考察人们对公平的主观感受应该是更重要的,会带给 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可以被认为是社会和经济交流的基础[72]。因此,本研究中将要 研究的公平是行为或行为结果的相对或主观的公平,而不是和投入相对应的客观结果 即采用公平感知(Fairness perception )的概念。在工程项目情境中,承包商的公平感 知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商对业主方决策、行为、项目结果等方面均衡性 和正确性的主观评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公平感知以其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三个维度,一 直是一个活跃而富有成果的研究领域,公平感知各个维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 许多贡献[73]。在工程项目情境中,承包商的分配公平主要体现在合同中约定的价款与 承担的风险对等、拥有的控制权与承担的风险对等[2]。由于我国工程领域目前是典型 的买方市场,业主在缔约前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74],很容易在承发包合同中置承包商 于不公平的境地,因此,承包商的程序公平考察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所 掌握的风险信息是否对称以及承包商在重要事件上拥有质疑权的程度,即在业主做出 决策之前,承包商有权主动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并被采纳。这种看法是基于决策程 序是否透明、清晰和公平[2],如果承包商认为自己可以控制流程,则他将在整个流程 中感知到更多的公平性,这可能会影响其决策过程[74]。由于这两个维度是围绕对正式 程序和公平分配的关注而形成的,它们体现了公平的结构性方面[72]。相比之下,互动 公平代表了公平的社会方面,因为它影响着人们在人际和社会交往中的反应⑺]。互动 公平指的是承包商受到礼貌和尊重的程度以及决策制定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信 息交流的质量[76]。组织间公平感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涉及个人为什么关心公平, 他们如何判断公平的不同方面,以及他们如何使用自己的公平感知程度来指导自己的 态度和行为。
(2)公平感知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公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平理论[77],公平理论主要关注组织内部的个人感觉,如 今,研究人员还研究了组织间的公平问题⑺]。绝大多数研究将组织公平作为一种个体 层面的现象进行研究[78]。Roberson和Colquitt[79]开始研究公平在团队环境中的影响。 团队成员不断寻求易于理解的公平因素,并相互交换和评估这些公平信息,使他们在 工作场所经历的与公平相关的事件达成共识,从而形成集体的公平观念,整个团队的 公平或不公平的看法可以被认为是集体共享的公平看法,超越了个人层面的公平看法 [78]。
公平感知的研究涉及到各领域。近年来,对“组织公平”效应的研究不断增多, 无论是在员工与主管的关系上,还是在员工与组织的关系上[16],正如Matlala[80]所说, “员工通常期望他们的工作实践是公平的,并以公平为基础来判断他们与其服务的组 织之间的关系"。Zoghbi-Manrique-De-Lara和Ding[78]认为员工的公平感知是影响酒店 行业成功外包的一个因素,发现公平感知程度较高的员工更大程度上支持外包计划。 Yi等[72]以松散耦合理论(loose coupling theory)为基础,探讨了四种公平(分配公平、 程序公平、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对买卖双方关系绩效的不同影响,并且可以通过相 互的知识共享、持续承诺和关系投资等方面加强该耦合环节oUnal等I78】基于公平的群 体价值理论,对106个中国组织高层管理团队数据分析,考察了群体公平氛围(group justice climates )如何通过群体和谐(group harmony )影响群体有效性(group effectiveness),主要关注了组织公平集体层面的建构。Unterhitzenberger和Bryde[73]将 项目绩效的七个关键成功因素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了公平感知与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 公平感知具有正向作用。许多文献表明,在各种情况下,公平可能与较少的机会主义 有关[81]。例如,在服务业背景中,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交互公平影响协作关系。Huo 等[82]以交易成本经济学和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供应商公平感知如何影响买家 的专用性资本和沟通水平,进而影响供应链中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Luo[83]指出,在 战略联盟中,当存在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时,双方都不太可能表现出机会主义行为。 在供应链环境下,分配和程序公平促进了长期关系。公平感知的作用效果是较为丰富 的,根据Nicklin等人[84]以及Choi和Rainey[85]的研究,在组织环境中,公平感也会影 响工作满意度,工作质量,生产力,安全,沟通,团队合作,冲突,信任和士气等。
公平感知的研究在工程项目领域也有所发展,邹声和[86]分析了承发包合同中的显 失公平条款,李真等[87]认为承包商的公平感知具有激励作用。一些学者研究了公平感 知对项目绩效的促进作用,例如,Wu等人[88]探讨了在中国大型项目中项目团队公平 感知对冲突和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型项目中,建立良好的团队公平 感知有助于任务冲突的激发,而任务冲突促进了项目绩效,并且高水平的团队公平感 知对项目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Aibinu等[89]实证研究表明,良好的团队公平感知程 度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满意度和项目绩效。一些学者也对公平感 知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探讨。例如,Lim和Loosemore[30]对整个建设项目供应链的利益 相关者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感知的人际公平是建设 项目产生积极组织公民行为的关键因素。Loosemore等人[16]对澳大利亚整个建筑供应 链的135名高级专业人员的调查表明,澳大利亚建筑行业内部组织公平的主要形式是 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而不是互动公平,换句话说,组织内部的不公平更多是契约、 程序和实践的产物,而不是受访者与同事和主管之间人际关系的产物。杜亚灵等人[90] 开发了一套具有良好信度与效度的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测量量表。公平感对 于解释和理解合作行为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构建有益的组织间关系具有重要意 义[11,91]。部分学者也由原来的追求项目成功收敛于追求合作成功,在此背景下,承包 商公平感知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74]。Song等人[77]以风险为研究对象,探讨公平 感知对合同柔性与承包商合作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同内容与合同 执行的灵活性对契约者的合作行为均有正向影响,分配公平感、程序公平感和互动公 平感均对合作行为有中介作用,合同内容灵活性对三种公平感都有显著影响,合同执 行灵活性对互动公平感的影响大于对其他公平感的影响。
建筑业内部存在许多形式的不公平现象,比如歧视、性别不平等、腐败、恐吓和 欺凌等,虽然多年来建筑业存在大量不公平的证据,但每种类型的不公平仍然存在, 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在增加[16]。而当承包商感知到被业主不公平对待时,便会表现出 不作为、消极的行为。并且,公平在应对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并为组织间合作奠定了基础[31],因此,本研究将承办商的公平感知作为中介变量,研 究其是如何对承包商合作行为产生影响的,以及承包商的公平感知是如何被业主管理 控制机制所影响的。

2.3合作行为的相关理论
(1)承包商合作行为的概念 合作对于确保建筑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1]。在建筑行业,由于项目各方有着不同 利益,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冲突不可避免[10]。因此,合作不是一件自动或简单的事情[92]。 许多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项目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机制。例如,Chen等[93]将主要的合 作机制归纳为:上级目标、群体认同、问责制、沟通、奖励结构和激励、信任。目前 对这些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背景下,不关注项目伙伴之间的组织间关系。长期 以来,合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许多研究人员将其视为一个一般概念[6]。在战 略管理研究领域将合作定义为联盟中的合作伙伴朝着组织目标追求共赢而不是行使 机会主义的行为活动[94]。而在建设行业中的合作缺乏概念的清晰性。张水波等[95]和 Anvuur等[94]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合作模型,认为合作行为是由四种行为构成:角色内 行为、角色外行为、服从行为和恭敬行为[77]。本文将承包商的合作行为定义为其在信 息交换、解决问题以及灵活性方面互惠互利的意愿和行动。具体地说,信息交换是指 各参与方愿意向合作伙伴共享信息。共同解决问题表明双方同意共同负责处理问题并 且维护他们的关系。灵活性反映了一方愿意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另一方的需求[11]。
(2)合作行为研究现状及评述 在主流的社会心理学文献,以及管理和组织研究中,较多研究者尝试从经济和准 经济、社会法律和政治、交易成本经济学(TCE)和组织公平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合 作行为[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是理性的,因为他们会根据预期的潜在成本进 行合作或不合作。经济学和准经济学的观点都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人们在交换关 系中寻求最大化物质、心理或社会利益。应用到建设行业中,则是在寻求争议解决程 序之前,各方可能不仅要考虑争议的成本,还要考虑与客户或其他客户的业务关系以 及未来的合作机会。因此,经济和社会成本都是影响合作态度的重要方面。TCE意味 着应该组织一个使交易成本最小化的合作机制。TCE依赖于使用正式的治理结构,例 如改变采购方法和合同条款,以促进合作态度。早期较多研究都是关于合同治理来促 进合作行为的。Turner和Simister [96]提出,合同是创建项目组织的一种方式,也是促 进各方合作行为的重要因素。Zhang等人[11]从风险分配的视角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 亲业主合同条款对承包商的合作行为有负向影响。Luo[7]认为合同完备性可以提高双 方的合作行为,也就是说,相关专业术语越多,对合作行为的诱导作用越强o Poppo和 Zenger[8 ]的研究表明,合同复杂性也会对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也 有一些研究侧重于合同内容,他们认为,具体条款可以让人们对合同的效果有更细致 入微的理解。Barthelemy 和 Quelin[97啲研究表明,定价、监控、激励和惩罚条款在限 制机会主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一些文献结合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角度研究 了促进合作行为的因素。例如,Yu等人[98]研究了契约保障和预期互动对合作行为中 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的不同作用效果,通过对中国建筑业企业的202份问卷调查 发现,契约保障对角色内行为有促进作用,但对角色外行为没有影响,而预期互动对 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张水波等人[95]基于发包方视角构建了以合 同控制性和协调性为自变量、承包方信任为中介、承包方角色内和角色外合作行为为 因变量的理论模型,认为发包方应充分认识到合同的控制和协调功能,重视合同协调 功能用以培养和维系承包方的信任。另外,Lu和Gang等[10]建立了信任与权力的关系 模型,将信任和权力看作促进合作行为的两个重要机制,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业主如 何行使权力来提高信任从而促进与承包商的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工程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发现,承包商的不公平感间接导致消极履约乃至事后机 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而在合同缔约以及履约过程中提升承包人公平感知能够有效减少 纠纷、促进合作[99-102]。因此,公平感知成为了促进承包商合作行为因素研究的新视角。 Athias and Saussier[103]以及Kujala等[104]认为适当的合同柔性可以通过提升公平感来促 进承包商合作行为。杜亚灵等人[2]构建了以业主初始信任为前因、承包商对于合同的 公平感知为中介、合作行为为结果的概念模型。杜亚灵、李会玲、柯洪[74]也指明承包 商公平感知是影响承发包双方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对承包商公平感知进行了内涵界 定及维度划分,开发出了中国情境下承包商公平感知的测量题项。但现有文献从公平 感知视角对承包商合作行为进行研究的文献还是较少,本文将继续拓宽该视角下对业 主-承包商合作机制的研究,将承包商的公平感知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公平感知与管理 控制机制复合作用下对承包商合作行为的影响效应,为合作机制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新 见解。


第三章 业主管理控制对承包商合作行为影响的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3.1研究假设
3.1.1业主管理控制对承包商合作行为的影响
Das和Teng[34]发现控制有助于协作和学习。Tiwana和Keil[56]也试图通过在开发 系统项目的组织中部署控制机制来促进各方之间合作。现有的文献表明,控制是合作 伙伴信心的关键来源[64]。当其中一方觉得自己对合作伙伴有足够的控制时,他们对合 作伙伴的合作更有信心。Das[64]认为控制水平决定了合作中信心的水平。然而,控制 也可能对合作关系产生负面影响。Haney等[61 ]认为过度使用正式的控制机制可能会破 坏信任和长期的合作。在供应链环境中,正式的控制成为一种突兀的监督形式,侵犯 了合作伙伴的自主权,引发了供应商的抵触[63]。但在工程项目情境中,却会存在不同 的效果。
行为控制和结果控制均可促进承包商合作行为。控制文献建议控制者具有观察员 工行为的能力。他们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管理和技术信息的理解水平有助于控制者解 决该信息以改变人的行为[105]。换句话说,管理者实施的更高水平的行为控制增加了团 队成员的合作动机,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会制定项目管理计划,阐明项目流 程的思想和方法,并定义相关资源,会使用正式的标准、操作程序、规则和惯例[106], 这些都是权威和规范的行为控制手段。Abdi和Aulakh[107]发现行为控制可以有效地防 止行为不确定性(即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缺乏共同基础和共享知识框架),由于工 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组织,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存在固有的信息不平衡问题,缺乏共同的 知识基础,因此业主进行高效的行为控制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状态,提高双方的合作行 为。奖励对于控制系统很重要,因为人们会记住那些导致积极结果的行为,不断重复 这些行为[23]。在行为控制模式中,承包商的奖励是基于他们的行为和努力,因此承包 商会进一步加强那些对实现项目目标至关重要的程序和活动的完成效率,强化了行为 控制的积极效果。Wang和Liu[60]认为结果控制比行为控制更有效,结果控制在很大程 度上有助于确保项目的及时交付。与行为控制不同,结果控制允许团队成员以自己的 方式完成项目。因此,结果控制有助于确保项目团队成员按时并在预算范围内完成分
配的任务,从而促进了承包商的合作行为。因此,提出假设H1a, H1bo
H1a :业主的结果控制对承包商合作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1b :业主的行为控制对承包商合作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非正式的控制可以补充或增强正式的控制,特别是当任务是新颖或高度不确定的 时候,或者当管理者缺乏对工作流程深入了解的时候[20]。与正式控制相反,非正式控 制是一种“软”形式的控制,也就是说,它们来自信念和价值体系,而不是来自正式 记录的规则和程序。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表明,非正式控制提供了灵活性[63],允 许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一定程度的调整,这样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形成共识。反过来, 通过非正式控制可以促进合作关系的持续,鼓励团队成员拥有一种“继续下去”的态 度,以克服正式控制在面对合同变化方面的无能为力[8]。
团队控制强调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的共同目标和合作工作[108],也就是说,团队 成员和业主方都可以促进反映共同价值观和规范的行为。他们可以共同融入到团队中 致力于实现项目愿景,并强化与达成目标一致的行为。他们乐意接受那些试图加入项 目团队的人,鼓励彼此接受,并承认彼此对项目的贡献。团队控制可以克服来自专业 的、含有复杂信息的问题,鼓励团队成员制定并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并相应地给予 自我约束[呵。Lebas和Weigenstein[109]指出,团队控制的使用对管理者提出了强烈的 要求,因为他们必须创造一种有利于团队控制的环境,在工程项目中,业主方在进行 团队控制时首先需要融入承包商的项目团队中成为团队的一部分,通过与团队成员密 切合作,采用共同的价值观、规范、项目愿景,使用团队共同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交流方式确保团队控制的实施。当发生重大变更时,项目经理将组织全体会议,对 总体计划进行变更,以确保每个部门都能跟上需求,如有必要,会议随时举行。
而自我控制则强调自主的个人工作,因此,自控表现出高度的自主性。自我控制 可以激励团队成员制定有效和高效的方法来完成他们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减少机会主 义的发生,促进合作[55]。先前的文献表明,那些不直接对他人进行自我控制的控制者, 无论如何都可以通过适当地安排工作环境来鼓励他人进行自我控制[43]。当结果控制不 能较好实施时,他们可能会依靠项目负责人自主设定目标,并自我管理实现这些目标 的过程。当业主无法观察承包商的活动和行为(即行为观察力较低)时,则行为控制 被排除,这再次为项目承包商提供了自我控制的机会,因为他们在如何开展工作方面 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裁量权。另外,业主方还可以制定绩效评估计划,奖励自 主权和自我管理。因此,提出假设H2a,H2bo
H2a:业主对承包商的团队控制可以促进承包商的合作行为;
H2b:业主对承包商的自我控制可以促进承包商的合作行为。

3.1.2业主管理控制对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文献表明,任何冲突解决过程各个阶段的控制分配是一个可能影响公 平的因素[71],认为各方对公平的关注是引起不满和长期纠纷的根本原因之一。正如 Husted和Folger[11°]所言,“如果不考虑像公平这样的非正式规范与正式结构之间的关 系,治理设计方案将会失败。”因此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不能只实施管理控 制这种正式结构,还要关注管理控制机制对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行为控制是机械 性的,强调可预测的工作流程,而自我控制是高度灵活的,接受一定程度的变化[57,108]。 相比之下,结果控制和团队控制则是有机的,使控制和变化保持平衡[111]。分别讨论这 四种控制模式对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
在行为控制中,控制者(即业主方)强调管理过程的适当性和重要性。行为控制 确保控制人员遵循适当的程序,以减少项目错误和修订,从而提高达成项目目标的可 靠性。为了加强行为控制,需要承包商的行为信息,这通常是通过直接监测承包商的 报告获得的[112]。因此,业主广泛地参与和干预承包商的日常活动。例如,客户可能会 经常访问项目现场,监督承包商如何遵守客户规定的程序,并要求不断更新进度。业 主的参与可能会破坏承包商的内部控制程序。承包商的常规工作方法可能因此而受到 干扰、阻碍或中断。此外,承包商可能认为这种强烈的监控是一种侵入性和胁迫性的 态度,导致心理抗拒[53]。让承包商有一种不被公平对待的感觉。结果控制强调目标实 现的重要性,业主可以通过审查已完成的工作有效地提供纠正和改进反馈。承包商明 确知道自己需要为达到的目标而进行努力,从而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奖励或惩罚,结果 控制是双方默许的一种状态,它认为承包商是可靠的以及对承包商能力的信任。因此 承包商在将自己做出的贡献与得到的报酬相比时存在一种公平的感觉。提出假设:
H3a :业主的结果控制对承包商的公平感知具有正向影响;
H3b :业主的行为控制对承包商的公平感知具有负向影响。
业主方通过实施团队控制与承包商进行的社交过程形成共同价值观和规范,拥有 集体意识形态的个人能够接受内在化的价值观,并忠于整个团队。公平感知概念的互 动公平维度也是各合作方形成共同规范和价值观的感知结果[77],表明了在处理人际关 系的过程中感知到的公平程度。业主与承包商通过促进相互理解或积极参加项目团队 会议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业主方还可以通过融入项目团队与承包商一起工作来提 供支持,以提高承包商的公平感知。作为非正式控制的另一种模式,自我控制鼓励个 人对特定任务制定自己的目标,设定自己的监督规则和程序,由自我设定的目标、自 我监督和自我奖励所激发的行为都是自我控制的表现[44]。自我控制给予承包商更多的 自主权,有实现目标的内在动机,团队成员选择适合目标的任务和工作方式,并需要 反馈来告知他们的表现,以此可以获得奖励。因此,承包商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可以
看作是实现个人成就的过程,从而提升了在组织间的公平感知。提出假设:
H4a:业主对承包商的团队控制可以促进承包商的公平感知;
H4b:业主对承包商的自我控制可以促进承包商的公平感知。

3.1.3承包商公平感知对承包商合作行为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的背景下,业主和承包商可能对建设项目有不同且往往相互矛盾的目 标、利益和观点。公平感知可以在利益冲突的关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13],从而降 低风险并鼓励了合作行为。公平具有激励功能,委托代理关系中实证结果显示,公平 感知将会抑制道德风险,从而促进合作[2]。因为如果承包商认为缺乏公平,并因此对 程序感到不满,它可能会升级为旷日持久的争端[71]。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表明, 组织公平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些先前的建筑文献的研究也表明,对公 平的感知是一个影响建筑行业内对抗关系、索赔文化和纠纷的因素[114]。分配公平是指 承包商的行为得到了公平的回报,并使承包商感到满意。分配公平激发合作,有利于 长期导向契约关系的稳定[113]。程序公平对合作效果的积极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 释。首先,公平程序提供了描述预期行为的工具,从而促进了日常沟通和操作,形成 有效的合作治理机制。程序公平有助于改善关系质量,降低关系风险。因此,程序公 平通过改善各方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合同,将促进承包商的合作行为[31]。同样,当承 包商在互动中感受到公平待遇时,承包商就会认为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并 感受到了尊重。特别是在建设项目中,承包商通常比业主具有信息优势,可以更多地 了解项目情况,对提高项目绩效有价值。高水平的互动公平使承包方以互惠互利的方 式行事,延伸了合同规则,表现出高于承包商原有作用的更积极的行为[94]。承包商感 知的公平会转化为积极的行为结果[115]。例如,高的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程度都可以激 励承包商为项目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缩短工期。因此,提出假设:
H5:承包商的公平感知促进了承包商的合作行为。

3.1.4承包商公平感知的中介作用
控制有时会显得具有侵略性,以致可能产生报复性的机会主义行动[63]。业主过度 使用行为控制可能会导致承包商不满,因为此时的控制是不必要的,正如 Husted 和 Folger[110]所指出的:不恰当的监控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从而增加不公平的感 觉。”合作的动机取决于双方是否获得公平的回报。强有力的关系治理可以缓冲这种 负面情绪,比如公平感,并增强控制作为减少伙伴机会主义手段的作用。根据社会交 换理论,如果一方能感觉到公平,则该组织将对未来的结果持乐观态度,在这种关系 上投入更多,则会表现出较少的机会主义[83]。相反,缺乏公平可能会导致这种合作关 系的冲突或终止。工程项目中承包商在接受业主对其实施的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的 20

实践过程中,若承包商感知到了与贡献相对应的公平,他就应该更愿意合作。公平的 程序可以通过行为控制产生有利的结果[31]。因此,由双方共同认同的程序控制有助于 项目目标的达成,并影响承包商的合作行为。
结合前面对管理控制机制与公平感知,管理控制机制与承包商合作行为以及公平 感知与合作行为两两关系的论述,可以看出业主在对承包商实施不同类型的控制机制 促进合作行为的同时,还会受到承包商公平感知的影响,各个机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因此提出假设。
H6:承包商的公平感知中介了管理控制各个模式与承包商合作行为的关系。
高校学术论文网提供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辅导写作、博士论文写作发表、硕士论文写作发表、SCI论文写作发表、职称论文写作发表、英文论文润色的服务网站,多年来,凭借优秀的服务和声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为毕业生解决写论文的烦恼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guanlilei/gongchengguanli/3472.html

上一篇:“放管服”背景下苏州市科技项目管理优化 研究

下一篇:N 银理财公司新产品发行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