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我国地铁轨道交通发展的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19-07-04 08:53

1. 国内研究现状

什么是地铁?地铁顾名思义就是地下铁道,亦简称为地下铁,狭义上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但广义上,由于许多此类的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可能也会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盖了都会地区各种地下与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这样一个系统,也恰好形成了我们现如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这样一个交通系统,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所以,地铁轨道交通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是为了解决当时伦敦的交通堵塞问题而建。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路也只能用蒸汽机车。而在我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这也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地铁的发展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我国各地陆陆续续都建成或在建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比如天津地铁,广州地铁,上海地铁,包括即将完工通车的杭州地铁等。
如此之多的地铁在建或待建,地铁的用途是什么?绝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是用来运载市内通勤的乘客,而在很多场合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会被当成城市交通的骨干。通常,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许多都市用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的方法。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亦被用作展示国家在经济、社会以及技术上高人一等的指标。例如前苏联的地下铁路系统便以车站装饰华丽出名,而朝鲜首都平壤的地下铁路系统亦有堂皇的装饰。我国地铁轨道的蓬勃发展,又从一个侧面很好的反映出我国经济建设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也表示出我国正在向发展中强国迈进。
对于我国而言,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目前正处在关键时期,尤其是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以后,正在迅速形成多个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以及较为集中的城市群,结合我国人13众多和相对集中的国情,对于这类区域交通的规划,需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如何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设结构合理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
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在大都市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城市的交通结构、城市形态的调整均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大都市圈中,需要考虑城市外围地区与城市中心部之间的紧密交通联系,而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恰恰正是促进这种交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为此,不仅需要重视城市中心部的地铁建设,而且必须给于城际轨道交通以足够的关注。为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较大的分担率,必须加强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加强地区之间的协调、规划。轨道交通的发展应该纳入都市圈的发展战略规划,目前将轨道交通作为独立的系统进行规划的方法值得商榷,应当从体制和机构上进行协调。都市发展战略规划中的交通专项规划,应与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其他交通方式相协调,确定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政策及整体网络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其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合理诱导都市圈的发展,促进地区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研究方向

我国地铁轨道交通系统目前研究的方面极为广泛。
有的是设计建设本身技术性的,例如“地裂缝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机制及病害控制研究”、“地裂缝环境下的地铁隧道—地层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研究”,“软土层厚度对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等。
有的是涉及经济方面的,比如“我国地铁投融资机制研究”,“地铁工程项目融资研究”,“‘地铁经营+物业发展’盈利模式的内涵与操作思路”等。
还有一些是关于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方面的,譬如“地铁隧道火灾中回燃现象的模拟研究”,“运营地铁内污染物浓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地铁热环境测量方法研究”,“地铁变配电系统的工程设计研究”。
在当今社会,一切交通综合体系无一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方针,在轨道交通系统中也不例外。于是,对于如何更快捷、更方便的指引人们搭乘地铁轨道交通系统,也是研究的重心。在以人为本方面,“地铁导向系统的设计原则和风格化设计研究”、“地铁车辆内部空间设计研究综述”,“地铁换乘空间设计研究”等研究也应运而生。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下五个在我国运行或者即将运行的地铁案例来引出两个研究的方向。分别是北京地铁,上海地铁。
(1)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房地产价值影响研究
北京地铁4号线,是缓解北京城市客运交通紧张矛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北京地铁南北交通的大动脉。4号线以丰台区南四环路的公益西桥站为起点,途经宣武区,西城区,经29公里包含24个车站最终到达海淀区的安河桥北站。沿线可按中关村、白石桥、西单、菜市口为中心分为四个商圈(中关村商圈、白石桥商圈、西单商圈、菜市口商圈)。经过观察调研,发现4号线开通后,沿线房价有了明显波动,上涨趋势十分显著,在获取资料的时候本文取2009年7月为基准时间起点,取天安门为城市中心站。根据国际研究的经验,研究中选取计算区域内车站2公里圈内的地块的多层住宅平均房价作为研究对象。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效益会产生外溢,导致沿线区域房价上涨,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2、轨道交通投资效益外溢表现为一种波及效应,即随着与轨道交通点距离半径的增大,轨道交通设施投资的辐射力逐渐变弱,给土地带来的级差收益逐渐变小。
3、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所有者是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的主要受益对象。由于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并未采取香港利其它欧洲国家所采用的捆绑模式,轨道交通投资效益大部分流到了物业所有者和开发商手中,并未由轨道交通的投资者获得,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失公平的。
(2)以上海地铁为例——轨道交通与新城开发
根据《上海市城市近期(2003--2007)建设规划》确定,上海市域交通将以“两网”建设为重点,形成市域高速公路网,完善中心城道路网络:加快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加强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的衔接,建设客运换乘枢纽和停车场,充分发挥交通系统的综合效率:贯彻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客运交通基本政策,形成以轨道交通与地面其他交通方式密切衔接、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
新城开发方面,由于在新城开发规划中只单纯地设计了轨道交通的线路,丽新城的房地产开发未和轨道交通进行前期的联系和协调,因此限制了轨道交通对上地利用作用的发挥。在上海规划的儿条轨道线路中,新城区内站点的物业开发都不成规模。一号线上海南站以南段线路附近,经过梅陇、苹庄区域,本来具有区域经济引导的作用和可能性,然而在轨道交通的利用上,仅仅发挥了其引导客流的一部分作用,站点附近大多为公路、未开发的土地、普通住宅,在规划上,为中、低密度居住区,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客源。在站点附近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开发,没有形成商业聚集区,形成独特的商业吸引力,引导区域商业布局的调整和重组。以轨道交通9号线为例,该线由市区通往松江新城,然而9号线终点站——松江新城站点西面是市民广场,东面和南面已经被开发强度不高的中档公寓楼占据,留给商业开发的地块狭窄、空间狭小,对商业规模的形成造成了限制,令其高密度的物业开发受到制约。
由此可见,上海轨道交通大部分线路沿线开发的物业类型主要集中表现为地铁商场、综合大楼和商务办公楼三种类型。并且实际中,不同类型之间的结合也比较少,往往一个站点附近只有一种形态的物业类型。轨道交通站点附近高密度办公、住宅、商业贸易等类型开发强度不够,且缺少有机结合,无法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形成商圈。
 
 
 
 
 
 
 
 

3.进展情况

(1)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房地产价值影响研究
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北京地铁4号的线建设对周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在距离
站点2km半径的区域内增值幅度显著。主要研究结论主要如下:
1、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效益会产生外溢,导致地价上涨,对沿线区域房价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2、轨道交通投资效益外溢表现为一种波及效应,即随着与轨道交通点距离半径的增大,轨道交通设施投资的辐射力逐渐变弱,给土地带来的级差收益逐渐变小。
3、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所有者是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的主要受益对象。由于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并未采取香港和其它欧洲国家所采用的捆绑模式,轨道交通投资效益大部分流到了物业所有者和开发商手中,并未由轨道交通的投资者获得,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失公平的。
4、对于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结构及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同时,积极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土地的综合开发,建立完善的效益分享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以上海地铁为例——轨道交通与新城开发
轨道交通导向的新城开发模式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因此产生不同的应用对象。区域层面着重应用于大范围区域的刀:发觌划;城市层面通常应用于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的指导方面;社区层面通常应用于指导轨道交通站点附近的高密度物业开发,尤其以商业丌发为重。本文着重该模式于应用城市层面和社区层面作为指导,结合案例的分析,重点研究新城建设和站点物业开发问题。
在区域层面上,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紧密结合,集约化、高效率的土地利用模式形成紧凑、生态化的区域空问形念。
在城市层面上,以轨道交通走廊为发展轴,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的综合用地组团节点的布局方式。该模式可用于新区建设及旧城改造。
在社区层面上,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在其周围设置商业、公建、公共空间、商务等用地咀形成核心区,在核心区外侧规划居住用地。通过在轨道交通站点周围形成高强度、综合的土地利用,进行步行友好的设计,使得人们减少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核心区的节点位置,主要论置商贸、会融、邮电等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个核心商业区。与它相邻的次要区域有着低密度的住宅,公共学校,社区公园,密集的工作机构,停车楼等。次要区域支持核心区商业运转,同时为轨道交通系统提供足够的乘客。
以上海市的新城丌发和轨道交通建设为研究背景,针对上海目前新城建设步伐加快与公共交通导向作用未充分发挥的这一矛盾,以新城市主义的公共交通导向理论为指导,结合轨道交通与土地相互作用的分析,并考察了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提出发挥公共交通的导向作用,引导上海的新城开发:
1.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交通问题,涉及到城市的各个层面,只有城市、交通、经济、管理、文化等各方面进行联合,并采用长期的发展跟光来看待,轨逝交通的深层次作用已经能被发现并挖掘。
2.对于我国人口众多,小汽车拥有率不高的现状来说,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和优势。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能够促使土地利用的升值和强化,并引导城市布局的改变。
3.蹦内外尤其是香港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结合轨道交通线的延伸,恪守商业规则,尊重市场规律,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进行物业丌发,能够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产生长期的社会发展影响。
4.轨道交通导向的新城开发,要求以轨道交通的建设为推动力之一,引导城市定位、城市布局、产业结构、商业结构、人口结构、交通体系、城市关系等各个方面的调整,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优势。
5.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应突出进行高密度的商业开发,并且强调轨道交通的流动性、高效性、通达性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物业选择。任何先进的理论及成功经验都不能完全照搬,在中国应用公共交通导向的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综合开发模式,必然要考察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特征,结合中国的城市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从而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促进中国城市的发展。
 
 
 

4.存在问题

     地铁缺点

    1.建造成本高
由于要钻挖地底,地下建造成本比建于地面高。前期时间长建设地铁的前期时间较长,由于需要规划和政府审批,甚至还需要试验。从开始酝酿到付诸行动破土动工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也是有可能的。
2.安全性能
    虽然地铁对于雪灾和冰雹的抵御能力较强。但是对地震、水灾、火灾和恐怖主义等抵御能力很弱。由于地铁的构造,而导致极易因为这些因素发生悲剧。为此自地铁出现以来,工程师们就不断持续研究如何提高地铁的安全性。
3.地震灾害
可以导致行进中的车辆出轨,因此地铁都设计有遇到地震立即停驶的功能。 为防止地铁地道坍塌,处于地震地带的地铁结构必须特别坚固。
4.水灾问题
由于地铁内的系统低于地平线,而导致地上的雨水容易灌入地铁内的设施。因此地铁在设计时不得不规划充分的防水排水设施,即使如此也可能发生地铁站淹水事件。为此在发生豪雨之时,地铁车站入口的防潮板和线路上的防水闸门都要关闭。一个知名的例子是台北捷运在纳莉台风侵袭时曾经发生淹水事件。还有北京地铁一号线因暴雨积水关闭了数小时。
5.火灾问题
在以前,人们不太重视地铁站内的防火设施,车站内一旦发生火灾,瞬间就会充满烟雾,而引发严重的灾祸1987年11月18日,英国伦敦地铁King's Cross站发生火灾,导致31人死亡。产生火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伦敦地铁内采用了大量木质建筑。因此,日本地铁部门规定在地铁站内禁烟来避免火灾。2003年2月28日,韩国大邱广域市的地铁车站因为人为纵火而产生火灾,12辆车厢被烧毁,192人死亡,148人受伤。这次火灾产生如此严重死伤的原因除了车厢内部装潢采用可燃材料之外,车站区域内排烟设施不完善也是重要因素,加上车辆材质燃烧时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而导致不少人中毒死亡。
 


参考文献
[1] 周栩.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策略.城市轨道交通,2002,V0l.24(10):34~37
[2]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1999
[3] 《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殴计研究院,2003
[4] 朱沪生.上海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现状和发展.都市快轨交通,2004,V01.17(1)
[5] 邓文斌.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价值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人学,2004
[6] 胡柳强.上海郊区新城发展研究——以松江新城为例:[D].上海:同济人学,2002
[7] 李飞,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值影响的定量分析[D],河海大学,2007.
[8] 陈毕新、陈小鸿,轨道交通对城市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28—29.
 本文由高校学术论文网发布,仅供大家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地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guanlilei/gongchengguanli/912.html

上一篇:利用微机监测预防轨道电路故障

下一篇: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