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1章聽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与信息技术关系研究 2
1.2.2铁路货运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3
1.2.3货改后运输组织结构调整研究 3
1.2.4智能铁路与铁路信息化研究 4
1.3国内外铁路信息化现状 6
1.3.1国外铁路信息化发展现状 6
1.3.2国内铁路信息化发展现状 7
1.3.3我国铁路信息化存在问题 8
1.4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9
第2章货改后货运组织优化问题研究 11
2.1货运改革关键问题分析 11
2.1.1铁路货运改革主要内容 11
2.1.2需求导向型货运组织优化问题分析 13
2.2货运改革后货运组织结构优化调整 14
2.2.1铁路货运组织结构现状 14
2.2.2基于“前店后厂”的货运组织结构调整方案 15
2.2.3 “前店后厂”的组织模式及业务界定研究 17
2.3基于营销和生产协调的货运业务流程优化 18
2.3.1基于营销和生产协调的货运业务流程优化思路 18
2.3.2货运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受理流程 20
2.3.3货运装卸、挂运作业流程优化 21
2.4需求导向型运输组织计划编制 24
2.4.1运输计划编制依据 24
2.4.2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原则 26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V页
2.4.3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流程分析 28
2.5本章小结 30
第3章基于货运组织优化的系统需求分析 31
3.1信息管理相关理论 31
3.1.1信息相关概念 31
3.1.2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 32
3.1.3铁路货运生产信息管理内容 33
3.2需求导向型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要求及目标 36
3.2.1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导向型要求 36
• 3.2.2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37
3.3基于货运组织优化的系统需求分析 38
3.3.1货运受理中系统信息流需求分析 38
3.3.2装卸、挂运流程中系统作业管理和信息流需求分析 40
3.3.3货运岗位生产管理的系统需求分析 43
3.4系统与外部系统信息共享需求分析 45
3.4.1系统与外部系统信息共享分析 45
3.4.2铁路信息共享模式分析 46
3.5本章小结 47
第4章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49
4.1系统设计原则 49
4.2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50
4.2.1 J2EE体系结构 50
4.2.2铁路货物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构架 51.
4.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4
4.3.1运力资源管理 , 56
4.3.2装卸车管理 57
4.3.3装卸车计划管理 58
4.3.4取送车管理 59
4.3.5综合服务管理 : 60
4.3.6客户管理 61
4.3.7运输产品管理 62
4.4数据库结构设计 62
4.4.1数据库表设计 62
4.4.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67
4.5本章小结 68
第5章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69
5.1系统开发环境 69
5.2运力资源管理功能实现 69
5.3装卸车计划管理功能实现 75
5.4取送车管理功能实现 82
5.5本章小结 84
结论与展望 85
致谢 87
参考文献 8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2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些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增速的放缓,铁路货物运输需求结 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宗货物运输需求有所下降,而白货和散货运输需求快速上升。 这就要求铁路货运既要稳定单一品类、低附加值、大宗货物传统市场的份额,又要提 高自身在多品类、高附加值、小批量货物市场的占有率。然而,由于我国铁路货运长 期处于以运力为主导的生产型经营模式,不仅致使铁路生产与需求不相适应,也导致 了铁路货运服务质量不高,货运营销工作比较薄弱。当前运输业物流化发展应集多式 联运、配送和仓储管理等各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全程物流,而铁路货运发展相对滞后, 不能与社会物流发展速度相适应。面对其他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 高,铁路市场竞争力减弱,其所占市场份额持续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 2004-2013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占全社会份额由27.8%下降到17.4%,货运量年平均增 长率为5.9%;而同期公路货运周转量的份额由11.3%±升到33.2%,货运量年平均增 长率为14.7%。因此,铁路既面临货物运输需求的多样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等严 峻的外部环境,也面临自身发展模式与社会物流发展不相协调的内部问题。
由此,2012年9月原铁道部试行“实货制”和货运需求网上办理等改革举措,提 出“网上受理、全程服务、自愿选择、公开透明”的目标,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 受理办完手续之后的实货为依据组织运输,为货主提供方便的运输服务。2013年6 月15 S,铁路总公司在全路范围内开始实施货运改革,对外做出了 “简化受理、随 到随办、规范收费、热情服务”的承诺,货运改革围绕改革运输组织方式、改革货运 受理方式、清理规范货运收费、发展全程物流服务等主要内容开展。铁路货运改革旨 在实现铁路运输组织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 铁路生产经营体制,提高铁路运输质量和效益。
随着货运改革的深化,铁路要实现“简化受理,随到随装”,实行“实货制”运 输,急需解决货运业务流程优化问题,一方面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另 …方面提高系统内部组织效率和生产效率,提高自身生产对运输需求的响应速度。同 时,也需要解决组织机构调整问题,通过不断完善“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增强铁 路货运组织机构的市场功能,消除部门间信息壁垒,提高部门间的协同,保证营销和 生产的协调一致。而信息技术既可以为业务流程优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是 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进行生产管理的有效工具,故加快与货运改革相适应的信息化建 设,构建与货改后货运组织模式相配套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因此,本文在货运改革形势下,明确铁路货运向需求导向型转变过程中货运组织 优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当前货运组织结构存在问题,构建''前店后厂”的组 织结构模式,界定“前店”和“后厂”的业务范围;以生产作业岗位信息互通互联, 跟进作业进度,各作业环节信息和运力资源使用状态及时采集、传递为思路,优化设 计铁路货运业务流程;以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为先导,构建运输计划编制流程;这对 加强“前店”市场营销工作,保证“后厂”生产以需求为导向,促进需求和生产协调 一致;对提高“后厂”的处理能力,保证各生产作业岗位之间及时沟通,协调配合, 确报各作业环节紧密衔接,实现简化受理,敞开收货,及时装卸挂运有重要意义。
同时,基于货运组织优化的研究,分析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导向型要 求,提出与货运组织优化配套的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在货运生产业务管理、运力资源管 理、作业进度跟踪、作业信息化与信息流通上的设计需求;构建涵盖货运生产组织过 程中的相关作业流程和生产作业岗位的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作业信息采集, 作业进度跟进、运力资源利用状态查询和货运生产相关业务管理。这既为货运业务流 程和组织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又对保证生产作业岗位间信息多点共享和协调合作, 实现货运作业信息化,避免信息在各个环节间传递延误,确保各作业环节紧密衔接, 实现敞开收货、及时装卸挂运和对外提供“公正透明”运力资源和货物作业状态信息 具有重要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与信息技术关系研究
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并非单纯的停留在流程设计方面,而且还 与组织结构、信息系统应用等问题相互关联。20世纪90年代,美国管理大师迈克尔• 哈默在文章"Reengineering Work: Doift Automate, Obliterate,,中首次提岀 了业务流程 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概念⑴。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 和信息技术三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作用机制。组织结构能够支持了业务流程的运行, 组织结构调整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出发点,业务流程再造应建立在组织结构调整的基础 上;同时业务流程再造必将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组织结构调整应与业务流程适应【2]。 业务流程再造是以使用信息技术为中心的企业重组⑶。信息技术作为能够变革企业生 产经营方式的技术力量,是业务流程再造的技术支撑,对减少作业环节,支持各生产 环节有限衔接,促进部门协作有重要作用K 51 o企业流程再造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 向以及满足其他实体需求的企业行为,只有能够为客户提供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的 流程才有意义。业务流程再造不仅要考虑组织结构调整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层面,还要 考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否则将会是没有深度的再造,无法为客户和企业提供 价值〔I〕。
1.2.2铁路货运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在货运业务流程再造方面。随着铁路货运改革的推进,铁路逐渐向物流型运输企 业发展,电子商务成为铁路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徐利民冈、胡芳捷〔9】、姚虎[⑼等人 提出铁路货运电子商务模式下各主要货运业务环节流程再造的内涵,运用Petri网理 论,诊断货运业务流程存在问题,并对铁路货运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铁路业务范 围由以前的“站到站”运输发展到“门到门”运输,对业务流程再造提出了更高要求。 叶玉玲[⑴基于货运改革对货运作业的影响,具体分析了当前货运业务受理、装卸、挂 运及始发终到、物流服务等货运作业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岀铁路货运作业流程优化措 施。轩瑶问结合电子商务平台,分别从干线运输作业流程、“门到门”延伸作业流程 和拓展物流服务三方面,对车站整车货物作业流程进行优化,并构建了发送及到达端 作业流程。杨艺〔⑶通过研究目前铁路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工作流技术 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的构想。刘海涛[⑷在对运输需求的提报、审批及执行方式进行优化 的基础上,通过对既有FMOS与技术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以服务客户、方便 路内业务管理为目,设计了铁路货运生产经营计划信息管理系统。
1.2.3货改后运输组织结构调整研究
在货运组织结构调整方面。按照货改后“前店后厂”的组织模式,我国铁路实施 运输组织结构调整。不少学者对“前店后厂”组织模式进行研究,潘键问对“前店” 的两种货运营销中心模式进行分析,对“前店”与“后厂”的法律界限以及“店”的 承诺进行探讨,提出了形成面向市场的铁路货物运输生产组织机制的建议。武中凯 结合哈尔滨铁路局货运组织现状及存在问题,界定了站段“前店后厂”的业务范围, 提出了适应于铁路物流化发展的铁路站段组织结构设计方法,和各部门具体业务流程 再造的关键措施。伍杰源【"I分析了 “实货制”运输下货运组织结构调整目标、原则, 提出了货运组织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认为货运组织结构调整首先要成立货运营销中 心,全面负责市场调查、货运营销等工作,突出发挥货运营销在生产经营中的作业; 然后对分散其他职能部门的市场营销功能向营销中心整合,将生产和营销职能分离。
1.2.4智能铁路与铁路信息化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关铁路信息化、智能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智能铁路方面。Tianying C[18]设计了铁路公共信息平台各个功能,提出了具体 实施方案,实现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共享。Belinova刃闵分析了欧洲与美国在智 能运输系统构建方面的差异,提出基于事实和根据个人需要的思想,对智能运输体系 进行设计的合理性,提出了该运输体系框架结构的内容和构建过程。ChanTS[20]提出 了通过建立铁路客货智能监控系统,保障运输安全,提高服务质量。Krastanov K [21] 提出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铁路运输要提供优质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实现应对行业竞争和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益。Khan. S. A和Zafar. N. A^】提出在一个模 糊的分布式多代理环境下,通过模糊逻辑、多智能系统(MAS)和铁路联锁系统对铁 路实体关系进行表达。Tsuchiya R, Ogino T和SekW】提出使用智能交通和信息技术提 高联运铁路服务质量的方法,将欧洲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引入铁路系统,实现了 现代化的列车自动控制技术。FayA[24]描述了模糊Petri网概念,并运用于铁路交通控 制系统,实现铁路运营的智能管理和决策。StevenR. Ditmeyer[25]探讨了依托智能铁路 系统,探寻以网络为中心进行铁路建设的方法,指出智能铁路在路网条件下能够实现 规模组合效益。Ping LI等人"I提出了将中国智能铁路资源管理系统、智能操作管理 系统、智能列控系统与调度系统集成智能化运输平台的构想,并论述了逻辑、物理结 构及一般系统框架的实现方法。
在货运相关决策支持系统研究领域,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承认车智能审批、装卸 车计划的自动编制、调度指挥辅助决策、车辆信息管理等方面。如在承认车智能审批 方面,陈显光【27〕、张彪〔28】、李艳英〔29]等人以运输收入最大化为目标,详细分析了承 认车审批的约束条件,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及算法。江南[呵基于承认车审批流程重构 和审批策略,开发承认车审批优化决策系统作为TMIS货运调度子系统的CGI程序。 孟德军⑶]提出了设计开发了货运日计划编制系统,实现了自动审批、数据浏览和组合 过滤统计分析的功能。熊天文[辺提出装车计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构想,以效益最大化 为目标,给出审批站别装车计划模型。魏博①]通过分析行调台子系统的需求,提出 B/S和C/S混合模式下系统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马钧培〔旳对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进行了需求,提出系统设计目标、总体结构。张新军[均基于既有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 统的信息资源,提出了货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路和系统结构设计。张晨明[旳主要研 究了货场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对货场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开发设计。
在铁路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平台构建方面。朱建生[珂、王欣[珂等人分析了铁路信 息系统数据不一致问题成因,从数据内容、信息技术等方面给出铁路信息系统统一基 础数据编码方案的总体框架。郑耀卩刃、王洋【创等人提出了基于SOA和Web技术构建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提出了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总体设计。张莉艳 等人⑷]以铁路信息共享需求为背景,基于云计算技术,提出了铁路信息共享平台总体 解决方案。
综合以上研究文献,学者们在铁路货运业务流程再造、铁路运输组织结构调整及 铁路智能化和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学者们对铁路业务流程的优化研究 大多注重运用流程优化理论和模型,诊断业务流程问题,提出业务流程再造方案。而 学者们对铁路信息化的研究,侧重于信息一体化和数据共享,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 究。因此,统筹考虑铁路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研究较少,关于业务流 程再造中信息共享需求及信息技术支持需求研究较少。尤其是在铁路向需求导向型转 变的过程中,铁路业务流程优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必须配套业务 流程再造。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基于货改的业务流程再造问题,梳 理业务流程信息共享需求,构建与业务流程再造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
1.3国内外铁路信息化现状
1.3.1国外铁路信息化发展现状
国外铁路信息化起步较早,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相继运用于铁路客货运输 管理、调度指挥、商务服务等生产管理领域,逐渐形成了面向综合化、集成化发展的 各类专业信息管理系统,加速了铁路向智能化决策、管理系统化、操作自动化方向发 展[42*]。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外铁路信息化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为了突出各国应用信息 系统的重点领域,将铁路业务区分为调度指挥、运输管理和商务服务(货物信息服务 与监控)三个方面,对国外铁路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如图1-1所示。
货运管働 务系统 电子商务与 EDI系统
铁路基础设施 管理系统 综合运营管理信息系 统(TOPS〉
运输控制系统 货车列车管理系统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加拿大| 先进列车控制系统 (ATCS) 运输报告与控制系统 I 客货营销服务系统
(TRACS) : (SRS)
: ;
一 一 i 一 i 一
日本 铁路数据收集和分配系统 1 客票预售系
j 统
货物信息网络系统
新干线新型列车运行管理系统 I
计删 辅助行车控制系统
i |计算机辅助行车调度
i 系更(RZU)
亠 : |铁路数字移动无线通
德 i 信系统iGSM~R)
国 j 联合运输调度系统
i | (DISK)
~无线列控系统
| | (FZB) i 旅行、信息和客 票预订、售票系 统
欧洲铁路运输管理系 统(ERTMS) 货物运输控制系统
法 国 货车维修管理 系统 实时追踪自动化系统 (ASTREE) 货物运输集中管理系 统 货物运输集中管理系 统 货运现状信息 系统 货运商务作业 和管理系统
调度指挥 1 运输皆理 货车追 踪,监控 综合客运服务 系统
商务服务
图国外信息化发展现状
由上图可见国外铁路逐渐形成了调度指挥、运输管理、货车追踪监控和商务服务 等领域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铁路生产和管理的决策智能化、信息化。纵观国外 铁路信息化发展过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1)国外铁路信息系统在集成化 和综合化方面发展较成熟,各类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注意考虑铁路信息化整体规划, 突出了数据集成共享和信息一体化方面。(2)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方便、 快捷、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货运作业管理的商务化和信息化,实现客户全面掌控货物运输 状态。
1.3.2国内铁路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铁路信息化在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建立了服务于列车调度指挥、 铁路运输管理、客票预售、电子商务等生产和管理活动的各类信息系统,铁路信息应 用向系统化、网络化多层次发展。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建成了以下几个与生产和管理相 关的信息化系统,其系统构成和功能,如图1-2所示。
总的来说,我国铁路信息化经过了儿十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电子商务 平台、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铁路运输管理系统、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相继全面投入运 用,是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全面建成。
1.3.3我国铁路信息化存在问题
根据以上我国铁路货运信息发展情况,面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运输市场需求变 化和激烈竞争,自身经营模式转变和健康发展,铁路货运信息化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 个方面的问题。
(1)系统设计基于生产型运输组织模式
以往铁路运输组织是以运力为导向的生产型组织模式,作业组织计划性质比较强, 受生产型经营模式影响,铁路业务流程设计和运输组织结构以运力为主线,注重生产 效率,忽略了生产效益和运输市场需求。致使与生产和管理配套的各类系统设计,是 基于生产型运输组织模式的。既有系统大多采用垂直模式设计模式,以满足铁路垂直 管理模式,纵向联系紧密,信息的横向整合不足。各应用系统还是模拟以往的业务流 程,难以适应以市场为导向的需求型生产经营模式。因此,有待转变以往铁路系统设 计思想,满足铁路向需求导向型运输组织模式转变的需要。
(2)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共享程度低
铁路生产和管理相关系统种类较多,各类系统设计往往采用不同技术标准和规范, 致使各个系统相互独立,相关性和系统性较差,信息共享困难,难以发挥信息资源整 体效益。系统应用注重单位归属和按照职能部门区分功能应用,致使系统应用混乱, 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应有功能。信息共享程度低,需要工作人员在不同系统之间重复录 入相同数据,影响了作业效率,延迟信息传递,还容易导致信息错误。如货运员需要 将装卸统计信息重复进行货运统计录入和现场统计录入。
(3)系统使用质量不高,影响运输生产质量
各类系统之间存在功能交叉与重复现象,系统的投入使用效果不佳,致使系统运 行质量较低,无法实现信息及吋、全面、准确、有效的采集和传递,容易造成各个系 统之间信息存在误差,严重影响了信息可靠性,难以发挥系统辅助生产管理的功能。 例如,现车系统、十八点统计系统及货调系统都有装车相关信息,如果不能准确变更 车辆状态和装卸状态,将导致各系统数据有误差,影响运输统计准确性;货调人员无 法通过有效途径获得准确空车和现车信息,使其制定的装卸计划与运输需求偏差,造 成计划落空。
(4)系统部分业务应用上存在空白
既有系统在铁路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重点还停留在取得手工作业,完成数据的汇 总和传输等方面。侧重于货运生产台帐管理。既有各应用系统在市场营销业务方面的 应用还存在诸多空白,如客户管理、市场营销、运输产品开发管理及全面的信息服务 等方面。既有各应用系统用户主体主要是内勤人员,缺乏对外勤人员业务模式设计, 信息系统缺乏对外勤业务及现场情况的实时掌控。铁路货运物流化发展,要求铁路不 再是单纯的运输企业,铁路业务范围将同时包括仓促、加工、包装、搬运、装卸等业 务,随着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的发展,铁路业务将延伸到整个物流过程,铁路生 产管理工作内容也必然是对整个物流过程的管理。但目前铁路信息化无法实现对仓促、 加工、搬运、装卸等外勤工作情况及运力资源使用请实时掌控,不利于物流组织及运 输组织生产指挥。
1.4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本文基本思路是在货运改革形势下,对铁路货运向需求导向型转变过程中货运组 织优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从货运组织结构调整、货运作业流程优化和运 输计划编制三个方面对货运组织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铁路货运信息管 理系统设计需求导向型要求及设计目标进行分析和界定,对与货运组织优化相匹配的 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系统设计需求对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 统进行开发设计。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总结借鉴前人学者在铁路业务流程再造、运输组织结构优化及铁路信息化 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铁路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借鉴国外铁路信息化发展 先进经验,分析总结我国铁路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C2)根据货运改革主要内容,对需求导向型货运组织特点和优化关键问题进行 分析,研究货改后货运组织优化问题:在总结分析当前货运组织结构存在问题的基础 上,构建“前店后厂”组织结构模式,并界定“前店”和“后厂”的业务范围;提出 基于营销和生产协调的货运作业流程优化思路,对货运受理、装卸、挂运流程进行优
化设计;对货改后运输计划编制思路进行研究,提出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基本流 程。
(3)基于货运组织优化的研究,对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导向型要求 及设计目标进出分析和界定,研究货运受理流程、装卸、挂运流程中货运生产业务管 理、运力资源管理、作业进度跟踪、作业信息化与信息流通对系统的设计需求,并分 析系统与外部系统信息的共享需求。
(4)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完成系统功能结构和数 据库结构设计,实现系统的初级开发,简单的对运力资源管理、取送车计划管理、装 卸车管理的部分功能开发实现。
本文采用技术路线如图1-3所示。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並芬流裡:乘頭詹初刁「贲政石1轿页藉材谛「疾谿贲逶亚菊请苒通「暫竈篌蔣吕疾爾宿魚⑥
;」■…… J ; 亘箜 j ; ;
国内外铁路信息化现状
「国药侯蔣信息花爱展丽
状研究 :; 状研究 _ j
问题
第2章货改后货运组织优化问题研究
加快货运组织需求导向型转变急需解决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和运输计划 编制思路等问题。本章旨在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强化货运市场营销工作,加强其在货 运生产中的作用,界定各部门的业务范围;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增强各部门间的协调, 保证货运生产和营销的相互协调,提高生产对需求的响应速度;通过运输计划编制思 路创新,保证生产与需求的匹配,突出需求的导向作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是 信息化的基础,而信息化又可进一步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的整合。货运组织 结构调整、业务流程优化与铁路信息管理系统三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本章重 点对货改后货运组织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为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2.1货运改革关键问题分析
2.1.1铁路货运改革主要内容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加速铁路向市场需求导向型转变,提升铁路对市场需 求变化的响应能力,从根本上提升运输服务质量;为了促进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的创新, 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实现铁路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铁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继 实施网上办理货运业务,实货制运输改革之后,铁路总公司与2013年6月15日,开 始实施全路范围内货运组织改革,向社会公开承诺“简化受理、随到随办、规范收费、 热情服务”。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很多,主要集 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简化货运办理方式,建立货运营销体系
一方面取消计划申报、请求车、承认车等繁琐的手续,为客户提供采取直接、简 便、快捷、多渠道的受理方式,包括货运站受理电话和12306客服电话;12306网站 “我要发货”网上受理;货运营业点办理;上门与客户直接接洽受理。另一方面整合 既有货运资源,组建货运营销机构,承担市场营销功能,对外直接与客户接洽,办理 货运受理业务,构建货运营销体系,制定营销部门业务规范,以适应多样化、个性化 的市场需求。这是货运改革的首要环节,也是货运改革“前店”工作的核心内容,目的 是敞开收货,为“实货制”运输创造条件。
(2)全面实现“实货制”运输组织改革
“后厂”的重心是生产,通过“实货制”运输组织方式,提供运力可靠性,提高 “后厂”的处理能力,保证敞开收货。“实货制”运输组织改革主要涵盖三个层面的 内容。
一是创新货运计划编制方式,以实货为基础进行计划编制。计划编制以实货为依 据,月、旬、日计划应密切联系需求,服务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对运输计 划做出调整,保证敞开收货,随到随办。
二是加强装车与挂运协调,及时装车,快速取送,保证及时装卸挂运。日计划密 切跟进需求,调度部门及时掌握需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日计划,快速组织空车调配 照顾装车,根据装卸车情况和列车编发计划,灵活制定取送车计划。
三是加快与货运改革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实现运输计划信息化管理,以电子商 务平台运用为契机,对现有货票信息系统、货运计划系统、技术计划系统进行升级、 整合、改造,实现现车系统、货调系统、货票系统、确报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及物流 等系统数据交互共享,实现对运输需求提报、受理、校验及计划编制、电子支付等功 能和业务流程的优化。
(3)清理规范货运收费
这是这次货运改革的难点。全路决心坚决清理和规范货运收费,使铁路价格优势 得以充分发挥,为铁路全面走向市场创造条件。首先规定货运收费项目、规范收费标 准和条件。然后构建“一口价”收费制度,对铁路货运收费实行一口价。最后根据铁路 运价政策坚持严格依法合规收取运输费用,货运收费公开透明,明码标价,接受社会 部门监督检查。
(4)加快向现代物流发展,构建门到门运输管理体系
发展全程物流服务是铁路货运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铁路总公司提岀建立展“门 到门”全程运输服务体系,实行由一个部门管理、由一套系统控制、由一个窗口受理、 一由张货票核收、由一口价收费、由一本账核算、一条龙服务的运输管理体系,实现 从价格管理、运输组织、体制机制多方面保证全程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铁路 服务水平,增强货运市场竞争能力。
2.1.2需求导向型货运组织优化问题分析
按照当前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思路,铁路运输组织将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 变。传统的内部生产型运输组织是以运力为生产的主导,通过刚性的计划管理模式, 实现对各方运输需求的协调,既无法充分满足运输需求,又忽略公平公正的原则。市 场导向型运输组织则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主要目的是根据需求提供稳定可靠的运输 能力。根据我国货运改革思路和重要内容,加快我国铁路货运组织向需求导向型转变, 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优化货运业务流程,货运物流化,使货运生产组织与运输需求相适应。通过 对既有货运流程进行再造,一方面,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货运办理方式,使客户 获得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运输服务;另一方面,使铁路生产围绕需求和效益, 保障各个环节协调衔接,加强业务流程的灵活性,提高铁路内部组织和生产效率。
2) 加快组织结构调整,加强营销职能,保证营销和生产协调。按照“前店后厂” 的模式,对现有组织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合理规划组织结构,将营销和生产分离,在 强化铁路货运营销和市场功能的同时,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业务范围,同时保证营销和 生产相协调。
3) 运输计划编制以需求为导向,货运生产围绕货运市场。计划是货运生产的重 要组织手段,以实时运输需求为导向,提高运输计划准确性,提高运输计划编制对市 场变化的相应速度,保证运输计划对货运生产的控制和指导。
4) 建立统一的货运信息管理系统。服务于货运生产管理,覆盖货运生产组织过 程中的相关作业流程和生产作业岗位,实现货运生产业务管理、运力资源管理、作业 进度跟踪、作业信息化与信息流通。为货运生产各关节建立紧密衔接和快速反应的服 务保障机制,实现信息在运输组织各个环节及时沟通共享,避免信息传递的延误,增 强货运组织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同时,公开透明铁路货物运输的运力资源 和货物运输信息,可以方便客户快捷、高效地进行运力资源的申请,及对自身货物信 息的查询,掌握货物运输状态。
综上所述,加快货运组织需求导向型转变急需解决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 和信息化建设等问题。组织结构支撑了业务流程的运行,组织结构的设计也要与作业 流程协调。我国铁路货运作业流程的再造势必会引起组织结构的改变,新的组织结构
应很好地支撑各生产环节的有效衔接。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是信息化的基础,而 信息化又可进一步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的整合。因此,加快货运组织向需求 导向型转变,必须统筹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和信息化建设。需求导向型货运 信息管理系统也必须基于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构建。
2.2货运改革后货运组织结构优化调整
2.2.1铁路货运组织结构现状
以往,我国铁路货运生产经营实行三级管理模式。铁路总公司负责全路运输统一 调度指挥,全路货运输经营管理。旗下根据运输业务性质,又分专业运输公司和铁路 局二级生产单位。根据货运作业内容,铁路局下设装卸公司、多经公司和基础站段等 生产单位,专业运输公司下设运输分公司及其营业部。各组织部门之间的货运业务关 系,如图2-1所示。
图2-1铁路货运业务关系图
运输日常生产活动在运输调度的统一指挥下组织进行,总公司调度中心作为全路 调度集中统一指挥中枢;铁路局调度所是铁路局的日常运输组织指挥中心,在总公司 统一调度指挥下,负责组织管内运输单位完成运输经营任务,高质量编制和执行调度 计划;站段调度室是站段的日常运输生产组织部门,在铁路局调度所的指挥下,负责 组织完成基层站段的日常运输生产任务。铁路局调度所与车站调度指挥组织管理机构, 如图2-2所示。
图2-2铁路局调度所与车站调度指挥组织机构图
综合以上分析,在货运业务关系方面,我国货运根据其业务内容不同,实行业务 组织横向分割的模式,铁路货物运输被分割为主营业务、物流服务、装卸组织,隶属 运输主业、多经和装卸三个管理部门。这使同一货运资源由多个部门经营,难以形成 利益共同体,致使生产效率和运输效益难以提高。在货运日常生产调度指挥工作中, 各级调度机构实行分工的管理原则,将整个运输生产活动按专业和业务性质划分不同 职能部门,分别管理一定的工作。职能部门权责重叠、指挥多头,各自为政,缺乏有 效信息交流及协调机制。以往以运力为主导的铁路货运组织结构,重生产轻营销,致 使运输生产与需求脱节,更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为此,在对货运组织管理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时,应服从铁路向以市场为主导需求 型经营模式转变的要求,实现统一指挥,明确各部门权责和业务范围,合理配置人力 物力资源,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2.2.2基于“前店后厂”的货运组织结构调整方案
根据货运改革要求,货运组织管理机构优化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以货物装卸为界限, 分清“前店”和“后厂”,将铁路运输的营销和生产分开,突出市场营销在货运生产 经营中的作用和功能。同时在“前店后厂”组织结构下,协调运输生产和市场营销的 关系,实现生产和营销的紧密衔接。以服务客户为出发点,实现铁路货运组织向生产 服务需求的模式转变。
“前店”工作核心是衔接运输市场,准确的掌握运输需求,简化受理方式,畅通 受理渠道,保证敞开收货,为“后厂”实货运输创造条件。“后厂”工作的核心问题 是“实货制”运输,运输生产服务于运输市场,为“前店”提供可靠运力保证。根据 “前店后厂”经营模式,货运组织结构优化调整应构建以“营销”为主线的市场化货 运经营业务专业平台,和以“生产”为主线的内部生产组织指挥专业平台,明确各自 业务责权。
货运组织结构调整不仅涉及与营销和生产相关货运、运输、调度和客服等铁路局 内部部门,还牵涉多经物流、装卸、集装箱及快运等公司的有关业务部门。将原隶属 各站段的货运设备和货运人员剥离出来,对站段、多经物流公司、集装箱公司、装卸 公司及快运公司等单位与货运有关的业务和资源进行整合,在其管区范围内组建起铁 路货运营销中心,即“前店”。将运输、调度、货运等生产部门划归“后厂”。货运组
结合货运组织结构调整图,组织结构调整时,将货运处的运输市场开发职能分离 出来,将运输处的货运营销和运价政策运用工作剥离出来,统一划交货运营销中心。 为了加强营销和生产的协调一致,减少中间的协调环节,取消货运处在装卸组织协调 方面的职能,装卸组织协调工作全权划归调度所,保证生产环节的紧密衔接,货运处 保留货运、装卸安全和专业管理等生产职能。将原站段负责的全部货运业务(货检以 外),路局下属装卸公司承担的货运装卸、煤炭抑尘等业务,路局下属多经物流公司 承担的与铁路“门到门”运输相关的接取送达、运输代理、延伸服务等业务,及这些 业务相关资产和人员归于相应的区域营销中心管理。同时将铁路总公司直属的专业运 输公司的行李车、班列、货场、装卸设备等资产将由铁路局收回,配属给相关的货运 营销中心。
2.2.3 “前店后厂”的组织模式及业务界定研究
目前,现全路货运营销中心两种运营模式中有九个局成立了站段级别的区域货运 营销中心,另外九个局依然是原来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货运车间仍在原有站段内,对 外称货运中心)。然而,铁路货运组织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必然要求货 运组织机构调整,强化营销职能部门,能与市场紧密衔接。同时,铁路运输业务由原 来“站到站”运输改变为“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铁路物流化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边 界和企业规模。这就要求货运组织机构调整成立站段级别的货运营销中心,增强铁路 的市场功能,集成企业边界和规模扩大相应业务,使机构规模与业务能力相适应。而 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即货运车间仍在原有站段内,虽然组织协调方便,但是其市场功 能和业务能力欠缺。因此,本文在进行货运组织调整时,选择了站段级货运营销中心。
根据前文货运组织结构调整方案,采用站段级货运营销中心模式,构建铁路货运 组织结构,如图2-4所示。“前店”职能部门主要有铁路局货运营销中心,分为路局 营销中心、站段营销分中心、货运营业站三级。“后厂”主要有货运处、运输处、调 度所、工务处、电务处、车辆厂及现场生产部门构成。
前店| 后厂
图2-4铁路货运组织管理机构优化图
“前店”主要业务范围为市场营销、客户管理、货运受理、物流服务、运力配置、 搬运装卸等,“后厂”主要业务范围为运输生产中空车调配、挂运、货物途中运输等。
“前店”直接运输市场衔接,准确的掌握运输需求,简化受理方式,畅通受理渠道, 保证敞开收货,为“后厂”实货运输创造条件。“后厂”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实货制” 运输,运输生产服务于运输市场,为“前店”提供可靠运力保证。
路局营销中心:负责货运门到门相关业务、资源统一管理;货运运输条件、运输 价格管理;集中受理、处理需求,编制运输计划并兑现;承担市场调查、营销策划、 运输产品开发及货源组织、内部生产协调;负责电子商务管理,大客户关系维护,运 输协议签订,跨局沟通协调等相关职能;
站段营销中心:在路局货运营销中心的指导下,负责管内货运门到门相关业务、 资源统一管理;货运营销、物流产品设计开发与实施;区域内货源组织和重点客户关 系维护;指导车站做好门到门运输生产组织与服务等工作,积极支持物流公司开展商 贸、加工等门到门运输以外的物流增值业务;
货运营业站是门到门运输服务的具体实施单位,负责本站门到门运输业务的日常 组织和管理,按照门到门运输业务相关制度、办法、流程和标准,完成货源吸引区内 接取送达等门到门运输服务。
主要设置客户服务部:负责客户或货主的货物订单的受理,维护客户关系等等; 营销策划部:市场调查及客户细分、营销策划、运输产品开发及销售;物流管理部: 负责门到门运输整个协调作业;运力保障部:时刻与调度部门沟通,了解运力情况并 上报给货运计划部门,为制定运输计划提供运力保障;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站段营销 中心主要设置物流服务部、装卸车间、货运管理部等部门。货运营业站是门到门运输 服务的具体实施单位,负责本站门到门运输业务的日常组织和管理。“后厂”主要生产 部门,其组织结构延续以往组织结构,只是部分部门业务范围和职能发生了变化和调 整。
2.3基于营销和生产协调的货运业务流程优化
2.3.1基于营销和生产协调的货运业务流程优化思路
货运改革后,“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将货运延伸服务纳入货运管理,扩大了铁 路运输业务范围和企业边界,增加了货运业务管理的复杂性,也对货运业务整合和流 程优化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货运改革实行“实货制”运输和“前店后厂”的经营模 式,“前店”简化了货运受理方式,取消计划申报、请求车、承认车等繁琐的手续, 为客户提供采取直接、简便、快捷的受理方式,敞开收货,及吋装卸挂运。这必然要 求“后厂”能够及时进行接取送达、装卸车组织和取送挂运,提高处理能力。这对货 运业务流程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铁路货运流程涉及的内容,按照其主体可以分为铁路货运内部组织作业流程、铁 路货运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商务服务流程和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联运流程。铁路货 运内部组织作业流程及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联运流程,主要涉及发送作业(业务 受理、接取作业、装车作业、取送作业),途中运输(中转作业、运输变更作业),到 达作业(取送作业、货位分配、卸车作业、仓储作业、配送作业)。
对于铁路内部运输组织作业流程,应注重铁路营销中心需求受理业务流程、运输 计划编制流程、运输生产作业流程的优化,以提高流程效率和组织效率为目的。此部 分业务流程除传统的铁路货运业务内容之外还需要基于物流化思想建立完善的“门到 门”运输体制,利用信息技术与系统工具实现生产作业流程信息化,实现生产作业岗 位对作业信息的实时掌握,实现各个生产环节和岗位互联互通,同时实现“无纸化” 信息传递模式,从而提高整个流程效率。
铁路货运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商务服务流程包括业务理(货物托运、订单提交、受 理、票据传递、费用缴纳);货物到站交付流程(催领通知下达、货物交付、费用缴 纳);售后服务等。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及铁路货运相关系统的建设使用,使得 客户在办理业务过程便捷化。
因此,本文重点对货运受理、装卸组织、挂运取送等作业流程进行分析优化,具 体思路如下:
1) 以客户为导向,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物流服务。以构建“门到门”全程物流 管理体系为契机,将与货物运输高度关联的物流服务纳入优化范围,拓展物流和货运 增值服务,创新物流服务业务流程。
2) 围绕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和运作效率,对现有铁路货运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优化, 重点改造流程环节中重复、繁琐、非必要等不合理部分,简化业务流程,提供便捷服 务。
3) 明确货运业务流程中的关键作业,跟进作业进度,反馈关键作业时间节点, 实现各作业紧密衔接,减少作业等待时间,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和响应速度。
4)作业信息及时采集、传递,快速反馈,货运生产作业管理岗位信息互通互联, 实现各生产岗位间协调合作,应对需求变化快速安排和调整生产任务,保证生产任务 的统一性。
2.3.2货运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受理流程
铁路货运业务受理是货物运输的开始环节。货运业务受理的触发条件是货主或客 户提出的货运申请,由于“实货制”运输要求货源核实,对于未在电子商务系统注册 的客户,需要其他进行注册。货运受理流程涉及业务主体主要包括:客户,车站、多 经物流公司、铁路局、铁路总公司五个主体。受理流程结束后触发装车组织和卸车组 织。电子商务既能为客户提供方便,又能有效降低铁路企业管理成本,规范运输组织 管理,因而电子商务已然成为铁路运输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将货运受理业务与电子商 务系统进行整合,构建了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货运业务受理流程,如图2-5所示。
1) 客户注册与业务查询。客户在提报货运需求之前需要在系统平台进行注册, 形成客户信息库,供铁路货运营销中心货运营销和客户服务部门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 客户在提报需求之前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对业务办理指南、货运服务场所信息、物流 服务信息、货车车型及参数、运力资源状况、运输产品信息、运输规章制度、货物办 理限制条件、运价及运输费用和货物实时追踪等信息进行查询。
2) 需求提报。客户可以通过以往货运营业网点、营业网点电话、12306客服电话、 12306电子商务系统、上门办理五种渠道提报运输需求,但是需求信息最终将录入电 子商务系统,形成电子需求信息。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阶段需求提报和日需 求提报,选择符合要求的货运产品,订购舱位等。该过程涉及主要业务对象有客户、 12306货运客服人员、路局货运营销中心客服人员、车站客服人员等。
3) 需求审批及反馈。铁路货运营销中心、调度指标部门及现在生产部门联动, 客户提报需求进行细分,采用不同审批策略进行审批。对于能够自动审批的需求,及 时将审批结果反馈给客户,而其他需求审批主要是通过运输计划的制定过程实现,最 终将审批结果反馈客户和车站,并在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电子订单或运单。需求审批主 要涉及铁路局营销中心运力配置部门、调度所及铁路总公司计划编制部门等。
4) 接取装车及缴费。客户凭借电子订单或运单,到车站办理装车及缴费等手续, 并组织上货。若客户提报了物流需求需上门取货,由物流公司组织接取作业,由车站 及时进行装车挂运组织。该业务过程主要涉及业务对象有车站客服人员、车站货调人 员、车站货运员、物流公司等。
图2-5货运电子商务平台货运业务受理流程图
2.3.3货运装卸、挂运作业流程优化
装卸、挂运管理工作涉及多经物流公司、运输、货运、调度、营销中心等部门, 作业组织上涉及客户、站调人员、调车人员、货调人员、装卸班组、货运员、门禁等 人员,作业环节繁多复杂,涉及管理部门和组织人员较多。
根据基于营销和生产协调的货运业务流程优化思路,货运装卸、挂运作业流程设 计时,应以运输需求为主线,装卸与挂运相互协调,卸车照顾装车,装车照顾需求, 并根据装卸需要和进度及时组织车辆挂运。明确装卸、挂运流程中关键作业,跟进作 业进度情况,如车辆入线时间、车辆出线时间、防护红牌设置时间、装卸车开始及完 成时间等。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岗位,及时进行下步作业安排,如站调根据装卸 车完成时间,及时安排、执行取送车计划。作业信息及时采集、传递,快速反馈,加 强关联性较大的生产岗位和生产环节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如实现装卸车计划制定和 取送车计划制定之间的互馈联系。本文以整车作业为例,对货运装卸和挂运流程进行
了优化设计,整车装车与挂运流程、卸车与挂运流程分别如图2-6和2-7所示。
厅或互联网提 交订单
图2-6货运装车与挂运流程图
图2-7货运卸车与挂运流程图
综合货运装卸与挂运流程图,本文重点加强了站调与货调之间互通互联,以实现 以装卸与挂运相互协调,卸车照顾装车,装车照顾需求,并根据装卸需要和进度及时 组织车辆挂运,保证装卸作业组织和挂运作业组织目标的需求导向性和统一性。重点 跟进车辆入线作业、车辆出线作业、防护红牌设置作业、装卸作业、取送作业等作业 的进度,及时反馈相应作业的时间节点,传递给信息需求岗位,保证相关作业环节的 紧密衔接,如装车后及时制票和挂运,重车入线后及时向客户发出领货通知。重点对 货区货位使用信息、进出货作业信息、装卸作业信息、取送车作业信息等进行信息及 时采集、反馈、传递,为相关岗位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提供依据,如货调根据货区货位 使用信息、取送车作业信息、装卸作业信息准确的制定和调整装卸车计划。
2.4需求导向型运输组织计划编制
2.4.1运输计划编制依据
(1)货改后运输计划体系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采用计划模式对生产经营进行管理,相关计划体系包括铁路货 物运输生产计划(货运计划)、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铁路运输生产(技 术计划)、运输方案、日常工作计划等。运输计划改革后,建立了由年、月、旬、日 计划共同构成的运输生产计划体系,是运输计划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使计划对生产 的指挥控制更加有力度。各个运输计划生产关系,如图2-8所示。
年计划是在年度经济调查和合理运力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年度铁路完成任务 情况、未来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和铁路运输能力变化情况进行编制。其主要作用是科学 合理制定下达全路和各铁路局年度主要运输指标,是月计划的重要编制依据。
月计划以制定大宗稳定货物运输方案、跨局直达运输方案和客车化运输产品方案 及综合效率指标为主要任务,为调度、机车、车辆等部门围绕生产目标确定基本配置 提供依据。月计划主要考核指标为效率指标。
旬计划成为铁路直接用于指导日常运输生产的综合性计划。旬计划编制以日常 “实货”为依据,包含的运输需求由日常提报的次旬运输需求、月计划中能安排到本 旬的装车需求和预留的其他日常装车需求三部分构成。旬计划主要考核指标为数量指 标。
图2-8运输计划生产关系
日计划根据旬计划、月计划和日常需求进行编制,是对日常运输生产最直接的指 导依据。日计划既是实施集中统一指挥、保证运输生产安全和秩序的主要手段,也是 日常运输组织的基本依据。
(2)运输计划编制依据
各类运输计划编制主要内容及指标、编制依据及信息来源见表2-1 o
表2T运输计划编制要求
运输计划 主要内容及指标 编制信息依据
年计划
编制部门:总公 司运输局货运营 销计划处和铁路 局计划统计处两 级编制 主要内容:客户关系管理策略;货运产品策略;货 运产品价格策略;协议运输方案;年度经营管理办 法等。
主要指标:日均装车数、货物发送量、煤炭发送量、 货物周转量、运用车、部属现在车、货车周转时间、 货运机车日产量、货运机车日车公里、货运列车平 均总重 经济政策、运输政 策、经济调査、货 运需求预测、本年 度完成实绩、运输 能力变化
月计划 编制部门:总公 司运输局货运营 销计划处和铁路 局营销中心(营 销处)或货运处 编制两级编制 主要内容:大宗稳定货物装卸车计划;客车化和跨 局直达运输方案;货物品类装车计划;货物品类别 运输计划;限制区段货物运输计划。
主要指标:总装车数、客车化运输方案;直达运输 方案、运用车、中停时、旅速、周时、静载重、运 用车、周时、中停时、静载重、煤(含电煤)装车 数、 大宗稳定物质运 输需求、客车化运 输方案、市场变化 规律和其他物质 运输需求预测
旬计划 编制部门:总公 主要内容:日历装车方案。
主要指标:总装车数、困难卸车点卸车数、限制区 日常提报的次旬 运输需求、月计划
司运输局货运营 销计划处和铁路 局营销中心(营 销处)或货运处、 运力配置部 段装卸数、分界口重空车流计划、工作量、接入交 出空重车、全周距、空重周距、空率、中距、装卸 率、空重车公里、煤(含电煤)装车数、煤炭及电 煤装车数、跨局直达和客车化产品方案兑现率、排 空计划 中能安排到本旬 的装车需求和预 留的其他日常装 车需求
路局日计划 编制部门:铁路 总公司调度处和 铁路局调度所两 级编制。 货运工作计划(装车计划;卸车计划;直达列车数、 装卸劳力、机械调配计划;成组装车的列数、组数 和辆数;专用货车的使用计划;篷布运用计划); 列车工作计划;机车车辆工作计划;施工日计划; 日“实货”装车、日历别装车方案、客车化运输方 案和直达运输方案等的兑现率。 次日轮廓计划;月 计划、旬计划、列 车运行图、列车编 组计划、技术作业 时间标准;日请求 车计划;预计当日 18:00车站现在车 数;列车预确报
站段日计划 编制部门:
值班站长 列车到达计划、列车出发计划、卸车计划、装车计 划、施工计划等 列车到发和占线 情况;现车分布情 况;编解、装卸、 取送和场间交换 情况;调车场分类 线使用情况;调机 运用及整备情况; 机车交路情况
由表中运输计划“编制依据”和“编制部门”可以看出,计划制定依据信息主要 是需求信息和运力资源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动态的,越是基层部门就越了解实际生 产运营的实际情况。基层单位由于无法掌握全面的实际生产信息和生产需求,致使其 编制计划缺乏准确性和权威性。而高级管理单位往往能够掌握运输生产的全局情况, 因此能够对运输计划进行协调和调整。以往上下级互馈制定计划模式必须建立在全面 的掌握实际生产信息的基础上。而目前往往存在计划编制时,因无法获得全面、及时 和准确的信息,导致计划编制结果缺乏时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与实际需求偏差。 因而,应确保运输计划编制时信息交流顺畅、及吋、准确。根据表中运输计划“主要 内容及指标”得出,年计划、月计划、旬计划、日计划对生产组织活动的指挥和控制 作用不同,但是又相互串联,必须针对各计划重心进行编制流程优化。
2.4.2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原则
(1)货改实践中运输计划编制存在问题
当前,铁路局以受理办完手续后的实货和已办理运单的货物为依据,使得铁路运 输从由计划规定的生产转为计划服从于市场需要、服务于各局实际货物的需求,以计 划促使生产服务于销售、服务于市场。运输计划改革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以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运输计划编制信息偏差。运输计划编制既要了解运输需求信息,又要掌握运 输供给的情况。运输计划编制精准程度和质量好坏直接取决于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信 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等。由于铁路货运生产长期以来重生产清营销,对市场 调查、货运营销工作不重视,导致货运生产无法紧贴市场需求,生产型计划编制缺乏 对运输需求准确、全面的考虑。运输计划编制与执行分别由计划编制部门和调度部门 负责,运力资源信息主要由调度部门掌握,但是这两者从流程上看是相互独立的,并 不能完全同步统一。因而容易导致计划编制时无法全面、及时、准确掌握运力资源情 况,计划内容不够精细、偏差甚至落空,提供的相应运输产品的质量要是也是模糊的。
2) 运输计划编制需求导向性薄弱。虽然在运输计划改革实践中,运输计划逐渐 向需求导向型转变,以使计划服从、服务于市场,但是当前运输计划编制粗放性与运 输需求多样化不相匹配。运输计划是建立在市场调研、货运营销、客户管理、产品开 发等工作基础之上,针对货主或客户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运输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货 运产品和服务方式,对货运生产活动进行精细的指挥和控制。而当前运输计划编制时 注重数量和效率指标,忽略了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化对生产组织和作业流程的要求, 没有重视针对运输产品进行相应的运力配置。致使生产重数量和效率指标而轻服务质 量。
3) 运输计划对营销和生产的协调作用欠缺。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的平衡是通过 运输计划来实现,运输计划编制能否贴近市场,直接决定到运力配置与运输需求能否 匹配;运输计划对运输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直接关系应对运输需求实吋变化运力调 整效率的高低。营销和生产工作涉及货运、调度、营销、运输、计划等部门,常存在 部门信息壁垒和内部组织流程不当等问题时,致使运输计划编制无法及时、准确掌握 运输需求、运力资源、生产情况等信息,以快速响应需求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在计划 落空情况下,针对未满足的需求及富余的运力,尚未构建运力重新分配和配置的有序 机制,保证运力资源高效利用和运输需求及时满足。
(2)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原则
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是在市场调查、货运营销、客户管理、产品开发等基础上, 根据货主或客户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运输需求进行编制,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对货运生 产活动精细化的指挥和控制,以提供有针对性运输产品和服务形式,以计划促使生产 服务销售,服务于市场。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以运输需求为导向,计划编制注重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运输产品。计划编制 应是在市场调查、货运营销、客户管理和产品开发的基础之上,对运输需求进行细分, 围绕特定运输需求及与需求相适应的运输产品进行编制计划,使运输计划对生产活动 的控制作用和指挥意义,体现为保障运输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运输需求。
2) 依据实货、确保重点、公开公正、注重效益。按照运输需求重要程度和效益 高低,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对大宗稳定货物,根据协议方案安排好月、旬、日计划, 并根据客户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装车计划,满足客户需要。对零散白货,直接配置运力, 全面放开装车,做到随到随办、随到随运。
3) 货运计划、技术计划、运输方案三位一体编制。月计划、旬方案和曰计划, 实现稳定货源与日常零散货源统一受理;通过各部门协调办公,优化日装车方案,使运 力配置过程公开透明,实现市场、货源、车源以及装车能力等资源的一体化配置,增 强铁路适应运输市场变化能力。
4) 运输计划编制和调整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保证营销和生产协调一致。运 输计划编制应构建计划调整机制,及时准确掌握运输需求和生产实际的动态信息,根 据需求变化迅速做出生产调整。货运计划编制应形成可靠有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 以实现信息在各个部门间及时、准确、全面的流动,提高内部组织效率和生产效率, 缩短计划编制周期。
2.4.3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流程分析
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以需求为出发点,铁路部门在市场调查与营销,客户 关系管理,产品开发的基础上,制定与运输需求相适应的运输产品策略。铁路客户在 提报运输需求时,根据自己的运输需求,查询运输产品信息,选择与需求匹配的运输 产品,以运输产品类别和舱位预定为基础提报运输需求。铁路管理人员按照一定条件 对提报运输需求进行审批,并将运输需求审批后的结果,通过信息系统传输至铁路货 运客户,开始货物的全程运输工作。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总体思路,如图2-9所 zj\ O
图2-9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基本流程图
1) 产品开发与管理。铁路营销部门根据经济和运输政策,通过市场调査和客户 关系管理,对未来一定时期内运输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该段时间内能力约束情况, 制定相应运输产品策略,进行产品管理和货运营销,使铁路客户感知、了解产品,获 得市场认可。如通过市场调查和客户关系管理,预测未来一年运输需求,并结合本年 度运输完成实绩,制定下一年计划,确定产品策略等。
2) 货运营销与需求提报。铁路营销部门将货运产品信息、办理条件、运力资源 等信息发布在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上,或通过其他方式向铁路货主或客户营销。铁 路货主或客户根据自己运输需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运输产品,通过多种渠道提报自 己运输需求。
3) 铁路货运计划信息处理。一方面,通过货运电子商务平台汇总客户运输需求, 并进行分类优化和整合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调度系统动态掌握管内车站、机车、车 辆、线路、分界口等各种铁路运力资源情况,包括稳定运力和波动运力。
4) 铁路货运计划部门执行计划编制。执行计划编制采取自动审批、及时审批、 协商审批、指标下达等策略。自动审批是利用计算机在综合掌握需求和约束的情况下, 按照一定优化目标自动审批运输需求;及时审批是货运计划部门综合考虑需求和约束 的情况下,人工审批相应运输需求;协商审批和指标下达是在能力紧张情况下或者釆 用协议运输情况下,对非固定化产品采用的审批策略。运输需求审批后,计划部门通 过与货运、调度、物流服务等部门协同编制运输方案和其他工作计划。
5) 审批反馈与计划评估。货运计划部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告知客户运输方案,
组织货物全程运输。根据实际运输情况对运输计划进行评估。
2.5本章小结
本章根据货运改革主要内容,分析了需求导向型货运组织优化主要解决的问题。 对货改后货运组织结构优化调整进行分析,构建了 “前店后厂”组织结构模式,并对 其业务范围进行界定;基于货改后营销和生产相协调的要求,对货运业务流程进行优 化,提出了货运受理、装卸、挂运流程的优化方案;对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进行 分析,提出了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流程。本章研究旨在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强化货运 市场营销工作,加强其在货运生产中的作用,界定各部门的业务范围;通过业务流程 优化,增强各部门间的协调,保证货运生产和营销的相互协调,提高生产对需求的响 应速度;通过运输计划编制思路创新,保证生产与需求的匹配,突出需求的导向作用。 通过本章研究,为下文系统设计开发做铺垫。
第3章基于货运组织优化的系统需求分析
本章节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需求导向型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目标进行 阐述,确定了系统边界和服务对象。本章基于第二章货改后货运组织优化的研究,对 系统设计需求进行分析,为系统总体设计铺垫。
3.1信息管理相关理论
3.1.1信息相关概念
信息是指事物的存在属性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即自然界及人类社会和思维活 动一切可能对象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及对象在时空上一切意义上的变化所展示的 态势、特征和规律。
信息的生命周期是指信息从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获取、服务和退 出四个阶段⑷]。信息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又可包括多个子过程,如采集、加工、传输、 存储、使用和维护等,这些子过程支持各个阶段的实现。在信息的需求阶段可能包括 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和存储过程;信息的获取阶段也可能包括采集、加工、传输 和存储过程。不同的过程组成了不同是生命周期阶段。如图3-1所示。
图3-1信息生命周期图
3.1.2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内容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和范围,从涉及的对象可以将其分为具体个 体(个体或单个组织)、组织(行业、大的组织)和社会(社会各个层次)三个层次 的信息管理,从研究的重点可以将其分成信息检索、信息系统、信息环境三个层次的 信息管理。综合来说,信息管理是信息管理对象(社会、组织和个体)为实现一定目 标,从过程、系统、环境等多个度,综合利用技术、法律、政策及经济等手段,对信 息活动中人员、设备、机构、信息、资金、技术等要素进行合理的计划,高效组织, 有效控制和协调,以实现有效使用和科学开发信息资源的过程。
所谓企业信息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到达企业预期目的,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企 业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活动中相关要素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进 行战略规划,以实现有效配置资源、高效进行企业运作、降低企业成本、创造更多价 值的过程。
在企业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及信息活动中相关要素要,包括资金流、物质流、 价值流、信息流,需要进行信息化转变,以“信息流”的形式存在,以实现信息收集、 加工、存储、传输、利用。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环节有采集、传输、加工、利用、储 存和控制[45]。如图3-2所示。
信息反馈H
图3-2信息管理基本过程
(2)信息系统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随着事务流、物资流、资金流及其他流的产生,会同时 产生一个信息流。一个组织及其各职能子系统要充分有效的工作,就必须充分利用信 息流对其他事务流、物资流、资金流等进行控制、监督和协调,进而形成一个信息系 统。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信息通信等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应用服务于管理领域 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软件、数据等要素。信息系统是有信息输入、信息加工、 信息输出、过程控制四个部分构成,如图3-3所示。
图3-3信息系统基本结构
在信息系统中,信息输入是对原始数据进采集的过程。一般信息系统的输入包括 三个方面:信息输入,即通过信息系统有针对性的信息搜集活动,形成信息系统能够 处理的信息基础;物质输入,主要是信息系统技术设备、建筑设备及其他信息系统所 需的纸张、存储设备等装置和设备;能量输入,提供和支持经济投入、政策保证、人 员配备等发展因素,是信息系统具有长期、正常、高效运作的动力。
信息系统中,信息加工是对信息系统输入要是的识别、转换、存储、重组和传输。
信息系统输出,根据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以“精、准、快”为目标,将 信息输出、物质输出和能力输出汇聚一体。
信息系统控制,是对信息系统三种基本要素,即信息、物质、能量的运行状态和 效果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期对信息输入实现渠道、载体、质量速度等的控制;对信息 组织实现方式、容量结构、标准效率等控制;对信息输出实现方向、品种、特色等控 制目标。
3.1.3铁路货运生产信息管理内容
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铁路货运生产经营活动中原始的、基础的数据,以及根据各 个环节的生产活动和作业组织需求而衍生出的数据,统称为铁路货运信息。
铁路货运信息大致可分为三类,即铁路生产基础信息、货运组织基础信息、货运 组织日常信息。
铁路生产基础信息主要包括铁路运输管理和生产部门、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的基 本信息。这部分信息属于静态信息,是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信息。铁路生产基础 信息具体情况见表3-1。
表3-1铁路生产基础信息表
铁路生产基础信息 主要内容
序号 分类
1 车站信息 车站名称和代码、位置和代码、车站归属、业务办理信息、停限装信 息、站场布局信息、股道和咽喉等设施设备代码及使用信息、车站运 输能力等。
2 货场信息 货场名称和代码、归属信息、货场位置与布置、业务办理种类和条件、 货区货位代码和使用信息、装卸机械设备代码和使用、货场配线代码、 货场装卸能力。
3 区段信息 区段名称和代码、线路名称和代码、线路等级和属性、牵引定数、区 间上下行运行时分、图定列车数、平均编成列车数、下属车站和所属 路局、区段运输能力。
4 机车车辆 信息 机车号、类型、名称、机车使用、所属局段、牵引能力等,车辆车种、 车型、吨位、容积、额定载重、自重、换长、归属等。
5 组织机构 信息 部门名称和代码、业务内容、职能信息、管理范围、岗位设置和代码、 岗位职责、人员配置和代码、业务范围等。
货运组织基础信息是围绕铁路货物运输组织制定的一些基础计划和运输方案,以
及相关货运规章制度;同时包括客户管理、运输产品和市场调查等市场营销等基础数 据。其详细内容见表3-2。
表3-2货运组织基础信息表
货运组织基础信息 主要内容
序号 分类
1 年度运输 计划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货运产品策略、货运产品价格策略、协议运输方 案、年度经营管理办法等,货物发送量、接运量、交出量、到达量、 分界口运输量、货物周转量、机车车辆运用指标、机车车辆运用效率 指标等。
2 月度运输 方案 大宗稳定货物装卸车计划、客车化和跨局直达运输方案、联运产品运 输方案、货物品类装车计划、发到局货物品类运输计划、通过限制区 段上、下行货物运输计划等。
3 技术计划 卸车计划、分界站空车计划、通过车计划、货物列车出入计划、车辆 运用质量指标计划、车辆运用数量指标计划等。
4 列车编组 计划 列车种类、定期车次、编制内容、发站、到站、列车编组方式、车流 径路等。
5 列车基本 运行图 列车运行时间、车次号、运行方向、列车类型、途径车站、到达车次 和时间、出发车次和时间、基础作业标准等。
6 货运规章 制度 各类货物运输规章、电文信息;标准作业时间:列车到达、出发、编 组、解体标准技术作业时间,装卸作业标准作业时间,各装卸地点取 送作业时间等;作业流程规范等。
7 客户信息 客户代码和名称、联系和通信方式、客户行业、主要到发站、主要收 发货人、运量需求、运输产品和服务需求、运输协议记录、运输行为
记录等。
8 市场营销 信息 货源分布、结构、流向,新增量、流失运量、预测运量,运输价格策 略,物流服务等。
9 运输产品 信息 产品种类(班列产品、快运产品、直达产品、行邮行包、普通产品等), 运输条件及办理限制,运到期限,基本运费,运行时间及开行周期, 到发站及径路等。
货运组织日常信息是货物运输日常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使用和生成的数据。这部分 信息主要包括运力资源使用信息、运输生产活动指挥和控制状态、各个环节作业进度 情况、生产任务完成实绩统计等,详细内容见表3-3。
表3-3货运组织日常信息表
货运组织日常信息 主要内容
序号 分类
1 运输需求 信息 客户信息、批准单位、订单号、收发货人、到发站、装卸站、预订运 输产品、车数、车种、货物状态、品名重量、年运量、月运量、日运 量、装卸要求、物流服务、结算方式、运输日期、信息查询等。
2 货场作业 信息 货场装卸线、货区货位、机械设备、人员班组使用,装卸能力利用情 况,货物装卸进度、状态等。
3 货车信息 货车分布信息:车种、所在局、所在分区和车场、空重车分布数量; 货车状态信息:列车信息,车辆信息(车号、车种),载货信息,技 术作业状态(到、解取、送、集、编、发),货物作业状态(装、卸、 空、重)等。
4 点线能力 占用信息 车站股道和咽喉占用、车站运输能力占用、区段通过能力利用、限制 口能力利用、分界站能力利用等。
5 日(班) 计划信息 货运工作计划、列车工作计划、施工工作计划、机车车辆工作计划, 其主要内容参见本文第三章。
6 货物列车 编组计划 计划车次、实编车次、编发站、到解站、发时、经由、发报站、总重、 换长、顺位、发到站、发到局、车辆信息、载货信息等。
7 列车运行 事件 列车运行调整:时间、班次、列车车次、图定车次、车次号、运行方 向、股道编号、线别、到发车次/时间/图定时间、基础作业标准;列 车报点:路局代码、车站代码、车次号、到发点类别、到发时分、早 晚点等。
8 运输统计 信息 分界口货车出入统计、装卸车和货物分类装车统计、现在车和重车去 向统计、货物列车正晚点统计、机车运用及检修状态统计、货物周转 量、货物发送吨数、货车停留时间和货车运用成绩统计、货车运用统 计、编组站办理车辆数、装卸车数等统计。
铁路货运信息具有信息的普遍特征,但也有其特殊性。处理铁路信息时,需要格 外注意铁路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区别,铁路信息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海量性,铁路系统是一个庞大系统,其产生的信息内容庞大复杂,信息量可
谓巨大。
2) 广域性和分散性,我国铁路布局广阔,涵盖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每个 铁路局(集团公司)又包含了众多基础站段,这使得其信息获得范围十分广泛。
3) 强流动性,铁路不仅存在铁路总公司、铁路局、基础站段之间的纵向信息流 动,也存在铁路局之间、铁路局的各个系统之间的横向信息流动。
4) 频繁交换性,信息之间流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实现信息交换。由于铁路运 输生产组织中各岗位是分散的,运输活动需要高度协调、配合的,铁路运输管理组织 结构的垂直模式,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铁路横向和纵向信息交换相当频繁。
5) 信息多样化,铁路信息的多样化是指铁路信息的需求、表现形式以及处理的 多样性。
3.2需求导向型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要求及目标
3.2.1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导向型要求
为实现铁路运输组织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 要的铁路生产经营体制,本文第二章分别对货运改革后铁路货运组织结构调整、业务 流程优化(包括运输计划编制流程)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强化货运市 场营销工作,加强其在货运生产中的作用,界定各部门的业务范围;通过业务流程优 化,增强各部门间的协调,保证货运生产和营销的相互协调,提高生产对需求的响应 速度;通过运输计划编制思路创新,保证生产与需求的匹配,突出需求的导向作用。
铁路货运组织结构调整和业务流程优化(包括运输计划编制流程)是铁路货运信 息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货运组织结构整合和业务流程 优化提供技术支持,能为各部门履行各自职责,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扁平化管理和部 门协调提供工具支撑;能为业务流程顺利进行,生产环节顺畅衔接,生产活动快速响 应提供技术保障。本文所指需求导向型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以需求为导向的 生产经营模式,与铁路货运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相适应的,服务于铁路货运生产管理 的系统。为实现“敞开收货、随到随装”、“简化受理、全程服务”、“自愿选择、公开 透明”等改革举措,实现运输组织向需求导向型转变,保证生产和营销的协调一致, 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实现货运业务流程顺畅进行,确保生产与需求的协调一致,提高生产对需 求的响应速度,实现敞开收货、及时装卸挂运。这就要求铁路部门能实时、准确、全 面的掌握铁路生产实际信息,如货位、股道、车辆运用状态,装卸、挂运作业进度, 途中运输状况等信息,既能使运输需求能在生产中准确落实,又能保证生产各环节顺 畅衔接,快速响应需求的变化。因此,铁路货运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应覆盖铁路货运生 产组织过程中的相关作业流程,通过电子信息,保证对现场货运资源、能力及作业进 度等信息及时、完整、准确的掌握,以便应对需求进行全局调控。
(2)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增强协调合作。货运改革后采用“前店后厂” 的组织模式,虽然加强了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的工作,但是也将装卸与挂运、行车分隔。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同时根据前文货运流程优化分析不难发现, 货运业务涉及营销、货运、运转、调度等部门,涉及生产岗位有营销、客服、站调、 货调、装卸班组、货运员等,各部门及各生产岗位信息交流紧密。因此,铁路货运生 产管理系统既应满足各部门和生产作业岗位生产管理的需求,又要实现多点信息共享, 减少交接环节,确保各部门和生产作业岗位间的协调合作。
(3)满足货运市场营销工作需求,为客户获得全面的信息服务提供支持。货运 组织结构调整后,铁路货运市场营销工作得到加强,铁路市场调查、客户管理与产品 开发等市场功能不断完善,使得铁路生产更加契合需求的多样性、个性化。这要求铁 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市场营销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健全系统在客户管理、 产品开发、市场调查等方面的应用。同时通过系统对生产信息的掌握,可以时刻掌握 货物生产情况,为客户实时掌握货运运输情况提供支持。
322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根据前文对货改后货运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运输计划编制等货运组织优化问题 的研究,结合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要求,本文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预涵 盖货运生产组织过程中的相关作业流程和生产作业岗位,通过电子信息传递,实现多 点信息共享,减少交接环节,确保生产实绩信息采集和传输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保证 货运生产组织规范化,实现无纸化办公环境。
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目标主要是服务于铁路车站货运生产管理,实现相关 作业过程的一体化网络管理,为货运生产作业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和生产管理的快速反 应建立服务保障机制。系统旨在为相关生产作业岗位,如营销、客服、站调、货调、 装卸班组、货运员等进行相应货运生产作业管理,如货运受理、装车、卸车、挂运、 核算、交付等生产作业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相关生产岗位进行货位资源利用、班 组人员任务、股道运用、装卸机械使用等项目的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实现货运作业 过程信息化,跟进关键作业进度,保证相关生产作业岗位,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与之 相应的作业进度完成情况和货运资源、人员机械使用情况,如运单受理情况、装卸车 作业进度、调车作业进度、货区货位使用情况、装卸班组作业任务情况、车辆状态情 况、货物作业状态等信息。
同时,系统实现生产作业信息和资源、人员、设备利用情况等信息在各生产作业 岗位之间的多点共享,避免信息传递的延误,保证各个生产环节及时衔接,增强货运 组织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如站调及时掌握装卸车计划和装卸车作业安排情况,可以 提前做好调车作业计划安排,合理有序的完成车流接续;为计划制定和任务安排提供 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如货调掌握准确的运单受理状况、股道运用、货位运 用和装卸班组工作任务等情况,对装卸车计划进行及时准确的制定和调整。•
还有,随着货运改革的深入,铁路货运市场营销工作得到加强,铁路市场调查、 客户管理与产品开发等市场功能不断完善,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市场营销生 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健全系统在客户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调查等方面的应用。另 外,系统对货运生产作业信息的实时掌握,能为其他部门和外部系统提供相关信息。 如与铁路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和功能整合,为客户获得全面信息服务提供底层 数据支持,为客户提供运输产品查询、办理条件查询、剩余运力查询、订单提报、运 价查询、货物追踪信息查询、物流服务等功能。因此,考虑系统未来的发展性和与外 部系统的信息交互关系,系统应预留外部接口,方便新系统和其它外部系统的接入。 系统与外部其它系统的关系见3.4节部分。
3.3基于货运组织优化的系统需求分析
3.3.1货运支理中系统信息流需求分析
根据前文2.3.2小节对货运电子商务平台业务受理流程的优化分析,货运受理过程主 要包括的业务实体有客户、车站客服人员、货运员、物流服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 站调、货调,营销中心客服、市场营销、物流服务和运力配置部门,铁路局调度所和 铁路总公司货运营销计划处和调度处等。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货运受理流程,为客户提供采取直接、简便、快捷的受理方 式;客户可以通过12306客服网站、车站营业厅和12306客服电话直接联系客服人员, 实行首问负责制,由首问客服人员负责客户货运受理业务的全部过程,不需要客户再 接洽其他部门和人员。客户在受理过程中信息流需求,如图3-4所示。
图3-4需求受理过程中客户信息流图
在货运业务受理过程中,车站主要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需求提报、缴费制票和 物流延伸服务等业务。“前店后厂”组织模式增强了车站市场功能,车站营销中心市 场营销部门在日常生产中负责货运营销、市场调查、客户管理等职能。同时车站也受 到上级部门路局营销中心、调度所、铁路总公司的指挥领导。车站J路局、铁路总公 司在受理过程中信息流需求,如图3-5所示。
综合以上对货运受理过程中信息流的分析不难发现,站在客户的角度,希望“自 愿选择”运输产品和服务,货运生产能够对外“公开透明”,既能简单方便的办理相 关业务,又能获得全面的信息服务。目前客户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是电子商务平台和 向客服咨询。而电子商务平台仅能简单的提供货运办理流程、办理条件和部分产品信 息等信息查询服务,无法满足客户对货物运输状态、位置和作业进度、过程等信息全 面查询的需求。站在生产作业岗位人员的角度,希望能够实现“敞开收货,随到随装” 的承诺。
因此,这需要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运单受理状态的管理、运力资源利 用的管理、生产作业组织管理,及时掌握运输需求受理状态、生产过程作业信息和运 力资源利用情况,对内及时组织落实运输需求,加强各生产环节的衔接,及时装卸, 快速挂运,减少车辆积压;对外加快运输生产对需求的响应速度,为客户全面的掌握
货物作业状态信息提供数据支持,如货物装卸作业进度、出发和终到时间、在途位置 等信息。
图3-5需求受理过程中车站、路局' 铁路总公司信息流图
33.2装卸、挂运流程中系统作业管理和信息流需求分析
根据前文2.3.3小节对货运装卸、挂运作业流程的优化分析,装卸作业和挂运作业 业务实体主要有客户、站调人员、调车区长、调车组、货调人员、装卸班组、货运员、 门禁、接取送达人员等。装卸过程和挂运过程相互交叉,需要密切联系,在整个过程 中涉及列车到达计划、列车出发计划、装卸车计划、取送车计划的编制和相互协调, 涉及各个工作岗位之间及时的信息交流和密切协调合作,因此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交 流。本文对各个业务实体的信息处理、信息流、信息输出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内容如 图3-6所示。
根据各个业务实体的信息处理、信息流、信息输出情况,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 应为相关生产作业岗位,进行相应货运生产作业管理,如货运受理、装车、卸车、挂 运、核算、交付等生产作业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相关生产岗位进行货位资源利用、 班组人员任务、股道运用、装卸机械使用等项目的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实现货运作 业过程信息化,跟进关键作业进度,保证相关生产作业岗位,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与 之相应的作业进度完成情况和货运资源、人员机械使用情况,如运单受理情况、装卸 车作业进度、调车作业进度、货区货位使用情况、装卸班组作业任务情况、车辆状态 情况、货物作业状态等信息。基于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的装卸作业和挂运作业的协 调管理需求分析,如图3-7所示。
图3-7货运装卸' 取送车作业协调管理需求分析
注释:1为站调利用信息系统编制或调整列车解编计划;
2为货调通过信息系统获取列车解编计划信息、运单信息、待卸车、待装车、空车、货区货 位及外勤货运人员信息,编制装卸车计划并下达、告知站调或调车区长;
3为调车区长通过信息系统获取货物装卸和调车进度情况、列车解编计划及装卸车计划信息, 编制和调整取送车计划并下达、告知货调人员;
4为调车班组通过信息系统获得取送车计划并执行;
5为调车班组将调车执行结果、作业进度情况录入信息系统,并告知调车区长;
6为货运员通过信息系统获得装卸车作业计划,安排装卸队伍、货区货位及设备使用情况, 并将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并向装卸班组下达;
7为装卸班组获得装卸作业相关信息,进行装卸工作并将装卸进度信息、货位占用情况信息、 车辆状态信息等录入信息系统。
以上数字并不代表先后顺序,仅是对各个箭头意义的说明。
综上所述,装卸和挂运流程涉及的货运生产环节较多,要实现各个环节或各项作 业的顺畅紧密衔接,需要及时掌握现场各项作业的进度和时间节点情况,缩短作业等 待时间和各环节延误时间,如内勤货运员根据准确的装卸车结束时间,及时的办理费 用核算、制票、催领、交付等手续,保证作业及时衔接,缩短了整个生产过程时间。 铁路生产采用“上传下达”的垂直组织管理模式,生产计划和任务的准确制定和及时 下达,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生产的实际信息,准确的指导现场生产和及时的反 馈计划和任务完成实绩,如装车计划制定需要及时准确掌握运单受理状态、货位资源 使用情况、空车分布情况、班组人员利用情况等信息,合理利用运力资源,及时安排 组织装车任务,快速挂运。装卸车流程和挂运流程是相互交叉,紧密联系的两个货运 生产环节,涉及生产作业岗位较多,各岗位间信息交流紧密,信息多点共享需求大。 如货调需要及时了解列车到达计划和列车解体计划,及时掌握卸车需求和空车来源需 求,为及早安排卸车计划和掌握装车空车来源做准备,站调需要及时掌握装卸车作业 进度、货车作业状态,及时安排取送车任务,保证列车出发计划和车流接续。
然而当前现场生产中,仍然存在货调要掌握货区货位资源的占用情况、装卸车作 业进度情况等信息,还是通过电话口述的方式向生产现场货运人员了解核实;站调要 掌握装卸车作业完成情况,也是通过电话口述的方式向货调了解核实。这使各个生产 环节信息交流不及时、不完整,给生产各环节作业进展带来延误和不准确行。
因此,这需要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货区货位资源运用进行管理,掌握货 位占用和空闲状态及装卸设备配置等信息;实现装卸车作业管理,掌握装卸车计划的 执行情况和装卸车作业进度和时间节点等信息;实现装卸车计划管理,准确制定装卸 车计划,及时下达安排和调整装卸车任务;实现取送车作业管理,掌握取送车计划的 执行请和作业进度和时间节点等信息:实现取送车计划管理,准确制定取送车计划, 及时下达安排和调整取送车任务。系统应覆盖装卸和挂运流程的相关作业和岗位,实 现作业过程信息化,避免信息在各个作业环节传递的延误,达到各岗位信息实时交流, 以顺畅的衔接各项作业,缩短各项作业时间和相互间的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最 终实现“随到随装、随装随运”的目标。
3.3.3货运岗位生产管理的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本文2.2节对货运改革后货运组织结构优化调整的研究,“前店后厂”组织结 构模式,增强了铁路货运组织结构的营销作用和市场功能。结合“前店后厂”的组织 模式,货运市场营销相关岗位的设置及其职能将不断健全,同时需求导向型的运输组 织模式必然要求营销部门和生产部门保持密切交流,避免生产与需求脱离,同时各生 产作业岗位职能也更加明确。
铁路货运生产主要作业岗位及其职能见表3-4:
表3-4铁路货运生产主要作业岗位职能表
主要岗位 职能简述
站调 铺画技术作业图表、推算车流及制表、编制出发列车计划、编制列车解体计划、
编制列车编组计划、计划兑现率分析、正晩点统计分析、编制调机运用计划、
编制股道使用计划
货调 编制卸车计划、编制排空计划、编制装车计划、装卸车作业组织管理、到货领
货通知、核对确报到达货票
调车区长 编制调车钩计划、现车信息管理、执行调车作业、调车作业记录
内勤货运员 制作进门证、制作领货证、核收费用、制作货票、制作货物运单
外勤货运员 货位资源管理、装卸作业组织及完成实绩登记、上货登记、装车签认、货票查
询核实、变更车辆信息、交付登记确认、车辆人员进出货场控制、检斤登记
客户服务 客户或货主的货物订单的受理、维护客户关系
物流服务 “门到门”运输接取送达
市场营销 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客户关系管理
铁路货运市场营销、客户管理、运输产品设计及产品管理、货源组织等工作的内 容和形式将不断丰富和完善,铁路部门需要构建完善的营销体系,保证市场营销功能 和管理工作质量。同时铁路市场营销部门需要与生产部门保持密切信息交流,避免生 产与需求脱离,这对信息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求信息系统功能应用能 够覆盖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相关业务范围,为信息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 实现信息在营销部门和生产部门间的共享,保证各部门间协作配合。而目前铁路上还 没形成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为货运市场营销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在客户关系管 理方面,虽然有大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大客户关系管理,但是该系统是构建 在对大客户管理的基础上,没有形成全面的客户信息库,在客户细分、客户数据挖掘 的应用仍然是空白。在客户信息服务方面,虽然铁路电子商务系统能够为客户提供班 列运输产品信息、业务办理限制条件、业务办理流程以及运价信息查询,对于运输能 力剩余情况和货物追踪查询尚未实现。
因此,需要构建相关的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填补和完善铁路在货运市场营销、客 户关系管理、运输产品开发和产品管理、货源组织方面信息化管理的空白。如在客户 关系管理方面,通过市场调查和交易历史信息,构建客户信息库,通过评价指标实施 客户细分,明确运输需求差异性,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和运输服务策略。在运输产品 开发和产品管理方面,结合客户关系管理,对客户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对货源分布、 需求结构、货物流向分析,结合市场调查对运输需求进行预测,制定运输产品策略, 实施运输产品管理。
除此之外,根据本文2.4节对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方法的研究,运输计划编 制既要了解运输需求信息,又要掌握运输供给的情况。运输计划编制精准程度和质量 好坏直接取决于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等。由于铁路货 运生产长期以来重生产清营销,对市场调查、货运营销工作不重视,导致货运生产无 法紧贴市场需求,生产型计划编制缺乏对运输需求准确、全面的考虑。运输计划编制 与执行分别由计划编制部门和调度部门负责,运力资源信息主要由调度部门掌握,但 是这两者从流程上看是相互独立的,并不能完全同步统一。因而容易导致计划编制时 无法全面、及时、准确掌握运力资源情况,计划内容不够精细、偏差甚至落空,提供 的相应运输产品的质量要是也是模糊的。运输计划编制工作涉及货运、调度、营销、 运输、计划等部门,常存在部门信息壁垒和内部组织流程不当等问题时,致使运输计 划编制无法及时、准确掌握运输需求、运力资源、生产情况等信息,以快速响应需求 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因此,铁路货运信息系统应能为货运、运转、营销、调度等部门 间运输需求、运力资源、作业信息的及时、准确、有效传递,突破部门间壁垒,建立 紧密衔接和快速反应的服务保障机制,为计划编制部门提供相关的生产实绩信息。
3.4系统与外部系统信息共享需求分析
3.4.1系统与外部系统信息共享分析
货改后货运业务流程再造、货运组织机构调整和计划编制创新等方面的货运组织 优化及调整,给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必 须健全应用功能,加强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关联度,为货运生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根据前文对我国铁路信息化发展现状的研究,通过对货运业务流程各环节、各职能部 门和岗位之间、以及计划编制过程中信息流分析,不难发现货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与 铁路电子商务系统、货票系统、列车预确报系统、集装箱管理系统、车号自动识别系 统、现车管理系统、调度指挥系统存在密切的信息交流,货运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 统之间信息共享需求,如表3-5所示。
表3-5铁路各业务系统信息共享
信息需求系统 信息供给系统 信息共享内容
货运信息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运输需求信息、物流服务信息、客户信息
货票系统 票种信息、发到信息、收发货人信息、货物 信息、车辆信息、经由信息、运到期限、运 量信息、里程信息、保价保险信息、计费信 息、承运人信息
确报系统 发到站信息,列车发时,列车信息(车次、 编组信息、车辆信息),发报站及发报时间, 解编站及经由站信息,确报报文序号,货物 信息,收货信息,施封蓬布信息等
车号自动识别 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和货物的位置追 踪信息
集装箱管理系统 集装箱分布及运行状况
现车管理系统 空重车分布信息、站存车信息等
调度指挥系统 日计划、阶段计划、调整计划和命令、停限 装命令
3.4.2铁路信息共享模式分析
实现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间信息共享,应首先应建立完善的铁 路信息共享平台。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的总体设计,应以铁路各个业务系统信共享为目 的,以铁路信息公共基础平台为技术保障,充分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实现铁路既 有信息系统以及新建信息系统之间数据共享,铁路信息共享系统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对铁路货运生产经营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检索、传输及应用的人一机信 息系统。整个铁路信息公共基础平台体系结构如图3-8所示。
其中,通信网络基础平台是通过建设完备的铁路计算机通信网络,满足各应用系 统之间信息数据传输的要求;为实现应用系统互联互通,能够提供社会化服务提供网 络基础支撑。信息共享平台是制定铁路信息系统共享的统一标准、规范,建立各应用 系统之间信息传输及交换的机制,为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提供规范机制支持; 公用基础信息平台主要是针对铁路公用基础数据进行统一的维护,为其他各类应用系 统提供标准的公共信息服务;信息安全保障主要是为铁路信息公共基础平台提供完备 的安全保障,保证各应用系统信息交互共享的安全性、可靠性[购。
通信网络基础平台
图3-8铁路信息共享系统总体架构
铁路信息共享公共基础平台总体模式,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技术的最新 发展,铁路各级管理及生产单位之间信息交互共享的机制。该平台涉及到众多的业务 部门,关联铁路各类应用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协调式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的构建 首先建立在制定铁路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对全路设计规范、数据编码规范进行 统一,实现数据结构、数据转换格式、数据模型等面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对铁路 信息化要进行总体规划,一方面,充分利用既有各类应用型的资源,有效利用和整合 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开发。另一方面,新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遵循统一的设计规范和 技术标准,实现与既有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交互共享,尽可能的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发 挥各个应用系统综合效益。
3.5本章小结
在本章的研究中,首先根据信息管理相关理论,对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的内容进行 归纳总结。然后,根据本文第二章对货改后货运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运输计划编制 等货运组织优化问题的研究,分析了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导向型的要求, 提出系统设计目标,界定了系统边界。最后,基于货运组织优化,对货运受理流程、 装卸、挂运流程中系统生产管理和信息流需求进行分析,对货运生产作业相关岗位业 务管理对系统设计的需求进行分析,对系统与外部其它系统的信息共享需求进行分析, 明确了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第4章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信息技术既可以为业务流程优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是组织机构和管理 部门进行生产管理的有效工具。货运改革后,铁路货运组织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方式 了一定变化,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计是否完善、是否具备健全的应该功能, 关系到铁路货运业务作业流程是否顺畅、运输组织是否高效。因此,本章在前文基于 货运组织优化的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总体架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等进行。
4.1系统设计原则
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主要应实现货运作业过程信息化,保证货运业务过程 中信息及时、准确、有效传递;应覆盖货运、运转、市场营销等部门全部业务范围, 为各部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手段,实现货运、运转、营销、调度等部门 间运输需求、运力资源、业务信息的及时、准确、有效传递,突破部门间壁垒,建立 紧密衔接和快速反应的服务保障机制,实现信息在运输组织各个环节及时沟通共享, 辅助各部门管理决策;应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信息,及时获取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 信息;能够实现与既有信息系统有效衔接,实现各系统之间信息共享。
充分考虑货运信息管理需求特点和系统应用集成的需要,鉴于系统与其他系统之 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联,系统在开发时应注重整合既有信息系统资源,面向信息共享、 集成应用,具体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遵循统一的开放技术架构体系
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属于超大型应用系统,随着货运业务内容不断丰富完善, 系统规模随之扩大,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应采用开放的技术架构,满足系统未来发展的 需要,实现系统可扩展性。
(2)建立标准的公用基础数据描述模型
系统与其他各类应用系统存在紧密联系,为实现多维的管理目的,各系统之间相 互访问是实时的、多向的,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服务描述模式与数据字典,建立管 理和维护公共基础数据的规范,为实现系统功能集成和各个系统之间信息共享与重复 利用创造条件。
(3)规范化信息采集及管理机制
建立信息采集及管理规范,既要根据各个系统业务特点,制定原始生产数据的多 维采集机制,避免多次重复采集同类信息;又要建立各类系统之间信息耦合校验制度, 保证各系统信息采集的可靠性与权威性。
(4)构建功能模块集成开发机制
模块化开发是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索统的必由之路,构建功能模块良好的集成机制, 既能实现系统功能模块间紧密联系和高效运作,又能实现模块可拆分性,是铁路货运 信息管理系统模块化开发的前提保证。
(5)系统功能应用的全面性
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应适应铁路业务范围扩展,业务内容不断丰富的需要,其 功能应用应覆盖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生产组织等各个业务范围,实现管理工作信息化。
(6)操作、管理、维护便捷性
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应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操作界面,实现客户操作的直观性、 便捷性,也要为用户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提供方便。
(7)安全可靠性
平台不仅要保证数据安全、系统安全以及网络安全,而且还要确保操作维护的安 全可靠。
4.2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2.1 J2EE体系结构
采用J2EE模式,通常情况下将应用程序分为四个层面的应用组件:运行在客户 端计算机上的客户端层组件、Web层组件、业务逻辑层组件以及企业信息系统层[47Y9】。 通常以三层为主,主要是由分布的位置来决定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以及数据库三 个地方。
(1)客户层组件
客户层组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客户端形式的应用程序;另一 种就是基于Web的页面形式。本文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后者,通过网页进行模 块管理和操作。
(2)Web层组件
Web层组件主要是实现对请求进行动态的处理并做出及时的响应,包括主要形式 是釆用JSP、JavaScriptHtml或者Servlet编译的页面。
(3) 业务逻辑层组件
业务逻辑层组件主要表示所属领域(铁路信息系统)相适应的逻辑,其主要完成 的功能是由容器(Web服务器)对客户端传递来的数据进行业务处理,并将处理的结 果传递到底层的信息系统层中进行存储。
(4) 信息系统层
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诸如数据库系统、主机事物处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一 些底层软件。
4.2.2铁路货物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构架
铁路货物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构架采用B/S模式进行搭建,而且应用了目前比较流 行的MVC框架进行软件平台的分层设计,以客户端浏览器作为系统的表示层,Web 服务器的核心代码主要处理平台的业务逻辑层,它与底层数据库直接相连,从而实现 了对底层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一系列操作。铁路货物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总体架构如图4-1所示。
通过观察4-1图,可以得出铁路货物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架构被分为三层,分别是 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在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中间采用JDBC的方 式进行数据访问操作,这使得整个软件系统各层次的功能清晰,从而增强了整个系统 模块和代码的重用性,同时使平台后期的维护变得更加方便。本节将详细介绍平台的 MVC模式,以及底层数据库MySQLo
铁路货物信息管理系统釆用MVC模式进行软件系统的搭建。MVC是“Model- View—Controller”的 简称,它将应用程序的输入、逻辑处理以及输出强制性分开处理, 使之成为分别负担不同任务的三个相互独立的核心模块,即Model模块、View模块 和 Controller 模块[50>51]0
视图(View):视图(View)指的是与用户交互的界面,对于大多数应用程序来 说,主要指的是浏览器呈现的HTML页面,当然随着应用的规模以及复杂性的不断增 大,界面处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一个应用程序可以拥有多个视图,MVC模式仅仅 处理数据的采集以及用户的请求,并不对视图上的业务流程进行处理,将其完全交由
模型(Model)去处理,而对于B/S模式的系统来说,视图位于用户的浏览器端
图4T铁路货物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构架
模型(Model):模型(Model)指的是真正完成应用系统核心功能的代码,它封装了 应用系统持久状态的数据,将它们保存在对象里,它可以访问、维护和管理这些数据 的逻辑,而且提供的服务必须适应于不同的终端。模型聚集了数据,提供了详细的服 务,将封装在操作中的抽象事物的功能模块化,模型的查询和状态的更新可以通过控 制器的访问来实现,控制器可以将模型状态变化的信息通报给视图,实现模型和视图 之间的分离,使用代码得以重复使用。.
控制器(Controller):控制器(Controller)将外界对模型的操作进行封装,它负责 根据用户的输入调用模型和视图完成用户的请求,起到了沟通模型和视图的作用,当 用户提交请求并发送表单时,它会根据接收到的请求调用相应的模型组件进行处理, 然后再调用相应的视图返回请求数据。
基于Java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方式中常用的MVC模式有:JSP + Servlet + JavaBean; JSP + Struts + JavaBean; Struts + Spring + Hibernate; Spring MVC + Hibernateo 在铁路货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采用的是第四种开发方式[切。
Spring MVC是当前最优秀的MVC框架oSpring MVC通过强制分离处理的方式, 使得更容易对Controller、Model‘Dispatcher以及处理程序对象的角色进行定制。Spring MVC具有以下优势:让Web层开发更加简洁,很好的与Spring框架实现集成,提供
了强大的约定大于配置的契约式编程支持。支持灵活的本地化、主题等解析;更加简
单的异常处理;对静态资源的支持;支持Restful风格。Spring MVC处理请求的流程, 如图4-2所示。
图4-2 Spr i ng MVC处理请求的流程
Hibernate是一个开源的0/R Mapping (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对象/关系数据库映 射(Object/Relation mapping (ORM))用来把对象模型表示的对象映射到基于SQL 的关系模型结构中去。Hibernate框架能够提供数据查询和数据获取的方法,可以实现 对Java类到数据库表的映射进行管理。它可以通过轻量级的对象封装JDBC,大大提 高开发人员使用SQL和JDBC进行数据处理的效率,使得程序员更容易的借助对象 编程思想来管理数据库。Hibernate体系结构,如图4-3所示。
Application
Persistent Objects
Hibernate
Database
图4-3 Hibernate体系结构
(1)表现层设计
表现层位于Web应用的末端,用来与用户或者管理者进行交互,主要负责UI校
验,接受终端的请求,在对数据对象组装完成之后,通过框架所提供的控制器组件将
用户的请求转发给特定的业务逻辑处处理,然后接受业务逻辑层的处理结果并将响应 返回给用户。鉴于JSP具有适应能力好,程序运行快、开发周期短、维护和管理方便 的优势;考虑到jQueryEasyUI能够为程序员UI简单高效的设计界面提供更好的支持, 使界面功能丰富、操作简单、形式美感。因此,本文利用JSP与jQuery EasyUI实现 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表现层的设计。
(2)业务逻辑层设计
业务逻辑层也叫中间层,位于表现层和持久层之间,在数据交互上起到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对持久化层来说是调用者,对表现层来说是被调用者,主要负责应用系统 业务逻辑的处理以及事务的管理,其本质目的是对数据层的业务操作单元在逻辑上进 行重组,使其符合特定的业务规则。
(3)持久层设计
持久层是Web应用系统非常容易失控的一层,该层位于应用较底层,从架构耦合 的角度来看,这里只允许数据访问的方法出现,不能和其他各层进行耦合。一个定制 的,内部开发的持久层不仅需要大量的开发时间,并且功能不健全并很难管理。现在 业界有不少解决持久化相关问题的开源对象映射框架,Hibernate框架就是最显著的代 表,实现JDBC的轻量级封装,极大提高了数据访问代码的复用性,而且开发人员能 够以面向对象的方式进行数据库持久化操纵,支持透明持久化,无任何接口的实现使 架构无任何侵入性,HQL语言的使用能够解决不同数据库SQL的兼容性问题
4.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服务于铁路车站货运生产管理,涵盖货运生产组织 过程中的相关作业流程和生产作业岗位,实现货运生产作业管理信息化,实现生产实 绩信息多点共享,避免信息传递的延误,保证各个生产环节及时衔接。根据本文第三 章对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需求的研究结果,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运力资源管理、 装卸作业管理、装卸计划管理、取送车作业管理、取送车计划管理、综合服务管理、 运输产品管理、客户管理等,系统功能结构,如图4-4所示。
其中,运力资源管理、装车管理、装车计划管理、取送车作业管理、综合服务管 理,属于生产管理范畴,主要服务于货运生产相关岗位,实现货运作业信息化,通过 多点信息共享,保证各岗位间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确保生产环节紧密衔接,满足“敞 开收货、及时装卸挂运"的需求导向型要求。根据本文2.2.3小节对“前店后厂”的 组织模式和业务界定研究,结合本文3.3.3小节对货运生产岗位业务管理的系统需求 分析,“前店后厂”组织结构模式,增强了铁路货运组织结构的营销作用和市场功能。 铁路货运市场营销、客户管理、运输产品设计及产品管理、货源组织等工作的内容和 形式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客户管理和运输产品管理属于市场营销管理范畴,主要服务 于货运营销相关岗位,满足在货运市场营销业务管理上的应用需求。除了上述主体功 能以外,根据本文3.4节对系统与外部系统信息共享需求分析的研究,系统预设计接 口子系统,以实现以外部系统的信息共享。系统还应具备系统维护等功能,实现对系 统数据的实时更新维护。
4.3.1运力资源管理
运力资源管理主要实现对货场内资源进行管理,以货区货位管理为主线,兼顾完 成对货场内机械设备和班组人员的信息进行管理。运力资源管理主要服务于外勤货运 员,主要实现货区货位基本信息管理、货区货位使用管理、货区货位作业历史记录、 货区货位状态查询等功能。
(1) 货区货位基本信息管理
构建货区货位基本信息档案,如货区货位编号、容车数、面积、货区货位用别(装 车货位或卸车货位)、货位形式(站台、货棚、库等)、配备装卸机械(门式起重机、 输送机、螺旋卸车机等)、适用的货物种类(长大笨重、散堆装等)、货位布置形式(一 线分段装卸货位、一线两侧货位、间隔货位、一线装卸平列货位等)等信息,实现对 以上基本信息的添加、更新、删除等管理。
(2) 货区货位使用管理
外勤货运员按照货调下派的装卸计划和装卸车调整方案,对应安排货区货位的使 用,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接车对位、进货对位、防护信号设置、前后三检、装卸、防护 信号撤除、出货的作业流程,对作业流程中货区货位对应的货物和车辆信息、货区货 位使用时态、作业班组等生产作业信息进行实时的釆集、录入、修改、分析、传递, 以实现货区货位的使用情况信息管理。
(3)货区货位作业记录
通过货区货位作业记录实现货区货位使用情况分析,编制货位使用情况报表,统 计既定时间内货区货位“带出车数”、“出货车数”、“空货位数”、“待装车数”、“余货 情况”等信息,对货位周转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实现对既定货位时态下货位对应作 业项目及其进度、作业班组等信息进行查询。
(4)货区货位状态查询
本文按照实际生产过程中货位对应的货位进货时间、货位出货时间、装卸车起始 时间、装卸车完成时间、取车起始时间、接车(送车)完成时间等作业时间节点将货 位使用时态分为:占用起时、作业起时、作业完时、空闲起时。占用起时,对应于货 位进货时间和送车完成时间,从该时刻起货位处于被占用状态。作业起时,对应于装 卸车起始时间,从该时刻起货位处于货物作业状态:正装或正卸。作业完时,对应于 装卸车完成时间,从该时刻起货位完成货物作业:装完或卸完。空闲起时,对应于取 车起始时间或货位出货时间,从该时刻其货位处于空闲状态。通过货区货位状态查询, 可以根据货位对应的作业进度和时间节点,掌握货位使用时态。
综上所述,运力资源管理模块能为装卸车计划管理模块、综合服务管理模块提供 货区货位资源运用明细信息,为货调准确制定和调整装卸车计划提供准确的货位资源 信息;为内勤货运员办理受理业务、向客户提供全面运力资源查询服务提供信息支持。
4.3.2装卸车管理
装卸车管理主要服务于外勤货运人员,实现对货运装卸作业及相关作业进行信息 化管理,主要包括:货场进出货管理、装卸车作业管理、装卸货物整理、装卸车作业 台账登记。
(1)货场进出货管理
货场进出货管理主要是外勤货运人员,通过查询运单信息,对货场进出货进行“票 据验证”、“检斤”,对进出货信息进行核对。在货场进出货确认完毕以后,进行'‘进/ 取货报齐”,完成货场进出货管理。
(2)装卸车作业管理
外勤货运员通过装卸作业管理,可以查看货调下派给自己的装车任务信息;实现
“接车对位”管理,录入接车信息和入线时间完成接车对位;实现“防护红牌操作” 管理,录入设置和撤销防护红牌时间信息;实现“装卸车检查”管理,查看、核实、 修改货物、车辆相关信息,录入施封号和篷布号信息,记录检查作业时间等;实现装 卸车进度管理,记录装卸作业时间节点,及时修改货位状态和完成车态转换,掌控作 业进度;实现装卸班组、机械设备信息记录。
(3)装卸货物整理
装卸货物整理主要实现装车完成后的余货管理,进行余货整理,记录余货信息, 通知客户确定处理方式;完成卸车后货损货失记录,公布领货通知;装卸货物整理信 息及时反馈给内勤货运人员、货调和货主。
(4)装卸作业台账登记
完成对既定外勤货运员作业的装卸车信息、装卸车作业量统计与查询。
根据以上功能的设定,装卸车作业管理能够为装车计划管理、取送车管理和综合 服务管理提供装卸过程相关作业进度信息、货物和车辆状态信息,为合理制定装卸车 计划和取送车计划,及时进行制票、交付等提供依据。
4.3.3装卸车计划管理
装卸车计划管理主要用于货调对装卸车计划的编制与调整进行管理,掌握本班装 卸车作业进度,统计本班班组人员任务和作业量。主要包括货场资源查询、计划编制 与调整、作业进度管理。
(1)信息查询
信息查询主要为货调进行装卸车计划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实现对货区货位状态、 空车信息、待装车信息、待卸车信息、外勤人员作业信息等信息的查询。以方便货调 在制定装卸车计划是及时准确掌握装卸任务信息、资源运用情况、空车来源、人员班 组使用情况。
(2)计划编制与调整管理
装车计划编制与调整,实现对运单受理状态的查询,查看已经批复“货运五”的 待装车运单信息或己经批复月计划待装车运单信息;实现空车来源查询,空车包括已 有空车和预到空车,已有空车是指目前在货场、车站车场内现有的空车和即将卸空的 重车,预到空车是从列车到达计划或阶段计划中推算到达本站的空车;根据待装车运 单信息、空车来源信息和货场资源信息,选择所要派给装车任务的货运员、货物所在 货区货位、装卸工组、空车信息,完成装车计划编制与调整,并预通知站调以方便及 时做好取送车准备。
卸车计划编制与调整,实现“到达确报”和列车到达计划查询,查看到本站卸车 的车辆信息和货物信息,根据货场资源情况、装车作业进度情况,选择卸车作业所用 货区货位、所要派给卸车任务的货运员、装卸工组完成卸车计划编制与调整,并预通 知站调以方便及时做好取送车准备。
(3)装卸车作业进度管理
统计本班装卸车计划完成进度、本班装卸车作业量、班组人员历史任务情况等信 息,形成装卸车计划完成实绩;完成货运统计上报。
(4)确报与货票补录管理
用于实现货调对核对确报和到达货票,补录到达货票(记录),发出到货通知等 的管理。
根据以上功能分析,装卸车计划管理主要实现了对装卸车计划的编制与调整,同 时实现向外勤货运员下达装卸车任务,将装卸车计划预通知站调,实现环节紧密配合, 是各个环节协调合作。
4.3.4取送车管理
取送车管理主要用于站调实现装卸车计划的编制和调车区长实现调车作业的管 理,主要包括装卸车信息查询、取送车计划管理、取送车作业管理、取送车作业记录。
(1)装卸车信息查询
主要实现对装卸车作业进度、装卸车计划信息、装卸车完成情况进行查询,查看 一定时间内分去向别、品类别、车种别的装卸车作业完成量情况,掌握装卸点内待取 的空重车信息;查看一定时间内装卸车计划信息,掌握装卸点的送车需求,如空车需 求和卸车需求。
(2)取送车计划管理
取车计划管理,根据列车出发计划和列车编组计划、装卸车计划和作业进度、货 区货位使用情况,选择待取车辆、所在货位确定取车内容,制定取车顺序和时间,完 成取车计划,并预通知货调。
送车计划管理,根据装卸点的送车需求、列车到达计划和列车解体进度,选择待 送车辆、所送货位,确定送车内容,制定送车顺序和时间,完成取车计划,并预通知 货调。
(3)取送车作业管理
取送车作业管理用于调车人员查看自己的取送车作业任务,按照作业实际落实情 况,查看、核实、修改取送车内容、记录取送顺序和相关作业进度。
(4)取送车作业记录
用于完成取送车计划作业完成实绩统计。
综合以上功能的分析,取送车计划管理能为装卸车计划管理提供取送车计划信息、 取送车内容、取送车进度信息,也衔接了列车到达计划、列车出发计划、列车编组计 划与装卸车计划,使货运生产各环节联系更加紧密协调。
4.3.5综合服务管理
综合服务管理主要用于内勤货运员,如货运受理人员、核算制票人员、交付人员 等实现运单管理、进出货管理、制票交付管理等。
(1)运单管理
货运受理人员可以查看运单办理状态,核对“货运五”信息,查看日计划承认情 况,对于未自动生成路局承认计划的运单信息,进行人工录入。查询运单作业状态, 查看运单对应的货物装卸作业进度、车辆信息、取送作业进度、货运产品信息、发车 信息、到达信息等信息,以便受理人员向客户提供货物状态信息。
(2)进出货管理
查询运单管理中运单状态信息情况、卸车作业完成情况为客户制定进出货凭证, 生产客户进出货信息,并将信息提供给货调、外勤货运人员。
(3)制票交付管理
查看运单作业状态和装车作业情况,对于已经装车完成的运单,及时进入制票程 序进行制票作业;查看卸车作业情况和货位资源运用情况,对卸车完毕的车辆及时通 知货主前来办理交付手续。遇货主前来领货时,也可查询外勤是否卸过该车;对于己 经卸车完成的货物,及时通知收货人,并进入费用办理程序办理交付手续。
(4)作业信息查询
以运单为主线,实现对应货物货区货位使用情况、装卸作业进度、车辆信息、取 送作业进度、货运产品信息、.发车信息、到达信息等信息进行査询,为实现货物追踪 提供货物作业状态基础数据。
根据以上功能设计,综合服务管理能够实现关键作业时间节点信息在内勤与外勤、 货调之间及时传递,实现进出货、制票、交付等工作与其他生产环节的密切衔接,为 客户提供货物实时的运输生产作业信息。
4.3.6客户管理
客户管理主要是用于市场调查人员根据车站所辖范围内客户交易信息、合同信息、 市场调查信息,实现客户基本信息管理、客户细分管理、客户需求管理、市场需求分 析等内容。
(1)客户基本信息管理
市场调查人员根据客户交易信息、合同信息、市场调查信息,构建全面的客户信 息库。系统用户可以对客户基本信息进行查询,如客户法人名称、联系和通信方式、 区域位置、企业性质、货物种类、货物流向、货物运量、铁路承担运量比例、主要到 发站、主要收发货人、运输协议记录、忠诚度、贡献度等信息。
(2)客户关系管理
市场调查人员按照客户支付运费、铁路运量、需求增长率、客户忠诚度、客户流 失度、收入率、平均运程、主要车种需求、主要货物品名、货物流向、地理位置等指 标,对客户进行单指标或多指标多维度分析。一方面,实现客户细分,分析客户运输 需求的个性化、差异性,以为其提供有区别、定向性的运输服务。另一方面找出忠诚 度下降、流失度高的有问题客户,调查找出问题原因,制定相依应对策略。
(3)客户需求预测。
根据客户交易记录和市场调查,跟踪客户的运量变化情况,分析预测客户运输需 求的绝对增长量、客户需求的变化速率(变化剧烈程度)、需求的时间分布规律等, 辅助制定营销策略,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变化。跟踪客户的生产物资需求,分析预测客 户货运到达量的增长量、变化速率、时间分布规律,辅助制定卸车方案。
(4)市场分析
宏观上实现货源分布、结构、流向分析,新增量、流失运量、预测运量,物流服 务需求等分析,辅助制定运输产品策略和价格策略等。
综述以上功能,客户管理能够为装卸车计划管理和运力资源管理提供客户需求信 息,如客户到发货运量变化规律,方便相关人员制定装卸车作业方案和货区货位使用 方案。
4.3.7运输产品管理
运输产品管理主要实现功能:
运输产品信息查询和更新。运输产品信息主要包括:产品种类(班列产品、快运 产品、直达产品、行邮行包、普通产品等),运输条件及办理限制,运到期限,基本 运费,运行时间及开行周期,到发站及径路等。系统用户可以根据产品开发策略对运 输产品进行实时查询和更新。
运输产品信息发布。系统用户利用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和铁路电子商务系统间 信息共享,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将运输产品信息及时、准确发布,供货运客户查询。
运输产品评估。通过货主反馈信息和市场变化情况对产品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及 时调整产品策略。
4.4数据库结构设计
根据前文对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的研究,鉴于MySQL具有跨平台、 程序运行效率高、面向对象、安全性高、成本低、数据存储量大等强大的功能优势, 本文选择了 MySQL作为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的底层数据库。本文在系统功能设计 的基础上,分析系统功能需求所包含的数据表,然后分析各类数据表之间的结构关系, 从而得出数据库关系模式。
4.4.1数据库表设计
根据.铁路信息管理系统各子模块实现功能,可分析出系统所要利用和处理的信息 主要包括:货区货位基本信息、货区货位使用及状态信息、车辆状态信息、装车计划 信息、卸车计划信息、装卸车作业信息、取车计划信息、送车计划信息,客户档案信 息、客户需求信息、市场营销信息、客户交易信息,运输产品信息,货物列车追踪信
息等多类信息。本文针对这些信息设计了相应的数据表存放在数据库中,主要包括数 据表设计,如表4-1至4-12所示。
客户档案表主要用于存放客户基本信息,如客户法人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企 业性质和主要货物品类。
表4-1客户档案表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描述
CustomerlD Int32 4 客户ID
CustomerName String 100 客户法人名称
Contaction String 100 联系和通信方式
QuYuWeiZi String 100 区域位置
QiYeXingZhi String 100 企业性质
HuoWuZhongLei String 100 货物种类
客户需求表主要存放与不同时间段客户运量有关的信息。
表4-2客户需求表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描述
CustomerlD Int32 4 客户ID
CustomerName DateTime 8 时间
Contaction Int32 10 生产能力
QuYuWeiZi Int32 10 总运量
TieLuFenDanLliang Int32 10 铁路分担运量
TieLuFenDanLv Double 10 铁路分担率
YunLiangJueDuiZZL Double 10 运量绝对增长率
TieLuFenDanZZl Double 10 铁路分担增长率
客户关系表主要记录客户忠诚度、贡献度、货物流向、客户等级等信息。
表4-3客户关系表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描述
CustomerlD Int32 4 客户ID
CustomerLevel Int32 4 客户等级
HuoYuanFenBu String 100 货源分布
HuoYuanJieGou String 100 货源结构
HuoWuLiuXiang String 100 货物流向
LiuShiYunLiang Int32 10 流失运量
XinZegnYunLiang Int32 10 新增运量
GongXianDu Int32 4 贡献度
ZhongChengDu Int32 4 忠诚度
LiuShiDu Int32 4 流失度
客户交易表主要存放客户交易信息
表4-4客户交易表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描述
CustomerlD Int32 4 客户ID
CustomerLevel Int32 10 订单号
HuoYuanFenBu Int32 10 货票号
HuoYuanJieGou DateTime 8 交易时间
HuoWuLiuXiang String 100 发站
LiuShiYunLiang String 100 到站
XinZegnYunLiang String 100 发局
GongXianDu String 100 到局
ZhongChengDu String 100 收货人
LiuShiDu Int32 10 运量
Int32 4 运输产品ID
CheZhong String 100 车种
CheShu Int32 4 车数
运输产品表主要记录运输产品相关信息
表4-5运输产品表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描述
ChanPinlD Int32 4 运输ID
ChanPinZhonLei String 100 产品种类
FaZhan String 100 发站
DaoZhan String 100 到站
FaJu String 100 发局
DaoJu String 100 到局
DengJi Int32 4 等级
CheCi Int32 4 车次
JingYouLuJing String 100 经由路径
YunDaoQiXian Int32 4 运到期限
YunShuJiaGe Int32 4 运输价格
KaiXingShiJian DateTime 8 开行时间
KaiXingZhouQi DateTime 8 开行周期
YunXingTiaoJian String 100 运输条件
DingGouLv String 100 订购率
货物追踪信息表主要记录货物发送作业、途中作业、到达作业过程中的信息。
表4-6货物追踪表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描述
DingDanHao Int32 10 订单号
HuoPiaoHao Int32 10 货票号
HuoCheHao Int32 10 货车号
CheCiHao lnt32 4 车次号
ZhuangCheDiDian String 100 装车地点
ZhuangCheShiJian DateTime 8 装车时间
FaCheSh LJian DateTime 8 发车时间
JingYouCheZhan String 100 经由车站
JingDaoShiJian DateTime 8 经到时间
JingFaShiJing DateTime 8 经发时间
ZhongDaoShiJing DateTime 8 终到时间
XieCheShiJing DateTime 8 卸车时间
JiaoFuShiJing DateTime 8 交付时间
货区货位表主要存放货区货物基本信息。
表4-7货区货位表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描述
HuoQuHuoWeiBH Int32 10 货区货位编号
HuoWeiYongBie String 100 货位用别
ZhuangXieJiXie String 100 装卸机械
MianJi String 100 面积/m2
ChangDiXingZhi String 100 场地性质
ShiYingHuoWu String 100 适应货物
RongCheShu Int32 4 容车数
BuZhiXingShi String 100 布置形式
WeiZhi String 100 位置
货区货位记录表主要存放货区货位当前的状态信息。
表4-8货区货位记录表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描述
HuoQuHuoWeiBH Int32 10 货区货位编号
HuoWeiYongBie String 100 货位用别
ZhanYongQiShi DateTime 8 占用起时
ZuoYeQiShi DateTime 8 作业起时
ZuoYeWanShi DateTime 8 作业完时
KongXianQiShi DateTime 8 空闲起时
DaoZhan String 100 到站
HuoWuPinMing String 100 货物品名
ZhongLiang String 100 重量/件数
ZuoYeCheShu Int32 4 作业车数
ShouHuoRen String 100 收货人
CheHao Int32 4 车号
CheZhong String 100 车种
ZuoYeZhuangTai String 100 作业状态
CheLiangZhuangT String 100 车辆状态
取车计划表主要记录取车计划信息
表4-9取车计划表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描述
QuCheJiHualD Int32 10 取车计划ID
CheHao String 100 车号
HuoQuHuoWeiWZ DateTime 8 货区货位位置
DaoZhan DateTime 8 到站
HuoWuPinMing DateTime 8 货物品名
CheShu DateTime 8 车数
C heLiangZhuangT String 100 车辆状态
CheZhong String 100 车种
QuCheShiJian String 100 取车时间
送车计划表主要存放送车计划信息
表4-10送车计划表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描述
QuCheJiHualD Int32 10 送车计划ID
CheHao String 100 车号
HuoQuHuoWeiWZ DateTime 8 货区货位位置
ShouHuoRen DateTime 8 收货人
HuoWuPinMing DateTime 8 货物品名
CheShu DateTime 8 车数
CheLiangZhuangT String 100 车辆状态
CheZhong String 100 车种
SongCheShiJian String 100 送车时间
装车计划表主要存放装车计划信息。
表4-11装车计划表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描述
QuCheJiHualD Int32 10 装车计划ID
CheHao Int32 10 车号
HuoQuHuoWeiBH Int32 10 货区货位编号
ShouHuoRen String 100 收货人
HuoWuPinMing String 100 货物品名
CheLiangZhuangT String 100 车辆状态
CheZhong String 100 车种
YJZhuangCheQS DateTime 8 预计装车起时
YJZhuangCheWS DateTime 8 预计装车完时
JixieSheBei String 100 机械设备
BanZu String 100 班组
卸车计划表主要存放卸车计划信息。
表4-f2卸车计划表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描述
QuCheJiHualD Int32 10 卸车计划ID
CheHao Int32 10 车号
HuoQuHuoWeiWZ Int32 10 货区货位编号
ShouHuoRen String 100 收货人
HuoWuPinMing String 100 货物品名
CheLiangZhuangT String 100 车辆状态
CheZhong String 100 车种
YJXieCheQS DateTime 8 预计卸车起时
YJXieCheWS DateTime 8 预计卸车完时
JixieSheBei String 100 机械设备
BanZu String 100 班组
4.4.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各个子模块之间的关系,在对数据库表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对主要数据
图4-5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5本章小结
本章结合货运组织优化对系统应用的需求,提出系统设计原则,对系统进行总体 设计,构建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完成运力资源管理、装卸车管理、装卸车计划管理、 取送车管理、综合服务管理、客户管理和运输产品管理等功能模块的设计,最后实现 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
第5章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本章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上,釆用SSH集成架构的方式构建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 统总体框架,利用MySQL对系统数据进行设计,使用jQueryEasyUI技术实现系统客 户端前台Web界面,重点实现了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运力资源管理、取送车管理、 装卸车计划管理部分功能模块的设计。
5.1系统开发环境
平台开发以及运行的软件环境可以分为服务器和客户端两个部分内容
(1)服务器端软件环境:
>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
> Web 服务器:Tomcat7.0。
>底层数据库:MySQL数据库。
>平台集成开发环境:MyeclipselOo
(2)客户端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98以上的操作系统,512M以上的内存,建议直接使用 Windows 7 系统或者 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
>浏览器:IE6.0以上版本的浏览器即可。
5.2运力资源管理功能实现
运力资源管理主要实现了对货场内货区货位进行管理。货区货位管理主要实现了 三个功能:“货区货位”、“当前记录”、“历史记录”,如图5-1所示。货区货位实现了 对货区货位基本信息的管理。当前记录主要实现了货区货位使用管理,对货区货位当 前使用时态记录,对货位对应的货车状态、装卸车作业状态查询。历史记录实现了货 区货位历史使用情况记录,可以据此分析货区货位使用情况。系统实现了分别选择这 三个功能模块进入各自界面进行相应的信息查询和管理操作。
(1)货区货位
选择运力资源管理功能模块中的“货区货位”,进入货区货位基本信息管理界面, 可以实现基本信息查询、添加、标记使用、修改、删除等功能。
查询:可以对当前正常使用的货区货位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如货区货位编号、 货位用别、装卸机械、货位面积、货位场地性质、货位容车数、货位布置形式、货区 货位位置,如图5-1所示。
图5-1货区货位查询
添加:是对新投入使用的货区货位进行基本信息录入。主要实现对货区货位基本 信息的添加,如添加货区货位编号、容车数、面积,选择货区货位用别(装车货位或 卸车货位),根据场地性质选择货位形式(站台、货棚、仓库等),填写货区货位配备 装卸机械(门式起重机、输送机、螺旋卸车机等),选择其适用的货物种类(长大笨 重、散堆装等),选择货位布置形式(一线分段装卸货位、一线两侧货位、间隔货位、 一线装卸平列货位等),如图5-2所示。
图5-2货区货位添加
修改,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正在使用的货区货位基本信息进行变更或调整, 如对货位用别、装卸机械、货位面积,货位场地性质、货位容车数、货位布置形式等 信息进行修改,如图5-3所示。
图5-3货区货位修改
标记使用,根据装卸计划信息取送车计划信息和货区货位基本信息,对货区货位 作业时间、作业状态进行录入,如图5-1所示。
货区货位作业时间,是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货位进货时间、货位交货时间、装卸 车起始时间、装卸车完成时间、取车起始时间、送车完成时间的准确信息进行录入。 主要包括:占用起时、作业起时、作业完时、空闲起时。占用起时,对应于货位进货 时间和送车完成时间,从该时刻起货位处于被占用状态。作业起时,对应于装卸车起 始时间,从该时刻起货位处于货物作业状态:正装或正卸。作业完时,对应于装卸车 完成时间,从该时刻起货位完成货物作业:装完或卸完。空闲起时,对应于取车起始 时间或货位交货时间,从该时刻其货位处于空闲状态。
系统可以通过货位用别信息与作业时间两个属性信息,确定货区货位作业状态是 装车作业还是卸车作业,如装车货位上作业时间信息,都是跟装车相关的作业时间节 点。货区货位标记使用功能,如图5-4所示。
图5-4货区货位标记使用
作业状态,是根据具体货区货物具体作业时间进行推断,选择货区货位所处的作 业状态。对于装车货位,货区货位作业时间只有占用起时,说明货位处于进货完成待 装状态;当只进行了作业起时之前的货位作业时间录入时,说明货位处于正装状态; 当只进行了作业完时之前的货位作业时间录入时,说明货位处于装完状态;当货区货 位完成了空闲起时录入,说明货位空闲,如图5-5所示。
图5-5货位作业状态标记
删除,主要是对处于无法正常使用状态的货位货位进行标记,如货区装卸机械故 障,货位改造施工等。
(2)当前记录
选择选择运力资源管理功能模块中的“当前记录”,进入当前记录查询,并对货区 货位状态进行切换。
当前记录查询,主要实现了对货区货位当前使用状态、车辆信息及状态、货物信 息进行查询,查询具体信息如图5-6所示。
切换状态,主要实现将货位完成一次货物作业所相关的信息进行保存,如图5-7 所示。
图5-7切换状态操作图
(3)使用记录
使用记录主要是对货位历史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实现对货位利用情况的分析,如
图5-8。如计算货位周转时间Z:
空闲起时-T"占用起时)
£n "作业车数
7=1
其中:
Z1——第i个货区货位的周转时间
T"空闲起时——第i个货区货位第j次货物作业的空闲起时;
T"占用起时一第i个货区货位第j次货物作业的占用起时;
N常业车数——第第i个货区货位第j次货物作业的作业车数。
图5-8货区货位使用记录查询
5.3装卸车计划管理功能实现
装卸车计划管理功能主要实现了信息查询、计划管理和作业进度三个功能。信息 查询功能主要实现了货区货位状态、空车信息、待装车信息、待卸车信息、外勤人员 作业信息等信息的查询。计划管理主要实现了装车计划管理和卸车计划管理两个功能。 作业进度主要实现对取送车作业完成情况和装卸车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查询分析。装卸 车计划管理模块,图5-9所示。
图5-9装卸车计划管理
(1)信息查询
信息查询主要为货调进行装卸车计划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实现对货区货位状态、 空车信息、待装车信息、待卸车信息、外勤人员作业信息等信息的查询。
货区货位状态查询,通过货区货位编号、货位用别、状态、货区货位位置、适应 货物等查询条件,对货场内货区货位使用情况进行掌握,及时掌握货位占用、空闲、 作业状态,了解货位占用起时、作业起时、作业完时、空闲起时等作业时间节点和进 度。以方便货调在制定装卸车计划是及时准确掌握资源运用情况,合理配置实用货场 资源,如图5-10所示。
图5-10货区货位状态查询
空车査询,通过空车位置、空车来源、车种、作业进度、状态等条件对空车信息 进行查询,掌握空车分布情况、车种情况、作业进度情况和状态。空车来源可分为卸 空和到空两种情况,卸空为到达本站进行一次货物作业后重车,根据作业进度可分为 预到、待解、解体、待送、送车、预卸和卸车等状态。通过空车查询,可以统筹安排 装卸车计划。空车查询如图5-11所示。
图5-仆空车查询
待装车查询,根据运单受理状态、订单号、运单类型、运输产品、需求车种、货 物品名等条件查询装车需求信息。根据当前的运输计划体系,运单类型可分为旬计划 和日计划,运输产品主要有班列、快运、普通、行包行邮等。需求车种主要指货物提 报的装车车种需求。待装车查询为装车计划提供任务信息,如图5-12所示。
图5T2待装车查询
待卸车查询,待卸车是指已经到达本站需要卸车的重车或已经到达卸车点,或是 根据列车到达计划或阶段计划推算出的到达本站进行卸车的重车。通过车种、货物品 名、收货人、车辆位置、作业进度(预到、待解、解体、待送、送车、预卸和卸车) 等条件,可以查询待卸车的车辆信息、货物信息、位置信息(货位信息和股道信息)、 列车信息、解体计划信息、货物信息等。待卸车查询为货调提供卸车任务信息,如图
5-13所示。
图5-13待卸车查询
外勤货运人员作业信息查询,主要掌握外勤货运人员作业任务完成进度情况,以 便合理安排装卸人员班组。
(2)计划管理
主要实现装车计划管理和卸车计划管理两个功能。
装车计划管理,主要为货调编制装车计划提供信息支持,辅助装车计划的编制、 调整和下达。同时,可以通过计划号、车号、车种、收货人等条件,查询装车计划基 本信息,如图5-14所示。货调可以通过“待装车号”按钮查看运单信息,选择待装 车任务,如图5-15所示;可以通过“空车”按钮查看空车来源信息,选择装车计划 空车相关信息5-16;通过“货区货位”按钮查看货区货位使用情况,安排装车计划货 区货位,如果5-17:通过“外勤货运员”按钮查看外勤货运员作业信息,指定装车计 划的货运人员。
图5-14装车计划管理模块
图5-15选择装车任务
图5-16选择空车
图5T 7选择货区货位
卸车计划管理,主要为货调编制卸车计划提供信息支持,辅助卸车计划的编制、 调整和下达。同时,可以通过计划号、车号、车种、收货人等条件,查询卸车计划基 本信息。货调通过卸车车号查询卸车任务,选择卸车信息,通过货区货位查看货区货 位使用情况,安排装车计划货区货位,通过“外勤货运员”按钮查看外勤货运员作业 信息,指定装车计划的货运人员,如图5-18所示。
图5T8卸车计划管理模块
(3)作业进度
统计本班装卸车计划完成进度、本班装卸车作业量、班组人员历史任务情况等信 息;通过与站调进行作业信息共享,掌握取送车作业进度信息,方便及时调整装卸作 业方案,因此,该模块主要包括装车作业进度、卸车作业进度、取车作业进度、送车
作业进度,如图5-19所示。
图5-19作业进度管理
5.4取送车管理功能实现
取送车管理主要包括送车计划管理和取车计划管理,主要实现了送车查询、送车 计划编制、取车查询、取车计划编制功能。
取车计划管理。待取空重车是在既定时间段内,装卸点已经装卸完成或能够装卸 完成的重空车。通过取车查询,可以查看,待取车辆的车辆信息、货物信息、货区货 位信息、作业进度信息等。站调可以根据列车出发计划、车流接续、货区货位内装卸 作业进度情况,按一定顺序选择待取车信息,制定取车计划并下达。如图5-20和5-21 所示。
图5-20待取车查询
图5-21取车计划下达
送车计划管理。待送空重车是在既定时间段内,即将到达解体、正在解体和已经 解体的本站作业空重车。通过送车查询,站调可以掌握车辆的车次信息、车辆信息、 到达解体信息、货物信息。站调根据装卸计划要求,及时制定下达送车计划。如图5-22 所示。
图5-22送车计划管理
5.5本章小结
本文基于对货运组织优化的研究,分析了与之匹配的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应用需求, 并对系统进行设计开发。目前,主要实现了运力资源管理、装卸车计划管理、取送车 计划管理的部分功能。该系统还停留在初级开发的阶段,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 交互与共享,以及系统在市场营销业务上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完成。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本文对货运改革下货运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及运输计划编制创新进行了 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需求导向型要求和设计目标, 提出了基于货运组织优化的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并实现系统设计开发, 初步实现了相应功能。本文具体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本文在对货运组织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货运组织结构调整 方案,按照组建站段级货运营销中心为思路,构建了 “前店后厂”组织结构模式,对
“前店”和“后厂”的业务范围进行界定,重点分析了营销中心各部门业务范围。这 对加强货运市场营销在货运生产经营中的作业和功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本文以保证营销和生产相协调为出发点,对铁路货运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以生产作业岗位信息“互通互联”,跟踪作业进度,各作业环节间信息及时采集、传 递为思路,重点对货运受理流程、装卸流程、挂运流程三个作业流程进行优化完善。 这对实时掌控作业进度、运力资源利用状态;对保证各生产作业岗位之间及时沟通, 协调配合,确保各作业环节紧密衔接,实现敞开收货,及时装车挂运;对提供相关的 货物状态和作业信息,做到运力资源“公开透明,自愿选择”具有一定意义。
(3)本文对货改后运输计划编制思路进行研究,提出了以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 为先导的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基本流程,这对指导运输计划编制,保证计划与需 求的紧密衔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4)本文基于对货运组织优化的研究,分析了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 导向型要求及设计目标;提出了与货运组织优化相匹配的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在货运 生产业务管理、运力资源管理、作业进度跟踪、作业信息化与信息流通上的设计需求; 分析系统与外部系统信息共享需求,探讨系统与其他系统信息共享模式。
(5)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构建了系统功能结构,完成数据库结构设计,实现 了系统的初级开发。目前,简单的实现了运力资源管理、装卸车计划管理、取送车管 理的部门功能。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对于实现业务流程优化,保证作业环 节紧密衔接,完善组织结构调整,增强货改后组织结构市场功能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
值。
2.展望
本文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和有待继续研究的地方:
(1)本文构建了 “前店后厂”组织结构模式,但是对于“前店”和“后厂”之 间的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对于如何在“前店后厂”的组织结构模式下,实现生 产和营销的协调有待进一步探讨。
(2)本文仅仅提出了以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为先导的需求导向型运输计划编制 的基本思路,对于如何编制具体计划,如月计划、旬计划、日计划;以及如何实现技 术计划、运输方案和货运计划的一体化编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3)本文在系统开发上,只是对运力资源管理、装卸车计划管理、取送车管理 进行了简单的实现。该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以及系统在市场 营销业务上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完成。
(4)系统功能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货运作业进度进行跟踪和作业实绩的信息采 集、传递,掌握关键环节作业时间节点;对运力资源管理也只针对了货场内货区货位 的简单管理,跟踪其运用情况。因而,有关系统在智能决策层面的应用有待深入研究。
致谢
不知不觉中已在母校度过了七个春夏秋冬,我曾在图书馆书的海洋里徜徉,曾在 敞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曾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曾在温馨的宿舍欢声笑语,曾在清凉 的湖畔朗朗而读,曾在……感谢母校给予我的这一切,伴我学习和成长。
七年学院情,七年师生情。学院各位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使我得以积累 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素养,学院各位老师的殷勤帮助让我身处他乡仍心怀温暖。感谢 与学院各位老师相处的一点一滴,回忆起来都是那么的让人珍惜和温馨。
我的导师,尊敬的、严肃而慈祥的彭其渊老师,在学习上一直给予我莫大的帮助, 您的谆谆教诲我已铭记在心,我很庆幸更加感激那份厚重而又温馨的师生情意。
最后,感谢汤银英、殷勇、文超、陶思宇老师,您们曾给了我学习上的指导和生 活上的关心;感谢在我论文过程中,给予批评和指导的评阅老师和答辩委员老师,是 您们的严格要求,让我论文更加完善;感谢共同学习、一起努力的同门同仁,还有宿 舍的室友们,与你们朝夕相伴、并肩战斗是我今后最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I]Hammer M. Reengineering work: don't automate, obliterat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68(4): 104-112.
⑵ 孙淑生,田文江.基于管理集成的BPR[J].科技与管理2002(04): 60-62.
[3]Attaran M.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4,41(5): 585-596.
[4]梅绍祖,冯建中• BPR与信息技术[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02): 45-50.
[5]Davenport T H, Short 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J]. Operations management: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003, 1: 97.
[6]叶勇.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全景式展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39-44.
[7]Chiarini A.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M]. From Total Quality Control to Lean Six Sigma, Springer, 2012,25-27.
[8]徐利民,迟骋,贾永刚,等.基于电子商务的铁路货运业务流程再造研究[J].铁 道货运.2012(12): 10-14.
[9]胡芳捷.电子商务环境下铁路货运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10]姚虎.基于供应链的铁路货运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中南大学,2010.
[II]叶玉玲,杨璐齐.基于货运改革的铁路货运业务流程优化研究[JJ.内蒙古科技与 经济.2014(06): 70-72.
[12]轩瑶.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铁路车站整车货物作业流程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 大学,2013.
[13]杨艺.工作流技术在铁路货运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14]刘海涛.铁路货运生产经营计划流程优化及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北京交通 大学,2011.
[⑸潘键.对铁路货运改革“店”与“厂”关系的探讨[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4(06): 43-45.
[16]武中凯.货运组织改革中站段机构优化与业务流程再造[J].中国铁路.2013(09):
8-12.
[17]伍杰源•“实货制”的铁路货物运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18]Tianying C, Hejun L, Yafeng H. Research on Railwa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J]・ 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2010,4: 6.
[19]Belinova Z, Bures P, Jesty P.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architecture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future trends[M]. Data and Mobility, Springer, 2010, 115-125.
[20]Chan T S? Chung K S. Applications and selections of 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system in railway industry[C]. IET? 200&
[21]Krastanov K. Ambitious Plans Hinge on Refbrm卩].Railway Gazette International. 2006, 162(1).
[22]Khan S A, Zafar N A. Improving moving block railway system using fuzzy multi-agent specification langu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2011, 7(7B): 4517-4533.
[23]Tsuchiya R, Ogino T, Seki K, et al. CyberRail: An Enhanced Railway System for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J]. Quarterly Report of RTRI. 2001,42(4): 180-183.
[24]Fay A. A fuzzy knowledge-based system for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卩].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0, 13(6): 719-729.
[25]Ditmeyer S R. Network-centric railroading utilizing intelligent railroad systems[R]. DTIC Document, 2005.
[26]Ping L I, Li-Yan Z, Li-Min J, et al. Research on Railwa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J]・ China Railway Science. 2004,1: 11,
[27]陈显光,袁振洲,张彪.铁路局日班计划编制辅助决策系统分析与设计[J]「铁路 计算机应用.2003(06): 1-3.
[28]张彪,袁振洲,胡思继.铁路营销日班计划编制辅助决策的算法及实现[J].北方 交通大学学报.2003(02): 79-82.
[29]李艳英.铁路日装车计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设计[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11): 71-72.
[30]江南.铁路货运承认车审批优化决策系统及相关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6.
[31]孟德军.货运日班装车计划编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1.
[32]熊天文.铁路分局装车计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3(11): 19-21.
卩3]魏博.基于B/S和C/S结构的铁路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 研究院,2006.
[34]马钧培,闫春保,张雪松,等.铁路货物运输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J].铁路技 术创新.2003(04): 8-9.
[35]张新军.铁路货车信息动态库设计[J].西铁科技.2006(03): 14-15.
[36]张晨明.铁路货场信息化及其安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
[37]朱建生,张百黎.铁路信息系统统一基础数据编码方案的相关问题研究[C]. 2005.
[38]王欣.数据集成技术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39]郑耀.SOA在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40]王洋.业务流程管理在铁路信息共享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41]张莉艳.基于云计算的铁路信息共享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 究院,2013.
[42]Borges H, Knapp G, Eisenhart B. Development of Canadian architecture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J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01,1774(1): 80-89.
[43]罗晴.俄罗斯铁路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维护的启示[J].中国铁路.2006(04): 63-65.
[44]刘重庆.俄罗斯铁路信息化建设[J].中国铁路.2002(03): 34-36.
[45]张凯宋克振.信息管理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6]李学伟.铁路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111-121.
[47]朱卫华,张来玉,范新灿.基于MVC的J2EE企业应用系统架构的实现[J].现代计 算机(专业版).2004(02): 22-25.
[48]林建,董亚波,朱淼良.基于J2EE的数据访问技术设计模式研究[J].计算机工程 与应用.2004(14): 129-131.
[49]Johnson R. Expert one-on-one J2EE design and development[M]. John Wiley & Sons, 2004.
[50]李红,董渊,曹永宁,等.基于J2EE的企业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 程.2003(02): 204-206.
[51]袁梅冷,黄烟波,黄家林,等.J2EE应用模型中MVC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03): 147-149.
[52]Esposito D. Programming Microsoft ASP. Net[M]. Microsoft Press,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