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基于BIM的A公司建设工程设计 质量管理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9 11:22
第 1 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1.1设计质量管理在建设工程占据重要位置
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 2018 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 业总产值248446亿元,同比增长5.7%,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2亿平 方米,同比增长 2.3%;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32194 亿元,同比增长 9.9%; 房屋新开工面积227154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8.5%。种种数据表明,建筑业在国民 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占据的关键性位置仍然是不可撼动的,在减轻就业压力、创造 税收、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等领域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国内建筑 行业的整体发展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与考验,由于房地产建筑行业关系 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长期以来国家对于房地产建筑行业进行严格的 宏观调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进行严格的调控,加之以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 球范围内的全面大爆发,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房地产建筑行业的生存压力,为 了能够稳定发展,要求房地产建筑行业必须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而在此过程中, 建筑行业对于工程设计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日渐严格,原因在于设计环节是整个建 筑工程项目的开端,设计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因此工 程设计工作必须保质保量,可谓挑战重重,要求设计工作不仅要从经济、科学以 及合理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更重要的是必须在设计环节内关注质量问题。然 而现有工程设计的现状不容乐观,设计环节中的不合理问题较为显著,相较于其 他环节工作内容,设计管理工作的受重视程度有所不足,因而需要对这一问题予 以充分的重视。
1.1.2基于BIM的设计质量管理是未来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规模化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而随着 建筑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从工程开始的设计,到施工和后续的管理都面临着更 加严格的要求与标准,尤其是在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引入 到建筑工程项目之中并且日益普及之后,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传统理念也受 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以往的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建立在传统的 2D 技术之 上,以图纸的绘制为工作中心,处于这样的模式下,设计工作无论是在设计概念 的传递、空间结构的布局,还是在细节的确定方面,都可能会出现误差、不到位 的情况,继而也就会产生设计质量问题,设计工作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出自身的 作用,反而对后续的施工现场增加返工的风险性,可以看出,如何提升设计质量 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环节所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处于这样的背 景下,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开始引起广泛探讨。建筑信息 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 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 实信息。与传统工作方式相比较,将BIM引入到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中的优势 是计算机开发技术与多维模型技术得到综合利用,在设计环节中进行精确的计算、 规划,正确传递出设计者的理念,并且能够出具可视化的方案,方便业主进行参 考选择,各个部门在 BIM 的统一协同之下,也能够实现有效的碰撞检查,对冲突 进行调剂,以便减少不必要的返工,为决策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据。由于这些优势 的存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也就得到了更加可靠的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BIM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中的优势比较明确,然而仅从当前阶段来 看,由于我国实践应用的时间比较有限,因此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亟需改进,只有 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为BIM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和价值。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某建设工作项目作为案例对象,应用文献分 析法、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BIM在设计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 讨BIM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现存问题及其积极策略, 希望能从中总结可供参考的经验,通过技术引发设计质量管理的工作变革与创新。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 操作过程中却仍然存在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因此,本次研究的主要 目的是通过对 A 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优化的案例分析后,能客观评价当前 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且能够具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 的方案策略,为设计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通过对 A 公司建筑工程项 目设计质量管理的案例分析后,能对BIM引入到设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形成 足够的认识与了解。 BIM 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传统的三维软件,二者的不同指出在 于 BIM 为模型中的每一个构成要件都建立在真实信息数据之上,构件的位置、材 料、规格、参数,乃至设备的厂家信息都纳入其中,并且可以跟随需求的变化随 时进行调整和深化,上游信息与下游信息之间紧密衔接。同时, BIM 的最终结果 还可以引入到建筑生命周期的运营阶段之中,为物业管理工作提供日常工作的平 台。基于BIM的支持,将能够为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 的帮助和支持。
1.2.2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现阶段国内有关于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初步获取了一定的进 展,但是现有研究中对于BIM之下的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研究却相对较少,尚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基于此,本文针对 A 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优 化的研究有助于丰富相关领域内的学术研究成果,形成更加完善的理论知识框架, 创建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深化对于BIM相关的理论知识认识及了解程度。同时, 通过本次研究后,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践案例中的问题,加深对 BIM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将BIM与相关的理论知识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联 系,从而完成学校规范的毕业论文。
(2) 实践意义
①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建筑工程项目所覆盖的内容比较复杂,内容 十分广泛,对于设计环节中的质量要求较高,基于二维设计模式下的设计管理工 作,存有管线碰撞等风险,因而通过BIM技术的引入,能够及时发现设计等环节 中的问题精准度较高,对整个工程项目工作的开展也较为有利。
②减少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失误,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 工作承担了较为繁重的工作内容和任务,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设计环节的工作效 率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因此,在设计环节中通过BIM技术的引 入,设计工作的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在源头上节约时间,帮助工作人员更迅速的 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分析工作。
③强化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力度。建设工程设计环节中如果出现分析、判 断不到位、不全面的现象,那么会延误整个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进度,甚至不能 及时交付。因而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避免返工、误工的情况发生,确保整个 工程项目及时完成,同时也为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帮助。
④优化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机制。从管理层面上来看,通过本次研究, 有助于管理流程的优化,对管理设计环节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形成更加有序的 管理活动方案。
1.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论文研究基本思路如下:
首先,阐释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其次,对论文的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再 次,探讨BIM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分析A公司设计质量管理案例,并 提出公司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体 系优化策略进行分析。如图 1.1 所示。
 
 
图 1.1 研究思路图
 
1.3.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论文研究中收集整理与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 整理与归纳,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掌握研究进展,从而为论文研究奠定理论基 础,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
(2) 案例分析法
本次论文研究中,选择以 A 公司作为对象,对公司设计质量管理的相关情况 进行案例分析,客观评价当前公司在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为BIM在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策略优化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3) 访谈法
针对 A 公司某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进行访谈,围绕公司设计质量管理的有关情 况,拟定访谈提纲,结合访谈提纲的内容,为问题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1.4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针对 A 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优化情况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 下:
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基础、设计质量管理 的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BIM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应用。包括BIM软件的应用、云工作台、 协同作业平台、参数设计、工程信息应用、建筑工程整合管理。
第四部分, A 公司设计质量管理案例分析。包括公司概况、建筑工程整合管 理、 A 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基于BIM的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策略。包括加强数据 安全保障、优化设计协同流程、优化BIM设计流程、加强设计人员质量管理培训、 实时监测与信息反馈。
最后,进行总结与展望。
1.5主要创新之处
论文研究内容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对构建基于BIM的管理方案;其次对A公 司建设工程设计项目的案例实践情况进行分析,运用理论知识来对实践案例进行 总结,将理论与实践两者进行结合,使论文在结构上更加合理。
第 2 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自BIM产生后,学术界有关于BIM内涵、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便在持续不断的 进行之中,随着BI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国内外围绕BIM的研究也在 不断细化,而设计阶段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之一,基于BIM的设计质量 管理也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之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及设计质量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学术界有关于 这一领域内相关问题的分析起步较早,视角多元化且丰富,并且相关理论与实践 案例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
(1)有关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研究 国外有关于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上个世纪90 年代,对于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是热点话题,有关 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产生原因都是重要的研究方 向。Colin Gray (2001)针对历年来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问题的案例进行回顾式 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设计质量所产生的问题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将近 80%,增加了将近 10%的费用支出,而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质量 所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只占据了不到 17%,远远低于设计质量所产生的影响。至此, 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所占据的关键性地位得到普遍 认可,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也被视为是工程项目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2)有关BIM设计质量管理的研究
BIM的概念起源地是美国。Chuck Eastman (2008)提出了“体系结构描述系 统”的概念,主要是设计了智能计算机系统,并且赋予了利用工程图纸、建筑模 型的支持,来为建筑工程信息提供数据参考的主要功能,这被视为是BIM技术最 早的表现。由于美国是BIM的起源地,因而美国在BIM领域的发展以及学术研究 都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属于全球领先的水平,同时美国的BIM在建筑行业 中的应用也在持续不断的深化,其最早应用于建筑系统的描述之中,随后BIM应 用到了产品信息模型之中,并且最终发展成为当前人们所熟知的建筑信息模型。 可见,美国对于 BIM 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不仅起步早,发展速度迅速,同时应用 范围比较广泛。CIC Research Group (2010)认为设计质量管理作为建筑行业的一 个主要分支,目前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并且美国制定了 BIM国家标准,也成为了 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参照。
随着美国对BIM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内的应用不断成熟,其他发达国家针对 于BIM的应用及学术研究也在不断进步。英国对于BIM在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 中的应用表现出了比较积极的态度,政府推出规定,要求建筑行业必须要强制性 的应用BIM技术。Alessandro (2020)发现同时政府部门设置了 BIM标准委员会, 作为BIM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的专门管理部门,并且在此基础上陆续推出了相 应的管理规范与实施标准。在此情况下,英国对于BIM的应用也处于不断成熟、 完善的状态之中。
新加坡在 BIM 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经验值得经验。 Alexander Koutamani (2020)指出,新加坡政府有关部门对于BIM的实践应用出台了专门的 政策文件,鼓励和号召BIM在建筑行业内的广泛应用,同时政府为BIM的发展设 置了专门的基金会,希望能为BIM在建筑行业内的应用提供资金上的保证和支持。 受此影响,BIM在新加坡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比例已经超过80%以上。
2.1.2 国内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建筑业保持迅猛发展,建设工程设计水平提升,建筑工程项目设 计质量管理受到高度重视,随后有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深入。
(1)有关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研究
①有关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
蔡泉锋(2017)认为建筑设计管理问题在于建筑设计质量考核缺失,对于设 计质量的控制不到位;工程成本的控制没有纳入到设计质量管理之中;没有制定 符合市场化发展趋势的质量管理制度;建筑设计师的水平有所不足,设计质量控 制意识比较欠缺。韩凤朝(2017)以民用建筑工程为例,针对工程项目的设计质 量控制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对细微环节的质量把控不到位,只关注 利益,忽视了细节可能对整个工程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设计方案中对于工程 造价的控制也比较欠缺。姬建明(2015)分析了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认为 信息干扰的问题最为严重,主要是信息的传递存在滞后的情况,使得设计单位在 信息沟通方面遭遇了困难,最终也就导致了设计质量和效果不佳的现象。牛红梅
(2014)针对建设工程设计管理问题进行总结,认为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有信息 准确性不足的问题,不能为设计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持;界面管理问题比较明显, 电气与墙体设计两者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同时存在有质量评价限制大 的现象。何广文(2014)分析了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问题在于信 息管理、界面管理以及设计质量评价三个方面,对于设计质量的管控不到位,没 有发挥出设计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应有价值和作用。
②有关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策略的研究
苏青云(2017)针对建设工程设计管理策略进行分析,认为首先是初步设计 阶段,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对所需要的资料进行梳理;其次是要对施工图的设计与 审查进行严格的把控,及时对设计变更的资料进行归档;最后是后期服务阶段, 主要是现场的配合、设计变更的处理等。张阳,焦霞(2014)认为建设工程设计 中,应当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通过案例分析后,总结了设计质量全面管理的主 要流程,包括现场调查、项目管理策划、计划与方案的实施、理论与实践两者之 间的结合以及成果应用检验。马红文(2019)认为民用建设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对 策的优化中,应当要保证设计研究阶段的设计衔接工作能够得到落实,对于设计 阶段的质量控制进度需要进行强化,同时需要对施工图设计的质量控制内容进行 优化,进行立体效果的展示。王小坤(2017)以民用建筑工程为例,针对建筑工 程的设计质量控制进行分析,认为要不同的阶段入手,包括设计策划阶段、方案 设计阶段以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等都在范围之中,其中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是重中之重,需要从设计开发输入、专业内部验证、设计输出、设计审查、设计 变更等都在其中。刘晓颖(2017)以某建设工程设计单位为例,对设计质量管理 的优化提出建议,认为关键之处在于要在全体设计人员中实施质量教育,形成全 员质量管理的理念,创建团队意识,促进设计人员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强化对质 量控制程序文件的动态化管理与调控。
(2)有关BIM在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应用的研究
①有关BIM技术内涵的研究
赵生群(2019)认为BIM技术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手段,针对建筑设施的功能、 物理原理在建筑信息模型中进行更加直观的展示,国内BIM技术是由国外建筑行 业当中所引入,目前正处于发展和进步之中。张茹婕(2019)针对BIM技术的概 念进行界定,认为BIM技术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数据化的工具,在设计、建造以及 管理活动之中得以广泛应用,同时也为工程全寿命周期提供服务于支持,为技术 人员的信息判断提供依据,为设计工作者以及施工单位都能够提高便利。顾金福, 李镇,蒋凤昌,等(2019)从工程设计与工程管理的视角下出发,对BIM技术的 内涵提出看法,认为BIM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一种基础性技术,主要应用领域 在于可视化、碰撞检测、建筑设计以及建造模型几个方面。刘志强,黄立鹏(2017) 对BIM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BIM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一个全新概 念,是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而持续不断发展的,利用特定软件工具,来为建 筑工程项目的内部结构及参数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②有关建设工程设计管理中BIM技术应用问题的研究
郝飞翔(2019)基于BIM的项目设计阶段进度协同管理视角下出发,分析了 具体的应用问题,主要是技术推广环境欠成熟, BIM 应用标准缺失,统筹管理工 作无法展开,管理集成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BIM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综 合协调性不足。陈贤勇(2018)通过对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 析,提出了当前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专业协同性比较缺失,评价体系 不够健全和完善、建设体制不成熟等等,同时提出BIM在设计管理的应用时,没 有与施工环节之间进行密切的连接。李雷(2018)在研究中总结了 BIM技术特点, 并进一步阐述了 BIM技术在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优势,认为BIM能够帮助公路设 计工作实现可视化的目标,从整体上出发来考虑整个设计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模拟性较强,运用了仿真技术对设计方案建模。杨卓琦(2018)总结了 BIM技术 在建设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认为就BIM是相对较新的技术手段,就现阶 段来看,在建设工程设计工作中的普及程度不足,很多设计单位对于BIM的优势 及其应用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专业的BIM技术人才比较欠缺,缺乏人才支 撑。张世发,王永飞(2016)基于BIM技术在建设工程设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 况进行分析,认为其中的主要问题在于设计协同难度较高,同时设计流程欠合理, BIM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数据安全的威胁,此外BIM技术的应用范围不确定 性较为明显。伍文峰(2016)在关于BIM下的建设工程设计管理讨论中提出,BIM 在建设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在于,缺乏明确的设计标准,倾向于CAD标准, 对于深度准则有所忽视,同时数据安全缺乏保障,实时更新数据可能会导致数据 安全性下滑,此外专业协同性欠缺也是BIM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需要高度关注的。
③有关建设工程设计管理中BIM技术应用策略的研究
李茂蛟(2020)认为BIM技术在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明确 三维空间设计是适用性,通过设备布放、空间限界检查、管综碰撞检查、协同优 化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三维空间的应用场景设计,同时设计环节中需要注意选择 适当精度。石礼昌(2019)认为将BIM技术在暖通工程设计环节之中是可行的, 具体的应用策略是要对暖通管线、管道、风道尺寸、压力计算等方面提供数据支 持作用,同时可以利用BIM技术来模拟施工环境,利用数据模型来模拟实际的施 工现场环境,增强设计工作人员对施工现场真实情况的了解。邱明明(2019)基 于BIM的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视角出发,对BIM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总结, 认为需要从企业的视角出发来设计BIM的应用标准,在实践过程中对BIM的协同 设计程序进行优化,以此来协调各个部门进行配合,此外需要不断提升设计人员 的综合素质。董莹超(2018)提出BIM技术在建设工程设计与项目集成管理中的 应用过程中,需要转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对BIM技术在设计数字化及一体化项目 中的作用形成充分的认识,同时需要加大对行业内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一 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BIM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人才保证。迟啸起(2018) 认为BIM技术在桥梁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步骤可以划分为建立模型 并计算、加强设计合理性及冲突检查工作的力度、拟定并优化施工方案、针对出 图模板进行设置并对施工图加以完善、统计工程量、设计管理优化并模拟施工。 姬涛(2018)通过对BIM技术在道路桥梁设计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后,探析了未 来的应用策略及路径,认为技术要应用到工程设计数据支持当中,切合工程设计 的实际需求,将技术及数据两者进行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实际性的效果。沈春山 (2018)以市政给排水工程为对象,针对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认为在建模工作中要进行系统分类,其次需要模拟生成内部图片,利用3D技术进 行建模,使管道内部的平面、剖面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和明确。吕洁(2021)针 对水利工程建设勘测设计质量对策进程够仁慈,提出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问题。 谢景润(2020)认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关键是要加 大监管工作的力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施月浩(2020)针对建筑工程设计质 量管理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认为要加大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工作 问题,选用针对性强的优化措施。
2016年8月,国家住建部颁布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发展纲要》在2011 年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勘查设计类企业的发展方向, 其中明确指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加快BIM的普及应用, 推广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建立勘查设计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支撑智慧企业建设。 在国家信息化不断推广的进程下, BIM 技术作为设计企业发展的有利跳板,亟需 对行业的技术进行升级,实现在工程项目策划、规划及监测中,集成应用 BIM、 GIS、物联网等技术,对相关方案及结果进行模拟分析及可视化展示,并应用BIM 进行方案设计,模拟分析、图纸审查、可视化沟通等。然而,我们除了积极推动 项目协同管理之外,也还要尽可能的提升企业BIM化设计的能力,从最初的BIM 软硬件投入到真正的提升设计水平,减少设计错误,帮助业主单位从源头推动项 目的集成化模型应用。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阅读、整理与归纳后可以发现,国外有关于BIM技 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视角多元化,尤其是BIM与实践案例之间的关联性 比较密切。相对而言,国内近年来有关于BIM方面的学术研究进展也初步获取了 一定成果,集中在BIM的内涵、应用优势、应用问题及解决策略等方面。但是相 对而言,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层面,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2.2 理论基础
2.2.1 BIM 内涵
BIM 是英文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的缩写,意为建筑信息模型,指的 是依托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每一项信息数据建立建筑模型,经由数字信息技术,模 拟仿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领域中适用①。之所以说BIM适 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原因是BIM能够在三维数字化技术以及智能化工具的支持之 下,整合并集成建筑工程每一个阶段所生成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最终将会议数 字化、可视化模型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供使用者对数据信息展开更加客观、 准确、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进行进度即预算的制定,为建筑工程的开展提供支持 保障。 BIM 并不仅仅是对数字信息的简单叠加,而是对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灵活运 用,且融合运用了设计、建造、管理等数字化技术工具,强调集成化管理环境支 持下的建筑工程,以加快建设工程进度,减少工程风险系数为主要目标。从根本 上来看, BIM 是一个巨大容量的数据信息存储库,围绕数据库的核心进行灵活的 运用,并由此建立起一个信息沟通的互动平台②。BIM应用核心如图2.1所示。
①王艳.BIM技术在复杂幕墙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 (33) :133.
②陈张浩. 市政工程设计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
14) :142.
BIM 对 Revit、 Archicad 等专业建模软件加以利用,分建模、结构、机电等不 同模型进行建模之后,利用模型连接将不同专业的模型整合为一体,将 CAD 形式 的二维图纸升级为三维效果模型,经过专业软件的处理后,便能在设计环节中提 前目睹项目竣工后的效果。应用BIM的优势在于,能够在集成数据环境建设中进 行精准的几何表示,精简流程,提高效率,实现信息共享与增值,同时在建设设 计工作中,也可以利用BIM进行迅速执行、精准的模拟,加快设计方案的创新及 优化改进,提高环境性能、数据的可预测性。可以看出, BIM 应用于建筑工程领 域中,无论对于成本预算,还是对于时间的规划都能起到十分有效的促进作用。
 
 
 
图 2.1 BIM 应用核心图
 
根据标准的不同, BIM 可以划分成为若干个不同的类别。以数据信息特征为 标准划分,有 3D、 4D、 5D 模型;以项目建设阶段为标准划分,有设计、施工、 制造、设施运营管理模型;以信息化集中水平为标准划分,有集中式、分布式模 型等等。类型的不同,决定了 BIM在内容、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因 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便要从切合的需求出发,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模型,随后 要求参与项目的有关方面经过BIM模型形成一种联系,成为项目工作的辅助性工 具,进行信息的交互与共享。
2.2.2 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
建筑全生命周期指的是把建设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视为一个整体,从规划、 设计、招投标,到施工、竣工验收,再到物业管理均在此过程中,并由此形成彼 此紧密关联的综合性管理平台,经由信息化平台进行工程信息的分享与管理,以 此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性,并减少信息丢失情况的发生,为建筑工程工 作效率的提升提供助力。建筑工程项目的周期性长,技术标准高,风险系数大, 需要多个部门彼此之间进行协作与协调,所持续的时间较长,因此需要通过全生 命周期来进行阶段的划分,一般情况下划分为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几个主要 核心环节,而BIM可以应用到上述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分别是规划阶段的概念性 设计、成本概算;设计阶段的碰撞检查、施工模拟、施工流程、成本概算;施工 阶段的施工流程管理、掌控计价作业、制造流程管控;运营阶段的运营管控、流 程管控。本次论文研究主要针对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而展开,因此对设计阶段BIM 的应用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
( 1 )碰撞检查
以BIM对创建的可视化模型后实施碰撞检查,主要内容是寻找不同项目专业 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点、寻找空间与构件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距离差距问题,随后经 过硬碰撞及软碰撞的检查,判断其中是否存在有问题、漏洞,以便在施工过程中 发生不可挽回的事故,及时弥补和改进,对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 2)施工模拟
正式施工开始之前,利用BIM进行施工的预演,模拟的范围包括施工现场的 流程、每一个项目的施工流程、施工现场的环境等,从中分析数据,将数据提供 给施工部门参考,用于正式施工之前的参考、改善与效率提升。
( 3)施工流程
立于BIM之上,建立4D模型,展开流程管理工作。
( 4)成本概算
BIM 的模型创建之后,将有关信息集中到一起,建立起信息数据库,包括项 目构件所需要的价格、数量以及成本等归入其中,最终成为项目成本预算的依据 和参照。
如图 2.2 所示。
 
 
可以看出,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视角下来看, BIM 在建筑设计环节中的意义 重大。建设工程设计环节决定了后续施工的开展方向与内容,而设计阶段对于正 式施工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往往很难做出精准的预估,而利用BIM可以创建可 视化的模型,继而为设计阶段的工作提供精准的资料和参考依据,同时也让业主 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空间结构、外观造价形成一定的认知,减少在设计环节中的误 差,减轻施工阶段的压力和返工风险③。
2.2.3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指的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展开市场调查、设计、生产活 动,将企业的研制、运营、服务以及质量提升集合成为有效的组合。最早有关于 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来自于国际标准,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 中心,以全面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 益而达成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④。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可以分为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及 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其一,全面的质量管理指的是从横向出发,采用全面的方 法所展开的质量管理,并不仅仅注重产品的质量,而是要注重整体的工作质量, 其中全面方法包括有科学的管理与质量统计的方法等等,但始终以产品的质量作
③杨玲. 工程设计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筹划及实施 .市政技术, 2019 ,37 ( 03 ):248-251.
④陈安,薛娟 .建筑工程检测质量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 . 建材与装饰, 2019, 07):53-54.
为核心部分。其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所谓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指的是从纵向出 发,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之中,从市场调研、研发设计开始, 到产品的生产制造、检查,再到使用与维修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都要离不开质量管 理。其三,质量管理需要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而在此过程当中,需要 企业的全部员工都能够参与其中,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的员工,都要 在质量管理活动当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与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企业质量管 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到员工参与及员工工作能力的影响,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质量, 是与多个环节下员工工作质量的综合体现。
2.3设计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2.3.1 设计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指的是从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与条件出发,采用一 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成果,把拟建设工程的相关要求转化成为具体的建筑工程 方案以及设计文件的过程。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一方面需要契合业主的需求, 考虑业主的投资意向、功能规划、使用价值,综合资源、技术等客观环境因素, 确定设计方案和文件;另一方面,工程设计工作需要从有关技术规范、法律规定 等出发,例如消防安全、环保等,避免出现违规的情况,消除安全隐患⑤。建筑工 程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也就是围绕上述活动过程而展开,指的是根据相关法律规 定及技术标准的要求,对经济、环境、技术、资源等方面的制约性因素进行协调 与处理,使得建筑工程项目能够达到业主的预期标准和效果,保证正工程项目能 够达到预期的收益水平。
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是由于设计产品质量、设计服务质量相关的全 部活动过程,市场前期调查、合同评审、设计准备、设计与设计评审、文件印刷 及归档、外部评审、文件发送、施工服务、回访以及总结均涵盖在设计质量管理 的内容之中⑥。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经由设计过程来执行与执行,其中又包含有程序 文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质量记录几种与设计质量管理相关的主要文件类型。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基本内容既有技术层面的因素,同时又有管理层 面的因素,此外也与经济因素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关联性,具体内容如下。
⑤马红文.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对策探讨. 地产, 2019,(23) :19-20.
⑥于澄,任伟. 通信设计的研究与施工方面的质量控制. 信息通信, 2019,( 10) :211-212.
(1)前期市场调研
前期市场调研主要是在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对市场需求以及市场前景展 开调查,了解市场的需求以及产品目标市场,在确定市场需求之后,才能够为设 计工作指明方向,这也是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
( 2 )合同评审
设计质量管理要求设计单位必须要针对每一个签订的合同进行评审,这些工 作主要是在招标之前进行,由设计单位内部自行组织进行。合同评审工作的基本 内容是确认业主方面提供的要求已经形成文件形式、合同附件没有出现遗漏;合 同中的内容与投标的要求两者之间不存在有不一致的情况;签订合同中的每一项 条款都严密、合理,且业主方面提供的资料全面、正确;设计单位具备合同中所 要求的相关技术能力,能够按期交付。
(3)设计控制
所谓设计控制指的是设计单位建立起的全过程设计与控制的书面程序,从设 计规划为起点,到设计变更为终止,并以此程序作为满足业主需求的基本保证。 设计控制中的主要程序由设计策划、组织与技术结构、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 计评审与验证、设计确认、设计变更几个方面内容所构成。具体情况如下。
①设计策划
设计策划工作主要交由设计单位的项目经理管理,主要任务是把策划的结果 设计编制成为完整的工程设计计划方案,经过上级部门同意之后进行组织实施, 并且由专业的设计室进行专业补充计划。
②组织与技术接口
设计工作由设计单位所主导,但同时也需要其他的相关部门进行配合与支持, 而工程项目设计时与外部组织之间所进行的交接就是组织与技术接口,又分为内 部接口、外部接口两个方面,需要设计单位来对内部及外部接口的关系情况进行 书面形式上的规定。组织与技术接口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包括产品的质量、施 工的进度都与此存有关联性,因此被视为是设计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设计输入
设计输入属于设计工作当中的基础部分,建筑工程中的各个项目设计工作都 需要遵循设计输入的规定来进行,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文件。设计输入部分对于 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设计依据,业主所提供的设计任 务委托书、合同、基础资料、上阶段的设计相关文件等;合同中所规定的设计文 件质量要求特性需要在此环节中进行明确,包括安全、维修、适用、经济、施工 等;社会性要求;专业技术要求;设计规范、统计技术条件与标准;同类型中的 项目设计信息等。
④设计输出 设计输入是紧随设计输出之后的环节。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所产
生的设计文件、图纸等都是设计输出的表现形式,设计单位在不同阶段所输出的 设计文件都按照一定的规范与格式进行,以此来达到业主的要求;设计合同相关 的法律法规;根据设计输入的要求进行验证;可追溯性的要求。设计输入不仅需 要与设计输入环节之间互相衔接,同时也需要与引用规范及准则之间进行对接, 标注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正常运作之间关系的设计特性。设计单位的内部 负责不同专项项目之间的设计输出需要由项目经理进行校对与审查,并且进行相 应的记录;交付给业主之前进行审核,并将工程计算内容形成书面形式的文件。
⑤设计评审与验证
根据系列标准,设计评审工作的实施目标是对设计输入要求、设计结果能否 满足要求的能力进行评估,通常是在一定阶段的工作任务完成之后再进行。设计 评审及验证环节的内容由如下方面所构成:确定生产规模、产品类型、工艺、技 术、设备、性能等技术性、经济性指标;评价工程所采用的新工艺技术、新设备 以及新材料的成果;评价工程项目的关键计算与控制功能;评价输入要求的程度; 评价外部接口与内部接口的关系。
⑥设计确认
设计确认主要是通过外部评审环节来进行,主要是由承建工程项目的业主、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共同组织进行,并且需要有第三方 介入,通过会议来确认设计工作方案。
⑦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是针对已经发布的设计文件进行更改和相应的控制,在此期间需要 对设计变更的质量进行控制。全部的设计变更工作都需要由授权人员来进行,确 保质量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的程序能顺利完成,随后形成设计文件并发出,同时操 作过程也需要按照相应规定进行保存。
⑧施工服务与回访总结
设计阶段的工作初步完成之后并不意味着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彻底结束,而是 要延续到施工环节之中。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有设计变更的情况,便需要对此 环节进行设计质量的管理,避免出现设计质量误差的情况。
此外,还应当要注意的是,如果工程项目设计的质量标准较高,专业性质较 强,那么久需要委托专门的设计部门来进行专门的设计,出具设计图纸,由单位 同意会签后,确认设计项目能符合整体上的设计要求,期间的关键在于横向管理。 设计质量管理的横向控制过程中需要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也就是专业设计人员 全部都要出席会议,对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意见进行商讨,寻找解决问题与 矛盾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根据设计的进展定期开展会议,从而才能够在 整体上为质量提供保障。
由此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十分复杂,所涉及到的 内容广泛,因此这也意味着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将会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每 一个环节中如果出现有操作不当的情况,那么久会导致整个工程的设计质量受到 影响,继而干扰到工程项目的后续进展,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232基于BIM的工程设计质量管理
( 1 ) BIM 软件的应用
BIM 软件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中, Revit、 IFC 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为 IFC 功能及作用的发挥提供帮助。
首先,Revit。Revit是专门面向BIM提供服务的软件,主要由建筑设计、机 电以及结构几个部分所组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Revit是为BIM的应用而量身制 作的,因此在建筑设计管理相关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都体现出了较高的协调性, 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之上,建立集成化的作业流程,使用同样的绘制档案,并进行 可视化的表达,成为具有沟通功能的工具,使得建筑设计者能够在繁杂的建筑设 计任务中,也能够获取便捷的工具。同时,Revit具备创新性的概念设计功能,能 够完成设计者的自由形体建模、参数设计任务,在早期设计模拟分析中发挥作用, 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三维模型的创建工作,将复杂的概念展示出来,使得模型绘制 工作更加精准,实现设计概念的传递效果。
其次,IFC。IFC(Initial Filter Criteria)是对BIM应用进行评价的国际通用标 准,能够承担工程模型资料的传递工作。IFC建立在通用数据信息交换标准格式的 基础之上,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作用是将各层软件生成的数据格式兼容,避免 数据不兼容、重复建模情况的发生,促进协同设计目标的达成,基于BIM的建筑 设计质量管理中,也需要利用IFC来实现数据的兼容。BIM软件在建筑设计质量 管理的应用过程中,同其他软件之间存在有互通性,在相关专业软件的支持下, BIM 软件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进入正式施工阶段之前,为设 计人员提供精准的预测,以便能够减少施工阶段不必要的失误,提高精准度,获 取业主的满意。BIM软件能够为建筑设计管理工作提供具备协同作业的团队,将 工程技术人员、建筑师、业主、承包方等人员都纳入到团队协作之中。可以看出, BIM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中作用的发挥需要相关软件作为基础和支持。
(2)BIM 及云工作台
现阶段BIM软件的应用中,单机绘图工作站占据主要地位,这意味着数据需 要存放在单一的地点,而这就导致了看外部部门单位的应用受限,可视化连接、 多维度等信息存储功能无法实现, BIM 的应用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全面的发挥, 信息整合不到位,由此便引发了人们对于团队工作信息交流的探索。自硬件设备 以及虚拟技术水平全面提升的前提下,传统的服务导向发生转变,出现了云端计 算的概念,并与BIM之间产生了连接。将云端技术应用到BIM软件之中,所发挥 的主要作用是以可视化的模型操纵架构,其核心目标如下:其一,整合团队数据、 信息,打造全新云端工作平台,提升工作效率;其二,改进BIM信息的单一操纵 情况,打造在线、实时操纵空间;其三,优化接口设计,提高系统平台的便捷性; 最后,建立简洁化云端系统,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同样可以接入到BIM软件之中, 提高BIM的实用性。
BIM 云工作台将会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现场工程师的工作中,图纸不再是 唯一的呈现方式,而是在无线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为现场工程师创造出一个3D模 型展现及操控中心,在工程信息、2D图纸的配合下,短时间内掌握现场所需要的 工程信息,并且不同工种、不同专业的工程师也能够进行更加便利的交流。 BIM 云端工作台的广泛应用是建筑设计领域内未来的发展趋势,缩短了设计工作与施 工、业主需求之间的距离,便于建设工程设计阶段的各项决策与规划,使用者只 需要使用计算机、平板便可以获取搜需要的信息数据,信息传递速度迅速,最终 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与传统工作模式相比较, BIM 基于云端的工作平台突 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设计创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也为设计质量的保障提 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3)BIM协同作业平台 建筑工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项目,而设计环节需要在复杂的结构中进行摸索, 设计建筑物的框架与细节,敲定墙面、梁、管路等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定位, 明确各自的功能,而BIM就是在此过程中发挥出协调性作用,使得设计图纸具有 可执行性,所设计的结构安全、性能可靠。
BIM 引入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前后,协同作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 BIM 协同作业前的工作方式中,建筑图纸是工作核心,结构专业、给排水专 业、电气专业、暖通专业均在图纸的指导下工作,同时上述专业彼此之间也两两 进行互动与沟通,继而形成工作路线, BIM 协同作业模型建立前的工作方式如图 2.3所示。而引入BIM之后的工作方式发生转变,形成了以协同作业为核心的作业 模型,建筑专业模型、结构专业模型、暖通专业模型、电气专业模型、给排水专 业模型全部围绕同一个协同模型,在协同模型的统一协调下展开工作,由BIM软 件导入云端管理工作平台中,由此来进行数据资源的整合。 BIM 协同作业模型建 立后的工作方式如图 2.4 所示。
以往的工作模式中所存在的错误及漏洞将会得到十分有效的解决,多个项目 系统之间的空间协调性得到保证,碰撞冲突得以规避,避免了设计过程中不必要 的时间浪费。同时,在以往的设计工作中,二维图是建筑施工表的主要表达形式, 但是图像之间无法形成动态的联合,不利于设计工作的思维发散,尤其是建筑设 计工作的图纸需要进行多次的变更、修改,增加了误差发生的可能性, BIM 的协 同作业平台将会减少上述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对于一个建筑工程而言,在正式进 入施工现场之前,整个项目的进度基本上是由设计人员所主导的,在BIM的支持 之下,设计人员可以同时采用 2D、 3D 两种方式进行设计方案的展示,进行统一 化的资源整合。
 
图 2.3 协同作业前工作方式
 
图 2.4 协同作业后工作方式
 
( 4) BIM 参数设计
BIM 模型能够提供建筑工程相关的元素,并且限定管道、桥梁彼此之间的关 系与各自的功能,为设计人员设计意图的实现以及结构功能的执行提供帮助。 BIM 软件可以应用到第三方分析工作之中,包括文档、设计图的编写与绘制等,都能 够通过一体化的设计进行,并进行即时更改,设计工作节省时间,在原本的2D工 作流程之中,建立起自动执行的施工档案,并且允许施工文档自定义标准的执行。 同时, BIM 能够建立起虚拟的结构模型,使管道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 木工程设计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数据资源共享,基于数字模型的技术支持,对施工 文档进行分析与设计,为数字化设计制造战略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让结构工程 师全程化对建筑物料进行跟踪,实现可持续化的设计。
BIM 参数设计变化能够降低错误,处于同一个时间段内的自动化通信对象彼 此之间能够达到自动化更改的效果,任何一项参数所发生的变化,设计元素都能 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技术的复制,用于后续的元素分析及设计工作之中,并且任何 其他参数的变更也能够随之进行连接,跟随参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BIM 参数设 计对于工程设计质量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让工程设计人员获取更加精准、 可靠的数据信息和资料,也为工程设计的质量提供保障。
(5) BIM 工程信息应用
通过BIM模型,建设工程设计工作可以实现工程信息的充分利用。BIM模型 中,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以及规范性需要进行提前的评估,即使是细节的问题也能 够得到全面的评估,包括建筑物室内的采光、日照时长、能源消耗等都在考虑的 范围之中,这也就为建设工程设计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方案选择,并且方案选择建 立在真实的数据信息对比基础之上,业主可以在衡量施工工期、预期投资等综合 效益的基础之上,做出最佳的选择。同时, BIM 运用工程信息,不同子项目之间 能够更加清晰的传达自身的需求并理解其他项目的需求,使各自项目的意图得到 清晰的表达,提高沟通效率,减少互相之间的磨合,方案决策更加及时有效,项 目信息得到及时的分享,参数设计向的数据资料也能通过云工作平台导入和导出, 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安排、规划。
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看,从规划设计、到发包施工,再到管理维护 的整个环节之中,每一个环节的行为操作都将会影响到后续阶段功能作用的发挥, 且每一个阶段的数据信息彼此之间互相支持,共同构建全面、安全的建筑结构。
(6) BIM 建筑工程整合管理
首先,基于BIM的数据整合。基于BIM的建设工程设计工作模式与传统图纸 设计工作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在于,传统图纸设计工作中围绕特定需求的2D 视图而展开,包括轨道纵断面图、楼层平面图在内的图纸绘制及其更改,都需要 全部进行统一的检查各更新,而在多次更新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造成不一致的 误差。同时,使用传统图纸的情况下,需要以点、线、面来构成图形的组件, BIM 则与此不同,所采用的是参数化对象来表现实体,梁柱、桌子等物体在BIM模型 之中均可以清晰的辨认。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图纸设计相比较, BIM 的优势十分 明显,整合了建筑信息之后所建立的几何模型,获取了更加高效率的设计工作程 序,形成工业基础类别标准,便于信息的沟通、分享与再利用;设计成果得到优 化,BIM模型进行精准的模拟,从而对方案进行创新、评估与改进。在BIM工程 整合管理模式中,建筑、结构、机电经过BIM模型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整 合模拟分析,如图2.5所示。由于BIM模型能够为设计者搭建三维立体模型,因 此在设计工作中,能够更加直观、清晰的观测整个建筑结构的特征、细节,对建 筑物的体量做出判断,对功能效果进行解析。通常情况下, BIM 的工程整合管理 在大型、复杂性建筑结构之中的实用性更加突出,原因是大型、复杂性的建筑结 构中,对于建筑物内部结构的展示效果更加细致、全面,有助于建筑结构造型尺 度、建筑适配性的选择与把控。基于BIM的工程整合管理模式创建之后,将会为 建设工程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和支持,提高设计工作的整体效率。
 
图 2.5 BIM 工程整合管理模式
 
其次,基于BIM的机电子管理系统。在当前建筑工程体量及规模扩大化、结 构复杂化、需求多元化的整体环境中,以往的CAD模型开始不能满足设计工作的 需求,而这一点在机电工作设计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建筑机电设计需要面临错 综复杂的工作局面,不同功能的线路的布局安排难以通过图纸平面设计得到充分 的展现,工作效率低,容易产生误差,而基于BIM的机电子系统管理模型则为问 题的解决提供出路。利用BIM进行机电子管理系统的整合后,通过可视化模型, 能够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发现线路问题,避免设计盲点与返工问题的发生,降低 施工瑕疵,也为管路设计的沟通工作创造了桥梁。基于BIM的机电子管理系统中 包括有电力系统、消防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空调系统。如图 2.6 所示。
BIM 对机电子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之后,能够形成动画的虚拟场景,设计性加 强,设备设施、管路线条、墙柱等结构能贴合设计原本想法,更好的融合到整体 空间之中。同时,针对机电设备所进行的模拟与修改等设计工作,能够围绕整个 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而展开,在短时间内获取设计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用于 长期规划以及运转记录等工作之中,为机电系统管路、外观提供相应的配置信息, 对原本设计内容的适配度进行检讨,便于后续的设计修改工作更加有序的开展。 另外, BIM 的机电子管理系统之中,涵盖了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构型信息与属性信 息,这些信息被统一整合至中央管理系统之中,通过3D运营接口进行中央管理、 控制、运营与执行,设计人员的信息检查、检索工作更加便利。
机电子管理
系统
电力系统 消防系统 给水系统 排水系统 空调系统
图 2.6 机电子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项目,而设计环节需要在复杂的结构中进行摸索, 设计建筑物的框架与细节,敲定墙面、梁、管路等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定位, 明确各自的功能,而BIM就是在此过程中发挥出协调性作用,使得设计图纸具有 可执行性,所设计的结构安全、性能可靠。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将BIM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中具有十 分显著的优势和现实价值,能够在项目施工正式开始之前进行更加有效的勘察与 评估,减少正式施工开始之后的误差风险,并且搭建了信息共享与互动交流的平 台,提高各个部门彼此之间的配合,为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的保障。
第 3 章 A 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现状、问题及
成因分析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当前国内建筑行业内的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基本情 况,本文以 A 公司作为对象,对该公司所承建的某学校教学楼项目进行设计质量 管理的案例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3.1A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现状
3.1.1案例项目介绍
A 公司是一家以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具备有工程设计综合 甲级资质,给排水、电气、机械、工艺、结构、总图、造价等内容均在公司设计 工作的范畴之中。公司成立于上个世纪末期,随着近年来国内建筑行业的快速发 展, A 公司也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对公司的业务规模进行扩大,业务覆盖范围持 续扩充,从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到居民住宅的设计工作均有涉及,建设 设计的水平持续不断的提升。发展至今,公司的组织结构框架已经形成,设置有 财务部、市场部、项目部、工程管理部、综合办公室、设计部,设计部门下设有 工程造价、给排水、电气、土建、设备、储运、工艺等办公室,共同承担公司的 设计工作任务。
公司在设计质量管理过程中,明确了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目标。设计质量管理 的目标是在为业主提供工程设计服务的过程当中,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下出发, 提供全程化的服务,保障产品的质量,追求产品的创新,引入先进技术,保证工 程的安全性。同时对于不符合设计质量管理的相关产品属性进行改进,以用户的 需求为转移进行设计,正确理解业主的设计需求,并尽可能的满足业主的期望需 求。
本文针对A公司设计质量管理的研究中,选择以公司某教学楼项目为例,对 其设计质量管理情况加以分析。A公司承建对该教学楼项目的设计工作,教学楼 主要用途是教学授课所用,总计有七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 1.9 公顷, 如表4.1所示。在了解业主对于建筑主要功能、用途等方面的需求之后,进入到设 计阶段。
表 4.1 A 公司某项目基本数据
名称 单位
建筑项目规模 地上七层
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结构 /
占地面积 1.9 公顷
建筑面积 9800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14500 平方米
数据来源:根据A公司公开数据整理
 
3.1.2 A 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现状
(1)BIM设计质量管理模型创建
首先,视图的控制。在应用 Revit 软件的过程中,视图的控制是最为基本的要 求,与传统的CAD图纸设计要求所不同的是,Revit软件是根据BIM模型中不同 的规则来呈现相应的模型投影或者是模型截面。目前比较常见的Revit软件视图分 为三维视图、剖面视图、立面视图、天花板视图以及楼层视图,适用于项目设计 的不同需求,如楼层设计时应用Revit软件的楼层视图进行建模。其次,设计图纸。 不同专业项目设计图纸的基础由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部分所组 成,在此基础之上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根据业主所提出的 相关要求和规定来进行BIM模型的变更以及细化,包括功能规划、空间布局、运 营管理以及投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的工作是要进行BIM模型信息的共享,这就 要求在设计环节之中能够由各个参与建设的单位来对设计工作进行配合,完成子 项目的分析工作,弱点分析、重点区域、碰撞检查、管线综合分析、结构预留洞 等均在此范围内,需要通过BIM建模来进行模拟,通过三维扫描尽可能的去还原 真实场景。再次,应用BIM进行模型的创建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作为基础和支持, 才能够保证设计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得到满足,其中比较主要的包括有建筑材料信 息、几何结构信息、原材料构件的属性信息等等,随后将建立在数据信息基础上 的BIM模型导入到性能分析专项软件之中,主要目的是为设计人员的数据输入工 作提供便利,节省数据输入的时间,精简流程,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针对模型 的性能化分析周期缩短,在保证结果精准度的同时,更加具有时效性。最后,基 于BIM模型的模拟分析。BIM能够实现不同领域内的功能,包括消防与疏散、人 体工程学、照明与视野、色彩等等,而这些内容经过BIM模型的检测之后,其中 所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得到凸显,继而及时得到解决,制定不同的改进方案。通过 这样的方式, BIM 能够为多种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辅助,明确各个方案的优点和 缺点,从而为设计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和支持
(2)设计质量协同管理工作平台
A 公司利用进行设计质量管理时,创建了协同工作平台。所谓协同工作平台, 实际上就是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多个项目和专业都参与其中,以此来搭建复 杂的设计系统工程项目,期间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与协作,互相进行信 息的交流,并且及时更新,继而搭建工作集。如图3.1所示。A公司在对教学楼项 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针对该项目采取了 BIM协同工作平台下的设计工作模式, 并且创建了工作集。随后,在工作集之下设置了专门的项目文件夹,主要功能是 对不同专业项目之下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便于统一化的管理与协调,处于这 一系统之中,全部引用的工程图纸都可以进行统一化的更改。如图 3.2所示。传统 的图纸设计方式下,某一个专业项目之中出现有设计变更,那么整个设计工作也 都需要随之进行变动与调整,但是由于公司承接的工程项目设计工作量大且繁琐, 因此在变动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误差。针对这样的情况, A 公司便在设计质量 管理中引入了 BIM的模型,建立起工作集和文件夹之后,以往的问题便得到了解 决,主要是更改设计之后,相关图纸都能够在同一个文件夹之内进行处理,极大 的提高了便捷性,在同一个时间内便能够处理多个设计图纸项目,减少不必要的 误差,增强设计工作的效率,为设计工作提供保证和支持。
 
数据来源:根据A公司某项目工程报表整理
亍、■盘?9 (P:)
4琐目a 上.顶目B 厶项目C
0顶目空科
A建筑
' DOCS_^计相茨文档 SKETC 14_设计迂屋文怦 厶 SKlMAGE_lfit+i218®>T- 厶WP一设计BB妊文碎
X1MAGE 夕 8B•昭 H9 片
XMODEL_?b&^BB«^
XREF_5^gB•陋图飪
厶e电r
I直内
“吨排沪
* Release^rm.bPDFggia
S细怖
图 3.2 协同设计文件夹
数据来源:根据A公司某项目公开报表整理
( 3)结构参数化设计
A 公司在对教学楼项目进行设计质量管理时,进行了结构参数化设计。 A 公 司所进行的结构参数化设计实际上就是将三维结构建模、详细图纸两者之间进行 紧密的结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彼此之间进行搭配后,能够实现迅速、准 确的配筋设计。由于BIM模型能够实现可视化展示的目标,因而配筋设计的结果 也得到了立体化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可视化的设计能够让以往被忽略的设计错 误更加明显,为设计变更提供便利,使用者只需要将变更对象的相关参数进行设 定的调整之后,设计变更工作便能够顺利完成,随后完成相应的报表就可以从中 获取数量统计表。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筋膜数量、长度以及价格预估。随着报 表的完成,有关部门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便能够以此为依据,制定更加科学的 决策,提高配筋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结合BIM软件的支持,针对教学楼项目的设计工作,A公司绘制了 3D模型的 建筑及结构构件,使其具有可视化的特征,并为配筋图、钢筋标准图提供了规范 的参考,包括梁柱、板在内均进行弯钩、支数、重量、以及号数的属性信息输入, 进行参数化设计,从而在可视化的环境内,任何一个构件及其所处的位置都能够 得到完整的表现,结构不同的物件也可以做钢筋配置,并从中获取包括配筋图、 钢筋标准图、建筑平面图在内的全部参数信息,随时查询主筋的号数、弯钩及锚 定的长度等。紧跟配筋工作之后,是对不同构件的配筋状况进行每一帧的检查, 如果在其中发现了错误,则需要选择错误构件,对参数进行更改和调整,降低了 设计更改的难度。
在上述工作结束之后,对设计报表中所需要的字段进行设定,获取完成整改 教学楼项目所需要的钢筋用量以及价格。与传统设计模式相比较而言, A 公司展 开设计工作的计算方式速度快,且结果精准度更高,将结构计算结果反馈后,建 立物理模型,最终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有效和精准的数据参考。
(4)建筑工程整合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以往的设计工作之中,需要结构设计、 建筑设计等不同分项目的设计人员进行配合,而这些配合工作都是建立在图纸设 计的基础之上所展开的,然而一旦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误差,都会导致整个 设计工作出现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设计工作的任务量上升,不利于整体 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将整个建筑设计工作融合成为一个整体项目,这样才能够使 得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A 公司的设计工作中,主要由管线综 合及碰撞检查,建筑、结构及机电检查两个部分所构成。具体情况如下。
①管线综合及碰撞检查管理
BIM 软件中自带有碰撞检查的功能,该项功能以软件形成的冲突报告,能够 精准的检查并定位预期目标,通过移动管线位置开展碰撞管道的修改工作,并且 这一过程的操作简单便捷。在针对管线综合的碰撞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碰 撞检查的内容是当前项目中的某一个类型构建,以及当前项目之中的其他类型构 建,以及当前项目与链接模型两者之间的碰撞,在两者之间进行碰撞检查,然而 对于项目中的两个链接模型则不能做碰撞检查。
A公司所承建的教学楼项目之中,涉及到了众多的管线,包括水电等等,如果 这些管线的安排存在有不合理的情况,那么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 出现延误的情况,因而 A 公司便在设计环节中进行碰撞检查。碰撞检查应用于教 学楼项目的设计检查工作中,主要优势是能够发现存在于项目图元之间的冲突, 以三维立体的方式进行可视化的检查,协调建筑图元的整体系统,避免出现建筑 成本超出预算的情况,节省开支。具体操作中,A公司的设计人员与业主进行沟通 之后,将设计模型发送给整个设计团队的其他小组人员,包括结构工程师等,由 建筑设计人员进行统筹,实施冲突检查,运行碰撞检查功能后,形成信息工程报 告,指出可能发生冲突的图元并加以改进设计,主要报价结构大梁和檩条、结构 柱和建筑柱、结构支撑和墙、支撑、门和窗、屋顶和楼板专用设备和楼板几个方 面内容。
②建筑、结构及机电检查管理
公司可以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功能的整合,包括建筑功能、结构功能以及机 电功能,将上述功能加以整合之后,便可以设计3D可视化的虚拟设计图,分析设 计图是否具有可行性,主要工作是为每一项工作的工种间尺寸大小、所处的位置 是否存在冲突、管线与梁柱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的情况等,并提前做好必须的准备 工作,将管道降低,在梁的下方设计开口,并在开口的四周使用钢筋补强,随后 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同时,在BIM的虚拟环境之中,设定日照、光影、颜色等不 同条件,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因素之后,才能够做出最为适宜的方案选择,为工程 协商、成本预算、施工计划制定、动线安排等做好准备工作。
A公司所承建的教学楼项目的主要功能是教学,在设计工作中也需要充分考虑 到这一方面的需求,如果沿用传统的图纸设计方式,那么对于功能的整体规划无 法形成全面的了解,因此需要采取BIM模型的方式来对整个模型进行三维立体化 的功能分析,包括对结构以及机电的检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A公司在教学楼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中,设计质量管 理机制基本上已经形成和确立。A公司在设计工作中实现了可视化的效果,降低了 设计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差错,使得教学楼项目的整体设计效果有所 加强。但是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A公司的设计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尤其 是在设计质量把控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仍然较 为明显,需尽快解决。
3.2A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 A 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有关情况的案例分析后可以发现,就现 阶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软件体系 不完善、设计标准不健全、设计安全无法保证、设计协同有所不足等方面。在这 些问题的影响下, A 公司建设工程设计的整体工作效果堪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 果,因此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更加进一步的探讨。
3.2.1 软件管理体系不完善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认为,应当要时刻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展开市场调查、 设计、生产活动,将企业的研制、运营、服务以及质量提升集合成为有效的组合, 并且能够做到是从横向出发,采用全面的方法所展开的质量管理,从纵向出发, 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之中,质量管理需要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 环节之中,软件管理体系同样也要包含在其中。但是当前, A 公司设计质量管理 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于软件体系的不完善问题。在对A公司承建的教学楼项目的 设计质量管理有关情况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公司的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尚且没有 形成完整的体系,具体从如下方面有所体现。根据公司有关于某项目的相关资料 的调查整理,以及对项目负责人的访谈后发现, A 公司设计质量管理当中所存在 的问题在于软件体系的不完善问题。在“您认为公司当前在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方 面是否已经具备有完备的软件管理体系?”这一问题的访问中发现,负责人认为 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仍然需要加强,体系不够完善,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到 位,细节问题的处理不够及时和全面。首先,软件本地化的程度有所不足。尽管A 公司目前已经引入了 BIM模型的软件技术,然而本地化的水平却远远不足,与公 司的实际工作之间融合程度较差,脱离于公司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之外,所发挥出 的作用也比较有限。其次,不同工种之间的配合度较差。设计质量管理工作需要 多个部门彼此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紧密合作,然而A公司现阶段的工作中却存在有 不同工种之间的配合不默契情况,结构设计、建筑设计等不同设计项目之间的配 合程度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磨合与调整。再次,对待细节问题的处理不到位。公 司以往的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经验都是与图纸设计有关,对于可能产生的问题缺乏 足够的了解掌握,尤其是在一些细节化问题的处理上缺乏足够的经验。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 A 公司在承接教学楼项目过程中,设计质量管理工 作并不能达到预期,对于BIM的应用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由于对BIM 模型的应用不够熟练,反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致使公司设计质量管理工 作的效果下滑,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
3.2.2 设计标准管理不健全
通过对公司项目负责人的访问以及对公司有关于工程项目相关资料数据的分 析后发现,A公司设计质量管理中的问题表现在于,设计标准不够健全。在“您 认为公司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中的设计标准建设情况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问 题的访问中,负责人认为公司的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 与一些中小型企业比较而言,公司设计质量管理标准逐步建立,但是与一些大型 企业比较,公司的设计质量标准不够详细、具体。对于设计单位而言,创建专门 的设计标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任务,原因在于设计标准能够为公司承建的各 个工程项目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基本原则,为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 方向,规范设计工作的路径,也为设计协同工作奠定基础。但是就现阶段来看, 目前A公司的设计标准仍然延续以往的模式,是以CAD标准为基础而展开的,对 于引入BIM模型之后所产生的变化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在项目的不 同设计阶段之中,模型的范围、深度的规则、预期目标以及职责划分、分项目的 建模步骤、多项目模型彼此之间的协调、设计模型的信息输出与输入等等,这些 都需要建立起全新的设计标准。实际上,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整体状 况下来看,基于 CAD 的设计标准仍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设计标准处于不健全、 不完善的状态之中,行业规范标准尚未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 A 公司也很难建 立起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如果设计标准不健全的问题持续一段时间之 后仍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势必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未来一段时间内, 设计标准的空缺将会导致数据孤岛情况的发生,继而也将会对BIM的进一步推广 造成阻碍。此外,国际标准的 IFC 设计标准与我国的国情、与建筑行业的发展水 平之间并不能完全相符合,因此简单的套用国外经验并不具有可行性,而是要在 学习国际领先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化,使 其更加符合国情,为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提供标准化的规范与依据。
3.2.3 数据安全管理难保证
在对公司项目负责人的访问及项目资料的整理后发现, A 公司设计质量管理 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数据安全无法获得保障。在“您认为公司 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对数据安全的管理保障情况如何?”这一问题的访谈中发 现,负责人提出公司目前的设计相关数据基本安全得到保障,但是如果出现突发 性事件,那么应对能力还要加强。首先,与传统的图纸设计相比较,当下的设计 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可视化的观看效果,设计精准度提高,但是由此却 也引发了数据安全的问题。 BIM 模型涵盖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 与数据,信息量巨大,而由于信息量的规模过大,便会导致信息系统在运行的过 程中处于超负荷的状态之中,数据运行风险性较高,并且与传统图纸所不同的是, 当前不同平台之间进行资料交换的过程中,设计标准不具有互通性,在信息交互 的过程过重,不排除有数据丢失的可能性,数据安全遭受到威胁。其次,由于设 计工作体量过大,项目难度较高,在运行过程中往往需要有多个设计软件及分析 软件进行支撑,这些软件彼此之间互相配合,由所创建的模型进行统一的整合, 达成协同的效果,并创建工作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更新。然而在此过程当中,工 作平台中的数据安全也遭受到威胁,该工作平台所储存的信息量大,其中的任何 一个环节操作不当都可能会导致整个平台内的数据信息遭到破坏,如权限设置、 病毒、设计人员操作不当、软件不稳定等等。这一情况表明,不仅仅是设计专业 结果会对设计质量产生影响,一些非专业的设计工作也有可能会造成设计数据和 信息资料的丢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信息数据的安全很难彻底规避,但是 公司现阶段却对于潜在的数据安全尚未形成足够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因此也就 不能对此展开强有力的防范与控制。例如,针对A公司某项目设计信息情况的统 计中可以发现,公司设计费用在全部费用当中占据一定比重,设计周期较长,如 表3.2所示。而在此期间内,任何一个环节中都随时可能会发生数据受损、数据丢 失的可能性,这凸显出公司在设计质量管理中的不足,对设计数据的安全保障与 支持不够。
表 3.2 A 公司某项目设计信息情况表
项目序
建安费用(万 元) 设计费用占比
(%) 设计周期
(天) 变更额度
(万元) 设计变更
(%)
1 46260 33 150 321 0.7
2 47977 5 150 105 0.6
3 91674 2.4 150 1345 2.8
4 98543 2.9 150 245 0.3
5 29354 2 150 11033 1.1
6 68509 1.7 150 780 2.7
7 84032 2.4 150 384 0.6
8 24298 2.4 150 1923 2.3
9 22045 2 150 216 0.8
10 57432 2 150 352 0.8
11 42032 2.4 150 191 0.3
12 26176 2.4 150 209 0.5
13 51124 2 150 132 0.5
14 31632 2.4 150 935 1.8
15 25490 2.3 150 509 1.6
16 16209 1.9 150 84 0.3
17 45204 1.7 150 221 1.3
18 117048 3 150 122 0.5
19 22987 2.4 150 433 2.2
20 948026 19540 1.3
数据来源:根据A公司公开数据整理
 
3.2.4 设计协同管理不足
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一个组织要以质量为中心,以全面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 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成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也就 是说在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当中,要求每一个部门都能够深切的参与其中,发挥和 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确保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得以有序的 开展。但是,目前 A 公司却未能做到这一点,没有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相关 要求来开展工作,对于设计质量的协同管理工作落实并没有到位。
在对公司项目负责人的访谈中发现, A 公司设计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 题在于设计协同方面的不足。在“您认为公司在设计质量管理中的协同管理工作 开展如何?”这一问题中,负责人表示公司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由设计部门 主导,其他部门的参与是很少的,主要是在设计部门提出之后,才会予以一些配 合。设计协同是一个不能绕开的话题,原因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覆盖范围广泛, 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独立完成工作,设计部门同样如此,需要结构设计、建筑设 计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之下,才能够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首 先,设计协同主导问题。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由不同部分所组成,假设以其中 的某一个专业作为主导,那么便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该专业的工作任务量,且会导 致不同设计部门,为了维护本部门的利益,而与其他部门之间产生冲突,例如为 减少本部门的设计图修改任务量,而选择推卸责任,将职责范围内的任务推卸给 其他部门,继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而如果每一个设计部门 选派代表,建立设计团队,共同进行领导负责,共同进行问题的协商,这样的方 式能减少推卸责任情况的发生,但是却也增加了工作时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 不必要的问题上。
其次,在设计单位、项目其他参与者的角度下来看,从设计部门、到施工部 门,再到供应商和运行部门,都普遍认为要在设计阶段对后续施工环节可能会出 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规避,减少运营阶段的工作压力,但即使如此,在具体的工作 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计划外的情况,各个环节都可能会有突发状况,从而对原本 的设计计划造成干扰。在这样的情况发生之后,设计部门的协同工作往往无法朝 向原本的预计方向发展,反而导致设计人员对设计协同工作产生抵触情绪,认为 这是在做无用功。因此,解决设计协同环节中的问题也就成A公司在引入BIM之 后所面临的重要设计质量问题之一。
3.2.5 设计流程管理不到位
设计流程安排不到位是 A 公司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所产生的一大难题。“您 认为公司在设计质量管理中的流程管理工作落实得如何?”这一问题访谈中,负 责人表示公司对于BIMI模型的应用仍然处于适应期,设计质量的管理流程要进一 步磨合调整。在引入BIM模型之后,A公司原本的设计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初 期,设计流程实际上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更改和变化,无论是方案设计阶段、还是 初步设计阶段,甚至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任务划分都是十分明显和确定的,不同 设计专业只需要按照各自的职能进行建模即可,项目过大时,在同一个专业内也 可以进行分区域建模。如果是复杂、关键点的设计工作,则可以引入链接模式来 把不同专业的设计工作成果整合到一起去,随后便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工作 之中。如图3.3所示。可以看出,在前期与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 段、施工图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营阶段中,建筑专业、结构专业以及MEP专业 都各司其职,在彼此的共同配合之下,顺利的完成设计工作,设计流程比较明确。
 
 
 
建 筑 专 业
结 构 专 业
M
E
P
但是在上述设计流程中,却也存在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下两 个方面。首先,A公司现有的设计流程下,不同设计专业彼此之间所进行的设计 协同工作并不是全过程存在,而是由各个部门提前商定之后,定期进行的配合, 这就意味着在此过程中仍然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出现设计误差的情况,继而也就会 对整个项目的设计质量造成影响,或者是失误发生之后,在短时间内不能引起注 意,造成设计修改工作延迟。其次,尽管上述流程划分工作比较明确,并且设计 人员出于设计质量的考量,也提前进行了互通与协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 部门、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并不完善相同,在设计初期所重点考虑的问题可能 并不全面,并且这些问题会伴随着工程的推进而不断凸显出来,继而不得不对设 计方案进行返工。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 A 公司的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中,已经初步引入 BIM 技术,如软件体系、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都是在模型的基础之上所创建的, 但是公司对于技术的应用尚且不够成熟,这导致了公司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不合 理,对于BIM的应用也需要尽快加以完善。由此可以看出,尽管A公司对以往的 工作流程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改进,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然比较缺乏经验, 一些全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这对于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发挥造成了一定 的限制,同时也显示出当前的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并非完全没有缺点,关键在于如 何应用,只有熟练这样,才能够使得 A 公司的设计质量得到保证,同时也让设计 工作的效率提高,整个设计工作的水平增强,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3A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问题的成因
A 公司现阶段在建设工程设计方面的质量管理问题产生,与多个方面因素有 关。
3.3.1设计安全管理保障不足
公司对于设计方面的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缺乏保障和支持。A公司对于文件夹权 限设置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继而引发了数据安全问题,甚至不排除 有信心泄露、信息丢失的可能性,而这就会直接影响到设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到 设计方案的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认为要从横向出发,采用全面的方法 所展开的质量管理,并不仅仅注重产品的质量,而是要注重整体的工作质量,其 中全面方法包括有科学的管理与质量统计的方法等等。这也就是意味着,在设计 质量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当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以确保在质量, 而设计数据的安全则是上述目标最终能够达成的关键与根本,在设计安全管理与 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下,设计质量最终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3.2设计协同管理流程欠合理
公司的设计协同管理流程欠合理。设计质量直接受到设计协同管理的影响作 用,原因在于设计管理工作并非是设计部门的单一工作,而是需要由各个部门之 间彼此进行协作,从而才能够确保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就当前而言, 企业在设计协同管理方面的工作多有不足之处,各个部门在设计管理工作当中的 协同作业不到位,对于设计部门所提供的支持比较有限,未能建立起高效运行的 设计质量协同管理模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工作当中,应当要把建设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视为一个整体,从规划、设计、招 投标,到施工、竣工验收,再到物业管理均在此过程中,并由此形成彼此紧密关 联的综合性管理平台。但是,筑工程项目的周期性长,技术标准高,风险系数大, 需要多个部门彼此之间进行协作与协调,所持续的时间较长,因此,在这一过程 当中,便很容易会产生偏离原本轨道的情况,设计质量管理流程很有可能没有按 照原本的预期而展开。
3.3.3 BIM 相关的设计管理应用不足
基于 BIM 的设计管理可以应用到企业设计质量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这也 符合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从设计的规划开始,到最终的竣 工环节中,都可以对 BIM 技术进行使用,这也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的体现。但 是当前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公司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并且公司对于 BIM 相关的 设计管理应用存有欠缺之处,这不符合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要求。 BIM 技 术的应用对于设计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有助于企业设计质量的 加强,能够将企业设计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落实到位。但是当前企业在 BIM 设计管理的应用与融合方面存在欠缺之处,未能充分发挥出 BIM 在设计质量管理 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3.3.4 设计人员的质量管理培训不足
此外,公司对于设计人员的质量管理培训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从一定程度上 来看,设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设计方案的质量,如果设计人员的能力 水平有限,那么往往最终所呈现出设计方案质量也不能达到预期,尤其是对设计 人员而言, BIM 软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利用 BIM 软件展开工作需要学习更多的 专业知识,这就显示出企业对设计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的必要性。但是目前来 看,公司对于设计人员质量管理的培训不足,没有定期组织设计人员进行设计质 量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由此受到局限,在工 作中无法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可以分为全面的质量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及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其中的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便是要 求公司全部员工都能够参与到设计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当中,无论是高层管理人 员,还是基层的员工,都要在质量管理活动当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与作用,但是 这也是当前公司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公司在设计人员的质量管理培训方面并没有 落实到位,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
3.3.5 设计质量反馈不足
公司在设计质量管理方面的检测与反馈不及时。这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设 计工作并不仅仅是初期的图纸设计,同时也贯穿了整个施工项目,如果在施工现 场发生意外状况,那么出现了设计变更的可能性,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而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返工,针对设计工作所展开的实时 监测与信息反馈便成为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但是在当前的工作当中,却存在有 设计质量反馈不足的问题,这使得设计工作得不到及时的改进,尤其是对于其中 所存在的问题,更加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妥善的处理,甚至会导致问题逐渐严重、 扩散。
第 4 章 基于 BIM 的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对策建议
通过对 A 公司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案例分析后发现,现阶段的设计 质量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对此公司更加需要及时引入全新的理念来对建设工程设 计质量管理体系加以完善。因此,结合A公司的实际情况,应当要对BIM基础上 的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做出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要加强数据安全的保障,优化设计协同流程,优化BIM设计流程,加强设计人员 质量管理培训,实时监测与信息反馈等。
4.1 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由于数据安全问题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 此加强数据安全的保障也就成为A公司设计质量管理优化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从 一定程度上来看,只有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才能够有机会展开设计质量的讨论, 才能够发挥出BIM模型的价值和作用。具体来看,加强数据安全保障需要从文件 夹权限、文件管理平台两个方面入手。
4.1.1 文件夹权限管理
加强文件夹权限的管理,能够为数据安全提供保障,避免数据的丢失、遗漏, 在此基础上所开展的设计工作才能够更加完整,设计质量才能够提升,故而在数 据安全管理中做好文件夹权限管理也就成为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 作。基于BIM模型之下,设计方案的全部资料和数据都被统一集合在一个文件夹 之中,任何与设计工作相关的资料都可以通过访问文件夹来获取,而在以往的工 作中, A 公司对于文件夹权限设置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继而引发了 数据安全问题,因此在数据安全保障工作中,就必须要对文件夹的权限进行设置。 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首先,设置文件夹的访问权限、修改权限,明确规定文件夹访问以及修改的 资格,不具备资格的人员,不能擅自访问文件夹,更不能随意更改文件夹中的内 容,继而也就对文件和数据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明确划分设计工作人员的职 权范围,更加清晰的界定不同设计部门的权力范围,避免出现越权操作的情况, 减少了设计方案和资料遭受破坏的可能性。应当要注意的是,设置文件夹的访问 及修改权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设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导致设计工作计划的 推进受阻,但是这一操作是对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不能被忽略,因此权限设置 必不可少。
其次,明确划分文件夹访问的资格等级。对待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相关的 基本信息数据、重要的通知信息、设计会议相关的资料信息所存在的文件夹,访 问资格可以划分为只读权限、可写权限两种,其中专业负责工作人员、设计工作 人员只准许有只读权限,而整个项目的负责人员具备有可写权限。又如,建筑工 程项目设计过程中所生成的PDF图纸文件、DWG图纸文件等文件需要按照专业 进行归档,并且按照相应的归类存放到文件夹之中,对于这一文件夹,同样要把 权限划分成为只读权限、可写权限两种资格,其中项目负责人以及设计人员所具 有的是只读权限,而每一个专业的负责人则具有可写权限。最后,文件夹的访问 及修改权限需要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人员来进行划分,每一个专业的设计人员只对 本专业内的文件夹具有可写权限,对于其他专业的文件夹则只具有只读权限,主 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参照其他专业设计资料时出现误改的情况。
通过文件夹访问及修改权限的设定,能为整个文件夹的数据安全提供保证和 支持,减少对数据安全造成的风险威胁性。在数据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下, 设计人员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图纸资料进行修改、对相关资料进行调取使用时,才 不会对原资料造成损毁,并且也避免了设计资料丢失、遗漏的现象,设计质量才 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支持。
4.1.2 文件管理平台
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资料文件总量巨大,如果这 些文件材料不能有序分类、次序混乱,或者在设计工作中出现故障导致关键参数 丢失或其他失误,都将会导致工程设计方案在整体上出现差错,工程设计质量也 就无从谈起,而这也是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建设文件管理平台的价值所在。A公 司基于 BIM 平台所开展的设计质量管理工作,而数据的安全很大程度上与服务器 的稳定运行有关,如果企业所使用的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性不足、出现故障, 那么势必会造成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方案都陷入风险之中,设计质量也就无法获取 足够的保障。就现阶段来看,服务器的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安全性,还是稳定性都 基本上能够得到保障,出现故障的概率很低,然而从设计单位的角度来看,在此 过程中任何一个微小的误差都不能被忽略,必须要完全保障整个项目运行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以此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而这便凸显出文件管理平台的重要性。 结合 A 公司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方面的需求,公司可以选择 Autodesk Buzzsaw 软件来承担文件管理的问题。
Autodesk Buzzsaw 软件以云技术为支撑,创建了文档管理平台,让整个设计 团队都能集中地在平台之中交换共享数据和资料,同步更新数据和资料,设计工 作的效率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Autodesk Buzzsaw软件能够对BIM工作流程起到 支撑的作用,文档文件能够统一保存备份到云端,设计人员随时可以调取其中的 文件,在自身权限范围内阅读或者修改设计图纸。Autodesk Buzzsaw软件的文档 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文档在线共享及浏览、编辑锁定、版本控制与追踪日志、自动 通知等方面,在设计管理方面具有集成 DWF 编辑软件、外部引用文件管理、设计 变更通知等功能,此外还兼有招投标管理、施工管理、资产管理等多种功能,这 意味着在设计初期的工作完成之后,施工、运营环节也可以对其进行应用,这对 于设计方案后续的变更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
因此,A公司在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也可以引入Autodesk Buzzsaw软件到 BIM模型的创建之中,利用该软件的支持,为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创建云工作平台,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变不仅能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这也是引入 Autodesk Buzzsaw 软件的主要目的。
通过文件夹权限设置、文件档案平台的管理,A公司基于BIM基础之上的设 计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够寻找到新的出路,公司才能够兼顾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方案 的效率和质量,也为不同专业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更加顺畅的信息交流中心。基于 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措施的支持之下,设计工作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文件材料才能 够以更加有序的方式呈现出来,方便设计人员调取使用和保存管理,这不仅能够 使设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设计工作的时间, 因此在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4.2优化设计协同管理流程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认为,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当要开展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工 作,无论是企业生产的哪一个环节,都必须要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从管理层到普 通岗位员工都要参与其中,从而才能够从整体上提升管理质量。基于全面质量管 理理论可知,在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同样也需要由全员参与,形成 全面覆盖的质量管理体系,而优化设计协同管理流程便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对设 计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实际上, A 公司现阶段设计质量问题的解决并不仅仅是某一个设计部门的工 作,而是需要由多个部门在协调与配合之下才能够共同完成,并且无论是设计标 准的优化,还是数据安全的保障,都在一定程度上为设计协同流程的优化提供促 进作用。为了能够达到设计流程优化的目标,A公司应当要创建BIM设计团队, 明确设计工作的具体内容,设计方案预计达到的目标和效果等,具体要从如下方 面进行。
首先,设计团队成员由 BIM 技术人员构成。在这一模式之下,设计团队的主 要成员是由 BIM 软件相关的技术人员所构成,这意味着在选择成员时,是否是设 计专业成员、是否具有设计专业的工作经验并不一定是首选的条件,相反,对于 BIM 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能力才是选择成员的首要考虑条件。根据这一标准所选定 的设计团队成员主要是对专业设计人员起到配合与辅助工作,确保 BIM 能够在设 计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尤其是碰撞检查方面的工作。可以看出,在 这样的设计团队配置中,设计人员、 BIM 技术人员分别担任不同的功能,前者负 责 BIM 的操作和使用,后者只负责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这样的模式通常适 用于业主提出专门需求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业主对工程进度有着严格的要求时, 原因在于对于很多设计师而言,接触 BIM 的时间相对较短,对于软件的使用也不 够熟练,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完成业主的要求,而设置专门的 BIM 软件技术人员 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师一方面可以在设计工作当中更加专注和投入,确 保设计图纸的质量,在业主规定期限之前完成设计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 BIM软件工作人员的配合来增加对BIM软件相关知识及应用技巧的了解和掌握程 度,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其次,设计团队成员由设计及BIM软件经验兼具的人员担任。采用这一标准 进行人才的选拔时,标准要更加严格,要求成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设计专业资质 和经验,同时也需要具备有一定的BIM软件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运用BIM软件, 完成自己的设计工作任务。但是就现阶段来看,兼有设计和 BIM 软件操作资质的 人才处于比较空缺的状态,绝大部分设计人员的 BIM 软件应用水平相对较低,不 够熟练,因此这样的团队设置主要是为了迎合一些特定的项目。这些项目主要的 特点是,业主对于工程的进展、成本费用要求相对较低,能够给设计工作保留足 够的时间,相反对于设计方案的质量要求更高,对于 BIM 软件应用覆盖的范围、 应用的深度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必须要由复合型人才去完成。一般情 况下,这一类型的复合型人才的设计成果在整个行业中都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 竞争力强,市场受欢迎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当前此类型的团队成员仍然处于比较 欠缺的状态之下,因此需要A公司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挖掘更多具有潜力 的设计人才进行培养,鼓励创新,从而才能够在实践应用中获取回报。
最后,从公司整体出发,不单独设置专门的设计团队。这样的方式下,设计 公司不再设置专门的团队负责基于BIM软件的设计工作,而是在整个公司内部全 面推广BIM软件的应用,将BIM软件下的设计工作普及化,要求公司每一位设计 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去接触和学习BIM软件的应用,并且保证每一位设计人员的年 度设计工作中,都有一定比例的业务与BIM软件相关。该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 短时间内会增加公司设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增添企业的负担,使得设计人员和企 业都必须要处于超负荷状态之下运转。但同时优势是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能 够真正意义上将BIM软件技术在全公司进行推广和普及,提高BIM的实践应用成 效,发挥出BIM软件在设计质量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从根本上来看,上述三种 不同的BIM协同工作方式都各有利弊,关键之处在于企业应当要从自身的实际情 况出发,切合自身的需求,并且根据不同建筑工程项目中业主的要求来进行考虑。 通过这样的方式,A公司的设计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够得到优化,BIM软件在设计质 量管理工作当中的价值才能被认可,同时公司的设计质量、效率得到提升。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展开市场调查、设计、生产活动, 将企业的研制、运营、服务以及质量提升集合成为有效的组合,也是全面的质量 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及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下来 看,优化设计协同管理也就是要将质量管理的理念贯穿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部 过程,调动每一个相关工作岗位上的人员积极参与,形成全员参与的理念,提高 各个部门对于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配合度。
4.3优化BIM设计管理流程与质量控制
4.3.1优化BIM设计管理流程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当中包括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所谓全过程的质量管 理指的是从纵向出发,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之中,从市场调研、 研发设计开始,到产品的生产制造、检查,再到使用与维修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都 要离不开质量管理。这就意味着,公司要重塑设计管理流程。对A公司设计流程 的分析后发现,公司在引入BIM模型之后,尚未创建全新的设计流程,缺乏设计 的协调能力,没有从全局出发来对设计要求进行考虑,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到设计质量。针对这样的情况,A公司需要对BIM的设计流程加以优化改进,与 原本的设计流程相比较,基于BIM模型的设计流程覆盖整个项目活动时期,并且 每一个设计专业彼此之间的界限更加明确。如图 5.1 所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同 的设计专业彼此之间能够进行协调与配合,设计过程更加严谨,但需要注意的是, 此过程中对于设计的硬件、软件都提出了更加高的标准。此外, BIM 设计流程的 优化中,不仅要关注到企业的内部协调性,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对项目参与者的协 调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使整个设计过程得到优化与改进,设计质量也才 能够得到保证。
 
图 5.1 BIM 初级阶段设计工作流程优化
4.3.2 加强设计质量控制力度
A 公司需要加大自身在设计质量方面的控制力度,要把质量管理贯穿整个设 计工作的流程,从规划阶段开始,直至设计变更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不能脱离设 计质量管理,而在不同的设计环节中,设计质量管理控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具体可以分为如下方面。首先,策划环节的质量控制,交由设计单位的项目经理 负责,主要任务是把策划的结果编制成为完整的工程的计划方案,经过上级部门 同意之后进行组织实施,并且由专业的设计室进行专业补充完善。其次,组织结 构环节的质量控制。本环节质量控制工作由设计单位所主导,但同时也需要其他 的相关部门进行配合与支持,与外部组织之间所进行的交接就是组织与技术接口, 又分为内部接口、外部接口两个方面,需要设计单位来对内部及外部接口的关系 情况进行书面形式上的规定,这对产品的质量、施工的进度都有重要影响。再次, 输入与输出环节的质量控制。输入环节工作属于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基础环节, 后续质量管理工作要建立在此基础上开展,输入部分对于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 的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设计依据,业主所提供的设计任务委托书、合同、基础 资料、上阶段的设计相关文件等;合同中所规定的设计文件质量要求特性需要在 此环节中进行明确,包括安全、维修、适用、经济、施工等;社会性要求;专业 技术要求;设计规范、统计技术条件与标准;同类型中的项目设计信息等。输出 是紧跟在输入环节之后的部分,主要工作重点是,负责不同专项项目之间的设计 输出需要由项目经理进行校对与审查,并且进行相应的记录;交付给业主之前进 行审核,并将工程计算内容形成书面形式的文件。随后,确认环节的质量控制。 主要是通过外部评审环节来进行,主要是由承建工程项目的业主、政府有关主管 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共同组织进行,并且需要有第三方介入,通过会 议来确认设计工作方案。此外,变更环节的质量控制。针对已经发布的设计文件 进行更改和相应的控制,在此期间需要对设计变更的质量进行控制。全部的设计 变更工作都需要由授权人员来进行,确保质量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的程序能顺利完 成,随后形成设计文件并发出,同时操作过程也需要按照相应规定进行保存。最 后,服务与回访环节的质量控制。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有设计变更的情况,便 需要对此环节进行设计质量的管理,避免出现设计质量误差的情况。
4.4加强设计人员质量管理培训
全面质量管理认为,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到 员工参与及员工工作能力的影响,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是与多个环节下员工 工作质量的综合体现。因此,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可以发现,对人员的质量管 理能力水平进行培训至关重要,这决定了公司设计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与最终水 平。
为保证公司的设计质量, A 公司应当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设计质量管理培训 工作力度。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设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设计方案的质 量,如果设计人员的能力水平有限,那么往往最终所呈现出设计方案质量也不能 达到预期,尤其是对设计人员而言,BIM软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利用BIM软件 展开工作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这就显示出企业对设计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 训的必要性。首先, A 公司应当要对设计人员进行设计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 传,在公司内部介绍有关于设计质量的知识,让设计人员以及整个公司的工作人 员都能够充分认识到设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与自身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 随后,要改变设计人员以往的观念和看法,帮助设计人员树立起BIM软件的应用 意识,要让设计人员充分认识到, BIM 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 趋势,只有应用BIM软件进行设计工作,才能够把握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才能 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否则只能面临着行业的淘汰。其次,公司要针对设计人员 进行设计专业、BIM软件两个方面专业技能的培训。目前绝大部分设计人员由于 接触BIM软件的时间较少,因此对BIM模型的设计工作表现出了不适应的问题, 而针对这样的情况,便需要公司能够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机会,更加 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有关BIM软件的操作技巧,在实践中进行应用,通过锻炼来不 断提高设计人员的BIM软件应用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A公司才能够逐步培养 出一支高水平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既具备扎实的设计专业功底,同时又能够正确 操作BIM软件进行信息的沟通、数据的储存、方案的更改等等,增强公司在整个 行业中的竞争力。
4.5实时监测与信息反馈管理
针对当前公司在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A 公司应当要做好实时 监测与信息反馈工作。这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并不仅仅是初期的图纸 设计,同时也贯穿了整个施工项目,如果在施工现场发生意外状况,那么出现了 设计变更的可能性,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而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减 少不必要的工程返工,针对设计工作所展开的实时监测与信息反馈便成为一项十 分必要的工作。首先,实时监测。在引入BIM软件之后,不仅设计人员可以通过 云端平台进行设计工作,同时公司其他部门人员同样可以在权限允许的范围之内, 通过云端平台进行操作,而这也就为实时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某一个 项目的负责人,无需和设计人员交谈的情况下,便可以掌握设计工作的最新进展, 也就是通过云端平台调取信息数据和设计方案有关资料,这不仅能够为后续的工 程施工工作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及时发现设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尽快解 决。其次,信息反馈。通过BIM软件平台发现问题之后,项目负责人可以在第一 时间向设计部门的人员寻求反馈,了解设计工作的进展以及问题发生的原因,随 后与业主进行沟通,协商替代方案,同时与其他部门进行协作,短时间内寻找 解 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前期市场调研主要是在设计工作 正式开始之前,对市场需求以及市场前景展开调查,了解市场的需求以及产品目 标市场,在确定市场需求之后,才能够为设计工作指明方向,这也是建设工程设 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设计质量管理要求设计单位必须要针对每一个签订 的合同进行评审,这些工作主要是在招标之前进行,由设计单位内部自行组织进 行。合同评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确认业主方面提供的要求已经形成文件形式、合 同附件没有出现遗漏;合同中的内容与投标的要求两者之间不存在有不一致的情 况;签订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都严密、合理,且业主方面提供的资料全面、正确; 设计单位具备合同中所要求的相关技术能力,能够按期交付。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综上所述,设计质量关系到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只有不断提高设 计质量,才能够让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因此对工程设计质量加以管理便显得 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对 A 公司建设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案例分析之后,获取了如 下结论:
首先,A公司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引入了 BIM模式,该模 式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初步的框架流程,具体由BIM模型创建、BIM协同工作平台、 建设工程整合管理、管线综合及碰撞检查、建筑结构及机电检查几个部分所组成, 这些举措的实施,为A公司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使 得公司的设计工作得以开展。
其次, A 公司现行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当中尚且存在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 要体现在,公司设计质量管理软件体系欠完善,设计标准不健全,设计安全无法 保证,设计协同不足以及设计流程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A公司引入BIM 后所建立的设计质量管理机制欠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出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应有 价值,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当前的设计质量尚且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 会影响到设计方案的制定与工程的正常进度。
最后,为了能够使A公司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优化,公司可以在BIM的基 础上进行如下的完善,包括要加强数据安全保障,优化设计协同流程与 BIM 设计 流程,加强设计人员质量管理培训力度,同时要注重实时监测与信息反馈等,通 过这些举措的实施,可以为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的提升奠定有力的基础。
5.2展望
本次研究中尚且存在有一些不足之处。对于 A 公司建设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 理的案例分析中,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公司对外公开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设计 质量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其中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相对较少。因此在未 来的发展中,有关于BIM在设计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的水平要求 也在不断提高,而BIM能够为建筑工程设计带来可视化、立体化的设计效果,因 此对于设计质量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变革是十分深远的,并且与各类新技术、新工 艺之间的契合度较高,建筑企业应当要紧紧把握这一趋势,充分利用BIM技术的 优势,来对设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推动设计质量的全面 提升,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节约企业在设计质量方面的成本投入,确保工程项 目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Colin Gray,Will Hughes.Building Design Management.Butterworth-Heinemann
,2001.
[2]Chuck Eastman,Paul Teicholz,Rafael Sacks,etal.BIM Handbook.John Wiley& Sons,2008.
[3]CIC Research Group.BIM Project Execution Planning Guide V2.0.2010.
[4]Yasser Yahya Al-Ashmori,Idris Othman,Yani Rahmawati,etal.BIM benefit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BIM implementation in Malaysia.Ain Shams Engineering Journal,2020,8(10):65.
[5]Alessandro Carbonari,Leonardo Messi,Berardo Naticchia,etal. Development of a BIM-based holonic system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building operational efficiency.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20,7(4):98-99.
[6]Alexander Koutamanis.Dimensionality in BIM:Why BIM cannot have more than four dimensions?.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20,(114):25-26.
[7]蔡泉锋.建筑设计管理问题及措施探讨J].河南建材,2017,(04):158-159.
[8]韩凤朝.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17):101.
[9]姬建明.分析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5,(04):137+139.
[10]牛红梅.建筑工程设计管理问题要点分析[J].门窗,2014,(06):78-79.
[111]何广文.分析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44-45.
[12]马红文.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地产,2019,(23):19-20.
[13]刘晓颖.浅谈某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质量管理优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 (16):152-153.
[14]苏青云.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概述[J].低碳世界,2017,(23) :139-140.
[15]王小坤.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06) :120-121.
[16]张阳,焦霞.建筑工程设计中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案例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14,24 (S1) :91-92.
[17]赵生群.BIM技术在桥梁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08) :70.
[18]张茹婕.BIM技术在建设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J].居舍,2019,(03) :80.
[19]顾金福,李镇,蒋凤昌,等.工程设计与工程管理中BIM技术现状与应用价值研究[J].江苏 科技信息, 2019, 36(02) :35-37.
[20]刘志强,黄立鹏.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 (04):209-210.
[21]郝飞翔.基于BIM的项目设计阶段进度协同管理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2]陈贤勇.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165-166.
[23]李雷.BIM技术特点与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1):91-92.
[24]杨卓琦.浅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8, (05) :152-153.
[25]张世发,王永飞.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初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 (35):115.
[26]伍文峰.关于BIM下的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39):180-181.
[27]李茂蛟.BIM技术在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勘察,2020, 46(01):144-149.
[28]石礼昌.BIM技术在暖通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运用[J].中国髙新科技,2019,(05):85-87.
[29]邱明明.基于BIM的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9.
[30]董莹超.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与项目集成管理中的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8.
[31]迟啸起.BIM技术在桥梁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8,(11) :66.
[32]姬涛.BIM技术在道路桥梁设计优化方面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8,(26) :118-119.
[33]沈春山.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08) :209-210.
[34]王艳.BIM技术在复杂幕墙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3) :133.
[35]陈圻,刘曦卉.设计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36]刘国余.设计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37]刘和山,李普红,周意华.设计管理.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38]徐人平.设计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39]季征宇.建筑工程设计中的知识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0]乐云.建设项目前期策划与设计过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1]陈张浩.市政工程设计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 14):142.
[42]杨玲.工程设计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筹划及实施.市政技术, 2019, 37(03) :248-251.
[43]陈安,薛娟.建筑工程检测质量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建材与装饰, 2019,( 07) :53-54.
[44]马红文.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对策探讨.地产, 2019,(23) :19-20.
[45]于澄,任伟.通信设计的研究与施工方面的质量控制.信息通信, 2019,(10) :211-212.
[46]吕洁.水利工程建设勘测设计质量现状及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21,(01) :1-2.
[47]谢景润.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 (36) :109-111.
[48]施月浩.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问题探析[J].居舍,2020,(34):131-132.
[49]王宁,陈嵘,杨新军,王进丰.基于BIM技术的水利工程三维设计研究与实现[J].人民长 江,2017,48(S1):156-159.
[50]刘宇闻,叶春,陶聪.BIM技术在立交改造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
术,2017,46(S1):1060-1063.
[51]秦海洋,汤永净,陈智远.基于CATIA的BIM技术在隧道设计中的应用[J/0L].重庆交通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1-7.
[52]顾浩声,王光辉.装配式建筑BIM正向设计应用研究[J].建筑结构,2020,50(S1):645-648.
[53]闹加才让.BIM技术在铁路机务段设计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19,63(04):160-164.
[54]王自髙,邓英娥.水电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探讨[J].水力发电,2015,41(03):65-68.
[55]杨民.上海中心大厦设计质量控制要点[J].给水排水,2015,51(06):89-94.
[56]庞立峰,魏岚.利用现代化质量管理技术提髙建筑设计的质量[J].施工技 术,2017,46(S1):669-670.
[57]刘正涛.铁路工程协同设计系统中质量管理的实现[J].铁道标准设计,2017,61(04):54-59.
[58]刘相法.BIM技术在提升公路勘察设计质量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工 程,2016,41(06):164-168.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guanlilei/zhiliangguanli/7099.html

上一篇:贵州XS县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现状 及提升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DMAIC的HZ公司供应商产品质量 管理改善研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