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非指示性”教育理念下的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5 14:26
一、选题缘由
(一)选题背景
小说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和个性化解读能力的要求较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①在初
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精良的教学设计应是构建良好课堂的基本前提。但是,当下的初中小说阅读教学设计还存在不足之处,这导致了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王荣生在其《小说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指出,小说教学呈现出套路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只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进行教学,显得刻板机械,缺乏弹性;小说教学急功近利,教学设计“短路化”,缺乏对小说阅读和小说教学的深刻认识②等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针对初中小说教学设计的现状,需对初中小说教学设计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批判继承和创新超越了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符合当下的教学要求。现结合“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探寻一条优化初中小说教学的新路径。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经过郑逸农③不断地研究和完善,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精神相吻合,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相一致,有助于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需要具体的教学设计理念支撑,但目前大多教学设计理念源自国外的研究成果。所以“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出现,可以丰富和指导语文教学设计,为当前初中小说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② 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1-85.③ 郑逸农:原为浙江江山中学特级教师,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实践意义
教师久困于应试教育的樊笼中,因此虽然得有新课标的指引,但是还存在许多教学上的问题。在“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不仅能改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还能指导学生自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若能结合实际情况将理念运用到教学之中,久之,不仅能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教学效果,还能在教学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研究现状
关于“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指导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指导初中小说教学的研究成果却较少。现分别对“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研究现状和部编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期能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
(一)“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研究现状
2000 年,郑逸农基于当时教学背景提出“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相关研究局限在国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知,近年来对理念的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教学实践案例也有一定数量的增长。现从“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具体内涵、教学实践和优势与不足这四个方面对当前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1.“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2000 年,正值“语文教育大讨论”时期,教育界列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四大“罪状”,分别是“肢解式”“满堂灌”“讲深讲透”和“标准化”。郑逸农结合这四大“罪状”和自身语文教学的经验,提出了“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这一概念。2003 年-2006 年期间,郑逸农将“非指示性”语文教育定位于教学模式。2003 年郑逸农对“非指示性”的含义做了厘定和说明,将“非指示性”教学的核心概括为“二不:不明确指示学习目标,不明确指示问题答案”“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2004 年,在浙江江山举办全国“非指示性”语文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各地的学者、专家齐聚并围绕“非指示性”的理念、实践与问题展开广泛讨论。王尚文、张定远、陈钟樑等专家积极肯定“非指示性”语文教学的研究价值。同年,郑逸农根据研讨会学者和专家所提出的意见,撰
2
绪论
文对适用范畴作了界定:“‘非指示性’教育首先用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教学。”①同时还细化了“非指示性”的内涵,此时其思想理论体系还未成型。2006 年,郑逸农撰文揭示“非指示性”语文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其实质是以人为本,在互为老师的对话中让学生自主成长。同时也明确指出不再把学生当成听话的工具,而是坚持“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坚守对话态度和人文情怀。自此,关于“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概念已基本成型,核心观点逐渐明晰,其中以郑逸农主编的《“非指示性”语文教育初探》②一书为标志。2007 和 2009 年郑逸农分别发表论文对“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实施前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这三方面进行阐述。并在 2010 年提出从“非指示性”教育理念中谈以人为本,再次强调理念核心,即“‘把人当做人’:把学生当做平等的、独立的,能自主判断、自主成长的生命体。”③由此可见“非指示性”这一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前沿性。2010 年至今,郑逸农不断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通过实地课堂观察提出相关教学建议。其中以《“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研究》④和《“非指示性”语文课堂观察研究》⑤这两本书为代表。郑逸农也指出,“非指示性”教学实践需要遵循“三尊重”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
纵观上述研究,2000 年-2006 年之间是“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发展期,郑逸农在王尚文、李海林等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对“非指示性”教育理念进行了较为完善的界定,明确其内涵。2007 年至今,他多次对“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进行实践,其实践研究成果也愈发充实。
2.“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具体内涵
2004 年,郑逸农在《“非指示性”教育:创新传统语文教育》一文中指出“‘非指示性’教育当初只是作为‘教学’和‘教学模式’被笔者提出来的,现在则改以‘教育’和‘教育理念’来称代它。”⑥他指出教学与教育有区别,教学通常是狭窄的认知范畴,① 郑逸农.“非指示性”教育:创新传统语文教育[J].学科育,2004(05):28-33.② 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育初探[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③ 郑逸农.从“非指示性”教育的角度谈以人为本[J].语文建设,2010(10):9-10.④ 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课堂观察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⑥ 郑逸农.“非指示性”教育:创新传统语文教育[J].学科教育,2004(05):28-33.
3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教育是认知的获得、精神的体验和价值的提升。随后,以王尚文为组长的课题组指出“‘非指示性’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不只是简单的形式改良。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各种课型、各种方法可以百花齐放、万紫千红”。2006 年至今,郑逸农参考了众多专家学者所提出的宝贵想法和建议后,对“非指示性”的内涵做了明确的界定:“‘非指示性’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指示性’教学的反拨,重视学生的自主成长;同时也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反拨,重视教师的科学引导”。理念标志是“二不”“四自”,“二不”: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理念核心是把人当人,促使其自主成长。“把人当人”蕴含着三层要义:师生平等,真诚对话,自主成长。
3.“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研究
2006 年,郑逸农开展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故都的秋》示范课,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评价,也受到了质疑。余养健指出:“‘非指示性’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让学生交流,可是一堂课时间有限,学生显然不可能充分交流。”①张怡春、彭芝兰也提出,“指示性”教学与“非指示性”教学都是有“指示”的,只不过“指示性”教学的指示实施在前,而“非指示性”教学的指示实施在后。②随后郑逸农通过论文回应了这些点评和疑问,指出余养健的疑问有其一定的道理,后续教学会采取措施。理念提出至今,郑逸农已在知网上发表了三十多篇语文教学设计,如:《<背影>“非指示性”教学设计》《<桥边的老人>“非指示性”教学设计》《<智取生辰纲>“非指示性”教学设计》等。除郑逸农之外,还有众多专家学者关注“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当中,如刘宸的《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运用“非指示性”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江南冬景之美”为课眼,以作者富有个性的语言为凭借,以“四研习”的教学方式依次解决“江南冬景美在何处”“江南冬景写作特色”“江南冬景所含之情”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序展开教学。③朱惠慧的《想北平》教学设计中采用“自主研习”的方法,采用评点交流、朗读、讨论的教学方法,完成对散文情感的体会和对语言的品① 余养健.“指示”“非指示”之我见[J].语文建设,2006(07):27-28.② 张怡春,彭芝兰.“非指示性”教学杂谈[J].语文建设,2006(07):28-29.刘宸.基于“非指示性”教学的自主研习教学理念探微——《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J],现代语文,2017(05):32-34.
4
绪论
味,达到了感受人与故乡的人文主题的目的。①等等。从中可看出“非指示性”教育理念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经过多年探索研究,2012 年,郑逸农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汇集成《“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研究》一书出版。该书中提出“‘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两条:第一,把人当人,平等尊重;第二,交互作用,自主成长”②。书中也依次对通用类、文学类、论述类、实用类和文言文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的探讨,表明理念适用于各个学段的教学。此外,众多一线教师也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提供了大量教学实践案例,这些都为“非指示性”教学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目前,除郑逸农及相关专家对“非指示性”教学展开研究外,多名硕士研究生也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通过对“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研究和“非指示性”阅读教学实践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理念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沈逵《语文非指示性教学理念的生成、发展及理论建构》一文,该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非指示性”这个教育理念的生成、发展和理论建构。教学实践方面,有在“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对现代诗歌、文言文、散文、小说这几个方面进行阅读教学研究。现代诗歌方面,有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探索“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应用于诗歌方面的价值及适用性的课例;有张芳选取了李镇西、程翔和郑逸农的《再别康桥》的课例,力图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探索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有效路径③。文言文方面,肖春毓集中探讨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样式和案例,提出要加强教师的教学素养④。散文方面,施莉莉结合学生特点和文本特点,构思合理的小学高年级“非指示性”阅读教学设计,以小学《珍珠鸟》的具体教学为例⑤。小说方面,仅有两篇硕士论文,都是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外国小说、中国古典小说、现代小说三个部分为例,设计了“非指示性”小说教学课例,给当前的高中小说教学提供可行的思路与方法。根据上述研究,可看出“非① 朱惠慧.“非指示性教学”初探——《想北平》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107.② 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6-63.③ 张芳.比较视野下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研究——以李镇西、程翔、郑逸农《再别康桥》课例考察对象[D].贵州师范大学,2017.④ 肖春毓.高中文言文“非指示性”教学设计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6.⑤ 施莉莉.小学高年级“非指示性”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6.
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指示性”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依据文学体裁分析,往更细致的语文教学方向前进。综上所述,从“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提出至今,许多教师学者的教学实践研究,使得“非指示性”教育理念不断成熟与完善,并为今后的教学研究奠定了更加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虽然目前“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引入到小说这一文体作单独教学设计的研究还较少,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
4.“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优势与不足
“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经提出至今,不断地成熟发展,愈多的专家学者对其多加研究。根据其已有研究,发现其有以下优势:理念本身:不同研究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表达了对“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看法,也致力于将理念运用到教学当中,给“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完善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理念的教学要求与新课标的要求在关注学生学习选择、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等方面上大体呈现一致。学生方面:具有学生意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在于“把人当作人,促使其成长”,把学生看作是能自主发展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文本解读。教师方面:“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对教师教学有着高要求,要求教师教学时正确把握学科性质、准确选择学习内容、精确设计学习程序等等,旨在做好充分准备指导学生学习。这不仅能够促使教师更新自身教学观念,还能够提升教学能力。虽然,有关“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1.郑逸农对理念研究的许多观点不集中,缺乏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操作。2.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没有可依据的教学评判标准,需要根据教师、学生的评价来判断。3.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难度较大,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或是教学能力的教师。综上所述,“非指示性”教育理念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利大于弊,但是仍需要教师注意理念的使用,在把握住理念的前提下,注意学生学习反馈,做到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6
绪论
(二)初中语文小说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1.关于小说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
小说教学设计是小说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反映着教师对小说教学的掌控能力。较好的小说教学设计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上产生出更加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虽然目前关于小说教学设计的一部分研究成果较多,但发现初中小说教学设计的现状不容乐观,现分别从初中小说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首先关于小说教学内容设计存在问题,有学者指出目前初中小说教学存在模糊学段差异,淡化文体特征,远离文本的内容取向等怪象。她认为在教学内容定位上,可以从把握少年小说的精神内容,关注可能被忽略的“风景”这两方面作重点探讨。田雪颖和赵燕指出小说教学内容上小说教学内容安排模式化、忽略文体特征、主题解读套路化的问题。①张玉新也指出:当前小说教学比较套路化,教师多囿于既定的做法, 对特定教学文本的价值剖析不透彻,教学内容僵化,教学目标定位失准。他提出需要关注编者意图、学情和文体特色,才能有效的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②刘巍对张挥《最后一课》公开课作点评,认为其小说授课时存在“对从‘这一篇’到‘这一类’的迁移不够重视”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大多语文教师小说教学时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学者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对作品分析不合理,对文本内容选择不合理,教学切入点不恰当的问题。通对以上研究的分析,可以得知教师在小说教学内容设计上主要存在教学套路化、单一化和随意化等问题,从根源上看就是教师无法明确其主要小说教学内容,忽视了小说的文学与工具属性,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关于小说教学方法设计存在问题,熊琴红认为小说阅读教学存在“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不合适、学习资料的作用有限”的问题。姜丽丽则从师生关系出发,认为小说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师生位置的倒置,教师代替学生思考,学生成为灌输的机器,远离学生进行内容选择。”③马英花也指出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师为了提升教学速度,选择从阅读题目的方向来对学生展开教学解析,导致学生逐渐对阅读丧失兴趣。④任乐洲发现目前许多教师进行小说阅读教学时,仅仅停留在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层面上,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降低了小说阅读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①杨伟也指出大部分教师教学活动方法策略千篇一律,因循守旧,文本解读进入固定模式。以上研究可看出目前小说阅读教学方法的情况不容乐观,小说教学难以与时俱进,仍是死板的、僵硬的教学,如何改进小说阅读的教学方法,仍需做进一步的探讨。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初中小说教学内容或是囿于套路,或是散漫随意,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僵硬。若要改进初中小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需要教师在把握小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一个合理且有效的教学方案。因此,“非指示性”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值得参考探讨,以期能深入研究初中小说教学。
2.关于初中语文小说教学设计的研究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设计一般可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入手进行讨论。首先是对初中小说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姚咏梅主编的《初中语文》一书中详细研究且整合了小说教学的三维目标的作用。卢金明提出语文小说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语文教学的实际。②王思瑶指出小说教学目标设计存在内容选择偏差、陈述较不规范和可操作性欠缺的问题,随后她《孔乙己》做案例参考,通过整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等原则进行设计。③罗翔在其论文中通过探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和意义,运用猜读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来进行小说教学设计。④从以上研究可看出,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基于学情进行相关设计。其次是对初中小说教学内容设计的研究,王荣生著书论述了新课标指引下的语文教学内容建设。他按照不同的教学功能和选文类型理论,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小说选文划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⑤随后有学者依据课标要求和课后习题,总结出“从文体常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阅读兴趣四个角度确定小说的教学内容”的观点。也有硕士论文里选取了四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整理了《范进举》的 29 个课堂教学实例,全面肯定了《范进中举》的教学价值,然后从主题、艺① 任乐洲.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35):42-44.② 卢金明.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68-81.③ 王思瑶.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④ 罗翔.初中语文小说教学设计研究[D].渤海大学,2017.⑤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73-74.
 
绪论
术手法和人物形象方面梳理出了《范进中举》的教学内容。《小说教学教什么》一书中围绕“教什么”这一问题阐述了如何选择小说教学内容,建议落点应是“帮助学生进入世界”。以上研究可看出,目前初中小说教学内容设计根据新课标和学情出发进行了多样化的设计,但仍需探讨,以期能探索一条新途径。最后是对初中小说教学方法设计的研究,卢金明指出常见的几种小说阅读的教学方法,如比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①薛凯则提出了“情节改写法,影视活动欣赏法,比较阅读法”等演变而来的教学方法。②马景尧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提出“以叙述者的评价,看人性;对比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创作意图;自由讨论鉴赏真、善、美”。③林丹萍以《红楼梦》为例,主要从恰当地激发兴趣(从学生的感情倾向出发,调动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可以适时地播放电视剧)、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展开研讨(关注人物、情节、环境)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小说的教学方法。④以上研究可看出目前对初中小说教学方法设计的研究较多,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大量的小说教学方法。综上所述,初中小说教学设计的学术研究丰富,多是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来进行阐释。现欲从初中小说教学设计的现状,出发寻找一个新的方向,以期能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鉴赏小说的水平。基于上述文献研究,关于“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该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也不断地成熟和完善,但系统地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引入到小说这一文体作单独教学设计的研究还较少。由此观之,如何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和初中小说教学设计相结合是一个值得钻研的课题。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主要论述如何将“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应用到初中小说教学设计当中。首先,通过研读文献,对“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和“非指示性”教学设计进行阐释,包括其理论基础,旨在为“非指示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小说教学设计策略奠定基础。① 卢金明.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社,2013(68):68-81.② 卢金明.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68):68-81.③ 马景尧.例谈小说阅读教学的方法[J].语数外学习,2013(10):20.④ 林丹萍.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6(09):55.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其次,阐述初中小说教学引入“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可行性,梳理从理念当中得到的教学启发,并提出“非指示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小说教学设计基本策略,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出发探讨。最后,在所提出策略的基础上,为探究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能够发挥出效果,以《植树的牧羊人》一文为例进行“非指示性”教学设计,随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并做教学反思,以期为研究提供对应相关的实施方法和启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找和阅读有关“非指示性”教育理念及初中小说教学设计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在查找和阅读的过程中整理分析,同时借鉴对话理论、召唤结构等相关理论知识,为本研究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2.案例分析法
围绕统编初中小说教学篇目,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课例或郑逸农的“非指示性”小说教学课例进行深入分析,为“非指示性”初中小说教学设计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3.行动研究法
以《植树的牧羊人》一课为例,围绕策略进行“非指示性”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操作和教学反馈来验证,并做相应的教学反思。
高校学术论文网提供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辅导写作、博士论文写作发表、硕士论文写作发表、SCI论文写作发表、职称论文写作发表、英文论文润色的服务网站,多年来,凭借优秀的服务和声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为毕业生解决写论文的烦恼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deyu/2996.html

上一篇: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堂教学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制度自信教育研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