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战后泰国华文教育的演变与现状考察 —以东部地区华校为例

发布时间:2023-02-02 14:06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ll
中文文摘     V
目录     VII
绪论 -1-
第一章 战后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7 -
第一节 短暂繁荣时期:1945-1947年   -7 -
第二节 日渐式微时期:1948-1972年 -9-
第三节 宽松发展时期:1973-1990年 -12-
第四节 稳定大发展时期:1990-至今 -14 -
第二章 战后泰国华文教育发展的两个“春天”阶段 -21-
第一节 两个“春天”发展阶段的出现 -21-
第二节 两个“春天”发展阶段的不同之处 -25 -
第三节 两个“春天”发展阶段性质转变的原因 -26 -
第三章泰国东部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 -31-
第一节 东部地区华校概况 -31-
第二节华校师资基本情况 -33-
第三节 学生情况的调査分析 -37-
第四节 华校的教学现状 -52-
第四章 泰国现阶段华文教育存在的困境与路向 -65-
第一节 现阶段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65-
第二节 现阶段华文教育的发展策略 -67-
第五章结语 -73-
附录 -75-
参考文献 -83 -
致 谢     -87-
个人简历 -89 -
vn
绪论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华人移居泰国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后叶,随着华人的不断涌入的,逐渐形 成泰国华侨社会。作为海外华人社会重要支柱,华文教育在泰国也经历了从无到有 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泰国近代华文学校出现,从此泰国的华文教育步入发展正 轨°
笔者作为国家汉办选派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被分配到了泰国东部春武里府 的一所私立学校,在泰国从事了为期十个月的汉语支教工作。支教期间,主要教授了 现当代基础汉语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在支教期间笔者发现,泰国的华文教育发展繁 荣,并呈遍地开花、芬芳四溢之势。从幼儿园到大学,无论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 校,基本都开设有汉语课程。这便引起了笔者对泰国华文教育这一课题的兴趣。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泰国战后华文教育的演变进行分析,分析内外部因素对 华文教育的影响。并以东部华校为例,对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研究意义 在于通过对战后华文教育发展四个阶段整体脉络的把握,分析影响华文教育发展的 主要因素,可以为华文教育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 出相对应的发展策略,也能为今后华校工作者的改革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 研究思路与写作方法
(一) 研究思路
首先对战后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每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概 括出其主要特征。接着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对华文教育发展的两个“春天”阶段进 行考察分析,并从华人认同角度对两者之间性质的转变进行考察。然后以东部四所 华校为例对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描述其发展现状,分析和总结现阶段学 校、学生、教师、教学情况,反思其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紧接着指出华文教育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最后,对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不足之处进行概 括总结。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1)泰国华文教育的演变及原因;(2)泰国东部地区四所华 校的学生和老师。
本文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计量史学法、个案研究法,具体研究 方法如下所示:
1.历史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领域不同时期的著作和文献的研究,理清泰国 华文教育发展的整体脉络。通过对泰国华文文学、华文报纸的研究,考察泰国华人 华侨的文化认同。
2.实地调查法:本人选取泰国东部地区的四所华校的学生和老师作为调查对象, 以问卷调查、直接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査。
3.计量史学法:对实地调查法中所得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泰国东部的四所华校春府大众学校、芭提雅明满中学、 北榄公立培华中学/罗勇公立光华学校的学校概况、学生、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 察研究,管窥泰国东部地区华文教育的全貌。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者对泰国华文教育的相关研究
国内对泰国华文教育研究的学者专著较少,主要存在于对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研 究中,如: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广州华侨研究会(1989)编著的《战后东南亚国家的 华侨华人政策》介绍了泰国1918年颁布的《民立学校法》的诸多条例,并阐述泰 国华文教育在二战前后的动荡,为读者了解华文教育在泰国发展初期的历史提供了 很好的平台。
周聿峨(1995)出版的《东南亚华文教育》,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华文教育在东南 亚各国的萌芽和发展,以及二战后在政府政策的调控下华文教育的兴衰史。此作能 让读者对华文教育在东南亚的发展概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冯增俊(2004)编写的《泰国基础教育》则以时间为脉络,从中国人的视角详 细阐述了泰国中小学教育的改革、课程设置、管理条例等问题。
目前,国内针对泰国华文教育研究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中,主要集中在华 文教育的总体概况与发展历史、华文教育现存的问题与分析、某一区域华文教育的 现状调査、具体学校的教学现状研究这四个方面。
1.华文教育的总体概况与发展历史
杨作为(2003)《泰国汉语教育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一文回顾了华文教育的发 展历史,描述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华文教育的发展 重点是要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李谋(2005)《泰 国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主要阐述了泰国华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分析 了现阶段华文教育的情况以及各种类型的华文教育,指出现阶段华文教育所存在的 种种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寸雪涛(2006)的《从泰国政府政策剖析当地华文教 育的发展历程》与陈艳艺(2013)的《从华人认同看泰国华文教育的复苏与发展 (1992~2012)》则分别从泰国政府政策和华人认同的角度描述分析华文教育的发展, 为我们研究泰国华文教育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亓延坤(2009)《泰国华文教育初 探》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将泰国华文教育分为初期兴盛、短暂 繁荣、极度衰落、复兴发展这四个阶段。耿红卫(2010)《泰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回顾 与梳理》则将泰国华文教育划分为兴起、限制、兴盛、衰落五个阶段,进行梳理回 顾。张美君(2011)《论泰国自由泰政府时期的华文教育》主要讨论了自由泰政府时 期的华文教育发展情况,并从政策、国际关系这两个角度剖析了战后自由泰政府期 间华文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李屏(2012)《泰国华文教育史研究综述》的华文教育 阶段划分与耿红卫的阶段划分相似,分为缓慢起步、迅速发展、短暂挫折、短暂繁 荣、日趋衰落五个时期。两篇硕士论文,张斌(2009)的《战后泰国华文教育之演 变》和李晚月(2016)的《泰国华文教育发展史》系统、详尽的描述了泰国华文教 育的发展史,并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建议。这两篇硕士论文的结构框架非常好,值得 借鉴。
2.华文教育现存的问题与分析
尉万传(2007)的《泰国华文教育若干问题管窥》中指岀了现阶段华文教育所 存在的问题,如师资良莠不齐、教材缺乏统一性等问题。王宇轩(2008)的《泰国 中小学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首先对华文教育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得出 制约华文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如教材、师资、教学设备等,并提出了相对应的 对策。于逢春(2009)的《论泰国华文教育发展动因及制约因素》认为华人社团的 积极参与和华人在经济上的主导作用是华文教育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师资短缺、 教材缺乏针对性也是华文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阻碍。苏琪(2009)的《泰国国立 中学汉语师资现状调查及研究》则通过问卷调查和邮件访问等形式,对泰国国立中 
学汉语师资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方法和建议。张莉凤 (2011)的《泰国高校华文的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泰国大学的华文教育 现状,其所存在的问题域其他阶段的华文教育一样,都是师资短缺、教材缺乏针对 性以及学生学习汉语动机不明确的问题。
3.区域华文教育现状调查
许志惠(2008)的《泰国北部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通过对泰国北部地区的 清迈府、清莱府、大谷地、美斯乐等地的华人村亲身考察,分析了这些地区华文教 育发展的基本现状和特点,并对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对策。黄启庆;吴雁江(2011) 的《泰北华人村华语状态及教育情况调查报告》研究了泰北华人村这一特殊而又敏 感的华人聚集地的华语使用情况和华文教育情况,对该地较为落后的华文教育情况 进行详细的描述。郝彬彬(2011)的《泰国北部地区高校汉语教学现状及质量控制 研究》以泰北地区的15所高校汉语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高校汉语教学质量 的因素,并首次提出泰北高校汉语教学要加强教学质量控制的理念。韩雪(2012) 的《泰国南部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情况调查》从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孔子学院学习这两 个角度来调查南部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现状,并通过对现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李善邦;姚雪嘉(2014)的《泰国曼谷民办非全日制华 文教育的现状与特色》将研究触角从学校延伸到社会,研究曼谷地区学校以外的华 文教育情况,描述了以补习学校为主的商业化办学形式,打开了华文教育研究的另 一个侧面。
4.具体学校的教学现状研究
该部分的教学现状研究主要集中在硕士学位论文上,如胡鹏程(2011)在《泰 国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分析一一以春府大众学校为例》一文中,他以大众学校的 发展历程为例并结合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状况,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 梳理。袁莉(2013)的《泰国中学生与中国文化学习一以春普旺中学为例》以春普 旺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学生的特点及其习得的中国文化进行分析研究,并 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要同步传播、中国文化传播应与时俱进的建议。梁 员萍(2016)的《泰国华文学校汉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一以佛丕府光中公学为 例》以汉办志愿者教师、侨办教师、本土经验型汉语教师和本土新手型汉语教师的 课堂管理为研究对象,发现这四类教师在课堂观众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作者在借鉴 国内外课堂有效管理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五点教学管理策略。
(二)国外学者对泰国华文教育的相关研究
在西方和泰国,有一些学者属于海外汉学家,专门做有关于海外华文教育的研 究,如泰国学者洪林、黎道岗,美国学者施坚雅。
泰国学者洪林和黎道纲(2006)合编的《泰国华侨华人研究》一书详尽的论述 了泰国华人的移民史以及泰国华文学校史,分析了华校与华人社团之间的关系。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洪林分别论述了不同时期存华校状况存华校状况及其办学模式。
美国学者施坚雅(2010)的《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一书对泰国华人社 会的研究有重大意义。该书从历史学的视角对泰国华人社会的演变进行了梳理,从 不同的历史时期来论述华人社会移民的规模,华人在泰国经济上的地位,华人的政 治地位以及中泰关系的变化对华人社会的影响。
纵观国内外对于泰国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对华文教育的研究,多数主要集中在 比较成熟的华文教育发展历史和现状研究,而对泰国东部地区华文教盲的研究则寥 寥无几。鉴此,本文将通过区域的视角着重对泰国东部地区华校的华文教育进行分 析,以期能为关注泰国华文教育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第一章战后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战后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经磨难,十分曲折。战后刚刚有所发展就在冷战中再次走 向衰落,大泰主义兴起、长期的同化政策都抑制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直到冷战结束, 华文教育彻底成为第二语言教学。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泰关系友好升级,在此基础 之上,泰国政府全面开放华文教育,华文教育开始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第一节 短暂繁荣时期:1945-1947年
1945年8月,日军战败,亲日的銮披汶政府垮台,“自由泰”党组阁新政府。 该政府对外实行和平外交,对内采取民主政策,对华侨的政策也相对宽容。中国作 为战胜国,泰国华侨华人也感同身受,欢欣鼓舞,激发了他们开办华文教育的热情。
一、华文教育短暂繁荣时期的表现
(_)旧华校纷纷复办
1946年,泰国与中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并签订了《中暹友好条约》,条约规定 华人拥有自由建立学校的权利。有了法律依据,此时泰国各地的过去被封闭的华校 纷纷重新开办,同时还创办了不少新学校。1947年可以说是泰国华文g[育发展最为 繁荣的时期,具体表现为华文学校数量成倍增长。下表列举了几所典型的复办华校:
表1.1自由泰政府时期复办华文学校表①
所属会馆 潮州会馆 客属会馆 广肇会馆 海南会馆 中华总商会 琼属会馆
复办学校 培英学校 进德学校 广肇中学 育民学校 中华学校 育才中学、黄
魂中学
复办时间 1946年8月 1946年8月 1946 年 1946年8月 1946 年 1946 年
办学层次 小学、中学 中学 小学、中学 小学、中学
学生数 1000余人 700余人 500余人 2000余人、
800余人
①洪林.泰国华侨华人研究[M].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1.
由上表可见,二战期间被关闭的华校,在1946年纷纷复办,由于这些学校先前已 有一定的办学基础,所以能较为迅速的府办学校。部分学校如培英学校、进德学校、 育民堂校等学校纷纷开设中学,学生入学人数较之战前有了很太的发展,每所学校 都有超过500人以上的学生。
(二)新华校不断涌出
除了复办的华校之外,在泰各行业的华侨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创办了相 关行业的社团和工会。这些工会为了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发动群众,纷纷 创建新华校。如下表所示:
表1. 2自由泰政府时期各工会创办华校表①
工会 妇女会 火炬工会 纺织工会 理发工会 洋务工会 华侨青年总会
创办的华校 致用女校 中华公学 益群学校 育侨学校 育华学校 平民学校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新创办华校的办学主体不仅有妇女会、华侨青年总 会,还有各大公会的参与,如火炬工会、纺织工会、理发工会、洋务工会等。可见 工人阶级的华人也开始重视华文教育,并借抗战胜利的契机创办属于自己工会的华 校。
二、华文教育短暂繁荣时期的发展特点
(_)华校数量大幅增长
由于战后泰国政府统治较为民主,对华文教育的政策较为宽松,华人华侨纷纷 投入到华校的建设中,在各方的努力之下,战后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迎来第一个“春 天”。据1947年泰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当时全泰国的华校有450家,曼谷地区就有 百余家,占了全泰国四分之一左右,在校学生175, 000名,教职员工3000余名。②
(二)华校办学层次提高
这一时期除了华校数量大幅增长之外,华校的办学层次也有很大的提高。战前 华校办学大都停留在小学阶段,中学只有就读人数多的学校开办,经过銮披汶政府 的排华统治之后,华文中学更是荡然无存。而在战后华文教育繁荣发展时期,则是
①洪林.泰国华侨华人研究[M].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1.
②李晚月.泰国华文教育发展史Q].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3. 
华校中学的快速发展时期,复办的华校基本都创办了中学。除此之外,一些工会如 妇女会创办了女校,可见这一阶段的华校办学不仅办学层次有所提高,办学类型也 有所增加。
(三)华校办学主体多样化
在战前,办学主体往往集中在各属会馆,出资人通常为事业有成的华人华侨。 但这一时期开始,各工会工人阶级人员受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民族意识 逐渐觉醒,认识到华文教育在思想、精神、文化等方面对华人的重要性,开始慷慨 解囊,积极投身华文教育的建设。
这一时期的华校数量剧增,办学层次提高,办学人员多元化,呈现出了蓬勃发 展的景象,但在这繁荣景象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毕竟在战前銮披汶政府的控制下, 华文教育停滞了将近十年,战后华文教育的发展,则面临着华文教师匮乏、办学经 费短缺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第二节 日渐式微时期:1948-1972年迁
1948年11月,銮披汶政府二次上台,采取“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 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銮披汶政府在国际上不承认新中国, 害怕共产主义思想在泰国的传播,进而威胁到自身军人政府的统治。他们认为华校 正是传播这种共产主义思想的场所,华文教育是共产主义思想宣传的手段。因此, 为了弱化华校的政治特征,使其成为泰国民校的一部分,泰国政府对华校的一系列 抑制政策,便成为这一时期泰国华文教育的主旋律。
在本部分,笔者将列举1948—1972年之间华校重大事件以及泰国政府对华校的 政策来阐述冷战时期华校的发展情况。并以国籍法的实施为时间点,将这一时期的 华校发展状况分为疯狂打压时期和蜿蜒前行时期两部分。
一、疯狂打压时期:1948-1955年
銮披汶政府重新掌权上台后,向全国华校发出政令,要求华校必须要遵照《民 校条例(1918)》向教育部办理注册,未经注册的华校一律不能上课。华校课程到小 学四年级为止,校主、校长必须为泰人。除此之外,该政令还对华校的教学时长、 教学内容和教师任教资格做出了一系列的严苛要求。如华校的每周授课时间不得超 过十小时、华校校主与校长必须为泰国人、华校教师必须通过泰文考试,合格后才 能拿到教师资格证等。并且规定华校若停办或迁校都不得再建,这对华校的发展是 毁灭性的打击。①
除此之外,銮披汶政府又颁布了一项限制华校数量的政令,要求全泰国的华校 数控制在152所。对各府华校的数量也有所限制,如曼谷地区华校不得多于8所,吞 武里、清迈、洛坤、乌汶每府华校不得多于3所,其余各府华校不得多于两所。®
1948年6月15日,銮披汶政府突围华侨教育协会和南洋中学,从中逮捕共产 党人。“六•一五”事件后,政府当局索性关闭了南洋中学、中华中学、潮州中学, 黄魂中学则被改成了泰文学校。此后,泰国的华文中学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了。
1954年,銮披汶政府又通过《新民校条例》,向每一所华校委派了一位警察督 学对学校进行检查,并开展对非泰籍华人教师背景的审查工作,将调查结果上报泰 国公安警察指挥部和中央情报局。笔者认为,学校作为教授知识文化的地方,教育 部派警察督学时刻监督学校的动态,如此的政治高压和思想管制,可见当局政府已 经把华校划入了重点监视对象,且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二、蜿蜓前行时期:1956-1972年
此前,1929年中国实行的《国籍法》与1939年泰国《国籍法》存在冲突。前 者根据血统论原则规定“凡具有中华民族血统者”都自动取得中华民国的国籍,而 后者则采用出生地原则,“在泰国境内生长者”为法定泰国人。因此,50年代中期, 在泰国的350万华侨中有230万人具有双重国籍。③这样一来,华侨的归属便成了敏 感问题。
五十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取消双重国籍的政策,中国同印尼签订的《关于双重 国籍问题条约》,其中鼓励华侨转化为侨居国公民。自此之后,在泰华人华侨也开始 转变国籍观念,由“落叶归根”转换为“落地生根”。华侨不断地转入泰籍,显示着 泰国同化政策的成功,因此泰国政府便不再疯狂压制华文教育,也相对减缓了对华文 教育的高压政策。1956年1月泰国人民代表团赴中国进行亲善访问。可以说此次访 问是一次破冰之旅,也可以看出銮披汶政府对华人态度的转变。
但好景不长,华文教育刚出现宽松的苗头,泰国政府又发生更迭。自1959年 至1973年,又一军政府上台,他侬元帅作为泰国总理,在他任职的14年时间一直
①泰国华侨华人史(第三辑)[M].泰中研究中心出版,2005:29.
②张莉凤.泰国高校华文的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
③张莉凤.泰国高校华文的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 
采取宽松的排华政策。所以,此阶段的华文民校一直处于萎缩的状态。
在1960年,泰国政府颁布了《发展国家教育法案》,不允许学生学习中国历史、 地理等文化课。除此之外,该法案还决定实行小学七年制的学制,而华校只允许开 办至四年。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小学四年之后就必须转到泰文学校就读,许多家长担 心孩子今后的升学衔接有问题,也让很多家长决定直接把孩子送到七年制的泰文学 校读书。这对华文教育是隐藏式的抑制打击。
1965年,泰国教育部禁止华校使用来自香港、台湾的教材,转而使用泰国教育 部编写的三本教林《华文读本》、《华文课本》、《册读》。从1966到1969年,教育 部就逐步的更换华文教材。“一年级的课本为华文课本1和华文读本1。此两课文分 为上、中、下,配合3个学期课授。至于后3年级的课文,可以1年级的方式类推 之。"①
三、华文教育日渐式微时期的表现
(_)华校数量极度缩水
这一时期虽然泰国当政者不断更迭,但政府对华文教育始终采取排华同化政策, 导致华校的数量锐减。而且华校都是私立的,地皮靠租用,资金来源全靠华人华侨 社团的募集。如果业主收回地皮,则华校只能搬迁,而此时泰国政府规定华校一旦 封闭就不能复办,这也使得华校发展的局面更加艰难。
据统计,“到了 1955年,全泰华校(均属初小四年制)只剩下217所,其中大曼 谷剩下64所,内地各府剩下153所。若按日、夜校来分,则日校剩下201所,夜校剩 下16所。1956年时再减少至听195所。”②此时的华校数量还不及1948年时的一半, 华文教育的衰落是显而易见的,前景堪忧。
(二)輙学生大量减少
随着华校数量的大量减少,华校的学生就读人数也在迅速缩减。“1938年在校 学生数为1.7万人;1948年在校学生数为17. 5万人;1955年则减少至5万人。”③华 校的学生数从1948年的17. 5万人锐减至1955年的5万人,学习华文学生的减少将 意味着将来华人能够说中文的人讲越来越少,甚至会影响华人社会的结构,华人同 化于泰国社会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①《泰国华侨华人史》(第三辑)[M].泰中研究中心出版,2005:37.
②温广益.“二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史[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278.
③施坚雅•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35.
(三)夜学兴起
泰国当局对华校的实行高压管制的,对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和年限管控严格, 但是对夜学的管理就没那么严苛。所以这就促使了有些华校创办了夜学厂即家庭班, 来延长学生的汉语学习时间以及接收中青年来继续学习华文。当时日学和夜学兼办 的华校主要有黄魂、光华、辅正和现代等华校。教授华文的范围跨度较大,小学到 高中不等。
据许善祯在其《90自述》中曾有段对此时夜校情况的论述:“光小有日、夜双 轨教学,在当时称为新事物也不为过!声势赫赫,诱惑力大!青年学生,不论男女, 趋之若鹫。因此,日部学生一度高达50班,2000余人。夜学部尤有过之,因学生 进度是车轮式入学之故。一位侨领晚上从光小校门经过,事后对我说:每晚9时, 桥为之塞,密密麻麻,都是你们学生……”。®
这一段描述表明,当时在日校和夜校学习中文的人数众多,虽然政府对华校的 教学多有限制,但华人仍然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中文,仍是对中文有很大的认同感。 夜学虽然不是正规的教育形式,但在那个时期,却是使华文教育得以延续的重要途 径。可以说,夜学是泰国华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华人为了使华文教育得 以延续的一种特殊产物。
第三节 宽松发展时期:1973-1990年
冷战结束之后,各国逐渐淡化意识形态的斗争,经济发展成为全球发展的主题。 1971年,随着中国加入联合国组织,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于是, 中泰两国也在双方多次的会谈和磋商下,1975年7月1日在北京正式建立了外交关 系。中泰两国的正式建交,标志着中泰两国在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关系 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中泰建交关系下的历史背景
(一)华人社会对国家认同
中泰建交后,双方以联合公报的形式正式宣布不承认双重国籍,华人的身份得 到确定,从外交层面解决了泰国长期以来,担心无法控制华人效忠泰国的问题。且 冷战时期过后,泰国政府当局采用温和的同化政策,使得华人能够较好的融入当地
①《泰国华侨华人史》(第三辑)[M].泰中研究中心出版,2005:48. 社会。
“自1982年起,每年归化泰籍的华人约千余人,每年的一万宗申请更换姓氏者 中,约有90%为华人,到1990年,泰国华人估计约500万左右,仍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人 人数仅在24万人左右。”①
在这一时期,生长在泰国的第二、三、四代华人基本上完成对泰国的国家认同, 已经完全泰化,对华文的感情也不像祖辈、父辈那么深厚。在这种情况下,泰国政 府认为华文教育不再具有威胁性,于是逐步放宽了华文教育政策。
(二)华文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外贸易的增强,泰国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也日益密 切,中泰合作关系己进入全方位发展的阶段。且随着泰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 的中国游客前往泰国旅游。华语在泰国的实用价值进一步提升,也成为泰国政府放 宽、支持华文教育发展的一大动力。
二、 放松发展时期华文教育的表现
随着中泰贸易的发展,通晓汉语的人才十分稀缺,于是泰国政府积极推动在高 校和职校开设华文课程。一是为了培养汉语人才,二是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 已基本形成,学习汉语也不会改变他们的文化认同。
1973年,泰国著名学府朱拉隆功大学开设汉语为选修课程。1981年正式招收汉 语本科生。继朱拉隆功大学开设汉语课程之后,泰国各知名大学也纷纷开设了汉语 课程。除了高等院校之外,根据《泰中研究第三辑》的记载,此时有五家职业学校 也纷纷开设了汉语课程,陈东集商业学校、曼谷技工学院、吞武里商业学校、拍那 空商业学校及大城商业学校,并将汉语定为主修项目。®
在高校和职校汉语课程的成功开设,这标志着泰国的华文教育的教学层次越来 越高,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三、 放松发展时期华文教育的发展特点
(一)舷教学规模缩减
这一时期泰国政府放宽了对华文教育发展的管制,但由于冷战时期长期的限制 华文教育发展的政策,导致华文学习者越来越少。且在升学考试中华文并不作为考
①江白潮.论泰国华侨社会非实质性存在[JJ.汕头大学学报,1990(02):24.
②《泰国华侨华人史》(第三辑)[M].泰中研究中心出版,2005:48. 试项目,因此华人家长为了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并不将华校作为孩子的入学首 选,更多的把孩子送到泰文学校或教会学校就读。据统计资料显示,1987年泰国的 华校数为132所,1988年又降至125所,到1992年,华校数量只有120所,①达到 了冷战后华校数量的最低点。
(二)华校办学能力提高
在1982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新规定,放宽了对华文教育的限制。允许华校在 聘请不懂泰文的非泰籍教师到泰国任教,且不必由公安局审批,最重要的是准许了 校址搬迁。②在以前华校搬迁即意味着停办,现在政府允许了华校迁址,华校的生存能 力大为提升。虽然这一时期的华校比之前减少了不少,但是政府放松了对华校的管 制,对华校的干涉越来越少,华校在办学、教学方面也获得了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 使得华校自主办学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第四节 稳定大发展时期:1990-至今
1992年2月4日,正值中国农历新年,泰国总理阿南班耶拉春在国会通过了政 府提请的开放华文教育议案,这是泰国华文教育事业中的里程碑似的日子,它标志 着华文教育在泰国全面解,华文教育终于迎来了众盼已久的“春天”。这一阶段的华 文教育成为了整个泰国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不再是单纯的华人传承,在新时代被赋 予了更多的社交、商用等功能。
一、新时期华文教育“回暖”的原因
中泰两国签署关于实现农产品零关税协议(Free Trade Agreement: FTA)。"双 方决定从2003年10月起,实现蔬菜和水果产品贸易的零关税。”③中泰商品贸易的 互通,需要更多会汉语的人才,为更好的发展中泰双边贸易,许多有远见的商人纷 纷投入到汉语学习中来。
2005年,泰国教育部推出了一个重要的华文教育政策:《促进汉语教学一一提 高国家竞争力的五年规划战略(2006〜2010)》。并规定汉语是泰国外语教育中重要的 课程,需要着力提高泰国汉语教育的规范性,达到与国际汉语接轨的水平,并在泰 国华文教育界开展动员会议,让关心华文教育的社会人士都能参与进来o
①傅增有.泰国华文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02):24.
②谢美华.八十年代的泰国华文教育[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1(01):7.
③陈秀美冲泰农产品贸易研究[D].天津大学,2006:35.
除了泰国政府政策的鼓励之外,皇室成员的支持也是泰国华文教育快速发展的 一大助力。因为泰国王室在泰国不仅仅是象征,而有一定的决策权,在民众中影响 力很大,并且是泰国人民的精神象征。
诗琳通公主童年时期在国王、王后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汉语。2003年更亲赴北 京大学学习汉语,并获得荣誉教授,是泰国华文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她精通中国历 史和文学,曾亲自翻译过许多中国古典诗词和现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还用中泰双 语写过中国游记。其妹妹朱拉蓬公主也十分热爱中华文化,精于中国传统乐器古筝 的弹奏,曾在2014年到访中国。
在泰国政府政策和泰国王室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之下,泰国的华文教育事业进入 了繁荣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虽然泰国政坛数次更迭,但开放华文教育的政策基 本上延续了下来,这也是泰国华文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稳定大发展时期华文教育的表现
(一) 华校数量增加迅速
泰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全面解禁,给华文学校提供了极大的创立自由。此后华 文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泰各地涌现。在2007年,泰国的华文小学总共有125所, 其中曼谷25所,中部30所,北部19所,东北17所,东部15所,南部19所①。
除了华文小学外,在高校开设汉语课程、汉语系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截止至2004 年,全泰共有32所大学开设中文专业,分为主修和选修。其中中部有18所,北部 有9所,南部有3所,东部有1所,东北部有1所。到了 2007年,泰国开设中文系 的高校已经多达79所②,发展速度可谓迅猛。
(二) 华文教育涵盖各教学层次
在这一时期,除了在高校中掀起一股“汉语热”,也出现了很多华文高中,半数 以上的华文小学开设了华文幼儿园。此时的华文教育基本上涵盖了泰国基础教育阶 段的所有层次,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可以一直读到大学。在这样完 整的华文教学体系下,华文教育顺利完成各阶段的衔接,家长也不必因为担心升学 问题而将孩子送入泰文学校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系统的学习华文。
下面的表格反映了泰国不同类型学校及教育机构开设华文课的情况。
①张斌.战后泰国华文教育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9: 22.
②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泰国华文教学研究一高等教育[J].朱拉隆功大学出版社,2007:92.
表1.3华文学校类型统计表①
办学性质 办学特点
课授华文民校 即以前的华校,学历跨越由小学到高中的 所有层次。
普通学校 泰文学校开设了华文课程,可作为选修课 或必修课。
台商华文学校 由台商开设的专为其子女就读的华文学 校,不纳入当地的教育体系。
大学 高等院校,包括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开 设中文系或其他院系选修的中文课。
中专 中等专业学校开设的汉语课。
职业技术学院、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汉语课程一般以商务汉语 出现,侧重于职业中的运用。
家教 一对一的家庭辅导或一对多的家庭班式的 教育。
语言文化中心 专门组织华文培训的语言文化机构,课程 以短期培训为主。课程设置不仅包括汉语, 还包括教授中国传统文化。
业余中文补习学校 大多为周末学校或课后学校,学员主要为 对华文有需求的成年人。
 
(三)华文列入泰国国民教育的教学大纲
在1998年内,泰国教育部将华文列入泰国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外语选考科目,学 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汉语作为高考外语科目。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华校以外的泰文学校纷纷开设汉语课,以适应泰国高考 新政策。截止到2001年,泰国公立学校中开设华文课的比例高达93%,私立学校开 设华文课的比例也达到了 88%。②汉语在泰国中小学中的普及率已经确立了汉语作为
①张斌.战后泰国华文教育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9:35
②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泰国华文教学研究一高等教育[M].朱拉隆功大学出版社,2007:66. 泰国学校第二外语的地位。
(四)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的普遍设立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对外宣传华文和中国文化的窗口,为新时期泰国的华文教育 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6年,在泰东北地区建立了泰国第一所孔子学院一一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之 后,在同一年内,泰国教育部又先后创建里12所孔子学院。目前泰国共有14所孔 子学院,具体设立情况如表所示:
表1.4泰国孔子学院简介表
孔子学院 合作机构 所在城市
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 北京大学 '曼谷
农业大学孔子学院 华侨大学 曼谷
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 厦门大学 清莱
孔敬大学孔子学院 西南大学 孔敬
清迈大学孔子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清迈
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宋卡
马哈沙拉堪大学孔子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 马哈沙拉堪
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孔子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 曼谷
川登喜皇家大学素攀孔子学院 广西大学 素攀
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孔子学院 上海大学 普吉
勿洞市孔子学院 重庆大学 勿洞
东方大学孔子学院 温州大学、温州医 科大学 春武里
易三仓大学孔子学院 天津科技大学 曼谷
海上丝路孔子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 曼谷
 
 
除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在泰国的发展也值得我们瞩目。孔子学院是针对在大 学里的汉语教学项目,而孔子课堂则主要面向中小学,旨在通过向泰国的青少年传 播中国文化知识。
泰国目前共有11所孔子课堂,具体情况如表2-4所示:
表1. 5泰国各府孔子课堂情况表
孔子课堂 创办时间 承办机构 所在城市
岱密中学孔子课堂 2006-11-16 岱密中学 曼谷
合艾国光中学孔子 课堂 2009-3-6 合艾国光中学 合艾
吉拉达学校孔子课 堂 2009-6-12 吉拉达学校 曼谷
罗勇中学孔子课堂 2009-7-28 罗勇中学 罗勇
玫瑰园中学孔子课 堂 2009-3-17 玫瑰园中学 曼谷
明满学校孔子课堂 2009-3-27 明满学校 春武里
南邦嘎拉尼亚学校 孔子课堂 2009-3-31. 南邦嘎拉尼亚学校 南邦
暖武里河王中学孔 子课堂 2009-7-30 暖武里河王中学 暖武里
彭世洛醒民公立学
校孔子课堂 2009-3-26 彭世洛醒民公立学 校 彭世洛
普吉中学孔子课堂 2009-7-31 普吉中学 普吉
易三仓商业学院孔 子课堂 2009-8-7 易三仓商业学院 曼谷
 
笔者认为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的普遍设立使得汉语教学更加规范化,也推动泰 
国华文教育的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三、稳定大发展时期华文教育的发展特点
(_)华校分布均匀
在冷战时期,泰国政府对华校的政策是十分严苛的,随时都有停办的危险。因 此,在冷战时期华校主要开设在华人较多的曼谷地区。而现阶段华文教育的全面解 禁,使得华校校主、校长不再担心学校是否会被停办,而在各府开办当地的华校。 华校的均匀分布避免了华校资源的浪费,也推动了华校自身的发展。
(二) 各类型学习机构不断涌现
近年来,泰国社会对中文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激起群众的学习热情,华文学校学 生和大学中选修中文的学生增加。由上文可知,在泰国正规的全日制学校教育之外, 还有家庭教学、各类学习家教、语言文化中心、业余中文补习学校等学习机构,它们 从不同途径培养华文人才。
(三) 中泰双方广泛而又深入的合作
中方汉办、孔院等国际汉语推广机构与泰国教育部所属的民教委、基教委、职 教委和高教委等部门开展了广泛而又深入的合作。在华文教学的师资方面,泰国是 海外第一个申请派出中国志愿者的国家,也是目前接受志愿者最多的国家。在教材 方面,泰国国王赞助创办的卫星远程教育电视台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编译了《实用 汉语教程》,易三仓学校与北京语言大学协作编写《中文》课本等。在教学方法方面, 中泰双方经常举行汉语教学研讨会,来交流华文教育的教学方法。
第二章战后泰国华文教育发展的两个“春天”阶段
自战后到21世纪,华文教育发展有两个“春天”,第一个春天阶段是1945-1947 年,第二春天阶段是90年代后至今。在这一部分,笔者将从内因与外因两个角度讨 论两个“春天”出现的原因,并从认同的角度探讨这两个“春天”性质的不同与转 变。
第一节 两个''春天”发展阶段的出现
华文教育发展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由于中泰关系的缓和、泰国政府政策等不 同因素的影响,使得华文教育发展的两个“春天”阶段得以出现。
外因的推动性发展
关于华文教育发展中两个“春天”阶段的中泰关系,笔者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 研究•分别为:政治、经济、文化。
(_)政治上建立良好的中泰外交关系
二战之后,中国作为战胜方,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成为了安理会的常 任理事国,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一票否决权,也是亚洲地区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
1946年1月23 0,中泰签署了《中暹友好条约》。这项条约经两国批准后,两 国互派大使。:1946年9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李铁铮为首任驻曼谷大使,泰国政府任 命沙愿•都拉叨为首任驻南京大使,体现了中泰双方在政治上的友好交往。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对抗的局面消失,全球正朝 着区域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泰之间的关系也朝着区域一体化的 方向发展。1994年7月25日,东盟地区论坛首次会议在曼谷召开,中国作为东盟 磋商伙伴国参加了本次论坛,泰国作为东盟的主要成员国更是进一步加强了与中国 的友好关系和建设性互动。
1999年9月,江泽民主席对泰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后的中国领导人也先后访问 了泰国。2011年12月,习近平副主席访问泰国。2013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泰 国,两国发表《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这标志着中泰关系的友好升级。
(二)经济方面持续合作密切
在1946年,泰国华人郑午楼对中国战后面临的经济困难感到难过,于是组织筹 建“暹罗华侨救济祖国粮荒委员会”。该行为得到了泰国内务部的认可,并通过了该 委员会向中国赈济的计划。华人华侨们为了祖籍国的复兴建设,纷纷出资捐赠,郑 午楼所领导的救荒会到中国后也收到热烈欢迎。
进入90年代后,中泰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更加密切。21世纪,中泰之间的贸 易合作踏上了新的台阶。至2013年,中泰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表了《中 泰关系发展愿景规划》,并欢迎中国企业到泰国进行投资。到2015年,中国成为泰 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可见自90年代到现在,中泰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获得长足的发 展。
㈢ 文化交流与日俱增
华人教育方面的放宽政策,使得战后华文教育得以快速发展,教育的发展自然 也促进了中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进入90年代,中泰双方的文化交流与日俱增,在旅游、文化、教育、宗教等方 面的交流也更加全面,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93年,中泰两国签订了旅游合作协定,赴泰旅游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加。至今 为止,中国已然成了泰国旅游业最大的客源国。1996年,我国教育部与泰国文化部 签署了《中泰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自此,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范围迅速 扩大,中泰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频繁进行。
由于中泰两国都是以信仰佛教为主体的国家,在宗教方面的也有一定的交流。 在1994年,即中泰建交20周年、普密蓬国王登基5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同意把西 安法门寺的佛指舍利送往曼谷供奉。王室成员、政府官员及民众多人前往朝拜,成 为一时盛事。
除了官方的交流之外,中泰双方民间交流十分频繁,华人华侨则是民间开展文 化交流的主体。有实力的华人领袖会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汇演、展示会来沟通中泰 之间的中华文化交流,如潮剧汇演、剪纸展示会、书法展示会等。这些独具中华文 化的活动形式给中泰两国民众架起交流的平台,更让中泰两国民间产生了文化共鸣。
二、内因的决定性影响
(_)泰国政府政策的支持
在第一次华文教育的“春天”期间,中泰双方签订了《中暹友好条约》。条约中 放宽华文教育的内容,使华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积极恢复旧华校、创立新华校。
并且随着中泰双方政治合作的不断升级及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使得泰国需要 更多的懂汉语的人才。于是在1992年2月4号,泰国内阁教育部长提出了针对华文 教育的《放宽华文教育方案》,主要内容有:(1)将中文列入泰国外文教育政策规定 的语文种类;(2)华校小学可学习汉语的年级扩大至六年级;(3)放宽华文教师的 任教资格,允许华校聘请不懂泰文的中文老师任教,条件是具有大学学历。①
《放宽华文教育方案》提升了中文的教学地位、延长了学生的学习年限、放宽 了教师的任教资格,全面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
除了政策鼓励之外,泰国王室成员诗琳通公主更是身体力行,在2002年亲赴 北京大学学习汉语。王室成员的举动虽然不属于政策范围,但是在泰国王室是民众 的精神领袖,公主带头鼓励大家学汉语,泰国各电视台更是对此事进行追踪式的报 道,因此,在泰国掀起了一阵“汉语热”,这股热潮也一直延续至今。
(二)新移民的涌入
在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之际出现了三次移民高峰期:
(1)1918-1931年,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生活不安全,且泰国此时经济发展较为 迅速,于是一部分华人选择移民泰国。据估甘,此期间移民泰国约有50万人次,是 历史最高水平。此期间的移民者在国内的身份大部分为农民、工人,均为较为贫穷 的男性,通常为谋生型移民。®
(2)1937-1945抗日战争期间,华人为了逃避战乱移入泰国,约有6万人次。 此期间的移民类型为逃避战乱型,与第一次高峰期的移民者身份不同,此批移民者 中有许多在国内有一定资产的人,商人最多。③
(3)194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有一部分华人为了逃避政治迫害, 或者由于对内战的不满而移民泰国。据统计,1946年移民泰国约有8万人次华人, 在1946-1949年之间,共有26万人次移民泰国。④这一时期的移民者在国内的身份
①李晚月.泰国华文教育发展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②施坚雅.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182-190.
③同上
④侨情手册一泰国NJ.广东华侨研究会出版发行,1991: 45-46.
大部分为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
根据庄国土、张晶盈(2012)的研究,目前按照出国目的、出国途径和职业类 型可以将新移民划分为:留学移民、商务移民、劳务移民和亲属团聚四大类型。①此 时期移民泰国的多属于商务移民。
由上文可见,中国人移民泰国的高峰期与泰国华文教育的两个“春天”是属于 正相关的关系。在第一个春天时期,即1945-1947年期间,由中国移民去泰国的移 民者中,有一部分是知识分子。高知移民者的到来,为当时华文教育的提供了强大 的师资力量,促进这一时期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在第二个“春天”时期,中国人 移民泰国的类型己经是以商务贸易为主,商务贸易的频繁往来也使得泰国需要更多 的汉语人才,此时的华人移民也从另一层面推动了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
(三)华人社团的支持
泰国华人社团组织众多,有按照祖籍地成立的地缘性社团,如潮州会馆、福建 会馆等;有以姓氏血缘组成的血缘性社团,如曼谷林氏宗亲会、普吉李氏宗亲会等; 有以所从事的行业所组成的业缘性社团,如纺织协会、火钳协会等,除此之外还有 一些慈善性社团,如华侨报德善堂、明满善坛等。②
虽然社团类型众多,其职能和目的也有所差别,但都有一些共同的目的,支持 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是其共同目的之一。
地缘性社团中,潮州会馆在兴办华校这方面尤为投入。1994年,潮州会馆创办 了泰华国际文化书院,以开设汉语班及泰语班为主;2000年,兴建了潮州中学,其 预算高达1. 2亿泰铢。除中国大陆地区之外,台湾商会辖下的中华会馆在1992年兴 办中华语文中心,开设汉语补习课程,至今已办了 35期。③
华侨崇圣大学则是由华人社团与华人企业家共同筹资兴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从1990年发起到1994年建成,短短几年内参与发起的华人社团共有46个,其中各 属会馆22个、医院3个、慈善团体9个、宗教团体5个、华文报社7个。截止至 1993年11月,获得款项8. 8亿泰铢,捐款103宗。④泰国拉玛九世王还曾亲临华侨 崇圣大学,举行揭幕典礼。从华侨崇圣大学的筹建和揭幕,体现了华人社团和泰国 当局者对华文教育的重视,也可以看出华人社会的团结,更是泰国华文教育史上重
①庄国土;张晶盈.中国新移民的类型和分布[J]社会科学,2012 (12) : 28.
②施坚雅.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293.
③潘少红.泰国华人社团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8: 35-40.
④潘少红.泰国华人社团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8: 22.
要的里程碑。
第二节 两个“春天”发展阶段的不同之处
两个华文教育发展的“春天”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从 两个“春天”所产生的内、外因可以看出,因此,本部分笔者将从办学目的、办学 主体、教学对象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其不同之处。
一、 办学目的的改变
在上世纪40年代末的华文教育发展“春天”时期,中泰之间虽然建立外交关系, 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大多数华人没有选择入籍泰国,他们在政治上认同中 国,文化上更是倾向于中国,这一时期的华人就像浮萍一样,游离在泰国主流社会 之外。二战后,中国战胜,泰国华人华扬眉吐气,民族意识开始膨胀,他们将思乡 之情和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寄托于华校的创办,此时的华校华文教育主要承载着传 播民族思想、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任务。
现阶段,中泰关系友好升级、经贸合作日益密切,第二次“华文热”正是在这 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现阶段的华文教育主要以实用性和服务于泰国社会为主。 正如潮州会馆前主席周梅①所说的,现阶段全力发展华校、全面振兴华文教育主要是 为了让汉语成为良好的语言工具,服务于泰国社会,学生学好汉语也是为了给泰国 的政治经济发展作贡献。
二、 办学主体的变化
第一次华文教育发展“春天”时期,华校的办学主体为华人大地主和华人社团, 泰国政府持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当时的中国政府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积极干 预,不仅派驻泰大使李铁铮制定发展华文教育的计划,而且将部分华校收归到大使 馆名下,由大使馆管理。
现在的泰国政府由当年的不支持不反对转变为主动办学,成为现阶段华文教育 的主导,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汉语的政策计划。如2006年正式颁布的《泰国促进汉 语教学以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2006-2010)》,就大力推动了汉语课程在中小学 课堂的开设。除此之外,泰国教育部还积极向中国寻求办学合作,为泰国华文教育 的发展提供师资、教材等。
①周梅.全力发展华文、振兴华教[M].新世纪的展望.泰国世界日报编印,1999:9.
三、教学对象的变化
在战后初期,华校的教学对象较为单一,基本上是华侨子弟或华人后代。学习 华语的目的是出于对祖籍国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并且希望能够借助华语来传承 中华文化,此时期的华文教育属于母语教学。当今的华文教育,华校的教学对象较 为多元化,不仅有华人、华侨子女接受华文教育,也有不少的泰人家长因为华校出 色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升学率而把孩子送如华校就读。
教学对象的多元化,也导致了华校的教学内容不像上世纪40年代末一样以中华 历史文化常识为主。现阶段的华文教学属于外文科目,以教授学生汉语本体知识为 主,中华文化课程也逐渐被形式更为活泼生动的中华才艺课所取代。
第三节 两个“春天”发展阶段性质转变的原因
庄国土(2002)①教授把东南亚华人的认同分为政治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两类, 将其他各类认同,包括历史、种族、文化、阶级、法律等认同,都归入这两类认同。 因此本部分将结合庄国土教授的分类方式,从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两方面来考察研 究这两个“春天”之间性质不同的转变。
政治认同的转变
泰国华人政治认同的转变是一个长时期的、变化的过程。在二战之后,因为中国 是战胜国,所以这一时期在泰华人民族情绪高涨,有着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自豪感。 因此战后初期这段时间华人对泰国的政治认同感较低,政治向心力更偏向于中国, 选择加入泰国国籍的人数也较少,政治参与度也较低。据统计,在1947年仅有79 人加入泰国国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年,没有华人归化泰籍。®
至1955年中国取消双重国籍,泰国政府在1956年修订了《国籍法》,放宽了华 人入籍条件,并规定了在泰国出生的人自动获得泰国国籍,无论其父母是否为泰籍 人。除此之外,泰国政府于1956年颁布了《公民权法令》,从法律角度保障了华人 的政治权利。®
自《国籍法》颁布之后,华侨的入籍人数逐年增加。据《暹罗王国统计年鉴》 和《泰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在二战之后,未入籍的华人“在1950年达1,099, 084
①庄国土.略论东南亚华族的族群认同及其发展趋势[J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 03) :64,
②施坚雅.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187.
③范锦荣.泰国华人政治参与研究[D].暨南大学,2011:23.
人,占国总人口的5.60%; 1970年有311,039人,占泰国总人口的0. 9%; 1990年有 250, 043人。占泰国总人口的0.44%; 1992年有241, 088人,只占泰国总人口的 0.42%。”①华人华侨比例的变化,反映了泰国华人政治认同的转变,从而也导致了华 文教育的转变。
华侨加入泰国国籍拥有正式泰国公民身份,其政治认同也有所转变,参政意识 也有所提高。据统计,在1991年,差猜政府当政期间,泰国共有357位人民代表, 其中有中国血统的占一半以上,包括总理差猜和多位副总理。©从1986年至今,泰 国历届内阁中的华裔成员约占50%左右。®
可见,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加入泰国国籍,不参与所在国政治,到现在积极参与 泰国的政治活动,泰国华人在政治意识方面已深深地认同于居住国。而华人的政治 参与活动又进一步增强和巩固了华人对泰国的政治认同。
二、文化认同的转变
华人的文化认同可以说从移民至今都是倾向于中国的,即使是第三、四代的华 人后代,他们大多对中华文化抱有好感。但这种文化认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第 一代移民到现在的移民后代,其华人文化认同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两个 华文教育发展的春天阶段所创造出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受当时华人文化认同的 影响,其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因此, 本部分将从华人文学和华文报纸的演变角度切入来探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所发M 生的转变。
(_)华人文学
在1945-1947年期间,第一、二代的华人移民文化水平较低,文学作品较少, 更多的是民间歌谣。
如“天顶一只鹅,人哩有嬷我哩无,想将起来冤枉绝,拜别爹娘过暹罗,爱去 暹罗牵猪哥。” “收拾衫包过暹罗,来去暹罗牵猪哥,赚有钱银多多寄,返来唐山娶 老婆。”“火船驶过七洲洋,回头不见我家乡。是好是劫全靠命,不知何日回寒窑”。
这几首歌谣道尽了当时人们为了生活,离乡背井选择远赴暹罗求生的艰辛劳苦,
①江白潮.二十世纪泰国的华侨人口初探[J].泰中学刊,1994: &
②林金枝.战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及其特点[J].华侨大学学报,1993 (31) : 12.
③许梅.泰国华人政治生活的变迁[JJ.东南亚研究,2002 (02) : 1&
④林涵.明清以来"过番”文化在潮汕放眼中的反应[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 ( 01) : 42.. 也体现出了当时的移民赚了钱寄往家乡,思念父母亲人的深刻情感,饱含着“落叶 归根”的思绪。说明当时的移民无论是从文化上还是政治上都是认同中国、倾向中 国,时刻想着回乡。
90年代之后,大部分泰国华人从政治上已经完全认同泰国,在文化上也逐渐认 同泰国,认同这条泰国这条“湄南河”。
作家庄牧①的《昭披子河的响往》(1991)中所描绘的“那河边的小镇/最像北国 的江南/那摩肩擦背的小巷/亲密密的像一家人/清晨里蓿蕾似的少女/如歌的叫卖声 /此起彼伏地瞭亮/在河边小巷中飘扬/多么甜多么香/从青春咀嚼到老年/从五十年 前咀嚼到今天/越咀嚼越香甜。”②这里的“河”指的就是泰国人的母亲河——湄南河, 诗中所写的“北国的江南”的美好事物,却是湄南河边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可见, 在作者的潜意识里,泰国才是他真正生活过的家乡。另一位诗人黄水遥在《湄水永 无干涸时》这首诗中写道“把象的传人和龙的传人/结成一对李生兄弟/千年来同根 茁长/守着这片圣洁的净土”,③体现了作者对泰国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双重认同。林太 深的《梦韩江》也体现了双重的乡土文化认同。诗中所写的“为什么,梦里的韩江 总有湄南河的影子/……/今晨醒来我顿觉迷惘/ 一个是我的生母/ 一个是我的奶娘/ 韩江和湄南河两个母亲的形象/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两个母亲的乳汁/ 一样的白腻香 甜。” ©作者将两条河都比作母亲,两个地方都是家乡,在他心中一样重要。
从这些诗人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双重文化认同,即对中华文化一记忆中的故 乡的认同和对泰国文化一脚下所踏的土地的认同。可见文化认同并不是文化同化, 而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共存,载体则是这些在泰国落地生根的移民们。
从小说家司马攻⑤所写的微型小说作品中也有体现。司马攻的《送月饼》中写的 “中元节刚过,中秋月饼就上市了,饼是圆的,人情也是圆的。”这篇小说中写得是 中国的节日,而且是在泰国过的中国节日,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泰国也是依然 存在的。
①庄牧,原名鸣凤,1920年出生,广东省普宁县人。肆业广东省普宁师范学校。1944年居留素艾歌乐经商至 今五十余年。六十年代业余开始写作,至六四年因商务而辍笔,七五年后又投稿于华风周报及泰商日报、新中 原报副刊。八十年代泰华作协会成立为作协会员。
②庄牧.我爱黑土[Z].泰华出版社,200& 50..
③黄水遥.琴与花朵[Z].自印,第34页.
④泰华诗集[Z].泰华出版社,2006 : 63.
⑤1933年出生,本名马君楚,另有笔名剑曹、田茵。泰籍华人,祖籍广东潮阳。1966年开始文学创作,二十 多年来,先后任国内外文学奖评委二十多次,现为泰国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二)华人报纸
华人社团、华文学校、华文报纸是华人社会的三大马车,华文报纸更是与华文 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海外华文报纸是维系海外华人与中华文化的重要纽带,从华 文报纸受众和内容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华人文化认同的转变。
泰国的主要华文报纸有6家,《中华日报》、《亚洲日报》、《新中原报》、《星暹日 报》、《世界日报》、《京华中原联合报》。华文报纸的发展状况也是十分曲折的,由于 第一代华人的识字率较低,第二、三代华人的成长正处于泰国政府打击华文教育的 时期,受到的华文教育较少,懂华文的就更少了,华文报纸的销量也日趋减少。
到90年代之后,随着新移民的增加,华文报纸的销量也开始增加。过去华文报 纸是以老华侨为主要受众,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移民、游客也成为这些华文报纸的读 者群。除了读者数量的增加,读者的喜好也发生了变化。笔者搜集了《世界日报》、
《星暹日报》、《亚洲日报》这三家报社于2017年1月25日至1月29日这三天的报 纸,对其有关中国部分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如下:
《世界日报》开设有“侨乡采风”专栏,在副标题处还写着“家乡新鲜事,点 滴在心头”,用于报道潮汕、江浙、福建、云南等侨乡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时事新闻。
《亚洲日报》则有“大陆新闻”、“台湾新闻”、“聚焦上海”这三个板块来专门 为读者提供中国的新闻资讯,而且这几个板块全部采用简体字印刷,其他版块还是 繁体字印刷。
《星暹日报》则推出了 ''侨乡观察”和“中医养生”这两个板块,来介绍家乡 新闻和普及中医知识。
除此之外,由于笔者收集的报纸日期正值中国春节期间,所以各大报纸都大幅 度刊登了庆贺中国春节的新闻版面,在异国增添了一丝年味。且由于中泰经贸活动 的增加,泰国工商界对中国国内经济金融信息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如泰国《星暹 日报》的总编辑马耀辉先生就曾说,“中国已经充当了亚洲经济发展火车头的角色, 中国财经新闻,及时反映中国的财经动态,有助于华人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加 强中泰两地的经济合作与交流,这也符合泰中两国商业交往密切的现实。”①
由这些华文报纸的内容可见,华人虽移居泰国多年,身上的华人因子也越来越 少,但随着中泰双方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不少华人对中华 文化重燃热情,呈现出一种“再华化”的趋势。
①刘娓.泰国华文报业的影响力研究[D].广西大学,2012: 37.
第三章泰国东部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正处于华文教育快速发展时期,华校的发展现状能反映出现阶段华文教 育的发展具体情况。本章将对东部地区华校的概况、师资、学生情况和华校教学情 况进行研究,探讨现阶段华文教育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东部地区华校概况
一、东部地区华校分布
泰国一共有7个行政大区,分别为曼谷地区、西部、中部、南部、东北部、东 部、北部。笔者所在的东部地区一共有7个府,分别为北柳府、尖竹汶府、春武里 府、巴真府、罗勇府、沙缴府、桐艾府。一共有14所华文民校,根据地区分布如下:
表3.1东部地区华校分布情况①
地区 学校
北榄府 北榄公立培华学校
北柳府 北柳南侨学校、挽巧思源公学
春武里府 晚县振华学校、晚县兴华学校、旧罔公立文益学校、春府大众学校、春•府公立 东方中学、芭提雅明满学校
罗勇府 罗勇公立光华学校
尖竹汶府 尖竹汶东英学校、坤西育联华学校
巴真府 甲民嘉明学校、巴真中民学校
要注意华文学校又称为华文民校,有些华校的学校名称中会有“公立”的字样, 但均属于私立学校。东部地区的华校大部分集中在笔者所在的春武里府,因为春武 里府华人较多。因此笔者主要选取春武里府的春府大众学校、芭提雅明满学校、罗
①北榄府属于泰国中部地区,但培华学校属于泰国东部地区华校协会,因此计入本次的调查。其中沙缴府、 桐艾府无华校。
勇的光华学校、北榄的公立培华学校这四所华校为东部学校的代表,对华校概况、 学生、师资、教学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四所学校基本信息
(_)北榄公立培华学校
培华学校位于泰国北榄府的直辖县,创立于1950年,至今己有67年历史。由 于办学能力突出,在2009年被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评为全球首批58所“华文教 育示范学校”之一。
目前培华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共有61个班级,共2406名学生,其中幼 儿园有665名学生、小学部有1429名学生、初中部有312名学生。共有31名老师, 其中有20位为中国籍,11位为泰国籍。
(二) 春府大众学校
春府大众学校位于泰国东部春武里府的市中心,创立于1947年,是在二战后华 文教育发展春天期间建立的,至今已有70年历史。2011年被泰国教育部评为2012 年至2015年间的幼儿部、小学部及中学部标准学校。
大众学校设有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有42个班,现有学生1802人,其中 幼儿园有525人,小学部有1123人,初中部有154人。共有中文老师35人,其中 泰国本土老师有18人,中国籍老师有17人。
(三) 芭提雅明满学校
明满学校位于泰国旅游热门景点芭提雅,为了培养汉语人才,明满善坛①发起组 织于2001年建立了明满学校。明满学校设有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共有1819 名学生,幼儿园有614名学生,小学部有1022名学生,初中有183名学生。共有中 文教师19人,其中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有9人,中国籍教师有10人。为了提高汉语 教学质量,推广汉语教学,明满学校与中国汉办合作开设明满孔子课堂,于2009年 5月12日正式运营,吸引了广大学生前来就读。
(四) 罗勇公立光华学校
光华学校位于泰国罗勇府,原名为“培光学校”,建立于1926年。在1975年搬 迁校址,同时改名为光华学校。光华学校设有幼儿园、小学部、中学部(初中和高
①明满善坛为华人慈善团体,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中),是东部地区唯一一所有高中部的华校。共52个班,1966位学生。其中幼儿部 有633人,小学部有1126人,初中有162人,高中有45人。中文教师有26位,中 国籍教师18位,泰国籍本土教师8位。
第二节华校师资基本情况
教师作为教学三要素之一对汉语教学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对泰国华校汉语教师 的调查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本章节将研究这四所华校教师的个人情况与课堂教学 情况这两部分的内容,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访问的形式。
一、教师的个人信息
培华学校现阶段有31位中文老师,有11位泰国本土中文教师,有20位为中国 籍教师,其中汉办志愿者教师有11位,侨办老师有5位,自聘教师有4位。春府大 众学校有35位中文老师,泰国本土老师有18位,中国籍老师有17位,其中汉办志 愿者教师有7位,侨办老师有6位,自聘教师有4位。明满学校一共有19位中文教 师,泰国本土教师有7位,中国籍教师有12位,其中有7名汉办志愿者教师,3名 侨办老师,2名自聘教师。罗勇光华学校目前有26位中文教师,有8位泰国本土中 文老师,18位中国籍教师,其中汉办志愿者教师有8位,侨办老师有5位,自聘教 师有5位。
上文数据表明,目前泰国中文教师的主要构成为泰国本土中文教师、汉办志愿. 者教师、侨办教师和自聘教师。本部分笔者将调查这四类教师的专业、学历、教龄、 泰语水平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2华校教师基本信息表
汉办教
侨办教
自聘教
泰国本土中文
教师
人数 33 19 15 44
专业 中文专业 6 16 2 44
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 16 2 4 0
泰语 3 0 2 0
其他 8 1 7 0
学历 本科以上(硕士、博士) 13 4 2 18
本科 20 15 13 20
本科以下(高中、中专) 0 0 0 6
教龄 0-10个月 24 0 4 4
10个月-3年 9 3 9 11
4一6年 0 7 2 17
6年以上 0 9 0 12
泰语水平 良好 3 1 4 44
一般 7 1 7 0
较差 23 17 4 0
 
(-)中国籍汉语教师
由上表可知,目前中国籍教师中人数最多的为汉办教师有33人。汉办教师的学 历均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层次较高。大部分是对外汉语专业或中文专业的,只 有少部分教师是与中文教学无关的专业,说明汉办教师的本体知识方面还是合格的。 但是从教龄方面看,在33位汉办教师中,有24位的教龄都为0-10个月,说明汉办 大部分教师都毫无教学经验。因为汉办志愿者教师是面向高校选拔,能参加面试的 学生大部分为本科应届毕业生或研一、研二在读学生,在赴任前基本没有实战教学 经验。除此之外,志愿者教师的泰语水平较差,除了少部分泰语专业的学生外,其 余志愿者教师只在培训期间接受过泰语训练,只能掌握基本的教学用语。笔者认为 泰语水平低,无法与学生达成有效的沟通也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在组织课堂游 戏时往往会因为语言不通,无法正确解释游戏规则而导致游戏时班级秩序的混乱, 这样将会影响汉语教学效率。
侨办老师多为在国内任教多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他们多数为中文专业出身, 汉语言本体知识扎实且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侨办的老师在的教学经验主要是面对 国内的语文教育,对象为国内的中小学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也是第一次展开 对外国学生的教学。两者之间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需要侨办老师花一定 的时间去适应泰国的教学节奏和泰国学生的学习特点。且侨办老师的泰语水平基本 为零,与汉办老师一样在与学生的交流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阻碍。
自聘的老师也是中国籍教师的主要来源之一。学校自聘的中国籍汉语教师都为 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有些是早期志愿者留下任教的,有些是在泰国生活时间较 长的,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且泰语水平相对较好。笔者认为自聘教师是最佳的中 国籍教师储备对象。
但中国籍汉语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流动性较大。因为任期的限制,汉办 志愿者教师在完成任期内的教学工作后大部分选择回国或申请报考其他国家的志愿 者,留任的志愿者最长任期也不得超过三年。侨办老师的年纪普遍较大,在完成教 学工作后会选择归国。自聘的汉语老师通常在工作一、两年后会选择到中文教育较 为发达、薪资较高的曼谷地区寻找中文教师的工作。这样就导致了华校的教学工作 没有很好的延续性,每年新来的教师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磨合学校的汉语教学阶 段,学生也得花时间去适应新教师的教学方式,这对华校华文教育的延续性发展是 非常不利的。
(二)泰国本土汉语教师
泰国本土汉语老师皆为中文专业,且绝大部分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只有少 部分年级较大的中文老师为本科以下学历。且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各府也会定期 举行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部分学校还会选送年轻老师到国内去进修,如培华学 校在2014年、2015年曾连续两年选派3位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到天津师范大学进行 为期半年的汉语教师培训,说明华校对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是十分上心的。但 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新教师的离职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华校的工作压力大, 工资较低,起薪为15000泰铢,教龄增加一年工资涨800泰铢。大部分年轻教师在 离职后都选择了薪资较高的导游和商场导购行业,也有一部分送去中国培训的年轻 教师在回国后不久也选择离职,将此次培训经验作为踏板到曼谷的学校求职或考取 公立学校的教师岗位。
可见,无论是中国籍教师还是泰国本土教师流动性都是相当大的,这也是阻碍 泰国华文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之一。
二课堂教学情况
(_)枯燥的课堂
泰国学校倡导的是“快乐学习”,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学习氛围也较为轻松, 这点与国内学校的教学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无论中国籍教师是否有教学经验, 初到泰国学校时,通常无法适应泰国的教学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到找到合适的教学 方法。在笔者的调查访问中,发现大部分中国籍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是相对传统保 守、单一的教学法,如直观法、演绎法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课堂较为枯燥无味。
且泰国学生较为好动,喜欢上课玩游戏或有奖励的比赛,不喜欢读书写字。而 教师需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不能在一节课中花费太多的时候在游戏环节上。从 而会使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不适合自己,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致大部分学生只在游戏环节积极参与,在讲解生词或语法的环节就不认真听讲。
(二)低水平的泰语
中国籍教师普遍泰语较差,在教学中遇到难度较高的语法问题或抽象性词汇时, 会因为语言的交流不畅而对学生的问题无法做岀准确的解释,影响教学。而且在课 堂教学时如果要组织游戏活动,也会因为无法正确的传递游戏规则而导致班级秩序 的混乱。因为泰国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不高,所以不能借助英语来进行教学,大多数 情况下,汉语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泰语和体态语来给学生发出教学指令。
(三)特殊的管教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泰国,泰国本土教师对班级秩序的管理主要采用体罚的方式, 用尺子打学生手板或让学生半蹲。中国老师作为外国教师不能随意采取泰国老师的 管教方式进行管理,这也使得泰国学生认为中国老师不会像泰国老师一样打学生, 在中国老师课堂上更加肆意妄为,不认真听讲。且如果中国老师采取像泰国老师一 样的体罚措施来管理班级纪律,则会引来家长的投诉。据笔者的志愿者伙伴的教学 经历,大部分华校的学生家长对泰国老师和中国老师有着双重标准。如果学生家长 看到是泰国老师体罚学生则不会说什么,如果发现中国老师体罚学生,家长则会向 学校告状,又会给中国籍教师引来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除此之外,泰国学校的课堂纪律较为松散,学生在上课时可以随意走动,再加 上学生爱玩闹的个性使得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管理班级纪律上。不少汉语 教师认为管理班级纪律是比上课更为花费心力和棘手的问题。
第三节学生情况的调査分析
笔者主要采用问卷与实地访问的方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在这四所华校的 小学五年级各发放70份问卷、初中二年级各发放55份问卷,即共发放500份问卷, 实际回收可用问卷为482份。问卷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情况 调查,主要是对学生的家庭中文文化背景、中文学习情况的调查,共有12题;第二 部分是对学生语言态度、语言使用、语言能力的考察,共有19题;第三部分是对学用 生文化认同的考察,共有12题。收集资料后,用excel2010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 统计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_)华人家庭中文文化背景
表3. 3学生祖籍地统计
祖籍地 福建 广东 海南 云南 其他 不知道
人数 135 198 46 33 46 24
100% 29. 48% 43. 23% 10.04% 7.21% 5. 05% 4. 99%
在祖籍地方面,被试学生有458人知道自己的祖籍地在哪里,占全部学生的 95. 01%。其中祖籍地为福建、广东的学生最多,分别为135、19&占总人数的29. 48%> 48. 32%0因为福建、广东两省地缘关系,出国的人特别多,两省有很多市县为著名 的侨乡,如福建闽东的福清、长乐,闽南的晋江、南安石狮;广东的潮汕地区,梅 州、江门等。然而,在其他这一选项,有部分学生写了泰国、北榄、罗勇、春武里 等地为他们的祖籍地,说明学生泰化的程度很深,虽然知道祖籍地这一概念,但己经 把泰国当作自己的祖籍国。
表3. 4学生及学生家庭参与的华人社团统计
华人社团 宗亲会 同乡会 慈善组织 宗教组织 没参加
人数 84 38 33 29 298
100% 17.43% 7. 88% 6. 85% 6. 02% 61. 82%
在华人社团方面,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参加任何社团,参与人数最多的社团 是宗亲会,有84人,占总人数的17. 43%;其次是同乡会,有38人,占总人数的7. 88%。 说明大部分学生及家庭与主体华人社会的联系不太紧密。
表3. 5学生中文名的取名者
取名者 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 中文老师
人数 53 27 402
100% 10. 99% 5.61% 83. 40%
在学生中文名字方面,全部的学生都有中文名,其中有44.61%的学生是在出生 时取的,55. 39%的学生是在学中文时取的。结合上表的取名者可见,有83. 40%的学 生是由中文老师取名的,说明大部分学生是在进华校上学之后才有了中文名字。但 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出生时由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取的,这些学生的爷爷奶奶或爸 爸妈妈会说或者会写一些中文,说明这些学生的家里有一定的中文背景,并保留有一 定的华人社会的传统。
由以上对学生的个人背景资料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都记得自己的祖籍地在哪 
里,说明在华人家庭中还普遍保留有家乡“根”的意识。但是从学生及家庭参加社团 活动的情况来看,可得知大部分学生家庭与主体的华人社会联系不太紧密,随着时 间的推移这些学生家庭会更加快的融入泰国社会。取中文名字也是华人身份的象征 之一,小部分学生中文名字是由家中父母长辈所取,这表明了这些学生家庭对中华 文化的向心力是很强的,并且保持着华人的身份象征。但大部分学生的中文名字是 由他们的中文老师所起,说明现阶段泰国华人家庭的中文文化背景已相当薄弱。且 学生的父母、爷爷奶奶所生长的时期正处于泰国政府疯狂打压华文教育的时期,在 成长阶段并未受到较规范的华文教育,这也是华人家庭中长辈不会说华语这一现象 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学生的中文学习情况
表3. 6学习中文的原因
学习
原因 是华人 有华人血统 对中国文
化感兴趣 应付
考试 想和说中文
的人交朋友 便于找
工作 父母要
其他
人数 21 102 45 12 16 73 213 0
100% 4. 36% 21.16% 9. 33% 2.4% 3. 32% 15.15% 44.19% 0
在对学生学习中文的原因方面,有213名学生是因为父母的要求选择学中文。 其次学生选择学习中文的原因是因为“有华人血统”,有102人,占总人数的21.16%o 接着是“便于找工作”,有73位学生选择这一选项,占总数的15.15%。
目前对学习动机的划分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融合型动 机、工具型动机的划分。从上文学习汉语目的的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汉语的 主要动机是哪种类型的。
从调査结果来看,全部学生学习中文都有明确的原因。有44.19%的学生是因为 “父母要求”而学习中文,这属于外部、工具型动机。选择这个原因的学生最多, 可能是因为调查对象是小学、初中的学生,年龄最小9岁,最大不过16岁,对中文 的价值认识不够全面,父母作为华人的后裔出于各种原因想让孩子学会中文,便送 孩子来华校读书。“是华人”、“有华人血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想和说中文的 人交朋友”这几个原因属于内部的、融合型动机,选这几个原因的学生分别占总人 数的4.36%、21.16%、9.33%、3.32%。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同自身的对华 人身份、华人血统,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并将其作为学习汉语的原因。这说明虽 然学生持有泰国国籍,是中泰混血儿,仍然明确的知道自身的华人血统,对中华文 化有着一定的认同感,希望能够学习华人的语言。部分学生自身也认识到了中文在 将来社会竞争中的重要性,有15.15%的学生是因为“便于找工作”这一原因来选择 学习中文。因为泰国是旅游国家,且中国作为泰国旅游的最大客源地,大部分旅游 或贸易公司在招收职员时都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可见会汉语对学生的就 业是十分有利,因而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学习汉语,这属于内部的、 工具型动机。
经调查可知,华校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外部、工具型动机与内部、情感型 动机都很强烈,有以下两个原因:(1)华校学生出生于华人家庭,从小或多或少的 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文化和汉语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也使得学生的内 部、情感型动机占学生学习动机的一定比例。(2)由于中国高速发展,父母意识到 学习中文不论对孩子升学还是找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且父母也处于对华人身份和 中华文化的认同而让孩子学习汉语,这也是汉语学习工具型动机更为强烈的原因。
笔者认为,情感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都是一样的,最主要的是应该在教学过程 中将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只有内部学习动机才能最直接的激 励学生学习汉语。
表3. 7学习时间、华校教学效果
学中文的时间 广3年 4~6年 7~9年 10年以上
人数 67 40 188 187
100% 13. 90% 8. 30% 39.00% 3& 80%
华校教学效果 很好 一般 不好
人数 160 295 27
100% 33.20% 50. 60% 16.2
 
在学生学习时间方面,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是“7~9年”、“10年
以上”,分别为39%、38.8%,接着是“4~6年”,占总人数的8.30%。可见,大部分 华校的学生都是自小学起就开始学习中文,也有部分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中文, 说明学生的中文基础较为扎实。
但从华校教学效果方面来看,有295位学生认为华校的教学效果一般,占总人 数的50. 6%。有33. 20%的学生认为华校的教学效果很好,有27名学生认为华校的教 学效果很差。在“华校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这一问题上,大部分的学生选择的原 因是“学生”,认为自己上课不够专心,影响学习成绩。但有25%的人认为是因为教 材的原因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13. 89%的人认为是因为老师的原因而导致教学效果 不好,这一点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第四节教学情况部分进行研究分析。
表3. 8中文最难的部分
最难的部分 语音 词汇 语法 汉字
人数 107 54 107 214
100% 22.20% 11.20% 22.20% 4 生 40%
有214名学生认为中文中的汉字是最难学的,占总人数的44.4%,其次是语法 和语音,有107人,占总人数的22.2%o
由以上数据可知,学生学习的重难点集中在汉字学习上。词汇部分认为难的人 数较少,可能是因为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较长,有较为丰富的词汇量。在语音方面, 在泰语中有五种语调,因此学生对语调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困难。学生在语音方面 的学习难点主要集中在辅音中的舌尖音部分,如舌尖前音z、c、s与舌尖后音zh、 ch、sho其中z、c、s与泰语某些声母的发音有点类似,学习者读的时候很难分辨。 而且在泰语中没有翘舌音,因此泰国学生对zh、ch、sh这三个翘舌音的发音部分的 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语法方面,因为汉语与泰语同属于汉藏语系,汉语的语序 均为“主语+谓语+宾语”,学生在学习上并无太大困难。比较不同的是泰语中的副词 与形容词共同出现时,副词通常后置。如“这朵花很漂亮”会说成“这朵花漂亮很”, 在这一点上需要中文老师时常进行纠正。
汉字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主要是因为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在意义的理解上 存在着困难,且汉字的书写方式与学生所习惯的线性书写方式不同。可见泰国学生 在对汉字的书写和字义了解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汉字的字体教学 的教学在华校中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较为混乱。在“学校教授简体字还是繁体字” 这一问题中,有22.22%的学生学校教授简体字;有36.11%的学生学校教授繁体字, W 41. 67%的学生学校简体、繁体都进行教学。这表明了大部分学校的汉字字体教学 较为混乱,也可以解释为何大部分学生认为汉字是中文中最难学的。
二、学生的汉语语言态度考察
(一〉语言态度的定义
语言态度是人们对于某种语言或方言的态度和价值倾向,研究华校学生对汉语 的语言态度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汉语的倾向或喜好。且语言态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汉 语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的研究学生的语言态度,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倾向来制定 有效的教学措施,因此考察华校学生的汉语学习态度对研究学生汉语学习现状是十 分重要的。
陈松岑(1999)认为“语言态度是人类语言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常 常通过语言使用来体现;而语言的使用,又往往给语言能力的大小以决定性的影响; 语言能力转而影响到人们使用语言的频率,通过使用语言的效果,不知不觉地高变 着人们的语言态度。”①个体对某种语言的态度较好,则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 使用频率较高,则巩固了语言知识使该语言能力更好,对该语言的掌握能力较好认 知更深,对该语言的态度评价则会更高。
可见,语言态度、语言使用、语言能力这三个要素是一个大圆环,并且互相影 响着。因此,本部分除了对华校学生的语言态度进行考察外,也对华校学生的语言 使用和语言能力进行调查分析。
(二) 语言态度的问卷设计
本问卷根据宋琰(2015)②在进行语言态度调查时所釆用的评价量表,设计调查 问卷。其中“语言态度”共13题,其中1-5题为认知性成分,6-10题为情感性成 分,11-13题为行为性成分;“语言使用”共4题;“语言能力”共2题。
(三) 语言态度调査结果分析
1.学生的汉语语言态度
本文语言态度问卷的调查采用1 ikert5级计分法,共有5个选项:完全同意、
①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 1999 (01) : 69.
②宋琰.东南亚华裔留学生的汉语言态度与文化认同调查研究一一以华侨大学留学生为例[D].华侨大学, 2015: 24.
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值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 1分,故取中间值3. 5为参照物,对学生的语言态度进行评价。在收集到的数据当 中,认知性成分和行为性成分的标准差均在0. 5左右,情感性成分的标准值在0. 8 左右,说明所收集到的数据相对稳定,可以采用。
表3.9学生的汉语语言态度
成分 题目 均值① 标准差©
认知性成分 1、我觉得汉语用处多。 3. 87 0. 5223
2、我觉得汉语是一种优雅的语言。 3.11 0. 5043
3、我觉得汉语是一种精确的语言。 3.10 0.5122
4、我觉得汉语是一种权威的语言。 3. 23 0. 5211
5、我觉得汉语是华人身份的象征。 3.12 0. 5044
情感性成分 6、我喜欢学汉语。 3. 88 0. 8039
7、我觉得汉语好听。 3. 78 0,8425
8、我觉得汉语亲切。 4. 11 0. 8321
9、我觉得用汉语很方便。 3. 66 0. 8122
10、我觉得汉语不好学。 3. 88 0.8223
行为性成分 11、我会主动和中国人交流。 3. 26 0. 5830
]2、我会尽量说汉语。 3.14 0. 5850
13、我会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3. 33 0. 5846
①均值(Mean):在同一组数值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所有数值的个数就是均值“
②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也称均方差(mean square error),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是方差 的算数平方根。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认知性成分的总体平均值为3.292,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认知性问题中都倾向于 “不确定”。如“汉语用处多”这一项的平均值是3.87,介于“比较同意”与“不 确定”之间,但更倾向于“比较同意”,说明学生对汉语的实用价值还是较为肯定的。 在“汉语是一种优雅、精确、权威、华人身份”这四项的平均值均倾向于“不确定”, 说明汉语在学生心中的社会地位不高,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汉语是华人身份象征” 这一说法并不是很认可。
情感性成分的总体平均值为3.862,说明大部分学生在情感性成分问题中较偏 向“比较同意”。在“喜欢学汉语”、觉得汉语“好听”、'‘亲切”、“方便”这项的得 分都较高,其中“亲切”这一项的分值为4.11,倾向于“完全同意”。可见华校学 生虽然并不是很认可“汉语是华人身份象征”这一说法,但出身于华人家庭,自小 耳濡目染汉语文化,自然对汉语有着天生的亲近感。“汉语不好学”这一项均值为 3. 88,倾向于“比较同意”,说明学生认为学习汉语还是比较有困难的。
行为性成分的均值为3. 243,介于“不确定”和“比较同意之间”,稍稍偏向于 “不确定”。可见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较低,且不是很愿意开口说汉语。“通过各 种途径提高自己汉语水平”这一项的均值为3. 326,偏向于"不确定”,说明学生学 习汉语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靠学校和老师督促,私底下可能不会尝试使 用各种方法提高汉语水平。
此次调查,学生的语言态度总体平均值为3. 466,介于“比较同意”与“不确 定”之间,小于中间值3.5,说明学生对汉语的语言态度位于中等水平。其中认知 性成分、情感性成分、行为性成分的均值分别为3.292、3.862、3.243,在这三个 成分中,情感性成分的语言态度最高,认知性成分和行为性成分均处于一般水平。
在认知方面,学生都十分认同汉语的用处多,并且意识到学会汉语对今后的发 展的重要性。在情感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汉语是较为亲近的,对汉语的好感度较高, 这对语言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然而在行动方面的数据表明,学生虽然喜欢学汉语, 但实际采取行动去学习汉语的行为倾向较低,且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 法。这就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当中,除了教授汉语知识以后,也可以多教授学生 一些学习汉语的小贴士,为学生提供学习汉语的各种方法和建议,促进学生在课后 能自觉主动的学习汉语,将学习汉语的主动性付诸实践。
2.学生的汉语语言使用情况
表3.10学生日常交际中汉语使用情况
语言
对象 汉语 泰语 方言 其他
爷爷、奶奶 3. 52% 92. 24% 8.37% 0
爸爸、妈妈 3.11% 97. 52% 56% 0
同学、朋友 2. 78% 97. 34% 5. 58% 2. 78%
老师 13.89% 86.11% 0 0
从上表我们发现,超过90%的学生无论是对家人、同学、朋友还是老师,交流 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泰语,只有很小一部分学生在与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 交流时使用方言,均只占总人数的3%左右。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使用汉语的学生也只 占总人数的13.89%,可见汉语在学生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低。
在与部分学生交流之后发现,学生在家中交流使用的语言是泰语,很大原因是 因为虽然是华人家庭,并且保留有一定的华人文化,但毕竟是第二、三代华人,且 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华文教育黑暗期,大部分家庭都已经不会中文甚至方言。因此 在家中,学生没有可以说汉语的语言环境。在与同学朋友的交流中,因为学生的朋 友同学基本上都是纯泰国人或中泰混血儿,中文水平较差只能用泰语交流。在与老 师的交流也使用泰语主要是因为学生觉得自己的中文口语水平较差,不愿开口说汉 语。
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语言环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语言环境主要分为家庭 语言环境、社会语言环境、学校语言环境。在笔者的研究调查中发现,现阶段华校 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即使在学校里也大部分使用泰语交流,只有在课 堂上才有使用汉语的机会。学生的汉语没有可以使用的语言环境以及学生不愿开口 说汉语这两个问题,也是华文教育中值得注意的一方面。
3.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
表3.11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 能流利与人交
基本能交流,但
不熟练 能听懂,
会说 但不 听不懂,也不会
人数 120 54 54 254
100% 24. 90% 11.20% 11. 20% 52. 70%
书面语表达能力 非常熟练,无障
比较熟练,但有
点障碍 不熟练,
较大 障碍 一点都不会
人数 107 • 228 94 53
100% 22.20& 47. 30% 19. 50% 11.0%
从上表可得知,在“口语表达能力”这一问题中,选择“听不懂,也不会说” 的学生最多,有254人,占总人数的52. 7%;选择“能流利与人交流”这一选项的 有120人,占总人数的24.9%;选择“基本能交流,但不熟练”与“能听懂,但不 会说”的学生一样多,均占11.2%。在“书面语表达能力”这一问题中,选择“比 较熟练,但有点障碍”的学生最多,有228人,占总人数的47. 3%;选择“非常熟 练,无障碍”这一选项的有107,占总人数的22.2%;选择“不熟练,有点障碍”的 占总人数的19. 5%;选择“一点都不会”这一选项的人数最少,有53人,占总人数 的 ll%o
在口语表达能力中,选择“听不懂,也不会说”这一选项的学生最多;在书面 语表达中选择“比较熟练的”学生较多。这说明学生的书面语与口语掌握的能力程 度不成正比,体现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大缺失,就是学生极少开口说汉语而导致 汉语口语水平较低。或许是因为缺乏说汉语的场合,或许是因为学生平时更倾向于 用其他语言,但这一现象的存在对华文教育来说是十分不乐观的。
三、学生文化认同考察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这两者紧密相 连。对目的语文化的认同度越高就越能促进学生学习汉语,反之,学生的汉语水平 越高,对目的语文化的认同感就越强。可见,对学生文化认同的考察与华文教育中 
华校学生的现状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_)文化认同的定义及分类
王庚武教授认为华人的认同主要包括四类: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种族认同和 阶级认同。而“文化认同有两类规范,第一类是华人认为作为华人,对他们具有约 束力的华人文化规范,包括学习华人,维持家庭关系(特别是通过遵从有关生育、 婚、丧的规范来维持),以及对宗族、地域及其他加强华人社会团结的类似组织的支 持;第二类是华人认为有用并有必要接受的那些现代文化规范,包括宗教皈依及所 有各种反映多样化社会复杂性的社会习俗。” ®
根据王庚武教授的分类,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将文化认同分为社会关系、习俗习 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四个方面,共12题,将各项目交叉排放。其中第1、2、3 题为社会关系,第4、5、6、7、8题为习俗习惯,第10、11、12题为宗教信仰,第 9题为文化艺术。
(二)文化认同调査结果分析
1-社会关系
表3.12学生的社会关系情况
朋友多数是 华人 中泰混血 泰人 其他
人数 41 187 245 9
100% 8.51% 38. 80% 50.83% 1.86%
理想结婚对象 华人 当地人 无所谓
人数 117 228 137
100% 24. 27% 47. 30% 2& 43%
社会关系情况从血缘、人际关系等实际生活方面可以体现出华校学生的文化认 同。②在血缘关系上,笔者所做的问卷第一题“是否有纯泰人亲戚”中,所有的学生
①The study of Chinese Identifies in Sou&east Asia. Changing Identifies of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since World War2 Jenifer Cushman. Wang Gengeu 汇编"
②章石芳.卢飞斌.菲律宾华裔中学生族群文化认同调查[几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06):134. 都有纯泰国人亲戚。在交际对象方面,50.83%的学生的朋友是纯泰国人,占最多数, 只有少部分学生的朋友多数为华人。在结婚对象方面,选择泰国人为结婚对象的占 多数,有228人,占总人数的47. 3%, 2& 43%的学生对未来结婚对象的血统持无所 谓的态度,要求结婚对象为华人的仅占24. 27%。
从血缘关系、交际对象、结婚对象选择这三方面来看,华人同化于泰人的程度 非常之深。都有纯泰人血统的亲戚,朋友多数为泰国人,且华人不再执着与寻找华 人为配偶,异族通婚的观念也已深入人心。这说明华校学生的社会关系已经与泰国 人无异。
2.习俗习惯
“民族习俗是指一个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服饰、饮食、居住、 生产、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喜好、 风尚、习气和禁忌等,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①这一部分笔者主要从饮食习惯、 传统节日、宗教信仰及文化艺术这四方面来考察学生的习俗习惯认同情况。
2.1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是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华人同化程度 的指标之一。“茶文化”是非常有中华文化特色的饮食习惯,也可以用来考察学生的 饮食习惯认同。
表格3.13学生饮食习惯情况
喜欢吃 中餐 泰餐 其他
人数 54 367 61
100% 11.20% 76. 14% 12.66%
喜欢喝茶吗 喜欢 不喜欢
人数 160 322
百分比 33. 20% 66. 80%
①顾龙先.试论民族习俗与民族教育的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94(01):134.
由上表可知,在学生中喜欢吃中餐、喜欢喝茶的学生人数比例较低,分别为 11.2%、33.2%。问其原因,大部分学生回答是从小就习惯吃泰餐了,不习惯吃中餐。 不喜欢喝茶是因为茶太烫了,喜欢喝冷饮而不是热饮。除此之外,笔者还出了 “吃 什么水果容易上火? ”这一多选题,来考察学生是否留有中华饮食文化中独特的食 物良性、热性这一饮食概念。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都能选择出芒果、荔枝、龙眼等正 确的答案。
整体而言,华校的学生对华人饮食习惯方面的认同程度相对偏低,主要原因是 学生受泰国饮食文化影响较重,喜欢吃泰餐、喝冰饮料的学生较多。喜欢喝茶的学 生大部分为的闽、粤、潮汕地区的华人后裔,因为这三个地区都有饮茶的习惯。值 得我们注意的是,但大部分学生仍然了解中华饮食文化中独特的食物冷性、热性的 概念,说明学生在饮食习惯泰化的同时依然保有部分传统的中华饮食文化观。
2. 2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3.14学生传统节日的认同情况
传统
节日 除夕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冬至 腊八节
人数 374 428 200 54 107 45 282 26 80 26
100% 77. 59% 88. 80% 41. 49% 11.20% 22.20% 9. 33% 62. 39% 5. 39% 16.60% 5. 39%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率较高,没有人选择“都不知道”这一选项。春节的认 知率最高,达88.8%;其次是除夕,达77. 59%;第三是中秋节,达62. 39%;第四位 是元宵节,达41. 49%;第五名是端午节,达22.2%。因为大部分学生为福建、广东 的华人后裔,这两个地方的华人移民对祭祖和鬼节是十分重视的,因此对中元节(泰 国又称盂兰节)、清明节的认知率也较高,分别为9.33%、11.2%。
在接下来的“怎么过春节? ”这一多选题中,泰国华校学生所选择的庆祝春节 的各种活动方式也与国内相差无几。各种庆祝方式的所占比例从高到底如下:吃年 夜饭92.1%、给长辈拜年82.4%、收压岁钱52.6%、贴春联37.3%、祭拜祖先35. 5%、 放鞭炮12.8%、拜天公8. 3%、守岁8%。守岁的比例较低,是因为学生多为闽、粤地 区华人移民的后裔,且闽粤两地在过春节时没有守岁的习惯。选择“拜天公①”这一 庆祝活动的学生大多数为福建移民的后裔,因为福建地区自古就有在正月期间拜天 公的习惯,这也被华校学生完整的继承下来。
整体而言,学生对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的认知度较高,大部分的学生都了解中 国的传统节日,在过春节时的庆祝活动也与国内无异。这表明了华校学生对传统文 化习俗的有着很好的认同和传承。
2. 3宗教信仰
表3.15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
宗教信仰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其他
人数 482 0 0 0
100% 100% 0 0 0
家里供奉 关公 财神 妈祖 观音 天公 其他
人数 32 174 67 268 36 40
100% 6. 64% 46.10% 13. 90% 55.60% 7. 47% & 30%
在“宗教信仰”这一选项中,全部的学生都选择了 “佛教”这一选项。因为泰 国是个佛教国家,又称为“黄袍佛国”,对佛教的信仰十分虔诚,甚至规定男子成年 前都要出家一次短则半个月,长则好几年。在宗教这一方面,中国与泰国是相通的, 佛教也是中国人民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虽有教宗的不同,但也并无太大冲突。.因 此华人移民到泰国,也多数选择继续信仰佛教。
除了佛教信仰外,大多数学生的家庭仍然保有传统的中国民间信仰,体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多神崇拜。从家中供奉的神仙来看,6. 64%的学生家里供奉了关公,46.1% 的学生家里供奉了财神,13.9%的学生家里供奉妈祖,55.6%家里供奉观音,7.47% 的学生家里供奉天公,还有8. 3%家里有其他的供奉。还有不少学生家里同时供奉着
①闽南地区、台湾省汉族民间节日。每年正月初九举行。当地群众视这一天为最高神天公的生日,非常重 视。临近节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制作龟棵、发棵等,作为供品。红龟棵呈龟红色,打龟甲印,象征长 寿。
几尊神祗,体现了华人家庭多神崇拜的传统民间信仰。
表3.16学生的算命方式情况
算命方式 生辰八字 面相、手相 求签 解梦 电脑算命 不知道
人数 241 134 66 147 54 66
100% 50. 0% 27. 80% 69% 30. 50% 11.20% 13. 69%
二是算命的信仰习俗。在“你知道哪些算命方式”这一题中,只有13. 69%的学 生不了解任何算命方式,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对中国传统的算命占卜有所了解。 如图表3.16所示,半数的学生都知道“生辰八字”这一算命方式,剩下的算命方式 所占比例分别为面相手相27. 8%、求签13. 69%、解梦30. 5%、电脑算命11. 2%。由此 可见,泰国的华人学生、华人家庭,仍然留有华人的传统信仰习惯。
2. 4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一种展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来文 化艺术,而华校学生对中华文化艺术的感知认同也是华人文化认同的重要部分。本 题笔者主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艺术来对学生进行调查,具体有:中国电 影、舞龙舞狮、民族舞蹈、中国画、功夫、书法、戏曲、古诗词、音乐、象棋、中 国工艺。
表3.17学生喜欢的中华文化艺术调查
中国
电影 舞龙
舞狮 传统
舞蹈 中国
功夫 书法 戏曲 古诗词 音乐 象棋 工艺
188 228 94 198 175 203 88 88 203 76 71
100
% 39.0
% 47. 30
% 1& 15
% 40. 08
% 36.31
% 42. 12
% 18. 26
% 18. 26% 42. 1
2% 15.7
7% 14.7
3%
这是一道多选题,由上表所示,都不喜欢的人数为Oo其中舞龙舞狮喜欢的人 数最多,228人,占总人数的47. 3%,其次为音乐和书法,喜欢的人数均为203,占 总人数的42.12%o其他依次为中国画40. 08%、电影39%、功夫36. 31%、古诗词1& 26%、 戏曲1& 26%、传统舞蹈16.15%、象棋15. 77%、工艺14. 73%。
所有学生都对中华文化艺术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并有自己喜欢的中华文化活 动。根据笔者的观察,学习汉语时间越长的学生,所喜欢的文化艺术的种类越多, 范围越广,可见华校的文化教育对学生的中华文化艺术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今 后的教学中应该要更加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因为文化艺术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 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中华文化内容。
(三)小结
通过对文化认同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华校的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还 是相对较高的,大部分学生家庭仍然保留有华人家庭的习俗习惯。特别是在宗教信 仰与文化艺术这一方面更与国内家庭相差无几,甚至更多的保留了宗教信仰的传统 习惯。但笔者与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交流过后发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大都流于 表面,不知道其文化内涵,比如虽然学生们都有庆祝春节和祭祀祖先的传统,但问 其为何这么做时,大部分学生只是回答因为家长的要求。可见,学生对这些传统文 化习惯都有很好的执行,但对习俗习惯的来源和文化内涵却知之甚少。
虽然如此,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现状还是十分令人可喜的。大多数的学生 在行为和价值观思想观方面都或多或少的留有华人的文化因子,他们相较于非华裔 的学生来说,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华文化。因此,笔者认为在华校学生价值观、 世界观还没有彻底形成,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时候,可以多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 的优秀文化,让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良好的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 影响力,培养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文的内部、融合型动 机,这对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是十分有帮助的。
第四节华校的教学现状
对于华校教学现状的研究,笔者将从课程设置与教学考核、教材的使用与汉字 教学、课外汉语文化活动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考核
(_)北榄培华公立学校
1.课程设置
培华学校的课型主要是说话课和汉语课,除此之外还有中文电脑课、听力课、 拼音课、书法课,这些副科课程是每两个星期一节课,均属于必修课。中文专业课 的时间集中在上午,下午2点之后就没有中文专业课内容,开始上中国文化兴趣选 修课。这也是学校考虑到泰国的下午天气较为炎热,且学生上了一天的课到下午精 神较为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将文化兴趣选修课安排到下午,可以让学生集中 精神。文化兴趣课主要有舞蹈课、音乐课、剪纸课、书法课等,这些课程的课时均 为50分钟。
2.教学考核
培华学校期末考试考三个科目,分别为说话、汉语、拼音,其中汉语、拼音为 试卷作答,说话为口语测试,满分均为100, 60分为及格线,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 参考。
除了校内的汉语成绩考核外,培华作为泰国HSK水平考试的考点之一,每年都 会强制组织优秀的学生参加HSK汉语水平考试,三年级参加HSK三级考试,四年级 参加HSK四级考试,五年级参加HSK五级考试,以此类推。由于所挑选参与考试的 学生均为平时成绩优秀的学校,所以HSK的考试通过率极高,达到了 92%。
(二)春府大众学校
1•课程设置
大众学校的汉语课主要课型有汉语基础课、汉语会话课、汉语拼音课,均为必 修课。其中汉语基础课、汉语拼音课由班主任负责教学,汉语会话课则有科任老师 进行教学。学校规定每天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汉语,每周有一节中华才艺课,每 节课的课时为一小时,所以通常为早上一节汉语课,下午一节汉语课,在3点之后 没有汉语课。
2.考核方式
大众学校的考核方式主要为书面考试,共有四个科目,分别为汉语拼音、汉语 词汇、汉语语法、汉语汉字,满分均为100分,50分为及格线。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YCT、HSK汉语水平考试,采用自愿原则。YCT 考试较为简单,通过率基本为100%, HSK考试的通过率为65%。
(三) 芭提雅明满学校
1•课程设置
明满学校在小学、初中有不同的汉语课型,汉语课主要集中在上午时间,课时 均为50分钟。小学的主要课型为综合课、说话课,其中综合课周课时数为六节课, 说话课周课时数为两节课,课时均为50分钟。初中则设有综合课、文化课,其中综 合课周课时数为五节课,文化课为一节课,通常为老师给学生看视频或播放照片。 经过笔者调查得知,虽然明满学校设有孔子课堂,但是使用率极低,只有在初中上 文化课或举办校级活动的时候开放使用。
2.教学考核
明满学校的期末考试科目与课型相一致,小学考试科目为综合课、说话课,初 中考试科目为综合课、文化课。满分均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 成绩占50%,及格分为60分。
明满学校与培华学校一样,作为水平考试考点之一,会强制性的组织学生参加 YCT、HSK汉语水平考试。YCT的考试通过率为100%, HSK考试的通过率为88%。
(四) 罗勇公立光华学校
1•课程设置
光华学校作为东部地区唯一一所有高中部的学校,跟明满学校一样也是根据学 生年级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汉语课型,但区分更为细致。如下表所示:
表3.18罗勇公立光华学校课程设置
年级 汉语课型
小学一、二年级 中文 会话 拼音 笔顺
小学三、四年级 中文 会话 拼音 造句
小学五、六年级 中文 会话 拼音 写作
初中一、二、三年级;高中 中文 会话 语法 写作
其中中文课为主课,会话、拼音、语法、笔顺、造句、写作均为副课。通常周 二下午的第一节课为中华文化才艺课。小学、初中每周均为十节汉语课,每节课为 50分钟,其中小学的汉语课主要集中在上午,初中在下午2点之后就没有汉语课。 高中只有一年级,分文理班,文科班一周有八节汉语课,理科班一周有五节汉语课, 每节课都为50分钟。高中汉语课的分布比较散,但在下午3点后就没有汉语课。
2.教学考核
光华学校除了期末考试外,每个月还要进行一次月考,与期末考试一样其他科 目主要采取书面考试为主,会话课考试为口语测试。最后的期末成绩满分为100分, 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40%,课堂表现占10%,及格分为50分。考试成 绩作为升学参考。
YCT、HSK汉语水平考试采取学生自愿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老师 会在课余时间进行三节课的培训之后让学生参加考试。
(五)小结
经过对这四所华校的考察分析后,笔者发现华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考核方面有 可取之处,但也隐藏着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上文可知,这四所华校的汉语课教学时间都主要集中在上午时段,最迟在下 午3点之前也会结束,这样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因为汉语对于泰国学生来说相比 较英语或其他科目是比较难学的,且泰国天气炎热,到下午学生经过一早上的学习 •和中午的游戏时间,更是无法专心听讲。上午学生的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也更方 便老师展开教学,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保障教学质量,值得肯定的。
除此之外,华校的教学考核相比较其他学校而言更加严格。笔者通过向其他学 校的志愿者访问发现,其他学校即使将汉语设为必修课,但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通 常占总成绩的60%、70%,期末考试成绩则只占总成绩的30%、40%0且泰国的学校给 学生成绩都是十分宽松的,不会有不及格的现象。因为即使学生考试成绩很差,学 校基于家长和升学的压力也会提高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让其全部及格。而华校则 是考试成绩基本占了 100%的比重,所得出的期末成绩也更能反映岀学生的汉语知识 的掌握情况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并且华校会组织学生参加YCT.HSK等汉语等级考试, 通过规范化的考核来检验学生的汉语水平。
但华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考核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第一,部分华校的中文课程设置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来进行划分。如,培 
华学校的汉语课型从小学到初中均为说话课和汉语课,春府大众学校的汉语课型从 小学到初中均为汉语基础课、汉语会话课、汉语拼音课。但明满学校则在小学、初 中有不同的汉语课型,小学主要为综合课、说话课,初中为综合课、文化课。光华 学校的课型划分更为细致。分为小学一、二年级;小学三、四年级;小学五、六年 级;初中、高中四个阶段,在小学高年级才开始设置写作课,到初中阶段开始设置 较为抽象、难学的语法课。
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来设置不同的汉语课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 年纪越小的学生越喜欢开口说汉语,不喜欢学习较为抽象性的语法课程,在这一阶 段多设置说话课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到较高年级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 成,有能力进行写作训练和语法学习等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在这一阶 段设置写作课、语法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书面水平,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 解。
第二,华校的汉语教学侧重于汉语语言本体知识的教学,对中华文化的教学涉及 较少。培华学校的文化课程主要是作为兴趣选修课,大众学校和光华学校一周只有 一节中华文化才艺课,明满学校则是到初中阶段开始设置文化课。虽然这四所学校 均有设置文化课程,且经过笔者的调查,学生对毛笔字、剪纸、中文歌等才艺掌握 的也相当不错,但这对于以华裔学生占大多数的华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在与 学生的交流中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知道自己的祖籍地,但当问其祖籍地“广州在 哪里?云南在哪里?福建在哪里? ”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是不知道的。这说明了学 生对中国的人文地理了解的太少。
华裔在国籍上为泰国人,但毕竟身上有一部分的华人血统,简单的了解一些表 面的东西是不够的,应该要多了解一下中国的文化、历史、地理常识。且通过对中 国文化的介绍,也能够丰富上课的内容,激起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这是一举两得 的事情。
第三,华校虽然名为华校,但其性质还是属于泰国民办基础教育的学校,汉语 课程相对于其他学校是算多的,但在一天八节课中汉语课也只占了四分之一的课程。 这表明了华校不仅只是专注于华文教学,它还服务于泰国教育体系。
汉语的考试成绩仅作为学生升学的参考,学生的升学主要受泰文成绩和英语成 绩决定的。这不仅是华校的问题,而是在当前泰国汉语教育制度中,汉语虽然已经 成为泰国高考的选考科目,但还没有成为小学、初中升学的考试科目。学生在这一 阶段所学习的汉语成绩不但对他们将来的升学考试毫无影响,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的 学习负担。因此华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小学学业之后都会选择转入泰文学校或国 际学校学习,这也间接导致了华校初中部、高中部的学生较为稀少。
二、教材的使用情况与汉字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料,是教学的基础,教材的好坏也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且从 问卷调查的结果得知,除了自身不爱学习的原因除外,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 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教材,因此本部分将研究这四所华校所使用的教材情况。
(一) 四所华校的轴使用现状
北榄公立培华学校在汉语课主要使用《汉语》作为教材,在说话课使用《开开 汉语》、《体验汉语》作为汉语教材。大众学校则是使用《汉语》作为为汉语基础课 的教材,《说话》作为汉语会话课的教材。明满学校使用《中文》、《汉语》分别作为 综合课、说话课的教材。罗勇光华学校使用《中文》作为中文课教材,《说话》作为 说话课教材。在笔者能收集到的教材资料前提下,笔者将对北京大学华文学院出版 峯 的《汉语》、《中文》这两部四个华校都有使用的教材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第五册、 第六册的内容,研究分为以下四部分:教材呈现方式、课文话题、句子长度、泰语 注释。
(二) 教材的比较分析
1.教材呈现方式 ¥
从教材的结构看,《汉语》一册共有三单元,每单元五节课,一共十五节课,在 单元课程结束后有简繁对照的生词总表。《中文》一册共有四单元,每单元三节课, 一共十二节课,在单元课程结束后有简繁对照的音序生字表、音序生词表、句子总 表、汉字笔画名称表、写字笔顺规则表、汉字偏旁名称表、汉字拼音方案以及第一 册到第四册的音序生字表。
从课文内容的编排看,《汉语》这一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前四节课的编排顺序为: 学句子、读课文、记生词、长知识(绕口令、猜字谜、古诗词等)。第五节课为读一 读(课文)、说一说(对话)、生词表、玩游戏(作业)。《中文》课文内容编排顺序 较为一致,分别为课文、生字、词语、句子、练习(描一描、写一写、读一读、扩 展替换、对话等)、补充阅读、生词、句子。
从课文的编排顺序可以看出设计者的教学思路。《汉语》是以句子学习为主,先 进行句子学习,在巩固句型之后再开始学课文、词语、生词,词汇、语法。其中汉 字是从属于句子教学的,没有单独的汉语学习板块。《中文》则是先进行课文学习, 给学习者一个整体印象,让学习者了解课文内容,接着开始学习生词,到词语,再 到句子,循序渐进。最后再进行练习拓展和补充教学。
《汉语》前四节课均无练习的环节,练习主要集中在最后一节课,且无汉字练 习的部分。《中文》则在3节课中都有练习和写汉字的环节。因此笔者认为《中文》 比汉字更适合当汉语基础课的教材。
2.课文话题
在课文话题的选择方面,笔者以2008年出版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中的《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表》的“22大类话题”①为参考标准,.将《汉语》 与《中文》的课文话题进行分类。分析发现,《汉语》与《中文》的课文话题主要集 中在个人信息、日常生活、情感与态度、植物与动物、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技术这 六类话题上。分类结果如下:
表3. 19《汉语》与《中文》的课文话题分布
教材
话题 汉语 中文
课文数 (%) 课文数 (%)
个人信息 4 13. 3% 0 0
日常生活 8 26. 7% 6 25%
植物与动物 12 40% 4 16.67%
情感与态度 2 6. 7% 0 0
文学与艺术 4 13. 3% 12 50%
 
①分类为:个人信息、情感和态度、社会交往、日常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文化娱乐、节日活动、身 心健康、习俗与忌讳、旅游与交通、语言与文化、价值观念、文学与艺术、政治和历史和地理、科学与技术、 全球与环境、计划与未来、热门话题、教育、植物与动物、自然景观。
科学与技术 0 0 2 8. 33%
从上表的数据发现,《汉语》与《中文》教材的话题选择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重 合话题为日常生活、植物与动物、文学与艺术这三个话题。
《汉语》、《中文》的课文话题中日常生活的单元数占比均为第二名,说明该教 材注重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以培养学生的在生活中的表达、交际能力为主。两部 教材在文学与艺术方面都有所涉及,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物寓言故事融入到话题中, 通过动物之间的故事来传达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且好几篇课文都十分贴近国内的 小学语文教材,如《汉语》教材中的《狼来了》、《司马光砸缸》、《乌鸦和狐狸》、《骆 驼和羊》;《中文》教材中的《狐狸与葡萄》、《闻鸡起舞》、《曹冲称象》、《李时珍》, 这8篇课文在国内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使用。笔者认为”海外华文教育的教材选 择贴近中国国内的语文教材在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思想方面是十分有好处的,但 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理解课文意思的难度。学生即使是华人,但年纪尚小,对中国 传统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司马光砸缸》与 《曹冲称象》光是向学生介绍这两位历史人物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更别说让学生 理解这一故事的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两教材都没有涉及到的话题是泰国文化。因为这两部教材都不属于 国别化教材,均是由国家汉办免费提供给各学校使用的,所以并没有涉及到泰国文 化的部分,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3.句子长度
课文句子的长短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因此本部分笔者将通过对课文重点句子 平均句长①的统计来对课文的难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①平均句长的算法:平均句长=总字数/句子总数
图3. 1《汉语》各单元平均句长柱状图
 
 
 
图3・2《中文》各单元平均句长柱状图
 
 
 
一般来说,句子越长就越难学,因此语言的学习顺序一般是由难度低的内容向 难度高的内容进行递进式的学习。但从上图的数据可以看出,《汉语》与《中文》教 材并没有严格遵守这一原则。《汉语》有三个单元,平均句长第一个单元最长,为
6. 6个字,第二个单元平均句长为4. 7个字,第三单元的平均句长为5. 2个字,并 没有呈现递增趋势,反而是初学的第一单元最长。《中文》则是第二单元的平均句长 最长,为10.1个字,第三、第四单元句长则呈现递减的趋势。
可见《汉语》、《中文》这两部教材对句子长度的设置并不是十分合理,不符合 学习规律,也会对学生学习中文造成一定的阻碍。
4.泰语注释
《汉语》与《中文》两部教材均不属于国别化教材,因此都没有泰语的翻译注 释,只有汉字与拼音,拼音也基本只出现在生词表上。通过笔者的调查及亲身经历, 笔者认为,教材中有准确的泰语注释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泰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差, 中国籍教师的泰语水平差,交流十分困难。除了双方无共通语言导致无法顺利交流 这一困难外,泰国本土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较难的汉语词汇,如果没有泰语注释,往 往难以理解其意义,这也会对汉语教学造成一定的阻碍。
因此,无论是对于泰国籍汉语老师还是中国籍汉语老师来说,若教材中有泰语 注释,将对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借助泰语注释也能够向学生准确的解释一些 抽象生词的词义和用法。对于学习者来说,教材如果有泰文注释对学生有预习和复 习工作也是十分有好处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汉字教学
在问卷调查“你认为汉语最难学的是? ”这一题中,有44. 4%的学生选择的是 汉字。在“你学校使用什么字体进行教学? ”这一题,有41.67%的学习选择了两者 兼有。因此,笔者认为除了汉字本身与泰国文字书写方式有极大不同之外,简繁字 的混乱教学也会造成学生汉字学习的困难。
在泰国,汉字教学使用简体还是繁体没有明确规定。目前华校大部分使用来自 中国大陆的简体字教材,但因为泰国的华人社会一直使用的是繁体字,如华人报纸, 华人文学的出版发行都是使用繁体字,所以学校对学生使用简体字或繁体字没有强 制性的要求,且大部分教材的生词总表都有繁简体对照的汉字。
除了明满学校建校历史较短,从一开始就使用简体字教材外,其他三所华校在 使用中国大陆地区简体字教材之前,大多使用台湾地区提供的繁体字教材。且部分 学生在周末时选择上汉语补习班,如东方文化书院补习机构和台湾地区所属的中华 会馆,中华会馆的老师大部分来自台湾,使用繁体字进行教学,东方文化书院的老 师有部分也会使用繁体字教学。
现在,笔者所调查的这四所华校均使用中国大陆出版社出版的简体字教材,且 学校的老师认为简体字更容易书写,使用简体字教学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按 照现在的发展情况,将来使用简体字的学生会越来越多,由于繁简体字所造成的汉 
字学习困难也将逐渐消失。
三、课外汉语文化活动
泰国学校十分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华校的课外中华文化活动形式也是多种多 样,主要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如中文歌曲大赛、中国诗歌朗诵比赛、毛笔书法比赛、 中华文化展示会等。在此笔者主要选取这四所华校具有代表性的课外中华文化活动 展开阐述。
(一) 中文小品比赛
中文小品比赛是北榄培华学校独有的课外中文特色活动。该比赛通过小品的形 式,向听众们介绍中国传统故事,如《刻舟求剑》、《龟兔赛跑》、《三打白骨精》等, 旨在培养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这样的中文小品比赛不 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汉语水平的机会,也能让观众从小品故事中了解中国悠久 的文化历史及思想内涵,不论是对参赛选手还是听众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 抄书比赛
抄书比赛是大众学校的传统汉语活动项目,从1992年开始创办,至今已有25 年历史。抄书比赛旨在让学生能够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方式,熟悉汉语标点符号的 用法。抄书比赛的抄写内容是汉语课文,除此之外,学校还结合泰国学生热爱画画 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为抄写的课文配上手绘插图,丰富学生的抄写内容,也能激起学 生的参赛兴趣。
(三) 明满学校孔子课堂汉语系列节目
明满学校的许多汉语文化活动都依托于孔子课堂进行,其中最出名的是2009年 与芭提雅市有线电视台合作的“相约汉语一明满学校孔子课堂汉语系列节目”,该节 目于每周一至周日晚间10点在芭提雅市电视台连续播出,为芭提雅的普通民众提供 了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平台。这一节目的播出代表着明满学校的汉语文化活动不 仅仅只局限于校内,而是己经走出学校面向社会,为芭提雅市提供更多的汉语文化 资讯,这是华校课外汉语文化活动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个特色活动。
(四) 元宵晚会活动
光华学校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众多,其中元宵晚会的人气最高。元宵晚会的节 目都是学校学生进行表演,入场券面向社会发售,一张500泰铢,受到学生家长们 的热烈欢迎。通过学生的文化演出,一方面可以展示学校的文化教学成果,吸引更 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光华学校来学习汉语,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向普 通民主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使得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愿意捐款资助华校教 育,推动华文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五)小结
汉语文化活动的方式各种各样,但大都局限于校内,只有少数几个如“东部地 区华文学术大赛”等大型比赛可以让不同学校之间进行文化教育成果的交流切磋, 平时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甚少。因此,笔者认为,东部地区同一个府的华校如同属 春武里府的大众学校、明满学校、公立文益学校,或邻近地区的华校如尖竹汶的东 英华校、罗勇府的光华学校之间可以多开展一些校际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唱歌、演 讲、书法、舞蹈等比赛。通过校与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切磋,不仅可以看到其他学校 学生的文化教学成果,看看自身还有哪些不足,也为学生提供了汉语交流的场合, 借此可深化汉语文化活动的意义。
第四章 泰国现阶段华文教育存在的困境与路向
现阶段华文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华校在汉语教 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笔者在此从师资、学生 学习情况和学校教学情况这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并探讨今后华文教育发展的新方 向。
第一节现阶段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_、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泰语水平低
在华校,中国汉语老师的构成主要是汉办志愿者教师、侨办教师和自聘教师。其 中,除了自聘教师有一定的泰语基础外,大部分教师的泰国水平为零。而泰国学生 的英语能力不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能借助泰语这一媒介语进行教学。低年级学 生的汉语水平不高,在教学时往往需要使用泰语辅助来完成教学的双向沟通。在面 对高年级学生,要教授抽象性词汇或语法问题时,无法用简单的泰语或英语进行解 释,影响教学效率。且志愿者教师的教学经验管理经验不足,无法很好地控制课堂 教学。
(二) 教师流动性大
在华校,无论是中国籍汉语教师还是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流动性都是较大的。
对于志愿者教师和侨办教师来说,由于任期的原因而导致老师无法在一个学校进行 持续性的教学。对于自聘的中国籍教师和泰国本土教师来说,则主要是因为工资待 遇问题而选择离职。据笔者了解,在华校泰国本土教师的月薪为1, 5000~20,000泰 铢不等,中国自聘教师的月薪为20, 000~35, 000泰铢不等。现阶段泰国与中国交往 合作十分密切,对汉语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在其他需要汉语人才的岗位如导游、商 场导购、公司翻译等职业的薪酬则普遍高于汉语教师的薪酬。汉语老师这一职业对 中文系毕业的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因此有不少年轻的泰国本土教师,即使学校 出资送到中国进修归来会仍然选择离职从事其他行业,或选择到曼谷的学校就业。
二、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学习动机较为被动
从学习汉语的目的来看,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为被动,多数是因为父母的要求而 学习汉语。从前文对学生语言态度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在下课后不会花费时间在 汉语学习上,一天之间学习汉语的时间比较少,知识无法得到巩固。也导致学生虽 然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较高,却往往停留在表面阶段。知道祖籍地,过中国节日, 但是却对祖籍地的位置和节日来源、内涵一无所知,可见学生对中国的地理、历史 知识、民族文化精神知之甚少。
(二) 课堂吵闹
在课堂教学方面,据笔者观察,学生专心听讲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比赛等,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便会注意听 讲,若采用较为沉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只能集中十分钟,之后便会开始 做自己的事情。而且学生不惧怕中国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较为吵闹,影响班级纪律, 导致教师在教学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班级管理上。
(三) 口语能力差
通过对学生汉语能力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较长,书面 语能力也较强,但是口语能力却比较差。结合学生对学生的语言环境的调查可得知, 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交际中,缺乏使用汉语的语言环境。学生在下课后便没有 开口说汉语的机会,导致了学生书面语能力较强,口语能力较差这一问题的产生。
三、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_)教材较难,缺乏针对性
学校为了节省经费,在教材上往往选用的是汉办、侨办免费赠送的《中文》、《汉 语》这两套教材。但是这两套教材主要是针对全部海外学生研发的,不是国别化教 材,没有任何泰国文化的内容,缺乏针对性。而且这两部教材的课文话题普遍较难, 较为过时,不具有时尚气息。书上没有任何泰语注解,标注拼音的地方也较少,使 得学生学习时必须要借助老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预习、复习造成了很大 的麻烦。
(二) 重视中华才艺,忽视中华文化内涵
华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中华才艺的培养,而相对忽视中华文化内涵的传授。因为 学校主要通过文艺汇演和手工作品的形式来向学生家长展示教学成果,并且在东部 地区华校的比赛中所比拼的内容也主要是各项中华才艺的比拼。经笔者调查得知, 这四所华校均有开设中华才艺课程,但是却没有开设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等课程。 华校学生的是最容易了解和接受中华文化的,学校一味的重视才艺的培养,忽视对 文化内容的教授会造成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只停留于文化外现的阶段,而无法更 加深入的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这对汉语的持续性教学是十分不利的。
(三) 缺乏健全的教师管理机制
华校对教师的管理较为松散。首先是志愿者教师和侨办教师之间由于课程的分 配存在一定的摩擦矛盾,学校往往分配给志愿者教师很多课程,平均每周20节课左 右,侨办老师通常每周就5节课,较为清闲。课程分配不均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对于泰国本土教师的管理也较为放松,具体反映为没有和老师签订相关的合同 条约。例如华校出资将年轻教师送到中国去培训,回国后培训的教师却不选择在本 校继续工作,而是将此次培训经验作为踏板去其他学校或岗位就业,使得华校“人 财两空”,从而逐渐放弃资助教师去往中国培训这一项目。
第二节现阶段华文教育的发展策略
针对华校现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根据调查资料的分析结果和自身经验提 出了以下几点发展策略。
一、文化教学、文化活动并重,提高文化影响力
文化教学对于华文教育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历数千年的风雨 洗练,在泰国华人的生活中依然熠熠生辉,可以说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 华校的学生进行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 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了解中华文化的优秀精神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感染 学生,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_)课程设置贴近生活
在文化课程设置方面,笔者建议学校可以开设中国历史、地理、艺术等选修课, 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华文化的平台。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 而不是将文化内容在教授中华才艺时一笔带过。
文化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使用所学到文化知 识。比如在进行中国地理划分时,可先询问学生的祖籍地在哪里,然后在中国地图 中指出学生的祖籍所在地,并介绍学生故乡的风土人情。学生都喜欢新鲜事物,因 此教授的内容要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可在教授地理文化时,播放旅游节目或纪录 片或相关新闻,让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也能够最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现阶段中国的情况。
(二) 开展文化交际活动,建立社团
文化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课堂里,应该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使文化教学成为生动 活泼的文化交际活动。在交际活动中凝聚学生民族文化情结,提高学生对于中华传 统文化的认知。在课余活动时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文化社团或兴趣爱好小组, 如武术社团、舞蹈社团、书法社团、中华美食社团等,也可以组建学生最感兴趣的, 以舞龙舞狮为主的民俗文化兴趣研究小组。同时,学校可以制定中华文化展示日, 在一周中固定的一天,通过制作看板、展台或表演的方式展示自己所在社团、小组 的主要研究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除了展示之外,学校也应让学生在传统节 日,结合民俗传统进行表演,参与到节庆活动中来。
(三) 形成校园文化品牌,走出校园
在前文对这四所华校的课外汉语文化活动的调查中,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课 外文化活动。如培华学校的中文小品比赛、大众学校的抄书比赛、明满学校与芭提 雅市电视台合作的“相约汉语”系列节目、光华学校的元宵晚会,这些活动都是学 校的特色文化活动。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些活动发展成学校的文化招牌,不仅可以最 直观的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入学。
除此之外,华校的文化活动应该走出校园。如明满学校与市电视台合作的“相 约汉语”系列节目,不仅可以展示学生深厚的汉语文化功底,也结合了芭提雅地区 对汉语学习需求度较高的特点,使华校学生成为真正的中华文化传播者,为当地社 会服务。参考明满学校的活动形式,其他华校的品牌文化活动也应走出校园,多与 当地华人会馆、慈善团体、当地电视台、报纸等组织机构合作,定期举办以市为单 位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艺术汇演、文化展览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增强学生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而且这些文化活动的内容都是学生平时学业的结晶,举办文化活动也是对教师的教 学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实际检验。对于社会角度来说,文化活动走出校园不仅能 让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中国文化,参与到中华文化活动中来,也间接提高了民族文 化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学习汉语。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虽然华校学生受泰国文化的影响较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与了解不似祖辈那么多,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祖辈、父辈身上的中华文化烙印在 家庭生活中也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所以即使经过了好几代,华裔学 生身上仍然留有一定的中华文化因子。因此,在文化教学或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 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文化因子,更深入地进行文化教学,提高文化教学的层次。
二、实现华文教育区域化共同发展
区域化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潮流趋势,以地缘、文化等要素为依托, 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区域化同样也适用于华文教育。经笔者研究发现, 东部地区的四所华校有着相似的办学理念,开设的课程也十分类似,同样面临着师 资流动性大、教材缺乏针对性、学生较为吵闹等共同的问题。因此,仿效经济发展 的策略推动华文教育东部地区区域化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基础。
(一) 建立区域化教师管理、培训机制
对于泰语水平较差的汉办、侨办老师和教学经验不足的汉办老师,笔者建议可 以定期的举行一些泰语培训活动或教师技能大赛,来提高教师的泰语水平和教学能 力。各校之间也可以定期举行教学技能座谈会等活动来交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 措施。
在泰国本土教师流动性大这一方面,除了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外,东部地区的 十四所华校可以联合成立一个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基金会,定期输送泰国本土汉语教 师去中国高校进行培训,培养、储备一批优秀的本土汉语教师。但要注意在输送前 应该要跟教师们签订条约,如学成归来后要在学校任教多少年等,以免造成人才流 失的现象。
(二) 共同研发教材,实行联考制度
本文笔者研究的四所华校所使用的教材也基本相同,都有《中文》、《汉语》这 两部教材,在教学中教材所造成的困扰也十分类似。因此,笔者认为东部地区的华 校可以共同开发教材,针对华校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研发出一套具有泰国文化特色 的、适用于东部地区华校的教材。
由于华校开设的课程也较为类似,均有汉语基础课和说话课。因此,笔者认为 华校可以仿效国内的考试模式,在东部十四所学校之间创立联考制度。在期中、期 末的时候统一出卷,进行汉语基础课程的联考。考完之后各个学校的老师应该集中 开会,对考试结果进行评估,共同讨论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所取得的进步和 所存在的问题。设立联考制度不仅可以考察各个学校的教学情况,也可以让学校之 间进行良性的竞争,使得东部地区的华校能够共同进步,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
(三)开设地方性特色课程
东部地区的芭提雅和罗勇府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中国游客众多,每年有不少华 校的学生毕业之后选择从事旅游行业。春武里府和北榄府则是泰国工业区,有许多 中泰合作创办的工厂,每年也有不少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工厂工作。基于东部地区 的旅游业繁荣和工厂众多这两大特点,笔者认为东部地区的华校可以有选择性开设 一些汉语特色课程,如旅游用语、工厂专业用语等中文课程,以满足今后学生的从 业需要。
除了以上三点,笔者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东部地区华文教育网站, 实现资源共享。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_)采取奖励机制,强化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较为被动,多数是父母帮他们选择决定学习汉语而不是出 于自身的喜好而开始学习汉语。这样的被动、外部型的学习动机容易使学生对汉语 不感兴趣,课后也不会主动地学习汉语。教师应该采用明确、公正的奖惩措施,对 学生的上课行为、学习成绩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后方设置一个 布告栏,把每个学生的照片和名字贴上去,当学生课堂表现良好或成绩较好时,可 以在照片上贴一颗星星,做的不好就拿掉一颗星星。两周后,当星星累计到一定数 量时便可向老师换取一个小礼物。采用奖励机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 成就感,激发学习汉语的兴趣,从外部学习动机转变为内部的、融合型学习动机, 从而能够长久的、自发的学习汉语。但是对于星星少的学生,老师不能忽视,要了 解他们在学习上是否遇到了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一起解决困难。
(二)善用社交软件,创设语言使用环境
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教师要多借助多媒体和社交网络,给学生创造一个有 趣的汉语学习环境。现在华校的硬件设备较为完善,大部分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如在教授《刻舟求剑》 这一课时,可先播放一段《刻舟求剑》的动画短片,让学生对这一成语故事有一个 大概的了解,会更利于教师展开教学,也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也可以改变传统的书面布置口语作业的形式,多 利用社交工具来让学生完成口语作业o笔者发现泰国学生比较沉迷于facebooks line 等社交网络,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社交网络上完成作业。笔者采用的 做法是向学生介绍中国人使用的网络通讯工具微信,然后建一个班级群,布置口语 作业,如朗读课文生词三遍,让学生在微信班级群使用语音功能完成朗读作业。这 样学生在完成朗读后可以听自己的发音,也可以在群里听其他学生的朗读作业,促 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也可以直接、快速的反馈学生的朗读情况。这样较为新颖 的布置作业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提高作业的完成度,而且也弥补了 传统口语作业的不足,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语言环境,让学生 在课后也能多开口说话,提高汉语听说能力。也变相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汉语交流 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后也能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汉语交流。
除此之外,老师也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汉语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 运用这些有趣的方法来学习汉语。如,记歌词,学唱一首中文歌;用中文台词替电 影配音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学习汉语的兴趣。
第五章结语
从1908年泰国第一所华校创立至今,泰国的华文教育已经走过了一百余年。二 战结束之后,泰国民主政府上台,对华人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华人获得自由办学 的权利。且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极大的激起华人华侨们的民族自豪感,开始纷纷投身 到建设华文教育事业中来。这一时期的华校如雨后春笋般从全泰各地涌出,华文教 育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但好景不长,这样的繁荣只持续到1947年。1948年,一 向对华人抱有敌意的銮披汶政府重新上台,颁布一系列严厉的政策来限制华文教育 的发展。军政府严厉的打击再加上同化政策的作用,华文教育从战后的短暂繁荣逐 渐走向式微。
从1948年到1992年冷战结束,华文教育整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低谷。在这 50年间,泰国政府所颁布的限制华文教学的措施,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教育政策,这 些教育政策都是为同化华人政策所服务的。因为中泰两国有着不一样的社会制度, 泰国当政者担心华校在进行华文教育的同时传播民族主义思想,使华人不易被同化, 这不利于泰国社会的稳定。中文是海外华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泰国政府认为限 制华校的发展,可以最有效地让华人二、三代进入泰国学校,使中华文化的传承有 了断层,从而完成当政者同化华人的目的。且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有着开放且兼 容并包的心态,申请入籍的华人在入籍后能很快的泰国主流社会所接受,融入到泰 国社会中来,不会发生像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的排华活动,这也加速了华人的同化 进程。
90年代至今是华文教育飞速发展的“春天”,但华文教育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首先是华文教育的受众,华人后代在政治上完全认同泰国,文化认同上也倾 向于泰国文化,此时的华文教育就不再是华人的母语教育,而是成为了一门外语。 华文教育性质的变化也代表着泰国同化政策的成功,此时泰国政府放下对华文的戒 备,从华文教育的反对者变成了积极推动汉语教学的官方主体。
随着中泰两国之间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日益密切,汉语在泰国也越来越受到 重视,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长,国家汉办与泰国教育部合作,向泰国输送大量的 汉语志愿者教师。笔者作为第十五批汉语教师志愿者,借助较为有利的条件,得以 展开对东部地区四所华校的教学现状调查。其中培华学校、大众学校、光华学校至 今都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有着雄厚的汉语师资。明满课堂虽然创办至今才10余 年,但也因为与汉办合作创建了孔子课堂也吸引不少学生前来就读。而且这四所华 校的校主、董事长多为华人或华人后代,十分重视汉语教学,也曾多次到中国的中 小学访问,参考国内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来进行汉语教学。学校的学生也曾多次参 加YCT、HSK等汉语水平考试,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华校在汉语教学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学 习动机较为被动、教材不适用、教师流动性大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 认为整个东部地区各华校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东部地区的华校,除了比赛之 外平时交流甚少,各个华校都是关起门来教汉语。笔者经过调査后发现,这四所华 校的课程设置较为类似,均有汉语课和说话课,教材使用也基本相同,有着相似的 教学基础,为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为了整个东部地区的华 文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校与校之间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合 作,建立区域资源共享平台,供汉语教师们互相取经,交流教学技巧,这对促进东 部地区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十分有帮助的。除此之外,东部的14所华校可以像国内学 校一样设立一个区域联考的考核模式,不仅可以验收学生的教学成果,也促进了华 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利于华校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以上是笔者将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加上调查结果后而提出的部分建议,但是受 笔者个人水平的影响,研究还不够全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调查对象的样本不 够多。因为东部地区华校有十四所,笔者出于研究方便的原因选择了四所有笔者朋 友所在的学校作为东部学校的代表,并在这四所学校中出于升学和汉语水平原因只 选择了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代表,难以代表这四所学校的全部 学生。其次是笔者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对华校的教学现状进行考察时,笔者主要以 宏观的角度,从学校情况、师资情况、学生情况、教学情况这四个大方面入手,由 于受到研究水平的限制,并没有深入探讨教师的具体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致使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不够全面、深入,有待进一步的考察验证。
附录
泰国东部地区华校学生情况调查
凡是选择“其他”的请在“ ”上写出你的答案。
姓名彳會励 : (中文)
年龄们耳: 年级11: 性别
1.你是否知道自己的祖籍地?附亡仙|颔1|枷斗冲颌呵胪
A.知道 B.不知道
2.你的祖籍地是?
A.潮汕尿2辰
D.海南仙血 B.福建 和询啊爲*u C.广州 mua
E.其他Bu 1
 
3•你自己或家庭加入哪些华人社团?(可多选)
比!■於鈴 mu冋和伽明订屈钢qnu®晶峠工血刖屜 (価佃篩m舖n )
A.宗亲会阳邓
D.慈善组织rroq张
4.你认为自己是: B.同乡会rnrrniC.宗教组织颔和刖仙
E.没参加bi隔钿生口
 
A.泰国人fiulvisj B.华人気C.华侨筑祸谕讪湘D.说不清血 1谒
5.你什么时候取的中文名字? qnAl制晶口血
A.出生时取的wn谥仰B.学中文时取的 lining
6 •谁给你取的中文名字? 减叶加屜
A.爸爸妈妈 B.爷爷奶奶 ・C.中文老师
7.你学习汉语的时间是 wtmtHqtu扁m指斶rrw和
A. 1~2年 B.3~4年 C.5~6年 D.6年以上
&你们学校教授繁体汉字还是简化汉字?
 
 
A.繁体字uuu糸阪B.简体字和胡uiiwj曲C.两个都有低細恢
9.你觉得以下哪些学习内容很难?
 
A.语音i細护B.语法hmnTnl C・词汇丽讦D.汉字
10.你觉得学校的汉语教学效果怎样?
 
 
A.很好员B. 一般 沽Id C.不好Im惴
11 •你觉得汉语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qtuFi刚何A用色酗即晶
A.教师 B.教材 伽m彘urm丽 C.学生
12•你学中文的原因是:(可多选)刖期玳iqtu希逋门仙朋口
A.我是华人 lhznn病u谕血 B.我有华人血统血2命朋u
C.我对中国文化感兴趣 血miT仙伽1血血u
D.应付学校的考试 伽讪3俪fiugthru
E.我想和说华语的人交朋友 血拆m伽品3的时啟尿iu
F.我想找到好工作細伽询mzm湖
G.我的父母要求我学中文vieuunti-iw^Eiunntn^u
H.其它 tu-]
泰国东部地区华校学生语言态度调査问卷
一、语言使用(以下题目都可以多选)询施韶W曲immmL辭n
1.现在在家里,你对你的爷爷、奶奶通常说哪种语言?
viijnuFiwu,々tu诣理角力饭jjeu
A.汉语Au B.泰语Inti C.方言nnwnu D.其它w q
2.现在在家里,你对你的爸爸、妈妈通常说哪种语言?
vifinuFiQuu? qtu询气泌口爲
A.汉语务 B.泰语尿 C.方言rmr血 D・其它札•)
3.现在在食堂,你对你的同学、朋友通常说哪种语言?
A.汉语务 B.泰语恤 C.方言nntniiu D.其它备叮
4.现在在下课后的教室里,你对老师通常说哪种语言?
R«uu*luTOiTtJUM^ian Chiu ?耳叫貧血酱掃们醪色切为屮)
A.汉语% B.泰语 讪 C.方言nnunJu D.其它tluq
二语言能力
1・你的汉语程度如何? iHtyqjnn^u
A.能流利和人交流儘曲加仰6甑11斜也斷mm扁斛前饷诵町
B.基本能交流,但不熟练试1用诙
C.能听懂,但是不太会说 朗1鄰1目,询悅1诙/血和rmn押和[谕眄
D.听不懂,也不会说Ukihb,
2•你的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怎么样? rrmlkiujTm血
A.非常熟练,无障碍 血虽1卿仰,emrmu詁肃儘
B.比较熟练,有点障碍JKIJjb, qihm祸n-|
C.不熟练,障碍较大讪仙皿,晒iJtm価枫|
D.—点都不会虽W
三、语言态度
请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完全同意”、“比较同意S “不确定”、“比较不同意X
“完全不同意”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闵仙的仇川”函飯耳tuL?h3, 1u "诡n剂自幻由扁f 、 "峠□谕4陥m"、 "Winfh"、 anJniuwEJijlxiiWRQEiff、
“ o 賈 ,二” *
lMU^Q£lfl£n'3?J'3 9 ifitin
种类 'f'''''' 完全
-同意 比较 同意 不确
比较不
同意 完全不
同意
i.我觉得汉语用处多。
fil^mm^mnuQUinn
2•我觉得汉语是一种优雅的语言。mtn务讪誠1
3•我觉得汉语是一种精确的语言。 iJ?nvi^ui£li4mtny!uwum
4.我觉得汉语是一种权威的语言。
il:^ivi^ui.Dwni!niw^^mT
5•我觉得汉语是华人身份的象征。
11置:向角胃山£1口利祁eoJb贾轉qyj说u飙侨伽盘加诵伽 贾
6.我喜欢学汉语。
7.我觉得汉语好听。务彘曲
8.我觉得汉语亲切。加油iln:加屜说询叫
9.我觉得用汉语很方便。
10.我觉得汉语不好学。
uuR«d,iiJj^ivi^ULLlmfi'3Ennwnn
11.我会主动和中国人交流。 畑彎工箱pm 讪能丘讥um 掃柱血沽
12.我会尽量说汉语。
13.我会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泰国东部地区华校学生文化认同调査问卷
1・你是否有纯泰国人的亲戚?泗血鼬皿柿
A.有 B.没有
2•你的朋友大多是:細伽础乔曲网ru
A.华人务B.中泰混血 C.纯泰l細讪 D.其他wejqIviej
3.你认为自己的结婚对象应该是:qru启倂也murfEnmi呷"巧工皈
A.华人 B.当地人mikm C.无所谓Mqfrm
4.你喜欢吃:qnmu帚哺14
A.中餐trnn咸 B・西餐舵伽n C.泰餐钠们伽日D.其他
5 •你知道以下哪些水果吃多了容易上火吗?(可多选) fjn^Qnfjtunuwftliivi'anEiwnnmtUhjTnTfi
A.苹果 B.荔枝諒 C.梨子删于D.桂圆紳£1 E.香蕉
6•你过哪些节日(可多选):為加rrwjtuSn瞒粘n)
□除夕□春节例胡乂 □元宵节加计1>阳
□清明节铀iSuMrm □端午节
□七夕节iMrmvmmn闵::□中秋节 加诫vu浦血
□重阳节即厢呵诃计 □冬至节吧他"加rm
□腊八节n^u □都不知道kvimj
7.你家怎么过春节(可多选):
A.贴春联naw B・收压岁钱llinjNu C.给长辈拜年戚血Tlrni飙㈣耳
D.放鞭炮iht湖E.祭拜祖先 时unvq甜F.吃年夜饭nufnunTifiu
G・守岁t)q& H.拜天公 曲m咖加
&你是否喜欢喝中国茶?©imu和ir屜
A•是 B.否
9•你喜欢中国的哪些文化? 谕血n⑸'朋讪?11
□中国电影nnwauRnu □舞龙舞狮 亦了际办知 □民族舞蹈 nnjiSurivluiinu □中国画
□中国书法ifnushtn^u
□中国古诗词uvin^utunru
□中国象棋xnnnTnw
 
 
 
□中医、中药□中国工艺
□都不了解ME气
10 •你信奉哪种宗教? 細用tu壶伽伽伽
A.佛教 呼価仙 B・伊斯兰教阳盈诚树jj
D.其他帛町
11•你家里供奉(可多选):曲m翊如前m艸u
A.关公 UlviniJ B.财神
D.观音mukimusu E.孔夫子为晶巒
12•你知道以下哪种算命方式?(可多选)
话會 bid 哺帛 rrn斷 缶:;lia (
A.生辰八字ouippi B・面相、手相孟心A伽鄆細n晶
C.求签角%D.解梦Ou E.电脑算命 仙叫
C.基督教 R?^lR£JU
(俪俪办細)
C.妈祖谕』
F.其他—
F都不知道Ulvinu
 
 
 
 
 
 
 
 
 
 
 
 
 
 
 
 
参考文献
专著、诗集:
[1]冯増俊•泰国基础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⑵暨南大学东亚研究所;广州华侨研究会•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政策[M]. 暨南大学出版社,1989.
[3]洪林•泰国华侨华人研究[M].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5]施坚雅.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⑹ 泰国华侨华人史(第三辑)[M].泰中研究中心出版,2005.
[7]泰华诗集[Z].泰华出版社,2006.
[8]温广益•“二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史[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9]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岀版社,2004.
[10]庄牧.我爱黑土[Z].泰华出版社,2008.
[11]周聿峨•东南亚华文教育[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12]周梅•全力发展华文、振兴华教[M].泰国世界日报编印,1999.
[13]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泰国华文教学研究一高等教育[M],朱 拉隆功大学出版社,2007:92.
[14]The study of Chinese Identifies in Southeast Asia. Changing Identifies of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since World War2, Jenifer Cushman. Wang Gengeu 汇编.
期刊、论文:
LU陈秀美•中泰农产品贸易研究[D].天津大学,2006.
[2]陈艳艺.从华人认同看泰国华文教育的复苏与发展(1992~2012) [J]•东南亚纵 横,2013 (03).
[3]寸雪涛•从泰国政府政策的变化剖析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J1.东南亚纵 横,2006 (08).
[4]邓金花.泰国的中国新移民与华人文教[J].东南亚纵横,2007 (06).
[5]范锦荣.泰国华人政治参与研究[D].暨南大学,2011.
[6]傅增有•泰国华文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02).
[7]高一虹、苏新春、周雷.回归前香港、北京、广州大学生的语言态度[J].外语教 学与研究,1998(02).
[8]耿红卫.泰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梳理[J].华文教育,2010 (04).
[9]韩雪•泰国南部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情况调查[D].黑龙江大学,2012.
[10]郝彬彬.泰国北部地区高校汉语教学现状及质量控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
[11〕胡鹏程•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分析一一以春府大众学校为例[D]•广西师 范大学,2011.
[12]黄启庆;吴雁江.泰北华人村华语状态及教育情况调查报告[J].江西科技师范 '学院学报,2011 (01) •
[13]江白潮•论泰国华侨社会非实质性存在[J].汕头大学学报,1990(02).
[14]江白潮.二十世纪泰国的华侨人口初探[J].泰中学刊,1994.
[15]李谋.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J].南洋问题研究,2005 (03).
[16]李屏.泰国华文教育史研究综述[J].泰国研究,2012 (08).
[17]李善邦;姚雪嘉•泰国曼谷民办非全日制华文教育的现状与特色[J].东南亚纵 横,2014 (08).
[18]李晚月.泰国华文教育发展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19]梁员萍.泰国华文学校汉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一一以佛丕府光中公学为例 [D].广西大学,2016.
[20]林涵.明清以来“过番”文化在潮汕方言中的反应[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 (01).
[21〕林金枝•战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及其特点[J].华侨大学学报.1993(31).
[22]刘娓•泰国华文报业的影响力研究[D].广西大学,2012.
[23]潘少红•泰国华人社团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
[24]亓延坤.泰国华文教育初探[J].华人文化,2009 (04) •
[25]邱野•文化认同视角下的语言借用[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 (02).
[26]宋琰•东南亚华裔留学生的汉语言态度与文化认同调查研究一一以华侨大学留 学生为例[D].华侨大学,2015.
[27]苏琪•泰国国立中学汉语师资现状调查及研究[D].暨南大学,2009.
[28] 王宇轩.泰国中小学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8(04).
[29] 尉万传.泰国华文教育若干问题管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 研究版),2007 (02).
[30] 吴勇毅•新时期海外华文教育面临的形势及主要变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 (02).
[31] 谢彩霞.对泰国春蓬府中学汉语教学问题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2] 谢美华•八十年代的泰国华文教育[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1(01).
[33] 许梅•泰国华人政治生活的变迁[J].东南亚研究,2002 (02).
[34] 许志惠.泰国北部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8 (03).
[35] 杨作为.泰国汉语教育的过去、现在与将来[J].东南亚研究,2003 (05).
[36] 于逢春•论泰国华文教育发展动因及制约因素[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 究版),2009 (02).
[37] 袁莉.泰国中学生与中国文化学习一一以春普旺中学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 2013.
[38] 张斌•战后泰国华文教育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9.
[39] 张步天.1767年至1946年的中泰关系[J].东南亚纵横,1995 (01).
[40] 张国良;陈青文;姚君熹•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 (05).
:41]张莉凤.泰国高校华文的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J].教学教学论坛,2011 (21) •
[42] 张美君.论泰国自由泰政府时期的华文教育[J].华侨华人与移民,2011 (03).
[43] 章石芳;卢飞斌•菲律宾华裔中学生族群文化认同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9(06).
[44] 庄国土•略论东南亚华族的族群认同及其发展趋势[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2 (03).
[45] 庄国土;张晶盈•中国新移民的类型和分布[J]•社会科学,2012 (12) •
新闻网站:
[1]李克强与英拉举行会谈时强调:发挥中泰关系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新华网,
http//news. xinhuanet. com/world/2013-10/12/c_125518343. Html.
⑵习近平会见泰国总理巴育.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 //www.
Fmprc. gov. cn/mfachn/ziliao_611306/zt611380/dnzt611382/ydyl_667839/zy xw_667918/1208864. shtml.
[3]泰国2016年预计吸引外国游客3250万人次•新华社,
http://www. ce. cn/culture/gd/201604/30/t20160430_l1086856. shtml.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deyu/6556.html

上一篇:开放教育资源在海外华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新西兰本土汉语教育与华文教育对比分析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