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的华文教育 创新研究——基于文化软实力

发布时间:2023-02-02 15:42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导论 1
1.1问题与意义 1
1.1.1问题的提出 1
1.1.2研究意义 2
1. 2研究现状 3
1. 2.1关于华文教育的研究 3
1.2.2关于软实力的研究 4
1. 2. 3华侨华人与软实力的研究 5
1. 2. 4华文教育与软实力的研究 5
1.3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6
1. 3.1基本思路 6
1.3. 2研究方法 6
第二章海外华文教育与文化软实力 8
2.1海外华文教育概念与基本内容 8
2.1.1海外华文教育的概念 8
2.1.2海外华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区别 8
2.1. 3海外华文教育的基本内容 9
2.2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与作用 12
2.2.1文化软实力概念 12
2.2.2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13
2.2.3文化软实力的实现途径 14
2.3文化软实力与海外华文教育的关系 16
2.3.1文化软实力是开展华文教育的灵魂 16
2.3.2海外华文教育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17
第三章中国一东盟合作下的广西面向东盟华文教育现状 19
3.1中国一东盟合作下的华文教育 19
3.1.1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中的广西 19
3.1.2中国一东盟合作给华文教育提供的发展机遇 19
3.1. 3东盟国家华文教育现状 20
3.2广西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主要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23
3.2.1广西面向东盟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内容 23
3.2. 2广西面向东盟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25
第四章 基于文化软实力的华文教育创新对策 .30
4.1海外华文教育的内容创新 30
4.1.1注重阐释“中国模式" 30
4.1.2加强海外华文教育的生产力建设 31
4.1.3加强海外华文教育的社会性和国际性 32
4.1.4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33
4.2华文教育的主体创新 34
4.2.1加强华文教育中的政府主导地位 34
4.2.2积极发挥国内第三部门非营利性组织和团体的作用 35
4. 2.3加大对从事海外华文教育者的培训力度 37
4. 3海外华文教育形式的创新 38
4. 3.1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活动 38
4.3.2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把握国际话语权 38
结语 40
参考文献 41
致谢 44
第一章导论
1.1问题与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六中全会提 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大力倡导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支持海外侨胞开展中外 人文交流。党的十八大报告又一次提到了提高文化软实力。十八大还提出,将扎实推进 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些都表明,党和国家对文化软实力越 来越重视,将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提到了相当高度。加大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 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海外华文教育是海外华侨华人在所在国对华族子女所进行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教 育。主要是通过海外华文学校来开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海外华文教育获得空前 大发展。海外学习华文的华侨华人日益增加。目前全球华侨华人约6000多万人。他们 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一直秉承中华民族热心教育的优良传统,大力 发展华文教育,成为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直接继承者与传播者。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 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世界掀起了 “汉语热”、“中华文化热”,各国 政府对华文教育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华文教育事业拥有了越来越好的外部发展环 境,进入了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 大会提出,支持、欢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参与建设优秀中华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 优秀文化。国家对华文教育的人力、物力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 华文教育的高度重视,华文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特点, 如何开展华文教育工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是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课题。
东盟国家是海外华侨华人聚居量集中的地区,集中了海外80%的华侨华人,历史上 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也有相当的规模和层次,进行华文教育 工作有一定的优势,也是我实施海外华文教育的重点地区。由于历史和政治上的原因, 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曾经中断或受到严重的打压、限制长达近30年之久。华文教育 的断层给该地区的华侨华人的华文受教育带来极大的缺失。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的巨 大成就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给这一地区的华文教育发展带来了曙光和希望。近年 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并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 东盟国家的华文教育政策逐渐得于解冻、解限和逐步恢复正常,华文教育的发展有了较 为宽松的政治环境。我们应不失时宜地抓住这一时机,对该地区的华文教育给予更多的 关注与投入,有效地支持和帮助该地区发展华文教育,采取潜而默化,因国而宜,积极 推动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的发展,推进我国与东盟各国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的 文化软实力。
广西是面向东盟国家的窗口,地处中国南疆,毗邻港澳,面临北部湾,与越南接壤, 是中国与东南亚、东盟各国双向交流和沟通最便捷省区。随着国家实施对外开放的不断 深化,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落户广西南宁,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 放开发,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广西的对外开放的程度及广西的优越 的地理优势日显突出。当前,国家主要通过广西面向东盟国家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 广西作为前沿窗口,当前在面向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盟主要国家开展海外华文 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外派教师工作、组织海外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活动、组织海 外师资培训、抓好广西华侨学校建设等形式和手段,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也存在 着一定的问题。这有待于我们基于研究存在的问题,对当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环境下, 从文化软实力视角,中国一东盟合作下的华文教育工作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从文化软实力的理论视角审视华文教育,把华文教育与文化软实力联系在一起 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就此前的研究特点来看,对于海外华文教育,文化软实力 的分别研究均已较为全面,而涉及当前中国和东盟国家合作下,华文教育和文化软实力 两者关系的研究则鲜有人为,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对海外华文教育与文化软实力的 关联性的系统研究仍是个全新的领域,尤其是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研究中国和东盟合 作背景下的华文教育创新研究,尚无专门针对此系统性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文化软实 力视角下,对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华文教育创新研究进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为广 西开展海外华文教育与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2•实践意义
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战略之举。广西沿海、沿 边又沿江,区域优势得天独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开放合作的前沿地带,更是“海上丝 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节点。广西还是中国重点侨乡之一,海外华侨华人700多万。 海外华侨华人80%聚集在东南亚地区。在贯彻国家“一带一路”部署中,广西势必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经济的合作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 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文化的支撑。这也给广西面向东盟开展华文教育工作提出了新 的要求。
本文以中国和东盟合作为研究背景下,以老挝、柬埔寨和马来西亚国家的华文教育 情况为例,总结国家通过广西面向东盟国家开展华文教育的优势、方法手段及取得的成 绩,对存在问题方面进行梳理,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在当前我国提出的“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对在中国和东盟合作背景下的华文教育工 作的发展提出若干有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广西当前及今后一 段时期做好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国家充分发挥广西地缘和 亲缘的优势,在与东盟合作的大背景下,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大繁荣和大发展,提 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2研究现状
1.2.1关于华文教育的研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 温,中华文化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华文教育在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泰国等 东盟主要国家已形成一定的办学规模。但是,海外华文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国华文 教育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华文教育在 东盟各国的发展进行研究,如,广西师范大学蔡昌卓的《东盟华文教育》一书,展现东 盟华文教育各国的发展史,通过研究东盟各国华文教育的现状,以及探讨如何加强国内 外有关机构的交流合作等领域,对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华侨大学于逢春编著 的《华文教育概论》一书,针对华文教育的性质、任务、语言要素教学、教学理论和方 法等方面存在问题,描写华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当前综观国内对华文教育的 研究,主要在于针对性的研究各国华文教育,以及华文教育的其中一个内容等研究,如 《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关于在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 考》等华文教育研究较多,但基于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海外华文教育研究基本没有。
1.2.2关于软实力的研究
软实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先提出来的。在1999年发表的“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M—文中,他定义软实力:"是一国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 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式达到期望的结果的能力。” ®2004年,约瑟夫•奈在他出版的 《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以及后来发表的《软实力的再思考》中指出,一个国家 的软实力主要有三个方面:“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的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 观(当这个国家在在国内外弘扬的价值观)及外交政策(当政策需要被认为合法且具有 道德威信时)。”®
我国学者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兴起于21世纪初,多数研究成果均散见于这个时期, 对软实力的研究多集中在软实力的概念、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以及如何构建国家文化 软实力等方面。陈奕平教授在《依赖与抗一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一文中认 为:“虽然中国的影响力在东南亚乃至亚洲都有所上升,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中 国软实力仍有待加强”。③韩勃、江庆勇的《软实力•中国视角》一书中,从软实力概 念的提出及衍变、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软实力的资源基础、国家软实力的实践等方 面分析中国视角下的软实力©。刘德定的《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主要是从梳理并 界定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主要内容等,概述其对中国发展的作用和软实力建设存在的不 足,重点研究软实力的提升问题⑥。简而言之,国内学者对中国软实力的研究主要有三 个特点:一是国家领导高度重视,并将研究作为制定国家战略和政策服务;二是软实力 的概念内涵已包括价值观、文化、发展模式、民族凝聚力、外交政策和对外援助等各个 方面;三是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①Joseph Nye: "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f*, lime Felruary 22,1999,P.21.
②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③陈奕平:《依赖与抗争一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第五章第四节呻美在东南亚的嗽实力,之争”,世 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
④韩勃、江庆勇:《软实力•中国视角》,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⑤刘德定:《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1.2.3华侨华人与软实力的研究
2010年开始,一些学者开始对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方面进行研究,如陈奕平的 《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作用、机制与政策思路》一文中,探讨了华侨华人在中国软 实力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影响机制及面临的挑战,注意到了华侨与华人的不 同身份对中国软实力的作用和影响®。王志章的《全球华侨华人: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 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从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分析研究两 者现状的基础上,探析两者的内在关系以及主要路径构建%范如松的《侨务工作与国 家软实力》,主要表达了华侨华人和侨务工作可以、能够并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为 提升软实力发挥独特的作用③。夏春平等人的《海外华文媒体在中国战略转型的独特作 用》一文认为,海外华文媒体不断融入所在地主流舆论平台,形成日益扩大的号召力和 影响力,在构建和谐世界、建设文化强国等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1.2.4华文教育与软实力的研究
当前,对海外华文教育与文化软实力的关联性的系统研究仍是个全新的领域,较少 学者进行深入研究。仅有暨南大学杨华的《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一 文,着眼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和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阐述新形势下马来西亚华 文教育的推进与建设⑤。就此前的研究特点来看,对于海外华文教育,文化软实力的分 别研究均已较为全面,而涉及当前中国和东盟国家合作下,华文教育和文化软实力两者 关系的研究则鲜有人为,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研究中国和东 盟合作背景下的华文教育创新研究,尚无专门针对此系统性研究。
新形势下,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以及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 窗口,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等各方面合作不断加强,在此背景下的华文教育工作的迅 猛发展迫切需求,有关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看中国和东盟合作背景下的华文教育的系统
①陈奕平、范如松:《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作用、机制与政策思路》,《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6月.
②王志章:《全球华侨华人: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 告(201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40页,
③范如松:《侨务工作与国家软实力》,《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12 月,第 247-277 页.
④夏春平、武慧媛等:《海外华文媒体在中国战略转型的独特作用》,《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⑵1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第219-246页°
⑤杨华:《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中国知网
性研究有待加强。
基于这个现状和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的 基础上,对华文教育与文化软实力的内容、意义作用和联系进行分析,从中国和东盟合 作的背景下,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国家的华文教育现状,以及广西面向这些东盟国 家开展华文教育的优势和内容,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从文化软实 力的视角,对在中国和东盟合作背景下的华文教育发展提出若干有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希望能够对更多专家、学者对当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环境下,基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 面向东盟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3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基本思路
本论文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研究在中国-东盟战略合作的大背景下,对当前国家 通过广西这个前沿窗口,面向东盟主要国家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主要通过分析海外华文教育与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联系,两者的特征和内涵,华文教育工 作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当前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华文教育发展的现状,通过梳 理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东盟三国的华文教育发展的简要历史及发展现状和特点,以 及国家通过广西地缘、亲缘优势开展东盟国家的华文教育工作的手段、取得的成绩,找 岀当前面向东盟国家开展华文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再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探讨对中 国•东盟合作背景下的华文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1.3.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社会学的实地调研法为主,同时采用文献分析法、专题研究法和案例分 析法进行研究。
1•实地调研法
实地调研法。本人通过2014年10月跟随广西侨务部门组织的华文教育考察团赴老 挝、泰国、柬埔寨三个东盟国家调查研究,考察华文教育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展开研 
究。
2.文献研究法
查阅侨务部门、图书馆、档案馆的文献,分析研究华文教育与文化软实力的联系, 全面梳理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华文教育工作,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提出当前面向东 盟开展华文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
3•案例分析法
以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为例,研究东盟国家开展华文教育现状,并对近两年中 国一东盟合作背景下,国家通过广西前沿窗口,面对东盟国家通过开展外派教师、海外 华裔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个案,分析目前华文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揭 示课题发展的规律,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得结论。
第二章海外华文教育与文化软实力
2.1海外华文教育概念与基本内容
2.1.1海外华文教育的概念
海外华文教育是指海外华侨华人在所在国对华族子女所进行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化 教育。主要是通过海外华文学校来开展。而海外华文学校主要是民间办的,是当地华侨 华人、和侨社为了维系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让华裔后代学习汉语而自发创办的。
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从性质上,海外华文教育 主体在海外,属入籍国的国民教育一部分。其汉语教学是民族语言教学。从对象上说, 海外华文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及其子女,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 的限制。外籍华人学汉语是作为本民族“母语”来学。从教学目的和内容上看,华文教 育为海外华人华侨学习母语提供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既要培养传承中华文化 和民族特性的高素质人才,还要培养懂得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所在国知识、掌握技能和 发展本领的人才,担负着将汉语和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历史重任。教学内容多样化、本 地化、实用化;学习汉语言只是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门学科。海外华文教育还与当地 国家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外交和文化等密切相关,其中掺杂着许多敏感问题。
2.1.2海外华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区别
海外华文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两者都是汉语教学。而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 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国家为给来华的外国留学生补习汉语, 在一些大学设立的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预备班,留学生办公室等等。从上世纪 80年代初起,随着外国留学人员大量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迅速发展,对外汉语教 学逐渐成为一门“学科”。
海外华文教育与对外汉语的对象有明显区别。对外汉语对象目前有外国留学人员,
①中国侨务通论课题组,《中国侨务通论(试用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326-327页。 在华外商、外交官员和其他不懂汉语的外国人。从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是属于国民 教育中汉语教学的其中一门学科,对象是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零起点的成年外 国人居多,外国人则是当作交流工具的“外国语”来学;内容上是从事单纯的汉语教学, 目的是培养能够比较熟练和准确地掌握汉语言文字技能的人才。它与外国的政治、经济、 民族、宗教等问题不发生直接联系,没有复杂的敏感问题。在教学形式上,有全日制的、 非全日制的,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随着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更加密切,经济、文化和高科技快速发展,华文 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都得到更大发展。目前,在全世界相继成立了多种研究机构和世界 汉语交流中心,开展对外国人汉语教学的研究和国际交流。孔子学院就是典型的例子。 为了加强国家的统筹协调,国家成立了''国家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下设“国家对外汉 语教学办公室”,作为汉语教学的协调和交流机构,当前,根据形势的需要,更名为“国 家对外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通过广泛深入交流,华文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在相融相 通上越来越多,当人们从弘扬人类优秀语言的高度出发,而把汉语当作是世界语言来教 和学时,我国的国家软实力也会得到空前的提升。
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海外华文教育。
2.1.3海外华文教育的基本内容
长期以来,国家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促进华文教育长期公开合 法为目的,加强同所在国教育机构、华侨华人文教社团和学校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以满 足华校对中文教材的需要为依据,做好教材的编写和推广工作;以“走出去”、“请进来”, 加大培训海外华文教师的工作力度,提高海外华校办学质量,以“中国寻根之旅"为品 牌,组织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夏(冬)令营;以加强华文教育为基础,充分发挥华文教 育基地的作用,促进华文教育的全面发展。②
1•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合法化进程
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合法化进程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早在19世纪,马来西亚的 华人先祖下西洋的时候,就开始在庙宇建立课室。1980年,马来西亚就有北京语言规 范组织。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抗争,所以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和华文传统
①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编著,《侨务工作概论》,中国致公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38-140页.
②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编著,《侨务工作概论》,中国致公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29页。 
文化保持得比较好。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马来政府是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华文教育的。 华文教育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承认。但是高中却得到了 500多所国际学校的承认,马来 西亚华中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华文教育体系。在缅甸,是禁止华文教育的,没有一 个学校叫华文学校,但是华文教育自我保护,用其他名字,在夹缝中生存。因此,推动 海外华文教育合法化进行一直是海外华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当前,经过努力,各国华文教育基本都已纳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得到所在国政府 和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许多热心华文教育的社团和华教组织为华校提供经济和精神支 持,代表华社和华文学校与政府教育文化等部门沟通、联络,在维护华文教育与华校合 法权益、开展业务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传播中华文化
华裔青少年是华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做好华裔青少年工作,就是做好明天的工 作,意义重大而深远。①目前国家开展华文教育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工作,主要是“请 进来”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和“走出去”举办“中华文化大乐 园”活动。海外华裔青少年夏(春、秋、冬)令营,主要采取“游教结合”、“寓教于乐” 的方式,使海外华裔青少年既学习汉语和中华历史地理文化,又游览中国大好河山、观 光中国新貌风情,同时,与国内青少年朋友联欢联谊,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项目和魅力。
“走出去”开展“中华文化大乐园”夏令营活动,根据海外的实际需求,组织国内优秀 教师赴海外华文学校传播中华文化,传授中华文化基本元素课程,如,中国历史地理常 识、古诗诵读、中华武术、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书法、中国画、传统手工艺等等,满 足海外华裔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需求,加法他们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填补当地中文学校普遍缺乏中华文化课程的不足。
此外,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工作,还包括举办“世界华人少年作文比赛”、“中华文 化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励海外青少年学好中华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3.培训华文师资培训和编写华文教材
全世界共有华文学校2万多所。缺乏受过专业训练、有经验并且水平高的汉语教师, 已成为制约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目前,国家采取两种办法解决海外华文 教师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是为师资缺乏的东盟国家在开展华文教育工作方面外派教师; 另一方面为师资水平不高的国家和地区培训华文师资。©从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每年
①中国侨务通论课题组,《中国侨务通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408页。
②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侨务工作概论》,中国致公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29页 都外派华文教师到世界各国华文学校执行援教工作。近年来,外派教师规模不断扩大、 分布范围更广。2012年我国向海外外派教师规模700多人,2014年800多人,2015年 达1000人。外派国家由东南亚延伸至全亚洲乃至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在师 资培训方面,一方面邀请海外教师到国内华文教育基地学校进行短期培训;一方面选派 国内优秀教师和教学管理人才,到海外巡回讲学,开办短期教师进修班,进行示范性教 学。
缺乏适合本土的华文教材是海外华文学校遇到的另一个困难。国务院侨办等相关部 门曾先后主持编写和出版了《中国文化常识》、《幼儿汉语》、《汉语》、《中国历史常识》、 小学《中文》以及《中国地理常识》等等。
4.帮扶海外华文学校,建设海外示范海外华文示范校和华教组织
海外华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海外华文学校的发展和建立壮大华教组织。海 外华文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华文学校和华教组织来开展。国家侨务部门2009年启动“华 文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在成都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共有21个国 家的58所华文学校入选首批“华文教育示范学校”。2011年,第二批华文教育示范学 校(单位)有15个国家的46所华校入选。2014年12月,在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 上,国务委员杨洁麓为38所新一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颁授牌匾。国家通过在海外 遴选一批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水平较高、较具影响力的华文学校予以重点支持,通过示 范学校的榜样作用,带动当地其他华文学校加快发展,助力华文学校转型升级发展。另 外,为满足华校师生的教学和课外阅读需求,由国家侨务部门帮助建立的小型图书室“华 星书屋”遍布在全球32个国家的340所华文学校。®
5.建设国内华文教育基地
为加强华文教育事业的建设,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侨务部门在国内陆续设立 了一批华文教育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北京华文学院、广西华侨学校和昆明华文 学校为首批5个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截止2012年6月,国务院侨办已在全国25 个省市已设立了 41个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华文教育基地利用自身优势,开发华文教育教材,培训海外华文教师,选派教师到 国外任教,招收、培养华侨华人子弟,组织寻根之旅夏令营,开展理论研究等工作。同 时,也吸收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来华学习,扩大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生源,成为开展华
①裘援平,在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侨务工作研究,第2014年6期。
②中国侨务通论课题组:《中国侨务通论(试用版),暨南大学,2012年8月,第331页。 
文教育工作的良好依托和有利补充。
6•利用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华文教育大发展
华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利用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华文教育大发展。当今 时代,是互联网技术大发展的“云时代”,把华文教育同文化交流、信息技术和大众传 播媒体紧密结合,利用现代教育的科技手段,发挥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相互配合支持, 形成整体优势,发挥整体效应,对于提高海外华文教育教学覆盖面,推动中华文化更快、 更广地走向世界,是提高华文教育效果的发展方向。
2.2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与作用
2.2.1文化软实力概念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Nye)于1990在其《软实力一 一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书中,率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指出,随着全球化、信息 化加快,世界变得更加扁平,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变现为硬实力(hard power)和软 实力(softpower)所构成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硬实力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构成, 而软实力体现出来的是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等的吸引力。约 瑟夫•奈告诫美国决策者:“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 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影响力。”©软实力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 重要作用,并将它提升到与“硬实力”相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给全世界提供 了一个区别于单纯依靠军事、经济、科技组成的硬实力来衡量国家影响力的全新的思维 方式和视角。
“软实力”是与“硬实力”相对应的概念,由政治价值观、文化的吸引力和公共外 交政策所组成。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是软实力的外在力量体现。约瑟夫•奈发表的《软 实力的挑战》认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通过非强制的方式 达到期望结果的能力。它通过让人遵循某种釆取你所期望的行为规范和制度来发挥作用 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信息的说服力,让人信服地追随你。” ©他认为:“文化软
①[美]约瑟夫•奈:《重新定义国家利益》,《外交事务》1999年7-8月号,第4页.
②韩勃、江庆勇:《软实力:中国视角》,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实力是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本国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 感";“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源泉在于产生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影响力"。约瑟夫•奈和威 廉•欧文等学者还发表了《信息时代的力量与相互依存》认为在全球信息化时代,软实 力比硬实力更具吸引力和重要性。从此,世界各国从关注经济力量和国家军事等有形的 “硬实力”,转向研究价值观的感召力、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和文化的感染力等无形的“软 实力”。
约瑟夫•奈教授教授认为中国软实力资源存在于:•富有魅力的传统文化、政治价值 观方面的中国发展模式——“北京共识”在亚非拉地区的吸引力以及积极参与多边机制 的外交策略。约瑟夫•奈认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的明智战略。他认为:“与通过强 制和收买手段实现目标的硬实力不同,软实力的大小还依赖于对方的感受。如果一种文 化对其他国家的人民没有吸引力,就不会在其他国家的人民中产生软实力;如果一种价 值观不被认同,或者政策在他人严重缺乏合法性,也不会产生软实力。现在,中国正在 努力增强文化外交的软实力,而文化正是产生软事例的三个主要来源之一。”①英国考文 垂大学的阿兰•亨特(AlanHunter)认为,中国的软实力存在于:中国的海外华人、中国 在东南亚和非洲的政治存在、中国的大学、中国的语言文学、中国的旅游和体育、中国 的宗教和传统文化、中国对亚太地区媒体的影响。®
2.2.2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当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着在未来世界经济社会秩序中的排序。文化软实力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 未有的高度。文化软实力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国与国之间的影响不断扩大。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大国纷纷重视 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和提升。
1.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体现
国家综合国力,包含了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势力、文化实力、科教实力等内 容的综合体系。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③文化软实力,
®约瑟夫•奈:路克利译:《约瑟夫•奈: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的明智战略》,《人民日报》,2015.2.16.
②Alan Hunter China: Soft Power and Culture fofluence (2008). Available at httpy/www; Coventiy.ac. uk/peacestudy.
③刘德定:《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09页。 
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标志。软实力和硬实力两手抓来提高综合国力,已成 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文化软实力体现为强大的文化生产力。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文化的支撑,随着我 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提 升,还对国家政治稳定和树立良好的国际政治形象存在外在的吸引力和同化力。
2•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体现整个民族特有的向心力 和亲和力,是国家凝聚力的关键。而民族文化认同感又是增强民族擬聚力的有力手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维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纽带。博大精深、 悠久的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母体,蕴藏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 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孕育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人类文明的 进步。西方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精神,在现代世 界极为需要",“如果能被各国采纳,世界肯定比现在更多欢乐祥和。"
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塑造民族 精神特质,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通过提升民族凝聚力,充分发挥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 力,整合资源应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营造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外部环境,塑造国家良好 形象。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为支撑。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是我国建 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着眼点。文化 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和提升综合国力 的重要因素。
2.2.3文化软实力的实现途径
约瑟夫•奈教授教授认为中国软实力资源存在于:富有魅力的传统文化、政治价值 观方面的中国发展模式——“北京共识"在亚非拉地区的吸引力以及积极参与多边机制 的外交策略。①英国考文垂大学的阿兰•亨特(AlanHunter)认为,中国的软实力存在于: 中国的海外华人、中国在东南亚和非洲的政治存在、中国的大学、中国的语言文学、中
①丘进《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84页。 国的旅游和体育、中国的宗教和传统文化、中国对亚太地区媒体的影响①。作为有着五 千年历史的悠悠大国,文化软实力的实现途径有三个方面。
1.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价值观面临着多方面的碰撞,价值观念越是多元, 就更是需要共同的价值观来统领。要构建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就要巩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不断推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深化民族法制体系的改革,提高政治制度的决策力。社 会发展要充分体现人民性,重视民众的利益需求,切实关注和改善民生,加强对青年和 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以此来增强民族凝聚力。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为提升文 化软实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
2.提高文化生产力和创新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我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是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庞大的系 统体系。文化生产力的高低制约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是一个民族兴旺发展的内在 动力。我国是一个拥有及千年文明的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提高文化生产力,有利 于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社会效 益优先的同时兼顾文化发展的经济效益,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重塑和培育文化市场主 体,注重文化创造力,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工作和创新。针 对海外群体设计出既有中国特色又受到国外市场欢迎的文化产品,在把握传统中华民族 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诠释,融入国际色彩,做出中华文化品牌。
3.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文化影响力的大小直接关系着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关系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中 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生不息、奋力向前的精神力量,增强 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传统优秀文化的感召力、向心力 来凝聚人心。②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吸引力,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积极 因素并赋予其时代精神的新内涵。中华民族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受到中国传统 的和谐文化的深刻影响。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探索传统文化的时代发展形式,创新传统文化发展新形 式,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站在新的历史时代高点上,发掘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推进
①Alan hunter. China: Soft Power and Culture Influence (2008) . Available at. http^/www. Coventry. Ac.uk/peacestudy.
②商志晓:《文化软实力一 升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社会影响》,济南出版社2013年1月,第256页 
文化创新,在坚持继承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中弘扬我国优秀文化。要加强中华文化的对 外传播,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开创对外交流新局面,争取国际话语权。要多渠道传播中 华文化,提升文化辐射力和国家形象的文化魅力。
2.3文化软实力与海外华文教育的关系
2.3.1文化软实力是开展华文教育的灵魂
文化软实力体现出来的是文化的吸引力、价值观的影响力和公共外交的形象力。民 族凝聚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海外华文教育肩负着凝聚侨心的重任。提升国家文化软 实力是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树立良好 国际形象为实现途径。海外华文教育是面向6000多万华侨华人特别是华裔青少年群体, 系统开展民族语言学习学习和中华文化传承的工作戳其主要内容一方面是汉语言教育, 一方面承载着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使命,促进华侨华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增进团 结、凝聚侨心。海外华文教育维系着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及与祖(籍)国的情感联系, 向他们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而且辐射到各国主流社会,是覆盖面最 广、相对正规、长期有效的海外中华语言文化教育形式,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 国家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6月6日会见参加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 表时强调:“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和根源,也是开展海外华文教 育的灵魂。
在各国生长的华侨华人以及华裔青少年,他们的言行举止同样被看作是中国人的文 明水平的代表,代表着民族精神特质。中国侨务部门教育华侨华人及华裔新生代遵守住 在国法律、尊重住在国社会、民族、宗教习俗,与居住国人民和睦相处,鼓励他们融入 主流社会。每年组织数万名华裔青少年到中国各地参加以“中国寻根之旅”为主题的各 种夏(冬)令营活动,邀请他们回到祖(籍)国寻根、祭祖的同时,学习汉语言文化和
①裘援平,在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侨务工作研究,2014年第6期。
②钟欣:《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侨务工作研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主管,2014年第3期。 
中华传统项目,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凡参加过夏(冬)令营活动的华裔青少年,增 强了对“根”的意识、“魂”的情感和“梦”的追求。通过他们向居住国的同学和朋友 讲述了来华的所见所闻,成为“中国好故事”的讲述者。
2.3.2海外华文教育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汉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主要部分和载体,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特性。汉字是作为中华 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要素。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汉语的经济价值日益凸 显。海外华文教育主要内容之一是向华侨华人及其子女以及少数当地居民教授汉语。此 外,编写适合不同地区、国家的华文教材,培训海外教师和外派教师,开展“中华文化 大乐园”和“中国寻根之旅”活动也是海外华文教育的内容,通过开展海外华文教育, 设立了华星影库和华星书库,提供图书、影象资料、报纸杂志,不仅华侨华人及其子女 可以借阅,当地的居民也可以借阅,直接或间接地向海外传播了中华文化,这些开展华 文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直接增强了文化软实力,成为构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 途径。2013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泰国北部的崇华新生学校,他指出华文教育工作, 推进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对维系海外侨胞、华人与中华民族的情感,凝聚海外华侨 华人支持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同时也是维系中外友好关系的伟大工作,是提升国 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家庭观念和血脉文化认同又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民族的文化认同 又可汇聚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就在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自 强不息”的顽强奋进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大度精神、团结和谐、宽厚待人的精神,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荣发展中,不断交流融合走向共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发展 的结晶。在开展海外华文教育中,在中华民族家庭观念中宣扬民族精神,有助于团结全 世界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思想根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 文化软实力。
中国侨务部门组织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文化交流活动,已经连续7年在春节 期间组织艺术团分赴五洲四海,进行慰侨演岀,展示中华民族艺术的成就,在中国人民 和世界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使华侨华人及其子女备感祖(籍)国的温 暖和友族民众同庆“春节”的自豪。多个国家的政要或向演出活动发来贺词或亲临现场 观看。加拿大总理哈珀称,“四海同春”演出展示了无与伦比的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形 成了奇妙的文化外交:美国观众称:'‘四海同春"是“来自中国最好的礼物”①。旧金 山和纽约市还分别将“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在当地的演出日定为“文化中国•四 海同春日”和“中国农历年庆祝日”,这些充分展现了 "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 比经济交流更深刻"的无穷魅力。华文教育成为开展中外合作交流的桥梁,对于促进中 外文化交流,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发扬光大,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积极推动 作用。
①《“四海同春”展示中国文化影响力》,《中国新闻》2011年3月4日
第三章中国一东盟合作下的广西面向东盟华文教育现状
3.1中国一东盟合作下的华文教育
3.1.1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中的广西
东盟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 缅甸和越南共十个成员国。其全称叫东南亚国家联盟。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与东盟建 立合作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从当初的79.6亿美元快速增长 至2011年的3628.5亿美元,增幅达41倍之多。①通过努力,中国和东盟各国经贸交流合作 越来越密切,双边发展关系更为深刻。2004年,中国和东盟十国携手共同搭建中国一东 盟博览会平台。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如期建成和启动。 这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也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 三大自由贸易区。®
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广西是中国通向东盟国家最为便捷的陆上和海上通道,是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核心区域,连接着中国国内与东盟两个市场,是中国的重点侨 乡。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门户,也是“海上丝路”的新枢纽之一。东盟华 侨华人和当地人民水乳交融,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亲缘优势与政策优 势。
经济的合作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
3.1.2中国一东盟合作给华文教育提供的发展机遇
广西是我国重点侨乡之一,海外广西籍华侨华人700多万。广西籍华侨华人主要分 布在东南亚国家。海外侨胞蕴涵着独特的认祖爱国的精神资源,更有传承中华文化深厚 的情感资源。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主动融入居住国主流社会,积极参与广西与世界各地的 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活动。
①统计数据来自广西统计局和海关,有本文作者调査取阅所得。
②冯祖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一以广西为例》,国务院侨 办研究报告,编号GQBB2011017.
广西的侨务资源是能够助力双核驱动的重要力量,而开展华文教育工作是侨务的 一项重要内容。广西推进华文教育的发展,构建与东盟合作新平台,不仅能加强广西对 东盟国家华裔青少年传播汉民族语言和传承中华文化,加深华裔青少年对祖籍国的文化 认同、民族认同、祖籍认同,促进华侨华人住在国与祖籍国的友好交往,还将可以进一 步深化广西与东盟的对外开放,经贸往来,更好地服务我区建设战略支点、服务国家建 设“海外丝绸之路"战略大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凝聚海外广大华侨华人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维系海外侨胞 与祖籍国的桥梁纽带。老一辈华侨华人的祖国情结较深,始终保留母族的文化源头,讲 汉语,习汉字,办华文学校,循母族习俗。即使是印尼苏哈托的文化专制,也不能使华 人在文化上完全“非中华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东盟关系的加强,东南亚华 侨华人更加认同中华文化,华裔新生代出现“再华化”趋势,从被动地遵从父辈才学习 中华文化变成了个人主动要求学习。东南亚华文教育再掀高潮,华人社团等创办华文高 等院校,各国高等院校设立中文专业,成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3.1.3东盟国家华文教育现状
广西面向东盟开展华文教育,主要是面向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随着中国和东盟各 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强,海外华文教育在东盟各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空间。由于 地域和人文相近,东盟各国的华文教育形态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
1•老挝华文教育简要概况
老挝的华文教育在东南亚独具特色。老挝华文教育兴起于上世纪初,最早的华文学 校是以私塾的形式出现的。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老挝出现了规范的华文学校。经过 近百年的发展,老挝的华文教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其基本办学形式已纳入老挝 国家教育体系的全日制华文学校。
老挝的华文学校主要以华人社团办学为主,与当地学校相比,老挝华文学校有点象 “贵族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好,师资力量较强,教学水平较高。老挝主要有8所华 文学校,主要是万象寮都公学、琅勃拉邦省新华学校、占巴美省百细华侨公学、沙湾那 吉省崇德学校和甘蒙省寮东学校5所为当地中华理事会领导,办学经费为华侨华人捐赠 和所收取的学费,当地称之为“公学”。处于老挝北部的乌多姆赛省寮北华文学校、乌 多姆赛省中老友谊学校、南塔省寮龚华文学校3所为私立学校,主要通过收取学费维持 
学校运转,没有来自侨团的稳定支持。目前,广西除了甘蒙省寮东学校没有外派教师外, 在其余7所学校都有外派教师。
老挝的华文教育基本都是以来全日制的华文学校开展。其中最大的是寮都公学,拥 有49个教学班级,从幼儿园到高中,有2000多名学生。从幼儿园起步便实行汉语、老 挝“双语”教学,到小学年纪开始,实行三语教学。老挝华校的学生来源本土学生占所 有华校学生总数的60.8%,其中最高的华校达到90%。从学校学生比例来看,老挝主体 民族老龙族学习中文的愿望很强烈,因为教学质量较高和双语甚至三语教育,老挝人宁 可花很多钱也要上华校。老挝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政府官员子弟或者孙辈都喜欢到寮都公 学就读。寮都公学在老挝教育界也具有教高的影响力和实力。老挝各华校华文教材已经 全部使用中国大陆出版的教材。各华校在教学语言上,尽可能地选用华语进行教学。
2.柬埔寨华文教育简要概况
柬埔寨的华文教育规模较大,分布也较广,其蓬勃的发展态势在东南亚国家中较为 突出。柬埔寨的华人社团十分注重华文教育。
目前,柬埔寨有60多所华文学校,较大的有15所华校。柬埔寨几乎所有的华校均 为同乡会馆筹建公办。柬埔寨的华文学校和华文教育由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和各会馆设 立的文教处、文教组来统筹管理。同乡会馆组织不仅是华校、华文教育的支撑力量,而 且大多数各地乡团会馆还是华校直接领导者,从人力、物力尤其是财力等方面给予学校 支持。
其中潮州会馆属下的华校最多最大,号称东南亚最大华校的端华学校就是由潮州会 馆创办的。端华学校最初是私塾,“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被迫停课。 90年代以来,随着柬华理事总会的成立,端华学校在其领导下于1992年得以复课。端 华学校现有学生14000多人,华裔子女占了 80%。其余的有海南同乡会、客属会馆(崇 正学校)、福建会馆(民生中学)、广肇会馆等旗下的华校。由会馆兴办的华校称为公校, 由私人所办的就以私立区别。柬华理事总会负责统筹所有华文公校。公立华校占93%, 私立华校仅有金边立群学校,占所抽样调查学校的7%。在所抽样调查的15所学校中, 大部分的华校都是半日制,占80%o少数为全日制,有桔井中山学校、禄山华侨学校、 逢炸助觉群学校三所,占20 %o
全柬华文教育最高学历为专修(即高中学历),且为数不多。全柬仅有金边的端华 学校、崇正学校设有专修部。专修班相当于国内的高中,该专修班主要是培养幼儿、小 学教师。而华校设有幼儿部至专修部的占13%;大部分华校都设有幼儿部至初中部(占
53%)。少数华校仅设有幼儿部和小学部的有6所(占40%)。柬华校中小学部所用教材 五花八门。其中以'‘柬华版”为主,一些华校使用的是暨南大学版或马来西亚版。®
3.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简要概况
提到东盟各国的华文教育,不得不说到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19世纪初,马来西 亚华文教育以私塾教育的形式出现。如今,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国民教育 体系。
马来西亚的华人占其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马来西亚华文学校包含有:小学教 育、中学教育(分为私立和公立)和华文高等教育,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华文教育体 系。华文小学,简称“华小”(华文为教学媒介语)。2011年,马来西亚共有1291间 华小,学生约60万,96%的华裔家长送儿女读华小。②超过90%的华文小学是马来西亚 独立前由华人社会创办的。华小的日常经费基本由当地政府负责。华小授课主要媒介语 言为华文。®
中学华文教育,包括华文独立中学和公立中学华文教育(国民型中学)。华文独 立中学没有纳入马来西亚国家教育体系,其经费主要靠华人社会自筹。“独中”是马来 西亚华文教育重要的一环,是马来西亚华人延续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母语教育的重要基 地,同时它又是一个三语学校(兼授马来语、华语和英语)。马来西亚长期拥有华文独 立中学60所,2011年在校生将近7万人。©随着关丹独中于2012年7月开办,华文独 中增加到61所。1973年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正式成立,专理华文独立中学事务。
“国民型中学”即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是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的华文中学,后因 《1961年教育法令》实施先被迫改为以英文,后又改为以马来语为教育媒介的中学。
根据2009年教育部统计数据,全国共有78所。国民型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华 小”。
华社创办的华文高等学府,分别有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和韩江学院等。这三所大 学是从90年代获得马来西亚政府批准而先后建立的。其中南方学院由宽柔中学董事会 发起,于1990年创立,1991年招生开学,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创立的第一所华文高等 学府。南方学院设有中文系、商学系、英文系、电脑系、电子工程系、马来文学系等学 科。2012年11月,南方学院正式升格为南方大学学院(简称“南大”),开设学士、
①毕卫民;《关于“柬埔寨华文教育现状及困难”的调査报告》
②吴汉钧:《华教命运牵动华人选票》,联合早报网,http^/www^aobao.com/yx/yxl21203-010.shtml, 2012年12月 3日。
③《世界侨情报告》编委会,《世界侨情报告2012-2013》,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135页。
④《马独中生人数破7万创新高》,联合早报网,http://wwwzaobao.com/yx/yxl20118m02.shtmL 
硕士和博士等课程。目前有1500名学生。“南大”是继泰南勿洞中文大学后,东南亚 地区另一所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大专学府,其正式成立,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 展的重要里程碑。®
3.2广西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主要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3.2.1广西面向东盟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内容
1.面向海外华裔青年开展侨务主题活动
广西主要是围绕国务院侨办的战略部署承接其与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项目,通过 请进来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活动,和“走出去””开展 “中华文化大乐园”夏令营活动。影响较大的有2012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 旅”一美丽广西集结营,2014年“中国寻根之旅” 一八桂情韵集结营。在近五年邀请 的6000多人次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到广西寻根、参观、交流活动中,来自老挝、泰国、 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访问人数占70% 以上。通过举办“中国寻根之旅"向海外华裔青少年宣传和介绍了当代广西的发展、变 化,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魅力无穷的民族艺术,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增强民 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近年来,广西侨务部门走出去开展了 “中华文化大乐园——老挝营”,和“中华文 化大乐园——柬埔寨营”,组织十多名优秀才艺教师到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给当地华裔 青少年以及青少年带去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受到了当地华侨华人和政府的一 致好评。另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当中开展了“寻八桂情•筑中华梦"的征文感言活动, 通过华裔青少年在广西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激发他们内心的民族 认同感。
2.外派教师到东盟国家援教,帮助培训海外华文教师
根据国务院侨办部署,选派华文教师赴老挝、柬埔寨、泰国、菲律宾援教是广西面 向东盟国家开展华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广西2011年外派教师55人,2012年外派教师 93人,2013年外派教师13 5人,2014年外派教师115人,2015年达200人,人数呈
①《世界侨情报告》编委会,《世界侨情报告2012-2013》,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35页. 不断上升趋势。广西外派老师主要分布老挝万象寮都公学、沙湾拿吉崇德学校、百细华 侨公学、柬埔寨金边端华学校、崇正学校、民生公学等东南亚30多所华校任教,在东 南亚华校主要教授汉语和幼儿科目,小部分专职或兼职教授音乐和舞蹈、体育、数理化 等科目,通过多年来多批外派教师的努力,援教工作大大缓解了派往国华校教师匮乏的 境况,提升了当地华校的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为缓解东盟国家华文教师的缺乏和水平不高的问题,广西侨务部门还积 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海外华校和华教组织培训华文教师。举办过的海外华文师资 培训班有:2011年越南、老挝、柬埔寨华文教师培训班、2011年泰国资深华文教师访 华团、2012年华文教育•教师研习越南、老挝、柬埔寨班、2012年首届“华文教育•校 长研习”越老柬校长班、2013越南马来西亚华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广西培训班、2014 年亚洲华校校长广西培训班、2014年欧亚华文教师培训班、“华文教育•教师研习' 泰国班”等等共10多期,有来自东盟国家的海外华文学校的校长和教师400多名参加 培训。
3.建设华文教育基地,推动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
广西华侨学校作为国务院侨办首批五所华文教育基地之一,发挥特色,对东盟国家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华裔高中留学生班是该校的主要特色,2014年已发展 成为三个年级7个班,将近300名高中留学生规模。广西华侨学校培养的海外华裔高中 生毕业,分别被国内的华侨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厦 门大学、同济大学、悉尼工业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录取。目前,广西 华侨学校在册的海外华裔留学生500多名。多样化的办学层次,充分满足了海外尤其是 东盟广大华裔青少年对汉语学习的不同需求。
另外,为开展华文教育工作,从2011年起,广西侨务部门陆续在全区批准设立了 包括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柳州市第 一职业技术学校、百色学院、贺州学院、柳州师范专科学校、来宾市第一中学、北海中 学、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河池高中、容县中学、东兴中学、广西医科大学、北海华 侨中学、钦州学院、桂林市少年宫等18所大专院校和重点高中作为广西华文教育基地。 广西华文教育基地的建立,为我区开展华文教育工作提供了平台,汇聚调动了各方力量, 开展华文教育工作。
广西主要高等院校也注重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截止2010年,广西师范大 学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老挝国家大学,广西大
学与泰国川登喜素攀皇家大学建立了四所孔子学院,另外广西师范大学又与印度尼西亚 玛琅国立大学及越南河内大学签署了合作共建孔子学院的协议,对外汉语教育、扩大广 西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4.通过开展文化交流和侨务外宣增强广西影响力
东盟国家的华侨华人,为老一代华侨华人,占全世界华侨华人的70%以上,并且都 是经济上较为有实力,政治上较为有地位,社会上较有影响力的。广西“五侨”部门通 过加强与东南亚华侨华人及华侨社团的联络往来,通过他们促进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 流,增强民族认同感,将一批广西文化品牌推向海外,扩大广西的对外文化交流。应海 外华侨华人的邀请,2009年,2011年,广西侨务部门分别在春节和中秋节期间,组织 广西侨务新春、中秋慰问艺术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老挝等国慰问演出等等, 2013年年初,广西组织“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文艺慰问团赴老挝、柬埔寨、文莱演 出等,北海市组织海丝情缘艺术团赴马来西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等。文艺团组为东盟 国家的华侨华人带去了极具中国特色和广西民族特色的节目,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 求,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当地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增强国家软实 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另一方面,围绕华侨华人的需求,支持海外华文媒体与区内新闻媒体开展交流与合 作,2012年、2013年,广西侨办联合中国新闻社连续两年举办“文化中国•海外华文媒 体聚焦广西”活动,“海外华文媒体广西行”活动,举行了 “首届中国一东盟华文传媒 论坛”和“文化中国-2013海外华文媒体地方行”活动,邀请了来自欧洲、美洲尤其是 东南亚国家的140多家海外主流华文媒体高层、编辑和记者参访广西,通过他们亲身所 见、所闻、所感,直接客观报道广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民生等情况,通过海 外华文媒体这座无形的“桥”,把广西的变化与发展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增强广西 影响力。
3.2.2广西面向东盟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为 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施的新一路扩大开放的战略之举,为我国加强区域合作 提供了新平台,也为广西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广西沿海、沿边又沿江,区域优势得天独 ① 蔡昌卓;《东盟华文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4页。
厚,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桥头堡作用和战略地位凸显。广西是中国重点侨乡之一, 海外华侨华人7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70%聚集在东南亚地区。在贯彻国家“一带一路” 部署中,广西势必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广西面向东盟开展海 外华文教育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
1.缺乏健全的组织领导
广大华人社会视华文教育为“留根工程”,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希望工程”。历年 来,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海外华文学校、出席华文教育相关活动,都就做好海外华文教 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 战略目标,大力倡导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支持海外侨胞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同月国务院 发布的《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2011-2015年)》作为中国侨务史上国家对侨务工作制 定的第一份纲要,明确提出,侨务工作要更好地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服务。然而,在我国 没有提文化软实力之前,广西甚至国家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仅仅围绕国家侨务工作的 战略任务来开展,并没有自觉地把华文教育与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联系在一起。
华文教育工作地方缺乏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在广西各地,开展华文教育工作的部 门主要是侨务部门,而华文教育工作也仅作为侨务部门的其中一项工作。地方政府认为 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是国家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上,认为是侨务工作的组成部分,主 要着眼点还是在侨务经济科技和联谊方面。广西侨办开展华文教育工作只能动员华文教 育基地院校积极参与,而开展的活动,基本是承接国务院侨办与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 项目。政府没有将其提高到建设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的投入 都远不能跟上工作发展的需要。
另外,缺乏开展华文教育的民间社会力量和非政府组织。约瑟夫•奈在《提升国家 软实力是中国的明智战略》一文中指出,从国际民调的情况看,中国提升软实力任重道 远。首先,中国民间社会力量还待开发,中国仍然缺乏大量像美国那样能产生巨大软实 力的非政府组织。他认为,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软实力还不够,还应该更加注重发挥 民间社会的力量。®
2.缺乏地方财政支持
近年来,广西侨务部门一直致力于华文教育工作,形成了自身的工作体系、工作特 色,受到海外侨胞的赞誉。国侨办每年都会给予广西大量的专项活动经费用于开展华文 教育活动,2015年,国务院侨办给予广西外派教师专项经费2000余万元,“中国寻根 ®约瑟夫•奈:路克利译:《约瑟夫•奈: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的明智战略》,《人民日报》,2015.2.16. 
之旅”夏令营专项经费288万元,“中国文化大乐园”专项活动经费74万元。中国华文 基金会也给予广西108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帮助广西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 及华文教师师资培训。但是,目前来看,广西华文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务院侨办及中 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华文教育项目支持经费,这些项目,数量有限,经费少,来源不稳 定,而且这些资金属于专项资金,无法满足华文教育日常工作开支。
目前,广西有18个广西级华文教育基地,一个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广西华侨学 校)。但这些基地学校均没有开展华文教育的专项经费。即使是作为广西专司侨务部门 的自治区侨办,以及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的广西华侨学校,其开展华文教育都没有专 项经费,华侨学校教学还是依托1960年建设的教学楼,学生公寓也是由旧的办公楼改 造而成。落后的基础设施与其日益见涨的华文教育办学规模十分不匹配。
由于资金问题,广西对东盟国家的华文教育帮扶不够。众所周知,东南亚国家的经 济不发达,生活水平较为落后,华文学校办学资金短缺、基础设施简陋、教学器材和设 备、教师严重短缺、本土华文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偏低,缺乏适合本土的华 文教材等问题。华侨华人经济实力还比较有限,学校办学经费都是由热心华文教育的侨 团和侨胞捐助,老挝、柬埔寨的华文学校尤其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的教学器材、电脑、 投影资料。比如琅勃拉邦新华学校,学校的黑板是用木头做的,连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 都没有。即使是近年来成立的华文私立学校,也是在较低水平发展,没有多少资金投入 到教学器材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教学硬件设施相对于国内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 约了华文教育的开展。
3.华文教育缺乏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华文教育形式单一
华文学校是在海外直接开展华文教育的组织,海外华文学校主要是教授汉语言,为 适应当地教学体制,除开设汉语、本国语言外,还开设英语课程。教授汉语课程仅仅是 半天或者更少。老挝、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华文学校,基本都是幼儿园、小学、初中至 高中。由于升学原因以及招生原因,华校和当地学校,以及华校和华校之间还存在着竞 争的问题。对于与文化软实力内涵相通的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课程,如书法课、剪纸课 等课程设置的课程很少,甚至没有。因此,东盟华校教学内容缺乏中华文化课程,在华 文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方面缺乏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此外,广西面向东盟国家开展华文教育的工作形式较为单一,仅仅在“中国寻根之 旅”夏(冬)令营、中华文化大乐园夏令营、外派教师和海外华文师资培训等方面,形 式较为固定,内容不够深入,而且主要是承接国务院侨办以及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项 目来开展华文教育工作。
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在海外 设立的非营利性机构,是国家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举措之一。汉办官网显示,自2004 年建立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开始,到2014年12月7日,全球共有475所孔子学院和851 个孔子课堂分布于世界126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国与世界跨文化交流的 平台。°然而,2014年10月,加拿大多伦多市教育局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相继宣布终止 与中方合办孔子学院。之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也宣布将于2015年6月30日关闭孔 子学院,该院是2005年开办的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 出了预期,在“如何适应国家差异性方面”的研究还滞后于形势,没有能很好地融入当 地的社会教学,在一些国家出现“水土不符”的情况。
4.从事华文教育人员的水平不一
广西每年都选派华文教师赴东南亚国家执行援教任务,有效缓解了东盟国家华文学 校的华文教师短缺问题,然而,随着广西外派教师人数的逐年递增,规模不断扩大,广 西外派教师问题也日渐突现出来。另一方面,“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影响力的不 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到广西寻根、参观交流访问,学习中华文化,也这 对广西华文教育工作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
广西华文教育的师资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在华文教育基地及社会各类培训机 构中,从事华文教育工作以及中华传统文化项目培训的老师(承担海外华裔青少年“中 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培训的老师),2、侨务部门从各地市选派到东盟国家任教的外派教 师;3、各大专院校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在海外从事华文教育的工作者。
广西华文教育师资队伍的庞大,涵盖幼儿园到大学。经调查发现,我区华文教师队 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相关教师管理制度、华文教师从业资格、针对性的教学 大纲尚未完善等情况,导致广西从事华文教育的教师在华文教育的工作岗位上出现不少 问题:第一,教师队伍结构、学科分布不合理,对华文教育理解不透;基础学科的教师 没有接触华文教育的知识范畴,也存在跨学科教学现象,中华文化价值传播力度不足。 第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整,有些教师没有经过师范类培训,专业化步骤,教师的综 合素质有待提高。第三,教师对华文教育形势了解不多,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落实,缺 乏相应的梯队建设,不够专业化。第四,广西外派到海外任教的教师在区内培训一周就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国侨网:盘点孔子学院十年风雨路:海外发展屡遭尴尬引深思》,《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2015年第1期,总第171期。
直接上岗,派出在海外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也基本没有相应的培训,仅凭其在国内的管 理经验进行工作。外派教师对东盟国家的礼节习俗不了解,以至在海外华校管理上出现 “水土不符”的现象。第五,外派教师语言交流有限,无法更好地与学生、家长沟通。
在老挝,每个班级的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能与中国任顺畅沟通的学生极少,更无从 直接与家长取得沟通,进而很难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教育习惯。
第四章基于文化软实力的华文教育创新对策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和灵魂。华文教育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性、 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与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家发展大局紧密相连,同海外侨胞对中华文 化的需求息息相关。东盟各国华侨华人人口众多,侨社遍布,占全世界华侨华人中占 80%o对东盟国家开展华文教育,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重 要载体之一,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使命。 基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创新开展东盟国家的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对于推动华 裔青少年学习民族语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东盟国家和谐华社建设,在海外 长期保持并不断发展壮大一支对我友好力量,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4.1海外华文教育的内容创新
华文教育既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是维系华侨华人的纽带,更是向东盟国家传 播中国声音。我们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艺术品。中国是一个 文化资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赤字"大国。要做好新时期的国家软实力建设, 必须紧紧抓住文化着条红线,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为基础,以华文教育需要创新为 导向,通过挖掘华侨华人文化、杰出人物资源,创作岀更多既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又 能体现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展示中国道路、中国人物风貌等各种载体的文化 艺术竟品,以满足华侨华人和国际社会开展华文教育的需要。
4.1.1注重阐释“中国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世界的眼光聚焦于中国的发展 模式和经济制度。英国学者雅克在其《当代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写道:“中国只会选 择一条不同于西方世界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改变的是世界经济格局,还将彻 底动摇我们的思维方式。"一直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是“从不称霸”是,“和 谐世界”是中国的一贯主张。但“中国,正在改变世界”,雅克是清楚看到了。®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渐形成和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核心是 价值观念。不同人群(族群)的传统价值观念,代代相传,这种“民族文化遗传基因” 的民族性,是文化存在的基础,而时代性是文化发展动力。我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是“和 谐”。其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和谐。 中国古代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倡导的“和为贵”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思想观 念;墨子呼吁的“兼相爱”思想,与西方“爱人如己”“爱邻舍”的基督教文化思想相 通。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伏尔泰认为,中华文明伟大的奥秘就在于贯穿了孔子思想 中的“仁爱”与“宽容”的理性与道德的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格言被镌 刻在联合国总部大厅墙上,成为世界各国政要和精英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
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培养有中华文化气质的所在国公民是华文教育的 目标。华文教育不只是民族的“留根工程”,对海外主流社会来讲,华文学校也是在为 他们培养双语、双文化的人才,是在为世界培养人才。在中华民族崛起的今天,作为炎 黄子孙重要组成部分的华侨华人,他们与中华民族有着“血浓于水”的联系,对中华民 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空前强烈,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优良基因。由于海外华裔青少 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处在形成阶段,因此,当今的海外华文教育,除了弘扬与传承中 华文化之外,还应承担的责任是把华裔新生代培养成具有广阔的视野、能融入多元文化、 有世界公民意识的优秀华人。在开展海外华文教育过程中,注重传播“和谐”这个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阐述中国发展模式,宣传''中国梦"与共建世界和谐的理 念。
4.1.2加强海外华文教育的生产力建设
华文教育既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是维系华侨华人的纽带,更是向东盟国家传 播中国声音。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也是一个文化“赤字”大国。要做好新时期 的国家软实力建设,必须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为基础,以华文教育需要创新为导向, 通过挖掘华侨华人文化、杰出人物资源,创作出更多既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又能体现
①范如松:《侨务工作与国家软实力》,摘自《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2),第266页。
②余建华:“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中国文化观探略”,《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1期。
③李肇星:“和平、发展、合作——新时期期中国外交的旗帜",新华网,2005年8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 com/newscenter/2005 — 08 /22 /content_ 3389425. htmo 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展示中国道路、中国人物风貌等各种载体的文化艺术精 品,大力开发规范性、标准性,并有各国特点的海外华文教育衍生品,如图书、音像资 料、动画电影等,以满足华侨华人和国际社会开展华文教育的需要。此外,在加强把握 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同时也融入了传统性和国际性的色 彩。如从国内的风景名胜古迹,引申出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及历史根源,并通过媒介传 播出去,在海外形成影响力。如广西著名侨乡容县,就有著名的真武阁,其作为岭南第 一奇楼,真武阁在绣江畔,据当地人介绍,容县籍华侨华人就是通过真武阁前的绣江乘 船顺流而下,抵达西江再到珠江、到香港,最后马来西亚的按城。真武阁作为文化名片, 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内容把此传播出去,引起容县籍华侨华人的向心力。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世界各国同中国交往密切,中 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的不断增长,学习和掌握华语更有助于就业谋生,这也给华文教 育的现代化带来强大的经济动力和科技支持。调研发现,在以老挝和柬埔寨为主要的东 盟国家,通晓中国语言文化的人,包括华侨华人、非华族裔和主流社会人士会得到更多 的就业机会和丰厚的经济利益。在老挝和柬埔寨国家,不会华语的工人月薪600元左右, 能简单华语交流的月薪就达到2500元,会读会写中老文的月薪4000月左右,在老挝乌 多姆赛省,每个单位特聘会华文的工作人员或翻译。这一现实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学 习汉语,进入了华校或参加短期华语培训。目前东盟国家的一些华文学校面向社会开展 开设夜校或华文补习班,教授培训汉语,让华裔青少年及当地学生,甚至政府单位的公 务员,空余时间来进行汉语补习,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世界各地以汉语言为主的华文教育,由于受方言和外语的影响,教学标准也 千差万别,有些地区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还不够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汉语的同时, 更应注重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以现代汉语为标准,在普通话、简化字、汉语拼音等 方面采用统一标准。根据不同的国情、侨情和华文教育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 开展工作,注重实用性和市场取向,以满足不同需求,逐步形成不同的特色,这就促使 传统华校要以“本土化”、“产业化”为基础,带动“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的 推进,加快转型升级。
4.1.3加强海外华文教育的社会性和国际性
华文教育之所以蓬勃发展,除了当地华人社团的推动和政府的支持外,两国关系的 
深化与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当前,由于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对华文教育的方针政策也 不同;各国新老华侨华人的情况千差万别,也使得各国华文教育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和差 异。为了能够在当地生存发展,海外华文教育必须立足当地社会,在发展中注重民族性 和社会性的有效结合。
成立于1946年的老挝琅勃琅邦新华中文学校,在上世纪70年代,因华社华人户口 的大减而华人子弟学生为之减少,改名为新华学校续办的经费面临着难解决的问题,华 社不得不欠私人外债来补助老师的薪金开支。为了华校续办,侨社的侨领根据老挝教育 制度转变教学方式。教学课程改为以老文为主课,把中英文改为副课,面向社会广招老 挝朋友的子弟入学。学校对华裔子女免费或半免费的形式。现在新华学校环境优美,老 文水平在当地小学中非常有名,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好评。
因此,从事海外华文教育事业主体的华文学校,在增加教授华人子女汉语的同时, 必须增强自身建设,积极融入当地的主流发展,争取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这样才有利 于华文教育在当地国民教育中健康发展,也更有利于主流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 化、了解中国,有利于海外华侨华人在当地争取平等地位和权利,促进所在国家和地区 的华文教育发展,增进中外文化教育交流。
中国侨务部门也应积极探索与华侨华人住在国教育部门合作,开展华文教育双边交 流,为华侨华人在居住国传承中华文化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也拓宽和丰富了汉语教育 国际推广的路径。
4.1.4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繁衍 生息、奋力向上的不竭动力。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 重要基础,更是华文教育的魂,越是具有民族优势的文化,在世界大家族的多元文化中 越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全面认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提升国家文 化软实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海外华 侨华人和华裔青少年进行华文教育,促进他们对祖(籍)国的了解和认同,增强他们的 民族意识和精神特质,是构建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开展海外华文教育的战略任务。
近年来,国家十分注重在开展公共外交时推介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树立了我国良 好的国际形象。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在不遗余力地推介中华文 化。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于2014年3月20 0,应彭丽媛应邀来华访问,在北 师大二附中,彭丽媛写下“厚德载物”书法作品赠予米歇尔。米歇尔说,中国书法太美 T,今后我要多练习。2014年3月31日,彭丽媛将一件“沛筑”赠送给比利时王后玛 蒂尔德。经媒体报道后,沛筑这一古老的乐器在民间引起了广泛关注。2014年5月, 彭丽媛邀请出席亚信峰会的国家领导人夫人参观顾绣、木版水印、扎染等展示,欣赏昆 曲《牡丹亭》、太极•古琴《高山流水》、京剧选段《梨花颂》等中华传统文化项目。2014 年9月,彭丽媛在出访参观塔吉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时,赠送了中国传统乐器——古筝 给该学院。2014年11月,彭丽媛参观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在该校的孔子课堂教学生 说普通话、书法、剪纸和刺绣。2014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彭丽媛邀请来 华出席的部分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的夫人参观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与各领导人或代表 的夫人,观看了景泰蓝、花丝镶嵌、雕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在国际外交上的一系列举动,都努力在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 化,潜移默化中开展了华文教育工作,通过现代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进了世界各国了 解中华文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美联社评价道: 一位国际社会人气较高的第一夫人,可以有效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帮助中国贏得更 多的国际舆论支持。美国《时代》周刊摘登了各界对彭丽媛外交形象的普遍赞誉,形容 彭丽媛是“现代女性”,“外交偶像”,"提高了对国家的信心”等。
4.2华文教育的主体创新
4.2.1加强华文教育中的政府主导地位
随着广西与东盟合作的不断深入,广西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广西应充分认识到 发展海外华文教育在涵养侨务资源、密切民族血脉联系,增强中国软实力,推动广西参 与国际"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重视华文教育工作必将会推动我 在海外长期保持一支对我友好力量并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1 •探索建立海外华文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国家历来重视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建立了"国家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福建、广东、云南等省相应成立了“海外华文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或“海外华文教育工 
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多方力量开展华文教育工作。广西应借鉴国务院侨办及有关省 市侨办的做法,围绕中央和自治区的战略部署,由政府牵头成立自治区海外华文教育工 作领导小组,以自治区副主席为组长,政府副秘书长和侨办主任为副组长,统战部、人 大华侨委员会、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侨办、侨联、致公党广西区委、发改委、 教育厅、财政厅、文化厅、外事办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统筹协调各级政府、部门的资 源和力量,加强对华文教育工作的管理,制定相关华文教育的政策,提供服务,加强联 动协作,才能减少行政资源浪费并有效开展华文教育工作。
继续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政府之间、民间社团之间、校际之间的广 泛交流与全面合作,不断争取当地政府和主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华侨华人为华文 教育争取更多的国民教育待遇,继续为海外华文教育的公开合法、长期发展努力。
2.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
经调研发现,云南省把华文教育经费纳入政府预算中,并且把华文教育专项经费由 原来的800万/年调整到目前的1700万/年,省政府把华文教育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 省内的华文教育基地院校均受到省政府的支持,华文教育工作得到了蓬勃健康的发展, 大大增强了云南省的对外开放程度。福建省政府及地方政府把华文教育工作作为海外统 战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和经济增长点来抓,在经费上大力支持该省华文教育发展。
海外华文教育作为海外华人社会的“留根工程”,虽然不能很快就看到成果,但其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基于此,广西应加大对面向东盟各国的华文教育工作重视力度, 给予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特别是华文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以及人才引进等方 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帮助协调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做 好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给予华文教育系列的夏(春、秋、冬)令营活动一定的经费配套 补助。遴选出广西与东盟国家友好帮扶的海外华文教育学校和华教组织,帮助其加强基 础建设,为华文学校提供教材、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输送高素质的教育专家,将华文教 育经费列入政府年度经费预算,为海外华文教育将抗有许发展提供财力支撑,帮助解决 后顾之忧。
4.2.2积极发挥国内第三部门非营利性组织和团体的作用
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不仅要发挥各级政府作用,还要发挥事业单位、民间团体以及个 人作用;形成侨务、文化、宣传、旅游、教育、体育等各个部门及相关社会团体共同开 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大格局”。
1•充分依托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支持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是在2004年9月,时任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 导和关心下正式设立的。其宗旨为:弘扬中华文化,发展华文教育事业,促进中外文化 交流。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基金会理事单位包括:中央统战部、中 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全国人大侨委、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 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侨办、全国政协港澳台侨 委、中国侨联、致公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①
近年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广泛动员海内外有识之士,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支持 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其工作保障为募集来的充分的可持续的资金善款。近五年来,中国 华文教育基金会募集到63笔善款共计2.179亿元人民币,与43个单位合作实施项目408 个,海内外直接受益人数近4.3万人,涉及48个国家和地区。②广西应积极争取中国华 文教育基金会的指导和支持,开展适应东盟国家受益者特点、符合东盟国家华文教育实 际需要、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活动项目,创新策划和实施开展精品海外华文教育工作项 目,为我国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服务。
2.积极成立广西海外华文教育协会
截止2014年10月,广西还没有一个专门统筹协调华文教育工作的社团组织。广西 应充分发挥第三方非营利社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 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华侨学校等有影响力的大学院校和华文教育基地单位,以及开 展华文教育的机构及华文教育工作者自愿组成全区性的华文教育团体,积极成立广西海 外华文教育协会,为会员学校提供更加专业性的服务,贯彻国家的外交和侨务政策,弘 扬中华文化,发展华文教育事业,拓展华文教育渠道,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开展华文教 育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广西华文教育的改革、管理与发展服务。发挥广西海外 华文教育协会作为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一方面要加强与中国国内教育部门和专业院校 的联系,把优质的华文教育资源引到会员学校;一方面更要加强与海外华文学校及华 文社团组织的联系,支持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
3•打造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基地
广西华侨学校是全国首批五所国务院侨办的华文教育基地之一,广西目前已经建立
①华文教育基金会简介*中国华文教育网,2007年5月16日http://www.hwjyw.8m/jjh/200705/t20070516_1003.shtml
②王家柏:《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二届十一次暨三届一次理事会在京召开》,中国华文教育网,2014年fl月4日, httpy/www.cle£org.cn/news/2014/l 104/5/1560.shtml 了 18个华文教育基地,基本在每个市都有,充分发挥广西华文教育基地的作用,充分 调动他们的力量,延伸工作手段,加大项目合作与支持的力度,发挥国内院校优势,切 实发挥基地在人才和专业方面的优势,推动其与海外华校的交流合作,给予海外华文教 育更多专业化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其更好地为海外华文教育发展服务,推动海外华文教 育逐步向学科化、规范化发展。以基地建设的方式,支持各地开展华文教育和华裔青少 年工作,帮助有关院校拓宽对外合作、交流渠道,打造面向东盟的华文教育基地。
4•充分发挥东盟国家示范华文教育组织或华校的作用
东盟国家的许多华文学校被授予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的称号,如老挝的万象寮都公 学、沙湾拿吉崇德学校、百细华侨公学等;柬埔寨的端华学校、客属会馆的崇正学校和 福建会馆的民生中学;泰国的罗勇公立光华学校、华文民校协会、公立培华学校等;马 来西亚的华校董事联合会等;菲律宾的华教中心等,基本每个东盟国家都有华文教育示 范学校和华文教育示范组织。因此,要充分发挥东盟华文教育示范组织和示范华校的作 用,探索建立东盟华校及华教组织“联席会议”机制,东盟华校校长与广西华文教育基 地院校校长交流,探索在办学模式,接轨主流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方面的合作。支持 条件成熟的东盟国家成立华教中心组织,管理服务华校的教育教学,检查华文教育质量, 组织本地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更新本地教师的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而提高各 华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华校的教学质量。
此外,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世界全球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到海外留学,海外 留学生作为新华侨华人群体,其也是中国形象在海外的传播群体之一,其言行也是我国 国家形象的体现,也是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充分拓宽海外华文教育的主体,将 海外留学生纳入到海外华文教育的新的范畴具有积极的作用。
4.2.3加大对从事海外华文教育者的培训力度
1•加强对外派华文教师的培训力度
广西的外派教师主要派往老挝、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华文学 校的外派教师,大部分来自广西,尤其是老挝华文学校,80%以上来自广西外派教师。 因此,广西因加大外派教师选拔和培训中,增加派往国家的语言培训和考试环节,以及 东南亚国家宗教信仰、穿着礼仪、中华才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并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选派的主要条件之一。
2.针对性对华教组织负责人和海外华校本土教师培训
东盟国家的华文教师是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群体。鉴于目前教师短缺的现状, 虽然每年广西都邀请东南亚华文学校的教师到国内进行培训,但往往由于假期不同和东 南亚华校经济条件等原因,很多当地一线华文教师不能到国内参加培训。今后,建议从 国内选派优秀华文教师,“走出去”到国外给当地的华文师资进行培训授课,从“输血 变造血",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队伍状况和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更好地满 足不同国家教师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4.3海外华文教育形式的创新
4.3.1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活动
文化软实力的实现,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创造出体现民族文化活力和生机的新 作品、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就是推动 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这不仅是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提出要求,也指明了提升国 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关键。要创新开展华文教育的形式,一方 面,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面向东盟国家,积极开展文艺演出、学术交流、文化 展览、名家讲坛等系列文化活动,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产品奉献给海外华侨华人, 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在春节、 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中秋节组织赏月、端午节赛龙舟包 粽子、过春节舞狮子等等,鼓励他们与当地主流社会共同举办中华民族节庆活动,支持 东盟华侨华人社团及华文学校组织中华文化交流,打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
4.3.2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把握国际话语权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正处于以战略转型为主 要内容的大变革时代,在信息爆炸的社会,文化的传播能力已显然成为影响国家文化软 实力的重要因素。
1.发挥东盟华文媒体的“唱和”作用
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海外华文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舆 论力量。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媒体迅猛发展,已成为国际传播格局中一支不可或缺的 舆论力量,在中国软实力的作用日益凸现。©海外华文媒体既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 播者,中国战略转型的呼吁者、支持者,也是国际先进文化的引进者、传导者,在民间 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便利条件,发挥其“参照”和“建言”的独特作用,有助于 提升国际话语体系中华文化传播的合力和影响力。
要从开展海外华文教育,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出发,做好东盟国家华文媒体 工作。釆取措施,重点支持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鼓励他们服务华文 教育,通过开展“东盟华文媒体广西采风”活动,邀请东南亚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及业 务骨干到广西实地考察、采访报道,以“借船出海"的方式,邀请他们弘扬优秀中华文 化,宣传中国发展模式,阐释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政治立场,更好地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的 外宣效果,形成一支强大的对我友好的海外华文传媒力量,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
2.注重培育新兴媒体并发挥其力量
注重利用新兴媒体,并发挥其在海外青少年中的优势作用。在传统活动中,如“中 国寻根之旅"、"中华文化大乐园”品牌活动中,开展"发现东方之美"等微信公众号发 表个性化微信作品主题活动,围绕华裔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利用移动新媒体搭建长期 有效的沟通湖动平台,以华裔青少年参与、精准传播为核心,增强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 华文化和华文教育的浓厚兴趣,迅速打造出一个“移动华文社交圈”。
开展海外华文教育,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积极建立覆盖面广、传输快捷的中国和 东盟文化传播体系。海外华文媒体要不断融入所在地主流舆论平台,形成日益扩大的号 召力和影响力,向外部世界传递关于中国的正确信息,传递中华文明的精髓精华,增强 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海外华文媒体要在构 建和谐世界、加快走出去、建设文化强国等战略中发挥作用,让中国的软硬实力形成海 外合力,积极传递“中国好声音”,成为真实“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华优秀文化和 民族精神的传扬者、沟通中外开展公共外交的桥梁和先行者、让全球华人同圆共享“中 国梦”的促进者。
①夏春平等;《海外华文媒体不在中国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摘自《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
结语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出来的是文化的吸引力、凝聚 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 源和重要基础。通过华文教育这个灵魂工程,促使华侨华人保持同祖(籍)国保持联系、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这也是我们开展华文教育的意义所在。
海外华文教育也被广大华人社会视为“留根工程”,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希望工 程”。我国在海外拥有6000多万华侨华人。海外华侨华人70%以上聚集在东南亚地区。 广西籍的华侨华人达700多万。东南亚华侨华人大多数是老一代华侨华人,他们经济上 有实力、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专业上有造诣,作为一个群体是我国的独特国 情,也是我在海外的一支特有的对我友好力量。华侨华人通过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 拓展了国家公共外交渠道,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在海外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强 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成为有效的民间载体,发挥特殊作用,为国家文化 软实力的构建和提升发挥独特作用。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为 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施的新一路扩大开放的战略之举,为我国加强区域合作 提供了新平台,也为广西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广西面向东盟国家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 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新挑战。广西沿海、沿边又沿江,区域优势得天独厚,是中 国与东盟的合作的“桥头堡”,在贯彻国家“一带一路”部署中,广西势必在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实践证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战略工程。海外华文教育作为 一个主体来探讨其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在中国和东盟合作的背景下,从文化软实力的 视角,探讨广西面向东盟国家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站在国家宏观层面,赋予海外华文工作体现文化软实力的内容,全面推动新时期华文教 育创新转型升级,使华文教育为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 中外友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侨务工作概论》,中国致公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2]李佳王晋军:《东盟国家华文教育研究述评》,《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8期
[3][美]约瑟夫•奈:《重新定义国家利益》,《外交事务》1999年7-8月号。
[4]中国侨务通论课题组,《中国侨务通论》(适用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 1版
[5]韩勃、江庆勇:《软实力:中国视角》,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Alan hunter. China: Soft Power and Culture hifluence (2008). Available at. http://www. Coventry. Ac.uk/peacestudy.
[7]于逢春:《华文教育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8]Joseph Nye: '*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 Time February 22,1999,P.21。
[9]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10]陈旋波:《博物馆与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世界华文教育》2011年第4 期,北京华文学院主办
[11冲国社会科学网:[专家访询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从党的十八大 报告看文化强国之路,2012年11月28日
[12]广西区侨办调研组:《调查研究广西外派教师工作调研报告》,《侨情》,国务院侨 务办公室编,2012年8月
[13]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广西通志•侨务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6月
[14]陈真,《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 年7月
[15]《怎样提升文化软实力》,《解放日报》,2011年12月31日
[16]祝福恩:《准确把握软实力概念的内涵》,《学习时报》,2012年4月19日
[17]黄林炎:《对东南亚华文教育现状的认识》,《侨情与侨务文集》第一辑,广东省人 民政府侨务办公室,2010年8月
[18]丘进:《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年12月第一版
[19]《世界侨情报告》编委会编:《世界侨情报告2012-2013》,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年5月第1版
[20] 张惠勋:《对推动泰国华文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几点思考》,《世界华文教育》2011 年第4期,北京华文学院主办
[21] 裘援平:在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侨务工作研究,第2014年6期
[22] 王志章陈晓清赵贞:《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回眸与展望》,摘自《华侨 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2)》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
[23] 毕卫民:《关于“柬埔寨华文教育现状及困难"的调查报告》
[24] 吴汉钧:《华教命运牵动华人选票》,联合早报网2012年12月3日
[25] 约瑟夫•奈:路克利译:《约瑟夫•奈「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的明智战略》,《人 民日报》,2015.2.16.
[26] 华文教育基金会简介,中国华文教育网,2007年5月16日 http://www.hwjyw.com/jjh/200705/t20070516_1003.shtml
[27] 王家柏:《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二届十一次暨三届一次理事会在京召开》,中国华文
教育网2014年 11 月 4 日,http://www.cleCorg.en/news/2014/1104/5/1560.shtml
[28] 《马独中生人数破7万创新高》,联合早报网,
http:〃www.zaobao.8m/yx/yx120118-002.shtml
[29] 陈水胜:《关于海外华文教育组织的研究报告》,《国务院侨办课题研究成果集萃
2009-2010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策法规司编,2011年10月
[30] 贾益民周静:《海外华文教师等级证书实施方案研究》,《国务院侨办课题研究成果 集萃2007-208年度》,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策法规司编,2009年4月
卩1)洪晓楠:《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3年12月
[32] 商志晓:《文化软实力——提卉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社会影响》,济南出版社2013 年1月
[33] 刘德定:《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人民岀版社,2013年11月
卩4]杨华:《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中国知网
[35] 陈奕平、范如松:《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作用、机制与政策思路》,中国知网
[36] 夏春平等:《海外华文媒体不在中国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摘自《华侨华人蓝皮 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
[37] 蔡昌卓:《东盟华文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38] 吴瑛:《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39] 杨超:《老挝新华侨华人现状研究》,广西侨务办公室课题,2012年9月30日
[40]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论选(第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9月
[41]张国祚:《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11年1月
[42]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论选(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11月
[43]陈奕平:《依赖与抗一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
[44]Pew Research Center, Trends 2005, Januaiy20, 2005, http: / /pewresearch org/pubs/206 /trends — 2005; '*Howthe World Sees China", http://pewresearch. org/pubs/656 /how-the-world-sees-china.
[45]余建华:“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中国文化观探略”,《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1期
[46]李肇星:“和平、发展、合作——新时期期中国外交的旗帜",新华网,2005年8 月 22 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 /08 /22 /content_3389425.htm o
[47]冯祖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一 ―以广西为例》,国务院侨办研究报告,编号GQBB2011017
[48]马儒沛:《在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暨华文教育组织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广西南 宁,2012年11月
[49]吴勇毅华宵颖:《教师职业发展视野下的海外华文师资培训研究》,《世界华文教 育》2012年第2期,北京华文学院主办
[50]Alan Hunter China: Soft Power and Culture Influence (2008). Available at. http://www. Coventry.ac. uk/peaeestudy.
[51]钟欣:《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侨务工作研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 主管,2014年第3期
[52]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国侨网:盘点孔子学院十年风雨路:海外发展屡遭尴 尬引深思》,《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5年第1期,总第171期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deyu/6564.html

上一篇:印尼华人社团推进华文教育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印尼泗水新中补习班华文教育情况分析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