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泰北美斯乐原国民党孤军后代华文教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3 14:37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4
第三节 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美斯乐地区原国民党孤军后代华文教育的发展分期 8
第一节 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展概述 8
一、 草创与蓬勃发展期(1963-1972) 8
二、 性质转变与停止期(1973-1992) 9
三、 复兴与平稳发展期(1993 至今) 10
第二节 草创与蓬勃发展期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1963-1972) 10
一、 学校情况 10
二、 学校管理与师资方面 11
三、 学制与生源方面 12
四、 课程与教材方面 13
第三节 性质转变与停滞期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1973-1992) 15
一、 学校情况 15
二、 领导与师资方面 16
三、 学习与生源方面 16
四、 课程与教材方面 17
第四节 复兴与平稳发展期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1993 至今) 18
一、 学校情况 18
二、 管理机构与师资方面 20
三、 学习与生源方面 20
四、 教学安排与教材方面 21
第三章 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演变的原因 25
第一节 泰国政府的政策影响 25
一、 泰国政府对原国民党孤军的相关政策 25
二、 泰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相关政策 27
第二节 难民得到各方支持 28
一、 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的支持 28
二、 台湾地区“救总”的支持 29
三、 其他方面的支持 31
第三节 村民的民族认同与中文在世界的重要性 33
一、 村民的民族认同 33
二、 中文在世界的重要性 36
第四章 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8
第一节 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38
一、 经费不足 38
二、 缺乏合格的学校领导及教员 39
三、 课程安排及教材选用不妥当 42
第二节 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46
一、 针对经费不足问题的解决对策 46
二、 针对缺乏合格的学校领导及教员的解决对策 48
三、 针对课程安排及教材选用的解决对策 49
第五章 结论 52
参考文献 54
致谢 56
附录 A 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展大事纪 58
附录 B 针对曾经在美斯乐地区就读中文的人物的访谈问卷 61
附录 C 针对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领导的访谈问卷 65
附录 D 针对目前在美斯乐华文学校就读的学生的调查问卷 81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5年出版了周聿峨的《东南亚华文教育》。该书其中第 五章写到了泰国的华文教育 ,有一小部分提到了泰北难民村的华文教育。读后, 笔者大受启发,虽然笔者身为泰北人,但却完全不知泰北难民村的存在,因此便继 续收集有关资料,发现泰北清迈府、清莱府和湄宏顺府的山区有不少难民村。这里 的难民村指的是 1949年中国国共内战结束,原国民党第三、五军及其家属定居后 建立起来的村庄。
海外华人有一个共同特点,无论生活多么困难,他们仍然十分重视后代的教育, 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都保留着中华文化,坚持传承华文教育,泰北的原 国民党孤军①及其眷属也不例外。目前,这些难民分布在泰北各地,主要是在泰北 清迈府、清莱府和湄宏顺府的山区,其中清莱府美斯乐地区作为泰北难民村的重要 定居点,是当时原国民党孤军最重要的指挥军营,他们所建立的华文学校也与当时 泰国其他学校完全不同。学校不仅教授中文,传承中华文化,还使用军训制度培养 学生的纪律。因此,吸引了缅、寮边境,以及全泰国的华人的家庭,他们都愿意把 自己的孩子送往美斯乐地区读书。因此,从泰国政府的立场上看,美斯乐地区的华 文学校教育是泰北边境地区不稳定因素中最大的因素。
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除了师资匮乏、经费短缺、设备简陋的问题外,还面临 着泰国法令限制的问题。“泰国政府意识到影响国家稳定的因素除了军事方面,还 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而若想培养出促进各领域发展的人才,最好的 方法就是教育。在华侨华人的观念里,华文教育是保留与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工具, 而推广华文教育主要场所就是华文学校。但推广中华文化的观念却不符合泰国政府
① 原国民党孤军指的是 1959 年以来未得到泰国法律许可进入泰北的国民党第三、五军,泰国人称其为“ 93 师”。1972 年泰国总司令部对他们进行调查,统计人数后向泰国国务院汇报。国务院批准允许给“93 师”中 未得到泰国居留证者变更国籍和给予外侨身份。这些人共五届,13728 人。后来,泰国政府要求其解除武装并 归顺泰国法律。泰国官方因此改称国民党第三、五军为“原国民党孤军”。
希望华侨华人热爱国家,对国家忠心耿耿的设想”①,因此,泰国政府发布了很多 对华文学校的管制法令。
综合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面临的众多问题复杂性以及其创办者的特殊性,因 此若想了解泰北原国民党孤军后代的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以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 育为例是绝不可少的。笔者以原国民党孤军创办的兴华中学、芒岗文明中学、成功 小学、美华小学、华兴小学共5所华文学校为研究对象,并对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 一事,拟提出如下的研究问题:
首先,依照联合国的决议,台湾当局先后于1953和1961年自滇缅边区撤军, 宣称对所有拒绝台湾当局劝导的游击队人员停止任何形式的援助与维护。游流在缅 甸边境的“滇缅边区游击队”官兵都服从国民党命令撤台,唯有原国民党第三、五 军背负着抗命罪名不遵命撤台,继续留在异域。随后因形势所迫,原国民党孤军非 法进入泰国北部的边境并定居。原国民党第三军定居于清莱府的满塘村,原国民党 第五军定居于清莱府的美斯乐山区。按照规定,台湾当局没有为“抗命军”提供帮 助,因此原国民党第三、五军缺乏维持部队的基本资金。但原国民党第五军在极度 缺乏资金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创办了华文学校,此后不久,美斯乐地区的其他各村寨 也逐步创办了华文学校。在此背景下,开办学校的经济来源是什么?这是笔者要探 讨的第一个问题。
其次,各个地区的华侨华人社团居于不同的社会环境,相异的教学条件引起教 学效果的差异。与其他地区的华文学校相比,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的教学取得了 非常成功的效果,泰国华侨华人具有代表性的报纸、杂志、期刊、出版社等的工作 人员大部分都是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毕业生。如此良好的教学效果是由何种教学 制度支撑?学校管理层、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师资、教材等方面情况如何?此前 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并未受到泰国教育部的认可。而学生国籍问题导致毕业生不 能在泰国继续深造,于是只有部分优秀的毕业生选择前往台湾地区继续学习中文, 其他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几年后情况大有改观,学生可以选择留在泰国升学。 留在泰国升学的学生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泰国教育部的允许?还是泰国教育部对
①Phichai Rathanapon.华文民校政策发展研究[D]曼谷:国立发展管理学院,1969, 2. 毕业于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学生有特殊的教育政策?这是笔者所要探讨的第二 个问题。
第三,从原国民党孤军踏入美斯乐地区并开创华文学校,经历了种种起落变化, 至今已经有50余年了。据了解,以前几乎美斯乐地区的每个村落都有华文学校,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在有的学校改为泰文学校,有的学校改为中文补习学校,也 有的学校自行倒闭。虽然华文学校的开办经历了种种曲折,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 传播中文的想法。目前还没有学者系统地研究或分析过其发展历程、发展前景或是 对其未来的前瞻。这是笔者所要探讨的第三个问题。
本文认为,选择研究泰北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虽然自从原国民党孤军及其眷属定居在美斯乐后,他们就没有受到台湾 方面以及泰国政府的资助,但是各方面却发展得越来越好。在挖掘美斯乐地区华文 学校的经济来源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能够找出其的经济来源以外,还可以了解到其 中的资金流动来往渠道。
其次,关注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能够推动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因为居住在 美斯乐的原国民党孤军及其后代一直受到泰国人的歧视,而大多数泰国人不知道其 办华文学校的真正目的,认为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影响泰国政治稳定。因此笔者认 为,关注和研究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可以促进泰国当地居民与就读于美斯乐地区 华文学校学生们及其家长的友好交流,让泰国人更了解他们。
第三,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具有与众不同的教学制度、学校管理层、教学内 容、教学对象、师资、教材等,而这些可以帮助华文教育传播取得更好的发展。对 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的关注可以推动传播其华文教育的特色,给其他华文学校做教 学参考;在另一方面,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把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为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四,保护和发掘海外华文教育的珍贵资料与学术研究的需要。美斯乐地区的 华文教育与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泰国的教育密切相关。美斯乐地区原国民党孤军 在泰国的定居有助于平息泰国政府内战,抛开政治因素,美斯乐的历史发展可以说 就是华侨华人在泰国的生存状况。①在教育方面,目前还没有学者对他们的华文教
①李祺.泰北云南籍华人融合问题:以美斯乐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 育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研究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可以为海外华文教育学界 补充相关资料。
总之,研究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于吸引更多人关注华文教育、补 充海外华文教育研究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本论文所要探讨的事件为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发展,从1963年创办第一所 华文学校至今已有 56 年的历史,然而目前仍未有任何著作对整个事件发展进行全 面的叙述。自 1958年至今,与美斯乐地区相关的研究有 134篇,包括期刊、报告、 报纸、新闻、论文、书籍等,其中仅有 21篇文章与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相关, 且均为间接描述或提及,未有全面完整的介绍。
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文献涉及有关泰北华侨华人及其华文教育的研究大体 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泰北华文教育的研究;第二类是对泰北华侨华人融合当地 文化的研究;第三类是对美斯乐地区历史及现状的研究。分言之,第一类著作如周 聿峨(1995)的《东南亚华文教育》、许智伟(1995)的《泰北华教宜採取“双 轨合一”方针》、许志惠(2008)的《泰国北部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黄启庆, 吴雁江(2011)的《泰北华人村华语状态及教育情况调查报告》、叶人豪(2014) 的《2000年以来泰北地区华文教育之研究——以建华综合高中为例》、李志凌(2016) 的《泰北地区大华语语境下汉语教学发展业态与评估》,这些著作主要关注泰北地 区华文教育的历史及现状,内容包括泰北地区华文学校的办学、生源、师资、教学、 教材情况以及发展趋向。因中国大陆的迅速发展,就业机会决定着学生求学方向, 所以出现泰北地区华人学子开始到中国大陆升学的情况,因此也有学者开始关注泰 北华文学校的学生的升学情况,如陈文正(2010)的《泰北中国“结”:从泰北华 人学子的中国求学路谈起》。
第二类著作如何平(1996)的《泰国北部的云南人》、黄昆章(2007)的《宽 容与融合:泰国华人争取生存发展问题的思考——以泰北美斯乐地区“云南村”为 例》、李祺(2015)的《泰北云南籍华人融合问题:以美斯乐为例》,这一类著作 都提到了泰北及美斯乐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关注泰北 云南华人的日常生活。
第三类著作主要是描写美斯乐地区的历史及现状,有些是当事人记录其个人的 经历的和见闻所写工作报告和记录。工作报告和记录如段立生(1986)的《访美斯 洛——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村》、石炳铭(2008)的《异域行,泰北情——救总在泰 北工作实录》、王颖春(2008)的《美斯乐:泰北“中国村”的现世生活》、秦雯 珍(2008)的《探访泰北国民党残军聚居地》、刘小华(2009)的《让大爱牵起 希望的小手——泰国清莱省华校教师联谊会2009年各校访视专刊》、撒光汉(2011) 的《异域故事集》、杨东晓(2011)的《美斯乐——泰北绝地的文化薪火》等。有 些则是记者或作家所写的报道文学,如:吴小菡(2008)的《山上那个女人》、吴 小菡(2011)的《历史的硝烟——记泰北美斯乐国民党军后裔村》等。这些著作的 部分内容零星提到了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的情况,但非学术性的文献,有些作品含 有较多的作者私人情感;有些则限于作者的见闻,需要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和对照; 有些作品中的地名、人名、时间等存在差异,甚至完全相左。据此,必须进一步仔 细搜查才能分析其对错。
有关泰国文献方面,定居于美斯乐地区的原国民党孤军虽然引起了泰国人的密 切关注,但由于这些特殊人群自我封闭、与世隔绝,且当时属于泰国内务部管制, 一般学者一直无法对其做深入探究,所以相关研究成果多出于泰北难民村或美斯乐 地区任职过的军人,主要内容也多为泰北原国民党孤军事务,如 Prom Piunuan (1977)的《泰北与国家的稳定》、U-thai Boonyachart (1979)的《泰国逃难者 的问题》、 KanchanaPrakatwutthisarn (1995)的《以前的美斯乐“和平之山”》 , 这些著作从国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着想,只针对泰北原国民党孤军对泰国内务部及 外交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原国民党孤军至泰国逃难的原因,并发现原国民党军 人的存在对泰国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国家稳定的重要影响,因此当时这些著作对 泰国内务部针对泰北,包括美斯乐地区的原国民孤军人及其眷属的各方面的政策有 一定的影响力。
从以上的研究可知,泰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立场不同,研究方向也大有不 同:泰国主要从国家安全及维护社会稳定出发,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则主要以中华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着眼点。虽然目前能查到的有关泰北华文教育相关的文献极少, 但经过对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的历史及发展进一步了解并认真总结和归纳后,可以 由此建立一个初步的规划,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进而提出各项新的研究问题,再 以这些问题为起点开展新的研究工作。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 田野调查法。笔者以观察美斯乐与其华文教育的情况为目的在美斯乐地 区实施了四次田野考察,都是短期的定点观察。第一次是在2016年10月6-9 日, 笔者以游客身份在美斯乐进行了研究。其间有机会到美斯乐的重要地点如美斯乐外 镇行政机关、泰北义民文史馆、段将军坟墓、残军村等参观并在与管理人员聊天中 得知美斯乐的大概情况。另外,笔者还访问了旅馆的房东与摩的司机,由此得知美 斯乐从以前到现在共有 9所华校,并请摩的司机带路到每个华校的位置,然后把华 校的位置和硬件设备记录了下来。第二次是在2017年1月16-31 日,笔者以学习 者的身份在美斯乐各华校进行了研究,其间有机会访问各华校领导及老师,同时参 观了各华校的硬件设备、旁听了中文教学,由此来了解美斯乐地区各华校的沿革与 现状。第三次是在 2017 年8月 3 日至9月 21 日,笔者又以志工教师的身份在芒 岗文明中学教授电脑课,以聊天的方式访谈了该校领导、老师、志工教师及学生, 并观察了全校各班级的教学活动,由此得知该校的中文教学情况。最后一次是在 2017年12月21-29 日,作者作为华侨大学泰国校友会的工作人员去了兴华中学、 芒岗文明中学、美华小学、华兴小学拜访校长,再次探讨各校所面临的问题。
(2) 调查访谈法。笔者主要访谈了美斯乐地区的 7位华校领导,访谈内容主 要是华校历史与现状。也访谈了 47位芒岗文明的中学初中生,访谈问卷内容主要 是学生个人背景、学生对中文教学的态度、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建议、学生对教材 的评价与建议,另外,笔者访谈了美斯乐地区的 3 位原国民党老军;4位原国民党 后代;2 位村长;9华校老师;1位美斯乐外镇行政机关的副职, 1位以前在美思乐 地区任职的军人。访问内容主要包括美斯乐地区的情况、原国民党孤军的情况、美 斯乐华文教育的情况等,利用这些信息来了解其基本情况,弥补文献方面缺少的资 料。
(3)个案研究法。本文以美斯乐地区原国民党孤军创办的 5 所华文学校,即 兴华中学、芒岗文明中学、成功小学、美华小学、华兴小学,以学校情况、领导与 师资、学习与生源、课程与教材共4 个方面个案为重点,从国民党孤军进入美斯乐 的历史中寻找美斯乐难民村的来源,再通过他们为自己的后代创办华文学校的发展 过程来分析泰北华文教育的发展历史。
(4)资料分析法。通过对各个时期国内国外的资料收集、辨伪、整理与论证 等,尽力可以达到资料的真实、确切与完整,从而真实地反映在不同时间段,美斯 乐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特点。
第二章 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分期
第一节 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展概述
周聿峨在《东南亚华文教育》一书中提到在泰北的 12 个府中,清迈府、清莱 府和湄宏顺府共有78个难民村,村民在当地创办了华文学校。①上个世纪中叶,中 国国共内战,国民党失败后,原国民党孤军及其眷属逃到泰北并定居,被当地人称 为“中国村”“云南村”“难民村”。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是泰北难民村当中最 为典型的例子,无论是学校的办学制度,生源情况或者是教材的使用,都与其他地 区的华文学校不同,正因如此,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展历程与产生原因也与众不 同。
通过对美斯乐地区原国民党孤军创办的 5 所华文学校,即兴华中学、芒岗文明 中学、成功小学、美华小学、华兴小学进行的田野调查结果分析,在观察与调查访 谈结果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虽然美斯乐地区华 文教育发展演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但泰国政府对居住在泰北的原国民 党孤军及华文学校的政策在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因此,可以以泰国政府对原国民党孤军和全泰国的华文教育政策作为美斯乐地 区华文教育的划分依据,将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草创与蓬勃 发展期(1963—1972);2.性质转变与停滞期(1973—1992);3.复兴与平稳发展 期(1993 至今)。
一、 草创与蓬勃发展期(1963-1972)
1949年中国国共内战结束后,大部分国民党部队退往台湾地区,也有的往南 逃难进入了异国。原国民党孤军及眷属进入缅甸边境,四处漂泊。因原国民党孤军 的存在影响缅甸的国家稳定,于是缅甸政府向联合国申请迁移原国民党孤军,并于 1954年和 1961 年要求所有遗留在缅甸边境的原国民党孤军全部撤台,未按照命令
①周聿峨.东南亚华文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岀版社,1995: 296. 的原国民党第五军则带着眷属入居泰北,清莱府的老罗寨、孟安村、美斯乐地区及 早期成立的几个村落就在这个时候先后诞生的。
自我封闭的原国民党孤军及其眷属由于未得到中国大陆、台湾和泰国三方面的 任何帮助,从此进行违法工作以维持生计。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华文教育方面,一 切都得从零开始。他们艰苦的条件下于 1963 年创办了第一所华文学校——兴华中 学,1964 年创办了原芒岗文明小学。
虽然这个时期全泰国的华文学校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多数华文学校无法维持, 最后自行倒闭。但是,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不同,不仅没有受到泰国政府的严格 限制,反而得到极好的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与争取,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发 展逐渐成熟。由于环境需要、人口增长,两所华文小学——成功小学和美华小学开 办。同时他们还得到了台湾方面的援助,虽然援助未全部满足其所需要,教学软、 硬件设备及教学质量和教师待遇只有稍微改善,教学情况仍然不够理想,但这时候 的华文教育与初期情况相比大有好转,学生数量方面也日渐增多,特别是兴华中学, 该校的学生除了本地生以外,还有泰北边境的寮、缅华侨华人家庭子女以及泰国各 地的华侨华人家庭子女,他们纷纷聚集于该校学习中文。1973-1974 年学校发展达 到鼎盛,当时该校学生人数已达 700-800名,硬件设备也有了改善,从茅草屋更改 为铁皮屋,并增加了食堂和男女生宿舍,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除了针对本地生的普 通教育课程以外,还另给外地生开设短期快速中文学习班,此外,还应聘外地教师。 这个阶段可称为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的蓬勃时期。
二、 性质转变与停滞期(1973-1992)
1973 年泰国政府正式接手美斯乐地区的管辖工作之后,政府推广泰文教育, 从此当地华文教育发展逐渐变得极为缓慢。起初,泰文课程穿插于华文课程中进行, 一个星期仅有两节泰文课。逐渐地,政府开始陆续关停华文学校,将其完全改造为 泰文学校,学生们只能在泰文课的前后时间学习中文。直到 1985 年,当地华文教 育完全陷于停顿。
被禁止教授或学习中文的美斯乐村民只能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在暗中分散地 学习中文。有的家长摄于泰军的威势,让子女停止了中文学习;有的家长心里害怕, 但为了传承中华文化,仍然暗中安排子女学习中文。暗中学习中文的孩子们每天早 晚于泰文学校的下课时间到事先约定好的地方学习。学习地点有时在某个村民家楼 下,有时在某个废弃的牛、马、猪圈。这样的情况持续 8 年之久,当地华文教育一 度陷入衰落。
三、 复兴与平稳发展期(1993 至今)
美斯乐地区在经历长达 8年禁止教授中文的时期后,终于在 1992年等到了泰 国政府对华文教育实施的开放政策。当时中国大陆各个领域迅猛发展,在中国大陆 发展势头的带动下,泰国各领域均急需大量的中文人才。同年,中泰两国签署了关 于《21 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此后,美斯乐地区开始复办华文学校,另外, 以中文作为教学用语的宗教学校,即德福小校、博爱小校、明恩华校、美浸学校也 在此时纷纷建立。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生源不仅是原国民党孤军后代,而开始有 当地的少数民族子女入学,并日渐增多,至今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已占学校的学生的 三分之二,教学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传承与推广中华文化,以汉语为新的语言工具的 华文教学逐渐发展。
这时,虽然学校生源更加丰富,但华文学校的办学性质仍然是母语教育,因大 部分学生没有华文背景,且学生白天在泰文学校上课,下午在华文学校上课,学习 任务相当重,所以中文学习的效果不太理想。除了生源变化,学校其他方面变化不 大,当地华文教育稳健发展。
第二节 草创与蓬勃发展期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1963-1972)
一、 学校情况
美斯乐地区的第一所华文学校是由段希文将军①创办的兴华中学,该校成立于 1963 年。因没有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而选择违反泰国法律如非法走私毒品和武器、非 法建立学校、组织逃税检查站、非法带领人物出入泰境等②维持部队与华文学校
①段希文将军系原国民党第五军的统帅,属下人崇拜,称其为“将军”,但“将军”头衔为原国民党第五军 自立,并非台湾当局委任。
②Kanchana Prakatwutthisarn. 以前的美斯乐“和平之山” [M]. 清迈: Siamrat 出版社, 1995 : 8. 的各项支岀。段希文将军以传承中华文化为目的,允诺免费为军队官兵后代教授中 文,建校经费都为段将军所岀,校舍则由那些官兵修建筑。兴华中学在美斯乐地区 诞生之前,曾于 1959 年在清莱府咚山的老罗寨兴建校舍作为“兴华小学”,当时 的兴华小学兴办幼儿园甲、乙级共两年。1961 年,因军事上的地理位置需要,原国 民党孤军及其眷属流迁至美斯乐地区西部清迈府的孟安村,继续开办兴华小学,扩 充到小学四年级。最后,因军事地理位置需要,原国民党孤军及其眷属再次流迁至 美斯乐地区定居,并于 1963年成立兴华中学。“先后又在芒岗村、孟安村、密额 村等增设三个分校,全校男、女学生合计 1300余人,教职员工四十余人,且数量 还在逐年增加。”①
位于芒岗村的兴华中学分校属于美斯乐地区,1964 年创校以来,先以村名“芒 岗小学”作为校名,后因台商秦先生秉承其先君文明公之遗愿,更名为“芒岗村文 明小学”。原芒岗村文明小学最初接受段希文将军的帮助,附属于美斯乐兴华中学, 由村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共同创办。后来,因师生人数和学校规模日益扩大而独立成 为“原芒岗村文明小学”。
当时美斯乐地区的学校硬件设备十分简陋,竹子围墙,茅草盖顶,桌椅也是用 竹子做的,教学环境十分恶劣。
二、 学校管理与师资方面
此时,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都没有明确规定学校管理层,学校主要有学校顾问、 校长以及教师三类人员。兴华中学的学校顾问是段希文将军,他主要参与办学制度 的制订,管理学校经费,免费为美斯乐地区原国民党孤军的子女提供教育,并每年 分发一套校服。校长为一位高官,负责学校的教学事务与应聘工作。经过几年的争 取,兴华中学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当地的标杆学校。“该校除了使用母语教 学教授华文以外,还使用军队方式进行管理,被认为是当时泰国教学效果最好、纪 律最严明的华文学校。”②这时,由于师资方面的需要,学校开始应聘外地教师, 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也免费派遣了教师,学校的教师达到10余名。
①撒光汉.异域故事集.台北:心希望岀版社[M],2011: 65.
②KanchanaPrakatwutthisarn.以前的美斯乐“和平之山” [M].清迈:Siamrat岀版社,1995: 73.
原芒岗村文明小学虽然属于兴华中学分校,但是在经济方面,段希文将军没有 像兴华中学一样充分资助,学校只有一位将军担任校长并兼任授课教师,工作任务 繁忙。校长除了负责学校的教学事务以外还要给三个班授课,来回奔波,十分辛苦。 后来因学生人数增加,原芒岗村文明小学独立办学,开始收学费,一个月40 泰铢, 并招聘了 3位任课老师,从此学校的师资方面有所改善。任课教师都是原国民党孤 军里文化程度较高或某方面知识范围较广的军人,在聘用这些军人之前两所学校都 没有对其进行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
三、 学制与生源方面
起初,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的教学对象只是原国民党孤军后代和几位当地少 数民族的子女。兴华中学成立初期比较特殊,由于其曾经在老罗寨、孟安村办过小 学,学生已有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所以在美斯乐地区成立学校的第一年先开办了 初中部,其后在 1964年开办小学部,但因中学部占地不够,所以小学部便另外选 址开办。1966 年,兴华中学将中学部与小学部合并,称为“美斯乐兴华中学暨附属 小学”,学校获得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与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批准,学生享受 奖学金,到台湾地区升学等多种优待。为了应对当地多个华文学校生源流失的问题, 兴华中学开设了初中部、高一以及甲、乙、丙级中文专修班,后来由于资金困难、 硬件设备不足等各种原因,学校停办高中部并重点发展初中部与小学部。①原芒岗 村文明小学则按照小学普通教育开办学校,开设幼儿园班至小学 4 年级,小学一至 二年级每个班都有一个独立的教室,但小学三、四年级因学生数量较少,所以两个 班合并在一个教室上课,共有三个教室,学生小学四年级毕业后,再到兴华中学继 续升学。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以学生中文水平为入学标准,对入学学生的年龄没有固定 的要求。入学的学生有两种:一是从未正式在其他华文学校接受过华文教学的;二 是曾经在其他华文学校接受过华文教学的。前者在入学之前要先做简单的测试,后 者的学生入学之前要出示曾在其他学校的成绩证明。学生成绩考核都为一学期三次
①撒光汉.异域故事集.台北:心希望岀版社[M], 2011: 65. 考试。若学生的总评分达不到 50分就要降级,若达到50 但不超过60 就必须留级, 总评分达到 60分以上才能升级。
虽然兴华中学与原芒岗村文明小学都位于美斯乐地区,但是学生人数差别巨大, 主要原因是两者的学校规模不同。原芒岗村文明小学的生源均为当地的原国民党孤 军及部分少数民族的子女,办学初期全校仅有 20余名学生,一个班级有7-10多个 学生,经过几年的教学时间,学生人数才逐渐增加到100 人左右。而兴华中学除了 在校免费读中文的本地生以外,学校还招收自费的外地生,所谓的外地生就是缅、 寮边境以及泰国各地的华侨华人家庭子女。当时泰国华侨华人家庭因各种原因无法 送自己的子女到中国大陆学习,加之这段时间是泰国华文教育的黑暗时期,政府对 泰国华校实行严格管制。另外,兴华中学用军队的管理办法来培养学生的纪律,这 种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系统受到了华侨华人家庭家长的喜爱,因此,华侨华人家庭 家长纷纷把子女送到该校接受华文教育。“据泰国总司令部的调查,1973-1974 年 间,兴华中学的学生人数已达 700-800名。 ” ①
四、 课程与教材方面
初期,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为全日制母语教育,以汉语普通话为主要教学用语, 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都已经掌握的云南话作为媒介语。教学时间为早上7点到下午 3 点。每天早上 7 点,学生必须准时集合,做一个小时的体操,即军事训练,8 点 开始正式上课。每节课45-50分钟,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由于当时美斯乐地 区还没有电,只有一个台湾当局赠送的大型发电机供平民生活使用,所以晚上6点 到 8 点学生们就在家自习。当时天一黑,美斯乐山区就回荡着学生背书的声音。美 斯乐地区华文学校初期的课程安排如下(见表 2.1及表 2.2):
表2.1 原芒岗村文明小学的课程安排
年级 国语 书法 音乐 公民 数学
一年级
 
①KanchanaPrakatwutthisarn.被遗落在泰北的国民党孤军[M].清迈:Siamrat岀版社,2004: 249
 
二年级 J J J J J
三年级 J J J J J
四年级 J J J J J
 
资料来源:原芒岗村文明小学校长提供)
表2.2 兴华中学的课程安排
年级 语文 国语 数学 历史 地理 理化 公民 卫生 健康教育
幼稚园 J J
一年级 J J J J
二年级 J J J J
三年级 J J J J
四年级 J J J J
五年级 J J J J
六年级 J J J J
初一 J J J J J J J
初二 J J J J J J J
初三 J J J J J J J
专修班 J
 
(资料来源:由曾经在兴华中学读书,现在兴华中学国语课教师兼教务主任 提
供)
当地华文学校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教授国语、数学、公民三门 课,其他课程由各校决定。兴华中学的初中阶段则另增加了四门课,即语文、历史、 地理、理化以及健康教育。国语课的教学重点讲解文化对道德的教化影响,侧重于 传授中国传统忠孝思想和介绍民族英雄。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则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 力,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任课老师挑选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至于外地生, 兴华学校专门开设了短期快速中文学习班,主要课程安排只有国语。专修班分为“甲 乙丙”三个班级,即将普通华文学校两年的内容压缩为一年学完——1、2 年级的内 容在一年内学完,3、4 年级也一样,以此类推到六年级,学习三年即可升初一。
办学初期,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材。由于资助匮乏,教师 也无挑选教材的能力,附近只有清莱府美赛县有中文版的教材岀售,所以两所学校 的教师都要到外地购买教材。当时挑选教材的原则只有两个,一是价格便宜,二是 适用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当时能够负担购买书籍所需费用的人极少,因此只有 任课教师和班里几位学生有教材。在授课时,老师把要教授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学 生们则记笔记,班里的学生共享班上仅有的几本教材。
一段时间后,学校申请到少量由台湾地区某岀版社岀版的教材,岀版社提供教 材的频率为几年一次,因此教材还是学生分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抄写而来的教材 慢慢变成复印的教材,教材在各级学生中循环使用,直到手写教材使用极限后才会 复印教材。
第三节 性质转变与停滞期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1973-1992)
一、 学校情况
1973 年,泰国政府正式管辖美斯乐地区,并着手促进当地发展。起初,政府在 兴华中学和原芒岗村文明小学教授泰文,教学对象为原国民党孤军的子女(外地生 只学中文,不学泰文),一个星期两节泰文课,泰文教师则为泰缅边境的泰国边防 警察。当地开办华文学校的目的是传承中华文化,但由于学校位于泰国境内,必须 遵守泰国的法律,安排泰文教学。政策实施两年后,当地便开始兴办泰文学校。
由于农业生产面积无法满足当地需求,美斯乐地区的部分村民开始向外寻找新 的定居之地。随着村民数量日益增多,适龄入学儿童也越来越多,当地只有两所学 校,即和平之山村的兴华中学和芒岗村的原芒岗村文明小学。当时交通闭塞,当地 村民便于 1982-1983年间分别在茅草林村和罗家寨成立成功小学和美华小学。但由 于当时泰国内部宣传共产党思想的资料均为中文所写,因此政府对所有中文材料均 采取严格管控,对华侨华人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由于生源越来越多,美斯乐地区 华文学校教授中文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泰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注意。虽然原国民 党孤军是非支持共产党思想的人群,然而从泰国政府的角度看,他们所办的华文学 校仍为非法学校,泰国政府依然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关闭了华文学校。
二、 领导与师资方面
此时,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仍然没有明确规定学校管理层。新成立的美华小学 由段希文将军助手的雷将军担当顾问,村长担任校长,形成管理层。起初,学校只 有两名教师,教师月薪为 300 泰铢,由将军和村长负责发放这两位教师的薪水。教 师的食宿由学校承担。成功小学则由以前当兵的老村长担任校长兼教师,加另一位 教师,每月薪水为 30泰铢。这两所学校当时各有4 个班级,一个班级10 余名学生, 上课时则均为一位教师同时任教两个班级,一班教课,另一班做练习。
此外,泰国政府开始在美斯乐地区实施泰文教育工作,并向兴华中学、原芒岗 村文明小学以及成功小学派遣了泰文教师。因为美斯乐地区其他华文学校都开始教 授泰文,因此罗家寨村长也聘请了一位泰国人到美华小学教授泰文,食宿由村长负 责。但由于罗家寨位置偏僻,加之无法支付泰文教师固定薪水,所以泰文教师上课 时间并不固定。
美斯乐地区的学生逐渐接受了 12年的泰文教育,泰国政府于1985 年管控当地 所有华文学校,并禁止任何华文教育教学活动,且只允许当地学生就地就读泰文, 外地生则各自回家。这时,与华文学校有关的学校顾问、校长以及任课教师都被迫 辞职,仅有几位教师在暗中为学生补习中文。
三、 学习与生源方面
1975 年,泰国政府在美斯乐地区和平之山村开办了当地第一所泰文学校,随后 陆续扩散到各个村落。当时,泰国政府把兴华中学改为了“和平之山小学”,将“原 芒岗村文明小学”改为了“芒岗小学”,成功小学更名为“永乐小学”,美华小学 更名为“合心小学”,并为村民子女提供免费学习泰文的机会,美斯乐地区华文学 校就在这个时候逐渐从全日制性质变成补习班性质的华文学校。学生白天学泰文, 早晚和上下午下课后学中文,泰文与华文都在同一个教室进行教学。而兴华中学的 外地生则照样全日制学中文,后来由于学校受到泰国政府管制,外地生的数量逐渐 减少,直到 1985年泰国政府下令禁止华文教育,美斯乐地区所有华文教育活动都 被取消。
泰国政府在美斯乐地区实施泰文教育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美斯乐地区 年轻人的听说读写能力,泰国政府还希望他们融入到泰国社会中,了解泰国经济、 政治、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国情。由于来到美斯乐地区的成年移民生活在中国 大陆的时间较长,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虽然他们大部分都已经取得泰国国籍,但 还是有不少人不愿意说泰语或者不会说泰语,泰国政府很难将他们融入泰国社会, 因此泰国政府转向了学习效率高、速度快、没有在中国生活过多长时间的年轻人及 在泰国国土岀生的儿童。
泰国政府在美斯乐地区进行泰文教育工作的同时,台湾地区的“救总”①于1979 年开始给予泰北华文学校初中毕业生到台湾地区升学的奖学金。这给泰北华人带来 了极大的学习动力,因为如果他们有机会到台湾地区读书,他们就可以加入台湾地 区的就业市场,直接改善原有的经济生活,因此泰北华裔学生对赴台升学产生一种 强烈向往。后来,这项奖学金于 1991 年结束,但学生对到台留学仍有深刻的欲望, 毕业后部分学生依旧希望到台湾地区深造。②当时,台湾地区学校每所学校都有夜 间部,这是他们的一大优势。有的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选择工读,早上8 点到下 午 5 点打工,晚上到夜间部学习。工读学生的工作一般是为到台湾地区做劳工的泰 国人当翻译,另外一些会到当地的工地工作。
至于没有到台湾地区升学的初中生则在当地从事农业工作,学龄儿童则在泰文 学校上学,进入泰国正规教育。唯有部分学生因家庭强烈热爱中文,而组织有共同 意愿者在泰文学校课余时间偷偷学习中文。
四、 课程与教材方面
当泰国政府逐渐将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改为泰文学校的时候,原华文学校安 排的课时便被减少,从一天 6节变为一天 3-4节,教学内容也只有国语、数学以及
①救总,即中华救助总会,原名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成立于 1950 年。于 1991 年更名为中国灾胞救助 总会, 2000 年起改为现名。
②叶人豪.2000年以来泰北地区华文教育之研究一一以建华综合高中为例[D].台北:中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16 〜17.
公民三门课。使用的教材仍然由台湾地区一家出版社赠送,但是数量有限。泰文教 学方面,学校则按照泰国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主要教泰文、英文、数学、 宗教、体育、卫生等。
1985 年泰国政府禁止教授华文之后,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就从在泰文学校进 行的补习班教学变成了在居民楼下、废弃猪圈和马厩或者村里偏僻角落里进行的 “非法教学活动”。补课时间为早上 6点到 7点,下午 4点 30分到 7点。那时当 地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学校未通电,需要点蜡烛上课,交通也十分不便,只有泥泞 坎坷的马路,下雨的时候就更加艰难。除了硬件设施艰苦外,学生上课时精神上还 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听到摩托车的声音便撒腿就跑,因为后面是监察的泰军。为 了躲避泰军,学生上课地点不定,十分辛苦。在遇到泰军时,有些学生会将课本踩 在脚下,遮住课本封面的字,以防被认出。然而即便有几次被抓了,泰军也只是口 头警告,并没有实质性的惩罚。当时一个班只有十几名学生,老师也减少了一半, 发展成一位老师带一个班级,教学科目只有国语和数学。这种情况持续了8 年之久。
“自1992年起,中泰签署了关于两国2 1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为两国 友好合作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确定了方向”①,美斯乐地区便在此时逐渐复办补习 班性质的华文学校。
第四节 复兴与平稳发展期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1993 至今)
一、 学校情况
1992年泰国政府放宽华文教育政策后,美斯乐地区的村民再次有机会接受中文 教学,华文教育进入了复兴时期。这时,为了能够复办学校,有关部门及人士便四 处奔波,寻找善心人及机构协助复办补习班性质的华文学校。兴华中学位于美斯乐 地区和平之山村的原忠烈祠。通过实地考察,笔者发现,兴华中学与成立初期相比, 现在的硬件设备更加齐全,学校规模也大了两三倍。学校目前有3栋教学楼,16间 普通教室,1 间电脑教室,1 间书法室,1 间教师办公室,1 间图书室,4 间教师厕
① 唐述权. “中泰一家亲”谱写三十年睦邻友好外交篇章
[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3509401.html 所,20 间学生厕所,6间教师宿舍,1 个篮球场,1 个停车场;原芒岗文明小学位 于芒岗村的中央地带。通过实地考察,笔者发现,芒岗文明小学的硬件设备与成立 初期相比,已有较大改善。学校目前有 3栋教学楼,9 间普通教室,1 间电脑教室, 1 间教师办公室,1 间图书室,4 间教师厕所,12 间学生厕所,4 间教师宿舍,1 栋 大礼堂,1 个篮球场,1 个停车场;美华小学位于罗家寨村路口下去 200米右侧。 有栋教学楼,4 间普通教室,5间学生厕所,1 间教师宿舍,1 个篮球场;唯有成功 小学因场地、经费、人力等原因,无法复办学校,家长只能送子女到其他华文学校 继续读中文。
在上述华文学校复办的同时,蒋家寨村也于 1993年成立了华文学校——华兴 小学。其实该校早在 1990 年就开办了华文补习教育。开办初期,学校还没有校舍, 由于当时泰国政府不允许教授中文,所以授课地点就在村长家楼下。后来政策转变, 为了发展教育,村民一起出力合作,在蒋家寨村的一个小山坡开建校舍。现今,该 校的硬件设备方面已有改善,办校初期教室是茅草平房,课桌椅则用竹子制造,经 过校长的四处奔波努力与善心人的无私援助,目前该校有 3栋教学楼,7 间普通教 室,1 间教师办公室,2 栋学生厕所,1 个篮球场,1 个停车场。
在校方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与协助下,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在十余年的复兴时 期,管理系统更为完善,校舍情况也有所改善,教学质量也有提高,师资及生源数 量也逐渐增多,到 21 世纪初,当地华文教育已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
此外,泰国政府实施控制华文学校的政策正式结束后,泰国人有了更多的机会 接触中文,中文正式也被安排在泰国的教育系统内,泰国教育部将中文规定为教学 大纲里的外语选修课之一。2003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设置泰国首个中文系①,随 后其他大学陆续开设中文相关专业。在大学之前,为了给学生打好中文基础,泰国 中小学也开始开设与中文相关的课程,如举办“中文角”活动,或开设“中文选修 课”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开设高中阶段的“中文班”。这时,美斯乐地区的泰文 学校也与泰国其他地区的学校一样开设了中文课,当地学生的中文学习动机也不再 单纯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而逐渐将其作为工作工具。
① Suriporn Thraichan.泰国职业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EB/OL]http://www.ptu.ac.th/journal/data/6-2/6-2-18.pdf
二、 管理机构与师资方面
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兴华中学于2001年成立了学校董事会,随后美斯乐地 区的其他华校也纷纷成立了学校董事会。学校董事会的成员主要是美斯乐地区具有 代表性的人物,如村长、原国民党老军、老校长和协助学校的人士等。从此,美斯 乐地区华文学校的管理就更加系统,主要分为学校董事会、校长以及教师兼任行政 人员三种。学校董事会为领导机构,制定学校的走向以及督导校务;校长负责学校 的教学事务与应聘教师;教务主任、训导主任、财务主任、班主任由校长挑选,都 是各科任教师兼任。
当地华文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各校毕业回母校服务的本地人,他们大部分为 初中毕业,初中以上学历的屈指可数。应聘教师时,多数华文学校没有规定教师标 准,这主要是因为各校能提供的教师薪水偏低,每位教师每月薪在3000-10000泰 铢左右,所以难以招聘到合格的教师。
至于教师的任教科目及校内行政任务的工作分配方面,一般情况下一位教师只 负责一到两门课,偶尔有负责得更多的老师,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兼任学校的其 他任务。从课时数量来看,教师们的任务负担也是平衡的。此外,也会有来自台湾 地区的志工教师到各校教课,他们的工时较分散,时间也不固定,一般是两个星期 到一个月教授一次。
三、 学习与生源方面
自 21 世纪以来,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生源情况发展十分稳定。目前,美斯 乐地区的华文学校从幼儿园至初中:兴华中学开设幼稚园到初中阶段,幼儿园3 个 班级,分为甲、乙、丙班,共 163名学生;小学阶段,一到四年级各有两个班级,
五、六年级则各有一个班级,共 430名学生;初中阶段每个年级各有一个班级,共 128名学生,全校学生人数共计721名,平均一个班级40名学生以上,班级规模较 大;原芒岗文明小学自 2005年起便开办了初中班,并把原来的校名“芒岗文明小 学”改成了“芒岗文明中学”。第一届初中班毕业生只有9名学生,但之后逐渐增 加。目前学校共有 11 个班级,从幼儿园到初中的 290余名学生组成;美华小学现 在有 5个班,84 个学生。包括幼儿园、小学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及五年级,没 有二年级的原因是之前有一年缺乏师资,所以学校没有招生;华兴小学从幼儿园到 小学都开班,共有 7个班级,学生 190余名。
以前,学生大多是原国民党孤军的后代,他们的家长希望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是 中华民族的后代,于是将子女送到华文学校学习汉语和相关的中华文化知识,但后 来泰国政府正式管辖美斯乐地区后,于1996年美斯乐地区成立了“镇行政机关”,① 此后当地村民各方面的生活条件有所提高,吸引各泰北边境的少数民族大量移居美 斯乐地区。加之少数民族家庭的生育率比华人家庭更高,一个家庭一般有4-6个孩 子,而华人家庭则一般有 2-3个孩子。也有少数民族与华人通婚,他们的生活方式 和风俗习惯也逐渐彼此交融。因此少数民族除了学习泰文以外,课后还去华文学校 学习中文,大部分的华人也因与少数民族通婚而学会了少数民族语。华人与少数民 族的关系日益密切。另外,因中国实力强大,泰国各领域需要大量的中文人才,当 地少数民族家庭意识到学习中文的重要性,纷纷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华文学校就读, 因此前来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数量有所增加,目前当地华文学校三分之二的学生来 自当地少数民族家庭。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和泰文学校一样,每年分两个学期,一个学期有21个星 期。考试按照学校创办期的原规定,即若学生的总评分达不到 50分就要降级,若 达到 50但不超过 60就必须留级,总评分达到 60分以上的学生才可以继续升学, 但考试和泰文学校一样,一学期两次有考试,仅有兴华中学仍坚持一学期三次考试。
四、 教学安排与教材方面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复兴时期的课时安排为早上 6-7点上课, 8 点到下午4 点 读泰文,泰文学校下课后,学生4点半到6点半读中文,星期六全天上课。后来, 因学生学习任务太重,学生从早到晚读书得不到充分休息,学习效果不佳,绝大部 分华文学校取消了早上的课时。唯有美华小学因为全校只有两位教师,所以上课时 间分成两次。
① 1994 年,泰国内务部发布“成立镇行政机关”政策,全泰国共有 3637 个地区需依法实施,美斯乐山区也 是其中之一。泰国政府把其分为“美斯乐内镇行政机关”和“美斯乐外镇行政机关”,原国民党第五军及其眷 属所居住的地区从此属于美斯乐外镇行政机关管理。
 
目前,美斯乐地区的大部分华文学校都安排在泰文学校下课后进行华文教学,
上课时间及教学内容如下:
表 2.3 兴华中学的课程安排
年级
国 学 数 学
书 法
造 句 短 语 电 脑 朝会/ 演讲
幼稚园 幼儿园班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由班级导师设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资料来源:兴华中学的简介)
兴华中学一个星期上六天课,星期一至星期五从下午 4点半至晚上 8点,星期 六从上午 8点至下午 4点。幼稚园班星期一至星期五上两节课,小学阶段星期一至 星期五上三节课,初中阶段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四节课,星期六全校上六节课,一节 课上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幼儿园班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由班级 导师设计;小学阶段教授国语、造句、短语、数学、书法、英文、朝会/演讲等七 门课;初中阶段则教授国语、国学、作文、数学、书法、英文、电脑、朝会/演讲 等八门课。上课时若某班违反纪律,下课后便全班在学校广场罚站一小时,听从学 校辅导员训诫,所以学生们上课时非常认真。
 
表 2.4 芒岗文明中学的课程安排
年级 国语 数学 翻译 应用文 国学 英文 电脑
速成班 J
幼儿园 幼儿园班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由班级导师设计
一年级 J J J J
二年级 J J J J
三年级 J J J J J
四年级 J J J J J
五年级 J J J J J
六年级 J J J J J
初一 J J J J J J
初二 J J J J J J
初三 J J J J J J
 
(资料来源:芒岗文明中学的简介)
芒岗文明中学一个星期上六天课,星期一到星期五从 4点半上至晚上 7点 10 分,星期六则从上午 8点至 12点上课,一节课 45分钟,课间休息 10分钟。幼儿 园班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由班级导师设计;小学阶段教授国语、数学、 国学、英文、电脑等五门课;初中阶段则教授国语、应用文、翻译、数学、英文、 电脑等六门课。
美华小学一个星期上六天课,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6点半到7点半之间上一个 班级课,之后再到泰文学校上课。下午上四个班级的课,从4点半上到6点半上课, 星期六则从上午 8点至 12点上课,一节课 45分钟,课间休息 10分钟,教学内容 为国语和数学。该校学生读到5年级之后则到兴华中学继续读6年级。
表 2.5 华兴小学的课程安排
年级 国语 数学 国学 弟子规 三字经 释迦牟尼佛传
幼儿园 幼儿园班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由班级导师设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资料来源:由华兴小学创办者提供)
 
华兴小学一个星期上六天课,星期一到星期五,上课时间为下午4 点半到晚上 7点,星期六则从上午8点至12 点上课,一节课 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课程 安排方面,除了基础课程,即国语、数学和国学常识以外,还增加了弟子规、三字 经、释迦牟尼佛传等教学内容。
目前,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使用的教材是由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赠送的,主 要是小学、初中阶段的国语、数学课程教材,其他课程由任课教师自由选用,小学 阶段的国语课使用的教材是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专门编著的《华文》(泰北版), 这套教材是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于2010年为泰北编写专属泰北的华文教材,共 有十二册,每年级各学两册。①数学课使用的教材是台湾地区南一书局出版社的《数 学》,共有十二册,每年级各学两册;初中阶段的国语、数学课使用的教材是台湾 地区康轩文教事业版《国文》《数学》,各共有六册,每年级各学两册。
①陈卿卿.泰北华文初级教材《华文》(泰北版)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
第三章 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展的原因
第一节 泰国政府的政策影响
从美斯乐地区开始出现华文教育以来,泰国政府也对原国民党孤军及全泰国的 华文学校实行了诸多政策,具体内容如下:
一、 泰国政府对原国民党孤军的相关政策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成立初期刚好是泰国对华文教育的严格限制期。当时正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旅居泰国的华侨华人为了祖国而反抗日本,影响了泰国与日本之 间的同盟关系。二战结束后,泰国政府出于华文教育对社会影响力的顾虑,对其进 行了更加严格的管束。尤其在实行了《防止共产党活动条例》期间,泰国政府对华 侨华人管教更甚。加之新中国成立,泰国政府将汉语视作“社会主义语言”,从而 更加排斥。①此阶段泰国政府对华文教育实行了种种打击政策,然而即使此时期全 泰华文学校受到极大限制,多数华文学校无法维持运营并最终关闭,但美斯乐地区 的华文学校不仅没有受到严格限制,反而发展到顶尖。这主要是因为泰国政府考虑 到了原国民党孤军对国家安全及稳定的影响。此阶段,泰政府针对泰北的原国民党 孤军的政策的主要可归纳为三点:
1.1962 年泰国政府与台湾方面谈判,立下条约,让原国民党孤军尽快从泰国国 土移居,若违抗则解除其武装并命令泰国陆军与警察厅合作控制,然后尽快与台湾 地区进行交接,使该原国民党孤军离开泰国;②
2.1967-1970年,为了让原国民党孤军能够合法定居或使台湾方面迁移这群国 民党军队,泰国政府与台湾方面进行了数次谈判,但由于这群原国民党孤军既不愿 被台湾方面控制,又以在台湾地区的生活环境与其在中国大陆原居住地的差别太大
①黄德永.泰国外语政策变迁及其对泰国汉语传播的影响研究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08(1): 156.
②U-thai Boonyachat.泰国逃难者的问题[D].曼谷:国防学院,1979: 14.
为由拒绝返台,加之台湾方面也不愿接这个烫手山芋,因此谈判一直并无成效。于 是 1970 年,泰国国务院发布决议,主要便是为了处理遗留在泰北的原国民党孤军 的问题。主要内容为(1)允许原国民党孤军以逃难者身份居住在原居住地。(2) 安排总司令部到原国民党孤军居住地进行人口数量调查与武器数量统计,并要求上 交全部武器给总司令部进行管制。(3)组织工作人员变更原国民党孤军的国籍, 为其办理外侨证与身份证。①
3.原国民党孤军于1970 年接受了泰国发出的“密约”,并开始接受泰国政府“协 防、归化、辅导生产原则”,即若原国民党孤军能打败泰国共产党,平息当时泰国 内乱,泰国政府则许诺其入籍泰国。自1970 年到1981 年,原国民党孤军七次为泰 国攻打泰国共产党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此后泰国政府按照“密约”为其分批办理了 入籍手续。
4.1972 年泰国政府下令:(1)原国民党孤军要为泰国提防共产党;(2)原国 民党孤军解除武装,只留部分武器给守护兵,其他人回归正常人生活,不能给泰国 当地百姓带来麻烦;(3)泰国政府会安排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管制,督 促其遵守泰国的法令与相关政策,任何意外都要向泰方报告;(4)促进泰国文化 在当地传播,减少使用中国文化习俗,当地村民必须要使用泰语,士兵的服装也要 全部换下。②1973年,泰国政府正式管辖美斯乐地区,并着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发展内容主要为茶叶的种植与生产、蔬菜种子的种植与发展、高地果树种植、畜牧 业发展、思茅松的种植与繁殖、逃难者的教育等。其中,逃难者的教育分为两项: 一是授予逃难者泰文教育(非学校性质);二是建立泰文学校并要求逃难者的子女 在泰文学校受泰国教育部的正规教育。
可见,此时期影响当地华文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泰国政府对原国民党孤军的 政策,而泰政府针对华文教育的限制政策并没有起作用。主要原因其一是原国民党 孤军武装逃难者,泰国政府担心其影响泰国民间安全与国家稳定,所以注重解决其 问题;原因之二则是原国民党孤军对平息泰国内乱有功,因此泰国政府对其便更加
①U-thaiBoonyachat.泰国逃难者的问题[D].曼谷:国防学院,1979: 14〜16.
②KanchanaPrakatwutthisarn.被遗落在泰北的国民党军队[M].清迈:Siamrat岀版社,2004: 259.
宽容。
二、 泰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相关政策
虽然当时泰国政府主要是为了抵制共产党、排斥“社会主义语言”而对华文学 校进行严格管制,但事实上在中国国共内战期间,泰国华文学校因国共之争也分成 了三派:1.支持共产党;2.支持国民党;3.保持中立。
这些华文学校除了以传承中华文化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教学目的外,前 两者还利用学校作为宣传各自的政治思想的工具,产生了相关的政治斗争。而当时 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因为担心华文学校影响到国家政治,泰国政府便对其进行了严 格管制。
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属于支持国民党的一派,且其便是由国民党派创立,具 有更极端的政治思想,加之其各方面不合法行为,泰国对其存在十分忧心。虽然自 1975 年7 月泰国和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政府对国内的汉语传播政策有所松 动,且“ 1980年后,泰国汉语传播甚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①但1985年,泰国政 府施行教育泰化政策,泰北70多所华文学校都遭泰方关闭。自1985年全泰北难民 村的华文学校皆被泰国政府没收并改为泰文学校后,直到今日学校依然保持泰文教 育,说明虽然原国民党孤军平息内乱有功,但泰国政府仍然对其心存芥蒂。
“1992年,中泰两国签署了关于2 1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为两国友好合 作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确定了方向。”②在暗中进行华文教育的美斯乐地区,终于 等到了复兴华文教育的好时间。“1992年2月泰国政府对汉语传播政策做出重大调 整,主要内容是:允许各级学校开设适当汉语课程选修,汉语与其他外语同等列入 国家外文教育,教材由各校自己选用,师资人才可从中国招聘等。”③此后,泰国 政府对华文学校的管制政策正式结束,美斯乐地区再次有机会教授中文,华文学校
①黄德永.泰国外语政策变迁及其对泰国汉语传播的影响研究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08(1): 156.
②唐述权.“中泰一家亲”谱写三十年睦邻友好外交篇章
[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3509401.html
③黄德永.泰国外语政策变迁及其对泰国汉语传播的影响研究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08(1): 157. 纷纷复办,泰国人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中文。2001 年,中文正式被列入泰国教育 系统,按照规定,中文成为教学大纲中的外语选修课之一。2003 年泰国朱拉隆功大 学开设中文系,并第一次通过中文水平考试招生①,其他大学也慢慢开始开设中文 相关专业。而为了给学生打好大学前的中文基础,泰国中小学也开始开设中文相关 课程,如“中文角”活动、中文选修课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高中阶段的“中文班”。 这时,美斯乐地区的泰文学校也与泰国其他地区一样开设了中文课。
第二节 难民得到各方支持
一、 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的支持
台湾方面对华文教育的支持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在经费、教材和师资上给与 海外华文中小学和中文补习班以支持;二是重视对华人华侨教育的培养与支持,比 如吸引优秀华裔子女到台湾进行深造、对华人华侨及其子女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 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设立海外华人华侨文教服务中心等。②台湾方面执行侨教政 策的机构主要是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与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其中台湾地区侨 务主管部门在泰国曼谷的办事处为泰华文教服务中心,在美斯乐地区对华文学校的 工作则主要有三个方面:1.捐助资金建盖校舍;2.组织“师资培训”工作团到各华 文学校进行培训;3.每年按照学生数量赠送教材。
(1)捐助资金建盖校舍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创办初期,学校硬件设备十分简陋,茅草做屋顶,竹竿做 桌椅。师生在简陋的条件下将竹竿做的桌子和椅子整齐地切成四方块,学生围着教 师上课,甚至有的学校没有黑板,十分贫苦。度过了泰国政府对中文的严禁时期后, 美斯乐地区纷纷复办华文学校,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资助和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 的校舍捐建。当时,当地每所华文学校的校舍都得到了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的资 助。从此,学校建筑大有改善,师生再也不用在破烂的教室进行教学活动。
①Suriporn Thraichan.泰国职业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
[EB/OL].Http://www.ptu.ac.th/journal/data/6-2/6-2-18.pdf
②郑通涛、陈荣岚、方环海.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告之一J].海外华 文教育, 2015(1): 4.
(2) 组织“师资培训”工作团到各华文学校进行培训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渐渐发展起来以后,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又意识到当地 教师虽然中文听说读写能力不错,但缺乏正规的华文教育知识。因此台湾地区侨务 主管部门很快又组织了“师资培训”工作团,每年四月和十月都有一个月时间对当 地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每年所有学校轮流接受培训,培训内容除了有关教学技巧以 外,还包括教具的使用及教室布置。参加培训的华文教师教学技巧有所提高,取得 了更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多数教师因为工资不高,课余时间忙于兼职,或自己本身 还是学生,学业繁忙,所以无法参加培训。
(3) 每年按照学生数量赠送教材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成立不久后,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就开始赠送台湾地区 出版社编写的国语、数学、社会、生活、伦理等的教材,虽然初期赠送数量较少, 且频率不固定,但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已十分感激。在当地华文教育复兴时期, 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基本每年都会赠送教材给当地的华文学校。后来,他们发现 赠送的小学国语课程教材不适合当地学童学习,书中编写的台湾地区生活环境与泰 北完全不同,且海外版教材对于泰北儿童来说过于浅显简单,因此台湾地区侨务主 管部门特地为泰北地区的儿童编写了一套适用的教材,即《华文》(泰北版)教材。 “由于泰北华校有其独特历史背景,因此当地学童不仅要清楚中华文化以及他们上 一代移居泰北的历史外,也要对泰国文化有所了解,所以教材每一册都穿插了两课 课文来介绍泰北的历史地理与风土人情。”①至于初中阶段则赠送康轩文教事业版 《国语》《数学》教材,并每年都按照学生数量给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赠送国语 及数学课教材。
二、 台湾地区“救总”的支持
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一直都没有向泰国教育部申请注册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华 校不符合泰国注册华文民校的条件,原因之二是这些学校一旦注册成功,泰国教育 部便会干涉学校教学工作。因此,严格来说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是非法的,学生获 得的毕业证书也只有台湾方面认可,泰国其他学校并不承认,学生毕业后也无法到
①陈卿卿.泰北华文初级教材《华文》(泰北版)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 泰国正规学校升学,经济水平又限制了他们去台湾地区发展的机会。台湾地区“救 总”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在1979-1991 年开放了初中毕业生到台湾地区升学的奖 学金名额申请,建立了泰北留台升学的方法。①因此,泰北学生必须考到能拿到台 湾地区“救总”提供的奖学金的成绩,才可以到台湾地区继续深造,为此全校学生 都非常努力地学习。而台湾地区“救总”所提供的奖学金只看成绩不看排名,只要 成绩达到要求即可获得,因此全校学生之间并不是互为竞争的关系,而是共同奋战 的学友。后来,泰国政府在美斯乐地区成立泰文学校,并要求原国民党孤军子女在 泰文学校接受泰国正规教育,从此,原国民党孤军子女便可与泰国籍人民一样在泰 文正规学校升学。
此外,“1982年,台湾地区'救总'主动筹备‘泰北难民村工作团②到 泰北 13个难民村进行救助工作,美斯乐地区也包含在内。由于泰国法律原因,泰 国政府不能在经费方面协助,只能进行部分协同配合,但台湾地区“救总”救助难 民的各项目必须得到泰国政府的许可才能实施。“泰北难民村工作团”在泰北实施 的救助工作分别为:教育、农业、医疗及手工艺等 4个工作组。该团行程的首站便 是受到诸多关注的美斯乐地区难民村。“泰北难民村工作团”的工作主要有8 项, 即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基础建筑、农业与畜牧业发展、手工艺训练、伤残救助、 食米救助及衣物救助。
其中,台湾地区“救总”对学校的协助主要是软件设备方面,包括学校运营维 持的帮助、教师教学的辅导以及对学生奖学金的资助等。但软件设施的帮扶终究治 标不治本,难民村自设的华文学校设施非常简陋,师资素质也一言难尽,高中学历 以上的教师都屈指可数,当地学校师资非常匮乏。
工作团教育小组的成员都是聘自台湾地区的现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因僧 多粥少,实际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因此,他们还有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召集邻近村寨 的教师,给予其短期的教学辅导,让其对现代教学观念和方法有一些基本了解。但 这项教学巡回辅导工作只实施了两年,1985年因泰方履行教育泰化政策,这项工作
①叶人豪.2000年以来泰北地区华文教育之研究-以建华综合高中为例[D].台北:中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7.
②石炳铭.异域行,泰北情---救总在泰北工作实录[M].台北:中华救助总会岀版社,2008: 5.
就被迫中止了。①
三、 其他方面的支持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最初得到社会团体的资助是在“1980年初,由港台组织‘送 炭到泰北'活动,台湾地区开始关注泰北原国民党孤军的艰难,许诺每年提供几十 个名额,奖励优等生到台湾上大学。”②负责人林治平教授曾自1982年起无数次带 团到泰北访问,赠送台湾地区人民捐赠的金钱及物资,并对泰北地区提供各种农业 发展、教育辅导、医疗服务、妇女手工艺训练、急难救助、住宅建设等援助与建设, 还筹措泰北山区难民村的医疗经费,代为募集书籍。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 与救助美斯乐地区的难民,尤其是教育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1)校友会捐赠
目前除了兴华中学外,美斯乐地区其他华文学校的硬软件设备都相当简陋,这 主要是因为村民家庭贫困,学校无法收缴稍贵的学费,目前的学费只能勉强维持教 师的薪水,若要建盖校舍或购买教具则需要向外界募捐。而兴华中学的经济条件比 其他华文学校强主要是因为校友力量强大。很多学生毕业后以“重振母校,再造兴 华”的理念组织了校友会,每年春节期间,每届校友都会轮流回母校举办校友宴会, 并利用这个机会捐献资金、赠送教具。此外,每次学校建盖新校舍时也会得到校友 会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例如:1999年,兴华中学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便向台湾 地区侨务主管部门再次申请资金30万泰铢,并向位于台湾地区、缅甸、泰国等各 个国家和地区的校友发动募款,一共筹集资金500余万铢,建盖起了学校第一栋两 层式教学大楼;2006年,学校获得了历届校友、各界热心人士以及台湾地区扶轮社 等多方的捐款资金,兴建了电脑教室、图书室、储藏室、综合建筑等,并开始教授 计算机相关课程;2009年,学校学生人数增至500余人,原有的平房教室陈破不堪, 已无法继续教学,学校董事会和校方再次向社会各界人士发动募捐,成功建起了第 二栋综合教学楼。学校一边募款一边兴建,2012年初基本完成,现在已投入使用。 ③
①石炳铭.异域行,泰北情---救总在泰北工作实录[M].台北:中华救助总会岀版社,2008: 36〜44.
②杨东晓.泰北孤军的前世今生J].看世界,2011, (6): 94.
③资料来自兴华中学的简介
(2)社会团体支持
芒岗文明中学:学校的建设经费除了来自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以外,还有香 港宗教机构、善心人士以及当地村民等。其中,香港基督教机构“明爱会”为该校 捐款至今已经 30年,同时还资助着芒岗村家庭困难的孩子;2000 年,有新加坡善 心人士来到美斯乐地区,看到该校破旧不堪,便出资为该校建大礼堂和两个教室; 在建筑校舍方面村民也捐献了一块土地,且自2004年春节起,该校的学生每年都 会到村里进行表演,村民则会分发给他们红包,这也是学校的收入来源之一。盖建 校舍时,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十分热心。
美华小学:学校的教学楼和图书馆由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捐赠,厕所由泰国 合商建赠,教师宿舍由清莱府华文教师联谊会捐资兴建,篮球场则由学校自己出资 建筑。以前学校教室都是茅草房,课桌椅也是竹子做成的,之后有了社会各界的帮 助和学校自身的努力,教学楼慢慢用砖头建起坚硬的水泥房,为老师学生们提供了 更舒适安全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除了上述所说的机构捐款以外,个人名义是学校的另一捐款来源。学校偶尔向 村民募捐,村民们普遍捐出 80-100 泰铢,不捐现金的村民会把木材等建筑材料赠 给学校。即使很多人家庭也并不富裕,但是他们对于学校都不遗余力地帮助。凳子、 桌子则都是学校教职工自己制作的。起初,校长担心住宿资源紧张导致外来教师没 有住所,所以向清莱府华文教师联谊会申请资金,盖起新的教师宿舍。
华兴小学:办学初期,很多家庭非常贫困,无法负担学费,学校收到的学费只 能维持三位教师的工资,但后来学生人数增多,学校不得不增聘教师,因此学校又 再次面临经济问题。这时,学校得到了新加坡释继全法师协助,解决了 2 位教师的 工资及校长的补贴。事后,新加坡释继全法师一直关注着华兴小学的情况,得知蒋 家寨的学童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问题后,于 2005年决定为华兴小学的学生提供 10年的免费教育,并为学校教师资助全部工资。后来,2009年,新加坡释继全法 师访问了蒋家寨临近的村子,发现附近的董家寨、茅草林村及美德村居民的生活水 平也相当差。于是华兴小学学校董事会商讨后承诺会派校车接送这三个村子的孩子 上下学。此时,该校的学生人数已高达200 余名,华兴小学再次面临师资及硬件设 备不足的问题。为了维持该校运作,校长一直四处寻求各方朋友及善心人士支持与 资助,得到了来自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善心人 士及宗教机构的协助。2015 年,新加坡释继全法师的 10 年免费计划到期,停止了 对该校的经费资助以及接送董家寨、茅草林村及美德村的学生的校车,而后加拿大 观成法师得知情况,于2015年4月起接续此免学费计划至今。①
总之,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帮助解决了美斯乐地区各个学校校舍简陋、师资 不够、教材缺乏等问题;台湾地区“救总”建立的留台奖学金项目则帮助解决了 1979-1991 年学生升学问题。另外,台湾地区“救总”筹组的“泰北难民村工作团” 中的教育服务项目还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质量;最后,校友会以及各个社会团体在学 校经费欠缺、硬软件设备不足以及学生贫困等问题上提供了重要帮助。
第三节 村民的民族认同与中文在世界的重要性
一、 村民的民族认同
在调查村民的民族认同感时,笔者对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领域的代表人物进行 了访谈,采访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一是年纪较大的被访者只能听懂普通话而缺 乏普通话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用普通话进行采访,他们便用云南话回答问题,因 此笔者只能猜岀其回答的大概意思,有时甚至根本听不懂。为了确保访谈内容理解 无误,只能采取边访谈边录音的方式,再请理解云南话的同学进行翻译。而后结果 发现很多人都是答非所问,这给接下来的分析和整理访谈内容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困 扰。二是存在拒绝采访的当地教师,他们拒绝的理由为笔者并非来自台湾地区。三 是在采访的过程中,遇到一位初期阶段在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任职的老师,这名教 师却表示自己从未在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担任教师一职。虽然采访的过程中困难重 重,但还是有非常多的老师热情地接受了采访。
通过总结访谈资料,笔者认为美斯乐地区村民的热爱中华文化之心主要表现在 “宁愿讲中文,不肯学泰语”方面。
美斯乐地区的泰文教育起步时非常艰难,原因在于很难找到愿意去美斯乐地区 教授泰文的老师,只能邀请泰缅边境的边防警察担任;另外,大部分家长不支持自
① 资料来自华兴小学的简介。
己的孩子学习泰文,导致学生本身对泰文产生排斥心理。具体情况如下:
“那时我们很调皮,很排斥泰文,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我们还欺负老师, 专门给老师起外号。教学内容除了基础泰语以外,还给学生灌输一些泰国常识,后 来泰国政府就关闭了华文学校转而兴建泰文学校,纯粹教泰文。那时大部分学生不 怎么想读,也有的可能是因为宗族关系而学的很专心,但大部分人认为我们是中国 人,他们是泰国人,就有些不一样。大家都不想念,一上泰文大家都不去念,就在 家里面洗衣服之类的,有时候爸爸会问为什么不去念书。”
——一位被访谈者提到。
“那时候教我们的泰文老师是泰缅边境的边防警察,他们从3 年级开始教我们 泰文。本来就说就上到 4年级,但后来又说还要继续上直到6 年级,又说要办初中, 后来读到中二的时候,老师教的内容我都学过,就不念了,因为我不想学泰文。大 家都说,我们都没有泰国身份证,泰文又不是我们的母语,为什么要学?像我们这 一代大概都有这样的思想,尤其是长辈更是如此。当时大家都想着在泰国待一段时 间还要反攻大陆,所以对泰国和泰文都很排斥,只想着学习中文然后毕业以后升学 去台湾地区,并没有好好学习泰文的打算,所以大家泰文都很差。”
——一位被访谈者提到。
“我们上课的时候,比如说中一中二的时候,如果今天泰国政府要查学校,我 们就停校去旅行,去河边等,躲避一下。上午来查就出去玩,下午回来这样。我记 得有两次,后来学习就真的被关停了。”
——一位被访谈者提到。
当时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本地生,按照泰国政府的 要求一定要学习泰文;另一组是外地生,课程安排均为中文课,不用学习泰文。泰 国政府规定若美斯乐地区的适龄儿童不安排泰文课程,便关停华文学校。于是当时 华文学校的领导便安排本地学生白天学习泰文课程,泰文课结束后再以补习班的形 式进行中文教学。这个形势持续一段时间后,泰国政府再次规定美斯乐地区不能举 行任何关于中文的教学活动,但是美斯乐地区一直未停止中文的教学活动。后来泰 国政府极度限制华文教学,并关停了学校。
从以上的材料可看,三位被访谈者表示对中华文化非常忠实,从根本上不接受 泰国语言,正因如此也让泰国政府非常担心。因为虽然这些人居住在泰国,有的人 甚至已经拿到了泰国身份证,但是这些人基本都不会说泰语,还是照样自我封闭, 与世隔离,并不热爱为其提供场所居住的泰国。
但是,也有的人知道学习泰文与融入到当地社会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 既无法返回中国大陆,也不能去台湾地区,具体情况如下:
“从小父亲就跟我讲,反攻大陆是没有希望了,因为他是高级军官,是这边第 二大的领导了,对其他人他还是说要反攻大陆,但私下就告诉我们这是没有希望的, 将来我们一定会漂流在泰国,所以他从小把我送到满堂那边的学校,既教中文也教 泰文,我就在那边读书。”
——一位被访谈者提到。
“我们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先是中国人,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 是泰国人。因为国民党曾经抛弃了我们,我们不敢说是失望或者恨他们,但就有很 难过、很凄凉的感觉,就好像一个孩子被丢弃一样,茫茫无所归土,不知道要往哪 走,那个感觉还深深留在我们心里。我们这些年过得这么困难孤苦,都是国民党的 原因。虽然我们还是很尊敬国民党,但当年心里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而且后来台湾 方面无论是政治的变动还是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很让我们失望,我觉得反而现在在泰 国安居乐业就挺好。”
——一位被访谈者提到。
美斯乐地区是泰北的一片山区,自 1961 年原国民党孤军及其眷属进入后才形 成了今天的美斯乐地区难民村。虽然他们身份在法律上得不到承认,但民族意识非 常强,都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他们不但保留着汉民族传统的文化习俗,还积极开 办华文学校,努力传承与推广中华文化。
原国民党孤军及其眷属与其他地区的华侨华人一样,非常重视后代的教育,尤 其是华文教育。他们认为中文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工具,中文蕴含着中华民族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要想后代热爱祖国不忘本,就要从华文教育入手。居住美斯乐 地区的华侨华人是发展当地华文教育的主要力量,各界华侨华人社团的协助也有助 于推动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下成立了一座又一座华文学校,在 经济条件及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外界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盖起华文教
育的殿堂。
创立学校是一座大山,但维持学校更是难上加难。当地村民家庭基本十分贫穷, 学校收到的学费只能维持教师基本工资,有些学校甚至根本收不到学费。这时,除 了靠社会各界组织团体的资助,更要靠当地人团结的力量,虽然教师工资少,教师 流动频繁,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是抱着半义务半挣钱养家的心态坚守在岗位上,发自 内心希望为当地华文教育发展做出贡献。他们离中国越远,爱中华文化之心越强, 希望自己的后代不忘本,继续传承与推广华文教育。从艰难起初至今,虽然由于泰 国政府政策变化原因,原国民党孤军为了能够在他国平安生存不得不做出改变,逐 渐融入泰国当地社会,但他们依然保留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教育着自己的下一代不 忘初心。
二、 中文在世界的重要性
中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在全世界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情,泰国也不例外。 随着中国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泰国政府自 1975年与新中国正式建交后,便对华 侨华人与华文教育的管制政策有所松动。尤其是 1992年中国正式成为东盟 ASEAN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的对话伙伴,以及中国倡导的''一带 一路"(One Belt One Road)政策,越来越多中国商人到东南亚各国寻找合作与投 资机会,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各国各领域都紧急需大量中文人才。 此外,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生活质量也稳步提高,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出境旅游,而泰国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已成为了中国人首选 出境游目的地之一。目前,中国到泰国旅游的人数持续增长,已经成为泰国旅游市 场主要的主力军,国赴泰旅游消费也成为各热门旅游景点主要的收入来源。2017年, 赴泰外国游客增加了 3504万人,比同期增长8. 8%,其中中国游客占主要部分。①自 2006 年来,泰国国内的政治斗争导致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缓慢,只有旅游业一直保持 增长态势。面对激增的中国游客,泰国旅游业为了满足旅游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不 断加强自身各方面建设,尤其对旅游相关专业的精通中文人才需求量极大。
基于以上各方面因素,泰国华文教育发展迅猛,大部分学习汉语的人都认为掌
① '泰游泰”收入降低警惕 2016 年的适应 [EB/OL] Http://www.bangkokbiznews.com/news/detail/788995 握汉语是获得稳定高薪工作的敲门砖,因此泰国涌现了“汉语热”,政府也开始重 视起来。此时,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生源也逐渐扩大,除了原国民党孤军的后代, 很多当地的少数民族家庭也开始送子女到华文学校读中文。少数民族学生不仅使华 文学校生源日渐多样化,也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性质——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人数逐渐 超过华裔学生,但教学性质仍然是母语教学性质,使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第四章 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所合格的学校应该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适当的教学设计以及合格的学校领 导及教员。通过归纳与分析,笔者发现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是经费不足、学校领导人员不足以及教员和课程安排、教材的选用不妥当。
第一节 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不足
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在经费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自办学至今,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经济仍无法实现独立,经济来源主 要来自于微薄的学费、各界社会团体、宗教机构以及善心人士。其中,大部分学校 由于学生交不起学费,学费主要由宗教机构赞助;有些学校由于当地太过贫穷,不 得不向善心人士求助,否则学校便无法继续办学、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
第二,虽然在复办时期,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曾得到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捐 助资金来建盖校舍、购买教材,但后来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政策有所改变,只保 留了教材的赠送。由于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生源不断增长,学校不得不扩大规模, 加盖校舍,加强软硬件设备并增加教员,但学校的收入只能维持老师的工资和水电 费,若想建盖校舍,只能向外募捐,之后或等资金到位开始施工,或边募捐边施工。
第三,因土地法律及学校办学制度等问题,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无法达到注 册华文民校的标准,也有的华文学校因不希望被泰国政府干涉办学制度或其他原因 而不愿意申请注册,因此当地的华文学校至今仍是“非法学校”。泰国政府无法将 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合法化,但是由于泰国政府支持国民学习中文,加之,当地 学校的创办者对泰国平息内乱有功,办学目的也只是传承中华文化,教书育人,所 以即使知道非法华文学校的存在,政府依然保持中立,既不支持也不取缔。
二、 缺乏合格的学校领导及教员
第一,学校领导方面
校长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根据贾益民的观点,校长的选用应该考虑 以下几个方面:1.熟悉华文教育事业,关心华文学校发展;2.行为品德良好,可以 为学校成员示范;3.具有必要的文化程度和资历;4.在学校师生中能够树立威信, 得到学校大多数人的认可。①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由当地华侨华人集资兴建,没有向泰国政府登记注册,学 校的管理、校长的选用以及教学的设计都由当地居民与华文学校自己负责。校长由 党派人员与学校董事会任命,一般都是邀请当地有名望的华侨华人,如原国民党孤 军人士及其后代、村长、校友等。接受访谈的校长共有四位,两位是初中学历,一 位是高中学历,一位为本科学历。兴华中学的校长毕业于本校,在华侨华人社团较 有名望,性格和善,也非常热爱华文教育;芒岗文明中学的校长是芒岗村村长,村 务管理非常出色,人品一直以来也得到村民的认可;华兴小学的校长是美斯乐地区 一家旅馆的老板,经济实力充足;美华小学的校长是生意人,很少在学校管理事务, 学校的事务基本由老师安排。美斯乐地区的各位校长在人品德行得到当地人的认可, 也竭力为华文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但对于校长一职而言只有这些品质是远 远不够的。一名合格的校长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和资深的工作经验,更重要 的是有足够的华文教育知识储备,熟悉华文教育事业。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美斯乐 地区华文学校校长管理学校各方面事业的能力均较低,对华文教育的整体发展方向 也缺乏认知。在进行访谈时,一位校长提到:“其实我不懂怎么办学校,只想让我 们后代不忘本。无论多么艰难,我们还是尽力把学校维持下去,教学方面都交给老 师们去做,我只负责管理学校。”他们在管理学校时,主要是沿袭从前的管理方法 并辅之以自己的观点,缺乏科学性、创新性。由于校长缺乏对学校管理的正确知识, 只注重学校的硬件设备与增加科目,忽略了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办学目的越来越 模糊,所以很难真正改善与发展学校的华文教育工作。
第二,教员方面
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教育工作,并不断提高自己的
①贾益民.华文教育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岀版社,2011: 216〜217. 教学能力与技巧;2.行为品德良好,可以给学生做好榜样;3.必须精通自己所教的 科目及了解有关教育、教学的知识;4.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及教学技巧。美斯乐地 区华文学校的教员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教师的待遇低 接受访谈的当地教师都表示其工资待遇偏低,收入无法支持他们进行全职教学。
与其他职业相比,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教师职业的待遇非常低:熟练掌握汉语的泰 国人如果在美斯乐地区担任华文学校的老师,月薪仅为 3000-10000 泰铢,如果在 中国公司工作则可达到 20000泰铢以上,而如果从事旅游行业接待中国游客,月薪 则可高达 50000泰铢以上。因此,优秀的汉语人才多希望到外地工作,而非留守在 家乡教授汉语。因为待遇不高,无法挽留人才,所以当地教师岗位替换频繁。另外, 由于学校提供的待遇还达不到泰国平均工资水平,所以老师的收入无法维持生计, 经济压力相当重,本来应该作为主业的教育因为经济原因变成了副业,老师们白天 做其他工作,下午才上课,既没时间也没精力备课,这些都分散了老师对于教学的 热情和备课的精力,影响到教学效果。
(2)教师缺乏华文教育专业知识以及对自己所教的课程不精通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教员多邀请较有文化及时间的当地人任教。通过实地考 察发现,美斯乐地区的华文老师一共有 42位,兴华中学有21 位,其中仅有6 位有 大学学历;芒岗文明中学有 12位,其中大学学历 2位、高中 3位、初中 7位;华 兴小学有 7位老师,均为初中毕业;美华小学有 2位,也均仅有初中学历。可见,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老师的学历平均水平并不高,大多为本校毕业的学生。老师们 的知识储备较少,教学内容为本身在该校学过的华文知识,缺乏华文教育知识和提 升自我华文教学的能力。
为了能够真正了解到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教师的教学的实际情况,除了参观学 校、采访教师、旁听课程外,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对华文学校的教学形式 及方法进行评价,同时让填卷的学生提出能够改善教学活动的建议。调查对象为芒 岗文明中学的 47名初中生,包括 9名初一学生,15 名初二学生以及23 名初三学生。 调查对象的选择原因是芒岗文明中学在当地从学校规模、校舍、教师或生源都是中 等华文学校,且有初中阶段,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
表 4.1 学生喜欢的课堂形式(多选题)
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数量 比例(%)
多听多说 31 39.240
多做课堂练习 12 15.189
经常做活动(做游戏、看电影等) 34 43.037
其他(带有幽默感的教学) 2 2.531
 
对于教学形式方面,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形式是经常做活动(做游戏、看电影等), 其次是希望增加听说练习、课堂练习以及其他(带有幽默感的教学)形式等;对于 认为自己参加有关中文的活动是否对中文学习有帮助,35 名学生(74.468%)认为 有点帮助,9 名学生(19.148%)认为很帮助,3 名学生(6.382%)认为不太有帮助; 对于是否希望老师能经常在课堂上做一些活动和游戏,21 名学生(44.680%)表示 很希望,15 名学生(31.914%)表示希望,9 名学生(19.148%)表示无所谓,2 名 学生(4.255%)表示不希望;对于是否参加过有关中华文化的活动,如春节、茶会 等,28名学生(59.574%)经常参加,10名学生(21.276%)偶尔参加,9名学生(19.148%) 从未参加过。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建议可以归纳如下: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教授翻译课的杨老 师,他在教学时主要使用模仿生活对话的方式和问答法进行教学,且非常耐心,若 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便会逐一讲解,虽然布置的作业不多,但通过课堂活动,学生 可基本明白与理解教学内容,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另外,与其他老师相比,杨老 师的泰语水平较好,其他老师仅能把生词翻译成泰语,而杨老师可用泰语给学生解 释整个内容,让学生理解更加充分。优秀的老师还是较为稀少的,存在的问题却非 常多,如单纯让学生抄书和黑板上的内容而不进行讲解;学生在进行中文练习之前 并没有受到老师的指导;有时课程时间不够,便把剩下的内容当成作业布置;教学 进度太快,学生跟不上也不会更改教学设置;多写少说,除了朗读课文课与回答问 题环节,学生基本没有机会与老师进行中文互动;对答错问题的学生进行体罚,体 罚内容包括用小竹竿打或罚站等。这些问题看起来虽小,暴露的却是老师对基本的 教育方法和形式都不甚掌握。
因此,学生对老师的期望也较多。在国语课堂教学方面,学生希望老师不仅教 会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讲解所学的内容,如汉字、词语、语法的多 种用法等,这样在读到文章时也可以活学活用。另外,学生希望课间时也可以对不 懂的问题进行请教,且希望老师减少作业布置,因为泰文学校以及华文学校的其他 课程也有作业。在应用文课堂教学方面,学生认为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国语课 相关,比如国语课所岀现的汉字、词语、语法等应该再次岀现在应用文课程的诗词、 成语及歇后语等中,这样反复练习加深理解与记忆,而现在的情况却是两门课的内 容岀入非常大,老师选材随意性大,学生记忆负担过重,导致两门课都很难提高。 对于数学课,学生希望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选择教学内容,逐步有针对性地 讲解,传授多种方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最适合的思维方法与计算方式;另外还希望老 师在学生思考和计算时可以耐心等待、恰当提示,而非直接说岀答案。对于英语课, 学生希望有固定的教师,但是当地英语人才太少,只能等义工老师来才有机会上, 另外学生还希望有更多对话练习。对于电脑课,学生则希望能够熟练使用 E-mail、 One Drive、Word、Excel、Power Point、One Note 等软件,能学会自己上网学习、 查资料等。
而现实情况是,担任文科课程的老师只具有教授听说读写的能力,既没有教育 学背景也没有教学技巧,教学方法单一且缺乏趣味性;担任数学课的老师并非数学 专业毕业,专业知识匮乏且没有教育常识,既无法控制上课节奏也无法调动学生注 意力,只会根据教材指南进行教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困难;英语课与电脑课 任课老师由于师资匮乏,老师调换频繁,且志工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缺乏 连贯性,学生的英语能力与电脑能力不尽人意。
三、 课程安排及教材选用不妥当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课程安排及教材选用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运用
目前,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与泰北其他华文学校一样,都采用台湾地区的九 年学制,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以促进德、智、体、群、美五教作为发展核心,学 术知识主要包含在“智育”的内容中,以此来满足升学至台湾的需求。①美斯乐地 区的华文学校本来就缺乏资质合格的老师,再加上没有因地制宜的课程安排,对课 程内容与形式没有取其精华,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初期,当地华文学校 借鉴九年国民教育学制是为了学生毕业后便于去台湾地区继续深造。但事实上,当 地华文学校并没有像台湾地区一样充分的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也比较落后,学生升 学非常艰难。况且如今台湾方面已经取消了留台奖学金项目,学生的家庭也逐渐融 入到泰国当地社会,升学方向也有更多的选择,大部分的学生选择留在泰国国内各 类教育机构,而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却仍然沿用旧的九年制,与时代发展脱节。
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按照九年国民教育的学制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主要 为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赠送的教材,不仅没有涉及到当地文化,而且教学以老师 为中心,学生缺乏自我思考和探索知识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仅是传递知识, 而非促进与鼓励学生自我思考与探索,老师成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唯一决定人和评 估者,学生参与机会极少,也缺乏趣味性,很难引起学生上课注意力。除此以外,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教学媒体、教学工具以及现代科技等教学设备条件匮乏,使 得老师和学生均无法充分获取外界信息,与外界情况脱节。
在教材评价方面,调查结果显示 35名学生(74.468%)认为翻译课与其他课程 相比更有用,有29名学生(61.702%)认为翻译课的教材内容较符合自己的中文水 平。翻译课教材由任课老师任选,共有三本,分别为谭国安编著的暹罗中文岀版社 的《导游泰国——曼谷》《导游泰国——中部》和《泰国中部与东部导游》,主要 内容为泰国曼谷、中部以及东部的旅游景点,课文部分模仿导游和游客的对话并附 加泰语翻译。教材内容实际运用能力强,使用的语言也是生活常见的词语与句子,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后不仅可以了解到泰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也能帮助很多学 生在初中毕业后考取导游资格证书。
当被问及觉得哪一本教材内容超岀自身实际的学习能力和中文水平时,26 名学 生(55.319%)认为是数学课,17 名学生(36.170%)认为是国语课。首先数学所涵
①许智伟.泰北华教宜採取“双轨合一”方针[A].异域留踪----泰北中华文献集[C].清莱:泰国清莱府美塞印刷 厂, 2015: 11.
盖的逻辑思维理解能力对一般人来说就较为难掌握,而华文学校又要求使用中文作 为教学用语,为学生的理解增加了更大负担。虽然教学内容一样,但是学生需要掌 握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中文词汇,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记忆负担。然而即使如此,大 部分学生还是希望华文学校可以将他们泰文学校学过的内容再次使用中文复习,且 还希望任课老师增加在日常生活可用到的数学知识。国语课的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 难度较高,没有语法解释,且生词注释只有中文,由于任课老师泰文水平低,只会 做简单的泰文翻译,学生理解便更加困难。学生希望减少较难的内容,增加在日常 生活中能用到的内容,并相应增加生词和语法的泰文解释,总之,国语课的教材仅 适合作为阅读教材,而不适合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第二,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 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主要表现在华文学校与泰文学校 之间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与内容并不符合当地文化,无论从课 文内容还是词汇、语法学习方面都超过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无法将在学校所 获得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尤其是在泰文学校学习汉语课以及参加泰国高考时。美 斯乐地区只有一所泰文中学,学校内只有两位中文老师,教授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 年级,每年级各有两班。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使用的教 材是中国国家汉办出版的《体验汉语》和任景文编写的《初级汉语》。泰文学校开 设的中文课程对美斯乐地区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为他们从小就开始在华文学校 学中文,有一定的中文基础,而且华文学校所教的中文内容比泰文学校更难,但他 们在泰文学校学习中文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拼音和汉字。他们从小在华文学校使用的 是注音,到了初中阶段却被要求用拼音,且华文学校要求写繁体字,泰文学校却要 求写简体字,虽然小学阶段的中文教材的部分汉字会有繁简体对应表,但并不全面。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学习简体字利大于弊,一是因为简体字更简单易学,可以帮助 学生减少记忆负担,二是因为泰国中文高考使用的是汉语拼音和简体字,虽然美斯 乐地区的学生整体中文水平比其他地区的学生要好一些,但看不懂中文简体字是美 斯乐山区学生的一个缺点。
 
除了与汉语言与中华文化有关课程以外,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还开设数学、 英语、电脑等课程。三者的学习内容如下:
数学课。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所教的数学课的内容与泰文学校的顺序有很大区 别,就以初中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内容为例,具体情况如下:
表 4.2 泰文学校与华文学校初中一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内容对比表
泰文学校 华文学校
第 1 章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1.1 最大公因数与实际运用
1.2 最小公倍数与实际运用 第 1 章整数的运算
1.1 负数与数线
1.2 整数的加减
1.3 整数的乘除与四则运算
1.4 指数律
1.5 科学记号
第 2 章整数的运算
2.1 整数的概念
2.2 整数的加法
2.3 整数的减法
2.4 整数的乘法
2.5 整数的除法 第 2 章分数的运算
2.1 因数与倍数
2.2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2.3 分数的加减
2.4 分数的乘除与四则运算
第 3 章指数律
3.1 指数律的定义
3.2 指数律的实际运用 第 3 章一元一次方程式
3.1 代数式的化简
3.2 一元一次方程式
3.3 应用问题
第 4 章基础几何学
4.1 点、直线、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4.2 圆心角、圆周角及弦切角
4.3 简单构造几何学
从表六可知,泰文学校与华文学校的数学课在初一上学期安排的顺序有出入, 泰文学校的第一章为华文学校第二章的 2.2部分;泰文学校的第二章是华文学校第 三章的内容;泰文学校的第三章是华文学校第一章的 1.4部分;泰文学校的第四章 却是华文学校初中三上学期第二章的教学内容。华文学校数学课的第一章的 1.1.、 1.2.、1.3.、1.5.教学内容在泰文学校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就已经教过了,而华文学 校数学课第三章的教学在泰文学校初中一下学期的第四章才学到。另外,每章的细 致内容又有差别,泰文学校与华文学校在教学计划安排上的偏差使得学生在学习数 学时感到非常困惑与混乱;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英文课和电脑课都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由老师自 定,随意性很大,而任课老师调动率也很频繁,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担任这两门课 的老师多是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志工。有些志工老师因参加美斯乐地区的教 会活动,顺道到当地的华文学校教授英文或信息技术;有些志工是通过联系清莱府 华文教师联谊会报名的途径到当地担任老师。志工老师任教周期为 2到 3周,在此 期间由华文学校提供食宿。笔者认为这两门课对汉语教学影响不大,且不是每所学 校都开设,因此可有可无。
第二节 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针对经费不足问题的解决对策
笔者认为经济为本,是最难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支持学校独立并带动美斯乐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 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不能单靠宗教机构或者善心人士捐款,因为捐款的时间 和数量都波动较大,美斯乐地区必须发展地区的整体经济,不规律的经济资助无法 满足发展需求。1973 年,泰国政府正式管辖并开始促进美斯乐山区的经济发展,加 上 1982 年台湾地区“救总”到美斯乐山区进行救助工作,美斯乐山区的发展在此 时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实际情况是,只有少数村民借此机会富了起来,大部分村 民仍然处于贫困。笔者建议,美斯乐山区自然环境保护状态良好,人为破坏稀少, 当地各所华文学校可以发展当地生态旅游,组织团队迎接游客,由在校的老师及学 生对项目进行经营和管理,从而维持学校发展。如老师管理项目,学生担任导游接 待游客,如此不但利润可以作为收入维持学校正常运营,学生们也有机会与世界各 地的游客进行文化交流。然而,美斯乐地区为旅游景点,有淡旺季之分。游客多集 中于 11月至 2月,其他时间游客较少。对比,有关部门应注重美斯乐山区多方面 发展,除了旅游业以外,美斯乐地区特产的茶叶与咖啡也应着重发展。当地茶叶主 要对泰国华人社区进行销售,咖啡则在泰国各地和台湾地区都有销售,但是二者的 市场比重目前还不大。有关部门可以帮助当地村民寻找、扩大销售渠道,或邀请专 家进行相关指导。笔者认为,带动美斯乐山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则能够基本实现村 民衣食无忧,教育发展便也能跟进。另外,计划生育政策也非常重要,有关部门也 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方针,鼓励少生优生,对生育过多的家庭进行相关处罚措施等。
第二,与泰文学校举办华文教育交流工作
与其他地区的华文学校相比,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原因 在于其执行严格的办学制度,除此之外,美斯乐地区是“华人村”,有优良的课外 汉语学习环境,是泰国学习中文的宝地。对此笔者建议,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应该 与泰文学校合作举办华文教育交流工作。鉴于泰文学校都是公立学校,学校的中文 老师都是师范汉语专业毕业,并通过严格的相关考试才有资质教中文,所以虽然中 文水平比不上华文学校的老师,但是在教学理论方面非常有优势。华文学校的老师 虽然中文水平很高,但是缺乏专业教学知识,二者应该互相学习交流,一起发展美 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形成双赢。如此以往,美斯乐地区的华文教育名声渐起,或 可恢复 70年代时的盛名,便可以考虑重新招收外地生,增进学校收入,提高学校 名气。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泰文学校的寒暑假时间开设“中文短期培训班”,让 泰国各地对中文感兴趣的学习者有机会到美斯乐地区学习。由于当地语言学习环境 良好,来上课的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中文,课外还可以用中文与当地人交流,极大地 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使华文学校生源充足,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可维持学校正常运 营。当地旅馆、饭店、商店等各行各业即使在旅游淡季等也有收入,笔者认为这才 是发展当地经济和华文教育的长远办法。
第三,维修久失修的硬件设备
经费不足是影响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发展的最大因素,上述所提出针对经费不 足问题的两个解决方法需要较长的工作时间及各方面的合作才可以实现。在进行上 述的解决方法还未成功期间,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应该节约资金资源,暂不建盖 无需紧急使用的校舍。通过实地考察,笔者发现目前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校舍已 足够日常教学活动使用,但大部分的硬件设备年久失修,比如课桌椅、黑板、教学 楼的窗户及屋顶等。有些学校只注重将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建校舍,而忽略了 维修已有的硬件设备。笔者认为,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新建校舍会给学校带来不 必要的经济压力,尤其是边向外募捐边施工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若学校得到资助或 余下经费,当务之急是维修或替换现有的硬件设备。
二、 针对缺乏合格的学校领导及教员的解决对策
第一,对学校领导及教员的工作制定职责标准并进行有目标的培养 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每年四月和十月都会组织“师资培训”工作团到美斯乐 地区各所华文学校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技巧提升、教学工具制作以及 教室的布置。但由于大部分老师白天工作繁忙,只有少部分老师参加培训。为了提 高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师资质量,笔者建议各所华文学校必须严格要求每位学校 领导和老师参加培训。同时,为了提高师资培训质量与效果,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 门应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即为了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台湾地区侨务主管 部门与各所华文学校要先制定当地学校的师资标准,然后对老师进行评估,再根据 标准进行具体、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关于华文教育 事业总体发展的培训,可作为大班要求全体教职人员参与;第二种则针对不同的课 程和教学阶段的任课老师进行培训,如学生心理学、文科课程、数学课程等都要分 为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第三种则是针对学校领导的培训班,目的是增长学校领导 的华文教育知识,提高其学校管理能力和教学领导力等。培训时间可以定为华文学 校放假期间,如周末或寒暑假等,组织培训的工作团也应尽量配合老师的时间。
培训后,当地应促进华文教育师资的系统性发展。笔者建议,学校应该对老师 的教学效果增加跟踪与评估。为了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促进老师发展的积极性, 学校每学期应举办教学大赛和课堂教学评估,通过学生成绩和学校领导、同事、学 生以及家长对老师的评估选出优秀老师并给予奖励或涨工资,从而实现教师质量提 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老师获得奖励并更加优秀的良性循环,另外,此举还可拉 近校方和学生及家长的合作与理解。但此方法只能解决部分问题,真正解决老师待 遇低问题还需参考本文针对经费不足所提出的解决方法。
第二,鼓励优秀学生从事华文教育发展工作
许智伟(1995)在《泰北华教宜采取“双轨合一”方针》一文中提出解决泰北 华文师资问题的建议,他认为要在泰北初中毕业生选出优秀生,鼓励其参与泰北华 文学校,然后请由华侨崇圣大学支持,在其人文学院开设师范专科若干期,训练华 校教师。①笔者赞同许智伟提出的遴选泰北华文学校初中优秀毕业生,并鼓励其参 与泰北华文学校这个想法。但并不赞同使用师资培训方法解决问题,因为师资培训 适合已经从事华文教育工作的教职人员参与,而非零教育经验者。笔者认为,解决 美斯乐地区华文师资问题,最适合的办法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汉语国际教育或汉语言 等相关专业的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师资问题,另一方面为华 文教师的工作发展打好基础。在拥有正规的专业知识后,老师才能以正确的、科学 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华文知识,学生汉语教学效果也更易提高。
在此笔者建议,美斯乐地区各所华文学校应该鼓励、帮助优秀初中毕业生在泰 文学校高中毕业以后申请中国大陆或台湾地区专科或本科奖学金,如向家庭困难的 学生提供往返机票费用,补助其在国外的生活费用,解决其家庭负担,促进当地子 弟教育发展的同时培养其感恩之心,促进他们学成归来发展家乡的华文教育。中国 大陆有“中国政府奖学金”“地方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等,台湾地区 也有很多针对海外华人的奖学金,每项奖学金都有其要求与条件,优秀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能力和需求申请奖学金。笔者认为,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学生的汉语水平普 遍比其他地区华文学校的学生高。这个优势让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学生减少了到 中国大陆或台湾地区升学的语言障碍,也无需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汉语,而只需增加 其专业知识,做到精益求精。
三、 针对课程安排及教材选用的解决对策
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课程安排及教材选用不妥当主要表现在国语课和数学课 方面,以下是关于这两门课的建议:
第一,编写一套本土化华文教材
若从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使用的国语课教材
①许智伟.泰北华教宜采取“双轨合一”方针[A].异域留踪----泰北中华文献集[C].清莱:泰国清莱府美塞印刷 厂,2015, 11 〜12.
非常适合,因为《国文》这套教材以中华文化为主轴,以品德教育为重点,课文内 容多是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国际上的精品教材。结合学生的看法和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国文》这套教材适合当作阅读课,原因有二。第一,这套教材的内容 偏难,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艺欣赏能力,单一 的国语教材只能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汉语水平,欲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中文水 平要依靠综合的教材实现。另外,单一的国语教材十分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需要配合其他课程及教材的使用。另外,小学阶段国语课使用的教材从泰北的日常 生活中取材。到初中阶段,小学阶段的教材已不适用于初中阶段的教学。第二,泰 国中文高考以泰国教育部的汉语考试大纲出题,考试时全部使用简体字,考试内容 包括拼音、汉字、词汇、语法等,也有大学允许学生提交汉语水平考试(HSK)成 绩单。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的学生中文口语能力非常强,但在掌握拼音的用法以及 读写简体汉字方面能力较弱,无法系统地理清汉语语法。这使毕业生们在需要综合 型汉语人才的大环境下处于被动地位。在此笔者建议,除了以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 为教学目的外,校方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升学与工作需求。有关部门可以考虑为泰北 华文学校的中学阶段编写具有相关性、连贯性的初中阶段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听说 读写能力为主,增加注音-拼音和繁体字-简体字对应表,供学生参考,增加生词与 语法的泰文解释。另外,建议“加强介绍与学习者日常生活密切的内容,增加学习 者对教材的兴趣。泰北地区大多数华人的故乡是云南,他们移民到泰国后还保留着 云南家乡的各种传统文化。建议教材中可以加入一些当地有名的小吃及民俗佳节活 动或是民间传统游戏,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学以致用。”① 第二,以复习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需要分析推理、归纳演绎来解决问题的课程,针对数学课的教学问 题,笔者建议有两种方法可选:第一,建议华文学校以复习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 即复习学生在泰文学校所学的内容。因为对学生来说,数学课本身内容枯燥困难, 有些学生数学逻辑能力不强,运用泰语作为数学课的媒介语更是增加了数学课的理 解难度,若在华文学校再次复习并加强相关练习,答疑解惑后,学生不仅可以提高 数学水平,还可以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中文相关词汇;第二,为了增加
①陈卿卿.泰北华文初级教材《华文》(泰北版)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1. 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任课老师可以考虑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或者可能用到的 数学知识加入教学活动中。如:“从美斯乐地区到清莱府市中心骑摩托车更划算还 是打车更划算?”“若学校接待旅游团,我们应该怎么给游客定费用?”“自助餐 原来是这么赚钱的!”等内容,让学生们使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假设这些情景并 找出最佳答案。
第五章 结论
美斯乐地区是泰北最典型的华文教育之地之一,各种因素和泰国、台湾当局和 中国大陆对全世界的影响力等造成了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 56年的起落变化。
通过追溯美斯乐地区原国民党孤军创办的 5 所华文学校的发展历程,以泰国政 府对华文学校和原国民党孤军的政策为划分依据,可以将美斯乐地区原国民党孤军 的华文教育分为三个时间段:一、草创与蓬勃发展期(1963-1972),这个时期美 斯乐地区华文学校以各种违法活动维持学校运转,后来为了能合法居留下去,取消 了所有违法活动,遵守泰国法律过着普通人民生活,学校的经济来源则是微薄的学 费及外界捐赠。虽然这个时期全泰国的华文学校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多数华文学校 无法维持,最后自行倒闭。但是,美斯乐地区的华文学校不同,不仅没有受到泰国 政府的严格限制,反而发展到顶尖;二、性质转变与停滞期(1973-1992),这个 时期泰国政府正式接手美斯乐地区的管辖工作之后,政府推广泰文教育,从此当地 华文教育发展逐渐变得极为缓慢。直到 1985年,当地华文教育完全陷于停顿。被 禁止教授或学习中文的美斯乐村民只能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在暗中分散学习中文。 这个时期泰国政府开始放宽泰国其他地区的华文教育政策却进行严格管制美斯乐 地区华文教育;三、复兴与平稳发展期(1993 至今),这个时期中泰两国签署了关 于 21 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以后,泰国政府对华文教育实施开放政策,美斯乐 地区华文学校就在此时纷纷复办。
通过归纳与分析所获得的资料发现,造成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 三个:一、经费不足。微薄的学费使学校不能独立,要靠外界的捐赠,学校的“非 法”身份不能向泰国政府申请补贴,因历史原因学校又不接受中国大陆的帮助,种 种原因引起了学校的经济紧张;二、缺乏合格的学校领导及教员。校领导一般都是 较有代表性的当地华侨华人,教师则主要是愿意留在母校工作的毕业生,校领导与 教员缺乏专业知识,使学校的管理与教学效果不理想;三、课程安排及教材选用不 
妥当。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并缺乏华文学校与泰文学校之间的连贯性, 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知识。
为解决以上问题,应支持学校独立维持,带动美斯乐山区的整体经济发展;与 泰文学校举办华文教育交流工作;维修久失修的硬件设备,暂时避免给学校带来不 必要的经济压力;规定学校领导及教员的职责标准并进行有目标的培养;培养优秀 生华文教育服务之心及鼓励其从事华文教师工作;编写一套本土化华文教材并把目 前的国语课教材《国文》作为阅读课教材使用;以复习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并增 加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或者可能用到的有关数学知识活动。这些建议的实施花 费较长的时间和各方面的支持,但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美斯乐地区华文教 育稳定发展。
泰北华文教育发展的经历值得去探讨与研究,仅仅对于美斯乐地区华文教育发 展的研究就可以往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延伸,如:美斯乐地区的生源、师资、教材 发展研究,美斯乐地区华文学校学子升学趋向研究,美斯乐地区宗教华文学校发展 与现状研究等。由于笔者专业知识浅薄,语言能力待遇提高,时间的限制,当地人 配合度等原因,能挖掘与探讨出来的成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希望本文能够给学 者们提供初步的资料与启发,引起学者们继续做相关的研究,为海外华文教育领域 填补珍贵的资料。笔者希望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能够被有关部门重视,并 且有关部门能够着手解决华文教育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促进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 发展。
参考文献
[1]KanchanaPrakatwutthisarn.以前的美斯乐“和平之山” [M].清迈:Siamrat 出版社,1995.
[2]KanchanaPrakatwutthisarn.被遗落在泰北的国民党孤军[M].清迈:Siamrat出版社,2004.
⑶Phichai Rathanapon.华文民校政策发展研究[D]曼谷:国立发展管理学院,1969.
[4]Suriporn Thraichan.泰国职业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 [EB/OL]Http://www.ptu.ac.th/journal/data/6-2/6-2-18 .pdf
[5]Thamrong Buasri.华文民校与国家的稳定[D].曼谷:国防学院,1974.
[6]U-thai Boonyachat.泰国逃难者的问题[D].曼谷:国防学院,1979.
[7]陈俊,万永林.近30年来有关云南籍华侨华人研究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 (2):
85 〜88.
[8] 陈松涛.泰国的无国籍山民问题[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2, (3) : 57〜61.
[9]陈文正.泰北中国“结”从泰北华人学子的中国求学路谈起[D].台北:国立台湾大学社会科学 院新闻研究所, 2010.
[10]陈卿卿.泰北华文初级教材《华文》(泰北版)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段立生.访美斯洛---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村[J].东南亚,1986, (4) : 63〜64.
[12]何平.泰国北部的云南人[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 (4) : 50〜52.
[13]何平.移居东南亚的云南人[J].云南大学学报,2005, (4) : 67〜73.
[14 ]黄德永.泰国外语政策变迁及其对泰国汉语传播的影响研究[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08(1): 152〜159.
[15]黄昆章.宽容与融合:泰国华人争取生存发展问题的思考---以泰北美斯乐地区“云南村”为
例[J].八桂侨刊,2007, (3) : 13-16.
[16]黄启庆,吴雁江.泰北华人村华语状态及教育情况调查报告[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1): 71〜73.
[17]贾益民.华文教育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18]李祺.泰北云南籍华人融合问题:以美斯乐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5.
[19]李志凌.泰北地区大华语语境下汉语教学发展业态与评估[J]民族教育研究,2016 (1) 130〜 135.
[20]刘小华.让大爱牵起希望的小手---泰国清莱省华校教师联谊会2009年各校访视专刊[M].台北: 磐古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2010.
[21]聂志.泰北华人及华文教学概况[J].教育教学研究,2012, (6) : 4.
[22] 秦雯珍.探访泰北国民党残军聚居地[J].四川统一战线,2008, (2) : 46〜47.
[23]撒光汉.异域故事集[M].台北:心希望出版社,2011.
[24]申旭.泰国山民问题及政府对策[J].东南亚,1993.
[25]石炳铭.异域行,泰北情---救总在泰北工作实录[M].台北:中华救助总会出版社,2008.
[26]唐述权.“中泰一家亲”谱写三十年睦邻友好外交篇章 [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3509401.html
[27]“泰游泰”收入降低警惕2016年的适应[EB/OL]
Http: //www.bangkokbiznews. com/news/detail/788995
[28] 王颖春.美斯乐:泰北“中国村”的现世生活[J].世界博览,2008, (9) : 37.
[29]魏国彬,周伦.泰北华人村华文教育的发展变迁---来自泰国金三角地区的田野调研系列报告
之一[J].保山学院学报,2013, (4) : 2〜7.
[30]吴小菡.山上那个女人[A].湄江漫步[C].曼谷:留中大学出版社,2008: 170〜175.
[31]吴小菡.历史的硝烟---记泰北美斯乐国民党军后裔村[A].蕉雨情浓[C].曼谷:留中大学出版社, 2011: 246〜253.
[32] 许志惠.泰国北部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J].华侨大学学报,2008, (3) : 114-118.
[33]许智伟.泰北华教宜采取“双轨合一”方针[A].异域留踪----泰北中华文献集[C].清莱:泰国 清莱府美塞印刷厂, 2015: 11〜12.
[34]杨东晓.美斯乐---泰北绝地的文化薪火[J].看世界,2011, (6) : 90.
[35]杨东晓.泰北孤军的前世今生[J].看世界,2011, (6) : 93-94.
[36] 杨文安.泰北云南华人社会及华文教育探析[J].思想战线,2011, (2) : 328〜330.
[37]叶人豪.2000年以来泰北地区华文教育之研究-以建华综合高中为例[D].台北:中原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2013.
[38]郑通涛、陈荣岚、方环海.两岸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的建构机制与运作模式研究报 告之一[J].海外华文教育,2015 (1) 3-23.
周聿峨.东南亚华文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deyu/6583.html

上一篇:华文教育研究

下一篇:印尼丹格朗华校华文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