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演变及其对 华文教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03 14:43
目录
摘 要             "Ill
ABSTRACT      V
目录…            VII
CATALOGUE                   XII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1
一、 研究缘起     * 1
二、 选题意义     2
(一) 研究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问题有助于丰富语言教育政策研究•• 3
(二) 明晰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和实施条例对华文教育的影响・・3
第二节相关研究综述 4
一、 有关语言教育政策的界定 4
(一) 语言政策        4
(二) 语言教育政策         4
(三) 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政策   5
(四) 华文教学   6
二、 语言教育政策相关研究 7
(一) 国别化语言教育政策相关研究     7
(二)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相关研究     8
三、 语言教育政策与华文教学相关研究 9
(-)国别化语言教育政策与华文教学相关研究 9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与华文教学相关研究   11
第三节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1
一、 主要内容   11
二、 研究方法       12
(一) 文献资料研究法 12
(二) 问卷调查法    12
(三) 访谈法     12
(四) 田野调查法       12
(五) 案例分析法 13
第二章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及华文教学发展概况 14
第一节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概况 14
一、 马来西亚各时期语言教育政策发展概况     14
(一) 英殖民时期 14
(二) 早期独立时期…        .15
(三) 新经济政策时期 .....15
(四) 新发展政策时期 16
(五) 新世纪信息科技时期 16
二、 马来西亚标志性语言教育政策 16
(一) 教育报告书   16
(二) 《国语法案》     19
(三) 教育法令      19
第二节马来西亚华文教学发展概况 20
一、 英殖民地战前、战后的华文教学概况 20
(-)英殖民地战前华文教学概况(萌芽期) 20
(二)英殖民地战后华文教学概况(巩固期) 21
二、 马来西亚成立早期华文教学概况 22
(一)马来西亚独立1950年代初华文教学概况(整理期) 22
(二)马来西亚成立1950年代后期的华文教学发展概况(改革期)…22
三、 20世纪60-90年代华文教学发展概况   23
(-)新经济政策时期华文教学发展概况(稳定期) 23
(二)新发展政策时期华文教学发展概况(发展期) 24
四、 落实2020年教育宏愿时期华文教学发展概况(转型期) 24
第三章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调查分析 26
第一节调查设计     26
一、 调查设计的基本理念 26
(一) 语言的自然传播」          26
(二)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规划与华文教学 26
二、 调查目的与对象   27
(一) 调查研究的目的.     27
(二) 调查对象的选取 28
三、 调查问卷主要内容…     29
(一) 基本信息       29
(二) 调查问卷主要内容     29
四、 调查过程         31
第二节华文教师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及华文教学的态度调查分析……32
一、 华文教师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态度      32
(一) 教师对语言教育政策的理解程度分析   32
(二) 教师对语言教育政策的认同程度分析 33
二、 华文教师对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态度 34
(-)华文教师对华文教学保持母语教育特质的看法 34
(二)教育大蓝图对华文教学影响的看法 35
第三节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影响调査分析 36
一、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不同语言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 36
二、 不同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程度 37
三、 华文教学受到的影响   39
(一) 学生学习华语能力下降 39
(二) 学生学习华语积极性下降 40
(三) 华语教学课时缩减 40
(四) 华语教材内容趋向简化 44
第四章马来西亚华文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7
第一节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限制   47
一、 1967年《国语法案》对华文教学的限制 48
二、 1970-1990年《新经济政策》对华文教学的限制   49
三、 《教育大蓝图》对华文教学的影响 50
第二节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让步 52
一、 1979年《内阁报告书》对华文教学的让步 52
二、 鼓励学生学习新语言的法令政策 53
第三节马来西亚华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55
一、 华语通用程度不高 55
二、 学生学习华文的积极性降低 56
三、 华文教学受重视程度较低   57
四、 华社被动捍卫母语教育 58
第四节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相关建议 58
一、 进一步达到各语言平等发展,加大及推广华文教学的力度 59
二、 华社应对教育政策保持正面态度,提供实际性维护母语教育的方针59
三、 家长应对华文有信心,鼓励小孩考取华文 60
四、 提倡人民互相学习,多展开各族之间互相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60
五、 应当进一步厘清相关课题,勿使教育过于牵涉政治与种族课题••.•••••61
结语   62
参考文献    63
附录           69
附录…:访谈调查   69
附录二:问卷调查         73
致谢             77
CATALOGUE
ABSTRACT IN CHINESE Ill
ABSTRACT       V
目录     VII
CATALOGUE XII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Section 1 ORIGIN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Y 1
Part 1. Origin Of Study      1
Part 2. Significance Of Study     2
1To Enrich the field of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3
2Understand the Policy toward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3
Section 2 BACKGROUND OF STUDY   4
Part 1. Definition Of Terms 4
1Language Policy   4
2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LEP)   4
3Language Policy and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5
4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LT) 6
Part 2. Correlative Research O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7
1''Country-Specific55 Correlative Research On LEP * 7
2Malaysia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Correlative Research 8
Part 3.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9
1"Country-Specific',LEP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9
2Malaysia LEP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11
Section 3 METHODOLOGY   11
Part 1 ・ Main Content 11
Part 2. Research Method   12
1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12
xn
2Questionnaire Method     12
3Intensive Interview 12
4Field Investigation   12
5Case Analysis   13
CHAPTER 2 DEVELOPMENT OF MALAYSIA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14
SECTION 1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DEVELOPMENT 0VERVIEW14
Part 1.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In Malaysia 14
1British Colonial Period   14
2Early Independence 15
3New Economy Poeriod   15
4New Development Period       16
5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riod     16
Part 2. Iconic Malaysia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16
1Education Report   16
2National Language Act 19
3Education Law       19
Section 2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20
Part 1. BRITISH COLONIAL PERIOD OVERVIEW     20
1CLT Sprout Phase 20
2CLT Consolidation Phase   21
Part 2. EARLY INDEPENDENCE CLT OVERVIEW 22
1CLT Adjustment Period   22
2CLT Reformation Period 22
Part 3. 20 CENTURY 60-90S CLT OVERVIEW 23
1CLT Stable Phase       23
2CLT Expansion Period      24
Part 4. IMPLEMENTATION OF 2020 IN CLT 24
CHAPTER 3 LEP AND CLT DATA ANALYSIS   26
Section 1 RESEARCH DESIGN     26
Part 1・ Concept Of Study         26
1Language Nature Transmission 26
2Language Education Planning And CLT 26
Part 2. Research Purposes And Respondent   27
1Research Purposes     27
2Research Respondent     28
Part 3・ Research Framework 29
1Thereotical Basis 29
2Questionnaire Design 29
Part 4・ Procedure 31
Section 2 ATTITUDE OF RESPONDENTS TOWARD LEPAND CLT 32
Part 1. Attitude Towards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32
1Analysis On Teachers Towards Regconition Of LEP 32
2Analysis On Identification On LEP 33
Part 2. Attitude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Towards CUT ..34
1Chinese Teachers' Perspectives Towards CLT 34
2Effect Of Blueprint Towards CLT   35
Section 3 ANALYSIS OF AFFECT ON MALAYSIA LEP TOWARD CLT……..36
Part 1. Negative Effect Of Language Education 36
Part 2. Effect On CLT By Diverse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37
Part 3. Effect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39
1Students5 Chinese Learning Ability   39
2Ethusiasm Of Learning Chinese 40
3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Duration   .....40
4Arrange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44
CHAPTER 4 MALAYSIA CLT OPPU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47
Section 1 LIMITATION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47
Part 1. 1967 National Language Act towards CLT 48
Part 2. 1970-1990 New Economy Policy towards CLT 49
Part 3・ Blueprint toward CLT     50
Section 2 CONCESSION 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52
Part 1. Concession of 1979's Report toward CLT 52
Part 2. Encouragement to Learn a New Language 53
Section 3 CHALLENGE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战 .55
Part 1. Common Usage of Chinese       55
Part 2. Enthusiastic of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56
Part 3. Attention Degree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57
Part 4. Chinese Agency Passively Defends for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58
Section 4 SUGGESTION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MALAYSIA 58
Part 1.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equality 59
Part 2. Maintain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education policies 59
Part 3. To establish confidence in Chinese Language leaching .....60
Part 4. To enhanc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fiferents ethnic group through Chinese Language       60
Part 5. To clarify the topics related with education   61
SUMMARY      62
REFFERENCES   63
APPENDICES       69
Appendix one: Interview Survey 69
Appendix two: Questionnaire survey     73
ACKNOWLEDGEMENT   77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研究缘起
21世纪的全球效应下,语言己然成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沟通世 界的通用语,英文被视为语言界的霸主,在20世纪世界语言方面独占鳌头,而在21世纪 的今天,英语是否还能像上个世纪一样称霸,Huntington (1996)指出西方权威的上升与 衰退都得经历漫长的过程,而当西方正处在逐渐衰退的过程中,其他西方语言也会遭受缓 慢的影响。如果将来中国取代了西方成为世界文明主宰,那么中国普通话将成为国际商业 用的语言翘楚。即便如此,英语依然有着光明的前景,所以英语教育仍然是被极力推广的 语言。语言扩展和衰退属于社会现象,同时反映出权力地位的象征。一种语言不但能代表 国家的兴衰与荣耀,更能深切地体现民族的文化特征。孙丽霞(2006)提出,迄今为止有 大部分的语言正面临威胁甚至灭绝的状态。据估计,90%的语言在21世纪将会消逝近乎 灭绝。①因此,有语言专家建议创造国际语言,即世界语以便解决国际语言所面临的语言 灭绝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但这一过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能力所 及是极力推广英语以便让英语达到类似于国际语言的级别,但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汉语 的推广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认为,从语言教育方案入手,尤其是儿童从早期便开始第 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最迟从中学开始便教授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外语课程,此方法有助于 不同语言者之间的交流,也有助于语言的存续及推广。印度制定的语言教育政策一一“三 语方案”便体现了这一思路。该方案规定中学必须使用英语、印度语和地方语言进行讲授, 其优越性在于能承认语言的多样性,着力于培植印度国内的多语结构,同时限制英语在某 些方面的使用。周庆生(2010)认为此方案限制英语在教学中的使用,从而提倡母语教育。
①孙丽霞:《21世纪世界语言竞争态势分析九《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第8卷第5期,2006年5期,第 194-196 页。
印度的“三语方案”既承认国家统一通用交际语言的价值,同时还承认可用于国际语言的 价值,①换句话说,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与语言推广问题有着相当大的关联。
这种通过国家所提倡的语言教育政策有效地限制英语并推广母语教育,是世界各国及 众多教育学者关注并致力提倡的教育热点。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英语的盛行己经严重影响 母语的地位,如继续任由其扩大,母语教育将会被取代。因此国家所制定的相应的语言教 育政策以便应对。除了印度通过“三语方案”极力推广母语教育以外,马来西亚更是在经 历不同的发展时期中意识到母语教育及外语教育的对立及其对国家的影响,不断地强化国 家语言教育政策。马来西亚由英殖民时期的语言政策,到现行的《教育蓝图》政策充分表 现出国家对于母语、英语及少数语言的调整。通过原来提倡的“英语至上,扶持巫语,排 斥少数民族语言”到现行"巩固国语,强化英语,宽容对待少数民族语言”的语言教育政 策,其中经历了五个修整的阶段,也因此证明了马来西亚政府对语言教育政策的重视和前 卫性。
本研究旨在梳理马来西亚教育政策的演变,并根据其内容探讨语言教育政策对语言教 学造成的影响,以便能对华文教学提出有效性的改革建议。华文教学为马来西亚华人民族 的母语教育,而华人的母语教育在马来西亚教育政策持续响应马来语,推广英语的大前提 下,逐渐被边缘化。笔者秉持为华文教学提供解决对策的初衷,针对华文教学进行研讨, 探索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所造成的影响。本文站在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 高度,对马来西亚华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分析出对华文教学更为有效的教学方针, 继而实践壮大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对策。
二、选题意义
马来西亚位于南太平洋的东南亚,从地理上分为西马(马来半岛)和东马(沙巴和砂 拉越),简称大马。马来西亚首都位于西马的吉隆坡,西马是马来西亚政治和经济中心, 也是华人聚集最多的地方。马来西亚主要以马来人、华人及印度人为三大民族,从而组成 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元文化的社会。马来西亚人民使用的语言有:马来语、英语、 华语、泰米尔语等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如其他国家一样,马来西亚选择了最大本族群体 (马来人)通用的语言作为国家官方语言,并在国家第152条宪法里明确规定马来语为国 语,同时阐明任何人除了官方用途之外不得被禁止或阻止使用、教授或学习其他语言。这
①周庆生:《印度语言政策与语言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6期,2010年11月,第 102-111 页。
项申明无疑为马来西亚今后的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及变化奠定了法律基础。而马来语被视 为官方用途的语言并没有推广至每个民族中,华人使用的大部分语言依旧是汉语和汉语方 言,印度人则使用淡米尔语和英语来进行日常沟通。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语言政策由 始至今都将英语视为高阶层的沟通语言,以致于现今的马来西亚社会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为目标。英语在马来西亚经历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不断变更地位,由一开始英 语至高转换成为仅仅是一门学科,到后来因为马来西亚的经济稳固开始走向国际,人民因 此需要与国际沟通的能力,政府再次将英语纳入语言上阶层的地位,直至今日。这些语言 教育政策的变化将在本文第二章深入讨论。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经历了改革转变的时期,唯一有微小变化的便是语言政策对待 少数民族语言推广的问题和决策。马来西亚华语,即汉语被视为马来西亚少数民族语言, 在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变化下并没有受到太大或者有效的推广。虽然马来西亚汉语教 育是属港、澳、台以外拥有最完善的教育体系,但学习汉语的马来西亚人,除了华人以外, 其他民族只有少数人接纳并学习汉语。这是因为马来西亚提倡的语言教育政策里,对待少 数民族语言并不像对待马来语(国语)与英语一样,给予全力的支持。少数民族语言自从 国家独立以来便受到打压,即使宪法规定不能阻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但国家对待华语和 淡米尔语也没有持正面鼓励的态度。直到现行的语言教育政策对待马来西亚少数民族语言 有所放宽。
撰写本文的目的及意义在与:1、研究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问题有助于丰富语言教 育政策研究。2、明晰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和实施条例对华文教育的影响。
(-)研究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问题有助于丰富语言教育政策研究
本文之所以选择以语言政策为切入点,是因为语言政策已属较为成熟的研究,多位学 者对于语言政策做出了明确的分析和研究。本文的国别化语言政策研究能为今后的语言政 策分析提供参考借鉴。但大部分的语言政策并没有与语言教育政策结合研究,尤其非日耳 曼语系亚太地区(马来西亚)的语言教育政策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主要探讨马 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并侧重于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育的影响,以此来丰富马来西亚语言 教育政策的研究。
(二)明晰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和实施条例对华文教育的影响
马来西亚在独立之初一直实行单元化政策,即为了实现马来西亚“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一个文化,一个语文"的“最终目标”而实施的教育制度。独立后马来西亚政府以马 来族群为主要核心而将其他少数民族边缘化,其中更确立语言教育政策,藉机巩固母语教 育的保持,其中深受打击的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本文将梳理历年来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 策的发展和实施条例并分析这些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育的影响。此类研究分析可以为今 后马来西亚华文教学发展分析提供更为详尽的参考价值。
第二节相关研究综述
一、有关语言教育政策的界定
(-)语言政策
国家为了实现语言教育目的而颁布、执行的相关法令、法规及政策等指导性文件称之 为语言政策,邹长虹表示“语言政策是为了制定社会对于语言的需要,也是国家谋求生存 发展的政治手段,与国家的教育、社会和经济的期望有相连1对此,马来西亚政府制定 语言政策是根据马来西亚独特的多样化民族语言特点,这也造就了马来西亚的社会呈现多 元性的语言使用情况。
澳大利亚语言学家Kaplan和Baldauf (1997)提及对语言政策的看法则是“群体、社 会或体系为了实现规划的语言变化而制定和实行的语言观念、法律、规定、规则和实践 ②马来西亚为了进一步推广马来语并巩固国家动态,在1967年制订了相关的语言政策,马 来西亚《国语法案》将马来语规定为马来西亚唯一官方及国家语言,此举无疑是将马来族 群导向了主导国家的地位更使其他少数民族的母语边缘化。本文中语言政策便是指为了稳 固国家根基而制定的语言计划,团结群众发展国家。
(-)语言教育政策
语言政策下,语言教育政策不断地扩展,在王世凯(2015)的专著中,语言教育政策 用以描述足以影响课堂或学校语言使用的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语言政策。这样的政策可以 但未必会影响语言教育,笔者认为语言教育政策可谓是双刃剑,根据王世凯的观点,语言 教育政策不但能被用作消灭、征服和边缘化少数民族语言和土著语言的工具,更能用来发
①邹长虹:《马来西亚语言政策及其对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启示》,《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第7卷第12期, 2012 年 12 月,第 151-152 页。
②王世凯:《语言政策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岀版社,2015年12月,第9页。 
展、维持和促进少数民族语言和土著语。①根据曹迪的分析“语言教育政策是作为国家解 决语言教育问题所采取的行动准则,”②因此可以将语言教育政策解释成为语言教育服务的 政策。
本文中提及的语言教育政策主要是国家指定的教育政策提炼出语言的教学方式,限制 或推广某种语言以达到马来西亚政府所设定的远景及理念。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必须经 由颁发相关官方文件才能得以实施。其中《教育报告书》和《教育法令》在马来西亚为广 大民众所知晓。
1、 《教育法令》
马来西亚曾实施的《教育法令》共三份,分别是《1957年教育法令》、《1961年教育 法令》和《1996年教育法令》。此三份法令为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创建了特殊的教育局面。
《教育法令》是以新法令取代旧法令,为了避免发生矛盾,一旦颁布新法令即自动废除旧 法令。3以此原则来论,《1996年教育法令》是当前最有权威的法令,而《1957年教育法 令》和《1961年教育法令》则只适用于学术讨论却没有法律效力。
2、 《教育报告书》
《教育报告书》是…份为教育服务的官方文件,制定《教育法令》以前往往以这份报 告书为中心思想,进而把报告书的内容纳入《教育法令》里。例马来西亚在制定《1957 年教育法令》前由时任教育部长为首组成《拉萨报告书》委员会,马来西亚根据《拉萨报 告书》进行教育改革之后便执行<1957年教育法令九换句话说《教育报告书》是拥有引 导性作用和执行教育改革的一份重要语言教育政策文件。
(三)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政策
Gill (2005)在文章里提出了 Kaplan和Baldauf (1997)对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政策 的观点,他们认为语言政策是政府的职能之一,并涉及社会上各个领域,而语言教育政策 则是对社会中的教育领域有影响。④对于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政策的争议不断,有学者认 为两项政策应该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因语言政策里少不了执行教育,而在教育的实施过程 中也是以语言政策为主干。针对马来西亚的两项政策的关系做出解释,学者认为在马来西 亚的特别情况下两项政策是不能分割的,马来西亚政府在教育上控制得相当的严格,并规
①王世凯:《语言政策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第3-9页。
②曹迪:《语言教育政策与文化软实力》,《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年第4期,第7・8页。
③黎维:《“关丹中华学校”身份考》,(2018年3月29日)[2014年12月3日],马来西亚《当今大马》, 2https://www.malaysiakini.com/letters/2824270
■ Gill, Saran K., ''Language Policy in Malaysia: Reversing Direction/5 Language Policy, (May 2005), pp.242. 定任何与语言政策相关的工作或条例必须经由政府部门核准。因此,将语冷政策和语言教 育政策进行个别研究是不实际的。而本文对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政策并没有进行过于个别 化的解释及分析,而是将其归类成语言教育政策来进行研究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的语言教育政策包括了《巴恩报告书》、《1952年教育法令》、《拉萨报告 书》、《1961年教育法令》、《1996年教育法令》及《2013-2025年教育蓝图九 此六项报告 书及教育法令为马来西亚建国至今最有影响力和渲染力的相关语言教育政策。
(四)华文教学
作为马来西亚其中一个民族,华人自战后经济萧条时期便由中国到马来西亚寻找生计, 直到现在华人被视为马来西亚三大民族之一。马来西亚华人约620多万,占马来西亚全国 人口 23.6%,不是非常多数的人口却也不是最少的人数。「而华人由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 对华人的教育,因此自从1819年开始便在槟城设立“五福书院”,迄今为止,马来西亚华 文教育已走过了 195个年头。马来西亚独立的过程至今的历史与华文教育的发展和维持状 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制定的规章制度下被限制和约束,华人对教 育秉持的热忱与坚持依旧没有放弃华文教学。周聿峨和龙向阳(2002)在《马来西亚华族 的民族母语教育》里曾提及,马来西亚的华人保持了中国以外最为完整的华人传统文化, 原因是马来西亚华人在海外的华人社会中属于较成熟的华族,不仅在长期与政府抗争下仍 将华人母语教育完整的保留及建成下来更将母语教育提高到捍卫民族文化的高度
张本饪(2007)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里将华文教育定义为对华侨、 华人子女或其他要求学习中文的人士授予中华民族语言文化课程的教育,而这项教育为华 族保存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相当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张本饪也提出了马来西亚华文 教育所面对的5大问题,其中包括了师资问题、经费问题、中介语问题、字的繁简问题及 马来西亚教育政策的限制。③此五大问题成为往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前进的羁绊。
关于华文教学在马来西亚的发展中也面对了几项争议,其中最具探讨性的便是华文教 学本身的定位及华文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定位。众学者将华文教学定位成三个类别,第一 种类别便是认为华文教学同于对外汉语教学或是其他分支,第二类别是着重华文教学与对 外汉语的区别,而第三类别则是上述两者以外的看法。因此,华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
①刘世勇、武彦斌:《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东南亚纵横》2012年9月。第38-43页。
②周聿峨、龙向阳:《马来西亚华族的民族母语教育》,《世界民族》2002年第3期,第49・55页。
③张本饪:《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专利,第159・ 160 页。
区分是模糊的。1
本文所界定的华文教学是讲述马来西亚成立以来,由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竭力维持和建 立的华人母语教育制度及规章。华文教学在马来西亚历经195个年头,在华人社团的抗争 及坚持下打拼出除了香港、澳门及台湾以外,华文教学拥有最为完善体系的一个国家。
二、语言教育政策相关研究
(一)国别化语言教育政策相关研究
语言教育政策的初衷便是将国家的语言教育任务提升到更高更好的阶段并解决国家的 语言教育问题。郑新民及杨春红(2015)提出“语言教育政策关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 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等方方面面。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语言教育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实 施。”②及此,可以提炼岀语言教育政策与语言观的关系,在新的语言观下,国家制定并实 行新的语言教育政策以便达到与时并进的效果。如上所述,语言教育政策牵涉的不仅仅是 国家政治,而更多的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交流、民族融合、国家稳定及现代化进程等 方方面面问题。因此,语言教育政策的本质能与国家经历的某个阶段或多个方面的过程做 岀相对应的解释。
1v澳大利亚语言教育政策:
澳大利亚所指定的语言政策是世界公认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根据郑新民和杨春红在
《澳大利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历程中的特征与趋势分析》中将澳大利亚的语言教育政策分 为三个时期,即同化时期、多元化时期和优先化时期的语言教育。此三个时期的语言教育 分别以澳大利亚的国情、经济和政治为考量而作出相对应的政策。童话时期的“白澳政策” 迫使其他有色人种摒弃自己的母语语言及文化进而学习英语教育,此政策预计将法语排挤 岀澳大利亚◎多元化时期则是进行了综合性语言政策的规划及开展第二语言教学和双语教 学。优先化时期因澳大利亚在20世纪80年代将重点转向亚洲,亚洲教育受到了澳大利亚 政府的高度注意。当局将汉语、日语、印尼语和韩语指定为四大非英语语言,并促进这四 种语言指导与学习。2012年,澳大利亚总理将提高亚洲素养定为澳大利亚的一项重要教育 内容,要求所有中小学学校教育必须教授四种亚洲语言中的一种。③
①黄集初:《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体系的省思》,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6月。
②郑新民、杨春红:《澳大利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历程中的特征与趋势分析》,《高教探索》2015年第2 期,第55页。
③郑新民、杨春红:《澳大利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历程中的特征与趋势分析》,《高教探索》2015年第2
2、 印度尼西亚语言教育政策:
印度尼西亚在1945年独立以后,印尼语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印尼语言的教育即使在 殖民时期恶劣的情况下依旧没有宣告灭绝。1928年始,印尼语的使用范围持续扩大继而成 为国家统一甚至拥有共同价值观和意识的基础。|根据李怀2016年《印度尼西亚语言教育 政策探析》里指出印尼当局相当保护地方语言,但却是对地方语言个别对待,而其中不待 见的地方语言也包括了华语。印度尼西亚语言教育政策能引以借鉴的是印尼当局虽然对地 方语言采取不同的态度,但教育依然提倡保护地方语言,尤其是在城镇区的语言,1987年 更实施政策允许地方语言作为教学用语,借此保护传承当地族群文化传统。李怀(2016) 的文章里也指出了印尼语言教育政策的成功,便是通过实施的语言教育政策团结各族群, 起到了强效的凝聚力,更大幅度增加使用印尼语的人数,间接地提高了印尼语言的等级。②
3、 新加坡语言教育政策:
新加坡是与马来西亚临近的小岛国,是新崛起的发展国家。新加坡在英殖民时期以英 语为主要语言,并在成为马来联邦一员时期,将马来语视为首要推广语言O 1965年新加坡 脱离马来亚成为自治国,依旧遵循双语并重,以马来语为尊。彳新加坡在独立后,语言教 育政策发生了变化,虽马来语作为国语却甚少被使用,反之英语成为各族群的通用语。 1981年,新加坡政府将入籍需具备国语语言能力的条件,修改为只需懂得四种官方语之 一即可。今时今日,新加坡所推行的双语教育政策,实际是只推广以英语为主的单语教育 政策。爲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相关研究
毕俊峰在一篇关于南亚国家的语言政策里提及了语言政策与语言等级的关系。正如他 所言,语言等级可以根据国家制定的语言政策来判断,制定语言政策的同时,国家的语言 秩序也在无形中形成了。⑤犹如马来西亚将马来语列为国家的官方语言,等同促使该语言 的地位或等级高于其他民族语言,即华语及淡米尔语。这一现象更加剧了马来西亚政府为
期;第55页。
①李怀:《印度尼西亚语言教育政策探析》,《世界教育信息》,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专栏,2016年第21 期,第9-19页。
②李怀:《印度尼西亚语言教育政策探析》,《世界教育信息》,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专栏,2016年第21 期,第9-19页。
③詹伯慧:《新加坡的语言教育政策与华文教育》,《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2页。
④郝洪梅:《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下的花纹处境》,暨南大学,国外外语教学(FLTA), 2004年第3期。
郝洪梅:《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下的华文处境》,《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4年第3期,第56(1页。
⑤毕俊峰:《南亚国家语言政策与我国面向南亚的外语教育规划研究》,《外语教学》第37卷,第5期, 2016年9月,第40页。
了提倡马来语言而忽略或更准确地说是限制其他非官方语言。李洁麟(2009)分析「马来 西亚语言政策变化的原因,其中选择马来语作为国家的语言是为了巩固马来民族的政治和 经济地位,以便马来民族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和生存环境。'马来西亚独立前后,正处于 英殖民时期,因此英语在当时受到大力的追捧,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皆操纵在“讲英语的人” 手里。而“讲英语的人”绝大部分是华人和印度人,只有少部分上层的马来人才能受到英 语教育。因担忧此现象会造成经济和政治上的民族悬殊,政府认为将马来语赋予“国语” 的称号才能保障,甚至提高马来人的地位及经济发展的机会。在当时,马来亚(马来西亚 前身)独立后政府规定:非马来本土人必须满足居住、良好行为和掌握马来语这三个条件 方能成为公民,因为这项规定,华人及印度人对政府制定马来语言为国语非但没有太大的 拼争,反而加强了对马来语言的教育和学习。
三、语言教育政策与华文教学相关研究
(-)国别化语言教育政策与华文教学相关研究
本文以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为主要内容,进而探讨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和 限制。以宏观的研究背景,即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制定的阶段和缘由为首要研究对象,继而 探索现下执行的语言教育政策对汉语教育的限制和影响。江健(2011)指出“语言教育政 策是国家为实现语言教育目的而颁布的相关法令、法规及政策等指导性文件,对国家稳定、 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都有着重大作用”。?因此,国家对语言教育政策的重视 度相当的高,它关乎国家培养新一代的重要指标,也成为国家教育新一批公民的语言趋势。 而语言教育政策实际为一项教育及语言相互交际融合的政策。语言政策里牵扯了关于教育 语言的条例,而教育也必须融合在语言政策的规划里。
国家所制定的语言教育政策是为了迎合世界发展的动向而制定的一项政策。因此,此 项政策下大受打击的无非是各少数族群的母语教育。这一部分主要讨论的是前边提到的国 家,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语言教育政策与华文教育的相关研究。
1、澳大利亚语言教育政策与华文教学
澳大利亚提出的语言教育政策属“国家语言政策”,最有影响力,此政策规定澳大利 亚国语和官方语为英语,更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至少一门其他语言.其中,汉语、
①李洁麟:《马来西亚语言政策的变化及其历史原因》,《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5期, 2009年9月,第113页。
②江健:《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特征及趋势》,《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第73页。
日语、印尼语和韩语被称之谓“关键语言J被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推广至每所学校。因此 澳大利亚的华文教学状况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状态最为不同,前者积极推广汉语即华文教 学,后者则限制华文教学的发展,甚至只推崇单一的语言文化。两国极为不相同的还有推 行语言教育政策的理念,澳大利亚除了推广英语,更让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便学习 一门外语,根据罗爱梅(2010)研究,澳大利亚认同亚洲的语言文化价值,更注重外语的 经济价值,认为人们应该积极学习第二语言
2、 印度尼西亚语言教育政策与华文教学
根据耿红卫《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状》里提出华文教学在印度尼西亚 经历了 7个时期,分别为兴办、快速发展、受挫、兴盛、衰落、低谷、和政策松动。而其 中华文教学最受语言政策影响的属“受挫”、“衰落”和“低谷”三个时期。印尼政府颁布 《取缔私立学校条例》导致华校必须在行政长的批准下方能开始华校,而使华文教学情况 恶劣的是华人分化现象十分严重。《监督外侨教育条例》的政策使所有外侨学校禁止招收 印尼籍学生就读,此政策限制了外侨教育的发展。不仅教科书需要经过批准,政府更将 1100所华文学校强制改为印尼国民学校,而汉语可当作一个科目来授课。华侨学校在政 府的打压下不断锐减,而华校则继续实行中国教育制度。印度尼西亚发生的排华事件更使 得华文教学变得岌岌可危。②马来西亚华文教学与印度尼西亚相同的地方是由原先限制华 文教学的发展到近期开始松动,可以明显看岀一条对华文教学压制到解禁压制的轨迹。③
3、 新加坡语言教育政策与华文教学
黄明在《新加坡语言政策对英语和华语交流的影响》指出,新加坡语言教育政策与前 两国的大有不同,新加坡有多语盛行的现象,而当局制定的语言政策里确实包括华文教育 的执行,但由于二战到自治期间,英校被大肆宣扬,除了建立多所英语学校,为了限制华 族母语的蓬勃发展,殖民局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如;“十年教育计划”、“两种语文教育政 策白皮书”、“五年教育补充”等来压制华文教学。必二战后,新加坡政府为了迅速以一种 语言来实现各种族的团结,规定马来语言为国语,但实际使用国语的几率却比使用英语低, 更别提华语了。华语在20世纪80年代被视为英语普及化的最大障碍,新加坡政府利用
①罗爱梅:《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之特点》,《教育评论》2010年第4期,第166・168页。
②耿红卫:《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5卷第3期,207年5月,第67・70页。
③黄仁新、王靖:《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探析》,《唐山学院学报》第18卷第4期,2005年12月,第80・ 83页。
④黄明:《新加坡语言政策对英语和华语交流的影响》,《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1 期,2007年2月,第95-100页。
“工具性依附”来切断人民对母语的“感情性依附S因此最后华族对华语逐渐淡化。
(二)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与华文教学相关研究
有关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与华文教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本文中对马来西亚 华文教学的界定是指在马来西亚国内进行的所有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的教学活动,其中也 包括了在国民学校华语作为单科语文进行教授的项目,因此华文教学也代表在马来西亚发 展的华文教育情况。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虽然处在马来语言的社会中,但华文教学和华语普及的程度近乎全 岛。此功劳得归功于马来西亚早期的政策是比较温和的。①因此在华人长期与政府抗衡的 情况下,马来西亚成功保留最为完整和完善的华文教育体系,而因此马来西亚华人公认为 “较成熟”的海外华人社群。
华文教学得以在马来西亚生存和适应,是经过多方的努力与坚持,其中董总和教总就 是两大支持华文母语教育的民办社团。经过多年的抗争,马来西亚华文教学总算看见了曙 光,马来西亚《教育大蓝图》指出,中文将成为提供给学生的第三语言,这可以将之视为 提供了让更多马来西亚学生学习华文的机会。
第三节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分析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演变以 及实施的情况。继而从学校实施政策的方面分析马来西亚华文教学所面临的影响。随后, 在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演变对华文教学所造成的问题及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对华文 教学的未来计划及展望提供参考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章:
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选题意义、概念界定、语言教育政策的相 关研究动态、主要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绪论旨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和视角。
第二章分别从历时角度梳理马来西亚各时期语言教育政策发展概况及马来西亚华文教 学时期发展概况以及现阶段华文教学实施状态。
①叶俊杰:《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5月。
第三章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砂究,将收集到的访谈及问卷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继而诊断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
第四章主要从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归纳马来西 亚所颁发的语言教育政策进行概括分析,再以[个不同的阶段,探讨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 教学的限制、让步和挑战。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二、研究方法
此次论文借鉴以往研究的方法,将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 以质性研究为主。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文献资料研究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主要指的是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语言 教育政策的了解。笔者为收集更为全面的资料,到马来西亚董总①机构收集关于语言教育 政策和华文教学相关的信息资料。
(二) 问卷调查法
笔者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精心设计了调查框架和调 查内容,调查选择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问卷题型多样化,让被调查者不会被过多的 问题“淹没”,并将问题的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 访谈法
访谈是与被试者或受访者进行直接的面谈,并得到相关、真实.确切的数据或资料。 本研究使用深度访谈方式得到受访者对语言教育政策和华文教学的态度和看法,受访者根 据自己所面对的真实情况回答笔者所准备的问题,问题具有针对性,访谈获得的第一手资 料具有较高价值,作为论据支撑了文中观点。
(四) 田野调查法
笔者深入华文学校和华文课堂实地进行田野调查,了解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 教学的影响,准确且有效性地推断及掌握实际研究地点的真实情况。
①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简称“董总3 1954年成立,以“维护与发展华文教育,坚持与争取平 等地位"为使命。
(五)案例分析法
笔者对马来西亚教育事件进行搜索和了解,将其中较具备探讨价值和较高争议性的案
例提出并进行分析,结合笔者所得数据及资料作为本研究的佐证©
第二章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及华文教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概况
一、马来西亚各时期语言教育政策发展概况
马来西亚属于国情文化较为特殊的国家,多元化的国情造就民族、语言、以及文化等 多项融合,而使得人民接受文化差异的态度变得从容,语言习得的速度甚至种类多,而且 多种语言使用得较为频繁。马来西亚政府制定政策的初衷皆以增强国家经济、巩固国家及 团结各民族为主要的目标,因此政策制定遭遇多次的改革,尤其在语言教育政策领域。语 言教育政策涉及的并非语言方面的简单使用,传统语言及少数语言的保留和使用也取决于 这项政策。经学者们分析归类,马来西亚语言政策可分为五个阶段:1、英国殖民时期;2、 早期独立时期;3、新经济政策时期(NEP); 4、新发展政策时期(NDP); 5、新世纪信 息科技时期。
(-)英殖民时期
始于18世纪末,英国人曾控制了马来半岛一个多世纪,在英国殖民时期,马来西亚 奉行英语至上,将英语视为最重要的语言,大力追捧和推广英语教育。英国殖民政府为了 巩固统治权、取得与马来贵族的合作,特别给予支持帮助马来人建立政治权威的一套政治 制度。当时对于英语、马来语为媒介语及一些方言学校,殖民政府相当的支持,对华语及 淡米尔语学校却没有积极地规划建设。直至1951年发布《巴恩报告书》(Barnes Report) 开始建设国民学校制度,并希望用英语及马来语学校取代其他的方言学校,另外对华语及 淡米尔语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此政策受到非马来人的极力反对,一直到同年的 《方吴报告书》(Fenn-Wu Report)提出,马来语作为一种当地语言值得马来西亚居民学习, 英语是为商业通用的语言,应该将该语言作为教学的科目,另外此报告也指出华语是强势 的语言,华文教学应成为马来西亚联邦教育中的其中一环。之后以《巴恩报告书》和《方 吴报告书》打造了一份《1952年教育法令》,即设定英语和马来语为国民学校的必修课, 华语及淡米尔语列为第三语文,而且需要15名或15名以上的学生要求才能教授。这份法 令并没有真正实施,是因为反对的声浪强烈交加上政府经费告急而中断,进而改为英语为 上、母语为重、适当兼顾华语和淡米尔语。随之,联盟政府发布《拉萨报告书》(Razak Report)承认三种语言源流学校并存,但以支持马来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前提下,所有学校 必须教导马来语,而英语则为必修科目°
(-)早期独立时期
1957年独立后,由马来人执政的马来西亚联盟政党将马来语规定成国语,英语作为考 试用语,之后便进入提升和强化马来语、排斥少数民族语言的激进阶段。八月发布《拉曼 达利报告书》(Rahman Talib Report)承认国民与国民型学校,但依然提倡以马来语及英语 作为考试用语o 1961年教育法令更是为了巩固马来语,马来西亚政府以国家发展为由,制 定一条“国语必须成为教学媒介语”的教学制度。之后更使用此项法令作为限制其他语言 的规定。例如:《1961年教育法令》当中指出“任何一个时候,教育部长认为某间国民型 小学适当转为国民小学,部长可以直接命令有关学校改制为国民学校S①一直到1996年 新的教育法令制定时,才将这条规定删除o 1967年9月,马来西亚国会通过《1967年国 语法令》,此语文法令颁布后影响了此后全国新一代的教育方式和语文选择权。②这项法令 规定了马来语言为马来西亚官方语文,使马来语成为政府学校的媒介语。此后,马来文教 育地位大幅度提升,英文则成为第二位。1969年发生的种族冲突事件(513事件)促使马 来西亚政府执行了一项重大的改变,要求以英语教学的学校要转变为以马来语教学的学校。 政府为了巩固马来语的地位,使用强制手段推行马来语在教学和考试中大幅度使用。
(三)新经济政策时期
1969年大选之际发生513事件,“巫统”(马来民族统一机构,UMNO)将单语政策 推至巅峰状态。为了 “减少并消弭具有经济功能色彩的种族认同”,政府规定将马来语视 为各学校的主要教学用语,并将英语视为第二语言。'而为了缩减城乡之间教育机会的落 差,另一个说法是照顾人口占多数的马来人的利益,新经济政策实施“族群配额制”。根 据此项制度,教育方面规定国立大学的新生录取比例为土著55%和非土著45%O这间接影
①孔颂华:《当代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第
23页。
②洪丽芬:《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对华人的影响》,《八桂侨刊》2008年9月第3期,第41-47 页O
③李洁麟:《马来西亚语言政策的变化及其历史原因》,《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5期, 2009年9月,第112页 
响了优秀的华人子弟无法跻身国立大学之门,印度人及其他族群更是无缘申请。政府极力 打造的“国家文化”不仅为马来语教育制定完整的教育体系,更对往后的马来西亚语言教 育政策造成重大影响。
(四) 新发展政策时期
直到1990年,均来西亚开始推行新发展政策,主要是与国际接轨,使马来西亚成为 进步、繁荣的工业国。政府因此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进而加强英语的教育地位,《1996 年教育法令》里将英语设为必修科目,也将华语和淡米尔语纳入正课时间表内,进一步承 认华语是重要的语文,并将其列为三大民族都应该学习的语文。直至目前为止,政府已将 华语列为国语及英语以后第三重要的语文。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文化开放”政策 为的是迎合中马关系的实质性发展。
(五) 新世纪信息科技时期
这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英语的复兴,①政府不单宣布进行教育改革以提高英语水平, 更要求使用英语作为教导数理的教学用语。但由于前段时期一直强调马来语的教育而对英 语有所忽视,因此数理英化这项政策并不奏效。②2009年,马来西亚政府终止实施该政策。 2012年9月,政府发布了《2013-2015年教育大蓝图》,提出巩固国语,强化英语的新政策。 此政策更首次承认华文独立中学在马来西亚教育领域的贡献,但除非独立中学修改课程直 至符合国情和政府要求,不然不会无条件认可独立中学文凭。而华语和淡米尔语的授课时 长由180分钟增加至240分钟。3
二、马来西亚标志性语言教育政策
本论文主要探讨马来西亚独立前后的语言教育法令,由梳理时间轴的方式对各项语言 教育政策进行客观描述。
(-)教育报告书
1.《巴恩报告书》及《方吴报告书》
1951年宣布的《巴恩报告书》无疑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投下一枚危险弹药。 1950年,英殖民政府委任一个以牛津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巴恩教授(L. J. Barnes)为首
①洪丽芬:《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对华人的影响》,《八桂侨刊》2008年9月第3期,第45页。
②孙招娣、王晓梅:《从数理英化政策看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语言观》,《马大华人文学与文化学刊》,第 31-42 页。
③钱伟:《独立后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演变》,《东南亚南亚研究》2016第3期,第83页。 
的委员会,①负责制定及调查有关马来学校的制度,给予评估并提呈建议。该委员会遂以 改善马来学校制度及情况,建议改革所有语文源流的教育制度。
委员会的成立虽以马来文教育为主要探讨的事项,但该报告书发表的建议却不是只评 论马来文教育,而是超越甚至干涉其他语文源流的学校,主张只设立以英文或马来文为主 要教学媒介的学校,同时废除其他源流的学校。②巴恩教授及团队的建议是:1 •小学教育 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多元种族为基础的国家教育体制。2废除各语文源流学校,进而成立 使用英语或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学校。
自《巴恩报告书》发表之后,华社激烈反对执行该报告书的内容。英殖民政府随委派 两位联合国教育专家,威廉•方博士(Dr.WPFenn)和吴德耀博士(Dr.WuTheYau)来马 进行华校研究工作。这番研究之后,顺势发表了一份以两位博士命名的《方吴报告书》。
《方吴报告书》与《巴恩报告书》所提出的内容大相径庭,前者主张政府承认华校的地位 并承认其存在。③
2.《霍根报告书》
由于《巴恩报告书》和《方吴报告书》对教育的看法明显不相同,因此未能根据这两 份报告书找出折衷的办法。英殖民政府故此再次成立小组,以律政司霍根(M.J. Hogan) 为主席,成立特别教育委员会研究这两份报告。
《霍根报告书》表面上放弃了两份报告,但实际上是支持《巴恩报告书》而仅接纳 《方吴报告书》中一小部分建议。最终,1952年教育法令以《巴恩报告书》为基础,制定 教育法令及政策o 1952年教育法令受到了华社强烈的批评及反对,华社更因此举行了一系 列为华语、华校讨伐的事件。可惜都徒劳无功©
3.《拉萨报告书》
华社与教育政策的抗衡自此展开。教育部长阿都拉萨为主席,连同15位教育委员检 讨马来亚联合邦的教育政策和法令,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教育制度。④报告的权限在于 “审查现行(1955年)马来亚联合邦教育政策。建议以任何必要措施、改变或修订,来建 立一个为全体联合邦人民所接受的国民教育体系,从而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促进他们的文化、
①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15-2015与华教发展》,吉隆坡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 2017年7月,第53页。
②邙其芳:《教育报告书与教育法令》,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编:《董总50年》,吉隆坡加影: 董总出版,第368页。
③邙其芳:《教育报告书与教育法令》,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编:《董总50年》,吉隆坡加影: 董总出版,第368页。
④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15-2015与华教发展》,吉隆坡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 2017年7月,第74页。
社会、经济及政治发展,目的在于使马来语成为国语,同时维护及扶持其它族群语文和文 化的发展「!
1956年,立法议会通过《拉萨报告书》后,制定一项新的教育法令,即《1957年教 育法令》取代原有的《1952年教育法令九该报告并没有将报告书中的第12条“最终目标” 列入,而另明文规定促进马来语成为国语的同时维护各族群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4-《拉曼达立报告书》
1959年新政府成立之后,当局委任9位教育委员检讨1956年《拉萨报告书》所提及 的国家教育制度。新任教育部长拉曼达立自然而然成为首领,而此份检讨报告也引用其名 称,《拉曼达立报告书九 此报告书以进行“检讨《1956年教委会报告书》(拉萨报告书) 所立下的教育政策……尤其是此政策推行以来的发展情况和将来其对国家与经济的影响, 包括实施免费小学教育等;并提出建议”。②
《拉曼达立报告书》虽己“检讨教育政策实施”的名义进行,但实际上与《巴恩报告 书》一样超越了调查范围。③甚至篡改了《1957年教育法令》第3条明文规定的国家教育 政策,而使用《拉萨报告书》第12条的“最终目标”取而代之。④《拉曼达立报告书》提 呈国会辩论,三读后通过,次年国会依据此报告书制定《1961年教育法令》沿用30余年。
5.《内阁报告书》
《国语法案》通过之后,政府进而提岀了一系列的新经济政策,为更进一步落实“最 终目标”,逐步讲英语源流的学校改变用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⑥1971年,政府颁发新 经济政策法令,当中包括了《阿兹报告书》和《玛吉报告书》。前者研究实施教师薪金制 所面对的问题,后者则建议实施大专,使用固打制来招收各族大学学生,既以学生的民族 象征为招生的第一优先选项,马来民族具有优先权益。
1974年9月,政府成立一个以教育部长马哈迪(Dr. Mahathir)为主席的“检讨教育 政策内阁委员会”。经过5年的专研,召开80次会议商讨,小组会议76次,当中更涉及 研究了各政党提呈的302份备忘录,针对独立前的《拉萨报告书》及《拉曼达立报告书》, 发表了《1979年内阁报告书》之教育反馈。该报告提出多达173项建议,所涉及范围广泛,
①《1956年拉萨报告书》中明文列出此报告书的进行程序组织及工作要领。Report of the Education Committee 1956, Chapter 1, Procedure.
②柯嘉逊:《马来西亚华教奋斗史》,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1999年第三版,第67页。
③柯嘉逊:《马来西亚华教奋斗史》,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1999年第三版,第67页。
①邙其芳:《教育报告书与教育法令》,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编:《董总50年》,吉隆坡加影: 董总出版,第370页。
③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15-2015与华教发展》,吉隆坡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 2017年7月,第131页。
该报告书针对各源流学校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介语一事保留接纳的态度,并建议小学及中学 拟定一个注重读、写、算的新课纲。
(二) 《国语法案》
1967年《国语法案》主要将马来语规定为马来西亚唯一官方语言,①并在宪法第152 条第一节规定:1.任何人不得禁止或组织使用、教授和学习其他语文;2.不得阻止联邦政 府或州政府扶持其他民族学习其语文的权利。②
此法案奠定了马来语为国家语言的地位,往后进行修改和调整的语言教育政策皆与之 相关。政府颁发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目的就是为了巩固马来语为国语的地位。随之其他 语文教育受到了影响,其中影响最深的无非是母语教育,华文教学和淡米尔教学。
(三) 教育法令
马来西亚曾制定并执行三项教育法令,分别是《1957年教育法令》、《1961年教育法 令》和《1996年教育法令》。
1.《1957年教育法令》
《1957年教育法令》下,马来西亚政府迫使国民学校和国民型学校将教学媒介语改为 马来语,如不愿意可以根据学校注册条例改为独立学校,但这一类学校将不再享有国家教 育制度的学校津贴。在马来西亚独立后,这样的制度造就了马来西亚语言等级的区分,英 语虽为高阶层的地位,但马来语却在语言教育政策的规定下,空降至第一,拥有崇高的地 位,而华语及淡米尔语受到了限制,更遑论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2.《1961年教育法令》
《1961年教育法令》当中指出“任何时候,教育部长认为某间国民型小学适当转为国 民小学,部长可以直接命令有关学校改制为国民学校S这条规定虽然都没有动用过,但 在华人及印度人心中还是引起恐慌。一直到1996年新的教育法令制定时,才将这条规定 删除。
3.《1996年教育法令》
《1996年教育法令》不仅保留了单元文化性质,而且变本加厉地贯彻“最终目标J 法令第17 (1)条中说明,所有学校(包含幼儿园)必须采用马来语做为教学媒介语,仅 有两个情况下除外:1.在《1961年教育法令》中所兴建的新的国民型小学(华文小学和淡 米尔小学);2.教育部长特别豁免的教育院校。通过《1996年教育法令》下,只有三种类
National Language Act 1967, Kuala Lumpur, Government Press, 1967.
federal Constitution, 2012, International Law Book Services, pp.186.
型的学校被定义在内:1•国民学校(马来学校);IL国民型学校(改制后的华文学校和淡米 尔学校);III.国民中学(马来中学)。其中,国民型华文中学已经在政策中被除名,不再 另做声明。近年来,经过华人社团的极力争取下,国民型华文中学,既在政府管辖内的华 文中学终得以实名。
马来西亚制定的三项教育法令实际都对华文教育有限制性的影响。《1957年教育法令》 下所有国民学校及国民型学校必须使用马来语言为传播媒介语,如不接受此项建议,而选 择改为独立学校将不再享誉政府给出的津贴。这项教育法令实际是消灭华文教育计划的第 …步骤,即为了达到“最终目标” 一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语言”的理念而实施 的一项法令。《1961年教育法令》更令华文教育陷入灭亡的局势。为了巩固马来语的媒介 语地位,政府提出一系列限制其他语言的法令,华文教学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中,直到这项 教育法令被新的法令取代。《1996年教育法令》重新将英语视为与国际交际重要的通用语, 将英语编入课堂成为必修科目,而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教育法令更认同了华语的地位。
近期“巩固国语、强化英语”的语言教育政策是将英语及国语并重,让人民对这两种 语言持有支持的态度。但在重视英语及国语的同时,却忽略了少数民族语言。其中华文虽 然受到了比以往宽松的对待,却依旧处于被忽略的劣势。华文教育之所以受到了限制,部 分原因是人们认为华文教育的拓展是马来西亚各族群团结的绊脚石。
第二节马来西亚华文教学发展概况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祖祖辈辈移居大马开始,华人社会对华文教 育的努力与热衷已有很完整的历史记载。马来西亚华人在无断层的文化、知识、认知的底 蕴下,传承了最原有的华文教育。
一、英殖民地战前、战后的华文教学概况
(-)英殖民地战前华文教学概况(萌芽期)
华文教学得由华人私塾开始探讨,早期这类型的私塾一般是免费的,教学方式皆以方 言背诵课文为主,可想而知,效果自然不佳。初期的海峡殖民地共有三类教育场所提供华 文教学:1 •由中国移民自己建立的方言私塾;2.由教会创办的双语学校;3.属伦敦教会和 私人创办的义校口 T890年中国展开的教育改革是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启发华人的“独立”性,不仅在经济上是独立的,甚至在其他方面都是自立的。尤其维护 和发展华族语文、文化及教育,更是动员群众积极参与。②此阶段被称为华文教育的萌芽 期,移居马来西业的华族察觉华人社会必须团结一致才能捍卫本族的共同利益。而在团结 的大前提下,孩子必须接受教育才能将族群的根本长远地流传下去。因此,华人不断地建 立私塾学校,为孩子提供母语教育,推广华文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华文教学的发展, 并维护华人受母语教育的机会。
1900年初,康有为来到新加坡,向华侨宣传他的政治思想,当中包括建立新式教育制 度以取代旧式方言学塾。③新式学校的教育制度受到华侨的接纳与认可,在新马各地有不 少康有为模式的新式学校纷纷成立。康有为的维新运动和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皆对海外的华 文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917年之后,新马两地的华文教学在华人的努力下已有了相当 完整的中小学体系,而在英殖民地政府亦承认华语是华校的教学媒介语。④
(二)英殖民地战后华文教学概况(巩固期)
1941年,日军侵入新马两地,随即宣布关闭各源流学校,同时把华人社群分隔成几个 集中营,分区管治。日军肃清马来半岛的华人抗日份子,更下令各源流学校必须重新申请 登记之后,在1942年4月27日重新开课,因此导致几乎所有的华校不能在指定时间内开 课。日军统治期间命令学校皆使用日文为教学媒介语,其他语文的课时数相应减少。日治 时期的华文学校,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完全被日本化,华文教学的特征及华文文化以荡然 无存。
1945年,日军无条件宣布投降,撤离之后英殖民地政府随即返回新马,恢复其统治。 日军投降一个月后,雪兰莪⑤各族代表在会议中建立新教育制度,其中一项议案是:“各民 族分别组织教育委员会,统筹统办,迅速复课,解决目前儿童失学的迫切问题⑥华社在 没有得到任何经济支援下,靠热心的华教人士捐助帮忙才能重建华校。
①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15-2015与华教发展》,吉隆坡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 2017年7月,第7页。
②柯嘉逊:《马来西亚华教奋斗史》,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1999年第三版,第18页。
③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15-2015与华教发展》,吉隆坡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 2017年7月,第11页。
④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15-2015与华教发展》,吉隆坡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 2017年7月,第11页。
⑤雪兰莪为马来西亚西十三州之一,简称:雪州,马来名字为Shah Alamo
⑥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15-2015与华教发展》,吉隆坡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 2017年7月,第46页。
1946年至1955年,英殖民地政府相继委任了数个教育委员会,研究及重新制定新马 的教育制度,企图主导各源流学校使用共同的课程,培养共同的理念,以塑造一个团结多 元的国家。然而政策的走向却在1948年随着政治局势忽然骤变,改为了英文至上,巫文 其次,其他处下的局面。
华人社会经历了许多政策的限制,但仍将华文教学完整地保留下来,也为维护和巩固 母语教育而不断地抗争。
二、马来西亚成立早期华文教学概况
(-)马来西亚独立1950年代初华文教学概况(整理期)
马来西亚独立之后颁布了《1952年教育法令》,此法令的内容多数对华文教学造成了 负面的影响。其中一项条例说明只有两类学校可以保留:1 •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学校,2. 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学校。而华校作为使用华语为教学媒介语的学校,自然被排除在外。 因此,热心华文教育的人士纷纷投递建议书,希望政府可以重新考虑。遗憾的是,联合邦 立法议会完全漠视华教人士的抗议声浪,在11月12日通过了该法令。值得庆幸的是,由 于政府面临经费问题,并没有贯彻实施这项法令,其他的原因是华社及印度族群强烈的反 对,及担心缺乏合格教员。
之后,华教人士极力争取华文为官方语言,这项运动足足维持了十年,但结果仍以失 败收场。《1952教育法令》所提及的拨款计划因面临经济萧条的时代,碰到了困难。政府 因此成立委员会进行研究。该项研究称之为1954年《教育白皮书九白皮书中提及多元民 族学校是未来马来西亚公民的基本教育制度,只有英文和马来文为官方语文,所有学校必 须有共同统一的教学课程。最后,白皮书还强调方言学校教育水平低落,建议以国民学校 取而代之。
(二)马来西亚成立1950年代后期的华文教学发展概况(改革期)
独立之后马来西亚华校的华文教学迎来了最艰难的时期。1957年8月31日,马来西 亚宣布独立,脱离长达数百年来的殖民统治。马来西亚独立初期,政府通过《1956年拉萨 报告书》、《1957年教育法令》,随后发表的《拉曼达立报告书》和《1961年教育法令》来 推行马来化的国民教育,①提倡将各源流学校统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可以比喻为 在风雨中抗衡前行。
①叶俊杰:《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5月"
马来西亚政府在独立初期,对统一各源流学校抱持着强硬的态度,即使在与各方妥协 不强迫华文学校和淡米尔学校转型为国民学校后,仍出动些许政策间接限制华语教育的发 展和改进。在《1957年教育法令》中提议民办的华文中学接受改制,既接受政府的津贴, 继而将学校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使用教学媒介语可以保留,但必须为学生报考政府举办 的两个阶段的考试。1958年,全国大部分华文小学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成为标准型学校, 与其他源流的学校同样享有政府给予的津贴。①
政府教育制度规定:所有公共考试必须采用马来语命题及应考,如此一来,华文小学 的学生到了中学教育阶段,因为语言不适应而被留在中学预备班。此教育政策的目的是让 华小学生加强马来语,并适应转换教学媒介语。
三、20世纪60-90年代华文教学发展概况
(-)新经济政策时期华文教学发展概况(稳定期)
1969年马来西亚大选不久之后,首都吉隆坡发生了种族冲突事件,政府宣布国家进入 紧急状态。之后由副首相敦阿都拉萨主持国家行动理事会,取代内阁负责国家行政之事物。 「970年,为了达到国民团结的目标,接任首相的敦阿都拉萨建议通过国家原则和新经济 政策,消除各族之间鸿沟之余,也能建设一个新的马来西亚。
新经济政策实施计划是1970-1990年,扶持各族落后领域为准则。新经济政策是通过 一系列五年计划来实现所设定的目标,其中包括国家的教育计划。为了实践《1967年国语 法案》,政府推行改制英语源流学府的计划,所有政府资助的英校,从小学直到大专,全 部改用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华文教学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自从1970年开始,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发生相当大的转变,英文源流的学校从小 学开始逐年被改制为使用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到1982年东马的英文小学已全部被改制 成为国小。英文小学遭到改制也令华文小学的学生人数激增。
1979年《内阁报告书》实属稳定华文教学的一大“功臣”,报告书中提及各源流学校 虽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介语,基于马来西亚目前的情况,此类小学教育制度可继续保留下去。
①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15-2015与华教发展》,吉隆坡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 2017年7月,第107页。
②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15-2015与华教发展》,吉隆坡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 2017年7月,第107页。
(二)新发展政策时期华文教学发展概况(发展期)
80年代初,政府根据《1979年内阁报告书》推行3M教育计划,目标是让学生能掌 握读、写、算的基本技能。3M教育计划的新课程编订是被极度保密的,因此华教团体纷 纷提呈备忘录,希望政府不剥夺华文教学的权益。但各项备忘录皆未获得明确的回应。教 育部宣布1983年开始将全面实施新课程,即只有语文和数学两科提供课本,其余则没有 明确交代。另一方面,教育部长宣布“除了语文科外,其他科目的教材一律以马来文来编 写,音乐科里50%是国语(马来语)歌曲,其余50%则是以马来歌曲内容翻译成为华语歌 曲/
3M教育所推行的新课程立刻受到各大华人机构的反对和抗议,如报界发表文告,称 “上述措施最终必将导致华小教学媒介以及考试媒介的改变,即华人文化特征丧失殆尽, 使华小彻底变质二 针对此项考量,华人机构给岀了建议。隔天,教育部长对这份文告做 出回应,给出制定这项措施的理由。经由首相保证不会干涉华小和淡小的教学媒介语,反 对声浪才平息了一些。首相也确实兑现了保证,谕令教育部修改细则,不同源流小学需采 用共同教学纲要但可根据课程发展中心不同语文组个别编写的教材。歌曲则自由选唱。细 则得到教育部证实之后,华社的不满情绪才慢慢平静下来。直到1988年,3M新课程己完 全用于各源流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o
四、落实2020年教育宏愿时期华文教学发展概况(转型期)
1991年,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提岀2020宏愿的概念,目标是在2020年来临之前,达 到“9项挑战”,使马来西亚成为一个进步、繁荣的工业国①。为了迎合及落实首相提出的 2020宏愿计划,教育部推出《教育部服务宪法》,列出14条工作目标,致力推行与落实。 14项工作目标分别包括了: 1、教育民主化、2、国民团结、3、教育设施、4、高等教育设 施、5、终身教育机会、6、特殊教育的需要、7、评估和测量、8、课程、9、学前教育、 10、人力资源、11、师资、12、管理制度、13、社会参与及、14、研究及资讯系统。②
首相马哈迪所提出的2020宏愿促成“教育宏愿及“工作目标”成为教育改革的催化剂, 将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推入崭新的局面,更令华文教学向新的局面发展° 1996年之后,华
①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15-2015与华教发展》,吉隆坡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 2017年7月,第248页。
②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15-2015与华教发展》,吉隆坡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 2017年 7 月,第 249-252 页。
文独立中学的统考文凭获得许多国内外学院大学的承认o 1998年,政府颁发永久注册证给 全马60所华文独立中学。华文独立中学交岀亮眼的成绩,教育部也因此公开称赞华社机 构的努力。
2003年,首相马哈迪宣布以英文教授数理科目,华校亦需执行这项方案,最后达成协 议使用2-4-3方案,既使用英文教授2节英文、4节数学和3节科学。方案之外,华校仍有 权保留以华文教授6节数学和3节科学°全国华人社团领导议决反对这项方案,理由是: L学生将面对语言转换障碍,2.数理科本身已难懂,若使用非母语学习数理,学生学习方 面也会造成障碍。然而,当局坚决执行既定政策而无视华人社团的反对。为了避免华小变 质,各大华团互相进行交流和汇报,寻求对策,要求政府俯顺民意,恢复各源流学校以母 语教授数理科。①
2012年,在强烈的反对声浪中,内阁终于宣布分阶段废除英文教授数理科目的方案。 然而2010年,政府己经宣布“巩固国文,强化英文"的教学指南,从2011年起,小学恢复 母语教授数理科目,中学于2012年使用马来语教授数理科。
随即,政府于2013年推岀《2013-2025年国家教育大蓝图》,为国家勾勒出未来13年 的教育计划◎这项计划特别提倡增加马来文教授的节数,由180分钟增加至270分钟,在 董总极力反对下,最终定案马来语课每周240分钟。《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中也提倡 了鼓励各族学习英语及马来语外的第三语文,优先鼓励学习母语。
政府在独立初期对华文教学不闻不问,直到中期为了统一教育制度而对华文教学施压, 后期对华文教学抱持着鼓励学习的态度。因此,华文教学在未来是否能够更好地发展,需 要对政策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①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15-2015与华教发展》,吉隆坡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 2017年7月,第316页。
第三章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调查分析
第一节调查设计
一、调查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 语言的自然传播
少数民族母语教育可以保持族群之间的特征,依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语言 不仅仅表现为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更代表民族自身的生命,一旦一个民族的语言消失了, 这个民族便不复存在/①因此保留语言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民族使命,对于迁徙的民族而 言更是代表自己的“根”。制定语言教育政策的大前提便是保留民族的文化、特征、语言 等,为了语言的发展,语言的自然传播研究是不可缺少的。
本研究主要论述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以及华文教学在马来西亚遇到的限制和障碍, 因此注重将华文教学与华语的自然传播相结合。根据郭熙的研究,语言的自然传播并不是 所谓真的“自然”传播,民族交流是语言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华人迁徙到马来西亚,带 来了自己的语言(华语),然后在维持与传承华语过程中,成就了华文教学在马来西亚蓬 勃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政策不断宣扬马来语的情况下,华文教学面临缩减性的问题。本 研究希望探讨华语的自然传播现象,以及马来西亚政府在有意识加大推广马来语力度的背 景下,对华文教学造成怎么样的限制和障碍。
(二)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规划与华文教学
本文对于马来西亚华文教学受到影响的研究,是基于语言教育政策所引致的实际情况, 并根据资料汇总、访谈内容和问卷数据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与解释。笔者对语言教育规划资 料进行整理,然后结合调查访谈分析华文教学在国家颁布的语言教育政策下面临的挑战与 障碍。
①赖慧严:《马来西亚近十年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研究——基于PEST和SWOT模型分析》,硕士学位论文, 厦门大学,2013年7月;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488页。
Kaplan和Baldauf在2003年的著作中将最初Cooper所界定的语言规划理解为习得规 划概念进行拓展,①形成"语言教育规划” (Language in Education Planning)o②而之后语言 教育规划常被解释为“与语言政策的制定和语言教学大纲及课堂教学相关的领域,旨在探 索语言政策的思想、目标和内容与教学的关联,以及如何在教育领域内实现这些目标”。③ 笔者对此做出引申,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规划着重于国语和英语的发展及宣扬,政府 对此制定了一系列提高国语及英语能力的计划和课程。同时,为了让国民学习多项语言, 以应对社会甚至是国际上的竞争,政府将“语言视为一项资源”,④继而鼓励学习多项外语, 其中包含华语这一科目,“语言资源观”的概念也一并融入在现阶段实施的语言教育政策 中。
正规的语言教育政策对有效的语言教学具有高度重要性,如Pfeiffer所表示:“语言教 育规划意味着为教育系统确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以满足社会需求,在教育体系的不同阶 段里确定所要达到的语言水平,并指出为满足所需的师资和教材而要采取的具体措施”。⑤ 马来西亚政府为求让国民达到习得多种语言的能力,制定语言教育政策,致力达到“巩固 国语,加强英语”之目的。而根据各教育工作者的反馈,只有跟随并不断修缮政策的指令 才能达到政府所设下的语言水准。
二、调查目的与对象
(-)调查研究的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马来西亚华文教学在政府颁布的语言教育政策下,受到怎样的影响,且 如何维持母语教学的特质,笔者设计了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调查”。 根据笔者访谈教师对政策的看法与理解、校方执行政策的态度,以及教师对语言教育政策 的建议,并结合语言教育政策的深入文献分析,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问卷。问卷一是选取被 调查者对语言教育政策的理解程度,根据不同的程度进行分类,解读华语自然传播或有意
①魏芳:《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中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研究生院,2010年 ,5月。
②Kaplan, R. B. and Baldauf, R. B. Jr. Language-In-Education Policy And Planning. In E.Hinkel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hwah, NJ; Erlbaum,2005, pp.993・ 1011.
③李明琳、李雯雯:《语言规划的目标及规划者》,《北华大学学报》第8卷第6期,2007年12月,第58・ 62页。
:王辉:《语言规划的资源观》,《北华大学学报》,第8卷第4期,2007年8月。
③Pfeiffer, W., Policy, Methodology And Efficienc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Glottodidactica. 1982,15. pp」05-109.
 
识传播的局面,借此论证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实质性影响。二是选取被调查者对语 言教育政策负面影响的看法,对应语言教育规划执行的有效行为,以得岀政策造成负面影 响的有效理据。三是选取被调查者对政策的认同程度,界定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理论研究, 并就被调查者的回答对马来西亚华文教学受政策影响做出结论和提议。
通过回收、整理、统计和分析有效问卷,概括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 响,并针对语言教育规划的理论对应马来西亚政府所颁布的政策,为日后维护和保持华文 教学提供借鉴。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学机构相当普遍,可以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是除中国、香港、澳门 之外,教育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属于“无断层”华文教育,而华文教学在不同的教育机 构发展各有不同。
国民小学教授华语科目
国民型华文小学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
产国民中学、国民型华文中学教授华语科目
华文独立中学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
图3T马来西亚教育机构中的华文教学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在马来西亚教授华语科目的教职人员,或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 策有较为深入了解的研究人员。由于调查对象比较熟悉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有些还是 语言教育政策的亲历者,因此问卷质量很好,有很高的可靠性。
提供有效答卷的调查对象有55人,绝大部分为教师,86%是教职人员,而14%为管理 层人员,年龄介于30・40岁,其中女教职人员42人,男教职人员13人。93%的被调查对 象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熟悉度较高。民族为马来西亚华族,因本研究考虑的是对华 文教学做岀深入思考,因此未对非华裔教职人员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所属教育机构分别为:学前教育机构、小学教育机构、中学教育机构及高等 教育机构。通过区分这四个教育体系,对华文教学受到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 划分,可以得出哪个阶段的华文教学受到较大规模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学前教育虽受政 府所管制,课程纲要需经过政府批准才能通行,但政策对各源流学前教育仍采取开放的态 度,任其发展。而高等教育则服从另行制定的语言教育政策,但由于被调查者将高中分类 在高等教育的行列,所以笔者将问卷中的教育机构另进行赋值。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赋值 为“1”,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赋值为“2J此分类可在进行SPSS分析时输入为独立样本 T检验中的分组变量。
表3-1被调查者所属的教育体系情况
賦值为教育体系人数 賦值为“2”教育体系人数
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中学教育 高等教育
1 26
1 13 15
共计: 27人 共汁:28人
 
三、调查问卷主要内容
(—)基本信息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调查》是根据上一节中的调查设计理念而 编制,问卷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其中包含调查对象的性 别、年龄、所属服务机构、工作岗位等,目的主要用于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以便于 做出相关的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第二部分探讨调查对象对语言的看法及态度,让调查对 象先梳理关于自身对语言教育政策的理解,方便之后笔者对答卷分析有效性。第三部分探 索语言教育政策下语言教学实践的情况;第四部分研究华文教学实际概况;第五部分探讨 教育工作者对华文教学所面对的影响之态度及看法,第六部分则是调查对象搜集语言教育 政策反馈意见。
(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
问卷设计依据
基于马来西亚的多语社会,笔者首要理解马来西亚普遍教育工作者对语言使用的情况, 之后探讨语言教育政策制定语言教学的情况。其中着重于华文教学所面对的教育调整,研 讨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造成的影响。最后搜集教育工作者对语言教育政策的反馈及意 见。由于本研究只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作出分析研究,因此其余语 言教学信息作为相关研究辅助内容。
问卷第二至第六部分为主体部分,问卷的设计首先参考了前人的相关调查研究,但并
没有现成的量表可以参考,不过对于问卷设计的形式有所启发。因此笔者结合本文硏究框 架,参考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理论和部分教师的访谈内容等,针对研究目的编制了该部分的 问题。
2.问卷设计内容
问卷第三部分针对政策的实践情况作出调查,该部分主要测量各教育机构在进行新的 语言教育政策时,华文教学受到了负面影响抑或是正面影响。问卷使用7度量表来编制, 希望答案可以达到较高的涵盖率,得到较准确的反馈。
问卷第四部分针对政策的总体情况做出调查,被调查者对政策与华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给出答案,并考量政策对华文教学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以归类出之后对政策的发展期望。 问卷第五部分则是对华文教学进行总结,考查被调查者对华文教学受到的影响之看法和意 见,使用里克特5点量表来测出被调查者的认同程度。具体内容如下:
表3・2问卷调查研究框架
::主要方『主要内容 : :
r 教育王作者对马来西亚教育政策的理解程度
1 教育工作者对语言通用程度的看法
教育工作者使用语言的频率
语吕的态度及看法
1
i
1
I .- 教育机构对华文教学做出的调整
教育工作者对华文教学进行调整的程度
教育工作者对语言教育政策的认同程度
—“皿——仙呗叭呎™^询―M—呦一一一「…十_一「叶初 ….「. |
教育工作者看待语言教育政策对各项语言教学的负面影响
教育工作者看待1967年《国语法案》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
……肿…二……「…匚         -' 1
教育工作者看待1970-1990年《新经济政策》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彤响
探索语言教育政策下语 言教学实践的情况 教育工作者看待1979年《内阁报告书》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看待2003年“数理科目英语教学”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
教育工作看待2010年“巩固国语、强化英语”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看待2013年《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
段育工作者看待2016年“双语言课程计划”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
 
 
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是否有负面影响
 
四、调查过程
笔者在本国进行实地调查,通过网上“问卷星”发放问卷。发放问卷以前,笔者先进 行10份预调查,预调查结果良好,仅有一位被调查者反馈填写内容不支持外语。笔者考 量或许有不谙汉字的调查对象偏向于使用汉字除外的外文填写,因此纳入反馈者的意见。 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5份。
第二节华文教师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及华文教学的态度调查分析
一、华文教师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态度
(-)教师对语言教育政策的理解程度分析
调查问卷中第2部分第8题将55位老师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理解程度做出了 排列,根据“非常不了解”、“不了解”、“中等S “了解”和“非常了解”让被调查者根据 自身的状态填写,每一项的选取人次百分比如下图:
教师对语言教育政策的理解程度
非常不了解
3% 不了解
 
 
图3・2教师对语言教育政策的理解程度分析图
根据图3-2数据分析图,可以得出结论马来西亚教师对语言政策的了解程度属于了解 的状态,“非常不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数共计少于5%o如果以两组(不了解、了解) 来进行区别的话,“不了解”语言政策的教师人数仅有4人,而“了解”语言教育政策的 教师高达到51人。因此,马来西亚华文教师对于当地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了解。此数据 增加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因为了解语言教育政策的被调查人数不单超过了半数更接近全 部数目。
根据笔者所进行的访谈,几近全部的受访者表示:对政府制定的语言教育政策有一定 程度的理解,虽不如研究者般地深入了解每一项政策,但毕竟是教育工作者,所以对每一 项条例还是相对熟悉。年龄介于20-30之间的受访者则表示:对早期的语言教育政策印象 不深,尤其对早期对华文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拉萨报告书'‘和“巴恩报告书”涉猎不多, 因此只能就近谈论现下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
但根据笔者的观察,各位受访者皆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非常有想法,也能就笔者 提岀的问题提供反馈和意见。因此笔者认为马来西亚华文教学工作者大部分对马来西亚语 言教育政策有所了解,对华文教学受到的影响也非常有见地。受访者对马来西亚所制定的 语言教育政策愈发了解,对笔者的研究帮助越大,研究的有效性越高。
(二)教师对语言教育政策的认同程度分析
根据表3-3显示,教师对华文教学机构根据政策调整教学的认同态度,换言之支持华 文教学改革的人数有47.27%,而不认同的人数则为16.36%。即便认同的人数居多,但对 政府所制定的语言教育政策保持中立的态度人数居第二,占36.36%o因此可以看出,政 府所制定的语言教育政策仍是获得多方的认同与接纳。
表3・3教师对华文教学机构根据政策调整教学的态度
教师对教学机构根据政策调整华文教学的认同 小计 比例
教师对教学机构根据政策调整华文教学抱持认同的态度 26 47.27%
教师对教学机构根据政策调整华文教学抱持中立的态度 20 36.36%
教师对教学机构根据政策调整华文教学抱持不认同的态度 9 1636%
根据上述资料,笔者对被调查者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区分被调查者提 供的答案之间的差异关系(详见表3・4)。笔者根据被调查者提供的资料,考察华文教师对 语言教育政策的认同程度。笔者将答案赋值为:1二“认同”、2=“中等”、3二“不认同S 假设被调查者均选择2 =-中等”,因此以2做为检验值。笔者对此项数据进行'单个样本 T检验,,得岀P值为0.003,因P值小于0.05,故拒绝原定假设,可知华文教师对于语言 教育政策的认同度表现岀显著性差异(P<0.05),即意味着华文教师对马來西亚语言教育 政策的认同程度抱有差异性的态度,不具备一致性。
表3M教师对语言教育政策的态度单个样本统计量单个样本检验
检验值=2
t df Sig. (双侧) 均值
差值 差分的95%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对语言教育政策的认同程度 -3.089 54 .003 -.30909 -.5097 -.1084
 
 
二、华文教师对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态度
(-)华文教师对华文教学保持母语教育特质的看法
笔者在问卷第5部分第21道题中,列出了几项关于语言教育政策的看法,让被调查 者根据学校的教学情况或自身面对的情形来进行填写。题干为华文教学是否会在政策的执 行下,失去母语教育的特质。
经过数据分析得出,选择“同意”的教师人数为多数,40%的教师认同这项说法, “同意”政策使得华文教学失去了母语教育的特质。尤其在教导上,教师对母语教育,既 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并不能区分清楚,因两者之间仍存在着互相牵制的因素。原 因是在马来西亚各源流学校中,选修自己的母语课是非常普遍的,而非本族群人很少选择 其他族群的语言,为吸引其他族群人学习汉语,马来西亚华文教学会在第一语言教学和第 二语言教学之间来回摆动。
由于马来西亚政府所秉持的华文教学更符合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因此表示 “非常同意”这项说明的教师也达到了 18%。由此可见,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走向逐 渐趋向非母语教育,即使在华社的坚持和维持下,教师认为往后仅能维持75%・50%的母 语教育特质,而华文教学保留100%母语教育的特质几率较低(详见表3-3)□
表3-5教师对华文教学的看法
 
题目\选项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中等 同意 非常同意
语言教育政策使华文教学失去母语教 2 11 10 22 10
育的特质。 (3.64%) (20%) (18.18%) (40%) (1&18%)
华语教学能维持母语教育特质的程度
T-华语教学能维持母语教育特质的程度
 
 
图3-3华文教学能维持母语教育特质的程度
(-)教育大蓝图对华文教学影响的看法
根据图3-4中的数据,认为2013教育大蓝图对华文教学有止面影响的共是56%,而
16%认为政策对华文教学没有影响,仅18%认为政策对华文教学造成了负面影响。
很小负面影响 华文教师对2013教育大蓝图影响的看法 4%
中等负面影响
 
 
图3-4教育工作者对2013教育大蓝图的影响看法
图3・4显示,认为《2013教育大蓝图》对华文教学有影响的人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影响 程度。其中选择政策对华文教学有“正面影响,啲为多数,选择“负面影响,甘少数,为28%。 而选择“没有影响''的被调查者则占了 16%。
整理数据得出(详见表3-6),工作岗位属管理层的教育工作者选择政策对华文教学的 影响多数为“正面影响S于表3-6中,政策6为《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得出8位工 作岗位为管理层的教育工作者有半数选择了政策对华文教学具有“正面的影响”,正如受 访者②所说:“网上列出(对于)《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的评论几乎所有都是正面的, (如果)华校人数再增加的状况下,对这项政策并不会造成问题。”①依此推断管理层教育 工作者普遍对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抱有较正面的看法,认为政策对华文教学持有较开放的态 度,受访者③亦表示“马来西亚独立直到2014年教育政策的实施,华校虽受到小部分影 响,但仍能维持其规模,最终对国家教育素质产生了影响/②
工作岗位是教师的被调查者,选项亦不具备一致性,共有19人选择政策对华文教学
①受访者②:访谈时间:2017年12月。访谈方式;面谈。受访者职位:高等教育教师。
②受访者③:访谈时间:2017年12月。访谈方式:面谈。受访者职位:学院院长。
有“正面的影响S同样作为实习老师,选择政策对华文教育拥冇“正面影响”的居多。 因此,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者对现阶段执行的政策,即<2013-2025教育发展大蓝图》秉 持着明朗正面的态度。“政府现阶段执行的政策着重与强化马来语(国语)及英语(国际 语文),但因受到中国的影响,认为华语具备语言实践的价值/①
表3-6政策及工作岗位交叉制表
工作岗位 合计
教师 管理层 实习教师
很小负面影响 2 0 0 2
中等负面影响 5 0 2 7
很大负面影响 4 2 0 6
政策6 没有影响 6 2 1 9
很小正面影晌 6 1 3 10
中等正面影响 7 2 1 10
很大正面影响 6 1 4 11
合计 36 8 11 55
 
第三节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影响调查分析
一、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不同语言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
笔者依据51位了解政策的被调查者反馈,列出他们认为语言教育政策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其中29%的人认为语言教育政策对马来语造成了负面的影响,65.5%的人认为对华 语造成了负面影响,43.6%认为对英语教学、18%认为对淡米尔语形成负面影响。
根据图3-5,认为华文教学受到语言教育政策影响的教师占了多数。依此推断,政策 对华文教学并没有达到保持语言平衡发展的原则,相对的,马来西亚採取偏向马来语和英 语的语言教育政策,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地位受到影响。
①受访者⑦:访谈时间:2018年02月。访谈方式:面谈。受访者职位:退休副校长。
语言教育政策对语言教学的负面影响
 
图3・5语言教育政策对语言教学的负面影响
 
二、不同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程度
上一章节通过探讨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演变,我们得以了解华文教学所面临的困 境。为了得到更全面的资料,笔者在问卷中第3部分第15题询问各位教师对各项语言教 育政策的看法°针对华文教学的发展,在特定的语言教育政策或是教育方针下,华文教学 受影响的程度。
笔者使用7度量表的方式,以”'很小负面影响”、“中等负面影响”、“很大负面影响”、 “没有影响”、窗艮小正面影响“中等正面影响”及“很大正面影响"为选项,让被调查 者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分辨华文教学受影响的程度。笔者依照年度颁布的语言教育政策,整 理出7项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或教育方针,让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影响程度。
根据表3・7显示,共有34位教师认为1970-1990年在《新经济政策》下所颁布的语言 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存在着“负面的影响=更有15位教师选择了"中等负面影响呀旷彳艮大 负面影响%相较之下,1979年《内阁报告书》反而有34位教师选择此政策对华文教学有 “正面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明,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文教学其实并不抱持着一味排挤的态 度,而是随着经济效应和国家政策的转变,而对语言教育政策有不同的分配。
 
表3-7各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
影响程度了 D E F G
A B C
1967《国语法案》 6 13 13 6 5 8 「4
1970-1990《新经济政策》
L _ 4 15 15 6 5 6 4
1979《内阁报告书》 1 5 7 8 11 12 11
2003 “数理科目英语教学” 1 9 15 9 7 9 5
2010 “巩固国语、加强英语” 2 8 11 8 8 12 6
2013《教育大蓝图》 2 7 6
门曲 耐幼11 n——MMi 9 10 10 厂11
*表内数字代表选择的人数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不单是对英语语言教学有着转变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政 府对华文教学的态度也有所转变。根据表3-7显示,每项政策依年份不断地减少对华文教 学的“负面影响”。这也表示,政策实施者(教师)认为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逐渐由
“负面的影响”转换为“正面的影响S
表3・8七项政策之间的影响分析表描述统计量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政策1 55 1.00 7.00 3.6545 1.87792
政策2 55 1.00 7.00 3.5818 1.78150
政策3 55 L00 7.00 4.9636 L65511
政策4 55 1.00 7.00 4.1636 1.67513
政策5 55 1.00 7.00 4.4000 1.75963
政策6 55 1.00 7.00 4.6727 1.80590
政策7
有效的N (列表状态) 55
55 1.00 7.00 4.5818 1.85283
根据表3-8显示7项政策(政策排序依照表3-7的排列)之间的影响分析表,7项政 策的数据显示极小值为L0,而极大值为7.0,观察值的变异程度较大,代表被调查者所选 择的数据较为分散。观察值的变异程度大,标准差也大。表3-8显示标准差介于1.65至 1.87之间,数据较大,表明被调查者针对不同政策选择的影响程度不相同。根据平均值, 判断各位被调查者对政策的态度皆处在“没有影响”和“很小负面影响”之间。其中,趋 向正面影响较多的政策属《1979年内阁报告书》,而趋向负面影响的政策则是U970-1990
①A:很小负面影响;B:中等负面影响;C:很大负面影响;D:没有影响;E:很小正面影响;F:中 等正面影响;G:很大正面影响
 
经济教育政策》。
三、华文教学受到的影响
笔者在问卷第5部分对教师的看法进行调查,根据问卷的前4个部分调查了语言教育 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继而在第5部分中对华文教学进行小结。下表显示了教师对华文 教学的结论(详见表3・9)。笔者将华文教学受到的影响分为四大类。
表3-9华文教学所受影响分析
题目\选项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二般 同意 非常同意
1
:语言教育政策间接影响学生华语语言 1
2 4 13 27 9
能力下降。 (3.64%)
| (7.27%) (23.64%) (49.09%) (1636%)
语言教育政策对英语教学及马来语教
1 4 16 20 14
学的重视,继而迫使华文教学面临教
(1.82%) (7.27%) (29.09%) (36.36%) (25.45%):
学课时锐减的影响。
语言教育政策对英语教学及马来语教
1 3 16 20 15
学的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华语的积极 I
(1.82%) (5.45%) (29.09%) (36.36%) (27.27%)
性下降。
语言教育政策的演变影响华语教材简 1 7 17 22 8
化以便符合短课时所能教导的内容。 (1.82%) (12.73%) (30.91%) (40%) (14.55%)
语言教育政策应鼓励备源流学校提供
3 2 14 26 10
母语教育,包括在国民学校或淡米尔
(5.45%) (3.64%) (25.45%) (47.27%) (1& 18%)
学校进行华文教学。
 
(-)学生学习华语能力下降
调查数据显示,华文教师大部分倾向于认为马来西亚语言教育对华文教学产生负面影 响。由表3-9来看,不少教师对列出的“负面”选项倾向于认同。对于马来西亚语言教育 政策导致华语语言能力下降这一项,大部分人倾向于同意。
华语是华人民族的“根”,而学习华语自然而然地成为华人首当其冲的任务。海外华 人的历史也依然保留着祖先流传下来的习俗,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使华人不忘本,华文 教育即使面对政策的打压也从未间断过。虽然依靠华社人士的坚持,才能把马来西亚华文 教学发扬光大,但仍阻止不了语言教訂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在前期时独尊马来语,之后加强英语的训练,再到后来巩固马 来语、加强英语,显而易见的是不管语言教育政策如何发展,皆漠视了华文教学的存在。 在政府不断推行马来语及英语时,华文教学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学生对学习马来语及英语的意愿比较强烈,认为这两种语言的掌握可以方便在马来西 亚境内寻到较好的工作。于是生活中多使用马来语及英语进行沟通,即便是华人子弟也抱 持着这样的想法,久而久之,华语不再成为华人之间唯一的沟通语言,而是逐渐出现语码 混乱的现象,既话语中夹杂着华语、英语及马来语,这样的现象间接导致了华语语言能力 下降。
(二) 学生学习华语积极性下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政府为了提升马来语的使用范围制定了一系列巩固马 来语官方地位的政策,这不仅客观上对华文教育造成了诸多限制,更影响了华文教学在各 源流学校里的发展。其中,学生学习华语的积极性便深受影响◎
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按使用的教学语言来分类,华文小学以华语为教 学语言,而国民学校使用马来语为教学语言,国民型淡小使用淡米尔语为教学语言,华语 则作为学习科目之一。中学阶段则是分为国民中学(以马来学生为主)、国民型中学(以 华族和印度族为主)及华文独立中学(学校多为华人学生,实施华文教学),但实质上华 文独立中学被排除在国家教育体系之外,华文独立中学的文凭并不被政府所认同。
如此一来,受到政府承认的仅有提供华文教学的国民型华文小学,和在国民中小学内 的华文教学课程。政府对华文教学并不持有积极的态度,因此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华文 教学逐渐被教师、家长和学生漠视,认为不学习华语也不会对未来造成什么损失。
笔者收集教师对学生学习华语的积极性之看法,统计得出仅有7.27%的教师“不同意” 学生学习华语的积极性因为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而下降,而92.73%的教师则认为学生学 习华语的积极性下降和政府颁布的语言教育政策有很大的关联。
(三) 华语教学课时缩减
马来西亚政府所实施的语言教育政策及教育方针对华文教学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减 少教授华语的教学课时。马来西亚颁布《新经济政策》期间,政府为了加强英语的应用, 尝试使用英语作为教导数学及理科的教学语言,以取代马来语授课的情况,主要是让马来 西亚公民可以与国际接轨,通晓国际沟通语言。但在应用英语进行授课的同时,教育机构
必须妥善管理学生上课时间,折衷的办法便是在语言教学课时中进行调整。笔者搜集小学 上课时间并进行对比,得到全方位的信息以期做出客观旳判断。华文小学共分为两个阶段: 一至三年级为第一阶段;四至六年级则为第二阶段。冃前每节教学课时设定在30分钟。
1979年《内阁报告书》中第57 (a)项提倡为了计学生能够掌握三个基本领域的技能, 即“沟通领域”、“人文与环境”及“个人发展”,。制运了新课程(3M计划)。根据新课程 的编制,第一阶段的上课时间为一周1320分钟,而第二阶段上课时间为一周1440分钟。 在此时期的教育开始将部分语文教学的时间调整至符合政府所要求的三项基本领域技能上
(详见图3-6)。尤其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政府将回教教育和道德教育纳入“人类与环境” 的领域下,但独立分配时间。
 
图3-6小学第一、第二阶段新课程上课时间分配②
由上所见,语文教学的课时在第一阶段占了 77%,却在第二阶段的时候缩减为65%,
因此华社认为语文教学课时缩减会导致华文教学方方面面的缩减。因此华社对于政策制定 的反应是持“反对”居多,认为会影响华小变质。直到1993年,《小学新课程》改为《小 学综合课程》(KBSR),是为配合"2020宏愿”而推出的教育政策。2003年为了推行英语 教学计划,再次对《小学综合课程》进行调整。2011年内阁废除英文教数理政策,继以 《小学标准课程》(KSSR)取代。
°Laporan Jawatankuasa Kabinet Mengkaji Pelaksanaan Dasar Pelajaran (7hb. NOV 1979),Kementerian Pelajaran Malaysia, Kuala Lumpur, 1979, pp. 242.
②资料来源:马来西亚课程发展中心《小学新课程》,雪兰莪:马联出版社,1981年,第8・9页。
《小学标准课程》让学牛通过分析创意思维而使学生身心平衡发展成为优秀人类,进 而推行6项教学内容:一是沟通技能,二是精神、态度和价值观,三是人文环境、社会、 国家和世界观,四是人际关系、领导、交际技能,五是体育与美术发展,六是科学和工艺 技能发展。《小学标准课程》颁布后,小学上课时间有所变化,第一阶段每周上课时间改 为1380分钟,而第二阶段每周上课时间改为1500分钟。
表3T0小学标准课程(KSSR)各科目时间分配表
教学科目 每周上课时间(分钟)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主要基础科目
国文 300 240
英文 150 180
华文 360 300
道徳教育- 120 150
体育 60 60
卫生教育 30 -
健康教育 - 30
数学 180 180
主题式科目
视觉美术世界 60 60
音乐世界 30 30
科学与科技世界 60 120
工艺与设计/信息和 通讯技术 - 60
历史 - 60
周会 30 30
总数 1380 1500
教育部在制定小学第二阶段上课时间时,有意将原本每周国语(马来语)及英语上课 时间增至300分钟,但受到华社的反对,认为该指令的执行将导致华小变质。教总、。校 长职工会和华总②建议教育部将国语(马来语)及英语上课时间设在每周210分钟,董总 认为应该维持现状,每周180分钟。最后,教育部课程发展总监于2013年1月22日发表 声明,小学第二阶《标准课程》(KSSR)华校和淡米尔小学每周教授国语及英语的上课时
①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简称•■教总”,1951年成立,以联络马来西亚各地华校教师感情,谋求教 师福利及发扬中华文化;2研究及促进教育;3•争取华文教育以至华裔国民的平等地位^为宗旨。
②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简称"华总S 1991年成立,以“1.促进我国各民族亲善与团结;2•商讨与处 理与会员有关的问题;3.针对影响会员的政策或措施提出意见;4.再符合联邦宪法的原则下,推动和 参与文教、福利、社会及经济工作;5.联合与本会宗旨相同的社团,以达致上述目标,,为宗旨。
 
间定为240分钟(详见表3-10)c
直到现阶段,政府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继而鼓励各源 流学校①参与此项计划,但一旦参与就没有半途退出的道理。因此,董总②呼吁各大华文小 学“不要”参与此项计划,原因是:“华文小学不适合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这是基于华 文小学的重要特质之一,其主要教学媒介语必定是华文。倘若华小参与这项课程,势必直 接影响及变更这项华小的特质及导致华文教学的时间缩减。因此,双语言课程的执行可能 导致华小出现变化”③。董总调查后提出上课时间所会发生的变化,以此作为“拒绝"响
 
图3-7华小第一阶段每周上课时间分配表
依据上述的资料,笔者在马来西亚报章上亦得到相关的信息。根据廖舒桦在《e南洋 商报》的报导,马来西亚芙蓉州多所华小管理者强调,“学校并没有牺牲其他科目的授课 时间,城乡区华小会依据教学的需求,斟酌调整个别科目上课的节数时间,并不会只侧重 增加国语科目的上课时间”。④受访者表示,大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较弱的某些科目,教师
①各源流学校代表马来西亚各所不同语言为教学媒介语的学校。
②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简称“董总3 1954年成立,以“维护与发展华文教育,坚持与争取平 等地位”为使命。
③《反对在华小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DLP)》,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出版刊物, 2016年7月15日,第14页。
④廖舒桦:《以教学需要调整,没侧重国文科,华小上课时间有增无减》,(2018年3月18日),[2016
年1月14日]马来西亚《e南洋商报》,http://www.enanyang.my/news/20160114/^教学需要调整-没侧重 国文科b「华小上课时间有/。 “ 牺牲的是自己宝贵的时间来增加课时。芙蓉丘晒园华小校长,何立群受访时表示:“在华 教工作上,大家都在努力付出,没忽略华文教育,而增加课时后,学生的成绩也有进步, 甚至达到校方所期望的S
上述资料与信息并不能独立作为最终的结果,因此笔者根据所得资料与信息进行整理, “语言教育政策对英语教学及马来语教学的重视,继而迫使华文教学面临教学课时锐减的 影响”这一说并不完全成立。笔者认为,国家所颁布的语言教育政策或是相关教育政策, 皆对学习语言造成影响,但由于政策的制定尚未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因此会出现顾此失彼 的情况,对特定的语言造成负面的影响,例如:华文教学和淡米尔教学。
(四)华语教材内容趋向简化
1.案例分析
“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宣布2018年起将严格执行“2000年作业簿应用指南'通令”
2017年10月11日,教育部副部长宣布将于2018年开始严厉执行2000年发布的“小 学作业簿应用指南"之通令。2000年“小学作业簿应用指南”说明不允许校方对小学第一 阶段,即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使用作业簿,因为教育部所使用的课本中已包含了练习项目。 第二阶段的学生,即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必须应付小六检定考试,因此教育部制定各个科目 仅允许使用一本作业簿,华小允许使用5本作业簿,科目包括:国语、英语、数学、科学 及华语。作业簿权当练习教师所授知识,未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不鼓励在开学前期使用 作业簿。
马来西亚政府小学作业簿泛滥问题,华小尤其严重。教育部副部长发表文告,2018 年始会严格执行“小学作业簿指南”,这项通令主要是为了解决小学生“书包过重”的问 题,违反通令者将面临警告甚至处罚。拿督张盛闻也解释,如家长本身觉得有必要而在校 外购买作业簿,那属于他们的自由,但校方必须遵守这项通令。
对于这则消息,大众反应不一,有的欢喜有的愁。行动党副主席郭素沁批评教育部在 宣布该项通令时国语仓促,以致造成各方混淆。郭素沁表示,严禁一至三年级学生使用作 业簿是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课题,尤其对于习惯使用作业簿来指导学生的华小教师和家长。 甚至许多印刷厂商已经接收了订单,教育部于10月中方发表说明,这项决定对印刷厂商、 校方和家长都不甚公平。①
①郭素沁:《禁作业簿具争议,促张盛闻与各方对话》,(2018年3月18 H)[2017年10月15日]马来 西亚《星洲日报》
http://www.sinchew.com.my/node/! 691636/%E9%83%AD%E7%B4%A0%E6%B2%81 %EF%BC%9A%E7 %A6%81%E4%BD%9C%E4%B8%9A%E7%B0%BF%E5%85%B7%E4%BA%89%E8%AE%AE%C2%B7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华文理爭会卞席王鸿财大力赞扬教育部的立场,认为这项通令有 助于摒弃应试教育F迈向素质教育。「他认为“过多的作业簿使用会间接剥夺原本应该进 行课堂教学的时间,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要摒弃应试教育,就应 该大刀阔斧的进行教育改革,首为其冲应是让课堂成为完全的教学平台,而不是过度完成 作业。
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华小作业簿的减少符合华文教学内容趋向简化的说 明。许多华小的教师利用课下安排作业簿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从中延伸学习。 为此作业簿或习题对增加知识是有一定的帮助,但教育部借由调整作业簿的通令间接影响 了华文教学的内容,当小学生学习华语仅是从课本获得知识,而缺乏从旁的知识累积轨道, 相等于学习的内容简化了。
2.问卷调查分析
根据笔者问卷所得资料,40%被调查者“同意”语言教育政策在演变的过程中使得华 文教学的内容趋向简化,30.91%被调查者则对此表示“中等”态度,分别有13.55%认为 “不同意"及14.55%表示“非常同意"(详见图3-8)。
被调查者认为华语教材趋向简化的同意度
 
图华语教材趋向简化的同意度
 
笔者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式来研究两组调查者对语言教育政策导致华语教材趋向 简化的同意度(详见表3-11 )o统计得出学前、小学教育及中学、高等教育的均值分别为 3.7及39因此断定两组被调查者均“同意”语言教育政策导致华语教材趋向简化这项说
%E4%BF%83%E5%BC%A0%E7%9B%9B%E9%97%BB%E4%B8%8E%E5%90%84%E6%96%B9%E5% AF%B9%E8%AF%9D。
①《欢迎作业簿新通令华理会吁各校遵守》,(2018年3月18日),[2017年10月12日]马来西亚
《星洲日报》,http://www.sinchew.com.my/node/l690910 =
 
法。由于标准差的数目相差较大,得岀结论两组调查者之间看法较为分散。
表3T1华语教材趋向简化组统计量表组统计董
教育机构2组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华语教材趋向简化的同意度 学前、小学教育
中学、高等教育 27
28 3.6667
3.8929 1.00000
.99403 .19245
.18785
 
 
表3T2华语教材趋向简化差异性分析表独立样本检验
方差方程的
Levene检验 均值方程的丁检验
F Sig. T DF SIG.
(双侧) 均值 差值 标准误 差值 差分的95%置
信区间
下限 上限
华语教材趋向筒 假设方差 相等 」52 .698 -.841 53 .404 -.22619 .26891 -.76555 .31317
化的同意度 假设方差 不相等 -.841 52.902 .404 -.22619 .26894 -.76563 .31325
为比较学前、小学教育的教师和中学、高等教育的教师对华语教材在语言教育政策演 变下趋向简化的同意度,根据55名被调查者提供的打分进行了的总结。表3・12中,显著 性检验P值为0.698,大于0.05,可以认为两个群体无显著性差异,方差具备齐性。在方 差相等的情况下,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选择表3-12中“假设方差相等”,P值为0.404, 大于0.05,故原假设成立。在本例中,两组样本的均值相等,即两组教师对“语言教育政 策影响华文教学课时缩减”的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异。
第四章马来西亚华文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限制
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是公认的多源流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政府所提供的11年免费教 育,既6年小学教育,3年初中教育和2年高中教育。马来西亚尤其特别的是,小学教育 的体系由三种不同源流的学校组合而成。国民小学使用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国民型华小 使用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而国民型淡小则使用淡米尔语为教学媒介语,此独特的教育体 系是1957年独立时,民族间谈判和妥协的结果。①
自独立建国后,马来民族以原住民地位自居并主导国家政体形势,当中也包含了支配 教育发展的动向,马来民族中心主义者引发“单一源流”的语言教育观念,主张“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语文”的单元化政策。②大马的多源流教育体系陷入重重 考验。自1956年《拉萨报告书》中提及“最终目标”后,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开始走向 单一源流教育的方向。
在一连串的语言教育政策下,少数族裔母语教育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尤为关键。庆幸的 是,华文教育在许多华社人士的捍卫下,近乎完整地将华文教学保留下来。笔者在宏观原 则下微观探讨近期的7项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影响,并分析华文教学在语言教育政 策下所做出的转变。
笔者针对7项政策或教育指南做了访谈调查,受访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状况和对马来西 亚语言教育政策的理解进行反馈,受访者尽量持中立态度,大多选择自身了解的政策进行 说明。由于部分政策颁布的时间属于早期马来西亚建国时期,因此年纪较轻的受访者对早 期政策的认识较浅。
®Helen TING M.H., "Book Review: Gerakan Pendididkan Cina di Malaysia 一 Satu Kajian tentang Peijuangan Dong Jiao Zong by CHEONG Yuen Keong', 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Vol. 3, No. 1,(2014),pp. 87-89.
②林国安:《马来西亚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华文教育的处境■兼论统合国民教育政策与多元民族语文 教育体系难以缓解的矛盾》,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编:《董总60年会庆特刊》,吉隆坡加影: 董总出版,第739页。
一、1967年《国语法案》对华文教学的限制
马来西亚政府以马来语可以达到国民团结为理由,坚持将马来语立为国语,并制定教 育政策使得马来语成为学校唯一的教学媒介语,以至于其他族裔母语教育发展受到限制①。 1967年,马来西亚政府忽视其他族群的反对声浪,制定了《国语法案》。当中列明马来民 族的语言为主要官方语言,即马来语为国语。虽然该政策并未限制或消灭其他语言的使用 权利,但这项政策奠定了未来语言教育政策向“最终目标”发展的既定事实。
《国语法案》中明文规定马来语作为官方唯一指定用语。②政府将统一语言视为团结 人民的工具,马来民族则坚持将马来语作为国语并作为建国的条件,③继而使到其他族群 的语文无意间成为次要语文。这项政策间接将未来的教育政策导向“单元流教育”发展的 局面。
对于此项政策,有人认为:“政府将马来语言列为官方用语,随后制定的政策目标是 对其进行强化也是理所当然,但值得留意的是,政策里并未有提及不能使用其他民族的语 言或是母语,仅是在重视国语的同时,无意间使其他民族的语言成为了次要的语文。正是 因为如此,华文教学和淡米尔语教学在马来西亚的教育领域中受到了限制。而这样的限制 如果继续扩展的话,恐怕会变成“消灭母语教育”的一项步骤,这碰巧是我们(华人)所 担心的。我们的国语是马来语文,政府虽然极力加强(国民)国语的能力但并没有规定不 能使用其他语文,仅是巩固国语的地位。政府在许多政策中提到“加强国语的使用率”, 政府并没有明确消灭(其他语言),可是政策的走向无形中变成我们所担心的东西(母语 教育被消灭),但实际上我们(华人)所担心的并没有在任何一个实际颁布的政策中说明 或表示出来。"④
政府为了响应《国语法案》的教育目标,隔年将国民型英文小学强制转换为国民小学 (马来小学),指示学校必须以马来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o 1976年将国民型英文中学转 型为国民中学(马来中学)。另一方面,逐步使用马来语为公共考试的媒介语并取消以英 语作为媒介语的公共考试° 1982年以后,英文学校已退出了马来西亚的教育舞台。⑤
综上所述,1967年《国语法案》虽未对其他民族的语言,例如华语和淡米尔语实施明
:叶俊杰:《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第133页。
②Akta Bahasa Kebangsaan 1963/67,2006, ed.
③赵凌梅:《马来西亚华语教育历程及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5,第41页。
④受访者②:访谈时间:2017年12月。访谈方式:面谈。受访者职位:高等教育教师。
⑤赵凌梅:《马来西亚华语教育历程及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5,第41页。 确限制的指令,但间接对少数族裔母语教育造成了局限。除国民学校被指定需要使用马来 语为教学媒介语外,其他源流学校仍可自由地使用母语为教学媒介语。但政府逐步将公共 考试的媒介语改为国语,因此当其他源流学校在原本使用英语为公共考试的媒介语时,经
《国语法案》之后,学校必须加强马来语的训练,方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官方语言一一马 来语来进行公共考试。而集中对一项语言加强训练的时候,其他语言或语文的练习便成为 次要的了。
二、1970-1990年《新经济政策》对华文教学的限制
1971至1990年为马来西亚制定新经济政策时期,期间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 持马来民族的政策,在政治、教育和经济上都特别优待马来民族,①导致马来西亚的民族 主义限制了其他族群发展的权益,尤其像独尊马来语的政策,华文教学、淡米尔教学、英 语教学甚至一些土著母语的教育都受到了政策的局限。
“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老师会透过奖励学生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学习,但我遇到的 教导马来科目的教师(马来人)对华人存在着一些偏见,会以贫富的差距来衡量马来学生 和华人学生。政府在这一方面也有偏差,政府认为马来族群整体上较显弱势,顺理成章给 予马来民族优先的权利/②
“所有语言政策乃依据社会语言情境制定,只有透过分析当时情境才能了解语言制定 的原初「◎马来西亚是马来民族占主导地位,继而使用语言政策巩固马来语的使用,但英 殖民政府所遗留下来的多源流教育体系依旧由中央政府全面管辖,以至于马来西亚的语言 政策和教育政策是相互挂钩的。
新经济政策初期,华文教学非但没有受到重视,反而遭受限制和打压。马来西亚政府采 取了马来语至上,降低英语地位,边缘化其他民族的语言政策。国民的反应大不相同,马 来民族是认同的,因为是马来语是他们的母语。华族和印度民族反对者居多。华人对于华 文教学面临限制的看法主要是,“因为华人心态,华人仍以英语为主。如果是国语,华人 反对声浪大,但如果以英语当做通用语,反对声浪小。英语教育相对来说比国语教育更能 影响和打击华语教育°语言教育主义者,动輒发动反对少数族裔母语教育的运动,这将令 华文教育成为被动地捍卫母语教育。政府不断加强英语反而会影响华语教育现状,进而促
①孔颂华:当代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第26页。
②受访者⑥:访谈时间:2017年12月。访谈方式:面谈。受访者职位:高等教育教师。
③Cooper, Robert L., Language Planning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进国际学校的长成。复办“英小"的声浪,赞成居多。小孩并非在未来一定可以到海外去 学习,因此只是接触英文而不使用国语(马来语)是不切实际的,学习国语是需要的,并 不能一味强调国语不需要,政府应鼓励(国民)学习多元语言。”①
新经济政策制定了长达20年的马来西亚计划,每5年为一期,目的是为了缩短各族 人民在社会、经济和教育各领域的鸿沟,协助落后民族,使他们有机会参与社会各领域的 建设。比较浅白且符合实际操作的说法是,政府提倡“马来民族”为优先的政策,马来民 族不单能在各领域中得到优先权,政府更将马来语设为所有年级指定教学科目,并规定马 来语成为能够申请公共考试的首要条件。
在国民学校中,华语和淡米尔语的课程需要至少15位以上的家长要求才能开办。华 文教学的课程与国语教学的课程相较之下,明显形成了语言次等和一等的区别。这也正是 华人力争将华语设为官方语言的初衷,希望政府能对各个民族的教育和语言做到公平对待 的态度。“教育制度暴露出不公平的性质,即使政府对华文教育拨款或扩建校园,仍存在 着不公平的因素,因为从大层面来看,政府给予华文教育的扶持相对来说是比马来语教育 的帮助少得太多,因此在政府制定政策的同时,如果可以注重教育平等这个问题,那就可 以避免很多种族分歧的因素,也可以将教育上升到更高的层面②
马来西亚第四期(1981-1985年)及第五期(1986-1990年)的计划中,政府持续强调 马来语必须作为学校中主要教学媒介语的重要性,1983年所有大学入学条件中所规定的课 程,均需使用马来语进行教授。新经济政策颁布初期,政府将英殖民政府留下的英语为主 的思想过渡成为独尊马来语,但随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世界一体化的现象越来 越明显,面对马来西亚政府统一教学用语,华人团体积极维护母语教育与教学的发展,政 府始终维持着对母语教学的消极态度,未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三、《教育大蓝图》对华文教学的影响
从马来西亚目前的教育方针来看,政府在选择赞同多源流教育的同时,也想将马来语 列为国家第一语言,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自然成为学习的第二语言,而在马来西亚,华人 是国家的第二大民族,因此华语顺理成章的成为第三语言。马来西亚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 时,较注重于马来语及英语,所以在许多时候华语作为教授科目被排除在教学以外。
①受访者③:访谈时间:2017年12月。访谈方式:面谈。受访者职位:学院院长。
②受访者①:访谈时间:2017年12月。访谈方式:面谈。受访者职位:科系主任。 政府现阶段执行的《教育大蓝图》为提高各源流中小学英语水平,制定了一项“双语 肓课程计划(DLP)”,该计划响应政府所积极推行的“巩固国语、加强英语(MBMMBI) 政策。语言教育政策变换是否会让华文教学走向没落的趋势,笔者在问卷调查中第5部分 第21题中询问被调査者对华文教学走向的态度。
调查显示,24% -不同意”语言教育政策的变换会使得华文教学趋向没落,20%持 “中立”的态度,而56%“同意”华文教学因语言教育政策的变换逐渐没落(详见图4-1 )o 当中,36%被调查者对华文走向没落持“非常同意”的态度。研究显示,语言教育政策的 变换使得中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出现“双半语”的现象,更使得重视“字本位”的传统 华文教学受到漠视。这项说明直接将语言教育政策导向单元流教育”的发展方向。
魁高等程度 醐低等程度■丰等
 
中等
=4
 
图4"语言教育政策的变换使华文教学走向没落局势
马来西亚特殊的多元社会体系,国民对执行多源流教育己习惯,但部分马来团体发声 “多源流教育体系阻碍人民团结”,提倡单元流教育。篥政治言论提倡多源流教学,如马来 学校、华文学校、淡来尔学校(不称为印度学校)。马来团体多半认为多源流教育阻碍马 来西亚人民团结,提倡单元流教育。只有一种学校,各族共同学习,仅有单一科目教导母 语教育(华语、淡米尔语),其余使用国语教导科目,但受到华人社会的反对,尤其是董 总,说此项教育理念是种族政策。政府没有明说教育的走向,担心言论会涉及政治继而影 响大选选票。我们担心今后教学会往单元流教育发展,原因是华人人口锐减,往后有可能 成为少数民族,少了华人投反对票的话,便能成就单元流政策,华社认为政府所颁发的政 策是间接削弱或消灭华文教学,因此不断发表反对意见。”①
政府积极的向各源流中小学推荐“双语言课程计划”,鼓励参加这项计划,而华社团体则极力阻止 华小参与,主要是担心华文小学会因此变质,失去母语教育的特质。华文小学以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 经历许多提倡英语和马来语的政策后,仍保留原有的教学方式,这足以让马来执政党对我们(华人) 感到害怕」”在别人眼里,支持完全以华文来接受教育亦是“单元化”的现象,如果多和友 族相处便会发觉对方其实是好相处的,所以不需要处处争锋相对。或者这可以用“马来人 对华人的害怕”来说明教育政策对华文教育的打击,是因为"看”华教的发展蓬勃对自身 (马来人)的利益和权利造成负面影响。②
第二节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对华文教学的让步
—、1979年《内阁报告书》对华文教学的让步
新经济政策时期,1974年教育部欲了解目前的教育制度是否对马来西亚的教育有贡献, 因此促成内阁对教育状况作出一系列的探讨。这项报告书于1979年完成。报告书的内容 对华文教学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1979年内阁检讨教育政策实施委员会报告书》(简称“1979年内阁报告书")倡议 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对小学和中学编订了新的课程(KBSR③和KBSM④), 1983年逐步在各源流学校实施这法令,时间截止1988年,全国各源流小学从一年级直到 六年级已完全采用这种新课程。1989年在国民中学和改制中学全面推行这门综合课程。
这份报告书中提及了让各源流学校维持运作,以各自的母语为教学媒介语,尤其在小 学的阶段,三种语文分别在不同源流学校作为主导媒介语。国民学校使用国语为教学媒介 语,国民型华小以华语做为教学媒介语,国民型淡小使用淡米尔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报告书中明文列出华语成为国民型华小的教学媒介语,而在国民学校内,除非要求小 孩学习华语的家长人数达至15人或更多,方能提出开办华语课程的要求。报告书中指出 华文教学没达到高水平发展的原因,是因为师资短缺,⑤因此针对该项评估,内阁决议派
①受访者⑦:访谈时间:2018年02月。访谈方式:面谈。受访者职位:退休副校长。
②受访者③:访谈时间:2017年12月。访谈方式:面谈。受访者职位:学院院长。
③1KBSR: Ko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Rendah (小学教育综合课程)
④KBSM: Ko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Menengah (中学教育综合课程)
^iLaporan Jawatankuasa Kabinet Mengkaji Pelaksanaan DAsar Pelajaran 1979, Kementerian Pelajaran Malaysia, Kuala Lumpur, pp.84.
遣华文教师到小学教授华文。
报告书在文末更阐述了其他民族对于学习华语抱持着兴趣,因此,政府鼓励学生多多 选修华语科目。这使得华文教学的发展岀现了分歧,政府所推崇的华文教学和华社所坚持 的华文教育是大相庭径的。"政府所提倡的和我所秉持的华文教学并不相同,政府鼓励的 是华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而马来西亚(华人)响应的是母语教育而非作为第二语言的 华文教学。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华人所倡导的华文教学,属于一系列相当完整的教育 体系,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几乎都以华语为主要媒介语◎然而政府对华文教学依然秉持着 “第二语言教学”的观念,仅是默认而非支持,因此华文教学在发展道路上仍受到了限制。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局面更多的是第二语言教学,而这相对于真正的华文教育来说贡献不 大/①
然而笔者认为,以第二语言作为华文教学的方式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并没有大贡献这 一点不够贴切。如果政府提倡华文教学,进而在国民学校中鼓励各民族(华族以外的族群) 学习华语,这能让华文教学发展更为广泛,而不仅仅局限在国民型华文小学、华文改制中 学和华文独立中学之内。这是向不同的民族发出学习邀请,让他们认识华语、了解华语, 随即达到发展华文教学的初衷。
这也说明,政府对华文教学的态度开始转变,由之前限制、漠视的态度,转变为鼓励 和维持的新态度。
二、鼓励学生学习新语言的法令政策
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于2012年10月11日推介《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 图》,此教育方针旨在2013至2025年间全方位提升国家教育水平,《教育发展大蓝图》所 提出的11项转型计划,涵盖领域包括学术水平、语文能力、考试评估、教师素质、教部 权力架构与其他相关课题©②
政府在现阶段政策中,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出了具体的革新,以实现教育体系的 转型。其中一项革新针对语文能力提出:须确保每个孩子掌握马来语和英语,并鼓励多学 习一门语文,如华语、淡米尔语或阿拉伯语©马来西亚多元文化背景让学生可以在多元文 化的社会实践中熟悉并掌握多门语言,这也可以帮助学生得到跨国的工作机会。因此,政
①受访者④:访谈时间:2018年1月。访谈方式:面谈。受访者职位:实习教师。
②《教育发展大蓝图》之探讨与看法,人联党教育局提呈,2012年11月,“前言”,第2页。 府派遣更多的华语教师、淡米尔语教师和阿拉伯语教师执教。当学生三种基本的外语能力 提高后,政府提议学习额外语言,例如西班牙语、法语和日语,而添加的外语课程也编入 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例如《小学标准课程》。
2011年,马来西亚投资在教育方面的数目占政府总开销的16%,比起香港、韩国、 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地区)还高,但学生成绩却逐年下降,2009年国际教育素质评估,学生成绩 更是惨不忍睹:60%学生数学科目未达到最低标准,44%学生的阅读能力未达最低标准, 43%学生科学成绩未达最低标准。①为了使国家教育能具有国际水准,每个民族享有高质 量的均等教育机会,教育部立下5个绩效目标,即教育机会、素质、平等、团结及效率②。
除学习第一语言(马来语)及第二语言(英语)夕卜,教育部更积极鼓励即将出国深造的学 生学习第三语言,特别在马来西亚全寄宿中学③中大力推广外语。
表4-1全寄宿学校执行外语课程列表
数量
外语项 学校 教师 学生 课堂
阿拉伯语(沟通能力) 47 88 7,050 235
华语(沟通能力) 25 25 3,750 125
百语 54 59 &100 270
犧语 19 19 2,850 95
法语 44 46 6,600 220
韩语 8 8 2,400 80
总数 202 249 30,750 1,025
 
根据表4J显示,在马来西亚全寄宿中学开办以训练华语沟通能力为主的课堂总数增
加到125个,学生人数增加3,750人,执行华文教学全寄宿学校增加至25所,教授华文科 目的教师也增加了 25名。虽然与其他科目相比还少,但是与以往比较,有所进步。
由此所见,新政策下鼓励学习外语(其中包括华语)的态度已经比以往更为开放。 “政府希望马来西亚教育能进入PISA里的前端,因此对马来西亚教育客观来说是正面的。 不足就是加强国语和增加国语课时,同时削减了华文教学的课时。但华社所担心的问题并 没有明文规定中,而新政策在推广外语时也包含了华文科目,所以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华文 教学是采取新的态度④
①饶仁毅,丘琼润,谢诗坚,等:《剖析2013-2025马来西亚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大将观点37》, 马来西亚大将出版社,2013年,“内容简介”。
②《教育大蓝图革新重点(一)》,(2018年3月18日)[2013年09月06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344699o
③马来西亚全寄宿中学:多数以教导理科居多,教学媒介语为马来语。
④受访者②:访谈时间:2017年12月。访谈方式:面谈。受访者职位:高等教育教师。
第三节马来西亚华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华语通用程度不高
马来西亚的华语传播是由华人从中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迁徙或移民时的自 然传播。郭熙认为,这样的语言传播是伴随着人口迁移的自然传播。①早期的移民多以群 居的方式在新环境中生活,语言和文化因此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及传承。但马来西亚语码混 用的现象日渐普遍,华人、马来人及印度人在谈话中能熟练地转换语码,随之而来的是华 语通用程度有所降低。
马来西亚政府积极推广马来语及英语,正符合语言有意识传播的特点,即出于某种动 机人为推广马来语的行为。倉政府使用政策的推动力促进马来语的使用,因此马来语有意 识的语言传播与华语的自然传播相抗衡。笔者对马来西亚语言通用程度进行了调查,发现 马来语的通用程度排行最高,英语第二,华语第三而淡米尔语排行最低。
表4-2语言通用程度排序表
调查者对语言的排序
排在第1位 1排在第2位 排在第3位 排在第4位 排在第5位
马来语 63.64% 27.27% 9.09% 0 0
英语 18.18% 43.64% 3&18% 0 0
华语 1&18% 16% - --
52.73%
: ■: 1
:〔 - : 0 0
淡米尔语 0 0 0 96.97% 0
其他 0 ■ -
0 0 3.03% 100%
(华语方言、日语、韩语) 1
调查显示,52.73%被调查者将华语排在马来西亚的通用程度第3顺位,而16%将华语 排在第2位,1818%将华语列在第1位。与马来语相比,63.64%被调查者把马来语列为通 用语言第1位,仅有909%将马来语排在第3位。43.64%被调查者将英语通用程度排在第 2位,38.18%将英语排在第3位。而被调查者一致认为,淡米尔语的通用成都排列在第4
丁郭熙:《华语传播和传承:现状和困境》,周锋主编:《世界华文教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年,第24・32页。
◎郭熙:《华语传播和传承:现状和困境》,周锋主编;《世界华文教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年,第24-32页。
位,其他语言包括华语方言及外语排列在第5位。显而易见,马来语的通用程度是属公认 的第1位,英语排在第2位,而华语排在第3顺位。
华人移民的后裔在聚集的状态下,自然习得了祖父辈的语言,形成了马来西亚华语的 自然传播。马来西亚的华文教学目前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局面,是因政府高度提倡马来语 及英语的使用,使得新生代对华语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各方阻力的影响下,华语的自然 传播也受到挑战,华人社会进行“母语维护”而做出种种努力的当下,“华语自然传播” 也不得不切换为“人为语言传播”模式勺
政府颁布语言教育政策时着重于马来语及英语的传播,而忽视华语的传播,这也限制 了华文教学的发展。虽然政策对华语持有较开明的态度,但语言教育政策的大走向仍朝着 “最终目标”前进,“巩固国语,加强英语”的情势下,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发展,受到 了 “排挤S "政府颁布的政策响应单元流教育,这定会对华文教学造成影响。现下华校使 用华语为教学媒介语,如果将现在多源流教育换为单元流教育,国语为教学媒介语,教学 的课时会受到影响(由原本的华语媒介语转换为一周仅有300分钟学习华语),往后学生 都会偏向国语教学,政府认为国语为教学媒介语,这样持续发展,会演变成与泰国华侨或 印尼华侨一样,华人失去自己的特征,例如失去华文的姓氏①
总的来说,政策在提倡马来语及英语时,针对这两种语言制定课程和计划,不单影响 了华文教学的改进、华文教学的发展,更限制了华语的使用范围。因此,国家颁布的语言 教育政策直接影响了华语的自然传播,继而对华文教学造成障碍。
二、学生学习华文的积极性降低
“中四华文老师发文苦述学生学习中文10年但不会读写”
一位马来西亚槟城国民型华文中学的任教华文老师,陈老师于2018年1月18日在脸 书上发文,无奈表示对于学了至少10年华文的学生,却连简单句子也看不懂,简单的字 也不会写,而感到失落。陈老师向记者透露这些学生是来自英文教育的家庭,与父母使用 英文进行沟通,虽然幼儿园至中学皆接受华文教学,但却没办法朗读理解现代文,甚至连 阅读短文后200字的感想也完全写不出来。学生向老师表明之前的华语考试都交了白卷, 考了零分。陈老师表示,以往在执教的班级里仅有两、三名学生是这样的情况,但近几年 情况越发严重。这些学生在上华文课时会表现出一副不屑的样子,来表明自己已放弃华文。
①受访者⑦:访谈时间;2018年02月。访谈方式:面谈。受访者职位:退休副校长。
仅是因为国民型华文中学将华语设为必考的科目,学生才上华文课并参加考试。父母不认 同将孩子转到国民中学,因此任由他们留在国民型华文中学,但选择放弃华语。陈老师表 示,甚至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身为华人而必须学习华文,因此感到悲哀,这才是最可悲的事 情。
马来西亚华人学生学习华文的积极性逐步下降,而学生对华文不再秉持着传承文化的 态度,仅仅将华文当做一门学习的科目。2015年大马教育文凭(SPM)成绩放榜后,发现 华文科整体表现比往年退步,使得各界怀疑华文考试的程度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或有 过难、考试局故意刁难等。①SPM华文科获得优异成绩的现象已持续多年,而2015年华文 科越来越难考的趋势直接影响了家长和学生对华文教学的态度,家长为了让孩子的成绩单 呈现得较“优秀”,会鼓励孩子不再报读华文科,这导致学生对华文教学不关心,学习华 语的积极性下降。
上述例子说到SPM华文科的成绩及格率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华语的积极性,而制定 及格标准往往与政策有很大关联,换句话说,语言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华语的积极性有一 定关联。“学生认为学习华文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华文如果不再占优势,家长会让孩子不 报考华文科目,以免影响总体成绩,因此学习华文的态度会变得消极”。②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针对大马教育文凭的及格基准做出了调整,如国语及历史不及 格则不能列为通过,2016年颁布说明必须通过的科目包括国语、英语、及历史,唯独缺 了华文,当着重于其他两项语言的情况下,这便会自然地对华文教学产生消极的态度,继 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三、华文教学受重视程度较低
研究显示,马来西亚政府对马来语和英语的态度十分看重,制定语言教育政策时,将 国民提高国语和英语的能力作为政策的达成目标,对其进行高度关注。政府强调学习国语 及英语的同时,认为国民应该掌握更多的语言,才能与国际接轨,因此鼓励学习一门语文, 包括阿拉伯语、华语、西班牙语、法语、日语、韩语等。学习这些语言,尤其是英语,除 了让国民能在通晓多种语言的情况下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特点、习惯等,也让国民可以 使用不同语言在各国经商,以便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进而成为优秀的人才。
①郭佩芬:《别只是想A多鼓励考华文》,(2018年3月25日),[2016年3月13 B](马来西亚)《东方 ONLINE》,专题/网视,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s/l 30976# o
②受访者⑦:访谈时间:2018年02月。访谈方式:面谈。受访者职位:退休副校长。
不过,华文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虽然对华人来说,华语被视为第一学习的语言,nf 以称为是华人的母语,但在马来西亚社会上和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中,华语的使用或通用 程度仅属于第三语言,排在马来语及英语之后。鼓励学习外文的政策中,政府将华语归类 其中,其行为是将华语作为外语的形式来进行教授,即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科目。这已叛离 华社秉持将华语作为母语教育的理念,华文教学的发展因此呈现步伐不一致的局面,原因 是政府与华社对华文教学的定义及理念不相同。
新政策为了响应学习外语的计划,向当地学校派遣具有资格的教师前往执教,但教师 派发的比例有明显的差距,为华文教学而派遣的教师数量是全语言教学计划中“中下”的 比例。可以看出,华文教学在马来西亚制定的语言教育政策下受重视程度仍然较为低下。
四、华社被动捍卫母语教育
华语受重视程度有限,因此华人社会不断向政府递呈教育备忘录等语言教育规划的策 略或意见书。这样的情况在马来西亚非常常见,尤其当政府推出或颁布一项与教育相关的 计划,华社便会在短时间内提岀“意见”,而这些意见大多时候不被釆纳。这也演变成华 社仅以“反应”政府所颁布的政策和法令来“维护”母语教育,而非自主地针对现阶段华 文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例如,现阶段推行的“双语言教育课程计划”,政府颁布执行这项计划之后,华社针 对这项课题,发表意见。据笔者所了解,董总推动反对DLP (双语言教育课程计划)” 的项目,也发动签署运动,吁请各大华校慎重定夺是否该执行这项目,担心参与之后会影 响华文学校和华文教学的母语教育特质。“双语言课程计划”并非完全没有可采用价值, 而牵涉其中的语言正好是马来语及英语,所以对华文教学而言是有造成负面影响的顾虑, 最终政府将DLP计划的参与权发放给各源流学校,只要符合政府列出的条件,便可申请 执行DLP计划,但中途不能退出。
笔者更为忧虑的是,华社按照政府颁布的政策与计划“反应”,而忽略了根据华文教 学的实际情况做岀行动,如这个情况持续下去,会不会间接地“亲手”将华文教学或华文 教育导向“最终目标”或是“单元流教育”的大方向。
第四节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相关建议
综观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现状、结合笔者对华文教学的研究,总括来说,马来西 亚华文教学已取得…定的成就,但仍处在成功与困难并存的局面中,也就是所谓的“成就 困境①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虽然在华人社团的维护及发展下,取得不俗的佳绩,相较于其 他语言的保留,华文教学可以称得上是“无断层”的教育。但即便是在民族维护母语教育 的努力下,华文教学依旧面临如上文所提到的种种挑战。以下就研究中尚存的挑战及今后 发展的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一、 进一步达到各语言平等发展,加大及推广华文教学的力度
马来西亚建国以来便奉行统治民主化,马来人、华人、印度人构成了马来西亚三大民 族,也令国家多宗教、多民族、多文化的色彩更加鲜明。国家以多元文化的个性发展的同 时,语言的发展也成为其中备受议论的课题。
现阶段,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以“巩固国语,加强英语”的理念发展语言教育,因 此造成华语教学被漠视。政府在颁布语言教育政策中主要推崇马来语和英语,因此造成各 项语言教育不平等发展,华语教学不被重视。
华社团体极力维护自身母语教育,争取将华语列为国家官方语言。此目的旨在进一步 达成各语言教育平等发展,使民族母语教育得以维持并保留下来。因此,语言教育政策应 对各语言的发展保持平等的态度,不倡导只重视一种语言,这将致使其他语言被忽略进而 走向没落。政府应趁现阶段华文在国际语言地位上升的时候,加大及推广华文教学的力度, 让马来西亚各族人民学习华语,使其成为一种学习优势。
二、 华社应对教育政策保持正面态度,提供实际性维护母语教育的方针
自建国以来,马来西亚华人为了维护华族文化和保留传统特征而努力不懈。华人为了 教育对抗种种的政治挑战,成就有目共睹。当中最大成就莫过于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被誉 为亚洲国家中少数或仅有的“无断层”华文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甚至高等 教育都有民办的华文学校向民众提供华文教学。
在面临语言教育政策的管制下,马来西亚华文教学得以维持发展,不免要向为了华文 教育而鞠躬尽瘁的先贤们致谢。正因为华人自强不息的坚持下,华人的母语教育在抗争的 道路上不单没有走向没落,反之,蓬勃发展。而在贯彻抗争精神下,华文教育工作者们对
①周聿峨、胡春艳:《浅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就困境”中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南洋问题研究》 2010年第2期,第49-50页。
待政策免不了会夹带些许的负面想法,认为政策隐约附带消灭华文教学的“阴谋二
因此,华文教育工作者对待政策应保持正面的态度,不应该被动捍卫母语教育。华社 团体应主动寻找出路并促成华文教学的发展才能有效的捍卫母语教育。除了针对语言教育 政策中不平等约束做出抗议和反抗,华社团体更应该提供实际性维护母语教育的方针,致 使华文教学可以长久且完整的保留下来方是上上之策。
三、 家长应对华文有信心,鼓励小孩考取华文
维护民族母语教育是每个人的责任,尤其在马来西亚的华人认为学习华文可以保留华 人的“根当然这是70、80年代的想法,现阶段的家长对学习华文不再抱有积极的态度, 相反的,家长认为华文会造成孩子的学习负担,而国家不断强调国语和英语的同时,也会 让家长对学习华文的观念有偏差,认为学习华文不如学习国文和英文来的重要。
近年来,华文考试难取得佳绩的状况频频造成民众对教育有许多猜测,例如:政府为 了扼制华文教学的发展将华文考试的试题加大难度或其他。这造成了家长对孩子学习华文 但不能考取“亮眼”的成绩而感到担忧,因此家长解决的办法是鼓励孩子不考取华文,果 断摒弃学习华文的机会,对华文教学直接造成学习缩减性的影响。
随着华语在国际地位有上升的趋势,家长应对华文有信心,鼓励孩子学习华文、考取 华文,响应华社维持华文教学的态度。另一方面,家长的鼓励也能提升学生学习华文的积 极性,在华人人数不断下降的现象中,鼓励并推动学生对华文教学的积极性对维持华族母 语教育相对来说十分重要。
四、 提倡人民互相学习,多展开各族之间互相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马来西亚多源流的教育体系常与民族政策挂钩,最具代表的就是各别源流的学校使用 不同的教学媒介语进行授课。这也令许多偏激的社团提倡以单源流教育体系取代现阶段的 多源流教育体系。
笔者对此认为马来西亚三大民族之间相互学习是为最理想的状况,让友族同胞们互相 学习,彼此了解,不仅能将语言教学以高水平的水准发展更能符合“语言资源观”,让人 民提升自身的价值。
华文教学不仅限于华人子弟学习,也能提倡让马来族群和印度族群学习,以对外汉语 教学的方式来教导华语及其文化,各族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互相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消弭。
这不但可以促进各族之间的情谊,种族政策的说法也会降到最低,而且对华语教学也能达 到发展和保留的重要规划。
五、应当进一步厘清相关课题,勿使教育过于牵涉政治与种族课题
马来西亚以多元文化的民族特色闻名同时也因为多文化的特征面临困境,其中最为相 互牵绊的领域分别是政治、教育和种族课题。当各界谈论教育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 将政治与种族混为一谈,继而迫使社会将政治、教育与种族课题以相同的面貌处理。
因此应当进一步将不同领域的课题厘清,避免教育掺杂了过多的政治或种族色彩。教 育的发展不适合与其他因素相互融合,虽然是环环相扣的领域,但当教育与政治划上等号 的时候,教育的面貌被政治因素所蒙蔽,继而不能得到有效的整治方案,长久下去会使得 马来西亚教育体制变得无效而影响各项语言的教学,也对孩子学习的内容造成负面的影响。
例如华文教学的课题与种族政策挂钩,导致社会讨论华文教学的时候会以种族课题来 衡量事件,继而模糊了教育的观点和核心目标,因此进一步厘清教育与其他相关的课题是 对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建议之一。
本研究主要探讨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及其对华文教学的影响。华文教学在发展过程 中面对语言教育政策的限制和打压。华语的传播不管对于世界,还是华人民族都是首要的 事业,是一种为了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非排他性语言传播。最理想的局面当然是世界各 种语言在社会上共赢共存,但这确难以实现。马来西亚华文教学作为东南亚华语传播的首 要推手,在传播华文的当下受语言教育规划限制了发展。
进入新时期,为了让学生与世界国际接轨,马来西亚最新颁布的语言教育政策顾及了 “语言资源观S新语言教育政策在注重“巩固国语、加强英语”的政策的同时,提倡学 生多学习一门外语,此政策影响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态度从消极转向积极。但从马来西亚 语言传播的角度来看,华文教学的发展仍受限于语言教育政策。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学发展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而语言教育政策由英殖民时期便已开 始限制华文教学的发展与传播。但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国内较少研究关于语言教育政策对华 文教学的影响,几乎没有找到相关研究成果°笔者通过梳理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 途径,由英殖民战前、战后的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直到现阶段落实<2013-2025年教育大 蓝图》的时间纵线,利用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华文教育工作者进行访谈,并进行 问卷调查,在全面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以语言教育政策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语言教育政策及其对华文教 学的影响,选题新颖,丰富并补充了前人的研究。其次,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大量运用问 卷调查、访谈所得第一手资料,研究材料创新,研究结论具有一定说服力。不足之处在于 进行本课题研究时,问卷只得到华人的调查反馈,缺少各族群对本课题的看法,造成了一 定的遗憾。由于笔者是马来西亚本土研究者,因此汉语水平上的限制导致对本研究的表述 不够精准,希望今后对此部分可以进一步改善及提升。
总体上,本研究牵涉面较广泛,笔者只将部分具有标志性的语言教育政策罗列出来。 希望本研究所提出的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下华文教学所遇到的影响,能对未来的华文教 育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著作
[1]柯嘉逊:《马来西亚华教奋斗史》,雪兰莪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1999年第三版。
[2]莫顺生:《马来西亚教育史1415-2015与华教发展》,雪兰莪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 陈六使研究所,2017年7月。
[3]王世凯:《语言政策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4]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岀版社,1979年。
(-)析出文献
[1]郭熙:《华语传播和传承:现状和困境》,周锋主编:《世界华文教育》,广州:暨南 大学出版社,2016年。
[2]邙其芳:《教育报告书与教育法令》,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编:《董总50周 年特刊》,雪兰莪加影:董总出版,2004年。
[3]林国安:《马来西亚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华文教育的处境-兼论统合国民教育政 策与多元民族语文教育体系难以缓解的矛盾》,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编:
《董总60年会庆特刊》,雪兰莪加影:董总出版,2014年。
(三)期刊论文
[4]毕俊峰:《南亚国家语言政策与我国面向南亚的外语教育规划研究》,《外语教学》 第37卷第5期,2016年9月。
[5]蔡基刚:《国际化和英语话——语言政策是一种选择》,《外语电化教学》第163期, 2015年5月。
[6]曹迪:《语言教育政策与文化软实力》,《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年第4期。
[7]陈兵:《东盟国家语言状况及广西的外语战略研究》,《外国语》第35卷第1期, 2012年1月。
[8]陈伟容:《信息通信技术对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东南亚国家语言于文
华省份认同研究系列论文之二》,《沿海企业与科技》第164期,2015年第1期。
[9]房建军:《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规划及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第25卷第4期,2012年4月。
[10]耿红卫:《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 语教学与研究版)》第5卷第3期,2017年5月。
[11]郭熙:《华语规划策略》,《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2009年8月。
[12]郭熙:《马来西亚:多语言多文化背景下官方语言的推行与华语的抗争》,《暨南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16期,2005年第3期。
[13]郝洪梅:《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下的华文处境》,《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4年 第3期。
[14]洪丽芬:《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对华人的影响》,《八桂侨刊》第3期, 2008年9月©
[15]黄明:《新加坡语言政策对英语和华语交流的影响》,《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第8卷第1期,2007年2月。
[16]黄仁新、王靖:《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探析》,《唐山学院学报》第18卷第4期,
2005年 12 月。
[17]江健;《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特征及趋势》,《比较教育研究》总第260 期,2011年第9期。
[18]李怀:《印度尼西亚语言教育政策探析》,《世界教育信息》总第405期,中国一东 盟教育交流专栏,2016年第21期。
[19]李洁麟:《马来西亚语言政策的变化及其历史原因》,《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1卷第5期,2009年9月。
[20]李明琳、李雯雯:《语言规划的目标及规划者》,《北华大学学报》第8卷第6期, 2007 年 12 月。
[21]刘世勇、武彦斌:《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东南亚纵横》2012年第 9期。
[22]罗爱梅:《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之特点》,《教育评论》2010年第4期。
[23]钱伟:《独立后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演变》,《东南亚南亚研究》2016第3期。
[24]孙丽霞:《21世纪世界语言竞争态势分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第8卷第5期,
2006年。
[25]孙招娣、王晓梅:《从数理英化政策看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语言观》,《马大华人文 学与文化学刊》第2卷第1期,2014年。
[26]王辉:《语言规划的资源观》,《北华大学学报》,第8卷第4期,2007年8月。
[27]王烈琴:《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观及其对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外语教学》 第34卷5期,2013年9月。
[28]王萍丽、馮凌宇:《国际汉语教学学术论文写作教程》,2017年。
[29]王晓梅:《马来西亚雪兰莪州万津华人的语言保持和语言转用》,《中国社会语言学》 2005第1期。
[30]徐小洲、张剑:《亚太地区跨国教育的发展态势与政策因应一一中国、澳大利亚、 马来西亚的案例比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31]詹伯慧:《新加坡的语言教育政策与华文教育》,《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 第3期。
[32]张本铉:《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年专利。
[3习郑新民、杨春红:《澳大利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历程中的特征与趋势分析》,《高教 探索》2015年第2期。
[34]周庆生:《印度语言政策与语言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6期, 2010 年 11 月。
卩5]周聿峨、龙向阳:《马来西亚华族的民族母语教育》,《世界民族》2002年第3期。
[36]周聿峨、胡春艳:《浅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就困境”中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
《南洋问题研究》2010年第2期。
[37]邹长虹:《马来西亚语言政策及其对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启示》,《长春理工大学学 报》第7卷第12期,2012年12月。
(四)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1]胡春艳:《抗争与妥协:马来西亚华社对华族母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影响》,博士学位 论文,暨南大学,2010年4月。
[2]黄集初:《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体系的省思》,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月。
[3]靳风:《汉语传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状、问题与对策》,同等学力硕士研 究生学位论文,外交学院,2016年5月。
[4]孔颂华:《当代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南师范大学,
2007年5月。
[5]赖慧严:《马来西亚近十年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研究一一基于PEST和SWOT模型分 析》,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13年7月。
[6]李博:《马来西亚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华人作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民族大 学,2016年3月。
[7]魏芳:《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中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 研究生院,2010年5月。
[8]叶俊杰:《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5月。
[9]赵凌梅:《马来西亚华语教育历程及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 2015年6月。
[10]秦行音:《多元文化下的教育政策发展及其意义:马来西亚》,《教育史研究》创刊 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北京,2009年9月。
(五)新闻报导
[1]《郭素沁:禁作业簿具争议,促张盛闻与各方对话》,(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2017年10月15日,国内新闻〉课题时间轴, http://www.smchew.com.my/node/1691636/%E9%83%AD%E7%B4%A0%E6%B2%81 %EF%BC%9A%E7%A6%81 %E4%BD%9C%E4%B8%9A%E7%B0%BF%E5%85%B7
%E4%BA%89%E8%AE%AE%C2%B7%E4%BF%83%E5%BC%A0%E7%9B%9B%E9
%97%BB%E4%B8%8E%E5%90%84%E6%96%B9%E5%AF%B9%E8%AF%9D,最 后访问日期:2018年3月18日。
[2]《欢迎作业簿新通令 华理会吁各校遵守》,(马来西亚)《星洲日报》,2017年10月
12日,国内新闻〉课题时间轴,http://www.sinchew.com.my/node/!690910,最后访问 日期:2018年3月18Bo
[3]《教育大蓝图革新重点(一)》,(马来西亚)《星洲日报》,2013年9月6日,即时 国内新闻〉课题时间轴,http://www.sinchew.com.my/node/l344699,最后访问日期: 2018年3月18日。
[4]郭佩芬:《别只是想A多鼓励考华文》,(马来西亚)《东方ONLINEh 2016年3月
13日,专题/网视,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s/130976#,最后访问日期: 2018年3月25日。
[5]黎维:0关丹中华学校”身份考》,(马来西亚)《当今大马》,2014年12月3日,读 者来函,https://www.malaysiakini.com/letters/282427,最后访问日期:2018 年 3 月 29 Ho
[6]廖舒桦:《以教学需要调整,没侧重国文科,华小上课时间有增无减》,(马来西亚)
《e南洋商报》,2016年1月14日,地方新闻〉森美兰,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60114/依教学需要调整■没侧重国文科br■华小上课 时间有/,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3月18日。
(六)手稿、档案文献
[1]《反对在华小推行“双语言课程计划(DLP)》,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 总)出版刊物,2016年7月15 So
[2]《教育发展大蓝图》之探讨与看法,人联党教育局提呈,2012年11月,“前言雹
[3]《剖析2013-2025马来西亚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大将观点37》,马来西亚 大将出版社,2013年,“内容简介匕
二' 外文文献
(―)马来文文献
[1]Akta Bahasa Kebangsaan 1963/67, ed, 2006.
[2]Laporan Jawatankuasa Kabinet Mengkaji Pelaksanaan Dasar Pelajaran (7hb. NOV
1979),Kementerian Pelajaran Malaysia, Kuala Lumpur, 1979.
[3]Laporan Jawatankuasa Kabinet Mengkaji Pelaksanaan DAsar Pelajaran 1979, Kementerian Pelajaran Malaysia, Kuala Lumpur.
(-)英文文献
[1]Cooper, Robert L., Language Planning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Federal Constitution, International Law Book Services, 2012.
[3]Gill S.K.,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 in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Malaysia on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 Mother-Tongue Education, <Language Policy Challenges in Multi- Ethinic Malaysia>, 2014.
[4]GilL Saran K., Language Policy in Malaysia:Reversing Direction^ University Kebangsaan Malaysia, 2005.
[5]Hashim, Azirah, English and the Linguistic of World Englishes,John Wiley &
Sons Ltd., VoL33, No.4. 2014.
[6]Helen TING M.H., Book Review: Gerakan Pendididkan Cina di Malaysia 一 Satu Kajian tentang Peijuangan Dong Jiao Zong by CHEONG Yuen Keong, Malaysi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Vol. 3, No. 1,2014.
[7]Kaplan, R. B. and Baldauf R. B. J匸 Language-in-education policy and planning. In E.Hinkel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hwah, NJ; Erlbaum, 2005.
[8]Malakolunthu S., Rengasamy N.C., Education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o Address Cultural Diversity in Malaysia:Issues and Challenges, Springer, 2012.
[9]National Language Act 1967. Kuala Lumpur, Government Press, 1967.
[10]Omar A.H3 Languages in the Malaysian Education System- Monlingual Strands in
Multilingual settings, Routledge, 2016.
[11]Pfeiffer, W., Policy, methodology and efficienc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Glottodidactica. 15; 1982.
[12]Report of the Education Committee 1956, Chapter I, Procedure.
[13]Tollefson, Tsui, Lcmgucigg Diversity and Language Policy in Educational Access and Equit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Vol.38, 2014.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deyu/6588.html

上一篇:澳大利亚、新西兰华文教育比较研究

下一篇:印尼巴东华文教育调查与研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