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成型针织服装设计中的空间塑造

发布时间:2023-05-19 15:10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章概述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现状 …………………………………………………………………………………1
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第 2 章 空间塑造的概述 ……………………………………………………………………3
2.1空间塑造的历史发展 ……………………………………………………………………3
2.2空间塑造在服装中的运用 ………………………………………………………………4
第 3 章 针织物的空间塑造 …………………………………………………………………… 6
3.1纱线对针织物空间塑造的影响 …………………………………………………………6
3.1.1纤维与纱线性能 ………………………………………………………………………6
3.1.2纺纱技术对纱线的影响 ……………………………………………………………11
3.1.3纱线的捻度对纱线的影响 …………………………………………………………12
3.1.4纱线后整理对纱线的影响 …………………………………………………………14
3.2组织结构对织物空间塑造的影响 ……………………………………………………14
3.2.1纬平组织与空间塑造 ………………………………………………………………15
3.2.2罗纹组织与空间塑造 ………………………………………………………………16
3.2.3集圈组织与空间塑造 ………………………………………………………………16
3.2.4双鱼鳞组织与空间塑造 ……………………………………………………………17
3.2.5提花组织与空间塑造
3.2.6毛圈组织与空间塑造 ………………………………………………………………20 第 4章 成型针织服装的空间塑造 ……………………………………………………………22
4.1成型针织的成型性实现的空间塑造 …………………………………………………22
4.1.1局部编织工艺实现的针织服装空间塑造 …………………………………………22
4.1.2加减针工艺实现的针织服装空间塑造 ……………………………………………28
4.2密度变化实现的空间塑造 ……………………………………………………………39
4.3组织变化实现的空间塑造 ……………………………………………………………32 第 5 章 结论 ………………………………………………………………………………… 38 参考文献 …………………………………………………………………………………… 39 致谢 ……………………………………………………………………………………………41 附录 …………………………………………………………………………………………42
第 1 章 概述
1.1研究背景
世界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大众 对于穿着要求也越来越多样。目前针织服装在所有服装品类中所占的份额也呈现出不断扩 大的趋势。服装服务于人,服装的设计也随着人们的需求而改变。针织服装已经从汗衫背 心、棉毛衫裤、绒衫绒裤为主的普通内衣变得越来越外穿化、时尚化。针织服装不仅要满 足服用性能还要实现其美观性,对针织服装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针织服装造型空间的 塑造是实现针织服装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针织服装的空间塑造大多是基于服装的廓形和 局部造型塑造展开讨论的。而更深入的针织服装的纤维、纺纱工艺、纱线性能对织物性能 的影响,以及组织结构等因素对服装空间塑造的影响却少有人讨论,它们的变化不仅会对 针织服装空间形态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同时还能丰富设计细节,增添服装的趣味性。本文 从纤维、纱线、纺纱技术和组织结构的角度同结构针织成型服装特有的成型性来分析针织 服装造型空间塑造以及针织工艺可以实现的服装造型空间。
1.2研究现状
如今在服装方面的研究颇多,例如《针织面料与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特点》迟瑞芹 2002; 《针织面料在现在服装款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卢艳玲 2018;《针织用纱与针织产品开 发》顾维铀 2010;《针织原料的开发与应用》龙海如 2008;《浅析服装拓展空间的实用 与艺术价值》涂毅佳;《横机类针织服装组织设计与创新》姜雪雯,王宇宏 2018 等等。 在空间塑造方面更多的是空间塑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或者是有一些对梭织服装造 型空间的研究,针对针织服装空间研究的较少,针织服装的造型也主要是针对针织服装廓 形和局部细节的研究。虽然纱线的性能、纤维的种类、还有纺织技术和组织结构介绍的很 多,但是讲它们的性能与成型针织服装空间塑造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很少见,因而希望能通 过对相关文献和书籍的学习,尝试对针织服装造型空间的塑造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针织服装在设计手法、元素选择、纱线选取、纺纱工艺以及组织结构和后整理等方面 都有着它的特殊性,正是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空间形态的变化多样。本文通过对“空间” 的理解,以及“空间塑造”在其他领域和服装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分析,再将其运用到针织 服装设计领域。希望能通过对针织服装空间塑造的研究探索针织服装的设计方法中针织服 装造型空间的塑造方式。研究成果可以为针织设计者提供一些空间塑造的设计方法和案例 的借鉴参考。
第 2 章 空间塑造的概述
2.1、空间塑造的发展历史
从古至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空间”这一概念以其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人们 的生活中,二十世纪下半期“空间”这个词才被正式提出,在这之前“空间”经历了相当 长一段时期的演变。在这期间,人们对空间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生变化,基于 东方与西方文化和历史发展的不同,人们对于空间概念的理解也大相径庭。中国在上古时 期就有了东、西“二方位”;后来又有了甲骨文时期的“四方”;《周易•系辞转》中的“八 方位”;《管子》中记载的立体“六方位”;《易经》中“一阴一阳谓之道等等都是对空 间概念的不停探索的标志。东方空间概念发生变化的同时,西方也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空 间”概念并经历着一个漫长的时期。古希腊时期提出了“虚空”的概念;另又有了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反对“虚空论”;之后又有了欧几里德提出的“无限、等质,并为世界 的基本次元之一”;三维直角坐标系的空间辅助工具的出现;到 20世纪前后,西方对“空 间”概念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样化。本文所讨论的空间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景下的纬度面积, 是静止的,不具有永恒性。
基于“空间”的研究,“空间塑造”这一概念也开始渗透到不同领域,由单纯的“空 间塑造”的概念因为在与不同领域的特色相结合产生了各自的塑造方式。“空间塑造”是 一种方式方法,通过人为的再造,将需要设计的物体或场景实现真实的空间变化,或发生 感知感官的空间变化。很多领域都运用了“空间塑造”这一方法,例如《浅谈装置艺术中 光影对空间的塑造》温洋、于珑颖 2019;传承与发展:《新时代日喀则城市空间特色塑 造思考在景观空间塑造研究》侯建丽、吕慧芬、安建米、荣丽华 2021; 《Parklet 概念下 商业街道外部空间塑造研究》梁晶、周宇飞 2021;《浅析如何突出室内空间塑造的氛围 感》赵晶冉、张雅菲、陈诺2021;《电影摄影的空间造型研究》李春宇 2018;《白描山 水画空间塑造线条研究》吴章进 2019;《空间塑造——话剧《沧浪之水》中的戏剧手段》 刘原珊、马波 2019等。其中的《白描山水画空间塑造线条的研究》主要指将白描山水画 中的线条作为画面空间塑造的基本元素,通过其“形”和“质”的特点,塑造白描山水画 中的空间层次,场景意境的营造以及画面视觉效果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转化、形成起 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白描山水画空间塑造的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对线条的认识及表达, 而且这种表达需要建立在艺术家对客观自然情景深入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线条表现能力 的实践与探索,促进绘画技法的成熟,将驾驭线条的能力与情感传递的程度形成融合,通 过白描山水画中的空间塑造,表达创作者的内心精神世界与绘画内容中丰富的场景画面, 促进白描山水画的多元发展。还有《空间塑造——话剧《沧浪之水》中的戏剧手段》是指 的“空间塑造”在戏剧中的运用,以《沧浪之水》为例介绍在戏剧中空间塑造的研究,将 其汇总为三点,第一是意境意识,于极简中见真意;第二是形象意识,于中断中见焦点; 第三是隐喻意识,于空间中见心理。主要表达空间的划分,道具的选择、场景的切换、调 度的设计等一系列物理空间的塑造,最终服务的都是心理空间塑造的合理性,使剧情的走 向更加有理可依、有据可实。由这两个例子可见,空间塑造从概念到手段,要与不同领域 的特性相结合来表达其空间性。
2.2、空间塑造在服装中的运用
上文中简述了空间塑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而对于在服装领域空间塑造的研究 与运用,当代有不少学者对服装空间在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有的从文化方面 探讨古今中外着装的空间差异,有的从服装材料和人体工效学等方面探讨影响服装空间的 因素,有的借鉴了服装的姊妹艺术,比如建筑、雕塑、折纸等为创作灵感。到 20 世纪之 后“服装空间”才开始被研究并自觉应用,“服装空间”受影响于哲学领域以及心理学和 建筑学等领域的空间理论成果,对于服装空间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使设计师打开固有的 服装设计思路,较为理性地从空间角度入手创造全新的立体造型。有人说“服装是软雕塑”, 也有人说“服装是移动的建筑”,很显然这些学者们是十分的注重建筑空间造型性,同时 也看到了服装与建筑的相似之处,服装与建筑的服务主体都是人,二者的外观对于造型塑 造的需求也很相似。服装造型是一个集艺术、技术为一体的设计活动,设计师运用各种造 型、装饰手段,最终使服装呈现出一种可视的外观效果。很多其他服装设计的研究者从建 筑和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中借鉴空间造型灵感,拓展空间造型理论研究应用,使服装的设 计思路更加丰富,从而产生更加多样的服装造型。
第 3 章 针织物的空间塑造
针织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纱线、组织结构、造型、色彩、装饰和工艺。这些基本要 素对于针织服装设计造型空间的塑造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影响,本章重点写的是纱线、 纱线性能、纺纱工艺、纱线后整理、以及组织结构对针织物空间的影响。
3.1纱线对针织物空间塑造的影响
纱线的原材料是纤维,从纤维到纱线再到组织结构和织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数 列排列一样,纤维的结构和性能会对纱线性能及空间形态造成影响。纱线的性能和空间形 态,包括它的纺纱工艺,又会对织物性能产生影响,从而对针织物的空间塑形能力产生影 响。因而,本文从纤维分类起始探讨它的结构形态和性能,纱线的性能、纺纱工艺和纱线 后整理等工艺流程,以及组织结构对成型针织服装空间塑造的影响。
3.1.1纤维与纱线性能
针织物的面料质感在外观上,有些薄如飘逸的丝织物如图 1,有些厚如裘皮一般如图 2。在针织服装设计时,选择的纱线不同,最后织物展现出来视觉效果和空间形态也相差 甚远。纤维可以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天然纤维主要来源于有机原料,天然纤维根据 它的来源可以分为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的植物纤维和蛋白质组成的动物纤维以及矿物纤维。 植物纤维有种子纤维、韧皮纤维、叶纤维、果实纤维等;动物纤维包括毛发纤维和腺分泌 物纤维等,矿物质纤维则是指石棉纤维。我们将最常见也是最具代表的天然纤维,即棉、 麻、丝、毛的纤维形态进行分析,不同纤维的选择会对纱线的性能产生相应的影响,既而 对针织服装整体造型空间产生不同的影响。
 
 
图 1 轻薄的针织服装 图 2 厚如裘皮的针织服装
棉纤维是附着在棉花种子表皮细胞生长而成,棉纤维空间形态在横截面上呈现腰圆形 态,中间有中腔,纵向呈现天然转曲的扁平带形态,转曲越多,它的品质越佳,纤维的中 腔丰满,长度处于23-38mm之间,螺旋角度大概在30-35度之间。在纺纱时既可以纯纺, 也可以与其他纤维混纺,生产各种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贴身衣物,也是最常用的纤维素 纤维之一。根据纤维转曲的空间形态如图 3,棉纤维中腔丰满,它的中空面积较多,因而 在棉纤维内部所能容纳的空气也就越多,因此在纺织成纱线时,棉纤维比其他纤维保暖性 能更好,从而增强了纱线的服用性能。棉纤维细长柔软,转曲的纵向形态,使纤维在成纱 时,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较强,能增强纱线紧密性,纱线不易散开,同时也能增强纱 线韧性。因棉纤维吸湿性较佳,易染色,具有耐碱性、漂白剂、耐热等性能,所以纺织成 纱时,纱线耐热不易变形,纱线染整性强,柔软吸水,在织成织物时也较好护理,适用于
日常服装的使用。
 
图 3 棉纤维结构示意图 图 4 麻纤维结构示意
麻纤维属于常见的纤维素纤维,麻纤维的纤维空间形态类似于管状物的中腔结构,它 的横截面大多是接近于圆环状如图 4,纤维的内部含有很多空气,纵向表面有许多不规则 的沟槽和缝隙。因此在纺织成纱时,麻纤维自身含有的酚类物质,可以使纱线具有抗菌性, 而且它的纤维结构有利于水分的蒸发,从而无法达到细菌繁殖的环境指标。它的导热性能 优于其他纤维,纺成的纱线透气性能与吸湿性能良好且触感清凉,更适用于夏季服装面料。 麻纤维耐日晒,耐碱性,多数较为粗硬,纺织成的纱线韧性强,但柔软度不够。相比棉织 物手感相对粗糙,纱线性能更加硬挺。
蚕丝是天然蛋白质纤维中的一种,蚕丝纤维空间形态横截面近似与三角形,其中 38% 以上的面积处于空心状态,纵向为平滑的柱状,因而纺成的纱线手感丝滑,光泽柔和,富 有弹性,吸湿性能佳,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但是蚕丝纱线韧性不佳,加工成的织物也容 易产生皱褶,不够平整,不耐日晒,耐酸不耐碱,不易保养。一般来讲蚕丝纤维更多的织 成绸缎织物,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因为纤维本身空间形态的平滑和柔和的光泽, 再加上它类似于三角形的横截面如图 5。在成纱时,纤维与纤维之间可以更加契合,织成 的丝织物滑爽细腻。蚕丝纱线可以加工成不同厚度不同风格的织物,可以薄软精致,也可 以厚实挺立,能实现织物的多种可能性。
如图 6,羊毛纤维空间结构的横截面是接近于圆形的椭圆形状,由内向外依次是髓质 层、皮质层、鳞片层,细羊毛和绒毛没有最里层的髓质层,只有外面的鳞片层和皮质层。 羊毛的鳞片层的分布是毛根指向毛尖,因此羊毛的顺向摩擦指数与逆向摩擦指数有所不 同。羊毛纤维属于天然纤维的一种,耐酸,不耐碱,羊毛有天然形成的波浪形卷曲,在纺 成纱线时,纱线韧性强且弹性佳,织成的织物也质地轻薄,手感柔软、有非常好的保暖性, 且保型性佳,耐穿舒适。羊毛纤维的整体空间形态类似于一个圆柱,纤维表面的鳞片层的 分布层层叠叠,加大了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这也是羊毛纱线不易发生变形的原因;羊毛 的这种中腔管状结构,管壁又分为三层的空间形态使得它内含空间量细碎,这是羊毛纱线 保暖性能佳和服用性能好的原因。
 
图 5 蚕丝纤维结构示意 图 6 羊毛纤维结构示意
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无机纤维、新型再生纤维等多种纤维都属于化学纤 维。其中再生纤维包括黏胶纤维、醋酯纤维、大豆纤维等;合成纤维包括棉纶、涤纶、腈 纶、维纶、丙纶、氯纶、氨纶等;无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和陶瓷纤维等。新型纤维是近年 来通过人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出来新的可以用作纺纱成线适用编织成织物的纤维。在选择纱 线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更贴近设计的纱线,最大发挥它的性能,实现各种纱线性能之间 的互补,设计出性能优异风格独特的织物。新型纤维又包括新型天然纤维、新型再生纤维、 新型合成纤维和可降解纤维等;新型天然纤维包括有机棉、香蕉纤维、木棉纤维等等;新 型再生纤维主要包括莫代尔纤维、竹浆纤维、海丝纤维等。
人造棉又称为“粘胶丝”,“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染色性和吸湿性,耐酸、耐碱和 耐氧化性相对棉纤维更差一些。粘胶纤维的空间形态在横截面呈现出不规则的锯齿形,内 为皮芯结构,纤维纵向平直,有条纹,但条纹随机断开,如图 7。粘胶纤维纵向有条纹的 锯齿横截面空间形态,使得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变大,因此纺成的纱线耐力较强,与 其他纤维相比,粘胶纤维湿强力低,吸湿会发硬。在纺织成纱线时,纱线的染色性能一般、 酸碱稳定性差,纱线韧性相对麻纤维纱线较差一些,紧密性也不如蚕丝纱线,纤维空间形 态与棉纤维较为相似,但在纱线性能方面要比棉纤维纱线性能差一些。粘胶纱线织成的织 物的手感虽然较为柔软,但弹性较差,容易变形,容易起皱。人造棉更多的被制作成为裙 装、衬衫或者里料、内衣等贴身服装。
木棉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 在很多方面与棉纤维较为相似。棉纤维是种子纤维与木棉 纤维的生长方式不同,木棉纤维是附着于木棉蒴果壳体内壁的果实纤维, 内壁细胞发育而 成。木棉纤维是迄今为止空度最高的中空纤维,它的纤维空间形态在横截面类似于接近于 圆形的环状。如图 8,纤维纵向表面有分布不均的微小凸痕,无转曲,纤维头端变细,尾 端紧闭。木棉纤维是目前世界上最细的天然超细纤维,棉纤维的线密度是木棉纤维的两倍。 纤维表面平滑,抗静电效果好, 不起球具有良好的抗菌抗蛀性能,木棉纤维管状横截面和 它纵向的微小凸痕和较短的长度的空间形态,使得纤维的强度低,摩擦系数较低, 很难使 用传统的棉毛纺纱工艺纺纱,所以过去木棉纤维主要用于被褥絮片枕头等填充物。它中空 度高达百分之八九十。木棉纤维的空间结构也决定来它良好的舒适性,纤维的细胞中充满 空气,,质量较小,空隙率远高于普通的棉纤维,纺成纱线也十分轻细,整体也比较薄,木 棉纤维所纺织的纱线相比棉纤维纱线更加轻柔,保暖性能、防渗性能和吸湿性能佳,而且 木棉纤维纱线比棉纤维纱线的视觉空间形态更加的蓬松,木棉纱线织成的面料如羊绒一般
温暖。因此木棉纤维能够普遍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内衣、毛衣、羊毛服装、床上用品
等多个方面。综上所述,在纱线选择时可以根据不同纤维的空间形态和纤维性能以及成纱
时的纱线优缺点来选择出更加合适的纱线。
 
图 7 人造棉纤维结构示意 图 8 木棉纤维结构示意
3.1.2纺纱技术对纱线的影响
前面我们将纤维分类分析了不同纤维的选择对于其纱线性能,既而对织物空间形态的 影响。织物除了纱线选择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织物性能和空间塑造性能外,纱线的性能及指 标的变化也会使纱线呈现不同的空间形态,从而织物的空间形态也不尽相同。通过纱线性 能的变化来研究纱线空间形态的变化和对织物空间形态的影响。纱线,通常来讲是“纱” 和“线”的总称。“纱”是用很多短小的纤维或者长一些的丝状物平行排列,之后单向旋 转捻合,最后形成较为牢固的精细物体;“线”是由两根或者几根单股纱单向旋转捻合成 一股的细长物。针织物是将纱线经过组织编织而成,可以是手工编织也可以机器编织。因 而针织服装或者织片的外部特征、服用性能和纱线的品质与外观有着直接的关系。按纱线 中纤维的长度可以分为短纤维纱线和长丝纱线,短纤维长度较短,因而它的纱线牢固性相 对较差,长丝纱线是时用长丝纤维纺成的纱牢固度较好。纱线按原料可以分为纯纺纱线和 混纺纱线;纯纺纱线指的是一种纤维纺成的纱线,混纺纱线是两种纤维或两种以上的纤维 组合纺成的纱线。按照纱线的结构可以分为简单纱线和复杂纱线等等多种不同的类型。构 成纱线的纤维原料与加工方式的不同,因而纱线的种类繁多,形态、性能和品质各异。
纺纱工艺可以分为精梳棉纱和普梳棉纱工艺、精仿毛纱和粗纺毛纱工艺。普梳棉纱是 将棉纤维经过普梳系统梳理加工出来的棉纱;精梳棉纱是将棉纤维在普梳纺纱系统梳理的 基础上,在普梳棉纱经过普梳工序后多加了一道精梳工序。与普梳棉纱相比较,精梳棉纱 选用的是优质纤维原料,经过精梳棉纱纺成的纱线柔软性能佳、杂质少、光泽度佳,条干 均匀度更好,纱线密度均匀,不会出现忽粗忽细的情况,纱线韧性强,不易起球,纱线稳 定性较差,容易缩水,在外观上也优于普梳棉纱,精梳棉纱多用于织造高档织物。精纺毛 纱以优质的羊毛为原料,相比粗纺毛纱,精纺毛纱的流程长,纺纱困难,成本高,制成率 较低。精纺毛纱纺织出来的纱线比粗纺毛纱纺出的纱线更加轻柔细腻,条干均匀平整,光 泽柔软舒适,不同纺织工艺纺出纱线的柔软度和光泽度也不同。纤维长度的整齐性、一致 性、纤维缩绒率对纺纱成纱率及纱线品质影响较大。不同纺纱工艺的工序有所区别,一道 一道的工序将分散的纤维制成符合服用要求的纱线,不同的纺纱工艺纺出的纱线的韧性、 光泽度、顺滑度、以及纱线稳定性都不同,相应的织物性能,及其空间塑造性能也不相同。
3.1.3纱线的捻度对纱线的影响
纱线的加捻是将纱与线进行部分螺旋状变形,这种变形是将两端相对旋转成一股。纱 线的加捻可以增加纱线横向的压力,纤维间的摩擦抱合力,增强纱线的强度,同时也增加 了纤维的螺旋角而且能够增强纱线的强度。因而加捻是纱与线在加工生产短纤纱、合股纱、 线和绳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艺。纱线的捻度与织物的性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针织用纱是要从最基础的满足针织正常成圈和针织服装的服用性能这两点出发。针织用纱 与梭织用纱相比,捻度要适当降低,这样可以降低纱线的弯曲刚度,并且在编织过程中纱 线能够顺利成圈,也能减少织物的疵点;还可以防止织物出现明显的纬斜;还是要把握它 的度,例如同样是棉纤维经过同种纺织工艺纺成纱线,如捻度太低,会降低纤维与纤维之 间的抱合力,纤维容易分散,因而纱线的韧性会变低,强力下降,在编织过程中经受不住 机针给的力,容易将纱线扯断,容易在送纱的时候纱线松垮、容易起绒、较为蓬松。如果 捻度太高,纱线会弯曲刚度变强,纱线中的纤维抱合力增强,纱线也变得更加紧密,在编 织成圈的时候发生扭曲,纱线会结成小麻花的状态,编织起来困难,或者无法正常编织, 而且捻度过高的纱线织成的织物服用性能也会下降,呈现出更加硬朗的空间形态,尤其贴 身的衣服会出现触感不适的情况,织物表面组织不均匀,外观也会产生疵点。
 
图 9 纱线捻向示意图
纱线的加捻方向通常有两个方向,如图 9 是按照成股的纤维加捻成纱之后纤维倾斜方 向命名为S捻和Z捻,实际上S捻指的是将纤维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倾斜,就如同字母“S” 的书写方向,而Z捻则与之相反,将纤维按照逆时针的方向倾斜。加捻方向会对纱线的光 泽性能和柔软度以及纱线的紧密度和韧性产生影响,因而会使两块织物的光泽度出现偏 差,使织物产生不同的柔软度。针织用纱的线密度会直接对织物的克重产生影响。线密度 越小,则纱线越细,同种纱线在相同的编织工艺下,所织出来的织物越薄,克重也越小; 相反,纱线密度越大,纱线越粗,同种纱线在相同的编织工艺下,所织出来的织物越厚, 克重也越大。由此可见,纱线的粗细会影响织物的结构,厚度,刚硬度、覆盖性以及它的 耐磨性。也可以分析出它的空间形态也会随着纱线的密度的大小变化而发生变化,纱线密 度越大,织物的织物的空间形态是轻薄、精致;相反,线密度越小,纱线的空间形态是一 个很松的状态,纱线内部空间也更多,而织出来的织物也是呈现出松软、厚重的空间状态, 能展现慵懒、休闲的效果。
3.1.4、纱线后整理对纱线的影响
按照纱线的后加工可以分为丝光纱线、烧毛纱线、原色纱线、漂白纱线、染色纱线等, 这些纱线都是在纺成纱以后做一些加工处理来改变它们的颜色和形态,以供织物需求;丝 光纱线是指将纺织出来的棉纱,在一定的张力下经过 18%到 25%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 已改善纱线的光泽度、和吸湿性等。烧毛纱线是用燃烧的气体或者是电热将纱线表面的绒 毛烧掉,使纱线的表面更加的光洁平整。本色纱线又叫原色纱线,不做染色和漂白处理, 保持它原有的色泽。漂白纱线就是指将原色纱线煮练、漂白而成的纱线。染色纱线就是指 原色经过煮练、漂白、染色、丝光制成的纱线。纱线的后加工处理可以改变纱线的性能, 有的可以增进条干均匀度和强力,有的可以增强纱线的弹性和伸长率,有的可提高耐磨性 和耐疲劳性,有的能改善光泽和手感,有的可以使结构松紧发生变化,通过改善纱线性能 继而改善织物的内在性能。其次是可以通过纱线的后加工改变纱线的外观,可以清除纱线 的疵点、杂质,使纱线表面光滑圆润,可以表面要求光滑的织物进行类似上蜡的辅助工艺, 改变织物的外观。再有就是通过稳定纱线捻回,使股线中单纱张力均匀,可以在必要时经 过湿热定型处理,可以提高纱股的强力、弹性、伸长等,通过纱线的结构的稳定继而稳定 织物的结构状态。由此可知,纱线的后加工对成型织物的空间塑造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 的后加工方式也可以时织物产生一定的变化。
3.2组织结构对织物空间塑造的影响
在针织设计中,可以根据织物的凹凸纹理与组织的表现来加强视觉效果,塑造微妙的 空间感,是设计师常用的手法。通过不同的纤维材料、纺纱工艺与组织,将本身就具有微 型空间形态的织片塑造成更有立体效果的服装造型。针织的组织具有整体性,线圈按照一 定的连接方式排列组合形成其构造,组织结构是针织服装独具特色的地方,在设计时应当 抓住这一个特点,进行充分的利用。不仅针织服装的整体外观和风格是由组织结构所影响 的,而且对于针织服装的弹性、保暖性能以及服装整体的造型塑造与生产效率等都受到了 它极大的影响。只有我们充分的对组织结构进行了解和研究,才能在针织服装设计中表现 的游刃有余。针织服装的组织结构有: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双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 添纱组织、衬垫组织、集圈组织、胖花组织、扳花组织、双鱼鳞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 织等。下文中会选择较为经典的组织进行分析其固有的特征,以及它的特性和肌理感的空 间性。
3.2.1纬平组织与空间塑造
纬平组织又称为平针组织,在针织面料中是最朴素的组织,属于单面原组织。平针组 织的织针排列是满针在单针床上进行编织。纬平针是最基础的针织组织,平针织物的两面 具有不同的外观,可以用正反针组合编织出具有凹凸感的具象图案。平针组织的正面相比 反面更加的光洁、平整。平针组织结构简单,轻薄柔软,有较好的延伸性,它的这种延伸 性,织物的边缘部位会向一面翻卷,呈现出圆筒的形状,但这种卷边现象也可产生特殊的 外观效应, 将其巧妙运用于领口、袖口、底边部位, 能营造出舒适休闲的风格。如果将卷边 设计到胸、腰及其他部位, 会展现出俏皮可爱结构效果,组织结构上能表现出卷曲与平整 对比肌理效果, 造型上也起到了装饰作用。织物会顺着编织方向反编织方向线一点点的抽 离下来。在舌针机上编织的面料可用来制作贴身的 T 恤、居家服、打底衫等贴身衣物。平 针组织的纹理感相对较弱如图 10,在空间塑造中,它扮演的是一个比较朴素简洁的角色, 与纹理比较突出立体效果更好的其他的组织搭配,可以凸显视觉效果,营造空间感。
 
图 10 纬平组织 图 11 罗纹组织
3.2.2罗纹组织与空间塑造
罗纹组织如图 11,它是由正面线圈纵行与反面线圈纵行间隔配置形成的。单罗纹织物 这样的特性能使得织物蓬松柔软,具有较大的弹性和横向延伸性。1+1 罗纹组织中的卷边 力是彼此平衡的,所以不会发生卷边现象,与平纹组织不同的是 1+1 罗纹纱线只可以沿逆 向的编织方向脱离织片。1+1 罗纹组织经常应用于毛衫的下摆、裤口、袖口等弹性要求较 高的部位和衣片的起始横列。罗纹组织是经典的针织组织,它跳跃的条纹效果,能展现出 有节奏的立体效果和视觉空间,在针织设计中广泛运用。
3.2.3集圈组织与空间塑造
集圈组织是一种在针织物上的一些线圈,不仅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而且还有一个 或者一个以上的线圈是处于未封闭悬弧状态的花色组织,如图 12,集圈组织的结构单元包 括线圈和未封闭的悬弧。集圈组织花色可谓是五花八门,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服装,集圈的 排列方式和不同色彩和性能的纱线相结合,编织出的织物表面呈现有图案、闪色、孔眼等。 集圈织物的舒适性、贴体触感和呈现的外观是与其他织物完全不同的,集圈织物虽然有较 长的线圈,因为它的强力受到了影响,很容易在横向延展。集圈组织虽然服用性和外观都 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但也因此变得更加容易抽丝。集圈组织的圈状肌理感,眼状的花纹 效应能够使服装产生镂空的效果,打造出虚实结合的朦胧空间,同时也塑造出织片丰富多 样的空间肌理。
 
图 12 集圈组织
 
3.2.4双鱼鳞组织与空间塑造
双鱼鳞组织又称为畦编组织织物,也可以命名为双元宝针,如图 13。多数情况下双鱼 鳞组织是以罗纹组织为基准,它在编织过程中是没有线圈脱落的集圈织物,利用畦编组织 织物的结构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装饰针织毛衫的效果。畦编织物与扳花组织一样,由于畦 编组织形成集圈的方法与其他组织不同,畦编组织织物上的悬弧比扳花组织的要小,因而 畦编组织织物通常运用增添抽条和扳花来增加织物的花型。畦编组织织物柔软舒适,且有 较好的悬垂性,外观优美典雅,因此更多的用于设计婴儿、幼儿及男女贴身套衫。
 
图 13 双鱼鳞组织
3.2.5提花组织与空间塑造
提花组织如图 14,是将纱线垫放在按设计的花型要求所选择的织针上编织成圈,因为 需要垫放纱线,然后保证垫放的的织针不成圈,所以纱线呈浮线状与不参与编织的织针一 起留在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提花组织的结构单元由于垫纱的原因包含线圈和浮 线。提花组织是根据设计花型要求,纱线在线圈横列内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以一定间隔形式 编织成圈的组织,纱线不成圈的地方,会呈浮线状留在织物的反面。提花组织是采用单针 床编织且织针满针排列的方式进行编织。提组织结构有单、双面提花两种。提花组织可以 满足各种花型设计,效果逼真、精细、别致、织物肌理清楚。嵌花织物被称之为单面无虚 线提花织物,它是由色块相互接壤,拼成的花色织物,而这些色块不仅是由不同种类的纱 线或者颜色不同编织而成的纯色色块,而且每一个纯色区域都有完好的边缘,不带有浮线。 纬平针组织、1+1 罗纹和双反面组织以及集圈、绞花等花色组织等都可以组成纯色区域色 块的织物,提花组织因为它本身的性能,可以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使用,常用于外衣布 料和装饰面料,作为装饰面料时可以称之为整个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单面嵌花组织还可以 作出装饰性很强的大花型,并且翻针提花是可以形成有明显肌理感质感的立体花型,它的 这种立体感,打破了原有织片的二维空间,在二维的基础上衍生了新的微小空间,突出的 肌理感与图案的交错视感,再与其他设计要素的结合,展现了针织的无穷的可能性。
 
图 14 提花组织
3.2.6毛圈组织与空间塑造
毛圈组织是由两根或者两根以上的纱线进行编织而形成的组织,在编织时其中一根纱 线编织组织线圈,另一根或者两根编织带有毛圈的线圈,毛圈的降弧程度是根据设计花型 图案的要求来确定。并不是都要形成毛圈组织,也可以仅在部分线圈中形成毛圈组织,还 可以在单面组织或者双面组织基础上在织物两面形成双面毛圈。如图 15,毛圈组织的针织 物贴体感十分柔软。在空间形态上讲,毛圈组织因为它的特性,它毛茸茸蓬松的状态是比 其他组织结构的空间形态更大,它降弧成圈的部位可以容纳空气,因此也具有十分良好的 吸湿性和保暖性,毛圈组织也成为了内衣、外衣和家织用品等针织物首要选择的组织。毛 圈组织所呈现的效果十分前卫,是时尚界的宠儿,如果设计得好,它的表现力特别的强, 在给人舒适体验的同时也成为了造型塑造的必备利器。设计师可以通过加大毛圈,再搭配 上不同颜色和质感的纱线,可以演变出更加具有立体感和蓬松空间感的毛绒效果,在用于 整套服装时,能够很好的塑造出针织服装的空间造型,即使作为点缀,也是可以增添针织 服装的层次感和趣味点。
 
图 15 毛圈组织
在针织物设计中,通过对织物组织纹理的设计来展现效果,是设计师常用的手法,而 针织物的这种组织效果,它相当于一个微型的空间,微型空间形态的塑造对之后整个设计 作品空间形态的展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的组织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形态,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的肌理效应。平坦的组织结构,它编织出的针织服装的线条利落干净,凹凸有序 的组织结构,编织出的服装妙趣横生,纵横条纹组织优雅时尚、网孔组织浪漫可爱。可以 通过原材料的选择,微型空间的变化然后打造出丰富多彩的外观,是针织不同于其他梭织 服装的最大特性,变化多样的织片相当于梭织中对于面料再造的手法,织片的微型空间为 针织服装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抓住这种微空间的特点,在设计中合理的应用,深入 的学习了解针织组织结构,便可以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
 
第 4 章 成型针织服装的空间塑造
本章主要讲述的主要是通过针织工艺和技术实现的针织服装造型空间塑造,在成型针 织服装中,对于针织服装空间塑造的点有很多,本章着重讨论其工艺运用较为广泛的局部 编织工艺、加减针工艺和密度变化与组织变化实现的空间塑造。
4.1成型针织的成型性实现的空间塑造
4.1.1局部编织工艺实现的针织服装空间塑造
局部编织又称之为引返编织,是指在编织时,针床上的一部分织针停止运作,但是织 针上的线圈不脱下来,另一部分织针继续编织运作,到了需要暂停运作的时候,织针再重 新进入编织,这样一种编织出特殊织物结构的工艺叫做局部编织工艺。局部编织工艺按照 编织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常规局部编织和按比例局部编织两大类,常规的局部编织广泛的应 用于针织服装造型结构设计和组织结构中,可以编织出特殊织物肌理效果并且能够搭配多 种工艺方法。按比例编织是在成型针织服装中才独有的编织方法,它能使多筒编织保持平 衡状态,还能在局部设计多织来增添服装的装饰效果。常规编织按照暂停织针运作退出编 织在针床上的位置不一样可以分为单边暂停单边编织工艺、两边暂停中间编织工艺、两边 编织中间暂停工艺。
 
单边暂停工艺就是一边挂住线圈停止编织,另一边的织针继续编织,这样的编织方法 可以塑造针织服装中的斜线形状,波浪形状,更多的运用于服装的肩部如图 16、横编的喇 叭裙如图 17、或者倾斜下摆,不同部位倾斜和波浪曲线会对它整体服装的呈现效果造成影 响,营造出活泼、轻快的氛围,如图 18,就是运用单边暂停工艺编织出得波浪形的衣衫下 摆。
弧线即曲线,是柔美、温婉的象征,可接近人体曲线,更好的修饰人体,产生优雅别
致的效果。曲线的弧度展示的是更多富有想象的空间形态,不同的弧度可以有不同的形态
变化,展现完美的体态。两边暂停中间编织工艺就是两边织针的挂住线圈,暂停编织,中 间的织针继续编织,这样的方法可以应用在织物的中间部位塑造局部凸起的形态,不仅可
以应用于圆形的下摆和立体造型如图 19,两边暂停中间编织工艺的方法还经常运用于编织
 
 
 
中间暂停两边编织就是中间的织针挂住纱线停止运作,两边的织针继续编织的方式, 这样的方式可以形成弧线形状和省道结构,在针织服装的领部和肘部运用的比较多,如图 21、图 22,可以塑造出前后领深弧线和肘弯的效果。按比例局部编织是指织针在指定的位 置上进行局部多织,这样的编织方式主要运用于成型针织服装中的平袖衫和挂肩部位,用 来塑造褶裥效果,如图 23,就是通过设定好比例弧线,然后在弧线部位进行多织从而形成
的效果。局部编织工艺还可以运用到口袋部位的工艺设计如图 24。局部编织工艺能够增加
成型针织服装组织与结构的完美契合度,还能充分的展现针织外观效果和立体结构。
 
图 24 口袋部位工艺设计
局部编织工艺是针织服装造型廓形设计的重要方式之一。A廓形是指肩膀部位的量收 窄,下摆部位量加大,中间不收腰量下摆加量或者腰部的量收回下摆宽为基本特征,呈现 出的整体廓形类似于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空间形态本身会给人一种向上指向的感 觉,会将人的视线向上牵引,因此在服装应用中。针织上衣一般会采用横向编织的方式与 下摆处采用一边暂停另一边织针继续运作的局部编织方式来增大下摆的围度的方式来实 现 A 廓型。衣长较短的 A 廓形能够让人感到活泼跳动、潇洒的感觉,而修长的针织裙装或 者外套会展现出浪漫和优雅的气质。在针织服装设计时,可以将A廓形的向上指引和延伸 的空间感应用到设计中,以达到想要的设计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局部编织工艺在A 型的基础上实现设计的创意廓形,如图25。X廓形像一个沙漏的形态,它以肩宽,收腰, 宽摆为特征。如图 26,针织连衣裙在肩部增加肩宽,裙摆处局部多织,以此来实现针织服 装X廓形。它的这种形态可以充分展示女性收腰宽胯的柔美线感的服装廓形,女性本身的 体态大多都是接近于沙漏形态,因而X型通常用于女性化风格与复古经典风格的服装设计 中。 O 廓形的最大特点是服装轮廓圆融平滑,没有明显的棱角,整体的造型不收腰,且呈 现椭圆形状。在编织过程中需要采用横向编织的方式在衣裙的两边织针挂住线圈,停止运 作,中间织针继续编织的局部编织来实现针织服装0廓形设计。也因此赋予了它休闲、随 意、舒适的调性。Y廓形也可以称之为T型,它以上半身的肩部量感为主要的亮点,收紧 下身比例,形成上宽下窄的廓形结构。如图 27,在编织时是将中间暂停编织,两边编织的 局部编织方式与均匀收针工艺相结合来实现Y廓形的设计。Y廓形与甜美的A廓型相反, 宽阔的肩部与纤细的下半身塑造中性和帅气感觉。上宽下窄的身体造型与男性的体型相 似,因此在设计中性风格或者造型前卫的服装时常常用到Y型结构。
 
 
 
图 27 Y 廓形 图 28 叠领
通过局部编织工艺在成型针织服装设计中进行细节空间的塑造,不仅能丰富服装设 计,增添服装创意,还能有助于整体服装造型空间的塑造。通常来讲局部编织工艺在服装 的肩斜、下摆、领部、平袖衫和横向省道和褶裥中运用的较多。它不光可以实现一个部位 一块织片不做分割而成形,而且还能够保持筒状编织的平衡状态,能使袖子和大身相连, 在这相关的例子在前面已经列举,这里就不做多加赘述。在前身先采用单边织针暂停运作, 另一边织针正常编织的局部编织方式,在胸部两侧形成类似扇形的织片,将领口部位编织 完成后,再通过局部编织将两侧的织片加长并缝合在一起,然后在穿着时,将织片搭于颈 部,形成叠领设计,如图 28,叠领的空间形态能展现出堆砌的效果,从而对服装整体空间 造型进行塑造。如图 29,采用两边织针暂停运作,中间织针继续编织的局部编织方式实现 下摆部位的波浪边设计。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局部编织方式实现其他部位的波浪设计或者是 荷叶边设计如图 30,这样不仅可以是整体服装展现精致的效果,而且能发挥服装细节表现
 
力,形成光滑而亮眼的曲线线条。局部编织工艺对于实现成型针织服装造型空间的塑造具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廓形实现方面,可以利用局部编织工艺塑造出A型、X型、0型和 Y 型等不同的服装外轮廓。在细节设计方面可以通过局部编织工艺使服装设计点丰富,赋 予服装灵气,有助于服装整体造型空间的塑造。
 
图 29 波浪边下摆 图 30 其他部位的波浪边
4.1.2加减针工艺实现的针织服装空间塑造
加减针工艺是通过加线和减针使得织物呈现凹凸立体状。加针通常是在一个线圈内加
若干针或找到一个对称中心点而逐行加针,减针随时都可以进行。加减针组织形成的织物 千变万化,所以形成的织物厚重、轻薄风格不一。因为加减针组织的加针和减针可以呈现 出凹凸的立体造型,当采用加法局编时,通常采用省量分散处理的方式,将省量均匀分散 到凸起部位的整个区域。例如,实现针织服装的收腰设计、实现无缝省道设计、如图 31 的胸部造型的凸起塑造等。
 
图 31 胸部凸起造型
 
4.2密度变化实现的空间塑造
前面在纱线部分讲了纱线的密度,是指在材质相同的情况下,纱线的捻度、纱线纺织 工艺与纱线密度对于针织物的造型空间形态所产生的影响。而这里的密度所指的是织物的 线圈密度,而不是纱线的密度,所要探讨的是基于在纱线的细度和材质相同且织物组织为 同种组织的情况下,对线圈疏密关系变化的探讨。针织服装的特殊性表现在很多方面,而 线圈疏密关系的变化决定了针织服装的尺寸和性能,是较为特殊的一方面,因而我们可以 通过线圈疏密变化来改变织片的状态,如图 32。如图 33 就是通过密度变化来实现的服装 空间的塑造。不同组织结构的线圈密度可以有不同的变化,因而织物具有不同的尺寸特性, 需要掌握它们的尺寸变化规律才能在生产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通过线圈的密度变化来塑 造针织服装的空间形态,实现针织服装的空间塑造。
 
图 32 线圈密度变化 图 33 密度变化塑造的服装空间
线圈由圈干和圈弧组成,圈弧又分为线圈顶部的“针编弧”和线圈另一端在机器上被 沉降片握持的被称为“沉降弧”。线圈的长度是指编织一个线圈需要的纱线长度,由线圈 的圈干和延展线组成,以毫米为它的基本单位。我们也通常用线圈不同部位的显示来区分 织物的正反面,织物显示圈干的一面作为正面,显示针编弧和沉降弧的一面为反面。在连 续的编制过程中,同一织针上形成的一连串纵向线圈被称之为纵行,纵行的密度也叫横密, 即是指沿着线圈横向的方向一定距离之内的线圈个数。横列是指机器在一个编织循环内, 一针接着一针编织而形成的水平方向的一连串线圈。横列的密度即时指纵密,即是指沿着 线圈纵行方向上,在一定距离之内的线圈个数。它的纵密和横密的数量是由织物单位面积 内横列与纵列数测得。织物的密度是横向密度和纵向密度的组合描述,指的是单位面积内 的横纵向分别计算其线圈的数量。横机的机号是影响横密的主要因素,送纱速度或者纱弯
的深度是影响纵密的主要因素,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因素来控制织物的横纵向密度, 从而在机器允许的范围内调控织物的密度。
 
图 34 织物密度变化塑造的服装空间 图 35 同织片不同密度变化
线圈密度的研究应该是基于同种材质纱线,纱线性能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组织织片的 线圈长度与密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织物的疏密程度与织物的厚度。在组织和纱线性能与材 质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距离之内线圈的数量越多,织物的密度就越大,线圈会线圈会 挤到一起,又厚又硬如图 34;在一定的距离之内,线圈数量越少,织物密度也会因此变小, 线圈会疏松,显现出毛线松散的状态,织物也会出现空洞效果。但是因为线圈密度会受到 机器针数和针距的影响比较大,也会受到机型的限制,所以在同一织片线圈密度的变化会 受到机器的影响,也只能在机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变化设计,才能实现一个织片多个密度 的状态,如图 35 所示。
4.3组织变化实现的空间塑造
针织服装的面料与其它面料不一样,针织面料具有千变万化的组织结构。前面第三章 已经介绍了常用针织面料的组织结构和它的特性。在了解组织结构之后,每个针织组织结 构的性能都不相同,有的平整光洁,有的凹凸有序。针织的组织形式可以结合毛线粗细、 质感效果,形成千变万化的毛线组织结构,产生生机勃勃的流线感,从而服装款式发生变 化,针织服装的整体造型空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同时为了避免因常用组织结构而使款式 产生简单、呆板的穿着效果,设计师可以通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织结合使用,通过组 织本身的肌理空间组合搭配产生面料的肌理变化,进而对整体服装造型空间进行塑造;或 者在针织面料的表面进行创新面料再造,通过对面料的改造以达到设计想要表达的效果。
 
图 36 绞花和其他组织搭配使用
服装组织对成型针织服装造型的空间塑造至关重要,组织是是针织服装设计的语言。 各种不同组织结构的合理结合使用能够丰富服装的款式,拉开服装的视觉层次,将多种多 样的组织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和面料肌理空间,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装饰 性外观效果。针织服装面料中的组织结构是将线圈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连接到一起而编织 成的织片,这些织片对针织面料的外观和特性起着决定性作用。针法与纱线的不同变化能 够创造出独具风格的针织服装。通过线圈结构和组织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组织来表达服装 特点,通过多次设计和实践便可以发觉到针织服装设计的无穷魅力。平纹组织与罗纹组织 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组织结构,给人以沉着朴素的感觉,与量感绞花组织 搭配可以增加趣味,与镂空效果移圈组织搭配可以是面料产生较大的空间形态变化,增加 服装的神秘感。如图 36、37,绞花和不同组织搭配使用,绞花和不同的组织肌理的搭配, 再加上手工编织和其他的工艺设计,使服装面料产生了视觉上的疏密变化,通过组织肌理 拼接塑造视觉感更强的面料,是对服装整体层次感的塑造,也拉开了服装的整体视觉空间, 实现了从组织结构上对成型针织服装空间的塑造。
 
图 37 绞花和其他组织搭配使用
 
 
同种组织结构搭配使用是指相同的组织,通过它的线圈大小、线圈疏密度不同,和纱 线粗细的变化实现对针织服装空间的塑造。组合搭配的面料肌理与未发生变化的面料的组 织空间形态完全不同,毛圈组织虽然较为蓬松,与其他组织结构相比空间造型也更丰满, 但是通过线圈疏密、大小、粗细和颜色变化拼合在一起将的面料空间疏密对比更明显,视
 
 
图 40 褶裥效应
还有一种方式则是指正反针型组织。正反针型的组织指的是在同一织片,相同组织的 正针和反针相间排练,或者指定位置正针、指定位置反针而产生的肌理效果,正反针型组 织可以塑造不同的纹样图案、横竖斜纹肌理等,还可以根据正反针型组织的特性运用于服 装结构设计中。如图 39正反针型组织,条纹花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方向性,在使用同一 纱线的条件下,条纹的形态和条纹间的间距是正反针条纹花型创意设计的重点。通过这种 正反针条纹花型可以产生褶裥效应。而褶裥又可以被称之为平面上的立体搭建。如图 40, 是成型针织服装的一种外观视觉效果,这种外观视觉效果是通过衣片在编织过程中利用组 织结构设计成型原理将平面的面料塑造成三维空间形态所实现的。或者说褶裥效应是针织 服装通过组织的变化所塑造的造型空间形态,只要将它披挂在人体上,这种褶裥效应能够 自主塑造三维空间,展现出更加富有装饰性和立体空间感的针织服装外观。正反针法的细 密,造就了褶裥,也展现了条式纹理虚实变化,凹凸折叠的褶皱效果在疏与密,张与合、
 
开与闭之间调度着人的情绪感官。
 
图 41 罗纹
正反针型组织简洁有力,表现力和实用性都很强,通过对正反针型组织的设计可以产 生很多不同的花型,从而达到面料的组织结构变化。罗纹最为经典的正反针型组织,因为 是这种正反针的结构,因此它的弹性比较大,实用性也非常强,经常将罗纹这种正反针的 组织用于服装的领口,袖口等部位,实现它的弹性贴合人体的设计如图 41。当然也可以将 正反针坑条的肌理用于全身,罗纹纵向纹理从视觉上给人舒适流畅的感受,全身罗纹的搭 配使整体造型更加和谐统一,以展现人体的曲线美。
艺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成型针织服装设计的空间塑造实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暂只做了个别案例分析。无论是从纤维、纱线还还是组织结构、又或者是不同的工艺实现 角度,相信还是有挖掘的空间的。无论是梭织类服装设计,还是成型针织服装设计,要想 对它每个组织特点了解透彻,还是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不同的线圈密度织相 同的组织,或者在同一织片上实现多种密度变化,然后去反复不停的实验、记录和观察, 再运用到针织服装中,对其优缺点进行记录与研究;或者将不同组织分别进行两两组合、 多种组织组合,进而织出织片观察效果,然后通过对于织片空间形态的了解,以及它们组 合效果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实现针织服装设计的造型空间塑造。
第 5 章:结论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的设计和制作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我收获很多。对空间塑造有了 一个清晰的概念,并且掌握了如何在实际设计中去运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更加系统 的将针织服装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又学习了一遍。设计,如果离开实践经验的论证,那这 样的设计是立不住脚的,只有通过实践去反复验证,才能将设计做的更好。空间塑造本身 是一个较为空的概念,它需要附着在实物上去分析和研究,在成型针织物中的空间塑造主 要指的是它的原材料的塑造和纱线的纺织工艺以及它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对针织服装造型 空间的塑造和影响。在研究完它的纤维、纱线、组织结构等的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它本身的 空间形态和对针织服装空间塑造的影响后,开始用针织工艺去验证和实现它的空间塑造, 例如局部编织工艺对于针织服装的外轮廓和内部结构的实现;或者是织物密度的变化对与 针织服装造型空间的塑造;不同组织肌理相结合对针织服装造型空间的塑造。成型针织服 装设计从初始的纤维、纱线、纺纱工艺、组织结构、工艺、程序、编织、套口、手缝闭线, 套口、缩绒、整形、摘毛这一系列的过程下来,与梭织服装有非常大的区别,在设计时要 针对它的特殊性,扬长避短,实现更好的针织服装设计和服装设计造型空间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刘艳君.针织服装设计基础[M].北京市:中国纺织岀版社.2016. 02-75.
[2]许可.服装造型设计[M].第3版.上海市:东华大学岀版社.2018.
[3]龙海如,秦志刚.针织工艺学[M].上海市:东华大学岀版社.2017.05-156
[4]龚雪鸥.电脑横机织物组织设计与实践[M].北京市:清华大学岀版社.2019. 05-119
[5]李学佳,周开颜.成型针织服装设计[M].北京市:中国纺织岀版社.2019.01-69
[6]沈雷.针织服装艺术设计[M].第3版.北京市:中国纺织岀版社.2019.
[7](意)托马斯•马卡卡罗,(意)克劳迪奥• M.达达里.空间简史[M].尹松苑.成都市:四川文艺岀 版社.2019年
[8]冯雷.理解空间:20世纪空间观念的激变.北京:中央编译岀版社.2017年.01-47
[9]蔡雨祺,郭瑞萍.局部编织工艺在针织成形服装中的创新设计J].针织工业,2014(12):18-20.
[10]倪海燕,陈东生.加减针凹凸花纹针织物设计与编织工艺J].武汉纺织大学报,2013, 26(05):16-20.
[11]王盼,吴志明.全成形针织衫横向省与褶的局部编织实现与应用[J].丝绸,2020, 57(10) :106-110.
[12]王丹.基于服装内空间的创意造型方法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
[13]迟瑞芹.针织面料与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特点J].上海纺织科
技,2002(04):39-40+6. DOI:10. 16549/j. cnki. issn. 1001-2044. 2002. 04. 016.
[14]卢艳玲.针织面料在现在服装服装款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皮革,2018, 40(05):75.
[15]吴章进.白描山水画空间塑造线条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9(03):134-136.
[16]顾维铀.针织用纱与针织产品开发J].现代纺织技
术,2010, 18(03): 13-15. DOI:10. 19398/j. att. 2010. 03. 005.
[17]王盼,吴志明.全成形针织衫横向省与褶的局部编织实现与应用[J].丝绸,2020, 57(10) :106-110.
[18]刘原珊,马波.空间塑造一一话剧《沧浪之水》中的戏剧手段[J].艺海,2019(01) :20-21.
[19]M J.Doshi,杨茹.常压下纱线结构和热丝光处理对织物性能的影响[J].国际纺织导 报,2014,42(04):35-36+38.
[20]张秋玉.关于新型纺织纤维及其纺织品的性能探讨J].纺织报告,2021, 40(10):78-79.
[21]姜雪雯,王宇宏.横机类针织服装组织设计与创新J].辽宁丝绸,2018(02):38-40.
[22]R. N. Narkhedkar,曾文敏.捻向对双股线拉伸性能的影响J].国际纺织导 报,2014,42(12):8+10-11+34.
[23]李莹,黄怡婧,贾凯凯.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及定性分析方法研究J].纺织检测与标
准,2019, 5(01):10-13. DOI:10. 19391/j. cnki. cn31-2117. 2019. 01. 003.
[24]王盼.局部编织工艺在全成形针织服装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
学,2020. DOI:10. 27169/d. cnki. gwqgu. 2020. 000523.
[25]施楣梧,张腾,张建春,周璐瑛.长丝短纤纱并捻复合工艺对纱线力学性能的影响J].棉纺织技 术,2002(07):26-28.
[26]龙海如.针织原料的开发与应用[J].针织工业,2008 (07) :16-19+70.
[27]李婷,毛莉莉,李宁.正反针在毛衫花型创意设计中的应用[J].西安工程大学学
报,2020, 34(06):14-19. DOI:10. 13338/j. issn. 1674-649x. 2020. 06. 003.
[28]白瑞,袁燕.浅析中国古建筑屋顶造型及装饰艺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纺织科 技,2017,58(02):53-56.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jiaoyuxue/8569.html

上一篇:基于Kan o模型的按摩服装设计 研究

下一篇:荒诞美学在服装造型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