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基于可持续理念的服装设计方法研究 ――以零浪费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22 09:11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现状分析 1
1.2.1重要概念解释 1
1.2.2零浪费设计体系 3
1.2.3研究现状 6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8
1.3.1研究目的 8
1.3.2理论意义 8
1.3.3现实意义 8
1.4研究内容 9
1.5研究方法 9
第2章 零浪费设计的由来与发展 10
2.1古代服饰中零浪费设计的初始形态 10
2.2三维立体服装的兴起与零浪费的没落 18
2.3近现代零浪费设计案例 20
2.3.1沼泽外套 20
2.3.2埃内斯托•塔亚特(Ernesto Thayaht)的图塔(TUTA)连体服 22
2.3.3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一片布(A-POC )设计 23
2. 3. 4玛德琳•薇欧奈(Madeleine Vionnet)的手帕礼服 24
2. 3. 5桑德拉•罗德斯(Zandra Rhodes)的连衣裙 25
2.3.6刘马克(Mark Liu)的锯齿风格服装 26
2.4零浪费组织机构与行动 27
2.5小结 29
第3章 零浪费设计方法研究 31
3.1“一片式”设计 31
3.2平面几何裁剪 35
3.3拼图式裁剪 39
3.4负形裁剪 42
3.5斜裁法 43
3.6镶嵌裁剪 47
3.7小结 49
第4章 关于零浪费设计的消费意愿调研 50
4.1调研设计 50
4.1.1调研目的 50
4.1.2调研内容 50
4.1.3调研对象 50
4.2关于零浪费服装消费意愿的问卷设计 51
4.3关于零浪费服装消费意愿的问卷结果分析 52
4.3.1信度和效度分析 52
4.3.2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4.3.3差异性分析 56
4.3.4相关性分析 58
4.4 采用 KANO 模型进行需求判定的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58
4.4.1 KANO 模型介绍 58
4.4.2KANO 模型问卷设计 60
4.4.3KANO模型需求判定分析 61
4.5分析结果总结 63
第5章 零浪费创新设计实践 65
5.1设计思路 65
5.2设计说明 65
5.2.1第一套 65
5.2.2第二套 67
5.2.3第三套 69
5.2.4第四套 71
5.3 提升服装合体性与舒适性的技巧总结 73
5.3.1斜裁法的应用 73
5.3.2裁片的分割重组 74
5.3.3辅料的应用 74
结 论 75
参考文献 76
致谢 79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快时尚观念和日新月异的时尚风向的影响下,人们衣物更新的速度越来越 快,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要产生 2600多万吨废旧衣物,再利 用率只有不到 1%[1]。服装行业的浪费不仅仅体现在大量的服装废弃物上,服装制作过程中 的浪费同样严重。服装行业最熟悉也是最普遍采用的服装制作方法是根据事先打好的版在 织物上裁剪出衣片,再把衣片缝合在一起或以其它方式制作成服装,以这种方式制作服装 即使利用电脑尽可能合理排版,面料利用率也很难达到 100%。成衣外套中的织物浪费率在 10&-20%之间,衬衫、夹克和内衣为 10%左右,裤子和牛仔裤估计约为 10%[2],面料浪费在 印花或格子类服装中可能更高,据 Cooklin 统计,平均有 15%的面料滞留在裁床上被废弃 ⑶。Runnel et al.(2017)收集了中国和孟加拉国7家主要服装工厂的数据,这些工厂每年 生产总计2. 5亿件服装,并估计超过25%的材料(包括有缺陷的面料,由于生产效率低下而 产生的多余面料,以及裁切废料)在生产过程中被浪费。这不仅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同时这部分废弃物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话,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4]。服装产业作 为世界第二大污染行业,在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消耗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作为 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之一,也势必成为服装产业内的新趋势和潮流[5]。而“零浪费设计”作 为可持续时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自觉加入到 推动零浪费设计的行列中,如何更好地在服装产业内践行可持续理念也成为一个值得我们 思考的课题。
从目前大部分品牌服装的成本构成上看,制作费用约占到 30%,原材料费用约 60%,其 余费用仅 10%[6],可见面料费用是品牌服装的费用主体。因此不管是从经济效益还是可持 续发展角度考虑,在不影响服装美观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织物利用率,实现“零浪费 设计”,成为当下具有可持续理念与社会责任感的服装设计师和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1.2 现状分析
1.2.1重要概念解释
(1)可持续理念
“可持续发展” 一词首次出现是在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 1962年的 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中[7],一经发表引起了人们对于这一新理念的思考与争论。关于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已有70 多种,目前仍在不断增加中,其中最经典也是在当代社会接受度 最高的是格罗•哈伦•布鲁德兰(Gro Harlem Brundtland)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满足我 们目前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的一种发展。”[8]
在服装产业内,可持续理念指引我们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社会、经济和自然 的“代价”。然而,可持续理念一度被滥用为品牌自我包装的工具,在很多消费者眼中,一 件材料无毒、易降解的服装就是可持续商品,实际上 “可持续”的含义不仅仅是最终商品 材料的可持续,还包括了在加工过程中染色、印花、后整理、缝制等工艺是否绿色环保, 还需考虑商品在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处理办法,以及商品的加工过程是否符合社会公共 道德和法律制度等人力资源问题。举个例子,一件服装即使是完全由天然纤维制作而成的, 但是产品出自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这样的服装同样不属于可持续产品。再比如,一件 产品如果我们延长了它的平均使用寿命,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其可持续性。
综上可知,可持续理念是以满足人类需求为目标,以保护环境、肩负社会责任、维护 道德为前提,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共同和谐发展。只有对于可持续理念形成更加全面的理 解和认识,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
(2)零浪费设计
零废物国际联盟(ZWIA)于2004年11月29日通过第一个同行评审的国际公认的零 浪费定义[9],并于2009年 8月 12日对该定义进行修改和完善: “零浪费是一个既务实又 富有远见的目标,旨在引导人们模仿可持续的自然循环,所有废弃材料都是其他人使用的 资源;零浪费意味着设计和管理产品和工艺,以减少废物和材料的体积和毒性,保护和恢复 所有资源,而不是烧毁或埋葬它们。实施零浪费将消除所有可能对行星,人类,动物或植物 健康构成威胁的陆地,水或空气排放。” ZWIA先后发布了“零浪费企业原则”与“零浪 费社区原则”,其中界定了“零浪费”的范围:原则上承认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达到完美无缺, 成熟的工业经济不可能达到真正的零浪费。
从广义上来说,在服装生产过程中,任何致力于消除服装生命周期中废物产生的设计, 都属于零浪费设计,从设计生产初期合理安排制版减少零料浪费,到穿着过程中增加服装 的使用寿命,再到最后的废旧衣物回收的可持续性,都是零浪费设计中的一部分。设计方 法主要有升级再造、重新构造和“零浪费”样板设计这三种[10]。而狭义的零浪费设计,指 的主要是“零浪费”样板设计,这也是本文后续实践研究的重点。
 
1.2.2零浪费设计体系
从19世纪中叶至今,服装产业的生产模式一直是以一种单向线性的模式为主,人们从 自然界中获得所需的原材料,经过设计、制作、加工得到产品并进行销售,消费者穿着后 废弃,而废弃衣物最终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这种从“资源”到“垃圾”、“用即弃”的生 产模式被我们称为“从摇篮到坟墓(Cradle to Grave,简称C2G)" [11],这种生产模式随之 而来的是与日俱增的资源消耗与每年数千万吨的纺织废料,要改变现状就必须从根本上改
变我们当前的生产模式。
 
图片来源:自绘
2002年,一种崭新的生产模式首次被提出,麦克唐纳(William McDonough)和布朗 嘉特(Michael Braungart)在书籍《从摇篮到摇篮:重塑我们的生产方式(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and things)》中提出了''从摇篮到摇篮(Cradle to Cradle,简 称C2C)”这一生产模式[12]。在C2C模式中,不存在“废弃物”这一概念,即零浪费,零 浪费的出发点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甚至将浪费减少到零。
从广义上来说,在服装生产过程中,任何致力于消除服装生命周期中废物产生的设计, 都属于零浪费设计[13]。通过对服装生产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纺织废料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消费前纺织废料,主要产生于服装设计制作过程,包括瑕疵面料、卷轴尾端剩余面 料、纺织色板及裁剪剩余面料等,我们之前所说的裁剪过程中平均 15%的面料废弃率就属 于消费前的纺织面料浪费[14];另一种是消费后纺织废料,主要指的是穿着使用后被废弃的
纺织产品。消费前纺织废料因为未经穿着使用,相较于消费后纺织废料拥有更高的价值, 相对而言,致力于减少消费前纺织废料的零浪费设计也更具有研究价值。
目前主要的零浪费设计方法主要有这三种:升级再造、重新构造和零浪费样板设计。
 
图片来源:自绘
(1) 升级再造
升级再造主要是通过回收再利用消费前的纺织废料,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将其改造成 为有价值的产品[15]。
具备可持续理念的设计师们纷纷利用裁剪剩余面料、瑕疵滞销面料等制作出了精美的 升级再造产品。爱马仕这一顶级奢侈品品牌于2011年开办了 Petith再创造工坊,以品牌自 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零碎料为原材料,重新搭配组合得到精美的产品。爱马仕的 这一尝试也为我们提供了品牌内部减少浪费、实现零碎料再利用的良好示范。在国内,台 湾设计师刘美惠用碎布做成各式各色的花朵作为服装的点缀,深圳大学设计系的陈晓穗教 授利用裁床上剩余的白色面料制作成极具艺术感的立体装饰上衣。我国明代时盛行的水田 衣也是升级再造的一种,当然当时的人们并不是出于可持续理念。这些案例向我们展示了 升级再造的无限可能。
 
 
图3爱马仕Petith再创造工坊的矮凳“围裙”(左)与小盐瓶(右)
 
图片来源:爱马仕Petith官网
(2)重新构造
致力于解决消费后的服装废料,通过回收利用,结合解构和重新裁剪拼接的设计手法, 赋予这些不再具有价值的纺织品以新的生命。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能看到不少对废弃衣物进行重新构造的例子。男装设计师 Emily Adams Bode 提出了“古着重构”的概念,以重构的思想对古着进行改造,非洲的 旧布、欧洲的蕾丝、维多利亚时代的被子、日本的刺绣纺织品等都运用在他的设计里,以 服装保留美好的历史记忆。伦敦品牌Junky Styling,对旧衣进行解构、重组和再制作,其 中最著名的是其对旧西服的再设计,使已经过时的服装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国内,设计师 张娜经营的“再造衣银行”是比较典型的旧衣重新构造案例。日本传统服饰“BORO”是把 一个家族多代人使用过的衣服和布片都缝在一起,每一件“BORO”上都有家族先人使用 过的布片,既体现了当时“节省、惜物”的观念,又成为一种独特的家族历史印记。
 
图 4 张娜“再造衣银行”的旧衣重新构造案例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图5日本传统服饰“BORO”
 
图片来源:自摄
(3)零浪费样板设计
零浪费样版设计是在服装生产周期最前端进行'零浪费”处理的一种方法,通常会在 设计初期就开始详细的规划整幅面料上的排料,例如服装裁片的形状大小,通过特殊的服 装版型设计,合理的排料设计,让面料的利用率达到最优,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废弃布料的 产生[16]。
我们现今进行服装设计的主要方法是先设计出服装款式,然后根据服装款式完成制版, 接着进行服装的制作,而零浪费样板设计则需要同步完成服装款式设计和服装制版,对设 计师的制版和三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这是零浪费样板设计的主要难点。
同时零浪费样板设计的优点也是比较突出的,从经济角度考虑,不管是升级再造还是 重新构造都需要对废弃材料进行再次利用,再利用过程也不免伴随着新的资源消耗与投入, 而零浪费样板设计则是能直接提高面料的利用率,在服装制作过程中直接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废弃物的生成。零浪费样板设计,也是本文后续研究的重点。
1.2.3研究现状
可持续设计是当前设计趋势的热点,与其相关的零浪费设计自然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如廖畅在《'零浪费”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一文中,在对零浪费设计雏形和现代零 浪费设计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自己的零浪费创新设计实践,但是不管是在案例分 析还是最后实践的部分,作者对设计案例、方法的分类都是比较粗略的,并不足以概括目 前绝大部分的零浪费设计手法。曹撷在《零浪费理念在服装设计上的研究与应用》 [9]一文 中,对零浪费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释,并对零浪费服饰的历史进行了追溯, 最后以瑞士环保品牌 FREITAG 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但是 FREITAG 所用原材料是防水油 布,最终产品是环保包袋,案例与服装设计的关联性有待提升。王策在《“零浪费”纸样设 计法在休闲女装中的实践应用与探究》[3]中以服装纸样为切入点进行零浪费设计研究,在 进行案例分析时也将重点放在纸样上并对纸样设计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对设计的呈现更 加清晰,但是研究仅仅停留在案例分析的程度,缺乏自身实践经验总结,研究的深入性不 够。邱羽在《非人体成型结构之方形结构的服装设计应用》[17]中具体研究了方形结构的零 浪费服装设计的审美特征和设计手法,研究比较具有针对性,设计实践部分的服装款式设 计也具备较高的实穿性。张孟璇在《“一片式”结构服装的实验性应用》[18]中重点研究了 “一片式”结构的零浪费设计的基本结构及分类,在实验性研究的部分以典型零浪费设计 “沼泽外套”为原型,通过分割重组的方法对“沼泽外套”的肩袖合体度进行了提升并丰 富了零浪费结构设计的思路。袁贞在《基于面料幅宽的零浪费服装结构设计研究》[19]一文 充分考虑到了面料幅宽对零浪费服装结构设计的影响,提高了研究的现实意义。
国外同样有许多专家学者对零浪费设计研究非常感兴趣。Rassanen等在《Zero-waste fashion design: a study at the intersection of cloth, fashion design and pattern cutting (零 浪费时装设计:研究布料、时装设计和剪裁的交叉点)》[20]中重点讨论了面料、图案分级对 零浪费设计的可行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零浪费设计是服装设计和制作交叉点这一观点,呼 吁设计师将裁剪视为服装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具体怎样将服装裁剪和设计结合没 有一个明确的操作方法总结。Melanie Carrico 等在《Expanding zero-waste design practices: a discussion paper (关于扩展零浪费设计实践的讨论)》[21]中分析了 Holly McQuillan在 《塑造可持续时尚》中提出的四种零浪费设计方法,分别是镶嵌、拼图、嵌入式拼图和多 重布料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五种方法,即以最小剪裁覆盖整块布料的“最小剪裁 法”,为零浪费设计提供了新思路。Elahe Saeidi等在《Precious cut: exploring creative pattern cutting and draping for zero-waste design (珍贵剪裁:探索零浪费设计的创意图案 剪裁和立体剪裁)》[22]中将测试转型重建(TR)技术引入零浪费设计框架中实现了修身裁 剪,并将图案切割过程融入设计进程中,丰富了设计师进行零浪费设计的维度。
可以看到目前针对零浪费设计的研究主要还是在对零浪费设计案例梳理分析的基础 上总结零浪费设计方法,但是对于零浪费设计方法的分类往往不够细致、全面,缺乏自身 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补充,研究的深入性有待提高。同时,虽然设计师对零浪费设计的研究 与改进做了多方面的尝试,但大多依据的是自己的主观审美与判断,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 研究比较少,客观性与实际意义有待提升。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零浪费设计作为可持续设计的一种重要方式,致力于消除服装生产周期中的废物生成, 其中的零浪费样板设计可以减少服装裁剪、制作过程中的面料浪费,直接提高面料利用率 和服装制作的经济效益。我们承认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可持续设计”方式是完美的,零浪 费设计本身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难点,即需要设计师同时完成款式设计和纸样设计,最终设 计在兼顾'零浪费”的同时,还要在款式上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而零浪费设计方式尚未 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对于有'可持续理念”的设计师来说想要快速上手零浪费设计也是 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本文希望在案例分析和自身实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零浪费设计方法进行分类、总结, 从而帮助有意愿尝试零浪费设计的设计师快速掌握技巧,降低完成零浪费设计的难度。本 文还通过调研了解消费者关于零浪费服装的消费意愿与需求,希望借此帮助设计师了解消 费者的偏好,在此基础上对零浪费设计做出改进,从而得到能令消费者更加满意的零浪费 服装设计。
1.3.2 理论意义
从目前理论研究水平上看,虽然服装零浪费设计相关的研究、文献不少,但对于零浪 费设计方法的总结往往仅仅是在对古代以及近现代零浪费设计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 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补充比较少,研究的深入性不够。本文选取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复 刻与创新应用,通过实践加深对不同零浪费设计方法独特性的认识,有助于对零浪费设计 方法的实证研究做出补充。
除了关于零浪费设计方法的实证研究之外,本文还通过调研了解消费者关于零浪费服 装的消费行为意愿与需求,相较于以往研究大多单纯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改进零浪费设计, 本文从消费群体出发引导零浪费设计改进,更具有客观性,这也是对零浪费设计相关理论 研究的补充。
1.3.3现实意义
据Cooklin统计,平均有15%的面料滞留在裁床上被废弃,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面料浪 费,而且如果这部分废料不能得到妥善处理的话还会进一步造成环境问题。同时,对于大 部分品牌服装来说,原材料费用占到了 60%,可以说面料费用是服装制作费用的主体,如 果能够通过零浪费设计消除或减少这 15%的面料浪费,不管是从环保还是经济效率角度考 虑,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目前零浪费服装设计还没有批量生产的例子,但是有很多独立设计师或社会组织怀揣 社会责任感尝试并坚持进行零浪费设计。帕森设计学院的院长西蒙•科林斯(Simon Collins) 曾说:“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下决心改变太难了。”从中我们不难推测出,零浪费设 计因为设计制作流程与传统批量制衣差异较大、对面料幅宽要求严格、推版困难等等因素 难以获得服装制造厂商的支持,改变意味着风险、也意味着更多的投入。但是不管对于独 立设计师还是服装制造厂商来说,有一个顾虑是共通的,即怎样在做到“零浪费”的同时 兼顾款式的风尚。所以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零浪费设计方法上,这本身也是零浪费设计的 难点所在,通过设计实践加深对不同零浪费设计方法独特性的理解,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 消费者关于零浪费设计的消费意愿与需求偏好,希望论文研究能为目前有意向尝试零浪费 服装设计的设计师提供参考。
1.4 研究内容
本文将以可持续设计理念作为切入点,在对古代中西方与近现代零浪费设计案例进行 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零浪费设计手法进行分类总结并通过自身实践加深对不同零浪费 设计手法独特性的认识,接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的消费意愿与需求偏 好,以此为引导开展零浪费创新设计实践。
1.5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获得零浪费设计相关的资料,从而对零浪费设计的典型案 例及常见方法进行研究。
(2)描述性研究法:将零浪费设计相关的现象、规律等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与叙述 并解释出来,有助于对零浪费设计方法进行普及与说明,并表达自身的看法。
(3)问卷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到研究对 象的现实状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消费者关于零浪费服装的消费意 愿与需求偏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零浪费设计的改进建议。
(4)理论结合实践研究法:在服装设计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选择多个零浪费设计方法分别 开展设计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不同零浪费设计方法的特点的理解并进行归纳,最后通过 系列设计实践展现零浪费设计的可能性。
第 2 章 零浪费设计的由来与发展
从原始人类使用简单的树叶、兽皮等来蔽体,到如今兼具美观和实用性的现代服装, 服装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服装演变的过程既是服装织造、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过 程,也是人们对自身形体特征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零浪费设计不是凭空诞生的,我们在 历史长河中能看到许许多多零浪费设计的例子,尽管我们如今倡导的零浪费设计与过去古 人的零浪费设计不管是在出发点、还是技术条件上都存在巨大差异,但对零浪费设计的由 来与发展进行梳理,有助于为如今的零浪费设计提供借鉴。
2.1 古代服饰中零浪费设计的初始形态
古代制造技术不发达,织物稀少而昂贵,人们对人体形态的认识也比较粗浅,因此不 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初始的服装形态都比较简单,对面料的破坏和浪费很少,其中出现了 不少零浪费设计服装。
古埃及地理位置处于非洲东南角,气候炎热干燥,因此服装以清凉的披挂式为主,其 中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丘尼克(Tunic)和卡拉西里斯(Karasilis)是古埃及比较典 型的零浪费服装。罗印•克罗斯又称腰衣,是古埃及男子最主要的服装,普及于所有阶层, 是用一块白色亚麻裹缠在腰上,形式、种类众多,有缠裹后系腰带的,有兜裆的,也有用 带子斜挂在肩上的。在穿用形式上,上层阶层常用浆糊固定出细密的普利兹褶作为装饰, 或在外系三角形围裙,以金银、宝石装饰以示特权[23]。
 
图6不同形式的罗印•克罗斯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图7穿着罗印•克罗斯的古埃及人壁画
图片来源:《内巴蒙捕禽图》,展于大英博物馆
丘尼克是一种紧身合体的筒形连衣裙,一般用本白色亚麻布制成,长度一般是从胸到 脚踝,在女性中更为流行。造型有单肩斜吊带、双肩吊带等,以手绘或染色的鲜艳纹样做 装饰。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图9 穿着丘尼克的古埃及人壁画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卡拉西里斯在《西洋服装史》24]中被称为“重要性仅次于罗印•克罗斯的古埃及服饰”, 不同于罗印•克罗斯、丘尼克的不经裁剪、缠裹固定,卡拉西里斯是一种经过简单缝制的 宽大贯头衣。制作上是把一块相当于两倍衣长的布对折,在正中挖一个钻头的洞,两侧留 出袖子部分后缝合而成。穿着时头部从衣服中间穿过,用作外衣,男女皆可穿着。
 
图 10 不同形式的卡拉西里斯与穿着方式示意图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古希腊与古埃及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世界服装史上同样具有崇高的地位。在其 自由、民主、思辨的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古希腊服装形态上呈现质朴、典雅的特点,服装 没有阶级地位的区分,也没有明显的男女服饰差异。古希腊推崇人体的健康美,认为服装 的美感是由服装本身和穿着服装的人体共同塑造的,于是用浪漫优美的垂褶来凸显人和服 装之间的高度统一,衣褶和人体和谐、共同作用才能产生美的效果[26]。其中的希顿(Chiton) 和希玛纯(Himation)都是代表性的零浪费服装。
希顿分为多利亚式希顿(Doric Chition)和爱奥尼亚式希顿(Ionic Chition)。两种希
顿都是将面料折叠或者对折后用别针固定的服装形式,在具体样式和穿着方式上有所不同。
 
 
图 11 穿多利亚式希顿(左)、爱奥尼亚式希顿和希玛纯(右)的希腊女性雕像
图片来源:搜狐网
 
 
 
 
 
 
 
 
图12 不同样式希顿的结构示意图[4]
古希腊人一般把希顿作为内衣,希玛纯则作为外衣披在希顿的外面。希玛纯布料多为 白色的毛织物或麻织物,宽约等于身长,长是宽的三倍,没有固定的造型,根据穿着者不 同的缠绕方式而呈现不同的服装造型。希玛纯着衣方式大致分为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式、 单肩式、双肩披挂式这几种,其中最常见的穿着方式是先把布料披在左肩,身前布料一端 垂至脚踝,身后布料绕过后背、从右臂下方穿过搭至左肩,有时还会搭到右肩把头部包裹 住。
以上提到的罗印•克罗斯、丘尼克、希顿以及希玛纯都是通过披挂缠裹并简单固定的
方式完成服装造型,没有任何面料浪费,属于零浪费设计。受织造技术的限制,古代服装 的制作往往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人们在尽可能不对面料造成破坏的同时通过改变 缠裹固定方式、添加随身体动态变化的垂褶丰富了服装的样式。
同属西方古代零浪费设计的还有古罗马的托加(Toga)。托加是用一块非漂白的大羊毛 织物做成,起初呈长方形,后为了穿着方便改为椭圆形,是古罗马男性公民的典型服装。 很多古代服装虽然客观来说在面料上做到了零浪费,但其制作初衷并不是出于可持续理念, 以托加为例,其从共和末期开始逐渐变大,最后甚至演变成一种上层阶级专用的奢侈礼服。 托加在共和末期已长至5.5 米,宽至 3.5米,做出的褶皱与穿着方式也日趋复杂,这样一 件厚重且复杂的衣服必须由专门的奴隶负责才能穿上,要穿上一件托加并捏出精致的褶皱 甚至需要数个小时之久,劳动阶层几乎穿不起托加[26]。虽然古代零浪费服装的出发点未必 是可持续理念,但它们能在服装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然是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意 趣的,相信可以在零浪费服装款式设计上给我们提供参考。
 
图 13 托加结构示意图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网
如果说古希腊服装是面料与人体动态结合的美感,那中国古代服装则是面料与人体静 态结合的美感。中国古代传统服装是符合当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的,被赋予了更多礼仪文 化、社会身份象征、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涵,纵观中国古代服装史,总体来说服装更多呈 现的是平面式、一片式、直线式的服装形制[27]。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简单来说就是 宁俭勿奢,节俭的思想自古就被提倡,这也与古代相对匮乏的物资和较低的生产制造水平 有关,受织造设备的限制,西周时面料的布幅不到 50 厘米,而从西周到明代历经两千多 年,面料布幅才增加13.53 厘米[19],这不难看出中国小农经济下生产力发展的缓慢,与现 代纺织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可同日而语。在节俭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造物观念呈现出 “敬物”的特点,尽可能顺应事物的自然形态和特征而很少去破坏[28]。这种敬物尚俭的思 想反映在服装上则是对服装面料的珍惜,由此也诞生了许多零浪费服装。
“深衣”作为中国最早的服饰之一,具备续衽钩边、上下连属、被体深邃等特点,有 其独特的服装性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衣有多种形制,不同学者的解读也不尽相同[29]。
 
从太常寺和简化江永深衣的结构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深衣设计时通过在平面上对面料 进行简单的几何分割后拼接的方法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面料,裁剪过程中产生的余料很 少。在太常寺深衣制式“下裳”的部分,通过将面料分割成上下颠倒的梯形后缝合得到扇 形的下摆而不产生任何的面料浪费,构思巧妙。底摆宽大的下裙至今都是人们常穿着的服 装款式,相信深衣中的零浪费设计方法可以为我们如今的零浪费设计提供借鉴。
 
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楚服“鍬衣”据专家推测为生者为死者准备的浴衣,是非连属 制上衣,整件衣服除了领口外没有产生任何余料[30],为零浪费设计。“鍬衣”使用整块衣料 制作,呈左右对称的“T”字型,上半部分沿水平通袖线剪开至腋下位置,下半部分两边向
前中折叠形成前门襟,门襟、袖口和下缘处以绣绢装饰。“鍬衣”的袖展为52cm,与当时
50cm 左右的面料幅宽非常接近,这也为其在一整块面料上完成袖子和衣身相连的零浪费 设计提供了可能。
 
楚服“鍬衣”还是宋代流行服装一一褙子的雏形,但是不同于“T”字型的“鍬衣”, 褙子呈“十”字型,因此不需要通过向前折叠衣片来得到前中部分,而是把多余的布料拼 接在袖口,因此这种“十”字型零浪费设计需要从腋下到下摆的距离与袖围相同,也就是 说需要将面料长度分成三等分进行设计。除了通过裁剪方式减少余料之外,古人还会利用 折叠、堆积的方式来减少废弃物而不破坏面料的完整性。例如宋代福州出土的褙子门襟部
位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
 
 
 
图18 宋代福州出土的褙子门襟部位示意图[2]
除了以上几种汉服之外,少数民族的传统服装中同样可以看到零浪费设计的影子。比 如西南哈尼族的的缅裆裤,由整块布料拼合而成,几乎不产生浪费;比如内蒙古兴安盟代钦 塔拉辽墓出土的黄色绢短夹裤,只需对一块矩形面料进行两道裁剪后缝合,即可得到一条 裤腿为三角形的合裆短裤。这两款短裤的零浪费设计连同靖州花苗的男裤一起,可以为我 们进行短裤的零浪费设计提供借鉴[31]。
 
 
 
 
图20 内蒙古代钦塔拉辽墓出土的黄色绢短夹裤实物图(左)和制作示意图(右)[2]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饰,实际上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唐装,后经日本历代修改,逐渐
形成了独特的服装样式[32]。在《魏志•倭人传》中提到:“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 毋须量体裁衣”,这说的便是和服。日本和服事先设计好织物的大小与裁剪方式,通过直裁 对整块面料进行巧妙的分割,制作时先从袖子开始,接着确定前衣片和门襟的尺寸并缝合, 然后缝合下摆、镶边、绱袖并与肩腋布缝合,最后缝合领部,个别余料通过折叠的方式妥
善处理。和服设计过程中化曲为直,以直裁的方式分割布片并进行缝合,产生的布料浪费
很少,最终得到了衣身紧身肃穆、振袖宽大雅致的服装样式,日本和服在兼顾“零浪费” 的同时,还通过其直线型的服装样式很好的凸显了日本人所追求的内敛、优雅的东方气韵,
所以和服才能时至今日都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
 
 
 
图片来源:搜狐网
2.2 三维立体服装的兴起与零浪费的没落
服装形制改变的过程也是人们对自身结构了解加深的过程。欧洲作为现代服装的源头, 最初的服装雏形以简单缝制的“无袖衫”或“斗篷式”服装为主,对人体结构的划分是非 常粗略的。直到中世纪,在织机织布宽度增大的推动下,服装逐步形成了衣、领、袖的基 本形制,款式上也更加凸显身形。我们可以从中世纪T字型有袖衫和丘尼克的样板图中看 出,此时的服装设计仍然尽可能做到“零浪费”,但是布片的分割变得更加复杂,款式也更 加贴合人体了。
 
 
 
图23 中世纪丘尼克样板图[31]
到了中世纪后期的哥特式时期,罗马式收腰合体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当时基 督教盛行,人们用高耸尖锐的屋顶寄托对上帝的虔诚和向往,服装受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影 响,在服装裁剪方法上出现了新的突破,即出现了“省”,这标志着服装结构从二维平面向 三维立体的转化。这一时期出现的格陵兰长袍是服装史上首个使用省道的服装,裁剪方法 是在胸腰臀以及背部均匀地去掉差量,并在腋下和下摆添加数条三角形插片,这些布片之 间形成了许多菱形空间,这便是“省”的雏形。“省”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确立了现 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型[33]。之前平面化、直线型的服装样式分崩瓦解,零浪费服装也 逐步消失。
 
图24 格陵兰长袍示意图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而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延续着敬物节俭的观念,尽可能减少对面料的破坏和浪费,思想
上也比较含蓄内敛,服装并不凸显人的第二性征,服装平面化、直线型的特点伴随封建社 会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直到近代西方文化进入国内,服装在其影响下原有的裁剪方式被代 替,服装形制上快速向西方靠拢。
中西方在服装在进入三维立体时代之后,都抛弃了服装原有的“零浪费”属性,由此 我们也能看出服装在尽可能凸显人体的情况下想要兼顾“零浪费”的难度。伴随织造技术 的发展,面料不再像古代那样昂贵、稀缺,服装的“零浪费”似乎也不再具备必要性,尤 其是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快速发展,服装开始进入到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时代,因古代织 造技术不发达、服装裁剪缝制方式简单而长期存在的“零浪费设计”与现代服装生产体系 渐行渐远。
2.3 近现代零浪费设计案例
2.3.1 沼泽外套
在公元前4 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零浪费设计的新结构服装,因为有部分学者认为该
服装最早是在沼泽中发现的,因此命名为“沼泽外套”沼泽外套在结构上与中国古代的“锹 衣”十分相似,不过“锹衣”是作为浴衣穿着,而沼泽外套则是作为外衣使用。裁剪方式
上都是在一块完整布料上剪出领口及袖子后,下半部分向前围裹得到前身[34]。
 
图 25 沼泽外套示意图 [2]
沼泽外套版型简单、适应性广,是非常经典的零浪费设计,近现代许多设计师在沼泽 外套的结构基础上依据当代人的审美和穿着习惯进行改良,得到了新的零浪费设计。其中 比较著名的有西班牙结构设计大师巴伦夏加的“一条缝线设计(one-seam-coat)",在沼泽 外套的基础上添加省道并在肩部加入插片使服装造型更加合体,改良后的设计严格来说并 不是只有一条缝线,但衣服没有侧缝和肩线的设计在尽可能减少面料浪费的同时也保持了 服装样式的独特。
 
 
图26巴伦夏加的“一条缝线设计(one-seam-coat)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英国设计师大卫•特尔弗(David Telfer)想要设计出一种易于批量生产的零浪费服装,
他在沼泽外套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出结构简单、面料利用率极高的风衣外套。
 
图27大卫•特尔弗的零浪费连帽风衣设计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除此之外,还有美国设计师邓姚丽(Yeohlee Teng)在服装设计过程中一直秉持“零浪 费”的态度,在沼泽外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增加衣长、添加腰带,得到适用于大多 数体型的紧身长袍。
 
图 28 邓姚丽在沼泽外套基础上改良得到的零浪费长袍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国内深圳大学的张孟璇在其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对一片式零浪费设计展开结构研究,在 沼泽外套的基础上采用分割重组的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创新,给我们展示了零浪费设计的更 多可能性。
2.3. 2埃内斯托•塔亚特(Ernesto Thayaht)的图塔(TUTA)连体服
意大利设计师埃内斯托•塔亚特推崇的设计理念是“消减虚饰的细节、减少面料的铺 张、废除阶级差别的服饰,不仅提升舒适度且有益健康”,他最著名的设计是一条名为图塔 (Tuta)的零浪费连体裤。埃内斯托•塔亚特设计图塔的初衷是创造一个适合人们日常穿 着的、现代化的意大利风服装,在服装上消除阶级的差别,埃内斯托•塔亚特称图塔为“创 造性的、未来的服装”。遗憾的是,图塔并未如设计师所愿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服装,而是 最终成为意大利社会高级阶层所推崇的时装[5]。
下图是报纸La Nazione刊登的图塔样板图及成衣穿着效果,从其样板中我们可以看 到零浪费设计对布料严谨的计算和规划,在纸样设计上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对弧线部 分进行处理,使布片大多是比较规则的几何形,降低了设计的难度,同时在腋下加入三角 形插片并在衣身添加口袋,提升了连体裤的舒适度和实穿性。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2. 3. 3 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一片布(A-POC)设计
三宅一生是极具代表性的将东方美学融入零浪费设计的设计师,在他的设计中我们能 看到东方宽衣美学与西方三维立体基型的融合-A-POC的全写是A PIECE OF CLOTHES, 即一片布,这也是三宅一生设计理念的源泉,他尝试用一片布去探索服装与身体的关系, 创造出一种非东方也非西方的独特服装结构形态[36]。从一块布设计中直线型的裁剪线条与 宽衣的服装样式中我们能看到日本传统服饰的影子,也看到了东方美学与零浪费设计良好 的兼容性。
 
图 30 A-POC 系列服装
 
图片来源:搜狐网
除了从服装样板设计的角度来减少浪费之外,三宅一生服装的一大特点就是所有的服 装都是均码,不受限于人体体型,而主要是展现人体与服装之间的空间美感,大大减少了 因服装号型而产生的浪费。零浪费设计的号型受面料幅宽的限制,面料幅宽的变化会增加 服装制作的成本,且如今并没有一套系统的零浪费设计推码理论,所以我们如今在进行零 浪费设计时也可以考虑采用均码来降低问题的复杂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服装号型带来的浪 费。
 
图 31 A -POC 系列的“准备裁剪”面料
 
图片来源:搜狐网
一块布设计后来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也成为一种崭新的服装设计形式。 20 世纪末, 三宅一生推出了“准备裁剪”面料,在具有伸缩性的面料上画出服装的样式,让消费者发 挥创造性加入到服装的制作中来,缝制服装剩余的零碎料可用来制作帽子、包袋、袜子等 配件,实现了对面料的最大程度利用。“准备裁剪”面料中用零碎面料制作服装配件的思路 值得我们参考,但是该设计运用的面料是具有伸缩性的纬编织物,本身针织服装裁剪过程 的面料浪费很少,浪费率在2%左右,因此从可持续角度来看,对针织服装进行零浪费样板 设计的意义不大。
2.3.4玛德琳•薇欧奈(Madeleine Vionnet)的手帕礼服
斜裁女王玛德琳•薇欧奈首创“斜裁法”,即采用45°对角裁剪的方式,最大限度地 发挥面料地伸缩性和柔韧性,使服装更适应人体的运动[36]。玛德琳•薇欧奈的设计强调女 性自然的身体曲线,废除一切扭曲人体曲线的紧身衣、填充物等,而她所创造的斜裁法给 她的设计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撑,她用斜裁法创造出了许多线条圆润光滑、迷人修身的流线 型女装,对女装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从玛德琳•薇欧奈的设计中我们能看到古希腊美学的影响,她的设计中服装与人体达 到高度和谐,其中“手帕礼服”是她最著名的设计之一,从其极简的设计中我们能看到零 浪费的设计理念。薇欧奈的设计利用布料斜向的弹力,无需纽扣、别针等就可自由穿脱, 且富有弹力的设计在贴合人体的同时也能适合更大范围的人体尺寸,斜裁法与零浪费设计 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但是想要运用斜裁法完成零浪费设计也有一些难点,面料斜裁带来弹力的同时也会导 致尺寸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领口、袖口等位置的应用极易造成服装变形,所以斜裁法与 零浪费设计的融合同样需要我们设计前严谨的构思以及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尝试。
2. 3. 5桑德拉•罗德斯(Zandra Rhodes)的连衣裙
桑德拉•罗德斯是一位颠覆常规的英国设计师,她独特大胆的图案运用、服装中强烈 的女性色彩与戏剧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是第一个把缝份显露在衣身正面的设计师, 也是第一个对缝份进行颠倒缝的设计师。图中是桑德拉•罗德斯于1980年设计的一款连衣 裙,她最初是完成了这件连衣裙的面料设计,因为对面料过于喜欢所以不忍破坏,在设计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图34桑德拉•罗德斯的零浪费连衣裙样板图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桑德拉•罗德斯进行零浪费设计的初衷是不忍破坏美丽的面料,中国古代很多零浪费 设计的初衷也是对面料的爱惜,不忍破坏,两者在出发点上是有共同之处的。在连衣裙的 设计纸样中我们能看到,为了尽可能保留矩形的面料图案,设计纸样的主体也是矩形的。 该款设计通过化曲为直降低了零浪费设计的复杂度,同时通过褶皱、系带等细节以及绚丽 的图案,使服装成品不失新颖与时尚感。
2. 3. 6刘马克(Mark Liu)的锯齿风格服装
澳大利亚籍华裔设计师刘马克认为,时尚与环境的和谐与呼应是未来时尚产业的一大 趋势。他主张服饰的“零浪费”,这一理念也驱使他于 2007年在伦敦时装周上发布了零浪 费系列服装。他与桑德拉•罗德斯相同的一点是都把缝份显露在外,但不同于桑德拉•罗 德斯显露缝份表现出的叛逆大胆,刘马克运用激光镭射技术对服装的缝份进行了精心的设 计和雕琢,面料边缘清晰且不会脱散,最终创造出锯齿风格的服装。在他的服装系列中, 每一件作品都是由锯齿状的纯棉布料缝合而成,整个系列没有浪费一寸布料,服装样式也 非常新颖独特。
 
图 35 刘马克激光切割零浪费连衣裙的样板与实物图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刘马克的零浪费系列在做出时髦且合体的服装设计的同时,也做到了面料的“零浪费”, 这要归功于他对缝份的巧妙处理。零浪费设计往往要求布片之间的完美契合,这也使得服 装样式受到限制,难以非常贴合人体,但是刘马克的锯齿设计使得缝份成为一种装饰,也 就是说零浪费样板设计只需毛板嵌合,而真正影响服装尺寸的净板则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自 由调整,这大大降低了零浪费要求对服装版型的限制,同时极具风格的锯齿装饰也增添了 服装的时尚感。
2.4 零浪费组织机构与行动 针对近年来愈加严重的环境问题与纺织行业造成的巨大污染,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服装 设计领域不断被强调,越来越多的组织或个人加入到零浪费设计的行列中并采取行动。
Make/Use是由梅西大学教师霍莉•麦奎伦(Holly McQuillan)主持的一项研究,该 项研究致力于鼓励并指导人们参与并尝试零浪费服装设计并借此改变如今人们穿衣的方 式⑶。Make/Use项目组通过网络平台免费发布零浪费设计的研究成果,将零浪费服装成衣 穿着效果发布在网站上吸引浏览者,并提供布料材质、尺寸、图案、缝制方法等方面的详 细建议以及制作模板,可供人们打印下来后照着模板裁剪缝制,为人们自行制作零浪费服 装提供了充分的指导。除了建立网站之外,该项目组还通过举办展览、研讨会以及借助品 牌、电影以及服装本身传播等方式,扩大零浪费服装设计的影响力。
 
图36 Make/Use项目组研发的零浪费设计模板
 
图片来源:Make/Use项目组官网
 
图 37 Make/Use 项目组研发的零浪费设计样板及其实物图
 
图片来源:Make/Use项目组官网
著名服装设计院校——帕森设计学院设立了时装设计与可持续学系,并且于 2010 年 开设了世界首个零浪费课程,于 2011 年出版书籍《可持续时尚:改变制衣和穿衣方法
(Shaping Sustainable Fashion: Changing the Way We Make and Use Clothes)》[37],可 以说是零浪费设计教学的先驱。帕森设计学院的助理教授蒂莫•瑞桑恩(Timo Rissanen) 对零浪费服装设计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尝试,研究出一种新的零浪费设计方法并将其命名为 “拼图式裁剪”,当被问道零浪费设计的小窍门时,他提供了三点建议:创作时要持开放的 态度、保持好奇心以及视失败为学习的机会。对于设计师来说,光具备可持续理念是不够 的,更需要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零浪费设计的方法,零浪费设计方法不同于常规设计方法, 想要熟练掌握难度较大,希望更多教授服装设计课程的院校能开设可持续设计相关课程、 培养设计师的可持续理念。
“衣酷适再生时尚设计”是一个旨在启发新晋亚洲时装设计师及学生,以最少的浪费, 创造出符合大众市场的设计的比赛,参赛的有重新构造、升级再造以及零浪费样板设计作 品等,充分展现了不同设计师的零浪费设计技巧。比赛为期6个月,由来自40多个国家的 设计师报名参赛,在全球产生了广泛影响。《BoF时尚商业评论》编辑总监及该比赛评审之 一的 Queennie Yang 表示:“当中几位设计师在创新方法及寻找可持续性与商业之间的平 衡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当消费者购买服装后真正愿意持续穿着、不会在使用数次后丢弃, 才能真正达成可持续时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衣酷适再生时尚设计” 是一个由慈
善组织缮-Redress启动的带有公益环保性质的比赛,但主办方同样希望能尽可能提高零浪 费设计的商业价值与实际意义。“衣酷适再生时尚设计”比赛积极与Esprit、John Hardy等 服装品牌及社会组织寻求合作,比赛过程既是设计师发挥创造力的舞台,也是学习零浪费
设计的课堂,更是零浪费设计拓宽其社会影响力的机会。
 
图38 “衣酷适再生时尚设计”大赛中设计师Ferrando Chan的零浪费样板设计作品[1]
 
 
 
零浪费设计纸样与成衣[1]
2.5 小结
从零浪费设计的由来与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早期中西方服装当中的零浪费设
计都比较多,这主要源于以下几点原因:一、纺织技术水平的限制,面料产量低、价值高, 服装制作过程尽可能减少对面料的浪费与破坏;二、生产力水平不发达,不管是裁剪还是 缝纫都依靠手工制作完成,因而服装制作过程比较简单,以披挂、缠裹、简单缝制等方式 为主;三、织机宽度长期处于较短的状态,因而织出面料的幅宽很窄,这在客观上也推迟 了省道的出现;四、因为神祗崇拜、宗教、制度、文化等社会思想因素,人们对直线型、 披挂式等形制的服装存在偏爱或喜好。
伴随三维立体的窄衣基型的发展、流行,零浪费设计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三维立体服 装逐渐风行的过程,也是零浪费设计逐渐被抛弃的过程,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 织机宽度大大提升,能织出幅宽较大的布,这客观上推动了省道的出现;二、生产力与纺 织技术水平的提高,面料产量大、获取容易,节约面料的必要性大大下降;三、人们对服 装机能性需求提升,易于活动的合体窄衣基型应运而生;四、古希腊服装在服装史中占据 重要地位,其对人体的崇拜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三维立体服装在丰富了服装款 式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展现人体曲线,后来人们利用省道表现并夸张他们的胸部、臀部等 性征。
如今,零浪费设计作为可持续设计的一部分被人们反复提及、强调,成为如今服装设 计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还没有发展到批量制作服装的水平,但很多独立设计师都在积极 尝试零浪费设计,高校开设零浪费设计课程,社会组织、机构也开展行动,进一步扩大了 零浪费设计的影响力。当然,现在人们倡导零浪费设计的目的与古代零浪费设计的出发点 并不相同,如今人们进行零浪费设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可持续理念让我们 意识到如今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了长久的健康发展考虑,我们应自觉减少资源的消耗,而 零浪费设计恰恰能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面料及资源浪费;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产出大 量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难以处理的垃圾与污染,零浪费设计能有效帮助我们减少服装 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减少环境污染;三、设计师出于审美考虑,想要保持面料或图案 的完整或复刻古代一片式、宽衣服装的美感,进行零浪费设计。
所以说,我们现在进行零浪费设计主要是受到可持续理念的影响,但服装主流审美仍 然是长久以来延续的三维立体窄衣基型,如今的零浪费设计绝不能仅仅是古代宽衣形制的 简单复刻,而是应该在满足零浪费要求的同时注重服装的合体度、机能性和时尚感,这也 对零浪费服装的款式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3 章 零浪费设计方法研究
零浪费设计符合我们目前所推崇的可持续理念,能够减少服装生产周期中的浪费和废 物生成。其中的零浪费样板设计能直接在服装裁剪制作环节减少废物生成,但是零浪费样 板设计也存在明显的难点,即需要设计师同时完成服装款式设计和纸样设计,要在满足“零 浪费”的要求的同时保证款式的美感对设计师提出了较大挑战,对零浪费设计方法进行分 类研究很有必要。
本章将研究重点放在零浪费设计方法上,对目前常见的零浪费设计方法进行分类总结, 并对不同方法开展设计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零浪费设计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3.1“一片式”设计
“一片式”设计指的是以一块完整的面料通过缠裹、堆叠、系结等方式披挂在身上, 一般不经过裁剪,灵活且自然,可以变换出不同的服装形态。在古埃及的零浪费服装罗 印•克罗斯、丘尼克、卡拉西里斯、古希腊的希顿、希玛纯以及古罗马的托加当中都可以 看到“一片式”设计的应用[38]。在如今的时装秀上,我们也能看到许多设计师通过缠裹、 堆叠等方式塑造的“一片式”设计,飘逸灵动,时尚感十足。
 
图 40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的“一片式”设计
 
图片来源:中服网
通过对“一片式”设计案例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通过褶皱的应用使得平面 的一块布可以塑造出多样立体的服装造型,褶皱将多余的量堆叠起来,从而化平面为曲面, 同时褶皱自然流畅的线条也成为一种装饰,随人体运动而变化,无形中丰富了“一片式” 
设计的样式
为了加深对“一片式”设计的认识,本文采用“一片式”设计方法在人台上进行实践, 通过缠裹、堆叠、系结等方式塑造服装造型,仅对服装进行简单固定得到以下“一片式” 零浪费设计样式。“一片式”设计实践中所用面料均为同一块长方形布片,示意图见下图。
 
 
 
图片来源:自绘
表1 “一片式”设计创新实践
实物图
 
 
样式一
样式二
 
 
 
 
 
 
 
 
 
 
 
 
 
 
 
 
 
 
 
 
样式三
样式四
样式五
 
 
 
 
 
 
 
 
 
 
 
 
 
 
 
 
 
 
 
 
 
 
 
 
 
 
 
 
 
样式六
样式七
样式八
 
 
 
 
 
 
 
 
 
 
 
 
 
 
 
 
 
 
 
 
 
 
 
 
 
 
 
 
 
 
通过在人台上动手实践,我们用同一块完整布料塑造出这八款不同的“一片式”设计
样式。“一片式”零浪费设计的难度并不大,需要在人台上多进行尝试得到设计样式,在零
浪费设计方法中也是相对比较好上手的一种,主要通过面料不同缠裹或披挂方式所形成的 褶皱塑造服装造型与美感。从实践中不难发现,“一片式”设计不仅因为不做任何裁剪而不
会在服装制作环节产生任何废弃物,同时只需更改缠裹、披挂的方式即可得到新的服装样 式,蕴含“一衣多穿”的设计思维,即使布料因为长期使用而淘汰,这样一块完整的面料
也很适合再加工利用于其他地方而不被浪费。可以说,在面料十分珍贵的时代条件下,“一 片式”设计是非常合理的选择,也是非常符合可持续理念的设计。
但是如果从现代人的着装需求来看,“一片式”设计的造型以宽大飘逸为主,袖、领、 身的结构不分明,相对来说合体修身的款式较少,且仅做简单固定、款式稳定性较差,穿 着和整理起来都比较复杂,“一片式”设计服装的机能性和便宜性能否适应现代人的需求, 仍然存在疑问。
3.2平面几何裁剪
平面几何裁剪指的是在面料上进行简单的几何分割,形成服装造型,这种裁剪方式一 般前后身相连,多呈“T”字型或十字型,在中国古代零浪费设计“繃衣”以及西方与之 相似的沼泽外套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平面几何裁剪法的应用。
平面几何裁剪法中最典型的是“T”字型和十字型,本文根据“T”字型与十字型的纸 样对白坯布进行裁剪,并将其放置在人台上进行观察。
为了达到零浪费的要求,零浪费样板的尺寸需事先经过计算,确保连接处的长度一致, 并且整体能拼合完整,因此会对设计产生诸多限制。在“T”字型平面几何裁剪样板中,为 了确保前后身宽度一致,因此服装衣身宽度必须为袖展宽度的一半,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呈 现长袖宽衣的状态,而对衣长则限制不多。而在十字型平面几何裁剪样板中,为了确保多 余的矩形布片能正好拼合在袖口,袖围须为布片长度的三分之一或者说袖宽为衣长的三分 之一,因此十字型设计比较适合应用在长款上衣中,若是衣长太短则容易导致袖围太窄、 穿着时过于紧绷。十字型设计对衣身宽度限制不多,设计师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自由调整, 做出相对比较修身的设计。
 
图片来源:自绘自摄
 
 
图 43 十字型平面几何裁剪样板图(左)和实物图(右)
 
图片来源:自绘自摄
服装样板的发展过程也是人们对人体结构认识加深的过程,通过观察“T”字型与十字 型平面几何裁剪样板,我们可以发现,平面几何裁剪法实质上是从二维平面的角度去认识 人体结构,用简单规则的几何图形去概括人体结构并进行裁剪。从这一思路出发,本文尝 试用几何图形的组合来概括人体结构,并经过计算与实践确保其符合零浪费样板的要求, 用平面几何裁剪法得到以下零浪费设计样式。
表 2 平面几何裁剪法的设计创新实践
 
 
 
 
 
 
 
 
 
 
 
 
 
 
 
 
 
 
 
 
 
 
 
 
 
 
 
 
 
 
 
 
 
 
 
 
 
 
 
 
 
 
 
 
 
 
在平面几何裁剪法的零浪费设计实践中,往往是直接通过平面制版以及计算得到零浪 费样板的,一般不需要在人台上进行实验,平面的设计思路也随之带来了平面化的零浪费 服装造型。用平面几何图形的组合来概括人体结构,与人体的真实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这 也导致平面几何裁剪法得到的零浪费服装很难完全贴合人体。
但是平面几何裁剪法也同样存在可取之处。用几种简单平面图形的组合来概括一个复 杂的形体能在很大程度上简化问题、降低设计的难度。对于零浪费服装设计这样一类相对 难度较高的设计,局部应用平面几何裁剪法可以简化问题、降低设计难度,如果该方法能 与抽褶、压褶、缩烫等工艺结合可以塑造出更加立体多变的造型,为零浪费设计提供更多 可能性。
3.3拼图式裁剪
拼图式裁剪指的是将服装设计中所有的裁片相互连接,在制版生产中不产生一点面料 的损耗。在中国古代的褶裙、日本和服以及中世纪丘尼克的排料图中我们能明显看到拼图 式裁剪的应用,美国帕森学院开展可持续课程的助理教授蒂莫•瑞桑恩(Timo Rissanen) 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与尝试,并正式将这种零浪费设计方法命名为“拼图式裁剪”。
 
 
 
图片来源:搜狐网
在采用拼图式裁剪法完成零浪费设计时,往往先完成固定尺寸部位的样板设计,比如 上衣的肩领部、半裙的腰臀部设计等,在此基础上向周围辐射、完成其它相对来说自由度 较大的部位的设计。拼图式裁剪设计难度和复杂度都比较高,需要将开放的设计思路与严 谨的尺寸计算相结合,才能在满足零浪费要求的同时得到设计师预想中的设计。
 
 
 
 
 
在中国古代拼图式零浪费设计——褶裙的纸样中,可以看到设计师通过分割重组的方 式简化服装样板,将梯形的裙片分割后重组成容易拼合的矩形。同样采用分割重组的方法, 尝试对服装样板中曲线较多、难以与其它部位正好拼合的袖山部位进行简化,发现分割重 组后袖山可以整理成更加规则的矩形。本文采用拼图式裁剪法,借助分割重组的方法简化
问题,得到以下三款零浪费样板设计。
 
 
 
图 47 拼图式裁剪法零浪费设计一
 
 
 
图片来源:自绘自摄
在拼图式裁剪法得到的设计一中,参考古代零浪费褶裙纸样,采用分割重组的方法得 到零浪费设计样板,为了满足零浪费的要求,腰围需与裙长一致,裙摆大小可通过改变样 板中直角梯形的角度在较大范围内自由设计。
在拼图式裁剪法设计二中,先是用化曲为直的思路对服装样板进行整理,然后同样是 采用分割重组的方法对裙片、侧片进行处理,结合缩缝、褶裥的应用增加袖部的立体效果。 领部设计成方领,领口裁去的面料正好作为卡夫收紧袖口,得到这样一款零浪费连衣裙样 式。
 
图片来源:自绘自摄
在拼图式裁剪法设计三中,首先确定的是领口线的设计,确定了前身翻折领、后身斜
V 领的样式以及肩宽之后,以此为中心向周围展开设计,通过多块面料的拼合完成袖子的 设计,多余的面料借助人台进行设计,最终得到这样一款零浪费上衣样式。
拼图式裁剪法需要严谨的计算与开放的设计思路的结合,能设计出多样的零浪费款式, 复杂多变的拼图式样板给零浪费服装的合体度、机能性等属性提供了更高的上限,得到符 合现代人着装需求的服装款式的可能性也更高。但拼图式裁剪法的设计难度也是随之增加, 设计师尝试时往往是参考其它拼图式裁剪设计师的设计经验或靠自己实践研究,距离形成 比较成熟的设计体系还有很远的距离,该设计方法还有很大潜力值得我们去挖掘。
3.4 负形裁剪
负形裁剪是由时装设计师和学者朱利安•罗伯茨(Julian Roberts)最早于1998年在大 学任教时所命名的一种中空结构创意裁剪手法,指的是剪掉整块面料的部分区域即负形状, 让身体从减去的负形状中穿过,在身体的配合下完成服装造型[39]。不同于平面裁剪,负形 裁剪是在人台或人体上直接进行操作的立体裁剪法,设计的自由度很高,得到的服装样式 也是别具一格。
 
图50朱利安•罗伯茨(Julian Roberts)以及他的负形裁剪作品
 
图片来源:穿针引线网
零浪费设计的一大难点在于要求设计师同时完成服装纸样和款式的设计,而进行负形 裁剪则不存在这一难点,这大大降低了零浪费设计的难度。同时负形裁剪有助于设计师更 快捷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服装造型构想,创造出极具设计感和个人风格的作品。但是作为零 浪费设计方法的一种,负形裁剪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在“零浪费”这一要求上很难达 到较高水平,“负形”的本质是减去部分面料,且减去区域要可供身体穿过,这一过程浪费 的面料很难消除。虽然“零浪费”设计并不要求绝对不产生浪费,但是负形裁剪只有与其 它设计方式相结合、对减去部分进行设计、利用,才能得到更加符合可持续理念的零浪费 设计。
3.5 斜裁法
斜裁法指的是利用斜裁手法使服装自然地贴合人体,进行简单地裁剪,对面料的损耗 很少。比较著名的斜裁法零浪费设计是玛德琳•薇欧奈的“手帕礼服”,礼服由几块同样大 小的方形面料制作而成,利用面料斜向的弹力使得服装有良好的延展性、穿着适体,且无 需扣子、扣袢等即可直接穿脱,同时减少了面辅料的浪费,十分符合可持续理念。
 
参考“手帕礼服”设计方法,利用斜裁手法用几块同样大小的方形面料尝试完成零浪 费设计,得到以下四款零浪费服装样式。
 
图片来源:自绘自摄
 
 
图 52 斜裁法零浪费设计一
 
 
图 53 斜裁法零浪费设计二
 
 
 
图 54 斜裁法零浪费设计三
 
 
图 55 斜裁法零浪费设计四
在做斜裁法零浪费设计时需要注意,面料斜向在带来弹力的同时也会带来尺寸不稳定 性,如果运用在领口、袖窿等部位会容易变形[40],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合理利用。本文为 了减少面料斜向带来的尺寸不稳定性,四款零浪费设计领口均为V型。设计过程借助人台 完成,尽可能展现面料的垂感,塑造整体流畅飘逸的造型。
 
 
图片来源:自绘
 
 
图 57 斜裁法零浪费设计五
第五款斜裁法零浪费设计所运用的方法与前四款有所不同,是将面料沿斜 45°方向的 进行分割,然后再尝试重组使其恰好拼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得到一款连衣裙的零浪费设计。 因为斜裁法的运用,该款连衣裙具备一定延展性,无需拉链即可直接穿脱,同时整体造型 也比较修身。
因为沿面料斜向进行裁剪的要求,用斜裁法制作服装往往会造成更多的面料损耗和浪 费,因此对斜裁法零浪费设计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面料损耗和废物 生成。但是斜裁法也存在一些局限,不容易做出衣、领、袖结构分明的设计,相对来说服 装机能性较低,更适合于制作连衣裙、半裙、披挂式外套等。只有对斜裁法的优势与局限 性都形成清晰的认识,设计师才能更好的利用斜裁法得到理想的零浪费设计。
3.6 镶嵌裁剪
镶嵌裁剪指的是将面料分割成形状重复排列、有规则且能够完美契合的单位图形,这 些单位图形与人体能保持贴合,并且在设计制造过程中最大限度提高面料使用率。
在应用镶嵌裁剪进行零浪费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镶嵌图形的概念。镶嵌图形即能够 恰好不重叠地铺满平面的一部分的图形,数学家发现在正多边形中,有且仅有正三角形、 正四边形、正六边形能不重叠地铺满平面的一部分,而这三种多边形的一个内角都正好能 被 360 °整除,由此推出镶嵌图形需满足的一个重要条件,即图形顶点处的内角之和为 360 ° [41]。如果用镶嵌图形进行服装制作,在面料幅宽合适的情况下,仅会在面料边缘处产生少 量浪费,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服装裁剪制作环节废弃物的产生。
本文选择镶嵌图形中的正三角形展开零浪费设计实践,平面制版与在人台上实验相结 合,得到以下四款零浪费设计,四款服装均由正三角形裁片连接得到。
 
 
 
图 60 镶嵌裁剪零浪费设计二
图 61 镶嵌裁剪零浪费设计三
图 62 镶嵌裁剪零浪费设计四
 
 
 
 
 
 
 
 
 
 
 
 
 
 
 
 
 
 
 
 
 
 
 
 
 
 
 
 
 
 
 
 
 
 
 
 
 
 
 
通过镶嵌裁剪法的零浪费设计实践,可以发现规则的平面图形正三角形在与人体结构 相结合后呈现出丰富、立体的形态。设计师在使用镶嵌裁剪法时可以多进行实验,用单位 裁片或多个单位裁片的组合围绕人体结构进行尝试,开发出镶嵌裁剪法的无限可能。
镶嵌裁剪法零浪费服装因为使用的是一种或几种相同的单位图形进行拼接,所以以镶 嵌裁剪法制作的服装可以通过拆解后再重组,更新服装款式的同时实现服装循环再利用。 比如我用镶嵌裁剪法得到的零浪费设计一与设计三使用的是相同的正三角形裁片,所以理 论上来说可以将设计三拆解后重组得到设计一,但是实际操作时裁片单元的拆解和重组十 分麻烦,也可能造成面料的损耗,有设计师尝试在裁片连接时使用魔术贴或者隐形扣,这 又可能改变面料的柔软度、影响穿着舒适性同时造成辅料更多的消耗。
3.7 小结
通过对不同零浪费设计方法开展设计实践,根据实践经验,对不同零浪费设计方法的 特点作出如下总结。
表 3 零浪费设计方法特点总结
零浪费设计方法 优点 局限性/难点
“一片式”设计 优美流畅的褶皱,保留面料完整性, 服装便宜性、机能性较差,
容易实现一衣多穿 穿着、整理起来相对复杂
平面几何裁剪 化曲为直的思路,简化问题,降低设 服装廓形相对单一,结构偏
计难度 平面、合体度较低
拼图式裁剪 服装各方面的可能性、上限都比较高 设计难度较高,上手困难
负形裁剪 服装风格独特,能充分表达设计师的 服装合体性较差,裁剪制作
创造力 环节产生的废物较多
具备一定延展性,容易得到贴合人体 面料斜向导致的尺寸不稳
斜裁法 的设计,服装可实现无需拉链、纽扣 定,领口、袖窿等部位可能
等穿脱 易变形
镶嵌裁剪 可以通过拆解后再重组更新款式,实
现服装循环 裁片单元的拆解和重组十分 麻烦,尚未找到理想的的裁
片连接方式
必须承认目前没有任何一种零浪费设计方法是完美的,虽然零浪费设计历史悠久,最 早可以追溯到古人类用兽皮、树叶制衣的时代,但是至今关于零浪费设计方法的理论研究 还很粗略,距离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法理论还有一段距离。设计师在尝试零浪费设计时,只 有充分掌握各类零浪费设计的特点,在认识到各类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放大优点,将各类 设计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才能得到满足现代人们着装需求的零浪费设计。
第 4 章 关于零浪费设计的消费意愿调研
4.1 调研设计
4.1.1调研目的
不同零浪费设计方法各自有其优点与局限性,不存在完美的零浪费设计方法,设计师 要做的是根据消费者的意向选择合适的零浪费设计方法,放大可取之处,尽可能消减零浪 费设计局限性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到消费者喜欢、愿意购买的服装。为了了解消费者对零 浪费服装的看法并得到消费者喜欢的零浪费设计,发放问卷,对消费者关于零浪费设计的 消费意愿展开调研。
4.1.2调研内容
通过本次问卷调研,主要想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消费者购买零浪费服装的意愿。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的购买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对零浪费设计方法展开研究的意义,消费者的需求也是设计师不断改进零浪费设计的 驱动力。
(2) 消费者对如今零浪费设计的评价以及其与购买意愿的相关性。从多维度探究消费 者对零浪费设计的评价,考察其与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购买意愿的相关性,以此了解零浪 费设计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方面与有待提升的方面,并分析得到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 因素。
(3) 消费者选购零浪费服装时优先考虑的属性以及其对不同零浪费设计方法的取向。 “零浪费”的要求客观上给设计增添了许多限制和难度,不同的设计方法也存在各自的特 点与局限性,做零浪费设计时更不可能兼顾所有设计点,因此这部分通过调研消费者需求 的优先级以及对不同零浪费设计方法的取向,引导设计师合理选择零浪费设计方法,有策 略、高效的解决零浪费设计存在的问题,做出令消费者满意的设计。
4.1.3调研对象
本次问卷调研对象为零浪费服装的消费人群与潜在消费人群,可以说日常购买服装的 人群基本都在此范围内。比较理想的调研对象为年龄在 18-40岁的青年消费者,这一群体 消费能力和消费潜力都比较强,在讲究实用的同时也追求品味和档次,对于新产品有冲动 但也注重理性判断,消费类型多样,对于零浪费服装这一类新产品有一定的接受度[42,43]。
 
4.2 关于零浪费服装消费意愿的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对应问卷中的 1-5 题,前4 题设置为单选题,第 5 题为多选题。1-3题调研性别、年龄、学历等人口统计变量,题项设置参考学者 Kolte(r 1998) 的观点,4-5 题调研与问卷具体研究方向相关的基本信息,分别为日常购买服装的频率和
对零浪费服装的理解[44,45]。 表 4 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调查内容 选项
1、您的性别?
2、您的年龄?
3、您的学历?
4、您日常购买服装的频率? ①男 ②女
①18 岁以下 ②18-28 岁 ③29-40 岁 ④41-65 岁 ⑤65 岁以上
①中专及以下 ②大专 ③本科 ④研究生及以上
①每半年2 次及以下 ②每月1-2 次 ③每周 1-2次
④每周三次及以上⑤不一定,视具体购买需求而定
5、请选出您认为对零浪费服装 最贴切的 1-2 个解释 ① 相较大部分服装,材料消耗更少的服装
②制作过程完全不产生浪费的服装
③减少服装生产周期中浪费与废物生成并制作得到的服装
④用废弃物制作得到的服装
⑤穿着使用后可以多次循环再生的服装
⑥服装裁片能几乎恰好铺满整块面料、裁剪过程中面料浪费很少甚 至没有的服装
第二部分,消费者关于零浪费服装的消费意愿,对应问卷中6-9 题,这部分采用李克 特五级量表来衡量消费者的意愿(选项 1-5 依次为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说不清楚-比较 同意-完全同意)。国外学者 Boulding 等( 1993)、国内学者毕继东(2010)、朱晋仪(2018) 等在对消费行为意愿进行维度划分时基本达成了一致,将其分为消费者购买意愿和推荐意 愿两个维度,其中购买意愿又包括多次购买意愿,问卷题项参考以上学者的观点进行设置, 多维度衡量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的消费行为意愿[46,47]。
表 5 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的消费行为意愿量表
题项 完全不同意 不太同意 说不清楚 比较同意 完全同意
6.我愿意购买零浪费服装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7. 我会购买零浪费服装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8. 我会多次购买零浪费服装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9. 我想把零浪费服装推荐给我身边的人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第三部分,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的评价,对应问卷中的10-22 题,这部分采用李克特 五级量表来衡量消费者对给定观点的认同度(选项1-5 依次为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说不 清楚-比较同意-完全同意)。从绿色认同、流行、产品设计本身这三个维度来考察消费者对 零浪费服装的评价,从而了解消费者目前对零浪费服装的认识[48]。并将消费者对零浪费服 装的评价与消费行为意愿关联起来,探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表 6 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的绿色认同评价量表
题项 完全不同意 不太同意 说不清楚 比较同意 完全同意
10.零浪费服装对环境是友好的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11.零浪费服装是可持续理念的体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12.购买零浪费服装属于可持续消费行为 1 口 2口 3口 4口 5口
13. 购买零浪费服装是一种义务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14. 购买零浪费服装使我感到自豪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表7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的流行评价量表
题项 完全不同意 不太同意 说不清楚 比较同意 完全同意
15.穿着零浪费服装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16. 周围很多人穿着零浪费服装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17. 很多品牌在售卖零浪费服装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表8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的设计评价量表
题项 完全不同意 不太同意 说不清楚 比较同意 完全同意
18.穿着零浪费服装是舒适的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19. 穿着零浪费服装能展现我的身材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20. 零浪费服装是实穿的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21.零浪费服装易于搭配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22. 零浪费服装适合在大多数场合穿着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第四部分,消费者关于零浪费服装属性的偏好,对应问卷中的第 23 题排序题,用于调 研消费者选购零浪费服装时考虑合体性、舒适性、机能性、时尚感、可搭配性这五种属性 的优先级,以此引导设计师完成零浪费设计时应优先保证、改进消费者在意的属性。
4.3关于零浪费服装消费意愿的问卷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发放问卷,进行有偿收集共得到 330 份, 其中部分问卷因大部分选项相同或答题用时过短而被排除,得到实际有效问卷 301份,有 效回收率为 91.2%。
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 26.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实证分析[49,50],分析过程主要包括: 总体样本各调查项的信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差异性分析来检测人口统计变量对 消费者零浪费服装消费行为意愿及评价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来检验消费者对零浪费服 装的评价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意愿是否存在相关性、利用KANO模型对消费者需求类型进 行判定。
4.3.1 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也称可靠性分析,用于测量样本结果是否可靠。效度分析简单来说就是问卷
设计的有效性、准确程度,用于测量题项设计是否合理。我们必须考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以此确保调研与分析的质量。
根据信度分析结果可知,总量表的克隆巴赫 Alpha 值为 0.821,信度系数的取值在 01 之间,越接近 1 可靠性越高,本次信度系数为 0 . 821 ,说明本次调研信度较高,总量表有 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表 12 总量表信度分析
克隆巴赫 Alpha 值 项数
.821 37
本次调研效度分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实现检验过程,由探索性因子分子结果 可知,KMO检验的系数为0. 988,KMO检验系数取值范围在0T之间,越接近1越说明 问卷的效度越好。根据球形检验的显著性也可以看出,本次检验的显著性无限接近于 0, 拒绝原假设,所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表 13 总量表效度分析
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 .988
近似卡方 8821.948
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自由度 666
显著性 .000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1)人口统计变量的频率分析
表 9 人口统计变量频率分析
变量 选项 频数 频率 平均值 标准差
性别 128 42.52% 1.57 0.50
173 57. 48%
18岁以下 31 10.30%
18-28岁 111 36.88%
年龄 29-40岁 70 23.26% 2.87 1.23
41-65岁 44 14.62%
65岁以上 45 14.95%
中专及以下 46 15.28%
学历 大专 89 29.57% 2.58 0.95
本科 112 37.21%
研究生及以上 54 17.94%
 
变量 选项 频数 频率 平均值 标准差
每半年2次及以下 106 35.22%
购买服装频率 每月1-2次 118 39.20% 2.00 0.95
每周1-2次 47 15.61%
每周3次及以上 30 9. 97%
从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人口统计变量的数值特征,反映了本次调研对象的分布情 况。其中均值代表数据的集中趋势,标准差代表数据的波动情况。
根据各变量的频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分布基本能够满足本次抽样调查的要求。如, 其中年龄调查结果显示, 18-28 岁比例为 36. 88%, 29-40 岁比例为 23. 26%,可见本次调查 结果重点偏向18-40岁的青年人的零浪费服装消费行为意愿;其中购买服装频率调查结果 显示,每月购买服装1-2次的比例为39.20%,每周1-2次及以上的比例占到25.58%,可见 本次调研对象大部分的服装消费频率在每月1 次(含)以上,服装消费需求比较强。 (2) 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理解的频率分析
表 10 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理解的频率分析
变量 选项 频数 频率
①相较大部分服装,材料消耗更少的服装 76 25. 25%
②制作过程完全不产生浪费的服装 60 19. 93%
消费者对零浪费服 ③减少服装生产周期中浪费与废物生成并制作
得到的服装 111 36. 88%
装的理解 ④用废弃物制作得到的服装 78 25. 91%
⑤穿着使用后可以多次循环再生的服装 60 19. 93%
⑥服装裁片能几乎恰好铺满整块面料、裁剪过 程中面料浪费很少甚至没有的服装 56 18.6%
这道多选题的题项设置中,第三个选项为零浪费服装广义的概念,第六个选项为零 浪费服装狭义的概念即论文研究内容的重点——零浪费样板设计服装,而其余选项设置 为干扰项。从频率分析结果来看,调研对象中选择选项三的比例为36.88%,为六个选项 中选择比例最高的一项,而选择选项六的比例为 18. 6%,为六个选项中选择比例最高的一 项。可以看出,总体来说调研对象中有一部分对零浪费服装有正确的理解,但是对零浪 费样板设计这一概念了解的很少。
 
3) 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属性排序的频率分析
表 11 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属性排序的频率分析
选项 排序 频数 频率 平均综合得分
排在第1 205 68. 11%
排在第 2 4 1. 33%
合体性 排在第 3 23 7. 64% 3. 97
排在第 4 36 12. 5%
排在第5 12 8. 11%
排在第1 69 22. 92%
排在第 2 148 49. 17%
舒适性 排在第 3 24 7. 97% 3. 64
排在第 4 39 13 . 54%
排在第5 10 6. 76%
排在第1 16 5. 32%
排在第 2 57 18. 94%
机能性 排在第 3 99 32. 89% 2. 49
排在第 4 45 15. 63%
排在第5 53 35. 81%
排在第1 11 3.65%
排在第 2 71 23. 59%
时尚感 排在第 3 96 31. 89% 2. 69
排在第 4 85 29. 51%
排在第5 12 8. 11%
排在第1 0 0%
排在第 2 21 6. 98%
可搭配性 排在第 3 59 19. 6% 1 . 62
排在第 4 83 28. 82%
排在第5 61 41 . 22%
从排序题的分析结果来看,将合体性排在第1的比例为68.11%,将舒适性排在第2的 比例为49.17%,而将合体性排在前2位的比例为69.44%,将舒适性排在前2位的比例为 72. 09%,可以看出合体性和舒适性是本次调研对象中的大部分选购零浪费服装时最看重的
两个属性,这一结论与合体性和舒适性的平均综合得分(计算方法为(2频数x权重)
/样本总量)也是符合的。
分别有28.82%、 41.22%的调研对象将可搭配性排在第 4、第5,可搭配性的平均综合 得分为 1. 62,为5 个选项中得分最低的,可以看出可搭配性是本次调研对象总体来说最不 看重的属性。
4.3.3差异性分析
差异性检验是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法分析以及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去研究变 量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情况。本次差异性分析中根据数据特性主要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 单因素方差分析。
(1) 性别
表 14 各个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变量 1、您的性别? 个案数 平均值 标准偏差 t 显著性
零浪费服装的消 128 3.8008 0.9528 0.563 0.574
费行为意愿 173 3.7355 1.02324
对零浪费服装的 128 3.653 0.9745 0.457 0.648
绿色认同评价 173 3.6 1.0145
对零浪费服装的 128 3.71875 0.952445 1.041 0.299
流行评价 173 3.597303 1.035079
对零浪费服装的 128 3.666 0.9837 0.588 0.557
设计评价 173 3.599 0.9673
根据独立样本 T 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各个维度的显著性均在 0.05 以上,平均值也 比较接近,说明本次调研对象关于零浪费服装的消费行为意愿、绿色认同评价、流行评价、 设计评价在性别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2) 年龄
表 15 各个维度在年龄上的差异分析
变量 选项 个案数 平均值 标准偏差 F sig 多重比较
18岁以下 31 2. 1 0. 55
18-28岁 111 3.6 1.13 1<2,1<3,1
零浪费服装的消
费行为意愿 70 4.24 0.42 50.568 <0.001
29-40岁 <4,1<5,2<
41-65岁 44 4.21 0.45 3,2<4,2<5
65岁以上 45 4.14 0.34
18岁以下 31 1. 85 0. 57
18-28岁 111 3.44 1.09 1<2,1<3,1
对零浪费服装的
绿色认同评价 70 4.09 0.35 63.18 <0.001
29-40岁 <4,1<5,2<
41-65岁 44 4.07 0.38 3,2<4,2<5
65岁以上 45 4.14 0.34
18岁以下 31 1. 94 0.66
18-28岁 111 3.5 1.09 1<2,1<3,1
对零浪费服装的
流行评价 70 4.12 0.46 52.226 <0.001
29-40岁 <4,1<5,2<
41-65岁 44 4.05 0.49 3,2<4,2<5
65岁以上 45 4.07 0.44
 
 
变量 选项 个案数 平均值 标准偏差 F sig 多重比较
18岁以下 31 1. 92 0.46
18-28岁 111 3.48 1.1 1<2,1<3,1
对零浪费服装的 设计评价 70 4.04 0.41 56.108 <0.001
29-40岁 <4,1<5,2<
41-65岁 44 4.1 0.28 3,2<4,2<5
65岁以上 45 4.06 0.4
注:其中1代表18岁以下, 2代表18-28岁,3表示29-40岁,4表示41-65岁,5表示65岁以上
根据以上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本次调研对象关于零浪费服装的消费行为 意愿、绿色认同评价、流行评价、设计评价在年龄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因为显著性检验结 果均无限接近于0,都是明显小于0. 05的。
根据多重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在零浪费服装消费行为意愿、绿色认同评价、流行评 价、设计评价这四个维度上, 18 岁以下的远远小于其它年龄段, 18-28 岁的也显著小于其 它年龄段,而 29-40 岁、41 岁-65 岁以及 65 岁以上的则在这四个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性 差异。由此可见,本次调研中28 岁以上人群对于零浪费服装有较强的消费意愿与较高的评 价,而28 岁以下人群对零浪费服装的消费意愿和评价都比较低。
( 3 ) 学历
表 16 各个维度在学历上的差异分析
变量 选项 个案数 平均值 标准差 F Sig 多重比较
中专及以下 46 4. 14 0. 34
零浪费服装的消 大专 89 3.33 1.16
13.363 <0.001 1>2,1>3,2<4,3<4
费行为意愿 本科 112 3.73 1.06
研究生及以上 54 4.23 0.45
中专及以下 46 4. 14 0. 33
对零浪费服装的 大专 89 3.23 1.18
16.396 <0.001 1>2,1>3,2<4,3<4
绿色认同评价 本科 112 3.47 1.05
研究生及以上 54 4. 13 0. 34
中专及以下 46 4.08 0.43
对零浪费服装的 大专 89 3.3 1.16
11.639 <0.001 1>2,1>3,2<4,3<4
流行评价 本科 112 3.54 1.09
研究生及以上 54 4.09 0.45
中专及以下 46 4.06 0.4
对零浪费服装的 大专 89 3.27 1.14
13.393 <0.001 1>2,1>3,2<4,3<4
设计评价 本科 112 3.51 1.04
研究生及以上 54 4. 1 0. 39
由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本次调研对象关于零浪费服装的消费行为意愿、绿色认 同评价、流行评价、设计评价在学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多重比较结果可知,中专及 以下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大专与本科学历的,这说明在本次问卷调研中, 学历在中专及以下与研究生及以上的调研对象对零浪费服装倾向于有更强的消费意愿与 更高的评价。
4.3.4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对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衡量两个变量因素 的相关密切程度,是相关性研究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
表 17 各个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
变量 相关性 零浪费服装的消 对零浪费服装的 对零浪费服装 对零浪费服装
费行为意愿 绿色认同评价 的流行评价 的设计评价
零浪费服装的消 皮尔逊 1
费行为意愿 相关性
对零浪费服装的 皮尔逊 .878** 1
绿色认同评价 相关性
对零浪费服装的 皮尔逊 .833** .840** 1
流行评价 相关性
对零浪费服装的 皮尔逊 .863** .885** .835** 1
设计评价 相关性
** 在 0.01 级别( (双尾),相关性显著。
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各个变量在 99%的显著性水平上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 相关系数均大于0,说明均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绝对值越接 近于1则相关性越强,本次调研中四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可知各变量之间相 关性很强。例如,零浪费服装的消费行为意愿与对零浪费服装的绿色认同评价之间的相关 系数为 0. 878,为正相关关系。
4. 4采用KANO模型进行需求判定的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4.4.1KANO 模型介绍
KANO 模型一般用于解决功能/需求分类和优先级排序的问题。 KANO 问卷对每个特 性的评价都由正向和反向两个问题组成,分别测量消费者在面对存在或不存在某项特性时 的反映,并根据反映结果将消费者需求分为基本型、期望型、兴奋型、无差别、反向型这 五类,例如,当零浪费服装具备 A 特性时消费者表示“我喜欢”,不具备 A 特性时消费者 表示“我不喜欢”,则说明 A 特性为期望型需求,说明如果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 升,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降低,那么我们完成零浪费设计时应尽可能满足并 提高A特性,这将明显提高零浪费服装的竞争力。这五类需求的具体判定方法与特性如下 [51,52]
O
 
 
KANO模型需求判定矩阵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单个消费者的需求类型,而对一个群体需 求进行判定归类时往往要通过计算Better-|Worse|系数并绘制散点图来综合衡量某特性对 消费者影响的程度,根据散点图划分的四个象限将特性分为魅力属性、期望属性、必备属 性及无差异属性这四类,从而帮助设计者在归类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53]。
 
图64 Better-|Worse|系数分析四分位图
图片来源:快用研
本文主要对零浪费设计方法展开研究,而不同的设计方法各自有其独特性,如果仅仅 依靠设计师的主观看法来判断应该优先采用哪几种零浪费设计方法完成设计是不够的,应 该更多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与偏好。而KANO模型作为一种典型的用户分析需求模型,一 般不用来测量消费者的满意度,而是帮助挖掘出能够使消费者满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对 于零浪费这一类本身难度大、限制多、难以兼顾消费者所有需求的设计来说,KANO模型 的功能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并且KANO模型在实现需求分类的同时也完成了需求分级, 能够给设计师指出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捷径”。
本文希望借助 KANO 模型来对消费者关于零浪费服装的需求进行类型判定,从而帮 助设计师解决应用零浪费设计方法时会面临的优先级排序问题。
4.4.2KANO 模型问卷设计
KANO模型部分对应问卷中的第24-33题,围绕不同零浪费设计方法的特点以及其他 属性进行正反向提问(量表中选项1-5 依次为我很喜欢-理应如此-无所谓-能够忍受-我很 讨厌),采用 KANO 模型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分类,从而帮助设计师在多样的零浪费设计方 法中进行选取并改进零浪费设计。以下为问卷量表设计。
表 19 采用 KANO 模型对消费者进行需求判定的量表设计
题项 我很
喜欢 理应
如此 无所谓 能够
忍受 我很
讨厌
24.采用平面几何裁剪法,得到整体结构 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平面化、廓形偏宽大的服装 不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25. 通过立体裁剪方法得到整体比较立 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体、贴合人体结构的服装 不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26. 采用斜裁法使面料有一定弹性,服装 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合体处布料能自然地附于人体,宽大处
布料呈均匀 不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27. 采用“一片式”设计,裁剪、缝制简 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单,保持整片服装布料的完整性 不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28. 采用负形创意裁剪法,得到风格强 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烈、款式独特的服装 不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29. 采用镶嵌裁剪法,服装裁片可拆解后 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重组成新的服装款式 不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30. 采用拼图式裁剪法,布料拼接较复 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杂,服装分割线较多 不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31. 服装设计跟随最新潮流趋势 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不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32. 服装易于与其它服装相搭配 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不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33. 服装适合在大多数场合穿着 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不符合描述 1口 2口 3口 4口 5口
 
 
4.4.3KANO 模型需求判定分析
根据KANO模型的需求判定矩阵,计算零浪费服装的不同设计点中基本型、期望型、 兴奋型、无差异、反向型这五类分别所占的比例,并根据各类型比例得到Better系数(计 算公式:(兴奋型+期望型)/ (兴奋型+期望型+无差别+基本型))和|Worse|系数(计算公 式:(基本型+期望型)/(兴奋型+期望型+无差别+基本型)),依此绘制散点图对零浪费服 装的设计点进行对比。
表 20 零浪费服装设计点的需求判定总表
题项 类型 频数 百分比 Better 系数 |Worse| 系
A 78 22.60%
采用平面几何裁剪法,得到 I 102 33. 90%
整体结构平面化、廓形偏宽 M 48 15.90% 42. 53% 31. 03%
大的服装 O 33 14. 30%
R 39 13.00%
A 42 17. 30%
通过立体裁剪方法得到整体 I 59 34. 90%
比较立体、贴合人体结构的 M 102 21. 90% 37. 84% 61 . 00%
服装 O 56 12. 00%
R 42 14. 00%
A 93 20. 90%
采用斜裁法使面料有一定弹 I 75 31.60%
性,服装合体处布料能自然 M 40 19.90% 55. 08% 34. 38%
地附于人体,宽大处布料呈 O 48 12. 60%
均匀的垂褶 R 43 14. 30%
A 58 19.30%
采用“一片式”设计,裁 I 122 40. 50%
剪、缝制简单,保持整片服 M 46 15.30% 36. 36% 31. 82%
装布料的完整性 O 38 12. 60%
R 35 11. 60%
A 71 20. 30%
I 82 34. 20%
采用负形创意裁剪法,得到 M 45 15.00% 50. 39% 40. 23%
风格强烈、款式独特的服装 O 58 15.60%
R 44 14. 60%
A 54 17. 90%
采用镶嵌裁剪法,服装裁片 I 149 46. 20%
可拆解后重组成新的服装款 M 44 14. 60% 29. 82% 26. 18%
O 28 9. 30%
R 45 11. 60%
 
 
题项 类型 频数 百分比 Better 系数 |Worse| 系
A 54 17. 90%
I 129 42. 90%
采用拼图式裁剪法,布料拼 M 57 18.90% 29. 81% 30. 94%
接较复杂,服装分割线较多 O 25 8. 30%
R 34 11. 30%
A 42 14. 00%
I 78 42. 50%
服装设计跟随最新潮流趋势 M 95 18.30% 33. 97% 54. 20%
O 47 12. 30%
R 38 12. 60%
A 48 16. 90%
I 91 41 . 20%
服装易于与其它服装相搭配 M 81 16. 90% 33. 59% 46. 33%
O 39 11. 00%
R 42 14. 00%
A 51 18.60%
I 102 38. 90%
服装适合在大多数场合穿着 M 68 17. 60% 33. 59% 40. 23%
O 35 10. 00%
R 42 14. 00%
注:A为兴奋型需求, I为无差别需求, M为基本型需求, O为期望型需求,R为反向型需求
图65 KANO模型Better-1 Worse|系数散点图
图片来源:自绘
根据KANO模型的分析结果可知,从本次调研结果总体来看,在零浪费服装设计中应 用斜裁法和负形裁剪法对于本次调研对象来说属于兴奋型属性,即如果零浪费设计中不应 用斜裁法和负形裁剪法,消费者满意度不会降低,若应用斜裁法和负形裁剪法,消费者满 意度会有很大的提升。而应用立体裁剪法和服装具备时尚度属于基本型属性,即如果零浪 费服装不应用立体裁剪法和不具备时尚度,消费者满意度会大幅降低,但零浪费服装应用 立体裁剪法和具备时尚度,消费者满意度也不会得到显著性的提升。其余属于无差别属性, 本次调研没有得到期望型属性。
根据不同的需求类型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从优先级排序的角度来看,基本型需求最高, 然后是期望型、兴奋型、无差异,最后是反向型,将零浪费设计改进的方向主要放在基本 型属性、期望型属性和兴奋型属性上,相对来说能更加显著的提高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的 满意度和消费意愿。
为了得到更加全面、可信的结论,本部分综合排序题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消费者对零 浪费服装相关的五种属性进行排序的综合结果为:合体性(得分3.97)、舒适性(得分3.64)、 时尚感(得分2.69)、机能性(得分2.49)、可搭配性(得分1.62)。而根据第三章对不同 零浪费设计方法特点的总结,可知立体裁剪方法相对来说在零浪费服装的合体性上更有优 势,斜裁法因为其利用面料斜向弹力的特性能更好的兼顾合体性和舒适性,可以看到 KANO 模型的分析结果与排序题结果是具备较好的一致性的。而负形裁剪方法虽然被归类 为兴奋型属性,但是在消费者在意的合体性上不太理想,推测是因为负形裁剪法所具备的 时尚感影响了消费者倾向。
4.5 分析结果总结
本次调研经过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 频率分析:本次调研对象中女性比例略高,年龄主要集中在18-40岁的青年人,大专 和本科学历占大部分,日常购买服装频率在每月1次(含)以上的占到六成以上。本次调 研对象对零浪费服装的广义概念有一定了解,但是对零浪费样板设计的了解很少。
(2) 排序题分析:本次调研中关于零浪费服装五种属性的平均综合得分排序为:合体性、 舒适性、时尚感、机能性、可搭配性。七成左右的调研对象都认为合体性和舒适性是他们 选购零浪费服装时最看重的两个属性。
(3) 差异性分析:本次调研对象关于零浪费服装的消费行为意愿、绿色认同评价、流行评 价、设计评价在性别、服装购买频率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这四个维度在年龄、学历上 则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来说,本次调研中年龄在 29 岁以上、学历为中专及以下或者研究生 及以上的倾向于对零浪费服装有显著更高的购买意愿和评价。
(4)相关性分析:本次调研对象关于零浪费服装的消费行为意愿、绿色认同评价、流行评 价、设计评价这四个变量正向相关,且具有强相关性。
(5)KANO模型分析:根据KANO模型的Better-|Worse|系数散点图分析结果可知,本次 问卷调研从设置的10个题项中,提取出2个基本型需求:在零浪费服装设计中采用立体 裁剪法和服装具备时尚感;2 个兴奋型需求:在零浪费服装设计中采用斜裁法和采用负形 裁剪法;其余特性均为无差别需求,本次调研题项中没有反向需求。
根据本次问卷调研结果,对零浪费设计的改进方向做出总结: 合体性和舒适性是消费者选购零浪费服装时最在意的属性,如果零浪费服装不具备合 体性和舒适性,消费者的满意度会大幅降低,时尚感也是消费者比较在意的属性。在多种 零浪费设计方法中,立体裁剪方法、斜裁法、负形裁剪法是消费者相对来说更偏好的零浪 费设计方法。
设计师今后完成零浪费设计时,应尽可能在服装款式具备时尚感、符合消费者审美的 基础上,将设计重点放在服装合体性和舒适性的改进上,零浪费的要求本身给设计带来了 很多难度和限制,想要提高零浪费服装的合体性和舒适性,这给设计师对零浪费设计方法 的应用与成衣版型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5 章 零浪费创新设计实践
5.1设计思路
零浪费样板设计需要设计师同时完成款式和样板设计,服装想要同时实现零浪费的要 求和款式的美观具备一定难度。而除了保证服装款式的时尚度之外,根据本文问卷调研的 分析结果可知,合体性和舒适性是消费者选购零浪费服装时最在意的两个属性,并且不同 零浪费设计手法的应用也会对消费者的满意度产生影响。设计师在完成零浪费设计时,除 了发挥自身创造力之外,还应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应用消费者喜欢的零浪费设计手 法,并尽可能得到合体性和舒适性较好的零浪费服装设计。
零浪费设计方法中的斜裁法因为利用面料斜向纱线的弹力,在设计的合体性和舒适性 上都有较大潜力,而拼图式裁剪法则给裁片的组合提供了无限可能,综合考虑,本文结合 斜裁法和拼图式裁剪两种方法完成零浪费系列设计,希望能在保证服装美观的同时尽可能 得到合体性和舒适性较好的零浪费服装设计。
5.2设计说明
拼图式裁剪法受面料幅宽的影响很大,为了提高零浪费设计的实际意义,应在样板设 计前先确定面料的幅宽,在此基础上达成零浪费的要求。本文四款零浪费设计所用面料的 幅宽均为 150cm。
完成零浪费设计的大致流程是:根据之前零浪费创新实践的经验以及相关白坯样衣, 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借助在人台上摆放、固定面料来预期成衣效果,得到零浪费样板图 的同时得到零浪费款式设计图,接着根据零浪费样板图进行裁剪、缝制得到成衣,最后依 照成衣效果绘制零浪费设计效果图。
5.2.1 第一套
该套设计参考平面几何裁剪法简化人体结构的思路,尝试用规则的平面几何图形概括 人体结构,以服装正面为例,矩形的裙片主体,方形的肩部,三角形的袖子,规则图形的 应用降低了实现零浪费设计的难度。但又不局限于平面,服装在侧面加入了三角形插片增 加合体度,并且采用直裁斜用的斜裁方法使得服装横向上具备一定弹力,斜裁法的运用使 得服装胸部、肩部、背部具备较好的合体性,裙摆处也能呈现自然的垂褶,不显臃肿。设 计过程中也借助人台进行尝试从而确定最终样板,尽可能得到比较合体的设计。
斜裁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较突出的是应用在袖窿、领口等处会容易变形,为了避 免可能导致的尺寸不稳定,该套设计前领口采用小V领设计确保领口为直纱,后背处缝合 松紧带帮助固定尺寸。
 
 
5.2.2 第二套
该套设计是在斜裁法设计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到的,即通过分割重组的方式制作 零浪费斜裁连衣裙,最初的款式比较简单,为了提升服装美观度,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并制 作白坯样衣,多次调整和计算后得到最终设计。
斜裁法的应用同样使得该款连衣裙的裙身部分具备一定的弹力,腰身处缝合松紧带收 紧腰部,抹胸部位对梯形裁片进行扭缠固定从而丰富服装的肌理,后背处采用系带的方式 进行连接,穿着者可以在一定尺寸范围内自由调松紧度。
 
 
 
 
 
 
 
 
 
 
 
 
 
 
 
 
 
 
 
 
 
 
 
 
 
 
 
 
 
LO
9
 
150
图 67 零浪费样板图与款式图-第二套
图 69 成衣照片-第二套
 
 
 
 
 
 
 
 
 
 
 
 
 
 
 
 
 
 
 
 
 
 
 
 
 
 
 
 
 
 
 
 
 
 
 
 
 
5 . 2 . 3 第三套 该套设计综合了之前镶嵌裁剪法和拼图裁剪法部分的设计实验,正三角形是常见的镶 嵌图形,可以恰好拼合成一块完整的面料,服装的上衣部分全部由正三角形布片拼合而成。 全等的正三角形裁片任意两边都可进行缝合,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服装的合体度,缝制过程 中总是将斜纱放置在服装横向上,使得服装在横向上具备一定的弹力,可以看到服装在胸 背部比较合体。同时在胸、腰部加入扣袢来连接前后身,穿着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节 服装的松紧,得到比较凸显腰身的样式。
而下身的半裙参考的是古代零浪费褶裙的纸样以及拼图裁剪法的设计实验,呈中心对 称的两个直角梯形能正好拼合成矩形,多个缝合在一起可得到褶裙,加入褶皱装饰丰富肌 理,腰部同样是借助可自由调节松紧的扣袢进行固定。
 
 
 
 
 
 
 
 
 
 
 
 
 
 
 
 
 
 
 
 
 
 
 
 
 
 
 
150
 
图 71 零浪费样板图与款式图-第三套
 
 
 
 
 
 
 
 
 
 
 
 
 
 
 
 
 
 
 
 
 
 
 
 
 
 
 
 
 
 
 
 
图 72 成衣照片-第三套
 
 
 
图 73 成衣细节展示-第三套
5.2.4第四套
该套设计是在拼图式裁剪法设计实验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丰富得到的。零浪费样板中 的曲线会增加设计的难度,而该套设计通过分割重组的方法使袖窿、袖山部位的曲线的得 以保留,袖窿分割后与腰头拼合,袖山分割后多个袖山进行拼合,拼合后均能得到规则的 矩形。袖窿、袖山曲线的保留提高了服装的合体度,又因为裁片能拼合成规则的矩形,降 低了实现零浪费的难度。衣身处虽然采用的是直线型的裁片,但通过在腰部拼接腰封和腰 带并用纽扣进行固定,同样可以得到较为凸显腰身的零浪费服装样式。下身的半裙是在常 见一片裙的基础上调整得到的,添加腰头,并在腰部添加扭结,得到更加丰富的零浪费服 装样式。
 
 
 
 
 
 
 
 
 
 
 
 
图 76 成衣照片-第四套
 
5.3提升服装合体性与舒适性的技巧总结
5.3.1斜裁法的应用
根据问卷调研的分析结果可知,合体性和舒适性是消费者选购零浪费服装时最在意的 属性,应用斜裁法对于消费者来说属于兴奋型需求,即提供后能显著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 特性,而采用斜裁法制作的零浪费服装又恰好在合体性和舒适性方面表现较好,综合来看, 运用斜裁法来提高消费者关于零浪费服装的满意度是较为合适的。
运用斜裁法制作的服装有一定弹性,服装合体处布料能自然地附于人体,宽大处布料 呈均匀的垂褶,能在服装的舒适感与凸显身材之间达到平衡。
 
 
 
 
5.3.2裁片的分割重组
“零浪费”要求服装裁片能几乎恰好铺满整块面料,这也是设计师尝试零浪费设计时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零浪费样板对面料进行裁剪并缝合成服装的这一过程实质上就 是分割重组,将平面的整块面料分割后重组成立体的服装,如果设计师进行逆向思维,即 由服装款式得到服装裁片,再对服装裁片进行分割使其能重组为整块面料,这一过程就是 设计师尝试零浪费设计时应用的分割重组方法。在本次创新设计实践中,也可以看到袖窿、 袖山、裙片等部分的处理都运用了分割重组的方法。
当然,想要由设计师初步设计的纸样进行一次分割重组就直接组成零浪费样板是不切 实际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师的不断调整、多次尝试才能向零浪费的目标靠近,最终调整得 到的零浪费设计可能与设计师的初步想法相去甚远,但不应单纯把这一过程看作设计师想 法的妥协,而应意识到这同样也是一个激发设计师创造力、得到崭新设计的过程。
5.3.3辅料的应用
除了通过纸样形状的设计改进服装版型这一方法外,辅料的应用也能帮助我们提高零 浪费服装的合体性与舒适性。在创新设计实践中,灵活应用松紧带、系带、扣袢等辅料, 使得穿着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服装尺寸自由调节,找到最为舒适的合体度。除此之外, 这些辅料的应用也能改变服装的廓形,得到更加凸显身材的服装样式,形成的褶皱作为点 缀也可增添服装的美感。
 
图 78 部分辅料的应用
结 论
本文以可持续理念为切入点,在对古代中西方与近现代零浪费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对 比的基础上,对零浪费设计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并通过自身实践加深对不同零浪费设计手法 独特性的认识,接着通过问卷调研了解消费者关于零浪费服装的消费行为意愿与需求,最 后以消费者需求为引导开展零浪费创新设计实践。
本文在理论结合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零浪费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得到如下结果:
(1)对古代中西方与近现代典型的零浪费设计案例进行整理,总结出“一片式”设计、 平面几何裁剪法、斜裁法、镶嵌裁剪法、拼图裁剪法、负形裁剪法这六种零浪费设计方法 并围绕零浪费设计方法开展创新设计实践,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不同零浪费设计方法的 特点做出总结。
(2)通过开展问卷调研了解消费者对零浪费服装的购买意愿与需求,采用 SPSS 进行 分析,得到问卷信度、效度都比较好,具备一定的可靠性与合理性。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 建立 KANO 模型分析可知,消费者相对来说最看重的零浪费服装属性为合体性和舒适性, 并从问卷设置的十个设计点中提取出两个基本型需求:时尚感和应用立体裁剪方法,以及 两个兴奋型需求:应用斜裁法和负形裁剪方法。综合排序题与 KANO 模型分析结果,今后 零浪费设计应当在保证时尚感的前提下,将设计重心放在零浪费服装的合体性和舒适性的 改进上。
(3)基于本文问卷调研的分析结果,将零浪费设计的重点放在消费者最看重的合体性 和舒适性上,综合运用斜裁法和拼图式裁剪这两种零浪费设计方法开展创新设计实践,得 到四套零浪费设计服装。
在我看来,零浪费设计的独特性在于从设计方法的角度培养设计师的可持续理念。通 过学习,设计师可以将零浪费设计方法内化为自己常用的设计技巧,在今后完成款式设计、 纸样打版的过程中都可能应用到。对于为企业工作的设计师来说,这不需要品牌去策划一 个环保系列,也不需要采购一批环保面料,而是在每一次完成设计的过程中都可以随时用 上的设计方法。在我看来,设计师要做的不应局限于怎么设计出完全不丢弃面料的服装, 而是在每一次设计中有意识地甄别自己所做的“无效设计”,力所能及的减少一点点“不必 要的”面料浪费。可能,零浪费设计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大规模生产,还是以独立设计师作 品的形式为主,但只要设计师们在心中种下可持续理念的种子,掌握并时常应用零浪费设 计方法,相信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服装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I]王策•"零浪费"纸样设计法在休闲女装中的实践应用与探究[D].河北科技大学. [2 ]周敏.服装零浪费设计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
[3]常卓.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服装零浪费设计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28(002):16-20.
[4]张新杰.可持续时装设计中零浪费设计的应用与创新[D].北京服装学院,2019.
[5]廖畅."零浪费"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东华大学.
[6]满大雷.服装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7]向玉乔,龙娟.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伦理思想[J].湖南社会科学, 2001(6):5.
[8]王青云.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概述[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20(4): 4.
[9]曹撷.零浪费理念在服装设计上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服装学院,2019.
[10]李银平.基于升级再造方法的可持续时装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6.
[II]乔法容,杨建国.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消费伦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2009(3):46-49.
[ 12] McDonough, William. Cradle to cradle :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 M]. North Point Press, 2002.
[13]张蕾,陆小艾,王雪琴,等."一片布"式零浪费服装款式及图案自动拼接设计J]. 丝绸, 2018, 55(12):76-82.
[14]严方平,徐勤,余素英,等.纺织废料再加工利用综述J].中国纤检,2008, 000(011):56-57.
[15]刘安,郭嘉莹•循环时尚一一纺织服装升级再造的发展及设计方法研究[J].丝绸, 2020, 57(12):8.
[16] 郭芸,王艳,张继文.零浪费设计之服装面料的可持续利用设计实践探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10):1.
[17]邱雨.非体型结构的服装设计一一方形结构的服装造型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2014.
[18]张孟璇.“一片式”结构服装的实验性应用[D].深圳大学,2017.
[19]袁贞.基于面料幅宽的零浪费服装结构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
[20]Rissanen T I . Zero-waste fashion design : a study at the intersection of cloth, fashion design and pattern cutting[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2013.
[21]Carrico M, Kim V. Expanding zero-waste design practices: a discussion pap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shion Desig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2014, 7(1): 58-64.
[22]Saeidi E, Wimberley V S. Precious cut: exploring creative pattern cutting and draping for zero-waste desig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shion Desig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2018, 11(2): 243-253.
[23]包晓兰.古代埃及的服饰艺术[J].装饰,2004(7):82-83.
[24] 李当岐.西洋服装史(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5]杨威.古埃及,古希腊服饰风格的比较[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 23(005):29-32.
[26 ]刘静轩.托加 古罗马兴盛与衰落的见证[J].美术大观,2011 (7): 60-61.
[27]张红华.中西方服装设计理念之比较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24(2): 6-8.
[28 ]李旭.中国古典美学与传统文化观念[J].江海学刊,2000(3): 155-161.
[29 ]崔静.基于零浪费理念下的服装款式设计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9(12):
9-11.
[30]王竹, 袁惠芬, 夏威, 等. 楚服的零浪费设计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以 “繃衣”为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2(1): 15-19.
[31]黄蕾.基于零浪费技术的可持续时装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4.
[32]高岩.中国唐代女装与日本和服造型研究[J].辽宁丝绸,2006 (3): 14-15.
[33]徐远致,李荣发.服装省道最早在西方出现的历史原因[J].牡丹,2018 (6X):2.
[34]张雨华.基于零浪费理念下的服装款式设计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20(9):3.
[35]魏琳娜. 三宅一生的 “1325.”[J]. 服装设计师, 2016 (8): 208-211.
[36] 赵丽娟.斜裁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 (9): 70-70.
[ 37 ] Shaping sustainable fashion: Changing the way we make and use clothes[ M]. Routledge, 2012.
[38]刘慧霞,李佳妮.浅析一片式服装结构的演变及影响因素[J].皮革制作与环保 科技, 2020.
[39]王颖.非常规结构造型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纺织科技,2020, 61 (2):5.
[40] 丁锡强,刘国伟.服装斜裁技术的应用[J].纺织学报,2006, 27(8):98-100.
[41]王力椮.解读埃舍尔镶嵌图形[J]・艺术教育,2008, 12.
[42] 金华.中银消费金融联合时代数据发布《当代青年消费报告》[N].华夏时 报, 2021-11-01(008).
[43]曾伟,陶若.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视域下青年消费观问题探究[J].品位•经 典, 2021(20):32-34+77.
[44]张艺山.影响个体环境保护行为的多因素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 (2): 35-41.
[45]刘辉.西方学者对环境意识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关系的研究与启示[J].求索,
2006 (6): 64-66.
[46]芮颖霄.可持续服装的消费行为意愿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20.
[47]张倩.绿色服装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4.
[48]张丹青.基于绿色营销的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研究[D] •浙江理工大学,2016.
[49]Levesque R. SPSS programming and data management[J]. A guide for SPSS and SAS Users, 2007.
[50] Hinton P, McMurray I, Brownlow C. SPSS explained[M]. Routledge, 2014.
[51]唐中君,龙玉玲.基于Kano模型的个性化需求获取方法研究[J].软科学, 2012, 26(2): 127-131.
[52]侯智,陈世平.基于Kano模型的用户需求重要度调整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 成制造系统, 2005, 11(12): 1785-1789.
[53]白涛,李中凯.基于模糊Kano模型的顾客需求重要度计算方法[J].中国机 械工程, 2012, 23(8): 975.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jiaoyuxue/8576.html

上一篇:“无器官的身体”一一德勒兹身体美学在服 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明代马面裙的文化研究及创新设计应用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