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探究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意趣的培养——以晋源区第 三实验小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2-08-11 16:26
1 选题缘由
审美意趣是指个人在审美过程中出现审美想象与意境的结合。音乐是承载情感信息的重要媒介,所以音乐是培养审美意趣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将小学生与人文之美联系在一起,随着鉴赏能力、创造力的提升和审美意识的增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1]分析小学音乐中审美意趣的发展是探索和改善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审美教育是推进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以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阅读文献、采访调查等研究方法,由点及面地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切实合理的解决方案,以达到培养审美意趣的目标。

2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截止2022年,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小学音乐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共有446篇文献数据。但其中以“小学音乐审美意趣”作为研究对象的文本并不多,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高建进发表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探索中国特色素质型音乐教育体系》,该文阐述了小学音乐审美意趣与素质型音乐教育的关系,强调了大力培养经验性情感体验的观点;沈一民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利用信息技术拓展音乐教学的审美意趣》指出应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利用现代传媒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王垚发表于《内蒙古教育》的《审美的觉醒——儿童音乐教学中的本真追求》强调在歌唱中提高审美,在“想象”中创造审美,显示出儿童的自身本质力量。小学音乐教育中“地方性”案例的研究则较为详细,其中代表性的文献有湖南大学陈镜池的硕士论文《小学音乐教育实施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以H市四所城市小学为例》,文章以湖南省某市为样本,研究了“生本”审美教育方式;华中师范大学王施的硕士论文《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效性与创新性 ——以硚口区仁寿路小学为例》则以桥口区仁寿路小学为调查对象,探究音乐教育丰富多元化的;西安音乐学院郭巍的硕士论文《新课标背景下铜川市宜君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以铜川市宜君县10所小学为例》主要论述了以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10所小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音乐基础教育课改的现状。王竞苒的硕士学位论文《新课程标准下农村[1] 武媚:《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年,第10期,第221页。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嵩县地区为例》是以嵩县地区为切入点,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国外关于小学音乐实践的研究较为全面,启蒙运动时期有卢梭的《爱弥儿——论教育》,卢梭在书中阐述了“遵循自然法则”的教育思想,他的教学理念是要对2至12岁的儿
童进行自然教育;近现代有瑞士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在此基础上编创了一套体态律动的动作语汇。[2]国内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分析了国外音乐教学法,例如辽宁师范大学阳慕蓉的硕士论文《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指出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以提高小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葛圳在期刊《知识力量》发表《浅谈体态律动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是用达尔克罗兹的教学法对于审美进行探索。笔者重点分析了三篇与儿童音乐教学有关的外文文献,艾尔热拜特·斯诺伊(ErzsebetSznoyi)在《柯达伊的实践原则》[3](Kodaly’s Principles in Practice)一书中论述了许多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法;朴夏洪和杨槿惠合作的论文《卡尔·奥尔夫传统音乐方法对儿童音乐态度和节奏发展的影响》根据调研数据分析指出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对儿童节奏发展的影响。戴莉·黛安(Daly Diane K.)的《创造性、自主性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一种艺术实践探索》(Creativity, 一文借鉴达克罗兹的节奏技巧进行艺术实践调查,以研究者的角度对达克罗兹艺术节律进行概述。[5]虽然在国内外有相同观点的论述,但是依然有很多实践性问题有待解决。笔者通过对文献后研究发现,对小学音乐教育审美研究的理论多于实践,呈现出理论分析大于实操记录的“头重脚轻”现象。
针对目前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笔者将参照以上文献中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手法,以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为例,对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意趣培养进行深入探究,为有效激发和全面培养小学生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意趣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3 研究方法
调查法:笔者读研期间曾在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实习,并就相关问题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了该校音乐课堂模式及音乐审美意趣培养效果。实证研究法:2019年,笔者曾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素质型音乐教育改革系列讲座,深入了解了国内外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理论、实践及发展态势。3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高教师素质型音乐教育能力是当前基础音乐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

1.1素质型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育理念
素质型音乐教育展示出与传统音乐教育不同的教学理念,新型素质教育理念展示了“以美育人”的重要思想,以唤起学生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目标。因此,在基础音乐教育阶段,利用情感体验对审美意趣进行培养需得到更多重视。素质型音乐教育新体系要求学生掌握节奏节拍的同时,先与情感联系,再与记忆融合,形成独特的音乐情感体验。当再次出现与之相似的音乐时,便会产生同样的音乐体验,由此称为经验性音乐体验。在积累该经验的过程中会形成审美能力,这种能力是多数学生通过培养就能够获得的。因此,培养音乐审美意趣可以看做是积累音乐情感经验的过程。学生对于音乐美的感知属于一种意识形态,是从五官转向精神的审美活动。“马克思在‘艺术生产理论’中有明确论述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6]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情感生活。素质型音乐教育新体系就是要从教师的角度培养学生自主体验音乐情感的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教材编写中,我们已经能够明显地看到这种变化趋势。

1.2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意趣的定义
在我国“审美意趣”是指个人在审美过程中出现审美想象与意境的结合。审美意趣原本更适用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而如今这一概念具有更广泛的内涵,有部分教育学者将其引入音乐教育之中。音乐是承载情感信息的重要媒介,所以音乐是培养审美意趣的最佳方式。1999 年6 月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化教育的决定》,由此重视情感体验的素质教育改革在音乐学科当中蔓延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2011 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有明确表示“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个性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是强大的好奇心、第二是活跃的思维方式。”[7]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抓住这两个关键点,结合教材特色,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审美的趣味感受。在国外,小学音乐课堂中审美意趣的培养更多体现在“审美兴趣”这一概念中。由于审美意趣中“意”字包含了“意境”的概念,独具我国特色。因此,国外在论述这一概念时大多用“审美兴趣”所取代。从启蒙阶段开始,国外对于审美兴趣培养的敏感度要早于[6]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页。[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页。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我国。例如 在1906 年,达尔克罗兹在瑞士的音乐家协会上提出并分享了“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体态律动”这一概念迅速发展,在国外的小学音乐课堂中独树一帜,国外音乐教育寻找到了正确培养审美意趣的方法。例如奥尔夫教学法,与中国传统中“得之自然”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奥尔夫教学法的影响下,德国的小学音乐课堂以“动起来”为主,融入多元、即兴的音乐特点,通过挖掘儿童自然本真来引导审美兴趣的生成。综上所述,笔者将国内外审美意趣的含义进行对比,突出审美意趣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对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来说,可以借鉴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先进的理论思想,但更多的是要借助素质型音乐教育新体系探究寻找适合我国学生的教育方法。5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审美意趣的培养现状,笔者对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内容涉及办学规模、音乐教材和特色课程等领域,并总结出晋源区

第三实验小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义井街南三巷北侧,是晋源区典型示范学校。该学校教学规模适中,目前小学阶段每个班级的人数在48到50人之间。全校共有2367人,音乐部教师共有6名,每位教师分别教授一个年级。十六周为一学期,一周安排两节音乐课程,期末进行音乐课程考试。从教学设施来看,每个教室均配备多媒体设备,这些能够基本满足音乐课堂中各个教学环节的使用。该学校设置一间带有钢琴的音乐教室,音乐教室多用于排练歌咏比赛等合唱活动。音乐教材方面,该小学目前所使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符合小学阶段的课程标准。教材中除了基本的教唱环节外,还包含欣赏环节和活动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欣赏环节所占比例最大,以播放音频、视频为主。由于教唱环节和活动环节课时比例较小,课堂设置的师生互动环节较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过一学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可以自主吹奏简单乐曲,特色乐器教学成果显著。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鼓号队的编制以及教学培训也相对完整,在自愿原则的前提下,由四、五、六年级的同学组成。四年级阶段只招收小号队员,五、六年级开始设置大鼓小鼓,大钹小钹等打击乐器。但低年级暂时没有开展特色课程和交互合作课程。综上所述,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在特色课程方面值得借鉴,但是也发现了音乐教育中的不足:音乐教室少,教材上的部分环节无法开展;该学校对于低年级的音乐活动明显较少;低年级同学对音乐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在课堂环节中,设置的师生交互活动课程也较少,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音乐课的乐趣。


2.2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在培养审美意趣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教学方法局限
小学音乐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它的优势在于依序讲解,教学重点主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要是解决节奏和音准问题。尽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曾培育出众多音乐人才,然而毋庸置疑的是这种方式对音乐情感的审美培养相对薄弱,因此在新时代涌现出各种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关注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翻转课堂,也有强调师生平等自主的交互式课堂,例如运用“声势”教学法,是将音乐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运用游戏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师生良好关系。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硬件设施水平也大幅提升,例如在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中的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校内还将一间带有钢琴的音乐教室作为合唱课和音乐活动排练的专属场地,这些都说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形势向好。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深耕传统音乐教学法的资深教师,对于审美意趣的培养以及新型教学方式的运用未能给予充分实践,也导致课堂教学方法因循守旧,创造力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2.2学生参与度低
笔者在助课期间,曾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共设置8个问题,随机抽样调查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的396位同学。采用无记名问卷,尽量使其分布在各年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问卷的真实性。其中,着重对问卷中的以下四个问题进行分析,对于“音乐课是否等于欣赏课”勾选“是”的同学占 72%;“音乐课是否等于休息课”勾选“是”的同学占 68% ;“临近期末是否想坚持上音乐课”勾选“是”的同学占 26%;“是否参加过校鼓号队”勾选“是”的同学仅占8%。如图2.1所示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图2.1 调查结果柱状图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音乐课以及相关音乐活动的参与度较低,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多重因素导致的,既有学校组织的音乐活动较少、音乐课堂不够活跃的因素,也有家长对音乐活动缺乏重视的因素,上述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参与度低的现象产生。其实小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的可塑性很强,但由于孩子们相关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储备较少,学生的音乐兴趣也未被充分激发,长此以往学生丰富的音乐感知力得不到充分展示,对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也就兴味索然。例如在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鉴赏部分,教师讲授环节过于简单,学生参与的环节设置不充分。如上文中提到小学阶段的主要学习个性正是在于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要改善这一现象,更应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趣,调动音乐感知力,设置新颖的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参与度不足这一问题。

2.2.3家校沟通不足
多年来我国大力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全面成长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时代飞速发展,家长和孩子接受的教育语境有所不同,部分家长在学生时期所受的音乐教育并不完善,导致在培养下一代音乐审美意趣的问题上力不从心,对学生的音乐教育缺乏有效引导。笔者在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实习时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对学生应试能力十分重视,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家长们不但对学校音乐课程的授课内容知之甚少,甚至对音乐教学过程的理解也存在误差。此外,笔者还发现该校从未组织过讨论学生音乐教育问题的家长座谈会,一名专业的音乐教师应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氛围,从而间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趣。
高校学术论文网提供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辅导写作、博士论文写作发表、硕士论文写作发表、SCI论文写作发表、职称论文写作发表、英文论文润色的服务网站,多年来,凭借优秀的服务和声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为毕业生解决写论文的烦恼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shuxue/2884.html

上一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调查研 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