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态度的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 H 区公办小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2-08-11 18:01
一、 问题的提出
(一)国家政策支持
近些年来重视教育惩戒的呼声此起彼伏,在青岛、广东等地已经对教育惩戒予以立法。2017 年 2 月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成为我国第一部以立法形式提出教育惩戒的地方性教育规章,实现了重大突破。随后《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于202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根据条例有关规定,学生一旦出现违反学校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教师可依法对此采取制止措施,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与其年龄和身心健康相适应的教育惩戒措施。①地方惩戒立法的尝试和国家对教育惩戒问题的重视使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步入规范之路。教育部于 2020 年 12 月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明确要求确定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在学校学生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基上针对违反校纪校规并长期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情节严重的相应等级采取各种合理科学的教育惩戒形式,学校、教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对违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教育,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②2021 年 11 月,国家教育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草案明确规定教育惩戒是教师的基本权利,也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的相关内容上升到法律条文层面,为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国家政策的出台要求教师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惩戒违反规范的学生,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推进国家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的落地。
(二)教师惩戒偏差
现实中存在很多师生冲突以及家校冲突事件,究其根源在于教师惩戒不当或过度惩戒等。教师担心惩戒后被家长误解成体罚使得学生出现身心健康问题,教师不想承担责任,面对学生的失范行为,教师只能选择沉默不语,这是当前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青岛立法一年多,但是教师对适度惩戒依旧是心存疑虑,索性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随着教育不断发展,这种“惧怕”心理并未得到改善。《半月谈》记者 2019 年对江苏、南昌、山东等学校进行调查后普遍反映教师惩戒权太① 章宁旦.广东率先立法明确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第一章 绪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弱使教师产生无力感,在职业前景和社会压力面前,教师更愿意息事宁人,规避窘境,不敢举戒尺,不想扬教鞭,教师心存戒备,想管却怕管。①教师的教育惩戒态度存在法律认知和惩戒行为的严重偏差,导致学生难管、教师难当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复杂的教育现象都导致教育效果收效甚微,最终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学生发展需要
现代社会呼吁赏识教育、人文教育,实际情况则是教育惩戒式微,然而,它是治愈学生犯错心理的一剂良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鼓励和关怀。2013 年复旦大学投毒案中的罪犯林森浩感慨自己没有接受过底线教育,被负面情绪所掌控就容易丧失理智,丧失做人的基本底线,赏识教育的泛滥使得教育惩戒缺位,一些学生缺乏是非观念,没有底线,直到酿造悲剧才后悔莫及。当学生的负面情绪泛滥导致犯下错误时,教师需要手持戒尺鞭策学生严守道德底线避免犯错,敬畏法律。②学校中的一巴掌也许是以后成人社会里的一把刀,没有教育惩戒的学生是温室里的花朵,是温水里的青蛙,缺少风雨的摧残和打击,无法形成坚韧的毅力和坚强的自律精神。童年时期的麦克劳德好奇狗的内脏构造,杀了校长的宠物狗,校长责罚他解剖小狗后画出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后来他成为一位有名的解剖专家,还和班廷发明了胰岛素治疗法并获得 1923 年诺贝尔生理奖。得益于校长对其好奇心的保护和引导,校长科学的教育惩戒态度使得麦克劳德对解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奋刻苦学习。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既让过错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保护和发展过错者的好奇心,让其在处罚中得到求知欲的满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明确表示: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规范教师的惩戒权规定,帮助孩子们从小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④教育惩戒确实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
(四)个人实习兴趣
虽然国家政策在法律层面肯定了教师的教育惩戒权,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依然会出现很多问题。笔者在一所公立学校实习过程中,经常会参与到一些班级问题的管理,针对许多学生的失范行为,比如上课做小动作;下课奔跑打闹;学生间发生口角或打闹等问题,老师出于对“教育惩戒”这个字眼的敏感,更多的是采取两种极端态度:一种是面对舆论和家长压力而不敢对学生进行惩戒,另一种是缺乏相关法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律意识导致的滥用惩戒。对于行为失范的学生最多也就是罚站 10 分钟或者是直接通知家长进行教育,教师的这种“无作为”的惩戒态度直接会导致学生的行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改正,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另外,部分老师的教育惩戒态度较为激进,会采取大声进行口头训斥、动手拍打学生头部、课后留校教育等方式,为何教师持有不同的教育惩戒态度,哪些因素导致教师形成现有的态度去行使教育惩戒权。笔者希望致力于本次研究找出问题所在,为以后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参考数据,也为相关法律法规细则的落地提供补充资料。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调查上海市 H 区公办小学教师,了解小学教师惩戒行为失范的学生时所采取的态度,找出不同教师的教育惩戒态度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挖掘小学教师持有不同教育惩戒态度的原因,最后为改善教师教育惩戒态度,促进教师合理有效惩戒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以小学教师的教育惩戒态度为切入点,以上海市 H 区的公办小学老师为调查主体,通过对小学老师的问卷调查以及对文献和访谈资料的分析,利用 SPSS软件分析得出结论,找出教师教育惩戒态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定的对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教育惩戒评价体系和教育惩戒的理论研究。
2.实践意义
对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态度进行调查研究,首先可以了解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态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其次研究的结果有利于学校对于教师教育惩戒态度的反思,另一方面也为小学教育惩戒改革提供定量研究的材料,促进学校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在学校层面,为制定教育惩戒的管理规定提供依据;在教师层面,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教育惩戒的概念,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正确行使惩戒权;在学生层面,有利于缓解师生间的矛盾纠纷,逐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育惩戒
国内最早论述教育惩戒的文章是在劳凯声的《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一书中,他认为“惩戒”是为了促进合范行为的形成
 
第一章 绪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采取的否定性制裁措施,以防不合范行为的再次发生。惩是手段,戒是目的,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①此后,很多学者分别从实施主体、手段、目标、后果、性质、分类、合法性以及核心内涵等要素出发,相继阐述了教育惩戒的不同涵义。任海涛将这八大要素总结出来,他阐述教育惩戒是学校或教师依法对学生违法违规的失范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的一种辅助教育手段,既包括纪律性处罚,也包括学业性处罚。最终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避免失范行为再次发生。②根据上述学者的研究,笔者提炼出五点:主体是学校和教师;对象是违规违纪学生;内容是管理、训导和矫治;目的是认识和改正错误;性质是基于教育目的的教育行为。由此,笔者引用《规则》中对于教育惩戒的定义来概括以上要点: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二)教育惩戒态度
态度是心理学中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态度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三个人的观点:第一种关于态度的定义是 1935 年由奥尔波特(Allport)提出,他从过去经验的角度出发,主张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是根据经验组织起来的,并影响个人对事物的反应。
④第二种关于态度的定义是 1948年由克伦奇(Krench)提出的,他从现有的主观经验角度出发,认为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的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过程以及知觉过程的持久组织。⑤之后弗里德曼(Freedman)在奥尔波特为核心的态度实体派和以克伦奇为核心的态度建构派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种关于态度的定义,他从态度的组成及特性角度出发,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心理倾向,包含了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⑥这是目前公认较好的关于态度的定义,所以本研究主要以第三种态度的定义为参考,认为教育惩戒态度是对教育过程中教育惩戒这一活动所持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包括教育惩戒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
(三)小学教师
本研究中的小学教师是指在普通小学中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专业人员,包括任课教师、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等。
1.教育惩戒的实施目的研究
通过研究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目的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进行惩戒时的态度以及想要达到的教育效果。通过整理文献得知,大多数学者对于教育惩戒实施目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学生的失范行为,二是防止失范行为再度发生。首先,实施教育惩戒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失范行为。国外学者约翰·马丁·里奇(John Martin Rich)认为惩戒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的失范行为的发生,教育惩戒能让学生分辨正确的行为并且对其他学生具有警戒作用。①鲍里奇(Borich)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认为教育惩戒的目的是通过适当的惩戒手段来降低学生错误行为发生的频率。②然而美国公立中小学实行了几十年的“零容忍”政策不但没有降低学生违规违纪的频率,反而还导致学生被停学、开除等违规事件的接连发生,加剧了青少年的不当行为倾向,对其学习成绩及健康成长带来了恶劣影响。例如,研究表明遭受排他性惩戒的儿童更容易出现焦虑症、酗酒、吸毒和其他人格问题。③美国的《学校纪律指南》将零容忍政策改变为支持性教育惩戒政策,目的就是想利用惩戒与预防相结合的措施来引发学生自觉改善违纪行为。④综上可以看出,实施教育惩戒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抑制学生发生不当的行为和有害的行为倾向。其次,实施教育惩戒的目的是防止失范行为的再度发生。周洪宇认为,“教育
是教育惩戒的目的,惩戒是教育的手段”,通过教育惩戒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使学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能力,促使失范行为不再发生。⑤雷槟硕在总结惩戒反思的基础上强调规则意识的形成主要是学生在法治条件下自觉形成遵守规则的认知并且继续内化成制度宗旨,形成一种自愿服从的规则心理,促使学生出现与规则心理一致的外部行为。⑥由此可见,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教育惩戒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适度的惩达到自觉的戒,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认知驱动力,把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行动意识,从而使学生长期保持积极向上的动机直到社会化人格的健全。
综合以上研究者的观点可以看出,研究者对于实行教育惩戒的目的的认识各有④ 穆翔.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惩戒的改革实践与价值转变——从“零容忍”到支持性教育惩戒[J].比较教育研究,⑤ 周洪宇,方皛.教育惩戒的实践困惑与理论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1):1-12.
⑥ 雷槟硕.教育惩戒行使的目标:培育规则意识[J].复旦教育论坛,2019,17(04):34-40.
 
第一章 绪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侧重,归纳来说,实行教育惩戒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学校和教师的科学引导,降低学生犯错行为出现的频率,同时为再次犯错打下一剂预防针,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以建立更加健康的人格,并取得稳定的教育教学效果。
2.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研究
教育惩戒规则出台后,教师实施惩戒的细则依旧模糊,还是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所以教师一定要拿好手中的戒尺,把握适当的度,遵循一定的原则。尹晗在《论教育惩戒的理论基础和有效运用》中认为教育惩戒应具备教育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理性科学地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及时调整措施;灵活性原则要求教师不照搬法律条款而要因材施教,遇到问题学生要积极采取教育机智转换策略;合法性原则要求教师明确权力的主体及属性,做到程序合法和公正公平。①宋莉宇强调教育惩戒目的上遵循教育原则,态度上遵循尊重原则,方法上遵循科学原则。教育惩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权利,不能在惩戒过程中伤害学生自尊;教师的惩戒行为要符合教育规律,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惩戒。②由此,笔者总结得出,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优先原则、合理合法原则、公正
平等原则、恩威并重原则。教育性是学者们普遍认可的原则,是育人为先的首要任务,在实行教育惩戒时更要合乎情理,秉承不歧视学生、不滥用职权的宗旨,对犯错的学生要恩威并重,因材施教,把握好惩戒的度。
3.教育惩戒的实施方式研究
解立军、蔡文枝从主体的角度将教育惩戒分为教师惩戒和学校惩戒,其中教师惩戒包括批评、隔离、写检查、留置等 11 种常见的表现形式;③学校惩戒包括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公开检讨及点名批评等表现形式。④隆昌霞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市小学教师进行研究后得出教师常见的六种惩戒方式是:言语批评;罚站;写报告;罚写;留校或带到办公室;再犯者直接告知家长。⑤蒋一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比较全面地对惩戒的类别进行了划分,他按照惩戒实施的行为方式分为精神惩戒和行为惩戒;按照实施惩戒的程度分为适度惩戒和过度
惩戒;按照实施惩戒的时间分为即时惩戒和延时惩戒高校学术论文网提供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辅导写作、博士论文写作发表、硕士论文写作发表、SCI论文写作发表、职称论文写作发表、英文论文润色的服务网站,多年来,凭借优秀的服务和声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为毕业生解决写论文的烦恼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shuxue/2889.html

上一篇:基层治理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下一篇:缅甸仰光华文教育中中华文化传 播策略的研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