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长沙市 A 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3-02-11 11:23
目 录
第 1 章 绪论 1
1.1选题缘由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国内研究现状 2
1.3.2国外研究现状 4
1.3.3国内外研究评述 5
1.4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方法 6
1.4.1研究思路 6
1.4.2研究主要内容 6
1.4.3研究方法 7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8
2.1相关概念界定 8
2.1.1农村教育 8
2.1.2农村小学 8
2.1.3小学教育 8
2.1.4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 9
2.2相关理论基础 9
2.2.1教育公平理论 9
2.2.2公共产品理论 10
2.2.3教育资源配置理论 10
第3章 长沙市A镇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 12
3.1优质教师较少,教师结构不优 1 3
3.2教师待遇较差,流动流失偏多 1 7
3.3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差异较大 19
3.4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缺失 21
第4 章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4
4.1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结构 24
4.2重要原因——体制机制固化 25
4.3主观原因——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26
第5 章 完善农村小学教育的对策 28
5.1加深推进农村教育改革 28
5.2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29
5.3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30
5.4加速建立农村家长学校 31
第6 章 结论 33
参考文献 35
附 录 38
附录 1:A 镇农村小学教育情况问卷调查(教师) 38
附录 2:A 镇农村小学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学生) 44
附录 3:访谈问题 46
致 谢 47
作者简历 48
ii
第 1 章 绪论
本章主要阐述论文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理清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1选题缘由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明确全党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 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是经济、文化、生态等全面振兴。其中,通过文化振兴,培育 淳朴、良好的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基。,农村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具研究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义务教育的质量也得到了质的提升。但因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影响, 中国的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很大,农村教育发展一直滞后于城市教育。 因此,研究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相关举措,从而最 大程度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长沙市 A 镇工业十分落后,当地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要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农 业大镇,对于研究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此,本文选取了A镇 农村小学作为对象来进行研究。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质量,对全 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公平地享受教育,会让这 些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出现不良状况,影响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从长远 看更会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本文选取长沙市 A 镇农村小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等方法, 从学校、家庭等方面对该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并分析原因,提 出应对之策,希望能唤起政府等相关部门及家长们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关注及重视,从 而改善农村小学生受教育的现状。
1.2.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沙市 A 镇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研究,以期实现教师队伍合 理流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育均衡理论,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 定针对义务教育乡村振兴政策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以长沙市 A 镇农村小学为对象研究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找 到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方法,能为全国同类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提供借鉴。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内研究现状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农村小 学教育发展的政策。教育学界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成果也很多,综合本文写作特 点,下面将从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和问题、原因分析、完善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1)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和问题方面。国内目前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和问题的研 究大多都是从不同对象、角度展开的分析。
一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秦小健(2018) 通过对云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抽样调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滇西北民 族地区教育存在教师学历偏低、教师主要来源于本地少数民族、教师工作量大、学生 群体文化复杂等教育特点,认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要取得突破必须引进外地教师、着 力培养全科教师[1]。慕彦瑾(2018)通过实地调研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的数据后发现,西北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校际差异,促进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资源合理配置[2]。
二是国内整体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杨林(2016)认为当前农村小学 教育受传统教育体制束缚,存在教育经费短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设施不足、 家庭教育观念淡薄等问题[3]。陈王军(2017)认为当前农村小学存在办学资金不足、师 资缺乏和生源流失、教师素质偏低等问题[4]。钱晓伟(2020)认为农村小学教育处于被 边缘化的地位,整体教学品质较低、课堂效果较差,存在师资不足、家庭教育难以落 实、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5]。董焕等(2019)认为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集中表现为 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强、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素质没有全面发展等[6]。刘双琴 (2019)从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角度分析,认为当前农村教育存在信息设施不足、资源 稀缺、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7]。巴玥(2020)分析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状况发现,农村小 学教育存在教学点少、教师晋级难、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等问题[8]。晋浩天(2019)在
研究中发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加速向城市集中,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 难[9]。 黄小润(2019)认为农村小学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教育观 念陈旧、师资建设落后等问题亟待解决[10]。
三是农村小学教育城乡区域差异的研究:方静(2015)认为我国存在城乡义务教 育非均等化的严峻问题,主要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11]。王正青、白雪(2020)通过对重庆市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不同地区间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仍存在较大差异[12]。路瑶、周雪(2019)通过对 山东省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差距进行研究发现,教育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失衡,但 随着改革深入,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差异呈缩小趋势[13]。李恺、罗丹(2015)通过对 我国31 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 区差异,呈东高西低的分布,但义务教育发展呈现空间收敛,各区域之间的教育水平 差异逐步缩小[14]。
综上,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不足、教 育设施简陋、师资水平不高、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发展。
(2)国内关于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原因研究。艾欢欢(2018)认为我国城乡二元 结构导致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要素单向流动导致农村教育资源不 足,成为制约农村小学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15]。魏田(2018)认为农村教育改革 和教育进步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16]。方兴(2017)在从教师待遇 和政府投入的生均教育和公用经费支出的角度分析,认为基础教育的城乡投入不均是 影响农村教师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17]。周钧(2015)认为农村教师流动性大的原因主 要有农村教师工资收入低、工作量大、发展机会少、保障不足等原因[18]。刘佳、方兴 (2020)通过研究发现经济因素、社会地位、发展前景、乡村文化适应等对教师离职 意向有显著影响[19]。赵越(2018)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落后和农 村义务教育战略地位把握不准[20]。田旭旭(2020)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主 要有经济、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原因[21]。杜银花、赵文华(2020)认为农村义务教育 阶段儿童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职能缺失、亲子交流少等原因[22]。文 丰安(2012)认为地域、身份、经济的差异导致了我国教育不公平[23]。魏怡方(2019) 指出因为长时间的投入滞后,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不断扩大,学生流失、教师流失的问 题日益严重[24]。陈育欣、黄嘉瑜(2020)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原因在于农村经济 发展落后、师资薄弱、经费制约、资源配置机制落后[25]。付卫东、曾新在研究我国教 育扶贫过程中发现,在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时忽视了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对贫困 
学生的帮扶措施相对单一,导致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的短板难以弥补 [26]。李清明等 (2019)认为制约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因素在于以师资为核心的“软实力”较弱,造成 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城乡分立的义务教育供给机制、教师权益和发展保障不足、转移支 付力度不大[27]。蔡明兰、高政(2019)认为教师资源配置城乡差距主要是因为城乡教 师收入差距大、城乡教师前景差距大[28]。刘善槐等(2011)认为教师资源分布不平衡 的外部条件是各地教育资源存在差异,内部因素是教师对自身发展的追求[29]。
综上,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是农村小学教育落后、教师流动性大 的原因,由此衍生出的教师待遇差、家庭教育缺失等因素也制约着农村教育发展。
(3)国内关于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龙宝新(2017)研究了农村教师队 伍流动性问题时,提出要配给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待遇、完善学校综合评价体系、为 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准确导向[30]。王振坡、黄玉洁(2019)认为要解决基础教育资源分 配不均的问题应从加强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教育体系、改革户籍制度等方面入手[31]。 罗万纯(2017)提出通过完善教育经费使用办法、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多主 体支持等方式、加强农村家庭教育等方式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32]。豆雨思(2017) 提出要明确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要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投资分配结构 不合理等问题需要构建需求与供给平衡的机制[33]。姚佳胜(2019)从教育政策的角度 分析认为,要通过提升教育政策地方执行主体执行力、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多 元参与、加强政策执行的程序化等方式更好地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农村教育发 展。薛燕(2020)认为要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农村 教育基础设施、发挥名校带动作用等方式推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34]。申利华、于大勇 (2020)提出,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农村学校管理制度等手段,提高农村义 务教育水平[35]。李恩庆(2019)提出教师是农村义务教育最宝贵的资产,要优化农村 义务教育学校编制、为义务教育教师提供发展机会、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解决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教师流失的问题[36]。单文周、李忠(2019)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提出要持续增 加基础教育投入、重视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法治体系建设、构建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 方式促进教育公平[37]。陈海峰(2020)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通过巩固农村 教育普及率、做好义务阶段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强化留守儿童父母责任教育、注重留 守儿童心理辅导等方式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38]。
1.3.2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卢梭在 18 世纪就提出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他在《爱
弥儿》中指出:获得自身发展应有的教育是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39]。《科尔曼报告》(1966 年)指出,教育公平是指社会中的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起点均等、资源均等、学业成 就均等[40]。在教育区域差异问题来源方面,Prabhu, S.S (2011)认为城乡本来就有差 距。这种不同区域相对比的经济差异,会影响教育资源的分配最终引起“马太效应”在 教育资源上体现[41]。
(2)国外农村教育发展的法律保障。在国外,像英美法日等国家培养了很大一部 分的农业人才,为国家农业发展做出贡献[42]。例如日本的《学校教育法》(1950)、 美国的《史密斯一休斯法案》(1917)在课程安排中设置了包括农业等学科。这些法 律和政策的提出保障了对农村教育、农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43]。美国 在 2002 年明确通过改进教师培养项目和认证体系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44]。
(3)投入对农村教育的影响研究。Elizabenth Beeson (2001)指出因为美国对学 校的拨款是以学生入学率为依据的,而农村经济持续低迷导致入学率不高,这就导致 入学率低的学校得不到充分的经费保障,最终只能走向关闭或重组[45]。林克(1990) 认为,学校整合是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必然走向,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实现 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46]。Krueasuk,W (2010)认为薪资水平是吸引优秀师资的根本, 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工资水平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47]。
( 4)与社会经济水平紧密相关。 Akindele Matthew Ige 认为,学校并购主要来自经 济原因,可以促进工业和贸易的发展[48]。Krueasuk,W (2010)认为收入会影响教师 是否从农村流失,收入有保障才能让优秀人才留在农村学校任教[49]。 Elizabeth Beeson (2001)指出在广大农村,很多学校进行整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好, 选择在农村入学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的现实[50]。
1.3.3国内外研究评述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现已成为全社会焦点,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上都能看 到,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研究人员关心和重视。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可以 看出:国内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研究文献较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留 守儿童教育问题。二是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国外的研究学者大多认为学校教育何当地 的经济状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紧密相连的。
根据上文论述的国内和国外研究现状,笔者认为:(1)对于农村小学教育研究,存 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研究内容和相关的方法。(2)没有在研究过程中真正形 成相对成熟的实施模式。(3)针对湖南省长沙市A镇农村小学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
目前,我国城乡小学教育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市 A 镇作为实证分析 对象,结合实地走访及问卷调查,运用教育公平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教育资源配置 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1.4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研究思路
本文按照“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进行研究,论 文基本框架如下图。
 
 
1.4.2研究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 成果,理清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本章对农村教育、农村小学、小学教育、农村小 学教育资源配置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教育公平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教育资源配置
6
理论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长沙市A镇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本章首先介绍了 A镇的基本情况,然后 从优质教师较少,教师结构不优,教师待遇较差,流动流失偏多,教育投入不足,城乡 差异较大,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缺失等方面论述该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长沙市A镇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本章根据第三章论述的问题, 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得出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重要原因是体制机制固化、 主观原因是教育意识薄弱。
第五章:完善农村小学教育的对策。本章对应第三章的问题及第四章的原因分析, 从加深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加速建 立农村家长学校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第六章:结论。共得出三个结论:一是A镇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情况较好,取得 了一些成绩;二是 A 镇依旧存在优质教师较少,教师结构不优,教师待遇较差,流动 流失偏多,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差异较大,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三 是要从加深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速建 立农村家长学校等完善农村小学教育。
1.4.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中国知网”等平台进行相关文献搜集,并通过报纸、书籍、 杂志、期刊等,掌握更多农村小学教育相关的信息资料;阅读国内外与优化教育资源 配置、建立小学家长学校等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全面整理搜集信息条件下,将理论与 实践研究有效结合,为实现论文研究目标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2)调查分析法: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深入到当地教育局、A镇农村小学、A镇 教育办、部分农村小学生家庭中展开调查研究,得出相关数据。通过整理数据,得出 存在的问题,再深入及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切实解决存在的问 题。①通过对A镇农村小学的各种数据(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配置情况及家庭教育情 况等)进行分析对比,得出该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②问卷调 查:共制作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关于教师的,一份是关于学生的,同时还对监护 人、学校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做到调查对象的全面性和典型性,使论文的数据和结论 更具说服力。
(3)案例研究法:论文以A镇农村小学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对农村小学教育情 况形成全面了解,为实现广大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良好发展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第 2 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本章主要是对农村教育、农村小学、小学教育、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概念进 行界定,并介绍了教育公平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教育资源配置理论。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教育 学界认为农村教育是农村的衍生概念,农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产业的地区, 而农村教育则是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村人口为主要对象的教育形式,陈敬朴在《农 村教育概念的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认为,农村教育的概念还应该包含针对农业人 口的教育,即农村教育是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而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 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和教育的指示》中则以行政区划为原则对农村教育进行了定义,《指 示》中将农村教育定义为在县及县级以下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包括镇(乡)、村的教育。
综合两种理解,本文将农村教育概括为:发生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非城市地区, 以农村户籍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口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教育活动。农村教育通过提高农村 人口素质,不仅能为城市化提供人力资源,还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差 距。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消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要之举。
2.1.2农村小学 按照《教育法》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在发展义务教育中担负主体责任,此后,各 级政府纷纷将资源投入农村教育领域,农村小学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各地大力兴建各 类农村小学,进入 21世纪后,受到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和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影响,农村 小学又进入撤并整合阶段,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为本文的创作提供了 很好的参考。
在本文中农村小学是指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且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农村户口的小学。
2.1.3小学教育 广义上的教育是指通过传授的方式增强受教者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改造人的价 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人的各项发展的事业。狭义上的教育是指以学校为主要活动 场地,通过师生相授的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识传授活动。
本文所指教育主要是狭义教育,但还涵盖与学校教育对应的家庭教育。本文所提
8
到的小学教育是指在学生小学阶段,适龄儿童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等途 径和方式获取知识技能和塑造价值观。学龄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成长型,因此小 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2.1.4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指统筹区域内农村小学教育投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学 校特点,科学合理规划、分配、利用教育资源的一种活动。因为农村小学教育具有公 益属性,因此在配置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既要充分提高投入效益,还要最大 程度上兼顾公平。
在教育投入整体偏低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只能在分配过程中做好平衡,而不能为 增加某一地区、某一学校的教育投入削减其他地区、其他学校的教育投入。当前教育 领域城乡差距大的问题非常严重,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也非常突出, 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如果优化农村小学教育投入配置成为当 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通过对A镇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A镇教育资源配置 也存在着这些突出的矛盾现象,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甚至更令人担忧,例如: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优质师资短缺、教育总体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 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而投入不足引发“择校”问题,造成了农村小学生源大量外 流、城区小学学位紧缺的现象。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 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的理念古已有之。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他在著作《理想国》 中主张男女应该享受同等教育权利,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通过立法保障公民的受教育 权,孔子提出“有教无类”。 18 世纪末,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对教育公平进行了 保障,通过法律规定人人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中“朝为 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同样体现了各阶层教育公平的理念。
近代西方出现了三中不同的教育公平理念:即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的 教育公平观。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各社会阶层制定的《共同纲领》中确立了“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教育公平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基础价值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7年对教育公平进行了定义,文件认为教育 公平有两层含义:一是公(fairness),即要保障不同性别、不同中组、不同经济社会地 
位的人群,可以获得其能力所允许的最高等次的受教育权利;二是是覆盖( inclusion ), 就是要最大范围地保障所有人群获得受基础教育的权利,比如人人均应获得识字、学 习基本算术的机会。
2.2.2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是有别于私人产品的概念,是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的总称,公 共产品最显著的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是面向广泛社会群体、保障 公共消费诉求的一种非盈利性社会产品。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标准”两个 属性,要求公共产品的使用不会损害公共利益,任何个体和组织使用公共产品不会影 响到其他人使用公共产品的权利。纯公共产品是能够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标准的公共产 品,而准公共产品则仅能满足其中一项要求。
根据此定义,义务教育具有消费竞争性特点,但同时也具有非排他性特点,因此 我们认为义务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义务教育的消费竞争性主要体现在为维护学校正 常运转所产生的教师工资、设施运营、维护和水电消耗,这些消费与学生人数呈正相 关,学生人数越多,这些支出也会相应提高。因为区域教育水平不平衡,好的学校必 然成为更多学生的选择,而好学校的承载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教育需求竞争的出现, 这种竞争往往体现在入学考试方面,只有成绩最优的学生能够进入重点学校。需要指 出的是,这种竞争是有别与市场竞争,并不以经济效益为准求。义务教育的非排他性 体现在学校和教室都具有一定的容量,只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学生,当学生人数超过承 载上限时,地方政府就要考虑增强承载能力。因此我们说,教育产品是具备一定非排 他性的准公共产品。
认识到教育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对于我们统筹分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具有重要 意义,应以此为原则有效解决教育投入均衡问题。
2.2.3教育资源配置理论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领域的概念,强调借助一定手段来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 从而推动经济活动以最优方式发展。经济学中认为教育界通过借助社会整体资源配置 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物、财等方面资源,而教育资源配置则是教育主管部门对 获得的人、物、财以及信息等资源进行再分配,以确保教育公共产品尽可能满足社会 整体需求,但人们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而教育资源整体投入是有限的,这一 矛盾推动教育不断发展。
在我国,政府是教育这一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方,政府通过预算、考核等方式对
10 
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本文所提到的教育资源,通常包含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 教师资源、教学基础设施等。目前农村小学在以上几方面都存在短板,与城区小学差 距明显,因此推动教育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尤为重要。
第 3 章 长沙市 A 镇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
A 镇距长沙市 70 公里,镇域面积 176 平方千米,总人口 4.7 万人。该镇以种植业、 养殖业为主要产业,农业人口数达4.2万人,占到人口总量的 89.4%,是典型的农业乡镇。
根据A镇统计部门关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情况的数据,A镇劳动力共有3.23万人, 劳动力受教育分布情况如图3-1所示。其中初中学历的劳动力有2.27万人,占农村劳 动力的 70.3%;拥有高中学历劳动力有 0.48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 14.9%;大专及大 专以上的劳动力有0.2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8.0%;有0.22万人小学未毕业, 占农村总劳动力的 6.8%。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 A 镇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而农村小学教育 作为奠定基础的入门级教育,对于提升一个地区的受教育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本文选择 A 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该镇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对于掌握农 村小学教育问题、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与建议,都有 很重要的研究意义。
根据A镇教育办提供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A镇共有7所农村小学,其中6所 村小(迎龙完小、青龙完小、国井完小、元霞学校、大中完小、金江完小)、1 所镇中 心小学(A完小),各小学的位置分布情况如图3-2。
12
 
 
为了解 A 镇农村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笔者去了该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设计 了 2份调查问卷:一份是关于教师的,共随机抽取了 80名教师作为样本;一份是关于 在校学生的,共随机抽取了 240 名学生作为样本(问卷调查资料见附录1、附录2)。 另外还随机抽取了部分监护人、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访谈资料见附录3)。本次 调查共发放 320 份问卷,回收 304 份,其中有效问卷 285 份,回收有效率达 89%,符 合相关研究标准的要求;共随机访谈了 100 名监护人、 10 名学校管理人员,访谈效果 较好。在收回问卷、走访完之后,笔者对所有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类,并进行汇总分析。
经过前期的调查, A 镇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优质教师较少,教师结 构不优;教师待遇较差,流动流失偏多;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差异较大;留守儿童较 多,家庭教育缺失。
3.1优质教师较少,教师结构不优
调查中发现A镇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第一个主要问题是优质教师较少,教师结构 不优。主要体现在:师生比偏低,大多数学校未达到国家标准;教师性别、年龄、 职称、学历的比例不协调。
一是师生比偏低,大多数学校未达到国家标准。师生比是用来衡量一个学校办学 水平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也是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决策是否向被管理学校增减教师的 关键依据。国家要求小学师生比为1 : 19,并要求各地重点对学生规模较小的村小、 教学点核定教职工编制。走访调查得知A镇境内的7所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人数的情 况如表 3-1 所示。
表3-1 A镇农村小学师生比情况统计
Table 3-1 Numbe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s in Puji Town
学 校 迎龙完小 青龙完小 国井完小 元霞学校 大中完小 金江完小 A 完小 全镇
学生(人) 74 132 152 206 184 161 1316 2225
教师(人) 2 5 5 11 7 5 54 89
师生比 1: 37 1: 26.4 1 : 30.4 1: 1&7 1: 26.3 1: 32.2 1: 24.4 1: 25
数据来源:根据A镇教育办资料整理所得
 
从表中可以看出,A镇7所农村小学中,只有元霞学校的师生比达到了国家要求 的1: 19,其他6所学校均未达到。从总体上看,A镇师生比为1: 25,可见该镇农村 小学教师数量是偏少的。
二是教师性别、年龄、职称、学历的比例不协调。截至2019年底,A镇共有农村 小学教师89人,其中女教师63人,男教师26人,女教师人数占所有教师总数的71 %,
男教师占所有教师总数的29%,如图3-3。合理的男女教师比例是1: 1, A镇农村小 学的男女教师比例为1: 2.4,男女教师比例严重不协调。
 
图 3-3 A 镇农村小学教师男女比例情况
Figure 3-4 Proportion of female and male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Puji Town 数据来源:根据A镇教育办资料整理所得
在89名教师中, 30岁以下的教师28人,占教师总数的31%;30-45岁教师32人,
占教师总数的36%;45-60岁教师29人,占教师总数的33%,如图3-4。
14
 
图 3-4 A 镇教师年龄结构情况 Figure 3-4 Age structure of teachers in Puji Town 数据来源:根据 A 镇教育办资料整理所得
 
从表3-4可以看出,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 30岁以下和 45岁以上的教师占比 64%,是该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的中坚力量,但 30岁 以下的教师大多资历较浅,教学经验不丰富, 45 岁以上的教师存在工作激情不足等情 况。30-45 岁的骨干教师占比仅33%,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有经验、 有激情,但调动、转行的较多,没有留在农村小学继续任职。
表 3-2 A 镇各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情况统计
Table 3-2 Age statistic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Puji Town
学 校 迎龙完小 青龙完小 国井完小 元霞学校 大中完小 金江完小 A 完小 全镇
30 岁以下 2 3 3 7 4 3 6 28
30-45 岁 0 1 2 3 1 0 25 32
45-60 岁 0 1 0 1 2 2 23 29
总计 2 5 5 11 7 5 54 89
数据来源:根据 A 镇教育办资料整理所得
 
从表3-2中可以看出, 30岁以下的教师共有28人,其中 22人在6所村小任职, 只有 6 人在中心小学任职,可见资历较浅的年轻老师大多集中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加 剧了偏远小学和镇中心小学的师资力量差距。
学校教师的学历及职称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 化水平。A镇农村小学教师中有初级教师54人,占教师总数的60.7%;中级教师29 人,占教师总数的 32.6%;副高级及高级教师6人,占教师总数的 6.7%,
 
 
图3-5 A镇在编农村小学教师职称情况
Figure 3-5 Teacher Title in Rural Primary School in Puji Town 数据来源:根据 A 镇教育办资料整理所得
如图3-5。可以看出,A镇农村小学教师以初级职称为主,副高级及高级职称极少。
表3-3 A镇各农村小学教师职称情况表
Table 3-3 Title of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Puji Town
迎龙完小 青龙完小 国井完小 元霞学校 大中完小 金江完小 A 完小 全镇
初级职称 2 5 5 8 5 3 26 54
中级职称 0 0 0 3 2 2 22 29
高级职称 0 0 0 0 0 0 6 6
总计 2 5 5 11 7 5 54 89
从表3-3中可以看出,初级职称教师共有54人,其中 28人在6所村小任职,占 了6所村小总教师数量的80%。而全镇仅有的6名高级职称教师全部集中在镇中心小 学 A 完小,其他学校高级职称教师数为空白,可见教师资源分配不均在镇内也存在。
全镇89名教师中,硕士研究生的教师0人、本科学历的教师24人,大专学历的 教师51人,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教师14人。高中及中专、大专学历的教师共有65人, 占教师总数的 73%,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为空白,如图 3-6。各农村小学教师学历 构成情况见表 3-4。
 
 
图3-6 A镇农村小学教师学历情况
Figure 3-6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Puji Town 数据来源: A 镇教育办资源整理所得
16
表3-4 A镇各农村小学教师学历构成情况
Table 3-4 Composition of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Puji Town
迎龙完小 青龙完小 国井完小 元霞学校 大中完小 金江完小 A 完小 全镇
研究生学历 0 0 0 0 0 0 0 0
本科学历 1 2 2 3 1 1 14 24
大专学历 1 3 2 6 4 4 31 51
高中及中专 0 0 1 2 2 0 9 14
总计 2 5 5 11 7 5 54 89
数据来源:A镇教育办资源整理所得
 
从图3-6、表3-4可以看出,A镇农村小学教师学历普遍不高。
3.2教师待遇较差,流动流失偏多
一是经济待遇较差,与城区教师相比差距大。教师的收入水平不仅关系到专业人 才是否会从事教学工作,还会影响到现有教师是否会继续从事教育事业或跳槽到其他 收入较高的学校任职。 A 镇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等 构成,其中岗位工资与职称挂钩、薪级工资与教龄挂钩,绩效工资与职称挂钩。另外, 农村小学教师有人才津贴,根据任教地点、工龄的不同分为 300-900 元不等。从前面 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农村小学副高级及高级职称的职数非常少,一般教师到达中级 职称后就很难再有晋升,工资也就不会有大的变动。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长沙市城区小学教师的税后收入有万元左右的差距,,这 个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年终奖、节日补贴、福利加成等。
二是职业发展空间小,难以参与到学校管理决策中来。农村教师大多都缺乏专业 化的培养机制,教师个人的事业发展空间不够大,受到了限制。农村小学缺乏有效的 培训机会和条件,教师的学习培训一般都是在校内进行,能力得不到很大提高。在关 于培训形式的问卷中,选择“外出考察交流”的教师占 89.1%。但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几 乎没有参加培训提升的机会。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村小基本都是校长为主力,校长一 个人说了算,其他老师只是完成教学任务。
三是教学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在 A 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的调查中,有 76.2%的 教师正担任语文与数学的主科,仅9.1%的教师不兼任其他课程,兼任两门及以上课程 的老师占总人数的53.4%。每周达到 20节以上课程的老师占 19.3%。
在教师心理现状的调查中,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后发现, 50.5%的农村小学教师存 在较大的心理压力, 42%的农村小学教师认为压力还好、能承受,剩余 7.5%的农村小 学教师表示压力不大。而认为压力大的农村小学教师中, 56%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发展
空间小、社会地位不高,其次的压力来源于待遇不好、课程任务重等,如图 3-7。
丄较大
■还好
■不大
图3-7 A镇农村小学教师压力情况 Figure 3-7 Stress on Teachers in Puji Town 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资料整理所得
调研结果发现, 82.4%的当地农村小学教师希望能够调动工作,更加愿意调往城区 或者转行,不愿意继续留在农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如果大量教师流向城市学校或转 行,农村教师会越来越少。而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小学的原因中, 67.9%的老师因为“事 业编制”, 2.8%的老师因为“家庭”。在关于转行的调查中, 53%的农村小学教师表示因 为“社会地位低、待遇不好”, 29.6%的农村小学教师表示这个职业“社交范围狭窄”, 17.4%的农村小学教师认为“没有成就感、发展空间不大”。
四是教师流动流失比例偏高。一个是“显性流失”,即农村小学教师通过选调等渠 道从农村小学调到县城或其他城市地区,以及农村小学教师转行到其他工作岗位或辞 去教师职务;二是“隐性流失”,即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虽然留在农村工作,但积极性不 高、激情不够,在工作中得过且过。
从A镇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得知,2015、2016、2017、2018、2019年的五年时间, 该镇从农村小学调到县城和其他城市地区、离职、退休等原因离开农村小学教师岗位 的分别有4人、5人、4人、5人、5人,共23人。而这五年中,招聘、分配安排到A 镇的农村小学教师分别有2人、 2人、 2人、 3人、 3人,相比流失的23人和新增的12 人,该地区教师队伍相比流失较为严重,如图 3-8。
18
 
 
图 3-8 A 镇2015-2019 年在编农村小学教师流入流出情况
Figure 3-8 The inflow and outflow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ruralareas from 2015 to 2019 数据来源:根据A镇教育办资料整理所得
根据走访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人员得知,目前该地区部分坚持在农村小学任职的教 师,存在工作激情不够足的情况,尤其是在45岁以上的老师中这种现象尤其突出,他 们觉得职业生涯已经成定局,很难再有提升,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混日子”,上完课就 一走了之,甚至连教研课改不愿意参加。很多教师会刻意去寻找很多理由离开教育一 线,把繁重的工作丢给年轻教师,年轻教师不可避免地承担了大量的自己工作之外的 压力,也不利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这种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 学质量的提升。
农村经济欠发达,教学环境一般甚至很差,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空间小,教师的 经济待遇和生活状况一般,大多数教师不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小学任职而追求换到城市 地区工作,其他地区的教师也不愿意进入农村小学任职。有些教师的个人素质不高, 缺乏自我提升、严格要求自己的意识,只追求尽快完成教学工作,而没有努力提升自 己的教学水平,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小学的老师越来越少。
根据调查结果,A镇农村小学师生比例为1: 25。相比国家要求的1: 19来说教师 较少,教师的人数相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够。
3.3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差异较大
一是教育资源整合不够。截至 2019 年底, A 镇农村小学共有在校学生数为 2225 人,其中镇中心小学A完小在校学生人数1316人,其他6所村小共有在校学生人数 909 人,各小学学生分布情况如表 3-5。
Table 3-5 表 3-5 A 镇农村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分布情况
Distribution of Pupil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Puji Town
迎龙完小 青龙完小 国井完小 元霞学校大中完小 金江完小 A 完小
学生(人) 74 132 152 206 184 161 1316
占比 41% 59%
数据来源:根据A镇教育办资料整理所得
 
统计数据显示,A镇的7所小学中,6所村小的学生人数仅占全镇在校小学生人数 的41%,镇中心小学A完小在校学生人数占到全镇在校小学生人数的59%,学生多集 中在镇中心小学读书。通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各村小的班级数量较少,且每班的学 生人数远远低于镇中心小学。比如迎龙完小仅有三个班级,共计74个学生,每个班级 只有二十多人;而镇中心小学A完小共28个班,平均每个班都在40人以上。以上数 据显示,乡镇内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是显著存在的。根据国家出台的《国务 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们可以得出,目前该镇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整 合得还不够。
二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为了保证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各个小学均配备了基本 的必要的硬件设施,但是部分学校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在A镇7所农村小学中, 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多媒体设备、电脑、图书等设施配备情况见表 3-6。
表 3-6 A 镇农村小学硬件设施配置情况表
Table 3-6 hardware facilitie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Puji Town
设施配置 迎龙完小 青龙完小 国井完小 元霞学校 大中完小 金江完小 A 完小
生均校园面积何) 70.17 35.42 32.96 22.3 30.21 29.45 20.13
生均校舍面积何) 10.1 16.97 7.23 6.67 13.56 13.97 9.34
多媒体设备(台) 1 1 1 2 1 1 24
教师用电脑(台) 3 3 4 6 2 2 43
学生用电脑(台) 10 10 12 20 12 12 50
图书(册) 1700 1900 2600 1800 1700 2000 20700
数据来源:根据A镇教育办统计资料整理
 
根据《湖南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标准》,对各项硬件设施配置都有标准,但在 A 镇农村小学中有满足文件标准的,也有存在一定差距的。比如在校园面积、校舍面积 上基本都达到甚至超过标准水平,但多媒体教学设施、电脑配备上没有达到标准。在 A镇除镇中心小学A完小外,另外6所农村小学共有26个班级但只有7台多媒体设备, 拥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占总教室比例为27%。镇中心小学A完小共有28个班级,有 24个班级配备了多媒体设备,配备率为86%。而在长沙市城区的B小学,所有的班级
20
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同时,不管是教师用的电脑还是学生用的电脑,农村小学的配 置都是远远不足的,与城区小学差别很大,城乡教育物力资源配置极不均衡。在当前 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趋势,但对于该地区农村小学来说,仅有的多媒体设施、电脑等 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更难对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三是教育经费投入与国家标准还有差距,城乡投入不均衡。根据教育部、国家统 计局、财政部《关于2019年全国教育性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提供的数据可知, 2019 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1949.08元,比上一年11328.05元增长 5.4%。其中农村为11126.64元,比上年的10548.62增长5.48%。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 于2019年湖南省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提供的数据可知, 2019年全省普通小学 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为9473.98元,比上一年的8999.26元增长5.28%。其中 农村为9473.71元,比上一年的8929.38元增长1.82%,如表3-7。在A镇,虽然长沙 市在教育方面投入很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但仍然存在农村教育投入与城区相比有差 距,农村教育投入不够充足的情况。
表 3-7 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元)
Table 3-7 Investment of Education Funds in Liuyang City (Yuan)
投入情况 2018 年 2019年
总体 农村 总体 农村
湖南省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 8999.26 8929.38 9473.98 9473.71
全国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 11328.05 10548.62 11949.08 11126.64
数据来源:湖南省教育厅官网
 
3.4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缺失
一是存在旷课、未完成家庭作业等情况,学习动机不足。问卷显示,有 83.72%的 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反映“不愿意上学”, 10.38%的学生有过旷课的现象,且旷课主要集 中于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方面,由于老师的督促,学生课堂作业的完 成率较高,但拖欠家庭作业的情况较为普遍,调查中发现 87.6%的学生有过拖欠作业 的行为, 9.8%的学生长期不交家庭作业。 R 任
在学习动机方面,问卷调查显示, 72.9%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上大学”, 14% 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工作赚钱”,有 7.7%的学生认为学习是“家长要我来读书”, 还有 5.4%的学生则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如图 3-9。
■上大学
■工作赚钱
-家长要我读书
■不清楚
图 3-9 A 镇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情况
Figure 3-9 Learning Motivation of Rural Pupils in Puji Town
数据来源:根据问卷调查资料整理所得
二是留守儿童较多,缺少父母的关心关注,容易压抑和自卑。各类研究显示,大 部分农村小学生比城镇小学生更容易出现孤独胆怯又早熟懂事的心理特点,而留守儿 童更加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截至2019年底,A镇农村小学共有在校学生2225人,其 中留守儿童 424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 19%,如图 3-10。
图 3-10 A 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情况
Figure 3-10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Puji Town
数据来源:根据A镇教育办资料整理所得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62%农村小学学生认为父母无法理解自己,与父母的有 效沟通较少,这一部分学生中 81%认为“自己得到的关心很少”。 64%的学生在做作业中 会寻求老师、学生或家长的帮助,但在面对自我认知等问题时候仅有 19%的同学寻求 过帮助。在与众多农村小学学生的交流中感受到他们渴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关爱, 但有的因为父母忙于务工挣钱无法满足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并且,在偏僻的乡村生活 的学生,极少有机会去接触现代社会的发展,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也无法理解 知识能为自己为家庭带来什么,更无法自主地对所学内容感到兴趣,长期以往容易产 生厌学情绪。
22
三是农村家长监管不严,学生安全事故较多。农村生活是A镇绝大部分的小学学 生正在经历的生活,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状态。根据学校统计数据,学生家 长普遍文化层次偏低,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比例为 63%、高中学历的家长比例 为25%、大专以上学历的家长比例仅为12%,家长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如图3-11。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直接监护人存在参与度不高,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由爷爷 奶奶教养,且爷爷奶奶教育水平更低,文盲和半文盲占比较大,难以在学习上辅导孩 子,很难保障教养的质量和水平。
■初中及以下
■高中
■大专及以上
数据来源:根据学校提供资料整理所得
在访谈中了解到, A 镇农村小学学生安全事故较多,尤其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 高。同时由于农村缺少有意义的课余生活,放学之后和节假日处于无人看管的情况较 多,学校和家庭的监管很难做到衔接。
第 4 章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上文揭示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这些问题 都是显性存在的,其背后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下面,本文就导致以上显性问题的 内在原因作进一步研究分析。
4.1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户籍制度应运而生,农村和城 市户籍的划分标志着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城市发展逐 渐走上快车道,而农村发展却迟滞不前。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是阻碍现代化进程的鸿 沟,“重城市、轻农村”也潜移默化成为社会的普遍认知,“效率优先”变成“城市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变成“兼顾城市之公平”,这种不平等在教育领域则呈现 为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农村小学教育出现各种问题的根 本原因,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作用下,城乡二元教育结构由此形成。
具体而言,城乡二元结构对于当前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有着多维度的影响。 从历史角度来看,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我国义务教育城乡差别的根源,政策的差异化 导致受教育的不平等性,以此而形成的城市优先发展的价值取向加剧了这一分化。从 社会视角来看,随着二元结构的固化,各利益群体已经适应了现有的模式,这也使得 改变这一格局变得愈加艰难。从现实角度来看,一方面由于农村较差的经济条件和教 育资源,父母不得不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去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使本来就有限的农村 生源流向城市;另一方面,在城乡二元结构框架下,农村就业岗位有限,许多农村劳 动力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打拼,在维持生计和家庭教育之间,不得不牺牲陪伴孩子 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和孩子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从教育 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下,由于历史发展与人们旧观念的 原因,在资源配置上存在一种城市优先的资源配置观念。好的资源或优质的教育资源 都会先由城市试点或城市优先享受后才会普及到农村,无论是政府决策上,还是教育 的投资上,城市都存在一种优先的特权,这种优先的特权是长期以来发展而形成的观 念,政府会根据学校的性质与地位来决定教育资源的配置,在资源配置的决定中更容 易把资金和其他教育资源更多地投向重点学校,重点学校自然在资金申请与教育资源
24 
争取方面占足够的优势。重点学校都存在于城市中,农村中基本上没有,这种资源配 置观念下自然形成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更深层次来看,由于教育具有准公共物品的 属性,在配置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社会效益的难以衡 量也是造成当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未达到最优的重要原因。
当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城乡教育领域的差距也在加大。中国经济 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超1万美元。但从城镇居民收入对比 中就可以看出,城市市民收入无论是在收支总值还是收入增速方面都远远高于农村地 区,这是受长期实行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偏向政策所致。由于城市地区经济条件较 好,居民收入高,政府在教育领域内的支出占比也很大,学校的基础建设和师资力量 与农村学校相比差距甚大。城市学校各类教学教具、电子设备、场地设施等一应俱全, 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各类学校设施残缺不全。与此同时,城市地区有着更好的薪资待遇、 福利和各类保障体系,这吸引着众多优秀教师的到来,而没有人愿意在生活条件较差 的农村扎根,农村教师只有向上流动没有平行或向下转移,基础教育师资严重匮乏。 再加上没有有效的工资保障,使得原本就稀缺的农村教育资源进一步拉大了和城市之 间的差距。教育领域内的“马太效应”因此产生:城、区、镇好的学校随着水平和条件 的提高越办越好,而本就处于弱势的乡村学校无论是水平还是生源愈来愈差。此外, 家庭条件优越的城市学生学习环境和氛围良好,拥有多方面获取知识的渠道。而条件 较差的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资源缺乏,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极大限制了学生个人 发展。
4.2重要原因——体制机制固化
造成当前农村小学师资匮乏、中高级职称职数少、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 重要原因是当前教育领域体制机制固化。
一是教育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管理采用地方政府 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早这种模式下,承担农村义务主要责任的是县一级的人民政 府,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学校人事、财政管理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学校作 为用人单位,在教师聘用、学校建设规划上没有自主权。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管理模 式,导致供给端和需求端脱节、阻碍了教师的自由流动,是导致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 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教育投入由县一级政府统一预算,乡镇一级政府没有足够的 财力保障当地的教育投入,而在分税制的背景下,县级政府的财源也相当有限,特别 是在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主要依靠转移支付,很难在教育投入上有大的突破,难以
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只能通过压缩教师编制来 减少开支,这也就造成了部分农村小学代课教师占主流的现状。
二是农村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机制不健全。根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 2019》调 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晋升二级、一级、高级、正高级职称分别需要 花费5.77、9.13、9.83、9.44 年;而农村教师晋升二级、一级、高级职称分别需要花费 5.93、9.22、10.28年,城镇教师分别需要花费5.66、9.07、9.67 年,从以上数据可以看 出,农村教师职称晋升时间显著高于城镇教师。在调查中,我了解到 A 镇的农村小学 不能独立申报高级职称指标,高级职称申报指标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统筹,指标向城 区小学倾斜,而农村小学在推荐申报人员时,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主要以教师的工 龄、教龄为主要衡量指标,教学水平占的权重较低。职称晋升满、职称申报难导致农 村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是农村小学薪资激励机制不科学。教师工资分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共 组,其中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由职称决定、薪级工资由工龄决定,岗位工资和薪级工 资被称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中的 70%按月发放, 30%作为奖励性绩效由学校根据教师 业绩统筹发放,此外,农村小学教师根据任教地点的不同每月有 300-900 元的人才津 贴。从前文我们可知,农村小学的副高级以上职称职数非常少,大多数的教师只能达 到中级职称,因此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很难有大的变化。而绩效工资中的 30%虽然由学 校统筹发放,但是学校考虑到管理的便利,往往采用平均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或者 虽然定了档次,但各档次之间的差距不明显。在这种不科学的激励机制下,很难通过 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3主观原因——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 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家校共育理念,但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家庭教育观念落 后的问题,这是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观原因。
一是亲子关系淡薄。一方面因为农村小学家长很多进城务工,因为空间限制,亲 子交流机会很少。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 认为成绩好的就是好孩子,对孩子的道德教育长期缺位,以学习成绩对孩子进行简单 地贴标签,同时对不同标签的孩子进行比较,使得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产生挫败 感,长此以往导致亲子关系恶化。
二是家庭教育地位缺失。农村小学家长在心理上有一种从属观念,有的家长认为
26
自己水平不够,有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相对学校教育不重要。造成这种现象有两方面 的原因。一方面,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相比老师有很大差距,自 己教不好孩子,将教育的任务全部交给学校。另一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愿意听家 长的话,而老师的话更能让孩子信服。同时农村小学家长在教育上存在一种逃避心理, 简单地认为孩子成功简单主要依靠孩子自身的努力,甚至有的家长将孩子的成功归于 风水等迷信原因,这种逃避心理导致家庭教育地位进一步缺失。
三是教育理念功利化。一些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目的趋于功利化,认为孩子读 书的目的是挣大钱,读书有用论向读书功利化转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农村小 学家长普遍认同读书好,但主要是认为读书后可以找到好工作、可以成为人上人,忽 视学习的价值观塑造和知识获取功能。在这种功利化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家长将孩 子的分数置于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之上,同时也体现在职业教育的冷遇上,农村家长 普遍认为读职业学校是“没出息”的表现。
第 5 章 完善农村小学教育的对策
在第三章和四章中分析了农村小学的教育问题及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深 入思考,提出加深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 度、加速建立农村家长学校等四条策略。
5.1加深推进农村教育改革
一是推进教师职称改革。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好职称评定对教师的正面激励作用 和对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积极稳妥推进职称评定制度改革。在职称评定上适当向农 村学校倾斜,对满足工作年限等要求的乡村中级职称教师给予副高级及高级教师待遇,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进一步吸引优秀青年教师扎根农村教育。
首先要放宽农村学校教师高级职称职数限制。借鉴国内各省市开展农村教师职称 改革经验,如山东省规定10 年以上教龄的农村教师申报中级职称、20年以上教龄的农 村教师申报副高级职称,不受单位职称职数限制,同时大幅度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 职称职数。通过放宽职称职数限制,打通农村教师上升通道,鼓励引导农村教师扎根 农村教育岗位,增强农村教师在农村任教的信心和积极性。
其次要探索农村城市教师职称评定“双轨制”。在职称评定中,将农村学校和城区 学校分开评定,将评定职称职数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制定科学 的评定方式,确保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农村学校教师能够享有一定名额。同时要制定农 村学校中、高级教师服务期限制度,通过享受“双轨制”政策评定的农村中、高级教师 应在农村学校任教规定年限,增强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探索建立资深农村教师制 度,对于达到一定工作年限的农村教师,给予高一级职称的工资待遇。
再次要简化职称评审流程。建立信息化职称申报平台,对可以通过网络提交的申 报材料通过互联网提交,提倡无纸化办公和信息化办公。考虑农村学校具体情况,适 当放宽职称评定过程中对学历和论文要求,将教学业绩作为评价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的 重要标准,以此为导向提高农村教学水平。通过放宽职称评定过程中的专业限制,鼓 励农村教师开展全科类教学,促进“一专多能”,缓解农村专业教师不足的难题。
最后要下放农村教师职称评定权限,赋予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教师职称的评 审权,有利于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根农村学校职称的评审标准,有的放矢地用好职
28
称评定这一抓手解决农村教育中的问题。
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打破绩效工资吃“大锅饭”的状况,制定以工作量 和教学质量为评价标准的绩效工资核定办法,提高奖励性绩效在教师收入中的比重, 提倡“多劳多得”,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要提高教师绩效考评的 公正性和透明性,形成正确的导向,提高优秀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要建立健 全绩效考核体系,以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科学合理、促进工作为原则建立考核体系, 要改变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体系,注重对教师平时考核和教学反馈。要用好 考核“指挥棒”,奖优罚劣,通过以考核档次为依据拉开教师收入水平,对教学实绩突 出的教师给予更高的物质奖励,打造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形 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促进农村教育不断发展。要不断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在绩效 考核中列入师风师德评价,对工作业绩相同的教师以师风师德作为排名依据,对存在 师风师德问题的教师,在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要尊重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探索民主管 理制度,杜绝“一言堂”现象和家长式管理作风,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 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推进校务公开,将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引入学校管理,增 强教师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度,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5.2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小学教师数量较少、男女比例不均衡、教学压力大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小学教 育的发展,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一是拓宽农村教师补充渠道。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农村小学教育实际,按需精准 培养定向师范生,结合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特点,建立动态的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 根据农村教师性别比例特点,单列男性乡村教师培养计划,增加男性教师在农村教师 队伍中的比重。根据农村教师职业特点,重点培养全科教师,满足小班额教学要求。 在定向培养师范生之前要对其报名动机和职业规划进行筛选,培养热爱农村教育、愿 意为农村教育奉献的师范生,确保其能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探索拓宽公费师范生 来源渠道,除在初中毕业生中选拔外,探索向社会招收定向师范生,吸引有志于投身 农村教育的优秀社会人员进入定向培养范围。在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师德师风 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帮助定向师范生树立服务农村教育的理念和职业观。同时,要建 立动态的教师补充机制,及时补充农村学校的编制空额。
二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通过建立城乡学校“一对一”的结对关系,加强城乡 
学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城市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入农村学校,促进 城乡教育同步化和一体化。首先要加大城乡学校管理层的交流力度。当农村学校校长 出现空缺,要优先考虑城区学校业绩突出的校长和副校长,并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予鼓 励和支持,引导城区学校管理层向农村学校流动,带去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能上能 下的用人导向,定期对农村学校的校长、副校长进行考核,对管理不到位的要及时更 换,将优秀的人才选拔到管理岗位上去。其次要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建立城乡教师交 流轮岗制度,鼓励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建立点对点的“送教下乡”制 度,经常开展城乡学校优秀管理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经验交流活动。鼓励城区 教师到农村任教,将到农村学校支教作为城区教师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定期选 拔优秀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推动城乡教师轮岗交叉挂职培训,实现城乡教 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最后要统筹区域教师资源,以镇为单位 统筹教师资源,探索人才紧缺专业教师“走教”制度,多所学校共享优秀紧缺教师,地 方教育管理部门要对“走教”教师提供交通和生活保障,合理核定工作量和绩效工资。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培训少的问题较为突出,教育管理部门要 构建科学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教学指导,提高教 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邀请名优教师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有针对性地定制培训课程。要建立教师培训相关制度,推动农 村教师培训走向制度化常态化轨道,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力 度,地方财政要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各学校要从学校公用经费预算中安排 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培训。要根据农村小学的特点开展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突 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5.3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投入结构。 国务院明确了要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要逐步缩 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就必须优化教育资源投入结构、拓宽教育经费 的来源渠道,向农村地区投入更多教育资源,尽快补齐农村教育的历史欠账,推动农 村教育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首先要加大农村小学生均教育投入。省级把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再加大,县级 政府要将资金重点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领域,建立健全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调整的生 均财政拨款制度,着力改善农村小学的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学生营养餐等硬件条件, 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小学人才引进、定向培养,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从而全面改
30 
善农村教育整体环境。同时,不能一味的为了增加农村学校投入而削减城市学校的投入, 而是要健全经费投入机制,从薄弱环节入手,逐步改善,慢慢的予以改善。
其次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小学教育。当前义务教育的运营经费主要有国家投 入、地方政府投入、社会资本三个来源渠道,当前政府部门限于财力,对农村义务教 育的经费投入难以有较大增长,因此要就需要乡村教育中引入社会资本的投资。可以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小学教育领域,政府要通过财 政奖补、政府购买服务、土地优惠、减税降费等措施引导社会资本进行投资。
最后要探索成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会。各级政府要探索成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会, 通过制定财政资金和捐赠收入配套政策,吸引社会捐赠。农村教育发展基金会资金主 要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和救助困难学生,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补充。
二是要规范教育经费管理使用。要通过有效的监督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保证农村学校教育运转和发展。教育经费的使用要坚持确保运转、公开透明、预算控 制的原则,确保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运行在阳光下。
首先是改进教育资金管理方式。要建立贯穿经费使用全过程的监管体系,着力加 强教育资金使用的立项审批、执行监控、专项审计。严格立项审批,确保教育资金科 学合理有效使用,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加强执行监控,确保大额资金的流向合 规,严防教育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贪污挪用。强化专项审计,要建立对教育资金的常态 化审计和离任审计,堵住教育资金管理漏洞。
其次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 地方教育局、学校要承担起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的主体责任,科学合理制定经费使 用计划,避免浪费。要将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纳入对地方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将教育 经费的使用管理纳入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对履责不到位的领导 干部实施“一票否决”,切实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感。
最后是强化对教育资金管理使用的社会监督。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要依法公 示公开教育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学校要按期公示经费使用情况、定期邀请家长委员会 监督学校的经费运行情况。
5.4加速建立农村家长学校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缺失是制约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建立家长学校, 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参与度。
一是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农村小学要通过邀请“五老”专家授课、定制网络 
课程等方式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和指导,帮助农村小学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要通过宣传正反两面典型,深化农村小学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村小 学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
二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共育活动。针对农村学校学生家庭特点,选择高效率、 低起点的家校共育活动,突出活动的机动性和灵活度,增强家长的参与度,打牢家校 共育的基础。要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家 庭教育现状,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沟通,让留守儿童父母尽可能地参与到孩子 的成长中来。
三是要发挥家长作用。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从学生家长中选择 热心教育、有较高素质、能参与家委会工作的家长进入家委会,学校要定期听取家委 会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和家校共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学校教学和管 理工作。通过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和召开家长座谈会的方式,多渠道了解家长意见建议, 拓宽学校了解家长意见的渠道。
32
第 6 章 结论
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应当结合其实际发展状态,对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并引导学生家庭重视家庭教育,避免教育事业目标 的实现受到不良影响,改善农村小学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配置不均及学生家庭教育 缺失现状,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扶持,是我国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关键。
在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热潮之下,研究 A 镇农村小学的教育问题意义重 大,能推动同类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该论文以 A 镇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 现实问题研究为主,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农 村小学教育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长沙市 A 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提高了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力度, 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贡献了力量,也为其他地区的教育发展 做了表率,符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发 展的要求。
(2)虽然A镇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中收获了显著效果,但在调查分析研究中发现, 依旧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优质教师较少,教师结构不优,教师待遇较差,流动 流失偏多,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差异较大,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缺失等,短时间 内想要完全改变现状是很难的,也不能实现城乡教育绝对公平。
(3)为了从根本上解决 A 镇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本 文提出了要加深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加速建立农村家长学校等改善措施。
本文针对 A 镇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做了透彻的分析研究,相信对今后实现农村小学 教育良好发展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笔者虽有实际工作经验,但工作经验、 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有限,不可避免的存在对现状问题研究的疏漏。由于理论知识的 有限性和学科知识的局限性,对策也有待进一步的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日益完善,农村小学教育对于管理者来说应该是长期的 工作。笔者在后续的工作及学习中,也将持续对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进行关注,尽可能 多地收集国内外研究资料,将教育理论与工作实践有效地结合为一体,真正地解决农 村小学教育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往往与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相关。笔者相信,随着我国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法律制度方面将越来越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也将逐步健全, 农村教育发展也将迎来一个新局面。
34
参考文献
[1]秦小健.滇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J].新西部,2018(27):68-69.
[2]慕彦瑾.西北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⑶杨林.浅析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6(35):34-35.
[4]陈王军.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72.
[5]钱晓伟.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分析及思考[J].才智,2020(22):34-37.
[6]董焕,吴玉洁,朱佳欢.基于社会实践的乡村教育现状分析J].现代交际,2019(24):
167+166.
[7]刘双琴.浅议农村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2019(4) :146-147.
[8]巴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现状研究[J].农业经济,2020(5):121-122.
[9]晋浩天.八个关键词看农村教育发展现状[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9(2):43-45.
[10]黄小润.关于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智库时代,2019 (26):250+292.
[11]方静.城乡义务教育的非均等化问题及对策[J].商业故事,2015(20):64-65.
[12]王正青,白雪.省域内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实证研究——以统筹城乡教育发 展试验区重庆市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20(01):63-69.
[13]路瑶,周雪.基于ESDA的山东省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研究导 刊,2019(28):57-59+68.
[14]李恺,罗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收敛性分析——基于我国 31 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 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10):7-14.
[15]艾欢欢.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资源现状分析[J].学周刊,2018(14):25-26.
[16]魏田.关于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的思考[J].长江丛刊,2018(29):283.
[17]方兴.乡村教师的高等教育经历及其对职业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 学,2017.
[18]周钧.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教育研 究,2015,27(1):60-67.
[19]刘佳,方兴.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离职意向与政策改进[J].教师教育学报,2020,7(2):
81-88.
[20]赵越.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长江丛刊,2018(18): 158+160.
[21]田旭旭.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45): 15-16.
[22]杜银花,赵文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浅析[J].科技资讯,2020,18(19):241-243.
[23]文丰安.关于当前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4):14-15.
[24]魏怡方.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农村教育资源配置途径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33): 136-137.
[25]陈育欣,黄嘉瑜.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以南宁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研究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8):37-40.
[26]付卫东,曾新.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扶贫实施的成效、问题及展望——基于中西部 6 省1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区)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8(5):45-56.
[27]李清明,睢党臣,贺军州.公共财政视域下农村义务教育“软实力”研究J].学术探 索,2019(10):142-150.
[28]蔡明兰,高政.基础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差距之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0(7):5-8.
[29]刘善槐,史宁中,张源源.教师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基于我国中部某省小学阶 段教师的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Z2):1-5.
[30]龙宝新.论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区域教师流动工作系统[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6): 27-34.
[31]王振坡,黄玉洁.居住空间分异视角下我国城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J].天津城建 大学学报,2019,25(1):35-39.
[32 ]罗万纯.多措并举加强农村义务教育[J].中国发展观察,2017(24):54-56.
[33]豆雨思.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7(10):72-75.
[34]薛燕.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2020(Z6):64-66+83.
[35]申利华,于大勇.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F市为例[J].智力,2020(21): 38-39.
[36 ]李恩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现状与解决的对策[J].中华辞赋,2019(9):232. [37 ]单文周,李忠.新时代教育公平内涵与建设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9(36):1-5.
[38]陈海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J].情感读本,2020(2) :99.
[39]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6
[40]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
[41]Prabhu, S.S., Ramanathan, C, Prakash, P V.S. K, Madishetty, B. PAL: An Interactive
Learning Platform for Primary Education[P].Technology for Education(T4F),2011IEEE 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2011.
[42]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20,32(6):1-6
[43]安迪•格林著,王春华,等译.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M].
[44]余仁能.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现状分析J].文学教育(上),2020(4):170-171.
[ 45 ]Elizabeth Besson. Rural Schools:Facing Unique Challenges[J]. Principal, Vol.81. No,1,2020:22-24.
[46]Campbell etc.The organization and Control of American Schools[M].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Co.1990.110.
[47]Krueasuk, w., Piungchingya,,A., Sriamonkitkul, W., Intarajinda, R., Bhasaputra, P., Pattaraprakom W.Powerbike to enhance hybrid PV-disel system for rural primary school [P].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t:Issues and Startegies (ESD),2020 Proceedings of the Intenational Conference on,2010.
[48]Akindele Matthew Ige Poverty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Nigeria: the way forward Education3-13,2014,42(6).
[ 49 ]Krueasuk, W, Poungchingyam, A, Sriamonkitkul, W, Intarajinda, R, Bhasaputra, Pattaraprakorn, W. Powerbike to enhance hybrid PV-diesel system for rural primary school[P]. 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sues and Strategies(ESD), 2010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10
[50]Elizabeth Besson. Rural Schools: Facing Unique Challenges UJI. Principal ,2001: 22-24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shuxue/6750.html

上一篇:连云港市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问题 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小学教育惩戒实施现状研究 一基于《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解读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