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江西省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30 15:23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V
第 1 章 绪论 1
1.1选题依据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2.1 研究目的 2
1.2.2 研究意义 2
1.3 文献综述 3
1.3.1 国内外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研究 3
1.3.1.1 国内师范专业认证的历史研究 4
1.3.1.2 国外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历史研究 5
1.3.1.3关于师范专业认证的意义、问题、策略研究 6
1.3.2 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7
1.3.2.1 国外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7
1.3.2.2 国内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8
1.3.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8
第 2 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0
2.1 研究对象 10
2.2 研究方法 10
2.2.1 文献分析法 10
2.2.2 专家访谈法 10
2.2.3 数理统计法 11
2.2.4 网络调研法 11
2.2.5 归纳演绎法 11
第 3 章 师范专业认证的研究视角分析 12
3.1 师范专业认证概述 12
3.2 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分析 12
3.2.1 学生中心 12
3.2.2 产出导向 13
3.2.3 持续改进 13
3.3师范专业认证体系及对象条件分析 14
3.4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分析 14
3.4.1 培养目标 15
3.4.2 毕业要求 15
3.4.3课程与教学 16
3.4.4合作与实践 16
3.4.5师资队伍 17
3.4.6 支持条件 17
3.4.7质量保障 18
3.4.8学生发展 18
第 4 章 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 发展现状 19
4.1现状论述 19
4.1.1培养目标 19
4.1.2 毕业要求 23
4.1.3 课程体系 26
4.1.4师资力量 30
4.1.5 支持条件 33
4.1.5.1 专业建设水平 33
4.1.5.2生均综合教学经费投入 34
4.1.5.3生均教学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 34
4.1.6 教学效果 36
4.1.6.1学生获奖情况 36
4.1.6.2学术论文发表及科研能力 37
4.1.6.3升学率 38
4.2 问题分析 39
4.2.1培养目标过高且同质化严重 39
4.2.2毕业要求抽象化且目标支撑性不强 40
4.2.3课程设置不合理且特色性不强 41
4.2.4师资力量薄弱且发展不均衡 42
4.2.5支持力度不强且存在较大差距 42
4.2.6 教学效果差异显著且分化明显 43
第 5 章 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路径分析 45
5.1对标时代发展,彰显培养特色 45
5.2依据培养目标,细化毕业要求 45
5.3秉持认证理念,优化课程设置 46
5.4改善师资结构,促进专业建设 47
5.5完善设施条件,做好教学保障 47
5.6基于产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 48
第 6 章 结论 50
参考文献 51
附录 54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55
致谢 56
第 1 章 绪论
1.1选题依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 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宋亚亚.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分析[J].才智,2019(22):54.]。鲁迅先生曾经也是弃医从文,投身教育;周恩来总理在少 年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1977 年 9 月,教育部于北京召 开的关于恢复已经停止了近十年的全国招生考试,这是我国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历 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随后于 1995 年启动的“211 工程”以及 1999 年的“985 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其目的就是为了大力 提升教育质量,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的去推进、完善关于教师教育质量体系保障 的建设,切实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2017 年 10 月 26 日教育部下发 一则关于《普通高等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实 施办法》)。自《实施办法》颁布后,全国各高校积极对标专业要求,加强师范 专业内涵建设。截止 2021年 10月 9日,教育部公布的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通 过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的有 16所大学,而通过第三级师范专业认证的只有华东 师范大学一所,江西省只有江西师范大学接受了教育部审核但结果仍未公布,其 他高校均未接受教育部审核认证。要想作为一名准师范生,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从 事中小学教师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部分高校在开始师范专业认证过程中, 通过自主申请、上级审核、专业自评、现场考查等程序得出结论审议,公布的结 果是 “通过”、“有条件通过”以及“不通过”三种,有效期都是6 年,我们所 谈到的教师必备证书在专业认证中也有充分体现。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的高校可 以自行组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而通过第三级认证专业的高校可自行组织笔 试和面试工作,这对于提高高校自身影响力无疑是一种好事。
体育强国的实现离不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教育人 才。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承担着为国家、 社会基础教育和相关部门培养和输送体育教育的人才以及体育管理人员的重要 责任,大多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以后主要从事于中小学体育教师[ 吴松伟,马顺江.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优化发展策略[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1,41(03):5-8.]。从我 国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由于经济、社会等发展差异,我国不同省市的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不尽相同。江西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其体育教育人才 培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1936年,全省共有24 所高校开设了体育教育本科专 业。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有必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 认证理念为导向,对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进行探讨,从而促进体育教育专业 的发展。那么随着体育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迎面而来的教育质量的保障也就成 为了一个重要话题。因此,在高校要通过不断的扩招学生人数,扩大教育的接受 范围,要切实的保证好受教育者学习质量就成为一个重中之重。而《实施办法》 的公布,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那么通过师范专业认证的“学 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等基本理念,结合学校发展定位,立足体育教育 专业特点、理念,来促使和完善体教专业的发展以及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 而不断提升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让我国教育质量再上升一个层次。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在结合师范专业认证政策文件及社会发展需求之下,对江西省体育教育 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做出分析,其研究目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解读师范专业认证的内涵 通过文献梳理明确师范专业认证的内涵、理念、体系及认证标准。 第二,掌握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状况,剖析存在问题 通过教师访谈以及 2021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材料掌握 江西省 16所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现状。通过数理统计及归纳演绎等方法对以 上数据进行分析,剖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三,结合师范专业认证理念探寻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路径 结合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完善,从而探寻江西省体育 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路径,为江西省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献力献策,做出贡献。
1.2.2研究意义
1.2.2.1理论意义 本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体育教育专业在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思路与见解, 也符合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引入到体育教 育专业的发展,能丰富体育教育师范专业认证研究领域的体系,拓宽体育教育领 域的研究视角。
1.2.2.2实践意义 分析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现状并结合本次江西省普通高等学 校教育评估数据,结合师范专业认证理念,进一步对江西省部分高校进行人才培 养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看有何借鉴之处,以便今后
为各高校更好的对标师范专业认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质量。
1.3文献综述
为了更好的梳理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下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状况,把握 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特点,本文通过借助知网等数据 库,查阅了国内外关于师范专业认证的文献,以便更好地、更加全面的去分析。 通过数据梳理我们还可以检索、发现和追踪最新的相关学术研究热点,以此更好 地把握本研究的发展方向。
1.3.1国内外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研究
本文以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江西省” 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将时间限定为《实施办法》颁布的 2017 年10 月至 2022 年 5 月。从师范类专业认证这个学术的关注角度,我们通过图 1-1 看到师范类专 业认证文章不同年度文献的发表数量,这有利于我们揭示师范专业认证这一领域 的一个总体的发展趋势。从2017 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办法》到如今,通过 知网数据分析可见,关于师范专业认证的相关学术研究的增长呈一个递增趋势。 专业的发展结合政策的实施是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它促使部分高校学者对师 范领域进行一个深层次的研究,也意味着师范专业认证,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 段。虽然我国师范专业认证相比其他国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在相关学术趋势
的研究发展之下,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将进入更加繁荣的发展阶段。
 
图 1-1 师范类专业认证相关文献发表数量
发文量
12
 
图 1-2 体育师范类专业认证相关文献发表数量
 
1.3.1.1国内师范专业认证的历史研究
教育部为了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培养质量,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大关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一批高素质、具有创新型性的教师队伍。通 过下发相关文件,开展了全国性范围的高校师范专业认证。国家通过实施专业认 证,其最终目的还是通过不断完善相关认证机制,促使高校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保障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专业的发展是高校的重要问题,一直以来深受内外界人 士的高度重视,我国的专业认证最初是从工程教育、医学教育开始。因此,他为 我国开展师范教育认证储备了丰富的经验。教育部为了不断的提高师范生的培养 质量,建立健全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师范类专 业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师司函)〔2014〕98 号)[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EB/OL].( 2017-11-8)[2021-7-13. 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8/content_5238018.htm]],决定在江苏、河南、 和广西等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这一举措的实施为我国师范专业类发展积累了 大量的经验。2015 江苏颁布《江苏省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在一些学 校展开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的尝试探索工作。2016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广西师 范大学等院校进行认证试点工作。2017 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我国要正式启动示 范类,开展师范类的一个专业认证,并于同年 10月 26日下发《实施办法》), 分别制定了中学教育、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专业认证标准,这为我 国开展师范专业认证提供了有力依据,从而促使了我国师范专业培养质量的进一 步提升。
周晓静[ 周晓静,何菁菁.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从理念到实践J].江苏高教,2020(02):72-77.]指出自认证工作开展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已有 11 家具有师范专业 认证资格的机构,相关认证机构已经建立了 100多的专家团队去进行资格审查, 所受理的相关专业有 100多个。教育部 2019 年 7月公布的数据中显示,通过认 证合计60 所,三级认证的有2 所学校,二级认证的有34 所高校;2020年通过 了 159 个师范专业认证,三级认证 4 所,二级认证 155 所;2020 年通过认证 159 所,三级认证4所,二级认证155所;2021年通过 262所认证,三级认证6所 包括 1所体育教育专业为华东师范大学,通过二级认证的有 256所。由于国内相 关师范专业认证开始时间稍晚,在时间上还处于一个刚刚探索的阶段过程。但通 过文件的正式颁布,全国范围内的专业认证都开始起步,特别是一些学者、高校 教师也意识到其重要性,因此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这无疑对今后的高校教育质 量发展是一个极大的好事。相比国外,我国师范专业认证起步较晚,但相信在一 段时间的摸索之下,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1.3.1.2国外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历史研究
有关国外的文献资料中显示,美国师范专业认证开展的时间相对较早,协会 分布比较广泛,涉及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存在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为了 保证师范认证的顺利进行,美国成立了专门推进认证工作的机构。1948 年,成 立了最早的医学认证协会;1954 年,建立了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1997 年, 建立了教育教师认证委员会;2013 年,成立了全美教师培养认证委员会,师范 专业认证在不断地成熟和完善。在美国师范专业发展比较成熟,“师范专业认证” 与“教师培养项目认证”互为同义词,涉及专业达 70多种,涉及领域有工商管 理、法学、医学教育等行业。对于国外教师教育专业认证,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 相关研究。学者邓涛[ 邓涛,王阳阳.澳大利亚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改革:理念更新和标准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12):98-106.]指出,澳大利亚在2015 年开展的教师教育认证过程当, 从 理论的角度出发,是能够符合教师教育功能的定位以及现代评价理论的发展;从 实际的角度上,是和美国一些国家的改革措施存在相通之处。学者陈玲玲[ 陈玲玲,胡惠闵.加拿大教师专业教育方案认证制度一一以安大略省为例[J].全球教望,2010,39(02):79-82.]等认 为安大略省作为加拿大人口最多、影响最大的省,在开展过程中,根据认证指标, 以《安大略省教学专业标准》为依据,从比较专业的视角出发,对教育方案进行 一个认证,在人员的选择上优先选择专家学者,在认证过程当中能够公平公正, 能够依据事实材料基础去进行专业认证。学者诺敏[ 诺敏.加拿大教师教育专业认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通过对加拿大教师教育专业 认证办法的研究发现,在加拿大的认证过程中,发现自主性存在较大,比较重视 成员的背景、学术的专业性,以确保其认证主体的权威性,认证结果比较公平公 正。学者崔藏金[ 崔藏金.爱尔兰职前教师教育项目认证标准述评及启示[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40(11):35-40.]指出,作为全国性的教师专业组织,爱尔兰在教委会成立之后 的五年时间里,制定、实施、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具有权威性的专业标准,实现 了专业化管理,教师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王丽宁[ 王丽宁.我国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政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在研究中指出,虽然目前 美、英、澳等国家对于教师不再采用 “师范教育”这一表述形式,但在培训过 程中依旧是通过职前培养和在职方式的培养,因此其教师的培养方式同样适用于 我国的师范教育。
综上所述,美国专业认证主要包括关注教师、教育者的认证标准、多元化的 专业认证组织结构以及通过自评、他评相结合;英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特征主要 是国家取消了认证主体,认证本位的一个认证标准以及多元评价的认证过程;而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专业认证的特征主要包括证据为本的专业认正原则,结果导向 的专业认证标准以及专业性权威的认证主体。通过分析可知,美、英、澳三国之 间主要区别是,美国的认证是由非官方第三机构进行认证审核,而英澳两国的教 师在教育上由政府统一管控,但旗下设立了教师专业认证机构,最终的结果自己 能够独立完成,不需要教育厅的批准,这也是与我国的一个不同之处,对于我国 师范类专业认证政策的实施有一个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1.3.1.3关于师范专业认证的意义、问题、策略研究 学者于宁宁[ 于宁宁.试析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理论与实践要求[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6):12 5-127.]指出师范专业认证的实施是适应了国家战略的导向以及学校、 教师和专业建设发展的一个基本需求。他对于破解师范类专业建设上的难点,突 破瓶颈,去提升师范类专业的一个内涵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理论定位,功 能定位都非常鲜明,在实践中,师范专业应当转变观念,主要去突出培养目标, 构建产出导向的才培养体系,重视专业认证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操作,处理好理 论与实践的关系。学者刘思远[ 刘思远,韩国海.完善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的对策一一基于中美教师教育认证标准的比较研究[J].辽 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36(02):35-39.]在基于中美教师教育认证标准的研究中指出:我 国的师范专业认证制度,它关系到我国师范类院校师范类专业的一个办学质量, 在当前振兴教师教育的背景之下,完善我国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去提高办学 质量,培养更多的卓越教师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对美国CAEP教师教育认证制度 以及中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标准进行一个比较研究,对于完善我国师范类专业 认证制度提出合理建议,从而具有重大意义。学者王定华[ 王定华.我国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缘起与方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9(18):20-22.]指出开展师范类专业 认证 、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是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对未来展望中我们要认真总结完善、体系稳中求进,理性 对待结果,做好自评自建实现全面覆盖。
学者周晓静[ 周晓静,何菁菁.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从理念到实践[J].江苏高教,2020(02):72-77.]指出师范类专业认证直击师范教育时弊,是中国师范教育领域 的一项具有革命意义的举措,对于提高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师 范认证活动的推进,需要处理好统一与个性、评与建、管与评这三对关系。张松 祥[ 张松祥.我国师范专业认证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Z2):38-44.]指出从政策设计上把师范专业认证结果优劣作为师范生教师资格证书是否 免考的激励措施,这种做法有需要斟酌的地方,此外还存在认证执行主体等问题。 要把住入口,严格控制师范专业培养准入、认证标准。应该形成从招生、培养到 毕业贯穿培养全程的认证标准子群、适用范围。师范专业办理机构应为高等学校 并逐步向本科院校迈进、协同衔接,完善包括师范专业认证在内映衬、融合的目 标、路径和结果系统、结果使用,接受通过认证的师范专业培训应成为申领教师 资格的前提条件。李森[ 李森,刘梅珍,崔友兴.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师范类专业建设理路J].重庆高教研究,2019,7(06):12-24.]指出师范类专业发展中的矛盾是存在遭遇专业实体化体 制与师范类专业“双专业性”融合、“国考”与师范类专业价值迷失的关联以及 教师教育开放化导致师范类专业“师范性弱化等现实困境,并提出促进师范类专 业建设要遵从专业去实体化、学科实体化、课程模块化等三个方面。杨冬梅[ 杨冬梅,李娜.专业认证视角下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阴山学刊,2020,33(04):98-102.] 指出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是推动教师教育发展,全面夯实新时代高素质教 师培养的基石,进一步落实并推进专业认证成为当前推动师范专业内涵式发展的 必然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建立平台,内外联动、内部协同,更新理念提升素 养深挖潜力。
1.3.2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1.3.2.1国外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学者王曙光[ 王曙光,汪晓赞,尹志华.爱尔兰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与启示一一以科克大学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7 (07):156-161+201.]指出:爱尔兰科克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Cork, UCC)在 在课程设置上突出重视理论,强调基础的课程学习,运动技术则较少;在辅修专 业课程会强调通过实习提升教学技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者贾于宁[ 贾于宁,尹志华,汪晓赞.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与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 8,1(10):51-62.] 在研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体教人才培养特点上指出:该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鼓 励学生选修跨专业课程方面比较侧重,课程评价方式具备多元化;师资队伍虽然 精简但实力总体比较雄厚、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十分 重视。学者朱惠平[ 朱惠平.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与建设经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03):59-66.]指出美国体育教育专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始终会处于调整和变 化,它主要体现在会根据社会变化和快速迎合社会需求进行及时主动的适应;人 才培养的理念通常会以社会需求为基本导向,以完人教育为基本目标,以创新精 神作为落脚点;王朝军[ 王朝军.中加高等体育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04):87-90.]指出加拿大体育教育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体育的锻炼 去进行健康积极地生活带来的乐趣享受,在体育文化的发掘存在各具特色。此外 加拿大体育所属学科是健康学而不是教育学,在体育专业开设的科目上存在针对 性、实用性等特点, 主要包括国家教练资格证、体育心理学咨询等。
1.3.2.2国内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于振峰[ 于振峰,王晨宇,胡法信,齐允峰,汤静.21世纪初期中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2006(0 3):67-69.]指出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必修课较多,公共课、专业基础课 之间的比例不合理,学科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等特 点。张琳[ 张琳.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447.]指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应当建立起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及专业性的设置, 依据我国当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当继续有针对性的改革,应该不断的提 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章超平[ 章超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就业与保障,2020(16):102-103.]指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新时代 背景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因此 要从构建人才培养新思维、完善课程规划、提升专业教师综合水平等方面出发。 王帅[ 王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06):103-104.]指出,要跟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一定要做到应 该与时俱进;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进行理论课程教学的强化,通过开展形式多 样的方法提升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开设一些与时俱进的课程,以便学生能够更好 的掌握体育教育相关的基础理论,此外还需要紧跟国家步伐,进行体育教育人才 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最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通过教师来实现人才培养理念 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1.3.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实施办法》的出台意味着我国专业认证的时代已经开启,这为广大院校开 展专业认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他不仅对我国专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 我国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通过知网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分析,笔者了 解到部分研究者主要是针对于师范专业认证、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 析,但很少将两者进行结合分析研究,明确提出在师范认证的视角下如何进行专 业的发展分析。知网上目前仅有十几位学者以硕士论文的形式进行系统研究。在 师范专业认证的一些研究当中,为了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促进专业更加良好发 展,部分学者主要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师 资队伍等力量来进行探索分析,这其中或多或少都涉及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从一定程度上它促进了专业发展研究。目前关于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体育教育专 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 足之处。相比较而言,本文主要是选取师范专业认证作为理论视角,以江西省体 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作为研究的主题去进行一个系统的逻辑分析,使其形成一个 比较完整的框架。并结合部分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详细分析。因此从师范专 业认证的视角出发,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形成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研究框架, 为今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第 2 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以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路径为研究 对象。从学信网得知江西省开设体育教育本科专业高校共24 所,然而,在由江 西省教育厅组织的“2021 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中, 只有 16所体育教育本科专业高校参加,有 8所高校因办学时间短且未能有完整 的一届毕业生。因此,本研究将参加“2021 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 合评价”材料公示数据中的 16 所高校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是:南昌大学、华东 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宜 春学院、赣南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新余学院、九江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南昌师范学院等。以专业认证理念作为切入点,并结合公示数据,探析师范专业 认证视角下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路径。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分析法
本文以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江西省” 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2 年至2022 年,共检索到学位论文6430篇, 并精读 100篇。首先通过知网数据库的检索方式,进行文献的搜集与整理,通过 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对当前师范类专业认证和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相 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再通过借鉴前人的观点来丰富本文的研究内容,提升本 文理论研究层次,寻找研究的出发点与创新点,形成自身独特的研究成果。
2.2.2专家访谈法
本研究使用访谈法,访谈了10 位专家,具体名单见表2-1,可以更加深入 的了解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现状。通过编纂访谈提纲,了解其对本校培 养方案的态度与认知。在文献梳理阶段让专家对国内外师范专业认证发展趋势进 行指导;在研究框架分析阶段,让专家对本论文框架进行斧正,最终确定论文框 架;在数据梳理及问题分析上让专家进行筛选及指导剖析,以便更好的了解江西 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状况。
表 2-1 专家访谈名单
专家代码 姓名 专业 职称 单位
(T1) 王志斌 体育教学 教授 华东交通大学
(T2) 贺新奇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
(T3) 汪玮琳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授 赣南师范大学
(T4) 郝建平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授 江西警察学院
(T5) 陈立新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授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T6) 舒川 体育教育训练学 副教授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T7) 黄达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副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
(T8) 马青山 体育教育训练学 副教授 东华理工大学
(T9) 李真真 体育教育训练学 副教授 淮北师范大学
(T10) 李显国 体育人文社会学 副教授 淮北师范大学
2.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数据来自于江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公布的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综合评价材料公示( http://zypt.neusoft.edu.cn/jxsdb/pubfiles/gongshi2021/), 具备权威性。在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阶段采用excel数据处理 软件对江西省各高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生成柱状图以便更好的进行数据反 馈。
2.2.4网络调研法
通过网络数据发现,寻找对于论文有用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从而为论文提供 支撑。本文主要在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网中公布的数据进行提 取,主要利用并提取的数据为师范专业认证的相关指标,以及关于学校的人才培 养方案及相关数据。
2.2.5归纳演绎法
在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问题剖析阶段,本研究对各高校发展现状进 行问题归纳;在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路径分析探讨 阶段采用演绎法来探索路径。
第 3 章 师范专业认证的研究视角分析
3.1师范专业认证概述
师范专业认证最早出现在美国,它主要是通过制定评价机制、准则,然后通 过自评、专家以及服务机构的审核,以鼓励和促进相关专业的发展为目的,最终 使学校学生的利益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与推进,教育质 量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专业认证在我国教育 领域应运而生。在国内“专业认证”主要是包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师范类教育 专业认证。“专业认证”起源于工程专业认证,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的定义,专业认证一般是指通过专门指定的专业机构,在高校某一专业建设情况 时,对其进行相关审核与评判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标准的认证过程[ 曹玉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比较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0.]。工程教育的 专业认证主体是不以政府为依靠,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其主要目 的是通过工程教育行业的专家、学者通过制定相关的认证要求及准则。根据国际 上通用的既定的标准要求对开设工程教育的高校进行认证,以保证其培养的学生 毕业以后能具有国际认证的任职资格标准。而师范专业认证却存在一些不同,师 范类专业认证的主体主要是由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中心进行主管,通过《实施办 法》进行三级监测认证,每达到一个级别则评估出一个结果,并赋予级别有效时 长,他相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对象是针对于学生,而师范专业认证,则是通过 一系列的比较完善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来达到人才 培养的目的[ 曹玉珠,谢鸿全.工程教育与师范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比较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8(02):11-15.]。
3.2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分析
3.2.1学生中心
学生中心则是体现教师在课堂实施教学过程中,要以师范生为中心去配置相 应的资源及课程。以往的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学生不能真正做到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通过学习间接经 验去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往往学习效果很差。而师范专 业认证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则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去进行学习,学生 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以直接经验为基 础。体育教育专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始终坚持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出以 体教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机制。传统的教学在以教师为中心时,通常会有许多的 教师活动,不论是学术还是比赛,教师总是第一位。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同时, 要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因为学生才是中心,我们要真正做到让教师脱离繁 琐的表格,数据,材料录入过程中,给教师减压,让教师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 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真正占主导的地位。 学校的各种活动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需求去进行设计,以达到教学和培养学 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反之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毕业 要求等,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则需要尽快加以改进。学校通过开展学生基本功大 赛、学生运动联赛,学生学术论坛、让教师重心真正的实现转移,同时也避免了 一部分学生上课混日子,考试只为及格的现象,真正要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师 范生。
3.2.2产出导向
产出导向是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 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出导向的理念是整个认证标准体系中最 显著的特征。因为教育的本质从来都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师范类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就是产出导向,也就是说我能培养成为什么样 的人?这些学生以后到底能干什么?产出导向集中表现为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三个方面。三者之间有着明确的逻辑关系。产出导向可以说是基于这个 体系形成的,通常是指在建立教学设计和目标的时候,学生最终通过教育过程所 取得学习成果。一般来说,我们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是学校的内部需求和 外部的社会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培养 目标去设计毕业要求,那么我们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需要达到什么要求才能满足 社会,至于其他各个方面的需要,进而细化成为我们课程的具体实施目标。通过 这种反向的理念设计,从设计开始就兼顾了各种需求,因此这种在培养过程当中 不仅可以遵循教学规律,同时还能满足社会对学校和师范生的一些要求。
3.2.3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指强调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 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师范专业认证的 目的就是通过产出导向培养适应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认证理念中的持续改 进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机制去落实产出导向的手段。时代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因 此需要根据时代要求对高校培养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持续改进就能很好的 体现这一点。持续改进这种机制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进行理解:第一是保 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第二是对质量改进提升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内部的监控 以及外部的评价来进行。内部监控主要是采取不同的手段通过建立动态的信息技 术对教师实施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价。外部评价主要包括建立持续的毕 业生跟踪反馈评价机制以及已经就业的毕业生所处不同的社会单位的反馈。通过 第一层次的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第二层次的内外部监控和评价建 立了一个持续的评价-反馈-改进的体系,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和完善专业培养人才 的素质和质量保障体系。
3.3师范专业认证体系及对象条件分析
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行三级认证,一级定位于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二级是 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三级是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认证对象及条 件根据三级不同的体系也会有相应不同的要求。第一级认证主要针对于普通高等 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只要在教育部经过备案的都可以进行一级认证,相对而言比 较简单;而第二级、第三级认证则实行自愿申请。其中有三届以上毕业生的普通 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可以去申请参加第二级认证,而有六届以上的毕业生,并通 过第二级认证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则可以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当然对于 个别办学历史长、社会认可度高的师范类专业可以直接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相 比较而言,三种认证的对象和条件当中只要不是近几年刚成立的大学,那么,在 一级的基础上有三届以上毕业生都可以申请进行二级认证,而三级认证只要办学 历史时间稍长,都可以在二级的基础上再次申请认证。
3.4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分析
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教育部在《实施办法》中拟定了关于中学教育、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等专业认证标准,以此作为师范类 专业认证工作的依据。《实施办法》规定,根据三级不同的体系作出相应的不同 指标。一级认证是国家对中学教育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依据国家教育法 规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包括4 个维度,15个二级指 标;二级认证是国家对中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 规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包括八个1 级指标和39个二 级指标;三级认证是国家对中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卓越要求,主要依据国家教 育法规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及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 计划的意见制定,由八个 1 级指标、41 个二级指标构成。
本研究从现实角度出发并结合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现状发展实际情况, 要通过三级认证难度非常高,相对较难,且目前全国仅有一所高校通过。从现实 角度来说,通过二级认证符合目前状况,因此本研究采用二级认证标准来衡量江 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建设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属于中学教育,因此本研究采用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主要分析。
3.4.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主要涉及目标定位、目标内涵、目标评价等三方面。目标定位是一 个出发点,高校应该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在基础教育上应 当做好改革发展,设置队伍,扩大需求,对相关政策应当落实到位,将精神落到 办学定位上去。目标内涵通俗的讲就是具体到什么,他要求专业制定培养目标应 更加清晰,通常是反映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五年时间里,在某一领域所达 到的成就和结果,更能体现出专业特色。最重要的是能够得到师范生本身,教师 人员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涉及利益相关方面的理解和认同;在评价方面要 求高校能够及时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而且能够依据持续改进理念及时 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必要的修订,评价过程要要求利益相关方 参加。
3.4.2毕业要求
不同的高校总体上都会满足国家对相关专业培养的总体要求,但在专业建设 的同时会设立不同的要毕业求。相关专业在毕业要求制定会根据专业本身特色以 及国家要求进行,师范专业认证规定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并在师范生培 养的过程中能够完全落实,相关专业也应该通过相应的评价机制以证明毕业要求 的达成。
在践行师德方面要求学生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 己任,作为老师要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同时作 为老师要有教育情怀,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不断修炼自己,要吃苦耐劳、尊重 学生、要有仁爱之心。内心认同教师工作敢于吃苦有责任心、爱心、耐心以及积 极的人生观。
在学会教学方面,作为老师要熟悉掌握所授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以 及教学思想和原则,学会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在教育实践过程当中能够根据学 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评价,具有一定的教学研 究能力;在育人方面要坚持德育为先,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结合规律 对学生进行育人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与主题教育和社团实践 活动引导学生成长。
在学生发展方面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的学习适应时代和教育 发展的需求,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积极参与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同时具有团队 合作能力。
3.4.3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贯穿学生学习当中,课程是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必须因素,学生 所学的内容、知识均在课堂中体现。课程是学生在毕业要求中的重要支撑,而毕 业要求也均落实在课程体系里面,二者相辅相成。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标准》 也有说明,应当依据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等一系列要求,通过教师专业的知识能 力,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基本内容,辅之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 过程中课程的实施,达到毕业要求,支撑学生能够顺利毕业 。
课程结构是课程体系的主干,它是关于学生是否能毕业的重要支撑。课程结 构的分配上应把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以及教师教育课程相结合。专业课程是 核心,人才培养的最终成果就是依赖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学分设置方面,他是 课程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 50%,通识课程中的人文与素养 学分不能低于 10%,其中教师教育课程也应达到课程的最低要求。此外,理论与 实践课,必修与选修也要符合课程的合理化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最终是培 养出符合社会以及相关机构的需要,因此在课程实践方面也需要进行培养,要引 导学生善于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课程内容的 选择上,要充分体现专业性、科学性、基础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并且能够充分 体现出相关课程建设标准。
产出导向的理念关键在于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如何,最终决定培养的人 才是否达到标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应当依据学院所设立的毕业要求,拟 定相应的课程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方法等,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应当能够合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不同 的案例教学,合作探究教学等方式,以达到提高师范生学习效果的最终目标。与 此同时要注重课内课外的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把课外指导,课外学习的时间 进行合理的分配。加强教师的基本技能信息化手段训练,以保证课程实施的效果。
3.4.4合作与实践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就是培养适应学校适应社会的人才,因此在培养 过程当中会加入实践教学,方便师范生毕业以后更好、更快适应环境。《标准》 指出要协同育人,与中学和地方行政教育部门进行合作,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 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形成 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
在实践基地上,标准指出,对于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基地要保持相对的稳定, 基地能够提供适合师范生培养所需的教育实践环境和教学指导,有专门从事的教 师进行指导,帮助师范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技能,并在数量上要求每20 个实习 师范生不能少于一个教育实践基地。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要保持实践体系完整, 特别是在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高度结合,实践时间累积不低于一个学期,学校 要集中安排师范生进行统一的教育实习,保证实习时间。
在导师队伍上实行高校教师与中小学优秀教师的共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 进行学习,形成双导师制度。对于师范生指导教师要有培训、反馈制度支持。同 时对于实践的重要环节进行有效评价和质量监控,以实习质量。
3.4.5师资队伍
《标准》指出学校在相关教师的数量结构比例上面应满足以下条件。师生比 例上不高于 1 : 18,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应当不低于 60%,教师高级职称的比 例也应不低于学校所设的平均水平,学科课程教学论的人数不低于 2人。此外, 在基础教育上的一线兼职教师应具备良好素质,其所占的教师教育课程比例也不 应低于 20%。
培养过程中教师的素质能力高低对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最终产出质量也极为 重要。教师要做到最基本的为人师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实践经历上,至少有一年中学教育服务经历,在素质能力上具有一定的课堂教 学以及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 去指导学生学习,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教育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指导师范生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够获得学生认可,学生 能够对教师教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学校要制定好并规范教师队伍建设,提 供教师不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提供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给予奖励机制鼓励 教师进行科研,从而保障教育质量的提升。
3.4.6支持条件
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当中,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 在经费保障、资源以及设置等方面。师范专业认证的视角下同样也需要这些方面 的支持与保障。除了必要的经费来保证教学以外,图书馆的资源,实习基地,实 验室,教室以及运动场所也是必须要有的。在专业认证的标准当中,学校经费应 当满足师生的培训需求,并指出在日常教学中花费支出应不低于生均拨款总额、 学费之和的 13%,在教学设施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等上面都要有标准和预算;在设 施保障方面,标准要求学校的教学设施能够满足师范生培养的需求,要建有专门 的适合中学教育专业的实训平台,满足教学实践需要。对于信息化设施的建设能 够很好的适应师范生培养的要求,要建立专门的更新维护和共享机制来方便使 用。在关于资源的保障方面,对于人才专业培养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也应当能够 满足需求,数字化资源要丰富,要建设专门的优秀教学案例和资源库。
3.4.7质量保障
《标准》指出,应当建立关于教学质量的一个保障体系,教学的各个环节上 应当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任务目标,做到更加明确,责任分工到人,质量严格 把关,能有效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建立长期教学过程的内部监控和外部评价机 制,对内要定期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与评价,对外建立关于毕业生、教育机 构、行政部门的评价反馈机制。定期参与评价,通过建立这种长期的动态评价反 馈机制,结合分析结果,最终不断推进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3.4.8学生发展
(1)生源质量上,高校应当建立、完善、有效的,并且能够吸引素质较好 的且愿意今后从教的生源。
(2)学生需求上高校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设计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在成长指导上能够及时引导 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为学生建立指导与服务体系,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 求,给予在生活、学习、就业以及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
(3)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通过监测学生学业、学习情况,以保证达到毕 业要求。
(4)初次就业率应不低于本地区高校的平均水平,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不低 于师范毕业生的 75%,最后毕业时师范生在社会声誉良好,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
第 4 章 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
发展现状
4.1现状论述
通过学信网数据查看,全国本科开设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有 341所,其 中江西省有 24所。笔者通过2021 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材料 公示的 16所高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公布材料中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 程体系、师资力量、支持条件、学生发展等数据进行分析。
4.1.1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学校不仅要 满足社会需求,更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体现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体育教育专业 也是如此。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应该根 据各学校的特色去发展,以满足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
培养目标是高校针对于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在从事社会专业领 域中所达到的成就的一个总体性的描述。高校每一个专业的开设都有其相应规定 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结合自身专业和学校特色决定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定 位,他是一个专业针对于培养定位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个专业最终应该是培养什 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一个问题。
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于这个学校的办学定位,一个学校要想在众多高校中脱 颖而出,必定有其特色专业,因此,一个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 支撑学校的办学定位的,或者说大部分专业应当是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应当是一致 的,这样这个学校的特色才能体现。
 
 
表 4-1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一览表
高 校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能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 南 昌 先进体育教育理念、终身从事教育思想、较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 大学 养,能够承担中学及体育相关部门的教学、管理和研究任务,具有 创新思 维和创业意识的卓越体育教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人文素养,具 备现代教育、 健康理念和一定的运动技能,掌握基本理论方法, 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胜任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训练竞赛、体 育健身指导、体育科学研究和学校体育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合发展,具备较高的运动技能和突出的 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创业意识,具备创业素质 和创业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各项工作,能从事体育事业、体育产 业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具备完善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与知识,拥有优秀的体育教 景 德 学能力,良好的体育美育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较强自主学习、跨 镇 陶 文化交流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体育教育高级专门人 瓷 大 才。毕业后能完全胜任中小学教学、课外体育活动、 课余运动训 学 练与竞赛的组织与开展,胜任基础教育的一般研究、中小学体育管 理 和班级指导等工作,同时也能服务于各类人群的体育健身指导。
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浓厚,具有规范的运 江 西 动技能、扎实的体育运动理论知识、良好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具备 师 范 奋力进取的创新精神与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能胜任中学和相关体育 大 学 机构的教学、管理、训练、竞赛组织指导与研究的应用型体育教师。 预期毕业生毕业 5 年后,能成长为学校和区域的体育骨干教师。
 
表 4-1 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一览表(续表)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系统掌握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有突出的教学能力,创新素 上饶 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从事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学教学管理、体育 师范 学科研究、各类体育项目带队训练、中学体育竞赛管理、中学体质 学院 健康监测指导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能够从事群众体育事业、竞技 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与
宜春 文化素养,系统掌握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具备 学院 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胜任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和研 究、训练、竞赛组织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教育专门人才。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师德风范,系统掌握现代体 赣南 育教育学科知识,具备扎实的学校体育工作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师范 有较突出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研究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大学 和自主发展能力,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体育教 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师德 修养和真挚的教育情怀,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 力,成为善教学、能训练、知管理、会探究的“一专多能”的基层 中学体育教师。
江西 培养适应新时代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科技 展,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运动技能和突出的教学能力,具有强烈 师范 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刻苦耐劳,能扎根于学校和教育机构从 大学 事体育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新时代“四有”好体育教师。
培养具备深厚的中学体育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中学体育教育
科研能 力和较强的中学体育教育实践工作能力,运动技能一专多 能、教学能力较突出,能 在县区乡镇中学、教育机构和其他企事业 单位从事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训练竞赛工作,并能
从事与体育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表 4-1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一览表(续表)
高校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九江
学院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与方 法,具备较强的运动 技能和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能够从事中学体 育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卓越体育教师。
江西 师范 大学 科学 技术 学院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 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锻炼、竞赛管理、组织的基本理论与 方法,培养和造就“基础厚 、情怀高 、能力强,有高度社会责任 感和较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体育教育骨干人才。
赣南 师范 大学 科技 学院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 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小学校等从事 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 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素质的 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南昌 应用 技术 师范 学院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体育教 育的基 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 课外体育活动指导、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指 导等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研究与 管理的具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具有高尚师德、教育情怀、健康理念,掌握多种育人途径
南昌 师范 学院 和方法,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较强的体育教 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在中学从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体育锻炼指导、业余训练及竞赛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 人才
通过对以上16所高校所开设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分 析,其中 7所院校包括江西师范大学、宜春学院、赣南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九江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等的培养目标以掌握 规范的运动技能和方法,扎实的理论基础,能从事于学校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
活动,课余体育训练的创新型高素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目标趋同。而 7 所当 中江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由于是师范类院校可能主要 以培养师范体育生,从事中小学体育工作为主,但同时与另外3 所学校存在培养 目标趋同,说明是存在问题的。他们并未根据时代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学校发展 特色去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会出现同质化的现象。
而另外 8所院校: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上饶师 范学院、新余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南昌师范 学院高校等在培养目标上除了培养符合新时代高素质创新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还分别根据各学校特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指导、健身休闲娱乐、社会 体育研究、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相关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符合新时 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外 1所南昌大学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因此他 在培养目标上利用南昌大学为综合性大学,逐步减少专业学生招生规模,以培养 高水平运动员和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凸显“少”、“高”、“尖”的专业特点培 育运动水平高和文化素质高的拔尖专业人才,而这恰恰与侧重体育师范生技能培 养,生源基础相对较弱的现实上通过淡化运动成绩景德镇陶瓷大学恰恰相反。
4.1.2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一个学校对该专业应该培养成什么样学生的一个最低要求,因此 毕业要求应该与培养目标相呼应。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学制范围内所学习的知识与 技能、理论与方法的一个总体性概括,而毕业要求就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设定,到 毕业时所具备相应知识与能力的一个体现。毕业要求不仅是对学校教师教学完成 达标的一个考核,同是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一个检验。所以学校在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时应规定相应的毕业要求,因此毕业要求仅仅单靠学制 学分来限定是不行的。
 
 
表 4-2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毕业要求一览表
高校 毕业学制、学分要求 毕业要求
南昌 学制 4 年,学位学分最低要求 160 学分, 满 足 学 制学 分 要 大学 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求即可毕业
华东 学制为 4 年,其中理论和技术课程 130 践行师德、学会教
交通 学分,实践环节 30 学分,所授学位为教育学 学、学会育人、学
大学 学士最低总分达到 160 学分,方可毕业。 会发展
践行师德、学会教 学、学会育人、学 东华 以 4 年为基本学制,延续在校学习 6 年 会发展、专业技
理工 学分达到 166 分者,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 能、社会服务、专 大学 条件者,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业知识、获取与运
用 知 识 、 创 新 创 业、终身学习
 
践行师德、学会教
表 4-2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毕业要求一览表(续表)
 
高校 毕业学制、学分要求 毕业要求
学制 4 年,学习年限 3-6 年;毕业学分要求:
170 学分;符合学校有关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 要求,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标准学制为 4 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理论 教学 1336 学时,占总学时 51.3%,62 学分, 占总学分 38.3%;实践教学 1267 学时,占总 学时 48.7%,100 学分,占总学分 61.7%。
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 4-6 年。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学位。 毕业标准 毕业须修满 174 学分。
学制四年,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 定的 170 学分方能毕业,达到学位要求 者授 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江西师 满 足 学 制学 分 要
范大学 学制:4 年,修业年限:4-7 年 3. 学位:教 求即可毕业 科学技 育学学士 学分 160
术学院 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本专业 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 157 学分方可毕业,可授 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标准学制 4 年,实行 3-7 年的弹性学制。 毕 践行师德、学会教 业学分要求至少 166 学分方可毕业。,授予教 学、学会育人、学
南昌应
用技术 标准学制为 4 年,学习年限 3-6 年。总学分:
师范学 158 学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通过对16 所学校的毕业要求进行数据分析,部分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要求仅 仅是对学制、学分的要求。如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在学 制年限内完成最低学分要求即可毕业。当然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毕业要求还是有 一定限制的,如华东交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 宜春学院、赣南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新余学院、九江学 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南昌师范学院这些学校的毕业要求,除了满足以上 学制和学分最低要求,还要满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大 指标的具体要求,四大指标又分别对应八个二级指标,包括:师德规范、教育情 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学校通 过对八个二级指标的把控要求,方可让学生毕业。
当然每个学校拥有自身学校的特色,因此专业的毕业要求也会根据专业特色 来限定相应的毕业要求。如东华理工大学除了最低学分学制要求及践行师德、学 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等要求以外,还应具备专业技能、社会服务、专业 知识、获取与运用知识、创新创业、终身学习等要求;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除 了学制学分最低要求,也还要求具备相应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
4.1.3课程体系
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决定着毕业要求,专业在设立的时候要培养什么样的 人,学生在毕业时就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因此毕业要求与专业所要求的是相符合 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均是通过课程体系来支撑的,课程体系相 当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间的桥梁。每个高校在办学时都会根据自身学校特色 设立特色专业,但不管开设的什么专业在培养上是符合学校定位的。在访谈教师 T2 时也曾谈到:“虽然学院在课程体系的修订上我没有直接参与,但是通过一 些老师交流沟通知道学院在修订时会依据培养目标,从社会发展以及学校特色会 适时调整课程”。这说明学院的课程体系建设在大体上是符合要求,能根据需要 的定位以及专业培养目标来进行制定。通过课程体系的搭建,依据培养目标制定 相应课程模块,最终通过毕业要求考核是否达标作为标尺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 人才。
 
表 4-3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一览表
高校 课程体系
南昌
大学 公共基础课程(必修加选修)、通识课程(选修);专业教 育课程(专业类平台课程必修,专业核心课程选修,个性选修课 选修);创新创业课程(必修加选修)
华东 交通 大学 公共基础课(必修加选修);学科基础课(必修加选修);
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限选、任选)};实践教学
东华 理工 大学 通识教育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专业教育课程(理 论教学,实验教学);多元化培养课程(课内教学、课内实验); 集中实践教育课程
景德 镇陶 瓷大
公共课(必修加选修);学科基础课平台(必修、选修、课 内实验实践);专业课(必修、选修、课内实验实践);拓展教 育(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理论教学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专业类基
江西 师范 大学 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 课)、教育师教育课程(必修+选修);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 训(社会调查、技能实训)、教育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课堂(德育答辩、社会实践、创新研究、技能、社团)等
上饶 师范 学院 通识教育课程(必修加选修);教师教育课程师范类专业{通 识必修课、学科专业必修加选修};(学科)专业课程(专业基 础必修加选修课、专业核心必修加选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必修加选修);独立实践必修教学环节
宜春
学院 通识教育课程、应用能力培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
学环节(专业基础实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
赣南 师范 大学 通识教育课程(必加选修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学科基础 必修课程、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教师教育 课程(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教育、教师选修课程)、集中实践必修 课程
 
 
表 4-3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一览表(续表)
课程体系
井冈 通识教育课程(必修加选修)、学科基础课程(必修加选修)、 山大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教师教育课程 (不含实践环节)(必修加
学 选修)、专业专题课程(限选加任选)、集中性实践环节(
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综合素质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必修)、专业主干课程(必修加选修)、职业方 向课程(必修加选修)、综合实践课程(必修加选修)
通识教育平台(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学科基础 平台(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 修课程)、实践教育平台(实验课程、集中实践环节、第二课堂)
综合教育课(必修加选修)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课(必 修加选修)、教师教育课(必修加选修)、集中性实践教学、第 二课堂(课外科技活动)
德位(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学位{专业基础、专业主干、 江西师 教师教育(师范)、专业拓展(专业方向选修、专业任选选修)}; 范大学 职位{工具类必修、健康类必修、双创类必修)、应用类(体验 科学技 实践必修加选修、实验实训必修加选修、教育实习必修、毕业论 术学院 文必修)};品位(个性进阶选修、艺术修养选修、人文社科/科 学技术选修)
通识教育课程(必修加选修);学科专业课程(学科专业基 础课程必修、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必修、学科专业方向课程选修、 集中实践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必修加选修)、教师教育课程(必修加选修)、 学科专业课程(必修加选修)、集中性实践环节(含师范生技能 达标 0.5 学分)
公共基础课(必修加选修);学科专业基础必修;专业核心 必修课;专业方向课(限定选修);专业拓展课选修;第二课堂 必修;集中实践环节必修
通过对表 4-3梳理分析,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教育 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 课程由专业设置安排,专业在结合自身高校的定位,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毕业 要求与具体培养目标紧密契合,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必须突出培养目标中所要求的 能力,因此课程的设置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南昌大学 凸显“少”、“高”、“尖”的专业特点,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师 范类院校江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 相对综合性大学存在一些区别,因为他们在培养目标的设定时就规定了主要以培 养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教育实习方面主要偏向实践于当地的中小学;而其 他院校如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上饶师范学院、新余 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南昌师范学院高校在培 养目标的设置时,除了以培养中小学教师队伍,还分别以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健 身休闲娱乐、社会体育研究、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相关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体育专 门人才,在教育实习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进入体育公司、健身俱乐部、社 区体育服务站以及相关体育产业进行实习。
表 4-4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
高校名称 通识
课程 专业教育
课程 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
课程
南昌大学 26.9 61.9 未标注 8.7
华东交通大学 22.5 58.7 18.7 未标注
东华理工大学 21.4 56.3 22.3 未标注
景德镇陶瓷大学 11.9 51.2 17.6 11.8
江西师范大学 26 45 20.3 8
上饶师范学院 24.07 51.2 12.3 11.72
宜春学院 21.2 49.1 14.7 10.5
赣南师范大学 26.3 52.8 8.2 11.8
井冈山大学 23.8 49.1 17.1 10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8.4 59.9 11.7 未标注
新余学院 28.74 53.4 17.8 未标注
九江学院 30.4 45.5 14.1 9.1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8.57 47.2 16.0 8.1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29.9 60.5 9.5 未标注
南昌应用技师师范学院 26.6 51.9 16.5 未标注
南昌师范学院 30.12 50.6 8.74 10.54
课程体系模块是按照教育部对本科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求来建立的,那么各课 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才能体现出各高校对人才培养的不同。通过对以上高校的 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除了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新余学院、九江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赣南师 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南昌师范学院等 10所院校通识课程 学分所占总学分比例约为 30%外,其他6 所高校通识课程学分除景德镇陶瓷大学 11.9%外均占总学分比例约 22%;实践课程模块中有赣南师范大学 8.2%、南昌师 范学院 8.74%以及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9.5%等 3所低于 10%以下,南昌大学在 培养方案中未标注实践课程学分所占比例,其他都在 15%左右。此外作为师范生 必修课教师教育类课程除了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新余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等6 所高校未在课程 体系中单独标注外,其他高校都有单独体现。造成学分所占比例的不同在于各院 校对于人才培养的不同。在访谈教师T2时也曾谈到:“学院的课程是根据培养 方案的修订来不断调整的,一般是4年修订一次,通过对毕业生追溯以及相关工 作单位的调研来得到反馈进行调整,像我们学校在实践课程模块比例相比上次修 订所占学分增加5%,其目的是加大学生在实践岗位上的锻炼,以便积累更多的 经验,这样让学生毕业后更快融入工作”。因此课程模块不同体现了学院对学生 的培养力度不同,课程模块学分所占比例也就不同。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 教育、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的,一般分为 人文社科类和自然学科类。专业教育课程主要是学院来进行开设,主要是包括对 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最终使学生达到“一专多能”。实践类课程主要是让学 生进行一个实践的教学和实习,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早的适应以后所从事的专 业,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以及其他的时间活动,所开设的时间、 形式由各个学院来进行设定。
4.1.4师资力量
高校若想快速发展,除了有出色的专业及特色课程,同时专业教师的人数比 例及科研情况也很重要。师资队伍的数量决定了专业的发展前景,师资队伍越强, 科研能力越高则说明专业发展越好,从而高校的发展也会迅速提升一个档次。由 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相比其他专业而言,大部分高校教师均是硕士学历居 多,而博士学历的比较少,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存在抢人才政策,通 过优厚的薪资待遇吸引博士入教,体育教育也是如此,这是一种好的趋势,有利 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表 4-5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师资力量一览表
高校名称 学生
教师
总数 生师 比 辅导
辅导员与
学生之比
南昌大学 191 25 7.64:1 2 1:95.5
华东交通大学 277 21 13.2:1 3 1:92.3
东华理工大学 390 22 17.7:1 2 1:195
景德镇陶瓷大学 372 26 14.3:1 3 1:124
江西师范大学 617 45 13.7:1 4 1:154.5
上饶师范学院 796 52 15.3:1 5 1:159.2
宜春学院 380 36 10.5:1 7 1:54.2
赣南师范大学 669 50 13.3:1 5 1:133.8
井冈山大学 315 20 15.7:1 4 1:78.75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719 38 18.9:1 5 1:143.8
新余学院 327 18 18.1:1 3 1:109
九江学院 350 25 14:1 6 1:58.3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06 41 6.9:1 5 1:61.2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312 26 12:1 3 1:104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282 22 12.8:1 4 1:70.5
南昌师范学院 414 21 18.8:1 4 1:103.5
通过表 4-5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饶师 范学院、宜春学院、赣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师人数均超 过 35 人;师生比例上,教育部要求普通本科院校生师比不高于 18:1,但江西科 技师范大学 18.9:1、新余学院18.1:1、南昌师范学院 18.8:1,均超过教育部要求。 专职辅导员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教育部规定师生比不低于 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足额配备到位。通过表 4-5 可知,各高校在 辅导员配备比例上均符合国家要求。
 
表 4-6 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师资力量一览表(教授、副教授不含外聘)
高校名称 博士
人数 教授 副教
科研
项目 教师主
编教材
南昌大学 4 7 7 13 6
华东交通大学 2 4 10 17 14
东华理工大学 5 1 10 19 2
景德镇陶瓷大学 3 5 14 18 6
江西师范大学 10 12 24 23 17
上饶师范学院 14 3 10 8 5
宜春学院 5 8 15 25 4
赣南师范大学 7 4 22 32 0
井冈山大学 9 4 13 18 10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6 7 17 36 3
新余学院 0 4 4 12 1
九江学院 6 3 14 9 7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10 3 4 4 6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6 0 4 12 3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0 5 2 6 1
南昌师范学院 3 2 7 17 12
博士学位拥有比例上,江西师范大学10人、上饶师范学院14 人、江西师范 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10人;而新余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的博士教师学位 人数为 0人。教师参与科研项目上,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 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宜春学院、赣南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 学,南昌师范学院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参与率较高大于 16项。在教师主编本专业 教材,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南昌师范学院参与情况大于 10 人。相比其他院校副教授职称人数超过10 人,而南昌大学7 人、新余学院4 人、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4 人、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4人、南昌应用技 术师范学院2人、南昌师范学院 7人,相对而言较低;教授职称人数平均数5 人,华东交通大学 4人、东华理工大学 1人、上饶师范学院3 人、赣南师范大学 4 人、井冈山大学 4 人、新余学院 4 人、九江学院 3 人、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 学院 3人、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0人、南昌师范学院 2人相对较低。
4.1.5支持条件
4.1.5.1专业建设水平
表 4-7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及获批一流本科点一览表
高校名称 通过本科
专业认证 获一流本科专 业点
南昌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2项教育部三级认证 2 项省级
东华理工大学 3项教育部一级认证
景德镇陶瓷大学 1 项省级
江西师范大学 1项教育部二级认证 1 项国际级
上饶师范学院 1 项省级
宜春学院 2 项省级
赣南师范大学 1项教育部一级认证 1 项省级
井冈山大学 1 项省级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1 项省级
新余学院
九江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南昌师范学院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关系,而三者最 终所形成的就是专业发展状况。专业的知名度越大,影响力越大,从而相应的软 件设施条件也会更好,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学生想去“ 985”、“ 211”、“双一 流”的原因。因为这些高校在相关专业的投入较多,综合实力较强,从而培养的 学生也会更强。当然,相关专业的自身发展离不开高效的支持与自身课程的支撑, 更多的是专业本身也要不断完善发展壮大。在以上的 16 所高校当中,其中南昌 大学作为江西省唯一的一个“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它所开展的体育教育本 科专业理所应当是相对较强,但在国家的政策发展与支持下,与新余学院、九江 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 学院、南昌师范学院一样,既没有通过本科专业认证评估,也没有获批一流本科 专业建设点。在访谈时 T5 教师提到:“师范专业认证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掀起 一阵“认证流”,但在认证的开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要不断调整,专 业认证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办学,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通过 专业认证不仅说明办学质量得到了承认,同时也使学校上升了一个台阶”。因此 各高校开设专业认证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以上数据分析中,通过本科专业认证评 估的高校有:华东交通大学 2项教育部三级认证、东华理工大学3 项教育部一级 认证、江西师范大学 1项教育部二级认证、赣南师范大学 1项教育部一级认证; 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高校,包括 1项国际级的江西师范大学、2 项省级的 宜春学院、华东交通大学以及 1项省级的江西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和江西科技 师范大学;而同时具备专业认证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只有华东交通大学、江西 师范大学以及赣南师范大学。
4.1.5.2 生均综合教学经费投入
 
图 4-2 各高校大学教学经费一览图(单位:万元)
 
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 学院、南昌师范学院这五所高校在近四年的教学经费使用上投入成一个明显增长 的趋势,说明各高校在专业的支持与建设正在逐步提高;景德镇陶瓷大学、井冈 山大学两所高校的经费投入使用,呈一个下降趋势;赣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 学科学技术学院两所院校趋势变化不大,而九江学院在所有高中投入使用是最低 的;江西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波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近 三年变化也不是很大。
4.1.5.3 生均教学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 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大部分是理论学习, 通过实践基地与相关专业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更 好的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大多数从事于中小学体育教师工 作,因此高校通过与相关中小学的合作,让学生进入实习,有利于让学生在毕业 之前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 基础。当然,实践基地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如社区服务站、健身俱乐部、体育 产业培训等相关公司。学生通过岗前的实习,将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付诸于实 践,才能方便以后更好的就业,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快的熟悉工作。
 
表 4-8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及专业实验室一览表
高校名称 实践
基地 应届 实习生 专业 实验室 实习基地数与应 届生之比
南昌大学 88 55 7 1.6
华东交通大学 55 62 7 0.88
东华理工大学 12 99 5 0.12
景德镇陶瓷大学 13 103 3 0.12
江西师范大学 14 146 5 0.09
上饶师范学院 22 197 3 0.11
宜春学院 23 81 8 0.28
赣南师范大学 172 153 9 1.12
井冈山大学 12 83 9 0.14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76 181 9 0.41
新余学院 9 82 4 0.11
九江学院 11 77 8 0.14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8 77 9 0.10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154 81 9 1.9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7 61 3 0.11
南昌师范学院 11 73 3 0.15
 
 
 
图 4-3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及专业实验室一览图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见,在实习基地中大于 50 个的有赣南师范大学172个,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154个,南昌大学 88 个。专业实验室赣南师范大学、井 冈山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 学院等均 9个,景德镇陶瓷大学、上饶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 师范学院等均小于 5 个,也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根据师范类专业核心监测指标 中关于实习生数与教育实践基地数比例可知,实习生一般是指在大四参加教育实 习的本专科生,而教育实践基地是则指学校与校外有关单位签署的协议,达到为 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服务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校外教育见习实习场地。体育教育作 为师范生的一部分,学生在第四学年参加教育实践是必须有的。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除南昌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 院中,教育基地与实习生数与比例大于 1,其他高校均小于 1,说明以上学生教 学实践基地数量相对充足。基地数量充足一方面证实了学校专业的学生人数较 多,学生队伍庞大,一方面也给学生的实际实习提供了充分保障,有利于专业学 生的发展,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
4.1.6教学效果
各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其目的是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的应用 型人才。一个专业的发展不论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环境等如何最终决定该专业 是否专业性强,看的就是教学效果学生的发展。培养目标是毕业生五年内在某领 域所取得的成就的一个总体性的描述。一个学校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获 奖率、学术论文、科研、升学率以及就业率等呈现。
4.1.6.1学生获奖情况
表 4-9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获奖情况一览表
高校名称 在校生获省
及以上奖励 2021 届毕业生 获奖数
南昌大学 63 0
华东交通大学 223 83
东华理工大学 193 79
景德镇陶瓷大学 384 98
江西师范大学 176 78
上饶师范学院 0 10
宜春学院 297 72
赣南师大 79 62
井冈山大学 224 1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312 26
新余学院 81 48
九江学院 197 9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199 7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94 44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262 21
南昌师范学院 193 47
 
 
在校生获奖情况一览图
 
尊」II II II || || a il ・Li』二L* 1 1.1
 
 
 
2021届毕业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在校生获得省级及以上专业学科竟赛奖励情况
 
图4-4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获奖情况一览图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校生获省级以上学科奖励中,景德镇 陶瓷大学在校生获奖最高达到惊人的384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也达到300多次。 华东交通大学、宜春学院、井冈山大学以及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达到 200 多项。 除上饶师范学院,其他学校也有将近 90 到 100多次的省级以上获奖率。为了更 好地体现学生获奖情况,从2021 届毕业生获奖情况来看,只有南昌大学、九江 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获奖为个位数,其他高校差距明显。
4.1.6.2学术论文发表及科研能力 学术论文的发表及学生参与科研的情况,证明了学生的综合实力。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基础学科课程以外,还要尽最大可能去挖掘学生的潜力。
表 4-11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论文及科研一览表
高校名称 学生论文 学生参与
科研项目
南昌大学 56 42
华东交通大学 10 9
东华理工大学 4 6
景德镇陶瓷大学 29 10
江西师范大学 12 17
上饶师范学院 29 7
宜春学院 1 5
赣南师范大学 38 11
井冈山大学 4 1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4 23
新余学院 4 2
九江学院 10 4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 13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13 14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3 1
南昌师范学院 4 7
学生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图 4-8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论文及科研一览图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不断的深入了解,必定要走科研这条道路。学生在学校学 习的时间,由于课程的设置以及自身知识理论不足,无法深入去进行科研。但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科研的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学生往往能够有所收 获。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学术论文发表情况,东华理工大学、宜春学院、 井冈山大学、新余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南昌师范学院的学生论文发表数量比较低,而其他学校如南昌大学、景德镇陶瓷 大学、上饶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发表相对较多,说明这些学 校所培养的学生发表的论文能力较强,科研能力较高。再看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 情况,同样由于作为学生自身能力的薄弱,想要独自承担一项科研项目肯定是不 可能的,所以大多数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完成。南昌大学作为 211 院校,在 科研这方面明显示的比其他高校多出不少,但新余学院两项,九江学院四项,南 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3项相对较低。因此,学生科研能力及论文的发表,一方面 肯定了自身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支持。
4.1.6.3升学率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内容以后,都会鼓励学生进行 读研,这对自己所学专业进行能力的再一次提升,对于未来的就业或是科研都有 极大的帮助。升学率的高低体现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一个总体状况,如东华理工 大学在培养目标中就设立要让 20%左右学生考上研究生,并逐渐成为学习骨干。
 
表 4-12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近 4 年升学情况一览表
 
近4年
毕业生
44 41 34 79 59 146 59 125 36 95 22 9 27 11 13 36 升学情
况(个)
近4年本专业毕业生升学情况(个)
 
图 4-9 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近 4 年升学情况一览图
 
通过学校公布的数据可知,上饶师范学院的升学率达到 23.5%、景德镇陶瓷 大学 2021年的升学率达到 30%、宜春学院 23.5%、新余学院2021 年18%、江西 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 2020年的升学率在 13%。
4.2 问题分析
4.2.1培养目标过高且同质化严重
(一)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过高,不符合教师发展规律 纵观江西省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整体而言目标设置过高。 除上饶师范学院,井冈山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3所高校外,其余 16 所高校 均在培养目标当中均要求学生毕业以后成为“卓越体育教师”、“高素质应用型 人才”、“骨干教师”等人才。《实施办法》当中的培养目标指的是学生毕业五 年以后在某个专业和领域所达到的一个成就,而各高校在实际人才培养的培养目 标中的制定中,即使学生在大学本科期间掌握了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方 法,但是学生从毕业到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加上教育实践等时间较短, 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所说的高素质、应用性的创意性人才。因此,从实际的发 展角度出发,距离培养目标所达成还需要一定时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忽视了教 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二)培养目标存在同质化现象 通过对各高校培养目标的分析,我们大概能看出来一些高校的培养目标定位 缺乏特色,没能很好体现出各学校之间的差异,虽然部分院校在表达的形式以及 措辞上不同,在培养目标在总体上的描述大致相同,存在同质化现象。高校的培 养目标应该根据学校定位和专业的定位来设定,并通过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去达 成,这是对学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比较清晰明确的描述。不论是综合性大学,师 范类院校还是 211工程院校,他们培养目标几乎相同,并未真正的根据学校的定 位和专业特色来设定,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是通过一 些考试是否合格来进行衡量,不能准确的判定培养的学生到底属于什么样的人 才,从而导致培养目标不够清晰,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所需。学校一 部分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培养后成为能胜任中小学的体育教育 管理工作。一些学校则表述从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中学教师,但并没 有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出地域性的差异,也没有提出相应的要求。
4.2.2毕业要求抽象化且目标支撑性不强
通过对各高校毕业要求的分析,多数高校都有相应的毕业要求对应课程体系 及培养目标,但这些衡量的标准比较模糊不能量化,学生也只能通过考试完成毕 业要求规定的学分来完成毕业。其中新余学院所需学分最高为 174,赣南师范大 学科技学院所需学分最低 157,达到17分之差。通过对各高校毕业要求整理发 现各高校的毕业要求存在套用《实施办法》中的毕业要求,主要从践行师德、学 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大方面来做要求,并细化成为八个二级指标,包 括: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 思,沟通合作等存在抽象化现象。只有东华理工大学还要求学生还应具备专业技 能、社会服务、专业知识、获取与运用知识、创新创业、终身学习等能力。毕业 要求是对学生在大学 5年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等一个最低限定要求,不能仅仅依 靠学分满足最低毕业要求来限定。
通过分析以上 16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部分高校还存在矩阵图没有 得到充分重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三者之间逻辑关系不够清晰,目 标支撑性不强,这三者应该是相互支撑的关系。南昌大学、新余学院、赣南师范 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等在培养方 案中没有设置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矩阵关系,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和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中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关系也没有。
4.2.3课程设置不合理且特色性不强
(一)课程类型不均衡
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应该合理且相互之间比例要协调,能够与其所对 应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形成一个相互支撑。通过对以上16 所高校的人才培 养方案进行梳理,发现大部分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比较集中,主要是以通识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以及实践课程为主,其中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和术科课 程,而作为师范生的关键课程之一教师教育类课程基本是分散开设,教师教育课 程模块作为师范生的必修模块,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等高校虽然在各个模块中 有涉及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但并没有在课程体系中单独体现出来,该模块是师 范生走向讲台的必经之路,因当在课程体系模块中单独体现。特别是体育类和综 合类院校,没有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划,表现出该课程受重视程度不足。
(二)课程结构与目标不契合
课程设置是高校对于师范生培养的关键之处,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关乎师范生 的培养质量。通过对 16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在学分设置当中理论学分 大于实践学分,体现出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设置存在不均衡。16 所高校中赣南 师大实践学分占总学分 8.2%、南昌师范学院实践课学分占总学分 8.74%、赣南 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为 9.5%,南昌大学未单独标注,相对而言所占比例较低。体 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生的主力军,强调的是学生对于教学能力的培养,但教师如 果对于理论教学过于重视则会导致教学实践能力较弱,从而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 违背。
(三)课程内容特色性待挖掘
体育教育专业发展至今已有多年,课程设置却没有突出的变化与调整,大多 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都差不多,没有突出特色课程,课程内容的 设置上有待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科知识都是理论知识加专业技能,所以高校培 养的学生容易出现同质化。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增设特色课程,结合地方以及 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合理增设,不能忽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一个学校要想在 众多高校当中出众必定有出色的专业,专业通过特色的课程来达到目的。井冈山 大学通过组建板登舞、盾牌舞、九齿耙、舞龙舞狮等训练队,发挥自身优势体现 自身特色,组织学生参加了 2019 央视春晚的表演,所以其他高校也应创建属于 自己的特色课程。
4.2.4师资力量薄弱且发展不均衡
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团队,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等对专业的快速 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高校的人才引进政策着重于在引进优秀的博士,其目的是提 高专业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引领专业快速发展。
新余学院和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的 0博士人数与上饶师范学院的博士人 数 14 个相比,差之甚大。南昌大学博士数 4 人、 华东交通大学博士数 2 人、 景 德镇陶瓷大学博士数 3人、南昌师范学院博士数 3人等均低于平均值 5人,应该 加大博士的人数引进,师资力量强了,科研能力提高了,学院的综合实力也就变 强了。
职称上,教授职称人数在以上高校当中江西师范大学最多为 12 人,而赣南 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确为 0人,差异性较大;华东交通大学 4人、东华理工大学1 人、上饶师范学院 3人、赣南师范大学 4人、井冈山大学 4人、新余学院 4人、 九江学院 3人、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人、南昌师范学院2 人等均低于平 均数 5人。副教授职称人数除南昌大学7 人、新余学院 4人、江西师范大学科学 技术学院 4人、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4 人、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2人、南昌 师范学院 2人等,其他高校均大于 10人。
在以上高校的师生比例上面,教育部要求普通本科院校生师比不高于 18:1, 但通过数据分析,以下高校师生比分别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18.9:1、新余学院 18.1:1、南昌师范学院 18.8:1,均超过教育部要求。
因此,师资力量的强化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师资力量越强的学校,在申请 硕士或博士授权点的情况下也会有优势,这样,学院的知名度就会更大,招生规 模也就扩大。
4.2.5支持力度不强且存在较大差距
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其中经济支持是主要的,有了经济支 撑,学院无论是科研经费的启动、人才的引进、软硬件设施的购置都能得到保障, 特别是大型设施的采购以及科研经费的保障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研究往往需要 高精度的仪器与经费的支持。
生均综合教学经费投入上,各高校近 4年投入情况存在明显差距。华东交通 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南昌师 范学院这五所高校在近四年的教学经费使用上投入成一个明显增长的趋势,说明 各高校在专业的支持与建设正在逐步提高,因此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就会得到保 障。九江学院在所有高中投入使用是最低的,而其他院校要么保持不变要么成降 低趋势。在高校本科专业认证评估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的差异往往也会导致 学校相关专业的发展,因为学校一流建设点多会导致学校名气增大,从而促使其 他相关专业报录人数增多。南昌大学、新余学院,九江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 技术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南昌师范学院一样, 既没有通过本科专业认证评估也没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学实验室和教学基地等硬件设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体育教育专业人的培 养,实验室的数量多少体现了学院仪器设施的充足,保障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 质量,为学生的学习以及科研做足了充分准备。景德镇陶瓷大学、上饶师范学院、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南昌师范学院等实验室均为 3个,相比其他高校9个数 量上差距较大。校外的实习基地体现了学院与其他机构的合作,能够体现协同育 人的理念,实习基地的数量能够保障学生在实习阶段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基地数量多,对应的指导教师越多,相对而言学生在实习过程当中更能得到锻炼, 在实习基地数与应届实习生比例上,华东交通大学为 1:0.88、江西师范大学为 1:0.09,说明其高校实习基地数相对较少。
4.2.6教学效果差异显著且分化明显
评价一个学校如何,一方面是看他的科研实力,拿了多少奖项,做出来多少 贡献,另一方面则是看他所培养的学生发展状况即教学效果,包括获奖率与升学 率。通过梳理各高校学生获奖情况、学生学术论文发表及科研能力以及升学率我 们发现:
省级以上奖励中南昌大学63 人、赣南师范大学 79人、新余学院 81 人、赣 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94 人,与景德镇陶瓷大学 384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312 人存在明显差距;2021 届毕业生获奖项中江西师范大学科学院7 人、九江学院9 人与华东交通大学 83人、景德镇陶瓷大学 98人相比较分化明显;
学生论文发表上东华理工大学 4人、宜春学院1 人、井冈山大学 4人、江西 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人、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3人、南昌师范学院4人与 南昌大学 56人、赣南师范大学 38人、上饶师范学院29 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中东华理工大学 6人、宜春学院5 人、新余学院 2人、九江学 院 4 人、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1 人与南昌大学 42 人、江西师范大学 17 人、江 西科技师范大学 23 人差距相对较大。
在上升学率上,本研究统计了高校近 4年学生考上研究生的数据。其中上饶 师范学院达到146 人、赣南师范大学125人相比较九江学院 9人、赣南师范大 学科技学院 11人、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13人而言分化较明显。
造成各高校教学效果差异显著及分化明显是由于高校的办学理念不同,目标 定位不一样,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侧重点不一样。有的重理论科研能力,学生在学 术论文上及升学率比较突出,有的重实践竞技能力,学生在竞赛项目中比较突出。
第 5 章 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
路径分析
5.1 对标时代发展,彰显培养特色
通过各高校人才培养分析可知:华东交通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赣师大科技 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等自 2017 年到 2020年,每 1 年修订一次; 九江 学院、宜春学院等自 2017年到 2019年,每 2年修订一次;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自 2016 年到2019 年 每 3 年修订一次;而南昌大学自 2016 到 2020 年是 4 年修订一次。其他高校修订时间不固定。因此,体育教育专业人 才培养要对标时代发展,一方面要遵循体育教育专业本身的一个发展规律,另一 方面还要结合高校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点,以此来制定符合体育教育专业发展 的人才培养方案。无论是从师范专业认证的视角出发,还是从体育教育专业发展 自身出发,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不仅要满足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同时还要满足 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是在大环境之下为了满足社会对 人才的不同需求。人才培养归根到底依赖于学校,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不 同,结合自身特色,去制定符合满足自身和当地需求状况的培养方案,制定过程 中需要结合各种因素而不是简单制定培养目标。因依据学校或企事业单位的需求 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避免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机械式模仿借鉴和同质化 现象,而应彰显自身的培养特色。
5.2依据培养目标,细化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相对应的关系,二者是相互支撑的。培养目标能在毕 业要求中体现,毕业要求也能支撑每一条培养目标。学生在校最终达到毕业要求 往往是通过考试来衡量,通过评价来检验,而不是简单的通过期末考试是否合格 来衡量。毕业要求体现的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和技能技巧,为 了更好的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是否按照培养目标的设置达到最终人才 培养效果,因此应该在毕业要求上进行再细化,达到可以衡量的可测性的指标点。 在本文研究当中,南昌大学培养方案中没有体现毕业要求,更不要说细化;一部 分仅仅是对学分做出要求即可毕业;而大多数学校都是简单的对师德规范、教育 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等方面 做要求,也没有细化到可测性指标。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三者之间是是相互支撑的关系。培养目标通 过课程体系的内容呈现,毕业要求又通过课程体系去体现。因此应该建立培养目 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相对应矩阵,明确其相互支撑的关系。
东华理工大学在专业技能毕业要求 5-1中要求学生毕业时应该至少参加全 院级以上体育竞赛一次,毕业要求5-2 中规定至少获得一个项目的一级或两个项 目的二级裁判员证书;而景德镇陶瓷大学则要求每名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得一项国 家二级及以上裁判员或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或者获得一项初级及以上体育行业 从业资质,如教师资格证、初级健身教练证、救生员证、足球教练员证等;南昌 应用技术师范学院要求专项运动技术达到二级或三级运动员水平,具备一项二级 或三级裁判员资格,获得体育健身指导员资格证书等,均是可以量化的指标。从 以上高校的细化毕业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只有通过衡量指标才可更好的评价学生 是否掌握相应知识与能力,是否满足毕业要求。
5.3秉持认证理念,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师范专业认证考察 的重点之处。学生是教学的中心,秉持师范认证理念,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以保 证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实施,重视学生“师范性”与“专业性”的整体发 展。
(一)合理构建课程结构,均衡课程类型
《标准》作为专业认证的具体细则,各个高校就应当对照标准内容,科学合 理的构建课程结构,均衡课程类型,做到规范教学。按照规定去开设通识教育课 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其中学科专业课程学分占总 学分比例应当不低于总学分 50%,人文与科学素养不低于 10%,实践课程虽然 没有规定,但由于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以实践性较强为主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 应当把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合,其学分所占比例不能太低。而作为师范生 的必修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应当体现在课程体系当中,也要满足相应标准,通过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中具体落实。无论是通识课程、专业基 础课程还是其他课程,一定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性,让学生形成一个综合性的 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及时的与 实践相结合。
(二)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创新课程理念,开发特色课程
在学校教学当中,始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才能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 性。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教师制定,要创新课程理念,通过开展线上 调查、线下访谈,收集整理学生对于目前课程设置中所认为存在的问题,从而调 整课程模式。课程理念要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创新,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针对不 同阶段不同体育项目,制定不同的标准,突出特色课程。在区别于传统教学上, 通过建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研发特色课程。体育运动无论从观赏性还是竞技性都 有自身优势,高校要结合学校定位和专业自身发展以及地区特色打造属于自身特 色课程。为了符合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所以各高校必定会进行一部分的教学改 革,通过增设科目,创建学校特色课程,扩大选修课所占比例,从而减小课时总 量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 是否科学,直接决定了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知识与能力和技能的一个效果,是 高校在培养人才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5.4改善师资结构,促进专业建设
为了培养出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创新性人才,因此 高校对人才培养上是无法脱离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团队。因此,在教师方面,势 必要求相关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能够灵活应变各种教学环境的综合能 力。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领头人,那么新时代符合新型的体育人才培养效 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但目前部分高校存在教师,依旧 是传统型的体育教学方式中培养出来。虽然进行过教学改革,但是在思想上以及 教学方法上还附带着传统教学,无法真正做到创新性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型和改 革。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上,认识还不够很充分,亟需提升。 因此,学校通过人才引进招聘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性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综合素 质队伍,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所以高校往往会通过相关人才引进以及岗 位培训等方式方法,组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团队。各地的抢人才策 略,一方面提高了各高校师资力量队伍,另一方面也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 了一个渠道,促使教师提升自身能力。各高校可以通过各届的优秀毕业生以及相 关优秀企业合作的优秀骨干力量到学校进行演讲等手段。针对未还未毕业,但缺 乏实践经验以及相对应变能力的应届生提供实践帮助,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好地 做到能发挥人才引进的一个作用,从而在某方面解决了高校自身师资团队力量不 足的问题,为促进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5.5完善设施条件,做好教学保障
教学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是否扎实,是否具备相应的教学 研究能力直接影响今后的就业。因此学校应尽全力配合学院,提供必要的教学保 障,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一) 提供经费支持
不论是器材的购买还是仪器的完善与补充都少不了经费的支持,江西师范大 学的生均教学经费投入是所有高校中占比最多的,得到了充分的教学保障,而相 比九江学院却是最低的,二者在经费上的使用相差 10倍之多。因此学校每年应 给予学院相应的经费支持,包括运动器材损耗、实验室仪器完善、科研经费启动、 大型活动开展、赛事承办等,以保障教学质量。
(二)建立多元化合作平台
学院在实习基地上采取联合校外企业、第三方机构进行合作,开设多样化的 实习基地,不仅要保证充足的基地数量,还要保障教学效果。聘请专业的实习指 导教师给与辅助,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就业指导会、裁 判等级考试、运动等级测试、升学讲座以及学术论坛等,通过搭建多元化合作平 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技能。
5.6基于产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观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所以高校在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上,我们 要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为标尺,结 合学校自身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革新培养模式
从大多数毕业生来看,学生就业除了入职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其他则局限 于体育健身俱乐部健身教练自己相关体育培训机构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应打破传统的只面向中小学教师实习等,应该让学生的就业选择更广更全,在 自主选择上不能受局限性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得脱离经济 发展和和职业倾向等,可以建立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如体育公司、体育文旅局、体 育相关行业的合作。学生在实习期间以及寒暑假时间均可以进入实习,一方面可 以积累相关经验方法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减轻学业 负担,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二)丰富教学方法
由于我国当前体育专业在短时间内无法更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因 此,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客观上去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从而更新教学方法,大力推 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在讲解的同时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西师范大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的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和研究式教学,建立了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 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专业课采用双微(微格和微课) 双e (线上教研和线上课外课堂)授课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期间除去教学时 间以外,也应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能力,通过学习全方面的掌握教学方法,从而 更好的去进行教学。如果教师脱离自身能力的提升,则无法保证学生的教学效果, 最终影响的是课堂氛围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要不断的更 新教学方法,以保障教学效果。
第 6 章 结论
结论 1:通过研究明确了师范专业认证是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 “持续改进”,为理念;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开展现状中,生均教学经 费投入不一;高校教学实验室及实践基地均能满足学生需求;学生获奖比例较高; 专职辅导员人数比例符合国家要求;学生学术论文发表及科研能力参与较高;升 学率各高校存在差距。
结论 2:当前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培养 目标过高且同质化严重;2.毕业要求抽象化且目标支撑性不强;3.课程设置不合 理且特色性不强;4.师资力量薄弱且发展不均衡;5.支持力度不强且存在较大差 距;6.教学效果差异显著且分化明显。
结论 3:结合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完善,分析江西省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路径为:1.对标时代发展,彰显培养特色;2.依据培养 目标,细化毕业要求;3.秉持认证理念,优化课程设置;4.改善师资结构,促进专 业建设;5.完善设施条件,做好教学保障;6.基于产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
结合师范专业认证理念探寻江西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路径,为江西省体 育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献力献策,促进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人 才质量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宋亚亚.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分析[J].才智,2019 (22) : 54.
[2]吴松伟,马顺江.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优化发展策略[J].湖北工程学院学 报,2021,41(03):5-8.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 B/OL ].( 2017-11-8)[2021-7-13. 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8/content_5238 018.htm]
[4]周晓静,何菁菁.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从理念到实践[J].江苏高教,2020(02) : 72-77.
[5]邓涛,王阳阳.澳大利亚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改革:理念更新和标准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 2018,39(12):98-106.
[6]陈玲玲,胡惠闵.加拿大教师专业教育方案认证制度一一以安大略省为例[J].全球教望, 2010,39(02):79-82.
[7]诺敏.加拿大教师教育专业认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8]崔藏金.爱尔兰职前教师教育项目认证标准述评及启示[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 40 (11):35-40.
[9]王丽宁.我国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政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10]于宁宁.试析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理论与实践要求[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上旬刊),2021(06):125-127.
[11]刘思远,韩国海.完善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的对策——基于中美教师教育认证标准 的比较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 36(02):35-39.
[12]王定华.我国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缘起与方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9(18) :20-22.
[13]周晓静,何菁菁.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从理念到实践[J].江苏高教,2020(02) : 72-77.
[14]张松祥.我国师范专业认证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 37(Z2):38-44.
[15]李森,刘梅珍,崔友兴.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师范类专业建设理路[J].重庆高教研究,201 9,7(06):12-24.
[16]杨冬梅,李娜.专业认证视角下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阴山学刊,2020, 33(04):98-1 02.
[17]王曙光,汪晓赞,尹志华.爱尔兰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与启示一一以科克大学为例[J].体 育文化导刊,2017(07):156-161+201.
[18]贾于宁,尹志华,汪晓赞.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与启示[J].南京 体育学院学报,2018,1(10):51-62.
[19]朱惠平.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与建设经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 20 (03):59-66.
[20]王朝军.中加高等体育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 34(04):87-90.
[21]于振峰,王晨宇,胡法信,齐允峰,汤静.21 世纪初期中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J].体育学刊,2006(03):67-69.
[22]张琳.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 :447.
[23]章超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就业与保障,2020(16) :102-103.
[24]王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06):103-10
参考文献
[25]曹玉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比较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0.
[26]曹玉珠,谢鸿全.工程教育与师范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比较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 019,8(02):11-15.
[27]吴松伟,马顺江.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优化发展策略J].湖北工程学院学 报,2021,41(03):5-8.
[28]李家发,都慧慧.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下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探析J].大学教育,2021(05): 29-31.
[29]马志谦.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J].体育视野,2021 (02):79-80.
[30]虞灿星,凌晨,吴永奎.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机遇、问题及策 略 J].湖北体育科技,2021, 40(01) :82-85.
[31]郁建华,岳新坡.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式构建J].南京体 育学院学报,2020,19(11):71-75.
[32]李远华,周家金,韩小燕.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体育科 技,2020,41(01):107-108.
[33]李俊.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下贵州本科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贵州 师范大学,2020.
[34]薛晨旭.师范类专业认证下体育教育专业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宁夏大学,2021.
[35]王芸.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7.
[36]张鑫.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对吉林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研究[D].吉林 体育学院,2021.
[37]芦颖,洪金中.师范认证视域下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途径J].江苏科技信息,2021, 38(2 9):52-54.
[38]胡永红,吴邵兰,赵文龙,黄永正.0BE理念的理论认知及其在体育教育专业师范认证的 实践遵循[J].韶关学院学报,2020, 41 (03) :104-108.
[39]郁建华,岳新坡.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式构建J].南京体 育学院学报,2020,19(11):71-75..
[40]崔莹.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理论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 018,5(09):53-56.
[41]徐雪芹,徐宏远,王植镯.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运动精品, 2021,40(09):21-23.
[42]贾明学.美国体育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变革与启示J].中国体育科技,2021, 57(07): 99-106.
[43]张加军,吴海鸥.审视与构想:从专业认证视角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J].安庆师范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7(02):124-128.
[44]邵国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体育科技,2021, 42(02) :8 8-89.
[45]胡永红,吴邵兰,艾安丽.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J].体育学 刊,2021,28(02):72-79. [39]虞灿星,凌晨,吴永奎.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 程改革的机遇、问题及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21, 40(01):82-85.
[46]郁建华,岳新坡.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式构建J].南京体 育学院学报,2020,19(11):71-75.
[47]郁建华,岳新坡.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式构建J].南京体
参考文献
育学院学报,2020,19(11):71-75.
[48]尹志华,汪晓赞,覃立.体育教育专业认证:重大意义、面临问题与推进策略[J].体育科 学,2020,40(03):3-14.
[49]李远华,周家金,韩小燕.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体育科 技,2020,41(01):107-108.
[50]曹玉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比较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0.
[51]曹玉珠,谢鸿全.工程教育与师范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比较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 019,8(02):11-15.
[52]Halm Margo A. Specialty Certification: A Path To Improving Outcomes.[J]. Am 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 an official public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ritical-Care Nurses,2021,30(2).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xiaoxueshuxue/7611.html

上一篇: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路径 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校园足球师资发展视角下南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 专修课程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