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6 14:39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1
1.2本课题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人文教育的理论概述 3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3
2.2化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内涵 4
第三章 我国人文教育现状研究 7
3.1现状分析 7
3.2当前中学生人文教育现状调查 8
3.2.1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方法 8
3.2.2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8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原则和实施途径 15
4.1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实施原则 15
4.1.1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原则 15
4.1.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6
4.1.3注重过程发展原则 17
4.1.4多元化评价原则 17
4.2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 18
4.2.1 结合化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8
4.2.2通过化学史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9
4.2.3结合化学本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9
4.2.4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0
4.2.5加强STS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20
第五章 反思与展望 23
参考文献 25
附录A中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 27
附录B中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结果统计 31
致 谢 33
第一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格局表明,知识经济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知识经济 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全面型人才。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 念,培养出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优秀人才。
教育,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但传统的教育观念只注重对学生 科学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21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全 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具有高度的科学素养,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依据传统的教育理念,我们只强调学生要牢牢掌握科学知识,只追求物质文明, 却忽视了在社会巨大进步背后人文精神教育的萎靡,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不良现 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负有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由于功利 主义的诱惑、眼前利益的驱使,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偏重于应试教育,人文教育被弱 化;我们的学校教育只看升学率,而不考虑学生长远的发展;教学内容只偏重于理论 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也只对考试有关的知识重视,而对人类 社会各种人文知识视而不见。如此一来,导致的后果就是受教育者的知识范围狭窄、 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把人文教育 融合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使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1],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 时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里提到:“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 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2]。高中化学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负有提升人性境界、涵养人文 精神等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担负着增进学生情感陶冶、心智发展、创造性表现、实 践能力的培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的重任。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克服片面、狭隘的科 学观,避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脱节;有助于正确认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联 系,增进两者的融合;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中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理论体系, 为教育工作者在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1.2本课题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检索有关数据库、专业文摘、相关专著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等 文献,充分学习和掌握人文精神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了解国内外关于人文精神教育的 研究进展状况,分析如何把化学课堂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持 续完善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还有利于锻炼学生处理化学 与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调查法: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之上,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现状,为 探讨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
(3)个别访谈法
为了使调查结果更为准确,在实验期间笔者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活动,以增 强本论文的说服力。
第二章 人文教育的理论概述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1)人文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 也。观乎天文,天之理也;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⑷。北宋著名学者宋程 颐对此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 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 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⑷”由此可以看出,“人文”一词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是与“天文”一词相照的。“天文”指的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人文”则 是指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具体而言,“人文”的主要内涵是指一种以礼乐为教化天 下的根本,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一个人伦有序的理想文明社会。
西方的“人文”提出,比中国要晚得多。欧洲中世纪,社会主要由神权和宗教统 治,他们的统治遏制了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发展。为了打破神权的统治,冲破封建束 缚,大约在15世纪至16世纪出现了文艺复兴,为了反对极端的神本主义和宗教主义 对人的禁锢,于是提出“人文科学教育”。其核心是反对神权,提倡人权。西方那时 候提出的“人文”,是针对于“神本”提出的,但它仍然强调要学习人类历史上的各 种优秀文化。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人文”在词源意义上的不同,但我们还是可以从 中发现二者的相同点:即探索人生、完善人格等精神性内涵。著名教育家杨叔子教授 曾经说过“人文就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要关心人、集体、国家、民 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 “人文就是 为了人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的精神标准与内涵” [5]。
今天的人文包涵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整合。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 其含义“是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教育对象 成为一个完善的人。[6]”
近代,在人文词条下,又衍生出了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知识、人文素养等 词汇。
(2)人文精神 现代我们所指的人文精神源自于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吸收西方的人本主义和人 文主义等思想的精华,再加工提炼出来的。
人文精神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综合的内在品质,包括文化认知、思想观念、意志 品质和情感因素等。人文精神是支配人类探索世界、改变社会和改造自我、协调人与 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创造性活动的价值准则、理想追求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现。
(3)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 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 神。
人文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 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是素质 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注重精神价值培养,后者侧重于技术知识的工具价 值,这两者的结合,促进了受教育者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全面和谐的发展[7]。
(4)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主要指一个人所拥有的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 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涵养。人文素养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组成,即人文知识 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受教育者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历史、文学、哲学和艺术等方面 的人文学科知识;人文精神则是指通过人文知识的吸收、内化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内 在品质,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
2.2化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内涵
化学学科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人与自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大气污染、水污 染、土地荒漠化、许多生物物种灭绝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应对的环境问题。二是 能源浪费问题。我们建立的工业文明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大量的现代化工业也在不停 的消耗着我们珍稀的资源。各种矿产资源都在不断地减少,煤炭、石油、水、森林等 资源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前国际上的一些争端,大部分都是为了争夺资源而引起 的,尤其是石油资源。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就是以大自然为对象,也只有在对 大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我们人类自身的存在价值。人类生存是自然发展 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开发,才能长期、有效地利用自然 为人类提供的资源。
其次,人与社会。主要指的是人与国家之间,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强 调人的社会责任感。目前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人和人间的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也显 得尤为重要。个人的道德发展是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离开了人 与人之间的合作,个体也就失去了道德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前社会重视个人奋 斗、个人成功,而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则主要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可以 从小培养的,首先是对家庭、父母的责任感,然后再谈论对于国家乃至对人类社会的 责任感。
最后,人与自己。从上述的人文精神内涵,我们能够发现,人文精神主要包括关 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知识性因素。当前我们在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其目的就是 为了彰显做人的本质。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 宽容,学会让步,学会双赢”[8]。
当前,人类只顾着从自然界中贪婪的大肆掠夺资源,疯狂的追求社会权力,而忘 记了人的自我意识和对自我精神的反省。在开发和利用化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内 涵方面,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有着其他学科无 法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第三章 我国人文教育现状研究
3.1现状分析
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教育都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但由于历史等原因,科 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文教育思想非但没有得到发扬壮大,反而越来越被人 们所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的分化和扩张越来越厉害,使得人文科学的领域越来越 小。
在近代,科学和人文并不是两个实力对等的学科,随着科学和人文的分化,作为 传统知识主体的人文学科日渐缩小成一个小的学问分支。学校教育中,文科与理科的 进展很不均衡,人们越来越偏重理科的发展,培养规模越来越大,而人文学科的发展 空间逐渐变小。不仅在学科领域方面人文学科的地位越来越低,而且在教育思想方 面,科学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科学技术教育也占有着绝对的优势。
2、 学科知识的科学化与功利化,使得社会科学更加蓬勃发展,同时也让人文学科 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纵观历史,人文与科技的分化主要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以来才发生的。近代科学 技术的普及,不仅大幅度提升了人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人的主体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推动了社会的极大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扩大了人们的 生活空间和发展空间,产生了很大的积极效应;但同时也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的分化和对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促使人文文化 和科技文化产生了分化和对立,在精神层面上也使得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产生了分化 和对立。可以说近代以来,运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即社会科学逐渐 兴起,它们进一步缩小了传统人文学科的领域。人文学科的生存甚至到了只有依附在 社会科学这个牌子上才能得以继续。“人文科学”的概念被“社会科学”的概念所取 代,“理想”的概念被“功利” 的概念所取代[9]。
3、 偏重专业才能的培养,人为的加剧了科学与人文的分化和疏远。
当人们在谈论科学与人文的分化时,脑海中首先会映出的是现在我国施行的中学 教育体制:文理分科。这一现象在国外的教育历史上也曾有过,但远没有像当前我国 这样严重。高中教学的文理分科,导致了学生严重的偏科现象,学文科的学生缺乏理 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理科的学生对人文知识极度匮乏。在专业才能教育体制下培养 出来的理工科学生都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他们难以有一个广 阔的视野和长远的规划[10]。
3.2当前中学生人文教育现状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中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状况,笔者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 对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期把握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水平及教师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情况,并为制定出有效的人文精神教育策略提供实 际依据。
3.2.1 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方法
选取的调查对象为荥阳市第三中学的高中学生,对调查对象进行了随机抽样。本 问卷采取当堂发放,当堂回收的方式,共发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50份, 有效收回率100%。(调查问卷见附录A)
3.2.2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从人文精神内涵的四个层次设计问题,力求使问题覆盖全面。各部分调 查内容及相应题号如表3-1所示。
表3-1 调查问卷内容结构及相应题号
调查内容 相应题号 数量
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情况 4 5 12 13 14 20 21 22 8
如何处理人与人间的关系 9 10 11 3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8 17 18 19 4
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1 2 3 6 7 15 16 7
(注:全部统计结果见附录B)
 
下面就调查问卷中有重要意义的基本情况做一下具体的分析。
(1)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情况
表3-2 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情况部分题目的统计
题号 考察项目 选项设置 人数 百分比
4 化学实验后发现数据
和结论与教材或其他
同学不同,你会 修改数据和他人相同 3 2%
问老师和同学 26 17%
相信自己,不作改动 4 3%
重新实验,以检验自己的结论 117 78%
5 你对化学教材或参考
资料中的结论是否产
生过质疑? 是,且自己重新验证 36 24%
是,但仅想想而已 90 60%
从不质疑 24 16%
20 你的老师经常结合化
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
和唯物主义教育吗? 经常 3 2%
偶尔 54 36%
从没 93 62%
21 你的化学老师注重介 绍化学史中科学家对 科学探索的艰辛历程 介绍吗? 经常 2 1%
偶尔 56 37%
从没 92 61%
 
第4、5题考查学生的批判精神。由统计结果来看,在学生做实验时候,如果自己 的实验结果和其他同学的结果有明显差异时,约有19%的学生会问老师和同学或者是修 改实验数据,得出与他人相同的答案,表现出他们不够自信;有78%同学会重新实验来 验证自己的结果。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具有坚持真理、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及不畏 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结合笔者的访谈和教学实际,一般情况下,一旦涉及到知 识问题,学生们往往就表现出不自信,愿意把决定权交给老师或者同学。
对于教材或教参中的结论正确与否的判断上看,大部分的学生具备应有的批判精 神。有许多同学对课本知识的准确性产生质疑,可能是因为这部分同学们用的是修订 版新教材,虽经过反复修订,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错误和缺陷。
第22题为开放式问题:你认为通过高中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除了学习到相应的 化学知识外,你还有哪些收获?对你以后的生活会有那些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 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认识了许多事物和一些科学规律,并且学会了科学的探索新事 物的方法和态度,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帮助;小部分学生认为除了应付考试外 没有什么用处,生活中基本上用不到化学。这说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仅注重课本上的 理论知识讲授,而很少理论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导致部分学 生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节。
(2)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根本目的是注重人的关怀,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人与人 之间、人与自身的各种矛盾问题。因此,同学之间能否团结合作、师生之间互相尊重 理解,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睦也是衡量学生人文精神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
表3-3 如何处理人与人间的关系部分题目的统计
题号 考察项目 选项设置 人数 百分比
9 化学学习中遇到困难,
你会怎么办 自己查资料解决 42 28%
与同学讨论 83 55%
向老师求助 25 17%
10 你认为合作学习这种学
习方式怎么样 很好 31 21%
一般 72 48%
不好 43 29%
11 当你的同学遇到困难
时,你会怎么做 与自己无关,多一事不
如少一事 0 0%
只是同情并尊重 13 9%
同情并尊重,还是给予 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137 91%
 
第9、10题考查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团体合作学习态度。结果发现,学习中有了难
题只有17%的学生会向老师求助解决,55%的学生喜欢找同学解决,这可能是老师平时 课下与学生交流接触较少。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 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靠老师的言传身教,很多时候也受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有 些影响是潜移默化进行的,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必定会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容易。
与师生关系相比,学生间的联系较为融洽,如果同学遇到困难、不幸时,有91%的 学生会给予同情和尊重,并会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不过对于“合作学习”,有 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的成效一般,有29%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 不好。
(3)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表3-4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部分题目的统计
题号 考察项目 选项设置 人数 百分比
8 你认识街头垃圾箱上的标志 认识 123 83%
不认识 25 17%
17 假如以前学校附近有许多清 澈的小溪,鱼虾可见,现在 却成了人人躲避的臭水沟,
对此你会觉得 非常忧患 112 75%
有些忧患 36 24%
无所谓 2 1%
18 两种洗衣粉洗净效率相同,
第一种便宜但会造成水的严
重污染,第二种贵,但对水
较少产生污染。你会选择 第一种 3 2%
若价格相差不大则选择第二种 57 38%
第二种 87 58%
选哪种都无所谓,环境问题不 是我一个人能够解决的 3 2%
19 如果你拥有一项技术,可以 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对环 境有一定的污染。你会 马上投入生产,挣了钱再说 6 4%
不生产,改进后再生产 62 42%
因急需资金,转让给他人 68 46%
卖给外国人,让他们受害 12 8%
第7、8、17、18、19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调查发现,有17%的同 学不认识垃圾箱上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标志。基本上所有的(99%)同学都 会关注身边的环境是否遭到破坏,并且担忧身边的环境恶化。
针对两种洗衣粉使用对水体造成污染问题时,在给定条件下,58%人会选择购买污 染小的产品,48%的人则要考虑价格问题,在价格相差不大时会选择污染小的产品。从 此可以看出,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但是离真正身体力行(保护 环境)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当他们的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多数人还是会首 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第19题,假设你拥有一项会产生很高经济效益的专利,但会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时, 42%的人会选择先改进技术再投入生产,有46%会转售给别人换成钱。还有8%的人 选择将技术售给外国人,污染他们的环境,这表明少部分同学的思想中仍存在一定的 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没有形成整体的全球环保理念。
(4)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 6、7题主要测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看电视或读报纸杂志时,36%的学生关 注时事新闻,27%的学生会关注民生问题,说明他们关心社会,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第7 题,当问到社会上的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公益活动,你是否愿意参加时,69%学 生愿意参加,26%的学生会偶尔参加,这表明大部分同学都还是热爱参加一些社会公益 活动的。
 
表3-5 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部分题目的统计
题号 考察项目 选项设置 人数 百分比
1 关于化学给人类社会
带来的影响,你的评
给人类带来物质进步,但留下更
多环境问题 21 14%
为人类创造财富,促进社会发展 4 3%
化学科学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 如何利用 125 83%
2 你对“温室效应、臭
氧空洞、雾霾天气"
等环境问题的看法 都是“化学惹的祸” 0 0%
没有合理利用科学技术造成的 54 36%
人类环境意识淡薄 96 64%
3 你对“STS”或
“STSE ”是否了解 十分了解 0 0%
基本了解 6 4%
只是听说 18 12
没听说过 126 84%
 
第1、2、3题是测试学生如何看待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从调查结果 中发现,83%的同学认为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利用化学科技,少 数同学认为化学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发展,但留下了更多的环境问题。对于STS教育大 多数同学表示不知道,仅有4%的同学了解一点点°STS教育是将科学(Science)、技术 (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者相互联系,突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指明人类的社会责任。加强化学教育中的STS教育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 一个重要途径,学生这方面知识的欠缺说明了当前的化学教育和社会实际联系较少, 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做的还不够,需 要教师以后在这方面加强培养。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中学生还是具备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和 社会责任感,但还有欠缺,学生在判断别人的行为时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但在对待自 己的行为时,道德标准有所下降。因此,还需要检视自己的行为,自己自觉。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原则和实施途径
化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应承担起人文精神教育的重任,让学生 在化学教学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4.1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实施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 果。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人文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应该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目标。为了更好促进人文教育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 施教育活动中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4.1.1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原则
在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培养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的根本内 涵在于“以人为本”,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原则[11],对在 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化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关 心学生、理解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 位、主体权利和主体人格,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2]。
一、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思想和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
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 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情况,创设不同的活动环境,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学习、活动空 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 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13]。
二、 学生具有的很强的发展性和可塑性。“学生的发展”具有四层含义:全体学 生的发展、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化 学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当做“一个发展的人”,从人的本质、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不 仅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定向于学生的发展,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学生的身 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师者,为人师表。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战场”,教师也是 教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 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它贯穿于整个 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学活动中,学 生应该尊重教师的职业和劳动;教师也要民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学习 和生活,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愿。师生之间要相互合作,相 互包容,相互理解,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四、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时,要 始终考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使 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14]。
“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从“人”出发,合理运 用教学方法、手段,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并且教会他们怎么做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4.1.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人文精神教育要求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要均衡发展。教育活动不能拘泥于课堂教 学,还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自然科学,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究两种方式,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因此,人们在化学科学研究中必须具有 不惧艰难的科学求知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高中化学课程中,有许多理论结合 实际的案例,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充分发掘这些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等因素,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 实践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理 解,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 感受到人与他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关爱自然,关 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充分体现知识本身的教育力量和传授知 识的教育价值[13]。
4.1.3 注重过程发展原则
过程发展原则,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内容,还要使学生了解知 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化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不能仅考虑最后的结果,还要注重教育实施的过程,同时还要 充分借助化学的实际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精神需要注重过程发展的原则,主要有两点:
一是因为传授的化学知识不仅包括已经被证实了的定律或理论,还包括人们对未 知事物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还有化学概念及规律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任何知识和理论都不是“显而易见”的,是前人经过许许多多探索和研究得来 的。化学知识和理论的发展也是如此,经过无数的化学家不停的探索和验证,新的概 念和理论不断超越旧的概念和理论,才建立了今天的完善化学概念和规律、理论。这 些过程代表着化学科学所走过的道路,探索的过程中,无不渗透着无数科学家崇高的 品德和坚强的意志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学会 去发现,去推理化学规律,通过这种体验,让学生学会探索,并感受探索过程中所蕴 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成就感。
二是人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受教育者得到全 面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这样表述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 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 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 任。[15]”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以获得科学结论,通过了解化学的发展 历程来理解化学,通过对化学家心路历程的研究来增加他们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认清 自己的责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并积极寻求自己的人生意义。
4.1.4 多元化评价原则
人文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相应的,教育评价体系也应该多元化发展[16]。评价 多元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目前学校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基础知识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 内容过于单一,其结果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状况。按照人文教育的要求,应 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属于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者 应当立足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立足发展性评价。
二、评价方式多元化
我国传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组织试卷考试来对学生进行测试,这种评价方式太过 于简单,甚至还有很多弊端[17]。有些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不择手段,严重违背教育 精神,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因此,我们要改革这种评价方式,采取多 种方式并存的考核评价,例如观察学生行为表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创设情境测验、 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等方式。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 认知水平、思想状态、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表现,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在选择评价方式时,教师要结合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采取适宜 的评价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评价发挥其最大功效,使之更好的服务于 教育教学。
三、评价结果人性化
目前学校传统的是使用分数或者等级来作出评价,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成长。 采取评语评价,把学生的表现通过一段文字表述,而不是简单的一组数字或者优良中 差来表达。对学生进行评语评价,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成 长,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4.2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
4.2.1结合化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家的著名事迹,化学家们在追求真理 和发现真理的过程中,实事求是、科学严谨,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通过 介绍,不仅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曲折和困难,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锻 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例如,波兰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一丝不苟、锲而不舍的进行科学实验,终于发现 了放射性元素镭;而另一位化学家库特瓦因为粗心大意,没有严谨的态度,与Br元素 的发现擦肩而过等历史化学家故事的介绍。科学工作者那种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 舍的毅力和品质,可以激励和感召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2.2通过化学史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自从人类诞生,就与化学紧密相连,化学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人类的发展史。 化学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加入化学史 教育,可以充分发挥科学史实的启迪作用,增强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体验和人生感悟 [18]。
我国历史上化学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向学生们讲解我国历史上 的化学成就,分享化学小故事等内容,例如金属器的冶炼“司母戊鼎”“越王勾践 剑”“沧州铁狮子”等,存世数千年,观看者无不感叹我国古代冶炼技术的精湛;陶 瓷的烧制,举世无双,中国的英文名字“ China ”就是“瓷器”的英文。通过这种方式 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又 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4.2.3结合化学本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现代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技 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各种化学材料发明和利用的历史 就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史。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化学 与社会的联系,并着重培养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 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教材中讲过原电池原理和金属的腐蚀,教师可 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金属器具设计出不同防护方法。而且化学教师在教学 中还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 危机,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培养学生的生 存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善待自然、珍惜自然的意识,指导他们能够在课 堂外利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团队合作能力。例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各种资源有组织地开展诸如河水污 染的检测与防治、汽车尾气污染,家庭装修材料的选择、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等活 动。
4.2.4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当前世界各国都受到生态环境问题的困扰,大气污染、臭氧空洞、水体污染、固 体废料污染、土壤污染、森林资源过度消耗、化学能源不合理使用……这些都严重的 危害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19]。当前高中化学教材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不是很多, 需要教师自己搜集资料进行补充。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以环境调查保护为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将同学们分成小 组,分别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现象,诸如河流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塑料制品随 意丢弃、家庭装修材料引起的污染、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等,让学生进行实际调 查,然后自己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治污办法及以后的 防治方案。最后,老师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交换信息并做出评价。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范围;通过小组 合作提高学生们的团结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通过亲力亲为,增加学生们的生态环 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态环境,珍惜我们的生活。
4.2.5加强STS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 ty)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 母缩写,STS教育即在科学教育中三者相互联系,突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指明了人类的社会责任。加强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从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到,大部分学生对STS教育了解的 很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加强STS教育有很大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有着非常强的实用性的自然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化学在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中密不可分,古代人们用化学 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技能和改善物质生活条件[20],现代化学又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 供了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和新能源。化学材料的发明和使用虽然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它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机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例如矿物质能 源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温室效应,塑料制品的浪费、随意丢弃对环境的污染,不合理 使用化肥对土壤、水体造成的污染等,这些问题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授学生化 学这种科学力量的同时,也要从化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教育[21]。通过对学 生进行STS教育,在学生掌握基础化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技术、 化学与社会的联系[22],了解化学技术的两面性,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化学的价值,教 给他们合理使用这种力量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会学生能够运用化 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出现的问题,让他们将来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能够运用化 学知识来权衡利弊,做出恰当的处理[15]。
22
 
 
第五章 反思与展望
对于化学教学,不仅是要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 教给他们人文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的人文思想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 展的、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高素养的人才。笔者从新形势下的化学教育角度出 发,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人文精神进行了初步探索。
本文在深入理解人文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提出了化学教育中人 文精神教育的目标。根据提出的目标,通过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了当前中 学生人文精神水平的现状。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及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内容选取、呈 现方式等角度分析挖掘了高中化学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教育因素,为在化学教学中 融合人文教育提供了基本素材。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总结出在化学教学中融 合人文精神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发展过程 和多元评价四个原则,结合实际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措施,找到培养学生人文 精神的途径来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加之研究时间的限制,本文只从基础理论这个层面对化学教 学中融合人文教育作了初步研究,还对很多方面认识不够深刻,有不少的问题还需要 进一步研究。
第一,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比较单一。人文精神的培养应是一个全面、长期 的教育、实践与思考的过程,单单的依靠一个学科的培养,是不可能完成人文精神培 养的,它不仅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庭、社会等的多方面的协作。但由于论文 的研究时间比较短,笔者仅从化学教学的方面对此进行了基本研究。
第二,人文教学实践研究不足。人文精神教育是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 为笔者时间的限制,无法给予过多的投入,本文仅从基础层面探究了人文精神教育相 关问题,实践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究。本文提及在化学教学中关于人文教育的主要 实施途径,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和改进。
第三,由于人文精神研究属于质性研究,本文因为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了 解人文教育的现状,所以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与实际有出入。
人文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教育活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文教育 将会逐渐得到重视,其理论也会越来越完善,实践经验也会积累地越来越丰富,希望 本文能为以后更多的人研究该问题,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宗.中学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渗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辞海》,辞海编辑委员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864页
[4]楼宇烈.中国的品格[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月版
[5]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
[6]朱小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文论坛”上的讲话
[7]李勇军.高中化学新教材(苏教版)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8]赵娟.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9]王涛.在化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4
[10]王岑.对科技的人文反思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11-25
[11]张素梅.中学生物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3
[12]孙维昌.中学化学教学融合人文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3]曹明平.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理论探析[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5
[14]王建芬.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7
[15]《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报告,1972
[16]窦福良.新课改背景下的多元化评价原则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2008年第10期 16-17页
[17]黄光扬.关于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5 期
[18]胡存国.彰显化学学科特色切实开展素质教育[J].《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 (中国名校卷)(五)》,2009-06-30
[19]李晓燕.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3年1月
[20]陈瑶、王伟群、张兵等.中学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化学教育》,2005-8-
28
[21]朱柳菊.上海初中科学课程人文价值取向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22]谷雅慧.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8期:59-60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yingyu/6378.html

上一篇:中学语文课程人文教育内容开发研究

下一篇: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