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6 15:19
摘 要 i
ABSTRACT ii
绪 论 1
1研究缘起 1
2研究内容 1
3研究现状 2
3.1国内语文课程人文教育研究现状 2
3.2国外母语课程人文教育研究现状 3
4研究方法 5
5研究对象 5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中人文教育内容概述 7
1.1人文的概念 7
1.2人文教育的内涵 8
1.2.1人文教育的概念 8
1.2.2人文教育的内容 8
1.3 人文教育在语文课程教育中的意义 10
1.3.1发展人文教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 10
1.3.2加强人文教育是当前语文教育发展的要求 10
第二章 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的构成因素 13
2.1人文知识 13
2.2经典阅读 14
2.3审美因素 15
2.4文化意蕴 15
第三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分析 17
3.1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 17
3.1.1反映人文知识的选文 17
3.1.2反映经典阅读的选文 19
3.1.3反映审美因素的选文 19
3.1.4反映文化意蕴的选文 21
3.2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人文教育内容讨论分析 22
3.2.1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优点 22
3.2.2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不足 24
第四章 对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编写的思考和建议 25
4.1选文的考量 25
4.1.1选文应该注重经典阅读,扩大经典作品的比例 25
4.1.2选文应该多元化,各种文化类型、文化内容都应该在教材中 适当地选择 26
4.1.3选文的编排要具有系统性,注意选文、单元的整合 26
4.1.4选文的编排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相 适应 27
4.2练习的编排 28
4.2.1练习要注重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人文知识的蕴含 28
4.2.2练习要依据选文在教材中的定位来进行设计编排 29
4.2.3练习要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 29
31
参考文献 33
37
39
1研究缘起
随着对中小学语文改革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入,语文教育的许多弊端也逐步显 示出来。以往的语文教育大多围绕着应试,把它看成是一种工具训练的技艺之学 削弱了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使语文课程出现了人文性功能的缺失。对此,语 文课程改革提出了加强人文教育的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 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相对来说,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体现在语文能力的培 养上,其教学有明确的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训练的内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自然 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上,然而,语文课程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却缺 乏明确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教育内容,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内容在教学中一直处于 一种模糊状态。因此,对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内容进行具体的研究应该是语文 课程研究一个急迫的课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拟从语文教材入手来研究语 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内容问题,主要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进行阐述和 分析。通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比较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语文课程的人文 教育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2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提出本研究的缘起,对相关研究的成果(包括国内、 国外的现状)进行综述,并简要介绍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第二部分:语文课程中人文教育内容概述。从人文的概念到人文教育的内涵 最后对语文课程中人文教育内容的概念做出界定。
第三部分: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的构成因素研究。概括为四个方面:人 文知识、经典阅读、审美因素、文化意蕴。
第四部分: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分析。运用统计的方法对现行 初中语文教材的人文教育内容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它的特点和不足。
第五部分:对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编写的思考和建议。从选文的考 量和练习的编排两个方面展开。
3研究现状
3.1国内语文课程人文教育研究现状
就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对初中语文教材整体研究的颇多,但是对初 中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具体研究的颇少,大部分研究者主要是就教材中的文 学教育、文化研究、文选类型、选文的演变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这些著作和 文章基本上都是比较概括性的描述语文教材,很少有专著对语文教材内容有具体 的剖析,特别是对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的具体研究。
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研究:语文教育等方面的专著是有很多的,但具体到语 文教育人文内容就很少。在关于语文教育的著作中,主要阐述的是语文教育的发 展史、中学语文教育的原则、中学语文教学的相关内容研究、语文教师教育研究 等方面来展开阐述的。和本论文比较相关的是,很多语文教育的专著注重于语文 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的研究讨论。如:王荣生、郑桂华主编的《语 文教育研究大系( 1978—2005)中学教材卷》周庆元著的《语文教育研究概论》, 曹明海主编的《语文教育学》,李新宇著的《语文教育学新论》,李杏保、陈钟梁 著的《纵论语文教育论》。
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研究:在语文课程论的相关著作中,很多是关于与语文 课程的性质研究、语文课程的目标研究、语文课程的内容研究。其中关于人文性 内容、语文课程论的著作中往往只是讨论语文学科的性质,主要是关于“人文性” 与“工具性”的论述。如:倪文锦、谢锡金主编的《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李 山林著的《语文课程研究》,王荣生主编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林冶金主编的 《语文课程研究》,朱绍禹、傅永安、刘淼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特别值 得介绍的是,李山林的《语文课程研究》。这本书对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做了系统 的分析,将语文教育目标的人文性及语文教育内涵人文化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本 文许多论述也是引用李山林教授的观点。
在语文教材研究的方面:关于语文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对于语 文教材的整体论述和把握、对于语文教材的变迁和语文教材的改革以及对语文教 材的编制研究、对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类型分析、对中学语文教材的建设及展望等。 如:黄光硕著的《语文教材论》,朱绍禹主编的《中学语文教材概观》,顾黄初、 顾振彪著的《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顾黄初等著的《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
笔者查阅中国知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 会议论文数据库,搜索了近十年来关于语文教材的人文教育内容为主题的论文。 其中,关于语文教材研究、人文教育研究的相关篇目还是有很多的,主要集中在 两大方面:一是关于语文教材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语文教材的历史发展研究、 语文教材体系研究、语文教材的选文研究、语文教材的内容分析等方面,如蔡忠 平的硕士论文《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2004年)、孙慧玲的硕士论文《我国高 中语文教材编制模式研究》( 2008 年)、肖纯的硕士论文《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 研究》(2006年)、罗丽华的硕士论文《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知识内容编写》 ( 2010 年);二是关于人文教育的研究,特别是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研究。主 要集中在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讨论、语文教育中人文 精神的建构和培养、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等这几个方面,如于康平的硕士 论文《人文教育:概念辨析、历史发展及现实切入点》(2002年)、伍霞的《人文 教育与基础语文教育》( 2005 年)、王丽的硕士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 神培养之探究》(2010年)、李国忠的《试论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的失落与 重建》( 2004 年)、沈素玲的硕士论文《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和 策略》(2005年)、官卫星的硕士论文《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2005 年)。
3.2国外母语课程人文教育研究现状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国家,其走的是加强基础和文学教育的道路。著名教 育家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在美国影响巨大,美国的母 语教育主要通过《英语语言艺术课程》和《文学课程》这两门课程来完成。一方 面是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主要是培养学 生良好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等。美国的母语教育不仅仅发展 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而且还重视发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力,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另外,美国母语教科书还突出 练习的作用,教科书的编者认为练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学生的实践语 言活动就会增多,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得到锻炼。
法国一直是两种教育思想,一种是传统的教育思想,重视引导学生直接接触 人类文化遗传,比如: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另一种是新的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 教育的核心,主张尊重学生身心特点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个人的经验。 其教学大纲就提出:第一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第二 目的是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并培养和训练这种能力;第 三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这些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进行创造。通过教学 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国母语教材的编写十分重视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知识 的学习,培养和获得一定的能力,从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英国的母语教科书突出英语基础知识,重视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与语言 思维的关系,重视语言与文学的规律性,并按照不同的年龄提出听、说、读、写 的能力,比较系统。其选文强调“典型性”、“文学性”、“生活化”、“丰富性”,比 较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实际生活,使得学生非常感兴趣。教科书中的选文在注重文 化传承的同时,又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英国的母语教材遵循如下原则来编辑: 一是重视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本技能;二是突出选文的具体性和典型性;三是 强调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四是密切联系当下的现实生活;五是态度的培养和人 格的养成。①由此不难看出英国母语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视的。
在日本,语文教学一直坚持着“语言教育的立场”,他们的国语教育的总目标 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国语、恰当表达国语的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 象力,丰富其语感,并且加深他们对国语的认识,培养学生尊重国语的态度。”但 是,他们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也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人性的培养。日本文部省 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要求教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丰富 人性,培养学生们顽强勇敢的意志;有助于全面看待人际关系、社会和自然等, 加深对事物的思考……”②其中容易看出,日本母语教科书的内容是培养一个独 立思考、人性丰富、人格健全的个体。既突出语文实际运用的能力,也重视语文 知识和文学作品的学习。既强调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注重学生思维、想象的认识 和发展。
通过对美国、法国、英国、日本这几个国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国的 母语教育,立足于人的发展。从不同维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完整性,关注学生的 成长,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已成为每个国家母语教育共同 的价值追求。
①李大圣:百年反思一一语文育人功能检视[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0.
②李大圣:百年反思一一语文育人功能检视[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3.
4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统计归纳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来进行讨论和阐述。
( 1)文献法: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吸收借鉴著 作、论文、期刊的优秀经验,尽可能多地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各种资料,进行选择 和运用,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 2 )统计法:本文主要依据一定的内容类型划分标准,将此套教材的语文人 文教育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并按一定的板块对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进行梳理 和归纳,并进行统计,为下文的分析奠定基础。
( 3 )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各个板块的人文教育内容进行较 全面的梳理,确定人文教育内容的因素,并对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因素进 行分析,藉此得到一些启示。
5研究对象
教材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理解:广义的教材,它指的是根据教学大 纲和教学需要而编写或制作的中学语文教学材料,包括语文教科书、语文工具书、 语文补充教材、课外阅读材料、练习册以及为语文教学制作的教学挂图、幻灯片、 投影片、录音带、报刊等,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及相关教学活动的一切材料的统 称。狭义的教材,是学校课程教育中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也就是指教科书。本 文所讨论的语文教材,专指语文教科书。本文所指的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 是指如下教科书:
(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第2版
(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第2版
(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 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第2版
(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 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第2版
( 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 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第2版
(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 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第2版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中人文教育内容概述
1.1 人文的概念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易经》“贲卦彖传”中讲:“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①显然, “人文”是一个与“天文”相对的一个概念。天文,泛指一切自然现象;人文, 则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观乎天文,其目的在于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 把握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化,是指改易、生成、造化的意思。观乎人文,其目的 在于对人性的观察和理解来推行道德教化,致力国家,使天下得以化成。从“天 文”到“人文”,其变化与人的生产生活的活动有关。这就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开始 人类文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开始。可见,我国古代的“人文”是 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在西方,"人文”是“humanities”。它是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最早出 现在古希腊,是“paideia"(希腊文)的意思,是希腊的教育观念。后来罗马政治 家西塞罗将“paideia”改译为“humanitas”,主要是以人为主体来思考,进行教 育和训练,陶冶人类性情。到了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使“人文”一词更突 显,人文主义发展在那时最为发达。它正好与当时的基督教神权对立,反对封建 社会的神权统治,是针对压制人性而发展的。这时的人文主张以人为本,歌颂人 性,强调个性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这样,西方的“人文”演化成今天的人文主 义,其旨意就是尊重人的自由和人的尊严,歌颂人性的美好,提倡平等,追求个 性的解放。
虽然后来中西方关于“人文”的内涵有了一定的拓展。但是,关于“人文” 的最核心、最基础部分,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还是没有改变。人文,是人类的各 种精神文化现象,是人的教化的过程与活动。
①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12.
1.2 人文教育的内涵
1.2.1人文教育的概念
如前文所述,中西方对人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们的基本宗旨大致 上是一致的,都是与“人”挂钩的。什么是人文教育,我们在《辞海》、《词源》 中,都没有找到“人文教育”这个词组。在对这个概念的解释上,大家众说纷纭 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人文教育即做人的教育”、“人文教育即以教人好好生活为 目标的教育”、“人文教育即人性教育”、“人文教育即人文学科的教育”、“人文教 育就是人文主义教育或人本主义教育或人道主义教育”等①。不管是怎么样的阐 述,这些定义都与“人”的关系分不开,可以看出“人”始终是其核心。
对于人文,我们知道它是始终与人的价值离不开的。那对于教育,我们大致 可以分为两种理解:一是指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教育活动;二是指关于这 种活动的理论,也就是教育理论。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任何一种教育,都是通过 进行一种教育活动,来表现和实现一定的价值,从而实现一定的目的。结合前文 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所谓人文教育,从整体上来说是通过教育(包括各种 活动、环境的熏陶等方式),将与人有关的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品 质、道德与人格,实现人们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塑造。我们可以看出,人文教育 其实质是一种精神教育。
1.2.2人文教育的内容
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塑造人文精神的教育。这样看来,我们要首先要 弄明白什么是人文精神。“精神”是一个哲学名词,是指人的认识、思维活动和一 般心理状态。人文精神就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人在主观能动指导下的表现 人文既然是人的产物,那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化而产生 的,而且它还有利于人的认识、人的生活、人的价值的实现。总之,人是人文精 神的总的价值尺度与核心。
由上述可以看出,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关键在于人的认识。在关于人的认识 上,李山林教授在他的《语文课程研究》中把它区分为三个方面:1.作为一个在 社会中的人,人们应该有对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2.作
①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70.
为一个独立个体生命的人,应该对于自身有所认识。具体来说,是对于自身的生 存、自身的生活、自身的价值有所认识和思考。 3.作为自然的对应物,应该有对 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在这三个关于“人的认识” 方面上,是层层递进的,这也构成人文精神的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作为社会中 的人,应该具有的道德精神;第二层面,作为生命价值的个体人,应该具有的哲 学精神;第三层面,作为与自然相对应的人,应该具有的纵观宇宙、追求天人合 一境界的精神。①
这三个层面基本上涵盖了人文精神的内容,人文教育的实质也就是进行这三 个精神层面的教育。
第一层面是道德教育。人的道德不仅仅表现为外在的道德行为,而且还表现 在内在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需要。道德教育就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提 升学生的道德水准。道德教育,在我们平时的生活过程中就可以获得的,在我们 不断慢慢体验、升华中也可以获得。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在认识、体验、发展 中,转化为一种道德情感,并在这个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定的价值体系。在这种价 值的导向下,人的道德思维也会得到发展与升华,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感,强化我们的道德实践,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这 正是道德教育所要追求的意义价值。
第二层面是信念教育。信念主要是针对上文中的第二层面来说的,是一个人 作为个体对自身本性的认识、生命价值的认识。信念是关于信仰的观念,包括三 个方面:人们的世界观、人们的人生观和人们的理想。首先,世界观是人对世界 的总体看法,是人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伦理观、审美观、科学观等的总和。 世界观教育是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的基础,认识了世界,也才能改造世界。其次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方面的具体表现,主要是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 理想等这方面的表现。人生观教育可以让人们明白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怎么样 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决定人们自己将以什么样的 态度去实践自己的人生。最后,理想是人们追求价值、人生目标的奋斗前景。理 想教育是人们在人生奋斗道路上的动力,使得人们能更积极地面对问题、面对人 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①李山林.人文精神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25-127.
第三层面是生命教育。生命,不仅仅指的是人的生命,还包括宇宙间的一切 生命形式。生命教育,首先是教育人们热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有 尊重生命,认识生命,才知道生命的价值。其次是教育人们尊重、珍爱宇宙间一 切有生命的形式,要与大自然的其他有生命的一切形式和谐相处。尊重、珍爱其 他生命的形式,这也正是生命教育的伟大和高级之处。生命教育是较之道德教育 信念教育更高形态的教育。它不在是以“人”为中心,而是以“一切生命形式” 为中心的,生命教育就是培养人们这种与一切生命形式和谐相处的教育。
1.3 人文教育在语文课程教育中的意义
1.3.1发展人文教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 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基本特点。”①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有了新的定位,是“工具性”与“人文性” 并重,说明语文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文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还 特别强调“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方面的任 务”,提出“要注重道德修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培养……使他们 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由此看出,我们语文学习就是要学生在不断 地学习语言文字,通过一段段文字、一篇篇课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 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对于语文 教材的编写,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语文教材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 尊重多样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充分发挥语文 教材的功能,使人文性在教材中得到充分展示,这样才能使人文教育得到丰富和 发展。只有发展人文教育,学生的素质才会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会得以实现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能够正确树立。
1.3.2加强人文教育是当前语文教育发展的要求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语文工具性一直占据着语文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语文应试技能的培养。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话语霸权”主导着整个课堂。大多数老师只停留在教知 识与结论的阶段,而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阻碍着语文教育 的发展,语文教育改革急需进行。语文教育中教学个性的迷失,学生个性的泯灭 虚假情感的泛滥等人文精神的失落,让语文教育变得无力、虚弱。语文教育不能 丧失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不能埋没语文教育的本质。语文教育的基础性目标:一 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的 人文关怀、人文素质,为“做人”打好基础。两者是同时进行的,从另一方面来 说,前者是为了更好的给后者服务。发展语文教育,就要加强语文教育中的人文 教育。语文教育本来就是在传递“人文知识”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思想文 化,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完善健全的人格。在新 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 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 养的整体提高,培养有思想、有素质、有道德的学生。
-12-
 
 
第二章 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的构成因素
教材作为教育活动的凭借,传递着经验,传播着文化,传扬着文明。无疑, 这样看来,教材是最丰富、最精粹的载体。语文教材,显示的不仅仅是汉语言文 字、一系列符号系统,而且还是不断跃动着的情感、思想,是心灵与生命的结合 体,是表达文化思想、传递精神文明的载体。根据人文教育的概念、人文教育的 内容的分析,我们对人文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关于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 李山林教授的《语文课程研究》中有系统、清晰的分析,本文的分析阐述框架借 鉴于李山林教授的著述。李山林教授将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大致包含四个方 面:人文知识、经典阅读、审美因素、文化意蕴。前面两个方面主要是从显性的 层面来论述,后两个方面主要是从隐性的层面来论述。以下对这四个方面进行阐 述:
2.1 人文知识
关于人文知识的概念,陈思和在《人文知识读本》中,就是这样解读的:他 认为学校教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教育是知识的积累,这些知识本来就是在人的 生命意识之外的东西,通过灌输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得人慢慢变得丰 富起来。另一种教育,则是人的生命意识以内的东西,通过长期的熏陶、感染和 教育来唤醒人的生命意义及价值。前面的教育是技术知识的教育,后面的教育就 是人文知识的教育。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人,人的价值是什么,人怎 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等,这中间就是依靠人文知识的熏陶与教育。李山林教授在《语 文课程研究》中关于人文知识,就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人文知识是一种内容 知识。不是关于文学、历史、哲学等的学科理论知识、文学常识,而是文史哲本 身所包含的内容知识,是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有关人类情感的、意志的、信念的以 及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内容。综合两者的观点,我们知道,人文知识是区别 于技术知识、学科理论知识的一种内容知识,是文史哲作品中包含的丰富的情感 意志、信念、人生意义价值的内容知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人文知识不是直接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而是蕴含在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中,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 通过对人文知识的挖掘,作品中各种情感的、意志的、信念的以及人生意义价值 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人生、认识人生、 体验人生、追求人生,这就是人文知识的价值所在,也就是人文教育的一种体现。
我们可以将人文知识大致分为生命价值、人生价值、情感价值三个方面。简 单来说,生命价值是指人对于存在的思考及人们对于生命所承受的意义的价值。 人生价值是指人们对于生存、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及其意义价值。情感 价值指的是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所产生的情感思考及其意义价值。
2.2 经典阅读
在《辞海》中,“经典”的解释为:“一定的时代,一定的阶段认为是最重要 的、具有指导作用的著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经典”是指具有传统的权 威性的著作。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说道:“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 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 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于教人认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 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①由此可以 看出,阅读经典是每个民族人的义务和责任,经典的功用就是“教人认识一番”。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进行人文教育。经典的作品,是经历过历史的淘洗和时间的 筛选出来的,具有不同一般的深度和广度,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华。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靠经典 继承和发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很多典范的经典作品,阅读经典有 助于我们认识、继承我们的特色民族文化。经典是代代相传,只要一提起 “经典”, 本民族的人就会想到的。②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是以文学名著为主,还包括一 些文化典籍。以本国的“经典”为主,还吸收一些世界著名的文学和文化经典。 如中国的作品:《诗经》、《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三字经》、《离骚》、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窦娥冤》、《西厢记》、《狂人日记》、 《阿 Q 正传》、《家》、《雷雨》等等。外国的作品:《神曲》、《荷马史诗》、《一千 零一夜》、《泰戈尔文选》、《雪莱诗选》等等。这些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阅 读,我们可以将悠久的各民族文化内化为丰富的精神财富。经典在语文教材选文 中,里面有着丰富的情感、审美、道德、信念的资源,可以看作是语文教材中纯 粹的人文教育内容。经过经典的品味,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使我们的心情更加
①朱自清.经典常谈[M].上海:三联书店,2004: 4.
②李山林.语文课程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70-71. 宁静、平和。经过经典的滋养,提高我们的素质,使我们生活得更有意义。
2.3 审美因素
审美,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领会事物或者艺术品的美。人文教育 中的审美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态度的一种教育。叶圣陶先 生曾说过:进行美感教育(即审美教育),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这个是“文 学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之一。语文审美教育,这个社会功能是为了使我们的“思 想益正确而完善,情感益恳挚而缜密”。因为这个“岂但给你一点审美的兴趣,并 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的方面发展。” ①这样恶魔可以看出,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一种欣赏美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令 我们的思想、情感更加成熟。审美教育,无论是在学生欣赏、鉴赏美的能力上, 还是在学生的人格的塑造、价值的建立上,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学正处于 青少年的成长时期,社会纷纭复杂,青少年心理还不是很成熟,容易随波逐流, 容易失去判断,容易迷失自我。因此,我们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 要的作用。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自觉地抵 制一些不好的方面,还可以接收和汲取优美、高洁的方面。在语文教材中,蕴含 着各种各样的“美”,都需要我们进行挖掘。通过语文教材,培养学生感知美、理 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健康地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完满。
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审美因素。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主要体现在自 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这三个方面。简单地说,自然美指的是客观世界中自然物 的美。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生活社会中的美,它表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 生活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生活离不开人,所以,社会美的核心是在于人与人之 间的情感美和人物的形象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集中的表现,艺术来源于 生活却又高出生活,是美的高级形态。
2.4 文化意蕴
文化,笼统地说,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文 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
①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260. 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 念等的产物。文化对于语文教材来说,是对绵延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折射 和陈述“。神话传说刻画着史前文化的身形,历史著作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足迹 文言作品蕴含着先人的思想和智慧……语文教材对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化领域及文 化现象有着生动的描写和刻画。①由此我们可以充分看出,语文教材中的文化是 十分丰厚的。语文教材中各种各样的文化类型、文化内容都有,不过,也正是这 些多彩绚丽的描写、生动形象的刻画,才更彰显得文化意蕴的丰富。在《全日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 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语文学科对于弘扬民 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 的语文教材中,积淀着丰富的情感、经验、思想、历史,彰显着独特的精神、旨 意、意志,是文化的缩写、文化的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要充分挖掘 教材中的文化资源,让学生多多接触、体验、认识、理解、尊重我们的优秀文化 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文化世界,让学生的心灵侵染着墨韵书香,从而不断地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人格形成、人格建设的重要阶段 我们不只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经验和思想,而且还要通过语文教材蕴含的各种文化 意味和文化精神浸染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帮助学生建构好自己的世界,这就是文 化意蕴的根本价值所在。
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的编选,也就植根于这个传统。语文教材传承着中华民 族的优秀文化,饱含着我们民族的特色历史和独特精神,有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 所以,文化意蕴最主要的体现还是在传统文化精神方面,这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主要表现在文言作品中。虽然传统文化包含有很多方面,但是作为教材中的人文 教育内容,文化意蕴主要包括有:古代政治文化、道德文化、礼仪文化、风俗文 化这四个方面。
①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183.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三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分析
一套好的语文教材,能让学生对生活、社会、人生有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学 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判断能力。在新编的初中语文教 材中,其内容也越来越注重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的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的 选择,如古代的《孟子》、《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作品。现当 代的鲁迅、朱自清、孙犁、巴金、郭沫若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在教材中,具有人 文精神的作品比比皆是,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 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特的审美情趣等方面有很大的积极意 义,为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供了充足 的教育材料。
3.1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
3.1.1反映人文知识的选文
人文知识分为生命价值、人生价值、情感价值这三个方面的知识。概括来说 生命价值是指人对于存在的思考及人们对于生命所承受的意义的价值。人生价值 是指人们对于生存、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及意义价值。情感价值指的是 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所产生的情感思考。
关于生命价值,体现在多篇语文教材选文中。比如:八年级下册的《再塑生 命》,海伦•凯勒,一个盲女孩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创造了生命的奇 迹。学生在感受海伦凯勒为生命抗争的同时,也可以思考人的生命的价值所在。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热爱生命》和第三单元的四篇选文《谈生命》、《那树》、 《地下森林的断想》、《人生》,都是以生命为主题,讴歌生命。这些作品都融入了 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进而深沉思索。还有像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郑愁予的《雨 说》、冰心的《观舞记》、郑振铎的《猫》、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他们中有描写 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对生命的升华;还有卡拉玛姐妹的 翩翩起舞,带给我们生命与心灵的跃动与狂欢……虽然不像前面那么直接地描写 人的生命,但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反映生命的“气势磅礴”、对生命的 深深热爱和孜孜追求,把生命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带来的生命与心灵的震撼也是 无法比拟的。讴歌生命,在学生考虑生命的存在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对于生命的 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生命不息、顽强奋斗的意志。学生在学习体味这些选文的时 候,可以领悟作者对于生命的认识以及思考,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价值在教材中,占的份很重,许多都是以一整个单元的形式出现在我们 的视野中。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蝉》、 《贝壳》、《紫藤萝瀑布》、《童趣》,这些选文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通过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感受人生的价值。七年级第二单元的《理想》、 《行道树》、《第一次真好》、《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我的信念》和《假 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敬业和乐业》,有的选文讴歌理想,有的选文 阐述信念,有的选文论说人生修养,有的选文是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的选文是 对生活的态度的描写,学生可以结合作者们的或议论或抒情的文字,联系自己的 人生体验,对人生有所思考,思考怎样才有价值、才有意义。七年级下册的第三 单元《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的星期天》 和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 尔斯泰》,都是对杰出人物的描写,学生可以透过他们,学习他们奋发向上、自强 不息的精神,以及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体悟到对人生生 活中的不如意事情,都要积极面对,战胜困难。无论是对人生的思考,还是对生 活的体验和追求,都可以通过领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人生,对学生 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有着巨大的影响。
情感价值在教材中的体现有: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选文《风筝》、《羚羊木 雕》、《散步》、《金色花》、《荷叶》,这个单元主要是描写亲情,作者以自己的亲身 生活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多样,学生在作者扣动心弦的描写下,很容易产生 共鸣,更好地体味亲情的美好和感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选文《黄河颂》、《最 后一课》、《土地的誓言》、《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木兰诗》和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的选文《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我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 爱的祖国》、《祖国》、《黑人谈河流》,还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些选文 都是描写爱国思乡的选文,都饱含着作者深沉而又炽烈的情感,对祖国的热爱、 对家乡的思念,感动着人们,学习这些选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 心灵,加深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选文《阿长与<山 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这个单元出现各种各样的“爱”, 有对长辈的敬爱,有诉说对普通人的爱,有对弱者的关爱,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领 悟到“爱”。就是这种平日生活中常见到的感情,很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在学 习时就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1.2反映经典阅读的选文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文学经典,学生通过这些经典的学习, 一方面获得相当的文学知识,养成一定的文学素养,同时,经典中饱含的精神养 料可以滋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反映经典阅读的选文如下: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则,短小精悍的语言,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言行。其中就有关于求知态度的、谈学习方法的、论 修身做人的、谈待人接物的,这些正能给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启发,学生可以联系 自身,体悟选文中的意味,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对于学生素质的 养成有促进的作用。再有七年级下册的《木兰诗》,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让人朗 朗上口。这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很能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巾帼英雄的形象会令 学生对花木兰的代父从军的精神所感染。九年级上册中的《智取生辰纲》、《杨修 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这些都是从古代白话小说中的经典作品选段 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情节引人入胜,可以让学生充分体味作品中的语言,不仅 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享受,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审 美能力。前面都是古代的一些作品,还有近现代的一些作品。如:鲁迅的《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的《背影》、《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国外的作品 契科夫的《变色龙》,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安徒生的《丑小鸭》、《皇帝的 新装》,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泰戈尔的《金色花》等。从六册教材中 的选文来看,古代的选文中多些经典文学作品。如《孟子》的两章、《鱼我所欲也》、 《庄子》故事两则、《愚公移山》、《世说新语》两则、《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马说》等,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不仅仅是欣赏了一篇篇美文,而且每篇经 典作品都会让学生有情感体验,无形中影响着学生。
3.1.3反映审美因素的选文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主要体现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这三个方面。
自然美主要以单元的形式蕴含在语文教材中。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选 文《春》、《济南的冬天》、《夏感》、《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 净沙 秋思》,这个单元的选文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美的景物,美的情感, 都可以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七年级上册的《绿色蝈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选文《雪》、《雷电颂》、《日》、《月》、《海燕》、《浪之歌》、 《雨之歌》和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雪》《雨说》、《星星变奏曲》、《蝈 蝈和蛐蛐》、《夜》,这些选文都是对自大然的赞颂,一组组壮丽而美丽的形象,在 作者、诗人的笔下,化成了美妙的语言,可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给学生足够 的想象空间,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更好地体味大自然,品味大自然的 奇妙、美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选文《化石吟》、 《看云识天气》、《月亮上的足迹》、《山市》,还有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伟大的 悲剧》、《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以及八年级下册第三单 元的选文《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 ——出来》,这些选文有的是对大自然的研究,有的是对大自然的探险,有的是对 大自然的影响,都与人类的生活活动相关。在学习这些选文的同时,可以丰富学 生的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事物的热情,也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也 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生存环境的思考。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选文《三峡》、
《答谢中书书》、《观潮》、《湖心亭看雪》、《使至塞上》、《归园田居》、《渡荆门送 别》、《登岳阳楼》和八年级下册的选文《与朱元思书》。这些山水景物,都是古代 文人歌咏自然山水的篇章,阅读这些诗文时,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性,陶冶学生的 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这些选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崇高和伟大,不仅仅增进 学生的眼力,开阔学生的胸襟,还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社会美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比如七年级上册的选文《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下 册的选文《邓稼先》、《音乐巨人贝多芬》、《孙权劝学》,八年级下册的选文《泥人 张》、《好嘴杨巴》,九年级上册选文中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黄蓓佳的《心 声》,九年级下册选文中鲁迅的《孔乙己》、契科夫的《变色龙》、莎士比亚的《威 尼斯商人》、魏明伦的《变脸(节选)》、勒曼的《音乐之声》,作者所塑造的一个 个的人物形象,有的形象是真实的,有的形象是虚构的,但是都给我们一个很立 体的感受,人物形象鲜明、有特色。杰出的人物中有宝贵的精神食粮,学生可以 探寻他们的生活成长足迹,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虚构的人物形象,也是来源于 现实生活,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百态,将生活中人物的善恶美丑凸显出来,体味 社会中各色人物的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在其中得到启示,有助于学生 的成长。八年级下册的选文《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九年级上册的选文 《故乡》、《蒲柳人家》,这些选文描写了人与人之间那种质朴、纯真的感情,从浓 浓的乡土气息中,让学生体味选文中的人情美,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这些选 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感染着学生,陶冶学生的性格情操,从而使学生的 思想、道德得到提升。
艺术美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有: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选文《中国石拱桥》、 《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说“屏”》,这些建筑园林、名胜古迹 在作者们的笔下,创设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使学生有“如在画图中”的美感,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艺术美,体现在大多数诗歌和古诗词作品中。比如:七 年级上册的选文《金色花》、《天上的街市》、《静夜》的现代诗歌。还有七年级上 册的选文《山市》,七年级下册的选文《口技》,八年级上册的选文《桃花源记》、
《望岳》、《春望》 ,八年就下册的选文《赤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九年 级上册的选文《望江南》,九年级下册的选文《如梦令》、《关雎》、《蒹葭》等古诗 词作品,诗人、词人很好地把自己的情意与客观事物用文字融合起来,创设出美 丽的图景。这样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我们在观赏这 些景、这些人的时候,就已经悄悄地接受了各样各式美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学 习诗文时。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作者描写的精妙之处,耐人寻味,潜移默 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1.4反映文化意蕴的选文
作为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意蕴主要包括有:古代政 治文化、道德文化、礼仪文化、风俗文化这四个方面。
古代政治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有:八年级下册的选文《岳阳楼记》、九年 级上册的选文《陈涉世家》和《出师表》、九年级下册的选文《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这些选文中 的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经验,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些 都可以给现在的我们很大的借鉴和启示,同时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伦理道德文化主要体现在:七年级上册的选文《<论语>十则》、《陈太丘与友 期》,七年级下册的选文《伤仲永》、《孙权劝学》,八年级上册的选文《陋室铭》、 《爱莲说》,八年级下册的选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这些选文中,有的是谈 修身养性,有的是谈求知态度,有的是谈为人处世,在这些作品中,对学生的学 习方法、学习态度有着直接的作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间接 的指导意义。七年级下册的选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九年级下册的 选文《鱼我所欲也》、《愚公移山》。舍生取义,不折不饶、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学 生的性格养成上,有着积极的激励和感染作用。
礼仪文化和风俗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礼仪文化、风俗文化占的比例很少。 在八年级上册的选文《大道之行也》,是选自于《礼记》,里面就提到人们要依礼 而行,要做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很好地把古代人的那种尊重礼仪显现出来。七年级 下册的选文《口技》,记叙了一场精彩的民间口技表演,即便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 了,现在读起来也还是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为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所震撼。
3.2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人文教育内容讨论分析
3.2.1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优点
3.2.1.1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单元编排人文线索明晰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了以人文话题为单元的组合方式,即按人文话题为主 组织单元,每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人文话题选文。各个单元的选材在注重题材线索、 体裁线索的同时,注意到选文的人文线索,体现出题材、体裁线索和人文线索的 有机统一。六册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而且几乎每个主题都饱含着人文 性。就拿八年级上册的教材来说,第一单元选取了战争题材的作品,让学生可以 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 个极端,看到人类顽强意志力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第二单元则是以“爱” 为主题,几篇选文都是在诉说普通老百姓之间的“爱”,让学生从选文中感悟到“爱” 的博大,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第三单元的选文基本上都是与建筑园林、名胜古 迹有关,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见,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第四单元的选文是关于探索自然的,选文所说明的事物事理虽然有所不同,但是 选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却是一致的;第五单元选取的是文言 文,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寄托 作者的情怀;第六单元选取的是古文中的山水景物,歌咏自然山水,可以激发学 生的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通过这对六个单元的描述,可以清晰地看 出每个单元都是人文性的体现,而且选文都是围绕这个而展开的。
3.2.1.2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涉及面广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内涵的人文教育内容包括了自然、社会、生活等多个 方面,基本满足了初中学生涵养人文底蕴、形成健康人格之所需,为学生树立良 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教材从礼赞生命、珍爱生命到人生认识 人生思考,从理想、信念到个人操守、社会抱负,从热爱大自然到忧思环境,从 思索历史到认识社会、感悟生活,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到探求真知、创新意识 从吟咏民俗文化到感受名胜古迹、文化艺术的魅力等方面。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 材进行了人文渗透,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材的人文性,能够通过语文教材使学生 的人格品质有所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所提高,进而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 康人品。
3.2.1.3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比较关注人的价值
从整套新编的语文教材可以看出,六册教科书共有36个单元,几乎每个单元 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其中都是与人的价值有关系的,都是从人与自然 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三大板块中分化出来的,36个单元 的主题有:感悟人生、理想信念、感受自然、生命之歌……由此可见,改革后的 语文教材的编写都注意选取关于“人”的主题的作品。如:关于生命的,让学生 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这样的作品能够引发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和人生 的思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能够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作者描写了紫藤萝获得新生后的生机勃勃,正是紫藤萝生命的繁茂与蓬勃,带走 了作者原先的悲痛与焦虑,使得作者获得了一种宁静和喜悦。这让我们领悟到了 生活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会遇到的困难和不幸,我们要学会思考,以积极的心态 去面对,这样才不会让生命太过沉重,要学会放下。又如《斑羚飞渡》中,一群 生性温顺的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时,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以牺牲来挽 救种群的生存的壮举。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这是敬畏生命。这样可以让学 生领悟到生命虽然是有限的同时,还可以让我们明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 价值。如此这些,语文教材中作品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让学生体验和思考 人生,对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
3.2.1.4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淡化了政治意识形态
新编的语文教材,打破了以往的政治思想统摄语文教材的模式,删减了大量
语文教材中关于政治色彩的内容。比如大量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选文,代表无 产阶级的价值观等。根据前文的统计结果来看,政治文化在教材中只占了很少一 部分,而且主题不再是歌颂社会主义、打倒资本主义、进行阶级斗争这之类的。 在新编的语文教材中,大多选文关于政治文化的主题是爱国主义。如光未然的《黄 河颂》,主要是描写我们祖国山河雄奇壮丽,战士英勇抗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 者那份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莱蒙托夫的《祖国》,也是以自己 独特的角度,自有的方式,抒发作者对祖国奇异的“爱情”。即便是以前政治色彩 浓厚的选文,选入语文教材之中,编者也做了一些调整和修改,改变了它们以往 的侧重点,政治色彩淡化了许多。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以往的主要思想 是揭露资本主义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的金钱倾向,现在的选文中的导读中要求是这 样的:品味莫泊桑的语言,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由此可以看出, 新语文教材的编写不仅仅是充分显示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 新的旨意:“选文要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丰富多样。” ① 同时这也符合了学生求知和阅读的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
3.2.2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不足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很明显的不足就是:各种文化比例不合理。语文教材的 编写要考虑很多方面,既要考虑思想政治方面,又要考虑现代科学文明的发展; 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考虑是否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等等这些,都是 教材编写的依据。然而,中华民族又有那么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 还有世界各地的多种特色作品,不是全部都能涵盖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这就 不得不要求我们作一些甄选。对于现行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人文教育内容的统计, 我们不难看出:各种文化比例是不一致的。有的文化类型占的比例很少,甚至几 乎没有,像教材中的风俗文化、礼仪文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里也指出:“学生要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各种形式的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学生认识 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②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也应该注重这样各种 文化的选择。选取各样各式风格、流派、内涵各异的作品,让学生学会以宽广的 心态去接纳和学习不同的文化,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四章 对初中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编写的思考
和建议
语文教材的形式呈现,应该根据语文自己的个性,量身定做地进行编制。语 文教材编写者根据他们对语文的认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力求将他们认为学 生需要学习的东西表现出来。教材的编写,尤其是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语文 教育改革是否取得成效,学生的发展是否有所突破。经过前文的阐述分析,笔者 从教材选文的考量、教材中练习的编排这两个方面来做一些思考和建议。
4.1选文的考量
语文教材的编写永远是正在进行时。现行的语文教材编排体例,最大的特点 就是以选文为主体。可见,选文在语文教育、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新编教材中 的选文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体现了“工具性”、“人文性”, 但是在选文的考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单一、内容缺乏整合等。
结合新的教育改革理念,笔者对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建 议。
4.1.1选文应该注重经典阅读,扩大经典作品的比例
从选文的地位来看,选文应该注重经典阅读,扩大经典作品在语文教材中选 入的比例。在经典阅读中,古代文学作品是最主要、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 在 214 篇选文中,只有 18 篇,仅占 8%,而且大都是选段。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将 近三千年历史,占的选文比例却是这么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合理的。三千 年的优秀文化不是几篇选文就能代表的,教材中没有凸显出经典阅读的地位。虽 然对于学生来说,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正是如此,才更需要教师通 过讲授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 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也是如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如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如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尊老爱幼……如此等等。像这 些古代文学作品,源远流长,意蕴丰富,作品中包含的道德文化、礼仪文化、习 俗文化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思想,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学生 在做人、处事、修身、养性等方面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我们应该让学生熟悉 它,牢记它,然后做到身体力行。孔子著的《春秋》、老子著的《道德经》、庄周 著的《庄子》、戴德、戴圣编定的《礼记》、屈原著的《离骚》、司马迁著的《史记》、 刘勰著的《文心雕龙》、吴楚材、吴调侯选定的《古文观止》、李毓秀著的《弟子 规》、关汉卿写的《窦娥冤》、王实甫著的《西厢记》等等,看起来,都是大家耳 熟能详的作品,但是真正了解作品中具体内容的没几个,这就需要在我们的教材 中的指导学习。在语文教材选文中,不要求全部都有,但也要所涉及,引导学生 去拓展。
4.1.2选文应该多元化,各种文化类型、文化内容都应该在教材中适当 地选择
从选文的类型来看,语文教材应该适应时代的步伐,尊重文化的差异,从不 同的角度来选择选文。现在是多元化的世界,风格、流派多种多样,代表着封建 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也同样可以并存着。虽然各种多元文化有 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就更要争取选文的多样化,更要 培养我们的多元文化意识,盲目的排斥是不行的。像外国作品的选取,多是几个 “大家”的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泰戈尔的《金色花》、莫泊桑的 《我的叔叔于勒》、培根的《谈读书》,都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或者是审美艺术价 值的作品。无疑,这些选文是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但是这些选文并不利于学生 真正地了解外国的文化、了解外国人们的生活。选文的范围应该更广泛些,比如 埃及、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富有民族特色的选文,贴近外国人们生活的选文。还 有关于民俗风情方面的选文,仅在八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中有明显的体现。如: 《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泥人张》、《好嘴杨巴》。民俗 是人类文明积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尽的乐 趣,民族民俗文化的记载,也应该在语文教材中得到重视。正如新的语文课程标 准里指出的:学生要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各种形式的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 化的营养。学生认识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的考 量,也应该注重这样的多元性。选取各样各式风格、流派、内涵各异的选文,让 学生学会以宽广的心态去接纳和学习不同的文化,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 高思想文化素质。
4.1.3选文的编排要具有系统性,注意选文、单元的整合
从选文的整体性来看,选文的编排要有系统性,注意知识的整合。初中有六 册教材,每册又分为六个单元,一起共计三十六个单元。这么多的单元,这么多 的主题,难免会有交叉和重复性的可能,但还是要尽力做到不重复、不累赘。每 个单元要做到一个有机的整体,将需要学习的这一方面的内容大致上要聚集在一 块,将语文学科、语文生活联系起来,不要有一篇课文的孤立存在。每个单元要 有组合的重点集合的概念,如这个单元若以情感的选文为主,那么这个单元的重 点就是人格品质的教育;这个单元若以文化类型的选文为主,那么重点是发展民 族文化,学习各种不同的文化知识。这样,既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激起学生学 习、探究的兴趣,也保证学生的情感的升华和品质的提升。就拿七年级上册的第 六单元来说,线索就有点错乱。第六单元的选文有:《皇帝的新装》、郭沫若的两 首诗《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赫 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有嘲笑愚蠢皇帝 的童话,有寄托诗人理想的诗歌,有远古造人的神话,蕴含道理的寓言,无论是 体裁、题材和其他的线索,都没有做到有机的统一。在以后的编排中,每个单元 每册教材,都要有一个明晰的线索,令每个主题都能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4.1.4选文的编排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相适应
从主、客体来说,语文教材的主要对象还是学生,选文的编排要遵循学生的 身心发展特点。常会有人这样安排了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编排顺序:初中低 年级读《西游记》,初中高年级读《水浒传》,高中低年级读《红楼梦》,高中高年 级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编排还是很有见地的,在一定程度上符合 了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文如果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令 学生失却阅读的兴趣,而且很多意义在当时不是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的。比如说朱 自清的三篇散文名作,有人主张作这样的处理:“《背影》编入初中一、二年级的 教材;《荷塘月色》编入初三或者高一年级的教材;《绿》编入高一或者高二年级 的教材。这样的处理,从内容的深浅或者文字难易的权衡上来看,都有一定的阅 读心理根据。”①现在,不同体裁、不同样式的选文都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材选 文的编选要做充分的考量。因此,语文教材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考虑到 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比如,初中低年级应多选取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生活随 笔、观察日记等,这样一方面考虑到了学生学习的特点、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 培养学生观察身边生活的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步入高点的年级,随
①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16. 着社会阅历、思想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选入具有一定文学色彩浓厚的选文,时 事评论、思想杂感之类的作品,这些可以令学生的思想随着学习不断地深入,同 时也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2 练习的编排
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充分而适当的练习。学生通过练习训练,可以消化在 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对语文 教材中的练习进行分析,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练习从以往的强调知识系统传授、“双 基”训练到比较注重人文素养的熏陶和养成。新编语文教材的练习体现了 2001 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可以看出,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 果。例如,新编的语文教材减少了对字词句段的训练,而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和感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尽管新编语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知识和 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但还是没有完全切实 地实现。对于语文教材练习的编排,笔者认为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
4.2.1 练习要注重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人文知识的蕴含
人文知识不仅仅在教材选文中体现,在练习训练的同时,也应该蕴含着人文 知识,体现人文精神,启发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激发学生珍视生命的情感,树 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像九年级下册中的《鱼我所欲也》,它虽然是充满着理性思 维、处世哲学的古文,但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应该在其课 后练习设计中有所体现。但是我们的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是用大量的文言文知 识来代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及对人生和社会的领悟。例如:“一、作者为了阐 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二、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看看意思是否 相同。三、结合本文及《<孟子〉两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①这样, 只会令学生对学习古文更加反感,以一种排斥的心理接收着。如果,把练习的问 题重新设计下,学生的态度就会不一样。如:关于本文,有的人认为是“舍生取 义”,有的人觉得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你的看法呢?与同学交流讨 论,大胆说出你的意见。这样,既可以达到练习训练的目的,又让学生对人生观 价值观有深入的了解。
①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Z].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61-162.
4.2.2练习要依据选文在教材中的定位来进行设计编排
李海林说:“好的语文练习题,是对教材的教学价值的揭示和定位。它告诉教 师和学生,教、学这篇课文就是要注意这些方面,就是要掌握这些方面。这些地 方是教学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教学目标内容之所在。”①可以看出,选文 的地位是我们课后练习设计的依据之一。王荣生就把语文教材选文划分为四个类 别:定篇、例文、样本、用件,这样足以看出选文自己本身就有层次的区分,那 我们的练习就当然也要依靠选文的地位来进行设计编排。就拿朱自清先生的《背 影》来说,从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材编写来看,编者把它作为“定篇”。编者把 《背影》放在“让世界充满爱”这样的单元主题中,主要的目标就是通过领会《背 影》父爱的主题,让学生感悟“爱”,从而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这其中有着丰富的 教育内涵。语文教材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一题和第三题是体现了“定篇 的意图:都是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主题。但是,在第二题和第四题中,编者的练 习设计就没有很好地体现选文的地位。如:第二题是找关键性语句,这样就被处 理成了“样本”的姿态。第四题是应用性的练习设计,这样就被处理成“用件”, 这与选文的地位是不吻合的。《背影》在选文中是经典的作品,编者是定位于“定 篇”,那么我们的练习设计也要设计成“定篇”的规格,让学生清晰、明确地领会 到《背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因此,我们要把第二题和第四题做一些处理 比如第二题,我们可以是关于《背影》的艺术特色分析,注意抓住细节的描写。 还可以补充介绍一些其他描写父子之间感情的文章,进行下对比,体味语言的不 同之处。第四题,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选文,体味父亲以他的背影表达对作者的 爱以及作者对父爱的理解和眷念,然后让学生描写自己生活中的“父爱”,从而引 导学生彻底地领悟选文的主题。这样,既体现思维的启发、知识的迁移和实际的 运用,又丰富学生的情感,这样,练习才成很好地完成“定篇”的任务。
4.2.3练习要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
现在,我们都知道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就是主人。 所以,练习的设计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发展特点。初中生是十二岁到十五岁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有些叛逆,最爱 幻想,渴望被尊重被理解的年龄阶段。所以,我们在教材练习的编排时,要从学 生视角出发,符合这个时期学生的情感需求,充满亲近感,满足学生的好奇、挑
①李海林.语文教材的语文性问题案例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2004(10):2 8. 战的心理。就拿七年级下册中的《社戏》这篇选文的课后练习来说。“研讨与练习” 的第一题:“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 的体会吗? ”①这道题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问题的设计与青少年有 一定的距离,没有亲近感,会令学生有一种排斥抵触的心理。但是如果把问题重 新设计下,会令学生欣然接受些。如:课文中的哪件事情让你感觉很有趣?它让 你想到过去生活中的什么事情了吗?看看课文最后的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也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和你的同桌 说说你的经历。这样的话,凸显了练习的对象是学生自己,考虑到了当时作为青 少年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练习出来的效果就会不一样。
练习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 如七年级上册的《紫藤萝瀑布》中的练习:“朗读全文,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②虽 然这个研讨与练习对学生认识人生、遇到挫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作为当时 青少年的学生,经历还是少了点,回答时会像完成任务似的,对学生的认识、思 考作用意义不大。但是,如果能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确切已经经 历过的,那效果就会不一样。如:七年级上册的《风筝》,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 一道题:“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 也做过许多游戏,做过不少小玩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来说给 大家听听或者展示给大家看看。③这样,在大家说、玩、做的过程中,既完成了 作业,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无疑是一种很好的 练习方式。这样学生不会像往常那样把练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在完成练习 训练的同时,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性情的养成、人格的丰满也有积极的 作用。
①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Z].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1.
②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Z].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7.
③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Z].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0.
社会的日趋变化,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人文教育也越来越关注。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语文教材作为语文 课程最重要的载体,是传授知识、培养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媒介。在教育改革大 潮中,新编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也顺应而出,许多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涌现在 语文教材中,特别是人文性的体现。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可以熏陶感染学 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 的人生态度上,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上,有着深厚的影 响作用。所以,对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主要对人文教育的内涵及人文教育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因素作了概念的 阐述,对现行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所体现的人文教育内容作了统计和分析。通过 分析和讨论,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广泛展现人文教育内容的 优势,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语文教材中编写的一些不足。
由于本人理论功底薄弱,知识水平有限,研究存在有许多不足。特别是对语 文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的划分还是十分粗浅,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 分析、统计还停留在一个比较肤浅的层面,没有分析透彻,需要进一步学习。针 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的建构:选文的考量、练习的编排,没有很好 地与人文教育内容相结合起来,论述显得有些单薄需要进一步深入、完善。
对于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今后将会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 现实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文教育将会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也因此变得更加重 要。本文的分析研究只是语文教育中关于人文教育方面的一小小块,希望以后能 有更多的目光关注我们的人文教育,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 文(七一九年级)[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
[3]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顾黄初.语文教材的编制和使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 ]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6]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7]李山林.语文课程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8]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9]徐旦泽.语文学科中的素质教育探索[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7.
[10]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11]郭瑞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
[12]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探索[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3]李杏保,陈钟梁.纵观语文教育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4]朱汉民.儒家人文教育的审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5 ]朱自清.经典常谈[M].上海:三联书店,2004.
[16]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17]李大圣.百年反思:语文育人功能检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8]高万祥.高万祥与人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9]周纪焕.现代作家语文教育思想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 8.
[20]张颖.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新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1.
[21]何方.论语文素养[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2.
[22]于康平.人文教育:概念辨析、历史发展及现实切入点[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2.
[23]霍川蓉.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健全人格”[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5.
[24]官卫星.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5]王振香.新课标背景下人教版(七-九年级)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述评[D].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2005.
[26]莫莉.语文教材的生命价值观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27]娄同森.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8]谭小红.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阅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9 ]曹红艳.四种不同版本语文教科书之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30]颜燕.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多元文化的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1]严秀梅.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重建[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7.
[32]胡立英.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33]宋秋喜.二十一世纪初期三套初中新课标语文教材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 学,2007.
[34]向欢.两地四套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文系统的对比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 学,2008.
[35]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9.
[36]陈丽俐.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的《背影》阅读练习设计之比较[D].福建:福建师范大 学,2009.
[37]李玉双.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化[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38 ]戴金花.新课改前后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39]郝婷婷.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11.
[40]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6).
[41]董华,桑宁霞.科学——人文教育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研究,2001(12).
[42 ]孙建校.如何在语文教材中挖掘美[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07).
[43 ]蔡忠平.浅探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09).
[44]葛亦虹.重主体重探究重人文[J].教学月刊,2004(02).
[45 ]罗瑞宁.语文教育评价的三个维度[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6).
[46 ]李海林.语文教材的语文性问题案例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2004(10).
[47 ]曹永,杨青利.语文教材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比较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12).
[48]李山林.人文精神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01).
[49 ]胡根林.关于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的理解与反思J].语文教研,2007(03).
[50]祝小波.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自然景物描写的教学价值研究[J].现代语文,2007(04).
[51]王正云.语文新教材的编排与人文精神的回归[J].中教研究,2008 (01).
[52]倪文锦.中国百年语文教材的文化选择[J].中学语文教学,2008(08).
[53]汪旺富,倪岗.练习设计比选文更重要J].语文教学通讯,2008(12).
[54]李安仁.注重语文教材人文性的挖掘[J].考试•教研,2009(02).
[55 ]周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评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8).
[56]陈有武.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性探析[J].综合天地,2009(11).
[57]秦峰.中学语文较此案的选编应慎重[J].教研天地,2010(06).
[58]周智刚.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J].湖南教育,2010(11).
[59]胡勤平.承精髓,重人文[J].现代教育,2011(04).
[60]张希艳,刘元克.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生命教育价值实现策略[J].现代语文,2011(04).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yingyu/6387.html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当代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基于伦理学视角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