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目的 2
第三节 研究意义 3
一、理论意义 3
二、 应用价值 3
第四节 论文框架及创新之处 4
一、 论文框架 4
二、 创新之处 5
第一章 研究综述 7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7
一、文化意识 7
二、中国文化 8
三、 文化教学 8
四、课程思政 9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
一、国外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研究 10
二、 国内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研究 13
三、 总述与启示 18
第三节 理论基础 18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9
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9
三、 价值取向理论 20
四、 产出导向法 20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第一节 研究问题 21
第二节 研究内容 21
第三节 研究方法 21
一、文献研究法 22
二、问卷调查法 22
三、访谈法 23
四、实验研究法 23
第四节 研究步骤 24
第三章 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5
第一节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及分析 25
一、中国文化融入日常英语教学高一学生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25
二、高一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接受态度情况分析 27
第二节 教师调查问卷数据及分析 28
一、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师教学情况 28
二、教师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态度 29
第三节 学生与教师访谈数据分析 30
一、学生访谈数据及分析 30
二、教师访谈数据及分析 31
第四节 综合数据分析及结果 31
第四章 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验 33
第一节 实验教学准备 33
一、确定实验教学课题 33
二、提出实验假设 33
三、确定研究对象 34
第二节 实验教学设想 34
一、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验思路 34
二、教材中中国文化的挖掘与融入 34
三、教学设计路线图 35
第三节 实验教学实施过程 36
一、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案例一 36
二、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案例二 43
第四节 实验总结 52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52
第一节 学习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53
一、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3
二、学生学习情况访谈结果分析 56
第二节 研究结果 57
结论与启示 57
第一节 研究结论 58
第二节 教学启示 58
第三节 融入策略与建议 59
一、融入策略 59
二、融入建议 59
第四节 局限性 61
参考文献 61
附录 6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2
致谢 73
绪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精神,是一种爱国精神。十九大报告指出,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要有文化自信,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 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加深入进行国际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 建设。因此,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 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将文化意识确定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 一,培养文化意识不止是了解外国文化,同时也应对本土文化进行理解和认同,让学生 在跨文化背景下汲取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情感,从而成 为有家国情怀,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②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对于中国文化的教育远远不够,只是“引进来”,并未“走出去”。 具体来讲,对目标语文化学习较多,对中国文化学习不够。在当前高考“应试教育”的 指挥棒下,高中英语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做题方法,日常英语课堂主要 是讲解语法知识点及相关考点、阅读与写作技巧、不同做题方法等等,而对教材中关于 中国文化的文章及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也是讲解语法知识及做题技 巧和方法,对于中国文化则讲解则一句话带过,这种现状比较普遍。随着中国的综合国 力不断地增强,作为一个大国,正在不断加大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从最早学英语的目 的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被动地接受先进的外国思想、技术,学习其他国家的文 化等等;到近现代学英语不是单向学习,而是为了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全球化趋 势,了解和熟悉其他国家的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沟通与贸易等等;再到如今 中国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革的局势下,国家提出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国人的“文 化自信”意识,提升文化软实力,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更好地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下一代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高中学生为主体,在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探究从英语教材中挖掘和融入中国文
①祝爱华,高凤江 《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教学与管理》,2019第24期,第101-104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4页。 化,并渗透到日常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中国文化意识、文化自信及用英语讲好 中国故事的能力。
第二节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文 化自信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发展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更深入地了解国家的民族精 神、法律制度、生态环境、科学技术以及国家安全等,培养学生批判性接受事物的思维。 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政治素养以及健全的人格。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 并适当高于他们认知规律的中国文化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不再排 斥,更感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是可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他们所熟悉身边的人与 事物都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从了解中国文化入手,再到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最 后可以进行中国文化的简单讲解与输出,从培养文化自信作为首要目标,再逐渐渗透到 坚定中国特色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及道路自信。同时,引导教学与学更加注重立德 树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来讲,一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有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 简单的英语表达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 感;三是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运用能力,结合学生现有能力和知识水平,让学生能够 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此三个目的相辅相成,通过循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强化,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其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1 教学目的循环图
Fig. 1 The circulation chart of the teaching purpose
第三节 研究意义
本节从其对相关主体、国家的理论意义和其推广性与实用研究价值两方面来阐述。
一、理论意义
从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程十分必 要。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学生已有 的认知角度出发,可以增强学生已有知识迁移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 化,并学会用英语简单讲述蕴含中国文化的故事,既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也能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本研究在产出导向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 施,丰富了产出导向法及其他相关理论在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从高中教育阶段就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和行为,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规律,也能培养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接班人,该研究于国、于高中英语教育、以及学 生自身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
二、应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究挖掘和融入中国文化于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及讲解意识,通过现状调查,一是发现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知之甚少;二是 发现实际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以高考为导向,讲课时讲解大量的相对应的习题册 对于学生文化意识和中国文化用英语讲出来的能力培养远远不够;三是发现学校还是沿 用以前的教学制度和方式组织教师教学,对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力度不够 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教学方案,培养学生中国文化意识,认同并热爱中国文化, 实现让学生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
在教材内容上选择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拓宽视野,博采众家之长, 利用高中英语课程优势,提取其中的文化因素并学习其相应的表达,与时俱进,联系生 活中的重点及热点话题,及时反映世界科技新进展,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学习优秀 榜样和民族精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眼光长远的人才。”①
本研究通过开展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研究的调查,对其融入现状展开分析,
① 刘正光,许哲,何岚 《“立德树人”与大学英语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 为例》,《中国外语》,2021年第18期,第25页。
优化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国文化融
入高中英语教学实验研究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应用实践参考价值及推广意义。
第四节 论文框架及创新之处
论文框架
本研究主要从绪论、研究综述、研究设计、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
融入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及结论与启示几方面展开,其框架图如下所示:
图2 论文框架图
Fig. 2 Framework of the thesis
本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首先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 的、研究意义、论文框架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是研究综述。首先是概述文化意识、中国文化、文化教学以及课程思政的相 关概念界定;其次梳理了国外文化教学、国内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并进行了研究总述;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是研究设计。本章介绍了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主要 对高中英语外研版教材(必修2)中的中国文化进行挖掘、分析与融入,并在后面实验 教学时设计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日常教学的教学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是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本研究分别对汉中市某高中的教 师和学生关于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现存的相关 问题,分析其成因,总结了其现状。
第四章是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在进行实验研究之后再对相 关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和访谈。
第五章是研究结果与分析。本研究借助 SPSS 26.0 软件分析学生在进行中国文化融 入高中英语教学前的现状、态度与接受情况,在第二章用于测信效度及第三章进行使用; 以及进行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之后的学生的感受、兴趣、接受情况以及以读促说、 以读促写的能力变化情况,在本章使用,通过对比分析,结合以往相关研究分析,得出 研究结果。
最后一章是研究结论与启示。通过实验研究对得出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 的研究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对学校、教师、教材和学生等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同 时指出虽然研究存在不足,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和优化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 教学的教学模式,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 和建议。
二、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在文化自信的时代大背景下,本研究从下一 代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高中学生为主体,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 时期,进行了从英语教材中挖掘和融入中国文化,并融入到日常英语教学的实践;二是 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来指导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 为主体,进行场景驱动输出,输入促成产出及师生合作评价;三是在以往文献以现状调 查为主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实验研究进行教学实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第一章 研究综述
本章从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两方面进行展开,其中相关概念里面主要包 括文化意识、中国文化、文化教学以及课程思政四个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从将本 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以及国内 外研究的总述方面来展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主要有四个,包括文化意识、中国文化、文化教学以及课 程思政。如下图所示:
图1-1 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
Fig. 1-1 Related concepts involved in this study
一、文化意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意识是元认识,而文化是一群人共同形成的认识,是对认识的 认识。国内外有很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定义,Byram (1994)将对其理解是“批判性文 化意识”,将其定义为“依据一定标准在本国和其他国家文化之间进行批判性评估的能 力”,对跨文化交际很重要。Brown(1994)强调了要帮助和鼓励学生自己去意识到母 语文化与其他之间的差异来提高学生对于文化意识的重视(引自Cakir,2006)。Kramsch
(1998)将语言与文化练习起来,体现一种文化现实,阐明了语言的不同用途和目的最 终如何塑造一种文化。Young & Sachdev (2011)将批判性文化意识定义为与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成功有效沟通的能力。①
①PAbdullah; Bukhar; Almutairi.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ing Exposed to Culture through Social Media and the 新课标中,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语言、文化、思维及学习等四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文化意识是以科学的方式培养人,让学生慢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需品质和相应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认知、选择及学习。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价值取 向的体现。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形成文化自信,又 有世界范围内的大局观,学会为人处世,从而成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①
本研究主要讨论的是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而不是目的语文化意识,并不是说目的 语文化意识不重要。以文化意识为主并不只是单独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还包括综合培 养学生的其它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其他素养。
二、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既有物质上的 也有精神上的,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用他们的各种生活经验以及创造力,用文字或其他 方式记录下来,一代代进行传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特有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文化。
国外所认为的中国文化就是属于中国范围内的所有文化,国内有比较新的认识,袁 小陆、赵军、王辉(2021)认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不仅意味着认识、学习,更是 理解、传播的过程。具体而言,一是要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知之明”,要认识、 学习、理解、维护中国优秀文化;二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在对外交往中传播中国优 秀文化的基本语言能力。②中国文化可从深度和广度上具体来讲,横向来看,中国文化 包括所有一切文化形式,例如政治、经济、历史、哲学、艺术、民俗形式等;从纵向来 看,主要包括古代、现代和现代当代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继承和发扬时,我们 要注意进行批判性对待,取其精华,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地继承和传承。
综上所述,结合课程标准及相关概念,本研究对中国文化的选择为一切具有中国特 色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及与时俱进的中国近现代的优秀文化,既包括优秀物质文化 也包括优秀精神文化,其范围非常广,可涵盖中国的一切优秀文化,再根据教材的主题 来挖掘或选取优秀的文化进行日常英语教学的融入。
三、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从字面看就是涉及文化的教学,而学界对文化的界定及来源却有不同理
Willingness to Learn English[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019, p62-72.
①前注②,页1,第4-5页。
②袁小陆,赵娟,王辉 《英语专业教育中的中国文化传承现状研究》,《中国外语》,2021年第18期,第68页。
解。胡文仲(1991)认为英语教学离不开语言与文化,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因而“英 语教学一定是包含文化教学的”。谈及英语学习的文化教学,不得不提到文化来源,1999 年,Cortazzi & Jin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分为三个信息源,即母语文化、以英语为第一语 言国家的目的语文化及世界范围的英语或非英语国家的文化。①王玉、宋宝梅(2013) 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认为文化包括了人类创造出的一切物质或文明成果及风土人情。而 文化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这些知识,进行母语和目的语文化比较,从而理解所学内容,并 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研究所指的文化教学中的文化主要指中国优秀文化融入高中英语的教学,既包括 取其精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近现代优秀文化,文化教学在这里主要指从外研版 高中英语教材中挖掘以及融入到高中英语的教学。
四、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在国外没有相关概念,但是其最早的雏形是德育,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 基等教育学家都对此进行过相关研究,国内早在古代也对思想道德的教化有很多研究, 如孔子、孟子等大教育家的相关言论。②
“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的核心教育方针,是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强调广大教师 “育人”的社会责任(习近平,2016)。课程思政指以“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目标,强 调将思政元素融入所有课程中,以培养全人的理念将所有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结合,来综 合育人。③刘正光、许哲、何岚(2021)认为课程思政让外语教育相关人员重新思考了 其本质,其变革是全方位、宽领域的,影响了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式等 很多内容。国内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也属热点话题,在此不做赘述。
本研究主要将其和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联系起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渗透 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学生的体内,最终达到课程育人于无形的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英语,具备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
①Cortazzi, M., Jin, L. Cultural Mirro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FL Classroom [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196-219.(转引:王晓亚《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现状调查》,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第 6 页。
②马旭娜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研究》,《陕西理工大学》,2021年6月,第11页。
③丁凤,王蕴峰,欧阳护华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以“交际英语”课程为例》,中国外语,2021年第18期,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节从国外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国内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研究综 述及启示几方面进行。
一、国外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研究
这里讨论的主要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将母语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情况,将从 侧面有助于本研究针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进行探究。由于国外将“中国文化” 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很少,且相关国内对国外的文化教学研究历史脉络研究比较全 面和系统,其中,比较全面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王晓亚(2020)从文化教学大背景入手, 对国外文化教学从模式、目标、内容、方法和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非常详细和全面的阐述, 在此不做赘述。本研究主要从近几年国外母语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方面入手,辅之以目 的语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
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类:一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二是文化学习 结果;三是教师对文化教学的认知;四是熟悉的环境及文化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五是本 民族文化保护;六是教材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七是文化来源多样性;八为不包含在上述 的其他类型。如下图所示:
Fig. 1-2 Some major foreign research aspects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into English teaching
一是以学习者为主体方面,2004年,从事跨文化教学的美国教授Patrick R. Moran, 在中国出版的著作《文化教学:实践的观念》一书中,主要探讨了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实 现文化教学的目的,注重的是文化教学,而非语言教学。并提出了“文化体验”的重要 概念,重视学习者的文化教学和文化体验,提出了文化学习过程在语言学习课程中的重 要性,同时在很多学者提出的文化三要素(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观念等)的基础 上,提出了文化五要素说,即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观念、文化社群、文化个体, 并说明文化五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融会贯通的。并且用“文化冰山”来表述五要素的 不同,除了文化观念大多数情况下是隐形的,少数情况为显性,剩下四个都是显性的。 并对这五要素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阐述,从个体能力着手,提出了文化学 习结果的复合结构,更说明了作者对于学习者的重视。该研究主要是从目的语文化的角 度来阐述文化教学的。①2021年,Graham研究了泰国文化与英语学习和教学的关系,研 究学段为小学,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定性研究,以及这种模式是否受 到文化的影响。主要从社会文化方面考查教师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看法,泰国英 语教师如何在泰国文化的熏陶下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看 法和学习偏好,以及这些偏好和文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泰国文化可能会对泰国教师 的英语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也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积极影响。
二是文化学习者的结果方面,2017年,Nguyen将文化学习作为语言学习的一部分, 探究了学习者对于文化学习的结果问题。既讨论了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也分析了 语言课程中的文化内容,在以往语言教学中与文化有关的研究基础上,区分了学习者在 学习文化中三个不同层次的结果,即文化知识、文化意识和文化能力。②并提出了相应 的框架,来检验学习文化的学习者成果,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三是教师对文化教学的认知方面,2018年,Baltaci & Tanis调查了土耳其英语教师 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地位的认知,并说明了他们在进行文化教学时所遇到的困难。该研 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职前和在职教 师在进行文化教学时的认知差别不大,而融合的方式和遇到的问题却差异较大,具体来 讲,在职教师更倾向于使用教材作为文化素材的来源,而职前教师则倾向于使用真实的
①Patrick R. Moran.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岀社,2004 (2009.6 重印),第 5页.
②Nguyen, Trang Thi Thuy.Integrating Culture in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Learner Outcomes[J] .Reading Matrix: An International Online Journal, 2017, p145-155.
文化材料来融入教学。本研究从教师的角度来研究文化教学,对外语教师、相关文化教 育课题和课程专家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①
四是熟悉的环境及文化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方面,2019年,Sheridan、Tanaka与Hogg 从熟悉的环境对学生的外语学习的方面入手,在日本外语教学中对材料熟悉度有效性的 研究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的交叉研究方法,考察了文化熟悉性对大学生阅读理解、 词汇保留和课文兴趣的影响。结果显示,学生在阅读自己所熟悉文化的英语阅读题和词 汇方面得分较高,而且普遍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参与度。该发现对英语教育者、学习者 和教材设计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②
五是本民族利用外语进行保护方面,2020年,Yuliani从保护马来民俗文化角度出 发,通过观察、分析、收集廖内现存的各种马来民间文学艺术中提取宝贵的教学观点, 采用数字创新的形式进行文化开发和保护,将其发展为英语教学,然后形成马来民间传 说的英语教科书材料,与促进英语学习相辅相成。此研究认为文化应该作为一种财富来 保存,作为遗产来分享给年轻一代。
六是教材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方面,2021年,Riadini与Cahyono对印度尼西亚共和 国教育和文化部出版的十年级高中英语教材进行了文化内容的分析,根据Cortazzi & Jin (1999) 对文化的三个分类,以印度尼西亚为例,这些材料主要描述印度尼西亚的社 会和文化,里面的所有文化来源都来源于这三个信息源。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文化信 息来源中,涉及源文化的内容最多,占58%;其次是目标文化,占比35%;国际文化中 的文化内容只占 7%。该研究指出,虽然,这个现象导致了这本英语教材的文化呈现不 平衡,但是英语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包括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而不排除印 度尼西亚的文化。③总的来说,该英语教材中与文化相关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融入。
七是文化来源多样性方面,2021年,Saemee & Nomian对英语教学活动书中文化来 源的多样性方面进行了研究,根据其实际背景,即泰国公立学校中有许多来自邻国东盟 国家的学生,本研究调查了泰国萨穆特萨洪省一所小学使用的六本英语教学活动书中的
①Baltaci, Hasan Serif&Tanis, Selin. Place of Culture in EFL Classes: Perceptions and Challenges of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English Teachers[J]. Online Submis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2018, p260-272.
②Sheridan, Robert&Tanaka, Kathryn M.&Hogg, Nicholas.Foreign Language, Local Culture: How Familiar Contexts Impact Learning and Engagement[J].TESL-EJ:The Electronic Journal for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2019, p1-2.
③Riadini, Ulya Safira& Cahyono, Bambang Yudi.The Analysis of the Culture-Related Contents in an Indonesian English Textbook[J] .Indone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2021, p285-295.
文化多样性内容。研究结果按照文化来源及比例顺序来排列,如下:国际文化(40%) 、 目标文化(23%)、全球文化(17%)、亚洲地区文化(16%)、不明来源(4%)、源 文化(0%)和东盟地区文化(0%)。可以看出该活动书中的文化呈多样性,但是,涉 及学生社会文化背景和东盟地区文化的源文化代表性不足。①因此,本研究为使用政府 提供的当地英语教学活动手册的教师提出了教学建议,以适应和设计适合泰国多文化小 学学生的文化课程和活动,以达到国际上对优质教育的要求。
从以上研究成果来看,很多国家都对文化非常重视,研究维度呈现多元化,是目前 研究的热点话题。基于此背景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十分必要,是培养学 生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二、国内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研究
国内对于文化教学的研究较多,多是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的,研究的学段中核心 论文多集中于大学英语教学,对于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近几年也趋于增加 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997年,胡文仲、高一虹的《外语教学与文 化》一书深入研究了外语教学和文化的关系,并形成了教学大纲。2000年,从丛教授首 次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②,即英语学习者能用英语讲出别国文化,却讲不出中国文 化,至此之后有了更多的研究和成果;肖淑云(2021)对我国近二十年外语教学中的中 国文化教学进行了非常系统的回顾和思考,形成了中国文化英语教学的研究综述,从其 重要性、表达力、融入措施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几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和思考。
本研究主要从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进行研究,所以重点讨论高中学段,对大学 学段及未明确标注学段的只做简单讨论,初中学段的相关研究主要从行动研究和课程资 源整合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此不做讨论。如图1-3所示:
未标学段
国内中国文化融入 英语教学的研究
高中学段
图1-3国内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研究的学段
① Saemee, Kulthida&Nomian, Sing^anat.Diversity of Cultural Sources in ELT Acti^vity Books: A Case Study of a Multicultural
Primary School in Thailand[J].PASAA: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ailand, 2021, p61-86.
Fig.1- 3 The study se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domestic Chinese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1.以下为近几年未明确标注学段的相关研究,主要从融入方式、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中国文化传承现状、意义探究、中国英语前景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如图1-4所示:
Fig. 1-4 Research aspects without clearly marked learning segments
融入方式方面,王玉、宋宝梅(2013)探究了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必要性,指 出要加强中西文化对比,融入时要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方面, 祝爱华、高凤江(2019)主要从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出发,认为文化自信包括文化自信 意识和文化自信行为,其构建路径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即中国文化特色教材、显性文 化课堂、教师文化自信榜样,特色校园文化及文化自信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 信,以自信的心态讲好中国故事;①张澜(2021)分析了当前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一是 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太少;二是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的偏差;三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其文化自信的构建路径也主要有三个:一是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传统文化;二是提升师资 的对文化的敏锐度;三是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加强文化自信。中国文化传承现状 方面,袁小陆、赵娟、王辉(2021)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化测试法对3891名英语专业 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及其英语表达方面都有待提高, 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意义探究方面,赵应吉(2019)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视角论述了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提升其用英语表达中 国故事的能力,促进其英语学习。中国英语前景方面,刘聪伟(2020)从文化自信背景 出发,从中国英语的定义、特点及作用方面说明了中国英语未来的前景为只有用好中国
英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2.大学学段,主要从融入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培养路径及模式构建几方面进行
简单探讨,如下图所示:
图1-5 大学学段研究方面
Fig. 1-5 Research aspects of the university study period
融入教学方面,张佳琛、林速容(2016)研究了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大学英语教 学研究,论述了“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提出了用地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转变教师教学观,增加中国文化的考核内容;曲晓慧(2021)主要从中国文化缺失这一 角度出发,分析其原因,并从教材、课外活动、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及测评内容等方面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现状及影响因素方面,王旭华(2019)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 方面入手,测试出现状为大多数学生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更别提用英语来表 达了,文章从政策方面出发,深入剖析了融入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提升教学效果,让 学生产生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朱瑞雪、王振华(2021)认为教材、高校、教师等因素会 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产生影响,提出的改进措施为在考试环节要均衡中西方文化, 要在教学方式及手段上进行改进,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效度。培养路径方面,郭 艺(2021)从“母语文化失语”角度出发,探究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意 义和路径,其具体路径通过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测评以及第二课堂开放几方面进 行探索;彭永靖(2021)从在英语教学中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探寻出可通 过互联网和虚拟课堂的路径来实现文化自信的融入;顾卫星、孙倚娜、张莉、张卓(2019) 从大学英语校本课程角度出发,构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建设“跨文化交际”和“中 国特色文化英语教学”课程,来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陆丹路(2021)探讨了中国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的基本路径:中西文化知识对比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主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模式构建方面,章木林、邓鹂鸣(2021)
构建了“生成式翻转学习”教学模式,结果显示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尤
其是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3.高中学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简单分类,主要从 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概述,即调查研究、实践探究、行动研究、文化意识研究、教材分析、 渗透研究、呈现方式研究等,如图1-6所示:
Fig. 1-6 Research aspects of senior high school period
一是调查研究方面,唐伟(2020)对内蒙古范围内的高二学生和老师进行调查,发 现中国文化融入现状不理想,但教师都对此融入持支持态度,针对出现的问题,从教师、 教材编写者以及学生几个方面给出相应的建议,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方面给出启示 王晓亚(2020)非常系统和全面的对文化教学的模式、目标、内容、方法和原则进行了 国内外的对比研究综述,从教师对中国文化英语教学的认识、教师对《新课标》中文化 内容的熟悉度、英语课堂现状、影响教学的因素几方面进行了现状调查,并得出启示; 何雅涵(2020)、宋艾妮(2020)、谢娜(2020)、高志娜(2019)、黄小倩(2020)多 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 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并对其原因进行了 分析,最后提出相关改进意见和建议;刘婧(2016)从母语文化导入的角度进行了调查 研究;郝进波(2020)调查了乡镇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同样是找到影响因素,之后再给 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二是实践探究方面,刘威(2018)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强调 了含有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的重要性,对选修课的模式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国传统文化 融入到英语选修课进行了教学实践,让学生从文化学习中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三是行动研究方面,龚旭晴(2021)采用行动研究法运用“四步七环”(“四步”: 热身运动、知识链接、巩固练习、评价反思;“七环”:文化导入、自主学习、合作研 讨、展示交流、意义练习、情景运用、过程性评价)①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结果显示 该模式能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四是文化意识研究方面,韩笑(2017)从对文化及文化意识进行了界定,对高中生 的文化意识进行了调查和实证研究,发现学生的文化意识淡薄、态度消极,针对此问题 提出了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陈雪莲(2019)指出了培养学生英语文化 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教师技能、学生态度与内容方法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提高教师技能、展示文化内涵及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的策略;白玲(2021)主要讨 论了培养高中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策略;刘一凡(2020)没有明确对文化意识进行划分, 从体验策略的角度对文化意识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五是教材分析方面,谢宇杰、贾慧琳、冯玉沅(2020)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 为例对其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文化元素在教材中存在内容不均衡、 重输入轻输出、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提出的对策与建议主要从教师、学习者及教材 编写者等方面展开。
六是渗透研究方面,李诗乐(2021)从将中华文化自信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的角度 进行思考和实践,对文化自信及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渗透的一些策略; 杜锐(2018)对中国文化渗透入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研究,以实践为基础,提出“利用 教材”与“开发课程”两个渗透方法,并强调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周杨会(2020)以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修7中的一篇文章为例,进行了美国文化意识的渗透研究,并进行了 详细的教学设计;罗建军(2021)从策略角度研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英语 教学中,以上海新世纪版高中英语教材其中一课的延伸教学为例,提出了在高中英语日 常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个策略,即增补阅读资源、设计辩写任务、鼓励表
① 龚旭晴 《高中英语四步七环文化回应教学模式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行动研究》,《西华师范大学》,2021 年,第IV页。
演展示。①
七是呈现方式研究方面,吴晓威(2014)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选修11的教材 为例,分析出里面的文化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多样,但选择比例相差悬殊、呈现方式较 为单一,建议整合选择的文化内容,调整呈现方式。
三、总述与启示
综上所述,通过对母语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国外主要从以 学习者为主体、文化学习者结果、教师对文化教学的认知、熟悉的环境及文化对外语学 习的影响、本民族文化保护、教材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及文化来源多样性等方面来研究; 国内主要从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调查研究、实践探究、行动研究、文化意识研 究、教材分析、文化渗透、呈现方式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
发现对于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实验教学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在以上研究基 础之上,本研究将从中国文化融入和挖掘方面入手,结合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进行相 应的教学设计和实验研究,所受启示有:一是将中国文化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当中,以 学生为主体,选择贴近和来源于学生生活的中国文化,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 习兴趣与热情;二是在以现状调查研究为主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教学设计和实施,突 出了实践性;三是提出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日常教学,而不只是某个单元、某节课, 是从每堂课中都要渗透中国文化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相关素养,有助于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其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习惯;四是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 英语日常教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研究,从而选取两个实验教学案例来进行讨论与分 析。
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是时代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引起学校、教师和社 会的重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将视野不止局限于当代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更应该注重新一代及后代的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之后,对其 进行中国文化融入教学,培养其相关意识和能力。
第三节 理论基础
本研究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价值取向理论和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
①罗建军《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以Holidays and Festivals in the United Kingdom的延
伸教学为例》,《基础教育课程》,2O21(Z1),第54-60页。
础。建构主义理论为开展该研究的基础前提,即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基础;人本主义为育
人方式,即培养完整的人提供理论基础;价值取向理论主要为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 和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产出导向法则为本研究的教学设计和实验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其支撑依据概况如图1-7所示:
Fig.1- 7 Theoretical basis and supporting points of this study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最典型的解释就是“鱼牛图”,鱼根据自己的认知,通过青蛙的描述来重 新建构外部事物,其所建构的事物都是以鱼为主体,从而构建出了鱼牛形象。本研究以 学生已有对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在中国长期生活的经验背景,对其进行中国文化融入 高中英语的新信息的输入,学生结合其已有经验或知识对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的新信息 进行意义建构并对已有的中国文化知识进行英语表达的重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 引导者和帮助者,来帮助学生主动重新构建知识,引导学生主动选择、尝试、理解知识 或技能,交流合作或自己思考,教师给出一定情境和真实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从而激 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找寻方法并产出结果的兴趣和积极性,此理论为本研究的前提条 件。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者重视学生的感知、内心情感及思维等,关注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 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置教学场景,促使教学达到最佳效 果。其基本观点有:一是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二是强调有意义学习或经验学习,给学 生充分的自由,根据其兴趣、爱好以及自我理想选择有关学习内容;三是学习者的意愿、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四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五是最有 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此理论为本研究的育人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使用的核心观点有:一是全人教育, 即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对人的各个从属方面(如行为和认知)进行分割地、还原 地分析(施良方,2001);二是意义学习,强调学习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能深刻持 久;三是教师作为促进者、参与者和帮助者等,主要起指导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好的 环境和资源,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三、价值取向理论
价值取向理论是跨文化交际理论中的重要基础理论,由美国人类学家Kluckhohn与 Strodtbeck提出.该理论包括对人性的看法、人类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看法、人对自身和 他人关系的看法、人的活动导向、人的空间观念和人的时间观念等六个方面,这些方面 呈现巨大的差异性,这是由东西方不同的地域文化、价值观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价值取向理论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中国文化意识、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培养及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最后的落脚点为中国文化融入 英语课程育人,达到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就像血液一样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始终, 并不断循环。
四、 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最早由文秋芳提出,主要适用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该理论为本 研究实验研究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让学生的学习不再脱离实际,而是与实 际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用一体。产出导向法运用于本研究来指导学生的中国文化场景 驱动产出,中国文化输入促成,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 用之间无明显时差。需要强调的是,驱动、促成和评价不是各行其是,而是相互融合、 相互促进的的,①应用于本研究的方式如图1-8所示:
① 文秋芳 《产出导向法促成活动设计》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20年,第5-10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
本节从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骤几方面进行讨论。主要还是围绕 研究目的进行,即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与兴趣、文化自信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等 方面的培养。
第一节 研究问题
以下是本研究的三个研究问题,主要从意识与自信,策略与设计及兴趣与能力几个 方面展开。
一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意识和文化自信,以及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培养,如何通过现状调查与实验研究教学的实施,来观测学生这 些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二是核心素养及文化自信背景下,如何进行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制定 与教学设计?通过实验教学来检验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是否可行有效,能否长 期进行下去。
三是进行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后能否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及用英 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为了对研究问题进行探究,所确定的研究内容主要从现状、融入情况、兴趣能力、
策略建议四方面阐述。
一是现状调查。调查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融入情况、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及 意识、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态度、意愿及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情 况。
二是实施情况。学生对于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融入的表现及反应情况、对于学习融 入材料的接受情况、对所讲课形式的感受等;
三是实施结果。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文化意识及文化自信是否提高,学生的英 语学习能力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是否提高;
四是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策略,并从学生、教师、学校、教材、考 试及社会等方面分别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三节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现状及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用访谈法来补充相关调查 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研究,用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来进 行教学实践,回答研究问题和验证假设。
一、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搜索、管理、分类、整合文献,对相关研究进行反复思考和筛选, 仔细研读,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理论研读是本论文的 基础,充分运用 CNKI、ERIC 等文献数据库及百度、谷歌等搜索“中国文化”和“高 中英语文化教学”的文献资料,深入阅读和分析,从不同方面进行归类,形成综述,力 争准确把握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同时,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 理为高中英语中融入中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该研究方法为中国文化融入高中 英语教学的实验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二、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借助问卷调查法,以汉中市某中学100名高一学生及20名英语教师为研究 对象进行了现状调查,同时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及实验教学后分别对高一(23)班学生进 行了实验教学的问卷调查。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学生问卷共22题, 主要从学生现有认知(1-11题)、融入态度(12-15题)及实施后的教学效果(16-22 题)几个维度进行调查;教师问卷共12题,主要教师教学现状(1-6题)及融入态度(7-12 题)两方面进行调查。
为了检测该问卷是否有效,借助SPSS 26.0主要对学生问卷进行了信效度分析,教
师问卷由于本身受样本量的限制,不做无效分析,只用来辅助总体的现状调查。首先是
学生问卷的信度,如下表所示:
表2-1 问卷的测试维度及总体分析值
Tab. 2-1 Test dimensions and overall analysis values of the questionnaire
维度 Cronbach's Alpha(N=100)
现有认知 .808
接受度 .876
教学效果 .886
总体情况 .828
从上表可以看出,Cronbach's Alpha系数各维度与总体值均〉0.7,说明各项之间关 系度良好,各维度与总体题目的信度良好,说明此问卷信度很高,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接下来,是学生问卷的效度分析,如表2-2所示:
图2-2问卷设计的维度及总体KM0和Bartlett的检验值
Fig. 2-2 Dimensions of questionnaire design and overall KMO and Bartlett Inspection value
维度 KMO 值(N=100) Bartlett 检验 sig.值
现有认知 .810 .000
接受度 .785 .000
教学效果 .819 .000
总体情况 .869 .000
通过对KM0值及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进行分析,得出本问卷的KM0值均〉0.6 且其显著性sig.值均为0<0.05,说明该量表效度很好,可以发放。
综合以上检测值,可以得出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继续该研究。
三、访谈法
本研究对20名高一学生及13名英语教师进行了简单现状访谈。通过对学校高一英 语学科带头人,高一、高二及高三英语教师及高一学生进行访谈,来获得访谈对象对中 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日常英语教学的看法,对调查问卷做一个补充数据说明。在进行中 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后,对 12名学生跟踪进行了实验前后教学效果满意度及教学 方式等访谈,以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四、实验研究法
本研究以汉中市某中学高一(23)班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实验前后的相关调查数据 和访谈结果,用产出量表来对其产出作品进行测评。将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来检验学 生相关意识和能力是否提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得出实验结果,进而得出研究结果和 结论。
第四节 研究步骤
该实验研究的步骤为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开展实验教学准备, 提出实验设想,进行实验实施,得出实验结果,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
第一步,对研究的主题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现状调查,发现中国文化融入高 中英语教学的现有问题,为后面的研究做铺垫;
第二步,进行实验准备,首先要确定实验课题,再提出实验假设,然后确定研究对 象,为后面的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提出实验设想,确定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验,从教材中对中国 文化进行挖掘与融入,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依据产出导向法设计教学路线图,为后面 的教学设计提供技术路线;
第四步,实验实施,在该步骤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实施,在完成教学后对 该实验教学进行深度剖析;
第五步,实验结果,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后,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得出实验教学的结果; 第六步,研究结果,结合实验结果,及相关数据分析,在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得出相应研究结果;
第七步,研究结论,对研究问题进行回答,得出结论和启示。
第三章 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母语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分析,发现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 的研究十分必要。因此,本研究针对汉中市某中学高一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 有效问卷100份,回收有效率100%;同样对汉中市某中学20名高中段英语教师共发放 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并随机对20名高一学生及13名高中段英语教师进行 了简单访谈。
该现状调查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和为基础,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 达的原有认知为基础,关注学生的态度与情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之后进行 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活动。
学生:100人 现状调查
腰态度
问卷调查
现状调查
題入态度
现状调查: 教师:20人
学生:20人 教师:13人
图3-1 现状调查方式
Fig. 3-1 Investigation ways of current situation
第一节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及分析
本问卷调查对汉中市某高中高一年级随机选取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班 级有21班59人,23班41人。所进行问卷调查的100名学生中,男生43人,占比43%; 女生57人,占比57%。
一、中国文化融入日常英语教学高一学生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1.学生问卷1-5题调查学生兴趣度、英语表达兴趣、了解度、内涵及其重要性。
表3-1 高一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及现有认知均值分值
Tab.3-1 Average scores of senior one students' interest in Chinese culture and cognition
问题 人数(N) 均值(M) 标准差(SD)
1.我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 100 4.80 .550
2.我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非常感兴趣。 100 4.53 .784
3.我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 100 4.12 .795
4.中国文化内涵广,既有传统也有近现代优秀文化。 100 4.82 .435
5.了解中国文化非常重要。 100 4.67 .604
上表3-1结合李科特五点计分量表,对其选项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不同 意、非常不同意进行了5、4、3、2、1的赋分,结果得到的平均值都超过4。其平均值 从高到低的排序如下:中国文化的涵盖面(M=4.82) >中国文化兴趣度(M=4.8) >中 国文化重要性(M=4.67) >英语学习的中国文化兴趣度(M=4.53) >中国文化的了解度 (M=4.12),说明大多数学生在中国文化的涵盖面上几乎意见一致,分数最高,其次是 兴趣度,接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及英语学习中的中国文化的感兴趣程度,最后是中国 文化的了解度。从总体来看,学生对中国文化认识很到位,其兴趣也十分浓厚,但是, 学生对自己对中国文化了解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2.第6题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此题为多项选择题。
图3-2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
Fig. 3-2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objectives
由图3-2可清楚地看出,有84%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应付 考试,有52%的学生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有44%的学生其目标是学习中国文化的英 语表达并进行跨文化交际,有35%的学生其目标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33%的学生是为 了赏析英语国家的文学著作,欣赏音乐等艺术,还有27%的学生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和 进行中外文化对比。可看出绝大部分学习英语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应付考试,有超过 一半的学生是为了将来工作做准备,只有44%的学生是为了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并 进行跨文化交际。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主要目标还是以考试为主,超过一多半的学生 没有将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国家对文化自信及新课标对 文化意识的要求上,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融入日常英语教学的研究十分必要。
3.学生问卷7-11题从英语教材、教材包含中国文化满意度、英语课堂、试卷及意 愿度等几方面进行调查,如下表3-2所示。
表3-2 高一学生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认知均值分值
Tab. 3-2 Average scores of senior one students' cogn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teaching
问题 人数(N) 均值(M) 标准差(SD)
7.我的英语教材包含很多中国文化知识。 100 4.27 .930
8.现有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我很满意。 100 3.70 1.096
9.教师在课堂上对中国文化的英语有所讲解。 100 3.94 .952
10.我的英语试卷中包含较多中国文化。 100 4.18 .809
11.我非常想了解生活中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 100 4.50 .628
根据表3-2及李科特五点计分量表对以上5个题目从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 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对应5、4、3、2、1进行赋分,结果得到的平均值都超过3.5。五 个题目从不同维度的平均值、由高到低的排序: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了解意愿(M=4.50) >教材包含中国文化知识(M=4.27) >试卷涉及中国文化(M=4.18) >英语教师课堂文 化融入(M=3.94) >教材包含中国文化满意度(M=3.70)。以上数据说明,学生想要了 解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意愿最强烈,但是他们认为教材和试卷中包含的中国文化尚可, 认为英语教师在中国文化融入方面一般,对教材包含中国文化的满意度最低。由此可见, 学生非常喜欢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从教材中如何挖掘和融入中国文化,并进行细 致的教学设计及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展示还有待探究和改进。
二、高一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接受态度情况分析
问卷12-15题从必要性、兴趣度、持续度及意愿等方面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融入高 中英语教学的接受情况,如下图3-3所示:
表3-3 高一学生对该教学的接受情况
Tab. 3-3 Senior one students' acceptance of the English teaching
问题 人数(N) 同意人数 同意占比
12.培养学生中国文化意识和英语相关能力很必要。 100 91 91%
13.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让我兴趣浓厚。 100 88 88%
14.我希望一直学习有中国文化的英语课。 100 93 93%
15.我有想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想法和愿望。 100 85 85%
从上表可看出,在必要性方面,有9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 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有18%的学生表示不确定, 1%的学生表示没有必要;在兴趣度 方面,有88%的学生表示自己对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有11%的学生表 示不太确定是否感兴趣,有1%的学生表示不太感兴趣;在希望和赞同方面,有93%的学 生表示希望和赞同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融入中国文化,有4%的学生表示不确定,有1% 的学生表示不希望和不赞同;在讲好中国故事愿望方面,有85%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想用 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想法和愿望,有4%的学生表示不确定,还有3%的学生表示无此想 法和愿望。由此可以看出,有至少85%以上的学生在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必要 性、兴趣度、赞成度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愿望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期待,说明进行将中国文 化融入高中教学的研究有很高的接受度及很好的可行性。
以上就是在实验前学生的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综上所述,学生认为 日常教学中有所融入,但不是太理想,而他们对于接受此教学的学习意愿非常强烈,依 据中国“文化自信”的大背景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此研究具有很好的理论 意义和现实意义,非常值得研究。
第二节 教师调查问卷数据及分析
本节为教师调查问卷数据及分析,主要从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 情况和融入态度两方面进行。本研究对汉中市某中学高一10名教师、高二6名教师以 及高三4名教师共2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教师2名,占比10%;女教师18 名,占比90%。
一、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师教学情况
教师问卷1-6题调查教师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认识程度,从新课标、中 国文化的内涵、教材分析、教师个人文化阅读习惯、作业和试卷中的文化测试情况,如 表3-4所示:
表3-4 教师英语教学各维度均值得分
Tab. 3-4 Average scores of some dimensions of teachers English teaching
问题 人数(N) 均值(M) 标准差(SD)
1.我非常熟悉新课标对文化意识的要求 20 4.30 .657
2.我认为中国文化既有传统文化,也有现代文化 20 4.65 .587
3.该版本的英语教材包含有充分的中国文化 20 3.15 1.040
4.我课下经常阅读带有中国文化的英语读物 20 3.80 .951
5.学生作业中会经常包含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20 4.10 .852
6.试卷中会经常涉及到中国文化 20 4.45 .759
上表同样是根据李科特五点计分量表,赋分方法与表3-1相同,得到的均值由高到 低的排列为:中国文化涵盖面(M=4.65) >考卷中的中国文化(M=4.45) >课程标准熟 悉度(M=4.30) >作业中的中国文化(M=4.10) >英语课外读物阅读频率(M=3.80) > 教材中的中国文化(M=3.15)。由此看出,中国文化既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现代文化的 均值得分最高,说明大部分教师在此观点上保持一致,其次认为考卷中包含较多的中国 文化,接着是课程标准的熟悉度,作业中包含的中国文化的均值得分也在4以上,说明 这几方面都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得分都在4以上;而教师的课外英语读物读的较少,教
师认为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包含的中国文化得分最低,离散程度也最大,后两个维度
得分为3以上,说明教师认为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包含的中国文化还是不理想,仍有 很大的融入空间,所以进行此研究十分必要。
二、教师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态度
教师问卷7-12题从态度及意识的必要性、培养能力重要性、融入必要性、高考冲 突性、传播必要性及积极作用方面来说明教师的态度。
表3-8 教师对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态度
Tab. 3-8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s integrating Chinese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问题 人数(N) 同意人数 同意占比
7.有必要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及传播意识 20 20 100%
8.培养学生的相关意识及英语能力很重要。 20 20 100%
9.非常有必要将中国文化融入日常高中英语教学。 20 20 100%
10.融入中国文化的教学与高考并不冲突。 20 18 90%
11.与外国人交际时,非常有必要传播中国文化。 20 19 95%
12.融入中国文化的英语教学,其积极作用很大。 20 19 95%
由表3-8可以看出,在培养高中生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对待不同文化的 正确态度方面、培养高中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方面以及在高中 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方面,全部教师都赞同,赞同率为100%。有18 位教师认为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与高考为导向的教学一点都不冲突,占比90%; 有2位教师表示不确定,占比10%。有19位教师表示与外国人交流时,对外传播中国优 秀文化非常必要,占比95%;有1位教师表示不确定,占比5%。有19位教师认为中国 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占比95%;有1位教师认为没有积极作用, 占比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对于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态度十 分积极,所有教师都非常支持此研究。
第三节 学生与教师访谈数据分析
以下是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的数据展示及分析,问题都为半结构化访谈,学生问题 主要是对现有教材中中国文化融入的满意度及理由与建议,教师问题主要从教材和学生 学习现状来进行,并分析相关的原因。
一、学生访谈数据及分析
通过对20名学生进行简单访谈,在对教材中或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的中国文化 教学满意度方面,有11个同学表示满意,占比55%;1个同学表示比较满意,占比5%; 2个同学一般,占比10%;1个同学表示不太满意,占比5%;5个同学表示不满意,占比 2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表示有60%左右学生表示满意,尽管超过一半,但是还有 30%左右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有10%左右的学生表示不确定,说明将中国文化 融入高中英语日常教学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间,非常值得探究。
表示满意的学生,有以下几点理由:一是有利于了解中国文化和英语修养,促进英 语学习;二是增长见识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对增强个人文学素养;三是内容有 趣,设计中国日常生活习俗和节日,增加课堂乐趣;四是有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推动中国对外开放;五是促进中西文化交融,有助于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 表示一般的学生其理由如下:一是教师为了加快学习进度,讲课太快,文化拓展少,仅 限于课本;二是涉及面太少,学生觉得听不懂,太枯燥;三是教师对英语读音讲解准确 详细,但学生不理解,中国文化介绍相对较少。表示不满意的学生有以下几点意见:一 是讲解中国文化太少,不准确。不全面;二是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教学题材很少,教 师对中国文化拓展面较窄,大多是据教材讲,许多较典型的中国文化没有涉及到;三是 老师不太注重对中国文化的融入;四是讲述太无聊、枯燥,学生觉得听不懂。由此可见, 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日常教学确实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需要改进。
二、教师访谈数据及分析
通过对汉中市某中学13位教师进行访谈,在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基础上,第一个问 题是发现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融入不够,教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教材过于 陈旧,现行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为2004年出版,大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内容远跟不 上时代发展变化;二是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应试技巧,学 生忙于应付考试;三是教师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够,文化意识零散,要花大量时间整理, 搜集太耗时间,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有一定难度;四是课时紧张,课时任务量大,时间 太赶。第二个问题中有12位教师都认为自己的学生在中国文化知识与表达方面表现都 很一般、不太好,只有1位教师表示自己的学生会表达一部分,是因为平时练习机会少,
而表示不太好的教师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材偏于陈旧和落伍,传统文 化话题有限,书上涉及的内容少;二是词汇量不够,书读的太少,积累不够;三是中文 本身了解太少,文化底蕴不浓厚,输入不够;四是英文版读本读的较少,依赖课本,课 外阅读不够多;五是缺乏锻炼,缺少表现机会;六是应试教育的限制。总之,从英语教 学中中国文化融入不够方面,学生在中国文化知识与表达不理想方面,教师们都给出了 具有实践经验且非常切合实际的原因。
第四节 综合数据分析及结果
由以上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数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第一,在 中国文化的涵盖面上,有98%的学生及95%的教师认为中国文化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 也包括现代优秀文化,说明此观点高度一致;第二,教材所包含的中国文化的满意度上, 只有59%的学生和50%的教师觉得可以,说明教材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不太理想,尚有 很大发展空间;第三,在试卷所包含的中国文化方面,有81%的学生和60%的教师认为 试卷中会经常涉及到中国文化知识,说明试卷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尚可,但仍有很大的 发展空间;第四,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方面,有91% 的学生与100%的教师表示非常有必要,说明此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符合时代发展需 求;第五,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兴趣度方面,有90%的学生表示自己对英语学习中 涉及的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有88%的学生对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说明学 生对于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兴趣比较浓厚;第六,在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日常教 学的态度上,有93%的学生和100%的教师表示非常赞同,支持率非常高。
综上所述,学生和教师对于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不是很满意,但是 学生又很感兴趣,教师和学生对于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有很高的期待,并非常 支持,说明此研究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此研究非常有意义。
第四章 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验
以下从实验前的教学准备,实施实验教学前的教学设想,及进行教学实验几方面来 具体阐述。以汉中市某高中高一(23)班4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 修 2 中 Module 3 Music 和 Module 4 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 为基础,设 计了两个教学方案,开展了为期近4个月(2021.9.16-2021.12.25)的实验研究。
该实验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价值取向理论和产出导向法 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本实验的对象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对象为具有 6年英 语基础的高一学生,他们有一定的中国文化积累,且高一进行该实验不会太影响以高考 为导向的课程学习,所以进行起来相对顺利。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实验教学设计和实施 提供理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 习,让学生可以内化学习方式,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价值取向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理 论依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同时对其他 国家的文化也能兼容并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产出导向法则为教学 设计和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指导学生能够学用一体,按照驱动、促成和评价的步骤 来设计教学活动,同时让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后可及时进行产出,使学用无明显时间差, 也将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第一节 实验教学准备
实验教学准备需要从确定实验教学课题、提出实验假设和确定研究对象三方面开展 一、确定实验教学课题
确定本实验教学的课题为: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验研究。本研究课题是 在不断思考、研究、商议并改动之后确定的选题。
二、提出实验假设
本实验假设主要是根据实验目的做出的,主要包括两个假设。 一是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中国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是该教学能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三、确定研究对象
汉中市某高中高一(23)班41名学生,该班实验前为对照班,实验后为实验班。 确定研究对象时,考虑到实验教学的原则,顾及到学术原则问题,及两个不同班级学生 水平差距较大的情况,就对23班的学生进行了实验教学。
第二节 实验教学设想
本实验设想从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验思路、教材中中国文化的挖掘与融 入及教学设计路线图三方面来进行。
一、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验思路
本研究以学生已有中国文化和英语语言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 出发,来培养学生的对中国文化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进行 该实验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从文章涉及的相关主题入手,对中国文化从外研版高中英语 教材中进行挖掘和融入,并对关键信息进行了提取。始终以中国文化作为融入的点,进 行产出驱动、活动促成以及评价主体多元化,从而在促成阶段,让学生通过感悟来树立 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中国文化意识及自信;在产出环节借助关键信息及脱离关键信息的 情况下,能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在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产出文化产品进行相应的点评与 改进,从而更好地提高其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二、教材中中国文化的挖掘与融入
以汉中市某高中为例,进行了中国文化的融入教学,选取必修2中Module 3和 Module 4两个单元做了中国文化融入的实验研究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实验教学,最后进 行研究结果的展示和讨论。其挖掘和融入方式与策略如下图所示:
鬭促成
产出场景展示
图4-1 产出导向法对指导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方式
Fig. 4-1 How POA guides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其指导的总目标都是基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以及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的目标。所设计的融入单元及相关中国文化主题如下表所示:
表4-1 实验教学计划表
Tab.4-1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n
时间节点 项目(或单元) 话题 中国文化的融入
9.16-10.1 文献研究及调查、访谈问卷设计 — —
10.9-11.15 调查问卷发放,及访谈的进行 — —
11.16-11.26 Module 3 Music 音乐 聂耳、冼星海的故事
12.5-12.15 Module 4 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艺术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Arts
12.15-12.25 再次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简单访谈 — —
三、教学设计路线图
该教学设计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主要分三个大步骤,驱动、促成和评价,并 融入中国文化,以教师的教、研,学生的学、产为主要渗透方式,并具体提出了驱动、 促成及评价方面的路线框架,用以设计后面实验教学,以下为该教学设计技术路线。
图4-2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技术路线图
Fig. 4-2 Design map of integrating Chinese culture into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第三节 实验教学实施过程 本研究于汉中市某高中进行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的教学实验,时间为2021年9 月16日至2021年12月25日,所选择的教材为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二中的文章,由于
时间及空间问题,选取两个实验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所选取的是外研版必修二Module 3
Music 以及 Module 4 Fine Arts-Western,Chinese and Pop Arts 两个模块,以产出导向法为 理论基础,进行中国文化的挖掘与融入教学。
一、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案例一 该教学案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分析及教学反思几方面展开。
(一)教学设计
以下为外研版必修二中Module 3 Music融入中国文化40分钟的教学设计。
表4-2 融入教学设计一
Tab. 4-2 Design I of integrating Chinese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标题 Module 3 Music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一学期
1•教学理念 该教学设计的理念为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美”中进行阅读学习, 重点于产出,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2.材料分析 本模块的学习材料为外国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生平及成就简 单介绍,其人物写作具有很明显的特征,能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融 入的中国文化为国歌的作曲家聂耳故事的简单中英文表达,借助相关 官方权威视频,确保学习材料表达准确。
3•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汉中市某高中41名高一学生,学生整体学习基础良 好,时间为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外研版英语必修二第三模块Music时。
4•教学方法 (1) 对话及问答教学 师生及生生针对所学汉中当地文化名词的内容进行对话与交流,
教师进行适当提问,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2) 合作学习 师生对于课堂都有相应的贡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一种
相互合作贡献的关系,应共同构建师生共享的学习环境,教学相长, 让教与学顺利进行。
(3) 产出导向法 学用结合,聂耳的音乐产出驱动,相关中国音乐英语表达输入促
成,提取关键信息流利说出或写出该故事,在学中说,在说中学,缩
小学与用的时间差,以说和写来介绍“中国文化”进行产出。引导学 生将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进行批判性思考,能产出带有自己思想 的作品。
5•教学媒体 所使用的非技术性媒体:黑板,粉笔;
技术性媒体:希沃白板、视频、图片、音乐等。
6.教学分组 小组学习(Group work);个体学习(Individual work);结对学习(Pair work); 整体学习(Whole-class learning) o
7•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方面,能说简单说出音乐家的名字,出生及逝世时间, 代表作品的名称,做了什么及成就等专业英语词汇及短语表达,能简 单用英语介绍中国音乐家的生平;
(2) 文化意识方面,通过本节课能感受到外国及中国音乐独特的魅 力,热爱中国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形成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意识;
(3) 思维品质方面,能将西方音乐和中国音乐结合起来欣赏和思考, 对中西方音乐能够进行批判性地认知和接受,能整合信息,表达自己 的思想;
(4) 学习能力方面,在欣赏音乐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能主动 关注景区的简单英语表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8.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识记海顿、贝多芬及莫扎特介绍中相关信息 的词汇短语表达,能运用相关短语简单介绍聂耳。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对 不同音乐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不迷信权威,培养其有独立见 解的文化意识。
9.教学过程
过程 教学步骤 时间
驱
动 (1) 导入 课前邀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跟着音乐一起演唱国歌,并问学生
们知道音乐的名称和曲作者和词作者吗?
(2) 设置教学情境 假设你是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的一名志愿者,在运动员为
国争光得了金牌之后,都会演奏相应国家的国歌,让我们一起来 感受一下音乐的魅力吧!
(3) 布置产出任务 有一位英国运动员向你问中国国歌的曲作者,请你用英语向
他进行介绍,并说出国歌的意义和你的感受。
(4)学生尝试产出,并说明难点(关键信息,结构,语言) 7
分
钟
(1)学习贝多芬的故事,通过让学生阅读,进行文章大意阅读和
细节阅读,第一步提取出关键词,who, when, where, what, achievement等;第二步再通过填空题自己找出一些细节信息或短 语;第三步注意讲故事的结构并进行记录。用同样的方式学习海 顿和莫扎特的故事并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去学习知识。 学生则通过听音乐,在感受音乐的美中阅读音乐家的故事,提取 出关键信息,并能够通过这些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视频及音乐直观感受音乐的美,有欣 赏音乐自己的感受和立体的感受,通过示范展示,降低学习难度, 建立学生学习信心。)
(2)游戏及活动促成。
①Activity 1:海星归类潜艇游戏 教师使用希沃白板通过大屏幕展示带关键信息的英语表达的
海星,让学生将关键信息点通过移动海星归类到讲故事的潜艇上, 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并随机抽取2 个小组到大屏幕上进行移动 归类。和全体学生再次回顾如何读一个人物介绍并提取出哪些关 键信息等。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整合 归类信息的能力,对所学知识能有清晰的思维导图,并总结其规 律性进行整合记忆。)
②Activity 2:击鼓传玩具熊游戏 教师通过在全班范围内玩击鼓传玩具熊游戏,总共玩3轮,
每轮玩3 次。第1 轮:学生讲出大屏幕上带有提示词和关键句的 音乐家的故事;第2轮:学生讲出只有提示词的本节课的音乐家 的故事;第3轮:学生站起来讲所学的关于音乐家的故事,没有 任何提示。
(设计意图:从活动1到活动2任务设置有梯度,由易到难, 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3)以读促说:①教师通过播放聂耳的英文版介绍视频,让学生
带着问题来观看视频,比如要找出视频中的关键信息:who, when,
where, what, achievement等,并简单进行记录。其次,看完视频之 后,两人一组,用自己提取到的关键信息进行故事的复述。最后, 通过击鼓传玩具熊的方式来选择学生上台进行小组展示。学生依 照评分表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进行总评。
②通过一轮展示之后,再播放冼星海的故事,以及《黄河大 合唱》,同样让学生来进行上一轮一样的步骤进行故事的复述。
③除了播放聂耳的视频,还播放中国其他优秀的音乐家的作 品让学生来欣赏,如《黄河大合唱》、《左手指月》及《大鱼》,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并认识到中华五千 年来的文化底蕴十分浓厚,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
④在对学生进行输入促成之后,激发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 两人一组,进行自己所知道的中国音乐家的故事讲述。相互讲解 之后,让学生举手上台展示自己所知道的音乐家的故事。
(设计意图:给学生相应的语境,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有话 可说,缩小学和用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符 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4) 讨论任务:将41名学生分成9个小组,即4-5人为一小组, 讨论下列问题,并以组为单位上台进行展示。
Q: Is foreign music better than Chinese music?
让学生在汲取西方优秀音乐文化时,也要对本国文化进行继 承和发扬,产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 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文化能积极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取 其精华,对所欣赏的不同音乐能持批判性态度,对文化进行批判 性思考和接受。)
(5) 以读促写的作业:
①写一个中国音乐家需要关注哪些关键信息(必做);
②用英语写一篇自己喜欢的中国音乐家的故事。下一节课进 行重点点评(必做)。
③录一段用英语讲中国名人故事的视频并让家长发送到微信
群里(选做)
(设计意图:必做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本节课的英语表达,并能 进行写作产出,选做作业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进 行知识迁移,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必做和选做,考虑到不同水平 的学生,体现了分层教学。)
评
价 下一节课专门进行学生产出的点评:
(1)学生和教师都用所制定的评价表进行评价,并依据分数进行 打分,有针对性地进行自评,互评。
师生共同挑出有代表性的高、中、低档作文各一篇进行展示,找 优缺点及改进意见,使学生能取长补短,提升作文水平。
(2)学生自评:每位学生依据常模参照作文,能写出自己作文的 优点与不足。
(3)生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4-5人一组,进行小组内互评, 教师则走下讲台,作为观察者进行促进。
(4)教师点评与总评。 40
分
钟
10.教学评价 在进行完该教学实践后,教学评价与反思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
与反思 角度来进行,在后面会提到,在此不做讨论。
(二)教学实施分析
1•产出驱动
在正式进行实验研究之前,让学生对Module 3 Music提前进行预习,思考自己知道 的音乐家的名字,并写下来,同时也要了解本节课的背景知识、提前查阅本模块的新单 词、新短语,不会的可以标注出来,将问题带到课堂上来找答案。让学生提前通读全文, 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知识的自主能力和带着问题去上课的能力。在课堂上通过 场景介绍,布置任务,让学生尝试产出,引发他们的思考,并说出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会更加专注于课堂。
2•融入促成
该课为一节阅读课,运用产出导向法进行以读促说、以读促写的的教学方法,在进 行机械操练与有意义训练之后,抛砖引玉,让学生联系到实际生活,去讲解自己所知道 的音乐家或更多人的故事。该模块所融入的音乐家的故事为聂耳和冼星海,所欣赏的中 国音乐为《黄河大合唱》、《左手指月》、《大鱼》等,来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和 文化自信,在讲故事时除了用所学知识也可以自己拓展。
3.课后产出与评价 在学习完本节课之后,让学生自己写出或者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中国音乐家的故事, 贴近学生生活,启发学生有更多可能性的答案,不止用课堂上所给的关键信息:who, when, where, what, achievement也可用自己已有知识去写和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 通的目的,从而将这种文化意识于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成为一种习 惯。
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及教师点评与总评,使得评价更加多元化,所使用的评价 表如表4-3所示:
表4-3 学生产出书面作业相关量表
Tab. 4-3 The related scale of students' production work
项目 评价得分点 分值
关键
信息 是否涵盖 who, when, where, what, achievement 等关键信息点,
是否能写岀自己一点思想或感受 5分
结
构 1.段落架构清晰 5分
2.每段中心句突岀,并能围绕中心句写岀内容 5分
语
言 1.语法(词汇类、人称、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固定搭配等),
符合使用要求 5分
2.句式用法正确,句式多变,语言流畅,合乎逻辑 5分
范例:
The Brief Story of Nie Er
There are a lot of excellent musicians in China. And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Nie Er.
Nie Er was born on February 14, 1912 in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He is a musician. In early 1935, he composed the National Anth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march of the volunteers. What's more, He wrote dozens of revolutionary songs, and a series of his works have influenced Chinese music for decades. However, he drowned in 1935. What a pity! When he died he was just 23 years old.
We should know more about and remember the National Anthem of China. Because we must love our county and our National Anthem.
(三)教学反思
1•学生角度
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前提是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本班的学生基础都很 好,属于尖子班的学生,所以实施起来相对比较顺畅。
2•教材角度
本单元Module 3 Music中所涉及的内容只有国外的,主要讲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 芬的故事,对于中国音乐家的故事是在English Corner部分,讲的是中国音乐家叶小刚, 对于学生来说过于陌生,不具有中国文化的典型性,内容也过于老旧,所以在讲解本课 时,介绍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非常具有代表性,同时,选取的中国文化内容与时 俱进,来源于学生生活,能降低英语学习难度。
3•融入课程角度 本课程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导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课程的学习, 在学完之后让学生及时进行内化,并进行产出;之后,激发学生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 的思维拓展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继承和发张中国文化的意识,并讲好中国故 事的能力。采用的是全英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自己所熟知的中国文化, 视频呈现的方式更多一些。
4•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师层面:①本次融入教学实施后,总体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 检测;②在各个环节时间把控上不是很准确,基础弱的学生说的比较少;③下次上课时, 尽量把控好时间,对于基础弱的学生更多一些关注。
学生层面:①学生整体非常喜欢上这节课,因为贴近生活,并且能学以致用;②在 展示视频时,学生很震撼,学生对中国的国歌及其他所欣赏的音乐感到震撼和自豪;③ 学生也对相关描写中国音乐家故事的英语表达很感兴趣,参与度很高。
二、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案例二 该教学案例首先进行教学设计,顾及到适用性,在原先基础上使用英语;之后进行 了教学实施的分析,最后做了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依据实际学校课程进展,选取外研版必修2 Module 4 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进行了 40分钟的融入设计。
表4-4 融入教学设计二
Tab. 4-4 Design II of Integrating Chinese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Title Module 4 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
Grade Senior 1
Period 1
I ・Teaching Philosophy My teaching philosophy of this lesson is to help students to read and write a brief story of a person or a picture from the sense of pictures or arts. What's more, this lesson will cultivate students' Chinese art appreciation.
II .Analysis of Learning Material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mes from Module 4, Book 2 of senior high English published by FLTRP. This is a reading class to improve talk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Focusing on the theme of pictures and painters, this class introduces the famous pictures of different styles of painters, including foreign and Chinese artists, whose topic is abstract and not very easy to understand. The Chinese culture integration is “Fuchun Mountain Residence map” painted by Huang Gongwang.
皿.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There are 41 senior students in the class 23 of grade one in a senior high school in Hanzhong. They have good learning basis, and they are active and curious, but they lack art awareness. Therefore, the role of students will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in learning. Thus, the teacher need to do good preparation for their high level of English.
M Teaching
Objectives 1.Linguistic competence: Students can be able to get the main idea and some details of the stories of Pablo Picasso, Roy Lichtenstein, especially Qi Baishi, Xu Beihong and Huang Gongwang. They can quickly find the key information of the artists, such as who, when, job, art style, belief, achievement and so on.
2.Cultural awareness: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have interest in and appreciate arts in their daily life and get interested in
Chinese arts.
3・ Thinking competence: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will able to 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western arts and Chinese arts.
4・ Learning competence: Most students can be able to read an artist's story and get the main idea and details of a story next time, so as to the Chinese artist' story.
V.Key
Points 1.How to help students to remember the key phrases, including get tired of, be crazy about, can't stand and so on.
2.How to help students to get the main idea and details of a story and write a story of a person briefly.
W・ Difficult
Point How to help students to be interested in and like Chinese arts .
W・ Teaching
Methods 1・Dialogue teaching: The teacher asks appropriate questions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competence to awaken the students' previou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to make them recognize on the basis of cognition to acquire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sensing ability. To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students and students.
2・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learn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a correspo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classro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should have a relationship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contribution, and jointly build a learning environment shar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romot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common learn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cooperation to achieve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udents need to learn knowledge individually and the teacher should give them this opportunity.
3・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Guide students to produce a story by the way of task driving, task facilitation and evaluation. By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write to complete the tasks outside the classroom, we can
cultivate their awareness of autonomous and peer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encouragement mechanism is used to guide students to transfer their learning effectively.
W. Teaching
Nontechnical aids: Blackboard, chalks and so on.
Aids
Technical aids: Multimedia, PPT, videos, pictures and so on.
玖.Teaching Procedures
Procedures Teaching Steps Time
Drive Step 1. Lead in
S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they have already known, such as Mona Lisa and Leonardo Da Vinci, Sunflowers and Van Gogh,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 and Zhang Zeduan,ask students to tell their names. Then show the pictures of this module to them, ask students their names.
Step 2. Set teaching situation
Recently, Shaanxi History Museum is holding an activity named "Where is Chinese Arts". Do you know more about Chinese paintings and writers?
Step 3. Assign production task
A student from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fine arts wants to know the story of a Chinese painter. Please write to him and introduce a Chinese painter and his paintings you know, then write down your feelings or evaluations about the painter or the painting.
Step 4. Ask students to try to produce and explain the difficulties (key information, structure, language) 7
minutes
Facilitate Step1. Input
(1) Fast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s one by one, and show them the 33
four-story videos one by one to make students sense the beauty of arts and know more about the artists.
①Ask students to read passage A-D quickly, and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paragraphs, that is to say finish question 2 on page 32. Then compare your answers with your partner. Finally, I will ask one or two students to answer.
②At the same time, underline Who? When? Job, Work style, Achievement(famous for..) of C and D. Ask students retell the story of Xu Beihong according to the key information together. Then ask students tell the story in pairs.
Game:
The teacher uses the Silver Whiteboard to show the starfish expressed in English with the key information of Chinese painters on the screen. Let the students move the starfish and classify it on the submarine in the form of group cooperation, and randomly select two groups to the large screen to move the starfish. Review how to read a character introduction and key information to extract with all students.
(2)Passage leaning and careful reading
Read the paragraphs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blanks on the PPT from passage A to D, then discuss the answers in your group, whose members are four in each group.Finally, check the answers together.
Step 2・ Enjoyment and output
(1)Watch Video1: Why do we know more foreign painters than Chinese painters?
(2)Watch Video2: The introduction of “Fuchun
Mountain Residence” and Huang Gongwang.
Activity1: Ask students to get the key information they just learned when they watch the video, including Who, When, Job, Work style, Achievement(famous for...) and so on.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to complete the key information, then let two groups to tell the answers, and other groups complement.
Activity2: Write down the key information, and retell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in pairs.Then ask them to present in groups. Then through the game “beat the drum and pass the toy bear” to choose 3 groups to show their work.
Assessment: The 3 students comment their work by themselves, other students comment their work, and the teacher assess and give some improving advice.
(3)Watch Video 3: A Chinese sugar painting master introduced China's excellent art to a foreign man.
(Purpose:Cultivate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interest in arts, especially Chinese arts and artists through some video introductions.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ir competences of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Step 3. Additional task
Discussion: Do you think it is important or not to know more Chinese culture?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this question in groups and then to show their work in the platform.
Step 4. Production
Homework:
(1)Write down the key information of writing a
Chinese artist.(Must do)
(2)Suppose your foreign friend want to know Chinese artists, please write a brief story of a Chinese artist you like according to what you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Must do)
(3)Our class is hold an activity named “Telling a story of Chinese artists”, please record a video of a Chinese artist you know.(Choose to do)
Assessment The next class is devoted to the comments on students' production:
(1)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use the evaluation form to evaluate, score according to the score table, and conduct targeted self-evaluation and mutual evaluatio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jointly select one representative high, medium and low-grade composition for display, fi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students can learn from others.
(2)Students' self-evaluation: each student write down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writings, then to improve their writings.
(3)Students' mutual evaluation: take the group as a unit, 4-5 people in a group, conduct mutual evaluation in the group, and the teacher walks down the podium to promote as an observer.
(4)The teacher assesses and gives general comments. 40
minutes
X・Teaching After the class, I will reflect my less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flection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二)教学实施分析
1.输出驱动
本节课的主题是关于艺术的,针对课文涉及的艺术方面的词汇,可以通过课前预习 任务的设置,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除了让学生通读课 文,提前查阅不会的词汇和相关表达外,还要对关键信息进行勾画,如:who, when, job, art style以及achievement等信息。在课堂上给他们相关的场景和和任务,并让他们尝试 输出,并且将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
2.输入促成
本节课同样是一节阅读课,以读促说,以读促写。采用学生已知的《蒙娜丽莎》、
《向日葵》和《清明上河图》图片进行导入,在进行机械操练与有意义训练之后,让学 生联系到实际生活,能够有欣赏不同艺术的意识和自己的感受。该模块本身就有中国文 化,如齐白石善于画虾,徐悲鸿善于画马,通过一些英文版的介绍视频,让学生更加全 面和立体地了解他们的故事,并树立起中国艺术文化自信。此外,将中国艺术文化故事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英文版视频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从视频中提取关键信息结合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来复述该故事。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一提到中国著名画家,大 多数人只会想到齐白石和徐悲鸿?让学生带着该问题观看第二个视频,了解中国其实还 有很多其他优秀的中国画家,如写实派画家冷锋等。第三个视频为一位外国小伙在中国 糖画摊上与卖糖画大爷的一段对话,卖糖画的大爷用一口十分流利的英语非常自信地介 绍中国糖画艺术的视频,糖画不仅可以欣赏还是可以吃的艺术,此视频为学生学好英语 并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和 文化自信。通过视频材料从视听角度促成学生的语言输出,达到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
3•课后产出 在学习完本节课之后,让学生自己写出或者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中国艺术家的故事, 贴近学生生活,启发学生有更多可能性的答案,不止用课堂上所给的关键信息:who, when, art style, achievement,也可用自己已有知识去写和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 目的,从而将该中国文化意识内化成一种习惯。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产出作品进行评价,所使用的评价表如表4-5所示。
表4-5 学生产出书面作业相关量表
Tab・ 4-5 The related scale of students' production work
项目 评价得分点 分值
关键 是否涵盖 Who, When, Job, Work style, Achievement (famous for..) 5分
信息 等关键信息点,是否能写岀自己一点思想或感受
结
构 1.段落架构清晰 5分
2.主题句突岀,展开自然扣题 5分
语
言 1.语法(词类、人称、数、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固定搭配等),
符合要求 5分
2.句式用法正确,句式多变,语言流畅,合乎逻辑 5分
范文:
The Brief Story of Huang Gongwang
There are a lot of famous painters in Chinese history. Today, I want to talk about Huang Gongwang.
Huang Gongwang was a famous calligrapher and painter of the Yuan Dynasty. When he was young, he had great ambitions and he did many great things. He suffered plenty of hardships. However, he painted the Fuchun Mountain Residence map at the age of 82, which called national treasure display. He was famous for this masterpiece.
Huang Gongwang had strong will and perseverance. When I meet difficulties in my life and study, I should never give up and overcome them like him.
(三)教学反思
1.学生分析 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前提是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本班的学生已经进行
过相关实验研究,并且对于流程都比较熟悉,所以接下来实施起来更加顺畅。
2.教材分析
本模块所涉及的内容既有国外的抽象艺术和波普艺术,涉及人物为毕加索和洛 伊•利希滕斯坦,涉及中国文化的有齐白石善于画虾和徐悲鸿善于画马的故事,本研究 对该中国文化进行了挖掘,并用视频让学生对这两位画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该模块既 顾及到了目的语国家文化也渗透了中国文化,值得学习。但是众所周知,齐白石善于画 虾,徐悲鸿善于画马,内容不够新颖,对于中国传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和与时俱进的艺 术则做的不够,所以在讲解本课时,融入的内容既有代表性又与紧跟时代发展,融入中 国十大名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张大千以及中国糖画大爷非常自信地向外国小伙 用英语介绍中国的艺术,并得到了对方认可的视频这些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又让学生学 到更多中国艺术的故事,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更加感兴趣,同时又对中国的传统画有更多 的了解。
3•融入课程分析
本课程先调动学生对名画的已有知识,进行导入;学生在课前对重点信息进行了勾 画,并进行了初步的复述;对于不懂的知识点,他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课程的学 习,在学完之后让学生及时进行内化,并进行产出;之后,激发学生已有知识,学习新 知识的思维拓展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艺术文化,继承和发张中国文化的意识,及用 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采用循序渐进式中英结合的方式先进行授课,逐步过渡到英 语多、汉语少的授课,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并掌握,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发展规律。同时, 从之前只采用视频的方式进行授课,改进到使用多模态的方式,如图片、情景对话、角 色扮演等,使得有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能习得适合自己的方式的知识,并且学会在学 中用,在用中学。
4.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师层面:①教学完成后,总体上达到了核心素养目标,学习能力还需继续培养; ②在各个环节时间把控上有所改进,基础较弱的学生给他们一些符合他们能力的问题, 完成较好;③产出导向法的教学使用更加熟悉和顺利。
学生层面:①由于视频产生的视听效果将学习变得更加立体化,帮助学生能学以致 用,学生总体上非常喜欢此课堂;②在展示视频时,学生带着任务将关键信息快速定位, 并能及时记录关键信息,对展示的中国画家以及画作非常感兴趣,也非常投入;③学生 对相关描写中国画家故事的英语表达很感兴趣,参与度很高。
第四节 实验总结
通过两次进行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后,学生总体上都对融入中国文化 的英语课堂和流程都很熟悉,兴趣浓厚,参与度高。通过对学生进行前后的问卷调查和 访谈,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他们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该教学方式可以调动他们的已有 知识,再学习英语时感觉难度降低了。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也让他们的 文化意识、文化自信有所提升,对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有很大的学习热情。 通过两次实验教学的产出作品,以及相关问卷访谈数据,发现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 能力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学生个体中国文化储备、语言能力以 及获取信息能力等问题,但总体来说确实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两次实验研究之后,对高一23班的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自身对照,以下从学 生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学习意愿、熟悉度、所遇障碍、授课方式及满意度以 及学习效果相关性分析几个方面来进行。
研究结果分析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进行结果分析时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生对新学知识的重组,对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之后的意 愿、熟悉度所遇障碍、满意度等维度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了解该课程对学生的效果。人 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得岀研究结果提供理论依据,以学习者的意愿、态度、情感及认知情 况为主,从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只关注割裂开来的部分素养,同时结合培养学生 持久性学习的理念,从而得岀相应研究结果。
第一节 学习情况及调查结果分析
本节主要从实验教学前后,对学生学习情况从问卷调查结果及访谈结果进行分析。 一、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的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结果主要从意愿、熟悉度、所遇障碍、学习方式及满意度 几方面来分析。
(一)学生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意愿 在进行实验研究前后,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意愿方面的数据如表 5-1所示。
表5-1 实验研究前后学生的意愿
Tab. 5-1 Students' hopes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al research
项目 人数(N) 同意人数 同意占比
前测意愿 41 38 92.7%
后测意愿 41 38 92.7%
由表5-1可以看岀,对于在学习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意愿方面,在进行实验前和实 验后,其数据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均有38位学生非常愿意在以后的日常英语学习中学 习融入中国文化的英语,占比92.7%;有2位学生表示不确定,占比4.88%;有1位学 生表示不太愿意,占比2.44%。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学生总体上对于中国文化融入高中 英语教学的接受度和期望非常高,均在90%以上,说明学生实验前后都对于将中国文化 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意愿非常强烈。
(二)学生对于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熟悉度 在进行实验研究前后,学生对于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如下图所示。
表5-2 学生英语表达实验前后熟悉度
Tab. 5-2 Students' familiarity with English expres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项目 人数(N) 同意人数 同意占比
前测熟悉度 41 26 63.4%
后测熟悉度 41 33 80.5%
如上表5-2所示,实验前,有63.4%的学生表示对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更熟悉
实验后,有80.5%的学生提高了17.1%;实验前,有10名学生表示不确定,占比24.4% 实验后,有6名学生表示不确定,占比14.6%,降低了 9.8%;实验前,有5名学生表示 不太熟悉,占比12.2%,实验后,有2名学生表示不太熟悉,占比4.9%,降低了 7.3%。 说明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熟悉度有所提高,该教学有一定效果。
(三)学生认为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学习的障碍 学生在学习完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程后,所遇到的障碍如下图所示,此题为多 项选择题。
图 5-1 学生对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内容的所遇到的障碍情况
Fig. 5-1 Students' obstacles to introducing Chinese cultural content in English
由图5-1可以看出有82.93%的学生表示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遇到的障碍是词汇不 够,有68.29%的学生表示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学习不够,有60.98%的学生觉得自己 语法有问题。说明词汇量是学生面临的最大的障碍,其次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学习不 够和语法问题,最后是对中国文化不了解。
(四)学生希望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学习的方式 从学习的方式上来看,学生希望采取的方式如下图所示,该题也为多项选择题。
图5-2 学生希望采取的学习中国文化的方式
Fig. 5-2 The way students want to learn Chinese culture
图5-2可以看出有95.12%的学生希望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图片来学习中国文化,有 70.73%的学生希望通过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来学习中国文化,有41.46%的学生希望通过 老师讲解词汇、展示文化蕴意来学习,其次就是通过中西文化现象对比、阅读文章、读 后进行写作、口语训练及课前让学生做中国文化英语故事展示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 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是利用视频和图片的方式来呈现,其次是通过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 来学习,说明学生更喜欢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学生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满意度
在进行实验研究前后,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满意度如下图所示。
表5-3 学生实验前后满意度
Tab. 5-3 Student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项目 人数(N) 同意人数 同意占比
前测熟悉度 41 22 53.7%
后测熟悉度 41 33 80.5%
由上表5-3可以看出,实验前该班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满意度为 53.7%,实验之后,该班学生的满意度为80.5%,提高了26.8%。实验前,表示不确定的 学生人数为13人,占比31.7%;实验后,不确定的学生人数为8人,占比19.5%,降低 了12.2%。实验前,表示不满意的人数为6人,占比14.6%;实验后,表示不满意的人 数为0人,降低了14.6%。说明学生该教学的满意度较高,较之前提升幅度较大,没有 不满意的学生。
综上所述,学生对于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其学习意愿方面实验前有没有任 何改变,熟悉度及满意度几都有显著提高,其所遇障碍主要是词汇不够和中国文化中英 文学习太少,所希望的学习方式主要为视频、图片、情景对话及角色扮演等多模态形式。
二、学生学习情况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对相同的 12 名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访谈,实验前有 4 位学生表示自己可以用 用英语简单讲解中国故事,占比33.3%;有7 名学生表示不确定,占比58.3%;有3名 学生表示不能讲出来,占比 25%。实验后,有9名学生表示自己可以讲出来,占比 75%; 有 3 名学生表示不确定,占比 25%;0 人表示自己不能讲出来。从 33.3%到 75%,提升
了 41.7%,说明该教学对提高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2名学生均表示进行完该教学后,可以提高他们的中国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大多 数学生认为该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和写作能力。有 11名学生表示之前的教学 更多地进行了语法知识及做题方法的学习,对中国文化只是提了一下;有1名学生表示 老师讲课快,文化拓展少,仅限于课本。他们更希望用多媒体等形式来进行多元化学习。
有11名学生表示自己可以听懂融入中国文化的英语课,占比91.7%;有1名学生表 示自己可以听懂,就是接受能力较慢,说明该教学的听懂率良好。有 10名学生表示希 望教师可以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课,有2名学生表示可以从中英结合向全英文 讲课过渡。他们都觉得,不应该只是教师去讲,更希望采取视频、图片、角色扮演等方 式来学习该课程。
有8名学生表示自己对当前的英语教学不是很满意,有1名学生表示不确定,有3 名学生表示还可以。在融入中国文化之后, 12名学生均表示对该教学很满意。他们更喜 欢采用视频、图片、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的英语课堂,其参与度和积极性也很高,说 明学生更喜欢上有丰富形式的课堂,因为能让他们在学中用,用中学,从而有成就感, 调动他们已有知识,让学生更有学习英语的信心。
总之,学生对于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听懂率、满意度及用英语讲中国故 事的能力的访谈数据说明了该实验研究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以及用英语 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第二节 研究结果
通过对以往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进行分析,可得出近几年的研究主要 从调查研究、实践探究、行动研究、文化意识研究、教材分析、渗透研究、呈现方式研 究几方面进行,数目最多的就是现状调查,本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教学, 通过分析和解释实验过程,在实验教学之后进行前后对比数据,并综合第三章对于现状 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研究结果:
一是绝大多数学生及教师都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接受度良好并持支持态
度,不论实验前后都抱有很高期望,对于实验后继续该学习的意愿也比较强烈;
二是8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可以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对他 们的阅读、听说和写作等能力有提高作用;
三是学生对于融入中国文化的英语学习所遇到的障碍主要集中在词汇不够、中国文 化的英语表达学习不够及英语语法等问题上; 四是学生所选择的授课方式中,大部分学生希望采取中英结合的方式,希望更多地 使用图片、视频、情景对话及角色扮演等手段,呈现方式能多元化;
五是学生认为教材及考试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尚可,教师则认为教材及考试中的中国 文化太少。
结论与启示
世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国家与学生亦是如此,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背景下,各国文化的软实力显得尤为重要。要适应学生所处时代以及他们本身的变化, 不能一直沿用几百年前的教学方式,而要以学生为本,肩负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让中 国文化走向世界,因此,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的 研究十分必要。该研究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现状调查、教学设计及实验 研究的探索,旨在探究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和文化自 信,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提高其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本研究注重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日常教学,继承和发扬中国文 化,是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和英语教学过于注重国外文化教学的情况下提出的,并未 贬低或否定其他国家的文化,应辩证看待,理性对待不同优秀文化,从而开阔视野,博 采众家之长。
本章主要从研究结论、教学启示、融入策略与建议以及局限性几方面阐述。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做了相关的研究综述,并对之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和总 结,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而且加入了对高一23 班41名学生的教学实验研究,在前后数据进行自身对照的对比分析中得出相应的研究 结果,从而总结出研究结论:一是可通过挖掘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融入传统或与时俱进 的中国文化,采用多模态的呈现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意识和文化自信,及用英 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二是利用产出导向法进行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设 计可行性良好,可继续该研究,同时采用课后中国文化熏陶和输入,课上进行中国文化 英语表达输出的策略进行学习;三是该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及用英语 讲中国故事的能力,效果良好。
总之,本次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验研究改变了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学 习的认识,让学生对本国文化开始兴趣更浓并产生了热爱之情,其中国文化意识及自信 和相关能力都有提升,学生参与度高,并表示该教学促进了他们的英语学习。
第二节 教学启示
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本研究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 进一步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进行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之后,得到以 下几点启示:
一是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并以产出导向法作为理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和 实施,两者都是首次进行尝试,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熟悉的情况,但是还是流畅地进行完 了,说明该融入想法和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二是教学时要转变理念与方式,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进行枯燥的讲授,要让学生 在该主题下多元立体地进行学习,教师应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而不是控 制者,要始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三是在驱动环节尽量设置真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去进行产出,在促成环节,内 容和形式要丰富,尽量使用学生所喜欢和能接受的图片、视频、情景对话以及角色扮演 等方式,让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四是任务设置要有梯度,要关注到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设置他们能完成的任务, 分层进行产出,让学生都能感到任务可完成并且能力都有所提升;
五是评价要做到教、学、评一体,评价要多元化,对学生的产出要及时给予反馈, 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从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几个方面全方位进行。
六是融入中国文化的内容要思维放宽,既要有传统优秀文化,也要紧随时代发展, 融入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现代优秀文化,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节 融入策略与建议
本节从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的策略和建议两方面展开,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之 上,结合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并加入访谈英语教师的相关建议综合考虑提出的。
一、融入策略
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日常教学,对高中英语教师有更高的要求。第一,成立专 门的研究小组进行学习材料挖掘和融入、教学研究及反思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和方法;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时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收集,在 教研时集中进行研究和改进;第三,细致观察、耐心访谈和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中国文化意识、中国文化自信及简单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是否 提升四个维度进行。以下为具体的融入策略:
一是整合教材,多融入各类阅读材料,借助更丰富的教学手段; 二是以学校为单位,开发包含中国文化的校本课程; 三是与课本结合,将本国文化知识与外国文化内容进行联系和比较; 四是与课程思政融合,培养文化自信要以中国文化语篇作为语言载体; 五是以中国文化为主体设置模块,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教材需要重视主题的选择; 六是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图书角,放入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中英文读本等等。
二、融入建议
结合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学生、教师、学校、教材等方面给出建议,本研究除了上 述四个方面,还加入了考试和社会方面,并根据对该高中英语教师的访谈意见及本研究 的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学生方面,第一,转变观念,能认识到中国文化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二者 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并不是割裂开的;第二,端正态度,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心,能正 确看待中国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要迎难而上;第三,积 极行动,在教师布置相应的任务时,能够积极配合,及时有效地完成。
教师方面,第一,提高认识,教师要意识到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与趋势, 要有文化教学的意识,并能将这种观点传递给学生;第二,加强中国文化修养,教师要 加深对中国文化学习的理解与思考,并进行大量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阅读和记录;第三, 积极实践,融入教学不止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教师更要积极地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在 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积极使用产出导向法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第四,及时反思与改进, 融入教学的实践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从理论到实践,再改进理论,再指导实践,循环 往复的,所以教师要对教学结果及时记录与分析,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完善中国文化 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学校方面,第一,积极提供资源,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供中英文中国文化方 面书籍,可以设立班级中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图书角,或在学校专门找一间教室建立课 外图书阅读场地;第二,知识讲座,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中国文化知识讲座,来对学生进 行中国文化的输入,普及中国文化;第三,学校应专门成立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 研究小组,进行日常教学的融入讨论及相关方案拟定,也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校本 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及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教材方面,第一,及时更新版本,现有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为2004版的,在对高 中英语教师进行访谈时,他们表示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否则对每一届学生都要 指出相应的问题;第二,继续保持中国文化的融入,通过阅读其他文献资料,指出该外 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和内容比较丰富,如果能更重视代表性和时代性就 更好了。
考试方面,第一,用好高考这个指挥棒,如能在高考英语中设置更多的关于中国文 化的考试内容,那么对于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就有指导意义;第二,在平时的考 试中,也应加大中国文化融入的比例,这样在以产出为背景的环境下,可以激发学生学 习中国文化并用英语讲和写中国故事的动力。
社会方面,第一,提供资源支持,社会应该为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提供土壤和支 持,可借助官方媒体、电视、广播、图书、报纸杂志、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微博等媒 介进行中国文化专题板块宣传,给学生提供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环境;第二,图书馆、 博物馆等单位可以提供中国文化专题讲座与展览,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来源于生活 使其记忆更深刻、内容更多元,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并用 英语讲出来。
第四节 局限性
本次将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虽然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对学 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有一些 局限性。
第一,所研究的样本量太少,实验研究由于条件限制只对汉中市某高中高一(23) 班41名学生进行了教学实验前后的自身对照,需要进一步探究;
第二,由于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所进行实验研究的实践教学活动,只进行了四个月, 研究周期太短,需要以后更深入的研究;
但是,本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不止进行了现状调 查,更是借助比较新的理论,即产出导向法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验研究,为一线教师及 许多对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感兴趣的人提供了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路径和参考,对后续 相关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Patrick R. Moran.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04.7: F5,F7,F11.(2009・6 重印).
[2]Graham, Stev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A North-Eastern Thailand Perspective under a Socio-Cultural Lens.[J].PASAA: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ailand, 2021.
[3]Riadini, Ulya Safira& Cahyono, Bambang Yudi.The Analysis of the Culture-Related
Contents in an Indonesian English Textbook[J].Indone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2021.
[4]Nguyen, Trang Thi Thuy.Integrating Culture in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Learner Outcomes[J].Reading Matrix: An International Online Journal, 2017.
[5]Baltaci, Hasan Serif&Tanis, Selin.The Place of Culture in EFL Classes: Perceptions and Challenges of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English Teachers[J].Online Submis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2018.
[6]Saemee, Kulthida&Nomian, Singhanat.Diversity of Cultural Sources in ELT Activity
Books: A Case Study of a Multicultural Primary School in Thailand[J].PASAA: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ailand, 2021.
[7]Sheridan, Robert&Tanaka, Kathryn M.&Hogg, Nicholas.Foreign Language, Local Culture: How Familiar Contexts Impact Learning and Engagement[J].TESL-EJ: The Electronic Journal for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2019.
[8]Yuliani, Sri.Initial Need Assessment on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Riau Malay Folklore: Digital Innovation in Preserving Culture[J].Education Quarterly Reviews, 2020.
[9]刘正光,许哲,何岚.“立德树人”与大学英语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以《新时代 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为例J].中国外语,2021,18(02):25-3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11]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0.
[12]丁凤,王蕴峰,欧阳护华,梁静璧,潘春梅,冯蔚.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以 “交际英语”课程为例[J].中国外语,2021,18(02).
[13]祝爱华,高凤江•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9(24).
[14]唐伟.中国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现状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15]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促成活动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16]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中师生合作评价[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17]王晓亚•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现状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20.
[18]何雅涵•高中英语课程与教学中中国文化融入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20.
[19]宋艾妮•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融入的调查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20.
[20]谢娜.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宁夏师范学 院,2020.
[21]高志娜•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2]张佳琛,林速容•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2016,25(03):211-212.
[23]刘威.在高中阶段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英语选修课的实践探究[J].基础外语教 育,2018,20(01):35-41+106.
[24]王旭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J].湖北开放 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164-165.
[25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6]龚旭晴.高中英语四步七环文化回应教学模式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行动研 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1.
[27]郭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意义与路径探究——以赤峰学院为例 [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1,29(04):138-144.
[28]彭永靖.大学生文化自信在英语教学中的培育路径研究[J].河南教育(高等教 育),2021(02):74-76.
[29]张澜•文化自信在英语教学中的培育路径[J].海外英语,2021(18):181-182.
[30]袁小陆,赵娟,王辉.英语专业教育中的中国文化传承现状研究[J].中国外 语,2021,18(04).
[31]韩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2]陆丹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 报,2021,34(15):160-162.
[33]赵应吉•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的意义探究一一基于“讲好中国故事”视角[J].重 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34]朱瑞雪,王振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分析[J]. 校园英语,2021(33):41-42.
[35]刘聪伟.从文化自信视角看中国英语的前景[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20,33(04).
[36]谢宇杰,贾慧琳,冯玉沅.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研究——以外研社版高中 英语(必修)教材为例[J].内江科技,2020,41(08):105-106+50.
[37]陈雪莲.高中英语教学基础与培养英语文化意识的结合研究[J].学周 刊,2019(03):46-47.
[38]李诗乐•高中英语教学中华文化自信渗透的思考与实践[C].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 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
[39]白玲•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8):147-148.
[40]杜锐•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教学研究,2018,41(02):118-124.
[41]周杨会.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以外研社版高中英语选修七第四模块 Music Born in America 为例[J].读写算,2020(29):196-197.
[42]曲晓慧.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融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 化,2021(08):95-97.
[43]罗建军.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研究——以 Holidays and Festivals in the United Kingdom 的延伸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1 (Z1):54-60.
[44]刘婧.高中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导入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45]刘一凡•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体验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
[46]吴晓威•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选择及其呈现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 大学,2014.
[47]陈鑫•文化自信视野下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与对策[D].陕西理工大 学,2018.
[48]张宇•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融入研究[D].陕西理工大 学,2019.
[49]郝进波.中国文化在乡镇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现状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 学,2021.
[50]章木林,邓鹂鸣.“生成式翻转学习”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 语教学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1(01):61-70.
[51]马旭娜•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1.
张燕•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