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 培养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3 13:51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意义 2
1.4论文结构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4
2.1文化意识概念界定 4
2.2文化意识培养 5
2.3国内外相关研究 6
2.3.1国外有关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研究 6
2.3.2国内有关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研究 8
第三章 理论基础 10
3.1跨文化交际理论 10
3.2图式理论 11
第四章 研究设计 12
4.1研究问题 12
4.2研究对象 12
4.3研究方法 13
4.3.1文本分析法 13
4.3.2问卷调查法 13
4.3.3课堂观察法 14
4.3.4访谈法 14
4.4研究过程 14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16
5.1学生问卷结果分析与讨论 16
5.1.1课堂上文化教学的频率 16
5.1.2英语课堂文化内容所占比重 17
5.1.3教师文化意识培养方法及态度 19
5.1.4文化教学时长 20
5.1.5教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成效 21
5.1.6学生对教师培养文化意识的建议 22
5.2教师课堂观察结果分析与讨论 22
5.3教师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27
5.3.1教师对文化意识的理解 28
5.3.2学生文化意识水平 28
5.3.3学校对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 29
5.3.4教师培养文化意识的方法 30
5.3.5教师培养文化意识的障碍 31
5.3.6教师对教材中培养文化意识相关内容的看法 32
第六章 结论 33
6.1研究发现 33
6.1.1现状 33
6.1.2主要成因 34
6.2解决对策与建议 34
6.2.1学校层面 34
6.2.2教师层面 35
6.2.3学生层面 37
6.3研究不足与展望 38
参考文献 39
附录一 42
附录二 43
附录三 46
附录四 48
附录五 49
致谢 61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2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调查
研究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下的经济与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加强了与世界的紧密交流。同 时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日渐频繁,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由于中国是世 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沟通,人们应当接受 差异并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化,这也就要求我们应该具有充足的文化素养 和文化交际能力。但是由于人们缺乏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 很容易造成交际的障碍。例如人们与非本族人在交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恰当 的行为,会被看作缺乏文化修养,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提高国民的文化意识, 加强文化修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在交际中减少类似的障碍,培养具有国际理解 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急切要求。因此高中英语阶段的 教育被赋予使命,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逐步重视起来。
通过高中英语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文化知识来对不同的文化进 行比较,逐步丰富文化知识的储备,这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但在当 今的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主要以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为主,学生将学习重 点放到阅读、语法、词汇等方面,文化知识的导入相对较少。多数学生对语言知 识的掌握比较扎实,但由于存在文化上的误解,因此没有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实习期间,笔者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进行了学习观摩,发现课堂上教师主要讲授语 言知识以及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大多数高中生没有意 识到在英语学习中了解文化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 于课本,而教师对课本中的文化知识往往是简单的介绍,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 挖掘。
同时,教材作为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可以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 充足的学习资料以及策略,又可以为教师教学给予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师 可以根据教材中不同的板块内容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意识培养。文化意识的培养 不仅可以为语言应用能力奠定基础,还能使学生流利地进行英语交流。所以,教 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地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20)中,将核心素养理解为“促 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协同发展的重要素养”。随 着学者们对语言学习目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在语 言学习中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课标中文化意识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 中外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拥有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中国文 化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论述,重视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既是时代的需要,而且也是国家 的倡导。同时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也能帮助理解异 国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进一步了解高中英语阶段文化意识培 养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1.2研究目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文化意识核心素养,文化意识的提升可以促 进跨文化交流,对交际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文化意 识的提高也会帮助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也能够对 中外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本研究以西安市第 45 中学为例,对高中英语教师课堂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现 状进行调查,主要是为了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合理的培养文化意识的建议, 从而能够引起学校和教师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视,也能为今后的英语教学提 供借鉴。
1.3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看,笔者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一些建议,为今后有关文化意识 培养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丰富文化意识相关的理论,为后期更加深 
入的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从实际意义来看,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对于基本四项技能的培养目标比较明确 而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则相对模糊。本文通过对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 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能够加深英语教师 对文化意识培养的深刻认识,帮助教师更好的将文化知识渗透到课堂中,从而提 高教学质量。
1.4论文结构
本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该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包括文化意识概念界定和文化意识培养、国内外有 关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章为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通过理论的详细阐述, 从而对本研究内容提出有效的建议。
第四章为研究设计,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过程。
第五章为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包括对学生问卷、教师访谈、课堂观察实录 等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最后得出合理的建议。
第六章为结论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发现和提出的解决对策,以及本研究 的不足和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文化意识概念界定
文化意识是隶属于文化的概念,是在社会实践中,人们能够主动地认识自己 的文化环境、文化生产学习、文化生活等。具体而言,某一领域的文化主体试图 传递文化知识、创造和发展文化,同时人们并伴有目的性和主动性(陈明彬,2006) 广义上来讲,文化意识也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人们能够接受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文化含义,并自觉地拥有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赵同庆,2007)。最新《普通英 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20)中文化意识是对国家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文化 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整体认识。同时文化意识可以分为文化知识、文 化理解、跨文化沟通意识和能力。它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价值表现,可 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和交流的能力。
国外学者Tomalin (1998)认为文化意识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加 强异国文化联系的过程。文化意识是指人们通过受到以文化为导向的行为影响, 从而形成对语言运用及交际方式的认知,他认为文化意识由三个因素组成:在文 化影响下对自身的行为意识,对他人的行为意识,及拥有阐述自身文化立场和观 点的能力。Hanvey (1979: 77-85)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由于自身文化的 限制,在交流过程中自觉调整对语言的理解,从而有利于交流。根据不同的理解 将文化意识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习者通过课本、媒体信息等不同渠 道来了解不同的文化;第二个层次为发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第三个层次 为理解与本族文化差异较大的文化;第四个层次为在不同文化交流过程中,能够 真正理解不同文化,切实感受去交流文化。
胡文仲教授(1994:37-39)认为文化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文化认识活动。在 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要经历三个步骤来培养文化意识,即了解内涵、接受 以及内化。高一虹教授(2002:27-31)将文化意识理解为对自身文化价值和行 为的反省,对不同文化背景成员的共情,以及对文化多元主义差异的包容。李琼 (2016)指出文化意识是对国外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了解。 假设学习者缺乏对中外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对比,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他 们则在跨文化交际中会遇到困难,很难进行沟通。本研究主要基于中国著名学者 程晓堂(2016:79-86)对英语核心能力的阐释。他认为文化意识具体包括学习 一些文化现象;了解不同国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现象以 及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
2.2文化意识培养
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是为了能够促进学习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进行有 效沟通,从而达到跨文化交流,这是持久而缓慢的过程。学者宋德生(2001:13-15) 认为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要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图示,要想加强学习者对文化知识 的理解与认识,人们必须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学习者可以更好的促进对语言以及 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进行高效的跨文化交际。周彩香(2006)认为文化导入的 方法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她认为直接导入法和间接渗透法都有直 接的作用。直接导入法是线下课堂最长使用的一种高效的方法,而间接导入法需 要长期进行积累。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是将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 自然地理、文化习俗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学生了解的中西文化知识越多,文 化素养和语言知识也随之提高,从而文化意识得到提高,同时能进行跨文化交际。 康淑敏(2010:85-89)指出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首先可 以根据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分析文化 事例,比较文化异同,加深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习者应当理 解深层文化内涵,学会从异国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 网络资源尽可能为学习者创造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利用多感官的形 式直观地进行文化学习,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提高文化敏感性。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把培养本族文化看作基础,学生最终进行 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于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文化意识 的培养是要以培养跨文化意识为重点,以多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为载体,采取 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拓展文化知识、开阔文化视野,使学习 者能够深入理解文化现象,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 标准》(教育部,2020)中提出高中阶段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即获得文化知识, 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 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 的能力。同时,基于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了文化意识目标的三级水平,见附录一。
总之,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借助一 些合理的方法和科学的途径在脑中形成一定的图式,从而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的学 习和文化知识的吸收,最终进行跨文化交际。
2.3国内外相关研究
2.3.1国外有关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研究
20世纪中期,美国语言学家Fries (1945)最早在外语教学中提出了文化教 学的必要性。20世纪70年代,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它的重要性慢慢被证实, 形成了完整的文化教学理论。他认为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在于对语言使用和 文化环境进行深入理解,指出在教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和文化内涵互相渗透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 20 世纪 80 年代,跨文化交际的兴盛推 动了文化教学的蓬勃发展,由于文化教学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它的地位也得到 了认可。
从国外研究背景来看,关于文化意识培养可以归类为方法和内容两方面。有 关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有以下的研究:Byram(1997)指出教学文化渗透如果只 是简单地将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进行迁移,这是不恰当的。例如,给出学生一 道关于西方在家庭观念方面的题目,学生很有可能用本土文化的思维进行解答, 这样会造成一定的理解偏差。因此,他指出为了排除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消极影 响,因此,在人们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构建目的语学习的思维模式。 他提出了四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知识的学习、理解前因后果、做 出阐释、亲自感受。同时他强调了培养批判性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学习者对文化 的批判性反思会对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Brooks (1968: 204-217)在《外语课堂文化教学》中,提出了对文化的科 学和人文双重解释,并提出了各自的提纲。他提出了很多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这些 建议的方法。他从文化教学的内涵、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英语文化教学, 在文化教学方面做出了深远的贡献。文化教学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同 时对每个学习阶段教什么和如何教做出了解释。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国家 教学大纲》提出了外语教学的目标:为了培养外语学习者有异国文化和异国文明 的意识。在这个时期,把跨文化知识和外语教学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更好地 运用外语。Elena (2014)主张学习第二语言是必要的,在自然的环境中是不能 获得的,只有在课堂中接触真实的学习材料,这才是有益于学生的。教师的首要 任务是选择文化资料和真实的材料,以提供广泛的文化信息。
有关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有以下的研究:Lado(1959: 71-75)是最早提出 一种语言对比分析模式的学者,从形式、意义和分布三个方面对不同文化进行研 究。1957年定义了语言教学目标为“使用它的能力,理解其意义和内涵方面的 目标语言和文化,并能够理解当地人的语言”。他提出了三种文化教学的分类: 初级意义单位、虚假定式、伟大的成就。初级意义单位指词语背后的深层意义, 即学生在词汇与短语学习过程中,要积极的去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这 样才能全面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它。虚假定式指学习者对概念的错误理解或者持有 的刻板印象,教师呈现正确的知识以便有助于学习者克服刻板印象,即教师在传 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要时刻的融入文化知识的内容,有意识的进行渗透。伟大 的成就指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动机,即学生者 学习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以后,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地提 高。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注意到词汇的隐含意义,克服刻板印象,从而能 够认真对待文化知识,可以更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Breen(1984)认为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注重两个方面,即语言知识的传授和 语言应用的能力。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更加熟悉目的语的使用规则与 文化习俗,这样能更深地挖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更好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Stern (1999)讨论了兴趣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他指出学习者对文化知识的了解与对文化的尊重与认同是分不开的。
Liddicoat(2002: 4-11)对文化意识提出两种观点,即静态观和动态观。文 化的静态观没有意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它只是传递了文化信息,并没有 考虑到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文化的动态观要求学生主动的学习文化信息,并鼓 励学生将文化看作随着时间、地域等变化的事件。动态文化观要求学习者了解自 己的文化。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主要从文化教学以及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方 面阐述,对文化意识的研究起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看待文 化知识,要将文化教学贯穿于课堂之中,时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 交际能力。
2.3.2国内有关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研究
我国的文化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洋务运动和京师同文馆的建立,主要涉 及地理、天文等文化知识。文化教学是培养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主要 从文化教学方面和文化意识培养两个方面来阐述国内的相关研究。
首先,关于文化教学方面的研究。90年代以来,最关键的是在外语教学中 加入了文化内容,拓展了有关文化理论的研究。在国内研究中,罗常培(1950) 最早提出了语言教学与文化研究。罗常培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不仅对文化教 学进行了阐述,而且也对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和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做了论述。因 此,人们对文化研究的兴趣日益浓厚。许国璋(1980:21-27)在《词汇的文化 内涵与英语教学》中讨论了词语的文化含义和英语教学的联系,如果考虑文化因 素,两个英语单词即使表面意义相同,实际意义却不同。此后,文化教学的研究 在国内日渐扩大,学者们开始意识到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邓炎昌和刘润清(1989)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进行了对比,同时讨论了在使 用英语语言过程中涉及到的文化因素,并借助实例解释了文化在语言交流中的作 用,并且提出了语言和文化是融为一体的,语言教学和文化知识的培养同等重要。 胡文仲(1990)指出想要学好英语,必须学习英美文化,同时他也讨论了国内外 关于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运用全面的语言材料讨论了文化与交际的关 系。文化逐渐成为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目标。 到21 世纪,我国在文化教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硕果。
其次,关于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将近 些年来文化意识培养分为文化意识解读以及策略研究两方面。第一,文化意识解 读有以下研究:程晓堂(2015:73-79+127)指出文化是可教的,教学的重点是 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的思考,对不同的文化信仰找到合理的解释,从而补充和丰
富他们的知识和信仰体系。宋维华(2016:68-72)提出文化意识的培养以语言 为载体。在中学英语教育中,教师应经常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学生学习不同国 家的文化知识,来提高自身的文化敏感性,并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江淑玲
(2012:102-104)指出自从课程改革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中涉及的文化知识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随着学生的年龄 的增长和认知的加深,可以逐渐扩大英语文化知识,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第二,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有以下研究:徐秀霞(2018:194-196+207)指出 了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注重讲解语言知识,但很少涉及中国文 化知识,从而忽略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跨文化交际造成了阻碍。她展开了 对英语课程与文化自信关系课题的研究,从教学内容、任务、方法及评价等不同 角度都提出了建议。蒋次美(2018:60-62)提出了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面 临着许多困境,其中包括:缺少真实的文化环境、肢解化英语教学,传统的观念 带来的排斥,同时提出了培养路径。王莹(2019:117-118)指出想要在教学中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那么就应该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的 文化心态。同时,要求树立文化自信,形成文化意识,增强文化敏感性。杜莎莎
(2019:82-84)将英语阅读课与文化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从教师的角度论述 了三大策略,即情境导入法、对比教学法、反馈教学法。从而为英语教师的教学 提供借鉴。鲁子问(2019)提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他从文化理解、 文化传播和文化品格三方面来探讨文化意识的塑造。
综上所述,国内的研究主要从早期文化教学逐渐发展为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 其中主要关于文化意识的解读和培养两方面。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关于文化 意识的研究涉及到培养路径以及策略上面。本研究主要是通过结合教材中的板块 有针对性的来进行课堂观察,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来完成,发现问题,针 对现存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学的高效发展。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跨文化交际理论
中外文化教学一般都经历三个阶段,樊丽君(2012:176-179)指出包括运 用语言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三个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在 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所以本研究运用跨文化 交际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同时可以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来培养学生和教师的文化意 识,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合理建议,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作用。
美国学者霍尔(2010)注重交际与文化的关系,他的代表作《无声的语言》 被称作跨文化交际学的先河,该书首次使用了跨文化交际一词。他对时间、空间 与交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不同生活环境和背景会使表达有明显的差 异,从而造成了不同文化的交际者理解有所偏差,造成了误会。因此,在进行交 流时要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霍尔(2010)提出交际能力的 四种类型,包括得体性、可行性、语法性和现实性。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得体性和 现实性。得体性是指在不同的场合、时间和对象等都要注重语言的得体性。现实 性是指进行交流时要用正确的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中包括知识、情感、心 理活动和情景特征四要素。具体的四要素为学习者要对目标语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对目的语的学习有正确的态度;进行交际过程中注意使用正确的肢体动作和语言 注意跨文化交际的真实情境。根据跨文化交际理论可知,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情 感和心理活动等要素。
学习者要想在交流中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展开,首先明白它是一个双向交流的 过程,其次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占据同样重要的地位,所以学习者无法脱离母语 文化的学习。教师要在课堂中同时注重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如 果偏向任何一方,都会使得跨文化交际失去平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母语 文化的学习,或者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学习,那么很难满足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 力的教学要求的。
因此,跨文化交际理论指不同语言之间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际 会受文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影响。美国外语教学协会把基本的四项技能视为交际 能力,当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语言扮演的角色是桥梁,而交流的重点则是文 化。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授语言,也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文 化意识。
3.2图式理论
图式一词最初由哲学家康德(1781)提出,是人们对世界的整体认识,从日 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最终按不同类型储存在大脑中。随着图式这一概念 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学者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因此,许多学者们对图式理论进行 不断深入的研究,为今后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图式可以称之为框架、脚本和背景知识。美国学者 Thomas Scovel(2019)
认为,当人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会自然地唤起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相关图式, 例如:过去发生相关的事件和已有的文化知识等,即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会 自动地与新知识连结在一起,因而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新事物。
大部分专家学者们将图式分为语言图式、结构图式和内容图式。当学生面对 新的阅读材料时,这三者同时发挥作用,学生要积极调动头脑中的原有的文化知 识,结合不同的图式类型,来全面有效地理解阅读材料。因此,图式理论在高中 英语学习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将图式理论应用到文化意识培养中,那么意义将非常 重大。教师在课堂中主动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学生随之建立相应的文化图式, 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找到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图式,与学 生头脑中已有图式进行连结,那么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师要善于在 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中的模式,使文化意识的培养更见成效。
第四章 研究设计
本章内容主要通过对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来具体解决本论文的两 个研究问题,此外本章由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四个部分组 成。
4.1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西安市第 45 中学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 察、访谈等方法来解决以下问题:
(1)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如何?
(2)影响高中英语教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成因是什么?
4.2研究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西安市第 45 中学的高中教师和学生。该校是陕西省标准 化高中,国家重点公立示范学校,被称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实验示范单位”,所 以选取该校师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该校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普通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本研究主要探讨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考 虑到高三年级处于复习阶段,所以选取了高一和高二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该校高 一和高二年级共 8个班,每个年级有4 个班,每位教师带两个班级,笔者从每个 教师带的班级中随机选取一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共有 4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 200 名学生。4 位英语教师中有教龄较长,经验颇丰的教师,也有教龄较短, 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但教学方法新颖独特的新手教师。教师的基本情况如表 4-1 所示:
表4-1:教师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 学历 任教年级
A 研究生 高二
教 师 B 本科 高一
C 本科 高二
D 研究生 高一
4.3 研究方法
 
4.3.1文本分析法
人教版教材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必修五本,选修六本,每本书的结 构基本一致。针对本研究的内容来看,本文研究对象为高一和高二共 200 名学生, 由于必修课本的板块结构一致,本论文选取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课本来进行分 析。本文从文化意识英语核心素养出发,将对 NSEFC 必修五教材中有利于培 养文化意识的四个部分展开分析,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程晓堂对文化意 识素养的解释,来了解该教材哪些板块有利于培养文化意识素养,在笔者进行课 堂观察时,重点观察教师如何教授这些板块,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本研究的问题。
4.3.2问卷调查法
本文的问卷选自湖南师范大学黎晓琳(2019)的硕士论文,针对本研究对此 问卷进行了一定的修改。该问卷主要从学生的角度来了解英语教师上课中文化意 识培养过程中的现状。学生问卷分为五个维度:课堂上文化教学的频率(Q1-5)、 英语课堂文化内容所占比重(Q6-9)、教师文化意识培养方法及态度(Q10-13)、 文化教学的时长(Q14)、教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成效(Q15-19)。本论文针 对研究内容对五个维度进行了扩充,在问卷最后加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为了更 好的解决研究问题。
问卷在正式发放前,在高二年级全体学生中随机抽样,选取了15位同学进 行问卷填写。学生填写之后,收回问卷,用SPSS软件进行可信度调研。计算出 的相关系数为r=0.844 (p<0.01),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调查结果见 如下表格 4-2:
第四章研究设计 表4-2:问卷的可靠性
Cronbach's Alpha 项数
.844 19
 
4.3.3课堂观察法
崔允漷(2010: 4-8)提出LICC模型中教师的课堂观察主要包括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媒介、教学程序、组织等。根据崔允漷的LICC课堂观察 模型和西南大学刘秋雨(2020)的硕士论文中的课堂观察量表,针对本研究对课 堂观察量表进行了修订。笔者在实习期间对西安市某中学的四位英语教师进行课 堂观察,征求四位教师的同意,用录音录下教师上课的全部过程。之后根据课上 所做的听课笔记结合录音整理出四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课堂观察表见附录三。
4.3.4访谈法
笔者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后,及时对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是高一和高二 年级的4名英语教师,2名是教龄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2名是教龄10年以上的 经验教师。访谈总共8个问题,主要涉及教师对文化意识的理解、学生文化意识 水平、学校对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教师培养文化意识的方法、教师培养文 化意识的障碍和教师对教材中培养文化意识相关内容看法等方面。通过访谈更全 面客观了解英语教师怎样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以及存在的问题。访谈经过各位教师 的同意,采取了面对面采访的形式。访谈提纲见附录四。
4.4研究过程
在正式展开研究之前,笔者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工作,熟悉研读实习学校所使 用的高中英语教材,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9 月份将准备好的调查问卷以 及课堂观察量表运用到研究中,即时展开了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第一,笔者于 2021 年 9月 25日发放问卷。具体时间选择当天英语晚自习进 行发放,发放前说明了填写要求的说明。将准备好的200份问卷分别发放到了高 一和高二年级 4 个班中,回收有效问卷数量为 200,有效率为 100%。将回收的 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来具体解决本研究的问题。
第二,2021 年9月初到10月末,走进四位教师的课堂,进行课堂观察。经
过任课教师的同意后,根据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课堂记录和录音,之后对课堂观察 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第三,课堂观察之后,于 2021 年 11 月根据准备好的访谈提纲对四位教师进 行了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并分析。
第四,基于问卷调查结果、访谈数据、文本分析结果和课堂观察量表内容分 析,将从现状、主要成因以及解决对策三方面来阐述。同时结合跨文化交际理论 和图式理论,提出合理的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建议。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学生问卷结果分析与讨论
5.1.1课堂上文化教学的频率
表 5-1:课堂上文化教学的频率
问题 百分比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1 11.6% 30% 52.4% 6%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2 8% 30% 51.5% 10.5%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3 5% 7.5% 40.2% 47.3%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4 7.5% 24.5% 63% 5%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5 21.5% 28% 44.5% 6%
由表 5-1 的数据可知,题项 1-题项5 题是关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文化意识培 养的频率。题项 1 是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经常进行文化教学,11.6%的学生认为总 是;30%的学生认为经常;52.4%的学生认为较少;只有 6%的学生认为是极少的。 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文化教学的频率很低。题项 2 是关于教师在文化教学中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导入,只有 8%的学生认为教师总 是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文化导入;30%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文化的导入;51.5%的学生认为较少;10.5%的学生认为使用不同文化导入的频 率是极低的。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很少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导入。题项 3 是强调文化意识的重要性,5%的学生认为老师会总是强调;7.5%的学生认为教 师经常强调;40.2%的学生认为很少强调;47.3%的学生认为是极少的。由此可 以看出,教师很少强调文化意识的重要性。题项4是关于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文化 教学专题的活动,7.5%的学生认为教师总是设置文化教学专题的内容;24.5%的 学生认为教师经常设置文化专题活动;63%的学生认为很少;只有5%的学生认 为这种情况极少存在。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设置文化专题教学的内容。题项5是关 于利用不同文化学习载体来呈现外国文化,21.5%的学生认为教师总是利用多种 载体来呈现外国文化;28%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使用;44.5%的学生认为较少; 6%的学生认为利用不同载体来进行外国文化教学的次数是极少的。教师在外国 文化的学习方式上是很少灵活多变的。
文化教学是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但是从上述数据发现教师的文化教学 比较少,即使涉及文化教学的内容,教师也很少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文化导入。 高李莹(2014:191-192)指出由于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单一的文化导入的 方法,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习以为常,因此,降低了学生的兴趣。江淑玲(2012: 102-104)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文化讲授、文化对比等不同的方法来 进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还能亲自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还可 以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5.1.2英语课堂文化内容所占比重
表 5-2:英语课堂文化内容所占比重
问题 百分比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C 选项 D
题项6
6.5% 28.5% 60% 5%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7
10.4% 34% 52.8% 2.8%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8
5.7% 55% 15.5% 23.8%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9
59.5% 22% 7.5% 11%
由表5-2的数据可知,题项6-题项9是有关英语课堂中文化知识所占的比重。 题项 6 是英语老师在教学中对文化部分的重视,6.5%的学生认为教师非常重视, 课上会介绍课本内外丰富的文化知识;28.5%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视,一般涉及课 本内的文化内容;而60%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视,总体上以英语语言教学为主;5% 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视,仅仅进行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教师的上课重点为英语语言 教学,包括词汇、语法以及课文语言点的讲解等部分。根据题项7 的数据可以看 出,10.4%的学生认为教师是非常注重的;34%的学生认为是比较注重的;52.8% 的学生认为是偏向语言教学;2.8%的学生认为偏向文化教学。教师在课堂中比较 注重英语语言教学。题项8是在文化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学生活动的比例,5.7% 的学生认为比例大致相当;5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多;15.5%的学生认为教 师讲解少;23.8%的学生认为主要是靠教师的讲解。在文化教学中,学生的活动 较少,说明教师很少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听教师讲。题项 9 是教师教学的侧重点,59.5%的学生认为以课文中的词汇、语法知识等为重点; 22%的学生认为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7.5%的学生认为培养文化意识;11%的学 生认为指导学生提高解题技巧。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 力,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
通过上述数据的分析可知,教师的教学重点还是在于语言教学,在应试教育 的大背景下,教师片面地认为通过教授语言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 中忽视了文化教学,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偏向语言教学。吕京和吕丁(2012:57-59) 指出,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 学习,还有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师课堂上遇到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时,通过题项 8 可知,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解多,学生活动少,往往大部分教师会直接 讲解,不会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文化活动身临其境的感 受到课本中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展开一些中外文化对比的小组活动,从而能够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5.1.3教师文化意识培养方法及态度
表 5-3:教师文化意识培养方法及态度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10
11.2% 46.5% 26.7% 15.6%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11
9.8% 14.2% 50.8% 25.2%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12
26.5% 4.6% 11% 57.9%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13
45.5% 26.5% 18.5% 9.5%
 
由表 5-3的数据可知,题项 10-题项13 是关于教师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方法 及态度。题项 10是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具体教授文化知识的形式,11.2%的学生认 为老师会根据课堂内容展开不同的活动;46.5%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教师组织的活 动比较单一,以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形式为主;26.7%的学生认为教师会让学 生阅读有关文化资料,课堂上不会花太多的时间教授;15.6%的学生认为是其他 情况。根据数据可以得出,课堂上的教授文化知识活动,绝大多数情况下老师进 行讲解、学生听,活动比较单一。题项 11 是英语教师对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态 度,9.8%的学生认为非常鼓励,要求学生课下去自主学习;14.2%的学生认为不 会刻意强调;50.8%的学生认为没特别的要求,很少布置相关的作业;25.2%的 学生认为重视语法训练,基本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什么要求。由此可以看出, 76%的学生认为都是没有要求他们去学习文化知识,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题项 12是关于教师所采用的文化教学具体活动形式,26.5%的学生认为主要是讲 解词汇,展开教授文化内涵;4.6%的学生认为是通过角色扮演;11%的学生认为 是小组合作;57.9%的学生认为是英汉文化对比。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处理文 化知识的时候,运用英汉对比的方法更多。题项 13 是英语课文指导中,老师解 决文化内涵的词语问题,45.5%的学生认为是直接翻译成汉语;26.5%的学生认 为是采用两种文化对比的讲解;18.5%的学生认为是进行背景知识的介绍;9.5% 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讲到。说明教师在课堂中讲解课文多数情况下使用汉语进行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教师处理文化内容时,绝大多情况下还是教师讲,学 生听,活动比较单一,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的知识技能,也要设计有趣的活 动要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来进行 文化内容的教授,从而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蒋次美(2018)提到对于文化意识 的培养较为直接的方式就是情境教学,而情境教学可以直接判定文化意识培养效 果的第一现场。教师很少布置相关的文化任务和作业,课堂中大多情况下使用英 汉对比的方式来进行课文讲解,教师应当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授课,课余 时间鼓励学生去阅读文化资料,适时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文化任务和作业。
5.1.4文化教学时长
表 5-4: 文化教学时长
问题 百分比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C 选项 D
题项 14
30% 50.5% 14% 5.5%
 
由表 5-4 的数据可知,题项 14 是关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文化教学的时长。 50.5%的学生认为教师进行文化教学的时间在 6-10 分钟;30%的学生认为是 3-5 分钟;14%的学生认为是 11-20 分钟;只有 5.5%的学生认为在 20 分钟以上。由 此可以看出,一堂课有 45分钟,在学生看来教师讲解文化知识的时长不到 20%, 文化教学时长比较短,教师课堂上投入的文化教学时间不多,也可以看出教师对 文化意识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5.1.5教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成效
表 5-5:教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成效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15 7.5% 29.3% 46.1% 17.1%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16 57% 9.6% 7.5% 25.9%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17 47.7% 35.5% 10.6% 6.2%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18 15.5% 1% 79.4% 4.1%
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题项 19 13.5% 68.5% 13% 5%
由表5-5的数据可知,题项1 5-题项19是关于教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成效。 题项15是学生通过英语课堂的学习,对英语国家的了解程度,只有7.5%的学生 认为很多;29.3%的学生认为较多;46.1%的学生认为学到的外国文化知识并不 多;17.1%的学生认为很少。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他们在英语课堂 上学到的文化知识并不多。题项 16 是学生获得国外文化知识的途径,9.6%的学 生认为是通过小说、报刊、杂志;7.5%的学生认为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25.9% 的学生是通过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等;其中超过多数 57%的学生认为他们主要还 是靠课堂来获取。题项 17 是学生在考试和学习中遇到的因为缺乏文化知识而产 生的障碍问题,47.7%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障碍; 35.5%的学生有时会遇到;10.6%的学生会偶尔遇到;6.2%的学生没有遇到过。 所以文化知识的掌握对大多数学生解题产生影响。题项 18 是学生英语国家的文 化知识,15.5%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英语成绩;1%的学生认为会削弱爱国情感;79.4% 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英语综合能力;4.1%的学生认为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 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习国外文化,可以提升英语综合能力,说明学生意识到了 文化意识的重要性。题项 19 是老师对培养文化意识的有效性,13.5%的学生认为
非常有效;68.5%的学生认为一般;13%的学生认为不太有效;5%的学生认为完 全没有效果。说明教师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通过上述对5-5问卷描述结果可知,学生获取国外文化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 课堂是重要的主阵地,但 46.1%的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文化知识并不多,超过一 半的学生认为教师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效果一般。教师在课堂中应该重视学生文 化意识的培养,将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写入教案中,作为重点在课堂上进行教授。 同时,学生能意识到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可以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减少因缺少文 化知识而带来的障碍。
5.1.6学生对教师培养文化意识的建议
学生问卷第 20 题是一道开放题,调查教学中英语教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 建议,通过统计,有效问卷有 186份,9 名同学(4.8%)没有给出建议,145 名 同学(77.9%)认为把教学重点放到语言知识上,32 名同学(17.3%)给出不同的 建议,包括课堂上可以多进行角色扮演、外国名著片段赏析和观看英文电影等。
从学生给的建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文化意识薄弱,认为课堂上的教学 重点应该放到语言知识上。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渗透 文化知识,教学活动中设计多样的文化知识活动,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多进行中 外文化差异对比,帮助学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跨文化行 为取向。
5.2 教师课堂观察结果分析与讨论
教师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高中英语必修教材的板 块结构一致,笔者以必修五为例,主要围绕 Warming up、Reading、Using Language、 Reading for fun 四个部分,就教师课堂中文化教学内容、活动类型、学习载体、 学习时长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观察。笔者听了教师A、教师B、教师C、和教 师 D 四位老师完整的一个单元,并对课堂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教师A的授课主题为The United Kingdom,这个单元主要讲述了关于英国的 一些历史文化知识。课本中Warming up板块设置了五道选择题,题目内容是关 于英国的文化常识。学生通过对该部分的学习和练习,可以了解英国是由北爱尔 兰、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四部分组成、首相来统治英国、英国的省称为郡以 及英国最长的河流为塞文河等文化知识。Warming up板块主要设置了与本单元 主题相关的一些问题,该板块有利于学生了解一些与英国相关的文化知识,有助 于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课堂上教师 A 对于 Warming up 部分的五道选择题通过 PPT来呈现,学生集体作答。
Reading 板块中阅读题目是地理之谜,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主 题;第二部分解释了大不列颠是如何形成的;第三部分解释了四个郡的不同;第 四部分介绍了英国被分为三个地区;第五部分阐述了伦敦作为英国文化政治中心 的重要性。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可以从文章中学到大量的文化知识。Reading板 块中 Comprehending 习题部分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文化内容,这一部分主 要是关于文章的习题,大约包括5道题,每一道题题型不同。本单元中有填空题、 简答题、表格题等。例如:你能解释为什么伦敦是英格兰、大不列颠和英国的首 都吗?什么样的地理因素使他们难以成功入侵英格兰?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进 一步理解与英国相关的文化知识,从各种各样的题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 同方面学习语篇中呈现的文化内容。教师A在讲授Reading部分过程中,主要运 用语法翻译法来授课,课文教授前,教师 A 对新单词进行讲解,主要从词语搭 配以及词性来入手,但对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没有深入讲解,然后对文章主旨以及 细节题的讲解主要侧重语言知识点。读后环节主要是运用小组的形式来进行问题 讨论。教师对于文章中遇到的文化现象,通过一两张图片来简单呈现,运用了看 图的方式来传递文化内容。
Using language 部分主要分为 Reading、Listening、Speaking and Writing。本 单元中的阅读部分,主题为伦敦观光记。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些伦敦的著名景点, 例如伦敦塔、圣保罗大教堂、白金汉宫等。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景点特点而且还可 以学习相关历史和文化。每一个单元在语言应用部分都包括说与写,说与写的内 容都是和阅读部分的主题相关。本单元的说与写部分是以对话的形式设计的,要 求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家乡景点。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情感态 度。教师 A 首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导入,和学生进行问答之后,引出了文章主 旨。教师用图片展示了大本钟、英国博物馆。听力部分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 师强调听的重点,然后学生根据问题来完成练习任务。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的习 题。
Reading for fun 部分是对主题内容的拓展,该部分是紧扣单元主题的诗歌、 谚语和绕口令等。例如:第一单元是关于爱迪生、牛顿等一些伟人的名言警句。 谚语和名人名言都是对哲理简洁而又深刻的叙述,有助于加深对英语国家的认识 可以了解其他民族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有 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从而可以使学生文化意识得到提高。本单元是 一首诗歌,诗歌内容关于英语的家乡。从诗歌中可以读出作者的观点,欣赏诗歌, 可以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感以及鉴别能力。通过课堂观察,教师A忽略了 Reading for fun 这一部分。
通过课堂观察可知,教师 A 主要采用了语法翻译法来进行授课。笔者发现 在讲解过程中,对于明显涉及到文化背景的单词教师很少进行深入讲解。教师A 授课主要采用文本和图片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气氛相对沉闷,文化教学内容局限 于课本。
教师B的授课主题为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在Warming up部分,教师B 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英式和美式英语的不同,学生主要从发音、拼写以 及搭配等方面来回答。教师 B 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多组英美国家同义不同形的词 汇,学生展开了积极地讨论。通过课堂观察量表可知,教师 B 在 Warming up 部 分主要采取小组活动的组织形式,文化学习活动是讨论。教师B结合Warming up 部分采用讨论的形式来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可以了解到英美语言的差别。在 Reading部分,教师B在读前阶段围绕英语语言设置了两个问题,学生进行了回 答。在文章细节讲解中,教师 B 运用多媒体来呈现每个问题,请一列同学逐一 完成习题,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 B 在读后活动中引入两个问题,“我 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你认为向全世界传播英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小 组内展开积极地讨论。通过课堂观察量表可知,教师 B 在课堂中多数采用小组 活动,利用问题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 Using Language 部分,教师 B 播放了一段关于不同种类的英语方言的小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接地感受 到不同地区英语发音的差异性。 Speaking 环节教师 B 让学生看书本上给出两个
不同的情境,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表达任选一个情境来展开讨论,最后选取小组 进行展示。通过课堂观察可知,教师 B 在 Using language 环节采用了观看视频的 活动类型,利用创设情境的文化教学教学方法。在Reading for fun部分,本单元 呈现的是一段绕口令,教师B让学生集体朗读。
教师B的课堂气氛较活跃,笔者发现该教师B上课涉及的活动较多,采用 视频和图片相结合的媒体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利用情境来进行文化教学
教师C的授课主题是Great scientistso教师C在导入部分以新学期的话题为 背景,鼓励学生要努力学习,并问学生将来想要从事哪些职业。部分学生回答科 学家,教师 C 播放了一段关于霍金的视频,直观地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魅力。 教师C将Warming up部分的习题以连线的方式在读前阶段呈现,学生将科学家 与其伟大的成就进行匹配。通过课堂观察,教师 C 会对文章逐句进行翻译,阅 读文章主要讲述了约翰•斯洛击败“霍乱王”的过程,让学生将其过程进行排序, 通过精读和略读的方式,理解文章中的细节。读后环节,教师 C 让学生运用关 键词对文章进行总结,此外,教师提出问题“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se scientists?”,学生就课上了解到的科学家,展开讨论。在Using Language部分, 教师 C 让学生完成了听力部分的习题,将阅读部分中重点的单词统一讲解。教 师 C 主要将课堂重点放到了如何写劝说信,从格式、首尾句、固定句式等方面 逐一讲解。在 Reading for fun 部分,教师 C 没有专门进行讲解。
教师C课堂上学生主要以听讲和做笔记为主。课堂上教师C会主要解决语 言知识,教师 C 会对于重要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的注意力非常也很集中,学 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会对课本中感兴趣的文化点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课堂也会采 取小组活动的形式,遇到文化现象也会进行讲解,但是可能也是自身文化知识储 备不足,涉及的不是很全面。
教师D授课的主题为Cultural Relics。教师D在新课教授前组织课前活动, 学生课下提前准备,课上进行展示,王同学准备的内容是“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 故事?”学生讲解之后,教师D进行补充,最后总结要热爱本国文化,学习外国 文化。在 Warming up 部分,教师 D 用图片的形式来传递文化知识,用多媒体展 示多张国内外文化遗迹,例如:故宫、兵马俑、金字塔等。教师 D 讲解了文化 遗迹的概念,包括建筑物、手工艺品、传统习俗等。在Reading部分,教师D邀 请一位同学来阅读译文,之后对琥珀屋进行课文讲解,带领学生了解琥珀屋,用 图片来展示琥珀屋。教师 D 在讲解文章细节过程中,会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单 词和长难句进行深入讲解,例如:selected,fancy, decorated以及课文中出现的定 语从句。读后环节教师D让学生就“如何保护文化遗迹?”展开讨论,课后让学 生对上课讨论的话题写一篇作文。在Using Language部分,教师D邀请一位学 生进行阅读部分的译文朗读,学生了解大概的主旨,完成课本中的习题,教师D 在课堂上将大量时间放到了重点词汇以及语法讲解上。本单元最后的写作部分是 关于寻求建议的书面信,教师展开讲解了书信的写作。在Reading for fun部分, 教师D用多媒体播放本单元的诗歌,学生聆听学习。
表 5-6:课堂上有关文化意识的培养内容
教师 教学内容 文化教学内容 文化教学活 动类型 文化教学 载体 文化教学 方法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关于英国的历史
TA 地理文化常识以 及伦敦的著名景 点介绍 聆听 文本 图片 直观教学
TB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学习世界英语的 发展状况以及区 分地域特色的英 语 讨论 观看视频 文本 创设情境
TC Unit 1 Great
Scientists 伟大的科学家 以及做出的贡献 讨论 观看视频 文本 直观教学
Unit 1 Cultural relics 了解中外文化遗
TD 产以及琥珀屋的 看图 文本 图片 直观教学
历史发展
 
通过半个学期的课堂观察,多数教师的授课重点是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
传授相对来说较少,根据课堂观察记录以及表 5-6可知:
(1)通过对 4 位教师的课堂观察发现,多数教师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进行 授课。教师 A 注重对生词的讲解,比较注重词语释义和例句,但对于含有文化 背景的词语,并没有深入讲解;教师 C 讲完文章的细节以及习题,集中讲授课 文中的单词和语法;教师 D 在文章讲解中注重阅读部分长难句和生词的学习。 多数教师将重点放到语言知识的讲解上,没有挖掘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根据程 晓堂教授对文化意识的定义,对Reading for fun部分的分析可知,该部分有助于 了解其他民族的价值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部分教师 忽略这一部分的讲解。
(2)在教学中教师只限于利用课本中的文化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每位教师对于教材中出现的较明显的文化内容会介绍,但多数不会进行更多的文 化拓展。根据表 5-6,教师 A 讲到 The United Kingdom 主题时,课文中介绍关于 英国发展的历史,但教师没有深入给学生扩展关于英国的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等 方面的内容。
(3)文化意识培养的学习活动类型单调。文化学习活动类型分为多种形式, 主要分为聆听、讨论、默读、书面练习等。根据5-6可知,4位教师在课堂上使 用了聆听、讨论、看图和观看视频的形式。课堂中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学习活动类型,文化元素强的主题,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视频、 同伴合作、角色扮演的方法来更好传递。
(4)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单一。文化教学方法可以分为文化对比、文化 旁白等形式。根据表5-6可知,教师B用到了创设情境的文化教学方法,其他三 位主要利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教师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应当善于采 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呈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异。
(5)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相关任务和作业较少。通过半个学期的课堂观察发 现,教师很少会布置有关单元主题文化的任务,大部分的教师的作业主要是单词 抄写、作文和习题,很少会布置与文化相关的作业。
5.3教师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在课堂观察之后,为了使研究更加全面、更深入,研究者对西安市第45中 学的 4名高中英语老师分别进行了访谈。访谈采用了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笔 者从教师对文化意识的理解、学生文化意识水平、学校对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程 度、教师培养文化意识的方法、教师培养文化意识的障碍和教师对教材中培养文 化意识相关内容的看法六个方面来进行访谈。
5.3.1教师对文化意识的理解
问题一:您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 修订版中提出的“文化意识” 了解吗 ?
根据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文化意识的理解,四位教师只是基本能够理解 文化意识的内涵。教师A和教师B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化意识是通过学 习一些中外文化知识,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意识。由于自 身对国内外文化知识理解不够全面,加之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和学生将 注意力放在了语言知识上,在课堂中重点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C 和教师 D 提到在英语课堂中也会偶尔提到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文化知 识,学生可以借鉴国外文化,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也能够坚定自己的文化, 提高文化意识。在教和学的过程,需要将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学习 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在新课标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 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意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核心素养的普遍提及,每位英语 教师应当能够对文化意识的概念及培养目标有一个深刻精确的理解。但教师们只 是指出了文化意识是对异国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学习,但是没有提到文化意识的培 养目标及其深刻内涵,由此可以说明 4 位教师对文化意识的理解深度还不够。
5.3.2学生文化意识水平
问题二:您认为班级中学生的文化意识水平如何?
根据访谈结果可知,四位教师中有三位老师认为班级中学生的文化意识水平 比较低。教师A、教师B和教师D都认为学生文化意识比较薄弱。多数教师提 到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缺少文化意识。由于应试教育,学生也是把重点放到了成绩 上面,比较关心学习成绩,对于一些文化现象,了解的不是很多。在做英语阅读 理解时会遇到一些有关文化现象的题目,学生会因为缺少相应的文化知识而造成 理解偏差。其次,学生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对文化知识不感兴趣。从课堂上的 情况来看,老师讲到有关文化知识时,他们对一些国外的文化知识不太了解,热 情较低。例如:当学习到有关英国文化知识的时候,部分学生对英国基本的文化 历史不太熟悉。教师 B 认为班级中学生的文化意识一般。学生比较注重语言知 识的掌握,例如会用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语法、掌握知识点,会比较注重语言能力 的提升,但对于文化知识学习投入的时间相对比较少。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 是被动接受的,自身很少花时间主动去学习。
总之,通过对四位教师的访谈可知,学生的文化意识水平比较薄弱。同时结 合问卷中的第 17 题,因为学生欠缺文化意识,经常在学习和考试中对相关的英 语文化知识产生了理解障碍。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把重点放到了语言知 识上面,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投入时间较少,造成文化意识比较欠缺。
5.3.3学校对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
问题三:您所在的学校会经常强调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吗? 根据访谈结果可知,四位教师都提及到学校不太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教师们认为由于处于应试教育之下,学校还是将重点放到了学生的成绩上面。学 校内也很少会有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活动,但是偶尔在班会期间,各班会播放关 于感动中国人物的纪录片,学生可以通过伟人的事迹,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其中教师 D 给出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建议,认为学校 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设置一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活动,例如张贴英文画报、英语 角等活动。学校是培养新时代新青年的重要场所,要响应课标的落实,将文化意 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学校很少强调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有时偶尔会有 课外活动,但相对于其他能力的培养来说,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以学 校内对文化意识的培养的活动就欠缺了,总之,学校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没有 给与很高的重视。
问题四:学校会提供教师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培训吗?
根据访谈结果可知,学校偶尔会提供培训。教师们指出了一些培训的方式, 主要活动有:学校每年有时会有教师培训,和外教一起进行讨论,通过交流能够 直接感受外语语境的用法以及体验国外的一些文化。教师 B 谈到学校隔周会有 研讨会以及公开课,教师们会对同一单元的课文进行同课异构,例如:对于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这一单元,每位教师会精心设计,最后公开授课。之后 教师们一起交流,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教师 C 是一名新入职的老师,她认为 应当注重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表示愿意参加各种的文化培训活动,同时也够提 高自身的文化意识。此外,在英语课堂中也能向学生传递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 他们的文化意识。教师 D 认为今后学校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打造 一个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
根据教师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学校对教师文化意识的培训机会不是很多,只 是偶尔会组织,大部分教师很愿意接受有关文化方面的培训。教师文化意识培训 的方式有很多种,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文化交流会,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总之,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学校应当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有关文化意识培训的机会。
5.3.4教师培养文化意识的方法
问题五:您认为英语课堂上可以在哪些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呢? 根据访谈结果可知,教师们提出了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师A认为可以在Warming up部分和While-reading部分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热身部分主要采用有关课文主题的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来进行,读中部分涉及到 文化的内容时,简单介绍一下。教师B认为可以通过Reading和Writing来培养 学生的文化意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会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知识,利用游戏、 辩论、演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写作部分也可以布置 与文化相关的话题,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只关注语言知识,对文化相关的话 题不感兴趣。教师 C 指出自身上课主要把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如果涉 及到文化现象的时候,会结合PPT、问答、图片等形式来进行,起到培养学生文 化意识的效果。教师 D 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课前活动来体现的。学生每人轮流 去准备一篇作文或者感兴趣的文章,利用课前 10 分钟,来进行展示。有些学生 谈到如何写好中国字,用英语来讲好中国故事等相关话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 文化意识。
根据访谈结果以及课堂观察可以看出,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主要从热身 部分与阅读部分,利用幻灯片、视频、图片等形式来在课堂上实施文化教学。
问题六:您认为课堂上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呢? 根据访谈结果可知,每位教师都提到了不同的建议。教师 A 认为教师应当 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如果文化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文化意识 也会加强,但由于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少,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 B 认为要让 学生参与到文化相关的课堂中去,教师应当设计一些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也 可以布置一些与文化相关的课外作业。教师 C 谈到课堂上要多讲授文化知识, 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教学。此外,学生多参与学校举办的课外文化活动。教师给 学生布置文化相关任务,学生通过汇报的形式来互相学习。教师 D 认为教师可 以在课堂上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文化在语言中的作用。
根据访谈结果可以发现,教师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可以通过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设计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相 关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培养。
5.3.5教师培养文化意识的障碍 问题七:您进行课堂文化教学的阻碍主要是什么? 根据访谈结果可知,四位教师指出了影响课堂文化教学的原因。教师 A 认 为是当前应试教育对文化知识考察比较少,所以教师主要关注语言知识的讲解。 还有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外的文化知识的内容没有构成一个系统,呈现零散分布, 也没有固定的板块去介绍文化知识。教师 B 认为课堂时间不充足。课堂时间有 限,任务量大,有时无法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此外学生 为了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无暇顾及文化知识。教师 C 认为自身有关文化知识 的水平有限,对于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不能进行深入挖掘。还有应试教育主要将 语言知识放到首位,教师也不会花精力去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再者,文化知识 没有很精准的体现在试卷上,不好具体操作。学生的文化意识淡薄,涉及更多的 文化教学有较大的阻力。教师 D 认为和师生自身文化意识有关系。教师对于一 些特殊的文化现象也并不是很了解,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此外学生本身对 于文化知识也不重视。
根据访谈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培养文化意识的障碍主要有自身的文化知识欠 缺、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文化意识淡薄等。
5.3.6教师对教材中培养文化意识相关内容的看法
问题八:您认为教材中涉及到培养文化意识的内容是否合理充分呢?您有什 么样的建议呢?
根据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四位教师都认为素材是合理的,但对于培养学生的 文化意识的内容是不够丰富。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设置不够系统。教师 A 认为教 材总体偏向于语言知识。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材中的文化内容, 突出语言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教师 B 认为教材中提供的有关培养文化意识的内 容可以更多一些。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够充足。我国优秀的文 化应当时刻传承,教材中可以涉及更多的中国文化,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文化知 识,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传播。教师 C 谈到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是合理的, 但可以多增加一些文化素材。教师C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认为可以在教材中多涉 及一些有关文化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主动探索,丰富文化知识,能够 顺利扫除阅读材料中的文化障碍。教师 D 认为教材中的有关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的内容不是很系统。如果教材中与文化相关的内容设计更加系统,文化板块更加 清楚。学生就可以高效地获取文化知识。
第六章 结论
6.1研究发现
本文基于调查问卷、访谈、课堂观察以及文本分析等方法来完成,主要调查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研 究的主要发现总结如下:
6.1.1现状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在文化意 识培养方面投入时间短;涉及的相关文化教学内容较少;很少布置文化相关的任 务和作业。
(2)教师课堂上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将课堂重点放到 了语言教学上,主要通过语法翻译法进行授课,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很少注 重与文化教学的结合。即使涉及到文化内容,大部分教师利用直观教学法,很少 利用文化对比和文化旁白等多样的形式,包括文化导入也是借助图片或课件简单 导入。
(3)教师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相关文化知识扩展很少。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限于使用课本中的文化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多数教师对于明显涉 及到的文化内容会简单讲解,但很少进一步拓展。而且,教师关于有利于培养文 化意识的板块讲解不到位,教师对部分板块并没有进行深入地讲解,有的直接忽 略不讲。
(4)教师课堂上有关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活动单调。文化教学活动类型有 多种形式,但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使用了聆听、讨论、默读等基本的形式。绝大多 数情况下,采取以教师讲和学生听为主的活动。
(5)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投入时间少。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过度关 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升,忽视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即使教师在课堂上 讲解文化内容,学生也是在被动地接受,很少主动思考文化方面的东西,更不会 投入时间学习文化知识。
6.1.2主要成因
本研究主要从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教师访谈结果分析、文本分析、课堂观察 结果分析中得出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学校对文化意识培养重视程度不高。通过4位教师的访谈结果看出, 学校没有组织太多的活动去培养教师的文化意识。教师具备的文化意识除了自身 的学习还有文化环境的作用。如果学校给教师提供培养文化意识的机会,可以帮 助教师对其所在领域的文化思想体系的认识,这一意识将会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同时,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语言 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激起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通过文化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语言应用能力。
第二,教师文化意识欠佳。通过课堂观察来看,笔者发现该校英语教师对一 些中西文化知识了解不够深刻,进行文化知识教学时,没有深入讲解;通过访谈, 教师课堂上涉及的文化知识并不是很多,由于自身文化储备不足,很难在课堂上 进行有效渗透。另外,笔者在查阅各位教师的教案时发现并没有明确将文化意识 的目标呈现出来,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忽略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第三,学生文化意识淡薄。在目前高中教育体制中,英语教学仅被视为针对 语言技巧进行的教学,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加之现阶段只侧重语言 知识考试,忽视了检测文化知识的考试评价的现状,长期以来学生的文化意识就 变得淡薄。
6.2解决对策与建议
6.2.1学校层面
第一,为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教师文化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感 知中外文化的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识,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 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教学能力,势必影 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效果。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文化阅读交流会,邀请市内著 名的文化相关方面的专家来做讲座,或者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开展文化知识培训, 进行加强对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学校可以邀请优秀外籍教师与在校教师进行文 化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或者组织英语教师到国际学校进行课堂观察,让教师从 多元文化教学中汲取灵感。学校还可以举办文化教学技能大赛和文化知识竞赛活 动,教师互相观摩、学习,进行互评和自评。通过上述途径,学校可以帮助教师 提高英语文化意识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素养。
第二,创设具有浓厚英语文化氛围的校园。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能够使学生 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在真实情境中获取文化信息。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开展文化相 关的活动,注重培养师生的文化意识。学校可以利用隐性课程来创造英语文化氛 围。例如:可以使用中英的语言来展示一些指示牌、宣传语等,这样可以为学生 创建一种英语文化环境。或者可以定期举行英语文化角、英语文化故事分享会等 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跨文化认知。
6.2.2教师层面
第一,课堂上采取多样的文化意识培养方法。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 适合自己的方式在课堂等现实情境中获取文化信息。跨文化理论框架中包括知识 情感、心理活动和情景特征。教师在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学 生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可以设计多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 法、辩论、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使自身保持良 好的状态。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奥林匹克的话题为例,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 演的方法,一位同学为来自希腊的记者,另一位同学为被采访者,来探讨 2008 年的奥运会与之前的不同。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也能够 关注到他们的心理情感。跨文化理论强调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是同等重要的,教 师可采取文化对比、文化旁白、文化作品分析等方法来进行文化输入和输出。文 化渗透可以在词汇、课文、习题中来进行,利用讲解的形式来达到文化的输入和 输出;文化旁白即在课堂上加入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讨论;文化作品分析是利用文 化作品来达到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共同鉴赏文化作品,之后进行讨论。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不同的教法来达到文化意识的培养。
第二,明确文化意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应当能使学 生感知到所学内容的语言美和意蕴美。根据访谈提纲中第一个问题:您了解新课 标中提出的文化意识吗?4 位教师仅能大体说出文化意识的内涵,但具体的目标 
了解的不到位。因此,教师在进行新课教授前,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备课应 当将文化意识目标考虑在内,参考《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了解文化意识目标的 不同级别,明确文化教学目标,授课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笔者以高中英语必修 五第二单元英国为例,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 1.学生掌握目标词汇和 短语。 2.理解文章中有关英国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国家组成以及文化遗迹。3. 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深入理解英国的文化习俗。
第三,改进英语文化教学方式。图式理论指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运用语 言图式来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图式相联系,从而建立新的图式。刘明东教授(2003) 提出了文化图式,具有包容性、共享性和差异性,是建立在文化知识基础之上的, 并且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是非常有效的。文化图式的建立以及文化知 识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张怀建(1995)认为,当英语教师在讲解 一篇新的阅读文章时,课文中的句子和单词都承载着文化,教师要不断地渗透文 化知识,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图式。学生逐渐地积累了大量的文化图 式,遇到文化问题,学生可以从相似的文化图式中提取相关信息,这样问题就会 解决。
高中英语课本介绍各种的国外文化,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本土的文化和国外文 化进行对比,可以唤起学生头脑中的相关图式,从而更好的去了解学习国外文化。 笔者以必修教材世界传统的节日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世界传统的节日 教师可以将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和中国的国庆节、元宵节等一起介绍。学生会 自觉地利用头脑中的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这样培养文化意识的效率会很高。
第四,深入研究教材且灵活使用教材。从课堂观察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 分教师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利用教材,有利于培养文化意识的板块教师没有进行深 入的讲解。教材的开发、利用和评价是教学重要的部分。陈琳和王蔷等(2015) 提出,教材可以为学生直接提供知识经验,英语课堂更是学生了解异国文化的重 要主阵地,因而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灵活地使用教材, 拓充课本中的文化内容。例如课本中的 Reading for fun 板块,这是教师们最常常 容易忽略的部分,会涉及到有关爱迪生、牛顿的名言警句,教师可以进行深入讲 解,了解伟人的思想情感,学生能将其作为作文素材来使用。其次,教师可以灵 活地使用教材,当教材的文化知识不充足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作品赏析、录像 带来补充,学生也能利用这些资源自主的展开学习。
第五,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可以 通过各种方式来坚持学习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参加不同的文化交流会,走出国门, 感受国外的语言环境,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结构。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影片、图片等丰富的资源来充实自己,来丰富文化知识的储备,课上经常与学生 深入学习异国文化知识。教师也要加强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要想更好地了解母 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可以采取中西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还能利用假期时间通 过集训和文化相关的讲座来提升自己。
6.2.3学生层面
第一,有意识的扩充文化知识量,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理论指 出,知识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学习词汇、语 法和短语还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同时,学生理解背后文化含义之后,能够 运用所学的英语简单介绍中外文化现象,也能够在明确的情境中根据提示找出文 化信息[1]。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首先得有充足的文化知识,学生可以有意识的 利用网络资源,观看英语著名的电影、电视等来直观地感受国外的风土人情。其 次,阅读著名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历史时代,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不 同文化的熏陶,通过了解这些优秀的中外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进 行文化对比,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别。
第二,激发自我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心态。跨文化理论指出要关注学生的 情感和心理活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时,要培养积极的心态,有兴趣和意愿了解 并比较具有文化多样性的活动和事物,才能高效的获得文化知识。心理情感因素 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中关键的部分,学习课本知识之外,积极地学习文化知识, 学习者要考虑自身的情感,要乐于去接受学习,激发自身的内部动机,提升自身 的文化意识。
6.3研究不足与展望
首先,由于笔者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客观因素,只对四位教师进行了研究, 选取了一个学校为研究对象,样本比较单一。在实习期间,笔者并没有太多的教 学经验,处于初探阶段。
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意识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是关于高 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研究者为师 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扩大范围和深度,即增加 教师和学生的数量,那么能够使研究更加全面。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持久长远 的过程,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能够为培养教师和学生文化意识的相关研究做出 贡献。
参考文献
[1]Breen, M. Process syllabuses for the language classroom. General English Syllabus Design [M]. Oxford: Pergamum Press, 1984.
[2]Brooks, Teaching cultu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N]. Z-Library, 204-217.1968.
[3]Byram.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levedon[M]:Multilingual Matters, 1997:45.
[4]Elena, Kozhevnikova. Exposing students to authentic materials as a way to increas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cultural awareness[M].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16, 4462-4466.2014.
[5]Fries, Charles C.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M]. 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45.
[6]Hanvey, R.G.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M]. Newbury House. 1979:77-85.
[7]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57:71-75.
[8]Liddicoat, A. J. Static and dynamic views of culture and intercultural language acquisition[M].Babel, 36(3), 4 - 11.2002.
[9]Stern,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10]Tomlinson, B.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1]陈琳,王蔷,程晓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15.
[12]陈明彬.文化意识的颠覆与重构一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深层解读[D].成都:四川大学, 2006.
[13]程晓堂.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 35(06):
73-79+127.
[14]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 36(05): 79-86.
[15]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03):4-8.
[16]杜莎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38(12):82-84.
[17]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一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岀版社, 1989.
[18]樊丽君.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学经济社会,2012(04):176-179.
[19]高李莹.文化导入法与英语教学效果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 (13), 191-192.
[20]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27-31.
[2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M].长沙:湖南教育岀版社,1990(32).
[2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岀版社,1994: 37-39.
[23]霍尔.《无声的语言》[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岀版社,2010.
[24]蒋次美.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困境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22):60-62.
[25]Judith N Martin, Thomas K.Nakayama.《跨文化传播》[M].陈一鸣,刘巍译.上海:清华大 学岀版社, 2019.
[26]江淑玲.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问题管窥[J].教育学术月刊,2012, 4: 102-104.
[2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中国人民大学岀版社,1781.
[28]康淑敏.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意识培养[J].教育研究,2010, 31(08):85-89.
[29]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岀版社,1950.
[30]吕京,吕丁.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教师角色[J].中国教育学刊2012. (9), 57-59.
[31]刘明东.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闭[M],中国翻译,2003 (3).
[32]李琼.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M].中国校外教育,2016, 1: 92.
[33]刘秋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D].西南大学,2020.
[34]黎晓林.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5]鲁子问•高中英语文化意识教育实践路径[M]•外语教育与研究岀版社,2019.
[36]宋德生.图示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报,2001 (4): 13-15.
[37]宋维华.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2016, 68-72 .
[38]王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19(02):117-118.
[39]许国璋.Culturally 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现代外语, 1980(04):21-27.
[40]徐秀霞.中学英语课程与文化自信的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18(S1):194-196+207.
[41]周彩香.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42]张怀建.背景知识与阅读教学[J].外语界,1995.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44]赵同庆.中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yingyujiaoxue/8582.html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通辽市三所高中为例

下一篇:STEAM 教育理念在初中英语 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