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目的 3
第三节 研究意义 3
一、 理论意义 3
二、 实践意义 3
第四节 论文结构 4
第二章 文献综述 5
第一节 概念界定 5
一、 STEAM 教育 5
二、 初中英语教学 6
第二节 理论基础 6
一、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6
二、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7
三、 多元智能理论 7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 STEAM 教育的研究述评 8
一、 国外关于STEAM教育的研究述评 8
二、 国内关于STEAM教育的研究述评 12
第四节国内外关于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述评 14
一、 国外关于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述评 14
二、 国内关于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述评 14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17
第一节 研究设计 17
一、研究问题 17
二、研究对象 17
三、研究方法 17
四、研究工具 18
第二节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模式 19
一、基于问题的 STEAM 教学模式 19
二、基于项目的 STEAM 教学模式 20
第三节 实施过程 20
一、实验准备阶段 20
二、实验实施阶段 21
三、实验后测阶段 21
第四节 教学案例设计与应用 21
一、基于项目的 STEAM 英语教学设计 21
二、基于问题的 STEAM 英语教学设计 31
三、基于项目的 STEAM 教学模式应用实例 41
四、基于问题的 STEAM 教学模式应用实例 45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51
第一节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成绩数据分析 51
一、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成绩数据比较分析 51
二、 实验班前、后测成绩数据比较分析 51
三、 对照班前、后测成绩数据比较分析 51
四、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成绩数据比较分析 52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52
一、问卷设计与实施 52
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54
第三节 讨论 57
一、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57
二、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58
三、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60
第五章 结论 63
第一节 研究发现 63
第二节 教学建议 63
一、 要充分了解学生 63
二、 发展多元的备课方式 64
三、 把握核心教学目标 64
四、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 65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 65
参考文献 67
附录 1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前测试卷 73
附录 2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后测试卷 78
附录 3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前调查问卷 86
附录 4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后调查问卷 87
致谢 89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 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3)。由此可见, 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英语课程上的统一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谓工具性,即 要求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素养,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初步能力,还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之后继续学习 英语和以英语为媒介学习其他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基础。人文性则要求英语课程要 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发展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 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优秀的品格。
然而,当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依然存在不少弊端。赵琦云(2010)指出,当前的初中英 语教学过于重视笔试成绩,忽略了语言的运用性。在具体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远没有卷面成绩让英语教师上心,对学生成绩的重视让大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英语就是 一门用来把握分数、保证升学的学科——这不仅违背了英语课程的性质,也严重影响了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全面的发展。王萍(2019)同样指出,在当 前初中英语教学组织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希望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一出发点是好 的,但往往采用较为保守的教学策略,导致最终的落脚点都落在了“记忆”上而忽视了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不到彰显,师生关 系过于生硬,刻板的教学思想和方式导致课程改革实施多年,尽管课堂有小组合作和多 媒体辅助手段,但依然未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徐生琴(2019)也指出,初中英语课堂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的英语课堂从表面上看起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活动形 式也多,实际上这些活动并没有融入到课堂中去,反而是纯粹为了活动而活动,无法通 过真正有效的活动来达到符合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上种种状况的存在,不仅阻碍了英语 高效课堂的开展,而且阻碍了当今社会所推崇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2016 年9 月13 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发布,强调以“全面发展的 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入手,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力求发展学生的必 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赵婀娜、赵婷玉,2016)。基于 这一背景,初中英语教学也在力求打破桎梏,追求课堂教学朝全面性和综合性发展,与 此同时,初中英语教材和英语试卷也开始涉及人文、历史、科学、技术等多学科知识。 然而,面对这种多学科融合的大趋势,大多数初中生却表现出一种“不知其所以然”的 状态,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用机械的方法跟上课程教学进度,或者在迷茫和挫败感下 渐渐丧失英语学习兴趣。上述现象不仅反映出学生缺乏学科综合素质,缺乏对科学本质 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还折射出当前初中英语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高级思 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找到合适的、具有发展性的教育理念或方法,并探究 其在初中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不失为一个努力的方向。
STEAM教育理念是从STEM教育计划演变而来的。STEM是由美国政府主导的一 项教育计划,旨在打破学科疆域,通过对学科素养的综合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 养综合性的人才。美国知名学者Georgette Yakman在STEM的基础上加入了艺术(Art), 并于2006年正式提出了 STEAM教育理念。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五个学科的首字母缩写集合。近年 来,学校教育课程由分科走向综合的趋势,也使得STEAM教育变成了全球学校教育课 程变革的方向(焦建利,2020)。在国内,对STEAM教育理念的应用研究大多见于数学、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美术、信息技术等理工艺术类学科,且以幼儿园、小学和高 中阶段为主。随着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中学特别是初中阶段开展的英语课程 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不断呈现出全新的变化。随着这种全新教学理念的提出,教师 理应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也应当让学生接受这一新颖的教 学理念,并且让他们在英语学习时,看到另一个全新的世界(牛亮平, 2020)。英语是一 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其文学性的特点使得它不仅涵盖了广阔的多学科知识,也蕴 含着哲学理念与人文情怀,同时还与实际生活经验紧紧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教育技 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也降低了教师实际应用新理念和技术的难度,让 新教育理念更容易实现落地与推广。由此可见,英语学科或正是落实STEAM教育理念 的优秀土壤。教师将 STEAM 教育理念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或许可以实现初中阶段的 跨学科、综合性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英语学习动机、英语课堂参与 度的提升,最终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鉴于此,笔者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用实验验证将 STEAM 教育理念运用 于初中英语教学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课堂参与 度。
第二节 研究目的
STEAM教育理念的落地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在国内,STEAM教育理念在 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少,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美 术、信息技术等理工艺术类学科,且多见于小学和高中阶段。因此,本研究将以建构主 义的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 STEAM 教育理 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验证 STEAM 教育理念能否有效地促进初中 英语教学,探究STEAM教育理念与初中英语教学的适配性,找出STEAM教育理念应 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优势,给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切实的建议和新思路。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STEAM教育理念的应用研究,大多集中于数学、物理、化学、 生物、地理、美术、信息技术等理工艺术类学科,且以幼儿园、小学和高中阶段为主, 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较少,其效果如何值得进一步深入 研究。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和多 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对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定量研究, 并提供具体的应用实例,以加深教师和学生对STEAM教育理念的理解,拓展初中英语 教学研究视野,丰富STEAM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相融合的理论研究。
二、实践意义
传统初中英语课堂缺乏互动环境,教学形式也较为刻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容 易失去对课堂的积极性。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由教师引导创设情景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 题探索和项目实践,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而提高自身 的英语水平。本研究力求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找出STEAM教育理念和初中英语教学 相融合的可行性和优势,探讨 STEAM 教育理念对学生英语成绩、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 课堂参与度的影响,不仅能加深教师对STEAM教育理念以及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全面了 解,还能为一线英语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和借鉴,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也有一定的 帮助。
第四节 论文结构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结构。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本章细分为四部分:STEAM与初中英语教学的相关概念界 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关于STEAM教育理念的研究,以及国内外关于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
第三部分: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包含本研究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以及具体实施过程案例。
第四部分:结果与讨论。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对成绩测试、问卷调查等进行数据 收集以分析。在本章的最后,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总结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意义,并提出一些将STEAM教育 理念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建议,同时说明了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STEAM 教育
STEAM教育的最初形式是STEM,也就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 >工 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学科首字母的缩写集合。STEM教育最初应用于美 国大学本科教育中,旨在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 2006 年,美国学者 Georgette Yakman在原有STEM的基础上,加入了 “艺术(Art)”,旨在将艺术及人文社科等学科 内容融合于 STEM 中,丰富其文化创造性,为理工科实践提供创意来源。 STEAM 教育 是一种文、理、工交融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赵慧臣、陆晓婷, 2016)。不同于由教师主导 的、界限分明的单学科传统教学, STEAM 教育理念强调将多学科知识进行合理融合后 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主动权,通过探索式的学习获得跨学科的、 综合性的知识,并在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协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得发现、设 计、搜集、交流、组织、合作、决策和创造等内在能力(范文翔、赵瑞斌、张一春, 2018)。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通过深入研究,证实了 STEAM 教育确实更有利于培养全面 发展的创新型人才(Piro,2010; Connor,Karmokar & Whittington,2015; Allina,2018; DeJarnette, 2018; Steele & Ashworth, 2018; Perignat & Katz-Buonincontro, 2019)。 STEAM 教育的内涵极为丰富,有研究指出, STEAM 教育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促使学生在真 实的问题情境中去思考和解决真实的问题(薛继平, 2018);也有研究指出, STEAM 教 育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思想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其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 调问题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付文思, 2021);还有研究认为,发展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 能力,培养复合创新型教育人才,与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发展学生的必备知识与关 键能力存在内在一致性(李申申、崔继文, 2021)。
综合已有观点,本研究认为 STEAM 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 师讲、学生学”的教法,教学内容上也不是学科之间的简单拼接,而是教师合理地融合 学科知识,创设情境,赋予学生主体地位,辅助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在真实的情境中去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与实际生活关联紧密的项目,在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 升综合素质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初中英语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要注重素质教 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要体现以 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要强调学习 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要优化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多元化,着重评价学生的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要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 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2-4)。STEAM教育的学科融 合理念,以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项目 的特点正好吻合“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实践性和运用性” “基于现实生活”等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基本理念。因此,本研究中的初中英语教学,就 是一种以英语学科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跨学科融合课程为开展形式的教学,目标是使学 生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以一种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来掌握知识,将自主探究和教师讲授相 结合,从而提高自身语言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第二节 理论基础
本研究将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经验的过程。 首先,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发展变化的,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 的具体情况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学习不能仅 仅基于语言这一物质外壳,对知识的理解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还需要个体基 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而建构;其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 自己的经验背景,对接收到的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通过对所接受到 的信息进行解释,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最后,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将知识进行简 单传递,而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以旧知出新 知”,进行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师生与生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在探 索过程中积极地相互交流和质疑(钟建, 2016)。由此可见,和传统教育所认为的知识是 教师单方面传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学习 知识的建构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只起着指导和辅助作用。 STEAM 教育理念同 样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而构建知识,培养 问题解决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可见,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为STEAM教育理念在 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支撑,本研究拟将其视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之
一。
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家戴维・H •乔纳森指出:通过真实情境学习到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有 意义的。学习新知识需要对知识的产生背景、学生的学习情境等因素进行考量,学习意 义的产生也必须以特定情境为基础(王睿, 2020)。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心理常 常产生于构成、指导和支持认知过程的环境之中,而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 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该理论还认为,心理与环境的互动不仅发生在高度机械的 任务当中,在日常任务中也同样存在,同时把学习的情境分为积极互赖(合作)、消极互 赖(竞争)和无相赖(无互动)三种情况,强调知识的学习应建构在真实的活动中,强调学 习活动与文化相结合(刘颖, 2021)。无独有偶, STEAM 教育理念也要求所结合课程要 以跟学生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多学科的知 识。它倡导以发展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主线,通过真实的情境和熟悉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科 学探究的兴趣和渴望习得英语及相关知识的欲望(官佳妮, 2019)。因此,情境认知与学 习理论也将成为本研究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H • Gardner)于1983年提出,并 多次对其加以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解决某一有价值的问题或创造某种有价 值的产品的能力(这个价值基于某个特定文化或某种特定环境中),并强调智能是多元的, 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音乐、言语、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 七项智能。事实上,智能的分类不仅仅局限于此七项,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多的智能 类型被鉴别或者原有智能分类被加以修改,如加德纳于1996年就提出了第八种智能— —认识自然的智能,并将智力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 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 倡导多因素组合的、弹性的智力观,提倡多样化的、全面的人才观,倡导平等的、积极 的学生观,倡导因材施教的个性化的教学观,倡导多种方式的、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观, 这些观念正好与 STEAM 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问题式教学和情境教学不谋而合。鉴于此, 本研究也将该理论作为一大重要理论基础,毕竟“多元智能理论是对素质教育的最好诠 释”(钟志贤, 2004)。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 STEAM 教育的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STEAM教育的研究述评
STEAM教育理念在国外的发展和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不断完善的过程。
STEAM教育起源于美国,并在STEM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来。1986年,美国国家 科学理事会(NSB)发布的《本科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Undergraduate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是第一个关于STEM 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 在肯定STEM教育突出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 STEM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成为了 STEM教育的战略开端。此后,STEM教育开始在美国不断发展。2006年,美国学者 Yakman将代表人文艺术的“Arts”融入到已有的STEM教育中,提出了 STEAM教育 理念,指出将“Arts”加入到STEM教育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丰富学生情 感来源,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发展学生批判思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使他们 成为具有创造与革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Yakman,2012)。2010年,时任美国总统奥 巴马(Barack Obama)就曾指出:STEAM教育的成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美国的下一代 能否继续保持美国在国家创新和国家竞争力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此后,美国将STEAM 教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发展层面的高度,不断将STEAM教育与学校、企业、非营利机 构和更广泛的社区组织等相关利益主体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STEAM教育的普 及。美国的 STEAM 教育特别注重教学与真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STEAM 教学的开展也 大多以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出发点。因此,美国的 STEAM 教学活动大多以基 于项目(Project-Based Learning)或基于问题(Problem-Based Learning)等形式进行。在 STEAM 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发挥思维,结合自身能力,通过积极协作,努力寻 求这些来自现实世界的问题与困难的解决方案。诚如Anne(2012)指出,美国STEAM教 学中的项目与问题大多来源于真实世界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且内容选择非 常丰富,仅在基于环境的项目与问题中,就有空气污染、水源污染、濒危物种保护、快 速避难所搭建、原油泄漏等主题。每一个主题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不小的难度,与之对应 的,完成这些主题的探究与项目作品的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大有脾益。事实上, 从STEM教育的提出再到其向STEAM教育的转变期间,不少学者都对STEAM教育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验,这些研究大多证实 STEAM 教育确实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 创新型人才(Piro, 2010; Connor,Karmokar & Whittington,2015; Allina,2018; DeJarnette, 2018; Steele & Ashworth, 2018; Perignat & Katz-Buonincontro, 2019)。与此同时,也 有学者指出了学校在开展 STEAM 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例如, Hytten 和 Stemhage (2020)就对个别学校的STEAM教育以及一些STEAM项目中的个人主义现象 和狭隘的经济倾向进行了批判,并讨论将民主的理想和愿景重新输入到教育中的策略。 综上可见,美国的 STEAM 教育具有开展早且颇受重视、研究较为全面和深入等特点。
英国也十分重视STEM教育,通过建立国家STEM中心(National STEM Centre)来 招募 STEM 专职教师,以培养具有 STEM 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人才。英国政府很早便 开始了对 STEM 教育的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 STEM 教育的影响力。 2002 年,英国财政部发布《建立成功:罗伯特审查报告》,强调应优先考虑 STEM 教育作为 国家战略的一部分(Roberts,2002)。2004 年,英国发布《STEM项目报告》,要求工业 贸易部和教育技能部等部门积极参与发展 STEM 教育,并强调来自政府、社会、学术团 体和慈善机构的多方合作是助力 STEM 项目形成的重要力量,还列出了包含政府政策、 相关人员参与保障、建立船体体系等十七条行动方案(Roberts,2002)。此外,为了促进 企业职工参与学校的 STEM 教育,英国仅 2009-2010 学年就花费约 1300 万英镑专项经 费。其中,国家级机构投入约 700 万英镑,各地相关机构投入约200 万英镑,企业投入 约400万英镑(Mann & Oldknow,2012)。2011年,英国''国家科学技术与艺术基金会” (NESTA)发布了《未来一代》(Next Gen)报告,倡导将艺术类课程加入到STEM教育, 将其缩写为“STEAM”教育,强调STEAM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和创 新力。与此同时,该报告还明确提出,要将计算机科学加入基本培训课程,在中学会考 中加入艺术与计算机科学科目,鼓励在科技产品中融入艺术元素。 2014年,英国文化学 习联盟(Culture Learning Alliance)发布了《STEM+ARTS=STEAM》报告,强调要加强培 养学生问题创造、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授予学生技术知识,努力为年轻人营造一个能够 实现自我潜能的社会环境。2016年,英国教育部将考试的范围限定在了 STEAM教育中 的 5门学科,包括艺术类课程。同时,政府还要求学校预留教室,为学生学习艺术课程 提供必要的空间(Fellows,2017)。2017年,英国大臣Philip Hammond在2017年预算报 告中表示:“在未来的工业创新战略中,政府必须强调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并加强英国 科学和创新的全球领导力”。从英国的一系列加强STEAM教育的举措可以看出,STEAM 教育在英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英国的 STEAM 教育不断进行更新,保持着 向STEAM教育理念前沿发展的同步性(Begg, 2017)。
德国在国内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劳动力广泛短缺的背景下开始思考教育改革,随后 从美国引进了 STEAM教育。STEAM教育在德国称作MINT教育。“MINT”是数学 (Mathematik)、信息工程(Informatik)、自然科学(Naturwissenschaft)和技术(Technik)等 学科首字母的集合。MINT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兴趣,注重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 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德国政府相信创造性人才能够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因此非常重视 MINT教育的发展,MINT教育经常出现在政府的报告中,如《2012/2013联邦德国教 育系统》就明确指出:“当前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加强各级教育系统的MINT教育,教育 与文化事务部长级会议将发展学校 MINT 课程列入议程” (Lohmar&Eckhardt, 2014)。 德国还希望将MINT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MINT教育,力 求在儿童和青少年对MINT产生兴趣的早期阶段给予他们正向激励,使其持续不断地沿 着MINT教育链发展。此外,基于MINT教育理念,德国还有针对性地新增了不少课 外教育设施,称之为“校园实验室”,将培养更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作为其主要目标 (Hausamann, 2012)。
在亚洲,随着美国 STEAM 教育的传入,不少国家也开始借鉴其成功经验,发展本 国的 STEAM 教育。日本于 2000 年实施了宽松教育,然而人们却发现,实施宽松教育 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提高,相反学生的各种学习测试成绩都在下降。 此时,美国 STEAM 教育的成功实践引起了日本的高度关注, STEAM 教育也随之引入 到了日本。日本一直强调以科学技术创造立国,并提出“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实力”的 21 世纪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其中小学阶段的 STEAM 教育相对侧重 STEAM 研究型人才的 培养,增加学生对 STEAM 相关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以加强高中阶段的 STEAM 精英教 育。目前,日本的 STEAM 教育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不同学者还对 STEAM 教育在日 本的发展展开了研究,探讨其与多语言教育实践的关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以 及跟其它教学法相结合的效果等(Pearce, Oyama & Moore, 2020; Kitamura, 2020 ; Tanabashi, 2021)。韩国也在积极发展 STEAM 教育,凭借其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 自上而下的举措,全方位推动STEAM教育环境的形成(Yakman,2012)。首先,韩国政 府通过出台《主要教育政策及计划》《科学、数学和信息教育促进法案》《融合人才教 育激活(STEAM)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实现对教育改革的宏观布局;其次,教育科学技 术部在全国创建了 STEAM 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研发小组项目、融合人才教育示范学校 项目、融合人才教育国际研讨会、融合人才教育教师研究会等促进深化全面教育改革, 并委托韩国进步与创新基金会(KOFAC)作为全国STEAM教育统筹管理机构;最后,韩 国教育管理部门和韩国进步与创新基金会通过纸媒、音媒、视媒以及互联网等方式在全 国范围内进行教育改革宣讲和教育资源共享,从细节出发,致力 STEAM 教育在韩国社 会的纵向深入与全面铺开(Kim,2012)。此外,韩国在STEAM教师培养上也积极行动, 自 2011 年启动 STEAM 计划以来,韩国进步与创新基金会一直致力于通过“正式教师 专业发展项目” (STEAM-PD)和“STEAM教师研究会项目”(STEAM-RGT),不断完 善STEAM师资队伍体系建设(Kang, 2019)。由此可见,STEAM教育受到了日本和韩 国政府的足够重视,正不断向全国范围铺设开来,并不断深入发展。
在大洋洲,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也不断呼吁 STEAM 教育要更好地吸引学生走上 STEAM相关的职业道路(Taylor,2016)。从颁布的政策文件来看,STEAM教育在澳大 利亚受到了极大的重视。2014年澳大利亚发布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 澳大利亚的未来》,强调了 STEAM 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 2015 年,澳大利亚发 布了 “国家创新与科学议程”,将“提高所有澳大利亚人STEM素养”列为24项计划 之一,还为相关计划拨出&4亿澳元的资金,致力于发挥STEM教育对国家的一流专业 人员和未来劳动力培养的关键作用。同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各州和地区教育部长签 署了专门的STEM教育国家战略文件——《国家STEM学校教育战略2016-2026》,强 调“在学校教育中重新关注STEM对确保所有澳大利亚年轻人具备成功所需的STEM技 能和知识至关重要”,对为期十年发展的战略提出了具体的国家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协 调和改善STEM教育,确保所有学生在STEM教育中获得强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该 战略提出了一系列长期计划,意在改善STEAM教育基础,并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 STEAM课程,展示了澳大利亚国家层面重新关注STEAM学校教育的决心,在国家层 面采取行动,提高数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学习(Education Council,2015)。
通过梳理和分析STEAM教育在国外的出现和发展,可以发现STEAM教育的形式 多种多样。凭借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和适应时代的独特优势, STEAM 教育呈现出 了极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在培养综合性人才方面,依托STEAM教育强大的实用性, 各国政府都将重点从科学教育转向科学、技术、数学、艺术、工程等学科的综合学习实 践上, STEAM 教育也从最早的由政府实施逐步延伸到全民主动参与。总之, STEAM 教 育在国外正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二、国内关于STEAM教育的研究述评
相比之下,我国学术界对STEAM教育理念的研究起步较晚。陈超(2008)《美国的 世界一流大学战略与启示》是国内第一篇介绍美国 STEAM 教育发展战略的论文,开启 了国内学界对STEAM教育理念评价的大门。杨明全(2012)的论文《美国当代中小学科 学教育改革:政策、想法和行动》,则梳理了美国STEAM教育的理念和政策的变化, 强调了 STEAM教育在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2013年,美国学者Harland的 《STEAM项目学生研究手册》的中译本问世,这也是国内第一部关于STEAM教育的 译作。2015年,赵中建推出了《中小学STEM教育丛书》,主要介绍了美国STEM教 育政策进展、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研究、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和基于实践的STEAM 教学模式,以及小学STEM教育实践路径与方法等。目前,该系列丛书已经被翻译成好 几种语言。杨亚平和陈晨(2016)在《美国中小学整合性STEAM教学实践的研究》中详 细分析了 STEAM 教育在美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实施情况,以及常见的教学方 法,总结了 STEAM 教学的原则,为 STEAM 教育理念在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在 STEAM 教育理念在国内普及开展方面, 2012 年 11 月,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第 二届 STEM 国际教育大会,会议主要围绕 STEM 教育的跨学科研究、技术创新、教学 模式及教师发展等方面展开。然而,此次会议的内容大多为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 国家分享和交流他们开展 STEM 教育的经验和案例,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相关 STEAM 教育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尚处于探索阶段。 2013 年,浙江温州首次举办了全国 STEAM 中小学教育创新论坛。2014年,上海建立了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中心(STEM+研究中心) 和上海 STEM 云中心,成为国内第一个启动 STEAM 教育平台研究的城市。 2016 年, 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 STEM+创新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随后又举办了第四届科学、技 术、工程、数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国际会议。 2017 年 4 月,北京教育学院、国际教育荣誉 学会中国分会和亚太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理事会在北京中学举办2017中国STEM+创新 教育大会,会议围绕 STEAM 与创新教育、课程改革、跨学科的课程整合与创新人才的 培养展开。与前几次会议不同的是,此次会议注重 STEAM 教育在不同地区教学中的实 践,来自不同地区的分享嘉宾展示了自己所在学校 STEAM 教育实施的成果,这说明 STEAM 教育已被我国各地区充分重视起来(董宏建、胡贤钰, 2017)。
在第二届 STEM 国际教育大会召开后的近十年(2012-2022),不少教育研究者就 STEAM 教育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产出了喜人的成果。傅骞和王 辞晓(2014)在综述创客教育和 STEAM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时,指出创客教育对 STEAM 教育能起到优化作用,为 STEAM 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工程案例和创新思想。胡畔、蒋家 傅和陈子超(2016)探讨了我国中小学 STEAM 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高校教育技术 科学本科专业方向的调整改革能够加强中小学 STEAM 教育专业的师资人才培养,以工 程、技术学科课程为基础整合相关学科知识,是STEAM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依 托校园创客空间建设,能够促进 STEAM 教育的价值实现等有价值的观点。同年,赵慧 臣和陆晓婷(2016)通过对美国 STEAM 教育知名学者 Georgette Yakman 教授的专访,深 入阐述了 Yakman 教授对 STEAM 教育理念、 STEAM 教育实践框架、 STEAM 教育未来 发展的看法及其对我国实施 STEAM 教育的建议。师保国、高云峰和马玉赫(2017)提出 从跨学科和跨领域的角度,从开展实践和促进专长发展的角度,以及从真实情境中的问 题解决角度等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具体策略包括开展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的 学习,特别是利用群体创新空间开展基于具有“实景”和“大型”特点项目的学习等。 范文翔、赵瑞斌和张一春(2018)借助对 STEAM 发展历程的回顾,重点探讨了 STEAM 的内涵,提出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优质的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的转型、优秀的师资队伍、 教学环境的建设是推进 STEAM 教育的可能路径,为我国 STEAM 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 益的参考。
综上所述,国内学术界对 STEAM 教育的研究相较于国外虽然起步较晚,但正在不 断地普及推广和深入中。
第四节 国内外关于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述评
一、 国外关于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述评
目前,国外一些国家普遍将 STEAM 教育与工学科目相结合,而将 STEAM 教育理 念与英语学科,尤其是英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较少。Irgasheva(2021)阐述了利用STEAM 教育技术提高学生专业演讲能力在高等工科学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Tytarenko(2021) 等研究者对 STEAM 教学法在未来教师英语语言技能发展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发现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师英语语言技能培训可以一定程度发展英语语言技能、沟通、 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协作能力。Azamatovna(2021)则探讨了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 于英语课堂的一些方法,如可以就课堂中所学到的英语进行适当的话题延伸,让学生就 话题内容进行艺术创作或项目设计,通过用英语展示自己的设计和创作,来提高他们的 口语能力。由此可见,国外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较少,而将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二、 国内关于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述评
由于 STEAM 教育理念在国内发展较晚,将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 究正处于发展阶段。笔者以“STEAM+英语教学”作为主题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截止 到 2022 年 2 月,共检索到 39 篇文献,扣除内容重复的 1 篇和未具体涉及英语学科的 1 篇,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有 37 篇。通过梳理和分析这些文献,笔者发现在这37 篇文献中, 以大学生为对象的有 1 篇,以中职学生为对象的有 1 篇,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有 8篇,以初中生为对象的文献有10篇,以整个中学阶段学生为对象的有2篇,以小学生 为对象的文献有13篇,并未明确具体研究对象的有2篇。
刘晓辉(2020)等研究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酿酒 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者借助网络平台资源,将STEAM教育理念引入 到英语教学中,并通过思维导图绘制、微视频制作、主题演讲、情景对话、程序创意设 计、酒标及酒瓶包装设计大赛等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整合和优化。研究结 果显示,STEAM教育理念切实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投入,增强了其对专 业英语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耿丹(2020)则以中职院校学生为对象,探究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效果。研究指出,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中等职 业教育受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 STEAM 教育理念可以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对推进中职英语教学有着格外重大的意义。
在高中阶段,郭少勤(2019)基于STEAM理念的主题单元教学模式,按照创设情境、 设计方案、活动探究、评价反思等四个步骤展示了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2 Healthy Eating 教学实践过程,指出教师应从实践主题单元活动探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等三个方面推进英语主题单元教学。张善莉(2020)则在对高中 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教 学模式,主张从创设情境、设计方案、合作探究、教学评价等四个步骤来开展高中英语 教学。喜小龙(2021)通过将“意趣”(“有意义的”和“有兴趣的”)融入到STEAM教 育理念中,开展了基于“意趣STEAM”课程体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研究指出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和学习 情况出发,结合STEAM课程体系所倡导的多元教学理念,把英语课堂从沉闷的“填鸭 式”教学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课堂成为知识自由流动的海洋。
在小学阶段,张静(2019)进行了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尝试,指出 将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英语综合能力,强 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融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 学,以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黄夕英(2020) 以STEAM教育理念为基础,设计并实施了一节主题为“Let's make ice cream”的英语 课,为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实践案例。周昱荣(2021)则针对国 内小学英语课堂 STEAM 教学现状,以及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讨论,指出开展 STEAM 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知 识交叉和融会贯通,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具体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 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在 10 篇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中,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进行英语课堂 教学实践的仅有 3篇。官佳妮(2019)以初一和初二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两轮行动研究,探 讨 STEAM 教育理念与初中英语教学结合的可能性及其效果。研究表明, STEAM 教育 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学、解决问题及创新能 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张盼盼(2020)以初一年级100 名学生为对象进行 了教学实践,探究将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 的兴趣、英语实践能力以及英语综合素质和交际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STEAM 教育理 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后,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实践能力,以及英语综合素质和 交际能力都有所提高。罗娜英(2021)以初一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 STEAM 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语主题教学实践研究,以证明运用主题活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 英语的兴趣、自信心和课堂参与度。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 STEAM 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 语主题教学后,学生在英语课堂的课堂参与度大幅提高,对英语学习及英语课堂教学的 兴趣表现明显,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平稳上升。
综上所述,从研究文献数量上看,国内学界关于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 教学的实践研究并不多,存在样本较小的问题,还可以进一步丰富这方面的研究;从研 究问题上看,大多数研究集中在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后对学生学习兴 趣、自信心、协作能力和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而对学生在进行 STEAM 教学后的学习成 绩变化,以及更深层的学习动机变化缺少关注;从研究结果看,对学生兴趣和自信心变 化的观察,以及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观察维度方面仍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由此可见, STEAM 教育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的研究课题,对教学形式 的创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教学风格的进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旨在探究
STEAM 教育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主要研究以下问题:
(1)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2)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3)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福建省漳州市某中学七年级的在校学生。为了被试能够代表大 部分群体,笔者将范围锁定为平行班的学生,并最终确定出七年级(1)班和(2)班各 53 名学生作为研究被试,其中(1)班为实验班,进行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初中英语教 学,(2)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三、研究方法
(一)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法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 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 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陈瑶, 2002:4)。本研究在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过程中使用课堂观察法,重点观察以 下几个方面:学生上课时的专注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所回答内容的思考性与全 面性;不专注时的外在表现及时间点;小组协作时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度与配合度,完 成项目过程中与组员沟通交流的频次与主动性,分配角色的合理性与成员之间的认同性, 各个小组的项目完成水平;展示环节的表达能力水平;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的变化 情况等等。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问卷调查不仅能取得数量标准的 数量资料,还可以获得有关以属性、品质、态度为标准的计数资料,这些资料都能通过 统计处理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使结果更为客观、真实、系统、科学化,提高了研究结 果的水平(郑晶晶,2014)。本次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是漳州某中学七年级(1)班(实验班) 的学生,通过前后测问卷了解学生在接受STEAM教育理念教学实验前后的学习情况变 化,以及学生对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反馈,为分析STEAM教育 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打下基础。
(三)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 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 测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是一种比较科学、精确和客观的测评方法(胡芬芬, 2015)。世 间万物都有本质和数量两个方面,认识事物的本质时必须掌握事物的数量规律。统计分 析法运用数学方式,建立数学模型,对通过调查获取的各种数据及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 分析,形成定量的结论。此次研究通过对学生前、后测学习成绩和前、后测调查问卷数 据进行统计分析,展现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后学生的成绩和学习各方 面的变化情况,为研究的结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研究工具
(一)初一英语测试卷
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英语水平测试。前测采用的是由福建省漳州市某中学七年 级英语教师组命制的 2021-2022学年初中入学摸底英语试卷,后测采用的是福建省漳州 市某中学初一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在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 照班进行前测与后测。为保证测试数据的客观性,学生完成测试后,试卷由初一年级组 各英语教师进行分工阅卷。通过对两次测试数据结果的收集和对比分析,将学生成绩作 为指标检验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调查问卷
实验班学生要在参与STEA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验前后各填写一次调查 问卷。问卷内容主要针对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后的效果以及实验前 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变化情况。问卷主体部分参考借鉴罗娜英(2021)教学实 验中问卷的部分内容,并结合我国初中年级评价使用的实际情况,再经年级组老师共同 探讨后进行设计。设计后的问卷经专家咨询、试测信效度检验结果符合发放标准后最终 确定。
本研究调查问卷分为前测问卷和后测问卷,两份问卷的内容完全相同,由三部分组 成:研究目的、基本信息和主体部分。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由 12个问题组成(见附录 3、 附录 4),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学生在进行 STEAM 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前后学习动 机变化情况,二是学生在进行STEAM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前后课堂参与度变化情况, 每个维度有 6个问题,每道题以五分等级量表的形式呈现。
(三)SPSS23.0统计软件
为了更好地回答本研究的问题,研究者运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 析,对收集到的学生问卷数据结果、两个班级的前后测英语成绩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 独立样本 T 检验、配对样本 T 检验等。
第二节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模式
STEAM 教育主要以基于问题和基于项目的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合 作与实践,完成主题项目或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将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 语教学同样如此,主要有两种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模式和基于项目的模式。这两种教 学模式都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 STEAM 教育理念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要求。
一、基于问题的 STEAM 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 STEAM 教育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中心,在实际课堂中引入复杂的现 实世界中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解决这个开放性较强的现实问题而展开的教学方式。在基 于问题的 STEAM 教学模式中,这个问题由教师通过合理的跨学科知识整合编排后基于 学生当前的认知和知识存储水平而提出,一般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让学生觉得所要解决 的问题就是身边的真实问题,跟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有极强的关联性。一个好的问题应 该与学生的经历产生共鸣、促进讨论、提供反馈的机会,以及可以允许对概念的反复接 触和理解。教师通过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把有意义的各学科知识整 合到一起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要在小组合作中,围绕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发现重要的 学习问题,定义问题,收集和共享信息,产生、讨论和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 在整个基于问题的STEAM教学中,学生能学习到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综合知识,从而灵 活掌握课程内容,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基于项目的 STEAM 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的 STEAM 教学模式是一个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学 生的一切学习内容都是以挑战性项目为主轴所架构的。STEAM教育注重项目式学习, 整个项目目标指向清晰,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初期设定的目标,活动内容呈现鲜 明的学科融合的特点,教师和学生最后根据目标来评定活动效果(许丽美, 2021)。在基 于项目的STEAM教育模式中,学生参与到设计、问题解决、决策或调查活动中,并在 充足的时间内获得相对自主的工作机会,最终生成现实产品或展示(李雯雯, 2011)。基 于项目的 STEAM 教学模式往往包含产品设计和展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完成挑战性任 务,获得直接经验和情绪性体验,从而加强学生认识事物的广度,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培养勤于主动思考、勇于质疑、长于设计规划、善于解决问题和懂得团结协作的复合型 人才。
第三节 实施过程
本研究总共进行一个学期,跨度为四个月。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实验准备 阶段、实验实施阶段和实验后测阶段。
一、实验准备阶段
在实验开始前,笔者通过向导师、实习老师和英语科任老师请教和讨论,先基于 STEAM教育理念做好教学设计,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共106名学生进行英语测试,并
将两个班级的前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以确保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之间的英语水 平没有显著差异。此外,本研究还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前问卷调查,共发放 53 份前测 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50 份,回收率为 94.34%,为实验教学结束后的对比分析做好准备。
二、实验实施阶段
(一) 实验班教学
从第一单元开始,笔者就将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实验班的英语教学中,严格按 照 STEAM 教学理念的英语教学设计步骤进行教学,通过两种 STEAM 教学模式的课堂 实践,探讨将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效果。
(二) 对照班教学
在保证教材、课时、学习时长等教学因素一致的情况下,笔者对对照班进行常规英 语教学,即教师以课本为主,依次讲解单词、句子,并要求学生进行课文背诵,进行常 规听力、阅读训练,通过题目的解答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训练学生的英语技能。
三、实验后测阶段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分别进行英语后测,通过数据分析探 讨两个班级英语前后测成绩的变化情况,并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变化进行对比 分析,检验将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与此 同时,笔者对实验班回收了 50份有效前问卷的学生进行了后问卷调查,以验证将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否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课堂参与度。
第四节 教学案例设计与应用
一、基于项目的 STEAM 英语教学设计
(一)基于项目的 STEAM 教学模式流程 通过梳理和分析项目教学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基于项目的学习大多是分步骤进行 的,基于项目的英语教学同样也可以分步骤进行,如宋黎明(2012)以设计项目、制定计 划、执行计划、成品展示、结果交流等五步骤来进行初中英语报刊教学,宋文静(2018) 以项目选择、项目计划、信息收集、产品开发、展示评价等五步骤来进行初中英语阅读 教学。本研究综合相关文献,结合 STEAM 教育宗旨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决定将 项目选择、计划制定、项目执行、成品展示、项目评价作为基于项目的 STEAM 英语教 学模式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再细分为两个步骤即情境创设、确定项目,项目分解、学 习探究,设计实践、产品开发,创意展示、交流竞赛,小组互评、总结评价。如图 3.1 所示:
图 3.1 基于项目的 STEAM 教学流程
(二)基于项目的STEAM教学模式设计
1.教材分析
本研究所用的教材是2013年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 的七年级上册英语义务教育教科书。该教材以单元划分话题,内容贴合学生认知水平和 生活情境,难度层层递进。
2.单元选择与项目呈现
鉴于初一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结合基于项目的 STEAM 教育理念流程,笔者选择 了 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 (第一单元 结识新朋友)进行基于项目的STEAM教学模式 设计。本单元涉及了解世界各国文化、日常对话、介绍他人与自我介绍、结交新朋友事 物认识鉴别等话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笔者以“小小地球村”为项目主题开展英语 教学(详见表 3.1)。
3.STEAM 教育理念体现
本单元主题为“结识新朋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子项目“国旗与地图”“标志性 建筑”“我的个人名片”“欢迎你到我的国家来做客”,探寻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特色, 掌握国家的专有名词;学会用 how、where、what 等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进行自我介绍和 介绍他人;学会基数词、年龄、班级、日常学习文具的表达;规范英文的正确拼写及用 法;学会名词所有格的构成;学会用英语填写个人信息。在整个基于项目的教学中,涉 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知识的融合与实践,保持课程的趣味性,抓住学生的 兴趣和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契合了 STEAM 教育理念,详见表 3.1:
表 3.1 项目划分和 STEAM 教育理念体现
教学目标 项目概述 STEAM 理念体现
1.熟练掌握单词的拼写并正确读 本项目以教室为场所,模 S 科学:
Unit1 出,掌握 1-20的基数词,美国、 仿类似“奥运村”的“地 基数词、世界各国的
英国、加拿大、日本等世界主要 球村”环境,将学生分为 知识等属于科学范
Making 国家的词语表达,学习文具的词 不用的小组,分别代表几 畴。
New 语表达。 个不同的国家进行项目活 T 技术:
Friends 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及 卡纸、挂历纸的打孔,
2.掌握课文中用“be”动词引导的 分工,对所需信息进行收 国旗、地图、个人名
一般疑问句和用特殊疑问词,用 集,通过制作国旗、绘制 片的剪裁制作需要技
“ how ” “ what ” “ where ”等引 简略地图、画出标志性建 术。
导的特殊疑问句,并能准确辨析 筑、制作个人名片,在展 E 工程:
其区别及使用场合。 示环节以角色扮演的形式 国旗如何能更好的摆
在“地球村”中代表所代 放在所代表国家的展
3.能够用目标语言谈论有关国家、 表的国家和代表其他国家 示窗口前,地图如何
个人信息、事物鉴别等话题。 的小组用目标语言进行交 粘贴在展示窗上,如
流及名片互换,达到在活 何设计名片使之易
4.能够结合课文知识点,用竹签、 动中增加文化、增进认识、 取、便携、不易掉色
胶布、胶水、挂历纸、复印纸、 增强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 需要工程思维。
卡纸、尺子、剪刀、铅笔、签字 的目的。 A:艺术
笔、水彩笔、等工具制作所在小 总项目:“小小地球村” 国旗、简略地图、个
组所代表的国家的国旗,绘制各 四个子项目: 人名片的设计,绘制,
个国家的简略地图,画出各个国 1.“我是讲解员” 需要艺术审美能力、
家的标志性建筑物,制作个性化 2.“知名设计师” 创意设计能力和绘画
的个人名片卡。 3.“小小外交官” 能力。
4.“欢迎你到我的国家来 M:数学
5.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各国文化, 做客” 国旗、地图、名片上
养成主动拓展知识的意识;了解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 可能需要的打孔大
同学、朋友、老师,养成关心关 注意项目的难度合适性、 小,旗杆与国旗的契
爱他人的意识;学会沟通,交流, 情境性和趣味性,体现学 合,国旗的裁剪比例,
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科 地图上城市轮廓、布
的融合性,强调协作性。 局,名片的设计结构
都体现了数学思维。
4.基于项目的STEAM教学模式设计方案:Making New Friends
【学情分析】
①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
刚入学的初一学生正处于对身边新事物、新环境的好奇阶段, 13 岁左右的年龄也处 于求知欲和探索欲较高的水平。利用项目式学习加以学科创新融合的方式提升课程的丰 富性与趣味性,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②学生的生活经验方面
本单元为“认识新朋友”,包括三个Topic(主题),分别为“欢迎来到中国”“你 来自哪里”“你今年几岁”,教学内容涉及日常高频对话和个人信息阐述,与学生真实 生活场景契合度高。学生刚经历从小学生活到初中生活的转变,话题适时,也有利于学 生的知识迁移。
③学生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方面
本单元内容涉及对国家的认识、打招呼、介绍他人与自我介绍、个人信息的阐述和 事物的鉴别。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以上内容具备基本的认识,对数字、颜色、国 旗、地图、文具、建筑、名片也有所掌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观察、合作、分析 和探究能力,具备了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条件。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 three、eleven、fifteen、twenty 等基数词, Canada、America、Japan 等国 家名词, eraser、map、ruler 等文具名词的拼写、发音及表达应用。
熟练掌握be动词基于人称和数的变化形式,掌握其引导的一般疑问句的用法;掌 握“how”“what”“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正确形式,对语法知识点有基础的 概念。
熟 练运用 “Where are you from ? I'm from Canada. Nice to see you. This is Mr.Brown. How do you do? Excuse me, are you Jane?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Sally?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How old are you? What Class are you in? I'm in Class Five. What's that in English. It's .... Thanks! You are welcome.”等语言知识点的表达。
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国旗制作和地图绘制,提升对不同国家的认知,掌握国家和日常工具的表达。 通过个人名片的制作,掌握性别、年龄、年级班级等基础知识及介绍的基本表达。
通过“地球村”的展示与交流,掌握用英语进行认识、交流、互动的方法。③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分工参与项目完成,明白时间安排、合理规划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体会 规划、协作的力量。
通过与他人交流,互换名片,学会尊重人际交往礼仪,树立在生活处事中换位思考 的意识。
通过“地球村”中的展示交流,学会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强化自身民族意识,提 升中华民族自豪感。
【教学资源准备】
①教学信息化设备及项目
导入视频“First Impressions of Olympic Villages” (奥运村的第一印象)、世界地图、 预先制作好的中国国旗和地图及个人名片,多媒体放映机、PPT课件、录音笔、竹签、 胶布、胶水、挂历纸、复印纸、厚卡纸、尺子、剪刀、小刀、直角尺、圆规、铅笔、签 字笔、各色水彩笔、透明档案袋。
②项目任务表 项目任务表作为指导性表格,作为学生实践项目任务过程中的参考,见表 3.2:
表 3.2 项目任务和成果表
项目名称 我是讲解员 知名设计师 小小外交官
项目任务 国家信息的搜集 地图、标志性建筑、名片
模板的设计 在地球村中和其他小组交 流,介绍自己所代表的国家 并交换名片
任务要求 自己制作一张条理清 晰的信息调查表,通过 阅读、交流,搜集自己 所代表的国家的各项 信息 根据信息搜集结果设计国 旗、地图、名片的图案、 颜色、样式。 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主动 进行模拟国际交流活动。
在交流过程中介绍自己所代 表国家的国旗、地图、标志 性建筑、人土风情等,并主 动询问其他国家的情况,交 换信息,互留名片。
项目成果 信息收集表 国旗、简略地图、名片 交换到的名片,了解到的其
他国家的知识。
【教学过程】
根据前文提出的基于项目的 STEAM 教学模式流程,即分为五阶段十步骤,笔者设 计了详细的教学过程,详见下表3.3:
表 3.3 基于项目的 STEAM 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五阶段、十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1.情境创设
(1)提出导入性问题 1.回顾过
去生活中
项目选择
项目分解 项目②:知名设计师
项目指令:请各位设计师们设计出你们小组所代表国家的 写信息搜
集表。
国旗和地图,并画出它的标志性建筑。 3. 根据问
请各小组根据你们所代表国家的人民的着装风格及长相 题进行集
特点,虚拟出一名国家外交官,并设计他/她的个人名片。 体头脑风
支架问题: 暴,尝试给
国旗、地图和名片的设计要用什么样的颜色和比例?用什 出解决问
计划制定 么样的材料才能保证旗帜和地图有质感?制作过程需要用 题的模拟
到什么样的工具?标志性建筑可以用什么样的风格画出 步骤。
来? 4.认真复
项目③:小小外交官 习旧知识,
项目指令:请各位外交官向“地球村”中其他国家的外交 学习新知
官们介绍自己的国家,向大家展示自己所代表国家的国 识,完成教
旗、简略地图、标志性建筑等,并交换名片。 师的各项
支架问题:我要如何用课文里的单词和句型进行自我介 指令,包
绍?我要如何介绍自己所代表的国家?在交流的过程中 括:举手抢
我要注重什么样的礼仪? 答;跟读、
复述单词
2. 学习探究 和句型;根
(1)知识传授:教师通过单元与项目目标,利用多媒体 据新单词
放映机、预先制作好的国旗、地图及名片来进行学习,学 指出对应
习内容包括单词,句型,对话及其他跨学科知识。具体过 实物;根据
程如下: 新单词指
①旧知识巩固 出地图上
教师运用多媒体放映机进行已学过的单词、句型、课文的 各个国家
回顾,并通过提问抢答累计积分的方式,提升课堂活跃度。 所在的位
②新知识授受 置;通过小
学习探究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具及预先准备好的完成项目所需要的 组协商确
工具和材料进行单词讲授,让学生跟读,引导记忆。如在 定个人的
讲授单词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鉴别出该单词所对应的实 小组编号;
物,找出该国家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用英语给小组及小 记忆课文
组成员数字标号等。 内容;了解
③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各个项目
教师提出信息收集表的设计规范和设计要点,引导学生用 材料和项
英语设计信息搜集表;讲授各个项目工具的材料、性质、 目工具的
使用要点和使用过程注意事项;利用视频展示代表国家的 性质、使用
国旗、地图、建筑、人文风情,使学生有比较清晰的项目 方法及注
推进方向。引导学生分享各个国家国旗的特点,国家的地 理位置及环境,人文风情的特点,并进行纠错和补充。 意事项。
1. 项目设计 1.积极分
(1)引导知识运用 享小组搜
①引导学生分享各个国家国旗的特点、国家的地理位置及 集到的信
环境、人文风情,并进行纠错和补充。 息,通过小
②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规划,结合科学知识、工程知识进行 组讨论进
项目完成过程的技术模拟,罗列完成对应的项目任务需要 行项目实
用到什么样的材料。 践前的规
设计实践 ③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设计,结合数学思维和艺术审美,思 划,罗列出
考国旗的颜色区分和内部布局,地图形状的勾勒及展示风 项目所需
格,标志性建筑的特色及绘图。 的材料,拟
( 2)支持、观察与评价 出项目实
询问学生的设计构思,观察学生在讨论设计过程中的表 施的步骤。
现,给予建议和指导,进行过程性评价。 2.进行项
目实施,始
项目执行 2. 项目产出 终注意操
( 1 )材料支持 作的安全
为学生提供实施项目所需的技术支持,设备工具等材料, 性,保持与
产品开发 包含:竹签、胶布、胶水、挂历纸、复印纸、厚卡纸、尺 子、剪刀、小刀、直角尺、圆规、铅笔、签字笔、各色水 彩笔、透明档案袋等。
(2)过程监督与指导 在学生实施项目的过程前,强调实施项目要以安全性为前 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进行巡视、观察、建议、监督、 指导、评价,让学生可以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在积极轻 松的氛围下完成项目产品制作,产出创意成品。 教师的沟 通,适时反 馈项目进 度,必要时 寻求教师 的答疑和 指导。
1. 组织学生进行成品展示活动
教师组织各个小组进行成果汇报,分享项目实践过程中的 1. 分享项
创意展示 收获和体验;向全班展示项目成品,包括:信息搜集表、 目心得,展
制作的国旗、绘制的地图、画完的建筑、设计的名片;展 示小组作
开小组评比,票选出最佳设计作品。 品。
展示交流 2. 模拟真实交流场景进行目标语言交流 2. 通过角
(1)将教室模拟成“地球村”环境,引导学生设置本小 色扮演,使
组的“展示窗”,每个小组各代表一个国家,展示所代表 用英语进
国家的国旗、国徽、地标性建筑。
(2)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扮演成“外交官”角色, 在“地球村”中进行“欢迎你到我的国家来做客”活动, 行交流。
交流活动 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3)交流内容包括:用英语介绍自己所表带的国家、名 族,介绍本国国旗、地图、标志性建筑等其他信息,介绍 自己所扮演的虚拟角色并进行名片交换,也可将以“建交” 的国家的“外交官”介绍给其他“外交官们”。教师要不 断引导对话,随时进行词句语法的矫正,帮助交流顺畅进 行。
小组互评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相互指出项目设计、实践过程、
成果展示的优点和不足。 1.积极进
行评价
2.进一步
项目评价 完善作品,
总结评价 2.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总结各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帮助 进一步总
学生优化设计,完善作品。 结项目经
验。
二、基于问题的 STEAM 英语教学设计
(一)基于问题的STEAM教学模式流程
通过梳理和分析问题教学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基于问题的学习大多是分环节进行 的,基于问题的英语教学同样也可以分成具体的步骤来实施。如乔玉玲和郭莉萍(2011) 以“问题准备-资料查阅-小组交流-课堂讨论-评价总结”等五步骤来进行基于问题的大 学英语阅读教学。基于此,笔者综合相关文献和 STEAM 教育宗旨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的目标,决定将“问题准备-资料查阅-小组交流-课堂讨论-评价总结”作为基于项目的 STEAM 英语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再衍生出两个步骤,即情境创设、明确问 题,问题分解、分工搜集,信息汇总、深入探究,信息共享、角色扮演,小组评比、教 师总结。如图 3.2 所示:
图 3.2 基于问题的 STEAM 教学流程
(二)基于问题的STEAM教学模式设计
1.教材分析
本研究所用的教材是 2013年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 的七年级上册英语义务教育教科书。该教材以单元划分话题,内容贴合学生认知水平与 生活情境,难度层层递进。
2.单元选择与项目呈现
鉴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考虑到英语教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结合基于问题 的STEAM教育理念流程,笔者选择了 Unit 2Looking Different第二单元 看起来不一样) 进行基于问题的 STEAM 教学模式设计。本单元涉及外貌特征的表达、介绍他人与自我 介绍、颜色及服装款式的鉴别分类、日常生活对话等话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笔者 以“如果成龙是你的好朋友,你要如何将他介绍给你的家人”为主要探究问题,在教学 过程中结合若干支架问题开展教学。
3.STEAM 教育理念体现
本单元主题为“看起来不一样”,综合单元学习目标,结合Unit2-Topic 1-SectionB 的课文内容,通过情境创设抛出主干问题“如果成龙是你的好朋友,你要如何将他介绍 给你的家人?”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内容学习。通过“谁是成龙”“我家的家谱图”、“如 何将我的家庭成员介绍给成龙”“如何为家人选购服装”“寻找失主”等支架问题探究 环节,掌握五官、肢体、外貌特征等词汇;学会使用由be动词、情态动词、助动词引 导的一般疑问句和由 who、 whose、 what 等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进行日常对话;学会进行 颜色、服装款式的鉴别和表达;规范英文的正确拼写及读音用法;学会区别和应用形容 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掌握家庭成员的称谓表达,学会画家谱;把握交流对 话过程中的礼节性用语。在整个基于问题的教学中,涉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 学知识的融合与实践,保持课程的引导性和探索性,激发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心理和挑 战难度问题的欲望,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契合了 STEAM 教育理念, 详见表 3.4:
表 3.4 基于问题的教学和 STEAM 教育理念体现
教学目标 问题概述 STEAM 理念体现
1.熟练掌握单词的拼写并正确读 结合课文内容及本单元教 S:科学
出单词;掌握颜色的词汇;掌握 学目标,重新整合单元内 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
Unit 2 对应人体五官、肢体的正确表达; 容,以主干问题“如果成 析,辨析事物之间的
掌握不同服装类型款式的词语表 龙是你的好朋友,你要如 区别与联系,颜色的
Looking 达;准确区分和应用形容词性物 何将他介绍给你的家 发现与分类起源,服
Different 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人?”为引导,进行基于 装的款式演变、搭配
问题的教学活动。学生以 和设计属于自然科学
2.掌握课文中用“be”动词、情态 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解 和社会科学范畴。
动词 “can”、助动词 “do” “does” 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小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和用特殊疑问 组内成员可以有不同的分 T:技术
词 “who” “what” “whose” 等 工,每个成员负责查阅某 一体机、电脑、互联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并能正确运 个问题的具体某一个方 网的使用需要技术。
用。 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
行解决问题所需信息的搜 E:工程
3.能够用目标语言谈论介绍他人, 集和筛选。教师基于主干 分析问题,明确问题
描述他人外形特点,描述你喜欢 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步骤都需要利用到工
的明星演员,寻人启事,日常购 逐步抛出各个支架问题引 程思维完成探究过
物,失物招领等话题。 导教学实践过程。通过基 程,体现工程的层级
于问题的学习与探究,达 性和系统性。
4.能够结合课文知识点,用目标语 到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掌
言在探究、汇总、交流、分享和 握知识点、增加认知广度、 A:艺术
展示的环节进行表达。 增进认识、增强表达能力, 家谱的设计与绘制,
增强问题寻找、分解和解 角色扮演时的剧本情
5.通过学习,了解同学、朋友、家 决能力的目的。 节编写、配音配乐选
人,培养关心他人、关怀他人的 主干问题:“如果成龙是 择需要绘画艺术、图
意识;培养搜集信息的的意识, 你的好朋友,你要如何将 形艺术、语言艺术、
拓宽搜集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学 他介绍给你的家人?” 视听艺术的审美能
会问题解决的步骤方法;学会就 支架问题: 力。
问题进行分析、搜集、讨论、分 1.“谁是成龙”
工,培养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的经验和意识。 2.“我家的家谱图”
3.“如何将我的家庭成员 介绍给成龙”
4.“如何为家人选购服装”
5.“寻找失主” 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需 注意问题的设计要和课程 的教学目标一致,与真实 生活紧密相连。在保证问 题的真实性、趣味性、学 科融合性的基础上,抛出 的问题还要有层级性和系 统性,环环相扣,循序渐 进。整个基于问题的教学 过程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同时强调探究过程中 的协作性。 M:数学
家谱设计的型状结
构,模拟选购环节中 服装比例尺寸与人体 的贴合度,不同类型、 款式的服装价格计算 都需要用到数学思 维。
4.基于问题的STEAM教学模式设计方案:Looking Different.
【学情分析】
①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初一的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和探索欲较高的水平,但解决 问题的能力尚浅,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初一学生对自 己所处的学校,周围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初中学习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适应,此时引入 基于问题的 STEAM 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也利于在教 师引导下进行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团队协作的展开。利用问题式学习加以学科创新融合 的方式提升课程过程的趣味性和可探究性,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丰富学 生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其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 力。
②学生的生活经验方面:本单元主题为“看起来不一样” ,其中教材分为三个 Topic(主题),分别为“我有一个小鼻子”“她长什么样子”“这是谁的帽子”,教学内 容高度契合学生之间日常高频对话,与学生真实生活场景契合度高,利于学生将目标语 言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利于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结合,利于学生用问题探究、角色扮演 的方式进行知识迁移。
③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方面:本单元内容涉及对五官、肢体、外貌等特征的 阐述、对名人的讨论、介绍他人、对物品从属的询问、事物的鉴别、日常高频对话等。 通过小学阶段的积累和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以上内容已经具备基本的认识,对外貌 特征的描述、明星名人、服装款式及颜色、人物角色也有所掌握,具备了一定的接受问 题、分解问题、搜集信息,观察分解、程序安排、合作探究等能力,具备了进行 STEAM 教育理念下开展问题式教学的条件。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 ear、 eyes、 neck、 twenty 等形容五官的词汇, purple、 yellow、 white 等形 容颜色的词汇,掌握 woman、 sister、 man 等形容身份关系的词汇, coat、 dress、 glove、 skirt等服饰名词的拼写、发音及表达应用。
熟练掌握助动词“do”基于人称和数的变化形式,掌握其引导的一般疑问句的用法; 掌握情态动词“can”引导的一般疑问句的用法;掌握“who”“what+名词” “whose” 等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正确形式,对语法知识点有基础的概念。熟练运用“who ami? Can you guess?Are you ...? Does he have a long hair?Who is your favorite actor?We don't look the same.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What color is that cap? it's yellow. Whose jacket is this? Is it yours? No, it's not mine. I think it's Liming's.” 等语言知识点的表达。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谁是成龙”问题的探究,拓展学生解决问题信息的搜集能力,掌握形容五
官的词汇表达,掌握“who”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和情态动词“can”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和对应答句。
通过“我家的家谱图”的制作,掌握称谓、血缘关系、人际关系等基础知识的基本 表达。
通过“如何将我的家人介绍给成龙”问题的探究,掌握外貌表达、颜色表达、交流、 互动的方法。
通过“为我的家人选购服装”的问题探究,掌握服装颜色、款式、搭配等知识,掌 握价值、价格、商品交换的概念。
通过“寻找失主”的问题活动探究,掌握“whos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表达,能 够正确区别和应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鉴别和汇总能力,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观。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喜好和文明购物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力。
帮助学生树立拾金不昧的品质。
【教学资源准备】
①教学信息化设备及探究材料 微视频《街坊老外:成龙获得奥斯卡是众望所归》、《成龙历险记》片段、《一个
购物狂的自白》片段、微视频《颜色的秘密》,可联网的电脑室,铅笔、水彩笔、多色 色卡、A4纸。
②待探索问题图 待探索问题图作为指导性图表,供给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实践中的参考,如图 3.3 所
示:
图 3.3 问题探究分解图
【教学过程】
根据前文提出的基于问题的 STEAM 教学模式流程,即分为五环节十步骤,笔者设计
了详细的教学过程,详见下表 3.5:
表 3.5 基于问题的 STEAM 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五环节,十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1.情境创设 1. 观看视
(1)播放《成龙历险记》片段 频并回答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影视明星成龙吗?同学们看过这 问题。
情景创设 部他参与的动画吗?它有什么让你觉得特别新奇的地
方? 2. 联系生
(2)播放微视频:《街坊老外:成龙获得奥斯卡是众望 活经验,结
问题准备 所归》 合各科知
提问:为什么外国友人对成龙的评价这么高? 识,开展讨
论。
2. 抛出主干问题“如果成龙是你的好朋友,你该如何将
明确问题 他介绍给你的家人?”
3.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结合各学科知识分析问题。
1.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解 4. 认真听
①提出支架问题 1:成龙是谁? 取问题,积
引导学生思考: 极进行思
他有什么外貌特征? 考,主动参
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与小组讨
他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论,尝试进
②提出支架问题 2:我家的家谱图 行问题搜
问题分解 引导学生思考: 集分工。
我家总有几位家庭成员? 5. 紧跟老
我应该用什么家庭称谓怎么称呼他们? 师的上课
③提出支架问题 3:我要如何介绍我的家庭成员? 节奏,认真
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老师
我的家人各自有什么个性和特点? 抛出的问
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礼仪? 题,根据要
资料查阅 求画出家
3. 分工搜集 谱图。
提出小组分工过程的几个注意事项,讲述信息搜集过程中 3. 根据问
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题进行讨
① 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根据支架问题1 进行信息搜 论,积极搜
分工搜集 集。 集信息,尝
②引导学生根据支架问题 2,写出各自家庭成员信息,画 试拓宽搜
出树状家谱图。 集信息的
③根据支架问题 3,引导学生搜集表达个性特点的英语单 渠道,优化
词,参考课文或者通过搜集,汇总常见交际礼貌用语。 信息搜集
的步骤。
1. 信息汇总 1. 以小组
信息汇总 (1) 引导小组成员将各自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鉴别、 筛选。
(2) 组织小组进行分工过程和信息搜集过程的行动汇报, 为单位进
行信息汇
总,并进行
进行点评,总结各小组在小组分工、信息搜集过程中的优 行动汇报。
缺点。 2. 认真复
习旧知识,
2. 深入探究 学习新知
(1)知识授受:结合单元目标,通过一体机、引导视频、 识,完成老
色卡来配合课文内容进行知识传授,学习内容包括单词, 师的各项
小组交流 句型,对话及其他跨学科知识。具体过程如下: 指令,包
① 旧知识巩固 括:举手抢
运用一体机放映图片、视频,进行已学过的单词、句型、 答;跟读、
课文的回顾,并通过提问抢答累计积分的方式,提升课堂 复述单词
活跃度。 和句型;根
②新知识授受 据新单词
运动一体机,利用视频、图片与色卡等材料进行单词讲授, 指出对应
让学生跟读,引导记忆。如在讲授单词的过程中,要求学 实物;记忆
深入探究 生鉴别出该单词所对应的那一张色卡,哪一个款式的衣 课文内容;
服,该段对话用来形容哪一位对应的明星,引导学生用英 运用新学
语描述小组成员的着装等。 的句型进
③ 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行简单的
通过总结家谱图绘制的要点,引导学生完善家谱图设计; 组间对话
讲授不同款式衣服的来源、设计思路;播放微视频《颜色 和话题表
的秘密》讲授颜色背后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用英语分享 达分享。
表达自己喜爱的服装款式,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进行点 3. 在学习
评、纠错和补充。 知识后认
(2)在知识授受的基础上,进一步抛出支架问题 真复习,进
① 创设问题情景:在认识了成龙之后,成龙邀请你们一 行进一步
家子下周去餐厅吃饭,抛出支架问题 4:如何帮助家人挑 选合适的服装?
思考:
什么款式和尺寸的衣服契合我家人的体型外貌特征? 在与成龙见面的时候他们适合穿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衣 服比较得体?
② 创设问题活动情境:在某一家人出去购物的过程中, 不小心遗失了一件购买完的衣服在商场被你发现,请组织 对话,将找到的失物归还。提出支架问题 5:寻找失主 思考:
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找到失主?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准备
①组织学生对支架问题4和5进行讨论,搜集所需要用到 的单词,句型。
②组织学生结合支架问题 3、4、5,将其串联成一个完整 的情节,使用课文的单词、词组、句型、对话,以小组为 单位编写剧本。 的问题深 入思考。
4. 结合旧 知识,运用 新学到的 课内知识, 通过小组 讨论,进行 角色扮演 剧本的编 写。
课堂讨论 信息共享 1.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汇报,确定角色
(1) 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分享问题探究过程中 的收获和体验;组织全班展示小组成员的家谱图;评价, 修改小组编写的角色扮演剧本。
(2) 在进一步完善剧本之后,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创 建和角色扮演分工。给出参考角色,例如:成龙、爸爸、 妈妈、爷爷、奶奶、姐妹、兄弟、商场导购员、失物招领 处工作人员等。
2.模拟真实交流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1)利用多媒体播放设备,配合声音、画面、配乐将教 室模拟成“会客厅”“商场”“餐厅”等场景,引导各个 1.分享问 题探究心 得,展示小 组作品,进 一步完善 小组剧本。
2.通过小
组讨论,确
定角色扮 演分配。
3.使用英
角色扮演 小组学生在模拟场景内按照剧本进行角色扮演。
(2)挑选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各个角色扮演较优秀的学生, 使用英语进行临时对话。 语进行交
流。
评价总结 小组评比
教师总结 1.小组互评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互相指出问题探究过程、 剧本编写、角色扮演过程的优点和不足。
(2) 组织学生进行投票,选出“今日最佳团队” “今 日最佳剧本奖”“今日最佳男演员”和“今日最佳女演员”。
2.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总结各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帮助 学生优化设计,再一次完善作品,深化所学内容。 1.积极进 行评价。
2. 积极参 与投票评 选,阐述自 己的投票 理由或为 自己拉票。
3.进一步 完善作品, 进一步总 结解决问 题的经验。
三、基于项目的 STEAM 教学模式应用实例
以项目形式开展的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 (第一单元认识新朋友)的STEAM初 中英语教学实践以项目选择、计划制定、项目执行、成品展示、项目评价五个阶段来进 行。以“小小地球村”为项目主题,通过不同子项目的实践,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与趣味 性,让学生在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操作中学习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规划能力、协作 能力。以下是实践过程的部分教学片段展示:
T: Teacher Ss: Students
1.项目选择阶段
Step1: 情景引入,利用问题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T: Do you have any impression of the Olympics on TV?
Ss: Yes,There are many athlet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n Olympic Games.
T: Yes!Now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If a foreigner could be your best friend, what nationality do you think he or she would be?
Ss: America, Canada, Cuba, Australia
Step2: 播放微视频,引出话题。
T: OK, so many countries!Now I'd like to invite you to watch a video “First Impressions of Olympic Villages”. And please tell me how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were mentioned in the video after you watch it.
Step3: 引导学生进行项目选择,确定项目。
T: Today we will choose the following topics as the basis for project-basedlearning.They are: having dinner with foreign friends,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Model United Nations, Small Global Village. Which one do you want to talking about?
Ss: Small Global Village.
T: Why?Please give me the reason.
Ss: Because it sounds interesting.
2.计划制定阶段
Step1: 帮助学生项目分解,提出子项目
T: If you wanted to know about a country, what would you start with? Ss: Its shape, flag, location, food, language, their people's skin color
T: Very good!Anything else?
Ss: The country's culture, film and television stars, famous scenery
T: Yes, maybe we can add famous architecture and so on. Now let's divide the project into three parts: “I'm the Narrator”“Famous Designer”“Little Diplomat”.
Step2: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代表一个不同的国家。抛出支架问题,引起 学生思考,提出明确项目指令,明确子项目任务。
T: OK, now you should think about these questions: What does the flag of the country you represent look like? What shape does it look like on the world map? What are its landmarks? What style of dress and appearance do its people have? Are you clear?
Ss:Yes, sir.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分工,明确角色任务。)
T: As a narrator, you should try to introduce your country. Designers should design flags, maps, landmarks of your country you represent, make up a diplomat and design his or her business card. The one who plays diplomat should introduce his/her country to diplomats from other countries in the global village, and shows his/her country's flag, map, and pictures of the landmarks, and also exchanges business cards with other diplomats.
Ss:Yes, sir.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Step3: 通过多媒体教具,进行课文知识讲解,联系旧知识,融合新知识,授予跨 学科知识。
T: Look at the world map. Where is the country you represent?
S 1: On the right.
S2: Next to France.
S3: The big blue one.
S4: The one which has frog shape!
(教师继续授予课程知识,讲授各个项目工具的材料、性质、使用要点和使用过程 注意事项,以便进行下一步项目执行环节的具体实施。)
3.项目执行阶段
Step1: 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设计
T: If you want to make a national flag, what materials do you need?
Ss: Bamboo stick, tape, glue, card, ruler, scissors, knife, pencil
T: How many steps do you think it takes to make a flag?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及时纠正错误,提醒注意事项。)
Step2: 项目制作
T: Now you can make your flag, map, draw the famous Building, and make the business card.
Ss: Yes.
(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在一旁观察,并给学生提供帮助。)
T: Have you finished?
Ss: Yes.
T: Oh! This map is gorgeous and the business card is very unique!Well done!
4.展示交流阶段
Step1: 组织各个小组进行成果汇报,分享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向全班 展示项目成品,包括:信息搜集表、制作的国旗、绘制的地图、画完的建筑、设计的名 片;展开小组评比,票选最佳设计。
T: Now each group chooses a representative to present your work. Come on! Who wants to be the first?
S1: We represent the United Kingdom. This is the flag that we made, and people call it the Union Jack. This is the map that we made, and it looks like a little girl wearing a long skirt
(每组学生依次向全班展示作品)
T: Now, my dear class,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designer today? You can vote it with your hand rise.
(学生进行投票)
Step2: 角色扮演。将教室模拟成“地球村”环境,引导学生设置本小组的“展示 窗”,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扮演成“外交官”角色,在“地球村”中进行“欢迎你 到我的国家来做客”活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T: Welcome to the global village every little diplomat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Here you can communicate freely to establish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You can introduce yourself and your country to other diplomats, show your flag, map, and national buildings, and exchange business cards!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在对话交流中的表现,给予适时的引导和 提示,维持好课堂秩序。)
5.项目评价阶段
Step1: 提供评价维度,包括:课堂参与程度、课程知识的掌握、工具使用的熟练 度、组织分工的能力、配合协作的能力、完成作品的美观性、展示环节的吸引力、口语 表达的逻辑性、交流过程的自信、整体项目完整性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互相指 出项目设计、实践过程、成果展示的优点和不足。
Step2: 教师结合课堂观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进行总结评价,从认知、情感态度、 动手协作、语言应用表达等方面,总结各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优化设计,完 善作品。
四、基于问题的 STEAM 教学模式应用实例
以问题形式开展的Unit 2 Looking Different(第二单元 看起来不一样)的STEAM初 中英语教学实践以问题准备-资料查阅-小组交流-课堂讨论-评价总结等五个环节来进 行。以“如果成龙是你的好朋友,你要如何将他介绍给你的家人”为主干探究问题,通 过对不同系统性支架问题的解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基于真实问题 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实践过程的 部分教学片段展示:
T: Teacher Ss: Students
1.问题准备环节
Step1: 情景创设。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动画片段《成龙历险记》,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的兴趣。接着,播放微视频采访《街坊老 外:成龙获得奥斯卡是众望所归》,随后抛出主干问题:“如果成龙是你的好朋友,你 该如何将他介绍给你的家人?”
T: Do you know Jackie Chan?
Ss: He is a famous movie star.
T: Have you ever seen the animation he participated in?
Ss: No, we haven't seen it before.
T: OK, from the video, why do all foreigners think so highly of Jackie Chan?
S1: He is famous.
S2: His movie is very good to watch.
S3: I don't know much about it.
T: Never mind. Let's try to know more about Jackie Chan. You can discuss it with your group mates.
Step2: 明确问题
T: I believe after discussion you have some understanding of Jackie Chan. So now please try to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If Jackie Chan is your good friend, how will you introduce him to your family?
2.资料查阅环节
Step1: 结合主干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解,通过连续抛出支架问题,以提问 的方式逐步引导,使学生不断推进相关问题的思考。
T: OK, so who is Jackie Chan? If you want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please try to think about these following questions first: What does he look like? What did he achieve?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
(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T: How many members in your family ? Can you draw your family tree ? How to introduce them?
(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Step2: 引导学生对各项问题进行信息搜集,提出小组分工过程的几个注意事项, 讲述信息搜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确定任务分工。
T: Now, boys and girls, you can turn to your textbooks, or use the Internet to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Jackie Chan.
Ss: Yes, sir.
T: And after that, please draw your family tree on paper.
(学生进行信息搜集,绘制家谱图。教师在一旁进行观察,并给予帮助。)
3.小组交流环节
Step1: 教师引导小组成员将各自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鉴别,筛选。组织小组 进行分工过程和信息搜集过程的行动汇报,进行点评,总结各小组在小组分工、信息搜 集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T: OK, now, let's share our achievements.
Group2: Jackie Chan has made more than 100 movies. He has a big nose and strong muscle. He's very dedicated, and doubles are rarely used in his films. Unlike other kung fu movies, his movies are very interesting and funny. There are always funny elements in fight scene
T: Very good!You all do a good job!
(教师进行评价,补充)
Step2: 知识学习。结合单元目标,通过一体机、引导视频、色卡等来配合课文内 容进行知识授受。
T: Look at the scream. Let's review the vocabulary that we learned earlier. Can you read them?
Ss: Yes, sir.
T: Let's read them together.
Ss: girl,we,student,speak
T: Well done! Thank you!
T: Can you see the cards in my hand?OK. Now look at the one that I take out, and tell me the color.
Ss: Pink, brown, white, gray
T: We have learned different clothing type and watched the screen. Now please follow me to identify them.
Ss: T-shirt, dress, skirt, shoes, jacket
Step3: 在知识授受的基础上,进一步抛出支架问题:“在认识了成龙之后,成龙 邀请你们一家子下周去餐厅吃饭,如何帮助家人挑选合适的服装?”“在某一家人出去 购物的过程中,不小心遗失了一件购买完的衣服在商场被你发现,你要如何物归原主?”
T: Do you like the clothes designed in the video?
Ss: Yes it's nice.
T: Do you want to buy some for your family?
Ss: Yes, I do.
T: What type and color of clothes are suitable for your dad? Your mom? Or your little brother?
Ss: I would buy a black coat for my dad, a yellow dress for my mom, and a blue
jacket for my little brother.
Step4: 组织学生对支架问题进行讨论,搜集所需要用到的单词,句型。将其串联 成一个完整的情节,使用课文的单词、词组、句型、对话,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做 好角色扮演的准备。
T: Now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please write a script. Later we will perform a role play according to the script.
Ss: Yes, sir.
4.课堂讨论环节
Step1: 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分享问题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组织全 班展示小组成员的家谱图;评价,修改小组编写的角色扮演剧本。
Step2: 在进一步完善剧本之后,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创建和角色扮演分工。给 出参考角色,如:成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姐妹、兄弟、商场导购员、失物招 领处工作人员等。
Step3: 模拟真实交流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利用多媒体播放设备,配合声音、画面、 配乐将教室模拟成“会客厅”“商场”“餐厅”等场景,引导各个小组学生在模拟场景 内按照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在第一轮角色扮演结束后,挑选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各个角色 扮演较优秀的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临时对话。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给予适时的引导和 提示,维持好课堂秩序。)
5.评价总结环节
Step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提供评价维度,包括:课堂参与程度、课程知识 的掌握、组织分工的能力、配合协作的能力、完成作品的美观性、角色扮演的真实性, 口语表达的逻辑性、交流过程的自信、剧本的完成度等。
Step2: 教师结合课堂观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进行总结评价,从认知、情感态度、 动手协作、语言应用表达等方面,总结各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优化探究过程, 完善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投票,选出“今日最佳团队”“今日最佳剧本奖”“今日最佳 男演员”和“今日最佳女演员”。
T: So now let's summarize what we have learned today. You can tell me what you think of the works of other groups or you can talk about the performances of your favorite group like what's special about their performances.
SI: I think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ird group is very humorous. Their spoken
English is as good as what I listen to on the tape.
T: OK, as you can see, there are many little stars on the board right?Now I'd like to ask each group to invite one representative to come here and stick the little star beside the actor and the actress thathe/she like best. Let's see who is our BestActor and who is ourActress today!
(学生上台进行投票)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成绩数据分析
笔者在开展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实验之前和实验之后分别对初一 (1)班(实验班)和初一(2)班(对照班)进行了初一英语试卷的前测和后测,主要是为了探 讨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所收集的数据运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成绩数据比较分析
表4.1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成绩前测比较
测试 实验班(X土S)对照班(X土S) t值 P值
前测 89.30±13.73 89.68±12.92 0.146 0.884
由表4.1中数据对比可知:在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实验之前,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初一英语试卷前测成绩平均分分别为 89.30 分、89.68 分,只有 0.38分的差别,没有显著差别。通过对两组数据的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也可得出:这两 个班英语成绩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参照对比要求,表明可以在这两 个班级中进行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实验。
二、实验班前、后测成绩数据比较分析
表4.2实验班英语成绩前后测比较
班级 前测(X土S) 后测(X土S) t值 P值
实验班 89.30± 13.73 102.43 ±10.51 12.520 <0.001
表4.2数据表明,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实验班的英语成绩平 均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前测 89.30 分提高到后测 102.43 分,前后测成绩平均分相差 13.13分。通过对实验班前后测两组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得出:实验班后测成绩 高于前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01)。
三、对照班前、后测成绩数据比较分析
表4.3对照班英语成绩前后测比较
班级 前测(X土s) 后测(X土s) t值 p值
对照班 89.68± 12.92 93.75± 12.52 5.532 <0.001
表4.3数据表明,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对照班的英语成绩平均分 有所提高,从前测 89.68分提高到后测93.75分,前后测成绩平均分相差4.07分。通过 对对照班前后测两组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得出:对照班后测成绩高于前测,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01)。
四、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成绩数据比较分析
表4.2实验班英语成绩前后测比较
班级 前测(X土S) 后测(X土S) t值 P值
实验班 89.30± 13.73 102.43 ±10.51 12.520 <0.001
表4.4中数据表明: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后测成 绩平均分均有所提高,其中进行传统英语教学的对照班平均分提高了4.07分,而进行基 于STEAM教育理念英语教学的实验班平均分则提高了 13.13 分,两者相差&68分。通 过对两组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也可得出:这两个班级英语成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01),这表明: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 学生英语成绩。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进行教学实验之前,为了了解学生对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评 价和感受,并验证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 动机和课堂参与度,笔者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前、后测问卷各53份, 回收有效问卷各50份,回收有效率为94.34%,详见附录3和4。
一、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了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问卷调查。 本调查问卷共 12 题,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等 两个维度。其中,英语学习动机维度设 6个问题,分别为题项 1、2、5、7、9、11;英 语课堂参与度维度也设 6个问题,分别为题项 3、4、6、8、10、12,如表 4.5 所示。前 后测调查问卷的内容完全一致,详见附录 3 和 4。
表 4.5 问卷维度对应题项
维度 问题数 对应题项
英语学习动机 6 1、2、5、7、9、11
英语课堂参与度 6 3、4、6、8、10、12
(二)问卷实施
在进行调查问卷之前,笔者在初一年级不参与实验的学生中随机抽取 20 名学生进 行问卷预发放,共发放 20 份问卷,回收 20 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 100%。对回收的问 卷利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信效度分析,在KMO和Bartlett的检验中,KMO的值 为 0.879>0.8, Bartlett 球形检验的 P 值<0.001(见表 4.6),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 4.6 KMO 和 Bartlett 检验
效度分析结果-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 0.879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上次读取的卡方 128.946
自由度 66
显著性 <0.001
接着,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和检验,采用 Alpha 系数对问卷进行可靠性检验,两个 维度的克隆巴赫Alpha的值分别为0.770,0.792,整个量表克隆巴赫Alpha的值为0.756, 可靠度很高(见表 4.7)。
表 4.7 信度分析结果
维度 克隆巴赫 Alpha 基于标准化项的克
隆巴赫 Alpha 项数
英语学习动机 0.732 0.770 6
课堂参与度 0.743 0.792 6
整个量表 0.720 0.756 12
通过以上检验,说明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调查问卷信效度符合
检验标准,可作为正式问卷发放。
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本研究正式问卷共向实验班学生发放106份,包含前测问卷53份,后测问卷53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各50份,回收有效率94.34%,本次问卷数据利用SPSS 23.0统计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班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课堂参与度等 两个维度上都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细结果如表4.8所示。
表4.8实验班干预前后调查问卷得分情况的比较(X±S)(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问卷 维度 条目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英语 学习 动机 我认为英语很重要 3.340土0.939 3.800±0.728 4.128 <0.001
我认为能用英语流利 的交流是一件很有成 就感的事 3.260±1.103 3.840±0.976 5.061 <0.001
我对英语国家的社会 文化、传统习俗和风 土人情感兴趣 3.460±1.014 4.120±0.849 7.452 <0.001
平常我会主动记录一 些英文词句,并在写 作和对话中尝试使用 1.920±1.158 3.040±1.277 8.845 <0.001
我总是能够完成自己
制定的英语学习计划 2.040±1.029 2.940±1.219 7.180 <0.001
我对自己能够学好英
语充满信心 3.020±1.059 3.900±0.974 9.442 <0.001
合计 17.040± 4.857 21.640±
5.110 19.382 <0.001
英语 课堂 参与 度 在英语课堂中,我总
是能保持注意力集中 3.180±0.850 3.760±0.822 5.838 <0.001
在英语课堂中,我能 学到我非常感兴趣的 知识和内容 3.340±1.022 4.000±0.833 6.043 <0.001
在英语课堂中,我能 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 3.160±1.149 3.680±0.978 3.949 <0.001
在英语课堂中,我喜 欢和小组成员共同合 作 2.880±1.189 3.820±1.101 5.966 <0.001
在英语课堂中,我善 于发现问题并寻找解 决问题的方法 2.500±1.015 3.580±1.179 8.088 <0.001
我很喜欢在英语课堂
中参与角色扮演 3.620±1.028 4.240±0.744 5.624 <0.001
合计 18.680±3.490 23.080±
4.120 12.969 <0.001
以复式直条图的形式,选择一般同意(3 分)及以上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将实验
班前后调查问卷同意率进行对比,分两个维度进行,结合课堂观察,得出以下结论:
1. 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有显著提升(见图4.1)
图 4.1 英语学习动机前后测对比结果
通过前后问卷的配对样本t检验(见表4.8)可以得出:实验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双 尾Sig.(2-tailed)的显著性概率P值<0.001,说明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 后,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图4.1可以看出,不论是从对英语重要性 的认识、对能使用英语进行流利交流的成就体验,以及对英语国家的兴趣程度,还是从 主动制定计划、主动积累英文词句,以及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上,实验班学生的认同度 都较实验前有提高,说明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后,学生的英语学习 动机提升明显。
2.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后,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见 图 4.2 )
图 4.2 英语课堂参与度前后测对比结果
通过前后问卷的配对样本t检验(见表4.8)可以得出:实验班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
的双尾Sig.(2-tailed)的显著性概率P值<0.001,说明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
教学后,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图4.2可以看出,不论从课堂注意 力、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同学团结协作的意愿、主动发现并解 决问题的行动力,还是从参与课堂展示的踊跃程度上,实验班学生的认同度都较实验前 有提高,说明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后,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提升 明显。
第三节 讨论
通过对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前后学生英语成绩的结果比较,以及 对教学实验前后调查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本节主要探讨本研究的三个问题: (l)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2)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3)STEAM 教育 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
一、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在试卷分值为满分 l20 分的情况下,在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前,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英语前测成绩平均分分别为 89.30 分和 89.68 分,实验班的平均分 比对照班略低 0.38 分。通过对两组数据的独立样本 t 检验,得出这两个班级英语成绩 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884>0.05),说明实验前两个班级的英语水平基本相同, 并无明显差异。之后,笔者在实验班进行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英语教学,在对照班 进行传统的英语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笔者再次对这两个班级进行英语成 绩测试,后测成绩数据显示:对照班的英语成绩平均分从 89.68 分提高到93.75 分,前 后测成绩平均分相差 4.07 分;实验班的英语成绩平均分从89.30 分提高到 l02.43 分, 前后测成绩平均分相差 l3.l3 分,两个班级的前后测成绩配对样本 t 检验均有统计学意 义(PV0.001)。以上数据显示:不论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还是基于STEAM教育理 念的英语教学法都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组后测成绩数据进 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可得出:这两个班级的英语后测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两个班前测成绩平均分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实验班的后测成绩高出对照班 8.68 分,成绩提升幅度较对照班更为明显。这表明相较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将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 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原因在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加深了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理解、记忆、深化与运用。首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 教学的中心,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经验的过程,STEAM教育理念 同样也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基于自身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基于多学科融合的 STEAM 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运用更多不同学科的旧知识进行目标 学科的学习,在旧经验基础上不断通过探索和实践获取对新知识的理解,这样的知识获 取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多的调动起已有知识,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连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 的印象,对新知识的理解也因为结合了已有经验变得更加深入。其次,情境认知与学习 理论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教学,STEAM教育理念正是通过创设与学生真实生活紧 密贴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接触、吸收新知识,学生在面对与自身日常生活息息相 关的问题和学习任务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被极大地调动,从而加强和提升了对获取 知识的渴望。最后,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多元的,是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种产品 的能力,STEAM教育理念涵盖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的思维,在 教学中能够激发起学生多方面的智能运用。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英语课堂中,理 解教师指令、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实际项目、参与团队协作、进行活动展示等都需要学 生要用到语言、数理、运动、人际交往、认识等等多元的能力,多元能力的调动也为学 科知识的获取开通了更多的道路,有助于知识的巩固与理解深化。以上这些都对学生英 语成绩的提高有益。
二、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通过对前后问卷的配对样本t检验(见表4.8)可以得出:实验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双尾Sig.(2-tailed)的显著性概率P值<0.001,说明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 学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方面(第2题),笔者结合调查问卷原始数据发现:教学实验 前,对英语重要性明确表示不认同的学生有7人,他们的成绩也相对较低,表现出并不 强烈的学习动机。开展1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这个数字降低到只有1人。教学实验前, 86%的学生认为英语很重要,实验后这个比例上升到了 98%,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加深了 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由此可见,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加深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同感,提高其对学习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在对英语国家的 兴趣方面(第 5 题),教学实验前,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感兴 趣持同意态度的比例为 90%,教学实验后该比例上升到了98%。虽然从“一般同意” 占整体比例的比重上看,实验教学前后学生对英语兴趣的提升并不十分明显,但是笔者 结合调查问卷原始数据发现,选择“比较同意”的人数从 10 人上升到了 17人,选择“完 全同意”的人数从10 人上升到了20 人,说明学生在对英语国家的兴趣方面在教学实验 后有了明显的提升,原因在于 STEAM 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因其新颖的教学形式,加 大了学生对了解英语学科背后的背景知识的好奇。在英语交流成就感方面(第1 题),教 学实验前,有 28%的学生认为能用英语交流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成就感,这部分学生缺 乏学习成就动机。教学实验后,有 90%的学生认为能使用英语进行熟练交流能给人带 来学习动力和成就感,认同感提升非常明显。这说明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 教学在一定程度能够让学生克服“开口难”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对用英语进行对话的接 受度。在英语学习主动性方面(第 9题),教学实验前,仅有 22%的学生会主动积累英 语好词好句,并将记录的词句应用于英语对话和写作中,大部分在主动学习、搜集、运 用英语方面的意识明显缺乏。教学实验后,这个数字上升到了 68%,学生主动学习、 搜集、运用英语的意愿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英语学习计划性方面(第 11 题),教学实验 前,仅有 36%的学生会在学习前制定英语学习计划。笔者通过平时的了解得知他们或 是在小学阶段就有这样的意识,或是在家长的要求下进行计划制定,大部分学生在进行 英语学习时没有明显的计划性,多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教学步伐走,缺乏计划性也导致 了在预习、听课、复习等环节难以发挥更高的效率。教学实验后,有 68%的学生学会 了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英语学习计划,这说明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使 得学生学习英语的计划性有所提高。此外,在英语学习自信心方面(第7 题),教学实验 前,有 76%的学生对自己能够学好英语充满信心,但笔者结合原始数据发现在这部分 学生中有将近 66%的学生仅仅是“一般同意”,自信心并不强烈。教学实验后,这个 数字上升到了 92%,其中 70%的学生表视对学好英语充满了信心,仅有 8%的学生认为 自己对学好英语还没有足够的自信。这说明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对提 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教学实验后,不论是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对英语国家的兴趣、对英语 交流的成就感,还是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自信心方面,实验班学生的认同度 都较实验前有了显著提高,而上述维度都是促成英语学习动机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可 以得出,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的教学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升明显。
三、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
通过对前后问卷的配对样本t检验(见表4.8)可以得出:实验班学生英语课堂参与 度的双尾Sig.(2-tailed)的显著性概率P值<0.001,说明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 语教学后,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发生了较大变化。
教学实验前,学生在课堂注意力(第3题)、对课堂知识的兴趣程度(第4题)、对参 与课堂角色扮演的活跃度(第10题)等方面都表视出较为认同。教学实验后,这几个方 面的认同度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了提升,分别从原来的 86%、 84%、 88%上升到94%、 98%、98%,这说明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后,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注 意力保持度、对课堂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参与课堂角色扮演的意愿都有了显著提升。情 景认知与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基于真实的情景进行知识的学习,STEAM教育理念下的英 语课堂能够将学生置于创设的真实活动情境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了学生对英语 课堂的认同感,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提升课堂专注度,而学生在体会到课堂乐趣之后, 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兴趣也会逐渐增长。同时,多元的展示环节也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活 动的活跃度。在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方面(第6题),教学实验前,有74%的学生表 示会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教学实验后,学生课堂回答的积极主动性明显提升, 有 92%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明显提升。建 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STEAM教育理念下的初中 英语课堂促使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活动情境或项目活动中充分调动已有知识,不断对新知 识进行建构和内化,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不断提高、学习自信心不断增强的情况下,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自然也被不断调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协作方面(第 8 题),教学实验前,有 60%的学生表示喜欢或愿意在课堂中和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有 40%的学生对于课堂中小组合作的意愿不强烈或持保留态度,无法体会合作学习的好处。 教学实验后,数据显示 88%的学生表示喜欢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种产品的能力,在STEAM英语课堂中,基于问题的教学 模式和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都需要学生调动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够进行问题的探究和项 目产品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团队协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STEAM 教育 理念下英语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提升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愿,让 学生明白在团队合作中更能达成学习目标,从而领会团队精神的意义。在问题的发现和 解决方面(第 12 题),教学实验前,只有 48%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大部分学生仅仅是跟着教师的步伐来思考问题并回答,举一反三、主动发现的能 力不足。教学实验后,有 80%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在上课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够 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这 说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与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问 题解决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注意力、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兴趣程度、参与课堂活动的活跃度、回 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中的成员协作表现都是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参考维度,教学实践后, 实验班学生在上述问题的认同度都较教学实验前有了明显提高,因此可以得出,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后,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提升明显,这一结论也与罗娜 英(2021)的研究结论一致。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发现
根据对前面章节的梳理,以及对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的结果分析 与讨论,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
1.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后,学生的英语成绩提升较为明显,且不 同题型的得分率均有所提高。
2.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后,学生对英语学科整体的认识、对英语 学科的兴趣、对自己能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都有所提升,特别是在英语学习主动性和计 划性方面提升明显。
3.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后,学生在课堂注意力和主动性方面都有 所提升,尤其在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和合作展示部分呈现出愈加积极的态势。
综上可知,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学生在英语学习成绩、英语学 习动机和英语课堂参与度上都有较大的提升。
第二节 教学建议
基于前面几章的研究结果,结合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反思,笔者从教学者 的角度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期为今后 STEAM 教育理念和英语学科相融合教学提供参 考。
一、要充分了解学生
STEAM 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实践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构建。首先,
STEAM 教育理念的教学实施应建立在学生现有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基础上。这就要 求教师在项目活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提出时,既要贴近学生现阶段的真实生活,符合 学生的当前学习水平,又要和当前年级的教科书内容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激发起其学习动机。较为合适的项目和问题也更容易让学生通过圆满完成项目 和成功解决问题来提升自我效能感。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征。充 分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控课堂内容,在主题的选择、活动 程序的安排,以及评价的形式上可以更加有的放矢,还可以在分组时进行有效调控。在 本研究教学实践中,笔者就将成绩较好与较差的学生交叉放在同组,将个性相同容易引 发共鸣或个性不同但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同一组,这样在进行小组配 合时可以增加其融洽度,使各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把握课堂记录与小组学习、 探究、讨论、制作、展示过程的自由度的平衡。总之,一切从学生出发,灵活调整教学 方法,适应学生的需要,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 发展多元的备课方式
STEAM教育包含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全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教 师在将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教学时,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发展多元的备课 方式。STEAM教育拥有多学科融合性的特点,教学内容既要涉及其他的学科知识,又 要科学合理地融合各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同时具备 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且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很好地串联在一起。因此,在备课时,教 师要积极地与其他科任教师交流,获取较为专业的知识或者建议;也可以和各科教师商 量项目主题,探讨适合学生的综合性问题;或是直接邀请其他科任教师参与课堂过程, 保证专业知识的有效传授。比如,本次研究在进行基于项目的STEAM英语教学设计时, 笔者就积极寻求地理教师和历史教师的帮助,熟悉各国地理知识和历史文化,在授受英 语课堂知识的同时,也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各国的历史人文风情和地貌建筑等特点。
三、 把握核心教学目标
STEAM 教育理念以其多元的包容性为主要特点,多学科融合的特性容易从不同的 维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次教学实验中,笔者就发现将一些其他学科的概念引入 后,原先对英语并不十分感兴趣但对数学、绘画、历史、科学等科目比较感兴趣的学生 在搜集相关信息、参与课堂讨论、探究学习内容的积极性方面较之前有明显的提升。然 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在信息较为广阔的STEAM教育理念教学 实践中,学生关注的重点容易跑偏,有时候会出现过多关注其他方面知识而忽视对英语 知识的学习。此外,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也导致教师综合把握课程的难度加大。因此,将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 计,需要做到主次分明,对课堂流程和细节、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规划和预设,牢牢把 握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并在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以确保 STEAM 教育理念 下的英语教学不会脱离原本的教学目标。否则,即使有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及丰富多 彩的教学活动,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
为充分发挥 STEAM 教育多学科融合、充满情景性、设计性、实践性且兼具审美性 和合作性的特点,教师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促进 STEAM 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英语 课堂教学。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枯 燥无味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
首先, STEAM 教育涉及面广,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入,对教师备课的全面性有很 高的要求,现代化信息教学具有信息来源广、资料丰富且时效性高的特点,不仅可以极 大地弥补教材内容的缺乏,也可以弥补教师在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上的不足。其次, STEAM 教育理念强调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项目、解决问题,这就可 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表现力,将所学知识背景、内容、目标等情景化,按学生的 接受水平逐步铺展开来,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更好地接受知识。最后,需要注意的是, 现代化信息技术需要合理的使用,不能一味地依赖现代信息技术而忽略了传统的教学优 势,避免学生因为信息技术的便捷性而忽略了写字、阅读、口语等基本功的训练,也就 是说教师在进行 STEAM 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时,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化信 息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使有效的信息化资源利用和 传统教学手段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只有这样, STEAM 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才会真 正成为高效、先进的课堂。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主要通过两种 STEAM 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 STEAM 教学模式和基于问题 的 STEAM 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并成功将其实践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为 STEAM 教育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教学实例。本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 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经过反思整理出以下几点:
1.在本研究的文献综述中,对国外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英语教学研究缺乏更多 的挖掘,对国内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英语教学研究还可以更加深入。
2.将 STEAM 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时长不足,覆盖面缺乏广度。更长的 教学时间和更多的教学对象能够拥有更加充足的反馈,可以不断地使教学设计调整得更 加丰满,使研究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Anne, J. 2012.Real-World STEM Problems[EB/OL]. [2021-09-22].
https://www.middleweb. com/5003/real-world-stem-problems/
Azamatovna, S. I. 2021. How to Integrate STEAM in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EB/OL]. [2021-08-28].
https://sc.panda321.com/extdomains/scholar.googleusercontent.com/scholar?q=cache:8pf7TuBvHVUJ: scholar.google.com/+How+to+Integrate+STEAM+in+English+Language+Classroom&hl=zh-CN&as_ sdt=0,5
Allina, B. 2018. The development of STEAM educational policy to promote student creativity and social empowerment[J].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119(2): 77-87.
Begg, I. 2017. Fiscal Rules and the Scope for Risk Sharing[J]. Intereconomics 52(3): 131-137.
Connor, A., Karmokar, S. & Whittington, C. 2015. From STEM to STEAM: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Pedagogy 5(2): 37-47.
DeJarnette, N. K. 2018. Early childhood STEAM: Reflections from a year of STEAM initiatives implemented in a high-needs primary school[J].Education 139(2): 96-112.
Education Council. 2015. National STEM school education strategy 2016-2026[R/OL].[2021-8-06].
http://www.educationcouncil.edu.au/site/DefaultSite/filesystem/documents/National%20STEM%20Sc hool%20Education%.
Fellows, E. 2017. The Two Cultures: Do schools have to choose between the EBacc and the arts[J]. New Schools Network 3:1-29.
Harland, D.J. 2011. STEM Student Research Handbook[M]. Arlington: NSTA Press
Hausamann, D. 2012 . MINT Talent Support in School Labs-New Perspectives for Gifted Youth and for Teachers of the Gifted[J]. Ziegler 12: 201-217.
Hytten, K. & Stemhagen, K. 2020. When STEM and STEAM really mean ABC:Ademocratic critique of “anything but civics” schools[J]. Educational Studies 56(1): 18-36.
Irgasheva, U.R. 2021.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eech Competence Based on STEAM Technologies in Teaching English at Technical Universities[J].Journal of Central Asian Social Studies 2(02): 81-87.
Kang, N. H. 2019. A Review of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STEM or STEA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s,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South Korea.Asia-Pacific Science Education 5(1):1-22.
Kim, H. S. 2012. A Study on Relation and Importance of Art Education and STEAM Education[J]. Journal of Korean Society of Basic Design and Art 13(5): 105-113.
Kitamura, K. 2020. A Qualitative Study of STEAM Education as Talent Education, Focusing on Mastery Experience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Journal of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ihonUniversity 147:1-10.
Lohmar, B. & Eckhardt, T. 2014.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2012/2013: A Descrip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Structures and Developments in Education Policy for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Europe[EB/OL]. [2021-8-30]. https://www.voced.edu.au/content/ngv%3A71727.
Mann, A. & Oldknow, A. 2012. School-Industry STEM Links in the UK:A Report Commissioned by Futurelab [J]. Education and Employers: 1-32.
Pearce, D. R., Oyama,M. & Moore,D., et al. 2020. Plurilingualism and STEAM: Unfolding the Paper Crane of Peace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Jap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as, Identity and Diversities in Education (IJBIDE) 5(2): 1-23.
Perignat,E. & Katz-Buonincontro, J. 2019. STEAM in practice and research: A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J].ThinkingSkills and Creativity 3 1: 3 1-43.
Piro, J . 2010. GoingfromSTEMtoSTEAM[J]. Education Week29(24): 28-29.
Roberts, G. G. 2002. Set for success:the supply of people with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kills: the report of Sir Gareth Roberts'review[J]. Hm Treasury 49(3): 24-25.
Steele, A. & Ashworth, E. L. 2018. Emotionality and STEAM integrations in teac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11(2): 11-25.
Tanabashi, S. 2021. STEAM Education Using Sericulture Ukiyo-e: Object-Based Learning through
Original Artworks Collected at a Science University Museum in Japan[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Science Education 17(4): 1-9.
Taylor, P. C. 2016. Why Is A STEAM Curriculum Perspective Crucial to the 21st Century? [EB/OL].[2021-9-29]. https://researchrepository.murdoch.edu.au/id/eprint/37950/1/STEAM.pdf
Tytarenko, A. A., Revenko,V.V., Matsepura,L.L., et al. 2021. STEAM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Teachers'English Language Skills[J].Journal for Educators, Teachers and Trainers 12(3):155 -164.
Yakman, G., & Lee, H. 2012 . Exploring the exemplary STEAM education in the US as a practical educational framework for Korea[J].Journal of the Korean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Education 32(6):1072-1086.
陈超,2008.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战略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11): 48-50.
陈瑶,2002.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董宏建、胡贤钰,2017.我国STEAM教育的研究分析及未来展望[J].现代教育技术,(09):114-120.
范文翔、赵瑞斌、张一春,2018.美国STEAM教育的发展脉络、特点与主要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 40(06): 17-26.
傅骞、王辞晓,2014.当创客遇上STEAM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4(10) : 37-42. 付文思,2021. STEAM教育理念对幼儿探究性活动的启示J].教育观察,10(08): 64-65.
耿丹,2020.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中华少年(03): 244+247.
官佳妮,2019. STEAM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论文,宁夏大学.
郭少勤,2019.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英语主题单元教学实践与反思——以Unit 2 HealthyEating 为例 J].英语教师 19(21): 111-114+122.
黄夕英,2020.用STEAM教育理念教英语 以Let's make ice cream 一课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
(17): 73-74.
胡芬芬,2015.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J].经营者(1):141-141.
胡畔、蒋家傅、陈子超,2016.我国中小学STEAM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技 术 26(08): 22-27.
焦建利,2020. STEAM教育:由来、现状与走向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1): 16-17.
李申申、崔继文,2021.高中化学融合STEAM教育理念的项目式学习建构及案例开发J].现代盐化 工, 48(02): 165-167.
李雯雯,2011.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研究[D].硕士论文,扬州大学.
刘晓辉、董法宝、唐维媛等,2020.基于STEAM理念酿酒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工程 学报 36(09): 1947-1954.
刘颖,2021."互联网+”下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构建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湖北工业大学.
罗娜英,2021.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英语主题活动教学实践研究[D].硕士论文,广西师范 大学.
牛亮平,2020.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A4): 109-110. 乔玉玲、郭莉萍,2011.PBL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31 (30): 58-60.
师保国、高云峰、马玉赫,2017. STEAM教育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 (04): 75-79.
宋黎明,2012.项目学习法在初中英语报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
宋文静,2018.项目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论文,西北师范大学.
王萍,2019.初中英语教学现存弊端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34): 111.
王睿,2020. STEAM教育理念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一以银川市A中学为例[D].硕士论 文,宁夏大学.
喜小龙,2021.基于“意趣STEAM”课程体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新智慧(33):16-18.
薛继平,2018.融合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D].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
许丽美,2021. STEAM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异同辨析及优化整合[J].教学与管理(05): 24-26.
徐生琴,2019.浅析初中英语教学现存弊端及解决对策[J].校园英语(07): 191.
杨明全,2011.美国当代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政策、理念与行动[J].比较教育研究33(10): 86-90.
杨亚平、陈晨,2016.美国中小学整合性STEM教学实践的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5):58-64. 张静,2019.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尝试[J].科幻画报(12): 78.
张盼盼,2020.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D].硕士论文,河南大学.
张善莉,2020. STEAM教育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11): 89-90.
赵婀娜,赵婷玉,2016.《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R/OL].人民网[2021-9-14].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914/c1053-28714231.html
赵慧臣、陆晓婷,2016.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 雷特•亚克门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2(05): 4-10.
赵琦云,2020.初中英语教学现存弊端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18): 114.
赵中建,2017.中小学STEM教育丛书: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科教出版社.
郑晶晶,2014.问卷调查法研究综述[J].理论观察(10): 102-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钟建,201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校园英语(24): 26.
钟志贤,2004.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03): 7-11.
周昱荣,2021. STEAM教学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例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12): 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