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ll
目录 W
第一章 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1.1国际理解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
1.1.2“国际理解”是各国学生核心素养标准的共识 2
1.1.3“国际理解”是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关键要求 3
1.1.4个人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持续关注 4
1.2研究设计 5
1.2.1研究问题 5
1.2.2研究意义 5
1.2.3研究对象 6
1.2.4研究思路 6
1.2.5研究方法 6
1.3概念界定 7
1.3.1国际理解 8
1.3.2国际理解教育 8
1.3.3初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 9
1.4研究现状 10
1.4.1国内研究现状 10
1.4.2国外研究现状 16
1.5国内外研究述评 24
第二章 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初中英语教材分析 26
2.1教材整体框架和单元模块设置 26
2.1.1整体框架 26
2.1.2单元模块设计理念 27
2.2主题语境中的国际理解 29
2.2.1主题语境下的话题分布 29
2.2.2英语教材三大主题语境下的国际理解 31
2.2.3三大主题语境下的国际理解分布特点 33
2.3英语阅读中的国际理解 34
2.3.1阅读主题设计中的国际理解 34
2.3.2阅读中国际理解的分布特点 35
2.3.3英语阅读中的国际理解案例 36
2.4英语写作中的国际理解 38
2.4.1写作主题设计中的国际理解 38
2.4.2写作中国际理解的分布特点 38
2.4.3英语写作中的国际理解案例 40
2.5不同年级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在联系 42
2.5. 1年级越高课标对EIU的要求越复杂 42
2. 5. 2年级越高教材中EIU的种类越丰富 48
2.5. 3年级越高教学实践中的EIU更深入 50
2.5.4由异文化理解转向本民族文化理解 59
2.6不同版本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的比较分析 60
2.6.1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60
2.6.2译林版与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对比分析 62
2.6.3译林版与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在联系 63
第三章 初中英语师生国际理解能力现状调查 65
3.1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66
3.1.1研究目的 66
3.1.2研究方法 66
3.1.3研究工具 67
3.1. 4研究对象 69
3.1.5资料收集 70
3.2初中生国际理解能力现状 70
3.2.1国际理解能力总体水平 70
3.2.2国际知识储备不足 70
3.2.3国际理解思维较弱 70
3.2.4国际技能水平较低 71
3.2.5国际认知态度表现良好 71
3.3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现状 72
3.3.1国际理解能力总体水平 72
3.3.2国际知识储备较充足 73
3.3.3国际理解思维较弱 74
3.3.4国际技能水平表现较好 74
3.3.5国际认知态度一般 75
第四章 初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的影响因素 78
4.1制度层面的影响因素 78
4.1.1招生考试限制了教学内容 78
4.1.2课程标准未提出具体要求 78
4.2教材层面的影响因素 79
4.2.1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深度不够 79
4.2.2教材未提供配套的补充读物 80
4.3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 81
4.3.1英语学科活动设置少 81
4.3.2英语教育资源不充足 81
4.4教师层面的影响因素 82
4.4.1教师国际理解能力较弱 82
4.4.2教师教材研读能力欠缺 83
4.4.3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放低 83
4.5学生层面的影响因素 85
4.5.1学生语言能力与认知水平较低 85
4.5.2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兴趣不高 85
第五章 初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的优化策略 87
5.1制度层面的优化策略 87
5.1.1改革初中英语教学评价考核制度 87
5.1.2细化课程标准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87
5.2教材层面的优化策略 88
5.2.1丰富国际理解教育主题 88
5.2.2增加教材中的中外对比 88
5.2.3优化教材中的模块设置 89
5.2.4提供足够配套补充读物 89
5.3学校层面的优化策略 90
5.3.1增加英语学科活动 90
5.3.2持续丰富教学资源 90
5.4教师层面的优化策略 91
5.4.1提高初中英语教师配置 91
5.4.2提升教师国际理解素养 90
5.5学生层面的优化策略 90
5.5.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90
5. 5. 2创设并参与EIU活动 92
总结与展望 93
致谢 96
参考文献 98
附录一: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水平现状调查问卷 102
附录二: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水平现状调查问卷 103
附录三:访谈提纲 104
第一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国际理解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其一,“和平与发展”仍是国际交往的核心主题。 当前的全球格局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各国所渴望与寻求的共同目标。
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和平与发展也仍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今全球经 济社会正不断发生着巨大变革,这将导致平等、发展、协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 加强烈,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存、彼此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因此处理全球化问题 时必须合作。在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大潮中,全球问题并不是依靠一个大国独 立处理,而是需要全球方法,即通过多国家或多区域的合作才能处理,一个大国 和区域之间不通过交流和协作,都将无法迅速发展。①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 加强新一代对于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加强文化理解,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其二,“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
我国长期坚持改革开放,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一直致力于建立全方位及广 领域的国内外文化交流格局。对内不断吸纳借鉴人类的先进文明优秀成果,以充 实自身文化交流的内容;海外宣传则采取了走出去的策略,以进一步增强对我国 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而近年来,中国在海外文化宣传方面也做出了突出 成绩,积极参加世界各类文化活动。具体表现为我国同其他145 个国家签署了文 化合作协议,并强化了海外文化阵地的建设。
2020 年6 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速和扩展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 该一批征集建议将致力于加速推动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培养出最具有全 球竞争性的人才,并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开设和发展进行了具体措施制定,特 别在基础义务教育方面。该一批征集建议还提出,要强化对中小学的全球理解教 学,积极引领中小学培养命运共同体意识,努力培育最具备全球视野和劳动能力 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青年人才。在此背景下,有关国际理解教学的研究成果也越 来越多,如图 1-1 所示。
①Falk Pingel.UNESCO Guidebook on Textbook Research and Textbook Revision ( 2nd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M]. Paris/Braunschweig: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and the Georg Eckert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Textbook Research,2010:63 -65.
图 1-1 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年度趋势图
1.1.2“国际理解”是各国学生核心素养标准的共识
其一,EU提出了 “跨文化能力”。
2018年 5 月,欧洲发布了《欧洲终身学习核心素养建议框架》,该框架指 出了一系列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到八项能力以及学生需要具备的与此相 对应的知识技能与态度。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该框架强调学生需具备文化意识与 表达的能力。该文件还明确提出了针对学生的新核心素质结构,在其中把国际组 织所重视的问题处理能力、跨文化理解、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活动摆在了 突出位置,一定程度上与教育国际化中学习者所需的全球素养相呼应。①
其二,OECD提出了 “跨文化理解”。
OECD 还给出了有关学生核心素质的三项基本维度,分别为:(1)能够交互地 运用工具(2)能够在异质人群中相互作用(3)能独立行为。在三个维度中,能够在 异质人群中交流与跨文化交流理解也有着紧密联系。为达到此目标,就必须引导 学习者逐步掌握并运用社会各种方法进行交流的基本能力,从而做到快速适应社 会各种环境,并在其中适当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而与人为善,构建起更良
① 常飒飒、王占仁 . 欧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动向及动因——基于对《欧盟终身学习核心素养建议框架 2018 》 的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08): 35-43.
好的关系,实现高效的团队合作。为实现以上目标,学校有必要开展实施国际理 解教育,通过增设课程或其他方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实现学生间良好 的沟通和互动。①
其三,中国提出了“国际理解”。
国家在 2016 年出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该文件直接明确提出了国际 理解教育这一范畴,并明确提出了“国际理解”的一系列要求。首先,学生必须 具有世界意识,能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去认识人类文明进程和全球发展动向;其次, 必须能做到重视全球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并参与跨文化互动;最后,国际理解 教学需要关注人类所面对的各种世界挑战,并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与价 值。但必须重视的是,国际理解教育教学虽着重强调了全球视角,但其发展前提 仍是中华民族情怀。唯有做到重视、理解本民族文化,才能做到重视和理解世界 各个族群、地域和各国的文化交流。②
1.1.3“国际理解”是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关键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中认为,因为语言教育和文 化的紧密联系,所以外语的教学也必须包括对历史文化的学习。书中就英语教学 中的历史文化差异问题展开了研究,并总结出语言教育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密 切联系,而且这种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因此要想学好英文就必须 要进行有关英美国家历史文化方面的教育。此外,学英文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与 其他国家人民进行交流,所以英语学习也自然而然地要涉及到一种跨文化方面的 交流。而文化认知则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其一,认识具体、个别的文化内容和 文化现象,掌握其历史背景、渊源、文化价值和宗教内涵等,并认识文化现象中 所显示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其二,把中国文化看作是一个客观的存 在,文化既不全是好的,也不全是坏的。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重 新认识、对待异国文明。既不要轻视异国文化、轻易否定异国文化,也不能对其 完全推崇,不需要评头论足。对外国文化内容进行教授后,必须根据所讲授的内 容进行取舍,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内容必须采用客观宽容的态度,以避免用自己 的文化、道德和价值观来判断和评价其他文明,防止形成对于其他异国文明的错 误思想态度;同时必须做到避免盲目跟风与效仿异国文明,注意重视和传承中华
①罗燚 . 欧盟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D]. 西南大学, 2019 : 39-40.
②张贤志.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生根J].教育视界,2016(17): 80. 民族的传统文化,并通过对比本民族文明和异文化之间的差异,做到在跨文化交 际中恰如其分地进行交流。同时学校也要重视在英文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对异国 语言文化的认知,同时又要提高其语言鉴别能力,以理解本土语言文化和异国语 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
2011年我国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中介绍到,在英文教学 的较高阶段,学生要多接触海外文明,开拓国际视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国 内外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辨别才能,从而提升学生开展跨文化交流的能力。①
2017 版2020 年修订的普通高中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时期的英语 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着中外文化。基于此,学生既可以 感知和体会英语语言的美、理解英语典故、了解英美文化;同时,可以了解中国 对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积极影响,了解中华文明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树立文化意 识,坚定文化自信。②
1.1.4个人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持续关注
通过自身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经历,我认为初中时期是英语学习承上启下的关 键时期。首先,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英语表达能 力。其次,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开始建构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需要讲述国外的一些文化和思想,很容易让学生 产生崇洋媚外或者蔑视国外文化的极端思想,因此更需要在这一时期加强国际理 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理性看待并尊重国外文化。同时引导 他们坚持文化自强和文化自信。在英语教学中适度增加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提 升学生在跨文化理解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但是现实的国际理解教 育发展却不是很深入,仍处在比较浅层的阶段,同时未能聚焦于学科教学,如图 1-2 所示。此现象使得本人对研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 兴趣,希望能够寻找出促进初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的路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2011: 18.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岀版 社, 2020: 24.
si)凉叢
图 1-2 国际理解教育主要主题分布图
1.2研究设计
1.2.1研究问题
在国际化日趋发达的今天,中国与全球的文化交流日益紧密,为了避免因文 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摩擦,我国需要积极主动地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本论文旨在 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国际理解教育。
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
1.国际理解教育在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如何体现?
2.初中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进展状况怎么样?存在哪些具体问题?
3.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初中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
1.2.2研究意义
在理论层面,本篇论文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脉络,通过 研究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可以进一步丰富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本 土化研究。以往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大多都是质性研究,相关的量化研究较少, 本研究不仅在国际理解教育视角下分析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同时将采用问卷与 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初中师生国际理解能力水平相关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 了解国际理解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发展现状。此外,以往有关国际理解 教育的研究视野大多是在国家或者政策背景下,比较宏观。分析国际理解教育在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可以将问题更加具体化。
在实践层面,研究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可以把握其发展现 状,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策略。一方面有利于跟随国际潮流,拉近我国与其他国 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扭转我国国际理解教育发展较慢的现状,通过访谈和问卷得 出相关数据和结果,找出影响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困 境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国际理解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提供策略。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初中阶段树立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培养学生的全 球素养。本研究还将有利于改善英语学科活动安排。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教材 的具体分析和课堂内外观察,可以发现国际理解教育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 供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
1.2.3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国际理解教育 在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体现,同时调查初中英语教师及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 水平并做出数据分析,把握当前两大群体的国际理解能力现状。
1.2.4研究思路
首先,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图,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查阅国际理解教 育的相关文献,作出完整清晰的文献综述。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与发展历程进 行梳理和把握。然后对牛津译林版的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分析,了解国际理解教育 在教材中的主题选择与分布特点,同时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 握国际理解教育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内在联系,补充分析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并 针对国际理解教育进行两种版本之间的对比分析。积极与初中学生与一线初中英 语教师进行交谈,在访谈中了解国际理解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发展现状。设 计并发放面向初中学生与初中英语教师有关国际理解力的问卷,收集数据进行量 化分析,了解当前初中英语教师与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水平。最后,根据教材分 析情况与问卷、访谈的结果,总结国际理解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现状及 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寻出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思路示意图 如图 1-3 所示。
图 1-3 研究思路示意图
1.2.5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本研究通过检索纸质书、电子杂志、CNKI学术资源等渠道, 搜集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梳理,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 础。
2.文本分析法。本篇论文主要是对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分析,了解 国际理解教育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分布情况、主题选择以及年级之间的发展趋 势。同时就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和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进行 对比分析,把握两种版本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3.问卷调查法。本篇论文旨在通过设计针对初中学生(七年级到九年级)以 及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测试的问卷,调查初中师生现有的国际理解能力水 平。
4.访谈法。笔者在进行研究时,与江苏、山东地区的多位初中英语教师进行 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困 境以及找寻在教学中更好的实施策略。
1.3概念界定
1.3.1国际理解
在《新华字典》中,“国际”一词指的是国与国之间、世界各国之间、与世 界各国有关的事物;“理解”一词指的是了解、互相加深认识达到理解与领会。 “国际理解”是以实现对他国认识与理解别国为目的,从而促进世界各国间互相 沟通和协作的过程,是理解与被理解的统一。在 2016年出台的《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中明确指出了国际理解的三项基本要素:其一,具备关心人类文明与全球 发展动向的全球意识与开放心理;其二,能做到理解并认可全球文明的差异和多 样性,积极参与跨文化活动;其三,能关心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并认 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曾就此进行过阐 述,国际理解就是指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即从人文、社会、经济或政治等事务上, 认识人们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化程度;在全球范围内看清楚这种社会关系; 能发现并调节这种社会关系的必要性,从而在和谐的世界秩序中促进人们的共同 利益。①
1.3.2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这一概念最早于 1964 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并将 其宗旨界定为理解各国社会重大事件,认同该组织及全球社会关系,去除产生全 球矛盾的源头,积极发展与他国的友善态度。著名教育学者顾明远先生也指出: “我们主张发展理解教育,在高等院校设立国际理解教育的必修课。当然这些学 科不是要形成一个课程,而是要将国际理解教育渗入教学内容当中。让我们的学 习者从小认识全球,知道地球上生存的众多种族,理解全球因为有着许多不同的 文化而多姿多彩,以培养出具有全球眼光、开放心理的全球人才”。②徐辉、王 静等人认为国际理解教育是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新理念,对于推动世界和平发挥着 重要作用。③日本教授大津和子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经验,认为国际理解
① UNESCO, General Conference , Seventeenth Session. Desirability of Adopting an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 on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Co-operation and Peace.Item 21 of the Provisional Agenda[ R]. Paris :UNESCO, 1972.
②国际理解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EB/OL].(2010-12-12)/(2012-12-23).http://
www.compe.cn/list.jsp?id =121.
③徐辉、王静•国际理解教育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6):85-89.
教育是捍卫本国权利、重视其他权利、包容异质传统文明的教育,意在培育能和
全球人民共存的人。①
国际理解教育有关的范畴也有很多,包括了全球文化教学、全球教学、跨文 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学、多元文化教学等。上述一些概念,尽管具体名称各有不 同,但它们的共同点基本一致:着眼于全球范围内的问题;也着眼于人与人、人 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理念大致分为如下六个方面:相互依存、文化多元、社 会公正、纠纷性、变化性以及稀少性。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意见,将其内涵 界定为如下五大方面,分别为民族文化理解教育、异文化理解教育、人权教育、 和平教育以及环境教育。②
本文综合上述定义,将国际理解教育定义为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以 民族文化、异文化、人权、和平及环境为主要教育内容的促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 和关心的教育。
(民族文化理解)(异文化理解)(人权教育)(和平教育)(环境教育)
图 1-4 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图
1.3.3初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
初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指面向初中学生的有关民族文化、异文化、人权、和 平及环境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英语教育。在初中英语国际理解 教育中学生能够了解到文化的多元性,把握全球问题及其所处的国际背景,学会 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的差异性教学,以 培养其人文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敏感性,并进行跨语言文化沟通的能力,使学生 能够在体验和探索的基础上,发展出全球视野。
①米田伸次、大津和子等.国际理解教材[M].国土社,1997: 28.
②郑金洲、吕洪波•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岀版社,2012: 104-105.
1.4研究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47年首先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这一概念并对它作出 了界定。国际理解教育发展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日本、韩国等国家在20 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开始重视国际理解教育,并在此期间产出了一些相关的文学著 作。我国真正开始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后,也就是 1978 年后。虽起 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迅速,并在 21世纪初到现在, 20 余年的过程中在理论和 实践方面都有着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1.4.1国内研究现状
(1)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研究
其一,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界定研究。世纪之交,我国开始描绘未来的 教育蓝图。朱永新曾于 20世纪 90年代提出,中国未来以经济往来为基础的文化 教育活动将越来越多,而中国也将形成新兴的国际文化关系,使教育目标、内容 与方式上更加适应国际化要求。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国际交往中的新型文化现 象,不同于国内理解教育,也有别于传统的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学不仅仅对了 解并掌握世界其他各国的语言文字有所要求,同时要求教师与学习者从全人类的 共同利益出发,提供世界观点,宽容并关注其他各国的文明品性,以培育全球精 神,并建立对全球社会的正确认知。①钟启泉、李雁冰等人于21世纪初期提出国 际理解教育,目的是培育具备世界意识的“地球市民”,让学生可以跨越血统与 地区上的差别,更自然地和不同族群、不同文明的人进行交流与互动。而国际理 解教育也能够养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在全球化进程中,能够主动参与 到世界性问题中去。这种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习者的世界意识,以及学生们对全 球事务义务和权力的理解。②熊梅(2001)指出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多元文化共 存品质和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教育,是提高地球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所必 需的教育。③彭近兰教授(2003)指出“国际理解教育”是基于各个国家、族群、 文化间频繁交流而形成的教学形态。对这类教育的需要在中国加入WT0后凸显出 来。国际理解教育是对中国传统国际主义教育方法的突破,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 观,是对国际关系研究的拓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新世纪对原有国际主义教育的发
①朱永新.21世纪中国教育展望J].学前教育研究,1997(04): 63.
②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岀版社,2000: 273-276.
③熊梅.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岀版社,2001: 143.
展。①王远美、李晶(2010)等人领导的北京高等教育学部国际理解教育科研项目 组认为,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帮助学习者了解本民族和本地方人文传统的基础上, 对本国的文明做到尊重自信,并共同去认识、欣赏其他民族和各国的人文传统, 从而建立积极民主的尊重其本国文明的心态,减少对性别、信仰、种族、性别、 社会阶层等领域的偏见和歧视,让每个学习者的头脑中建立“地球村”的概念、 “包容差异”的胸怀,并勇于寻求国际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以维护国际平等的社 会关系、安全的环境状况及和谐的社会环境。②姜英敏教授(2017)总结了当前的 国际理解教育,认为从概念上有两个不同含义:其一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 球责任意识教育为主线;其二是将“文化理解”作为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中 心。③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边界,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涵:全球认知教 育、教育全球化、跨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其中,学校必 须格外重视少数民族教学。因为中国属于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在多元 一体格局下,开展国际理解教学,不但要重视中国少数民族和其他各国少数民族 之间的相互理解,同时也要加强与本国内民族之间的沟通协作。
跨文化教育
图 1-5 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边界图
以上研究发现,国际理解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产物,旨在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能够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并能够在多元文化中生存,从全 球观的角度思考问题。
其二,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西 方国家对我国一直实行封锁禁运政策,严重限制着中国的对外交往与发展。中国
①彭近兰.论大学英语的国际理解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05): 52-53.
②王远美、李晶.北京市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24(02): 49-53.
③姜英敏.东亚国际理解教育的政策与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岀版社,2017: 170-171. 人从真正意义上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 邓小平曾指出中国教育的“三个面向”。但这一时期,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之间的文化往来并不密切,交流并不频繁,因而国际理解教育还未真正走入大众 视野。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展示了国家对于 国际交流合作的支持,这一时期,出国留学人员与来我国留学的人员明显增加, 双向性增加,为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20世纪末,北京、上海 的部分高校也开始致力于编制国际理解课程并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实验,但教材内 容主要是对国外文化的一些浅层介绍,未能深入研究并成为一种体系。21 世纪 初期,由于提倡“培育具备全球眼光的中国”,世界文化节等活动也开始产生。 2008 年,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国际理解教育这门课程,国际理解教育开始体系 化。 2010年,全球与比较教学研究所成立了全球理解教学研发中心,同年7月 公布的《我国中长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中提出,加快推动全 球认知教学与跨文化的互动,以提高学习者对世界不同国家、各种文化的认知与 理解,我国开始找寻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方式。姜英敏教授(2016) 曾表示,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事业在近十年内达到了规模上的快速增长,不光是 在北京市、上海地区,而且不少国内其他省市也已经开始了大面积实施。但是在 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主体多是区域高等教育 行政组织,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推进本区域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进程。但在这个自 上而下的推进过程中,许多高校因为“执行任务”被动执行,没有长期持久的执 行目的和规划,无法延伸。对本校、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架构等 缺少体系、原创的产品设计,为短期内收效而强调“全球知识”的教育内涵,使 国际理解教育活动流于形态,无法开展。实施形式多以课外活动为主,或游离在 高校的现有学科之外,从而造成了各类学校教学活动时间间隔较长、不连贯等问 题。一些院校为短期内的快速普及,而编写出大量校本课程或资料集,以传播某 些已过时、静止的外国文化教育常识,固步自封,绝对准确,从而形成“国外误 解”教育现象。在国外知识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还没有跟上的状况下,许多院 校学生、老师们尽管有很多热情,却还没有对该问题的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使得 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有的甚至背离了国际理解教学的本意。①由此可见,国
①姜英敏.国际理解教育工对外国、外国文化的了解J].人民教育,2016(21): 62-65. 家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并发布了相关的文件。政策的制定的确促进 了国际理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际理解教育也慢慢走进大众的视野,变得更 加制度化、体系化。但国际理解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最突出的 问题是其推行主体多为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推动过程中也存在学校迎合政策要 求,被动实施的情况,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2)学科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
其一,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得出,在英语教 学中,几乎每个学段都有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 解教学方面,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于 2009年“外语文化年”期间开展了范围 广泛的、以国际认知教学为主体的校本课程研究,对十二个课程领域均开展了尝 试与探讨,但重点放在了外语学科教学中,构建“中国灵魂,世界眼光”。①王 水发教授(2011)以中国广东省深圳南山区中小学为例,阐述了国际语言理解教学 在中国的发展趋势。该学校高度重视国际理解教学,有助于教师提升学生英语水 平、掌握国际规范、认识世界多元文化、提高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并根据孩子的 智能特征和语言学习规律,从幼稚园和学校的开始阶段就进行了英文兴趣活动, 例如英语文化节等,还致力于组织学生游学,感悟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②2014 年起,我国也开始将国际理解教学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比如上海市的平阳学校就 开始对原有的校本课程进行以双语形式的二度开设,利用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的英 文语言使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等国际化能 力。学校还根据国际理解,提供了以下课程目标:植根于传统海派的中华文化, 发扬优秀中华民族精神;了解精彩上海,培养学生的全球交流才能;立足儿童视 野,帮助中小学生建立世界公民意识。学校的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是国际理解教育 从理论转向实践的具体表现。③在高中英语课程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学者杨 敏(2016)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的部分高中学校已开始意识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重 要意义,并开始采取措施,自觉地在英语课程中渗入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面临着若干问题,比如国际意识较淡薄、对教育内容的
①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一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地球村小公民J].中国教育学刊,2009(09): 94.
②王水发.学校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与实践一一以广东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为例J].中小学 管理, 2011(12): 14-17.
③孟嬿娜.“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一一以平阳小学《Walking上海‘Enjoying世界》为例J]. 上海教育科研, 2014(10): 80-81.
理解不够全面、人文认知不够全面、社会认识水准较低、教师队伍储备不够、语 言环境不够、学生情感态度经常被忽视等。①在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 教学方面,彭近兰(2003)提到,大学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相比文化的学习, 更加重视对知识、技能的学习,缺乏文化学习的自觉性,学校对英语教学资源提 供了巨额的投入却收效甚微。基于此,《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岀,高校 英语教学工作必须着眼于拓宽学生的眼界,扩大知识面,以增强学生对当今世界 的了解。通过认真学习、汲取和借鉴外来的先进文明优秀成果,以培养学生的文 化素质。为更好地在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进行国际理解教学,需要挖掘大学英语 教材的知识内涵,教师根据国际理解的主题把课文重新编排。同时鼓励学生通过 媒体和网络收集即时信息,定期举行世界发展动态的学习报告会等。课外活动方 面,鼓励大学成立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并举办外国文化体验活动,使学生了解外国 的文化、制度以及风土人情,在体验式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②2007年, 高等学校英文专业要求更明确了大学英文的特性,高校英文不单纯作为一种母语 学科加以教育,还应成为学习者丰富专业知识、了解世界文明的教育课程,兼有 工具性和人文性质。学校英语教学应该是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以学习者为核 心,以学习者为主导,以学习者的自主发展为主要任务,以推动学习者全面成才 为主旨的语言教学。为此,教育部提岀,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交流能力 高素质人才人才,在 10 年或20 年后成为国家和社会精英,活跃在国际舞台,有 所作为。③韦晓萍(2009)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具有国际视野,并以此为目 标设置课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同时鼓励学生“在做中学”, 学校应该为学生去其他国家学习和生活创造机遇;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比 如可以定期派英语教师到国外参观访问。④
基于国际理解教育在英语课程中的发展状况,不难看岀国际理解教育在英语 教学的不同阶段中均受到关注。学校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在英语教学 中的发挥,举办多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认知素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国际 理解教育的发展要求和现状与大学阶段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存在很多原 因,例如中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有应试要求,在中、高考目标的指导下,无法量
①杨敏.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一一以中学英语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6(04): 66-69.
②彭近兰.论大学英语的国际理解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05): 52-53.
③张尧学.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J].外语界,2008(04): 34-35.
④韦晓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国际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29(21): 61-62. 化考核的国际理解素养必然需要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让步,基于此,教师无法投入 过多的精力用于发展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理解教 育的深入推进。大学时期校园中具有更多的活动资源,而学校学生的课业压力也 较小,因此能够给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资源,从而发展国际理解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际认知素质。
其二,非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国际理解教育不仅在英语教 学中存在,其他学科中也会渗透一些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内容。王涧(2012)提 出虽然中学语文没有明确提到“国际理解教育”一词,但课程标准是通过国际理 解教育的概念来制定的,特别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种提到选修 课的课程目标与国际理解教育非常一致,学习范围和学习愿景与国际理解教育的 目的非常一致。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课标》中也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 思想和理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也反映在教材的设计和特定文本的选择上。 ①中国社会历史方面,2001颁布的《全日制基础史学课程规范(试验稿)》中,教 材编写建议书明确指出,编写历史教科书要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对国际的正确认 识。对此,学者张天明(2010)建议,在世界史教科书的内容选择上,增加一部分 与国际理解相关的内容,以加强人与人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有必要增加亚洲、 非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历史内容,以展示以上国家和地区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突 出贡献。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文化、经济交流史内容,分享不同地区 人们之间合作的历史经验。②在《高中生物课程规范》中,也增加了一部分国际 理解教育相关的内容。就是要强化学生的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心,以促使学生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等主要内涵,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国际理解教育在生物学 科教学中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包春莹(2011)提出在生物教 学中,学生不仅要以学习生物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也要通过这些基础知识去思 考并深入理解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关注现代生物科技等对世界发展、人类进步 的冲击与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对其他文化的叙述,并适时增加其他国家 的例子或图片。③由此可见,国际理解教育并非仅仅出现在英语课程教育中,其 他课程对此领域也有涉猎。而且由于各课程的课程标准都对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
①王涧.中国大陆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03): 79-85.
②张天明.国际理解教育与历史教科书内容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0(16): 61-62.
③包春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J].生物学教学,2011,36(03): 14-16. 岀了一些需求,同时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也是当今课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因此 怎样在英语课程教育中更好地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了一个必须格外重视的 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目标。
(3)国际理解能力的相关研究
其一,国际理解能力内容的研究。不同学者针对国际理解能力进行了多种类 型的界定。杨德广(2001)认为国际理解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拥 有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全球心态;第二,尊重国外文化,同时注意维护自身的 民族尊严;第三,掌握国际知识,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①丁发友(2006) 列举了国际理解能力的几项要求,分别是具有全球视野与创造力,完整严密的知 识结构,敏感的信息接收,优秀的社交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②夏惠贤教授 (2014)将全球语言理解能力化为两大评估指数,分别为全球态度及国际意识。首 先要拥有宽广的全球视角,平等对待各种文化;其次要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态度, 理解全球共同面对的世界问题,树立起自身的责任意识。③
其二,国际理解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测评国际理解的指标对发展国际 理解教育具有意义,体系的建立能够使结果更加直观和科学。系统的建立,必须 符合下列原则:(1)符合规律,各指标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规律性(2)具备可操 作性(3)具备可测性(4)拥有未来导向性。吴宝宏(2016)在此准则的基础上,将国 际理解能力界定为知识储备、技能水平、理解思维、认知态度四个等级指数,并 分设了 26个二级指数。④国外虽较早提出并发展国际理解教育,但对于国际理解 能力的测定,缺少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因此本研究在测试初中英语师生国际理 解能力时借鉴了吴教授的创建的测评体系。
1.4.2国外研究现状
(1)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研究
其一,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界定研究。在各个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部门 之间对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着不同的定义。20 世纪4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 先提出国际理解教育这一概念,并对它进行了详尽介绍。该组织把国际理解教育
①杨德广.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J].高教探索,2001(1) : 13-14.
②丁发友.解读国际化人才J].人才开发,2006(8): 20-21.
③夏惠贤.面向世界,理解世界,走向世界一一论国际教育的内涵及其推进途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4):
1-8.
④吴宝宏.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5(01): 45-50+57.
界定为认识在国际上出现的重大事件,尊重联合国法律以及国际关系,认识全球 矛盾形成的根源,并共同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友谊。①法国政治家、欧共 体委员会前主席雅克德洛尔也对国际理解教育做出了定义。他指出,国际理解教 育就是在全球社会以及世界各国的帮助下,把全球认识当作一种理念实施的教 育,以促进各种文化背景、宗教、各个种族人民间的彼此宽容和了解,加强相互 之间的协作,一起应对世界性的重要挑战,更好地了解世界,将现存的相互依赖 转变为有益的团结互助。②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是指由校方实施各种培养措施, 培育具备全球眼光、熟悉日语传统文化、富有创新国际合作精神的人员,学生将 尊重对方的立场,并可以在海外社会表达自身的观点。③日本教授大津和子通过 其教学研究与实验,对国际理解教育也进行了界定,并主张发展国际理解教学以 保障自己的权利与尊重他人的权利,鼓励人们接受异域文化,从而培养出与能够 与世界人民共生、共存的人才。④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提出以国际教学理 念作为训练学习者应对国际化的重要手段,这些教学理念的重要内涵包括认识世 界人口、资源状况及其国内外冲突,使学习者可以建立尊重并认识各种文明的多 元文化共存观念。美国同期提出的全球教育思想,既有其历史渊源,展示了对美 国文化多元化的回应,同时也是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的回应。⑤虽未明确提出国际理解教育这一概念,但是发展内容、思想、作用等 方面与国际理解教育一致。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精神为根 本出发点,其内涵也随着时间的进展而在不断改变。2006年7月,韩国国际理 解教育会于第七届年会明确提出了在多元文明时代下全球理解教育的主旨,内容 包括了南北韩国相互理解、南北朝鲜移民教育、跨国婚姻儿童教育以及全球市民 的基本发展。⑥总体而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日本、美国、韩国等对国 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具体表述虽然并不统一,但传达的国际理解观念却是相似的, 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致力于解决国家、民族、地区间的交流问题,培养一 批能够互相尊重且相互理解的全球化人才。
由此可见,国际理解这一概念范畴引起了各个国家的注意。关于其界定,各
①Jap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in Asia and The Pacific.[R].1999:117.
②雅克德洛尔.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岀版社,1996: 164.
③黄慧.日本国际理解教育下的高中英语教学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05): 48-49.
④米田伸次、大津和子等.国际理解教材[M].国土社,1997: 28.
⑤陈鸿莹、张德伟.国际理解教育一一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教育改革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02(S1): 154-158.
⑥施永达.中、日、韩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1): 42-45.
方均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精神出发,结合自己的国情做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 变,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使本国更好的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传达的理念和想 要培养全球化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韩国国际理解的概念边 界与我国大致相同,日本的概念边界远远多于其他国家,并且出现回国人员子女 教育,海外人员子女教育等。
多元文化理解 和平教育
图 1-6 韩国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边界图
回国人员子女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发展教育 和平教育 人权教育
图 1-7 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边界图
其二,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制定了许多 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在 20 世纪5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国 际理解教育重新命名为世界公民教育,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八项目标。从20 世 纪70 时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偏向于发动会员国以认识、观念形成、行 动、团结一致,包括全球协作等在内的各种途径把国际理解教育连接在一起。同 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在十八届会议上明确提出有关国际理解教育和公民基本 权利的提案。此提案更加明确了国际理解教育对于促进公民道德与文化方面的作 用。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运动,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20 世纪 9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第 44次国际教育大会,主旨是“总 结并展望教育促进国际理解教育”,为各国在新世纪开展教育并促进国际理解教 育提供了指导。①同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澳大利亚举办了各国专家组织的研 究大会,并发表了《为培养教学中的全球维度设计、评估和修改全球教学的学习 课程、教材和他人教学材料的指南和规范》的文件,该文件中详尽论述了不同国 家在制定全球教育教学课程时需要遵守的主要准则,并就选用和制定其目标与教 学内容等提出了详细规范。②二十一世纪初期,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并成立 亚太地区的全球理解教育与发展中心。该中心以推动全球和谐,发扬和平文明, 帮助人类学会共同生存发展为中心理念;以提升公众对相互理解的普遍认知为中 心目标;积极宣传关于和平、民主、国际合作、社会人权、发展、及跨文化理解 等相关的教育内容,以增进人类对关于战争及背后因素的认识,寻求和平解决的 方法,以发扬多元文明,提升全球民众对和谐的普遍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 出了《2014-2021 中期发展规划》,并在该计划中明确:国际理解与教学必须以 提高学习者的基本技能,并创造有才能且负责任的世界公民作为新的发展方向。 2015 年,在联合国国际教科文组织《反思高等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 想转型?》研究报道中,对人类高等教育历史再次做出了明确解释。本研究报告 中还特意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多元文化交流,以反映全世界的共享效益。③201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成立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中心,和全球教育部门建 立起长期工作伙伴,并将联合致力于开展在“教育 2030”架构下的世界公民教 育课题。由此可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方面,有个很长 的发展历程,并且对其做出了长远的规划。
日本在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政策方面相比其他国家也较早。早在上世纪70年 代初,有远见卓识的学者就提出,要实现教育国际化,培养国际化人才。1974
①赵中建.教育100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岀版社,1996: 21.
②UNESCO(Braunschweig, Germany, 1988 and Brisbane, Australia, 1991).Guidelines and Criteria for th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Revision of Curricula, Textbooks and other Educational Material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an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in Education. UNESCO.2014-2021 Medium term Strategy[EB/OL](2016-03-21)http: //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2/002278/227860e.pdf.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M].北京:教育科学岀版社,2017: 28-48. 年,由中央教育审议会提交的《教育、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报告就提到,教 育要培养一批“具备国际素质的日本人”。日本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全球 化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国际视野和国际理念解决国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是日本 教育的主要目标。日本政府在1991 年成立了国际理解教育学会,在民间组织与 政府机构的努力下,该国在国际理解教育领域进展迅速。1996 年7 月19 日,召 开了第十五次中央高等教育审查会,在其中的一次磋商报告中,中央高等教育审 查会议一致认为应当培育拥有开阔眼界的新一代,让学生们可以和其他社会异文 化的人共同发展,对人类作出贡献并对其进行强调。基于此,日本需要在学校中 大力发展国际理解教育。①20世纪末,日本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计划,提出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应当以更广的视角了解异域文化,培养能够在国际社 会中自在生活的学生。和其他国家学校不同的是,日本学校在母语教学中,不仅 仅是采用强化外语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国际理解教学,更看重在教学中拓展学生国 际视野。日本政府制定了《学习指导要领》等法律,对国际理解教育进行了详细 的规划,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学习指导要领》中明确指出:要以更宽广的视 角,提高公众的国际认识,培育日本人的自我意识和国际合作精神。②2000年12 月召开的教育改革国民会议上,日本提交了《教育振兴基本计划》,其中提到“促 进教育各领域的国际交流”。国际战略研究所于 2005年 9月提出教育、科学和 技术部的国际战略,将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教育国际化也因此成 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2006 年 12 月,日本在教育基本法中增加了一些新的教育 目标,其中包含培养有利于国际社会和平发展的态度,并且将教育国际化写入教 育宪法,赋予其法律地位。2010 年 6 月,日本制定了一项新的国家发展战略, 该战略提出要加快培养有活力有理想的国际型人才,并将教育国际化融入日本的 总体发展战略之中。③由此可见,日本很早就开始发展国际理解教育,从20世纪 70 年代初便不断采取措施一步步深化国际理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局限于外 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在母语教育中也注重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不断 提高国际理解教育的战略高度和法律地位。
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政策,从二战以后就开始发展。二战后,朝鲜开始注重
①黄慧.日本国际理解教育下的高中英语教学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05): 48-49.
②刘淼、祝丹兰.植根民族土壤面向国际社会一一日本母语教育概说J].中学语文教学,2003(02): 55-58.
③臧佩红.试论当代日本的教育国际化[J].日本学刊,2012(01): 90-101+159. 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并将之视为摆脱英国殖民地影响、融入全球社区的主要手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年代,朴正熙军事独裁时代,该国完全停 止了对高等教育的财力支援,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基本停顿。一直到1982年重 新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理解教育会议,国际理解教育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韩国 政府认为,国际理解教育以培养学生国际意识为主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亚太文 化和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 20世纪80年代,韩国向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提交了一项国际调研报告,该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并将之视为 一种国家事业,以促进其迅速发展。21 世纪初期,韩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 约,成立了全球理解教育中心研究所(APCEU),其明确目标是培训“全球公民”, 通过制定教育项目、实施教师培训和编写各种相关教育材料,向韩国中小学和整 个亚太地区传播国际理解意识。①2006年,第七届国际理解教育学会年会在汉城 召开,并将主题确定为“多元文化时代下的国际理解教育”,该会议揭示了全球 化进程中带来的频繁价值冲突以及其他许多问题并揭示了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 意义。②韩国2007发布的教学课程要求发展国家公民意识和全球公民意识并行。 在高中,学校以培养拥有公民意识与公民态度,能够服务于国家共同体的学生为 教育目标。2009年提出的教学课程中明确强调,培养全球公民,树立追求与世 界沟通的公民形象。市民组织在韩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市民组织的 全球文化意识与公民意识,就等同于培养全球公民意识。最近几年来,韩国的市 民组织积极开展与社区、学校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公民教育活动。③由此可 见,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发展始于政治原因,与上述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在发展 历程上,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发展出现过短暂的中断,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致力于国内问题的解决。
美国的国际理解教育政策,虽未过早明确指出国际理解教育这一概念,但与 此相关的探索仍旧比较及时。早在1965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就指出: “在教 育方面,美国不仅仅要使学生获得学校教育的结果,而且要使学生具备学校以外 的能力。 1966年通过的《国际教育法》中宣布:“了解其他各国是增进世界各 国间相互理解和合作的先决条件,强大的美国教育资源对加强我们与其他国家的
①姜英敏.韩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13, 35(10): 49-54.
②姜英敏.东亚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冲突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05): 53-58.
③柳美先、王璐.全球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一以北京韩国国际学校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4, 36(08):
82-87+92.
关系至关重要。应确保后代的美国人都有充分机会发展他们在其他国家、民族和 文化中学习知识的潜力。”①该法案有力地推动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章程。21 世纪初期,美国国家亚洲委员会对全美中小学的学生进行了有关亚洲知识的研 究。分析得出结论:美国学生在全球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尤其是亚洲常识。 这一发现使美国政府感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此,美国教育部提出了“国 际教育计划”,想改变美国人对亚洲和世界的偏见。在此之后,美国各州积极开 展国际教育,从制度和实践两大层面进行研究,推动国际教育取得更加优异的成 果。②此外,美国各州也先后在2003、2004年通过了大量的教育规划与立法,以 深入地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美国联邦教育部也在 2012 年发布了《美国教育部 2012-2016 年国际战略》,该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具备全球素质的美国公民, 并将全球素质进行了明确界定:全球素养,就是美国公民能否在二十一世纪的国 际化社会中全面参与和解决国际事务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公 众需要掌握的各种核心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集合③。此外,美国还出台了若干其他 举措来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比如发展语言的多元化教育,推行全球教育服务计划, 向教育工作者强调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并促进本国学生出境留学,以及 强化各国、区域之间的教育协作研究。对于美国发展的国际理解教育,开始的目 的更多的是学习其他国家的知识从而开发自己的智力,似乎更像是单向的,比起 “国际理解”,更倾向于“国际学习”。在 2012 年之后,提出要培养具有全球 素养的公民,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国际理解教育。
(2)学科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
其一是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熊梅、刘志豪、多田孝志(2019)等提到, 日本政府相当看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在日本高等教育、科研与技 术部领域大力实施英国教育师资的国外研修制度,为教师们创造了国外体验与交 流的机会,并通过选派英国老师到英国、美洲等地开展考察访问,增强海外了解。 ④正因为英语是英美发达国家的主要母语背景,所以和其他国家的英语课堂有着
①陈学飞.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思想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岀版社,1996: 8&
②Ted Sanders and Vivien Stewar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From Community Innovation to National policy[J]. PhiDelta Kappan, 2004, (11): 200-202.
③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Succeeding Globally through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Engagement: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2012-1 [EB/OL].http://www2.ed.gov/about/inits/ed/in-ternationaled/international-strategy-2012-16.htm
④熊梅、刘志豪、多田孝志.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框架体系与未来课题[J].外国教育研究,2019,46(10): 115-128.
很大的不同,其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重点是通过掌握除英文以外的其他语 种,积极开展国际在线交流及其他各类跨文化项目。由此可见,像中国、日韩等 国家都在英语教学中花费了很多精力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在发 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中并不是把重点侧重于英语教学,他们更加倾向于在其他 领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毕竟对他们而言,英语是母语,学习的内容和难度也会 与非母语国家有显著的差异。
其二是非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在日本,展瑞祥(2009)指出,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的中小学一直在不断地找寻发展和实施国际理解教 育的路径,并且经历了别国理解、异文化理解、多元文化理解三个阶段。其中, 多元文化理解阶段一直持续到现在,日本将综合学习时间作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的有效途径,同时强调国际理解教育和教育民族化。①在韩国,学者姜英敏(2013) 指出韩国的国际理解教学是全球公民教育的途径之一。重点是通过学校活动、学 校课堂来进行国际理解教学。②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校长德鲁吉尔平福 斯特曾表示:“大学孕育着全球的期望,应对着超越界限的各种挑战,解释并利 用新知识,在社会文化与政治学之间架起大桥,创造出有利于增进交谈与争论的 学习环境。高等院校比以往的一切时期都注重加强人才和思想观念上的交流。③” 郭峰、王兴华(2011)介绍了美国在国际理解教育的探索,包括制定明晰的人才培 养目标,构建具备全球素养的学生素质结构,开办多样化的国际理解教育学科(如 全球学习、外语课、全球理解课堂、全息课堂等),培育具有较高水平国际理解 教育基本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大力发展美国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等。④综上可以看 出,各国都采取措施积极发展国际理解教育,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目标还 是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是遵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精神还是 为应对国际化,是为了培养全球公民还是合格国民。
(3)国际理解能力的相关研究
Lambert(2006)指出国际理解能力包括以下要点:第一要了解国内国际的重大 事件;第二要了解其他国家的价值观;第三要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与非本国
①展瑞祥.日本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不足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9(07): 78-80.
②姜英敏.韩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13, 35(10): 49-54.
③郭英剑.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大学在变革的世界中的角色.[N].科学时报,2011-01-04(B3).
④郭峰、王兴华.美国大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08): 58-64.
人员进行流畅交流;第四要有同理心。①他对于国际理解能力的界定比较广泛, 缺少具体的结构体系,也没有可以量化的衡量标准。Frank (2009)认为要评价 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需要包含以下四点:第一,能够参与团队合作并在其中做 出一定的成果;第二,能够理解并树立全球视野;第三,能够在学习、工作、生 活中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第四,拥有敏感的洞察力。②由此可见,关于国际理 解能力,一些国外学者确实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但这些要求都是比较 宽泛的,未能形成可以量化的体系。因此,本篇论文在测试初中师生国际理解能 力时,以中国吴宝宏教授构建的量表作为测评标准。
1.5国内外研究述评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当前各个国家都积极 采取措施推动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现状,在推进国际理 解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一,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上,日韩等国早于我国,我国需要加快发展速 度。在 21 世纪来临之前,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发展十分缓慢,直到 21 世纪,面 对新的国际化社会,我国开始重新规划未来教育,意识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 但在此之前,国际理解教育在其他国家已经有了一段相对漫长的发展历程了,因 此在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方面,我国需要加快进度,奋起直追。
其二,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大多以理论、历程梳理和质性研究为主,缺少 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量化研究。国外虽然较早地提出国际理解教育,但是却未 能开发和编制用来测量教师与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有效工具,国内吴宝宏教授编 制了测试大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量表,本研究将在该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 度的改编,并向一线初中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发放,了解当前初中师生的国际理 解能力水平。
其三,对初中阶段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较少。查阅国际理解教育相关文献, 可以发现大多数相关研究,都聚焦于国际理解教育本身,与教学实践相关的国际 理解教育,也大多聚焦于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在提及初中阶段时,往往以义务 教育阶段或者中小学阶段带过,缺少对初中阶段国际理解教育的专门研究。因此
① SHIEL C. Developing the global citizen[J].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 Academy Exchange , 2006(5) : 18-20.
② Robert G, FRANK.SISU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ter-natio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J]. 上海外国语大学60年校庆中外校长论坛报告, 2009.
本研究在视角上将更多聚焦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
其四,本篇论文在研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时,将课程标准、教 材分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梳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与普 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修订)中对国际理解教育提出的要求, 分析内在的设计逻辑与合理性;在教材分析方面,选择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 考虑到已有的研究中缺少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对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分析,同 时还进行了该版本与人教版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总结译林版教材的优势与不 足;在教学实践方面,关注课内外的英语学科活动,分析问题并找寻能够更好开 展此类活动的方式。
第二章 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初中英语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是以国际理解教育为视角,对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进行细致分 析。①该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教材的整体框架并绘制了示意图,以单元为整体, 介绍单元的七个组成元素及内容。该章的第二部分以主题语境为依据,分析国际 理解教育在三大主题语境下的分布情况。由于英语教材中的阅读与写作最能传达 思想,因此本章的第三、四部分,分别对阅读、写作中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 进行分析,了解其内容分布,总结其特点并辅之以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本章的 第五部分通过分析不同年级内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教学设 计、主题选择,阐述国际理解教育在不同年级的内在联系。本章的最后一部分将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与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做对比分析,把握两种教材在国际理 解教育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寻求更好的教材编写方式。
2.1教材整体框架和单元模块设置
2.1.1整体框架 牛津译林版的初中英语教材共分为六册,七、八年级的上下册、九年级的上 册教材均包含八个单元,九年级下册的教材包含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七部分, 分别是: 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Grammar, Integrated skills, Study skills, Task, Self-assessment。每册书包含两个project,书的前半部分为Project 1,后半 部分为Project 2。根据单元主题,每册书可划分为两大Module,书的前半部分为 Module 1,后半部分为Module 2。除去课本的单元内容,每册书的开篇都设计了 《致同学》。《致同学》部分的前两段内容在六册书中都是一样的,需要特别注 意的一点是,每一册书中都提到:“学生能够在书中体会到别样文化与异域风情”, 其中别样文化、异域风情与本篇论文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所倡导的跨文化理解不谋 而合。每册书在最后设计了 Notes、Grammar check、Word list,分别展示了各单 元的主要句型、语法知识、重点单词。如图2-1所示。(以八年级上册为例)②
①本研究之所以选择对牛津译林版的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已有研究中缺少国际理解教育 视角下对该版本教材的分析,另一方面是研究者实践的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为这一版本,分析该版本教材更 贴合教学实践,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②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册均包含八个单元,九年级下册包含四个单元
Task
Self-assessment
图 2-1 教材整体框架示意图
2.1.2单元模块设计理念
(1)Welcome to the unit
此部分借助Eddie和Hobo两个卡通人物,通过风趣的漫画、简单的对白导入 本节课的单元话题,激发学生前期的英语知识储备,增加其学习兴趣。
(2)Reading
此部分是重点学习板块。通过提供丰富的语篇及文章,让学生学习真实、优 美、规范、地道的英语,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理解贯穿于语篇中的情感取 向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话题,例如中西节日传 统、饮食文化、时尚潮流等也主要在在这一模块得以体现。 Reading 可以细分为 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一篇完整的文章,培养学生阅读语篇的能力;第二部分根 据文章内容完成与此有关的图表题或判断题,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细节;第三部分 设置新的情境,通过对话形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对话,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3)Grammar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该单元的语法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语法规 则。从七年级到九年级,语法知识的难度逐渐提高。在介绍语法时,并不是枯燥 直白地展示语法规则,而是先设计一个语法情境,让学生发现语句表达中的不同 或者相同之处,引导学生独立总结规律。同时教材会设置相应的题目,题目也是 以对话或者语篇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思维量。
(4)Integrated skills
此部分主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主要分为A、B两大部分,其中A部分主要是听一篇对话、文章或者独白并完成 相应的题目,题目既有选择题,也有需要学生进行一定概括总结的填空题。这种 多样的考察形式在锻炼学生听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B部分为 Speak up,主要是通过提供与A部分相关的主题,让学生独立创造对话,在对话 过程中,对前期知识进行回顾,同时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
(5)Study skills
此部分主要介绍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其内容的深度也 不断加强。七年级主要学习语音、语调方面的技巧,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拼读、记 忆单词,在说英语时能够更有节奏,更准确地表达感情;八年级主要学习一些构 词法,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记忆单词,掌握用图表整理思路的技能,学会写作中 连接词的用法,注意文章的标点和断句,养成写作后的自述习惯;九年级主要学 习一些阅读方法,例如略读、扫读、详读等,针对不同的体裁和结构,此外,我 们还将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介绍常用的体态语,正式用语和非正式用 语的使用,以及英式与美式的主要差异,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提高跨文化 交际能力。
(6)Task
该部分主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英语写作。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 过图表、思维导图、文章、题目等形式提供一些具体信息和一些通用句型;第二 部分根据已知信息和提供的句型,补全一段小文章;第三部分需要学生根据提供 的语境,独立完成一篇小文章。三部分层层递进,最终指向于让学生写出一篇完 整且具有逻辑的文章。
(7)Self-assessment
此部分主要以表格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自身的知识 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在最后让学生思考在哪一部分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为之后 的学习提供方向。
2.2主题语境中的国际理解
2.2.1主题语境下的话题分布
主题语境是英语课程的六大要素之一,也是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题语境主要有“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类。现如今 的英语教学十分看重主题语境,它在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文化素养的养 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三个主题范围内涵盖不同的话题:
(1)“人与自我”中的话题
编号 话题
T 个人、家庭、社区豹学校生活
n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m 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TV 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
V 语言学习的规律、方法等
VI 公民责任与义务
w 圭命的意义与价值
训 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
[X 创薪与创业意识
图 2-2 “人与自我”中的话题图
2)“人与社会”中的话题
编号 话题
T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TI 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
TT1 跨文化沟通、包容与合作
JV T迸、诗词、戏剧、文学传记、简史、演讲r名著等
V 绘画、建疑等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
VI 音乐、影视等领域的发展概况
vn 大型俸育赛事、活动、体育精神
训 不同氏族的传统节日及凤俗习慣
IX 对社会有突岀贡献的人物
X 国际组织、社会独益机构
XI 进律常识和法治意识等
xn 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XIII 社会热点问題
重要政治事件、历史事件及其文化渊涯
XV 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
XVI 科学与悟息技术发展
图 2-3 “人与社会”中的话题图
3)“人与自然”中的话题
编号 话题
T 主要国家地理概况
TT 自然环境、自然遗产保护
TTT 人与环境、人与动植物
IV 自然农害下的防治与自我保护意识
V 人类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羌系
VI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W 地球与宇宙奥妙探索
图 2-4 “人与自然”中的话题图
2.2.2英语教材中三大主题语境下的国际理解 根据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可整理出三大主题语境下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 容如下:
(1)“人与自我”中的国际理解
表 2-1 “人与自我”中的国际理解统计表
册数 单元 标题 话题 模块
七下 Unit7 Abilities 公民责任义务 Wonderful things
八上 Unit2 School life 国外学校生活 Teenage life
通过分析教材得出,“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所 占比例极小。在年级分布方面,集中分布于七、八年级;在话题分布方面,主要 涉及的话题包括公民责任与义务以及国家之间学校生活的差异。在七年级 Unit7 Abilities 中,涉及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教材中主要在 Welcome to the unit 中提到 一些可以帮助贫困地区人民的措施,虽未限制帮助对象是国内贫困地区人民,但 也未进行国际层面上的扩展。此外,该单元的阅读与写作主题大多聚焦于“勇敢” “机智”的行为,总体来看,国际理解教育渗透不彻底。在八年级 Unit2 School life 中,涉及不同国家间学校生活的差异,主要是介绍了英美两国的差异,在写作中 介绍了中国学生的学校生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英美校园生活进行 一定的了解,寻找差异,此外,可以在学习国外校园生活表达的同时,模仿叙述 方法,用英语来描述自己国家的校园生活。
2)“人与社会”中的国际理解
表 2-2 “人与社会”中的国际理解统计 表
册数 单元 标题 话题 模块
七上 Unit5 Let's celebrate! 传统节日 Colorful life
七上 Unit7 Shopping 节日活动 Colorful life
七下 Unit1 Dream homes 各国建筑 Home and neighborhood
七下 Unit3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跨文化沟通 Home and neighborhood
八上 Unit3 A day out 各国景点 Teenage life
八上 Unit4 Do it yourself! 异域食物 Teenage life
八下 Unit2 Travelling 各国景点 Travel in time and space
八下 Unit4 A good read 介绍国家 Travel in time and space
八下 Unit5 Good manners 跨文化包容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八下 Unit6 Sunshine for all 国际赛事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八下 Unit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国际组织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九上 Unit4 Growing up 代表人物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九上 Unit5 Art world 音乐发展 Entertainment
九上 Unit7 Films 影视发展 Entertainment
九上 Unit8 Detective stories 法治意识 Entertainment
九下 Unit2 Great people 代表人物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在“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国际理解教育涉及七、八、九三个年级,所占 比例较大,包含多个话题,例如传统节日、各国建筑、国家习俗、各国饮食、名 胜古迹、国际赛事、各国名人、音乐影视发展、法治精神等。从年级分布上,八 年级所占比例最高。七年级以节日为主,上册Unit5 Let's celebrate!以万圣节为主 题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Unit7 Shopping 则是将万圣节作为一个背景来主要讲述购 物。八年级以国家习俗、景点、国际组织为主,八年级上册Unit3 A day out、下 册 Unit2 Travelling 主要介绍了国外以及国内的旅游景点;八年级下册 Unit6 Sunshine for all、 Unit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主要介绍了一些国际组织,并且宣传 了一些志愿活动,向学生传达帮助他人的思想。九年级以艺术及领袖人物为主, 九年级上册 Unit4 Growing up 介绍了世界上最矮的 NBA 球员, Unit5 Art world 介绍了中国音乐家谭盾, Unit7 Films 介绍了比利时电影明星奥黛丽赫本,向学生 介绍了国内外各领域的优秀代表人物。在此语境下,国内外文化得到很好地宣传, 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国际理解教育。
(3)“人与自然”中的国际理解
表 2-3 “人与自然”中的国际理解统计表
册数 单元 标题 话题 模块
七下 Unit4 Finding your way 自然环境 Home and neighborhood
七下 Unit5 Amazing things 环境动物 Wonderful things
七下 Unit8 Pets 人与动物 Wonderful things
八上 Unit5 Wild animals 动物保护 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八上 Unit6 Bird watching 环境动物 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八上 Unit8 Natural disasters 自然灾害 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八下 Unit3 Online tours 国家地理 Travel in time and space
八下 Unit8 A green world 环境保护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九下 Unit1 Asia 世界地理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在“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下,国际理解教育主要分布于七、八年级,九年级 与此相关的内容较少。涉及到的话题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动植物保护、国家地理 等。七年级教材中, Unit4 Finding your way 介绍了一些动物,主要是对动物的名 称和相关形容词进行学习,本单元的更主要内容是以此为背景,教学生如何对位 置、路线进行形容;Unit5 Amazing things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Unit8 Pets 介绍了一些小宠物,文中的篇章描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总体来看,“人与
自然”下,七年级以介绍和描述为主,主要是介绍“人与动物”,话题未能深入 到“保护动物”这一层面。八年级教材中,上册设置了一个单独的模块一一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上册 Unit5 Wild animals、Unit6 Bird watching 介绍了 一些濒 危珍稀动物,说明它们面临的危险以及人们可以做出的保护措施;八上 Unit8 Natural disasters 介绍了自然灾害的防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八下 Unit3 Online tours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地理概况,让学生“云旅游”;八下Unit8A green world介绍了 Switzerland,引出世界环境日,并让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方式。 总体来看,八年级“人与自然”语境下,不仅局限于介绍和说明客观动植物,将 更重要的内容放在如何保护上,重点培养学生进行动植物、环境保护的意识。九 年级教材中的“人与自然”语境出现极少,仅一处,九下UnitlAsia,介绍了一 些中国知名城市、景点,此外还在 Integrated skills 内补充了对日本、新加坡的介 绍,以旅游为背景,对上述提到的国家、城市进行介绍。总的来看,“人与自然” 下,七年级侧重介绍动物及环境;八年级侧重保护动物及环境;九年级侧重以旅 游为背景介绍自然及人文风光。
2.2.3三大主题语境下的国际理解分布特点
(1)主题分布不均,集中分布于“人与社会” 本文将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单元依据三大主题语境进行分 类,研究发现:“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涉及三个单元,主要以介绍生活方式 为主。“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涉及十六个单元,主要以介绍节日、习俗、各 领域代表人物为主。“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下,涉及九个单元,主要以介绍地理
(2)年级分布不均,集中分布于八年级
根据年级进行划分,统计得出:七年级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中,“人与 自我”主题出现两次,“人与社会”主题出现四次,“人与自然”主题出现三次; 八年级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中,“人与自我”主题出现一次,“人与社会” 主题出现七次,“人与自然”主题出现五次;九年级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中, 未涉及“人与自我”主题,“人与社会”主题出现五次,“人与自然”主题出现 一次。总体来看,在三个年级中,除“人与自我”下七年级较八年级多出现一次, 剩余两个主题均集中分布于八年级。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图 2-6 教材语境年级分布图
2.3英语阅读中的国际理解
2.3.1阅读主题设计中的国际理解 翻阅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将六册书中的阅读部分,根据国际理解教育的内 容对其进行划分,统计结果如下:
表 2-4 阅读主题中的国际理解统计表
册数 单元 阅读主题 国际理解教育内容
七上 Unit5 Halloween 异文化理解
七下 Unit1 Homes around the world 异文化理解
七下 Unit3 A video about Sunshine Town 民族文化理解
八上 Unit2 School lives 异文化理解
八上 Unit3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 异文化理解
八上 Unit6 Birds in Zhalong 环境教育
八下 Unit3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 异文化理解
八下 Unit5 When in Rome 异文化理解
八下 Unit8 Green Switzerland 环境教育
九上 Unit4 Never give up 和平教育
九上 Unit5 Tan Dun's music 民族文化理解
九下 Unitl Two cities in China 民族文化理解
九下 Unit2 The first man to walk on the moon 异文化理解
2.3.2阅读中国际理解的分布特点
(1)国际理解教育在年级分布上不均衡
根据统计得出,七、八、九三个年级的阅读中均涉及到国际理解教育。七年 级教材中介绍了一些国外节日、建筑以及机构的基本情况;八年级教材中介绍了 一些国外的日常生活、学校生活、环境保护、风俗习惯等;九年级教材中介绍了 一些国外的历史事件、国际音乐家、城市、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六册书的阅读中, 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阅读主题共包含13处。在分布方面,七年级教材中包含三 处,占比 23.1%;八年级教材中包含六处,占比 46.2%;九年级教材中包含四处, 占比 30.7%。总体来看,国际理解教育相关主题在三个年级中均有涉及,但在年 级分布中并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八年级。如图 2-7所示:
图 2-7 阅读主题中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年级分布图
(2)国际理解教育在内容分布上极不平衡
本篇论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的教
育内容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民族文化理解教育、异文化理解教育、人权教育、 和平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统计可以发现这些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在不同的教材中分 布有所不同。统计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阅读部分,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阅读主 题:七年级教材中包含两处异文化理解和一处民族文化理解教育;八年级教材中 包含四处异文化理解和两处环境教育;九年级教材中包含两处民族文化理解、一 处异文化理解和一处和平教育。总体来看,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阅读主题共有十 三处,其中三个地方涉及到民族文化理解,占比 23.1%;七个地方涉及到异文化 理解,占比 53.8%;两个地方涉及到环境教育,占比 15.4%;一个地方涉及到和 平教育,占比 7.7%。缺乏有关人权教育的内容。教材未能涵盖国际理解教育的 方方面面,同时多集中于民族文化、异文化等方面。如图 2-8 所示:
图 2-8 阅读主题中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布图
2.3.3英语阅读中的国际理解案例
以七年级上册 Unit5 Reading A:Halloween 为例。本节课的阅读以书信形式 呈现,以Wendy为叙述人,向Millie介绍了万圣节的习俗。全篇内容可分为两 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段,讲述写信动机,是因为 Millie 之前向 Wendy 介绍 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一中秋节,所以Wendy才回这封信,目的是告诉Millie自己 喜欢的节日;第二部分为剩下的二、三、四段,主要介绍了万圣节的时间以及庆 祝方式。该信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万圣节的信息,并且在字里行间展现出Wendy 对于万圣节的喜爱。在课本的B部分,针对书信中的内容,设置了四种题目。 第一种询问学生对万圣节的了解程度,并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完成填写;第 二种是根据Wendy的介绍,判断以下列举情形的正确与否;第三种是完成教材 设计的另一个表格;第四种是将书信转为Andy和Millie对话的形式。四种题目
均围绕着Wendy的这篇信,学生完成这四部分题目之后,能够对万圣节有很好
的认识,并会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对国外节日文化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跨文化 理解能力。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单元 Unit 5 Let's celebrate!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Reading l 45min
教学目标 1.To get to know some information about Halloween.
2.To grasp the sentence which are used to talk about Halloween.
3.To know the form of a letter.
4.To develop the abilit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by organizing different activities.
5.To know they should be grateful to the people who help them.
教学重点与难点 1.To grasp the sentences which are used to talk about Halloween.
2.To know the form of a letter.
教学流程 Step 1 Revision
Ask several students questions below: 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Why do you like i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at day?
Step 2 Presentation
1.Ask a student to show information about Halloween found on the Internet the day before.
2.Present new words and phrases on the blackboard.
Halloween / October 3 l/dress up / wear masks/make pumpkin lanterns paint faces /play “trick treat”/have a party/a special day
3.Read thos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fter T,then read them together.
Step 3 Reading
1.Read this letter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Who is the writer ?
②Who is the receiver ?
③When did the writer write this letter ?
2.Teach how to write a normative letter.
3.Read the text again and finish Part B2.If the sentence is false,students have to correct them.
4. Read the text and finish Part B1.
Step 4 Practice
Ask students to retell how people in the USA celebrate Halloween with the help of the notes in Part B1.
Step 5 Conclusion
Step 6 Homework
1.Go on reading the text.
2.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how people in the USA celebrate Halloween.
教后反思
通过该案例可以看出,在本节阅读课中,主要展现了国际理解教育中的异文 化理解,主要教学内容为国外节日。以书信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万圣节的基本情 况,让学生能够了解万圣节的一些节日活动和风俗,加强学生对于西方国家节日 的认识和理解。
2.4英语写作中的国际理解
2.4.1写作主题设计中的国际理解
翻阅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将六册书中的写作部分,根据国际理解教育的内
容对其进行划分,统计结果如下:
表 2-5 写作主题中的国际理解统计表
册数 单元 写作主题 国际理解教育内容
七上 Unit5 My favourite festival 民族文化理解
七下 Unit5 Amazing things 异文化理解
八上 Unit5 A report on an animal in danger 环境教育
八下 Unit3 Introducing a country 异文化理解
八下 Unit5 Table manners 异文化理解
八下 Unit8 Going green 环境教育
九下 Unit1 My favourite Asia country 民族文化理解
2.4.2写作中国际理解的分布特点
(1)国际理解教育在写作中所占比例较少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六册书中的写作仅有七处与国际理解教育有关。七年级 写作主题中包含“最喜欢的节日”和“奇妙的事物”;八年级的写作主题中包含 “濒危动物保护”、“介绍国家”、“餐桌礼仪”、“绿色环保”等;九年级写 作主题中包含“最喜欢的亚洲国家”。三个年级教材总共包含 44 个单元,每个 单元均包含一个写作主题,其中与国际理解教育有关联的写作主题有 7处,占比 总教材的 15.9%,从数值上可以直观看出,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在写作方面展现较 少。
(2)国际理解教育在年级分布上不平均 七处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相关内容的写作中,七年级教材中包含两个主题,占 比 28.6%;八年级教材中包含四个主题,占比 57.1%;九年级教材中包含一个主 题,占比 14.3%。从数据上可以直观看出,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写作主题大多集 中在八年级(尤其是八年级下册教材),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写作主题中较少涉及 到国际理解教育。如图 2-9所示:
图 2-9 写作主题中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年级分布图
(3)国际理解教育在内容分布上不平衡
七处与国际理解教育有关的写作中,根据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划分,七年级 写作主题中包含一处民族文化理解与一处异文化理解;八年级写作主题中包含两 处异文化理解,两处环境教育;九年级写作主题中包含一处民族文化理解。总体 来看,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总共包含两处民族文化理解、三处异文化理解、两 处环境教育,分别占比 28.6%、42.8%、28.6%,六册书中没有围绕人权教育以及 和平教育的写作。如图 2-10所示:
图 2-10 写作主题中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布图
2.4.3英语写作中的国际理解案例
以七年级上册 Unit5 Task:My favourite festival 为例。本单元以万圣节导入, 重点介绍了万圣节的时间、习俗等,向学生介绍了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增强他 们对其他国家文化的认识。但是在写作部分,没有继续介绍国外节日,而是转换 了视角,学生根据教材中介绍万圣节的结构流程,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写作在教材中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绘制思维导读,将写作内容 分为两大块——春节的基本信息以及中国人如何庆祝春节,在每个板块下列举信 息;第二部分是一些可以用到的句型,帮助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第三部分 是根据前面的思维导图以及句型,补全文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帮 助学生迅速完成一篇有关春节的作文;第四部分相当于一种作业安排,要求学生 在网上或者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信息,并写一篇有关自己最喜欢节日的作文,这部 分提高了写作的难度,是一种对学生能力的考验,学生可以根据介绍春节的流程、 句型,用英语表达出自己对其他传统文化的喜爱。
教学内容 Unit 5 My favourite festival.
教学课题 Task
教学课时 45min
教学目标 1.To learn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festival and the celebration of it.
2.To learn to make a writing plan.
教学重点与难点 To learn the way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festival and describe the celebration of this festival.
Step 1 Lead in
1.We have learned some knowledge about Halloween in this unit.I'll ask you some questions to check if you can still remember them.
2.Present the questions:
①When is Halloween ?
②Who will celebrate Halloween ?
③How do people celebrate Halloween ?
Step 2 Presentation
1.Present the writing plan about Halloween,especially pay attention to what,when,who and how.Learn the writing plan about Halloween.
2.Here is another writing plan in your textbook.It is made by Millie.Please tell me the information about what,when,who and how ? Learn the writing plan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3.Now, according to Millie's writing plan,let's complete her writing.
4.Let students retell the whole passage of Part B with the help of the key words:what,when,who and how.
Step 3 Writing
Today you will write about the festival you like best.Presen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t festivals.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Thanksgiving Day
Christmas
1.Please make a writing plan like Millie's.Remember to show the main information, such as what,when,who and how.
2.Finish writing the passage.
3.Show some students' articles and make a comment.
Step 4 Homework
1.Polish their writing after class.
2.Draw a picture about their favourite festival.
教后反思
本单元的写作设计十分巧妙,在讲解完国外节日之后,紧接着介绍中国传统
节日。它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进了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同时帮助他们及时培
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宽容和开放,以面对差异,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
价值。
2.5不同年级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六本教材进行分析,总结出国际理解教育在不同年级中的内在联系, 主要表现为四点。其一,年级越高,课标对 EIU 的要求越复杂;其二,年级越 高,教材中的 EIU 种类越丰富;其三,年级越高,教学实践中的 EIU 越深入; 其四,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重点由异文化理解逐步转向民族文化理解。
2.5. 1年级越高课标对EIU的要求越复杂
(1)年级越高,课程性质越融合。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同时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培养 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听说读写,把英语作为一种沟通手段, 并把英语作为今后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在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跨文化理解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也拥有义务教育阶段的两个特性,但与之不同的是,它将 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创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语言能力、文 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综合培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以义务阶 段对学生的要求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能够 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用英语传扬中华文化,加深对本民 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图 2-11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性质
图 2-1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性质
(2)年级越高,课程理念越完善。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中,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理念,分别涉及素质教育、 个体差异、整体目标、学习过程、评价方式、课程资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涉及核心素养、个性发展、英语学习活动观、课 程评价体系、现代信息技术。两种基本理念包含的要素实际上存在相对应的关系。
①“素质教育”对应“核心素养”
在义务教育阶段,强调素质教育,希望通过学习英语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在体验中外文化的过程中,把英语作为一种新的思维工具来认识世界的多样性,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国际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要实现这一目 标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和培养。而高中英语教学时,应该从教学理 念、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适应时代要求,以达到育人目的,树立多元文化教育 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义务教育为基础,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 创新为核心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交往 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个体差异”对应“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中强调个体差异,主要是希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 个体要求,使整体的教学效益最大化,在介绍过程中并未特别提及国际理解教育。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设置必修与选修课程推进 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为学生构建发展平台。
③“整体目标”“学习过程”对应“英语学习活动观”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强调学科的整体性、渐进性、持续性,主要讲 述英语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逐步深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的应 用性,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探究合作与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普通高 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与义务阶段一致,强调自主、 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但是该阶段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指出教师应该涉及具 有关联、实践性的学科活动,学生应在理解、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将语言、文化、 思维相融合,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通过对比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在目标与 过程上只强调根据学生的能力来确定教学的进度,普通高中阶段则是提出了针对 教师与学生的具体目标,并更注重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④“评价方式”对应“课程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日 常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价,学生学业成绩采用终结性评价。同时,还要求教师对课 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手段给予适当评价,以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此外,还要重视课堂内外学习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提高教学效果。不难 看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分 离开来。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 元评价方法,以英语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注重评价在促进学习、改变学生 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
⑤“课程资源”对应“现代信息技术”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中,强调语言输入对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英语教学 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列举了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普通高中阶段的英语 课程标准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 方式,及时跟进信息技术的更新,采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通过 对比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丰富课程资源仅仅是介绍了一些可以线上学习英 语的渠道,起到一种推荐作用。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不仅仅是罗列渠道, 而是进行了创新和思考,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时紧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3)年级越高,对文化的要求越严格。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分级目标体系,划分九个级别,其中二级 为小学 6 年毕业结束时应达到的水平,五级为初中三年结束时应达到的水平。义 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针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 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分级标准。高中阶段根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将英语课程 内容划分为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六 大类,并分别列举了相对应的要求。针对与国际理解教育关系最密切的文化方面, 以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方面的要求为例进行说明。
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吿别语。
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道歉等做出适当的反应。
3.知道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4.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饮料的名称.
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
6• 了解主箜英语国家的亜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
7. 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审假日。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图2-13小学阶段文化意识要求
1.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
2.恰半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吿别语一
3.了解、区別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
I-『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
5.对别人的赞扬、谜求、致歉等做出恰当的反应。
6.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
7.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趕、气候特点、历史等。
& 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
9.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10.了解世界上主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
11.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12.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图 2-14 初中阶段文化意识要求
课程类别 文化知识内容要求
必修 1.了解英美等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比较中 外传统节日的异同,探讨中外传统节日对文化认同、文化传承 的价值和意义;
2.了解英美等屈家的主要习俗;对比中国的主要习俗,尊重和包 容文化的多样性;
3.门解英美等国家主流体育运动,感悟中外体育粘神的共同诉求;
4.了解英美等国家上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及其 成就、贡献等,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5.发现并理解语篇中包含的不同文化元素,理解其中的寓意;
6.理解常川英语成语和俗语的文化内涵;对比英汉语小常川成语 和俗语的表达方式,感悟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
7.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和体验英语语言的矣;
& 了解英美等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而与中国人的 异同,得体处理差异,自信大方,实现有效沟通;
9.学习并初步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H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京剧、文学、绘画、园林、武术、饮食文化等),具有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1.了解英美等国家地理概况、旅游资源(自然及人文景观、代表 性动植物、世界文化遗产等),加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2.了解英美等国家政治和经济等方血情况的基本知识;比较中外 差异,认同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
3.理解常用英语典故和传说;比较汉语中相似的典故和传说,分 析异同,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4.了解常用英语词语表达方式的文化背景;对比汉语词语相似的 表达方式,丰富历史文化知识.从跨文化角度认识词语的深层 含义;
选择性 5.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欣赏英语语言表达形式(如韵律等)的类;
必修 6.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优秀文学作品(戏剧、诗歌、小说等);从
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启示;
7.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区分和鉴别语篇包含或反映的社会文 化现象,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 了解英美等国家主要大众传播媒体,分析辨別共价值取向;
9.了解i|!外文化的羞异与融通,在跨文化交际中初步体现交际的 得体性和冇效性;
10.使用英语简述中华文化基本知识,包括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京剧、文学、绘画、园林、武术、 饮食文化等)及其内涵,主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选修
(提高类) 1.门解英美等国家的主要文化特色,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
2.了解世界重要历史文化现象的渊源,认识人类发展的相互依赖 性和共同价值,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3.了解英美等国家对外关系特别是对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加深 对祖国的热爱,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
4.理解和欣赏经典演讲、文学名若、名人传记等,感悟其粘神内 涵,反思自己的人生成丘;
5.在学习活动川观察和赏析语篇包含的审美元索(形式、意蕴 等),获得审萸体验,形成对语言和咄物的审美感知能力;
6.运用中外典故和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表达意义和态度,有效进 行跨文化沟通;
7.了解中国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感悟中华文明在 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树立中华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图 2-15 高中阶段文化知识要求
通过对比课程标准中三个阶段的文化要求,可以直观得出,随着年级的增长, 课程标准对于文化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由于异文化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等是国 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得出,年级越高,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要求 也越高。
从数量上看,小学阶段有 8条要求,初中阶段有 12条要求,高中阶段有26 条要求,数量上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 2-16 不同年级对文化要求的数量趋势图
从程度上看,小学阶段的要求局限于“知道”“了解”“初步注意”;初中 阶段小学基础上增加了“恰当使用”“恰当表达”“初步介绍”;高中阶段在小 学、初中的基础上增加了“欣赏”“运用”“分析”“辨别”“对比”“传播弘 扬”“感悟”等,在程度上,高中阶段的要求程度远远高于初中和小学。
高中 欣赏、运甩 分析、辨别、对比、弘扬、感悟
初中 恰当使用、恰当表达、初步介绍
小学 知道、了解、初步注意
图2-17不同年级对文化要求的程度层级图
从种类上看,小学阶段主要话题是基础问候语、文体活动、食品饮料、国家 地理、节假日、中外异同等;初中阶段在小学基础上,增加了体态语、称呼、饮 食习惯、气候、历史;高中阶段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体育精神、文 化元素的深意、俗语、文化作品、英美大众传播媒体、文化特色、经典演讲、审 美元素、经济、政治等。种类方面,初中阶段的主题种类高于小学,高中阶段的 主题种类高于中小学。随着年级的升高,文化方面的主题种类越丰富,同时初中 阶段的主题涵盖小学阶段,高中阶段涵盖初中阶段,存在一种包含关系。
图 2-18 小学、初中、高中话题种类关系图
2. 5. 2年级越高教材中EIU的种类越丰富
根据上文中的统计得出,七年级的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包括异文化理解和民族 文化理解两类。异文化理解内容总共出现三次,其中两次出现在阅读主题中,一 次出现在写作主题中;民族文化理解的内容总共出现两次,其中一次出现在阅读 主题中,一次出现在写作主题中。八年级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包括异文化理解 和环境教育两类主题,异文化理解的教育内容总共出现六次,其中四次出现在阅 读主题中,两次出现在写作主题中。九年级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包括民族文化 理解、异文化理解、和平教育三类教育主题,民族文化理解的教育内容总共出现 三次,其中两次出现在阅读主题中,一次出现在写作主题中;异文化理解内容总 共在阅读主题中出现一次;和平教育内容总共在阅读主题中出现一次。如下图所 示:
图 2-20 八年级国际理解教育分布图
和平教育
28.6%
图2-21九年级国际理解教育分布图
结合对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对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主题进行总结。 发现一、二、四年级几乎完全不涉及国际理解教育。三年级仅有一处与国际理解 教育有关。国际理解教育内容主要分布在五年级和六年级两大年级中。其中五年 级教材中,有三个单元与国际理解教育有着紧密联系,涉及到异文化理解教育与
民族文化理解教育两大主题,其中异文化理解出现两处,民族文化理解出现一处。 六年级教材中,有五个单元与国际理解教育直接相关,涉及到民族文化理解教育、 异文化理解教育和环境教育三大主题,其中异文化理解出现两处,民族文化理解
出现一处,环境教育出现两处。如下表所示:
表 2-6 小学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分布图
册数 单元 单元主题 国际理解教育内容
三上 Unit8 Happy New Year! 民族文化理解
五上 Unit8 At Christmas 异文化理解
五下 Unit1 Cinderella 异文化理解
五下 Unit7 Chinese festivals 民族文化理解
六上 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 异文化理解
六上 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 环境教育
六上 Unit7 Protect the Earth 环境教育
六上 Unit8 Chinese New Year 民族文化理解
六下 Unit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异文化理解
图 2-22 国际理解教育种类分布趋势图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 1-6年级,英语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也存在着 年级越高,国际理解教育主题越丰富这一规律。同时也可以看出,国际理解教育 在小学阶段,主要集中于民族文化理解教育、异文化理解教育和环境教育三种主 题,在初中阶段,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包括民族文化理解教育、异文化理解教育、 环境教育以及和平教育四类。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中的 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更加丰富。
2.5.3年级越高教学实践中的EIU更深入 分析不同年级内针对同一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开展的英语教学内容,发现随着
年级的增长,国际理解教育的程度也会逐步加深,以下将通过分析国际理解教育
中的民族文化理解教育、异文化理解教育和环境教育为例,选取不同年级的教案 进行对比分析。
其一,民族文化理解主题。以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Happy New Year 和七年 级上册第五单元 My favourite festival 为例进行分析。
(1)三年级上册 Unit8 Happy New Year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Unit 8 Happy New Year!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Reading(1)
45min
教学目标 1.To learn to speak and spell these words:doll,ball,CD,car,robot
2.To learn to use these sentences:What's this? What's that? It's a/an
3.To know how to send presents to each other.
4.To grasp how to bless others at Spring Festival.
5.To know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New Year culture.
教学重点与难点 1.To learn to use these sentences:What's this? What's that? It's a/an
2.To know how to send presents to each other.
3.To grasp how to bless others at Spring Festival.
教学流程 Step 1 Greeting
Step 2 Presentation
1 .Brain storm(脑筋急转弯)
2.Tongue twister (绕口令)
3.Introduction
T:Let's enjoy a song please.Try to guess thename.
Ss:Happy New Year!
Show the title of this unit:Happy New Year!
4.Show the new words: doll,CD,car,ball
T: What can we get from our parents on new year day,?
Ss:Red packets,gifts...
T:Yes,I have some presents here.Can you describe them inEnglish? (Showthewords and picture in PPT.Read and spell these words) T:What's this?
Ss:It's a/an...
5.Teach the new sentence:This is for you.
When students do a good job,give them some small presents. T:Here you are.
Ss:Thank you.
T:I can also say “This is for you.” You can answer me “Thank you.” T:This is for you.
Ss:Thank you.
6.Story time
T:In this article,we know Chinese New Year is coming soon.Helen and Mike are ready to celebrate new year.Let's see who give them gifts.Now,let's enjoy the story first.
Step 3 Consolidation
1.Fun Time
复习:What's this/that?
-It's a/an... This is for you.
-Here you are.
-Thanks.
2.进行有关中西方新年差异的课外知识拓展
①The different dates
②Different habits of opening the gifts.
Step 4 Homework
Try to make New Year presents for your father and mother.
教后反思
(2)七年级上册 Unit 5 My favourite festival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Unit 5 My favourite festival.
教学课题 Task
教学课时 45min
教学目标 1.To learn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festival and the celebration of it.
2.To learn to make a writing plan.
教学重点与难点 To learn the way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festival and describe the celebration of this festival.
教学流程 Step 1 Lead in
1.We have learned some knowledge about Halloween in this unit.I'll ask you some questions to check if you can still remember them.
2.Present the questions:
①When is Halloween ?
②Who will celebrate Halloween ?
③How do people celebrate Halloween ?
Step 2 Presentation
1.Present the writing plan about Halloween,especially pay attention to what,when,who and how.Learn the writing plan about Halloween.
2.Here is another writing plan in your textbook.It is made by Millie.Please tell me the information about what,when,who and how ? Learn the writing plan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3.Now, according to Millie's writing plan,let's complete her writing.
4.Let students retell the whole passage of Part B with the help of the key words:what,when,who and how.
Step 3 Writing
Today you will write about the festival you like best.Presen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t festivals.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Thanksgiving Day
Christmas
1.Please make a writing plan like Millie's.Remember to show the main information,such as what,when,who and how.
2.Finish writing the passage.
3.Show some students' articles and make a comment.
Step 4 Homework
1.Polish their writing after class.
2.Draw a picture about their favourite festival.
教后反思
对比以上两个教学设计,三年级教学设计中,民族文化理解教育“单刀直入”,
直接以新年快乐为主题导入,但是教学仍然以单词和句型为主,新年相关内容所 占的比例很少,更像是作为一种教学背景。教材中涉及新年的地方仅有两处,分 别是Story time中出现一句"Happy New Year"以及Song time中的新年歌'Happy New Year” 。综合来看,教材中并没有对我国传统节日进行任何介绍,教学设计
中针对新年主题有少许拓展,提到红包、礼物、祝福。此外还拓展了中西方新年 在日期、礼物方面的不同。七年级的教学设计中,民族文化理解教育并不是'单 刀直入",而是有一定的铺垫,首先对之前学习的国外节日——万圣节进行复习, 根据之前学习的要点,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这种传统节日不仅是作为一种教学
背景,同时它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必须要了解一些传统
节日的时间、活动、对象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完成作文的书写。在本单元的教 材中,涉及我国传统节日的地方主要出现于 Integrated skills 和 Task 两处,其他 地方虽然没有重点涉及我国的传统节日,但也有所提及。本单元的学习过后,学 生可以对我国的春节有更深入的认识,不仅局限于小学阶段的日期及祝福语。在 本节写作课中,以Unit5的阅读内容为基础,通过问题驱动的形式,让学生以写 作的方式介绍万圣节的信息。此外,在学生练习阶段,拓展写作内容,既包含一 些西方节日,例如感恩节、圣诞节;也包含一些中国传统节日,例如端午节、中 秋节等。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理解 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补充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加强学生对于自身民族文化 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其二,异文化理解主题。选取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七年 级上册 Unit 5 Halloween 为例。
⑴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Unit 8 At Christmas.
教学课时 45min
教学目标 1.To learn the new words about Christmas.
2.To learn some adverbs of time:first,next,then,finally and use these adverbs to describe Christmas activities.
3.To know the culture of Christmas and enjoy the atmosphere.
教学重点与难点 1.To learn some adverbs of time:first,next,then,finally and use these adverbs to describe Christmas activities.
2.To know the culture of Christmas and enjoy the atmosphere.
教学流程 Step 1 Lead in
Let's watch a video together and answer these questions:
①What's the video about?
②What's the Christmas fun?Let's talk in groups.
Step 2 Presentation
1.Do a summary about Christmas Fun.
2.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list Mike's Christmas fun. Choose one picture,practice in pairs.
3.Listen to the tape and choose choose Mike's Christmas activities.
4.Read and answer .
①When can we put the stocking on the bed?
②What can we do on Christmas Eve?
③Do you want some presents? What kind of presents do you wait for?
④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Mike's Christmas?
Step 3 Conclusion
After reading,think about these questions:
①What do you think of Mike's Christmas?
②Share the fun of Christmas with your friends and your parents.
Step 4 Homework
Share the knowledge of Christmas with your parents after class.
教后反思
(2)七年级上册 Unit 5 Halloween 教学设计
单元 Unit 5 Let's celebrate!
教学课题 Reading 1
教学课时 45min
教学目标 1.Toget to know some information about Halloween.
2.Tograsp the sentence whichare used to talk about Halloween.
3.To know the form ofa letter.
4.To develop the abilit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by organizing different activities.
5.To know they should be grateful to the people who help them.
教学重点与难点 1.Tograsp the sentences which are usedto talk about Halloween.
2.To know the form ofa letter.
教学流程 Step 1 Revision
Ask several students questions below: 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Why do you like i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at day?
Step 2 Presentation
1.Ask a student to show information about Halloween found on the Internet the day before.
2.Present new words and phrases on the blackboard.
Halloween / October 31/dress up / wear masks/make pumpkin lanterns paint faces /play “trick treat”/have a party/a special day
3.Read thos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fter T,then read them together.
Step 3 Reading
1.Read this letter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o is the writer ?
②Who is the receiver ?
③When did the writer write this letter ?
2.Teach how to write a normative letter.
3.Read the text again and finish Part B2.If the sentence is false,students have to correct them.
4.Read thetextand finishPartB1.
Step 4 Practice
Ask students to retell how people in the USA celebrate Halloween with the help of the notes in Part B1.
Step 5 Conclusion
Step 6 Homework
3.Go on reading the text.
4.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how people in the USA celebrate Halloween.
教后反思
通过对比以上两个教学设计,可以看出,两个教学设计均侧重于异文化理解。
内容是一些国外的节日,五年级教学设计针对圣诞节,七年级教学设计针对万圣
节。但这两种教学设计存在极大的不同。五年级教学设计中完全聚焦于圣诞节的
活动,考察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以各种形式复述一些圣诞活动。七年级的教学设
计并不是完全聚焦于万圣节本身,在讲解万圣节基本信息之后,不是针对这个节
日的信息,更侧重于学生表达思想和感受。在五年级Unit8的教材中,仅包含圣
诞节这一种节日,内容也仅包含圣诞节的各种活动。在七年级Unit5的教材中,
不仅包含万圣节这一种节日,还提及许多我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中秋节等。
展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以图表、书信、对话等方式进行多样化展现。总体来看,
在形式上,七年级教材相比五年级教材,展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在内容上,七年
级教材内容更加深入,扩大学生的思维量,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其三,环境教育主题。选取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7 Protect the Earth、八年 级下册 Unit8 Green Switzerland 为例。
(1)六年级上册 Unit7 Protect the Earth 教学设计
单元 Unit7 Protect the Earth
教学课题 Reading(1)
教学课时 45min
教学目标 1.To learn to speak and spell the words in this unit:use,much oil、 coal...
2.Tograsp the phrases about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3.To know the use of should and shouldn't.
4.Toknowanddescrib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教学重点与难点 1.To know the use of should and shouldn't.
2.To know and describe the importance ofprotecting environment.
教学流程 Step 1 Greeting and lead in
1.Greeting
2.Enjoy a song<Two little blackbirds>together.
Step 2 Before reading
1.Show some pictures ofthe Earth and ask students to think ofa question. T: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se pictures?
2.Guessing game
T:Here are some sources. Let's guess them together.
T:How do we use them?
Step 3 While reading
1.Watch the video and divide the text into four parts.
2.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Is water important?Why?
②What should we do to save water?
③What shouldn't we do?
3.Show a piece ofvideo about cutting trees.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①What is the man doing?
②ls he right?
③We should stop him right now. Why? 5.Showsomeplasticbottlesandbags.Discussthesequestions:
①Do you often use them?
②What do you think of it?
③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tep 4 After reading
1.Read the whole passage loudly.
2.Finish the exercise on page70
3.Fill in the blanks in PPT.
4.Have a discussion in groups towards this slogan “save the world, save our lives”.
Step 5.Homework
List some tip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教后反思
(2)八年级下册 Unit8 Green Switzerland 教学设计
单元 Unit8 Green Switzerland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Reading 1
45min
教学目标 1.To use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this unit correctly:difference、 cut down、 depend on/upon、 keep it that way、 run out、 make a difference.
2.To retell the text in own words;
3.To describ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4.To list som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教学重点与难点 1.To retell the text in own words;
2.To describ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教学流程 Step 1 Greeting and lead in
1.Let's make a difference
Present pictures of Switzerland and some polluted places in our country. Call on the students to do something to make a difference.
2.Do's and don't s
3.Why is Switzerland so beautiful?
Step 2 Presentation
1.Group work
Separate the students into three groups (the Recycling Group, the Law Group and the New Energy Group) to finish three tasks and learn the new language points at the same time.
Task 1
The Recycling Group:
(1)What can be recycled? What should be done first before recycling?
(2)How do Swiss recycle old clothes?
All the students:
(1)How can we separate things?
(2)What can be recycled?
(3)What can't be recycled?
Language focus:
(1)被动语态:be + past participle
(2)Some...,some and others...
Task 2
The Law Group:
Complete a conversation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Discussion:
(1)What's the purpose ofthe laws, for punishment or prevention?
(2)What can be done to let more people know and follow the law rules? Language focus:
(1)Allow
(2)Punish/Fine
Task 3
Energy Group:
T: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protecting nature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 and phrases?depend on,so, luckily, because,moreover
Discussion: How can we protect nature wisely?
Language focus:(1)Depend on(2)Be rich in(3)Little/Cheap/Low(4)Run out (5)Moreover
Step 3 Practice
1.Retell Martina's article
2.Finish a letter from Kitty's friend
Step 4 Conclusion
T:We have many ways to keep our earth green and clean. Everyone can do something to make a difference.ways + everyone = green world
Step 5 Homework
1.Find more ways to protect nature and save energy by referring to books and Internet.
2.Find your ways to make a difference to China's environment.And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教后反思
通过对比以上两个教学设计,两个设计虽然都聚焦于环境保护,但在内容深 度上却有明显不同。六年级教学设计中,关于环境保护主要以节约水资源、节约 能源、保护树木、少用塑料品展开,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练习题多以判断对错为 主,难度较低。同时六年级的教材中,仅有 Story time 中出现较长的篇幅,总体 来看,文章内容较少。八年级教学设计中,将学生分为循环利用组、法律组、能 源组三组,分不同的角度阐述对保护环境的态度,而非简单地判断对错,极大加 深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八年级教材中存在多个篇幅较长的文章,教材中的练习题 有连线、选择、表格问答等多种形式。此外,八年级的词汇难度、文章难度与篇 幅上远高于六年级。
2.5.4由异文化理解转向本民族文化理解
通过对六册英语教材主题进行统计分析,七年级两册书中异文化理解内容最 多,共出现三次,其中两次出现在阅读主题中,一次出现在写作主题中;八年级 两册书中,依旧是异文化理解内容最多,共出现六次,其中四次出现在阅读主题 中,两次出现在写作主题中;九年级两册书中,民族文化理解内容最多,共出现 三次,其中两次出现在阅读主题中,一次出现在写作主题中,值得注意的是,异 文化理解仅出现在一次阅读主题中。由此可以看出,初中阶段,八年级是一个转 折点,在此之前,异文化理解发展迅速且呈上升趋势;在此之后,民族文化理解 内容超越异文化理解,并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教学重点逐 步由学习异文化为主转为学习民族文化为主。
图 2-23 国际理解教育教材主题分布趋势图
2.6不同版本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的比较分析
2.6.1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1)分布情况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分七、八、九三个年级,七、八年级包含上下两册,九 年级包含一册,共五册。七年级上册含 9个单元,下册含 12个单元;八年级上 册含 12个单元,下册含 10个单元;九年级包含 14个单元。将其中国际理解教 育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如下表所示:
表 2-7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分布图
册数 单元 EIU 主题 Topics
七下 Unit5 环境教育 Animals in a zoo
七下 Unit10 异文化理解 Food
八上 Unit2 民族文化理解 Free time activities
八上 Unit4 异文化理解 Your town
八上 Unit7 异文化理解 Life in the future
八上 Unit9 异文化理解 Invitations
八上 Unit10 异文化理解 Decision making
八下 Unit1 异文化理解 Health and first aid
八下 Unit2 环境教育 Volunteering and charity
八下 Unit5 异文化理解 Unforgettable events
八下 Unit6 ① 民族文化理解 Legends and stories
八下 Unit6 异文化理解 Legends and stories
八下 Unit7 环境教育 Facts about the world
八下 Unit8 异文化理解 Literature and music
八下 Unit9 异文化理解 Fun place
九年级 Unit2 ② 民族文化理解 Festivals
九年级 Unit2 异文化理解 Festivals
九年级 Unit5 ③ 异文化理解 Things made in China
九年级 Unit5 民族文化理解 Things made in China
九年级 Unit6 ④ 民族文化理解 Inventions
九年级 Unit6 异文化理解 Inventions
九年级 Unit7 人权教育 Rules
九年级 Unit8 异文化理解 Mysteries
九年级 Unit9 民族文化理解 Music and movies
九年级 Unit10 异文化理解 Customs
九年级 Unit12 异文化理解 Bad days
九年级 Unit13 环境教育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2)分布特点
其一,在主题种类上,集中于异文化理解教育。通过对五册书进行归纳总结, 发现民族文化理解教育共出现 6次,环境教育共出现 4次,人权教育出现 1次, 异文化理解教育出现 16次。异文化理解教育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的国际理解 教育主题。具体如图所示:
① 该单元出现两次主要是在将神话故事时既包含中国神话故事,也介绍了许多国外神话故事
② 该单元出现两次是由于在介绍节日时, Section A 介绍了中国的中秋节, Section B 介绍了国外的万圣节
③ 该单元出现两次是由于在介绍国家时, Section A 介绍了美国, Section B 介绍了中国
④ 该单元出现两次是由于在介绍名人事迹时, Section A 介绍了中国名人, Section B 介绍了加拿大名人
人权教育4 %
环境教育
15%
民族文化理解
22%
图 2-24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国际理解教育分布图
其二,在年级分布上,集中于八、九年级。国际理解教育在七年级仅出现两 次,在八年级出现 13次,在九年级出现 12 次。其中八年级主要出现于下册,总
图 2-25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国际理解教育的年级分布图
其三,在单元分布上,出现两种主题并行的现象。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每个 单元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SectionA和Section B,每个部分都可以作为一个单 独的单元进行学习,有比较完整的结构框架。在此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两部分内 容分属不同国际理解教育主题的情况。例如八年级下册Unit6中,民族文化理解 与异文化理解并行,Section A讲述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 愚公移山;SectionB
讲述了国外的寓言故事一一皇帝的新衣。九年级Unit2中,民族文化理解与异文 化理解并行,SectionA讲述了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节;SectionB讲述了国外
节日——万圣节。
其四,教材中出现一处人权教育。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Unit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中提到青少年有权选择自
己的衣服。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列举了一些青少年拥有的权利,包括选择衣服的 权利、剪发的权利、耳饰自由选择的权利、自主做决定的权利等。同时本单元还 包括对学生价值判断的考察,不仅要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也要了解哪些行为 不可行。人权教育主题的出现是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一大亮点,也是该版教材 在这部分优于译林版教材的重要体现。
2.6.2译林版与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对比分析
(1)EIU 主题种类对比分析
通过对译林版、人教版中的国际理解教育进行整理,得出以下结论:人教版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种类共四种,分别是民族文化理解教育、异文化 理解教育、人权教育、环境教育;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同样包含四类国际理解主 题,分别是民族文化理解、异文化理解、和平教育,环境教育。从种类上看,两 种版本的教材均未涵盖国际理解教育的五大主题内容。
(2)EIU 主题频次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异文化理解教育,共出现 16 次; 其次是民族文化理解教育,出现 6次,再次是环境教育,出现4 次;最后是人权 教育,出现 1 次。该版本教材中缺少和平教育的相关内容。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 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依旧是异文化理解教育,共出现 10次;其次是民族文化理 解教育,出现 5次;再次是环境教育,出现 4次;最后是和平教育,出现一次。 该版本教材中缺少人权教育的相关内容。
■人教版■译林版
18
图2-26人教版与译林版EIU主题种类与频次图
2.6.3译林版与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在联系
(1)两种版本的相似之处
其一是选题方面, EIU 主题不全面。通过整理得出,两种版本的教材在国际 理解教育上都存在选题不全面这一问题,人教版缺少和平教育的相关内容,译林 版缺少人权教育的相关内容。
其二是主题比例方面,两种版本教材中的 EIU 主题分布比例基本一致。通 过上图也可以明显看出,国际理解教育无论是在译林版教材中,还是在人教版教 材中,都集中分布于异文化理解教育、民族文化理解教育、环境教育三大类。此 外,两种版本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比例均为异文化理解教育 > 民族文化理解教育> 环境教育。具体分布比例经计算归在下表:
表 2-8 人教版与译林版初中英语教程中 EIU 主题对比表
EIU 主题 人教版 译林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民族文化理解 6 22 5 25
异文化理解 16 59 10 50
环境教育 4 15 4 20
人权教育 1 4 0 0
和平教育 0 0 1 5
其三是在内容方面,两种版本的教材均缺少中外文化的对比学习。这一点具 体表现在节日方面,两种版本的教材在介绍节日时通常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单 独呈现国外节日,紧接着是对国外节日知识的一些总结和考察;另一部分则单独 呈现中国传统节日,紧接着是对中国传统节日知识进行一些总结和考察。之后关 于节日的学习就结束了,教材中没有涉及两种节日在时间、庆祝方式等方面的对 比分析。
(2)两种版本的不同之处
其一,在呈现方式上,译林版是“先国外后国内”,人教版是“先国内后国 外”。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节日方面,译林版在介绍节日时,往往在 Welcome to the unit 和 Reading 中先介绍国外节日,在之后的 Integrated skills 和 Task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人教版在介绍节日时,往往在Section A中介绍中国 传统节日, Section B 中介绍国外节日。同时,两种版本在展现形式上也有所不 同,译林版的国外节日主要以阅读形式进行考察,国内节日以听力、写作的形式 考察;人教版的国外节日主要通过听力、阅读的形式进行学习,国内节日主要通 过听力、阅读、写作的方式进行考察。其次是在人物介绍时,也具有以上特点, 译林版教材往往是在第一部分介绍国外人物,第二部分介绍国内名人;人教版教 材往往是第一部分介绍国内名人,第二部分介绍国外人物。
其二,在模块分布上,译林版根据模块划分单元,拥有相关主题的单元在同 时期学习;人教版未划分模块,单元之间的联系不如译林版教材紧密。两种设计 各有优缺点,译林版依照模块进行单元的划分,可以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一种 主题有深入的学习,但在思维上可能会有一些定式;人教版单元之间的联系不紧 密,在对主题学习时,受时间的限制可以无法做到特别深入,但是每次学习都会 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如果将两者的优点略加结合,也许会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分模块,但每个模块设置两个单元,同样的模块主题可以根据难度划 分在不同的年级教材中,这样既可以实现模块学习,又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增强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发散其思维。
第三章 初中英语师生国际理解能力现状调查
本章主要参考吴宝宏教授的《大学生国际理解测评指标体系》问卷,并作出 些许改动,设计出适合初中学生与英语教师的两套问卷,并于线上、线下同时进 行发放,收集问卷数据,从总体现状与各维度现状分别进行数据分析。以知识储 备水平、理解思维水平、技能水平和认知态度四个维度了解初中生和英语教师的 国际理解能力水平。与此同时,笔者编制访谈提纲,与多位一线初中英语教师进 行半结构化访谈,在受访者知情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制,并做转文本与编码处理, 了解国际理解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3.1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3.1.1研究目的
目前,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要求 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的意识。英语的学科核心素养把文化意 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国际理解教育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养成。在 我国,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大多以理论研究和质性研究为主要 研究方法。为此,本篇论文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当前初中学生国际理解水平进行测 量和分析,辅之以访谈法,从教师的角度探寻国际理解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而为国际理解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提供有利支 持。
3.1.2研究方法
该部分的实证研究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通过发放两套分别面 向初中英语教师以及初中学生的测试国际理解能力的问卷,把握初中师生的国际 理解能力情况,并作出数据分析。根据研究发现的问题,对初中英语教师进行访 谈,了解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需要做 出的应对措施等等。
(1)问卷法
本论文所采用的问卷以衡量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思维、技能水平以及认知 态度为依据,衡量初中学生的国际理解水平及当前的发展现状,旨在通过客观真 实的测量数据,反映初中学生在国际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向。
(2)访谈法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拓宽研究的深度及广度,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师进行半结构 化访谈,详细了解初中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方面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关 注初中英语教师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看法和反应,从中提炼、分析、归纳初中英 语教师在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条件支持。
3.1.3研究工具 通过编制针对初中学生及英语教师两个群体的国际理解能力量表,探究初中 师生在国际理解能力上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调查问卷
本研究在阅读和整理大量文献之后,根据吴宝宏教授提出的“大学生公民国 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本研究将初中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划分为四个一级指 标,分别是知识储备、理解思维、技能水平和认知态度。通过吴宝宏教授所构建 的测评体系,并与任丽楠编写的“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调查问卷”相结合,编制 了“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现状调查问卷”以及“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现 状调查问卷”。对初中生国际理解能力测试的问卷包含 25 道量表题目;对英语 教师国际理解能力进行测试的问卷则完全依照吴宝宏教授所构建的“大学生公民 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包括 24道五级量表题。如表3-1 和表3-2所示。
表 3-1 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维度 题目
知识储备 1.我了解中国历史
2.我了解世界历史
3.我能说出5 个以上国外节日
理解思维 6.我知道什么是全球化
7.我认为国际合作很重要
8.我理解和平、社会公正、人权、发展、环境内涵
技能水平 11.我能使用世界的通用语言、信息工具和符号等
12.我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途径了解世界
13.我可以做到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
认知态度 18.我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到骄傲
19.我认为对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它对
20.我愿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关系
表 3-2 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维度 题目
知识储备 1.我了解本国的文化规范与期望
2.我了解他国的文化规范与期望
3.我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理解思维 6.我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7.我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及必要性
8.我理解和平、社会公正、人权、发展、环境内涵
技能水平 11.我能使用世界的通用语言、信息工具和符号等
12.我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途径等了解世界
13.我能够在本国文化以外的环境生活
认知态度 17.我尊重自己的文化
18.我认识到自己的世界观不是通用的
19.我愿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联系
信度分析的目的在于测试量表的稳定性,笔者在江苏省无锡市一所中学发放 了 180 份学生问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总量表的内部信度克隆巴赫 系数为 0.946,如表3-3 所示。以上数据表明该量表的信度非常理想,适合用来 对初中学生的国际理解水平进行测试。①
表 3-3 量表的信度分析结果
样本量 项目数 克隆巴赫系数
152 25 0. 946
2)访谈提纲
笔者深入教学实践场所,与江苏省一线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交谈,同时与部分
山东省内一线初中英语教师进行线上连线。通过半结构化的口头交谈获得第一手
资料,了解初中英语教师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看法。笔者对十名一线初中英语教
① 由于面向初中英语教师发放的问卷完全参照吴宝宏教授的量表,同时发放的教师问卷数量样本过少,因 此未对教师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
师进行访谈,访谈提纲如表 3-4 所示。
表 3-4 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看法的访谈提纲
序号 题目
1 您在接受本次访谈之前是否听说过国际理解教育?
2 您认为是否应该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存在感?
3 校内是否存在能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场所?
4 双减政策是否会转移英语教学的重点?
5 您认为当前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的内容多吗?
6 若要添加国际理解内容的话,您认为哪些话题有必要?哪些没有必要?
7 在教学中是否会经常进行主题升华?
8 您是否会经常向学生介绍国外文化,例如节日、科技等?
9 您希望学生在国际理解方面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做到什么程度?
10 您认为自己对国外文化了解如何?
11 您认为当前影响国际理解教育的因素有哪些?
3.1.4 研究对象
本问卷以线上、线下两种形式进行问卷的发放,调查选取江苏省无锡市 F 初中的学生和英语教师以及山东等多所学校的英语教师作为问卷发放的对象①。 本研究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山东、江苏地区的十位初中英语教师进行半 结构化访谈,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 3-5所示。
表 3-5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序号 受访教师 性别 地区 教龄 所教科目 学段 是否为班主任
1 Z1 老师 女 江苏 3 英语 初三 是
2 L1 老师 女 江苏 15 英语 初二 否
3 J 老师 女 江苏 3 英语 初三 是
4 X 老师 女 江苏 20 英语 初一 否
5 S 老师 男 江苏 25 英语 初二 是
6 W1 老师 女 江苏 4 英语 初二 是
7 W2 老师 女 山东 3 英语 初二 是
8 L2 老师 女 山东 1 英语 初一 是
9 Y 老师 女 山东 30 英语 初三 否
10 Z2 老师 女 山东 25 英语 初二 否
① 本问卷之所以面向山东与江苏的教师进行问卷发放是由于在第二章教材分析时,选取译林版与人教版进 行对比分析,山东省内普遍选用人教版教材,江苏省内普遍选用译林版教材,为保证与前文的一致性,选 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山东、江苏两个教育大省的英语教师作为问卷发放对象
3.1.5资料收集
本研究共计发放了180 份学生问卷,其中无效问卷28 份,有效问卷有152 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4. 4%;共计发放了51 份教师问卷,其中有 效问卷有 51 份,有效回收率为 100%。随后,对量表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了解初中生和英语教师两大群体的国际理解能力水平。
这项研究通过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收集信息,在正式开始访谈之前,将访谈提 纲提供给受访教师。每位教师的访谈时间约为20 分钟。关于数据分析,采访是 根据被采访者了解的情况进行记录的,然后按照记录逐字记录并进行编码,例如 2021 年10 月20 日的采访,标题为20211020。访谈采用了林肯和古巴提出的四 种定性研究标准:可信性、可转让性、可靠性和可核实性。①详细记录访谈者的 描述过程,反复检查访谈资料,最大程度上保证研究的信效度。
3.2初中生国际理解能力现状
为了了解当前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整体现状,本研究对 152 名初中学生 的问卷填写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通过对各个维度和总水平的平均分进行统 计,对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整体表现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具体统计情况 如下:
3.2.1国际理解能力总体水平
项目 排序 总体均僵
知识储备 3.1 2 匕17
理解思维 3. 03 4
技能水平 3.08 3
认知态度 14S L
图 3-1 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均值
从图 3-1 可以看出,初中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水平在各维度的均值介于
3.03-3.48之间,总体的均分为3.17,折合成百分制(3.17/5)*100=63.4。根 据吴宝宏教授在该测评指标体系中所提到的等级标准,90-100 区间内为优秀、
80-89区间内为良好、60-79区间内为中等、60分以下则说明较差②,在这一标 准中,初中生国际理解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初中学生在认知态度方面表现
① Lincoln,Y.S.,Guba,E.G.Naturalistic inquiry[M].Newbury Park,CA:Sage,1985:46.
②吴宝宏•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5(01):
45-50+57.
最好,各维度从高到低分别是:认知态度〉知识储备〉技能水平〉理解思维。由 此可见,初中学生在认知态度上表现较好,但在理解和运用层面的国际理解能力 较弱,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3.2.2国际知识储备不足 在本研究中,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在知识储备维度上的表现体现在对国内 外历史、节日、地理环境、重大事件等的了解和认识程度方面,具体题项如图 3-2 所示。
项目 題项 :二 7. 排序 项目均値
知识储备 我了辭中国历史 3.03 4 3. 1
我了解世界历史 2■腑 5
我可以说出5个以上国外节日 3.22 L
我了解世界地理区位、坏境、资源的分京 乂 13 2
我了解当毎国际社会发生的重犬事件 3. 13 2
图 3-2 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在知识储备维度上的表现
从图 3-2中可知,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在知识储备维度的均值为 3.1,处 在中等水平。其中“我可以说出 5个以上的国外节日”得分最高,说明学生对于 国外的节日比较熟知。“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世界地理区位、环境、资源的分 布”“了解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所得分数均超过平均水平,而“了解世界 历史”所得分数处于平均值以下。说明学生对世界历史的了解程度不够,只对国 外的现有知识和当前国际事件比较了解而忽视了对国外历史的学习。因此,在英 语教学过程中,当讲到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话题时,可以补充一些国外历史知识 以供学生了解。例如,在讲到节日时,可以讲述一下节日的来源、背后的故事等。
3.2.3国际理解思维较弱
在本研究中,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在理解思维维度上的表现体现在对全球 化、国际合作、和平、公正、人权、环境、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认识上。具体题 项见图 3-3。
项目 題项 均僵 排序 项目均值
理解思维 我知道什么是全球化 2. 92 5 3.03
我认为国际合作很重要 3.08 2
我理解和平、社会公正、人权、发展、坏境内涵 104 3
我理解世界人口、贫困、环境等问题及形成原因 2. 97 4
我能辩证地看待人类自身、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工14 1
图 3-3 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在理解思维维度上的表现
由图3-3可知,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在理解思维维度上的得分为 3.03, 处于中等水平,在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理解思维维度所包含的五个题项当中, 均分处于2.92-3.14之间,得分较低。然而,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在理解思维 维度均值最低,低于总体均值。由此可见,初中学生在认识和理解国际理解相关 概念上有很大的难度。其中“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自身、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此题项得分最高,表现最好,说明学生对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有一定的把握, 但是对于“知道什么是全球化”“理解世界人口、贫困、环境等问题及形成原因” 这两个题项,得分在 3以下,说明学生不理解具体概念的内涵以及世界问题的形 成原因,理解问题的重要性却不知原因。这说明,学生在理解思维层面,仅有浅 层的认识,缺乏深入的思考。
3.2.4国际技能水平较低
在本研究中,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在技能水平维度上的表现体现在运用世 界通用语言及符号、网络以及与其他国家的人们友好沟通交流等方面,具体题项 见图 3-4。
项目 題项 均蛍 排序 项目均值
技能水平 我能使用世界通用语言、信息工具、符号等 2.99 6 3.08
我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等了解世界 3. 1 1 3
我可以做到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 3.26 I
路上遇到外国人问路,我能够帮助他 3. 19 2
我愿蕙与其他国家的同学做朋友 2.93
我能与不同文化背杲的人达成理解和信任关系 3.05 4
去外国朋友家做客时,我能做到非常有礼統 3.02 5
图 3-4 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在技能水平维度上的表现
由图 3-4 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在技能水平维度上的均分为
3.08,技能水平维度所包含的七个题项当中,均分介于2.93-3.26 之间,其中“能
够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得分最高,其次为“路上遇到外国人问路,能够帮助他” “能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途径等了解世界”,以上三个题项得分均高于平均分, 说明学生能够比较好地利用工具进行跨文化交流。但“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达成理解和信任关系”“去外国友人家做客,能做到非常得体”“能够使用世界 通用的语言和信息工具等”“愿意与其他国家的同学做朋友”等题项的得分均低 于平均值,这说明学生对于语言知识、异域习俗、情感交流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3.2.5国际认知态度表现较好
本研究中,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在认知态度维度上的表现体现在对本国文 化及异域文化的态度、世界观、人权以及责任意识等方面,具体题项设置见图 3-5。
项目 题项 均值 排序 项目均债
认知态度 我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到骄傲 4.05 1 3.48
我认为对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它对 3.0L g
我愿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关系 3. 17 5
我认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都是平等的 3. ()7
我认为每种文化都有它值得学习和欣賞的地方 4.03 2
我认为保护环境是全世界的共同义务 3.91 3
我具有对正义、和平的责任意识 3.52 4
我非常主动进行垃圾分类 3. 11 6
图 3-5 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在认知态度维度上的表现
由图 3-5 可以看出,在国际理解教育的认知态度维度上,初中生得到的均分 为 3.48,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四个维度中,得分最高,表现最好。其中“我为源 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到骄傲”题项得分为 4.05,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学生对于 自己国家的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拥有强烈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我认为每 种文化都有它值得学习和欣赏的地方”该题项得分也超过 4,说明学生对于其他 国家的文化,也是持一种比较客观尊重的态度。“愿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 关系”“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认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都是平等的”“自 己认为对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它对”以上题项得分介于 3.17-3.01 之间,低 于初中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在认知态度维度上的均值,学生在人权、世界观方面的 认知仍有比较大的进步空间。在环境方面,学生有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在 主动性方面还需加强。
3.3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现状
为了了解当前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的整体现状,本研究对52 名初中 英语教师的问卷填写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通过对总体表现和各维度表现的平 均分进行统计,对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具体统计 情况如下:
3.3.1国际理解能力总体水平
项目 均値 排序 总休均疽
知识储备 3. 26 2 3.24
理解思维 3. 12 4
技能水平 3. 32 1
认知态度 3.25 3
图 3-6 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均值
从图3-6 可以看出,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各维度的均值介于 3.12-3.32 之间,初中英语教师的国际理解能力的总体均分 3.24,折合成百分制 (3.24/5)*100=64.8。根据吴宝宏教授在该测评指标体系中所提到的等级标准, 90-100 区间内为优秀、80-89 区间内为良好、60-79 区间内为中等、60 分以下则 说明较差①,初中英语教师的国际理解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此之中,初中 英语教师在技能水平方面表现最好,各维度从高到低分别是:技能水平〉知识储 备〉认知态度〉理解思维。由此可见,初中英语教师在知识储备及技能运用方面 表现较好,但在理解和认知层面的国际理解能力较弱,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3.3.2国际知识储备较充足
在本研究中,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知识储备维度上的表现体现在对 国内外文化、历史、地理、时事等的了解和认识程度方面,具体题项如图 3-7 所示。
项目 題项 均值 排序 项目均便
押识储备 我了解自己的文化规范和期望 3.31 2 3.26
我了解他人的文化规范和期望 3.3L 2
我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3. 12 5
我了解世界地理区位、坏境、资源的分布 3.43 1
我了解当当今国际时事的知识 匕14 4
图 3-7 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知识储备维度上的表现
①吴宝宏.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5(01): 45-50+57.
从图3-12 中可知,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知识储备维度的均值为 3.26,在知识储备维度所包含的五个题项当中,得分均介于 3.12-3.43 之间,处 在中等水平。其中“我了解地理区位、环境、资源的分布”得分最高,说明初中 英语教师普遍对地理环境了解比较多。“了解本国的文化规范与期望”“了解他 国的文化规范与期望”高于总体的平均水平,说明初中英语教师对于本国文化与 异域文化的知识储备较为充足。“了解当今国际时事的知识”“了解世界历史的 发展脉络”两题的得分低于均值,表现一般。说明教师对于世界历史以及当今国 际时事的了解还有待加强。
3.3.3国际理解思维较弱
在本研究中,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理解思维维度上的表现体现在对 全球化、国际合作、和平、公正、人权、环境、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认识上。具 体题项见图 3-8。
项目 題项 均值 排序 项目均佢
理解思维 我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发展趋勢 3.24 1 3. 12
我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及必要性 3.00 4
我理解和平、社会公正、人权、发展、环境内涵 3.24 1
我理解世界人口、貧困、坏境等问题及形成原因 3.12 3
我能辩证地看待人类自身、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3.00 4
图 3-8 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理解思维维度上的表现
由图 3-8 可知,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理解思维维度上的得分为 3.12,处于中等水平,在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理解思维维度所包含的五个 题项当中,均分处于3.00-3.24 之间,得分较低。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 理解思维维度均值最低,低于总体均值。其中“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与“理解和平、社会公正、人权、发展、环境内涵”两个题项得分最高,表现最 好,说明初中英语教师对于全球化、社会公正、人权、和平与发展、环境保护等 有一定的把握,但是对于“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及必要性”“辩证地看待人类自 身、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题项,得分均低于平均水平,说明初中英语 教师对于国际合作的认识以及如何辩证地思考问题存在不足。
3.3.4国际技能水平表现较好
在本研究中,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技能水平维度上的表现体现在运 用世界通用语言及符号、网络以及与其他国家的人们友好沟通交流达成信任关系
等方面,具体题项见图 3-9。
项目 题项 均便 排序 项目均値
拽能水平 我能使用世界通用语言、信息工具、符号等 3.9 2 3.32
我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等了解世界 3.94 1
我能在自己文化以外的环境生活 2.94 6
我能够与不辰背景的人进行信息交流 3. 12 3
我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2.98 5
我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达成理解和宿任关系 3.04 4
图 3-9 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技能水平维度上的表现
由图 3-9可以看出,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技能水平维度上的均分为 3.32,在国际理解教育所包含的四个维度当中,得分最高。技能水平维度所包含 的七个题项当中,均分介于2.98-3.94 之间,其中“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途 径了解世界”得分最高,其次为“能够使用世界的通用语言和信息工具等”,以 上两个题项得分均高于平均分,说明初中英语教师能够比较好地利用工具进行跨 文化交流,同时有着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但“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情感 上交流”“能够在本国文化以外的环境生活”两题项得分低于 3,表现较差,这 说明初中英语教师对于异域习俗、情感交流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3.3.5国际认知态度一般
本研究中,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认知态度维度上的表现体现在对本 国文化及异域文化的态度、世界观、人权、和平、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题项设 置见图 3-10。
项目 題项 均偵 排序 项目均偵
认知态度 我尊重自己的文化 4.00 1 3. 25
我认识到自己的世界观不是通用的 3.09 4
我愿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关系 3.52 2
我对文化差异有非批判性反应 2.98 6
我尊重、理解、欣赏不同文化和价值观 3.52 2
我具有对全球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 3.08 5
我具有对正义、和平的责任意识 2.86 8
我具有开试的心态,同情的态度和共同体意识 2.92
图 3-10 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认知态度维度上的表现
由图 3-10可以看出,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在认知态度维度上的均分 为 3.25。初中英语教师国际理解能力认知维度所包含的八个题项中,得分均值 介于 2.86-4.00之间。其中“我尊重自己的文化”题项得分为4.00,处于较高 水平,说明初中英语教师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拥有强烈的文化 自觉与文化自信。“我尊重、理解、欣赏不同文化和价值观”“我愿意与不同文 化背景的人建立联系”题项得分也超过平均水平,说明初中英语教师对于其他国 家的文化,也是持一种比较客观尊重的态度。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国家的人们进行 友好的跨文化交流。“对文化差异有是非批判性反应”“具有对正义与和平的责 任意识”“具有开放的心态,同情的态度和共同体意识”以上题项得分低于3, 表现较差,说明初中英语教师在文化差异、正义与和平的意识、开放心态等方面 仍有比较大的进步空间。
第四章 初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的影响因素
根据前文对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分析、对初中师生的问卷调查与访 谈,本研究将从制度、学校、教材、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影响 因素进行归纳。制度层面主要表现为招生考试制度对英语教学内容的限制以及课 程标准中未对国际理解教育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教材层面主要表现为教材中的 国际理解教育内容不充分以及未提供配套的补充读物;学校层面主要表现为英语 学科活动设置过少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充足;教师层面主要表现为教师自身的国际 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对教材研读能力不同以及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放低了对学生 的要求;学生层面主要表现为学生自身的国际理解能力较弱,现有的语言能力与 认知水平有限以及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兴趣不大。
4.1 制度层面的影响因素
4.1.1招生考试限制了教学内容
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最能牵动社会公众的应该是中考和高考“两座大 山”,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使青少年拥有了进入小学和初中学习的机会,但从初中 到高中的过渡开始,学生就需要参与招生考试。在我国,学生需要参加带有竞争 性的升学考试,才能顺利进入高中、大学乃至进一步的深造。在这种形势下,学 生进行学习的目标之首便是顺利通过招生考试,对学生进行衡量的标准便是学生 的成绩,因此学生、教师、家长无一不集中注意力于如何提高成绩。在这个背景 之下,英语教学过程中也致力于提高学生在英语学科中获得的分数,英语考试中 会出现的内容,英语课上就会重点讲解,对于在考试之外的内容,则会一笔带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招生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语的教学内容。帮助学 生通过中考,顺利进入高中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首要教学目标,通过分析近几年的 初中英语中考试题,发现国际理解教育在其中的内容很少,所以这也是国际理解 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展不充分的重要理由。
4.1.2课程标准未提出具体要求
根据对初中英语教师的访谈得知,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正处于更改 中,新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暂时还未发布,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大多与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修订)保持一致。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 对英语的课程性质进行了说明,英语属于国际通用语言,是国际沟通与合作的交 流工具,是国家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基本的英 语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跨文化技能。还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多元文化意识,对各种文化养成开放包容的 态度。同时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培养爱国精神,坚 定文化自信,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
由此可见,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国际理解教育提出了诸多要求,但却未针对这 些要求提出具体可量化的评价标准。比如说,在词汇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至少掌握 1500-1600个常用单词;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标 准明确要求学生在原有的 1500-1600基础上,词汇量达到 3000-3200,并提供了 词汇附录,如此一来,学生有没有达到词汇方面的要求就一目了然。但是国际理 解教育层面的要求,仅仅只是文字方面的描述,没有任何可以衡量的标准,因此 教师无法针对国际理解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一点严重限制了英语教学中的国 际理解教育实践。
4.2教材层面的影响因素
4.2.1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深度不够
教材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学的内容也紧紧依赖着教材。通过阅读著作 了解到,国际理解教育对暴力、侵略性民族主义、恐怖主义以及国与国之间日益 拉大的贫富差距十分关注,此种现象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了威胁,阻碍 了发展。①英语教学应有助于促进个人之间以及族裔、社会、文化和宗教群体与 主权国家之间的理解、团结和容忍,促进有助于尊重人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 和能力,并积极致力于捍卫这些权利。
通过教材分析与访谈可以了解到,在初中英语教学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 中,教材给予了一定的局限。首先是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分布不均, 多集中于节日文化及环境教育方面。通过之前的教材分析可以看出,国际理解教 育的五大内容中,有关和平教育的仅有一处,而有关人权教育的则完全空白。有 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大多集中在民族文化、异文化与环境教育上。
①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一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建议书专集[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1999: 450-451.
通过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国际理解教育旨在通过让学生对 中外文化进行了解,加深文化理解,进而将世界和平、人类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学 生心中,但是初中英语教材中还仅局限于单纯介绍一些中外文化,对于文化之间 的比较相对较少。同时对于和平、人权等的内容的相关拓展也几乎没有。这与国 际理解教育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说明了当前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国际 理解教育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
“六册书中有关和平教育的也只是九年级上册的一个 integrated skills 中提到的 安妮日记,至于人权的话,确实没有。人权教育对学生来说,有些过于深奥了。如果在 平常上课或者练习中的话,也大多是以介绍国外的一些节日、科技为主,人权是很少涉 及到的。确实是有必要在教材中增加这部分内容的,也和现在的局势有关,增加人权教 育与和平教育,有利于让学生珍爱和平,珍惜现在的生活。平时上课如果涉及到相关内 容,也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升华。'‘ (20211120, Z1老师)
“国际理解教育的五方面内容中,涉及比较多的是中外的节日、学校生活差异、环 境保护等,有一些和平教育,但不是很明显,人权的话确实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如果说 要增加一些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在教材中的话,我觉得还是增加一些科技方面的比较 好,在大型考试中,科技类的阅读还是比较多的;例如一些宗教之类的内容,我觉得初 中阶段还是没有必要的,高中教材中可以添加这方面内容。” (20211120, S老师)
4.2.2教材未提供配套的补充读物
当前使用的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比较局限。同 时在推荐课外读物或者课后补充读物时,主题也没有涉及到国际理解教育中的和 平、人权相关内容。教材未能搭配补充读物,此外,教师在提供课外读物时,内 容也很少会与和平、人权相关,考虑到以上两个主题对于提高学生当前的英语成 绩效果不大,同时与和平、人权有关的词汇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做到完全掌握。 在推荐读物方面,还是以一些故事、科技说明文为主。
“英语学习中,补充读物还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 言运用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作用。我们也会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读物, 但是没有做强制性要求,也不需要学生提供反馈,属于自愿性质的,由于英语课时的限 制,在校内带领大家一起进行补充阅读不是很可行。” (20211121,X老师)
“补充读物在校内没有具体安排,教材之外的文本阅读,大多是在习题讲解中,阅 读题中的文章会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但在初中阶段的阅读中,很少涉及到国际理解教育
的内容,还是以故事叙述、科技等为主。” (20211125, W2老师)
4.3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
初中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在学校方面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 面是校内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学科活动较少,另一方面是校内缺乏相应的教学资 源。
4.3.1英语学科活动设置少
英语学科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好的学科活动能够帮助学生 形成良好的性格、情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相互交流, 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开放心态。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学校已经开展了丰富多彩 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而在这些活动当中,与国际理解教育 相关的活动却是少之又少。
“学校会不间断地在一个学期中举办一些例如篮球赛、拔河比赛等的活动,想要通 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身体,同时,这种集体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 级凝聚力。英语学科活动设置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都是让学生做一些英语手抄报、英 语演讲之类。而这些英语学科活动的主题往往都是比较浅层,涉及到国际理解教育的几 乎没有。” (20211018,W1老师)
“国际理解教育涉及到的主题,有些对学生来讲过于深奥了。学生对于英语学科活 动本身积极性就不是很强,如果给他们安排一个深奥的主题,他们就更难以发挥了。如 果说是一些节日的话,学生可能兴趣还多一些,如果涉及到人权这类的主题,活动的开 展就会很困难。” (20211018,X老师)
从访谈中得知,两位老师都认为用国际理解教育相关主题开展学科活动对于 学生理解和参与会产生一定的阻碍,英语学科活动更倾向于设置一些比较浅层的 主题,以此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4.3.2英语教育资源不充足
教学需要尽量创建一个比较真实的情境,当前的英语教学还未能为学生设置 一个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发展国际理解教育上难以推动学生理解水平的提 高。借助一些教学资源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但校内的教学资源还不是 非常完善,上课的方式也局限于课本、PPT与板书。
“学校现在主要是借助现存的英文课堂和一些中文课堂来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没有 专门设置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场所。课上教学主要是通过展示PPT,会在其中插入一些
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视频主要是在一些网站下载,如果是一些需要会员才能下载的视 频,也是没法获得的。我是很希望能有一些比较开放的教学资源的,这样在讲到一些国 际理解相关内容的话,可以有丰富的资源供我挑选,从中选出一个最能让学生理解和感 兴趣的视频” (20211102,J老师)
从访谈内容得知,J老师对于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极大的渴望并认为丰富的教 学资源对于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当前获得教学资 源的途径比较单一,这一点对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4.4教师层面的影响因素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教师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局限。具 体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教师本身的国际理解能力较弱;其二,教师对于教材 的研读能力有高有低;其三,教师的教学任务多,教学压力较大,对学生在国际 理解方面的要求放低。
4.4.1教师国际理解能力较弱
通过向初中英语教师发放测试国际理解能力的问卷,得出比较真实的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初中英语教师的国际理解能力仍然处于一个比较中等的 水平。接受访谈的初中英语教师在访谈之前均未了解过国际理解教育这一概念。 教师对于国外文化的了解,也多集中于自身的大学时期,工作之后鲜少有能够专 注学习国外文化的机会,同时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国外留学的经历,没有切身体验 过国外的风土人情,不敢贸然向学生过多介绍国外文化。此外,国际理解教育所 涉及到的文化范围很广,包含着全球的文化,而英语教师大多接触的是英美文化, 因而对学生文化理解方面的传授,也会相对减少了许多。
“对于国外文化的了解,我也仅仅了解到一些皮毛而已。现有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电 视、书本来了解一些比较浅层的东西。像我们这种情况,没有去过国外,也不好贸然地 向学生去普及一些文化方面的知识。” (20211125,Y老师)
“对于国外文化的话,该了解的我还是愿意去了解的,但不会深挖其中的内涵。以 现有的英语水平,能够做到在国外正常生活,但如果说完全融入的话,是不现实的。”
(20211129,J 老师)
“我自身对国外文化也只有皮毛的了解,因为这里指的国外文化,并不一定指英美 文化,是指全球文化,我只是对英美文化略有了解,对于其他地区的文化也是略知一二。
当然教师了解的越多,对学生传授的越多,反之则越少。” (20211129, X老师)
4.4.2教师教材研读能力欠缺
教师对教材分析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师对于文本 的解读一定要透彻。通过访谈可以看出,不同教师对于教材的分析和解读存在着 较大的差异,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回答。针对教材中是否存在 国际理解教育相关内容,多数教师给出了肯定回答,并且能够列举一些具有代表 性的单元,然而也有一些教师认为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较少。教师们 对教材不同的解读,对于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还是蛮多的,像八年级有一个单元讲英国 的礼仪问题,涉及到跨文化理解。关于教学中遇到相关话题会不会去升华主题,这是看 情况的,有些时候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就没有这方面的时间去进行主题的拔高,如果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会提到这方面的问题,肯定会升华一下的。” (20211110, Z2 老师)
“教材中涉及到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比较少,如果遇到的话,会进行重点讲解。” (20211110,L2 老师)
“我觉得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蛮多的,好多内容都涉及到了跨文 化,七年级好像更多一些。人权教育在教材中好像没有涉及到,和平教育只体现在安妮 日记那个地方,这两个方面确实在教材中没有太多体现。有必要在现在的教材中添加这 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借此增添学生的爱国感,使学生能够珍惜自己所处的和平年 代;另一方面可以缓和局势,弘扬peace and love。在日常教学中,我会经常进行主题 升华,特别是在 reading 和 integrated skills 中会经常向学生介绍国外的文化,例如 节日、科技等。七年级是最多的,七年级有万圣节之类的内容。”(20211130, S老师)
“关于国际理解教育在教材中的情况,不说具体统计的情况下,三分之一应该还是 有的。教材中有些标题和主题与国际理解教育还是比较契合的。关于和平和发展的内容 也是非常有必要添加到英语教材中的,会向学生介绍其他国家的文化,介绍中外文化差 异,他们是怎么过节日的,与我们有哪些不同,他们的科技为何先进等,都会对学生进 行适度的引导。” (20211130, X老师)
4.4.3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放低
当前,双减政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在中考的总目标下,英语教学的重 点并不会发生转移。教师和学生均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 倾向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重点教授一些考试知识点。对于一些涉及国际 理解教育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情况适时对教学主题进行升华并补充 一部分课外知识点来丰富学科知识,但是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有时想要补充相关 内容,但却受限于课堂本身的教学任务,对于一些课外知识便不会拓展太多。而 且由于当前双减政策的实行,导致原本有限的课堂时间进一步被压缩,因此留给 教师补充国际理解教育知识的时间就更加屈指可数了,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方法上 的指导,但是具体实施的话,还是要依靠学生们在课下进行。同时,多数英语教 师还担任班主任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使他们没有额外的精力去教授一些对考试 作用较小的内容,因此在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方面也放低了对学生的要求。
“我觉得双减政策不会转变英语教学的重点,只要有中考这一个指挥棒在,学生的 核心永远是知识的……希望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达到理解的程度,知道就好了,不 需要去深挖其中的内涵。” (20211104,Z1老师)
“双减政策是不会转移英语教学的重点的。对于希望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达到 什么程度,我认为学生学会应用,能够通过英语进行自我表达即可。关于教学中是否经 常做到升华主题,这是看情况的,有些时候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就没有这方面的时间去 进行主题的拔高,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会提到这方面的问题,肯定会升华一下 的。” (20211104,L2 老师)
“双减政策不会转移英语教学的重点,因为现在存在两方面要求,第一是要努力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是要加强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把握,所以教学重点是不会变 的。希望学生对于国外的文化达到理解的水平,扫盲性的知识要有,不能对国外的文化 一概不知,节日的来历、时间、庆祝活动要知道,对于一些非常具体的事情,可以不用 掌握得非常到位。比如说,圣诞节的话,可以让学生做手抄报、彩报等,了解国外节日 的来源、节日氛围。学生自己了解也可以,不一定非要老师去拓展。” (20211105, X 老师)
“教学中会进行主题升华,向学生拓展自己知道的内容,会向学生介绍其他国家的 文化,会介绍中外文化差异,国外人们是怎样过节日的?与我们有哪些不同?他们的科 技为何先进?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因为限制于课堂本身的教学任 务,就不会拓展的那么多,而且在双减之后,课堂被压缩的更多了,所以说对学生有方 法上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后有兴趣的去了解。” (20211111, X老师)
4.5学生层面的影响因素
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局限,具体体现在以下 方面:其一,学生当前的语言能力不足,认知水平较低;其二,学生对于国际理 解教育的兴趣不够浓烈。
4.5.1学生语言能力与认知水平较低
《初中英语考试大纲》对初中毕业生的词汇要求包括:理解一个词的基本意 义及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能用约1600个词汇、 200到 300个习语或固定搭 配来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并能解释概念。国际理解教育涵盖的内容广泛,并 且大部分话题涉及到的词汇难度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词汇方面就会面临很 大的困难,在理解层面难度只会更大。
“有关于和平与发展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添加到英语教学中的,对于孩子来说比较 难理解的点是人权的相关内容,但是如果可以把表述的难度减弱的话,学生还是可以去 理解的。因为学生毕竟现在对语言的掌握还不是很多,他们现在只能借助于母语加上略 微少的英语去了解并学习国外的文化,对国外文化的阅读和了解还是大多通过母语教 学。所以我认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展国际理解教育,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学生的语言能 力和当前的认知水平。” (20211106, X老师)
通过前文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发现,初中生国际理解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在认知态度方面,学生表现情况相对较好,这说明学生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种族平等感、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还是比较强烈的。在知识储备与技能水平上相 对较弱,这说明学生对于中外文化以及国际事件的了解程度不高,同时语言运用 能力较弱,难以做到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学生在理解思维上表现最差, 这说明学生对于全球化、国际合作等抽象概念在理解上有困难,不能透过事物把 握内在的原因,辩证地看待事物之间的练习。
此外,国际理解教育涵盖的内容广泛,学生对一些浅层的节日介绍、环境保 护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国际理解教育深切关注的暴力问题、种族歧视、 反恐怖主义等话题,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对此完全不了解,也就无法发 表自己的见解。
4.5.2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兴趣不高
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式来看,中考的难度慢慢增加,近年来,一些地区的中考 升学率达到了 50%,这意味着只有半数的初中学生能够进入普通高中,并进行夏 季高考。剩下的一半初中生将部分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专业技术,之后参加 春季高考,还有一部分初中生将就此结束自己的学业。面对如此严峻的升学形势, 在中考这个指挥棒下,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都难以松懈,采取一系列的努力提 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假期、课后生活被一系列的补习、辅导充斥着,他们 不会主动提供国际理解教育的知识,因为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多大帮 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这个领域的兴趣不再浓厚,或者说,他们没有多余 的时间去关注国际理解教育。
第五章 初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的优化策略
根据前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本章将针对 上一章所提出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希望借此能够推动初中英语 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层面:制度层面,改革英语教学 评价,同时对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提出具体化的要求;教材层面,完 善英语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相关内容,增加中外文化对比,优化模块设置,并 提供配套的补充读物;学校层面,丰富英语学科活动,增加国际交流机会,完善 校内英语教育资源;教师层面,完善教师入职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 机会,提升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同时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让英语教师将更多 的精力投入到学科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兴趣,增加英语的 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扩大其思维量,提高其认知水平; 学生层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 EIU 相关活动。
5.1 制度层面的优化策略
5.1.1改革初中英语教学评价考核制度
为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英语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 革。首先是传统的英语笔试方面。改变以往过度重视词汇、语法教学的模式,在 原有的评价基础上,减少客观题所占的比例,增加主观题目的考察,发散学生的 思维。在设置题目时,多进行一些情境、语境的创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和思维表达能力。增加对一些国际知识,全球概念,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等方面的 考察,以考试的形式推动学生进行国际理解知识的学习。
其次是英语学科活动方面。将学生在英语学科活动中的表现作为学生英语成 绩考察的一部分,改变以往笔试成绩即最终成绩的状况。从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 价转向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进行英语活动的过程,在英语活动中添 加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例如可以举办国际知识问答比赛、异文化分享讲座、 少数民族文化展览、英语辩论赛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国际理解能力。
5.1.2细化课程标准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语的教学内容,通过阅读义务教育阶段 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发现课程标准中均对国际理解教育 提出了一些要求,但这些要求大多采用的话语都是理解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养 全球意识、坚定文化自信等,并没有针对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提出具 体的可量化的要求。这种笼统的、无法量化的要求是难以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 的。因此要想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发展,必须要在英语课 程标准中针对国际理解教育提出具体的、可量化的要求。例如,学生在初中阶段 必须完成以下几本英文名著的阅读(提供书目列表),同时必须完成有关这些数 目知识的结业考试;此外,每位学生必须在初中阶段完成一场英文讲座或者合作 完成英语短剧表演等,录像存档。这种具体的要求,能够最明确、最迅速地实施 起来,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各方面的重视,推动国际理解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5.2教材层面的优化策略
5.2.1丰富国际理解教育主题 通过对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际理解教育在教材中的种 类较单一。民族文化理解、异文化理解居多,同时也有少部分提到了环境教育, 仅有一处提到了和平教育,而对于人权教育的主题确实空白的。国际理解教育概 念一经提出,便将世界和平作为其发展目标,通过传播“全球公民”的培养力求 达到该目标。①可见和平教育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意义,但事实上,中小学 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并没有针对和平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这与国际理解教育的初 衷不符。人权教育及和平教育在塑造学生品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生需要了解 该部分的内容,在编写教材中,可以用一些比较适中的难度将这些内容穿插进去, 也可以通过阅读或者是设置与之相关的写作主题,加强学生对该内容的了解,引 发学生思考,扩大学生的思维量。
5.2.2增加教材中的中外对比
通过对译林版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教材中缺乏对中外文化的对比。教材在介 绍文化时,将国内文化与国外文化割裂开来,一部分单纯介绍国内文化,一部分 单纯介绍国外文化,仿佛两种文化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 不局限于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知识,更高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知识,发现文化间的差
①赵中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理解教育:一个富有根基的理念[M].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一一
90 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55.
异,分析其中的原因,达成相互理解和宽容。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可以适当增 加一些国内外文化之间的对比,可以通过文章阅读、对话或者练习题的方式。
5.2.3优化教材中的模块设置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每册划分为两大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四个单元。同 一模块下的单元主题是相近的,同时,六册数中没有重复的模块。通过与人教版 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对比,发现人教版未划分模块,每个单元都是独立存在的,且 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很小。以上两个版本在模块划分上可谓是截然相反。
对于译林版教材来说,按照模块划分单元,能够让英语教学更加整体化,学 生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反复学习同一类型的知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 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能力,但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此外,由于今后相当长一段 时间不会再次接触到此类话题,慢慢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也会变得不足。人教版 未设置模块,不容易一次性让学生对某个话题产生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但是 与此相关的单元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不断出现,学生每次遇到都会有新鲜感,可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在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该研究认为,可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的优 点相结合。仍然在每册书中划分模块,但可以增加模块的种类,例如,原本一册 书两个模块,每个模块四个单元,可以转变为一册书划分为四个模块,每个模块 包含两个单元,同样的模块在其他书册中也可以出现,按照难度进行分类,难度 越高,分布的年级越高。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每册书的话题种类,提高学生的兴 趣;另一方面,根据难度分类,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5.2.4提供足够配套补充读物
双减政策的推行使原本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进一步压缩,同时这也意味着, 学生拥有了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由于教材很难做到包含学生需要学习的方 方面面。同时,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说在英语 教学中,十分有必要提供配套的补充读物。一方面可以满足部分学生的求知欲, 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补充读物也不会对学生造 成学习压力,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在补充读物的选择上,首先要做到种类 丰富,有关国际理解教育五大主题内容相关的话题都要涵盖其中,数量也尽可能 多一些,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进行选择,减少学生的抗拒心 理;其次,注意把握补充读物的难度,对于和平、人权等比较抽象的话题,多用 动画、图片等方式进行展现,增强其趣味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5.3学校层面的优化策略
5.3.1增加英语学科活动
在学校中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离不开丰富学科活动的辅助。国际理解教育涉 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与其相关的活动也是多种多样。在学校安排英语学科 活动时,应尽可能做到增加活动的种类,让学生能够拥有进行自主选择的机会。 学生拥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可以极大地增加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多种英语 学科活动可供学校选择,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外语影片,在观看中可以了 解目的语国家的语言表达方式,分析主人公的思维模式,以此学习一些他们的常 用表达和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英语讲座,邀请留学教师 或者外教对国外生活或者文化进行分享,让学生通过参与这种讲座,对异域文化 的了解更深一层,在对比中加深对各国文化的理解;学校可以组织异域文化知识 竞赛,在竞赛的推动下加快学生对于各国文化的了解,增强国际互动。师生之间 也可以成立国际合作小组,组织夏令营或者冬令营一同去国外进行文化考察,让 学生彼此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在体验与碰撞当中去了解异域历史文化特点和人们 的思维方式,强化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交流和交往能力。还可以开展跨学科 和合作活动,通过教授各种科目,促进跨学科和合作活动,有利于文化和跨文化 教育,确保更密切地融合文化、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社会实践。
5.3.2持续丰富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以及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学校可以在促 进文化发展和国际理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需要以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为指 导,成为一个富有成效的对话场所,并将教学视野扩展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中。① 学校可以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纳入国际理解教育,引导学生以英语理解世界。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者需要解决问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 帮助学生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学校教学系统,是当前慕课教育大众化 的体现,类似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等等。学校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 信息技术资源,不断完善教学资源,以此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提高学生的国际理
①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一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建议书专集[M].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1999: 443.
解水平。此外,还应当积极关注我国和一些国际组织开展的研究工作和经验分享 会议,为教师、学生参与这类活动积极争取机会,促进三者之间的直接沟通交流 增加学校与学校间的结对和互访,特别关注实验学校,促进不同国家、地区师生 间的直接交流和定期联系。组织参观并访问成功革新的学校,特别是邻国的学校 和机构。在有限的可获得资源的范围内,完善教学计划中的活动及资源。
5.4教师层面的优化策略
5.4.1提高初中英语教师配置
教师在促进教育对文化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 教师的承诺意识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国际理解能力。所有教师进 行职前和在职培训时,应考虑到文化方面的问题,以便使受过培训的教师更广泛 和更深入地了解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在教师培训中也应考虑到媒体、 技术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便向受训者提供教学技能。
当前,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在实践方面存在文化理解不全面、缺乏语言环境 等问题。学校可以适当开设外教课,聘用一些国外教师。一方面,能为学生创设 一个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外教对于自己的文化了解更真实、更深入, 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同时必须重视的是,在英语课堂中还需要对学 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了解异域文化是必要的,但更应树立起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和 文化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特别加强阅读、词汇和写作方面的培训,因为 这些对和平、人权与民主教育至关重要。综合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能够 获取信息,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自己的需求,参与社会环境中的活 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语言学习的目标,语言学习的内容和语言学习的策略, 使学生具备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外部世界的灌输。同时,初中英语教师 要转变之前过度重视语法、词汇,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中要更加注重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交际等。进行任务型教学,培 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提高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跨文化理解素养。①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频繁创设 情境,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学习国际理解教育相关内 容时,可以创设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下提前自主了解一些国外的节日、风俗等,
①温晓芳.浅谈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0(S2): 157-159. 课上进行分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
5.4.2提升教师国际理解素养
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拥有比较高的国际 理解素养。英语学习到达一定程度之后,阻碍学习者进步的最主要障碍并不是英 语本身,而是学习者对于其背后文化的了解程度。在完成基本语言知识学习后,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了解和熟悉语言背后的文化,将英语课堂创作成一个文化交 流的场所,学生做到虽身处有限的教室内,却存在于两种甚至更多文化的交融地, 体会跨文化交流,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
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为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但仅有这 些是远远不够的,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培养出具有跨文化理解能力、适应各种 文化模式的学生,这便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国际理解素养,能够做到批判地 看待各种文化,并且能做到将已知的文化与新获得的文化知识相整合。
5.5学生层面的优化策略
5.5.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最直接的场所是学校,最直接的行动者 是英语教师,学生更像是在扮演着一个被动接受的角色。然而,要使国际理解教 育实现其最大的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这便对学生群体提出了要求。学 生要积极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内容,增加自 身的知识储备;勤于思考,锻炼自身的理解思维;勇于实践,提高自身的技能水 平;加强阅读,端正自身的认知态度;进而提高总体的国际理解能力。在英语课 堂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节奏,跟随教学内容不断思考,注重细节,在潜移默 化中培养自身的国际理解素养
5.5.2创设并参与 EIU 活动
现阶段的大部分国际理解教育往往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学生应认真把握在 学科中学习国际理解教育的机会,体会国际理解教育在不同学科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活动,例如外语文化节、环境保护 活动等等。同时应当注意,在活动的主题选择方面,国际理解教育不只是与国内 外节日相关的活动,学生应做到全面把握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有关人权教育、 和平教育、环境教育的活动也要积极参与,不要将目光限制在民族文化理解与异 文化理解上;在活动组织方面,参与国际理解教育的场所不只是课堂内和学校中, 在课外和生活中也要积极参加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活动,当然在这一方面,家 长也要积极引导并提供支持。
总结与展望
全球化的发展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对教育的变革提出了新的 要求。教育不应拘泥于一城、一地、一国,而应该放眼于全球。尤其是当前国际 理解已然成为各国核心素养标准的共识,也成为英语课程标准的关键要求。学校 应当注重发展国际理解教育,从初中阶段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拓宽 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理解的能力。英语相对于其他科目,更具国际 化的特点,因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更具代表性与可行性。国际 理解教育有着较长的发展历程,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发展困境。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研究表明,国际理解教育在初中英语教 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具体可以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是制度方面, 招生考试制度限制了英语的教学内容,英语课程标准也未对国际理解教育提出具 体的要求。其二是教材方面,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分布不均,在介绍 国外文化时,以节日、风俗、礼仪为主,而对于和平、人权等内容没有涉及,同 时缺少配套的补充读物。其三是学校方面,学校设置的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学科 活动较少,没有调动学生进行该部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校内的教学资源尚未完 善,提供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单一,未能帮助教师进行多元化教学。其四是教 师方面,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自身的国际理解素养不是很高,因而传授的国外文 化知识也相对来说比较有限,放低了对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相关要求。教师对教 材研读的能力有高有低,同一本教材,教师对于国际理解教育是否在教材中体现 得到的看法也不同。此外,双减政策的实行进一步压缩了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时 间,受到课时的限制,对于课上补充一些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内容,只能是心有 余而力不足,大多是通过学生课下有兴趣自己了解,教师仅仅可以在课上提供一 些方法的指导。其五是学生自身方面,国际理解教育的涵盖内容十分广泛,这便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言基础,尤其是有关人权的相关内容,涉及到的词汇等都存 在不小的难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以把握,他们的认知水平也限制了他们对 问题的理解。同时,当前中考的形势愈发严峻,强烈的升学压力大大削弱了学生 对于课外知识学习的兴趣。
虽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制度、教材 学校、教师、学生都能够做出一系列的措施来克服部分困难,推动国际理解教育 的实行。制度方面可以通过改革英语评价方式,将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国际理解教 育的要求具体化来推动其发展。学校首先应当完善教学资源,更新学校的教学系 统,同时提高教师配置,做到中教外教相结合,丰富英语学科活动设置。有实力 的学校还可以努力创办境外部,以此拓展教育优势。教材编制方可以通过丰富教 材内容,增加主题的多样性,同时提供配套的补充读物,帮助学生扩大思维量, 提高认知水平。教师在职前认真接受教师培训,提升自身的国际理解素养,在教 学过程中,加强阅读、词汇和写作表达的教学计划,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 思维能力。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各种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活动, 培养自身的国际理解素养。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长期计划,各方都应当采取 措施,不断推进,提升当代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
本研究在具体实施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实证研究时,受自身能力的 限制,本研究中的问卷发放对象和访谈对象过于单一,仅面向山东、江苏两省的 初中师生进行发放,此外,发放的样本数量也较少,得出的数据不能准确的概括 初中师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水平,今后将继续关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 育,并在初中师生国际理解能力调查方面,持续扩大调查对象,进行更加客观的 数据分析,得出更准确、更具代表性的调查结果。
致谢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为期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江南两年, 让我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我学会了客观 看待问题,尊重他人。读研之后,面对的人群来自五湖四海,在彼此的相处过程 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差异,但是在这期间,我学会了客观对待这些差异,在面对各 种不同的观点时,做到互相尊重,入乡随俗。宿舍简单的四人生活,在我们的共 同维系之下,从未出现过争吵,这一点让我感到无比珍惜。入学后积极争取导师, 在导师的带领下,能够做到“不制造是非、不传播是非”,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世 的原则。
学术研究层面,读研期间仿佛与本科的学习模式一样,但是学习方式却与本 科截然不同。研一上学期,十门公共课,五十多名同专业的同学朝夕相处,共同 学习,每天的生活过得十分充实。本科的课堂是比较轻松的,下课就意味着解放, 但是研究生生活却非如此,我们课下通常是在准备课前需要的材料或者是为上台 演讲准备各种PPT,但我却很喜欢这样的学习节奏,这样充实的学习任务虽然让 我感受到压力,但是每每完成一项就让我感到切实的快乐。研究生的课堂是真正 以学生为中心的,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多上台表现的机会,我之前是一个羞于表达 的人,但却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互动,在老师提问小组成 员回答问题时也能“勇敢”地站起来。研一上学期期末,基本上每门课的结课任 务都是写论文,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之前从未认真地写过高质量 论文,所以在写的过程中不断地怀疑自我,认为自己写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导 师和朋友给了我很多的指导意见,让我顺利地完成了结课任务。研一下学期,我 们分了学科方向并在研二去到真正的课堂中进行实践,我如愿体会了英语师范生 的生活,分方向之后的课程安排轻松了许多,但是课堂任务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学习的内容更加聚焦于英语,这让我十分开心,努力做到了每门课都认真完成任 务,主动帮老师打包课程作业,也在一门门的课中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坚定了 自己从事英语教育的决心。课余时间,积极参与英文写作、翻译、学科竞赛等, 并获得了一些奖项,丰富了我的研究生经历。
我很感恩拥有在江南大学读研的机会。感谢我的导师——伍红林教授,总是 不厌其烦地指导我,无论是在学术层面还是为人处世方面。在导师的带领下,我 开始坚持阅读,会读一些名人的著作,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感谢我的校外导师 ——周丽萍老师,为我提供了实践场所。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阙宏伟校长,无 微不至地安排我的实践活动,教会我许多讲课方法并且提供给我讲公开课的机 会。感谢学院的沈贵鹏老师、王志军老师、于书娟老师、王靖老师、田娜老师、 张群老师、杜芳芳老师、蔡慧英老师、刘径言老师、屈廖健老师、朱惠芳老师, 从开题、预答辩到最后的毕业答辩,为我指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完善了我的论文 结构,丰富了我的论文内容。感谢我的朋友,始终陪在我的身边,分享生活的喜 怒哀乐。感恩我的父母,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两年的时光很快,但这些经历 将永远珍藏在我内心。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一)国内著作
[1]陈学飞.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思想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国家教委情报研究室.今日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17.
[5]何东.国际理解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材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2016.
[6]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路葆谦.多元差异——以校为本的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改进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8]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9]熊梅.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11]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12]赵中建.教育100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3]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一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建议书专集[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4]郑金洲、吕洪波.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岀版社,201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1.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二)国外著作
[1]伽达默尔.赞美理论一伽达默尔选集[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88.
[2]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17.
[4]Lincoln,Y.S.,Guba,E.G.Naturalistic inquiry[M].New bury Park,CA:Sage, 1985.
[5]米田伸次、大津和子等.国际理解教材[M].国土社,1997.
[6]雅克德洛尔.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二、期刊
(一)中文期刊
[1]包春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J].生物学教学,2011 (03).
[2]常飒飒、王占仁.欧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动向及动因——基于对《欧盟终身学习核心素养建 议框架2018》的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19(08).
[3]陈鸿莹.国际理解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教育改革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02 (S1).
[4]丁发友.解读国际化人才[J].人才开发,2006(08).
[5]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一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地球村小公民[J].中国教育学刊, 2009(09).
[6]顾明远.世纪的回顾与展望一一中国教育的发展前景和任务[J].中国教育学刊,2001 (01).
[7]郭峰、王兴华.美国大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01).
[8]郭英剑.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大学在变革的世界中的角色[N].科学时报, 2011-01-04(B3).
[9]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 (10).
[10]黄慧.日本国际理解教育下的高中英语教学[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05).
[11]胡佳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全球公民教育课程建设[J].世界教育信息,2016 (12
).
[12]胡守钧.国际理解教育即科学和人文精神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11(01).
[13]姜英敏.东亚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冲突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05).
[14]姜英敏.韩国“全球公民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13(10).
[15]姜英敏.国际理解教育工对外国、外国文化的了解[J].人民教育,2016(21).
[16]李雯.如何理解教育国际化?[J].中小学管理,2011 (09).
[17]廖宗明.日本中小学教育国际化简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03).
[18]柳美先、王璐.全球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北京韩国国际学校为例[J].比较教育研 究,2014(08).
[19]刘淼、祝丹兰.植根民族土壤面向国际社会一一日本母语教育概说[J].中学语文教学, 2003(02).
[20]孟嬿娜.“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一一以平阳小学《Walking上 海‘Enjoying世界》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10).
[21]彭近兰.论大学英语的国际理解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05).
[22]施永达.国际化,国际理解与教育一一兼日本国际理解教育透视[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1(03).
[23]施永达.中、日、韩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1).
[24]孙维华、王艳玲.小学英语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J].中国教育学刊,2009(9).
[25 ]万玉凤.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意见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J].中小学电教,
2020(Z2).
[26]王涧.中国大陆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2(03).
[27]王水发.学校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与实践——以广东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教育国际化的探索 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1(12).
[28]王勇.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文化视野与本土行动[J].教育探索,2013(03).
[29]韦晓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国际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1).
[30]温晓芳.浅谈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2).
[31]吴宝宏.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32]夏惠贤.面向世界,理解世界,走向世界一一论国际教育的内涵及其推进途径[J].外国中小 学教育,2014(04).
[33]熊梅、刘志豪、多田孝志.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框架体系与未来课题[J].外国教育研究 2019(10).
[34]徐辉、王静.国际理解教育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06).
[35]杨德广.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J].高教探索,2001 (01).
[36]杨敏.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一一以中学英语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 2016(04).
[37]杨晓丽.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3(30).
[38]臧佩红.试论当代日本的教育国际化[J].日本学刊,2012(01).
[39]展瑞祥.日本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不足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9(07).
[40]张良才、岳松.我国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 2009(10).
[41]张天明.国际理解教育与历史教科书内容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0(16).
[42]张贤志.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生根[J].教育视界,2016 (17).
[43]张尧学.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 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外语界,2008 (04).
[44]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G]2版.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
[45]郑彩华、吕杰昕.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研究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0(08).
(二)外文期刊
[1] Jap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in Asia and The Pacific[J].1999.
[2]Kobayashi Akihiko. Practice and the Assignment of the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 One-School and One-Country in Nagano City[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3.
[3]Li Qin.Issues and Solutions of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in China[J].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2013(06).
[4]Mohammadmo Reza , Sarkar Arani , James P. Lassgard.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Japanese approach in the period for integrated study[J]. Citizenship, Social and Economics Education,2007(07).
[5]Robert G,Frank.SISU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ter-natio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上海外国语大学60年校庆中外校长论坛报告,2009.
[6]SHIEL C. Developing the global citizen[J].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 Academy Exchange, 2006(05).
[7]Ted Sanders and Vivian Stewar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From Community Innovation to National policy[J] .Phi Delta Kappa, 2004(11).
[8]UNESCO , General Conference , Seventeenth Session. Desirability of Adopting an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 on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 Cooperation and Peace.Item 21 of the ProvisionalAgenda[J]. Paris :UNESCO, 1972.
[9]0|g 空卜.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Teaching Portfolio in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for Secondary Pre service Teachers[J].The Journal of Korean Association of Computer Education, 2011(14).
三、学位论文
[1]柴悦.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0.
[2]李运奎.共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罗燚.欧盟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9.
[4]谭晓琴.小学英语国际理解教育实施途径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5]文庆庆.小学生国际理解素养培养现状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6]周丽娴.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高中英语教材分析[D].闽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