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3 16:25
目 录
绪 论 1
一、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三、 研究依据 6
四、 研究方法 8
五、 界定研究范围、概念 9
六、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0
七、 论文结构 11
第一章 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关系 11
一、 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关联 11
(一) 课程思政的内涵 11
(二) 课程思政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关联 13
1、 课程思政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13
2、 课程思政促进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丰富 14
3、 课程思政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创新 15
二、 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16
(一) 国家教育对课程思政的高度重视 16
(二) 英语学科本身具备思想育人功能 17
(三) 英语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思政元素 17
三、 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8
(一) 社会发展和国家选才用人的现实要求 18
(二)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18
(三) 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19
第二章 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20
一、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汇总 20
(一) 问卷设计及发放 20
(二)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21
二、 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一)英语教师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 22
(二) 教学中对教材思政元素挖掘不够 23
(三) 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方式较单一 25
三、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存在问题的成因 26
(一) 学校对英语课程思政重视不足 26
(二) 教师德育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 27
(三) 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创新不足 27
第三章 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28
一、 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原则 28
(一)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28
(二)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补 29
(三) 多元性与整体性相融合 29
(四) 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30
二、 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30
(一) 优化学校整体育人环境 30
1、 提高学校领导的课程思政认识 31
2、 推进学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 31
3、 加强学校课程思政的基础保障 32
(二) 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32
1、 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水平 33
2、 增强教师队伍的文化自信与修养 33
3、 提高教师队伍的核心价值观认识 33
(三) 完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34
1、 设计多元且高效的教学主题 34
2、 挖掘教材中大量的思政元素 35
3、 拓宽英语第二课堂补充教学 36
(四) 丰富高中英语教学方法 37
1、 任务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37
2、 案例情景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37
3、 互动换位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8
4、 调查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8
(五) 创新英语教学评价方式 39
1、 学习成绩与实践活动参与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39
2、 学科思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0
3、 学科能力与个人素养提高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0
三、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设计 40
(一)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案例设计..41
(二) 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案例设计 44
(三) 厚植尊重热爱生命的教育-Wildlife protection案例设计 46
(四)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The Mil lion Pound Bank Note案例设计 47
(五) 明确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A visit to the moon案例设计 49
结 论 51
参考文献 53
附录 58
附录(一)问卷调查 58
致谢 63
作者简介 64
绪论
课程思政是近几年我国实施课程改革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它源于上海学校德 育改革即通过“全课程育人”探索对思想政治教育课进行改革,“倡导专业课知识传 授与核心价值观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 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陈华栋.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岀版社,2020(6):029]。课程思政提出以来,国内学界对课程思政的研究 层出不穷,主要围绕高校课程思政层面展开,然而对于中学、小学阶段的课程思政 研究较少,尤其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践研究更是比较少。根据国家教 育部对课程思政的整体导向和要求,其应该融入各学段、各学科。基于此,为培养 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丰富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 政实践路径探究,本文将结合国内已经开展的学术研究,在正确认识与理解课程思 政的本质内涵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上下功夫。通过比对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 中课程思政的调查与访谈结果,本文力图深入研究其存在问题并分析成因,最终凝 练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原则、实践路径,结合典型案例 研究为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提供参照,为本地区英语课程思 政建设做出点滴贡献。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近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 2014 年全国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上、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2017 年党的 十九大报告中、2018 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2019 年学校思政理论课座谈会上多 次提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总书记在这些讲话中十分关注学校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逐步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类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而且要扩展 到各级各类学校。其次,2014 年上海市进行教育改革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并对其进行 了初探,也在部分试点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初步实践。2017 年教育部召开高校课程思 政现场推进会,后期逐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实践,国内专家、学者对于课程 思政的研究也广泛展开。
然而,虽然国内学界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如火如荼,但重点是围绕高校课程思政 层面展开,对于中学、小学阶段的课程思政研究较少,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 思政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都比较少,且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误区。其 主要原因是全国各高中校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的较少,对正确认识与理解课程思政的 本质内涵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缺乏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的调查和问题成因的深度研究,缺乏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策略、路径的 实践探究。基于此,进行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由于本人多年 来一直在内蒙古地区从事英语一线教学工作,且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方 面确实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读研期间又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因此本人希望通 过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为本地区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奉献 绵薄之力。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本文有利于丰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理论。理论源于实践,理论 在实践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发展。面对国内外巨大变化和各国文化冲击,我国高中英 语教学如何落实课程思政、如何实现立德树人是每一个英语老师的职责所在,有正 确的理论才能高效的指导教学实践。本文进行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研究,将 不断更新和完善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理论,将顺应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发展 趋势。
第二,本文有利于为探究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提供理论参考。课 程思政理论提出至今,各大高校开展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但义务教育阶 段的学校却开展的不广不深。然而,课程思政倡导全学段、全程、全员育人的育人 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学段、所有课程教育教学的育人过程,因此高中学 段作为学生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探索高中阶段 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探索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的实施路径,为探究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提供理论参考。
2、现实意义
第一,研究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英语课堂是 广大高中生认识和了解中西方世界的一扇重要窗口。英语教师通过课程思政理念的 指导,在英语课堂上将英语知识、文化思想和价值理念传授与中西方文化、思维方 式、民族习惯和文化背景对比学习相结合,促使学生通过对比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 的异同,在对比学习中明确我国文化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 文化自信。
第二,研究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政治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能够正确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编.一北京:高等教育岀版社,2016.6 (2018.5 重印)129-130],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实现我国当前政治建设的重要 保障和学生成才的前提和基础。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旨在通过英语教 学中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 观,保证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多数国家历来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接近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他 们没有明确的提岀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课程思政,但各学科各领域隐性的思想政治教 育十分明显。
首先,根据相关文字记载,西方关于伦理道德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8— 前4 世纪,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很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古希腊时期苏 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提岀了很多伦理 道德教育的重要观点。例如,苏格拉底提岀著名的善恶观,劝导人们惩恶扬善[ 西方政治思想史[M].徐大同主编.一天津:天津教育岀版社,2014. 1: 28]。 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提岀要构建一个稳定、和谐、正义、完善的理想社会宏 愿,认为哲学家应该制定岀教育规划,认为教育应该陶冶情操、培养道德、开发智 慧,删除不健康的东西侵蚀学生的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M].徐大同主编.一天津:天津教育岀版社,2014. 1: 32-34]。
其次,18到 19世纪西方学者从不同层面对公民教育进行了研究。“18 世纪法 国的卢梭提岀自然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必须顺应受教育者的自然本性,他反对 违背天性的传统教育。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他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 性,认为学校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一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27-538]19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 学校,提出内容丰富的教育理论,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19 世纪末德国学者凯 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整个欧美地区的教育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王生雨.基于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优化路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 报,2018,31(03):12-14.]。 综上 所述,这一时期的公民教育观体现出:尊重自然、重视学校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与 劳动教育结合,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出现了职业教育思想等特点。
第三,20世纪西方国家关于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研究的成果颇多。1959 年,海 曼在《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之心理研究》中首次对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 刘娜.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比较及其对我国政治教育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0 世纪70 至80 年代, 美、英、意等国有关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理论的一大批相关 著作出版,将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推向国际化,丰富了西方对政治教育的研究。虽然 很多西方学者谈政治,但是关于思想、政治、公民、伦理教育的研究却体现出十分 隐性的特点,避而不谈思想政治,十分隐晦的叫做“伦理教育、民主教育、历史教育、 宗教教育、国民教育、劳动教育”[ 斯日古楞,梁爽.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03): 124-126.]。虽然研究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但在研 究时使用其他术语给它命名。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教育思想,虽然没有提出课程思政这一理 念,但通过广泛的伦理道德教育,注重隐性教育与相对显性教育相结合,在“国民 精神教育”、“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宗 教教育”、“劳动教育”、“历史教育”的旗帜下,运用多角度、多方位、深层次、 重实践的方法,悄无声息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形成相互 融合、相互补充、相互协同的教育模式,偏向于隐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国内研究综述
党和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思想政治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教育教学 工作。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项事业的发展,过去以政治课为 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正在向全学科、全方位、全过程的课程思政育人方向 转变,课程思政也逐步成为各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对目前国内研究现状的调 查,本文选取“中国知网”作为文献研究载体。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本文发现研究 国内高校课程思政的文献较多,涉及科目众多、阐述的岀发点也各有千秋,重点围 绕课程思政的目标解读、实现路径、实践策略、建设探索、价值研究、发展研究、 资源挖掘、课程案例探索等方面展开,范围广、延展性强。然而对于高中英语课程 思政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且已有的研究中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 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渗透的偏多。本文通过高级检索中搜索“课程思政+高中英语” 找到20 篇相关论文;搜索“思想政治教育+高中英语”找到56 篇相关论文,然后对 涉及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概念界定、实践路径及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658 篇 相关论文做了数据分析,对目前研究动态梳理如下:
首先,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根据《德育熏陶——高中英语教学 中的精髓》、《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好德育渗透》、《英语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 合探研》等相关文献,学者认为:“在教学中,英语教师根据教材与教学大纲结合的 要求,自然地将道德教育与全部英语教学相融合在一起;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的挖掘、课程与生活相依托、开展相关 拓展的活动,引领学生去感知、去思考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德育熏陶是高中英语教 学中的精髓。英语教师既要教授文化知识,又要将德育融于教学,把教授知识与德育 教育融为一体。”,重点突岀德育与教学的融合,德育渗透在教学当中。
其次,高中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路径探究。《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 的原则和实现路径》、《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浅谈高中英 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等相关文献提岀:“因受目前国际思潮影响,许多学生存在 对中国文化与精神的错误理解,有些过于崇洋媚外,思想与行为上存在极端、偏执、 不妥的情形”,高中英语教学要根据“融合的、拓展的、互补的、动态的、协同的” 教育原则做好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结合;提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通过充分利 用教材、优化英语教学方式等方面实现高中英语课程思政;采取“多元文化下的道 德抉择、创新学科德育制度、提升教师德育素质”等策略提高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 效率。
第三,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建设。《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策 略研究》、《着眼“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纵向衔接”》两篇文章提岀:高中英 语思想政治教育即课程思政需要突岀隐性教育、人文和自然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新 旧问题之间“横向贯通”的三维目标;通过对教师、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和广泛的 剖析,采用七种有效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加强英语 专业教育课、英语综合素养课和“第二课堂”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内容构建, 切实将高中英语教材建设作为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重要依托。
第四,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探索与实践。中北大学王海花《以中学英语 为例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一文分析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了课程思政实施的背景与现状,分析研究的可行性,讨论基本原则与方法,从 理论上研究了中学课程思政实践问题,但是缺乏具体的案例设计。湖南科技大学李 贺《基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生命教育实证研究》一文,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 课本为载体对高中英语中的生命教育进行了研究,具体提出“英语生命教育课堂的 理念和原则,通过生命教育推进英语课程实现育人功能;同时,根据循序渐进的教 学步骤设计出完整的英语生命教育课,借助课件以及多媒体实施教学,做好课堂记 录;后期进行评价、反馈、修改,形成有实践价值的生命课堂参照。”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第一,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经历了注重思想政 治教育、德育渗透、重视课程与德育结合、全学段课程思政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 展与融合的过程。第二,在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方面,涉及到教学三维目标、 情感策略、生命课堂、教材分析,但是缺乏内容的挖掘和思政元素的提炼与重视, 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第三,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 段,主要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渗透为主,个别研究教育原则、教育目标、做 可行性研究和实践探索,但是没有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详细的实践路径探索。第四, 目前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主要围绕英语课程中德育的渗透、德育熏陶、德育融合 教学、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展开,没有系统的在理论方面进行论述。总体来说,高 中英语课程思政研究还属于探索阶段,内容尚不够完整,缺乏具体且详细的实践路 径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特别是在新时代,研究偏重理论论述而缺乏具体实践操 作和路径实现的研究。
三、研究依据
(一)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既指实践中 人的物质生产、生活、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又指人的才能全面均衡的发展。2020 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是立 德树人,既通过英语教学实现学生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语言能力的综 合提高,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人的能力全面均衡 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学生对于 知识需要的充分满足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均 衡、自由的发展。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 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到全程育人的重要 位置,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的重视,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学段、所 有课程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合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把立德树人置于 教育发展的核心环节。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处在义务教育的收官阶段和过渡大学的储 备阶段,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大量的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中,为学生步 入大学做好铺垫,真正意义上实现完整的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每一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 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我国公民或者社会群众使用有助于我国发展的“思 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我国公民进行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我国社会、人民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结 合该理论的本质和特征,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 指导下,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广大学生 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在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发挥英语教育教学的育 人作用。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2013 年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国家、社会、个 人三个层面对四个内容做了价值观方面的规划。2018 年通过宪法修正案我国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使其在思想、实践、观念、社会制度四个层面有了宪法 的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人民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态度和观点,建 立在丰富的理论和时代实践基础之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实践中产生的 一大思想理论创新,汇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一切人类文 明成果。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实 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现实依据
第一,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发展趋势。在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挥棒的导向下,高中英语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建立在核心价 值观和综合能力提升的双基之上,这就要求课程思政研究必须满足学生核心价值观 养成和综合能力提高的双重要求,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正是完成这一 任务的重要抓手,符合教育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发展趋势。
第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2003 年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成为指导高中英语教学的纲领性 文件,其中规定了高中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旨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英语 学习,逐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使命感, 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给他们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目标是对高中英语课程人 文性的定位,也就是说育人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功能。
第三,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2019 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以书本知识传授为主和学生 被动接受的格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 政元素和中国优秀文化,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 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课程思政正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英语学科教育中来,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
四、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为了丰富理论基础,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实际教学情况,分析问题存在的 根源,得出有利于指导本文研究的结论。本文拟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面 向内蒙古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师进行随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测算研究数据,得出 真实的现状调查结果,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效、可靠的实际数据参考。
(二)文献研究法
本文拟通过查阅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书籍、各大学术数据检索工具检索、搜集、 鉴别、整理相关学术报告、学位论文、期刊、报纸等有关文献,整理资料、提取信 息、归纳观点,借鉴相关专家和学术同仁的已有研究成果,丰富研究内容,提高研 究水平,结合选题实际,形成对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科学认识。
(三)个案研究法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拟通过研究现有的教学理论 和教学实践的需要,对具体典型的教学实践个案进行研究、分析、设计,指导本文 研究,为丰富教学实践提供参照。个案研究法可以整合高中英语教学和资源,深刻 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为本文研究奠定实践基础。
五、界定研究范围、概念
(一)相关研究的范围
本文研究立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视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研究范围属于 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研究,教材版本为人教新目标版。
(二)相关研究的概念
1、课程思政
2014年上海市教委提出并进行课程思政实践;习近平总书记2016 年在全国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提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在全国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2020 年教育部颁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政治意识、育人目 标和课程建设。”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思维方式、教学实践方法,将 与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协同思想政治教育一起育人,有效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 学科,促使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本文力 图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出发研究高中英语教学,旨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研究如何通过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高中英语教学中课 程思政的典型案例研究探究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因此课程思政是 本文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持与问题视角。
2、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是蕴含在每一门高中课程中关于学生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价值观念、 文化认同、人文精神、品格教育、生命教育和理想信念等教学内容方面具有教育意 义的思想政治素材。思政元素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是青少年学生保证正确政治方 向、树立正确价值追求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教育是否能够培养出来为我国发展 所用的人才。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根据教材的单元设置,可以总结为: “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人文历史 地理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法治、热爱生命与生态环保教育、文化认同与制度自信” 等多个方面,结合国内、国际形式,涉及面比较广泛,但是如何将教材中的思政元 素深刻挖掘并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3、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相关内容
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材涉及多个版本,例如人教新目标、人教(2019)版、 外研版、北师大版、牛津译林版、翼教版等版本。高考考试试卷分为全国甲、全国 乙、全国新高考I卷、全国新高考II卷以及部分自主命题省份。内蒙古地区目前使 用人教新目标教材,分为必修五本书和选修六本书共11 本书,整体教材设计的内容 和模块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内容充实且丰富。虽然这套教材自 2009年开始在内蒙古 地区使用,但是这套教材当中大量的思政元素还有待挖掘,更有待在课程思政视角 下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所涉及范围为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 究,将以人教新目标教材为载体,以课程思政为视角,促进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 学向核心素养培养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六、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首先,研究角度创新。本文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出发研究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 学,通过对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研究探究高中英语教学如何更好地实现立德 树人目标。其次,研究方法创新。运用理论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高中英语教 学中的课程思政进行研究,特别是通过问卷调查对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 程思政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国内围绕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还属于探索阶段,内容不够完整,体系不 够成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绩乏善可陈,可能会导致本文研究缺少丰富的佐证材 料。
2.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本文涉及的问卷调查有限,可能会造成研究结果存在局限 和不足。
七、论文结构
绪论,具体阐述论文研究的缘起及意义,说明研究依据和研究方法,梳理国内 外研究动态并进行综述,指出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界定研究范围和概念,拟 定论文结构。
第一章,理清课程思政内涵以及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关系,说明其实施的可行性 和必要性。
第二章,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其基 本现状并提出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第三章,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的原则、路径和案例设计。 结论,总结陈述研究成果。
第一章 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关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与进步,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 理念与方式,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研究与思考。本章围绕课程思政的内涵展开论述, 总结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课程思政的具体特征,探究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实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丰富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理论。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关联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经历过各种挫折与考验,“实现科学化,就是按照精准 化、规范化的标准来创造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畴”[回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岀版社,2006.5: 62],在不断地科学化、规 范化过程中逐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2014 年由上海市教委率先 提出课程思政并赋予实践,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上升到国家层 面。教育界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国内各高校也在积极实践与探索,这证明课程思政 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趋势。课程思政将学生的思想意识、 价值观念、道德情操与理想信念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科学的教育 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于课程思政的定义,陈华栋等编著的《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一书中论述到“所谓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 教育作用。”[ 陈华栋.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岀版社,2020(6):029]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也是一样,课程思政不是单一的为学生增设 一门思想政治课,而是英语课程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 英语教学中,实现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并发挥其思想育人功能。本文从很多专家 学者对课程思政的大量论述中,总结出:
1、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 入各类课程中,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一种教育理念。传统的各 类学科课程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取得的学科成绩是评定学校教育教学成效的 重要参考标准,这忽略了学生思想意识观念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性。近些年,我国 在人才选拔中,逐步体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考察,因此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必须 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在这一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旨在课程思政引领 下促进各学科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促进各学科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2、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方法
课程思政是协同各学科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的一种有效的隐性教育方 法。在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也是有灵魂、有思想性、有价值观体现的, 这些思想、意识、价值观蕴含在学科知识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刻挖掘这些 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从而保证各类课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实施课程思 政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各类课程本身的思政教育内涵彼此融合,使得思想政 治教育的元素融入相关课程中,激发思想政治教育蓬勃的生命力。”[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学
科与课程建设》,2018(3):64]这样看来,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其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各类课 程进行知识与德育教育,在思想引领和积极启发下促进各类课程教学的完整性。
3、 课程思政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首先,课程思政构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育人体系。课程思政不是要做加法,不 是把思想政治课的相关内容增加到其他课程中,也不是照搬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到其 他课程,而是全方位的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协同育人、同向同行。课程思政不是各 类课程的“思政化”,而是在保持其课程专业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教师去挖掘、运 用课程中本身所蕴藏的思政元素,通过梳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各类课程自 身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落到实处,使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潜移默化地实 现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基于此,在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要 求全课程育人,将课程中包含大量的思政元素挖掘岀来,发挥课程本身具有的思想 性和教育性,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 各类课程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其次,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类课程的全过程当中。各类课程思政 要求在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中育人,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类课程的备课、教学、 课后评价与反思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过程缺乏了思想政治教育都不能真正的实现 全过程育人的目标。此外,各类课程的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人 才,而每一个学生在成才之路上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因 此必须将课程思政落实到各类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两者相结合的全过程育人 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最后,课程思政是全员共同育人的体系。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完成课程思 政任务的不单是某一个任课老师,也不是思想政治老师的任务,而是参与教育教学 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师,它要求全员育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合力的作用,各学 科的老师可以与政治、心理、班主任老师相互协作、集体备课、沟通交流、协同育 人,通过深刻挖掘相关学科中包含的丰富思政元素,使得课程思政为学生发展和成 长提供全员参与的价值引领和思想指导;每一位老师通过与其他老师相互学习与交 流,在促进各类课程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活动落实的同时铸魂固本的提高学生的思想 意识和道德情操,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能使得本课程充满思想性、科 学性和育人性。
(二)课程思政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关联
1、课程思政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020 年修订版(2017 版)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指岀:“高中英语教学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 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2版.-北京: 人民教育岀版社,2020.5:5]这一 论述表明,高中英语课程目标既要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文化水平、政治意识觉悟,促 进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又要通过学科素养培育促进高中生健全人格、学业水 平、知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发展,最终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这一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 的学科教育中来,实现大中小学全过程、全员、全课程育人,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提供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论述并结合图1-1,可以总结岀:课程思政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 实现。第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旨在通过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 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 格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致力于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第二,课程思政指导高中英语 教学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全的文 化品格等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与价值观认识,培养有道德、有修养、 有素质、有文化的全面综合发展的人,为党和国家培育高素质人才。综上所述,课 程思政通过提供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真 正把立德树人目标落到实处,为国家发展和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 1-1 2020 年修订版(2017 版)英语课程标准
 
2、课程思政促进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丰富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 民主法治、全面发展为教育任务,促进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创新理论等,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和经验,学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等历史知识,学习我国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公民道德与民主法治知 识,了解基本国情、形势政策与生态文明知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使 学生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高中英语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而开展,促 使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相关内容学会综合运用英 语语言,从而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最终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能 力。根据布鲁姆对学问内容的分类,学生依托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去记忆相关知识, 通过理解、应运、分析所学知识去评估和解决问题,创造性掌握所学知识,最后促 进语言知识积累、文化自信提升、多元思维培养和价值观念提升。伟大的教育学家 赫尔巴特根据“教育性教学”的原则指岀“没有知识教学,培养道德性格、塑造人才 的教育目的就不能实现;而不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单纯的知识教学也是不存在的” [13]。同理,高中英语知识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意识水平的提高、人格的健全 和素质的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中英语教育内容当中来, 极大的丰富了高中英语教学内容,促进了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充实与完善。
 
图 1-2 布鲁姆学问分类法
 
3、课程思政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创新
根据列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侧重于显性途径和 育人方式的运用,十分重视正面的、直接的、正规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灌输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主法制、全面发展教育为主要任务,借助 语言文字、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华民族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各种传媒工 [[1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015] 具、管理手段等载体,开展具有导向性、群众性、渗透性、综合性的显性思想政治 教育。“课程思政的理念需要课程作为载体,成为专业课教学的一种模式”[ 陈华栋.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岀版社,2020(6):051],依 托高中英语课这个载体,将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隐性的渗透到英语课程之中。语言 文字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工具,高中英语教育属于语言文化教育。 作为一种语言文化教育,高中英语教育通过提供丰富的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生活 习俗、健康环保和科学发展相关知识,为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搭建 平台,也为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在语言的习得的过程中潜移 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基于此,课程思政理念为高中英语学科进行思想政治 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学方式,创新地将高中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实 现了显性教育通过隐性教学方式体现岀来,不但可以有效的保证高中英语教学的社 会主义方向,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多元思维发展和价值取向形成,促进高中英语教 学方式的创新。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国家教育对课程思政高度重视
随着当今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上各种思潮不断涌现。面对国内外各 种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的影响,我国各学科的教育需要统一的思想价值引导。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 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岀“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 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2021 年3 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 设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教学研究示范 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课程思政理念为我国教育教学 改革提供了一种思想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参照,是多元的、包容的、开放的。我国高 中英语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动机,不能偏离了社会主义 方向,更不能丢失了中国特色。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北京:人民教育岀版社,2019 (11) : 1],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与学科建设的结合,更加重视英 语教育改革发展中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课程思政开放的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英 语课程教育,紧扣时代的主题,指导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有的放矢的开展课堂教学, 将英语课程与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理念、中国制度相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 西方文化、思想、艺术、知识与历史的过程中也能体验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中国 思想的魅力,有利于学生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的开放包容的 思想意识,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培养多元人才。
(二)英语学科本身具备思想育人功能
语言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工具,尤其是英语学科更是为广大高中生开启了一扇 了解世界的大门。新时代,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与融合逐步加强,在这个过 程中,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起到了沟通与纽带的作用。为更好的发挥高中英 语的人文性、工具性,英语学科本身具备文化传播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双重功能。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办[2019]29 号”文件精神中指岀:“到2022 年,我国高中教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 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新教 材的实施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能够发挥英语学科本身的育人功能, 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滋养学生的道德养成和文化修为,为语言学习提供精神 养分,潜移默化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此,本文发现高中英语学 科本身具有极强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
(三)英语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思政元素
人教版新目标教材包含必修五册和选修六册,一共十一册学生用书。学生根据 高中毕业、高考需要和高考提升三个层次来学习教材。教材主题真实性、时代性强, 语篇题材选材覆盖面广,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大量中国元素,利于传播中华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更利于提高文化自信。首先,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Celebrations and Holidays (庆祝与节日)单元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清明节、中秋节)对比西方的节日(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以及对比日本 (樱花节、盂兰盆节)与其他国家甘地日、胜利日、哥伦布日等节日展开话题讨论, 作文匹配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其次,教材中含有许多关于伟大革命人物 和中国文化元素方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题。例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关于友 谊的话题,体现很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其他单元关于优秀人物袁隆平、林 巧稚以及我国举办2008 年奥运会等内容,深层次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过程。这样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培养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交流提供 了丰富的语料,同时让学生感受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体现的中国智慧,十分有利于 文化自信的提升。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和国家选才用人的现实要求
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332页]思想政治素质 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当下高中英语教学是“培 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2版.-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第1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来培养符 合我国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人才。2016年 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 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把各方面优
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603/t20160322_234597.html]那么,什么是人才?在新时代我们判断一 个人是否是人才,它的标准是什么?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说“才者,德之资 也;德者,才之帅也”[[1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 02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 律,否则就办不好学。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已经不单是高中语言教育的基础 课程,它是我国与国际接轨、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首先要保证为党和国家事 业培养有用的英语人才。在新时代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高 中英语教学应该既与国际接轨又不失中国特色,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适应时代的发 展,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创新型、爱国型、能力型人才,为我国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基于此,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 思政符合“培养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英语人才的政治需求,也符合我 国多元文化背景下选才、用才的现实需求。
(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提到,高中英语教学 的目标是“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英语学科的核 心素养(图1-3)中包含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旨在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 的文化基础,实现学生自主发展,促进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 展。马克思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而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符合人的全面 发展理论、符合人教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旨在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指 导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此外,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 思政是通过隐性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有机融入道德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学生不是孤立的去学习英语字、词、句 与英语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有价值追求、精神向往与理想信念,会对国 家、社会和生活产生评判标准与理解,最终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培养符合社 会主义中国发展的有道德、有纪律、有理想型人才,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而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2019年国家教育部岀台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提岀高考的“一核”概念及 其在素质教育发展中的内涵。高考“一核”为高中教学考查目的(一核指核心素养 的培养),通过“一核”既要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目的,又 要实现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简而言之就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考”的 问题,既“高考就是为国家未来发展、为服务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弄清楚了“为 什么考”,才能很好的落实“怎么考”,才能很好地落实我国 2035 年教育的中长期 规划。高中英语课作为培养学生核心人文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接班 人的重要课程,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马克思列宁主义、贯彻党的思想路线 方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课程思政理念 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这个目标实现提供了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 符合培养要求, 为实现立德树人提供技术支持;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也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 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图 1-4 高考评价体系
 
第二章 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内蒙古地区处于祖国的北部边疆,一直以来教育发展较东部地区还有一定差 距。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尚且需要向东部地区学习。上海市率先开展课程思政的 研究,取得了很多理论与实践成果。基于此,为提高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的育 人水平,有必要分析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分析存在问 题与原因,以便找出解决方案与实践路径。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汇总
(一)问卷设计及发放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围绕内蒙古地区的各盟市开展调查。首先,根据内蒙 古地区的区域特征和本课题研究情况,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 法对内蒙古地区的五个地级市和二个盟的十所高中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在内 容设计上主要是针对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展开,从促进高 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与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两个方面设 计问题,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能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问题进行 问卷调查,从而提取比较真实的情况,然后分析存在问题、得出结论,最终找出解 决问题的策略与实践路径。其次,以学校为单位发放问卷,每个学校的问卷本人都 跟踪收回,确保数据真实有效。最后,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318 份,收回有效问卷 309份,有效率为97.1%。本文对回收的问卷使用Excel数据软件进行了筛选统计,
及时剔除了其中的无效问卷。
(二)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女教师 230名占比74.4%,男教师79 名占比 25.6%,(见图 2.1)。 因为当今大部分英语教师为女性教师,所以男性教师相对较少,这也是与现实情况 相符合的。从职称统计的数据来看,二级和一级职称教师占比较多,相对来说副高 和高级教师占比较少,根据访谈发现女性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更高一些。此外, 党员、共青团教师结构问题(见图2.2)。高一年级的教师中党员占比最少,整体 人数中党员占比较少;共青团人数高二年级最少,各年级共青团人数占总人数的五 分之一;大多数教师是群众身份,其中高二年级的群众人数最多。整体来说,英语 教师中党员占比较小,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需要提高整体团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图 2-1 男女比例问题调查结果
 
■BQ
&9
 
 
图 2-2 党员、群众比例问题调查结果
二、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英语教师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
英语教师作为英语学科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备课过程中要明确 教学目标,应该在课程思政的思想引领下,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在一起,从 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然而,根据问卷(见图 2.3)显示,58%的 教师对于课程思政不了解或者了解甚少,23%的教师只是一般了解,而且只有 19%的 教师了解课程思政;在涉及到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问题方面(见图 2.4),31%的教 师认为英语课程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融入到英语课程教学中, 两者是一个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有 27%的教师认为英语课程中包含的 德育教育就是课程思政,也有 23%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是英语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 治教育元素;此外,19%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是除英语课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69%的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足不够,理解不清楚。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问题上(见图 2.5),45%的教师为了提 高教学成绩而注重知识传授,24%的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管理,而只有 11%的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与 12%的教师为了增强文化自信或提升学生的理 想信念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导致教师片面的注重知识传授而轻价值引领。
 
 
图 2-3 课程思政了解问题比例调查结果
 
 
图 2-5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调查结果
 
(二)教学中对教材思政元素挖掘不够
“思政元素就是自然和社会中的真、善、美,是塑造灵魂、陶冶情操的一切元 素。” [李向东,课程思政赋予课程崭新内涵[M].北京:《中国教育报》,2021 (6):第3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包含着关于“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等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学过程是培养人才最重要、最核心、最基础的 过程,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深刻挖掘这些丰富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组织教学、导 入新课、讲授知识、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然 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明显不足。首先,从教 师的态度上(图 2.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缺乏兴趣 和关心,非常感兴趣的教师不足15%,而且关心的教师只有 25%;60% 的教师不太关 心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根据图2.7 来看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受一些客 观因素影响,比如受教学内容的限制、受客观因素影响、教学时间不够、课程时间 的不足以及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很难全面的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因此在课堂 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三,根据图2.8 对于教学过程中哪一阶 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结果, 53%的教师基本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少的教 师在备课和导入阶段会涉及,比重非常小只有 28%,核心内容讲授和作业检测涉及 的思想政治教育仅占比 19%。第四,在英语课堂上讲授的思政元素占课堂教学内容 的比例方面(见图 2.9),绝大多数老师涉及的比例不足 10%,仅有少数教师可以 达到30-40%,没有涉及这些知识的教师人数高达 50%。第五,英语教师最希望在英 语教学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问卷调查(见图 2.10)显示,占比最大的是“关 于文化政治教育,如艺术、哲学、宗教、政治、社会学、历史学的”内容,其次是 “生命科学教育,如生物、环境、心理、地理”,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
信念教育,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观、国家观教育”却被放在了最次要的位
置。根据以上五个图表,不难看出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不够,将重中心放到了英语学科知识的讲授上,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不足。
图 2-7 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问题调查结果
 
 
 
 
 
 
 
 
 
 
 
 
 
 
 
 
 
 
 
 
 
 
 
 
 
 
 
 
 
 
 
 
 
 
 
 
 
 
 
 
图 2-10 课程思政内容落实比例问题调查结果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方式较单一
高中英语中的课程思政实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来塑造学生的 灵魂,实现学生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然而,图2.11 显示出英语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 育主要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讲授为主,教师主导课堂”,而体现创 新方式的“研讨式、思辨式、双向式互动教学为主”或者是“自主学习研讨式、学 生主导课堂”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其次,根据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不足之处 的调查(见图 2.12),缺乏创新的育人方式占比26%,教学过程落实不足占比 31%, 教学评价手段单一占比 18%,由此可见育人方式即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且教学评价手 段单一。然后,在教学评价方式上(见图 2.13),传统的“试卷测评”与“问卷调 查”占比最大,也有使用“评价手册”的占 31%,而“实践活动”和“个人事迹” 评价的占比最少。这些传统的育人手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基本上是围绕智育 和考试成绩开展的,而没有真正的体现每个学生的思想、个体的价值观以及落实到 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落 实不到位,教学方法比较传统而且评价手段也很单一。
 
 
 
 
 
 
 
图 2-13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调查结果
 
三、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学校对英语课程思政重视不足
王本路先生在《中国教育改革30 年》一书中提到“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学校 的努力决定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最终效果,也检验着各种改革方案的成败得失”[[21 ]王本路,中国教育改革30年:课程与教学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2009 (1) : 26]。 学校在教学改革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课程思政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英语学科的教学改革和目标应该以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指导为基础,在当下既提倡核 心素养培养又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英语学科的德育目标更不能被忽略或淡 化,英语课程承载的德育功能必须得到重视。基于此,学校整体规划中必须要注重 智育与德育的双重标准,将两者有机结合,不能顾此失彼,因为教育是为国家培养 人才,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学习能力、有思维能力、有品德情操、有文化 意识。然而,内蒙古地区的学校往往注重抓智育,十分看重学生的成绩,甚至有的 学校每次会考、联考、高三摸底考和高考都会很重视本校取得的成绩,家长也会对 各学校间进行对比,无形之中给学校很大压力,造成智育重视大于德育,对英语课 程思政的重视不足。
(二)教师德育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
英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促进者、指导者、帮助者、监控者、参与者、合作 者、评价者”,因此“教师教学理论和专业化水平在课程改革的历史时期必须与时 俱进。”[ 郭跃进,高中英语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M]武汉:武汉大学岀版社,2008(3):90]。然而前面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老师不 清楚课程思政的概念也不懂如何落实,整体的德育意识不强能力不高,主要体现在 以下两点:首先,有部分英语教师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英语课程思政的作用,而是 迫于高考压力,将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点、高考难点与重点、易错点等的 讲解上,而没有真正意义上对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刻挖掘和提炼,也没有 将两者融为一体。事实上,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英语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融合,英语课程承载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英语课程之中,英语课程的 思政育人功能是不容忽略的,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其次, 根据目前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现状问卷调查,本文发现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足、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方 面存在问题,总体上教师育人能力不强。基于以上教师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反应 出教师队伍整体的德育意识不强能力不高,因此我们应该从教师本身的思想政治素 质、学科德育素质、思想育人能力等多方面去考虑,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德育意识 与育人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创新不足
随着我国教育进入新时代,很多教育研究都在提创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建 构思想、习得理论和交际语言观是高效创新教学的认识基础”[ 郭跃进,高中英语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M]武汉:武汉大学岀版社,2008(3):1],英语课程思政是 符合建构思想要求的,顺应了我国新时代发展下英语课程创新对建构思想的要求。 基于此,具体的抓课程思政落实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创新将有助于提高英语 课程的高效创新。然而,根据内蒙古地区的问卷调查,本地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且缺乏创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大多数教师为了赶进度、 抓成绩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后依然采用背单词、考句型、测试卷等传统的 评价方式,这些都与现代教学相差较远,也是比较传统、落后的,没有从真正意义 上实现方法创新与减负增效。鉴于这种现实,课程思政要求广大教师改变传统的授 课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深刻挖掘教材中丰富 的思政元素,结合课后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整体上让内蒙古地区的英语教学有个 质的飞跃,让每一节课都有鲜活的思想与价值观引领,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 够有思想上的提升和价值观的树立,切实通过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提高本地区英 语课堂的育人水平。
第三章 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基于目前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 对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原则、实践路径进行分析且结合具体 案例来实证其实施策略。虽然条件有限、学术能力有限,本文还是尝试为实现内蒙 古地区高中英语中的课程思政实施做岀点滴贡献。
一、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原则
实现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需要符合课程思政时代要求,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原则去规范与引导。许多不同的专家学者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 原则有很多独特先进的概括,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英语课程思政的 性质、特点和作用等方面总结如下实施原则:
(一)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马克思在《一般意识形态》中曾经写道过:“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 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 [24]。语言知识的增长应该与思想意识观念的发展相互协调统一,同向同行,否则就 会变成知识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子。长期以来,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注重英 语知识传授而对于思政元素挖掘较少,也没有形成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高度融合的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教育岀版社, 北京,1972(5):35] 英语教学环境,导致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淡化文化传承意识,缺乏文化自信的培 养,尤其是运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的能力很薄弱。然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发展 应该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当下虽然 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学生没有实现语 言发展与思想意识的同步发展,但是只要经过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注重传授知识 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这样便会实现英语课程的良性发展,提升英语教学的思想育人 水平。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补
高中英语教学传授的是一门语言,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传播思 想、文化和价值的抓手。然而,长期以来,内蒙古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师注重传授英 语文化知识、语法规则、文学常识,缺乏大格局的文化观,忽视了世界文化重要的 一部分中国文化,缺乏全面的中国文化对外宣传。基于此,英语作为一个桥梁、纽 带性的宣传工具,要好好发挥传播中国文化的人文性功能,教育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把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用英语讲述给世界听。2021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 讲话时指岀“做好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工作”,这表明中国文化应该传播岀去,让 别人能听懂、能理解中国文化,需要英语发挥语言工具性的同时具备人文性。因此 只有英语教学抓住英语语言的基本工具性,同时与文化传播的人文性相结合,英语 语言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
(三)多元性与整体性相融合
英语语言世界是丰富多彩、多元融合的。学生通过英语课本了解到很多西方文 化、思想、政治、社会、经济、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但是语言运用能力,尤 其是学科素养就显得比较薄弱了。学科素养是“经过平素较长时间有意识的教化、 熏陶,渐渐形成的修养,达到的境界”,也是“有素养的人在某种知识上、经历上、 技能上具有一定的厚度”[ 邵燕楠,陈玉梅,闻志香,中学英语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实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岀版社,2013(2):1],其中人文素养与学生的文化、思维紧密相联,需要立 德树人的支撑与意识形态的构建。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储备多元的思想文 化知识与思政元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文化不等于西方思想文化,文化认同 不等于认同西方文化或者狭隘的中国文化,教学中既要有西方思想文化的学习又要 有中国思想文化的融入,教师需要整体规划教学将多元的文化知识用一条思政线索 串联起来,将思政点连接成思政线、思政面,形成一个整体性育人方案。通过英语 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整体性相融合,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培养学生面对各 种西方文化与思潮冲击与时、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时,能够拥有强大有力的文 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能够运用过硬的英语能力有力的回应、学会有尊严的生活与工 作。
(四)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高中英语课程实施是一个理性思维和感性实践的过程”[郭跃进,高中英语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M]武汉:武汉大学岀版社,2008(3):88],在课程思政的实 践过程中要做到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语言本身是思维的载体,而思维需要通过 实践检验才能辨真伪,恰当的实践活动与语言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我国 教育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长期 以来英语学科在德育培养方面就有很多不足,注重知识的夯实而缺乏了思想的引领, 而且实践严重不足。高中阶段是广大学生成长的“拔穗期”,正是理想信仰的培育 期,高中各科教师要抓好思想教育的关键期,以“为谁培养人”为岀发点,着力落 实立德树人,思想教育和实践落实齐抓共管,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基于此,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落实,必须在教学中坚持语言思维培养的 思想性和培养人才的实践性相结合培养有担当、有思想、有文化的人才。
二、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优化学校整体育人环境
内蒙古地区一直以来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都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 距,但是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引导下,我区近些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的育 人水平和育人环境逐步改善,育人氛围渐浓。面对新时代学生、新时期教学发展, 英语教学也需要新的发展。目前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和反复锤 炼题型依然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知识积累与思想进步协调发展是教学发展的必 然要求,应该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校作为统领教学活动的领导部门,必须提 高思想认识,优化课程思政育人环境,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人创造环 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教育岀版社, 北京,1972(5):43],学校的育人环境的层次与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实践 的步伐与进程,同样培育和优化了的育人环境更能培养和创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人 才,因此学校必须从大局岀发优化育人环境,起到先导和引领的作用,这样才能有 利于课程思政育人环境的创造。
1、提高学校领导的课程思政认识
课程思政的推进必须有强大的领导支持,加强课程思政理论的学习,从而提高学 校领导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首先,学校行政领导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理论、国家 教育方针的学习与探究,提高思想觉悟与理论认识水平,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落实 加强思想指导。其次,学校教学领导应该了解并学习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然后 在教师当中起到带头作用,进行推广和宣传,促进全体教师学习,有效的自上而下 的开展课程思政理论学习。第三,相关学校的主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教研组 长等中层干部,学习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关于课程思政的 相关理论,注重将课程思政与各学科相结合,抓课程思政与其他学科同向同行的教 学合力,夯实课程思政理论学习的基础。
2、推进学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将凸显岀来,而完善学校英语课程思政 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学校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学习,抓好英语学科的课程 思政建设才能推进科学、规范、高效的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 下,围绕人教新目标版本教材,由学校统一制定教学计划,提岀英语教学指导意见 与要求,将课程思政层层落实;也可根据实际的条件和可利用的当地资源,设置并 开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强化课程思政。其次,学校定期组织英 语备课组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理论学习、方法探究、案例分析,抓课程思政与 英语课程同向同行的教学合力,通过制度建设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尽责 的氛围,夯实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从而推进课程思政的具体落实。第三,积 极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工作”。 只有通过加大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力度,将课程思政理念真正融于英语教学中,才能 促进英语学科有效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奠 定坚实的基础,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3、加强学校课程思政的基础保障
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式的推广,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人力、物力和 制度的基础保障。上海市率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为内蒙古地区提供很多有效参考。 国内各高校和高职院校也在积极践行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这也为内蒙古地区开展 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真实参照。然而,就本地区课程思政的推进,各学校还是要做 好各方面的保障工作。首先,课程思政核心理念的理解,与英语学科的融合,学校 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让老师们知道这是什么、怎么运用、如何评价。其 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投入经费,开发符合本地区的通用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研究适合本地区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手段,这些经费的开支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 最后,课程思政的推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学校在制度方面给予支持, 可以开展五年规划或者十年规划,将此项活动的落实纳入部门与教师考核当中,真 正从制度上规范和落实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与推进。
(二)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辩证的认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 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1972(5):17],他认为环境应该由人来改变,而改变环境的人一定是 接受过教育的。那么教师教书育人,如果想改变育人环境,首先教师本人应该接受 教育,在教育的熏陶和感化下,才能去改变环境,做一个教学改革的实践者。目前 形势下,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必须是一线教师。“内因在事物的 发展变化中起决定性作用”,想要改变教育环境、重塑教育生态,首先要抓事物发 展的内因——教师本身。基于此,在落实英语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学校和教育主管 部门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业务培训、学习观摩、组织研讨会和分享会,提 高教师整体的认识水平,使教师认识到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转化为教学实践的 动力。言传大于身教,英语教师思想水平提高了便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教师个人的思想道德意识、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等也 会通过点滴的课堂教学影响着学生。
1、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水平
内蒙古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思想素质还是较高的,但是很多教师忙于一线的教 学工作,很多时候没有时间或者没有机会主动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当下, 我国的政治制度、国家的发展理念、治理体系治理理论等,都与教师的终身发展息 息相关,如果广大教师依然两耳不闻窗外事,将与时代脱节,将不利于提高教学。 我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首先应该开展党员小组活动,发挥党 员的带头作用,提高党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带动普通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其次,开设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堂,让老师们有机会接触到思想政治教育,从认 识上、理论上、思想上多方位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然后,组织线上、线下各种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分享会,让教师们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分享岀来,将实际教学中如何落 实思想政治教育分享给同行,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第三,开展有效的座谈会、宣 讲会,让课程思政理念走进学校,走进每一位老师的心中,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思 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学其精髓,然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运用。
2、增强教师队伍的文化自信与修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苏轼先生早年的一句诗,虽然现代人不以诗书论气质与 才华,但是懂得文化、颇有修养确实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总书记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重要性、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教师首先要阅读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学习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其次,作为 一线教师,教师的专业术语是否规范将影响到学生的表达。因此,教师要多读书, 认真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书,增加阅读量与知识量,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修养。然 后,教师也可以有计划的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法规,学习数学、逻辑、地理丰富 自己的生活文化知识;也可以利用假期或者周末,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书籍,不断扩 充提升文化修养。古希腊有很多学者,他们不仅懂哲学,还会数学,更擅长艺术, 因此任何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有文化的人,都会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 化自信与修养。
3、提高教师队伍的核心价值观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的价值观,是我国在深刻总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社会主义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出来放之四海而兼准的科学的、普遍 的、综合的体现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护航 队”[ 课程思政视域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朱丽霞.-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21.2:5],教师队伍整体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将影响着思政课能否发挥其该有的作 用,具体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就是教师队伍能不能具体落实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 根本任务。首先,教师是学生人生观构造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到 学生的认识,因此教师必须躬亲示范,自己首先弄清楚、学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核心思想。其次,教师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领航者,英语学科是学生看世界的 一扇重要窗户,教师提供给学生什么样的素材将会深刻影响学生世界观的塑造。因 此每位教师在课堂上,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挖掘教材中的核心价值观都将对学生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定要全面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正确的运 用核心价值观思想进行教育学生。
(三)完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2021 年秋教育部出台全国性的“双减”政策,双减就要减掉那些繁冗反复的知 识,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让课堂内容丰富、有灵魂、且高效,这也是高中英语 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的必然趋势。时代在变化,现代的高中英语教学已经不再简 单的分为听说课、阅读说、作文课等课型,也不再简单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综合的语言学习,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同向同行, 让学生在智育与德育的综合作用下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基于此,提高英语课 程思政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英语课程思政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本着课程思政的理念,在教学内容上设置上要实现多元高效的教学设置,有助于教 学目标的实现。其次,深刻挖掘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文化 自信;然后,丰富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真正意义上完善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
1、设计多元且高效的教学主题
教学没有主题犹如航海没有方向,英语课程的教学主题设置必须符合课程思政 的发展理念。首先,英语课程思政多元高效的教学主题可以围绕“主题语境、语篇
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等六个方面设计,这样设计既 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又能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例如在阅读课教 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如图 3-1)设计课程,改变传统的导入模式,让学生提前预 习阅读素材,挖掘其内涵,在课前进行日常学习汇报(Daily report),教师辅助 引导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 形成将有利于学生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学科思维培养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次, 可以利用活动来整合英语课程的六要素(如图 3-2),围绕符合课程思政理念的“思 想情感、价值观念、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文化自信”等高效主题,以活动为载体, 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创设语篇育人情境,丰富语言知识,拓展文化知识(中西方 文化对比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语言技能,最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思维 品质与思想道德水平。
Daily Report— lead into— Check Rrevlew—Roadlng/Anatysing
 
 
Main idea and structure analysis:
Rragmatic pattern analysis
趣味閑读
思维培齐
能力提升
2、挖掘教材中大量的思政元素
高中英语人教新目标版本(五本必修以及选修六本)教材中包含丰富的思政元 素,整体上每个单元都可以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部分单元涉及中国传 统文化,有些单元谈到家国情怀的思想理念,也有的章节谈到科学、地理、历史、 人文知识等。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是立德树人,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文化 意识培养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脚点。教师通过文化意识培养加深学生对中国文 化的理解和认同,加强学生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价值取向;教师也 可以通过文化意识培养促进学生达成政治共识,即“社会各种政治力量以及社会作 为一个整体对于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有着相近或相同的看法”[ 马德普(加)威尔•金里卡•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四辑)•天津:天津人民岀版社,2004.6:490]。虽然有的教师可 能因为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材料有限而淡化或省略文化意识的培养; 也有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往往关注英语语法知识和语料的积累,而没有深刻的挖 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但是为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达成共同的政治共识,挖掘、 整理、归纳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就很必要,教师必须在日常备课和教学中必须深刻挖 掘教材中所含的大量思政元素,把这个任务落到实处。
3、拓展英语第二课堂补充教学
一个新的教学理念能否落实有很多影响因素和判断标准,课程思政能否满足学生 的需求,很多专家给出了不同意见,综合起来可以总结为:教学内容能否培养学生 的学科素养,课型能否满足学生兴趣需求,课程能否满足学生文化自信的需求,课 程落实能否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四个维度。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极大的提高了 学生高考的英语成绩,但是在培养学科素养、满足需求、培养自信、提高认识方面 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英语第二课堂的补充。“第二课堂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在 校园环境中的完美舞台,是工具性、人文性目标导向并举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改革 的重要抓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严文庆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4:27],由此可见第二课堂对于大学英语的重要性。高中英语也可以参照 大学课堂,拓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不仅可以丰富英语教学载体,联动 第一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也可以在活动中补充第一课堂内容的不足。第 二课堂可以开展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歌咏比赛、英语脱口 秀、英语故事比赛、英语特色书法展、英语文化周、英语报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 习。
(四)丰富高中英语教学方法
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借助不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丰富与多样 是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 领下,我国岀现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依据不同、分类不同。首先,在“应用导向” 理念潮流的引导下,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和设计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这种教学方法 采用混合的方式来教学,能够保证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其次,面对疫情, 我国进入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充实学生的学习,但 是教学质量有待商榷。然而,主流教学方法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主,注 重学情分析,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化、可视化、易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 教学。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元的、综 合的、科学的。
1、任务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诗说明教师不是单一的 传授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能够启迪智慧、答疑解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 过任务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产生最直接、 最根本、最内心的想法。比如在讲到《Great scientists》伟大的科学家这一课时,教 师可以大量的设计讨论任务,根据提岀问题、分析问题、提岀假设、调查研究、验 证结果、得岀结论几个步骤,逐步理解课文大意、分析文章结构、梳理具体内容、 最终做岀总结。通过这样多层次、多角度的提问,教师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经过讨论完成任务,最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任务讨论式 的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提问必须高效,问题意识强,有针对性”否则会限制学 生的思维与想象力。
2、案例情景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课程思政致力于把有意义的课上得有意思,把最难讲变最精彩。”[ 陈华栋.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岀版社,2020(6):117],其主 要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内容来实现育人的功能,通过教学材料的分析来培养价值观塑 造灵魂,这也是英语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所在。“语言学教科书中应包含汉语言文 化实例”[ 文旭,徐天虹.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探索[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岀版社.2121 (6) : 043],高中英语教材确实包含很多汉语言文化实例,这些文化实例是课程思 政教学推进的重要载体。一个个具体的文化实例,不仅能体现中国文化、讲好中国 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更是英语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方向。案例情景教学 法将实际的案例融于具体的情景,更加直观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Festival and celebrations》一文讲到中国的中秋节、春节、端午节,教师可以利用节日的 实际案例设计过年的情景小品表演、屈原故事分享、嫦娥奔月的情景剧表演等。通 过这些鲜活的中国文化元素、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讲中国故 事,传承中国精神和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达到育人的功能。
3、互动换位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尤其是高三阶段的教师更是如 此,总是害怕没有把自己会的知识倾囊相授,但其实教学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课 程思政应该摒弃一厢情愿式的说教和幻想式自嗨,要走脑入心就必须注重互动”[ 任海涛,张惠虹.法学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范例[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岀版社,2021 (5) : 24], 通过互动学习,学生可以换位思考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互动的方式 分为三种,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换角色,这三种方式可以同时使用。高 中英语必修三百万英镑是一个戏剧学习单元,教师通过设计互动的戏剧表演,学生 提问学生答,增加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此外,必修四人物传记单元,让学生来表 演简•古道尔,让学生介绍袁隆平爷爷,让学生扮演查理•卓别林,体验不一样的 文化盛宴,从互动换位式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是提升 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调查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毛泽东同志曾经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到“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英语教学也确实如此。英语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更不是将书本上的知识 简单搬运到学生那里。尚卫星、魏东东写的《课程思政视域下“三合一”实践课程 整合模式探讨》 [ 朱丽霞.课程思政视域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 岀版社.2021(5):13]一文提出了很好的课程思政实践课程模式,即在实践考察过程中 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想意识的提升。高中英语教材中湄公河之行、唐山大地震、 文化遗产、奥运会、计算机发展史、音乐(非乐队的乐队)、天文学、健康饮食等 篇章,学生可以做大量的数据调查、历史资料参考、地理资料整合、健康数据分析 等。这种调查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也可以利用课堂的头脑 风暴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存,还可以课下完成课上分享,方式不拘泥于其中 一种。此外,在学生调查体验的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家 国情怀教育、热爱生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不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知 识,而且让学生思想意识上得到教育,很大程度上发挥英语的育人功能。
(五)创新英语教学评价方式 我国英语教学评价由传统评价到人本评价,逐步完善了评价体系,也提高了评 价体系对教学实践和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与反馈。高中英语课标对于评价的建议是: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并辅以终结性评价,定量 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 性和评价目标的多维化”。 [[3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2版.-北京: 人民教育岀版社,2020.5:80-81]英语教学评价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结合可以 极大的丰富教学评价方式,保证评价方式的政治方向。例如,阅读课可以注重阅读 能力与文化意识综合能力的评价,也可以注重案例分析与思想意识能力的评价,还 可以注重阅读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评价。听说课可以注重学生语言输入与表达能力 的评价,也可以注重语言思辨能力的评价,还可以创设情境考虑语言沟通能力的评 价。语言实践课可以考察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也可以设计学生解决问题 能力的评价。此外,课堂评价、学期评价、问卷调查、教师评价、实践课评价、好 人好事、学习档案夹、资料包整合、作品展示、日常活动、评价手册等,都是可以 丰富教学评价方式。
1、学习成绩与实践活动参与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英语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直接体现是英语教学成绩,但是在学期整体分数设计上 可以将学习成绩与实践活动两项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综合的评价。每一次考试都会 形成学生的成绩单,但是成绩并不是学生成长的唯一记录,教师对学生日常表现也 可以记录成册。因此,在完善评价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成绩考核分数占 比设为 60%,参加英语活动 20% ,利用英语传播校园文化 10% ,用英语做贡献 10% 的评价比例,通过学习成绩与实践活动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整体评价一个学生。在学 生参与这些活动中(利用英语传播校园文化或者用英语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学生会体现岀思想意识的进步、社会责任感的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等一 系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基于此,学习成绩与实践活动参与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 够很好的实现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2、学科思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通过英语课教学,教师能否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也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英语课程采用学科思维的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 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将有利于保证英语学科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下组织教学。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指岀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日常的教学评价必须为实现高考的核心功能而服务。英语课程思政旨在英语教学中 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学科素养的形成,同时树立核心价值观。基于此,教师 可以将课堂上英语学科思维的培养等级和面对实践问题解决体现岀的核心价值观养 成等级结合起来,最终给学生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等级,使得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合 理。
3、学科能力与个人素养提高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英语语言具有人文性与沟通交流的工具性,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最终提升学科能 力是英语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科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意味着取得好的英语成 绩,它还体现在能否运用学科素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在能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提高、促进学生劳动能力提升、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等方面。 基于此,课程思政理念下,英语教学评价采取学科能力与个人素养提高相结合的方 式综合的评价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为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 服务。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英语教师可以不仅能够从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沟通、 交流方面进行评价,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传播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进行评价,也 可以从学生个人能力提高、促进个人发展的方面给学生更加综合的评价。在不增加 教师工作负担的情况下,评价方式越多元,评价效果就会越好。
三、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设计
目前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材内容选用人教新目标版本,此版本教材包含丰富 的思政元素,题材覆盖面广,语篇类型多样,表现了“人与自我(学校生活、学习 规划、社团活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人与社会(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 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人与自然(自然环境、人与环境)” 三方面主题, 融合了包括汉语在内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我们目前总结岀的原则和路径是否可行。 基于此,为检验本文提岀的英语课程思政实施原则和实践路径是否可行、有效,本 文将分五个主题进行案例设计,给同行们提供一个参照,促进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 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落实。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育人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高中英语课本的重要思 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因此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位英 语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采 用案例情景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炼中国故事,学习道德模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例如,学习必修四第三单元西方幽默人物查理卓别林的课文的同时,设计 如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和我国的模范人物(范仲淹、钱学森、屠呦呦、 杨利伟等)的案例,在对比学习中学会讲中国故事,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 习名人(简.古道尔、袁隆平、林巧稚等)相关人物传记案例时,通过名人故事、贡 献、品德总结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有哪些品质和价值观追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三观;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安妮日记的时候,将友谊教育结合良好的品格教育(爱 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此外,落实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育深深 的家国情怀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教学案例设计
一、 课程教学目标
1.Skimming课文掌握林巧稚的个人故事
2.Scanning分段阅读体会她的成就与贡献
3.Conclusion与Discussion体会她的敬业与奉献精神
二、 思政育人目标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养国家忧患意识,满怀爱国热情,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案例情景式教学方法
四、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式
学科思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五、 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Review and lead in (复习与话题导入):
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a great woman needs?(伟大女性的品质特征)
设计意图:引入话题,扩展相关词汇。
Pre-reading (读前)
Can you guess what made her famous? (你能猜岀什么使得她成功)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进行读前猜测,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即通过阅读验证自己 的推测。
Reading (读中)
Three achievements of Lin Qiaozhi (林巧稚的三项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能够通过skimming和scanning获取主要信息, 分析人物特征和人物成就。
Post-reading (读后)
Retelling the story and make a conclusion about Lin Qiaozhi's values, qualities and spirits. (课文复述,做岀总结,概括林巧稚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和精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林巧稚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和精神,使学生培育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国家忧患意识,满怀爱国热情,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Nelson Mandela 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1.学习纳尔逊.曼德拉的生平、个人事迹特色及其主要成绩
2.掌握曼德拉帮助伊莱亚斯的故事情节
3.分析曼德拉的人物形象,总结伟人的特点与优势
二、 思政育人目标
1.认识曼德拉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观的实质
2.开展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浓厚的家国情怀
三、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调查体验式教学方法
四、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式
学习成绩与实践活动参与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五、 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Leading-in (课程导入)
List some explanations for great people and let them guess who they are and ad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m.(列出一些名人的介绍,让学生猜测名人是谁, 并增加一些个人信息。)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做人物调查,通过猜名人,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 总结他们共同的品格特征。
2.Pre-reading (读前思考)
Logically thinking over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story between Nelson Mandela and Elias.(仔细思考一些关于曼德拉和伊莱亚斯之间故事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问题可以了解(曼德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伊莱亚斯是一个怎么 样的人,他遭遇到了何种的待遇;曼德拉是怎样帮助他的;他们之间互相帮助的意义), 从而总结曼德拉的思想品格和他的家国情怀,最终升华到我国的家国情怀。
3.Reading (阅读理解)
Read the story and finish the handouts.(读故事完成课程导学案)
4.Post reading (读后总结)
(1) List some great people in China and analyze their great qualities. (列举一些中国伟人分析他们的伟大品质)
(2) Compare them and make a conclusion about the great spirit.(比较他们 并总结他们的伟大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总结出他们所具有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与深深的家国情怀)。
(二)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独立、自主的重要基石。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 下,我国必须提升文化软实力,广大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 化自信。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包含在英语课 本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必修一第四单元 Earthquakes 涉及到我国人民面对困难体现出的自强不息、 自力更生的社会主义文化精神,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与视频以及一些具体历史数据进 行社会主义文化精神传承教育;必修二第一单元的文化遗产,可以通过设计兵马俑、 长城、圆明园等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认同教育;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奥运会,可以结 合我国 2008 年奥运会的盛况,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必修三第一单元节日庆祝话题, 大量的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广大英语教师可以深刻挖掘其中包含的中华优秀文化元 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真正意义上树立文化 自信,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教学案例设计
一、 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关于节日的信息
2.学习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思政育人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
2•增加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
三、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任务讨论式教学方法
四、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式
学科能力与个人素养提高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会讲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
五、 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Warming up: Brainstorming (热身:头脑风暴)
1.How many festivals do you know both in and out of China? (国内外节日知道多少)
2.When did these festivals come from ?(节日来源)
3.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se festivals?(多少人庆祝这些节日)
设计意图:引入话题,熟悉关于中西方节日的词汇,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准备。
lead-in (导入)
Look the title of each picture and try to guess the topic of the following text?( 用 多媒体 展示关于节日的图片和预先设置的问题)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直观,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预测的习惯。
Fast reading (速读)
1.How many festival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 are they ?(文章提到多少种节日, 他们是哪些节日)
2.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Why ?(你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
设计意图:增加阅读知识的扩充巧,并对接下来的细读做好铺垫。
Detailed reading (细读)
Show a chart about the festivals (教师多媒体展示表格各种节日)
设计意图:细节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所收获。
Post reading (读后)
Make a conclusion about the festivals (读后总结)
Group work(小组任务型活动)
Design a conclusion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总结中国传统节 日)
1.When the festival take place? (他们何时发生)
2.What the festival is for?(意义何在)
3 .What the people do at the festival?(人们的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通过任务讨论与小组合作,增强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认同。
Homework (家庭作业)
Writing( Write a composition with the title I love Chinese culture)写一篇题为“我爱中 国文化”的文章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三)厚植尊重热爱生命的教育
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因此生命教育是课程思政理念下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学生是 有思想、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教师通过互动换位式 教学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互动换位思考中学会尊重与热爱生命, 进行厚植尊重热爱生命的生命教育。例如必修二第四单元野生动物保护的学习可以 促使学生参与互动,用英语表达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话题;安妮日记中犹太人遭到法 西斯的迫害,教师可以设计“你是安妮”的互动换位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 识和挖掘尊重生命的重要意义;通过唐山大地震的案例,促使学生在融入自我生命 认识的过程中学会积极热爱生命,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厚植尊重热爱 生命的教育。
Wildlife Protection 教学设计
一、 课程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并能运用本文出现的重点词汇、短语及句型
2.学会用英语表达与"保护野生动物"有关的话题
3.能根据野生动物话题有条理的做简短发言、对话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 去表达的能力
二、 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热情,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 责任感
3.通过学习,学生能意识到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对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非凡意义
三、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互动换位式教学方法
四、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式
学科思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五、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Step 1. Greeting (与学生打招呼)
Step 2. Daily report about life protection (日常英语汇报:关注生命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预设情景,增加阅读的兴趣。
Step 3. Reading (阅读)
(I)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the main ideas.(阅读找主要观点)
(II) Read and find the three stories of wild life protection.(细读三个野生动物保护的故事)
(III) Tibetan antelope, elephant and rainforest mean what in the passage.(藏羚羊、大象、热 带雨林分别代表什么) 设计意图:学科思维培养,培养批判性思维。
Step 4. Reading and Discussion(阅读与讨论)
Work in pairs and discuss how to respect life and do wildlife protection.(小组活动讨论怎 样尊重生命践行野生动物保护)
Then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do volunteers and do talk show in roles (. 邀请同学做志愿者 并且分角色做脱口秀) 设计意图:互动换位思考中学会尊重与热爱生命。
Step 5. Making a conclusion (总结)
Encourage students to make a conclusion ofthe text and list the reasons why it is important to respect life and protect the wildlife.(鼓励学生总结全文并列出尊重生命的重要原因)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能积极热爱生命,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树立保护野 生动物的责任感。
(四)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
“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 要方式” [[3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编.一北京:高等教育岀版社,2016.6
(2018.5 重印):197],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本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有用人才的理念,有必要培养 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百万英镑)是一篇非常好的戏剧,赤裸裸的反映出西方国家拜金主义盛行,缺乏 民主的一个典型案例。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本剧展演,体现人物
的语言、心理变化,感受西方国家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在金钱、地位、荣誉面前 对民主与法治的践踏,从而真正意义上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性。基于此, 教师经过分析和研究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和法制教育内容,设计具 体的教学案例,用事实说话,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精神。通过这些有意识的 培养,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促使每个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树立 正确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教学设计
一、 课程教学目标
1.本课的语言功能目标:恳请、点菜和购物
2.本课的语言结构目标:名词从句作宾语和表语
3.本课的语言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写作剧本
二、 思政育人目标
1.促使学生认识民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民主与法治意识
2.进行良好的金钱教育,促使学生正确的认识金钱,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三、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案例情景与互动换位式教学方法
四、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式
学习成绩与实践活动参与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五、 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Stepl. Warming up (热身活动)
1.Question: What would you doifyou were given alarge sum ofmoney? (问题假如你 有一笔钱,你要做些什么?)
Suggested answers: Ss'answersmay vary. (学生给出多样的回答) 设计意图:换位思考金钱的问题,案例情景教学体验相似的经历。
Step2. Fast Reading (速读)
1.About the author - Mark Twain (1835-1910) (马克吐温作者简介)
2.About how to appreciate a play — elements (欣赏戏剧的元素)
1.Dialogue (对话) ▲ setting (背景)
 
▲ theme (主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把握文化背景。
Step3. Read for structure (读结构)
1.Figure out 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passage.(分析写作风格)
2.Make clear ofthe components of a play. (明确戏剧组成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篇章结构,整体把握。
Step4. Post-reading (读后)
1.Summarize Henry's personalities based on the answers in the conversations and find out more examples to prove it.(总结Henry的人物特点,找出更多对话细节支撑观点)
2.Discussion: Do you agree that “Money talks”?(讨论:你同意金钱对话吗?)
3.Arouse Ss' interest for setting up a good money value and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社会责任感)
4.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respect the society and laws (. 培养学生尊重社会与法律的 能力) 设计意图:进行金钱观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认识民主的重要性,树立正 确的民主与法治意识。
(五)明确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殷嘱托:“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中时期正 是人生的拔穗期,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高中英语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关于理想 信念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调查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必 修一第三单元湄公河之旅,作者和姐姐在理想信念和个人担当方面就有很大的对比, 可以通过调查体验对比二人的差异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修五伟大的科学家约翰斯 诺战胜霍乱王一课,学生可以调查对比疫情下我国的钟南山、张文宏等医生的先进 事迹,相互分享的抗疫故事,利用英语传播我国的家国大事,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身上的重要责任,勇于承担建设社会主义中国 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A Visit to the Moon 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略读以及关键词的查找对段落大意和全文大意作整体理解
2.巩固本课关键词(组),再具体语境中读其音、记其形、解其意
3.借助关键字和图片提示复述课文
二、 思政育人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和共享的学习态度
2.了解月球生命起源和发展,唤醒学生航天梦想的意识的培养
3.号召学生以实际行动去参与航天事业的发展,承担历史任务
三、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调查体验式与任务讨论式教学方法
四、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式
学科能力与个人能力提高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五、 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Step I Warming up (热身)
1.Teacher: Good morning, class.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story does it tell?(教师跟 学生打招呼,看图片,询问故事内容)
2.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moon?(你了解多少月球知识?) 设计意图:引出本节课的中心,特意找了一个有关于月球的中国神话故事,不仅 仅和主题相关,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为下面的话题做好铺垫作用。
Step2 Fast-reading (速读)
Teacher: Now lets follow an astronomer, Li Yanping and his friend. Let's see what will happen during their visit? let's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then find out som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教师引导学生读关于李艳萍和他朋友拜访月球的课文, 询问发生了什么,快速阅读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在快读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锻炼阅读和快速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 Step3 Careful reading ( 精读 )
Teacher: Let's deal with the changes ofgravity. Now read Para2 carefully and then describe how the gravity changed for them. (分析重力的变化,细读第二段然后描 述重力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第二段落,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万有引力随着不同的情况发生 了不同的变化,提高学生寻找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Teacher: Let's deal with the changes of their weight. Read para2-3 then finish this form.(通过读2-3段,填表格,分析体重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阅读第二至第三段,帮助学生找出关键句子,领会随着重 力的变化,他们的体重也随之而改变。
Step4 Consolidation (巩固知识)
Teacher: Let's pay attention to som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in it. Please underline them.(在文章中划出重点有用的单词和短语)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对课文重点词汇的勾画,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也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有一个很好地语言输入,为下一步语言 输出活动做准备。
Step5 Discussion:(讨论)
1.Teacher: OK, let's watch a video. Who is he in the video? What did he say?(老师让 学生看视频,提问视频航天员是谁?他说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提升课堂乐趣,也让学生通过对我国航天员的认识, 过渡到下一活动,即对于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认识。
2.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achievements in China's space exploration? (中 国航天成就知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我国航天成就的讨论,使学生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相关的词汇, 是一个很好地输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肩负起青年学生身上的重要责任,勇于承担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 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Step6 Interview (采访)
An interview between a reporter from CCTV and you who came back from the moon.
(CCTV 的记者采访刚从月球返回的“你”)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情景的提供,使学生更近一步的体会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 就以及能够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骄傲之情,从而升华本课主题,引导学生以祖国 为荣,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结论
课程思政理念为新时代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理念和 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本地区高中英语思想育人水平。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践问卷 调查结果,分析了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存在问题,剖析了其成 因所在,总结了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原则,并提出具体实践 路径,最后通过具体案例设计将教材内容分为五大方面的思政主题教育内容。本文 希望通过此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方面,为内蒙古地区课程思政的实 施贡献一点力量。
此外,本文重点通过以下几点研究实证了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 政实施路径:第一,将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语言知识积累与培养价值观的思想政治 教育相结合,在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下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核心素养提升; 第二,在课本现有素材的基础上,大量挖掘教材中含有的关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 中国故事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英语语言鉴赏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和爱国 情怀培养;第三,利用案例设计将英语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通过“输入—内化— 综合-输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品格;第四, 由单元主题语境发散思维拓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英语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 的育人功能,让英语学习更加具有思想性、实践性和整合性。第五,以学生客观实 际为主,遵循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创新地运用英语知识与文化思想知识衔 接的方法,控制好相关内容的分量和难度,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的思想育人功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 程思政实施任重而道远,但是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指导下,经过每一位英语教师的 共同努力,将这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人文历史地理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热爱生命与 生态环保教育、文化认同与制度自信”等思政元素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在后期的研 究中,本文将继续研究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及其实施路径,不断 丰富和完善内蒙古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至四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 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人民出版社,1999(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习近平•-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
5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6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梅德明•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6.
9刘道义•外语基础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10郭跃进•高中英语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
11陈平•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2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3王学俭•立德树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4邵燕楠,陈玉梅,闻志香•中学英语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实践[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
15杨绍安,王安平,刘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 社,2013.
16李忠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年度发展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4.
17刘建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8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编.一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6.6(2018.5 重印)
19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编写组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8.
20盖庆武,贺星岳•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 社,2019.
2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2 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22文旭,徐天虹.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探索[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21.6.
23思想道德与法治[M].《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编写组编•一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21.8
24Rivers W M.Teaching Foreign-Language Skills[M].Teaching foreign-language skills.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1981.
25Ellis, R.The study of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二、期刊论文
1吴平川,郭延华,李彦苍.特殊背景下线上教学课程思政要素融入及思考J].教育 教学论坛,2020(44):81-82
2苏剑峰,牛强•对课程思政背景下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 刊),2020(10):68-69
3陆道坤.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 : 16-22
4李红梅、鹿存礼•新时代“课程思政”研究:综述与展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01)
5韩晓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一三四五五”机制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12):16-21
6郑敬斌、李鑫•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设初探[J].思想理论 教育.2019(11)
7李军刚•高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理论导刊.2019(11)
8卢君坪•大学英语课程推进“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 报.2019(06)
9刘云飞.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 究,2019.3(33)
10刘欣.“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8(12)
11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报.2018
(05)
1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 [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
1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
14高改玲•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学研究,2016(11) :23
15杜日升.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6(08) :82
16王方•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之比较[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07)
17 /741 K.111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Instruction on EFL Learners' Use of Epistemic stance[J]. Applied Linguistics, 2014, 35(1): 6-28I
18邱伟光•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1(08)
19何云峰.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路向及模式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 2009(10)
20 Schulz R A . Investigations in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dited by HOUSEN ALEX, &MICHEL PIERRARD[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7, 9 l(3) : 478-479
三、硕博论文
1李粤霞•“课程思政”实施的理念与路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2张彬•“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0.
3刘云霞.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思政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4王海花•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中北大学,2019.
5林泉伶•“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D].南京邮电大 学,2019.
6黄晓勇•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7李晓蕾.我国德育课程研究综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6.
四、报纸、网站类
1Wei Wang.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ystem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C]//Proceedings of 2021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Modern.
Management(ERMM2021).2021:223-226.DOI:10.26914/c.cnkihy.2021.031354.
2Qingying Lin. ASurvey Study on the College English I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C]//Proceedings ofthe 2020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nguistics,Literature and Teaching(2020 NALLTS).,2020:434-440.DOI:10.26914/c.cnkihy.2020.048200.
3李树生,朱晓丽,姜绪宝,叶晨,陈国柱.功能高分子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与实践 J/OL].大学化学:1-6 [2020-10-17].
4李振江•全面开展高校课程思政教育[N].甘肃日报,2020-10-16 (008).
5张荣军,汤云晴•深化“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观[N].贵州日 报,2020-10-06(003).
6王东征.创新发展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建设[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 民政府.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20:4.
7阮一帆,武彦斌•消除思政课“痛点”提升教育满意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0-03-12(001).
8陈翔.做好“课程思政”的供给侧改革[N].学习时报,2020-01-10(006).
9Kong Xiangxue. Analysis of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Broad Ideology and Politics"[C]//Proceedings of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s,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ICAMEI 2019).Clausius Scientific Press,2019:1116-1119.
10Miaoyan Wu. The Second Classroom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C]//Proceedings of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Educa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ICMEEM 2019).Francis Academic Press,2019:277-281.DOI:10.26914/c.cnkihy.2019.038440.
11Ping Ai,Wenbin Liu. A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al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 in Practical Teaching[C]//Proceedings of2019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earch(SSER 2019).Francis Academic Press, 2019:195-198. DOI:10.26914/c.cnkihy.2019.039910.
12黎克军•浅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 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534-535.
13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14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 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 (1).
15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意见> [N].光明日报,2013-12-24(1)
16 Bloom's taxonomy, https://www.edglossary.org/blooms-taxonomy/
17张正光,张晓花,王淑梅•“课程思政”的理念辨误、原则要求与实践探究[J].大 学教育科学,2020(06):52-57.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yingyujiaoxue/8590.html

上一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