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导 论 1
(一) 选题缘由 1
1.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2.沉浸式教学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2
3.当前有关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存在一定误解且应用不足 3
4.研究者自身的学习体验与研究兴趣 3
(二) 研究意义 4
1.理论意义 4
2.实践意义 4
(三) 文献综述 4
1.文献的检索与筛选 4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5
3.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6
4.本研究与已有研究的不同 13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1.研究思路 14
2.研究方法 15
一、 何谓沉浸式教学 17
(一) 沉浸式教学的定义与类型 17
1.沉浸式教学的定义 17
2.沉浸式教学的类型 18
(二) 沉浸式教学的发展脉络 19
1.加拿大沉浸式教学的发展概况 19
2.美国沉浸式教学的发展概况 19
3.我国沉浸式教学的发展概况 20
(三) 沉浸式教学的特点 20
(四) 沉浸式教学的优势 21
二、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23
(一)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23
(二) 语言输出假设理论 23
IV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
(四)情境认知理论 25
三、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现状调查 26
(一)访谈调查 26
1.访谈目的 26
2.访谈对象 26
3.访谈问题编制 27
4.访谈实施 27
(二)课堂观察 27
1.课堂观察目的 27
2.课堂观察对象 27
3.课堂观察量表编制 28
4.课堂观察实施 28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28
1.访谈结果与分析 28
2.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36
四、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41
(一)教师英语沉浸式教学能力和经验不足 41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缺乏趣味性 41
(三)缺乏日常生活中的英语沉浸式教育 42
(四)课堂人数过多导致应用较为困难 42
五、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在C小学的实践尝试 44
(一)实践目的 44
(二) Q市C小学: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实践学校 44
(三) 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整体设计 45
(四) 第一轮实践尝试: unit3 My weekend plan 46
1.计划阶段 46
2.行动与观察阶段 50
3.教学反思阶段 51
(五) 第二轮实践尝试: unit4 I have a pen pal 53
1.计划阶段 53
2.行动与观察阶段 57
3.教学反思阶段 58
(六) 第三轮实践尝试: Unit5 What does he do 60
1.计划阶段 60
V
2.行动与观察阶段 65
3.教学反思阶段 66
(七)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实践小结 67
六、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69
(一) 重新定位学习英语的价值 69
(二) 提高教师英语沉浸式教学的素养 69
(三) 建立英语沉浸式教学的立体系统 70
(四) 丰富英语沉浸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71
参考文献 73
附 录 78
附录一 78
附录二 79
致 谢 80
VI
导论
(一)选题缘由
1.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更新形式,相应地,英语考试制度 也在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中高考英语考核也突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制 度,学生学习英语的价值逐渐回归正轨。但是,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水平仍是差强 人意,英语教育的投入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速度存在差距,“费时较多而成效较低”的 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界,绝大多数学生在牺牲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之后,英语应 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仍然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水平,在当今英语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中显得很是 被动。
我国中小学生为了学习英语,确实耗费了太多精力和时间,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代价, 但这种投入与产出却并不匹配,学生的英语学习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英语听力上, 教师普遍使用中文进行英语知识的教学,只有偶尔通过播放录音来让学生做一下课本上的 听力练习,而往往也只是一遍就过,使得学生在英语听力上存在断裂式学习,常常在听到 英语时对英语词汇不敏感,明明有些句子很简单但还是抱怨无法听懂;在英语口语上,当 下小学英语教学常常以机械式背诵为主,教师多用汉语教学的方法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也 只能用学习汉语的方式学习英语,而中国学生对英语的熟悉程度远不如汉语,汉语的负迁 移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产生了阻碍,汉语式教学使得学生没有太多的机会说英语,甚至很多 小学生在学习读英语词汇时用汉语来标注发音,导致学生的英语发音不标准,因此很多学 生在不熟悉发音时常常会羞于开口或者说中国式英语,使得很多学生存在严重的口语焦 虑,“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存在;在英语阅读上,教师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常常会进行满 堂灌教学,要求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讲一下重点词汇和短语就结束,这忽视了学生对于 文章整体的理解程度,使得学生无法带入情境,这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在英语写作上,由于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存在很大差别,部分学生无法融入英语写作的语 境中,导致学生写出汉语形式的英语作文,而另一部分学生虽然能运用正确的语法写作, 但是由于没有在英语环境中生活的经验,常常使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英文写作,此外 教师在写作方面也盲目要求学生追求高级词汇和长难句子的运用,使得学生英语学习压力 倍增。
学生由于缺乏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长期以来一言堂填鸭式教育,机械模仿和枯燥重 复及被动记忆教育模式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厌倦学习、惧怕英语,这不仅影响学生英语综
1
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学 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和谐发展,英语教育改革的呼声益高,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改 革势在必行,探索出高效的英语教学方法也成为了英语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2.沉浸式教学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首先,英语沉浸式教学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一方面,由于采用沉浸式 教学,英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始终贯穿于各类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小学生在学习各科 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加强了对于英语的熟悉程度和接触机会,这使得学生间接巩固了自己的 英语基础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英语沉浸式教学对于语言环境的创设极为重视,尤其是 在校园内,尽可能地让学生沉浸在一种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多用英文来 进行交流,校园的一些设施和隐性资源也被英语覆盖,让学生所见处、所行出都能与英语 有关,学生处于这样一种人为创设的英语环境中,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语言天赋和潜能, 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效果和效率。
其次,英语沉浸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沉浸式教学不是一种单 独使用的教学方法,在整个过程中,会配合以多种教学形式来进行,而且为了使学生更好 地沉浸在英语学习状态中,也会丰富教学内容,在以教材为基础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学生 更感兴趣的知识,创新性地实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一些目标。脱离常规课堂的那种沉闷, 沉浸式教学活泼生动的风格使得小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高涨,发 现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有效缓解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沉浸式教学要 求学生们“浸泡”在全英环境中,这也迫使他们不得不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学生们在 潜移默化中便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内化于心,长期以往,水平自然就得以提高。
最后,英语沉浸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建立起英语思维是学好英 语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只要形成英语思维,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时候就不必经过汉 语翻译这一环节,可以自动直接作出英语反应,但是英语思维的建立并不简单。沉浸式教 学完全抛开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忘掉母语”,直接用英语来进 行英语知识的讲解,也强调学生的英语回应,迫使学生减少对母语的依赖,慢慢习惯用英 语来作出回应和表达需求,从而使英语学习的过程与应用的过程紧密联系起来,小学生的 英语思维框架就得以构建起来。同时,研究表明英语沉浸式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 平,而且不会影响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的促进作 用。
3.当前有关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存在一定误解且应用不足
关于沉浸式教学的研究国外已经颇为成熟,但在国内还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这使得 沉浸式教学在国内缺乏整体的研究体系,进而导致了一线教师对于沉浸式教学缺乏正确的 认识,由于认识上存在误解,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虽然沉浸式教学早在 1997年就已引进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双语学校陆 续建立起来,但是,沉浸式教学在我国普通小学英语教学领域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一 方面是教师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教学难度较大。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对沉浸式教学的认 识模糊,比如把“部分沉浸式教学”理解为在课堂上部分使用英语,部分使用母语,这完 全是对这一概念的断章取义,因为实际上不论是部分沉浸式教学还是完全沉浸式教学,教 师在课堂上都应坚持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在整个过程中使用英语授课,教师必须明确部 分沉浸和完全沉浸的区别仅在于进行全英教学开始的年龄段以及使用的范围。由于教师的 认识和能力不足,无法为学生创造恰当的英文学习环境,导致小学生无法快速高效地掌握 英语技能。沉浸式教学的理想状态是不管课上还是课下都要求学生使用英语,但现实是许 多教师在课堂上做到全英教学都已实属不易,更不用说做好课下的沉浸式教学衔接工作 了,由于这种断裂式沉浸教学的普遍存在,学生使用英语的良好习惯很难真正建立起来, 沉浸式教学的目的也就无法真正实现。目前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在一些双语实验学校中应 用较为广泛,但在大部分小学中应用流于形式,更多的是在公开课中应用,导致沉浸式教 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研究者自身的学习体验与研究兴趣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笔者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到高考结束,也经历了十年的 时间,但英语应用能力并不是很强,一方面是老师和家长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的考 试,在英语教学中只教授考试内容,教学模式单一,慢慢磨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另一方面是没有练习说英语的机会,在生活中用不到英语,导致英语能力一直提不上去。
进入大学之后,在与外教进行交流时存在很大的语言障碍,我说的“中式英语”对方 听不懂,对方说的地道英语我也半知半解。外教在进行英语教学时的内容和方式也和国内 的英语教师大相径庭,比如:进行写作教学时,外教更倾向于学生写短句子,句子越简单、 概括性越强,外教越是欣赏,而国内英语教师从我们刚接触英语时就要求我们努力去学习 写长难句;进行单词教学时,外教更注重我们的发音,而且会在发音方面花更多的时间, 甚至在考核时会单独列出来,而国内英语教师更注重我们会背会写。外教不会说中文,我 们必须努力学会用英语去表达我们的想法,整个大学期间,我的英语能力提高得更显著, 尤其是在说英语方面,不再不敢开口了,后期也基本上能听懂外教说的内容了,大学英语
3
成绩也得到了外教的认可。
这让笔者开始反思之前十年英语学习经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英语语言环境, 缺少可以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人。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为学生营造全英的学习环境、创 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是很有必要的,这会使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更加显著,学习兴趣更加浓 厚。单纯的追求学生高分数的英语教学理念并不能带来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只有让学生 喜欢学英语、乐于学英语,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本质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近年来为了改变小学英语教学费时多而效不高的现象,专家已经提出了不少对策和措 施。沉浸式教学在许多国家第二语言教学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结合当今的教育现状, 笔者认为沉浸式教学的理念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可行的,因此对沉浸式教学进行了较 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丰富提高小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相关理论研究,也为英语教学模 式的改革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从而解决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费时多而效不高” 的问题。
2.实践意义
目前沉浸式教学虽然已经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认可,其独特优势也为人所称道,但 并没有在我国中小学英语课堂上广泛推广和实践,相关的实践研究明显不足。本研究对Q 市市区小学的英语沉浸式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 Q 市 C 小学为实践对 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尝试,希望能给我国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可行的 优化策略,以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英语沉浸式教学。
(三)文献综述
1.文献的检索与筛选
本人分别以“沉浸式教学”、“浸入式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获得相 关学术期刊论文 422 篇,学位论文 106 篇;分别以“英语沉浸式教学”、“英语浸入式教 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得相关学术期刊论文33篇,学位论文6篇。以“Immersion English
4
Teaching”为检索词在电子图书的在线服务系统进行搜索,共获得相关文章8355篇。经过 对相关文献的广泛阅读和反复阅读,最终选择了大约50 篇优秀期刊论文、10篇优秀学位 论文、10 本优秀著作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主要是对国内学者强海燕、赵琳等“中加教育合 作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结果以及Johnson、Genesee等国外学者的研究 成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整合。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沉浸式教学相关研究
20 世纪 60 年代,加拿大魁北克的英裔加拿大家长开始意识到由于他们几乎不会说法 语,也没有去系统地学习过法语,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面对这 种窘境,该省蒙特利尔郊区圣兰伯特学区的家长们联合起来,共同向当地政府施压,强烈 要求学校改进目前的教学模式,全面渗透法语教学。法语沉浸式教学实验便应运而生,可 喜的是这种由家长意愿提出的教学方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确实使英裔加拿大孩子的法语 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此沉浸式教学开始备受关注和推崇。
在加拿大,沉浸式法语教学的成功经验还被借鉴到了其他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如对讲 法语的学生进行英语沉浸式教学;在埃德蒙顿,对讲英语的乌克兰裔学生进行乌克兰语沉 浸式教学;在蒙特利尔,对讲英语的印第安人莫霍克族学生进行了莫霍克语沉浸式教学。
①通过实践,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沉浸式语言教学模式在加拿大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其辉煌成绩在世界各地也 不胫而走,帮助许多国家改革和推进了本国的双语教育,如在美国旧金山,对讲英语的华 裔和西裔学生分别进行了汉语沉浸式教学和西语沉浸式教学;在夏威夷,对讲英语的夏威 夷本土学生进行了夏威夷语沉浸式教学;在西班牙,对讲西班牙语的学生进行了加泰罗尼 亚语沉浸式教学;②芬兰也对学生进行了沉浸式瑞典语教学,帮助学生顺利成为高质量的 双语人才;英国的威尔士和爱尔兰同样取得显著成效。现今,沉浸式教学相关理论已经颇 为成熟,实践也证明对第二语言的学习非常利好,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了借鉴和完善。
加拿大沉浸式教学取得的伟大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国很多学者们也开始对沉浸式教学 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期将其成功经验升华成为较为完善和成熟的理论体系。如 弗雷德•吉尼希(Fred. Genesee)较为全面且详细地介绍了加拿大的沉浸式教学;德和夏普 森(Day and Shapson)对加拿大的沉浸式教学在介绍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评价; 加拿大的斯旺(Swain)、德国的沃夫(Wolf)、日本的玻斯特维克(Bostwick)等都对沉
①王助.加拿大“沉浸式”法语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1995(01):5-7+4.
②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创举及其在我国的尝试一双语人才早期培养研究[J].学前教育研 究,2000(05):25-28.
5
浸式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为沉浸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①
通过对国外有关沉浸式教学研究的分析,笔者发现在沉浸式教学的研究领域,国外学 者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沉浸式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二是沉浸式教学在各国第二语 言中的应用研究;三是沉浸式教学的本土化发展模式研究。研究趋势也从专注于沉浸式教 学本身转向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探索。
(2)英语沉浸式教学相关研究
随着应用沉浸式教学的范围不断扩大,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的优势逐渐显现,因此 很多国家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更倾向于应用沉浸式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如新加坡对于沉浸 式教学颇为青睐,对于本国幼儿的英语教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日本的加藤学园先后在 小学部和幼儿期对学生实施英语沉浸式教学,实践证明,在完全不同的东方语言环境和教 育环境下,应用英语沉浸式教学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 2003 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以下规 定:日本 18 所高中不仅应将英语作为日常教学的必修课,还应将英语作为其他科目的教 学语言;②芬兰、南非也在英语沉浸式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
国外对英语沉浸式教学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沉浸式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和师资培养 上。在教学效果上,研究者关注的是英语沉浸式教学是否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速度和兴 趣、是否会对学生母语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产生不利影响、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研究结果的各项数据表明,参加英语沉浸式教学的儿童不仅英语水平有所提高,母语的规 范用语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对于学生学科成绩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教学策略上,主 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学习的能力,能够容错,加大英语语言的输 入和输出;在师资培养上,国外很多国家等都有专门进行英语沉浸式教师培训的规定及机 构,如新加坡规定英语沉浸式教师的培训由国家级部门进行开展;日本政府拨出更多的教 育经费用于日本英语教师的培训。③
3.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成就是大多数教师 对英语课程目标有了更正确的理解;教师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充分利用各类现代 化教学资源,让英语教学也能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不至于与当代小学生的多元化生活脱
①杨勇.浸没式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②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岀版社,2003:121-124.
③郑秋贤.借鉴芬兰、新加坡、南非的浸入式双语教学经验开展我国浸入式教学[A].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C].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岀版社,2001:55-60.
6
节;能够主动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创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同 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得英语知识的教学充满新鲜感,不再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在评 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倾向于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对学生 进行全面评价和动态评价;对于英语教师的学历和能力等各方面也不断提高要求。然而, 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并不是很令人满意,普遍存在“费时多而收效低”的问题,通过 查阅文献和实践调查,发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杜新秀通过调查指出当前小学生英语学习环境不容乐 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很少使用英语,很多好的学习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能够 合理利用资源和创设环境能给学生提供更充分地接触英语和直接使用英语的机会。 ①闫华 认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形式和方法太过单一,同时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无法真正地掌 握学习英语的技巧,英语水平和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提高,学习英语的本来目的是加强与 国际间的沟通和交流,它的本质是一门语言,在英语教学中不能本末倒置,应该加强学生 听说能力的培养,将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引入到课堂中,增强英语的工具性,让学 生在情境中模拟对话,使得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得以有效衔接,学生走出校园也能开口说 英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②
二是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刘旭珠通过调查指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水平 也息息相关,单纯通过比较学生的成绩来判断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片面的,更要关注学 生的整个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高分低能显然不能真实地表明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作者认 为教师水平有高低之分,低水平的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将知识不加整理和完善灌输给学生, 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高水平的教师会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自 我学习和自我提高。众所周知,知识是无穷尽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想要将所有知识教 给学生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应将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得以 持续发展,英语素养才能真正形成,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③而现实状况是大多数 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师仅仅是停留在低层次的教学。
三是班级人数过多。杜新秀认为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才是英语学习 的最终目的,“一对一”教学是最理想的教学形式,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小班教学 都尚且困难,针对性教育更是不现实,面对大班额及多班教学任务,英语教师没有太多的 时间和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使得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材施教困难重重,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英语水平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④赖奕指出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很难将班级人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在这种人数较 多的班级中,实施英语教学本身难度就很大,因为除了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拿出部分时间 和精力维持课堂秩序,实施沉浸式教学更是难上加难,针对性辅导不够,因材施教不现实,
①杜新秀广州市小学英语教学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10(01):36-39.
②闫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科教导刊,2021( 12):144-145+152.
③刘旭珠.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④杜新秀广州市小学英语教学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10(01):36-39.
7
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沉浸式教学重视输岀,而学生没有很多机会在 课堂上练习英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也会被削弱。①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地控制班级学 生人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改变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始探索有效提高小 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理论依据、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总结如下: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理论上,建构主义理论、输入—输岀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语 境理论、图式理论等重视意义建构、主动建构、情境建构、多元建构的理论开始受到英语 学术界的重视,不少学者基于其中某一理论探讨对小学英语语音、阅读、词汇等方面教学 的作用,从而提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
在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为了改变当前小学英语教学“费时而效低”的现 状,不少学者和一线教师都提岀了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情境 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自然拼读法、全身反应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方法。近 几年,思维导图、戏剧教学法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被逐步引入小学英语教学当中,经过 研究与实践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不少研究者开始重视英语绘本在英语辅助教学 中的作用,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丰富起来,以期以其新的教学理念革新传统教学方式。
(2)沉浸式教学应用领域与现状研究
沉浸式教学的应用标准之一是,没有人希望参与沉浸式教学的学生以牺牲母语为代价 来学习法语,这种教学方式对于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所面临的困境具有很大的帮 助,因此一经引入就首先被应用到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热孜万古丽•买买提从简要介绍 加拿大沉浸式教学入手,分析了推动沉浸式教学得以成功的原因,并在比较新疆双语教育 与沉浸式教学后,尝试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在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习动机和学 习氛围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就问题的改进提出建议;②乌达通过前测、问卷调查和 后测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沉浸式教学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高中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证明了 其有效性;③余保华以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基本的研究视角,通过文献分析、实证调查等多 种研究方法,对澜沧拉祜族双语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描述与解释,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④
1997 年 6 月,强海燕教授首次将英语沉浸式教学引入中国,中国与加拿大成立了“中 加教育合作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课题组”,制定了实验方案,在西安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八 所幼儿园和五所小学开始了早期英语半沉浸式教学实验,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后沉 浸式教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不少双语学校逐步建立起来。高吉将沉浸式教学应用于
①赖奕.浅谈“沉浸式”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及挑战[J].教育现代化,2019(A0):209-210.
②热孜万古丽•买买提.加拿大沉浸式教学法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启示[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06):10-14.
③乌达.沉浸式教学在蒙古族高中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
④余保华.双语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8
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中,以某所外国语实验学校为实践学校进行了专门的英语沉浸式课堂教 学实践(包括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的制定、教案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期结束 后针对学生对于英语沉浸式教学的认可度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沉浸 式教学对于提高英语水平确实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给我国中小学英语沉 浸式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指导性建议。①
随着沉浸式教学的优势逐渐凸显,沉浸式教学也被广泛应用在学科教学中,陈中杰、 王晓群将沉浸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将《我变成了一棵树》置于单元整体 情境中进行学习,并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阅读,以读带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 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想象世界中,使得阅读充满感情。②潘树国、张娟将“短时沉浸教学” 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课,根据沉浸环境的真实程度和沉浸的深浅程度,分为三种情况:一是 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二是专门活动,专项锻炼;三是真实生活,亲身实践。③
近几年,沉浸式教学应用于大学教学中的有关研究激增,除了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 还对应用于其他专业进行了初步探索,将沉浸式教学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沉浸式教学 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学前教育、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体育、医学等专业领域教学中,不 少研究者也通过实践证明了应用沉浸式教学对于专业知识的习得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现状研究
1)教学策略的研究
赵琳、强海燕等CCUEI课题组成员在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实验研究中,总结出了一 些应用沉浸式教学的策略,笔者结合英语沉浸式教学进行了整理,具体如下:
①直接学习
“直接学习”是指英语语言的学习不用母语做中介,直接建立英语语言的符号系统。即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汉语,直接用英语来进行教学,这样有 助于学生形成直接用英语来表征事物的思维模式,而不是用英语来翻译事物的汉语表达。 比如,教师想让儿童学会苹果的英文表达,我们不应该对学生说“这是苹果,它的英文翻 译是apple”,因为这样我们就用汉语充当了过渡语,学生以后看到苹果时的第一反应仍然 是汉语。我们应该直接告诉学生“This is an apple”,让学生直接知道苹果这个事物的英文 表征,学生就能产生直接的英语反应,不必经历“翻译”这个环节,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自然而然就会提高,有助于学生英语概念的直接建立和英语思维的直接形成。
②类似习得
“类似习得”是指用类似于习得母语的方式来让儿童学习英语,注意避免落入英语习得 就等同于汉语习得的这样一种误区。英语沉浸式教学借助母语习得的方式,将语言学习和
①高吉.沉浸式教学法在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6.
②陈中杰,王晓群.构建读写一体的想象世界一《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尝试[J].语文建设,2020(06):66-68.
③潘树国,张娟.“浸入式”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6):9-11.
9
认知过程紧密相连,让儿童在生活中养成用英语来表达想法和需求的习惯,使得英语不仅 仅只是作为一个学习对象而存在,它更多的是突出实用性和工具性的一面。儿童习得英语 的目的和汉语趋于一致时,就能将英语学习的被动性转化为主动性,英语的趣味性和可接 受性也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这便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对目的语的大量输入 是语言习得的基本特征,而“沉浸式”体现了英语语言学习的大量输入。在大量输入过程 中,儿童对于英语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这便为语言的生成创设了前提。因此,教师应该 像健谈的母亲一样多与孩子进行英语交流,尽量不正面纠正孩子的语言错误,而是不断地 重复正确的单词和句子并为孩子做示范,儿童的模仿能力很高,潜移默化中便习得了正确 的语言规范。
③正强化英语反应
在英语沉浸式教育活动中,儿童不会立即作出英语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一段“沉 默期”。当儿童经过“沉默期”开始学着用英语表达诉求时,教师应大加鼓励,热烈赞扬, 因为这说明儿童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开口说英语了。我们孩子的英语学习太过注重读写,对 于听说有所忽视,导致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而这种正强化英语反应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说、 大声说、主动说。当学生开口说英语时,不要太过注重对错和音调,积极引导他们继续说, 让儿童知道我们对于他们开口说英语有所期盼,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儿童会表现得愈发 自信和勇敢,说英语的意愿会更高。正强化对于学生初期学习英语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 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和欣赏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英语思维,改变目前英语学习中所存 在的“哑巴英语”现象。
④弱化汉语反应
在英语沉浸式教学过程中,当儿童开始对教师的英语语言产生理解和兴趣的时候,儿 童会选择用母语来回应教师,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汉语反应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回应, 如果不加以弱化,儿童就不会有英语反应的这种意识,或者说无法脱离“汉语翻译”这个 环节直接说出英语,但是此处所说的弱化并不是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而是选择无视或者 消极反应,注意不要批评和制止,打击儿童的积极性。当儿童出现汉语反应时,教师应该 选择更温和的方式让儿童明白这并不是教师想要的回答,教师可以反复多次地用英语重复 儿童应作出的英语反应,儿童都有向师性,在有意无意地模仿过程中最终会建立起自己的 英语系统,而一旦学生尝试用英语来回应教师时,应及时地给予赞扬和掌声。儿童都是渴 望得到教师的夸奖的,当儿童意识到自己在说出英语而不是汉语时更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时,便会增加英语回应的频率,养成英语回应的习惯。
2)教学方法的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联系实际,笔者发现在英语沉浸式教学中,经常结合起来应用的 教学方法有:
①任务型教学法。一些教师展示了自己在沉浸式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
10
具体实施流程,探索了二者可以结合使用的原理和机制,以帮助更多教师更好地在英语教 学中应用该方法;一些一线教师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创新出各种任务型教学法可以采 用的活动任务,如游戏型任务、分析解决问题型任务、分工合作型任务、动手实验型任务 等,这些都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帮助。如余璐、周超飞指出沉浸体验是人们在从 事一项学习或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投入状态,任务型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在课 堂教学中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教学,二者方式相似,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 习者的思维和能力方面的提升,因此将二者结合是可行的,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得到更 进一步地提高,也可以使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更好地发挥。①
②自然拼读法(Phonics)。我国已经开始在英语沉浸式教学中应用自然拼读法,且取 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很多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倾向于用拼读法来教授学生英语词汇,也总 结出了不少有用的经验以供同行们借鉴,如张文静提出在教学中应用自然拼读法应建立模 块意识,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②蚁楚华总结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自然拼读法的 一些教学策略; ③梅月云等学者对于澳门幼儿园和小学一至四年级应用自然拼读法的现状 进行了经验总结,以期找到自然拼读法更为合适的实施路径。④这种教学法把枯燥无味的 单词背诵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儿童 心理发展的规律,将其与沉浸式教学结合起来用,相信对于英语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③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教师更喜欢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思 维的活跃性和创新性。黄小丹指出在沉浸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能力和 现有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定量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养成自 学和互学的习惯;⑤张赛红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了相 关研究,通过前后测比较证明了该种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⑥在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中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以及保持英语思维活跃的频率,同时可以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④情景教学法(Scene teaching method)。情景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 一定的真实情景或者虚拟情景,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很 多英语教师看到了情景教学法与沉浸式教学的相契合之处,进而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并 得到了一些成功经验,如朱莲英、赵如提出最常见的情景教学法就是利用实物,将客观事
①余璐,周超飞.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沉浸教学模式与实践J].河南社会科学,2012(06):78-80.
②张文静.英语拼读法Phonics之初尝试[A].赵微,段亚绒主编.“教英语”与“用英语教”: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C].西安:陕西 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111-113.
③蚁楚华.Phonics教学法在英语浸入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A].赵微,段亚绒主编.“教英语”与“用英语教”:外语教学改革与创 新[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岀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114-117.
④梅月云,郭淑芬.浅谈Phonics教学法[A].强海燕等主编探索与创新:英语浸入式教育在中国[C].澳门:科教文岀版 社,2009:134-135.
⑤黄小丹.美国外语浸入式教学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4(07):8-12.
⑥张赛红.小组活动对幼儿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A].强海燕等主编.探索与创新:英语浸入式教育在中国[C].澳门:科教文岀版 社,2009:276-280.
11
物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①此外,也可以通过图画、 各种活动和教学设备等来创设虚拟情景。学生进行沉浸式英语学习必然伴随一定的情景, 只是单纯传授知识点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沉浸”到课堂中,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创 设情景以及将英语学习同情景有机融合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使英语 沉浸式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⑤TPR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反应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动作联 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来教授语言。李雪锋提出可以将全身反应法应用到沉浸式教学的 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动作来统一学生的动作,让学生看到动作的同时马上可以 在大脑中反应出相对应的语言,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②相比于语 言,学生对于动作的记忆更为深刻,在进行词汇和阅读教学时,多使用动作可以弥补沉浸 式教学中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听不懂的这么一种困境。
3)英语语言发展水平研究
英语沉浸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实有着显著的效果,许多研究者都证实了 这一点。如张磊等人通过分析得出在沉浸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用意识相比于 普通教学班级的学生来说明显更强;③迟延萍、赵微对沉浸式教学班级和普通教学班级学 生的语音意识、认知能力、英汉两种语言能力、学科学习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发现沉浸 式班级学生的成绩更为优秀;④赵琳、强海燕等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儿童在接受沉浸式 教学过程中,真正作出英语反应之前总是会存在一段“沉默期”,随着儿童接触英语时间 不断延长和范围不断扩展,儿童的这种“沉默期”会逐渐缩短,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意愿不 断增强,英语交流的频度不断提高,儿童的直接英语思维也逐渐形成。⑤
4)母语发展水平与学科知识研究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中心的卡明斯教授(Jim Cummins)认为,好的双 语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而且不会影响学生的第一语言水平和对学科知识 的掌握。因此,更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如何实现沉浸式教学所要求的语言和学科的 双重目标,从而确保沉浸式教学的成效最大化。这方面我国的研究数量较为丰富, CCUEI 课题组成员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双重目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如强海燕、赵琳指出让 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学科知识难度是很大的,一方面专业术语用英文来表达学生很难听 懂,另一方面用英语讲授学科知识过于枯燥无聊,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创新教学方 法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师讲课要保持热情,同时也要利
①朱连英,赵如.论幼儿早期英语浸入式教学[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06):93-94+98.
②李雪锋.浸入式教学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8(11):57+48.
③张磊,闫嵘.浸入式教学对学前儿童英语语用意识的影响[A].强海燕等主编.探索与创新:英语浸入式教育在中国[C].澳门: 科教文出版社,2009:25-30.
④迟延萍,赵微.我国小学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07): 13-18.
⑤赵琳,强海燕.儿童早期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与课程建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2(04):30-33;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 语言浸入式教学创举及其在我国的尝试一双语人才早期培养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0,(05):25-28.
12
用好多媒体设备,在授课过程中多组织一些活动和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 到这种教学模式也是生动有趣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自然就会 被调动起来。①因此,英语沉浸式教学不仅没有影响儿童的汉语学习和学科知识的掌握, 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对于学科知识的内化。此外,一些学科教师将沉浸式教学应用 与自己所教学科中,总结出很多更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英语沉浸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给同行教师们提供了借鉴。
5)相关非智力因素(情感、性格、兴趣等)研究
素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英语教育注重的也 不仅仅是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英语沉浸式教学中,关于学 生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不少。如周向红对西安爱知中学两年的初中英语沉浸式实验作 了评估,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思维能力、综合文化素质和 个性健康发展都显著优于对照班学生;②强海燕和赵琳发现,英语沉浸式教学班级的孩子 更加自信阳光,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远远高于 普通班级。③这表明,英语沉浸式教学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学 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4.本研究与已有研究的不同
综上所述,经过查阅与分析相关文献,可以发现有关沉浸式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 颇为丰富,但是有关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其实数量并不算很多,大多数文章存在重 复引用、理论挖掘不深、研究问题重复等现象。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对这些比较零散的沉 浸式教学研究加以系统地整合和梳理,尤其是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沉浸式教 学有利于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一面挖掘出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解释层面。
客观而言,我国沉浸式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还是是以介绍国外的理论和实践为 主,这有积极的一面,使得我们对于沉浸式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入,但是脱离我国英语教学 实际,导致沉浸式教学无法与我国的英语教学完美契合,所以今后的研究还需要将目光投 回“自我”上,注重将沉浸式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融合贯通,扎根于本土进行相关的 理论和实践研究,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沉浸式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说,英语教育是一 种实践活动,相应地,沉浸式教学的相关研究也应该从实践中生发,因此其研究也应该回 归实践、与时俱进,抓住“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赋予沉浸式教学更具有时代意义的内 容,如果能在实践中与沉浸式教学有效结合,我们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
①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0(04):38-41.
②周向红.西安爱知中学初中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研究[A].强海燕等主编.探索与创新:英浸入式教育在中国[C].澳门:科教文 出版社,2009:100-103.
③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0(04):38-41.
13
而针对上述所提到的英语沉浸式教学理论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缺乏一定 的英语沉浸式教学实践等问题,本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一方面,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 后,发现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导致国内小学生英语水平一直提不上去的根本原因之一, 很多学者在论文中都有提到这一点,但是针对性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聚焦这一点,主要 研究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另一方面,本研究在阅读了 大量文献基础之上,发现英语沉浸式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所需的语言环境,但是系统研究 和实践应用相对不足,因此对加拿大沉浸式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研究,并且在非 双语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了英语沉浸式教学的实践尝试。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展开的研究。理论方面,主 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沉浸式教学的研究文献和相关著作,在深入分析的基 础上,对沉浸式教学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梳理。实践方面,首先是运用访谈法、课堂观察法 等研究方法了解沉浸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其次是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最 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之上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为期三轮的实践尝试来验证沉浸式教 学应用于小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一线教师在小学阶段实施英语沉浸式教学 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具体的研究设计如图 1 所示:
14
2.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是指通过对自己所要研究领域的已有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深入地理解所 要研究的对象,从而引出自己研究观点的方法。在对文献的查阅与分析过程中,笔者重点 阅读了国内外对于沉浸式教学的应用与实践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沉浸式教学进行了较为系 统的总结研究,梳理了沉浸式教学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理论依据,并且通过查阅前人 的研究,可以给笔者一些启发和思考,以期本研究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研究结果。
(2) 访谈法
本研究对Q市市区三所小学的一线英语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教师对于沉浸式教学 的态度和认识、在实施英语沉浸式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原因、教师对于改进英语沉 浸式教学的一些建议等。在进行了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实践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英 语沉浸式教学的效果以及他们对于英语沉浸式教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15
(3)课堂观察法
在本研究中,为了了解沉浸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真实的应用情况,笔者制定了课 堂观察量表,用以观察在整个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的活跃程度 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参与情况。笔者在未透露听课意图的前提下,对 Q 市 C 小学的两位 英语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和录像,随后将课堂观察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自 己的访谈结果,得出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实施的真实现状,为之后的研究做准备。
(4)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从教育实践中发现的教育问题出发,由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合作按照计划 一步步地进行探究,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认识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 法。在本研究中,笔者在对英语沉浸式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小学英 语教学中存在的“费时多而效不高”的问题,进行为期三轮的英语沉浸式教学的实践尝试, 以期通过亲身实践从中找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沉浸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 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16
一、何谓沉浸式教学
(一)沉浸式教学的定义与类型
1.沉浸式教学的定义
沉浸式教学在《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里解释为:“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 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这种解释初步揭示了沉浸式教学的应用原理,也指出沉浸式 教学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应用于第二语言的教学中,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 中。沉浸式教学与一般的双语教学方法相比,其独特性也显而易见。
Genesee对沉浸式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沉浸式教学作了如下定义:学生的母 语不只有一种语言,而是存在多种群体语言,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的课程用第一语言来 讲解,有的课程(至少占所有课程的一半以上)用第二语言来教学。①Genesee主要从沉浸 式教学的教学群体、沉浸式教学的方式和沉浸式教学中第二语言运用的比例三个方面限制 了沉浸式教学的概念。
Wode重新对沉浸式教学的概念进行了概括:沉浸式教学是指以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 言来进行学科知识教学的一种双语教育的方法。②这一定义对于沉浸式教学的应用少了诸 多的限制,只要是进行第二语言的教学,都可以应用沉浸式教学这一模式,这一定义更符 合时代的发展,也更符合各地应用沉浸式教学取得巨大成效的成功经验。
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沉浸式教学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规定,最受关注的是强海燕对沉 浸式教学的定义:所谓沉浸式(Immersion)教学是指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一种教学 模式。即教师为学生创造一种第二语言环境,在这个人为创设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之间 只能用英语进行交流,暂时性地“忘记母语”,不管是教授第二语言还是学科知识,都用 英语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在沉浸式教学中,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 工具。③
综上所述,本论文所采用的沉浸式教学的定义为:沉浸式教学就是通过场景化的方式, 搭造一个无限接近母语环境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习英语的学生完全“沉浸”在由英语所 构筑的环境氛围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全英交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英语的使用, 帮助他们形成直接英语思维,从而达到使学生英语能力迅速发展并最终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①Genesee F. Learning Through Two Language: Studies ofImmersion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M].Cambridge, MA: Newbury House, 1987:137-138.
②Wode, H.Lernen in der Fremdsprache一Grundzuge von Immersion und BIU[M] .Ismaning:Hueber, 1995:12.
③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0(04):38-41.
17
的学习目的。
2.沉浸式教学的类型
王助首次对加拿大沉浸式教学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他基于沉浸式教学的开始时间不 同将沉浸式教学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早期沉浸式(也称为长期沉浸式)、中期沉浸式和 晚期沉浸式(也称为短期沉浸式)。其区别仅仅在于沉浸式教学开始的时间不同,早期沉 浸式一般从学前班或一年级就已经开始了;中期沉浸式一般从二年级到五年级开始;晚期 沉浸式开始时间比较晚,多从六年级及以后才开始。另外,他根据第二语言在课程教学中 所使用的量不同,将沉浸式教学又分为完全沉浸式和部分沉浸式,完全沉浸式是指所有的 课程都用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部分沉浸式是指只有一部分课程是用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 的。①
李昆对于沉浸式教学的分类与王助的分类方法基本一致,只是他将晚期沉浸式教学进 一步细分,分为一年制晚期沉浸式教学和两年制晚期沉浸式教学。前者是指用第二语言对 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持续一年,后者则是持续两年。②可以看出,研究者对于沉浸式教学 类型的划分越来越精细,这也体现了研究者在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也将本国的英语教学实际 情况考虑进去了,以期找到一个更适合我国英语教学的沉浸式类型。
袁平华等学者详细阐述了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沉浸式教学模式。 20 世纪 80 年代初, 渥太华大学把在中小学普遍应用的沉浸式教学引入到大学阶段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建立 了保护性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由专业课教师用学生的第二语言进行专业课的教学,开辟了 在大学阶段进行第二语言教育的新途径,也被称为“晚晚期沉浸式”教学。③
惠天罡根据三个标准对沉浸式教学进行了分类。一是根据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课时 比例不同,沉浸式教学可以分为完全沉浸和部分沉浸;二是根据二语介入的阶段不同,可 以分为早期沉浸、中期沉浸和晚期沉浸(Swain&Johnson,1997;Genesee,2008);三是根据 教学中使用少数族裔语言强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单向沉浸和双向沉浸(Fortune&Tedick,20 08;Tedick&Wesely,2015)。④所谓双向沉浸就是把两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编排在一个 班级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双语能力。
强海燕、 Linda Siegel 将沉浸式教学中第二语言使用比例和开始时间相结合,总结了沉 浸式教学主要有四种模式:早期完全沉浸式,早期部分沉浸式,中、晚期沉浸式和晚晚期 沉浸式。⑤这是基于我国的沉浸式教学实验所得出的结果,这样分类更符合我国不同地区 和不同群体应用沉浸式教学。
①王助.加拿大“沉浸式”法语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1995(01): 5-7+4.
②李昆.加拿大的早期和晚期浸入式教学模式及其成效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0):34-39.
③袁平华,米保富,胡洁茹.渥太华大学沉浸式双语教育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07):141-144.
④惠天罡.基于CBI的美国汉语沉浸式教学的分析与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20(04):532-545.
⑤强海燕,Linda Siegel.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发展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07):1-7.
18
(二)沉浸式教学的发展脉络
1.加拿大沉浸式教学的发展概况
沉浸式法语教学起源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 20 世纪中叶,魁北克省的英裔加 拿大人发现由于缺乏对于法语的掌握,使其生活和就业都存在着种种困难,这对自己孩子 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必须彻底改变当前的劣势情况。为了让自己孩子在以讲法语为 主的这个社会中能够立足,他们渴望着孩子能够进入法语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从而掌握 法语这门语言,以帮助找到满意的工作,但很显然此举受到了法裔加拿大人的反对和阻碍。 但是英裔家长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团结起来,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自己后代的法语学 习想到了一个较为激进的教育方案,那就是让儿童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全部用法语进 行教学。通过共同向教育当局提出请求和建议,政府迫于压力接纳了这个想法,于是,沉 浸式法语教学实验正式在加拿大的圣•兰伯特落地生根,这个实验一直持续到学生高中毕 业,并且取得了极为振奋人心的效果,学生的法语水平已经可以做到和法裔加拿大人正常 交流了。随着这一成功之举消息的不断传播,法语沉浸式教学开始被推广到全国的中小学, 尤其是当政府宣布英语和法语共同作为加拿大的官方语言之后,熟练掌握两种语言更是成 了一种趋势,沉浸式教学的优势愈发明显,不仅应用到法语的教学中,还被应用到了英语 的教学中。随着国际交流日渐频繁,加拿大温哥华甚至开始了汉语沉浸式教学,也取得了 显著的成果。不仅是在中小学受到广泛推崇,沉浸式教学甚至还将“触手”伸到了大学教 育中,应用范围之广令人震惊。这对于加拿大以及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场影响极大的教 育革命。
沉浸式法语教学的经验也被推广到了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美国也是沉浸式教学模 式本土化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
2.美国沉浸式教学的发展概况
20世纪下半叶,美国针对少数族裔“英语水平有限的学生”(LEP,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的双语教育如何进行,一直伴随着争议,总是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英语教育 模式,既能符合美国的社会文化特色,又能帮助这些学生快速融入美国生活。加拿大沉浸 式教学的成功实践给美国双语教育带来了希望,有学者提出可以借鉴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 学模式的成功经验,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和本国特色,不再单纯地进行英语教学,而是将 英语学习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形成一种更适合美国这些学生学习的教学体系,这种 经过改良的沉浸式教学被称为英语结构沉浸式教学(Structured Immersion English)。
1998年,美国加州经公民投票表决通过227提案(Proposition227) ——“为了移民孩
19
子的英语教育”,英语结构沉浸式教学代替了双语教育,实践证明这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英语结构沉浸式教学不仅能使那些 LEP 学生或者少数民族学生更快的融入到美国的社会 和文化中去,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和掌握学科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 尽快适应美国全英授课的形式。沉浸式教学的引入与应用有效地帮助美国解决了双语教育 所面临的难题。
3.我国沉浸式教学的发展概况
我国引入沉浸式教学的实践并不算晚, 1997 年6 月中国与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 学和多伦多大学的学者成立了“中加教育合作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课题组”,旨在将沉浸 式教学广泛应用到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并通过实践验证此法对于我国英语教学是否如国外 一样可以取得比较成功的效果。 1997年9月在中国西部的土地上开始了英语沉浸式教学模 式的尝试,通过借鉴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成功的理论和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的实践方案, 在西安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八所幼儿园和五所小学开始了早期英语半沉浸式教学实验。随 后,全国七座城市包括广州、武汉、宁波等也开始在小学开展实施沉浸式教学。此后,沉 浸式教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不少双语学校逐步建立起来。自引入以来,中国的英语 沉浸式教学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热度过去之后,沉浸式教学便开始退隐,由于师 资问题和我国特殊的人才选拔机制,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应用沉浸式教学的一些要求,因此 关于沉浸式教学的实践越来越少,没能很好地在我国得到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沉浸 式教学推动了我国双语实验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实践也证明这种方法确实对于提高小学生 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沉浸式教学的特点
Johnson,Swain(1997)列举了沉浸式教学的核心特点,笔者结合英语沉浸式教学的相关 要求将其总结如下:将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充分发挥它的工具性;英语本身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种学习对象;用英语教授其他知识与用汉语教授其他学科知识具有平等性;同一个班 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差距;教师必须精通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单纯聘 用不会讲中文的外教来教授学生英语并不科学;整个课堂教学仍然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中进 行的。①从以上特征可以分析出,沉浸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实施是由多个因素共同起作用的。
俞溪、王兴兵总结了沉浸式教学的四个特征:①民族性。加拿大推行沉浸式教学,实 际上是摆脱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仅仅注重教授学生语言本身的这种单一性,这种教学方
①R. K. Johnson, M. Swain. Immersi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M].Tronto: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2-58.
20 法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一门外语,更多的是对母语以及外语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一种 渗透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使得母语以及外语所承载的文化能够和谐相 处、兼容并包;②平等性。沉浸式教学将外语的学习提高到与母语相一致的高度,使得外 语学习不再只是一种附加,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同等重要,体现了对于外语的尊重,也体 现了学习一门外语的必要性;③跨文化性。通过学习一种语言来学习它的文化,从而拓展 知识,增强阅历,提高外语语言的交际能力;④生成性。沉浸式外语教学过程是在学生和 教师之间思想互相碰撞、情感互相共鸣的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创造性,学 生将外语从课堂中迁移到课堂之外,学会在生活中使用外语,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 发展能力的提高。
惠天罡参考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语言习得高级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 rch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CARLA)的表述,认为语言沉浸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有:应用 沉浸式教学必须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持续性的帮助学习者掌握双语应用能力;学科 知识尽可能的用英语进行讲解,提高英语接触的机会;任课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教学水平必 须达标;注重家庭和社区的沉浸式教育,做好语言的衔接工作。②
谢青在总结沉浸式教学的特点时,除了以上学者所提到的,还强调了沉浸式教学持续 的时间要尽量的长一些,至少要四到六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果;此外,沉浸式 教学的教学语言内容和难度应该和其他教学模式基本一致。③
(四)沉浸式教学的优势
加拿大安大略教育科学院所(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OISE)现代语言 中心(Modern Language Center)研究得出沉浸式教学具有以下优势:沉浸式教学对于第二 语言的习得具有比一般教学方法更好更显著的效果;沉浸式教学中的学生个性发展更为良 好,学生更为积极乐观,能够主动与他人用第二语言进行沟通;从长远来看,沉浸式教学 对于学生的母语不会产生消极影响;沉浸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
韦莉萍认为加拿大沉浸式教学是非常成功的,主要表现出以下优势:①极大地促进学 生对于英语语言的习得;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领域 的英语术语,同时有效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④
强海燕、赵琳总结出沉浸式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效 率和效果更加显著;二是英语沉浸式教学不会影响学生的母语学习和学科知识的内化;三
①俞溪,王兴兵论沉浸式外语教学的内涵与特征[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2):246.
②惠天罡.基于CBI的美国汉语沉浸式教学的分析与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20(04):532-545.
③谢清.美国沉浸式教学及其对中国双语教学的启示[J].丽水学院学报,2013(01):107-113.
④韦莉萍.加拿大沉浸式教学法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5(02):162-163.
21
是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①
①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0(04):38-41.
22
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的二语习得理论由以下五个假设 组成:①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②监控假说 (monitor hypothesis );③ 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④输入假说 (input hypothesis);⑤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习得”是一 种无意识的过程,是注重与生活的交汇而自然产生的,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种过程;而“学 得”则是有意义的过程,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不断地练习,最终对所学语言的规则和语法 熟练掌握。克拉申认为只有“习得”才能真正促进英语英语能力的发展,“学得”只是在 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起到监控作用。而在“习得”的过程中,克拉申强调要有大量和反复的 可理解性的输入,让学习者在不断的接触中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同时这种输入最好是略 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 习者的状态和心理感受,尽量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得学习者对于学习语 言没有抵触心理,主动应用语言进行交流。
英语沉浸式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英语,更加注重 学生的理解和内化,并且强调语言输入的标准性和规范性,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以及培养 学生的英语思维,因此本研究主要是在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将沉浸式教学应用 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他们能够理解且略高于儿童现有能力和水平的语言,提高学 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 力。
(二)语言输出假设理论
该理论是由加拿大语言学家斯温(Swain)通过总结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研究而 得出的,他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出对于语言习得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斯温从三个方面总结 了语言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一是输出有利于更好地输入,学习者通过输出可以发现自 己在语言习得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输入材料和方式;二是通过反复 地输出,学习者可以检验自己对于所学语言的掌握程度,从而重新加工自己的输出;三是 输出也能刺激元语言功能,从而提高学习者应用语言进行讨论与思考的能力。
23
在沉浸式教学中,语言输入固然重要,但是要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英语水平,还必须 重视语言的输出,学生只有开口说英语,才能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归根到底学英语是为 了交流,输出相比于输入显得更为重要。由此可见,输出在英语沉浸式教学中起着非常关 键的作用。在英语沉浸式教学初期,应允许学生使用语际语(interlanguage)。语际语是指 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它并不是一种语言错误,而是学生作 出正确英语反应前的一种过渡,这表明学生正在尝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因 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语际语来表达,提高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让学生敢于说英语、 乐于说英语。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其核心观点是学习是 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是植根于学生的原有经验,引导生长出新经验的过程,应该跳 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框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 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一种静态的、永恒不变的存在,也并不是一种准确的、 固定的答案,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的认识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知识也处于不 断地更新和变革之中,因此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解释和假设,在某个年代得到普遍认同 的知识,在当今时代并不一定会得到同样的认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同一个知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 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现成的知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学生已 有知识出发,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避免由于过度约束而产生的思维定式,让学 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教师主动教、学生被 动学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虽然学生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但 毕竟是不完善的、有限的,基于此,学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要善于与他人合作讨论,并 不断调整和修改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3) 建构主义教学观
教学必须是基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引导,让学习者主动建构新的学习经验。
24
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探索,来解决某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创造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形成自己对于知识和理解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新、旧知识的 相互作用,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认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也反映在沉浸式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 探索和发现知识,主动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 语的效果和效率。此外,鼓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和提问,不断提高学生学习 英语的积极性和应用英语的实际能力。众所周知,汉语基本上是在无意识中习得的,老师 和家长不会有过多干预,而是适时地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儿童正向地无意识模仿。英语学 习还应充分发挥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让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和主动的参与者。
(四)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强调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中创生意义的动 态建构和组织,因此学习不能脱离具体情境,否则就会成为抽象符号的游戏。情境认知理 论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将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借助于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情境活动来进行教学,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情境认知理论的主要教学模式有 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
沉浸式教学与学习情境是分不开的,沉浸式教学正是认识到了语言环境对于学生学习 第二语言的重要性才产生的。本研究也将此作为英语沉浸式教学的重点来研究,为学生创 设特定的语言情境,让英语知识的教学更具有真实感和趣味性,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通过创设特定的英语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聚焦于课堂中,使得学生在 有限的时间内能够习得更多的英语知识。在实施英语沉浸式教学的过程中,整个学校都要 尽力营造出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使得学生仿佛行走在一个英语国度,在这个国度中使用 英语进行交流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
25
三、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现状调查
(一)访谈调查
1.访谈目的
由于 Q 市市区各学校英语教师数量不多,调查问卷发放数量不足,可能导致问卷调查 缺乏效度,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为了能了解英语教师们对沉浸式教学的认识、对 沉浸式教学的态度、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相应的建议等方面,笔者对 Q 市三所不 同小学的 6 位英语教师分别进行了访谈,希望在与教师访谈的过程中发现沉浸式教学在应 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所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以便能够为自己之后的英语沉浸式教 学实践做好准备。
2.访谈对象
为了使调查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有效性,了解大部分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英语 进行授课的情况,本次教师访谈对象面向的是 Q 市市区三所不同小学各年级小学英语教师 共 6 人,教师基本信息如表 1 所示。
表 1 被访谈教师基本信息
学校 姓名 性别 教龄 职称 所教年级
M 小学 张老师 女 27 年 中小学一级 3、6 年级
M 小学 李老师 女 5年 中小学二级 4、5 年级
N 小学 范老师 女 9年 中小学一级 4 年级
N 小学 刘老师 女 17 年 中小学一级 6 年级
S 小学 余老师 女 1年 无 6 年级
S 小学 孔老师 男 15 年 中小学二级 3、5 年级
从上述访谈的 6 名教师基本情况中我们可以得知:从性别上来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类的学科,主要是以女性老师为主;从教龄上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依 旧占据主导,但年轻一代的新教师也逐渐成为小学教师团队中的中坚力量;从担任的年级
26 来看,很多英语教师担任多个年级,英语师资短缺和分配是否合理是一个问题。
3.访谈问题编制
在本研究中,首先是要了解小学英语教师对待英语教学的态度以及课堂教学的一般情 况,教师是否认真对待英语教学工作,是否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英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其 次,了解教师对于沉浸式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教师本身对于沉浸式教学的态度是影响 英语沉浸式教学的重要因素;再次,了解学校是否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语言方面的要求, 是否注重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和发展,学校对于英语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是否合理;最后是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谈一谈他们对于沉浸式教学未能普遍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难处以及 建议。针对上述内容,教师访谈共设计了六个问题,分别从英语教学的一般情况、沉浸式 教学法的认可程度、沉浸式教学法的重视程度,沉浸式教学法的使用难点及建议共五个维 度出发。具体问题见附录一(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4.访谈实施
综合各位老师的空闲时间,本次访谈时间定于 2021 年 10 月份和 11 月份,其中访谈地 点主要是在教师办公室,时长为 30 分钟。在访谈过程中,笔者态度谦逊、认真倾听、尊 重对方,大部分是通过手写来进行记录,部分访谈在经得老师的同意下用手机进行录音, 以便于对于没有记住或者是非常有价值的地方进行反复倾听,也有利于资料的整理和分 析。
(二)课堂观察
1.课堂观察目的
了解传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是用英语来教授学生英语,在教授哪种课型时 教师更倾向于英文教学,在什么情况下会频繁使用汉语进行教学,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 程中做了哪些教学准备,沉浸式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是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课堂观察对象
本次观察考虑到 Q 市的小学英语教学一般是在三年级开始开设,因此笔者分别在小学
27
中段和小学高段中各选择一个年级进行观察,最终确定以Q市C小学四、六年级的英语课 堂教学作为观察对象,在四、六年级各选择1名教师进行为期3个月的课堂观察,每位教 师 10 节英语课,共观察 20 节英语课。选择教师时为了考虑周全,选取教师在教龄、学历 等方面具有差异性,教师基本信息详见表 2:
表 2 教师基本信息表
年级 教师 性别 执教班级 教龄 学历
四年级 张老师 女 四年级 27 年 专科
六年级 李老师 女 六年级 5年 本科
3.课堂观察量表编制
本次观察根据观察目的,笔者将英语沉浸式教学的准备、实施和评价过程等情况纳入 观察范围,设计了观察量表,详见附录二(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现状课堂观察记录表)。
4.课堂观察实施
(1)观察方式
由于笔者在Q市C小学进行实习,在进行正式观察之前先熟悉观察班级的学生情况和 教学进度,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再进入班级进行课堂观察,以 求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
(2)观察手段 在征得教师同意的情况下,某些比较有价值的课时用手机进行拍摄和录音,同时,更
多的是通过肉眼观察,根据设计好的课堂观察表进行记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访谈结果与分析
本人教育实习阶段对Q市市区三所不同小学中的6位英语教师进行了一对一访谈。教 师访谈共设计了六个问题,分别从英语教学的一般情况、沉浸式教学的认可程度、沉浸式 教学的重视程度、沉浸式教学的使用难点及建议共五个维度出发。以下为六位教师的访谈
28
记录及结论分析:
(1)英语教学的一般情况
访谈实录:
问题 1:您平时都是怎样教英语的,常用什么方法?
张老师:在之前的 Y 小学里,由于学生生源比较好,学习能力和自觉性都比较强,在 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师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和适应所讲课程的内容和逻辑之后,就让学生 自己着手备课和讲课,这样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有个更深入地分析和理解,自己再对学生 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其闪光点和不足,以供之后讲课的学生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 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讲课水平,也提高了英语学习效果和成绩。在目前这所学校中,显 然学生自主讲课的方式并不适用,主要还是我们老师来进行引导,在进行新授课的学习过 程中,我更愿意运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小组合作,因为新知识点的学习相对来说 比较枯燥和困难,运用此类方法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英 语输入量;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我会由单词引导对话,因为在小学阶段,英语对话教学是 最主要的学习内容,而单词是组成对话的基本单位;在讲解习题课时,困扰教师最大的问 题是只是简单地对一下答案还是更深入地挖掘知识点,我们都倾向于后者,但由于种种原 因只能停留在前者,比如讲解难度、时间耗费等等;在讲解听力课时,我认为最重要的不 是听,而是看,只有看懂了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听,听完后及时进行反馈。选择题和思维判 断题要求学生不能空题,其他的题型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所有类型的课中,我认为 习题课是最重要的,也是相对来说最难讲的。
李老师: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更倾向于使用情境教学法和 TPR 教学法。我认 为英语其实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只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它变得无聊和枯燥了。英语 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肢体动作,让学生动起来, 更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而且能最大程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 走,避免分心。
范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是全英文教学,但我觉得大部分老师都会在课 堂上穿插点汉语进行教学,比如英译汉、汉译英这种。小学阶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是 TPR, 就是让孩子们动起来,比如说教字母所唱的《字母歌》。
29
刘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平时的常规课基本上都是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抛给学生问题, 带着学生一步步地完成教学任务,或者说是教学目标。在教学用具方面,用的比较多的就 是手写的词卡、与词组相关的教学图片,如果讲到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教学内容, 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周边的实物,比如说教室、学校,或者采用 PPT 呈现。在教学活动方面, 采用较多的就是小组对话和同桌对话,偶尔也会加入一些游戏,比如在学习单词的时候, 会采用头脑风暴法、炸弹游戏和接龙游戏等小游戏,在故事课的时候一般会让学生演一演, 也就是角色扮演法,当然这种方法有时也会用在对话课当中。
余老师:平时上课主要还是以讲授课本内容为主,先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 了解学习的主题是什么,然后进行新授环节,单词课、对话课、阅读课按照不同的方式进 行处理,接着是练习和巩固环节,运用一些活动或者游戏加强对当堂内容的理解,常用游 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孔老师:我通常是英汉对照着教授英语,小学英语教学中是以对话教学为主的,所以 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常用的。
首先,在英语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上,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教师更愿意选择多样化的方 式, TPR 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受 教师的青睐。绝大多数教师是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很多新 颖创新的教学方法慢慢被教师们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更为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其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全英文授课的教师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教师是使用英文 和汉语两种语言来进行教学,与我们长期以来英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有关。但与之前以 中文作为主要教学语言不同的是,目前的英语课堂以英文教学为主,汉语教学作为辅助, 这可以看出英语教师正逐渐迈入以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新阶段。
设置该题的目的是了解小学英语教师对待英语教学的态度以及课堂教学的一般情况, 正确积极的教学态度是实施英语沉浸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而课堂教学的一般情况是实施 英语沉浸式教学的现实可能。通过访谈可以大体了解到小学英语教师在对待英语教学的态 度和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上都显示出对英语教学的极度重视。
(2)沉浸式教学的认可程度
访谈实录:
问题 2:您了解沉浸式教学吗?
张老师:不太了解。(简单介绍之后),我对于该方法的含义大体上能懂得,简单来
30
说就是用英语来讲英语,这确实是一种最理想的英语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比 较广泛。
李老师:不太了解。(简单介绍之后),这种方法的理念是英语教学中一直所追求的, 用英语来教授英语肯定是最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方法。
范老师:第一次听说沉浸式教学这个专业名词,但是理念很清楚,就是给孩子们营造 一种英文环境,环节和环节之间的串联需要用英语铺垫一下情境。英语教学,包括其他语 言教学,本质就是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输入方面重点就是要为孩子们创设一种环境、一种 场所,老师要能够用英语表达出来。
刘老师: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目前在我们这所学校里,沉浸式教学一般用在公开课中, 常规课更多采用的还是中英结合的方法。
余老师:了解。给学生营造类似于母语的英语学习环境,目前我们在课堂上所采用的 情境教学的目的与沉浸式教学的目的基本一致,但是除了校园环境,还需要一定的社会环 境和家庭环境,这是我们身为教师所不能做到的。
孔老师:了解。据我所知,目前一些双语学校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方法,但在我们常 规小学中知道这种方法的教师应该比较少。
问题 6:您会或愿意尝试这种方法吗?
张老师:愿意,但是不得不说,难实践,影响因素太过复杂,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还 得一步步地探索。
李老师:会尝试,我也在不断地摸索中,也有向英语沉浸式教学模式过渡,希望有一 天可以找到这种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完美契合点,能够让常规课和公开课一样,用英语 来作为英语课堂的教学语言,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效果。
范老师:一直都有在尝试,但是单纯地只是用英语讲课,完全不用汉语还是不太现实 的。
刘老师:说实话,学生很多东西是听不懂的,即使是在公开课上,老师也会借助一些 肢体语言或者图片来辅助沉浸式教学。
余老师:我愿意尝试。我作为一个新手教师,有责任将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应用进我 的课堂,同时希望自己能够有所创新,让孩子们都能爱上英语。
孔老师:愿意尝试,公开课都是采用沉浸式教学,说明将其应用到所有的英文课堂中 是可能的。
31
接受本次访谈的六位教师对于沉浸式教学都不甚了解或者了解并不全面深入。大多数 教师对于沉浸式教学的认识都仅仅停留在全英授课这个层面,其应用其实涉及各个方面、 比较复杂,不仅仅需要在英文课上创设全英教学环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不管是课 上还是课下、英文课还是其他课程、学校还是家里,学生都需要用英文来进行交流,当然 这在我国的中小学阶段难以实现,也间接导致了教师对于沉浸式教学的认识被窄化了。
大部分教师对于沉浸式教学的应用都表示支持,大部分的教师都表示自己愿意尝试或 者正在尝试这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更是青睐。不过有的教 师虽然表示自己愿意尝试,但是实践起来太难,这无疑是一种“有心无力”的表现,说明 沉浸式教学的应用任重而道远。
(3)沉浸式教学的重视程度
访谈实录:
问题 3:您所在的学校重视沉浸式教学吗,是否开展过相关的讲座、培训或研讨活动?
张老师:没有开展过相关活动。学校对于英语教学活动没有太多的要求,英语沉浸式 教学这方面并不重视。
李老师:不太重视。在常规课的教学中并不要求英语老师全英授课,但在公开课中有 明确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用英语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流程的控制。
范老师:学校要求全英授课。但是近几年在我们学校更重视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工作, 英语属于比较弱的关注点,不会专门开展相关讲座、培训等,通常是通过教研组活动、出 去听课讲课来作为训练和提高的方式。
刘老师:英语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在我们这种小县城里,它是非主科的一门课,但是 还参与主科的考试,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所以说谈不上学校重不重视沉浸式教学,也 没有相关讲座或者培训活动的开展。
余老师:学校对于英语沉浸式教学的重视程度只能说是一般,在公开课上有明确要求, 常规课并没有,更不用谈相关培训活动的开展了。
孔老师:不太重视沉浸式教学,学校也没有开展过相关培训和研讨。对于英语学习这 方面,只要学生把考试需要的知识点都学会了,用什么教学方法学校并没有硬性要求。
问题 4:您认为沉浸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要吗?
张老师:重要,但并不适合这座学校。这种英语教学方法更适合于Q小学那种学生资
源好,并且学生家庭教育也比较好的小学。
32
李老师:我认为非常重要。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期,必须让学生接受全英的课 堂讲解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升入初中后的英语学习。
范老师:当然重要,学习语言,尤其是外语,不使用这种沉浸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是 无效的,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全英授课是教师的一种基本素养,也是一种必备的素质。
刘老师:说实话,重不重要得要看适不适合。比如说一些双语学校从一年级就开设英 语课,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另外在语言环境上也允许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一般每周 都会有一到两节的外教课。但是在我们学校连语言环境都没有,做不到沉浸式教学,只能 说很难很难。在英语口语方面,我们学校从四年级开始学习音标,学生会有发好音的那种 意识,但是流畅性和标准性还达不到。
余老师:我认为重要。我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英语教学就是用汉语来教授英语的这么 一种模式,说实话,除了应对考试有用,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表达和交流时很困难,没有形 成一种英文思维,就无法做到像说汉语一样脱口而出。进入大学后,我学的就是英语专业, 更多的是英语在生活中的渗透,我所面对的英语语言环境更多了,我的英语口语能力也得 以快速提高。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学习英语就必须用真正学习英语的方法才能有效, 而沉浸式教学就是一种高效的英语教学方法。
孔老师:重要。学习英语和学习汉语本质是一样的,只有处在这么一种环境中,才能 快速地掌握、内化,但是如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它是一个难题。
首先,在笔者所访谈的这三所小学中,对于英语沉浸式教学并不是很重视,学校只给 出结果要求,而对于过程并不在意,一方面是学校升学率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英语教学的 特殊性,英语作为一门边缘化主科,并未引起太多的重视。对于提高教师英文教学能力这 方面,学校也没有更多的培训机制或者相应的讲座来支持教师的在职发展,学校对于英语 教学的态度并不理想,这也严重限制了教师的能力发挥。
其次,在笔者与这八位老师的交谈中,笔者可以明显感觉到教师作为英语教学的主体 对于沉浸式教学的重视,教师们都认为用沉浸式教学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 效果,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英语、学懂英语。当然,一些教师考虑的更多的是现实条件, 认为合适才是最重要的,抛开实际去谈理想是不现实的,但是从公开课的应用情况来说, 将沉浸式教学渗透进英语的常规教学中是可能的。小学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沉浸式教学的态 度是其能够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喜的是大部分的英语教师都认为英语沉浸式教学 在小学课堂中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33
(4)沉浸式教学的应用难点及建议
访谈实录:
问题 5:您认为开展英语沉浸式教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对应用英语沉浸式教学有什 么建议?
张老师:一方面是学生资源达不到能使用英语沉浸式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语言环 境也达不到。除此之外,家庭教育很重要,家长必须配合老师来实施一些教学法方法才能 保证其效果,但是和家长沟通存在很大困难。
我的建议是沉浸式教学应该用在适合的环境里,最基础的就是生源优质和家庭教育要 跟得上,家长必须也重视起来,否则仅靠学校和老师是无法发挥其效果的,方法是好方法, 实践不起来也是无用的。
李老师:我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师的口语水平。除此之外,给学生 解释一些语法问题时很难用英语解释清楚,但是用全英授课学生也并不是听不懂,大部分 学生在听懂这方面是没有困难的,只是学生很容易溜号,而走神后再次将注意力拉回课堂, 可能就难以理解了。
我的建议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学生从刚开 始接触英语时,家长和教师就要开始培养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英语指令的理解,并且学生 必须多听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此外,应该适当地降低考试难 度,我发现英语的考试题更喜欢出一些偏难的问题,写作文也一味追求复杂词汇和长句子, 在英语沉浸式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的不是教会学生多高深的英语知识或者是英语表达,而 是学生的这种英语思维,可以像说中文一样脱口而出日常化的英语表达,如果考试过于追 求难度,那就和英语沉浸式教学的理念相悖了。
范老师:语言环境太少,比如,三四年级一周只有两节英语课,五六年级一周是三节 英语课,类似于英语角这样的组团活动是没有的,缺乏一定的英语学习氛围;然后英语学 科在小学阶段实际上是属于副科,大多数家长认为不重要,所以在家里也不会专门要求孩 子来说英语,但有的家长认为重要,让孩子从很小就去辅导班学习英语,这样下去学生之 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明显。
我的建议是要给孩子创设一种适当的语言环境,时间上要充分;最好训练出孩子的一 个思维转换点,就是说到某种时刻或某种情境,学生就意识到我要开始用英文进行交流了, 自然而然地进入这么一种英语交流的环境。
34
刘老师:没有语言环境,另外就是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重视程度达不到。在小学阶段, 语数英确实是三大主科,但是在家长的意识形态中,英语的地位要远远不如语文和数学的 地位高,可以说英语是边缘化的一个主科。虽然咱们英语老师一直把英语当做一门主科来 认真备课讲课,但是真正地在被家长或者学生接受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大困难的。
我的建议是首先必须得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目前孩子们在校园里一直说大白话、唱大 白话,导致英语沉浸式教学使用起来困难太大了。另外,家长也必须重视起来,孩子的英 语学习不能只是依赖老师,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在学校 里孩子们学得再好,环境营造得再完美,回到家并不能延续这种状态,那也是毫无意义的。
余老师:最大的困难是考验老师的口语水平和学生的反应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 说,本身词汇量不够丰富,上课的一些简单指令可以听懂,但稍微难一点的就不能理解, 从而会耽误上课时间,本身上课时间就很紧张。
我的建议是学校或者地方可以定期给老师们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或者培训,提高老师 的相关水平;其次,学校可以多开设几节英语课程,目前英语和数学占据了小学课程的半 壁江山,英语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却远远没有主科的待遇,每周的英语课只有两三节,正常 的教学进度都非常紧张,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英语沉浸式教学。
孔老师:教学环境、社会环境、学生学习水平都是目前遇到的开展沉浸式教学的困难。 目前对于小学生的教学都是采用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实施英语沉浸式教学如何做到分层 是一个问题,英语沉浸式教学面向的是全班学生,而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又不允许 设置重点或者非重点班级,沉浸式教学难以落实到实践中去。
我的建议是加强师资培训,多开展一些相关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有更高的水平来胜任 全英授课;其次是可以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或者已有的英语水平来进行分层分班或者分 组,使得沉浸式教学可以顺利开展。
通过与八位教师的交谈,可以看出英语沉浸式教学在应用方面还存在着种种困难。主 观方面主要是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不够、口语水平不高;客观方面主要是缺乏必要的语言 环境,学校英语教学时间不足、家庭教育缺乏、学生水平差异明显等。
在教师对于英语沉浸式教学的应用建议中,都是聚焦于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 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于英语沉浸式教学的重视程度,二是学 校给教师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机会,三是保证家庭教育的质量,四是丰富英语教学时间。
综合分析 Q 市三所不同小学 6 位教师的访谈回答,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从本次访谈的结果来看,教师回答的真实性是可以肯定的。综合教师的回答可
35
知,教师对于英语学科的教学是极其认真负责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和效率也 是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每一个环节的实施,对于不同的 课型也会采取相适应的方法。尽管英语学科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但 是英语教师是付出了全部心血来努力提高孩子们的英语水平。这对于沉浸式教学的应用来 说,是一个好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综合来看各位老师对于沉浸式教学的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来看,大部分的教师 对于沉浸式教学都有所了解,虽然了解不够透彻,但其基本理念相对来说是清晰的。大部 分教师对于英语沉浸式教学是持有一种肯定和愿意尝试的心态,抛去一些客观原因,大部 分教师都乐意用沉浸式教学来进行英语教学,这说明未来进行英语沉浸式教学是一个必然 的选择。
再次,英语沉浸式教学在目前还难以实施的困难还有很多,教师会担心影响自己正常 的教学进度,学生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家长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需要克服的问题,随着教 育水平的提高和小学教师准入门槛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慢慢已不再是 最重要的难题,而沉浸式教学所面临的种种外在阻碍才是真实影响英语沉浸式教学得以实 施和生效的原因所在。
最后,大部分的教师对应用沉浸式教学提出的建议中都有关注到一个核心问题,就是 为学生创设一种英语语言环境,更确切地说,如何创设这样一种环境。针对这一目的,教 师提出了各种解决措施,对学校来说,就是要保证充分的英语教学时间、不把成绩作为学 习英语的唯一评价指标;对家长来说,要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做好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将这种教育影响得以在家庭中延续,同时家长要理解教师的一些合理的教学行为;对学生 来说,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沉浸式教学是面向整个班级的学生,学生 必须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些建议对于英语沉浸式教学的实施都有很好 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2.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根据课堂观察量表,笔者在了解英语教师的课程时间安排之后,便深入课堂,对Q市 C 小学中的 2 位英语老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在笔者进行课堂观察的 20 节英语课中,真正采 用沉浸式教学的课堂并不多,笔者将教师运用沉浸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了记录,在 此选择了两节比较典型的英语沉浸式教学的课堂进行分析。
(1)《Ways to go to school》课例观察结果分析
①课例分析
第一个展示的案例是选自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3 Ways togo to school 中的
36
PartA Let's talk 部分,上课班级为六年级(1)班,授课教师为李老师,李老师从事英语教 学工作已经 5 年了,教学风格非常活泼,喜欢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课堂创新性高,课 堂氛围十分轻松。
从教材方面看,本课选自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本模块是 PartALet's talk 部分,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根据图片来了解整个对话的大体意 思,并掌握询问出行方式的英文表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 下理解对话大意,并回答对话下面的问题;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 行角色表演;3.能够听、说、读、写,并在真实情景中运用句型“How do you come to…? ”
“I usually/sometimes/often come on foot."提问及作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发现, 本节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沉浸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根据对学情分析的情况,可以发现本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识特点也足以允许教师使 用沉浸式教学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从教学准备方面看,教师在本节课沉浸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作了以下教学准备: 第一,在道具准备方面,教师并没有准备一些实物或者模型道具;第二,在 PPT 制作方面, 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课件制作简洁形象、重点突出,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也利 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件包含的元素多元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图片、动画、影 像都有所涉及,但是无意义图片较多、颜色太过丰富,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从教学实施过程来看,本节课的教学实施环节相对比较完整。首先是 Warm up and lead in环节,通过听歌曲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引出本课主题 交通方式。通过对比, 学习生词,复习学过的表示交通方式的短语。比如:通过"This is Huanhuan. she gets up early” 和"This is Lele. he gets up late."两个孩子起床早晚的对比,来学习新单词"early"。然后 进行几分钟的自由交谈,教师问"Do you come to school early?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学生回答;然后是 Presentation 环节,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对话情境;观看视频,匹 配人物和交通工具;通过图示,学习频度副词"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等"。 教师讲解重点句子,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接下来是 Practice 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操练, 学生逐步掌握句型,比如:通过翻卡片游戏来巩固学习的各种交通方式,两人一组创造新 对话,小组合作进行调查组内成员出行方式并上台进行展演,做一些随堂练习等。最后是 Summary 环节,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将所学单词和句型进行总结和回顾。
从教学评价方面来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都给予了有针对性的评价,且 评价用语多样化,各种游戏和活动也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 学生的兴趣高涨。
②课例观察结果分析 通过对教学视频的反复观看,本节课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 教师全程都没有使用汉语,不管是知识点的讲解还是发布一些指令,都是用英文来完成的, 但是教师忽视了肢体语言的运用,在一些地方明显感觉出来学生并没有理解教师所表达的
37
意思,教师只是简单重复问题,没有借助一些肢体动作来辅助理解,另外教师在讲解一些 语法规则的时候,无法用英语来讲清楚,借助汉语进行了解释;其次,教师设置的环节是 环环相扣的,这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很有帮助,但是很明显教师讲课节奏过快,环节设置 过于复杂,学生在很多地方很难跟上老师,全英授课要尽可能地使学生和老师的思维在同 一频道上,学生跟不上讲课节奏很难去调整,它不像是汉语授课,我们的汉语思维可以很 快帮助我们调整节奏;再次,教师安排了不少的小组合作和同伴合作活动,有助于活跃课 堂气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但组与组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有的小组非常积 极,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任务都会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争相表现自己,个别小组并没有被 带动起来,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学生更多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教师也没有关注到这一 群体;最后,教师英文授课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这样有助于学 生听清听懂,也有助于学生标准英文发音的形成,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朗读英 文的机会不是很多,在注重输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输出。
(2)《My friends》课例观察结果分析
①课例分析
第二个展示的案例是选自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3 My friends 中的 Story time 栏目, 上课班级为四年级(1)班,授课教师为张老师,张老师从事英语教学工作长达 27年,教 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态度和教学风格比较严谨。
从教材方面看,本单元内容选自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Story time 部分,本 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图片和对话能够掌握该故事的大意,并 能够复述完整故事,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部分主要是练习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因 此采用沉浸式教学能更好地使学生进入这个故事,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
从教学准备方面来看,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做了如下准备:第一, 在道具准备方面,教师准备了该故事中所出现角色的面具,以方便学生们采用角色扮演法 来演绎该故事;第二,在PPT制作方面,整个PPT制作简洁大方、充满童趣,很适合四年 级的学生学习,主要以图片为主,直观形象。
在教学实施方面,教师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分为两大阵营,一方为“萝卜”,一方为“小 动物们”,通过回答问题和参与活动来进行积分,从而提高学生的良性竞争能力和课堂参 与的积极性。首先,教师以视频导入,让学生思考围绕“拔萝卜”展开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整个故事的经过,并充分调动学生的肢体动作,比如:“pull it up、 pull、hooray”等等都做出了相应的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整个故事的讲解都结合 了学生的肢体表现和情绪表达,氛围非常活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这个故事当中。故事讲 解结束后,教师领着学生根据黑板上画的图表来复述这个故事,之后邀请学生进行复述, 学生对于整个故事的记忆程度非常高。之后,教师将图片的顺序打乱,让学生根据记忆对
38
图片进行排序。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选择小组上台戴起自己所要扮演的 角色的面具进行表演,动作和语言相结合,学生的表演充满热情。该故事的学习接近尾声 时,教师播放了拔萝卜歌曲的英文版,使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以持续。在扩展方面,教 师展示了一组类似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来编造新的故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表现,在“萝卜”和“小动物们”两个阵营中选出优 胜者,并给予了萝卜玩具的奖励。布置作业环节,让学生回家将本节课所学的故事表演给 自己的父母看。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方面做得非常好,整个课堂 过程中,学生都沉浸于所讲内容中,很少有学生走神或者不听课。小学生注意力最长持续 20 分钟,但张教师的设计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记住本节课所学内容,是一堂值得借鉴的英语沉浸式教学课程。
②课例观察结果分析
作为典型的英语沉浸式教学的一堂课,本节课的讲解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首先,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将语言讲解与动作直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用英文 所传达的意思,避免了单纯运用语言所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其次,教师整个教学环节的 设计比较合理,过渡比较自然,每个环节的任务和目标都很清晰,整个故事讲解的过程是 亮点,教师带动学生一起来演绎故事,学生的参与度被调动起来,知识点自然而然地就被 内化了。其次,教师合理利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这种良性竞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 体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被激发出来,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高了,整个 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教师采用的角色扮演法真正发挥了其效果,使学生在演绎故 事的过程中体会到每一步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和行为,更好地用自己的感觉和理解将故事展 示出来,所讲知识也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被牢记于心。最后,教师重视学生的语言输出, 给了学生很多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机会,并且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使得整堂课完美地将教师 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
(3)课堂观察小结
笔者在实习期间对两位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①教师运用沉浸式教学频率较低
在笔者所观察的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真正运用沉浸式教学的课堂少之又少,除了 公开课,常规课一般都不会使用。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倾向于使用英语和汉语 两种语言相结合,这有利于讲清某些知识点,但是用汉语进行教学,学生课堂上会太过松 懈,容易走神分心,难以形成英语思维。通过观察,教师在新授课、阅读课上倾向于以英 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来进行,而在单词课、语法课上更倾向于用汉语来讲课,语法、单词的 讲解太过抽象,很难用英语讲通,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教师更愿意选择用母语来讲,不
39
过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会的知识并不比使用英文讲解学到的知识更多。
②沉浸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较好 笔者所在实习学校英语公开课是要求使用沉浸式教学的,通过对公开课的观摩,可以
看出使用沉浸式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 知识的获得和内化。在访谈中一些教师认为使用沉浸式教学会导致学生听不懂,从而影响 教学进度,但事实恰恰相反,教师在进行英语沉浸式教学时,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简单易 懂的英文表达方式来推动教学的进程,而且整个过程中会使用肢体、图片、视频等来辅助 教学,所以几乎不会存在学生完全听不懂的情况。沉浸在英语环境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 趣和热情更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更为频繁、流畅,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为顺畅地 开展,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并没有那么困难了,学生学习英语也没有那么枯燥了,当然,前 提是教师要合理设计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③沉浸式教学的运用需要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通过这段时间的课堂观察,传统的课堂教学可能以一种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任 务型教学法等,就能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但是沉浸式教学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来使用, 否则无法实现沉浸式教学的真正效果。在沉浸式教学的使用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融入角色 扮演法、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法、 TPR 教学法等,沉浸式教学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有其他的教学方法相互作用,只有教学方 法多元化和创新化,才能使沉浸式教学真正地得以实践,因此,要求教师能够熟练选择适 合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同时提高教师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能力。
④沉浸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相比较于中英结合进行英语教学的课堂,沉浸式教学并没有使学生由于全英文表达存 在理解障碍,也并不会如教师担忧的那样浪费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只要教师在课前 认真备课、撰写教案、优化教学流程,使用沉浸式教学更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将 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思路紧跟教师讲课的节奏,并且全英教学不会由于偶尔使用汉语而 使学生难以适应和切换思维模式,学生和教师使用英文进行对话和交流,增强了学生学习 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得学生在有限的 40分钟课堂时间内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沉浸式教学增强了课堂的灵活性和连贯性,全英 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40
四、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 教师英语沉浸式教学能力和经验不足
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手教师,在全英教学方面都存在着种种困难。一方面,一些英语 教师是从其他科目转岗而来的,本身英语水平就不高,教授小学生英语知识本身就缺乏一 定的专业性,让他们进行全英文沉浸式教学更是困难重重;另一方面,虽然新手教师在学 历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英语学习更注重读写而轻视听说,导致大多数的教师本身 口语就不是很标准,同时很少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也导致很多教师对自己说英语并 不是很自信,更倾向于放录音或者视频来让学生跟读,自己则更愿意用汉语来控制整个课 堂的流程。
再加上传统的小学并不要求英语教师一定要用英文来教授小学生英文知识,很多教师 就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用英语来进行备课和上课,转而选择自己更为熟悉的汉语来教 学,在访谈中,有的教师说自己刚开始是使用英语来写教案的,但领导声称自己看不懂, 让她用中文写,老师也就慢慢以中文授课为主了。学校的不重视也使得英语沉浸式教学无 法正常实施,教师全英教学的经验也相应地难以积累和提高,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不得不 用汉语来讲授英文课,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想学好英语也变得异常困难了。
(二)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缺乏趣味性
通过课堂观察,英语教师在进行英文授课时往往千篇一律、墨守成规,听说课就一遍 遍放录音,词汇课就一遍遍地读,阅读课也是各种形式地读,习题课也只停留在对一下答 案让学生改过来。当然令人惊喜的是,小学生开始学习音标了,老师会让学生看着音标来 尝试读一些不认识的单词,但是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枯燥,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学 生不能集中注意力。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以教材为主,其他材料为辅对学生进行教学,但是 大部分老师是唯教材论,很少会给学生拓展一些知识,最近几年倍受教师喜爱的绘本也流 于形式,导致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活力,学生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排斥英语学习的情 绪也高涨。
笔者所在学校教龄比较长的英语教师讲课灵活性更强一些,将授课重点集中在每一单 元的核心知识点的讲解上,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针对性更强一些,但是这位老师不 喜欢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她认为知识的学习不需要 PPT 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因而课 堂缺少一定的趣味性,无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另外,教师习惯了自己的那一套教学模式,
41
也不愿意再去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毕竟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适 应期以及和学生的磨合期;执教时间比较短的教师则更愿意借助多媒体来丰富自己的授课 过程,也更愿意采用一些英语儿歌、角色扮演类小游戏来间接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但是 对于教学内容还不能做到灵活调整和增删,使得课堂重点不突出,学生处于很懵的一种学 习状态。
(三) 缺乏日常生活中的英语沉浸式教育
英语沉浸式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处在一个充满英语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会英语。但 是显然,目前还无法做到,学校环境的创设中,缺乏包含英语教育的内容,比如英文标语、 英文板报等等,有的学校在每个班级会设置一个阅读角,其中也几乎没有英文相关的书籍, 在日常活动中老师对学生下发类似“安静!”“去厕所。”的指令时,也很少用到英语, 因此学生在说“谢谢!”“早上好!”之类的简单短语时更不会选择用英语,教师缺乏对 学生在打招呼方面的英语渗透教育;家庭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地方,父母更是学生学 习英语的重要老师,但由于笔者所在实习小学的孩子家长学历都不是很高,而且大多是生 意人,家长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来陪伴孩子一起学习英语,基本上都指望教师来教好学 生的英语,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学生即使在学校有这样一个利于学习英语的环 境,但回到家依然会回归母语家庭,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同时,社会也没 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这样一种学习环境,我们国家以普通话为官方语言,很多少数民族语言 尚且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来人为创造一种全英交流的社会环境更是不可能。所以,目前 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这样一种语言环境的只有一些双语私立小学和一些辅导机构,这对于大 部分小学生学习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英语教学汉语化现状急需改变。
(四) 课堂人数过多导致应用较为困难
学生具有差异性,在学习能力方面有高有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因而在 设计问题、布置作业等方面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 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英语学习更是如此,相比于其他学科,英语的这种个别差异性尤 为明显,语言天赋高的孩子英语学习比较轻松,而语言天赋低的孩子学习起来则非常吃力, 慢慢的也就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笔者所在实习班级的学生有50多个,这是典 型的大班授课,全英授课无法照顾到个别差异,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可能很喜欢这种新颖的 教学方式,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听不懂可能跟不上课程的进度,使得他们对英语更加厌恶。 因此,想要充分发挥英语沉浸式教学的优势,首先就是要控制班级人数,使其在一个合理 的范围内,人数过多使其应用起来更为困难,只是维持纪律可能就消耗了课堂的大部分时
42
间,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43
五、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在C小学的实践尝试
(一)实践目的
本研究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沉浸式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的目 标是:基于沉浸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要求,在真实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全英文授课, 验证沉浸式教学能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和兴趣,以解决小学生 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费时多而效不高”的问题。
本研究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录以及教学视频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全面反思,为沉浸式 教学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相融合提供具体使用策略,最终目标是推动沉浸式教学走入小学 英语课堂,使其在英语教学方面得到普遍应用,并能充分发挥英语沉浸式教学的优势和效 果,让学生爱上学英语,并为一线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践参考。
(二)Q市C小学: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实践学校
本研究的研究现场是研究者教育实习所在的小学一一Q市C小学,也是本人教育实习 所在的小学。该小学始建于 1916年,占地面积8960 平方米,教学班12 个,在线学生 500 多人,教师 34位左右。学校整个校园布局科学,景观文化氛围浓郁,设施设备齐全,集 功能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抓两支队伍建设,积 极参加课程改革、校本教研等系列活动。学校坚持以个人、学校和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 价值取向,为师生终身发展奠基,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誉。同时,该小学 对教育实验的接纳程度以及支持力度都比较高,学校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鼓励提高教 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这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本研究的实验班级是Q市C小学六年级x班和六年级y班两个班级。六年级x班自三 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以来就没有更换过英语老师,这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是一件好事, 学生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经历去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教师的教与学生 的学已经相互契合。学生的英语成绩处于中上等,但是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不是很乐观。 六年级 y 班更换过两次英语老师,需要时间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平均成 绩处于中下游,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尚在,但英语水平一直提不上来。本次行动研究选择 这两个班级进行,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普遍性。
44
三)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整体设计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因此需要在众多的行动研究模式中确定出来最 为适合本研究的一种模式。研究开始前,笔者查阅了不同专家、学者有关行动研究的专著 及论文,并深入分析了不同行动研究方式的适用情况和优缺点,经过与导师的商议,本研 究最终采用的行动研究模式为凯米斯行动研究模式,并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制作出了 一个较为简单的行动研究流程图,以此作为笔者实施英语沉浸式教学行动研究的参考方 案,如图所示。
确定行动研究模式后,本研究对英语沉浸式教学有关的文献进行整合,同时与校外导 师反复交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以及沉浸式教学的实施要 求,通过真实的英语教学案例,呈现沉浸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和实践,并 通过实践中所反映的真实情况提出一些有价值的优化策略,为课题提供科学的依据。
45
(四)第一轮实践尝试: unit3 My weekend plan
1.计划阶段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 Unit3 My weekend plan 的 Part A let's try and let's talk 部分,本单元主要是学习用一般将来时询问何时、何处、将要做什么的特殊疑 问句及其回答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I'm going to have an art lesson. When are you going? Where are you going?并能进行关键词的替换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用英文拟定计 划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y班的学生。该班学生课堂上比较活跃,纪律性比较 差,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不是太好,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加以引导。 学生个人表现欲强,喜欢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但一些小组讨论或者合作学习之类的开放 性活动,学生容易陷入迷茫,主动性欠缺,因此课堂设置尽可能得生动形象、有趣味性,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 1.复习单词 visit, see a film, trip, take a trip, supermarket, next week, tomorrow, tonight...
2•能够听、说、读、写句子: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I'm going to have an art class. We are going to
draw some pictures in Renmin Park.能听说认读单词: warm 和 have a good time 等,并掌握 have to 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目标 1.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能够在模仿、练习中突破重点;
2.通过自主探究和与他人合作,掌握用一般将来时询问对方未 来计划的英文表达。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 标 1.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大胆开口,勇于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句子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I'm going to have an art class. We
46
are going to draw some pictures in Renmin Park.并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be going to"谈论自己和朋友的活动计划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学方法 以沉浸式教学为主,与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PPT 课件、课文录音、视频、词卡等。
课时准备 本单元共有六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Lead-in
1.Greetings.
2.Play a video
Play the episode of Madagascar——firework to the students before the class, so that they can quickly enter the state of learning English.
3.Play a game: Sharp eyes
Show some verbs and verb phrases”draw a picture, swim, dance,see a film, do homework, have a lesson, watch TV, cook, wash clothes, clean the room, go for a picnic, read books, play football, go shopping, play computer games...” quickly on the PPT. Students try to speak out the right word or phrase as soon as possible when it shows up.
4.Enjoy a chant together
Picture, picture, I'm going to draw a picture.
Film, film, I'm going to see a film.
Homework, homework, I'm going to do my homework.
Lesson, lesson, I'm going to have a lesson.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5.Lead-in
(1)T: Do you like today's chant?
Ss: Yes.
T: Are you going to draw a picture /see a film...this weekend?
Ss: Yes./No.
T: This weekend is coming! Zhang Peng's friends are going to different places and they are going to do different things.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Show the picture of the main scene in this unit on the PPT. Ask students to observe it carefully and try to think about three questions:
Where are Chen Jie and Amy going?
What are Zhang Peng's friends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What is Zhang Peng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47
Check the answers together.(课件出示:前两个问题的答案)
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 out more answers about the last question.
T: S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Today we are going to make a weekend plan.
Step 2:Presentation
1.Listen and circle.
(1)Play the recording of “Let's try”. Ask students to get the key information. Then ask them to circle the right answers in the textbook.
(2)Check the answers. Show the listening material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further.
(3)After checking the second answer, provide one more question: What is Mike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Lead students to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 and speak out the sentence: He is going fishing this afternoon.
2.“Let's talk”.
(1)Show the pictures of “Let's talk”.
T: Sarah is on the phone with Mike.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S1: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omorrow's plan.
T: Pretty good!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plans for tomorrow.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tomorrow?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guess the answers.
Ss: Mike/Sarah is going to...
Let students watch the video of“Let's talk”and try to fill in the blanks. Check the prediction together.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tomorrow?
Sarah is going to have an art lesson.
Mike is going to see a film.
a.Show the pictures of “have an art lesson” to help students review the phrase.
b.Provide another question: What is Sarah going to do in the art lesson?
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and check the answer together.
Put the word card of “draw some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 Do the action of “draw some pictures” to help students review this phrase.
c.Show the picture of “see a film”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its meaning better.
(4)Ask students to observe these three sentences on the PPT carefully and try
48 to find out the same part by discussing with their deskmates.
课件出示:
Sarah is going to have an art lesson.
Mike is going to see a film.
Sarah is going to draw same pictures in Renmin Park.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answers. When the student says “is going to”, the teacher writes it down on the blackboard. Lead students to read it in the way of “high-low voice”.
T: Why do all these three sentences have “is going to”?
S1: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omorrow.
S2: They wii do these things tomorrow.
T: You are so brillian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plans for tomorrow. These things didn't happen before, and they are not doing these things now. They will do them tomorrow.
3.Read and act.
(1)Show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nd ask students to read it after the racord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the intonation.
(2)Let students practice the dialogue in pairs.
(3)Invite some students to act out the dialogue.
Step 3:Practice
1.Do a survey.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weekend plan by using the sentence structures“—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We're going to...”in groups. Write down the result on the paper.
The leader in each group collects all the answers. Fill in the chart below.(课 件出示:调查表模板)
2.Show time.
Invite some groups to give reports like this:I'm going to see a film.
Student 1 is going toread books this weekend. Student 2 and student 3 are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The group which does a good job can get a score.
3.Evaluation.
Count the total scores of each group.Find the best group and give each member of this group a litte gift.
49
Step 4:Summary
1.Guide students to summarize what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 and review them at the same time.
2.Sublimation theme: Educate students to arrange their weekend time reasonably to make their weekend life full and meaningful.
2.行动与观察阶段
本阶段分为实施英语课堂教学和撰写课堂实录两部分。实施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将已经 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通过授课的方式落到实处,这一环节是整个行动研究的重 点,因此必须充分认真备课,确保课堂能够顺利进行。撰写课堂实录则能够体现本研究的 观察环节,观察是指研究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整个教学过程, 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撰写教学实录,最后通过分析整个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状态及时进行 课后反思。具体如下:
整个教学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尽管在上课之前已经给学生强调本节课我们将全程用英 语进行交流,但是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汉语回答问题或者在小组讨论时使用汉语进行 交流。该班学生英语成绩基础比较差,大多数学生表示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为了照 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尽量使用比较简单易懂的词汇和句子来授课,学生大部分时间里 仍旧是处于比较懵的状态。
导入部分通过设置情境,复习上节课初步学习过的内容,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 趣,学生表现欲很强,都能积极而又响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初期没有太多的英语指 令,学生配合度很好。
但在新授环节,学生开始表现得比较吃力,新授环节都是新知识,而且教师的指令也 增多,由于教师全英文授课,学生显然无法适应,基本都要将指令重复两到三次,并尽量 放慢语速,学生才能勉强跟得上,甚至有学生在课堂中就抱怨听不懂,一些学生逐渐变得 不耐烦,纪律变得有些散漫,课堂开始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为了照顾到学生的情绪,教师 在用英语发布指令和要求的时候会注意学生的表情和状态,学生听懂了会点点头示意老师 继续讲,如果学生表现出听不懂的神态,教师则会尝试使用肢体语言或者举例子的形式帮 助学生理解,课堂在这种双向的理解中逐渐回归正轨,大部分学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 上,努力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课堂氛围一直非常沉闷,积极回答问题和给予老师回 应的学生总是那些英语水平不错的学生,有的学生很明显由于听不懂而变得有些着急,甚 至直接用汉语问老师说的什么意思,学生水平还是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想要表现自己但 又限于自己的英语水平。
新授环节在磕磕绊绊中结束,进入到了练习环节,学生很明显放松了下来,本次课堂
50
练习设计的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在用英文传达指令和要求时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教师由于缺乏授课经验,难以清楚详细地进行描述,学生也无法理解如何去做,笔者在解 释无果后进行了示范,并用一些他们能听懂的中式英语进行解释,学生才明白该怎么做。 在讨论的过程中,很明显可以听到有些学生在用汉语进行交流,笔者小声提醒并进行适当 的指导,有些学生反而沉默了。在几分钟的讨论之后,便邀请小组组长主动上讲台上来进 行汇报,但是没有学生主动举手,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组织语言,仍然是一片寂静, 因此不得不随机点了几名同学来回答,学生回答得都很不错,在课下询问这几位同学明明 会为什么不主动举手,学生表示自己并没有完全听懂指令,而且很少在练习环节用英语回 答问题,怕自己出现一些语法或者语音上面的错误,说明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严重挫伤 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信心。
在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们回顾和巩固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学生都能和老师一 起说出本节课所学的单词、短语和句子。令人意外的是,整个课程进行得并不顺畅,但本 节课的重点学生基本上都记住了。
3.教学反思阶段
本次反思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阶段,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自我反思,二教师反 馈,三是学生反馈,从而找出沉浸式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落实的不足之处,以便为下一 轮教学行动研究方案的修改和完善提供实际依据。
(1)自我反思
通过反复观看本次课堂教学视频,笔者发现由于自己缺乏英语教学方面的经验,整个 教学过程缺乏一种自然的流畅性,严格按照教案的设计流程来进行,有点照本宣科的倾向。 同时由于笔者在生活中也没有全英交流的机会,在上课时也会出现汉语思维的现象,所说 的英文也存在语法错误,有时转换不及时,会出现卡壳、停顿现象,再加上没有真正的英 语教学经历,非常紧张,有些英语发音也不是很清楚。整个教学过程中太过注重沉浸式教 学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并没有把教学目的纯粹放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这一点上,与学生的默契度和互动远远不够,整体呈现“我说我的,他听他的”这么一种 错误状态。虽然整个教学过程不够顺利,但是学生确实记住了这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说 明英语沉浸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全英授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内化。
(2)教师反馈
该班英语老师在听了笔者所讲的这节课后,表示整体感觉还是可以的,该班学生基础 比较差,能够到这个程度已经说明沉浸式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是有效果的。该班学
51
生在常规课中几乎没有经历过全程用英文进行学习的经历,所以出现问题也是可以理解 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该老师指出有一些地方还是需要改进的:一是学生从传统的英语 教学模式转换到沉浸式教学模式显然是不适应的,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听不懂教师说的话, 只是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学生需要在脑子里将英文转换成中文才能明白老师的意思,学 生缺乏必要的英语思维,无法不经过翻译直接听懂,因此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二是 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但是留给学生说英语的机会太少,英语沉浸 式教学注重输入,更注重输出,必须让学生多读、多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三是所说 英语还是有点复杂了,六年级的小学生没有经历过一定的外国生活或旅游经历,能听懂的 英语太匮乏了,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想去认定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听懂什么层次的词汇或者 句子,必须尽可能的简单,尤其是学生刚刚接触这种教学模式,可能连基本的“read after the recording"类似的指令都需要思考一下才能反应过来,所以在讲课时应尽可能地放慢语速, 并多用一些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语音、语调可以夸张一点;四是课堂教学速度太快,不 要为了赶时间而故意加快讲课进度,尤其是沉浸式教学更不能过快过急,应以学生理解为 主,计划的教学安排没讲完没事,但教学质量必须保证。总之,在备课时要更充分一些, 这样上课才更有底气一些,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眼神、动作互动,自己讲好课并不是目的, 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是目的。
(3)学生反馈
笔者在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束后收集了一些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反馈,将有代表性的摘 录如下。学生A: “老师,你讲的太好了,但是我没听懂。”学生B: “老师,您上课只 用英文教学,让我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根本没有走神的时间。”学生C: “我英 语一直都不好,您用汉语教学还是用英语教学对我而言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学生D: “老 师,我喜欢您用英语来教我们,平常老师都是用汉语,感觉上的不是英语课,而是语文课。”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对于英语沉浸式教学并没有抵触心理,也不会因为全英 授课而感到有压力,老师用英语慢慢说、简单说,学生还是乐意接受这样一种教学方式的, 并不像之前所担心的那样,学生因为听不懂而使课堂变成无效教学,相反,沉浸式教学最 大限度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中对知识的消化程度。 学生水平不一确实会影响英语沉浸式教学实施的效果,但是整体来说,确实是一次成功的 尝试。
52
(五)第二轮实践尝试:unit4 I have a pen pal
1.计划阶段
本阶段为第二轮行动研究的首要环节,研究者对第一轮行动研究的教学实录进行积极 反思后决定将行动方案做出如下修改:首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多增加一些学生英语输出的活动;其次,充分备课,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 行预案,调整好心态,行动前多进行一些练习,努力把控好自己说英语的节奏,并确保发 音准确清楚、声音洪亮;再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活动设计上突出双边交流,引 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最后,设置一些情境,在情境中实施英语沉浸式教学可以增强 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沉浸在一种具有故事情节的全英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也会相应地 转换得更快。对于整个教学设计的大框架不作太多改动,本轮行动的教学计划具体如下。
(1)教材分析
本节 课 所 讲内 容 选自 人 教 版六 年 级上 册 英 语 Unit4 I have a pen pal 的 Part B Let's learn&Listen,match and say 部分,本单元主要是学习询问和简单描述业余爱好的问答句: What are Peter's hobbies? He likes reading stories.能够使用一般现在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询 问他人的住处、工作等情况并作答:Does he live in Sydney? No,he doesn't. Does he like doing word puzzles and going hiking? Yes,he does.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鼓励学生发展广泛的兴趣与爱 好。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 x 的学生。本班学生上课纪律性比较好,对于全英教 学并没有抵触心理,学生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都比较强,但是学生不够活泼,课堂氛围缺 少激情,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多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堂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加一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主体性的教学 任务和活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 studies、 puzzle、 hiking.
2•能听、说、认读句子 Does he live in China? No, he doesn' t.并 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3
目标 2.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3.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描述。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 标 通过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和他人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发展正确 的兴趣与爱好,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同时培养学 生乐于与他人交往的性格。
教学重点 能听、说、读、写单词 studies、puzzle、hiking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运用句型 “一Does he/she...?—Yes, he/she does. No, he/she doesn't." 进行提问并作答。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准备 准备“我演你猜”的纸条,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有六个课时,本节课是第四个课时。
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Revision&Lead-in
1.Enjoy a song一My new pen pal (课件出示:歌曲《My new pen pal》的 视频)
2.“Act-guess”game
The teacher prepares some small note with various hobbies in advance and invites two students. One student randomly selects a small note and performs the phrase written on the note with body movements, the other student guesses according to the actions.
3.Sentence Chain.
The teacher first said one of his hobbies, then asked one student to add one of his hobbies on the basis of repeating what the teacher said, and then asked another student to add one of his hobbies on the basis of repeating the hobbies of the teacher and the previous classmate. And so on. If he/she could not say a new hobby, or the order was wrong, he would be judged out.
T: I like playing sports.
S1: Miss Chen likes playing sports.I like singing.
S2: Miss Chen likes playing sports. Linda likes singing. I like swimming.
4.Lead-in.
Prensent the picture ofZhang Peng's pen pal Peter. T: Do you know who he is?
Ss: He is Zhang Peng's pen pal Peter.
T: Does he live on a farm?
54
Ss:Yes, he does.
T: What are his hobbies?(课件出示:教材P38 Let's talk板块的图片及与 Peter 爱好对应的图片)
Ss: He likes reading stories, doing kung fu, swimming and singing. T: Well done! John has a pen pal, too. Let's get to know about him.
Step 2:Presentation
1.Learn the phrase “studies Chinese” and the key sentence structures.
(1)Present the short video of “Let's learn”. Ask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two questions:
①What's the name of John's pen pal? (His name is John, too.)
②Does he live in China, too? (No, he doesn't.)
Write down the sentences“—Does he live in China, too?—No, he doesn't.” on the blackboard.
T: Good job! He lives in Australia. (课件出示: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图片) Write down the words“ Australia” on the blackboard.
T: What language do people speak in Australia?
Ss: They speak English.
T: Right. Look! Is John studying English now? (课件出 示: 教材 P41 Let's learn 板块的图二)
Ss: No, he is studying Chinese.
T: John lives in Australia, but he studies Chinese every day. He thinks Chinese is interesting and full of culture.
Write down the phrase “studies Chinese” and the sentence “He lives in Australia, but he studies Chinese.”on the blackboard.
(2)Present the two phrases “study Chinese, studies Chinese”. Lead students to compare the two phrases and find the regulation. Let students learn the new phrases and read them after the recording .
(3)Present the dialogue. Let students read it after the recording. Highlight the key sentences“—Does he live in China, too?—No, he doesn't.”
2.Learn the phrase“cooks Chinese food”
T: Many foreigners like the culture of China. They think it's interesting and full of history. What else do they like about China ?
Ss: They like... (Chinese food,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HanFu, Peking Oper...)
55
T: Well done! So they often learn to...
Ss: They often learn to... (cook Chinese food, enjoy Chinese festivals, wear Han Fu, sing Peking Opera...)
T: Chinese food is very delicious. Many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like Chinese food. Look at this boy. He cooks Chinese food with his classmates and teachers.(课件出示:教材P41 Let's learn板块的图一)
Present the new phrase“cooks Chinese food”. Highlight the“s” at the end of the verb. Ask students to learn the new phrase and read it after the recording. Write down the phrase “cooks Chinese food” on the blackboard .
3.Learn the phrase“does word puzzles”.
Present the pictures of foreigners enjoying Lantern Festival.
T: Do you know what festival it is?
Ss: Lantern Festival.
T: Lantern Festival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estivals in China.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is day?
Ss: I often.. (get together, enjoy the Lantem Show, do Chinese word puzzles ...)
(Transfer students' answers into the third person.)
T: Excellent!He/She often... Do you know the English word puzzles? (课件 出示:英语字谜的图片和词组,与中文字谜做对比)
Write down the phrase “does word puzzles” on the blackboard. Higlight the“es” at the end of the verb. Students learn the new phrase and read it after the recording.
4.Learn the phrase“goes hiking”.
T: After Lantern Festival, spring comes. The weather gets wamer.It's good for outdoor activities.
Present the new phrase“goes hiking”(课件出示:教材 P41 Let's learn 板块的 图四)Write it down on the blackboard. Students read it after the teacher.
5.Ask students to say the phrases“studies Chinese”, “cooks Chinese food”, “does word puzzles”, “goes hiking”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and then read them in the way of “driving a train” to deepen students' memory.
6.Listen, match and say.
(1)T: We have to catch the names, he or she, and the phrases ofhobbies while listening.
56
Then 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match the pictures.
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
(2)Present the listening material. Highlight the new word “characters” . Ask students to guess its meaning. Help them get to know the word and read the sentences together.
(3)Lead students to observe these four sentences and find some regulations. Help them learn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and the relevant time adverbials.
Step 3:Practice
1.Ask and answer.
Present the pictures ofthe phrases. Help students practice the key phrases and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Let them pay attention to the happy or the sad face attached. Then ask and answer.
(1)The teacher asks“Does he/she...?” Students answer“Yes, he/she does.”or “No, he/she doesn't.” The teacher makes models with several students first.
(2)Then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Groups 1~3 ask. Groups 4~6 answer.
(3)Boys ask. Girls answer.
2.Ask students to change the verbs presented in the PPT into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 form, such as cook-cookies, watch-watches, fly-flies, etc.
3.Ask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meaning. Step 4:Summary
Make a brief summary according to the blackboard design.
2.行动与观察阶段
本阶段为行动研究的第二轮实施环节,也是本次行动研究的关键。本轮行动研究的实 施过程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第二阶段相类似:分为实施英语沉浸式教学和撰写课堂实录两 部分。具体如下:
本轮教学方案经过调整之后,在热身与导入环节,增加了一些有趣的活动,通过“你 演我猜”的游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单词和词组,通过“句子接龙”的游戏复习上节课学过 的重点句型,寓学于乐。并在课堂一开始就多使用一些简单的英文指令,比如:“No Chinese!" “Be quiet!" “Don't be shy, just try! ”等,让学生慢慢适应,逐渐进入全英的环 境中。导入则采用的复习和情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上节课已经认识了张鹏的笔友 Peter, 这节课来认识一下John的笔友Peter,以此为本节课的故事背景,开始本节课的新授环节。
本节课主要是一次单词讲解课,并注意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变化形式,在实施英语沉
57
浸式教学时比听说课难度更大一些。为了使学生不产生枯燥无聊的学习情绪,本节课词组 的学习全部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多采用问答的形式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而不是教师自顾自地讲,引导学生理解所学词组的意思,多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所 学词组有关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记忆单词。同时在每个词组的讲解时都不断提醒 学生注意动词的变化形式,有意识地将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形式规则渗透进整个教 学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在整个新授环节增加了很多让学生读的环节,让学生 在反复读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发音,提高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学生和老师的配合比较好, 本阶段的进展比较顺利,在这一部分没有消耗过量的时间。
进入到练习环节,本次行动研究设计了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活动,既可以复习本节课 所学词组,也能复习重点句型,而且活动比较好理解,通过示范学生很容易就懂了游戏规 则,整个活动氛围很活跃,学生参与度比较高。也设计了一个小测试,让学生说出 PPT 上 所列出的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在这个环节出现了笔者在备课时所没有预料到的情 况,由于上一单元学习了动词的-ing形式,很多同学把它与本节课所学的第三人称单数形 式的变化规则搞混了,比如,“swim”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应该是“swims”,但是很多 学生说应该双写“m”再加“s”,即“swimms” ; “fly”的第三人称单数单数形式应该
是flies,不少学生说直接加s,即“flys”。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调整了接下来的教学安排, 为了使同学们区分开动词的这两种形式,笔者专门对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作了详细地解释, 以确保学生不要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不要将所学知识点搞混。由于语法知识存在很多的 专业术语,全英讲解存在很大困难,很难真正地讲通、讲透,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当费劲, 因此该部分的讲解主要是采用举例子和对比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分化,比如:通过比 较 “The plane is flying.” 和 “The plane flies every day.” 让学生区分开 “fly” 的-ing 形式和 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这种方法显然更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通过测试,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二者的使用规律。
3.教学反思阶段
(1)自我反思
通过反复观看教学实录视频,与第一次行动研究相比,本次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都顺 利很多,由于本班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好,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并不像六年级y班那么悬殊, 所以沉浸式教学的实施效果相对更好一些。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作为英语沉 浸式教学的辅助教学方法是一个很成功的应用,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自觉地不去说 汉语,代入感更强一些。本节课较多地通过呈现一些图片来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话,多 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来使学生不游离于课堂之外,并且尽量用一些最基础的词汇和句子来 给学生下达指令和要求,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维。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也
58
注意到了语速、语调的变化,该强调的地方加重语气,并给学生足够的反应时间。课堂初 期学生还有点难以适应,慢慢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英语思维转换速度更快了,和 老师之间的默契度便建立起来了,整个英语沉浸式教学的效果很好。但是在课堂最后测试 的环节,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混淆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表现有悖,这不禁让人质疑,课 堂活跃、学生积极是否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变高了,沉浸式教学的实施是否真的提高了 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2)教师反馈
本班的英语老师在观摩本次讲课之后,表示情况比上一次行动研究好很多。一堂好课 是教师和学生互相成就的过程,老师上课认真,多关注学生的状态和需要,学生自然也会 给予老师想要的反应。就最后测试出现的小问题,表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学生学习太 多相似的知识点,弄混是正常的,特别是两者学习的时间间隔很近,学生更容易受到前面 所学知识的影响,这并不意味着沉浸式教学的应用没有效果,要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 习状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另外,还指出笔者在这两次实施沉浸式教学的过程中,都忽 视了课堂外英语环境的创设,比如,教室墙壁上张贴的手抄报、黑板报、标语,黑板上写 的小组名称,课程表、作息表等等,都是使用的汉语,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这种实物上时, 很容易就从全英的状态中抽离出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 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都很重要,落实到考试上写便更为重要,在教学设计中必 须注意到这一点。对于这个班级来说,学生基础不差,可以拓展一些知识,比如英语绘本, 对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3)学生反馈
本次行动研究结束之后,笔者调查了不同水平层次的几位同学,汇总了几位同学的反 馈,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本节课的讲解涉及很多文化方面的知识,有的学生并不了解, 教师没有提前布置相应的预习活动;二是在全英授课过程中,在进行活动和游戏时无法照 顾到每一位同学,有的同学一直很积极,但没有被老师注意到,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三 是教师全英授课并没有学生想象中那么难,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种课堂氛围,这才是学习英 语该有的环境,但是很难有这种机会。
该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好,没有学生表示自己没听懂,自己在英语用语这方面也更注意, 多用简单词汇和短句子,课堂得以顺利进行。学生比想象中对英语沉浸式教学的接受度更 高,学生也更喜欢有一种学习英语特有的模式,对于学生来说,身处一种全英的教学环境 中,更有利于学习英语这门语言,英语沉浸式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得以 被调动起来,整个学习过程相对于学习结果而言更有意义了。
59
(六)第三轮实践尝试:Unit5 What does he do
1.计划阶段
本轮行动研究在整合了前两次行动研究的实施与反馈基础上,针对两个班级的英语水 平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将教学环节的某些环节加以替换和调整,分别进行一次沉浸式 英语课堂教学,具体的教学计划如下。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Unit5 What does he do?的Part B Read and write部分,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听说朗读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 He/She is a/an...Do you want to be?等询问职业的相关句型,以及 Where does Mike's uncle? How does he go to work? He works at sea. He goes to work by bike.等对工作地点和出行方式 提问和回答的句式。能够正确认读表示职业的单词,如taxi driver,writer, singer, factory worker, postman, businessman, fisherman, scientist, pilot, coach 等。在对话中使学生养 成良好用英文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对象是六年级x班和六年级y班,在之前的观察以及前两次的行动 研究中可以看出,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活跃度上都有着明显 的差异,前者纪律性更强,听课状态比较好,教学过程更为顺畅,而后者更活跃一些,课 堂有时难以控制,学生容易走神。本次行动研究的授课内容分别从这两个班级都进行了一 次,整个教学环节基本一致,但具体活动的实施以及具体方法的应用根据两个班级的不同 分别作了相应地调整。
(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目 标 1.能够通过读前活动的引导激活与话题相关的知识背景和储备词 汇;
2.能够正确听、说、认读本课词汇,如 gym, if, reporter, use, type, quickly;
3.能够通过阅读问题训练提高学生的略读和精度能力;
4.能够通过朗读选自阅读文段中的句子,明白英语中逗号是句中 停顿标识的朗读技巧;
60
5.能够根据例句提示找出文段中结构相似的其他句子,并能在教 师的引导下正确朗读。
过程与 方法目 标 1.能够根据阅读所获取的信息完成有意义的仿写活动;
2.能够根据停顿规则正确朗读句子。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目 标 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白从事某些职业应具备的条件,思考 一下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并引导学生为之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阅读问题训练提高学生的略读和精度能力。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阅读分析文章结构,从而进行一定的仿写活动。
教学方法 复习导入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教学准备 PPT 课件、课文录音、视频等。
课时准备 本单元共有六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Step 1:Pre-reading
1.Greetings.
2-1:Write and say.
List five jobs.
T: There are many jobs around us. Now please list five jobs.
Students write down five jobs in there books.
Compare with partners.
Students compare with their partners.
T: Please compare with your partners. How many different jobs are there in the lists?
Classify the words of the jobs.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to classify the words of the jobs according to the word forms.
(Teaching purpose:本环节针对六年级x班所设计,通过头脑风暴活动让 学生说出五种职业名称并进行归类,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和储备词汇,加深记 忆。)
2-2:(1)Words game.
Present the words of the jobs one by one on the PPT, students can recognize and read them.
(2)Guessing game.
61
students try to guess the words of the jobs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s described. e.g,
T: She likes teaching children. She is good at English. She works at school. What does she do?
Ss: She is an English teacher.
(Teaching purpose:本环节针对六年级y班所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复 习已经学过的单词,并加强学生对于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3.New words
Learn the new words in the paragraphs,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read follow the tape. e.g., if, reporter, use, type, quickly.
4.Lead-in
T: Today we're going to continue to talk about “jobs”. We are going to understand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some jobs, and try to conceive your own career dream.
Step 2:While-reading
1.Look and predict.
Show the pictures of “Read and write”to students. Let students look at the pictures carefully. Ask some questions to lead them to predic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Questions:a.Who is he/she? b.What's he/she doing? c.What jobs does he/she want to do?
2.Read and write a title
Students read the paragraphs for the first time quickly. Do the exercise on page 53. Choose a appropriate title for the test.
Check the answer. Write down the title on the line.
3.Read and fill in the table.
Students read the paragraphs for the second time carefully. Try to fill in the table in the book.
Check the answers.
4.Understand the paragraphs.
Students read the paragraphs and find the difficult words and the sentences. The teacher helps them understand the words and the sentences.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PPT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hrase“be good at...”.
62
T: Yao Ming is good at basketball.
T: Do you understand the word “if”?For example, “If you are happy, you can laugh.” “Ifyou are sad, you may cry.” “Ifyou like singing, you can be a singer.”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PPT and make more sentence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pattern“Ifsb..., sb can/may/might...”.
5.Read after the recording.
Play the recording.
Students read after the recording and imitate the right paus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the intonation.
6.Talk about the hobbies and the jobs.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hobbies and jobs in pairs.
A: What's your hobby?
B: My hobby is singing.
A: What job do you want to do?
B: I want to be a music teacher.
A: Where are you going to work?
B: I'm going to work in a school.
7.Imitative writing activity.
Students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by imitating the paragraphs by themselves and share it in groups. Then several students show their writings to the class. The other students make evaluations to them.
8.The Real World Camp.
T: At the Real World Camp, children can so different jobs. Do you want to go there? Please fill in this form on page 53.
T: Pay attention to the last line. There is the “Parent's signature”-If you are not accompanied with your parent(s), you should get permission from your par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se extra-school activities.
(Teachingpurpose:通过对话活动,帮助同学从不同视角认识职业,在活 动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引导他们明白没有家长陪同时,参加 校外活动首先应该取得家长的许可。)
Step 3:Post-reading
1.Read a comic named “Job”.
(1)Show a comic to students on the PPT.(课件出示:绘本故事)Students
63
enjoy the comic.
(2)Students read the comic.
(3)Students work in groups to make a comic about “jobs”.
(4)Show their comics to the class.
(Teaching purpose:该绘本阅读活动中的(3)(4)两个环节是基于六年级x 班的学习能力而进行的适当扩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绘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并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仿制绘本,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职业词汇及句型,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2.“Tips for pronunciation”.
(1)Listen and repeat.
Play the recording. Students read after the recording. Feel the comma pause in the sentences. And practice the sentences.
(2)Find and practice.
Find more similar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example prompts and read the sentences correctly. Then practice in groups.
(3)Show time.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show to the class. The other students listen to them and make evaluations to them.
(4)Summary
T: When there are several parallel words in a sentence,pause after each word.
4)环境创设
在之前的两次实践过程中,笔者对于环境的英语沉浸并没有过多关注到,因此在本次 沉浸式教学的行动研究中,笔者营造和创设了丰富的英语学习环境,利用许多直观而有趣 的英语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大胆实践、大胆表达、大胆交际,充分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①营造有声英语沉浸式教学环境
要求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日常问候尽量采用英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 增加英语输入与输出的机会;建立校园英语广播每天课后和午后播放英语节目;举行英文 演讲、英语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举行英语朗诵演出、英语歌唱比赛、 英语戏剧比赛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
②营造文字英语沉浸式教学环境
手抄报和黑板报:实施行动研究前发动学生们制作以“CareerPath”为主题的英语手 抄报,并将制作认真的作品贴在教室内的宣传墙上。同时,选取几名同学以"National Unity”
64
为主题设计本班的黑板报,用英语进行书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标语: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将教室内的各种物品都贴上所对应的英 语标签,如,桌椅、黑板、投影仪、垃圾桶、黑板擦、空调等,不会的英语单词可以请教 老师或者查阅工具书。
英文名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给自己取一个喜欢的英文名字,并设计专属于自己 的座位牌,放在桌子的左上角。上英语课时,就用自己的英文名字来互相称呼对方。
英语作品展示:给学生们发统一的英语书写纸,让学生抄写或者默写学过的英语词汇、 句子或者短文,具体内容自己选择,然后同学之间互评,选出书写认真工整的几名同学的 作品,放在教室外墙壁上贴的透明展览盒中,供大家欣赏。
“英语角”:笔者在征得班主任的同意后,将教室墙面的某一空间定为英语角,让学 生可以在这个英语专属空间内自由发挥自己的英语创作能力,写硬笔字比较好的学生可以 在此处写一首英文歌或者座右铭等,喜欢绘画的同学也可以配一些小插画,每个组轮流用 英文写明当日的日期和天气状况。笔者会定期举办一些竞赛活动,如猜谜语、智力题、脑 筋急转弯或者学唱一首英文歌、读一首英文诗等,谁先完成可以给自己的小组加分,截止 到第三轮行动研究结束后,给分数最高的小组准备一个小礼品。
③营造文化英语沉浸式教学环境
为了能营造一种与西方更为接近的英语语言环境,也要相应地了解一下英语国家的民 族特色和文化背景,在创设情景时将相关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真正地明白英语这门语言 背后承载的意义,从而理解英语,更好地学习英语。如今西方圣诞节、万圣节这类节日在 我国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教师也可以合理利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当然也可以通 过西方的一些美食文化和服饰文化来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此外,要正确理智地对待 英语国家的文化,将其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兼容并包的良好品质。
2.行动与观察阶段
本节课是一节读写课,为了增加趣味性,合理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本节课将学生分 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对抗,积极回答问题或者参与活动的可以加一分,由于本节课的上课时 间是周五,奖励就是减免本周末的英语作业,这强烈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胜负欲,课堂 氛围拉满。
阅读前环节,在六年级x班采用了头脑风暴法来复习学过的关于职业的单词,在六年 级y班则采用了单词游戏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和复习,两个班级表现都很积极,x班充分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快速准确地回应老师;y班则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达到复习的目的。在讲解短文之前,带领同学们学习一些新单词,
65
学生显然之前已经学过,此处主要纠正学生的发音,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读单词这部分 y班的表现要明显比x班好,特别是“secretary”这个多音节词,x班的学生一直读不对, 为此花费了不少时间让学生练习,但是 y 班的学生只教授了一遍,学生就能读对了,为了 检测是否大部分学生都能发音正确,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读,确实没有学生出错, 这不禁让人思考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划分究竟应该是以什么为标准。在导入部分依旧采用 情景设置的方式引入新课,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出来。
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是根据图片预测短文内容,两个班级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但是 学生习惯直接说单词或者短语,而不是以句子的形式来回答问题,教师强调后,学生在说 完整句子时很明显错误比较多,常见的是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时,谓语动词还是用原 型;按照汉语思维来说英语句子等。然后进行短文讲解的具体过程中,主要运用任务型教 学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并充分借助图片和教师语言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以及新 单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直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并让学生多读,通过阅读将学生注 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在使用全英教学时,更注重关注学生的反馈,加强互动性,让学 生的思维和老师的思维处于同一频度上。让学生通过对话来练习所学内容时, y 班学生都 想进行展示,课堂一度变得有些混乱,教师通过各种手势来控制课堂纪律,学生秩序慢慢 好了起来。
进入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绘本故事来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绘 本,因此兴致比较高,针对两个班级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本环节给 x 班学生增加了仿 制绘本以及进行展示的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并完成绘本故事的制作,毕竟是第一 次尝试,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这部分也占用了不少的时间,导致y班没有实施"Tips for pronunciation”的环节。在课堂结尾,让班长汇总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奖励。
3.教学反思阶段
(1)自我反思
本次行动研究在两个班级分别进行,教学效果都不错,可见英语沉浸式教学可以在不 同英语水平的班级实施,全英授课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以开展,也与学生的英语基础没有 太大的联系,最重要的是课堂纪律要维持好,班级散乱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 影响英语沉浸式教学的效果。英语沉浸式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流程,可以根据不同班级 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不用担心学生听不懂、跟不上,只要沉浸式教学设计是基于本班实 际状况进行的,远远比用汉语进行教学效果要好很多。沉浸式教学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 并不难,而如何因材施教地进行英语沉浸式教学才是实践中的一个难点。
(2)教研组反馈
66
邱老师在总结笔者的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实践研究时提到:沉浸式教学,顾名思义, 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合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用英语这门语言来教授学生英语知识,可以看 出,陈老师整个实践过程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活跃度,有几次遇 到六年的孩子,他们甚至能用英语来给老师打招呼,这很是令人惊喜。之前考虑到咱们学 校的孩子英语水平不一,使用沉浸式教学可能会严重拖慢我们的英语教学进度,但事实并 非如此,陈老师的讲课进度与其他英语老师的进度基本一致,这也可以打消我们使用英语 沉浸式教学的一个最大的顾虑,综合来讲,这在我们学校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这也给我们 学校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思考和启发,英语教师是否可以将沉浸式教学用好,从而提高我们 学生的英语成绩。学校是鼓励各位英语教师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流程。
因此,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进行英语沉浸式教学,但是其中也存在这一 些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是教师水平不够,学校又难以提供太多的培训机会;二是英语课每 周只有两三节,实施英语沉浸式教学必定会影响教学进度安排,在六年级进行沉浸式教学 可能效果更好,学生毕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低年级实施起来难度依然很大;三是学 校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英语学习环境是有限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衔接才能真的发挥 效果,但这边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为孩子提供全英环境是不现实的。
我们只能是慢慢来,学校多与家长那边沟通,教师无法进行全英授课的也可以使用中 介语来进行过渡,教师和学生都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英语水平必定得到更大提高, 尤其是学生的听说能力。
(七)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实践小结
本次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实践从制定计划到实施计划共持续3个月,从2021年9月 到12月初,虽然行动研究得以顺利开展,也基本得到了本次研究所要的结果,但是由于 笔者自身及各种客观原因,本次行动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笔者在本科阶段所学专业 并非教育类,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相关背景,研究生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并不能使自 己在教学能力方面得到明显地提升。由于自己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在进行第一轮行动研 究的计划制定时太过理想主义化,与实施研究的班级教师交流较少,导致自己在课堂教学 设计和安排上其实并不合理,各种课型在讲课时的重点是什么并没有弄清楚。在之后的行 动研究中,笔者积极与校外导师沟通,听取一些有经验教师的意见,并认真分析行动研究 中学生在英语沉浸式教学中的状态和表现,从与学生和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他们对于英语沉 浸式教学的一些看法,以便于自己不断修改自己的行动方案,从而找到学生学习英语与沉 浸式教学应用的契合点,最终使本次行动研究圆满完成。
这三轮行动研究是笔者将沉浸式教学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尝试,通过不断地 修改行动方案、不断地实施,证明沉浸式教学确实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即使是在
67
课堂进行并不顺利的情况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内化也远远比用汉语进行教学效果更 好。本次行动研究是在小学高年级段进行的,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英语沉浸式教学之 后,在英语知识接受度、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应用主动性层面均有所提升,学生说英语的 热情和意愿高涨,这足以说明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沉浸式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通过 创设英语环境从而降低英语学习难度、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对英语知识的记忆程度, 更进一步地改变目前小学阶段英语学习存在的“费时多而效不高”的现象。
68
六、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 重新定位学习英语的价值
很多学生和家长,甚至是一些教师都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为考试要考, 所以我们要学。如果只是把学习英语的价值看得如此狭隘的话,那么学生是永远也学不好 英语的。研究已经表明学习英语对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 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英语可以让人们多一个看世界的角度,多一个认知事物的维度,英 语不只是一个沟通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促进认知更大范围提升的通道。 同时英语好的人,特别是能够用这门语言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会显得尤为自信,这 也是一种优越感,人有了这么一点优越感和自信,会影响到做其他事情的态度,在面对困 难的时候,能够用更加强大的内心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因此,在如今“分数至上”的 背景下,更应坚守学习英语的初心,改变目前这种功利化的英语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交 际交流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生成语言,形成语言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 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二) 提高教师英语沉浸式教学的素养
笔者所在实习学校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的,所以专业知识水平都是比较高的,但是 用英语讲授英语的意识和素质并不是很高,因此要加强对教师英语沉浸式教学的相关培 训。首先,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英语沉浸式教学培训工作必须给予重视,始终把培养建设一 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重点,加强教研组教学研讨质量监控,举行一系列英语沉浸式教 学的教师竞赛活动,通过此类活动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同时,学校也要从硬件设施 方面满足教师英语沉浸式教学的多样化教学要求;其次,教师本身也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 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来练习并强化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提高其流畅性和准确性,养成用 英语进行教学的习惯,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灵活自如地进行英文授课,而小学生都具 有向师性,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模仿老师,也会逐渐提高在课堂上进行英文表达的欲望。只 有学校和教师自身双管齐下,才能提高英语沉浸式教学的效果,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英 语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69
(三)建立英语沉浸式教学的立体系统
英语学习是以教学主体(学生)、教学客体(英语)和教学环境三维组成的。过去我 们比较重视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的研究,而忽视了教学环境,殊不知,教学环境对于提高 学生的英语水平更为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养,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 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建立可持续英语学习的思 想。教师也要提高情境创设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切实 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主体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身与英语产生一定的联系,从 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比如,可以要求每一个孩子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字,制 作成座位牌放在自己桌子的右上角,不仅是在英语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可以用 英文名字来称呼对方;同时,教师将经常可以用到的一些英语短语教给学生,如“Good morning! ” “Thank you!” “Excuse me."等,并不断强化相关表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 会使用一些常用英语表达,来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
在教学客体方面,英文本身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就比较枯燥无聊,教师要想办法增强 英语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英语真正地“活”起来,让单词成为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比如, 用英语歌来教授单词,联系生活实际来教授一些句型,让英语走进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地 爱上英语。
在教学环境方面,为了创设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对英语的渗透。 一方面,学校和班级里的一些隐形资源必须加以利用,比如,班级值日表和课程表都可以 做成双语版本,可围绕一些节日和安全、防疫等主题来让学生设计相关的英语黑板报和手 抄报,学校和班级里张贴的一些规章制度可以使用英语来表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 些英文标语进行张贴,对于桌子、黑板、垃圾桶等一些常用物品可以贴上英文标签,这样 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看到英语、学习英语。当然,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必须要合理控制班级 的人数,国家规定小学班级人数一般控制在 40 人以内,但由于师资和资金的问题,现实 往往是很多学校无法达到这一要求,而采取小班化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英语沉浸式教学的效 果,老师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可以将更多精力和时间用在上课上, 而不是不停地维持纪律,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充分地交流讨论,大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家庭环境也是英语沉浸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当前家长对于孩子的教 育投资日益增长,在学习英语方面更是重金聘请外教或者报各种补习班,但是陪伴孩子一 起学习的时间却是少之又少,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很多老师表示自己努力了五天来培养起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周末两天又“回到解放前”了。家长必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 习环境,父母自身水平有限,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者英语 app 来引导孩子的英语学习,同时
70
也可以将家里的一些电器和家具贴上相应的英语名称,不时地询问孩子,让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训练英语思维。
(四)丰富英语沉浸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投资也大大增加,绝大部分学生的最近 发展区被相应地拉高了,教材上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进行 英语沉浸式教学时,教学内容可以适当的进行扩充或者拓展,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尊重小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英语 沉浸式教学中选择性地应用绘本教学,绘本教学是近几年在英语教学中备受推崇的新型教 学方式,主要是利用绘本资料来讲英文故事以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在师生 的互动中创新学生的英语思维。绘本主要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通过连贯的图片来展示一 个小故事,而对于这个小故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和 创造性的发展,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检验学习的效果,提高 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英语读 物,看一些有意义的英文原声电影,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
英语沉浸式教学并不是一个单一使用的教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情景教学 法、游戏教学法、戏剧教学法等一些新颖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度,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笔者进行英语沉浸式教学的实践中,多采用角色扮演法和情境教学 法,教学效果要明显好很多,学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即使学生对笔者所说的英语有 一些听不太懂,也并不影响整堂课的进行。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 方法,不应该墨守成规,守着三尺讲台按部就班地讲课。时代在进步,学生也处于不断变 化当中,如果教师只是拿着一种自己熟知的教学方法来对待一直在“升级”的小学生,这 显然是不合理的。教师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也是建设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 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改变当前英语教学“费时多收效少” 的现状,让学生发展和英语学习相得益彰。
71
七、研究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旨在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沉浸式教学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一定的实践应 用,笔者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对沉浸式教学进行系统的论述,然后 通过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设计访谈提纲和观察量表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得到的 数据进行分析沉浸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为期 三轮的行动研究。通过对行动研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以期沉浸式 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实效。
本研究共持续了三个月,前期的调研以及具体的教学实践实施时间相对较长。在现状 调查阶段为了得到真实有用的信息花费了很多时间,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在课堂观察 上持续性地进行了几个周。行动研究是本研究的重点环节,为了实施好整个过程,行动研 究方案经过了反复揣摩与修改,行动研究的实施也贯穿了整个实习过程,由于缺乏一定的 行动研究经验,对时间的规划不够合理,导致第三轮行动研究持续的时间不足以得到笔者 期望的结果。
本研究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发现,我国很早就将沉浸式教学引入到我国的小学英语课堂 教学中,但是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限于当时的英语教师水平远远不够,沉浸式教学并没 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也是少之又少,运用行动研究进行实践的更是屈指 可数,因此本研究可供借鉴的资料较为有限。在进行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由于行动研究本身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方案的实际实施过程与预期并不完全一致,导致本 研究在结束时仍存在一些不足。
对于研究者来说,本次研究可以深入教学一线,参与教学实践,笔者十分珍惜此次机 会,访谈时尽量往深处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在进行行动研究时多次与导师交流并修改研究 方案,以期使自己的研究尽量做到完美。希望未来全英教学不再只是一个口号和愿望,沉 浸式教学能够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更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将沉浸式教学与我国的 英语教学现状相结合,探索出适合我国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丰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 究,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和行动依据,从而推动沉浸式教学普遍应用于小学英 语教学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沉浸式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的发展。
72
参考文献
[1]C Baker.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M].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2001.
[2]陈坚林.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⑶陈然.情境中的沉浸式口语训练——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技巧浅谈[J].基础教育课 程,2014(06).
[4]陈中杰,王晓群.构建读写一体的想象世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尝试[J].语文建 设,2020(06).
[5]迟延萍,赵微.我国小学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07).
[6]崔永华.美国小学汉语沉浸式教学的发展、特点和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7(01).
[7]单立华.农村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法”探索路径——基于农村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升 [J].现代教育,2019(11).
[8]董昕.沉浸式教学法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9).
[9]杜新秀.广州市小学英语教学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10(01).
[10]Finnamore, S. M. Immersion in a Language of Power: A Case Study of the English Immersion Pedagogy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China[A].迟延萍等主编.英语浸入式教学研 究论文集[C].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1]方俊明.双语获得的认知过程与浸入式教学的理论基础[J].心理科学,2001(05).
[12]傅志文.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13]甘雯.加拿大沉浸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6).
[14]Genesee F. Learning Through Two Language: Studies of Immersion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M].Cambridge, MA: Newbury House, 1987.
[15]高吉.沉浸式教学法在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6.
[16]郭京帅.加拿大双语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9).
[17]郭睿.内隐认知:沉浸式语言教学的主要认知机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05).
[18]郭越.浅谈英语浸入式教学[J].科技展望,2016(19).
[19 ]何辛.浅析沉浸式教学法与外语口语能力的培养[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
[20]黄小丹.美国外语浸入式教学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4(07).
[21]黄雪雁.沉浸式课堂教学模式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2]惠天罡.基于CBI的美国汉语沉浸式教学的分析与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20(04).
[23]江映霞.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24]Knell, E., Chi, Y. P. The Roles of Motivation, Affective Attitudes, and Willingness to
73
Communicate Among Chinese Students in Early English Immersion Programs[J].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2(02).
[25]康叶钦,陈冬梅.课程-学习-教师一体化发展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基于小学英语浸入 式教学的案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8(02).
[26]孔少华.从Immersion到Flow experience: “沉浸式传播"的再认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9(04).
[27]赖奕.浅谈“沉浸式”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及挑战[J].教育现代化,2019(A0).
[28]李丹凌.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二十年回溯与展望[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6(02).
[29]李昆.加拿大的早期和晚期浸入式教学模式及其成效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 育 ,2005(10).
[30]李霜,周银新.沉浸式教学法对学生英语口语焦虑干预中的应用——以国际合作班英语 口语教学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8(03).
[31]李雪锋.浸入式教学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8(11).
[3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一一财富蕴含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3]梁小华.活动对学生语言交流的介入作用:我国英语沉浸式教学的调查与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34]刘佳.关于文化因素与浸入式教学的思考.迟延萍等.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论文集[C].西 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5]刘珈亦.儿童L1习得环境对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法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9(20).
[36]刘旭珠.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7]刘亚玲.“浸入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
[38]刘宇.沉浸式语言教学法优缺点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
[39]卢蓬军.加拿大魁北克沉浸式双语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
[40]梅月云,郭淑芬.浅谈Phonics教学法[A].强海燕等主编.探索与创新:英语浸入式教育在 中国[C].澳门:科教文出版社,2009.
[41]牛晓艳.通过英语浸入式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输出的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 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02).
[42 ]牛晓艳.英语浸入式教学的语言输入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 育),2009(05).
[43]欧阳文萱.沉浸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02).
[44]潘树国,张娟.“浸入式”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6).
[45]钱明才.加拿大双语教育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3.
[46]强海燕,Linda Siegel.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发展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07).
[47]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创举及其在我国的尝试——双语人才早期培
74
养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0(05).
[48 ]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0(04).
[49]R. K. Johnson, M. Swain. Immersi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M]. Tronto: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0]热孜万古丽•买买提.加拿大沉浸式教学法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启示[J].兵团教育 学院学报,2016(06).
[51]申丹.沉浸式教学法对英语口语学习焦虑干预的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9(01).
[52]Snow MA,Genesee MF.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in Second/Foreign Languae Instruction[J].Tesol Quarterly,1989(23).
[53]Swain M,LapkinS.The evolving sociopolitical context of immersion education in Canada:some implications for program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5(02).
[54]Tedick DJ, Johnson RK, Swain M. Immersi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7(04).
[55]谭伟民.试探我国英语浸入式教学师资的培养模式[J].教育导刊,2010(09).
[56]唐树良.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与我国双语教学的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4.
[57 ]田丽,唐渠.关于沉浸式英语教学法的实用性调查报告[J].海外英语,2015(02).
[58]田甜,赵志冲.沉浸式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
[59]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0]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图书馆,2014.
[61]王莉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中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62]王咪.浸入式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8.
[63]Wode,H.Lernen in der Fremdsprache-GrundzUge von Immersion und BIU[M].Ismaning: Hueber,1995.
[64]王倩.沉浸式外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5]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6 ]王文琦.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研究[D].江苏大学,2019.
[67]王助.加拿大“沉浸式”法语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1995(01).
[68 ]韦莉萍.加拿大沉浸式教学法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5(02).
[69 ]韦莉萍.加拿大沉浸式教学法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5(02).
[70]翁燕珩.浅析浸没型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9(03).
[71]乌达.沉浸式教学在蒙古族高中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
[72]席春玲.美国浸入式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A].迟延萍等.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论文集 [C].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3 ]谢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对英语浸入式实验教学的影响与启示[A].强海燕等主编.探
75
索与创新:英语浸入式教育在中国[C].澳门:科教文出版社,2009.
[74]谢清.美国沉浸式教学及其对中国双语教学的启示[J].丽水学院学报,2013(01).
[75 ]闫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科教导刊,2021(12).
[76]杨勇.浸没式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77]蚁楚华.Phonics教学法在英语浸入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A].赵微,段亚绒主编.“教英语” 与“用英语教”: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
[78]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9]于欣宏.浅谈沉浸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仲),2012(04).
[80]余保华.双语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81]余璐,周超飞.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沉浸教学模式与实践J].河南社会科学,2012(06).
[82]俞理明,Elizabeth Yeoman,韩建侠.双语教育论:加拿大浸入式教育对我国高校双语教育的 启 示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anadian immersion education to the bilingualin struc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83]俞溪,王兴兵.论沉浸式外语教学的内涵与特征[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2).
[84]俞溪.沉浸式外语教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
[85 ]俞溪.加拿大沉浸式教学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01).
[86]袁平华,米保富,胡洁茹.渥太华大学沉浸式双语教育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现代 教育科学,2011(07).
[87]岳岚.美国沉浸式外语教学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88 ]张晶莹.沉浸式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英语广场,2020(13).
[89]张磊,闫嵘.浸入式教学对学前儿童英语语用意识的影响[A].强海燕等主编.探索与创新: 英语浸入式教育在中国[C].澳门:科教文出版社,2009.
[90]张赛红.小组活动对幼儿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A].强海燕等主编.探索与创新:英语浸入 式教育在中国[C].澳门:科教文出版社,2009.
[91]张文静.英语拼读法Phonics之初尝试[A].赵微,段亚绒主编.“教英语”与“用英语教”: 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
[92]张云瑞,李霜.沉浸式教学法在线上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 学学报(中旬刊),2020(11).
[93]张柱.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育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D].天津理工大学,2011.
[94]赵琳,强海燕.儿童早期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与课程建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2(04). [95 ]郑秋芳.中澳教育合作沉浸式双语教学的尝试[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6(04).
[96]郑秋贤.借鉴芬兰、新加坡、南非的浸入式双语教学经验开展我国浸入式教学[A].中外 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C].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97]郑张敏.试析“结构型沉浸式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9(18).
76
[98]周向红.西安爱知中学初中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研究[A].强海燕等主编.探索与创新:英 语浸入式教育在中国[C].澳门:科教文出版社,2009.
[99]周跃新,汤仁云.试论沉浸式英语教学对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影响[J].皖西学院学 报,2010(01).
[100]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01]朱连英,赵如.论幼儿早期英语浸入式教学[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