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 言 1
1.1研究背景及其必要性 1
1.2研究问题 2
1.3研究价值 3
1.4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文献综述 5
2.1研究现状 5
2.2相关概念 6
2.3理论基础 7
第三章 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实施的关键问题 9
3.1德育实施的重要性 9
3.2德育实施的可行性 9
3.3德育实施的现状 14
第四章 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4
4.1教材的德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4
4.2教师教学中缺少德育示范性 24
4.3英语课堂中的德育实施形式单一 25
4.4没有创设英语环境实施德育 25
第五章 初中英语德育教育的策略 26
5.1挖掘教材内容实施德育 26
5.2利用教师的示范性实施德育 29
5.3在课堂活动中实施德育 32
5.4利用英语环境实施德育 33
第六章 结 语 35
参考文献 36
附 录 39
附录 1: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39
附录 2:教师调查问卷 42
附录 3:学生调查问卷 45
致 谢 48
第一章 引 言
1.1研究背景及其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是社会和学校的客观要求、英 语教材中富含的德育素材为德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 大纲提出了相应的德育目标、德育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当前我国的德育教育也 面临着许多问题。
1.1.1德育是社会和学校的客观要求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和育人。二者缺一不可。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布的《中 学德育大纲》中明确列出初中生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 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2012 年 2 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 标准》中规定,中学教师要坚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十八大报 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3 年11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 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立德即树立道德。树人是培育人才。 在青少年这个拔节孕穗期,教师要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实现全方位育 人。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要用好课 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当前形势 下,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要历史使 命。各个学科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1.1.2英语教材中富含的德育素材
英语是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就能够影 响学生的思想品格的形成。教育的本质是要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英语教育 也不例外,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我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 班人。英语教材是承载德育内容的载体,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为 广大的英语教师利用教材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可能性。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是英语 教师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等把德育内容不 着痕迹,润物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促使学生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1.3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提出了德育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格,又要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 能力。
学习一门外语,就能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外文化 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人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在英语分级目标中包括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对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 描述都体现出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出有社会适应能力、创 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德育意识,重智轻德使得德育目标难以实现。
1.1.4德育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中由来已久
德育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中由来已久。古代传统文化中就有德育思想的萌芽。 孔子“吾日三省吾身”,通过反思自己的所学、所行来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积 极反思自己,学会辨别是非善恶,然后坚定不移的执行。《孟子》则有“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任何时候都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即便是在不得志 的时候。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道德修养是要通过学习来不断完善的。首 先就要获得丰富的知识。
1.1.5目前我国的德育工作面临很多问题
目前我国的德育工作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来承担,但是随着社会 的飞速发展,全员、全科、全方位的德育教育迫在眉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英语教师往往只注重了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 透。中学生在面对成绩竞争压力过大,无法自行调节的情况下,老师的引导和德 育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德育渗透则是英语教师们思 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2研究问题
首先,德育工作如果只是由班主任和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来完成,是不能够达 到理想的教育目标的,这需要全体老师的协同发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 人。其次,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方针中,德育被列在首位,说明培养中学 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它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任。以往的英语 教学重智轻德,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和价值观教育。最后,当代新形势对人才 道德素质的要求,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符合中学生特点的德育方法和策略。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 文从这个出发点来探讨英语教学中采用哪些方法和途径来渗透德育。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本研究的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调查中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是怎样。
2.研究英语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有哪些。
1.3研究价值
1.3.1价值分析
理论意义 通过调查分析英语课堂的德育低效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实现由“教学” 转向“教育”,丰富英语教学的内涵,弥补应试教育中英语教学德育缺失的教育 性研究。
实践意义 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有利于英语教师借助具有德育内涵的英 语教材、应用恰当的课堂活动以及良好的语言环境进行英语教学的教育功能的策 略。
总体看来,学者们在学科德育方面提出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探讨了学 科德育的内容、实现途径及策略等。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调查出的德育问题 的进行分析原因,并试图借助英语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提出英语教学中德育实施 的具体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切实帮助到一线教师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1.3.2发展趋势
在我国当前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对英语学科落 实新课标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其适切性。把德育融入英语学科的教学当中去, 联合发力,形成教育合力。做到教书育人,给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的 同时,培养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1.4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整理和研究文献,形成对事实科学 认识的方法。在阅读有关文献后,参考调查研究出的问题,确定自己研究的切入 点。
2、个案研究法 本文针对具体的词汇或者蕴含着德育素材的单词、短语、句 子给出具体教授的案例。仅供一线教师参考使用。
3、 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笔者分别设计了教师问卷对于教学中英语老师 的德育意识,德育方法,德育行为,德育效果等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老师和学生 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德育低效的原因。并试图通过分析原因而找到对策。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研究现状
2.1.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Howard Gardner (2011)认为德育不是孤立的,是和学科教学融为一体的。
美国的学校德育和日本的学校德育都是全科德育。日本中小学的《学习指导 要领》中规定:“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全体教育活动进行”。学科德 育教育一直广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Howard Gardner (2011)认为“德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实施,本质在于培养学 生良好的人格及健康的行为习惯”。一直以来,国外对道德教育颇为重视,国外 学者对学科德育理论及教育思想上做了较多的研究,他们普遍认为道德教育与学 科教学是一体的,不可分割。
美国的学校德育目标的内涵可概括为:“力图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爱 国精神、守法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的美国公民。在全部科目中渗透德育教育, 不但注重构建大环境,而且在学科教学中也积极贯穿德育。日本的学校德育的内 容广泛而丰富。传统的生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日本中小学的 《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全体教育活动进行”。 由此可见,国外比较重视道德教育,认为有效的道德教育应该与学科教育联系起 来,相互渗透。
2.1.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英语学科德育研究主要包括了德育渗透、德育内容、德育的实现策略三 个方面。
1.在德育渗透方面,夏永燕(2001)指出英语即语言,包含着德育因素,英语 能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这说明了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与一身的英语学科在德 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缺乏德育实践的具体实施策略。
2.在德育内容方面,王菲(2016)提出了三种:政治思想、道德和法纪。赵连 杰(2017)指出英语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个人修养、人际交往、环境教育、文化意
识和国际视野。每个学者制定的范围不一而足,没有统一的标准。
3.在德育的实现策略方面,戴佳敏(2014)认为多元评价和德育内涵的挖掘 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张鲁静(2016)认为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德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德育内容真实化。章策文(2018)则认为应从主题 语境出发,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文化方面入手培养文化意识。从语言能 力入手,培养国际视野。吴丹银(2019)则提出要从提高英语教师德育渗透意识、 提高英语教师对德育因素的识别能力、拓展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及提供外部支 持四个方面来实施德育渗透。关于英语学科中德育实现的方法各有不同。这对本 文有一定的可借鉴性。但是这些策略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与教学实践相结 合。
综上所述,研究者在德育内容。德育渗透和德育策略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对 于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也进行了一些总结,为德育实施提供了资料。通过已有的研 究成果来看,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属于起步比较晚的研究,原因在于:
1.国外的德育教育基本是全学科教育。对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可以借鉴的 地方不多;
2.我国的德育研究起步较晚,因为德育的隐性不便于观察研究。但是德育教 学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对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有其必要性。
2.2相关概念
首先对文中反复出现的“教学”、“英语教学”、“德育”、“德育渗透” 等关键词的涵义做出界定:
教学包含着两个过程,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 把为人处世的道理、科学的知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学会知识 的同时,又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英语教学是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 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对学生施加一定 的道德影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也就是实施德育。
华南师大的《现代教育学》指出:“任何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由道德 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组成”知、情、意、行是一个整体能够把 道德影响逐渐转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
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是一种道德观念。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对客观事物和他人的言行所 产生的情绪体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它是一种稳定的力量,积极影响着人 们的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标志着一个人思想品德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所谓观其言行,知其 德性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重复到自然的道德行为,能够达到锻炼其道德意志 的目的。
道德意志是高尚的情操与人格的基础。道德意志,“指的是人们在自觉克服 困难,坚持达到目标时所做的努力。; 它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更是自律 品质的决定因素。
以上四种心理要素的全面发展,仅靠德育课程的“说教”,是难以奏效的, 须寓德育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即结合课程教学发挥德育渗透的功能。本文所研 究的德育渗透问题正是研究如何结合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以渗透的方式实施德 育。德育渗透”指的是“将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以沉浸的方式,有意识地传递给教 育对象,使之接受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指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把德育以渗透的方式传递 给学生。也就是指英语教师利用有德育素材的教材,在英语课上,把德育内容自 然地、不露声色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的德育教育。
2.3理论基础
2.3.1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1832 年,他 说:教育性教学要求教师设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
赫尔巴特关于人的认识里面提到三种认识。首先,人是一种内心自由、追求 完美、友善的、具有法的理性生物。这是人接受教育成为可能。心理学家认为“受 教育者就是有道德情感的人。”其次,人的可塑性是道德教育发生的可能性。“教 育学的基本概念是学生的可塑性,这个可塑性是指道德意志的可塑性”。它的时 间节点是成人之前。由于在未授课之前,学生处于未加工的思想状态,身上具有 可塑性。可塑性体现在人的发展性上面。具有理性人格的人,会在各种状况下不 断塑造。再次,人的交际性是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性。人的精神交际产生同情和 审美判断力。人的场域交际是道德教育的前提。学校这个大环境是显性教育的前 提。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交际就包括了物质和精神的交际。 教育者要融入学生中,靠近学生情感,进行适度交往。促进师生关系可以进一步 发展。
赫尔巴特对道德的定义是“人和教育的全部目的,是认识和相应意志之间的 结合。”首先是善,然后是力量和意志及对反作用的克制。他认为内心自由、善 良和公正是道德观念。管理、教学和训育是道德途径。可以寓教学于兴趣培养之 内。
2.3.2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
杜威认为,品德教学是学校教学的目的。学校教育有精神上的和身体上的教 育。他认为教育进程是个体无意识的时候开始的。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学生能力 的刺激得来的。教育的本质作用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学校教材是基本的德育 载体,老师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不断地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活动中获得 经验,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发展的连续性。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杜威认为,应使教材“心理学化”,使学生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学会它。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着自己的能力,两者互相促进。教师先把自己教 育好。在教学法方面主张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如果不 把自己教育好,就不能去教育别人。教师必须精力充沛,意志坚定。教师的教学 必须引人入胜,要有趣。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他倡导全人教育。
教师必须首先彻底理解教材内容,牢记于心,在讲课时方能有条不紊,讲得 清楚明白。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集体备课。大家在分析教材时,应各抒己见, 分析问题会更全面、具体和深刻。
第三章 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实施的关键问题
3.1德育实施的重要性
习主席强调青少年时期是“拔节孕穗期”,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教育政治教 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立德树人是教 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实施就尤为重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既要提高自己的综合人文素养,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格。又要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英语语言 能力和交际能力。
学习一门外语,就能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外文化 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学好英 语既可以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又可以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要着重把学生学到的 知识内化成自身的内在德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育人。树人先立德。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3.2德育实施的可行性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德育素材丰富,涵盖面广。德育内容基本包括了人与 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四个方 面。为德育实施提供了可行性。
中学英语教材中丰富的德育素材,包含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在英语课堂中实施德育提供了主要 载体。中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自身的行为、语言、表情和情感为 学生提供了示范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对正在 成长中的青少年提供了模仿的榜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 给德育渗透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方式。有利的环境创造也可以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 生道德的形成。学校德育必须与师生的教学和生活紧密相连,是最有效的提升学 校德育实效的途径。
一、 人与自我的关系:包括学习生活的习惯和爱好;未来的职业目标;个性与 发展;
二、 人与他人的关系:包括与亲人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与陌生人的交往;
三、 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与大自然的关系;善待动物,尊重生命。
四、 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热爱国家和集体;热爱家庭;
下面我以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说明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
在讲授七上Unit3 la这一单元时,如图所示,单词为学习用品。借助学习
用品的学习,我们可以把养成良好的整理物品的习惯不着痕迹地渗透进我们的英
语教学之中。
在七上 Unit4 1a 讲授过单词和句型后,我们可以借由第三单元的 pen 、 pencil、pencil-case 等学习用品的复习和第四单元 table 、sofa、keys 等物品的 学习引申出学生们应该爱护学习用品,用完东西归位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 养成。
2b Read the survey results in a school magazin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o has a soccer ball?问谀一份枚⑴的斜代饴宋・丿卜艸許何肚:Who has a soccer b^ll?
七上 Unit5 2b 中,讲授课文时,可把表示爱好的句型和单词讲解后,让学 生练习用英语说出自己的爱好。赫尔伯特和杜威以及第惠多斯的道德教育理论里 不约而同的都提到了要有健康的身体。讲这一课时就可以把健康的生活理念和不 怕失败的体育精神渗透给学生,还可以让学生们谈谈他们的运动感受。
3.2.2人与他人
学习七上Unitl这是关于友情和礼貌用语的课文。友谊的产生是在平等的基 础上,学生可以通过用英语自我介绍,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想知道别人的名 字,先要介绍自己的名字。
2b Read About Jenny s family and circle the names.
My Family
Hi, Im Jenny, Here are two nice photos of my family. My grandfather and grandmother arc in the first photo. These are my parents, Alan and Mary. In the next picture arc my brothers, Bob snd Eric. Ihese two girls are my sister Cindy and my cousin Helen. I'oco is in my family, too.
在七上第Unit22b中,关爱自己的亲人,热爱自己的家人。齐家治国平天
下,只有热爱了自己的小家。才能热爱祖国这个大家。懂得孝顺父母,感恩父母。
有感恩的心,才会珍爱生命,善待他人。
3.2.3人与自然
七下Unit8 1a中,教授天气方面的单词时,联系当前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严 重的情况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环保要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少用一次性筷 子,不过度用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Elephants are smart Animals. They can play soccer or music. They can disc draw very well. People say that *"an elephant never fbrgets*l Elephants can walk for □ long time and never gel losL *Ihey can also remember places with food and wate匚 This helps them to live.
But elephants are in great danger. People cut down many trees so ekphants are losing their homes. People also kill elephants for their ivory. Ibday tliere are only about 3,000 elephants (over lOO^lKKI before). We mu^t save the trees and not buy things m^de of ivory. Remember lhal March 13th is Thai Elephant Dny
在七下 Unit5 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教育学生们,珍爱动物,保护地球上 的每一个物种。善待它们,否则受伤害的最终会是我们人类自己。
3.2.4人与社会
在每一次英语授课的时候,我们英语教师都应该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 材,来加强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如七上第一单元自我介 绍时的 I am from China. Don't eat in class .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这需要我们的 英语老师具备高度的德育意识。
外研社版的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见附录。
3.3德育实施的现状调查
笔者设计了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来调查当前德育实施的现状。以下 为调查结果。
3.3.l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是德育实施的主要负责人,因为本校的英语教师较少,为了增加样本,
笔者在牡丹区英语教研会上对牡丹区的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教师 在英语课堂上的德育渗透的实践情况。共计发放教师问卷109份,去除无效问卷, 剩余107份有效问卷。并且随机抽取了 99名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由此 来了解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现状。
在设计问卷中,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英语教师的德育渗透的实际情况进 行了解:
(一)教师的德育意识
图 3-1 英语教学中是否需要进行德育
如图所示,有 76.24%的英语老师认为非常需要进行德育教育,23.76%的老 师认为需要。也就是说,英语教师们认为德育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因为还有考试 和评比。有一部分老师认为不是那么急切。跟德育比起来,还是成绩更为重要和 现实。
图 3-2中,认为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可以利用的占比达到了 95%。初中英语教
材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而且老师们也意识到了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在英语课 堂上加以德育渗透。
A.英语考试不考 ■ B.没有相关培训 =C.教材中的徳育因素识别不出来
D.隔這^4^前适不雪见
图 3-3 未充分利用德育因素的原因
图 3-3 中,未能充分利用德育因素的原因里,对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不重视的 老师占了 31.78%,目前状况下,学校里面重视的是考试成绩而对德育渗透没有 具体的考核。没有相关培训的占了 31.78%,虽然整个社会都在提倡立德树人, 但是有关的教育部门并没有给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学校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检查 机制。英语考试不考的占了 25%,量化评比主要是按照成绩。识别不出德育因素 的占了 13.86%,有的老师虽然有德育的意识,却没有办法识别出课文中的德育 素材。
(二)教师的德育方法
图 3-4 中,英语教师在使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时,绝大部分教师采用的 是正面讲解和鼓励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践行,这也是英语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主 要的方式。拓展一些英语的名言警句,一般在一节课的最后自然而然的呈现。组 织有关德育的英语演讲和编排英语的德育话剧,这两项活动需要在一些有条件的 学校才能够得以实行。需要老师的口语水平很高,而且需要得到学校的支持方可 进行。
图 3-5 英语教材中含有的德育内容
图3-5中,93.07%的英语教师认为道德教育是教材中最多的德育素材。由
此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组对德育素材是充分重视的。接下来,是爱国主义教育、
环境保护、心理健康和法纪教育。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热爱祖国,好好学 习,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一草一木,关爱小动物。心理健康尤为重要。遵纪守法, 才能作为良好的公民。长大后才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而这些德育的内容课 本上都有。
(三)教师的德育行为
图3-6中 88.12%的老师会经常使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说明老师们是有一 定的主观能动性去进行德育渗透的。一般不用的占 7.92%。这一小部分老师则可 能对德育素材不够重视或者是不能识别。说不清楚的占 3.96%。这一部分老师关 注的可能只是成绩而忽略了德育教育。从来不用的没有。
从图表上来看,关注的占大多数,也就是说,老师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还是注 意到了德育内容,但是因为课时限制或者成绩的要求,却没有及时的进行德育教
图 3-8 中能够全部识别的老师仅有 29.7%,能部分识别的占 66.34%,不能识
别的占 2.97%.这些数字说明老师对德育素材的识别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教师的德育效果
图 3-9 中,58.42%的老师们认为当前的教师评价制度中,关注德育更多,
即更关注成绩而忽略对学生品格的培养。重智轻德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由图可知,绝大部分老师都认为老师们都是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学 生的品格养成。这在当今社会激烈的升学压力下,普遍存在的。
3.3.2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是否感受到了或者是否喜欢老师的教育方式这一点非 常重要,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叛逆性极强。如果他们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话, 那么老师们的教育不能取得很好的树人效果。
(一)实施方式
图 3-11 英语老师德育渗透的途径
图 3-12 英语老师是否与学生交流
从上图可以看出,英语老师的德育渗透大多是通过口语练习、书面试卷练习、 创设情境及日常教学活动来进行的。大部分的英语教师是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德 育渗透的。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正面引导、适当拓展。 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占比到了 39.39%。也就是说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重 要。
(二)实施时机
A.^^: 81.82%
图 3-14 英语教师是否会介绍主人公帮助理解人物情感
渗透的时机也很重要,从上面两图可以看到,在新授课时,老师对主人公的 介绍能帮助同学理解情感,也能够学习到那些助人为乐,从艰难险阻中奋进的力 量的优秀的道德品质。而课外活动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 生体验到学英语的快乐,比如英语角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英语话剧可以增 加孩子词汇量的同时,体验到所扮演人物的酸甜苦辣。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人物 的所有情感,阅读英文小说则可以巩固所学词汇,语法。更可以深入体会人物的 情感发展。从上帝视角体验人生。观看英文电影,欣赏原汁原味的英文。图像和 语言及表情的结合会加深对语言和情感的理解。
(三)内容选择
图 3-15 英语老师是否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图 3-16 老师是否结合社会现实对你进行思想教育
由上面的答案可以看出,德育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其中学生们认为最重要的 是文明礼貌、环境保护、爱国主义和团结同学。这里面包括的就是人与自我、人 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把这些关系处理好了,才能达到我们 立德树人的目的。光有知识没有品德的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潜在的,我们是无法 负担的。泼熊事件、为了奖学金杀同学事件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而教师的鼓励 性语言温暖的不光是一颗颗尚且稚嫩的心灵,更能让同学们借助英语的翅膀打开 通往世界的大门。
3.4德育教育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国家教育部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目标。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是 为了让学生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教师不是教英语的,教师是要用英语来育人的。 一切知识都是为人成为合格的人而存在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使用英语这 门语言可以培养我们学生的国际视野。一门语言可以代表一种思维,一种世界观。 当学生掌握了英语能力的时候,他们同时也掌握了一种看待事物的新的方法。我 们学习了这种语言,它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 中。当我们的学生具备了这种跨文化的视野,跨文化的意识,以及跨文化的思维。 那么在他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将会让他具备优秀的中国和外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 创新性思维。既具备中国人的仁义礼智信,又具备外国人传统文化中的果敢与自 信。这样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这种创新思维和家国情怀相结合,就是我 们现在社会所需要的具备适应能力和思辨能力的优秀的人。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 备的。德育教育会促进英语的教学,英语教学会让学生学会更多不同民族、种族、 文化的优秀品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德促教,以教养德。
第四章 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使用国家统一的英语教科书,因而教学领域对于“备课” 的问题十分重视,并以教案为依据考核量化老师的工作业绩。正是这种考核模式, 使得很多英语教师教案上虽有设计德育渗透,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任何德育实 践。许多教科书上的德育素材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老师也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
很多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按事先预设好的教案进行教学,害怕会出现 与预想不一致的情况。而对那些出乎意料之外的答案和事件则采取视而不见或者 粗暴处理的方式。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回答出标准答案而不停的提问。
课堂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中学英语教师要用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促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使中学英语课堂上拥有更多有价值 的“德育资源”。只有这样,教学过程中才有可能产生真实有效的互动,提高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当前的教师评价制度中,关注德育更多,即更关注 成绩而忽略对学生品格的培养。重智轻德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这一点从调查结果 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学校不重视对老师的过程性评价,更为关注的是结果性评 价。不管教师是如何讲课的,只看教师的成绩和升学率。老师在升学压力和成绩 考核双重压力下,不得不把应试教育放在首位。至于德育渗透,完全靠老师的自 觉性。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我的品性多好,老师和家长都选择性的看不到。但是 成绩却是大家都能看得到。学习好的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偏爱。考绩好的老师能 够得到学校和教育局的嘉奖。
4.2英语教师教学中缺乏示范性
目前我国的英语考试成绩纳入量化评价管理体系。成绩的高低直接和老师的 量化挂钩。在这种“唯分数、唯成绩”的整体氛围下,“重智轻德”的现象就不 足为奇了。教育的“功利化”让人们看的太近。只看到眼前的成绩,却看不到学 生们将来的发展。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他们只致力于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教 学中的德育渗透。 导致了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流于形式化。很多老师都 没有意识到教学中的教学语言、教学行为都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影响。甚至 很多老师因为需要成绩而忽略掉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一点从第三章对老师的德 育意识和行为的测试结果就可以看出来。
4.3德育实施形式单一
在英语教师的心目中,教会了学科知识,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现在新课标 要求老师教英语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很多教师理解不了德育的真正含义,更不 用说去深入思考。在听公开课的时候,就看到许多老师所理解的德育渗透就是在 完成英语知识教学之后,增加一些相关的德育内容,中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所讲的 这些大道理。德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进行 德育教育。即使是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把它设计的科学合理。而不是 单纯的讲道理。
4.4没有创设英语环境实施德育
环境能影响人,塑造人。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目前还不能为学生创设出良好 的英语环境。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英语环境中,那么三个月的语言适应期过后, 他的英语水平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我们不具备这种条件,所以我们可以给学 生创设出这样的环境,以便于提升他对语言的敏感度和适应性。一种环境可以给 他的英语学习带来改变,英语的语言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文化符号的背后就 是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我们可以从环境出发来学习语言,培养德育意识和 德育行为。
第五章 初中英语德育教育的策略
5.1 挖掘教材内容实施德育
人教版教材所涉及的题材广泛,很多教学内容都蕴含着德育因素。第三章已 具体论述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5.1.1正面引导
英语的学习主要就是词汇、句子和课文的学习。英语语言能力就是在日复一 日的听、说、读、写中逐渐形成的。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正向激 励的语言,反复讲解语言点。学生在老师的正向带动下,慢慢地形成语言能力的 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而讲授法就是正向引导最常用的方法。讲授单词和 用法。教师能够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且不着痕迹地把对应的德育内容 渗透给学生。
笔者在课堂讲解中,常常会邀请学生来讲解单词并造句子。手心向上,手 掌张开,“Could you answer the question?”“Please tell us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word,make a sentence with it,OK?”被邀请的同学往往会非常高兴。他会集中全部 的精力来讲解。讲解后,再请同学给他点评。讲的好的同学会指出他哪里做的好, 同学们可以多向他学习。讲的有遗漏的,会让同学们给他补充。这对学生来说, 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正向的引导。学习好的同学可以找到英语学习给他带来的 自信和愉悦。收获同学们的尊重和喜爱。中等的同学则可以激发他认真学习的欲 望,学好英语我也可以自信大方的讲给大家听。对于学困生则给 以鼓励,帮助 他讲好,有困难时可以向同学求助,这无形中就让班级的学习氛围变得浓厚。所 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一个认真鼓励的眼神,就可以让学生变得自信。“Let us read the passage and discuss why Robinson can survive on the island. ” 讲 授 Robinson and Friday 的友谊。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及他们是如何在荒岛上生 存的。遇到困难不是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勇敢面对。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今天的 学生们所缺乏的吗?
下面笔者举几个案例来分析一下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案例一:
例如:在学习China这一单词时,可以出示一张中国瓷器的图片并出示出我 国精美的陶瓷精品,告诉学生我们国家的瓷器遍布全世界。瓷器是china,展示 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地图。郑和七次下西洋时,带着我们国家精美的瓷器和茶叶。 我国的瓷器非常有名。所以外国人便把中国称之为China,即生产瓷器的伟大的 国家。让他们为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 国主义的熏陶,使英语教学不单单是语言教学,同时成为学生进行德育的课堂。
案例二:
在讲解“be proud of”短语时,我们可以用这样讲解句子
I am so proud of being a Chinese people. When China faced the epidemic, we didn't abandon Wuhan ,and all the Chinese people worked together to fight against COVID-19 .We won the war.(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当中国人面对疫情 的时候,我们没有放弃武汉这座城,而是全体中国人共同面对新冠病毒。我们赢 得了这次战争。)当武汉面对新冠病毒的时候,我们国家做出了“封城”的决策。一 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全国各地送去的大量衣食住行的物资;从全国各地赶赴武 汉的医护人员;他们舍小家、保大家。钟南山院士累的在高铁上睡着了,却没有 放弃对疾病的研究。我们中国人民没有放弃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在无数中国人 的努力下,我们战胜了新冠病毒。保住了武汉,保住了中国。作为一名中国人, 我们有理由骄傲,我们战胜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通过实践,我们得知:英语语言知识传授中应用德育的“正面引导法”结合 讲授课文内容所含的道德内涵,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切实保 障。
英语教学任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传授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三个方面的内容 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任务中培养学生一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就是完成德育教育。德育 “就是通过道德引导,帮助人们提高、调整、综合各种认知,促使矛盾转化,化 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就是将德 育的“正面引导法”应用于英语语言知识传授中,即英语教师以英语教材内容为 载体,从正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英语 教材中的道德内涵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所谓的德育教育。然而,知识的涵养作 用却在悄无声息中发挥着教育的功能。
案例三:
讲到thanks这个词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When do you say “thanks”? Who will you say it to? Why do you say it?
围绕这一主题,与学生个别对话,引导学生思考:
— Do you say thanks to your parents?
一 Sometimes.
— Do you say thanks to your teacher?
— Often.
— Do you say thanks to your friends?
— Seldom .
— Will others get angry or feel happy if you say thanks to them?
— Happy。
如果讲解单词后,教师不予以有目的的强调和引申,不去引导学生进行具体 的感悟,学生则可能仅仅停留在对课文的一般理解的表层上,难以达到德育的效 果。
5.1.2适当拓展
进行教学拓展可以选取具有中外中外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句子。爱国主义和 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句子听多了,背会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拓展就可以辟出德育的途径。列如: 爱国主义:
The destiny of our country is our destiny.
与祖国共命运。
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his country.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No peace of family, no peace of society.
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
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A women is fragile ,the mother is strong.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All the special characters of outstanding, have a good mother.
所有杰出人物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
A teacher affects eternity ; ——Adams
一个教师对人的影响是永恒的。——亚当斯
论语中有大量的经典语段,可以进行尊重父母方面的德育。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Confucius said, " We should keep our parents.”
语文和英语两个科目老师所讲的德育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们很喜欢。德 育内容汉语会说,英语也会说。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所帮助。
5.2利用教师的示范性实施德育
教师要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能“亲其 师,信其道”。下面笔者从教师的行为、言语、表情和情感四个方面来阐述教师 在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示范作用。
5.2.1教师的行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水平。在教学的过程 中,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注视下。所以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英语书写好 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往往书写也好。口语流畅的英语教师的学生英语口语也会流 畅标准。认真批改作业的英语老师的学生做事也会很认真。学生的身上也会有他 喜欢的老师的样子。教师的行为是他内在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最直接能够 影响学生的。学生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所以老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 的影响。
5.2.2教师的言语
所谓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好的教师使用的语言指令简 洁、明了。富有教育的智慧。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让学生们在与老师互动时, 身心处于一种放松愉悦的状态,思维活跃而富有创造力。如果一位老师自以为是, 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采用命令式指令,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是时间长了。 难免会让学生觉得生硬、难以接受。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很重要,运用好了可以 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问题,勇敢开口说英语。不怕被耻笑。会让学生对英语产生 兴趣,学出自信,开拓视野。
命令式的语气,例如:
Read it together.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这种语言毫无美感,只会拉开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如果学生从心理上排 斥这个老师的语言,不喜欢上英语课,那何谈培养英语知识能力呢?而那些比较 民主的老师,是非常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的, 例如:
Please read it together.
Will you please...?
Is there any volunteer?
Who wants to try?
这样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感知到老师对他是非常尊重的,学生们感觉到被平等 对待,便会积极地思考老师的问题,这样潜移默化的通过课堂用语将文明礼貌用 语不动声色的传递给学生。有一些教学言语已经成为了英语教师的一种习惯,而 不是采用那些非常粗鲁直接了当的语言,例如:
“Are you clear?”
“Can you understand?”
“Can you follow me?”
任何语言都能反映人的思维。甚至有时语气都可以传达出人的情绪。在使用
课堂用语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说:
“Is that clear?"(这个问题讲清楚了吗?)
“Am I understood?”(我让你们明白了吗?)
这样的教学语言会让学生感觉受到尊重,不能只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而 老师却不以身作则。老师的语言充满了“please,Thankyou, Excuse me”那么学生自 然会受到影响,说礼貌用语。这样也不会给学生那种我讲过了,你不会,你真笨 的心理暗示。既可以显示教师的素质,又可以无声无息的教育学生,教师的语言 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以轻易的毁了一颗向学的心。所以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 一定要慎重选择和对待。要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从每一节 课的课堂用语做起。
5.2.3教师的表情
教师的表情主要是指的面部表情。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他的表情里看 出来。初中生正处于对别人的情绪非常敏感的时期。往往一节课中,教师会提问 很多问题,学生答对了,会满含期待的希望看到老师赞赏和鼓励的眼神。答错了, 则有可能会说不清楚、低下头来、羞愧、懊悔、难过的负面情绪会出现。可能此 时教师的一个很铁不成钢的表情就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 出一个安全、舒适、不怕错误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可以大胆发言,畅所欲言。老 师应该做好表情管理。面带微笑,不把其他的任何情绪带到课堂。这样的充满民 主,安全,和善意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幽默风趣的老师是受学生 欢迎和爱戴的。
5.2.4教师的情感
教师的情感,是指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赋予激情。在一个充满感情的 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更为积极活跃,而面对一个没有一点情感波动的授课老师, 学生们也很难投入情感。教师采用的这种方法就是情感陶冶法,以情换情,以心 换心。只有老师真正投入到讲课当中,学生才会全力以赴地去投入到学习中。二 者产生共鸣。会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这时的德育渗透便能水到渠成。
案例一: 比如我们学完中国,用英语造句的时候:
Confucius is from China.
Mao Zedong is from China.
Yang Li wet is from China.
Zhong Nanshan is from China. He is the hero of China and world.
在教师把自信和爱国主义这种情绪带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学生也在不知不觉 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并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
案列二:教师在讲授七上四单元 The Family 这一主题时,在教授 family 这一单词时,可以对做这样的分解:
F=father, m=mother,i=I,l=love,y=you,so Family=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这样学习单词不仅有意义,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人的热情。无 形中就受到了教育。
5.3在课堂活动中实施德育
在课堂上最适合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的活动主要是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这 两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体验 角色的情感,形成即合作又竞争的良性循环。
5.3.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英语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在角色中体验 不同的人物情感。其主要功能在于,丰富学生的各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不同的 角色扮演中去学会体谅他人,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到不是光学习知识就够 了,还要学会在社会环境中如何与人相处。
案例一:
八下U1主题为健康和急救:
—What's wrong?
—I have a toothache.
—You should have a rest and drink some water.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对话情境。先由师生创编对话。示范后,请同学们进行角 色扮演。询问生病同学时,提示学生注意教师的语气和神情。询问时要包含关切 之情,回答时也要有感激之情。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表演,让学生自己体验关 心和被关心的过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模仿的兴趣,使其掌握对话的用法,同 时受到教师的感染,学生也会富有爱心,关爱他人。
案例二:
七上U8主题为时间。教师可以询问班里是否有要过生日的同学,得到肯定 答复后,开始设计情境:可以请画画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上一个生日蛋糕,带领 同学们一起唱生日歌。请同学们用英语为过生日的同学送去祝福。然后进入到数 字的学习,用英语来询问和介绍同学们的生日是在什么时候。在这种轻松愉快的 氛围下学习,轻松快乐。不仅完成了英语学习的任务,同时又能增进师生间的情 谊。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母亲产生感恩之心。
5.3.2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方式也就是小组互动学习方式,即每三到四名英语水平相近的学生 组成一个英语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共同学习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英语,学习上互 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取得本组的成绩并因集体的成就而获得奖赏。每一次课 堂或课外作业都以小组的共同成绩记分,整个小组的成绩如何取决于每个成员的 表现,以及他们相互进行帮助的程度。在这当中,合作是关键的。用这种方法培 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特别是当某个小组在英语小测试中反应敏捷、成 绩突出。在被要求帮助另一学习小组的成员完成任务时,他们会很兴奋地、带着 满
腔热情来执行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 和交往能力。
5.4利用英语环境实施德育
5.4.1 课堂氛围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 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老 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当学生感到安全、放松的时候,也是他能够集中 注意力的时候,一个满脸苦大仇深的老师是教不出来有幸福感的学生的。教师用 语言和表情给学生一个适合学习的氛围,学生才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5.4.2黑板报
黑板报也是一种班级文化,有的同学写,有的同学画。我曾经去北京参观过 一个学校,每个班的黑板报都不一样。黑板报有评比和量化。学生们为了自己的 班集体荣誉,集思广益,各显身手。平时的英语作业也可以布置成手抄报。它同 样承接了学生的良好意图。可以是节日,也可以是中美文化对比。可以是英语小 常识,还可以是英语的名句名篇。
5.4.3英语角
学校的英语角是由学校的教师组织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和交际能力。同学们可以和老师或者同学进行口语交流。也可以邀请外教或者具 备外语能力的家长参加。组织小型讲座或者主题活动。借助这个平台,既可以锻 炼学生们的口语表达,也可以通过强化这种语言输出让同学们锻炼语言能力的同 时,塑造自己的性格,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和道德认知能力。
5.4.4读英文小说
英文小说属于文本,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文本阅读来实现的。教 师通过讲解分析文本的内容来学习英语。英文小说却是原汁原味的英文,它代表 的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通过阅读英文小说,学生们可以学到地道的英文表达, 还可以增加词汇量。还可以通过文字表达的人物情感和社会事件,来了解当时的 历史和人物的思想活动。让学生可以自然习得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许国璋先生 说过要读 500本小说,才算学过英文。阅读的时候,不会的词汇就要查字典,标 注。通过阅读,可以极大的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北外的梅仁义先生也说过得阅读 者得天下。阅读的材料目前很多,有China Daily,牛津书虫系列,丽声阅读系 列。也可以选择国外的分级阅读读物。阅读材料既可以收获语言知识,又可以收 获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非常大的助益。
第六章 结 语
2012 年2 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规定,中学教师要坚持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2012 年11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 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 认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3 年11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 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是培养人才。立 德树人要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每个孩子成 人成才。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主席青少年时期是“拔节孕穗 期”,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坚持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 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全 国高等学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 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 治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5年 12月 27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法》第六条明确指出“教育应当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立德树人不仅仅是班主任或者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作为英语学科教师,我们 的课堂里同样应有德育渗透的过程。本研究开始之初,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目 前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师德育意识、德育方式、德育行为、德育效果及初中生对 学科教师的德育接受方式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现状和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出德育 的相关问题,
本研究针对调查研究中的现状,依据相关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挖掘教材内容实施德育;利用教师的职业示范性实施德 育;在课堂活动中实施德育;利用英语环境实施德育。对在英语知识传授,英语 语言能力培养和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给出具体的案例,以期能够有效 的帮助初中英语教师找到把英语教学和德育渗透相结合的切入点和切入策略。
但是,由于样本有限,无法呈现出全部的英语课堂上的德育全貌。笔者还需 要后续的继续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Brown,D.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11.
[2]D,All wr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4.
[3]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5.
[4]Harmer,Jeremy. How to Teach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
[5]Hughes,Rebecca.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peak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2015.
[6]Leech,Geoffrey.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Group,Limited,1983.
[7]McCormick, Christine. Educational Psychology:Learning Instruction, Assessment. Addison Wesley: Longman,Inc.2007.
[8]Mey, Jacob. Pragmatics:An Instruct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F29.
[9]Numan Davi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10]Ormrod, Jeanne. Educational Psychology:Developing Learners[M].Prentice Hall:Inc 2000..
[11]Peccei , Jean. Pragma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2000.
[12]Searle R Jone. 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13]Vivian Cook.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
[14]Weber, Rechars.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K].London: Longman,2015.
[15]Stern,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5.
[16]Stern,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6.
[17]Yalden, Janice. 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7.
[18]Yule, George. Pragmatic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3.
[19]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0]陈梦稀.现代教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
[2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2]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3]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7-49.
[24]房星运.英语教学与德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
[25]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一一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6]顾小京.科学处理教学内容有效实施英语学科德育[J]中学英语.2013(9) :21-23.
[27]郭湛.主体性哲学一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8]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2.
[29]洪堡特一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M].姚小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0]华南师大教育学院教研室.现代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1]金生宏.德性与教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3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研出版社,1997.
[33]孔雪飞.谈德育渗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才智.2017.
[34]孔娜.夸美纽斯教育管理思想研究[M].安徽:淮北师范大学,2012.
[35]李荣,冷泽冰.中学英语课堂德育渗透的可行性探究[J]科教论丛2012.
[36]刘润清.论大学教育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7]刘世民,顾明远.跨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8]柳桂平,赫尔巴特道德思想初探-基于人的视角[J].重庆:西南大学,2017.
[39]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0]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15.
[41]王菲.初中英语教师对教材中德育素材的利用问题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6.
[42]王志红.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7.
[43]吴丹银.基于教材分析的初中英语德育教育研究:问题与对策:[D].温州:温州大学, 2019.
[44]吴文侃.比较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5]吴寅.初中英语德育教育渗透之我见[J].重庆:教育科研2019 (25):151
[46]吴铮.德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J].中学教育2015, 11:44
[47]夏永燕.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01.
[48]肖连玲,苏丽芬.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7, 11:388-390
[49]许小峰.如何结合高中生心理特征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有效性一浅谈英语学科德育[J].课 程教育研究。2016,5:127
[50]余树玲.浅谈“立德树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教研教学理论,2018, 21:6
[51]余章.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2]]章策文.发挥高中英语学科德育功能的实践路径J].北京:中国德育,2018-22
[53]张楚廷.大学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4]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5]赵连杰.基础英语教育的学科育人价值探究[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7(1): 52-56
[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2.1
[57]朱晓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实施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