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生物课堂的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8-10-15 17:50
题目: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1、外界条件2、自身条件
难点:
1、 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
2、 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3、 自身应具备何种条件才能萌发。
手段:出示种子萌发的视频、图片、动画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设计思路: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由学生观察,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或电子白板出具的实验过程视频、图片来描述,最后教师提出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玉米、小麦、菜豆等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种下种子,让其萌发。并观察记录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课本p88)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三、练习
利用电子白板出示本节内容的课堂练习
四、小结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五、反思
    成功点:
在本节课是《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这一节内容涉及到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其次,本节课内容少,知识点少,这就给我的教学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在通读教材,理清教学目标和重点之后,我将本节课教学设计为一个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一开始导入时,以学生的爱好为出发点,引入种子萌发动画,吸引学生眼球,在此基础上引出问题“种子怎样发育成植株呢?”。由此从了解种子的结构入手展开教学,这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能力。采用ppt展示种子的结构让同学们观察。
  不足处:
本节课教学也有不足之处。
  1、 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导致上课时媒体出现故障,动画不能顺利播放,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停顿。
  2、 从种子的结构到结构的功能、再到种子萌发之间没有紧密的过渡,这样就出现了思维的跳跃性,对学生的学习不利。
  3、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运用多媒体,而摒弃了板书。它们之间应该有很好的结合。
  4、 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及时评价。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
如需更多应用生物案例课堂案例,请关注本站首页——中国学术论文网!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aoyulei/youeryuan/830.html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途径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