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9 14:29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2
一物流与物流业 2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3
三研究方法 4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5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关系研究 6
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 6
三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研究 7
四相关研究述评 8
第四节 创新点 8
第二章 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发展趋势分析 10
第一节 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的关系 10
一电子商务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机遇 10
二现代化物流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12
三电子商务与物流业是联动发展的关系 13
第二节 电子商务背景下对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 14
一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需求 14
二电子商务下对物流发展的具体要求 16
第三节 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发展趋势 17
一物流业向系统化方向发展 17
二物流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18
三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8
四物流的社会化趋势 18
五物流的全球化趋势 19
第三章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
第一节 发展现状 20
一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20
二电子商务推动物流需求结构不断优化 20
三物流市场专业化和集中度水平不断提高 21
四电子商务物流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21
五物流业平台整合、产业融合、电商跨界合作持续推进 22
六物流服务网络扩展,国际物流布局加快发展 22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一物流体系运作效率削弱电子商务活力 23
二物流服务制约电子商务平台拓展 23
三物流组织的专业度难以提升电商企业与用户附加价值 24
四物流网络和信息化技术难以满足电子商务需要 24
五物流基础设施难以适应电子商务配送特征 25
六电子商务物流相关配套支持不健全 25
第三节 小结 26
第四章 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动态发展的概况 28
第一节 变量以及数据的选择 28
第二节 模型的实证分析 29
一单位根检验 29
二协整检验 30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30
四VAR 模型及参数估计 31
五脉冲响应分析 33
六方差分析 34
第三节 结论与启示 35
第五章 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及发展思路分析 37
第一节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问题的原因 37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体系缺乏战略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37
二支撑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缺乏高附加值的核心竞争力 38
三信息不对称制约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的进程 38
第二节 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发展总体思路 39
一 物流业的整体规划原则 39
二 发展思路 39
第六章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支持措施 44
第一节 政府层面的支持措施 44
一 推动现代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44
二 改革物流管理体制 44
三完善物流政策法律法规 45
四加快培育物流人才 45
第二节 企业层面的支持措施 45
一 注重把握物流发展趋势以提升物流服务竞争力 45
二 加强电商与物流合作,优化物流组织体系 46
三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电子化集成化管理水平 46
参考文献 48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0
致谢 5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21 世纪是信息世纪,也是互联网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电子商务作为这个信 息时代的互联网经济的代表,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18409.5 亿元,占全社 会零售品消费总额7.9%,预计在2015年突破10%。以B2C作为目前快速发展 的电子商务模式为例,中国B2C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从2008年的1300亿元增 长到2012年的 13205 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78%;从事网络零售的电商企业从 2008 年的 5460 家增长到2012 年的 24875 家,年均增长率超过46.2%。总体上看, 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近几年来不断攀升,电子商务渗透率也稳步提高。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多,电子商务跨行业部门合作越 来越强,对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与电子商务配 套的相关支持,如支付手段和法律体系的完善、物流服务的现代化,是影响电子 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资金支付方式的解决,相关法 律环境的完善,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 物流系统和发达的物流市场,电子商务的优势就很难发挥,电子商务的发展就会 受到制约,这也是当前电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物流服务水平发展远跟 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成为电商的短板,尤其在电子交易订单猛增的购物狂 欢节,物流行业频频出现“堰塞湖”现象。又由于物流服务整体水平普遍不高, 送货不及时、物品丢失、货物损坏等问题,频繁被顾客投诉。
近年来,电子商务带动物流需求增长,刺激物流业产业优化,为物流业提供 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物流服务水平、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挑战。物流业如 何应对这些挑战,怎样做出调整,是当前摆在物流业面前的关键问题。
二研究意义
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渗透率和融合 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的特点,尤其在当前我国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研究 物流业在激发内需潜力、带动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 提升等诸多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14 年 8 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 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第三方物流是现 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对象,应“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提高 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 大型物流企业”。
当前,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在信息化发展的崭新阶段,进行物流业的研究, 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上,目前在中国,物流领域的研究,大多偏重在从企业物流或从供应链 角度来考虑物流,物流问题更多的是被作为管理问题来研究,真正从产业发展角 度,把物流业作为一个系统性、复合型的产业来研究其发展问题,并不多见。而 且一个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不受任何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网 络化带动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技术进步与扩散等都会对物流业产生巨大的影 响,其中电子商务就是网络经济时代的重要产物。笔者认为结合电子商务的重要 背景,以及产业经济学主流理论,研究物流业发展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为物流理论、电子商务理论以及物流与电子商务关系理论等方面做出贡 献,还可以为物流管理学科中的物流经济学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具有理论价值。
从现实层面来看,首先,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通过研究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 的机遇、挑战,以及我国当前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从 而为物流业如何抓住电子商务时代的难得机遇,实现向现代物流的转型,提供发 展思路,从宏观上可以为政府或行业协会制定物流产业的产业政策提供建设性的 建议。其次,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服务业,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于结构调整以及提升整个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具有重大 意义。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信 息的时代的重要成果——电子商务,势必进一步推动物流业的现代化发展,对电 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的研究符合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有利于推动新一轮经济发 展以及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物流与物流业
物流的概念是在 20 世纪初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的。1915 年,美国学者
第一章绪论 阿奇•肖在《市场分销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最初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提出“物流是指物资经过时间与空间的转移并产生附加价值”。随后, 随着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物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扩大。 1935 年,美 国营销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商品和服务涵盖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活动”。 到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其英文名称中“物流” 一词由“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 ,并在1998年给出权威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 过程的关键部分,为使客户满意对商品、服务及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 高效益的正、反向流动以及计划、实施与控制的实施过程。”可见,当今物流概 念的前沿是,不单纯的考虑商品运输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 的制造、销售等供应链过程中的运送、仓储、配送等各个方面,着眼于全面提高 整个过程中的效率,并对物流基于不同的发展程度分为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才逐步展开对物流的研究,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物 流术语》 GB/T18354-2006 中,把物流视为运输、储存、装运、包装、流通加工、 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一系列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这一定义已不局限于传统 物流的包装、运输、仓储等功能,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入新的内涵,是现代物 流的范畴,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物流产业与物流的关系是,物流产业是把物流视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以从事物流活动为基本共同点的企业群体组成,强调物流在社会分工体系 中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的职能,是一种独立化和社会化的经营业务,强调把物流 作为一个产业从宏观上进行发展和管理。在新的形势下,物流产业的发展表现出 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特征,一些学者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研究。
虽然对物流的概念表述有所不同,但综合来看,物流,尤其是现代物流,一 般来说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点:物流活动网罗了运输、储存、装运、包装、流通加 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动向,着重的是这些功能的有机整合;信 息化是物流的核心,并渗透到物流管理、物流技术改进等诸多方面;物流是以顾 客满意来创造并提升价值和附加价值;物流效率是整体过程的最优化;物流服务 呈现专业化、社会化。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网购规模呈现井喷式剧增。电子商务的发 展带动对电子商务息息相关的支持性产业,尤其是物流业的研究不断深入。电子 商务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交易方式,还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业态,并
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带动完整的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而对物流业发展而言,作 为电子商务的重要一环,既面临电子商务情境下为物流提供的难得发展机遇,同 时,由于我国物流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仍处于较低水平,也面临着进一步 发展和向现代物流转型的严峻挑战。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电子商务背景下 物流业发展的研究,达到以下目的:一是搞清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的关系,不 仅仅是局部的、静态的关系,而是强调二者动态的、全局的发展关系,这是本文 分析的基础,物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和趋势都离不开电子商务的背景。二是 在理论上明确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应该有的发展方向之后,描述我国物流业的 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目的是透过物流业发展中呈现的现象,来进一步 分析当前制约我国物流业向着电子商务所要求的方向,也即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 原因。三是,找到电子商务背景下制约物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从物流业与电 子商务产业链合作、物流业自身整合物流资源两个角度,提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的思路,并从企业、政府两个层面给出相关的配套措施。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 分。其中,第二章构成本文的理论基础,通过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并且结合 电子商务的背景明确物流业发展趋势和总体发展方向,第三章介绍我国当前物流 业发展的现状以及问题,第四章通过实证的角度,进一步发现我国物流业发展与 电子商务二者的动态互关系,从而通过与第二章的理论结论进行检验,进一步发 现我国当前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与电子商务互动发展中的问题。第五章则 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模式,物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物流的发展模式 上,并提出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总体思路。最后,结尾部分主要是从企业 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一些具体的配套和保障措施。
三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法
在论述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时,通过对近几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归 纳,用可量化的指标来阐述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真实面貌。此外,在文章第四部分, 运用VAR时间序列模型,基于2001-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和货运周转 量数据,对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关系、相互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分 析。
(二)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法
本文在论述物流业发展现状以及阐述物流当前存在的问题方面,有针对性地 选择一些定量指标,如物流总额、物流业增加值、物流需求系数、社会物流费用 等,直观的反映我国物流业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水平;并通过定量分析物流业现状 发现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从不同方面,如物流业务、 服务水平、信息化水平、物流基础设施等,界定物流系统中出现的关键问题。
(三)归纳与演绎法
通过论述电子商务时代对物流业发展的要求,归纳了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和方 向特点;同时,在论述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时,首先归纳了物流业系统内部的几 个层面,包括:基础层、业务层和管理调控层,并在进行现状分析时,对物流业 的现状剖析也是基于这三个层面的分析进行演绎;在提出物流发展思路时,分别 归纳了物流与电子商务合作发展以及物流业自身价值链整合两个思路,并从这两 个思路展开,具体分析每个思路如何实施。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研究伴随着不同的发展实践展开,并呈现出不 同的特点。国外来看,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研究起步较早,物流业发展实践相对比 较成熟,在电子商务概念提出之前,对物流业已从行业、企业、物流政策、物流 管理体制等问题形成了较系统的认识。以美日为例,美国学者最早提出电子商务 概念,但在此之前,其物流业发展已经进入个性化与整合阶段,具备电子商务的 发展的物流准备。日本从政府层面到行业、企业层面提出构建综合性的物流系统, 政府强化对物流市场的干预和引导,其物流业从上世纪中后期已向纵深方向演 进。
相比之下,国内电子商务起步于90 年代,国内的电子商务展经历了从“泡 沫破灭”到“隐性回归”的过程,进入2000年后,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初显端倪, 趋向于务实和理性化。相较于国外物流发展进入逐步成熟阶段要早于电子商务发 展的情况,国内的物流不论是在发展实践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对电子商务的支 撑还有很大空间。但伴随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对物流业相关研究 明显增多,而且研究领域涵盖微观的企业层面、行业、宏观物流体系,研究问题 涉及物流管理、物流组织、物流业结构、物流发展等诸多领域。具体来看,对于
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关系研究
物流是电子商务重要的环节。供应链管理专家Haul Lee(2002)指出物流配 送是实现整个电子商务活动的最后一环,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其实是一种末端配送 物流。詹姆斯•阿尔里德(2001)指出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竞争的重要手段,是 保持持续的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国物流领域的专家张铎(1999)在国内率先提 出电子商务下物流与配送的问题。
陈伟(2010)认为物流是完整的电子商务的必要组成部分。张欣、张玲(2009) 指出了应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一分为二进行分析,“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 组成部分”的看法是片面的。相对而言,方辉(2008)认为电子商务与物流是相 互依赖的关系,并对我国二者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指出二者当前存在价格、服 务、时效性等方面的供需差距,并进而提出电子商务下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同时 发挥电子商务在降低物流企业与其服务对象间的信息沟通成本。
此外,学者们还关注二者在发展互动中的动态关系。付宏华(2009)注意到 电子商务下的网络零售对物流配送服务提出了 “7R”的要求,即物流配送注意 在时间、地点、条件、成本、产品、方式、对象上的恰当性和准确性。还有不少 学者研究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王之泰(2000)把电子商务理解为“鼠标+ 车轮”,认为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物流配送系统极大地伤害电子商务的优势和可 持续性。孟旭、易晓岚(2001)则认识到物流不但对电子商务有保障作用还可能 成为其发展的桎梏。对电子商务存在物流瓶颈问题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方 面提出改进的建议。李琪(2004)的研究指出诸多中美电子商务类学者大多是从 技术层面、标准建设、利润管理、知识管理等方面推动发展电子商务,并未将物 流融合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之中。李琪、张仙锋(2006)提出电子商务的总体架构, 但在其模型中,物流仅限于配送,并且认为配送是与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其他活动, 如信息展示、谈判、付款、信息回馈是同样重要的,对研究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动 态发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学者还发展性地认识到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对 电子商务产生推动的反作用。张伟(2007)认识到伴随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的降低、 物流服务水平提高,将促进企业电子商务范围的拓展,以及创新商业模式。
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
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 
的新问题、新方向展开,国外的研究比较偏向于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物流与电 子商务的对接等实际问题,我国由于在这一问题上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研究要 是针对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明确未来 的改进方向。Jeremy F.Shapiro (2004)提出基于互联网平台将电子商务网站与存 货管理系统联系起来,实现无缝对接以提高物流效率。埃弗雷姆•特班等(2004) 将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称为电子物流,电子物流基于 web 技术来支持物料获取、 仓储和运输过程。孙茶萍(2002)指出我国当前存在重商流、轻物流,物流与电 子商务脱节的现象。张铎(2001)识别出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 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并从提升物流服务、统筹规划物流功能、改善物流管理体 制等方面提出物流发展的建议。还有的学者在电子商务框架下引进虚拟物流概 念,以集成物流的思路,提出电子商务网络化情境下的“虚拟仓库”,将线下的 实体仓储置于线上网络并相互连接,统一调配管理来提升服务半径。
但是,对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研究,由于不同学者立足点不同,虽然都普遍 认为我国当前物流发展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但是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并未结 合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的新要求以及具体分析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对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性的认识还不多。如王娟(2013)提出以开放 观念构建物流系统的框架,并从物流管理、物流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但整个物流系统仍停留在概念方面。贺刚(2014)提出物流发展与电子商务发展 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手段落后、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等原因,并提出物流 与供应链的一体化建设,并认为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关键技术的研发,认识到 技术合作是物流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但是与电子商务配套的物流 系统的整体设计和规划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
三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研究
电子商务与物流相互合作的模式随二者的不断协调,有不断创新和重塑的特 点,并成为学者们广泛研究的领域。Jeremy F. Shapiro (2004)在电子商务发展 早期就提到 B2C 电商企业可以自主拥有物流配送系统,也可以委托第三方物流 企业完成线上产生的配送活动。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报告(2005)具体研究了“平 台型电子商务”,即将仓储、运输、装卸、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皆外包给第三 方物流提供商的电商物流模式,和“自建型电子商务”两种模式,并认为平台型 模式是未来主导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因为这类模式既可以使平台专注于交易量 扩张,又使物流配送实现规模效应,提高物流效率。
就我国国内来看,电子商务井喷式发展也促使物流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创 新性的发展。张方(2010)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现状,具体识别了自营 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与物流一体化四种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但是同时指 出我国当前几种电子商务物流合作并不牢固,存在对供应链内外资源的争夺,以 及电商与物流企业争夺供应链控制权的动态博弈问题。张鑫(2010)等基于比较 分析法,较为完整地区分了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物流三种物流模式 的优缺点。杜月、俞若希(2010)依据具体的物流决策过程,把传统邮政体系和 第四方物流也纳入到电子商务与物流合作模式的范畴,并从电子商务发展的视角 为企业实现物流模式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常连玉、陈海燕(2010)主要基于我 国已有的物流系统,指出 B2C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是对传统物流配送模式的改造 和利用,区分了中国邮政物流模式、快递公司模式、网络自建模式三种类型,提 出物流配送网络的构想,把公共配送网络、实体企业已有的物流部门、电商自建 配送和物流外包相结合模式。
四相关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电子商务下物流要适应电 子商务发展要求的基本问题存在一些共识,尽管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发展实践 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表示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运营、物流服务的创新 与改进不断完善,我国学者还进一步认识到物流的发展滞后将成电子商务发展的 瓶颈,并且在政策、技术、人才层面的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但是,当前对一些问 题的研究还存在进一步深入空间。比如,就二者的基本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大 多是静态地指出二者的相关关系以及影响方式,并未以发展的角度,动态地、全 局地考量。尤其是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二者的相对发展程度具有自身的特点, 动态地考察二者的关系有利于认清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互动发展所处的 阶段,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二者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发展关系问题, 是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发展的其他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我国学者在研究者还 存在,未能系统地、发展地提出物流的改进建议的进一步分析。因此,对于以上 问题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也是笔者在综合先前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物流 发展实践,需要在本文中努力改进的方面。
第四节 创新点
提出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业发展应当是与电子商务的联动发展,并论述了 这种联动发展效应的具体实现模式。不仅仅从静态上分析物流业与电子商务二者 的相关关系,更从动态上区分出物流对电子商务的推动作用以及电子商务对物流 的拉动作用,以及相互演化,较为完整地反映了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的联动发展的 实现方式。这奠定了本文全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
建立实证模型,分析我国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的具体关系以及二者的联动发展 效应在我国的具体实现情况,并对之量化,得出我国物流业与电子商务二者存在 长期的稳定关系,但是当前电子商务对物流的拉动作用明显强于物流对电子商务 的推动作用,表明物流业作为对电子商务的支撑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基于我国物流业的相关统计指标,结合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透过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种种现象,发现当前我国物流业在与电子商务互动中存在 的问题。指出当前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原因来自于物流自身发展模式,即物流 业并未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物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物流的发展模式 阶段。
从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的合作模式以及物流业自身资源的整合模式两个方面, 提出我国发展物流业的思路,并对每种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在物流业发展思路方 面,秉承前文的研究基础和结论,以电子商务为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突破口,提出 “电商+物流”的合作模式,并从物流业发展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出发,提出 物流业发展思路建议,总体上是一种外推式的发展模式。此外,为了进一步通过 理论研究指导实践,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发 展的相关支持措施。
第二章 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的关系
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转变顺应经济发展和技术变革的要求、是互联网时代创 新应用的一项重要成果、综合体现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电子商务代表着 一种先进的经济业态,并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 式,其发展必然牵动着与相关的其他因素,其中,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相互作用, 既影响着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也对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业发展方 向、发展理念影响巨大。
一电子商务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机遇
电子商务以网络环境下虚拟市场代替现实的物流交易场所,从产品设计、原 料采购、生产制造、分销到消费者选择、购买,传统价值链上存在的各个交易环 节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提供的虚拟市场进行。虚拟市场空间充斥着大量的信息, 企业可以凭借聚合、组织、选择、发布等多种信息处理方法探求和激发价值创造 点。对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在电子时空下,生产者借助虚拟化的平台 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具备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进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得 到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也不断多样化,其结果是,生产者由依靠 4PS(Produc -tion,Price,Place,Promotion)将产品“推向”消费者变成消费者拉动生产者。电子 商务对传统的价值链条以及各参与主体关系的改变,势必波及相关服务业,如, 物流业。对物流活动而言,电子商务直接带动各项物流活动业务需求的激增,并 且不断产生新的物流需求,依托于虚拟市场的物流服务业必然具有不同于传统服 务的新特征。物流沿着供应链上下游纵向开拓其服务功能,不仅限于传统物流的 仓运服务,横向还会产生诸多延伸性增值性服务。物流业务量的增长积累,为物 流的转型升级注入动力。电子商务对物流发展的更大价值在于,它要求统筹协调、 合理规划物流发展的不同功能、各个环节流程,发挥结构优化效应,更好地满足 客户的需求,这些也反过来促进了物流业的转型,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的主体。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独立于商品交易供需双方之外,专业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 务,它反映了物流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电子商务中间交易环节的减少,大大增加 了原先产业链条的主体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的机会,而虚拟环境下消费者分布分 散且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附属于企业原有的物流活动其提供服务的限制 性会越来越大,面对庞大的消费者市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够打破了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物流需要,并且以专业资源和经验、较低的成 本、保质保量的完成物流任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电子商务背景下,委托专业 的物流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是最经济合理的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 为电子商务下物流主体。
第二,信息与技术成为必不可少的物流投入要素。电子商务创造的虚拟市场, 其能够保证交易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是信息,尤其是反映商品的信息,借助网络 平台能够不断聚合、组织、发布。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活动是商品流的延伸, 服务于商品最终的实物交割的顺利完成,因此,物流服务商要把信息技术融入到 物流作业过程中,来提高物流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例如,物流服务商利用电商平 台上的物流相关数据,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同时为企业提供实时的库 存和需求信息,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对物流实施控制。
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提高物流的技术应用水平。条形码技术(扫描编码化的 信息实施自动控制的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 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选择配送的最佳路径模型)、 GPS 技术(全球化卫星定位 实现物流配置)等技术带来物流运作效率的提高,这些技术无不与电子商务的大 环境相关,是建立适合电子商务运作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的技术支持,发挥技术 对物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改造,推动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
第三,增值性物流服务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传统物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以仓 储、运输、搬运、装卸、配送等基本物流服务为主,企业多是凭借硬件投入、以 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赢得市场,物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物流市场“产品”的差 异化程度不高,服务单一,服务水平低,而电子商务时代,由消费者推动生产者 的关系中,能更快速、更高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意味着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以 客户为中心”的原则,要求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增强物流服务功能的专业物流服务, 即提供增值物流服务。对于增值服务的界定,主要可分为:客户增值体验、物流 解决方案和 IT 管理系统服务。这三类增值服务能使物流企业产生区别于其他竞 争对手的特色业务,并且具有投入少,回报高的特点,但对物流专业性要求更高, 并要求物流企业具备较高的资源整合能力,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提供最优 的物流解决方案以及相关的配套系统服务。
第四,物流企业加强与供应链的整体协调。电子商务时代,供应链管理的重 要模式之一就是快速响应(QuickResponds, QR)模式,快速响应是指物流企业 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客户,不是储备“产品”,而是准备各种要素,在客户提 出要求时,快速及时地完成配送提供所需产品或服务。这种机制要求供应链管理 必须关注从产品研发直至流通配送的供应链全过程的缩短。这就使得物流企业加 强与供应链的整体协调,而不能是相互独立。而且,未来很可能出现以物流企业 为主力,整合原有的产业链条,物流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强化,成为了代 表电子商务上下游的各类供应商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唯一最集中且广泛的主体, 也不排除成为这一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的可能。
二现代化物流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首先,物流是电子商务至关重要的环节。从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来看,虚拟 的网络市场空间,生产制造商、供应商和消费者完全可以借助智能硬件设备完成 信息的筛选、交易资金的支付、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而依托于交易商品物理位移 才能实现的物流服务,是电子商务整个过程中比较特殊的环节,因为对于大多数 商品(少数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除外)来说,仍然需要以物理方式传输, 仍需借助现实的物流系统。平均每分钟产生在淘宝网上交易成功的近 5万件商 品,大多都必须经过线下的物流配送环节才能实现实物交付。可见,物流是电子 商务的关键环节,连接着虚拟网络上的交易与现实的实物交割,电子商务必须借 助物流才能最终完成和实现。
同时,现代化的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从企业 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渠道下,分销环节缩短,店面人力等方面的销售成本大大 降低,而物流成本在小批量、多频率、多品种的电子商务配送模式下成为重要的 列支项。降低物流成本是电商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诉求,这时高效率运作的现代 化物流体系在降低成本、抬高服务水平方面的强大支撑就体现出来了。从顾客角 度来看,电子商务情境下,用户体验以及对这种体验的满意度评价是电子商务的 生命。如果物流运作效率低下,那么顾客就感觉不到电子商务的诸多优势,物流 事关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物流配送效率是影响用户评价的重要因素。
此外,高效的物流体系能够扩大电子商务的版图,拓展企业的商务范围,带 来新的市场机会,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从地域角度,一般意义上来说 电子商务依托于互联网世界,能够打破地域对商务和交易市场的限制,但是,如 果没有与电子商务配套的跨区域或者全球物流系统,那么跨区域的交易就无法实 现或者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削弱电子商务的优势。物流把虚拟的网络构想现实 化,从而使电子商务带来的福利惠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而现代化物流则促进电子 商务如虎添翼地蓬勃发展。所以,物流担负着实现电子商务优势的重要使命,物 流服务能力本身构成电子商务系统和电商企业的竞争力,并且地位越来越重,更 进一步,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能够推动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
三电子商务与物流业是联动发展的关系
从产业之间的联系来看,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以物流服务作为相互联系的纽 带,形成供与需两方,供给和需求是互相依赖的,物流提供商为电子商务提供其 所需的实物保存、运送、包装、装卸等基本物流服务,和物流解决方案等增值性 服务,在这一关系中,物流服务的需求方是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的供给方是物流 提供商,两者通过“物流服务”这种无形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 关系。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观点,具有产业关联的产业间能够发挥产业关联效应,这 种效应发挥的结果是在互动中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关联是指具有产业链上 下游关系及其他相关关系的产业间存在着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 系。产业间存在供给和需求方面的联系,这种连系的纽带包括:技术、产品(包 括服务)、价格、标准等方面。即具有关联关系的产业之间,某种产业的需求、 价格、技术等方面发生变化,势必影响其他产业根据产业间连系的纽带随之调整, 从而发挥产业之间的联系效应。就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产业间关系来看,物流业是 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电子商务产业链中处于上游位置,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 必要的支撑和保障。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是当前零售市场蓬勃发展,网购 人数、订单数量、企业对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持续增长,首先是产生的物流服务 量的需求的激增,基本物流需求(如仓储、运输、配送)的大量增加。而对物流 业自身而言,服务需求、订单数量的增多,会通过物流市场和物流业自身的产业 链传导机制,导致物流市场的竞争加剧、推动物流技术的应用、改进物流管理、 加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统筹协调、促使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和系统化,从而 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结果是,一方面不断满足电子商务的物流 服务需求,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物流业通过调整和进行产 业升级,不断推进向现代物流的迈进(如图 2-1)。在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的互动 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发展水平也在相互磨合与调整中由低向高发展。
 
 
图 2-1 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概念图
第二节 电子商务背景下对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
一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需求
电子商务对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基本上涵盖物流技术、物流 理念、物流标准化、物流业与相关产业关系、物流业产业组织、物流管理等方面, 体现了物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面临的需求端施加的压力与挑战,然而机遇与挑 战并存,物流业正是在不断完善自身满足这些具体需求的同时焕发新的活力,逐 步明确发展的方向以及未来的趋势。从这个角度讲,研究物流业的发展问题,一 个方便的切入点就是从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的互动,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自发 产生的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也使物流业逐渐明确在以上各个方面的调 整方向,而物流业整个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在基于这些方向上的补充和逐步深 化。
本文认为尽管不同模式的电子商务、不同电子商务主体呈现出不同的物流需 求,但仍存在普遍的需求,这里主要研究这种更为一般意义上的物流需求。仿照 需求层次理论,本文认为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深化发展,对物流需求有不同的要 求,存在多样性和层次性。故可分为:基本物流需求和增值性物流需求。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需要的物流服务不再是传统的运输和仓储,而是要求更 加完备的增值性物流服务(Value-Added Logistics Service)。增值性物流服务,从物 流服务功能上来讲,主要包含以下层次和涵义:
(一)提升便利性的服务功能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一些之前由消费者亲自完成的活动可以由商品或服务的 供应方来完成,消费者可以更简单、方便地获得商品或服务。例如,物流门到门 服务、物流全程追踪、物流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货到付款、提供物流相关的 电子设备应用程序等,这些物流功能够提升消费者对商品的价值判断。
(二)快速反应的物流服务
快速反应是电子商务下物流的核心要求,也是电子商务竞争力的关键。快速 反应不仅仅是要求物流运输设备的快速,还要求要有合理的物流网络。物流提速, 可以通过提高运输设备的性能、建立快速的运输设备和运输通道(如高速公路、 铁路提速等)来实现,而合理的物流网络则是通过综合优化物流系统中的配送中 心、物流中心网络、物流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简化流通过程来实现的。
(三)降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物流需求具有小品种、多批次、多品种的特点,而且通常要求配送 到消费者指定的地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成本相对于传统的物流模式成本可能更 高。因此,提供成本更低的物流服务显得更为重要,物流企业的目标是要在物流 的全过程中以综合最小成本来满足顾客需求。
(四)延伸服务功能
延伸物流服务是指根据客户需要为客户所提供的超出一般服务的物流服务 功能。如,配合电子商务企业的品牌宣传、营销计划、促销活动等进行的物流重 新包装设计,为商品打印价格标签或者条形码,也包括一些特定商品的专门服务, 比如为食品、药品类客户提供低温冷藏服务等。
延伸物流服务还包括对电子商务企业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的提供;对第三方 物流企业的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其物流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甚至对其物流 组织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对客户提供专业物流信息以及物流专业知识的咨询等。
二电子商务下对物流发展的具体要求
上文分析的实际上是电子商务对物流的最终需求,明确了电子商务下需要物 流服务商提供何种质量和水平的物流服务,而对高水平和标准的物流最终需求直 接衍生出对物流发展的其他方面的要求,这些具体的对物流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与 物流能够提供什么质量的最终“产品”,即物流服务,息息相关,从产业发展的 角度,这些具体的物流要求的层面,包括,物流技术层面、物流投入要素层面、 物流管理层面、物流组织层面等,基本涵盖了关系物流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下 面来对这些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要求物流的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包括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 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储存过程中对其进行电子化、代码化、标准化以及实 时化,有效利用物流活动中产生的信息。物流信息化涉及先进的物流技术、物流 管理策略的应用,如,条码技术(Bar Cord)、电子订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EOS)、数据库技术(Database)等信息技术和快速反应(QuickResponds, QR)、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有效的客户反映 (Effective Custom Responds, ECR)等物流管理策略。
(二)网络化
物流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物流配送系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即 物流企业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上游供应商、制造商以及下游顾客之间建立联系。 另一方面是建立组织内部网(Intranet),例如,台湾电脑业根据客户订单采用 分散生产形式所创造出的“全球运筹式产销网络”,即通过全球物流网络,将世 界各地的生产商所承包生产的电脑元器件、零部件、芯片等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 中心,组装完成后再发给客户。物流网络化能够在消除冗余物流、无效物流的同 时缩减等待时间,再加上操作水平自动化和响应速度即时,尤其能够响应电子商 务模式下的物流要求,使得网络物流达成了“按需生产、零库存、短在途时间、 无间隙传送”的理想状态。
三)智能化
智能化意味着物流作业过程是建立在大量物流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知识成为 重要的物流投入要素,越来越多的物流决策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工具进行,比如仓 库的选址、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等,可以依托于建立在大存量专业 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基础上的智能工具解决,它的运用更高层次的建立在信息化与 网络化之上,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业发展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四)柔性化
电子商务下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必然要求建立起柔性化的物流配套系 统。电子商务下,物流要适应“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短周期”的消费需求 端特点,以及客户和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个性化的需求,未来的物流 势必会逐步“柔性化”来赢得客户和市场。柔性化更多地意味着物流理念的转变, 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把握客户需求,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并建立对客户 需求的快速响应。同时,“柔性化”还意味着物流企业要擅于根据市场需求灵活 安排生产以及物流计划。“柔性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
(五)双向化
传统的物流方向是供应链自上到下的流动,但是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 也要打通,即物流要重视产品或服务从消费地自下而上地向源头流动。逆向物流 涉及到的物流过程包括,产品返工再制、包装回收,还包括由于其他因素,如质 量问题、库存问题、产品召回等活动导致的产品回流的处置,还可以是物流自供 应链中间某一环节的回流。因此,涉及的产品也不仅指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供应 链上相关方所持有的库存。故物流过程要正向、逆向双向打通,加强物流各个环 节的管理的能力,对货物、服务及信息的有效流动进行管理,以满足物流价值再 造以及恰当处置的过程。
第三节 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发展趋势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呈现不同于传统物流的特征,物流 服务的提供、物流组织模式、物流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要具备高效 的组织能力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等。总之,电子商务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机 遇同时也使其面临诸多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使物流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物流业向系统化方向发展
物流系统化意味着物流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独立决策,还要把社会物流与企 业物流有机结合;意味着物流服务延伸到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并跨越不同部门、 不同行业,更加注重供应链的整体协调;意味着物流活动的相关各方通过网络有 效的联系起来,客户、供应商、物流企业相互沟通相互协调;意味着物流企业基 于跨区域、甚至是全球化的物流网络提供服务。物流系统下的物流过程包括从采 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进入销售物流,整合每个阶段发生的运输、仓储、 装卸、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整个物理交付过程, 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物流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电子商务时代下的物流业不仅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等基本服务,还物流功能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比如,提供附加值较高的流通加工服 务、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方案、物流规划等。尤其是伴随着物流发展到系统化阶 段,物流面对电子商务上衍生的多样性物流需求和依靠自身的不断创新,逐步具 备电子商务提供多样化物流服务的可能。此外,物流依托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或者物流基地的集约化经营,整合多种物流资源,满足客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 使物流业真正走向现代化。
三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电子商务寄托于信息技术,凭借互联网媒介焕发活力。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 内在基因,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业亦呈现着高度信息化的趋势。多功能、系统化的 物流业必然是建立在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基础之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有 利于供应链上各参与方产生的信息的快速搜集、传送,利于供应方安排生产、销 售,利于消费者及时反馈信息,物流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物 流信息化内在地包含先进的信息工具的应用、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服务等几个方 面。比如,在配送中应用到的 ECR 和 JIT 系统,客户的反馈信息进行编码和标 准化有效地到达生产企业和零售商店,帮助其根据客户反馈来调整生产,从而可 以减少库存,增加仓库的吞吐量。
四物流的社会化趋势
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供应商以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介入供货方与购货方,伴 随电子商务的发展,专业化的分工不断深化,生产制造企业、批发零售商所需的 大部分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会由专业化的配送中心、物流基地等提供。 现代化的物流基地、配送中心,它们是实现物流系统化、多功能化发展的重要载 体,同时也体现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因为它们可以进行集约化物流,形 成物流的规模经济效益,节约物流费用,合理利用物流资源,提高物流系统运作 效率。物流的社会化还表现为物流服务不断细化,出现第四方物流甚至第 N 方 物流模式,处理具体的物流服务外,物流管理等活动也会被逐步外包。
五物流的全球化趋势
未来的电子商务完全可以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跨越国家的流动,也 推动物流走向全球化。物流全球化意味着有实力的跨国物流企业,在全球范围布 局物流网络和体系,为国际贸易、跨国经营服务。物流要提供最优的路径选择, 以最低的成本,按照客户需求实现货物在国与国之间的流通。全球化下的物流还 涉及国与国之间物流系统的相互衔接,物流系统的发展比原先更进一步了,但全 球化的物流模式,涉及物流管理、高端的物流人才、物流需求系统的复杂等诸多 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
主要问题
第一节 发展现状
一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电子商务诞生于信息时代,是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一大产物。信息化、网络化 广泛深入到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时代不断被激发和挖掘大众的诉求, 人们越发倾向于以最简单便捷的方式和路径获得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网络信 息带动着末端消费的井喷,并使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的实现成为可能。如果说虚 拟的互联网无限放大了采购、消费主体对更高品质、更高性价比的原材料、商品 和服务的需求,那么,实体物流则是这一需求最终得以实现和满足的重要一环。 因此,物流作为电子商务时代连接虚拟电子与实物的重要纽带,面临巨量的物流 需求。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物流业虽然发展起步较晚,但总体发展迅猛,尤其 是“十一五”以来,物流业发展得到国家层面、各级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全国 性的物流战略规划以及重大物流工程、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纷纷出台,尤其 值得一提的是 2009年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物流业在 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出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入“十二五”,国 务院于 2014年又编制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 ,规划启 动多项重点物流工程。当前伴随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继续推进,将对我国物 流业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的转变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
二电子商务推动物流需求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生产资料的物流需求,例如,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增速有放 缓的趋势, 2014 年铁路、规模以上港口货物的货物周转量、吞吐量增速同比下 降明显,其中,货物周转量降低约 6%,后者下降 3%。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 伴随最终消费近年来的持续走高,一些领域的消费品物流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例 如在电商领域、冷链物流领域等。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我国快递配送业保持快 速增长, 2014 年快递业务量超过 140 亿件,增长幅度达 53%,我国也成为首次 跑过美国的世界快递业第一大国,预计 2015年业务量达到 60亿件,业务收入达 到 1430 亿,增速达 20%,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成为快递物流业新的增长点。
此外,从物流业务结构的变化也可以看出物流需求结构的不断优化。2014 年我国物流业实现总收入 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6.9%,其中,传统的运输业务收 入增长 0.4%,同比下降 5.1 个百分点;仓储收入增长9.5%,同比回落了 8.5个 百分点。与此同时,信息及相关服务业务收入和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保持高速增 长,其增速分别达到94%和 31%,明显高于运输、仓储者两个传统物流业务的 收入增长,表明物流业务结构在不断优化,现代物流服务,如一体化和信息化服 务,正逐渐承担物流企业新的收入增长点,并推动着物流业向现代物流方向迈进。
 
资料来源:《2014 年全国重点物流企业统计调查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 联合会。
 
三物流市场专业化和集中度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工商企业开展物流外包业务的比重逐年增加, 20 1 2年达到67%, 比 2011 年增加了 2.5 个百分点,比 2006 年增加了 25.7 个百分点,这反映了我 国工商企业逐步倾向于将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此外,截至 2014年底,我国有3000多家A级物流企业,其中5A级企业数量近200家。《2014 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中,第50 名物流企业业务收入为22.4亿元,入 围门槛比上年提高 2.1 亿元。物流市场不断细化,快递、电商、零担、医药、物 流地产等市场出现一批品牌化、集聚化发展的物流企业,市场集约的趋势进一步 显现。如公路货运市场,安能物流等物流企业采用加盟式模式,凭借自身资本技 术优势,整合一批小微型物流企业, 2014年,其加盟物流网点增至2000家。
四电子商务物流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物流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电子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应用,近几年 随着电商商务模式的兴起,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管理、经营的尝试在诸多 物流企业展开,其也在物流业的应用范围和领域日益广泛。物流信息技术,如条 形码技术、地理定位技术、EDI、EOS、ASS等,在物流企业中应用比例逐渐提 高,据调查,在 2006年,条形码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比例为 48%,而 2011 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 75%。此外,信息技术应用的另一大亮点是物流企业纷纷 应用电子商务模式,诸多国内车货匹配APP系统集中上线,大数据应用日益发 力,菜鸟网络精准预测电商快递业务量情况,并为联盟的物流企业提供数据挖掘 和数据分析信息。自动化设施、装备,智能物流设备日益广泛应用于仓库管理的 不同环节,如入库、分拣、调货等,京东商城的“亚洲一号”配送中心,订单分 拣处理能力达到 16000万件/小时,目前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五物流业平台整合、产业融合、电商跨界合作持续推进
物流企业不断探索物流发展的模式,合作、融合、整合思维改变传统的模式。 物流业本身是一个复合性比较高的产业,但物流资源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 等方面的限制具有相对比较分散的特点。而平台整合则有利于聚合不同主体、不 同地域、不同种类的物流资源,有利于参与主体的共同发展。近年来,多种形式 的物流平台涌现,如物流园、物流基地平台、电商物流平台、物流金融平台等。 一些物流企业依托物流园区集聚发展,加紧打造物流园区内部不同功能的物流平 台,如共同打造信息和服务平台。又如由“三通一达”联合组建的峰网投资平台、 政府牵头物流企业参与,共同组建的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国家物流公共信息 平台、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 物流的平台化有利于将推动信息的扩散与互联对接,有利于物流组织加强合作。
产业联动融合走向深入。物流业与工商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合作层 次不断提高,以基础性运输、仓储、配送业务出发,探索物流业与其他行业双赢 发展的新模式。物流与电商跨界合作不断创新模式,既存在电商平台下的物流联 盟模式,也出现一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跨界电子商务经营,以物流企业为主体整 合电子商务产业链。如顺丰快递,凭借强大的客户优势进入电商和020市场, 积极从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向综合型服务商转型。
六物流服务网络扩展,国际物流布局加快发展
一些有实力的大型物流公司,如德邦物流、顺丰速运、“三通一达”等,近
第三章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渠道布局向三四线城市拓展,有的甚至覆盖了村镇一级。以海尔旗下的日日 顺物流为例,它近年来加紧布局物流站点,截至 2014年底其物流网络可以覆盖 全国 2800多个县,且累计成立了 17000多家服务商网点。顺丰物流在快递领域 的翘楚, 2014年启动了快递下乡计划,业务涉及的县级地区已超过2300个。据 调查, 2014年全年我国农村新增的快递站点近5 万个。城市物流网络业不断做 精作细,社区物流服务加快推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随着跨境电商迅速发展,海外物流迎来发展新机遇。大型电商平台与一些有 实力的物流加快跨境物流布局。阿里巴巴的“全球购”、聚美优品的“极速免税 店”试水跨境电商和物流业务。中邮集团设计推广的“中邮海外购”在探索跨境 转运平台先走一步。中远集团则嵌入天猫平台,专门服务于其跨境电商交易,并 为其量身提供全程式的物流服务。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体系运作效率削弱电子商务活力
电子商务中产生的巨大的交易量需要高效便捷的物流系统完成最终的配送, 并保持电子商务的难以取代的优势。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还尚未建立起高效率、 低成本的配套物流体系,物流系统化程度不高,配送成本高、送货慢,我国当前 的物流平台,难以支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作为一个涵盖多个区域、行业以及 部门的物流系统,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同时又作为社会系统工程,在企业内部之 间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的调配作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 流内部专业分工日益细化,但物流组织、管理日益综合化,物流载体、不同物流 方式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但我国长期以来存在传统物流体制的条块分割、物流相 关行业的垄断等问题,物流组织联系松散,物流企业、部门自称一体,宏观层面 也缺乏整体协调和规划,以当前的物流现状来看,全国综合物流系统还不成熟, 勇于尝试做出物流规划的只有像北上广这些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但区域物流的 规划却还只是处于观望阶段。
二物流服务制约电子商务平台拓展
截至 2014年,我国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已有多达70万家,但是,多数物流 企业还只是以传统的单项或分段的运输仓储服务为主,不具备提供电子商务所要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研究 求的全过程、网络化的综合性增值服务的条件。电子商务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而作为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物流就必须不断满足客户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提高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物流系统中核心力量的第三方 物流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功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我们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不断努力;而且,物流业服务范围窄,横向 联合弱,不能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受制于技术装备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很难 满足客户在服务质量和时间方面的要求;我国物流的跟踪服务体系和网络服务体 系相对落后,制约了电子商务急速发展;物流信息分析处理以及运用能力、专业 化的物流知识,物流的规划、物流管理和能力都明显不足。
三物流组织的专业度难以提升电商企业与用户附加价值
我国当前物流市场中,物流组织的专业化程度还有提升的空间。专业化的第 三方物流发展还比较缓慢,据统计,在我国当前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供应服务的第 三方物流企业占比为 19%,成品销售物流服务占比为 18%。而与日本对比,第 三方物流业市场份额高达80%。还存在一些企业不愿舍弃原有的低效率的物流部 门,对专业化的物流组织呈保守、抵抗态度;此外,专业化的物流组织还必须依 托于专业化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以保持自身的优势。而我国配送中心、物流基 地等重要的物流硬件的发展还刚刚起步,规模小,配合协作差,对提供专业物流 支持还有发展的空间;此外,一些大型集团企业也并未注重发挥物流功能在价值 链中的主动性,而仅仅是把物流活动作为本企业发展经营的配套,未能认真规划、 实施物流发展战略、物流管理等,这些都难以实现社会化物流发挥规模经济、降 低物流成本的功能,从而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物流需求。
四物流网络和信息化技术难以满足电子商务需要
我国当前总体上物流企业信息化应用质量、水平、应用效果还不尽理想。从 信息化所处阶段看,大部分物流企业仍处于发展应用的初级阶段。信息化建设的 重点在于基础网络建设及应用软件程序设计方面,而有关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 和操作的优化的技术应用还比较少见。即使企业某些拥有先进的物流装备和设 施,但大多都配置于传统的运输和仓储环节,集中采购、库存仓储管理及大型配 送中心的计算机管理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
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与配备需要与企业组织结构、流 程以及经营管理理念相匹配,需要企业在都多方面进行调整甚至改革,而很多企 第三章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业存在发展理念陈旧,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内部人员不够专业化,信息传递不 及时等现象,从而阻滞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导致技术水平、管理方式、观念落 后、服务水平低下,并且相处制约而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我国目前呈现出重商 流、轻物流,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即便建立了电子商务网络,也不能充分发 挥作用。
五物流基础设施难以适应电子商务配送特征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满足电子商务下物流业发展诉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 国物流基础设施尚有很大空间,尤其是在布局合理、衔接顺畅、高效便捷的公共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面,仍需很大努力。对比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情况来 看, 2010年中国的铁路运营里程8.1 万公里,完成货运量6.4亿,美国铁路运行 里程为26万公里,日本为27万公里,货运量为323 亿吨公里。
此外,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的仓储、配送等环节要求较高,与之配套的硬 件设施主要是一体化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设施的完善。我国物流基地和物流 中心、物流园区等现代化物流设施还比较缺乏,同时存在着物流场站设施、物流 园区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以及物流园重复建设的现象。部分已建成或在建的物流 园区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规划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货物集散和物流 效率的提高。并且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还不高,不同功能物流园区或物流节点之间 缺乏衔接机制,阻碍了物流企业服务效益以及经营效果的发挥。
六电子商务物流相关配套支持不健全
在经济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社会需求下,在电子商务日渐成熟的背景下,却 呈现出物流行业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现代物流涉及到专 业知识越来越多,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提高。而我国现代物 流发展起步较晚,各类物流院校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大多与实际物流发展需要有所 脱节,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实践经验。此外,当前随着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综合化 物流的兴起与发展,物流规划、方案解决、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极为紧 缺。而且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具有能够把电子商务知识与现代物流有机结合、理 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专业型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与其从业 人员以及高端人才相依相存。
政府和相关企业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和认识不够,并未意识到物流发展与 电子商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但就物流发展与电子商务二者的关系来看,
电子商务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并没有意识到现代物流也 会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电子商务也会萎靡不振。由于政府 和各相关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已严重的阻碍了电子商务物 流的发展。现代物流很大部分企业的功能也只限于存储、运输和城市配送,有包 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的企业不多,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并未意识到 可以运用具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企业竞争力作用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物流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滞后性,往往会出现具有浓重地方 性色彩的法律。物流市场的准入准则以及竞争机制并没有统一的法律衡量机制, 且缺乏具有社会性的外部约束力。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订有一定的滞后性, 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此外,许多发达国家都逐步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的 专门法律,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工作仍处于筹备阶段,当前仍未形成关于电 子商务的法律。
第三节 小结
上文主要通过选取事关物流发展,尤其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因素,总结概括了 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现代物流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结合前文中指出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物流发展对电子商务的需求,以 物流体系、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及与物流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因素为出发 点,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电子商务与物流两者之间的发展是 否交相呼应。
对物流发展要素展开分析,企业先进的综合信息应用技术对经营效率以及竞 争力的高低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离不开从业者较高的综合技 能以及物流的基础设施水平,而这些直接影响物流发展的因素在电子商务的情境 下也会转变成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因为二者是联动发展的关系,存在相 互联系、传导的内在机制。纵观以上可知物流业发展的速度主要与基础设施、物 流集散度、商品的易蚀性、技术应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商品自动化程度等相 关要素相关,需要在这方面多加关注,提高投入度。但另一方面,物流业发展至 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在电子商务所要求的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 社会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快速的进步,发展环境、市场条件、相关支持等方面有了 很大的改进与完善,物流业发展成果明显,能够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基础的物流 服务,总体上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和电子商务所要求的方向迈进。
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面临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生产性服 务业面临发展的良好机遇,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日益完善和成熟,对物流业而言, 既面临发展机遇,也同时给以一定的压力,倒逼其不断做出调整,以维持二者的 协同。这些都会反映在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中,因此,我们可以看得出,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在实现现代过程中取得比较广泛的成果,信息技术水平、服 务范围和能力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所要求的信息化、社会化、网络化等方面都取 得了进展,但外界的推动因素必须不断内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真正带来产业 的飞跃,我国物流业从其自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存在着诸多传统、落后的、陈旧 的理念,也反映在其种种不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上。因此,物流业要转型升级就必 须把握新的经济背景、与物流业直接相关的新的经济业态所提供的难得机遇,并 以之为调整和转型的突破口。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较先进的电子 商务和落后的物流系统形成鲜明的对比,物流能力的限制和二者发展的不平衡性 比较明显,但是,在上文的现状分析中,亦不难看出电子商务日益发展的背景下 对物流业带来的需求、技术、管理等层面的利好改变。电子商务是移动互联时代 的一项伟大产物,而在发展实践中,电子商务与物流存在着紧密的直接相关关系, 物流业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把握住发展机遇,认清二者发展关系,在与电子商 务的动态互动中推动自身优化升级,是当前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问题的关 键所在。
第四章 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动态发展的概况
前文从理论上指出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的关系,本章试图通过建立计量模 型,通过构建VAR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二者的动态关系,以此来验证前文的理 论假设并进一步分析模型可以反映的现实问题。
第一节 变量以及数据的选择
首先,分别选取能够反映物流业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可度量的指标。经过 反复比较,在物流业指标选择方面,本文结合物流基本理论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 状,利用货运周转量(HWZZ)作为能够反映物流业需求和发展的指标。物流需 求是指社会经济活动对物流业的各个环节所提出交易需要,并有具备完成交易支 付的能力。就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物流业在我国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特 征明显,物流业发展依赖工业、农业、批发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的物流 服务需求,货运周转量指标是能够反映社会物流需求的可度量的指标,在保证物 流需求数据的可靠性方面有很大优势,因此选取它作为模型中的物流因素。在电 子商务指标选择上,以电子商务交易额(JYE)作为电子商务总体水平的衡量指 标,以此反映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市场规模。
其次,在数据的统计方面,本文主要使用资料搜集法,搜集权威的机构、政 府部门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并加以整理。货运周转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 布的《中国统计年鉴》,电子商务交易额数据,主要来自于艾瑞咨询发布的《中 国电子商务市场监测报告》、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易观国际电 子商务相关研究报告等。在样本区间的选择方面,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由于 1999 年我国电子商务的元年,电子商务从无到有,迄今为止其发展历程不过十 五六年,因此,本文的数据年份跨度从 2001年至 2013年,力求增大样本容量, 提高模型的预测性。
为了使得趋势线性化并消除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影响,对数据作对 数化处理,得到 lnHWZZ、 lnJYE 的数据。从所得数据走势来看,两个序列都具 有非平稳性,存在一定趋势,且二者直观反映的相互关系看,还具有一定的正相 关性;但是,这种关系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特征,以及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以及动态交互关系,则需要用计量分析的方法一一验证。
第四章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动态发展概述
表4-1货运周转量与电子商务交易额相关年度数据
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 电子商务交易额/万亿元
2001 47710 0.1088
2002 50686 0.1809
2003 53859 0.2763
2004 69445 0.48
2005 80258 0.68
2006 88840 1.02
2007 101419 2.489
2008 110300 2.9
2009 122133 3.6
2010 141837 4.8
2011 159324 12.3
2012 172804 10.1
2013 168014 8.1
数据来源:货运周转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电子商务交易额数据,主 要来自于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监测报告》、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易观国 际电子商务相关研究报告。
第二节 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为保证 VAR 模型的有效性,避免伪回归,本文首先对这两个时间序列分别 进行单位根检验,取不含常数项和趋势项的限制回归方程的形式来检验,并依据 AIC 定阶准则界定滞后阶数。检验结果如下表。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研究
表4-2 ADF单位根检验
变量 检验形式 ADF 统计量 1%临界值 5%临界值 10%临界值 P值 结论
LNHWZZ (c,t,0) -2.66154 -5.12488 -3.93336 -3.42003 0.2670 不平稳
LNJYE (C,0,1) 0.706915 -5.29538 -4.00816 -3.46079 0.9978 不平稳
A LNHWZZ (c,t,3) -5.86555 -4.20006 -3.17535 -2.72899 0.0031 平稳
A LNJYE (C,0,1) -7.87552 -4.29707 -3.2127 -2.74768 0.0026 平稳
注:检验形式(c,t,O),其中c表示检验中带有常数项,t表示趋势项,n表示滞后阶数。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5%和 1%的置信水平下,接受时间序列 LNHWZZ 和
LNJYE 均有单位根的假设,但是拒绝两个序列的一阶差分具有单位根的假设, 所以序列LNHWZZ和LNJYE都是一阶单整I~ (1)序列,可以通过单位根检验, 进而进一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二协整检验
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的检验,主要来看二者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 系。在这里本文采用常用的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利用Eviews统计软件, 其输出结果如表 3所示:
表 4-3 LNHWZZ 、LNJYE 协整关系检验
原假设 特征根 迹统计量 5% 统计量 P值
没有协整关系 0.830176 35.15753 29.79707 0.0110
至多有一个协整关系 0.431727 8.562600 15.49471 0.4074
至多有两个协整关系 0.005671 0.085301 3.841466 0.7702
由表格2可知,迹统计量35.15753大于29.79707,因此在5%的显著性水平 上,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迹统计量8.562600小于15.49471,因此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至多有一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即变量InHWZZ、 lnJYE 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上恰好存在一个协整方程,即货运周转量与电子商务交 易额两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通过协整检验已表明货运周转量与电子商务交易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但还需要基于此来研究二者是否存在某种先后的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具体 方向,同时,格兰杰因果检验还可以有效规避序列出现伪相关问题。根据AIC 定阶准则确定滞后阶数为2,利用Eviews计量经济软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检验结果列于表 4。
表格 4-4 格兰杰因果检验
滞后阶数 原假设 F 统计值 P值 结论
2 LNHWZZ不是LNJYE的格兰杰原因 4.63458 0.0493 拒绝
LNJYE不是LNHWZZ的格兰杰原因 3.43790 0.0349 拒绝
 
从表 4 可以看到,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上,格兰杰检验结果同时拒绝了 “LNHWZZ不是LNJYE的格兰杰原因”和“LNJYE不是LNHWZZ的格兰杰 原因”的原假设,说明在 5%的显著水平下,可判定货运周转量与电子商务交易 额互为对方的格兰杰原因,这一点与现实中的二者经济关系相吻合,也验证了上 文中对于物流业与电子商务二者关系的理论研究。
四VAR 模型及参数估计
构造向量自回归模型可以具体描绘出物流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状况。向量 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就是将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作为系 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期值的函数来构造的回归模型,它将单一变量的回归拓 展到了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对于本文中所有变量,即 InHWZZ、lnJYE的回归结果见下表。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研究 表4-5 向量自回归参数估计
LNHWZZ LNJYE
LNHWZZ(-1) 0.794360 3.107611
(0.51918) (2.51188)
[1.53001] [1.23717]
LNHWZZ(-2) -0.314315 1.604396
(0.53692) (2.59766)
[-0.58541] [0.61763]
LNJYE(-1) 0.087572 0.007664
(0.11844) (0.57300)
[0.73941] [0.01337]
LNJYE(-2) 0.037902 -0.481170
(0.11338) (0.54855)
[0.33429] [-0.87716]
C 4.839541 -39.45856
(5.37093) (25.9852)
[0.90106] [-1.51850]
注:“()”里的数代表标准差数值;“[]”里的数代表T统计量数值。
 
通过上表反映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变量均通过了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其中
R2 为 0.98,调整 R2 为 0.97。自回归得到的两个估计模型(保留两位小数)分 别是: lnHWZZ=4.84+0.79lnHWZZ(-1)-0.31lnHWZZ(-2)+0.08lnJYE(-1)+0.04lnJYE(-2) lnJYE=-39.46+3.11lnHWZZ(-1)+1.60lnHWZZ(-2)+0.01lnJYE(-1)-0.48lnJYE-2)
从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货运周转量滞后一期值与滞后二期值对电子商务交 易额因素影响非常显著,系数值较大,且前两者对后者的影响是正向的;电子商 务交易额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对货运周转量的影响显著,且也是正向关系,但系 数相对较小。货运周转量滞后一期值对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弹性系数为 3.11,货 运周转量滞后两期值对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弹性系数为 1.60。电子商务交易额滞 后一期值对货运周转的弹性系数为 0.08,滞后二期值对交易额的弹性系数为 0.04。可以看出,无论是电子商务对物流还是物流对电子商务,都具有长期的正 向的效应,而对于二者的相互影响程度,下面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来作
进一步研究。
五脉冲响应分析
研究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的关系,不仅仅要考虑二者局部的、静态的关系, 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与多种因素互动的过程。而通过自回归方程,实际上 是得到了变量之间局部的动态关系,而二者全局性、长期的的互动过程更能反映 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动态关系。因此,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这里运用脉冲响应分 析,来反映二者的相互影响程度,以及整个互动影响过程。结果如下图所示。
表 4-6 脉冲响应分析
 
上图表示变量之间的脉冲响应图,纵轴表示变量对冲击的响应程度,实线表 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误差标准带。首先,从物流指标因素对电子 商务指标因素的影响来看,从图中可以看出, HWZZ 受到一个标准差冲击后对 JYE的影响,总体上说,产生正向的响应效果。具体来看,在前三期响应函数逐 渐上升并达到峰值,第四期之后逐步下降,到第十期收束时影响程度趋缓于零。 这一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以HWZZ表示的物流因素对电子商务的冲击程度较 大,并且能够带来正向的促进效应,但从长期来看,物流对电子商务的正向促进 作用逐渐减弱,且响应程度也处于较低水平。整体上说,物流因素对电子商务存 在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的强弱波动较大。其次,从电子商务因素对物流指标因 素的影响来看,由分析结果可知,JYE在受到冲击后对HWZZ的影响总体为正 向影响,在前四期响应程度较高,随后有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总体上看,数值较 大。其经济意义在于,电子商务对物流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这 种正效应有逐步减弱的特点。总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综合二者的在长期的相 互影响来看,二者都具有相互的正向效应,对比之下,电子商务对物流的正向促 进作用在程度上要高于物流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
六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进而评价不同变量 冲击的重要性。由前文已知lnHWZZ与lnJYE二者互为彼此的格兰杰原因,但 是通过回归模型的相对系数以及脉冲函数可以看出,二者相互影响的程度是不一 样的,这里进一步研究这种影响的程度。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研究物流业发展问题, 利用方差分解,来描述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变动冲击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动态变化过 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可以更为直观地反映电子商务对物流业发展的冲击力度和影 响程度。
表 4-7 方差分析结果
时期 预测标准误差 LNHWZZ LNJYE
1 0.071555 100.000 0
2 0.109345 88.3557 11.6443
3 0.132627 83.2749 16.7251
4 0.146075 77.5960 22.4040
5 0.156627 60.4312 39.5679
6 0.165482 78.2968 21.7032
7 0.171627 64.3956 35.6044
8 0.176011 60.8267 39.1743
9 0.179721 76.8878 23.1122
10 0.182724 76.1655 23.8345
通过方差分析得知, 总体来看, 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变量 LNJYE 对 LNHWZZ的贡献率有所提高,同时,LNHWZZ对自己本身的贡献率也在逐步降 低,这说明引入LNJYE对LNHWZZ影响显著。但也可以看到,lnHWZZ波动 主要受自身波动影响,尤其是在前几期;而lnJYE冲击对lnHWZZ的影响在第5 期时达到最大,解释度在39%左右,从长期来看,LNJYE的冲击对LNHWZZ 波动的解释度在24%左右。
第三节 结论与启示
本章基于VAR模型及相关检验分析,运用货运周转量(HWZZ)指标和电 子商务交易规模(JYE)指标以及其从2001年到2013年的数据对我国物流业和 电子商务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有:
第一,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电子商务对物流有正 向促进作用,物流发展对电子商务也有正相关作用。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 关系检验,二者存在相互的显著影响,通过自回归模型从静态表明二者均会对彼 此产生相互的正向促进作用。这验证了前文中关于物流与电子商务关系的基本理 论假设,在经济意义上,由于物流业更主要和直接的功能是为电子商务提供物流 服务,电子商务发展会产生物流需求,因此,把物流业对电子商务的正向促进作 用称之为推动力或推动作用,把电子商务对物流的正向促进作用叫做拉动力或者 拉动作用。模型印证了物流与电子商务这种相互的推动力和拉动力的存在。
第二,模型还反映了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相互影响程度,反映二者动态关系 的特征。脉冲响应和方差分析实际上是从动态和长期具体分析二者相互效应以及 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物流与电子商务在受到冲击后仍对彼此具有动态的正向效 应,但是,从相互影响程度上,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程度总体上要强于物流对 电子商务的影响程度。这一结果说明,在既定的样本条件下,电子商务对物流的 拉动作用要强于物流对电子商务的推动作用。而且,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总体 上较为微弱。因此,综合模型直观反映的以上研究结论,具体分析我国电子商务 与物流业发展的关系,说明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并没有发挥对电子商务的支持、 保障和促进作用,也即反映出电子商务的物流短板问题。
第三,方差分析反映了我国物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其主要依靠的仍然是过 去的传统物流发展模式,电子商务的带动作用并不十分显著。说明二者的相对独 立发展,产业间的联动效应并不明显。电子商务也未能在物流发展中起到显著作 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现阶段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二者 发展水平的高低差异。电子商务起步晚但是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并依托于新 型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其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并不断完善和走向成熟,而相对 比之下,我国物流业发展起步虽早,但由于受长期以来发展模式、环境体制等方 面的影响,总体上仍停留在低水平的粗放发展阶段,而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 物流发展并不完善,尚未建立配套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体系。
模型反映了无论是从静态或是从动态,从长期或者短期来看,物流与电子商 务虽然相互影响程度有所波动,但二者的相互关系均存在正向相关性。物流对电 子商务的推动力以及电子商务对物流的拉动力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物流业发展 要充分把握好电子商务所提供的机遇,在为电子商务服务的同时不断进行产业调 整,推动自身不断优化升级。另一方面,物流业发展还要在在动态中把握物其与 电子商务的关系,二者关系中的推力和拉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是 可以转化的。从二者的动态关系来看,在当前,虽然电子商务对物流的推力程度 要大于物流对电子商务的推动力,但是也可以看出前者的推力存在逐渐的下降趋 势,而后者虽然强度较低,但是在后期有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所以,物流业向 现代物流演进的过程中也伴随着物流推动力的不断提高,而当现代物流日益成熟 的阶段,物流甚至可以变推力效应为拉力效应,来主动促进电子商务迈向新的发 展阶段,这一结论也进一步印证了物流业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立论。
第五章 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及发展思
路分析
在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着 物流服务、物流运作效率、信息技术水平、物流管理以及物流企业等方面的问题, 总结而言,即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并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提出的要 求。通过实证分析,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透过当前物流业发展所呈现的现象, 找到制约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电子商务情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 的整体思路,是本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问题的原因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物流发展提出的要求与挑战,共同推动着物流 业向着现代物流转型。而实现这种转型的关键一跃,在于物流业是否能够抓住电 子商务发展的机遇,从而由外到内推动传统物流发展模式向现代物流发展模式转 变。电子商务背景下,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发展模式下 的物流业并没有广泛地融入电子商务产业链中,尚未形成配套电子商务的物流体 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体系缺乏战略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一方面,现有支撑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与电商企业未形成统一的战略目标。 在物流服务供需双方委托代理关系中,现有的物流系统存在物流路径较长、物流 环节较多的问题,而电商企业难以对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物流过程等方面进行 实时细致的有效的监控。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其单方面的销售决策,会使物 流供应商承受压力。电商企业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平台的广阔性,存在盈利空间, 尤其是在季节性或特殊节假日的促销活动中,由于未及时告知快递企业,导致小 规模的快递类物流企业面对剧增的派送件压力,难以做到快速响应。再次,由于 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化趋势日益显现,大型电商企业、平台掌握着产品流,掌握着 供应商的配送渠道和用户的资金流,掌握着平台上的信息流,在电子商务系统中 占有绝对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升和相关各方企业的的议价能力。面向电 子商务服务的物流企业面临利润的不断挤薄,为了生存下去,物流企业需要不断 获取、整合系统内外部的资源与权力,提升自己在与电子商务企业、平台的价格 谈判中的竞争力。双方共同面对系统内外部相关资源,在缺乏良性的合作互动机 制的条件下,会陷入相互较劲和争夺的困境。
二支撑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缺乏高附加值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当前物流业与电子商务不相协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业务发展不协 调,物流企业未能有效介入电子商务供应链上制作方、供应方的物流领域,承接 电子商务配送服务;也未能进入电子商务平台上,整合信息流、资金流、产品流, 开展“三流合一”业务,当前物流仍然依附于商流,与传统模式并无根本区别; 而高效的物流网络关系电子商务系统的竞争力强弱,我国当前物流系统中存在将 多种运输方式、物流渠道的有效对接、融合问题,高效、覆盖广、安全、低成本 的物流服务运输系统尚未建立。多数小规模物流企业承担货物集散的功能,成本 高、效率低,难以提供广泛、网络化的物流服务。在物流硬件方面,枢纽性转运 中心、地区性配送中心、国内外网络建设等物流基础投入方面存在不足。整体来 看,物流缺乏高附加值的核心能力,难以支撑电子商务的持续深化发展。
三信息不对称制约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的进程
由于电子商务基于虚拟互联网的开放性、广泛覆盖性、渗透性等天然优势, 同时结合大量的在线应用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各环节、各主体的充分连 接,并获得这一连接的附加效应,如产生的大量的有价值的数据,并为进一步的 大数据开发和管理奠定基础。在信息3.0时代,掌握有价值的数据意味着未来的 重要发展潜力和竞争力。而物流业虽然是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物 流主要活动于线下,在物流与电子商务未建立一致的信息交换标准,没有开放网 络对接接口的条件下,就会使得双方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物流企业在获取充分 信息与数据方面存在一定限制。
另外,电子商务带来一场消费者的革命,用户评价与良好的用户体验是电子 商务的生命,因此,电子商务更加注重与用户的沟通,以获得消费者的评价信息, 以不断完善交易活动。但是,在我国,物流系统面对剧增的订单量,往往只是疲 于商品配送目标,物流服务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物流业在满足消费者 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时,显得经验不足,尤其是机械式、缺乏消费者需求应对 机制,缺乏信息搜集意识,对物流是电子商务支点的认识肤浅,不能把握住借助 于商品配送去搜集消费者偏好等相关信息的机会,这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活动的 推进。可见,我国的物流发展现状尚不能保证其在电子商务活动很好地充当沟通
第五章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发展问题的原因及发展思路分析 的纽带,消费者也常因物流滞后或错配、漏配,或不能保证商品按承诺及时到付, 致使电子商务活动与物流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难以维系。
第二节 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发展总体思路
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必须在与电子商务的合作、互动中发展,这既是电 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物流业真正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认 为,我国物流业发展,必须既要考虑到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良性协调互动,抓住 电子商务发展的难得机遇,也要考虑物流业自身特点、功能以及我国物流业在当 前的发展现状,力求充分发掘现有物流资源的潜力,建立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的良 性互动机制,推动物流业在各个方面的升级。
一 物流业的整体规划原则
总体上,物流业的发展需要遵循整体规划原则。物流业的整体规划,包括两 个方面,一是物流业与电子商务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整体规划;二是物流业内部各 个环节,包括物流不同功能、物流系统的不同层面等方面的整体规划。
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向系统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与电子 商务系统的协调与配合,物流业不能是被动地依附于电子商务,仅仅承接后者的 物流配送业务,形成单向的、直线式的松散联系,而是需要建立在协同机制上的 更加积极主动的互动,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协同机制体现在协同一致的目标机制、 相互衔接的运作模式、统一的服务标准等方面;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指出,物流 业自身的发展,即便面对电子商务的难得机遇,根本上来说,需要把电子商务带 来效应不断内化,把握电子商务背后所带来的生产与消费关系、消费行为和习惯、 平台化、新的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变化对本行业的影响,勇于做出转型和调整。因 此,物流业作为一项复合产业,必须加强内部不同模块的协调,整合多样化的物 流功能、同质的物流资源、巨量的物流信息以及现有的物流设施,实现物流发展 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构建高效、便捷、快速反应的社会物流系统。
二 发展思路
(一)构建“电商+物流”一体化合作模式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合作处于较低水平层次上,电子商务将某项或某 几项物流业务交由专门的物流企业运作完成,物流业务以运输、配送以及简单的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研究 信息服务为主,并没有建立统一、长期的合作机制,没有形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和实际需要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总之,物流产业链与电子商务产业 链条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电商+物流”一体化合作模 式,是实现物流与电子商务高水平、长期合作的重要方式。
这种一体化合作模式,以识别二者合作的共同利益点为基础,建立目标、服 务、运作模式、规范等方面的协同,建立共同合作的运作机制。具体来说,
一是协调二者战略目标,共同协定协同目标以及责任分配机制。目标的协同 是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运作模式、服务规范等方面协同的基础和保障。目标战略协 同意味着二者要共同协定统一的服务和评价标准,明确责任分配,确立电子商务 与物流企业合作的规范。此外,二者战略层面的协同在电子商务整个供应链框架 下进行的,因此必须明确双方供应链合作机制,设定合作规范。
二是建立统一的运作模式。以公共信息服务推动统一协作,在电子商务情境 下发展物流业,相对于传统的物流发展而言,其重要的不同在于,信息在供应链 上不同环节、不同主体的不断生成、传递,而物流信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电子商务下产生的大量的小订单和分散的收货点,需要科学的配送网点、合 理的仓储实现货物调配、快递业的快速跟进以及逆向物流的处理,因此,二者存 在合作的共同利益点。物流可以以此为契机,与电子商务合作,共建公共信息服 务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供应企业到配送中心再到客户的物流链,在强大的 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可以进一步将物流链融入到电子商务下的交易链中,形成上 游供应商与电子商务企业、供应企业与配送中心、中游配送中心与电子商务企业、 下游电子商务企业与客户间的多向的、复合的交易链。因此,通过建立互动的信 息平台,能够信息共享范围不断扩宽,提升物流网络覆盖率和物流信息系统,整 合社会物流信息;另一方面,以提高服务协同推动运作效率提高。物流服务的每 一个环节,如仓储、保管、运输、签收的过程中,直接关乎用户对电子商务的评 价,服务协同要求构建配套的服务体系,明确的服务标准,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 以电子商务推动增值性的物流服务需求。此外,服务协调还体现在与上游供应商、 电商企业、电商平台的合作上,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服务不应仅仅停留在仓储、配 送方面,倡导企业物流管理、物流规划方案、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增值性服务,加 强电子商务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的各项物流服务的合作,物流服务应彰显高效 率、低成本、专业化、多样化的。
三是建立相关的配套体系。物流与电子商务的一体化协调,还需要相关的配 套措施。在电子商务层面,无论单个的电子商务企业还是电子商务平台,要以动 第五章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发展问题的原因及发展思路分析 态开放的理念探索与物流业的合作模式,达到提升物流服务和扩展电子商务平台 的双赢,例如,在信息系统方面,推广采用先进技术和与物流对接技术,在服务 协同方面,制定完成自身的物流服务评价标准体系,并及时对物流供应商进行绩 效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进;在物流业层面,物流供应商要加强物流基 础管理,如日常的信息搜集、工作安排、制度建设等,注重提升信息技术覆盖范 围,缩减传输环节,提高信息利用率;熟悉电子商务的操作规范,使制度安排专 业化、实践操作规范化,建立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加强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物流信 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政策及行业层面,政府可以为二者搭建物流基础设施平 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物流市场交易平台,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打破各地行政 区划界限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物流技术设备的研发。发挥行业协会 连系政府与企业的纽带作用,组织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交流,为两 者的良好沟通提供平台,并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本行业的动态,引导政策的 制定反映物流发展的诉求。
(二)打造高效的物流网络发展系统
尽管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对物流产业而言, 其发展历史则要远远超过电子商务在我国短短20 年的发展,这就使得我国经济 实体中原本就存在日益累积的物流资源存量,并且体量巨大。电子商务的背景下, 研究物流业的发展道路,不能忽视原有的物流资源和我国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 必须力求充分发挥既有的物流资源的潜力,同时抓住电子商务带来的转型机遇, 整合各种物流资源,打造高效的物流网络发展系统。
此外,物流服务是物流企业提供的“产品”,而对于近几年电子商务市场的 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子商务市场既存在平台式的综合电子商 务组织形式,也存在基于市场不断细分的垂直化组织,并且电子商务市场也在不 断调整,各种模式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界限。不论是选择更大的平台,还是选择 作细、做专,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一直存在,但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敏感性、 柔性,所谓柔性,在更广阔的意义上讲,是指物流服务的提供方,需要配合电子 商务的发展和变化进行调整。因此,抓住电子商务的机遇,配合电子商务的发展 变化,更有预见性、柔性地发展物流业,这是制定物流业发展思路的观念前提。
具体来看,物流网络发展系统,以大型现代化物流基地为核心,由物流基地 与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配送子系统共同构成。从纵向上来看,要实现物流功能的 整合,即物流系统必须是基本物流服务和增值性物流服务的统一化与协调化,从
横向来看,物流系统必须使物流设施、物流功能、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等方面相 互配合与合作,以强化网络。
1、 物流基地是核心。选择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好、物流业务量大的地区规划 建设物流基地,物流基地可以作为区域内货物的集散的中心地,尤其为需求量大 的大型厂商在区域内乃至全国的采购、分销提供物流平台,物流功能可以辐射全 国。物流基地的重要作用在于集成物流功能,包括:一是货物集散功能,接收不 同地区通过各种运输工具到达的货物,并进行分拣、储存,同时集中待发货物, 通过直接换装方式对外发送;二是配送功能,物流基地内设综合化、现代化的大 型物流配送中心,实施标准化、自动化的仓储管理,通过先进的数据信息技术进 行订单管理,实施对客户的商品配送服务;三是物流加工功能,包括对商品的包 装进行整理、加固、换装、条形码印制等;四是承担商品检疫与养护相关功能; 五是物流信息服务,包括物流查询与跟踪,物流信息搜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 决策支持等。此外,物流基地也是物流技术的集成。物流基地中的物流配送中心 使用自动化的装卸、搬运、传送和分拣技术和设备,建立先进的指挥调度与监控 系统,广泛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字识别系统、EDI系统、GPS系统等,并建 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使各环节及时分享物流信息。物流基地引进先进的物流管 理理念,提升总体的经营与管理水平。
2、 物流配送子系统是关键。物流配送定位于提供专业化的末端物流服务。 这是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存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满足特殊行业或不同业态要求 的专门的物流配送系统。首先,电子商务为物流配送开辟了新的领地,在实施载 体上,可以利用现有配送渠道,充分整合现有的仓库、快递配送站点和线下既有 的连锁店、物业公司、药店等社区站点,将日常生活相关的配送业务加以融合, 例如电商、快递与居民生活用品宅配等业务融合,以此提高配送效率。在新增物 流投资方面,鼓励在包裹收发密集区(如院校、大型写字楼等场所)建设智慧货柜, 配置手持终端设备,实施取货的定时定点集中管理方式,构建满足电子商务需求 的末端配送网络。其次,在一些特殊行业需要专门的物流系统,如冷链物流,可 以利用已有的仓库、现有的冷链设施,规划建立与物流基地相互合作和配套的专 业性物流配送系统。
3、 专业化、综合性的物流企业或者企业联盟是重要主体。在存量物流资源 整合的过程中,要倡导原隶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的仓储、运输、货代、联运、集装 箱运输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在市场原则下形成专营的物流公司。鼓励国内外知名 的物流企业参与物流基地以及专业为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发挥他们物流运作规 范、物流管理理念与技术、物流知识的分享等方面的优势,以确保整个系统建设 水平的先进性和满足国际惯例、水准的要求,提供高质量、增值性的物流服务。
第六章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支持措施
物流业本身是一个复合型产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我国物流业发展,本文基 于上文的分析,提出构建配套电子商务的高效的物流系统。而开放的、互联互通、 经济有效的社会化物流体系,需要配套的支持措施,需要从政府、物流组织宏微 观层面,并为其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电子商务下物流业的发展环境,也可以分 为软、硬环境两个方面,物流基础设施、技术开发与应用、人才、资金投入等视 为物流发展的硬环境因素,这是物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形的方面,把物流理念、 物流标准性和规范性、物流规划等视为物流发展的软环境方面,这是物流发展的 无形环境因素。良好健康的物流环境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下文主要从政府 和企业两个层面展开,研究二者打造物流发展软硬环境方面的支持措施。
第一节 政府层面的支持措施
一 推动现代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要加强政府领导,提倡企业运作,积极完善政府信息管 理系统,制定物流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的相关规范和准则。物流信息平台对一定 区域内的物流各方面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为生产、销售、物流企业提供基础的物 流信息服务,满足企业对公用信息需要,同时为政府各部门规范行业、市场规范 管理提供支撑。在构建公共信息平台时,政府部门要做好市场调查,使公共信息 平台能够对接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良好的公共信息平台,可以作为政府、行业、 企业相互衔接的的服务平台,提高三者的相互协调和合作,也可以对接电子商务 系统的,提高信息更广范围的充分流动,是企业数据和供应链信息可视化。
物流行业作为复合度较高的行业,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对运作效率提升至 关重要。物流信息系统,也要求在物流术语、编码、计量标准、数据接口等方面 的标准化。在物流作业流程、不同的物流载体物流工具的对接、以及物流服务标 准方面,必须制定能够对行业通用的基础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对于物流行业标 准化、规范化的建设,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快完善步伐,争取早日在物流领 域里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一规范。
二 改革物流管理体制
继续深化对物流基础领域的体制改革,如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 货代等领域的体制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制止滥用行政权利阻碍或 限制跨地区、跨行业物流服务、物流资源的合理流动等行为,为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全国物流服务市场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物流资源的规范、公平、 有序和高效流动。此外,加强对物流各环节的监管和物流质量安全管理,督促企 业定期对车辆技术状况、驾驶人资质等进行检测,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三完善物流政策法律法规
物流政策法规的制定要明确我国当前物流发展所处的阶段,电子商务时代物 流业面临的新形势,规划制定物流发展的总体战略。在政策商定上,可由政府部 门牵头,倡导物流行业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专业物流从业人士广泛参与, 建立必要的协调机制。颁布物流法规,需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吸取借鉴国外的 先进物流发展经验,统筹规划“全国物流一盘棋”,还要在各项法律、政策的相 互配合的前提下,依靠“大物流”的思路,规划处一套符合我国经济形势大背景、 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物流规划,并将其纳入我国总体规划中。
四加快培育物流人才
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培育物流专业化人才。尤其是电子商务物流复合人才。首 先要加强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研,制定科学的培养规划,发展多层级教育体系 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利用社会资源,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尤其注 重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加强末端配送人员的服务素质提高。也要加强与国外物流 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合作。
第二节 企业层面的支持措施
一 注重把握物流发展趋势以提升物流服务竞争力
现代物流业之所以能够飞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在西方先进的资本主 义国家,存在着这样一批有作为的企业,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时,他们能够迅速 的做出反应和调整,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逐步走向现代化。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 我国的物流企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 企业虽然在不断朝着专业化的步伐迈进,实力也在不断壮大,但是无论在服务水 平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尤其在电子商务时代,这种供需矛盾表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研究 现尤为突出。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一定要把握和跟随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呈现 的新变化、新趋势,寻找自身的不足,提高物流服务的综合竞争力。物流企业要 树立供应链战略理念,采用先进的物流理念,改进自身的技术、管理、信息化水 平。因此,对于具有高创新性的专业物流企业来说,在当下的电子商务时代,它 们需要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满足客户需求,把握电子商务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 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注重综合服务集成,不断评估与改进物流进行的各个环节, 为整个物流领域的上下游提供高效灵活的服务。
二 加强电商与物流合作,优化物流组织体系
物流行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跨行业性、跨地区性、跨物流部门性 是其自身特征,因此需要加强政府、行业协会与私营部门之间的互动,实现各个 相关主体的充分合作,优化物流组织体系。物流企业要在实践中探索与电子商务 结合的不同合作方式,未来可能实现以下方式的集聚:一种是物流配送企业本身 已经具有电子商务模式的,另一种是物流配送企业专门为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的。 最后,具有自己完整配送体系的传统零售行业,如:大型商业集团等,也可以利 用自己的模式服务于电子商务。另一方面,积极支持面向电子商务服务物流组织 网络的建设,同时鼓励中小型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市 场手段整合资源、功能优化互补,以此来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鼓励 大型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以及其他社会资本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形成强强 联合,共同整合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资源,加强对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控制力, 共同探索电商物流发展的新模式。
三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电子化集成化管理水平
在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要求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达到电子商务的要求,物 流配送信息化水平直接与软硬件技术设备、配送管理的规范性等息息相关。为此, 不仅要推广使用先进性的软硬件支持,还要保证其兼容性以及良好的衔接。电子 化、集成化环境的打造需要企业配套变革物流管理体制,在提高物流配送的手段 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同时,还要规范物流配送的管理过程以及实现物流配送过程的 信息化和自动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信息化、电子化的长效发展机制,也是现代 化真正延伸到企业的内部,也才能真正提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集成化管理水 平。企业要在物流管理方面建立完整科学的管理体制,拥有一套健全统一的标准 化操作流程,并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策略。一般认为,物流的信息化、电子化
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条码化、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及时化、 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配套的物流管理就需要在 以上几个环节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工作规范。此外,电子商务物流的双向化趋 势,要求信息流在物流系统中的正向、逆向的及时处理与传导,物流系统还需要 加强信息流各环节的管理与控制。物流企业为了做到统一有序的高效管理,不仅 要对配送标的物具有实时准确的跟踪能力,还要提升企业自身的数据处理与传输 能力将跟踪信息及时反馈,从而促使整个物流业更好的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周平、莫岱清、曹磊:《2014 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北京:中国电 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 年。
[2]东吴:《现代服务业基本确定“十二五”两条主线八大方向》,港口经济,2011 年。
[3]李静:《我国现代物流服务模式及其最新发展前景浅析一物流网络服务模式》,物流工 程与管理,2011 年。
[4]李敏:《Eviews统计分析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5]易丹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6]朱美虹: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7]李蔚田:《物流管理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
[8]张鑫、汤思源: 《电子商务物流浅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
[9]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探析》,江苏商论,2010年。
[10]杜丹清,俞若希:《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方法研究》,江苏商论,2010年。
[11]卢海英: 《剖析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电子商务, 2009年。
[12]姚瑰玥,张承承:《论电子商务与物流两大现代流通手段间的密切性》,中国商贸,2009 年。
[13]赵皎云:《电子商务行业凸显物流需求》,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年。
[14]GB/T18354-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15]马俊生、王晓阔: 《配送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16]方辉:《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需求与供给差距初探》,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年。
[17]周润: 《物流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18]储卫红:《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管理探索,2007 年。
[19]赵宜,李艳芬:《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的模式选择》,物流技术,2007 年。
[20]范月娇,李佳洋:《浅析我国网络零售业的远程物流配送服务:以当当网和卓越网为例》 物流科技,2007。
[21]侧志刚,申金升: 《基于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定位》,物流技术, 2006年。
[22]徐勇: 《中国民营快递现状与发展趋势解析》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6年。
[23]陶君成: 《中国物流经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年。
[24]张文玉:《我国中小企业共同配送生存环境及实施策略研究》,黑龙江交 通科技,2006 年。
[12]黄志锋:《关于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途径的思考》,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
[13]张华芹: 《论商业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年。
[14]董芹芹:《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探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
[15]王健:《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16]刘萍、王少愚、李岩: 《电子商务物流》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年。
[17]王峻涛:《读懂亚马逊是理解电子商务趋势的关键》, IT 时代周刊,2005年。
[18]王友顺,田丽妮: 《国外物流园区开发模式的有益借鉴》 ,科技创业月刊, 2005年。
[19]赵剑英:《发展第三方物流:现状与对策》,生产力研究,2005年。
[20]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21]刘志强,丁鹏:《盛焕烨物流配送系统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2]王道平、何海燕:《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对策研究》,工业工程,2003 年。
[23]杨柏林、徐念沙、严奉天:《物流全球化趋势与我国对外物流系统的发展策略》,中国 软科学,2003 年。
[24]宋华:《现代物流中心的系统化建设》,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 年。
[25]蒋惠园: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发展策略》,交通科技, 2001年。
[26]张震:《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初探》,国际商务研究,2001 年。
[27]邹丹、陈智高:《电子商务中企业物流模式的分析及选择》,中国流通经济,2001 年。
[28]吴新宇、宋艳、朱道立:《物流:电子商务的基石》,中国软科学,2000年。
[29]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年。
[30]张铎、王婷婷: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国物流流通, 1999年。
[31]王之泰: 《现代物流学》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5年。
[32]泰明森,王方智:《实物物流技术》,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1 年。
[33]张声书、王之泰、于兰凤: 《配送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0年。
[34]李京文、涂寿波:《物流学及其应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年。
[35]Efraim Turban, David King, Judy Mckay , Peter Marshall, Jae Kyu Lee , Dennis Viehlnd:《Electtonic Commerce: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Bei 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01.
[36]HaulLee, SeunginWhang :《winningthe last mile of E-Commerce 》, MitSl -oan Managem Review, 2001.
[37]Steffen Wolfer,Harald Sander,Frank Gogol:《Reverse Logistics Network De sign for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in China-A Shang hai Case Study on Eco-Innovation in Industry》, The 9th GLOBELICS Internat -ional Conference,“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2011.
[38]JoelseTeo, EiichiTaniguchi :《AliGulQureshi.EvaluatingCityLogistics Measur -e in E-Commerce with Multiagent System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2.
[39]Elliot Rabinovicha :《 A Michael Knemeyerb,Chad M Mayera.Why do Internet commerce firms incorporate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 in their distribution channels:The role of transaction costs and network strength》,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
[40]Gopalakrishan Easwaran, Halit Uster:《A closed_loop supply chain networ -k design problem with integrated forward and reverse channel decisions》, IIE
Tra-nsactions, 2010.
WANG Baohua , HE Shiwei : 《 Robust Optimization Model and Algorithm for Logistics Center Locatio and Allocation under Uncertain Environment 》,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9.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ngjilei/dianzishangwu/6162.html

上一篇: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制度研究 ——以《电子商务法》第39 条 为中心

下一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研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