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美元-债务循环视角的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0 11:20
目录
1引言 1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2
1.2文献综述 2
1.2.1关于美国贸易逆差的研究 2
1.2.2关于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研究 6
1.2.3文献评述 7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0
1.3.1研究内容 10
1.3.2研究方法 11
1.4创新与不足 11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13
2.1相关概念界定 13
2.1.1贸易逆差 13
2.1.2对外负债 13
2.1.3国际铸币税 14
2.2理论基础 14
2.2.1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相关理论 15
2.2.2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15
2.2.3储蓄-投资缺口理论 16
2.2.4金融发展理论 16
2.2.5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17
2.3贸易逆差分析的逻辑重构 17
2.3.1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缺陷 17
V
2.3.2美国贸易逆差分析的逻辑重构 19
3美国贸易逆差的历史演变与特征 21
3.1美国贸易逆差的历史演变与特征 21
3.1.1美国贸易逆差的历史演变 21
3.1.2美国贸易逆差主要来自货物贸易 24
3.2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是同时期高增长经济体 26
3.3美国阶段性宏观经济政策不断为贸易逆差创造条件 27
3.3.11970-1973 年:新经济政策推动贸易逆差恶化 28
3.3.21982-1985 年:里根经济复苏计划推动贸易逆差恶化 30
3.3.32001-2006 年: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推动贸易逆差恶化 31
3.4 小结 33
4美元-债务循环机制分析与实证研究 35
4.1美国贸易逆差的利益所在 35
4.1.1进口廉价商品支撑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 35
4.1.2从美元循环中获取国际铸币税 36
4.1.3通过美元贬值升值循环和金融危机等向全球转移风险 46
4.2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获取利益的机制 48
4.2.1美元-债务循环机制 48
4.2.2贸易逆差与政府外债之间互为条件 49
4.2.3美元政策转换是美元-债务循环重要支撑 49
4.2.4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不公平性 51
4.3实证分析 53
4.3.1模型介绍和数据、变量的选取 53
4.3.2实证分析 54
4.4小结 59
5支撑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制度基础分析 61
5.1支撑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制度基础 61
VI
5.1.1货币层面 61
5.1.2金融层面 62
5.1.3多边机构层面 64
5.1.4法律层面 66
5.2 支撑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制度基础逐渐弱化 66
5.2.1美元国际地位下降,去美元化已经开始 66
5.2.2美国国债可持续性正在减弱 67
5.3小结 68
6结论与启示 69
6.1主要结论 69
6.2启示 69
6.2.1充分统筹财政货币工具,推动向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转变 70
6.2.2转变贸易发展战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70
6.2.3加快金融转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71
6.2.4推动国际多边组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
升中国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72
6.2.5建设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稳固财政,为国家治理和全球公共治理提
供有力支撑 72
参考文献 74
后记 80
VII
1引言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结束了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20 世界 80 年代,贸易逆差 持续扩大,并间接促成了广场协议的签署,此后短期内美国贸易逆差有所缓解。但是, 自 1991 年开始,美国贸易逆差再次扩大,贸易逆差演变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常态。金 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开始调整,国际贸易也受到影响。为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奥巴 马政府提出要调整美国经济增长方向,向出口推动型经济转变。对此,美国采取了全面 的贸易保护措施,2008年以来美国贸易逆差大幅下降,逆差额从 2008年的 7123.5 亿美 元下降至 2009 年的 3947.71 亿美元。2010 年,在经济复苏的拉动之下,美国贸易逆差 额有所增加,2013 年再次下降至 4468.61 亿美元,2014 年后,美国贸易逆差一直处于稳 定上升态势。随着美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美国积累了庞大的对外负债,目前负债率 已经超过国际安全警戒水平。2020 年其他国家持有美国国债达到 7.07 万亿美元,其中 外国官方持有为4.19万亿美元,分别占 GDP 的33.78%和 20.01%。
关于美国贸易逆差和对外负债是否可持续的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大部分 学者认为美国贸易逆差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进行调整,将会给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危 害123,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美国债务经济的不可持续性,认为目前美国债务经济的积极作 用逐渐耗尽,而内在矛盾很难解决,对此美国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来转移矛盾的方式 解决,这反过来会削弱美国霸权,美国很可能会陷入危机4。虽然对于美国贸易逆差和对 外负债的质疑很多,但是美国贸易逆差和对外负债仍然保持增长的态势,而且美国也没 有出现过完全赖账的历史,并且美国经济一直处于良好运行之中。
在传统经济和贸易理论中,贸易逆差国和债务国是经济运行中的劣势一方。但这显 然无法解答如下问题:美国是如何长期保持贸易逆差和对外负债?美国是如何有效利用
1 Edwards, S. 2005. “Capital Controls, Sudden Stops and Current Account Reversals,” in S. Edwards (ed):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forthcoming.
2攸频,万志宏•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与经济危机一一基于经常账户平稳性的视角[几上海经济研 究,2009(05):12-21.
3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几世界经济,2006(03):31-41.
4王旭琰•经济金融化的内在矛盾与美国全面危机的形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12-24.
1
贸易逆差和对外负债,并从中获取经济增长的动力?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试图从美元-债 务循环的视角分析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分析美国从贸易逆差中获得的利益,揭示美国贸 易逆差的本质。
1.1.2研究意义
1.1.2.1理论意义
国际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为利益而争的历史,当前的国际经济也不例外。美国贸易逆 差已经持续 50 年,这一格局似乎不可逆转。关于美国贸易逆差的利益分配,现有研究 持不同的观点,有学者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美国贸易逆差是双赢的,有学者基于估值 效应等视角认为美国是利益主导者,还有一些美国学者认为美国贸易逆差是中国等新兴 经济体操纵汇率的结果。基于现有文献,本文从美元-债务循环的动态视角,探究美国如 何从贸易逆差中获取利益,获取了什么利益,以及获取利益的制度基础是什么,在全球 利益分配角度上深化对美国贸易逆差的理解,对于丰富国际经贸关系与全球利益分配的 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1.2.2现实意义
美国贸易逆差问题是全球性问题,理解其本质对世界各国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 义。第一,本文从美元-债务循环的视角研究美国贸易逆差,有利于看清中国自身在国际 分工和对美贸易利益分配中所处地位,做到知己知彼;第二,本文从美元-债务循环视角 分析美国贸易逆差问题,能够看清美国贸易逆差背后的美式大国财政,并从美国的做法 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第三,本文进一步探究美元-债务循环机制面临的挑战,为中国完善 未来对外经济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美国贸易逆差的研究
1.2.1.1关于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
国内外学者就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梳理归纳出以下观点。
第一,双赤字假说(Baxter, 19955),指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同时出现,并认为财政赤
5 Baxter M.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Business Cycles[J].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5,3: 18011864.
2
字会导致贸易赤字,然而,这一观点在克林顿执政时期受到质疑。克林顿时期财政预算 盈余,但贸易逆差却大幅上涨。第二,汇率操纵说。一些研究认为美国大量的贸易逆差 是由他国操纵货币产生的,也有学者认为原因不在于汇率等外部因素,而在于贸易结构、 产业结构等内部因素(丁剑平,20196)。第三,美国储蓄不足和全球储蓄过剩。冯彩(20207) 指出美国贸易逆差主要是由政府储蓄恶化、私人储蓄恶化和总投资上升导致。相反, Ben Bernanke (20058)认为美国贸易逆差是全球储蓄过剩的结果,并且是全球储蓄过剩带来 了美国的低储蓄率。第四,美元特权说。袁冬梅(20079)认为美元特权助长并支撑了美 国的贸易逆差。第五,结构性因素。陈华文(201310)认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深层原因在 于结构失衡,主要包括消费-投资失衡、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 的不平衡以及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失衡。
1.2.1.2关于美国贸易逆差是否可持续
美国贸易逆差是否可持续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现有文献主要持两种态度。第一, 尽管美国贸易逆差规模不断恶化,但仍有学者认为美国贸易逆差是可持续的。Dooley (200411)认为在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其他国家贸易盈余 积累的外汇储备会源源不断为美国的贸易逆差融资,美国贸易逆差实际上是相当稳定的。 Mann(199912)通过建立模型模拟分析认为,如果实际汇率贬值,美国的经常项目至少在 十年内是可持续的。Bernanke(200513)认为美国贸易逆差的原因在于全球储蓄过剩,而其 他国家愿意将资金投资于美国市场,美国很容易获得融资支撑贸易逆差。李石凯(200614) 认为强势美元政策保障了外资流入美国,有效支撑美国的贸易逆差和投资储蓄缺口,只
6 丁剑平,刘璐,张冲.美国贸易逆差形成中的“潜在的反比较优势现象”一对“汇率操纵逆差说”的反驳[J].财经研 究,2019,45(11):83-96.
7冯彩,王叙果,何暑子•美国巨额全球贸易逆差的内生来源——基于贸易差额内生性模型的研究[J]•金融教育研 究,2020,33(04):22-29.
8 Ben Bernanke(2005),The Global Saving Glut and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peech at the Sandridge Lecture, April 14,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
9袁冬梅,刘建江.论巨额贸易逆差与美国经济增长的依存关系[J].国际贸易问题,2007.
10陈华文•美国贸易逆差与结构失衡[J]•科技与企业,2013(01):5-6.
11Dooley,M.P.;D.Folkerts-landau,P.Garber. 2004a. 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 The effects of periphery intervention and reserve management on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in center countries, NBER Working Paper 10332.
12Mann. Catherine L., Perspectives on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and Sustainability,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ume 16,Number 3,2002:131-152.
13Bernanke B.. The Global Saving Glut and the U.S. Current Account. Remarks at the Sandridge Lecture, Virginia Association of Economics, Richmond, VA, 2005.
14李石凯.强势美元政策:有效性检讨与可持续性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
3
要美元霸权不受冲击,那么贸易逆差就是可持续的。
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美国贸易逆差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进行调整,将会给美国 和世界经济带来危害。Edware(200515)认为美国经常账户是否可持续取决于外国投资 者是否愿意投资美国资产,即使外国投资者投资意愿乐观的情况下,美国经常账户也可 能经历巨大转变。Cline (200516)认为如果美国净债务占GDP的比例超过50%,美国经 常账户逆差必须进行调整。余永定(200717)指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是否可持续在于各国 对美国经济的信心,而当前各国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正在下降。
1.2.1.3关于美国贸易逆差的利益分配相关研究
本文关注美国贸易逆差背后的利益分配问题,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可以将这些文献 总结为双赢观和利益偏向观。
美国贸易逆差双赢观是建立在全球化相互依存的互利理论的基础之上,主要包括国 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两方面。在国际贸易方面,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 的角度衡量技术差别,认为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对双方都有利益。20世纪30 年代,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用生产要素禀赋作来衡量比较优势。美国从贸易逆差中获得 廉价的商品,提升消费者福利,同时,相应的贸易顺差国也获得了出口所带来的诸多好 处,贸易逆差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McKinnon and Schnabl, 2009^)。国内学者对此也 做出了研究,陈宝森(200319)从新型国际分工角度看美国的贸易逆差,认为中美贸易 在产品出口上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雷达和赵勇(200920)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 认为中美贸易失衡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虽然中美两国在贸易中获利的途径不同,但是 中美都能在双边贸易中获得较大收益,如果强行调整,将带来中美两国福利的下降。
国际贸易的另一面就是国际资本流动。Cooper (200621)认为新兴市场国家更愿意
15Edwards, S. 2005. “Capital Controls, Sudden Stops and Current Account Reversals,” in S. Edwards (ed):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forthcoming.
16Cline,William R.“The Case for a New Plaza Agreement,"Policy Brief. No.PB05-4,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December 2005.
17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03):31-41.
18 Ronald McKinnon and Gunther Schnabl. China's financial conundrum and global imbalances, BIS Working Papers, No 277. March 2009.
19陈宝森•从新型国际分工看美国贸易逆差[几世界知识,2003(10):42-44.
20雷达,赵勇•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J]•世界经济,2009,32(01):62-71.
21 Richard N. Cooper. Living with global imbalances: A contrarian view.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8,2006, 615- 627.
4
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有利于增强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实现 了对外资产的保值增值。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和金融更加稳定,抵御金融危机 的能力也有所增强(Bernanke,200522)。如果世界其他国家选择不购买美国国债,美国 将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则难以维持长期贸易逆差,也难以维持国内长期的储蓄和投资 失衡。李新功(200923)认为美国具有资本市场优势,美国市场更加稳定,可以从外围 国家吸收短期资本,输出长期资本,这种资本流动是一种互补的利多现象,支撑着全球 经济增长。
美国贸易逆差的利益偏向观认为,美国贸易逆差是一个零和博弈,一方获得利益就 有另一方付出成本。一部分学者认为,美国是贸易逆差的利益主导者。首先,美国的外 部失衡与国内的高消费低储蓄相关,进而与政府财政赤字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相关 (Dominick Salvatore, 200624),雷达(200825)通过分析认为美国宏观经济政策是美国贸 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关键因素。其次,美国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有能力获取国 际铸币税,并获取资本流动的收益,而处于国际货币体系外围的国家,则承担了通货膨 胀的成本,甚至是金融危机的风险(李向阳, 200526)。此外,也有学者从实证角度进行 了研究。廖泽芳(201227)基于估值的视角,认为美国获得了国际资本流动净收益,日 本和中国遭受到了对外债权损失,日本在1977-2010年间年均损失额为912亿美元,中 国年均损失额达 675 亿美元。一些美国政客和学者将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视为美 国贸易逆差的驱动者和受益者。他们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低估 本国汇率,通过对外贸易顺差获取大量好处(Goldstein,200628)。
综上,双赢观认为美国通过贸易逆差支撑了债务经济的发展,主要获得金融领域的 利益,顺差国支撑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主要获得了制造业领域的利益。利益偏向 观则认为贸易逆差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具有不对称性。
22 Bernanke B.. The Global Saving Glut and the U.S. Current Account. Remarks at the Sandridge Lecture, Virginia Association of Economics, Richmond, VA, 2005.
23李新功•论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的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08(01):21-25+35.
24 Dominick Salvatore. U.S. trade deficits, structural imbalances, and global monetary st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9, 2007, 697—704.
25雷达,黄族胜.21世纪以来美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全球失衡[J]•甘肃社会科学,2008(04):153-157.
26李向阳.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19-21.
27廖泽芳,雷达.全球经济失衡的利益考察——基于估值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2(09):3-10+87.
28 Goldstein M, Nicholas, Lardy. China's Exchange Rate Dilemma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 , 2006, 422-26.
5
1.2.2关于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研究
1.2.2.1美国债务经济研究
对美国债务经济问题的研究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美国债务规模的不断扩 大,国内外学者对于美国债务经济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债务的形成原因、 影响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在美国债务经济形成原因上,陈英(201029)从时间维度分析了债务经济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促使美国走上了经济金融化和债务经济的 道路。陈宝森(200730)认为美国储蓄不足导致债务经济模式,进而导致贸易逆差,并 指出全球储蓄过剩只是美国债务经济形成的外部条件,与美国实行经济全球化形成了全 球贸易格局密切相关。丁振辉(201331)认为对于美国的债务经济,美国的经济地位是 经济基础,国际分工格局是产业基础,国际货币体系是循环基础。
在美国债务经济模式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上,一些学者认为美国债务经济 会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造成危害,是金融危机的根源(阿代尔•特纳,20 1 632)。自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债务的不断积累,美国已经从一个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 转变为经济金融化的国家,美国新增的负债并未用于生产性投资,而是用于消费、政府 开支等用途,加速了美国去工业化的进程,最终美国可能因为失去竞争力和维护经济运 行成本过高而破产(威廉•塔布,200633)。另一些学者认为美国债务与美国的经济政策 是相联系的,认为美国债务是政府财政政策的表现,是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的真正动力 (Stanley Aronowitz ,201034)。
在美国债务经济可持续性上,持悲观态度的学者认为不可长期持续。王旭琰(202035) 认为债务经济在为美国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多重矛盾,目前美国债务经济的积极 作用逐渐耗尽,而内在矛盾很难解决,对此美国以损害外国利益转移矛盾的方式解决,
29陈英.从“过剩经济”到“债务经济”一一当今发达经济运行的新特征[J].当代经济研究,2010(01):11-16.
30陈宝森.美国的债务经济和全球经济失衡[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03):1-8.
31 丁振辉,陈苗.美国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J].当代经济研究,2013(09):78-82.
32阿代尔•特纳.债务和魔鬼一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M].北京,中信岀版团,2016.
33威廉.塔布,吴娓,付强.美国债务膨胀、经济泡沫与新帝国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6(11):41-45.
34 Stanley Aronowitz; William DiFazio. The Jobless Future-Afterword: Going beyond the Current Crisis [J].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America, 2010, pp. 360.
35王旭琰.经济金融化的内在矛盾与美国全面危机的形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12-24.
6
但反过来会削弱美国霸权,美国很可能会陷入全面危机。郭敏(201336)认为经济增长 是支撑美国债务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关键,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已经出现衰退。持乐观态度 的学者认为,美国发达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引导资金流入,是支撑美国债务经济可持续 的关键,金融危机并未对美国金融市场造成毁灭性打击,美国金融市场对外国投资者仍 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美国债务经济模式依然能够持续(李晓, 201237)。
1.2.2.2关于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研究
李炯(200938)认为美元债务循环是一条不劳而获的聪明的方式。美元债务循环机 制跳出了债务人逻辑,美国通过该机制获取财富的方式已经超出了传统经济学的理解, 是一种隐蔽的全球财富剥削路径。黄欣(201539)深入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美元国际循环 机制,指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表现为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和经常项目逆差。 在牙买加时期,美元通过贸易渠道流出,通过金融渠道回流,这一循环模式的核心支撑 在于外围国家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现阶段人民币的国际循环模式类似于美国在布 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循环模式,但人民币的回流机制严重滞后。郝宏展(201240)分析 了美元环流的稳定性,认为美元环流过程中会不断消耗自身依存的基础,使得美国经济 空心化程度加重,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人通过印刷美元便能够 购买贸易国家的产品,美元流动性日益过剩,可能会出现资产价格泡沫。此外,美元循 环还使得美国和贸易国家对于该循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美国的产业空心化越来越严 重,贸易国家越来越依赖出口经济,因此,美元循环模式是非常脆弱的,任何一方的对 该循环模式的依赖发生变化,都会带来重大的影响。
1.2.3文献评述
美国贸易逆差不仅仅是美国的经济问题,也涉及国际经济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世界 经济的运行。通过文献梳理,现有文献对于美国贸易逆差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学者的 研究视角主要包括一下四个方面:储蓄-投资缺口、国际分工体系、国币货币体系和美元
36郭敏,安亚琼.发达国家债务经济可持续性现状与趋势[J]现代国际关系,2013(10):60-68.
37李晓,周学智.美国对外负债的可持续性:外部调整理论的扩展[J].世界经济,2012,35(12):130-155.
38李炯,孙宁华.从美元债务循环的角度看美国金融危机[J].经济界,2009.
39黄欣.美元循环机制的分析及启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
40郝宏展.美元环流的稳定性与美元本位存在机理[J].现代管理科学,2012.
7
循环。
研究视角一是储蓄投资缺口,主要包括双赤字假说、储蓄不足假说、过度储蓄假说 等。该视角以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入手,推导结果显示一个国家的净出口等于 储蓄投资缺口,进而认为美国的贸易逆差来源于储蓄投资缺口。储蓄-投资缺口的研究最 开始集中于国内财政政策等因素,提出了双赤字假说和储蓄不足假说,亚洲金融危机之 后研究转向国外,提出了过度储蓄假说。虽然储蓄-投资缺口具有理论支撑,但是却受到 现实情况的质疑,例如在克林顿时期,财政预算盈余但贸易逆差却大幅上涨,这违背了 双赤字假说。从储蓄-投资缺口研究美国贸易逆差还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无法知晓贸易 逆差与储蓄投资缺口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双赤字假说的前提是国内投资和私人储蓄保 持不变,那么政府赤字的增加将导致贸易赤字的增加,但是这个假设在现实情况中未必 一定成立。
研究视角二是国际分工体系,主要包括国际分工假说。该视角以基于比较优势的国 际分工理论为切入点,仅仅从国际贸易学提出的生产比较优势研究贸易逆差,因此陷入 了理论与现实脱节的境地。在理论上,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易应该遵循等价交换的原理, 经常账户不可能出现大规模且持续性的失衡。对此,Baldwin(198941),Becker(200342),包 群(200843)等提出将金融比较优势纳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充分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对于 国际商品流动的引导作用。研究认为具有金融比较优势的国家能够用金融产品换取实物 产品,而具有生产比较优势的国家通常用实物产品换取外汇(Gourinchas,200644;雷达, 200945)。国际分工体系是跳出传统贸易理论的框架研究贸易逆差,引入了金融比较优势 的概念,发现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于国际商品流动的引导作用。但是,相关研究只是将金 融比较优势作为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因素,并未做出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视角三是国际货币体系。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相较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大的差
41Baldwin R. Exporting the Capital Marke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apital Market Imperfections [M]. Orth Holland, Amsterdam, 1989.
42Becker B, Greenberg D. The Real Effects of Finance: Evidence from Exports [M]. Mimeo,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3.
43包群,阳佳余.金融发展影响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岀口的比较优势吗[J].世界经济,
2008 (3): 21-33.
44 Caballero J, Farhi E, Gourinchas O. An Equilibrium Model of Global Imbalances and Low Interest Rates [R]. NBER Working Paper, 2006.
45雷达,赵勇.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J].世界经济,2009 (1): 62-71.
8
别就是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的发行规模和发行时点首要满足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会忽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应该负有的责任。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视角研究美国贸易逆 差问题更具解释力,发现了美国贸易逆差背后的支撑因素,对于本文的研究有较大的参 考。
研究视角四是美元循环视角。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表现为资本和金融项目逆 差和经常项目逆差。在牙买加时期,美元通过贸易渠道流出、金融渠道回流,这一循环 模式的核心支撑在于外围国家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研究指出,美国通过美元循环 的方式获取财富,这已经超出了传统经济学的理解,是一种隐蔽的全球财富剥削路径(黄 欣, 201546;李炯, 200947)。这一研究视角将贸易逆差视作美元循环的一部分,研究重 心在美元循环上,虽然已经发现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本质,但是并未做出针对性的研究。
如上所述,相较于储蓄-投资缺口和国际分工体系的视角而言,从国际货币体系和美 元循环视角来研究美国贸易逆差问题更具有解释力。尽管从国际货币体系和美元循环视 角研究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的理论和研究十分丰富,但是已有文献研究大多集中在金融和 贸易领域,鲜有文献将美国的财政、金融和贸易等领域综合起来进行分析,难以深刻认 识美国贸易逆差的本质。
本文的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美国是如何长期保持贸易逆差和对外负债? 美国是如何有效利用贸易逆差和对外负债,并从中获取经济增长的动力?第二,美国从 贸易逆差中获取了哪些利益?第三,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制度基础是什么,以及其未来 发展趋势如何?
对此,本文的希望能对现有文献做出补充。第一,本文并非仅仅从国际贸易的视角 分析美国贸易逆差问题,而是基于国际贸易、金融、财政等领域的结合,运用多领域结 合的方法探究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第二,本文在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现有研究基础之上, 进一步探究支撑该机制正常运行的制度基础,并分析该制度基础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三, 本文从美元-债务循环的视角分析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将美国贸易逆差问题放在动态循 环的体系中,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其本质。第四,本文基于大国财政和公共风险的视角,
46黄欣.美元循环机制的分析及启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
47李炯,孙宁华.从美元债务循环的角度看美国金融危机[J].经济界,2009.
9
针对性提出对中国的启示和对策。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美元-债务循环机制,探究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获取利益路径,为深入理解美 国贸易逆差的本质提供依据。首先,本文梳理美国贸易逆差的历史数据,从数据中寻找 规律,就贸易逆差逆差额、贸易逆差来源国、贸易逆差商品结构等方面进行梳理,并梳 理美国各个阶段宏观政策对于美国贸易逆差的支撑作用。其次,从美元-债务循环视角出 发,分析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获取利益的渠道,构建 VAR 模型验证美国贸易逆差与政府 外债和美元本位制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进一步分析美国在贸易逆差中获得了哪些利益。 再次,分析美元-债务循环机制正常运行需要的制度基础,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最后, 从大国财政和公共风险的视角对中国提出针对性建议。
本文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梳理相关文献,说明研究思路、研究方 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这一部分介绍了贸易逆差、政府外债、国际 铸币税的概念,阐述了传统贸易理论,并从该理论出发对贸易逆差做出了解释,最后根 据传统贸易理论的缺陷提出本文关于美国贸易逆差的逻辑重构。
第三部分,美国贸易逆差的历史演变及特征。这一部分先从贸易总量和商品结构两 方面对美国贸易逆差进行历史梳理,其次分析美国贸易逆差来源国的特征,最后分析美 国各个阶段宏观政策对于美国贸易逆差的支撑作用。
第四部分,美元-债务循环机制分析与实证研究。这一部分先分析美国在贸易逆差中
获得了哪些利益,其次阐释美元-债务循环机制,最后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第五部分,支撑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制度基础。这一部分先从货币层面、金融层面、 多边机构层面和法律层面分析支撑美元-债务循环的制度基础,并对其未来趋势做出分 析。
第六部分,结论与启示。总结论文观点,并对中国如何应对美国贸易逆差提出建议。
10
1.3.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统计分析法、政治分析和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贸易逆差的文献,了解美国贸易逆差的演变和发 展历程,归纳总结美国贸易逆差的总量与结构特征;收集美国贸易、对外负债、国际铸 币税的相关文献和数据,分析美元和债务对贸易逆差的内在支撑作用。
(2) 实证分析法。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探究美国贸易逆差与政府外债和美元本位 制之间的关系,验证美元-债务循环机制。
(3) 统计分析法。在第四章中,通过计算美元国际铸币税,有助于理解美国从贸易逆差 中获取的收益。
(4) 政治分析和经济分析相结合。本文研究的美国贸易逆差问题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国 际政治经济问题,横跨国际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两个领域,单纯的经济理论或政治理论 均不足以充分支撑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跨学科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理解这一问题。
1.4 创新与不足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整体观的研究方 法。本文试图跳出传统贸易理论对美国贸易逆差进行分析,融合大国财政、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把财政问题、金融问题和贸易问题等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这种跨领域知识融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更清楚地理解美国贸易逆差的本质与影响。二是 基于动态循环的研究视角。从静态的角度看待美国贸易逆差很难看清楚其产生根源以及 其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视角,从动态的、 不断加强的循环过程中来分析美国是如何通过这一循环机制获取利益、转移风险的。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本文构建 VAR 模型验证美国贸易逆差与美国对外负 债、美元本位制之间的关系,暂未在实证上验证美国贸易逆差与美国贸易利益之间的关 系,还有研究的空间;第二,由于理论水平有限,一些观点论证不够充分,研究深度有 待提高。
11
 
 
 
 
 
 
 
 
 
 
 
 
 
 
 
 
 
 
 
 
 
 
 
 
 
 
 
 
 
 
 
 
 
 
 
 
 
 
 
 
 
 
 
 
 
 
 
 
 
 
 
 
 
 
 
 
 
 
12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本章首先对贸易逆差、政府外债、国际铸币税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梳理与本文 相关的理论;最后,根据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主义理论的缺陷,提出本文关于美国 贸易逆差分析的逻辑重构。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是指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总额小于进口贸易总额,与之对 应的是贸易顺差或贸易盈余。贸易差额是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往来状况的反映,是 判断各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从具体标的物来看,对外贸易可以分为商品贸 易和服务贸易,一国的对外贸易差额也可以分为商品贸易差额和服务贸易差额。
2.1.2对外负债
美国的对外负债包括美国政府部门的对外负债和私人部门的对外负债。
政府部门的对外负债(政府外债):美国政府债务由美国财政部负责财政债券的发 行与管理。美国政府公共债券按持有人可分为公众(包括外国投资者)持有债券和美国 政府部门持有债券,美国政府对外负债指的是公众持有债券中的外国投资者部分,因此, 美国政府对外负债是指由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政府债券,其中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是 其持有美国政府债券的最主要部分。
美国私人部门对外负债:包括商业银行的对外负债和非银行金融部门的对外负债。 美国商业银行向国外进行融资,将出逃的美元存款和国际货币市场上的过剩美元吸收为 银行存款,这部分美元便以美国商业银行对外负债的形式回流美国。以欧洲美元市场为 代表的国际借贷资本市场是海外私人美元的主要聚集地,欧洲美元市场成为了美国商业 银行发展国际借贷业务的主要场所。非银行金融部门是除商业银行外从事金融服务业务 机构的集合,非银行金融部门的存在延展了金融体系内原本简单的金融中介链条,金融 中介链条越长,负债期限也就相对缩短,资金流动性增强,吸引着全球资本流入美国。
13
 
图 2-1 对外负债概念界定
本文中美元-债务循环中的债务广义上指美国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对外负债,由 于美国私人部门的对外负债主要来自欧元区、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而 美国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主要是中国、墨西哥、越南、德国、日本等国家,因此,美国来 自于贸易逆差来源国的对外负债主要是指美国政府部门的对外负债。对此,本文所指的 对外负债是狭义上的对外负债,特指美国政府部门的对外负债,其中主要为外国投资者 购买的美国国债。
2.1.3国际铸币税
铸币税的出现源于金属货币制度,是指发行货币的国家或组织以国家权利为背书, 通过铸造硬币获得的收益或利润,即铸造货币表面价值与货币成本与之差,是铸造货币 所获得的特殊收益。国际铸币税是针对国际货币而言的,是铸币税的区域延伸。
本文将国际铸币税分类为狭义国际铸币税和广义国际铸币税。狭义国际铸币税是指 美元的发行收益,指他国为了获得美元而付出的非货币资产,衡量美国通过发行美元能 够换取的资源。广义国际铸币税则强调的是美国对于取得的资源以及他国持有美元的经 营和投资,获取的是投资利差收益和通货膨胀收益。
2.2理论基础
本节从四个部分进行梳理。首先是传统贸易理论对贸易逆差所持有的态度,自由贸 易理论认为贸易是互利的,能够同时增进贸易双方的福利,而贸易保护主义认为贸易不 是互利的,认为贸易顺差会带来利益,而贸易逆差则会损害一国经济;其次是传统理论 关于贸易逆差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从美元汇率、美国的总收入和总吸收、美元供给等 角度进行调节;再次是传统理论对于美国贸易逆差的来源的解释,分别是投资-储蓄缺口
14
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最后是解释国际间债务循环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2.2.1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相关理论
在自由贸易理论方面,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要在某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或者劳动成 本上具有绝对优势时,才能够进行国际贸易,并且指出国际贸易是双赢的。比较优势理 论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相对差别,就可以进行国际贸易。新古典贸易理论增加了要 素投入数量,其中,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0模型)指出应该生产并出口能够充分利用 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综上可以看出,自由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是互利的,进口和出口都 是有利的。
在保护贸易方面,早期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即金银,顺差国从贸易中获得财富。18 世 纪以来,贸易保护理论开始流行,这些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仅处于经济层面的考虑,还涉 及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考虑。1841年,李特斯提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认为发展 中国家应该保护幼稚工业,避免在刚刚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竞争;1936 年,凯恩斯提出 超保护贸易理论,认为贸易顺差对于一国的贸易和经济是十分有利的,而贸易逆差却对 一国的贸易和经济发展造成损害。1985 年,克鲁格曼提出战略贸易理论,认为一国政府 除了保护国内市场,还应该促进进口,吸收外国高水平产品的优势,降低本国产品生产 的成本,从而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促进本国出口。综上,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限 制进口,鼓励出口,认为贸易顺差会带来更多的利益1。
综上,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是互利的,能够同时增进贸易双方的福利,而贸易保 护主义认为贸易不是互利的,认为贸易顺差会带来利益,而贸易逆差则会损害一国经济。
2.2.2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发展起源于15 世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价格-铸币流动 机制”。1929 年至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凯恩斯首次将国际收支列入宏观总量平 衡的目标中,同时,凯恩斯提出需求管理政策,认为一国应采取宏观政策调节经济,进 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20世纪 30年代后,金本位制瓦解,到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再到70 年代初 [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M].上海人民岀版社,2003.
15]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在这期间,国际收支理论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弹性分析法讨论 在什么条件下本币贬值会改善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认为当总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 收支逆差,因此主张通过紧缩性宏观政策来减少总吸收,进而减少进口商品需求,但同 时,总收入也会下降,因此,必须同时使用支出转换型政策(汇率)来消除紧缩性政策 的不利影响。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名 义货币需求量。
从美国实际情况看,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逆差与美元汇率变化、与美国的总收入和总 吸收、与美元的流动性泛滥等因素密切相关,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分析和调节美国贸易 逆差的重要理论依据。
2.2.3储蓄-投资缺口理论
双缺口模型能够用来分析储蓄-投资缺口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根据公式(S-/) + (T-G) =X_I M,将公式变形为(S —/) + (T —G) + (/M —X) = 0,IM _X 为进口减出 口,是美国贸易差额的相反数,即外国对美国的贸易差额。上述公式意味着私人部门、 政府部门和外国部门中,如果有一个部门是赤字,必然至少有另一个部门是盈余。
用储蓄-投资缺口理论分析 20世纪 70年代以来美国的现实情况。在20 世纪70 年 代之后,美国的财政赤字仅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实现了短暂的财政盈余,其余时间均处于 财政赤字状态,因此,我们假设美国的政府部门收支结余为赤字状态,同时,美国的贸 易差额也仅出现几年的逆差,其余时间都是贸易顺差,因此,我们假设外国对美国贸易 顺差。此时,私人部门的收支余额可正可负,当私人部门赤字时,美国外国部门的盈余 来自私人部门赤字和财政赤字,当私人部门盈余时,美国外国部门的盈余来自于财政赤 字。然而,外国部门所获得的主权货币不可能长期来源于美国私人部门的亏损,因为私 人部门不能创造主权货币以偿还国外债务。因此,根据投资-储蓄理论分析,外国部门的 盈余归根到底来自于美国的财政赤字。
2.2.4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包括“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 23。金融抑制是指发展中国家以金
2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岀版社.1997.
3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16
融管制代替金融市场机制,政府部门通过人为压低利率等手段对金融市场干预,导致储 蓄不足、资本匮乏、经济效率低下等问题,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进一步阻碍实体经 济的发展。为了解决金融抑制所带来的问题,他们提出了金融深化。减少政府对金融市 场的干预,鼓励人们进行储蓄,为投资提供资金,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以金融自由化的 方式促进金融深化。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的问题,使得资本在国内难以得到高 效配置,因此,资本转而通过外汇储备等形式投资于外国资产,再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投 入实体经济,从而实现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理论也是解释美国贸易逆差原因的理论依据,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愿意购买美国国债等资产的理论依据。
2.2.5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费雪交易方程式阐述了物价水平和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表达为MU = PQ或P = MV/Q,费雪认为V/Q可以视为常数,因此,货币供应量决定着平均物价水平。在此基 础上,费雪提出“债务-通货紧缩”理论,用于解释大萧条是由于企业的过度负债和通货 紧缩政策所导致的。在大萧条之前,经济繁荣,企业大量贷款,导致过度负债。一方面, 企业为了支付利息,被迫借新债还旧债,导致企业债务积累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债务 利息加重,导致企业成本和费用增加,在市场不景气和紧缩货币政策条件之下,企业的 利润下降,进一步丧失还债的能力,导致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费雪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同样适用于国家与国 家之间。该理论中的债务主要指企业向银行的贷款,而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向其他国家 融入资金的方式主要是出售债券和股票等,其本质是一样的。因此, “债务-通货紧缩” 理论可以扩展应用到国际间的债务循环,以解释过度债务为什么能够导致经济从繁荣到 衰退。
2.3 贸易逆差分析的逻辑重构
2.3.1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缺陷
2.3.1.1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缺陷:局部观
不论是自由贸易理论还是保护贸易主义理论,都是独立地看待贸易问题,仅仅从商 品交易的角度来看待贸易问题,并没有将贸易逆差置于国家发展战略之下来考虑问题。 传统贸易理论是遵循了局部观的方法,将贸易独立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其他问题进行分析,
17
因此,局部观的贸易理论对于贸易问题分析的解释力不够。
2.3.1.2自由贸易理论的共同逻辑:整体利益最大化,整体成本最小化
在自由贸易理论中,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要在某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或者劳动成本 上具有绝对优势时,才能够进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相对 差别,就可以进行国际贸易;H-0模型指出应该生产并出口能够利用充裕要素的产品。 综上,自由贸易理论从世界经济整体出发,重点关注贸易国家之间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 以实现消耗最小的成本生产出最多的商品,实现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2.3.1.3自由贸易理论的缺陷: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忽视利益分配问题
自由贸易理论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国际贸易对各国的互利性,因此在国际贸 易问题的分析上容易陷入理论与现实矛盾的境地。自由贸易理论假定世界各国之间的政 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程度接近,但是现实中,国与国之间存在利益竞争关系。自由 贸易理论所揭示的贸易互利性在实践中并没有完全实现,从效率的角度看,自由贸易促 进各国生产力发展,但是从利益分配的角度看,自由贸易具有不公平性,少数国家的发 展与发达是建立在大多数国家落后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可见,自由贸易主义不能完全解 释美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在美国的贸易逆差中,贸易虽然是互利的,但是贸易利 益的分配不完全是公平的。
2.3.1.4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共同逻辑: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即金银,随后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也继承了重商主义的思想,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保护幼稚工业,避免在刚刚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 竞争;超保护贸易理论认为贸易顺差对于一国的贸易和经济是十分有利的,而贸易逆差 却对一国的贸易和经济发展造成损害;战略贸易理论,认为一国政府除了保护国内市场, 还应该促进进口,吸收外国高水平产品的优势,降低本国产品生产的成本,从而增强本 国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促进本国出口。综上可以看出,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共同逻辑是 重商主义,认为贸易不是互利的,贸易顺差会带来利益,而贸易逆差则会损害一国经济。
2.3.1.5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缺陷:在信用货币时代失效
重商主义的观点在金属货币时代是符合实际的,但进入信用货币时代后,重商主义 的观点也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失效,因此,用贸易保护主义来解释美国贸易逆差与获取
18
利益之间的联系是完全不适用的。
2.3.2美国贸易逆差分析的逻辑重构
基于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主义理论的缺陷,本文提出关于美国贸易逆差分析的 逻辑重构,如图 2-2 所示。
第一,从传统贸易理论的缺陷出发,不论是自由贸易理论还是保护贸易主义理论, 都是独立地看待贸易问题,并没有将贸易逆差置于国家发展战略之下来考虑问题,因此, 这种局部观的贸易理论对于贸易问题分析的解释力不够。对此,本文试图从整体观的视 角分析贸易问题。首先,一国的贸易是服务于国家发展和国家战略竞争的,只有从国家 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待贸易问题,才能理解其本质。其次,整体观具体是指要将一国的 贸易问题与金融问题、财政问题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是贯穿本文的方法论。
第二,从自由贸易理论的缺陷出发,由于自由贸易理论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研究, 考虑的是整体的利益最大化问题,缺忽视了利益分配问题,本文对此进行逻辑重构,将 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视为两个整体,分析的逻辑从整体利益最大化变为了美国利益最大 化。
 
图 2-2 美国贸易逆差分析的逻辑重构
 
19
第三,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缺陷出发,由于该理论适用于金属货币时代,因此在 信用货币时代失效。本文对此进行逻辑重构,基于信用货币时代的背景,本文认为美国 的重商主义以贸易逆差的形式体现,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关键在于贸易利益和 贸易福利,而不是名义上的贸易顺差或者逆差,贸易逆差成为美国增强国力的重要途径。 而美国贸易逆差的核心则是美元霸权主义和美元-债务循环机制,其实质是美国利用美 元、国债等工具,通过财政货币贸易等经济政策,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并在全球获取 财富。
基于对美国贸易逆差的逻辑重构,本文跳出传统贸易理论的框架,试图在实质上对 美国贸易逆差进行解释和分析。首先,本文从整体观出发,并非就贸易逆差论贸易逆差, 而是结合金融、财政和贸易等领域,跳出传统贸易理论思维的局限,从美元-债务循环的 视角分析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其次,本文不是从全球的角度看待贸易利益,而是将美国 和贸易逆差来源国看作两个整体,这样更有助于理解美国贸易逆差的不公平性,理解美 国贸易逆差的实质。
本文首先梳理美国贸易逆差的历史数据,从数据中寻找规律,就贸易逆差逆差额、 贸易逆差来源国、贸易逆差商品结构等方面进行梳理,此外,梳理美国各个阶段宏观政 策对于美国贸易逆差的支撑作用;其次,从美元-债务循环视角出发,分析美国通过贸易 逆差获取利益的渠道,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该机制进行检验,并且进一步分析美国在 贸易逆差中获得了哪些利益;最后,分析美元-债务循环机制正常运行需要的制度基础, 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
综上,本文先提出如下观点:第一,与传统理论相反,贸易逆差并没有给美国带来 实质性损害,相反美国能不断从贸易逆差中获得利益,从长期来看,美国政府改变贸易 逆差格局的意愿不足;第二,美国的贸易逆差主要来源国往往是同时期的高增长经济体, 分析表明美国贸易逆差的实质是获取贸易逆差来源国经济高增长的红利。第三,美元-债 务循环机制是美国从贸易逆差中获取利益的重要机制,美国通过美元-债务循环的方式 获取财富,是一种隐蔽的全球财富剥削路径。第四,国际铸币税是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得 到的主要利益,美国获取的国际铸币税最终将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转化为美国企业和 美国国民的福利。
20
3美国贸易逆差的历史演变与特征
本章首先从贸易总量和商品结构两方面对美国贸易逆差进行历史梳理;其次分析美 国贸易逆差来源国的特征;最后梳理美国阶段性宏观经济政策为贸易逆差所创造的条件。
3.1美国贸易逆差的历史演变与特征
3.1.1美国贸易逆差的历史演变
3.1.1.1二战后至70 年代初:世界最大的对外贸易国
第二次大战结束初期,美国的 GDP 几乎占据世界 GDP 的一半, 1960 年美国 GDP 为 542.4 十亿美元,全球 GDP 为 1384.61十亿美元。美国非常推崇贸易自由化,从 1946 年到1973 年,美国为消除贸易障碍、削减关税壁垒,根据关贸总协定(GATT)与多个 贸易伙伴国达成贸易协定,这一行为促使世界进入了相对自由的贸易状态。战争往往会 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冲击,甚至使经济陷入停滞,而美国却能从战争中获取财富,美 国享受战争带来的红利,贸易差额一直保持顺差状态。 1948 年,美国货物出口金额为 126.532亿美元,世界货物出口金额为 585 亿美元,美国的货物出口占据世界货物总出口 的21%,而此时中国的货物出口金额仅为5.2亿美元,可以看出当时美国的商品在国际 贸易中具有垄断地位。美国的商品出口额从 1960 年的 196.5 亿美元增长到 1973 年的
714.1亿美元,增长了 263%,同期美国的商品进口额从147.6亿美元增长到704.99亿美 元,增长了 378%。
二战的爆发不仅对美国国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更是极大的刺激了美国的对外贸易, 美国商品在国内外的需求激增。二战后美国生产能力也迅速恢复并扩大出口,美国凭借 资源禀赋优势、以及劳动力、资本、科技等生产要素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绝对的优 势地位。从商品进出口结构来看,这一时期美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 业制成品,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石油和矿产资源。
综上,在二战后至 70 年代初期,美国确立了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全 球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发展,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美国的经济比较优势 也逐渐削弱。
1数据来源: wind 。
2数据来源: wind 。
21
3.1.1.2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90 时代初期: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但贸易出口仍占据主 导地位
20世纪 70中期至 80年代初,由于受二战影响的国家经济逐步恢复,美国商品的国 际竞争力迅速下降,美国货物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也迅速下滑, 1948 年该比重为 21.63%, 1989 年降低至 11.74%,相反,日本则从 1948 年的 0.44%增加至 1989 年的 8.84%,德国从 1948 年的 1.35%增加至 1989 年多的 11.01%, 1986 年,德国的货物贸易 出口占世界出口比重首次超过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美国构成威胁。 与此同时,美国的贸易逆差从 1974年的 42.93 亿美元,增长至 1982年的 241.5 亿美元, 增长了 462.54%,年均增长率为57.8%。由于这段时间美国的贸易逆差占GDP比重较 小,并未引起美国的重视。
25.00%
 
美国 德国 日本
 
图 3-1 1948-1990 年美国、德国和日本货物出口金额占世界比重
数据来源:wind
1983年,美国贸易逆差跟1982年相比增长接近一倍,贸易逆差问题逐渐成为美国 社会关注的问题。此后,美国贸易逆差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同时,美国的商品出口占全 球商品出口的份额保持相对稳定, 1974 年占比高达 32.5%, 1980年降低至 10.8%,至 1990年美国山沟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11.5%左右,在世界市场占据着重 要的份额。
综上,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90 时代初期,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但是在国 际市场,美国的商品出口和服务出口仍然具有明显优势并占据主导地位。
22
3.1.1.320 世纪90 年代至今:贸易差额急剧扩大
20 世纪 90 年代后,美国贸易逆差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呈现进一步扩张的 态势。从商品贸易逆差来看,从1990年的1110.37亿美元增加至2006年的8372.89亿 美元,较1990年增长了654%,从服务贸易顺差来看,从1990年的301.73亿美元增加 至 2006 年的 737.56,增长了 144.44%。
 
■贸易差额 商品贸易差额 服务贸易差额
 
图 3-2 1960-2020 年美国贸易差额情况(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2007年次贷危机席卷美国, 2008年美国陷入金融危机, 2009年美国经济出现负增 长,GDP同比增速为-1.8%[ 数据来源: wind
23]。美国通过刺激出口和抑制进口的贸易干预手段,以刺激经 济,从表可以看出, 2009年,美国贸易逆差出现大幅下降,从2008年的7 1 23 .50亿元 下降至 2009 年的 3947.71 亿元,下降幅度达 44.58%,实际上,贸易逆差的大幅下降主 要来自于商品进口量的降低,商品进口额从2008年的21412.87亿美元降低至2009年 的15800.25亿美元,下降幅度达26.21%。 2009年后,美国经济逐渐复苏,贸易出口量 和进口量都开始增加,美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贸易逆差。
表 3-1 2007-2011 年美国贸易差额明细(百万美元)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贸易差额 -710997 -712350 -394771 -503087 -554522
商品出口额 1165151 1308795 1070331 1290279 1498887
服务出口额 495664 540791 522461 582041 644665
商品进口额 1986347 2141287 1580025 1938950 2239886
服务进口额 385464 420650 407538 436456 458188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自 2017 年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推行美国优先战略,在贸易领域建立起各种关税和 非关税壁垒。然而,从数据来看,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有所扩大。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 响,美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都出现下滑,由于出口额的下降幅度更大, 2020年贸易逆差 比 2019 年增加 17.7.%,为金融危机以来新高。
表 3-2 2017-2020 年美国贸易差额明细(百万美元)
2017 2018 2019 2020
贸易差额 -512739 -580950 -576341 -676684
出口额 2390778 2538638 2528367 2134441
商品出口额 1557003 1676913 1652072 1428798
服务出口额 833775 861725 876295 705643
进口额 2903517 3119588 3104708 2811125
商品进口额 2356345 2555662 2513587 2350825
服务进口额 547172 563926 591121 460301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3.1.2美国贸易逆差主要来自货物贸易
虽然美国的贸易逆差规模很大,但是其贸易逆差并非全方面的,美国贸易逆差在产 业上主要表现为,货物贸易的持续逆差与服务贸易的持续顺差。下图表示 1970-2020 年 美国货物贸易差额与服务贸易差额,美国的整体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的逆差, 自20 世纪70 年代起,美国货物贸易逆差开始不断积累,虽然有波动,但整体仍然呈现 不断增大的趋势,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变化轨迹与整体贸易逆差非常相似,同时期,美 国服务贸易顺差波动幅度不大,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
24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货物贸易进出口方面,美国货物出口产品主要是资本货物、工业用品及原料,分别 占比 32.23%和 31.52%,主要包括发电机械、半导体、医疗器械、发动机和零件、石油 及石油产品、原油、塑料材料等。美国货物进口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资本和技 术密集型的出口加工贸易,主要是资本货物和消费品,分别占比27.59%和27.27%。
服务贸易进出口方面,美国集中在其他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和旅游 (包括教育)四个细分行业内,占比合计达 72.86%,主要包括专业管理咨询服务、财务 管理服务、研发成果使用许可证、教育等。美国服务贸易进口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使用 费、其他商业服务、保险服务和交通运输上,占比分别为 25.56%、 15.73%、 12.08%和 9.34%,主要包括海运、空运、再保险、研发成果使用许可证和专业管理咨询服务。
表 3-3 2020 年货物贸易进出口行业分类
行业 岀口额 占比 行业 进口额 占比
资本货物 460493 32.23% 资本货物 648503 27.59%
工业用品及原料 450372 31.52% 消费品 641055 27.27%
消费品 173974 12.18% 工业用品及原料 430058 18.29%
食品、饲料和饮料 139335 9.75% 汽车及其零部件 311305 13.24%
汽车及其零部件 127918 8.95% 食品、饲料和饮料 155449 6.61%
其他 51693 3.62% 其他 102790 4.37%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25
表3-4 202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行业分类
行业 岀口额 占比 行业 进口额 占比
其他商业服务 183180 25.96% 其他商业服务 117673 25.56%
金融服务 144343 20.46% 交通运输 72411 15.73%
知识产权使用费 113779 16.12% 保险服务 55617 12.08%
旅游(包括教育) 72813 10.32% 知识产权使用费 42984 9.34%
交通运输 56706 8.04% 金融服务 42256 9.18%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 56682 8.03%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 38594 8.38%
政府商品和服务 21642 3.07% 旅游(包括教育) 35808 7.78%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20442 2.90% 政府商品和服务 24553 5.33%
保险服务 20431 2.90%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23185 5.04%
维护和维修服务 13278 1.88% 维护和维修服务 6090 1.32%
建设 2349 0.33% 建设 1131 0.25%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3.2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是同时期高增长经济体
20世纪90年代前后,美国的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从日本、德国转向中国。由于数 据的可获取性4,本文选取1981、1985、1995、2005、2015和2020年作为代表年份,以 此说明美国最大贸易逆差的国别分布变化规律, 1981 年,日本是美国贸易逆差最主要来 源国,占比为46.02%;1985 年签订“广场协议”之后,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大幅减 少,这一次调整使日本国际贸易地位下降,并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停滞。这一次调整对美 国的损害很小,经过短期的调整,美国开启新一轮贸易逆差。对比而言,美国与新兴经 济体之间的贸易逆差的规模更大,时间更持久。
可以看出:第一,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是同时期的高增长经济体,并且,美 国与中国等国家之间的贸易逆差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第二,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分 享了顺差国高增长的巨大收益和红利,例如人口增长红利、快速工业化的红利等;第三, 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全球性且持续性的,美国目前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只是阶段性的表现。
4由于数据的可获取性,这里的贸易逆差采用的是货物贸易逆差数据,不包含服务贸易数据,由于数据收集困 难,未能收集到德国在1981 年的数据。
26
 
 
0.6
0.5
0.4
0.3
0.2
0.1
0
-0.1
1981 1985 1995 2005 2015 2020
 
 
 
 
 
 
 
 
 
■德国■日本■中国
图 3-4 代表性年份美国贸易逆差主要来源国
数据来源:wind
3.3美国阶段性宏观经济政策不断为贸易逆差创造条件
理论上,货币贬值能够提升商品国际竞争力,促进进口。实践中,美国也极力推行 美元贬值来改善美国贸易逆差。然而,美元贬值对美国贸易逆差的调节却不起作用,美 元指数在2002-2008年大幅下降,美元大幅度贬值,但是美国贸易逆差却一直攀升,2006 年达到了历史最高值,为 7635.33 亿美元[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和 wind 。]。
一些学者认为美国贸易逆差已经不能置之不理,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可能会导致金 融危机,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干预,他们提出的调整手段主要包括美元贬值、发展 中国家货币升值、 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 提高储蓄以及世界各国的协调等
(Eichengreen,2004[ Eichengreen, B. Global Imbalances and the Lessons of Bretton Woods [J]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4, 10497. http://www,nber.org/ papers/w10497.];李杨,2006[李扬,余维彬•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面临的挑战[J]•国际金融研究,2006(02): 12-18.];吴毅,2006[吴毅,杨海曼•美国长期贸易逆差原因及其现行政策的探析[J]•经济论坛,2006(06):43-44.
27]),为什么学者提出的调节贸易逆差的政策组
合如此全面,美国的贸易逆差却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对此,本文推测美国并未采取降低 贸易逆差的政策组合。本文选取美国贸易逆差快速增加的时间段,分析美国的宏观经济 政策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增加是促进还是抑制作用。
下图表示美国贸易逆差的增速及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可以清晰地看出,在1982-
1987年、1998-2006年这两个时间段内,美国贸易逆差的增幅较大,而且贸易逆差占GDP
的比重较高且不断增加,因此,本文选取这两个时间段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贸易逆差的增速幅度收窄,波动较小,总体还是呈现增加的趋势。 此外,由于美国在 1971 年首次岀现贸易逆差,随后几年一直处于从贸易顺差国向贸易 逆差国交替转变的过程中,因此,分析 1971 年前后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对贸易逆差的作 用也是非常关键的。
100000 160
 
-900000 0
—贸易差额(百万美元)—美元指数
 
 
 
 
图3-6 1978-2020年贸易逆差增速及占GDP的比重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3.3.11970-1973年:新经济政策推动贸易逆差恶化
在 1971 年 -1973 年期间,美国的总统是尼克松(任期为 1969-1974 年)。尼克松上
28 任时,美国经济处于困境之中,面临着美元危机、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等风险。为消除 经济危机,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1971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引发了美元的抛售风潮。美国要么选择中止美元兑换黄金, 要么提高黄金的美元价格。1971年8月,美国中止黄金兑换。此外,新经济政策还宣布 进行价格管制,控制通货膨胀,但是政策效果不佳。对此,美国开启宽松货币政策以刺 激经济,1971和1972年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依次为13.28%和12.92%, 经济得到刺激。由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给美元带来了贬值的压力,而考虑到美国人民生 活质量美国不愿意美元贬值,美元高估了很多,使得美国出口受到损害,而进口并没有 受进口附加税的影响不大,推动了美国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1973年国际石油危机爆 发,1973年12月美国CPI当月同比达到8.7%,1974年12月为12.3%[来源:wind。美国:CPI:当月同比],对此,美国的 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紧缩,失业率随后上升, 1974年12月为7.2%, 1975年升至8.2%[来源wind。美国:失业率:季调] [ From World Banker to World Venture Capitalist: U.S. External Adjustment and the Exorbitant Privilege.
29]。 在财政政策方面,由于越南战争,迫使美国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1969年美国财政盈 余还有32.4亿美元,从1970年开始,美国均为财政赤字, 1976年财政赤字达737.3亿 美元。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美国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加剧了美国资本的外流,由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角色,意味着美国可以从世界其他国 家免费借钱,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直接偿还其他国家的债务,而其他国家只能购买美元资 产作为外汇储备。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国可以通过印刷美元并利用他们购买外国公 司,美国正在滥用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心的霸权地位11。虽然美国曾多次尝试限制国际 收支逆差的规模,但是结果显示都是徒劳的,美国长期的资本外流导致美国黄金储备持 续流失,美元的可信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外汇市场紧张局势在 1970 年及 1971- 1972年达到顶峰,美元连续遭到挤兑,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崩溃,美国 出现贸易逆差,可以看成美国为了在不牺牲美国国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刺激经济,所采 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及自由放任的对外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3.3.21982-1985年:里根经济复苏计划推动贸易逆差恶化
在 1982-1985 年间,美国的总统是里根(任期是 1981-1989 年),在里根上任时,面 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表现为“三高”和“三低”,即高通货膨胀率、 高失业率、高贷款率和低经济增长率、低劳动生产增长率和低储蓄增长率[刘爱成.里根一美国梦[J].人民论坛,2004(07):33-34.
30]。在里根经 济学中,供给学派认为,治理滞涨的唯一政策就是同时实行减税和控制政府支岀,货币 学派则认为,只要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便自然会消失。1981 年,里根政府提 岀“经济复兴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减税、削减非国防性支岀、平衡预算、实行稳定的货 币政策等。
在货币政策上,里根总统采纳了货币主义的观点,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 M1 环比增速岀现负增长,1982年 2月 M1 环比增速为-2.57%,1981 年7 月22 日,美国联 邦基准利率高达 22.36%,这段时间美国利率水平一直处于高位。根据 IS-LM 模型,扩 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带来利率增加。根据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利 率升高会使投资减少,如果不调节利率的话,可能会抑制投资进而阻碍经济发展。但是 从里根的政策实践来看,高利率不一定会一直投资,可能是因为投资不完全受利率的影 响。
在财政政策上,尽管在实行过程中试图追求预算平衡,但总体上实行的仍然是扩张 性的财政政策,一方面,削减社会福利支岀、增加军费开支,促使政府的财政支岀大大 增加,另一方面,实行减税政策,财政收入的难以增加助长了财政赤字的迅猛增长。在 20 世纪 80 年代整个 10 年中,没有岀现财政盈余的情况,自 1982 年开始,美国的财政 赤字居高不下,一直维持在千亿美元以上。
在紧缩货币政策和扩张财政政策之下,带来了高利率、高债务、高美元指数、高贸 易逆差。在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前提之下,美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高财政赤字, 加重国内资金供给不足,因此,需要大量举债来提供资金,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资金 成本增加,导致国内利率升高,1981 和 1982 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居高不下,几乎维持 在 15% 以上,最高达 22.26% 。一方面,高利率将提高储蓄,减少流通的纸币,由于此时 商品供给不变,流通的货币减少,商品的价格就稳定甚至下跌,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另 一方面,借贷成本上升,高利率将减少借贷,企业融资将变得很困难,不利于企业规模 的扩张,甚至会导致低利润公司面临倒闭的风险;此外,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弥补国 内资金不足,又由于美元需求增加,美元升值,美元指数从1981 年的 89.74升至1985 年的 128.03[数据来源:wind。实际美元指数:广义,1973年3月=100]。美元升值,外国产品相对美国产品更加便宜,日本、德国等国的廉价商 品进入美国市场,满足美国国内对消费品的需求。同时,美元升值导致商品价格相对上 涨,扩大贸易逆差, 1982年美国贸易逆差为-241.56亿美元, 1985年上升至-1218.79美 元,增幅为 404.55%。由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依靠举债发展经济的里根经济学,使美国 面临着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双重不平衡。
 
图 3-7 里根执政时期经济运行模式
3.3.32001-2006年: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推动贸易逆差恶化
在 1998-2006 年期间,美国的总统是克林顿(任期 1993-2001 年)和小布什(任期 2001-2009年)。克林顿上任时,美国面临高失业率,高财政赤字,高债务率等问题,在 克林顿的执政期间,财政由赤字转向盈余,经济高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都保持在较 低水平。然而,克林顿时期的高度繁荣背后却是泡沫经济,小布什上任后,美国经济陷 入衰退。
克林顿实施了结构性的紧缩政策。在支出方面, 1993 年推出了第一个 5 年预算方 案。一是增加“生产性投资”,包括对公共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高科技领域的投资,这 些倾斜政策使美国高新技术部门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 8%以上[数据来源:丁舫.“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31],同时对人力资源等 的投资增加了整个社会提供有效供给的能力。二是减少国防军事开支,国防军事开支从 1993年支出3439亿美元,下降至1998年的2896亿美元, 2001年再次上升至3259亿 美元。三是进行社会福利改革,改革医疗保险和社保资金,克林顿政府削减了政府医疗 保健和国防等方面的支出。在增加收入方面,提出四年内增加税收收入1860 亿美元的 设想,富人的个税边际税率从 31%调整至 35%,对超过 1000 万美元利润的大企业,企 业所得税税率从 34%调高至 36%。随着财政支出和税收的调整,1999 年已经实现财政 盈余 1230 亿美元。
小布什于2001年上任,2001年3月美国股市暴跌,“9・11”事件突发,直接经济损 失高达500 亿美元。面对经济衰退和恐怖主义袭击,小布什政府继承了里根经济学,采 取减税增支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减税方面, 2001 年 5月国会批准了 1.35万亿美元减税 计划;2001年10月国会紧急批准减税1000亿美元计划;2003年,国会再次批准3500 亿美元减税计划,主要包括降低个人税负、股息税等。减税刺激投资,扩大进口需求, 产生扩大贸易逆差的效果。在扩大财政支出方面,提高国防、社保、科技、环境等支出。 其中,国防支出的增加助推了贸易逆差的增加,国防支出从2000年的3090亿美元上升 至2006年的501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8.43%, 2003年的增长率高达14.65%[数据来源:wind
32]。国防 支出的增加,带动了军工行业企业的需求,增加了对钢铁、石油等产品的进口需求,石 油产品和钢铁产品的贸易逆差逐渐增加, 2006年,石油及石油产品的贸易逆差已经占到 美国总货物贸易逆差的 32.64%。
 
石油及石油产品
钢铁产品
石油及石油产品逆差占货物贸易逆差比重
 
图 3-8 美国石油产品和钢铁产品进口额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在货币政策方面,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美国货币政策由紧缩转向扩张, 1999 年资产价格迅速上涨。为了抑制经济持续过热和通货膨胀, 2000 年上半年 3 次上调联邦 基金利率。2001 年,美联储出乎意料地宣布降息, 5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 2002年下调 2次, 2003年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形势,美联储再次下调2次联邦基金利率。在扩张性 货币政策之下,经济有所好转,国际油价大幅上涨,通货膨胀再次抬头。2004年开始上 调贴现率和联邦基金利率,经过10次上调, 2006年贴现率达到6.25%,联邦基金利率 达到 5.25%。
在2001-2004 年期间,美国的货币扩张政策使得长期利率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居民 的贷款成本大大降低,很多居民通过贷款购买住房,居民消费支出膨胀,在这期间,美 国的居民消费占 GDP 的比重维持在 70%左右。扩张性政策减轻了企业的税负,使得企 业的投资需求大幅上涨。从国民收入恒等式(X-M) =(T-G)+(S-I),由于财政赤字,导致 政府储蓄恶化,同时,私人储蓄下降和投资的上升,导致私人储蓄和总投资的差额下降, 共同导致贸易差额的恶化。
通过对特定时期美国政策组合的梳理与分析,发现美国的政策组合首要目标是应对 国内受到的经济冲击,避免经济衰退和失业,美国并没有花很大的力气去治理贸易逆差, 甚至可以说美国并不在意贸易逆差。在历次美国贸易逆差加剧的时间段内,通过分析可 以看出美国政策组合对贸易逆差的推动作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采取扩张性财政货 币政策和自由放任的对外经济政策,是美国贸易逆差首次出现并持续下去的不可忽略的 因素;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促使美元升 值,带来贸易逆差的增加;21 世纪初,美国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多次下调联邦 基金利率吧,使得利率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贸易逆差恶化。由 此可见,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并非着眼于美国贸易逆差,而且是历次美国贸易逆差恶 化的重要因素,据此也可以推断出美国的贸易逆差必然能够给美国带来经济利益,如果 贸易逆差给美国带来的损害更大,那么美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然会采取政策组织贸 易逆差的恶化。
3.4 小结
首先,美国贸易逆差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二战后至70 年代初,美国是世界 上最大的对外贸易国;在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贸易逆差并持续扩大, 但是美国的贸易出口仍占据主导地位;90年代至今,美国贸易出口优势逐渐丧失,贸易 逆差持续扩大,贸易逆差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其次,美国的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是同时
33
期的高增长经济体,美国分享了高增长的红利。最后,分析美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美国贸 易逆差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并非着眼于美国贸易逆差,而且是历 次美国贸易逆差恶化的重要因素,据此推断出美国的贸易逆差必然能够给美国带来经济 利益,因为如果贸易逆差给美国带来的损害更大,那么美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然会 采取政策缓解贸易逆差的恶化。
34
4美元- 债务循环机制分析与实证研究
本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美国从贸易逆差中获取的利益;第二部分分析美 国通过贸易逆差获取利益的机制,即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构建 VAR模型验证美元-债务循环机制。
4.1美国贸易逆差的利益所在
4.1.1进口廉价商品支撑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
在当前国际分工之下,各国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分为消费国、资源国和 生产国三大集团,在国际分工的形成过程中,美国逐渐将部分制造业转移至以中国为代 表的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钢铁、造船、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美国则加大对技术创新 的政策扶持力度,集中发展低能耗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依靠金融比较优势大力发展 金融服务业。
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是美国贸易逆差在国内经济结构的体现,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 货币中心地位,主导国际分工格局和贸易格局,成为消费国。表 4-1 是美国 1970-2020 年主要年份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数据,可以看出,在供给结构方面,随着美国制造业 的外移,服务业成为美国最主要的产业,美国经济空心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美国制造业 产出占GDP的比重从1970年的22.7%下降至2020年的10.8%,虽然2017年特朗普上 任后提出制造业回流,但是美国制造业产出占GDP的比重却一直在降低,2017年至2020 年分别为11.2%、11.2%、10.9%和 10.8%;建筑业产出占GDP的比重在2006年达到最 高值,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建筑业产出占比明显下降;同时,美国的服务业产出占 GDP 的比重从1970年的51.2%上升至2020年的68.6%,特别是金融业发展迅速,从1970年 的 4.2%上升至 2020 年的 8.2%,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金融危机之后服务业的产 值占比很快恢复并继续增加。从需求结构来看,美国个人消费占 GDP 的比重非常高, 从 1970 年的 60.26%增加到 2020 年的 67.23%,即使是金融危机期间,仍然保持增长, 只在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的影响有所下降。美国进出口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0 年的 0.21%下降到 2020 年的-3.24%,可以看出美国贸易逆差的比重以金融危机为界呈 现明显的两段上升,2009年占比低至-2.73%,随后快速反弹。
美国国内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数据表明,美国依靠进口其他国家商品维持国内的高
35
消费,进而维持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美国不仅分享了贸易逆差带来的廉价商品,支撑 着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还使得美国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也没有通货膨胀的困扰。传 统货币主义理论认为,物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供应量,Sargent和Wallace (1981) 的研究表明财政赤字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央行为财政赤字 进行货币融资、债务货币化等途径引发通货膨胀。然而,美国财政赤字逐年增长,美国 货币供应量也逐年增长,但是美国的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却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美国通 过贸易逆差将财政赤字和滥发货币的通货膨胀转移至了外国,抑制了国内的通货膨胀。
表 4-1 主要年份美国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
年份 需求结构(各类支出占GDP比重) 供给结构(各类产出占GDP比重)
个人消费 支出 政府消费支 出 总投资支 出 净出口支 出 建筑业 制造
服务业[ 服务业包括批发贸易、零售贸易、运输和仓储业、信息业、金融和保险业、房地产和租赁业、专业和商业服 务、教育服务、卫生保健和社会救助业、艺术、娱乐、休闲、住宿和餐饮服务业,数据来源 wind。
36] 金融
1970 60.26 17.96 21.41 0.21 4.8 22.7 51.2 4.2
1980 61.27 15.88 23.31 -0.68 4.7 20 53.9 4.9
1990 63.88 15.90 21.53 -1.36 4.2 16.7 59.6 6
2000 66.01 14.02 23.68 -3.61 4.5 15.1 63.7 7.2
2006 67.15 15.00 23.54 -5.53 5 13 64.6 7.5
2007 67.34 15.19 22.56 -4.91 4.9 12.8 64.4 7.1
2008 68.04 15.93 21.04 -4.82 4.4 12.2 64.5 5.9
2009 68.32 16.81 17.77 -2.73 3.9 11.8 65.7 6.7
2010 68.18 16.69 18.67 -3.34 3.5 12 65.5 6.7
2020 67.23 14.73 21.15 -3.24 4.3 10.8 68.6 8.2
数据来源: wind
4.1.2从美元循环中获取国际铸币税
4.1.2.1从美元循环中获取国际铸币税
一方面,美国“生产”美元。美国利用“生产”出来的美元,通过向其他国家进口 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资源,美国只需要印刷美元即可从国外获取本国所需的商品,美国 花费的成本几乎为零。相反,通过贸易逆差的方式,美国不仅输出了美元,也间接地控 制了世界的资源配置,并从中获取国际铸币税。另一方面,美国“经营”美元。美国向 国外提供美国国债等避险资产,促使顺差国积累的贸易盈余通过金融市场回流至美国, 美国低成本借入资金,并将其投入于相对高收益的资产,从中获取国际铸币税收益。
(1)狭义铸币税 狭义国际铸币税是指他国为了获得国际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而付出的非货币资产, 衡量货币发行国发行货币能够换取的资源。根据狭义国际铸币税来计算,需要假设被他 国吸纳的国际货币最终不会回流货币发行国,或者至少在很长一个期限内不会回流至货 币发行国,同时假设货币发行成本为零。根据定义,狭义国际铸币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名义铸币税:Sn=M
实际铸币税:Sn = M/P
其中,Sn表示国际铸币税,M表示货币当局向经济中新增货币供应量而被外国非 居民持有的部分,P表示物价水平。
最初本文希望通过上述公式计算美国的狭义铸币税,由于其他国家持有美元的数据 无法获取,因此本文采用其他数据进行估算,虽然估算不是十分精确的,但是能够直观 地说明实际情况,是有意义的。本文参考李翀(2014)计算国际铸币税的思路,通过国 际收支平衡表来追溯美元的输出途径,据此估算其他国家持有美元的货币量。但是,这 种方法也具有局限性,由于缺乏初始的货币量的数据,因此只能计算一段时间内的狭义 国际铸币税的流量数据。
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追溯美元的流入和流出,据此估计美元的供应量。首先是 经常账户,将经常账户下的商品和服务出口、获取主要收益、获取次要收益的和记为C1, 代表美元的流入,将商品和服务进口、支付主要收益、支付次要收益的和记为C2,代表 美元的流出,因此,经常账户下美元的净流出额是C2-C1。对于资本账户,资本转移收 入及其他债权表示美元的流入,用L1表示,资本转移支付及其他债务表示美元的流出, 用L2表示,因此,资本账户下美元的流出额是L2-L1。对于金融账户,美国获取金融资 产净额表示美国花费美元购买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代表美元的流出,记为F1,美国对 外负债净额表示其他国家用美元购买美国的金融资产,代表美元的流入,金融衍生品净 额表示美国获取金融衍生品和出售金融衍生品的差额,代表美元的净流出,用F3表示, 此时金融账户下美元的净流出表示为F1-F2+F3。在美国获取金融资产净额下包含储备 资产的变动,储备资产的变动并不表示美元的流入或流出,将储备资产从美国获取金融
37
 
资产净额减掉才是美元的流出额,因此,金融账户下美元的净流出表示为F1-R-F2+F3。
在一段时间内,美元的流出额为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美元流出额之和,为
(C2-C1)+(L2-L1)+( F1-F2+F3-R)。
表 4-2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经常账户 C2-C1 三、金融账户[ 美国获取金融资产净额和美国对外负债净额不包活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净额不包括储备。
38] F1-F2+F3-R
1.商品和服务出口 1.美国获取金融资产净额 F1
2.获取主要收益 C1 (1)直接投资
3.获取次要收益 (2)证券投资
4.商品和服务进口 (3)其他投资
5.支付主要收益 C2 (4)储备资产 R
6.支付次要收益 2.美国对外负债净额 F2
二、资本账户 L2-L1 (1)直接投资
1.资本转移收入及其他债权 L1 (2)证券投资
2.资本转移支付及其他债务 L2 (3)其他投资
3.金融衍生品净额
四、误差与遗漏净额 F3
根据公式(C2-C1)+(L2-L1)+( F1-F2+F3-R),可以计算出1970-2020年美元一共获得
了5158 亿美元,平均每年获得101.14亿美元的狭义铸币税。实际上,由于这种估算方 法假设通过金融账户回流美国的美元是美国对其负债的偿还,低估了美元的狭义国际铸 币税。实际上,美国的金融账户顺差,其他国家将持有的美元以购买美国国债等形式将 美元存放在美国国内,美国并未偿还负债,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中心地位,以金融账户 顺差形式回流的美元负债甚至永远也不用偿还,而且能够隐蔽美元的真实流出量。
 
表 4-3 1970-2020 年美元狭义铸币税流量(单位:亿美元)
年份 C2-C1 L2-L1 F1-F2+F3-R Sn 年份 C2-C1 L2-L1 F1-F2+F3-R Sn
1970 -23.33 0 45.91 22.58 1996 1247.64 0.07 -1278.11 -30.4
1971 14.35 0 -88.64 -74.29 1997 1407.28 2.56 -2199.85 -790.01
1972 57.93 0 -76.78 -18.85 1998 2150.61 0.08 -737.48 1413.21
1973 -71.39 0 46.44 -24.95 1999 2866.12 64.28 -2298.56 631.84
1974 -19.63 0 -19.5 -39.13 2000 4019.18 42.17 -4786.82 -725.47
1975 -181.14 0 219.84 38.7 2001 3940.83 -121.7 -4069.43 -250.3
1976 -42.94 0 108.71 65.77 2002 4561.11 38.24 -5063.5 -464.15
1977 143.35 0 -183.6 -40.25 2003 5222.88 84.99 -5390.32 -82.45
1978 151.44 0 -44.13 107.31 2004 6358.89 43.44 -5394.14 1008.19
1979 2.83 0 242.27 245.1 2005 7492.32 -9.5 -6999.66 483.16
1980 -23.16 0 167.78 144.62 2006 8166.46 74.38 -8231.94 8.9
1981 -50.3 0 232.87 182.57 2007 7365.5 60.56 -6329.64 1096.42
1982 55.39 0 278.6 333.99 2008 6965.23 1.72 -7519.01 -552.06
1983 386.91 0 -222.2 164.71 2009 3797.3 58.77 -2916.34 939.73
1984 943.41 0 -788.05 155.36 2010 4320.09 68.91 -4482.16 -93.16
1985 1181.57 0 -1033.38 148.19 2011 4553.02 90.2 -5418.49 -775.27
1986 1471.75 0 -1162.89 308.86 2012 4181.14 -9.31 -4524.93 -353.1
1987 1606.55 0 -1586.57 19.98 2013 3394.56 65.58 -3969.94 -509.8
1988 1211.53 0 -1421.74 -210.21 2014 3699.87 65.35 -2934.93 830.29
1989 994.87 2.07 -726.87 270.07 2015 4088.88 79.39 -3268.52 899.75
1990 789.69 72.2 -602.82 259.07 2016 3975.7 66.06 -3657.23 384.53
1991 -28.97 51.3 -380.7 -358.37 2017 3617.05 -123.95 -3428.98 64.12
1992 516.1 -14.49 -900.42 -398.81 2018 4382.36 42.6 -3533.55 891.41
1993 848.03 7.14 -805.87 49.3 2019 4721.46 64.43 -4850.36 -64.47
1994 1216.13 11.11 -1188.91 38.33 2020 6160.95 54.88 -6619.59 -403.76
1995 1135.68 2.22 -925.8 212.1 合计 5158.9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为弥补上一方法的缺陷,本文参考宋芳秀(2006) [宋芳秀,李庆云•美元国际铸币税为美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6(04):54-56.
39]的计算方法,来估算美国的狭义
国际铸币税的存量。该方法用美元的基础货币量[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基础货币等于商业银 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之和,本文的基础货币数据来源于 wind。]来估计美元的境外流通额,用美元的境 外流通额代替美元向他国的货币供应额,根据这一方法,可得存量的国际铸币税公式为:
名义国际铸币税St = Bt* a
St为美元在第t年的国际铸币税存量,Bt为美国在t年的基础货币量,a为流通在 美国境外的美元占比,根据美联储及相关学者的统计,有60%的美元现钞在美国境外流 通(陆军荣,20 08[陆军荣.全球美元存量与流量到底有多少又在哪里[N].上海证券报,2008-06-30(A08).
40]),因此本文的a定为60%。实际上,a的实际值每年可能都在变化, 用此方法估算的国际铸币税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估计值仍然能够说明问题,是具有意 义的。此外,考虑目前国际贸易结算大多为非现金结算,而是使用信用证、汇票等进行 结算。如果按美国的基础货币量计算美国流通在外的美元,可能会低估国际铸币税,因 此,本文还计算了 Bt为M1和M2的国际铸币税。
在 2008 年和 2020 年,面对美国经济衰退的局面,美联储开启量化宽松政策进行经 济刺激,2008年三轮QE共计购买机构债务、MBS和国债2000亿美元、20500亿美元 和18000亿美元。截止2020年12月,美国本轮量化宽松已购买美国国债1.9万亿美元, MBS7000亿美元。在这两段时间内,美国的基础货币量大幅增长,也带来了美元的狭义 国际铸币税存量的增加。截止2020年,美元的名义狭义国际铸币税(M0)的存量为31239 亿美元,同年美国的名义GDP为208937亿美元,名义狭义国际铸币税存量占GDP比 重为14.95%。可以看出,实际上美国通过铸币税积累了大量财富。此外,截止2020年, 以M1和M2计算的名义狭义国际铸币税分别为107007亿美元和115687.2亿美元。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图 4-1 1970-2020 年美国名义国际铸币税存量(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wind
140000
 
名义国际铸币税存量(M0) 名义国际铸币税存量(M1)
名义国际铸币税存量(M2)
 
图 4-2 不同计算口径下 1970-2020年美国名义国际铸币税存量(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M0和M2数据来源于wind,M1数据来源于CEIC。
(2)广义铸币税 美国生产美元会获取狭义上的国际铸币税,狭义铸币税衡量政府发行货币所换取的 资源,强调的是美国对于资源的配置。美国经营美元则强调的是美国对于取得的资源以 及他国持有美元的经营和投资,获取的是投资利差收益和通货膨胀收益。
其他国家为了购买美国金融资产会寻求经常账户盈余,他们主要的主要目的是流动 性和安全性,因此不可避免地会牺牲收益性,面临这些债券可能存在价值下跌的风险。 贸易顺差国主要将美元拿来购买美国国债或者转存在美国的银行,获取的利息收入较低, 美国几乎零成本获得了融资,而美国可以将其他国家在美国的美元资产放贷给国内外企 业,获取贷款的利息收入,进而取得投资利差收益(尚丽娜, 2007[尚丽娜.人民币国际化:从国际铸币税角度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22(2): 54-97.
41]),这就是美国获得 的广义铸币税之一。此外,贸易顺差国购买美国资产相当于给美国的经常账户进行融资, 美国可以在更长时间内维持经常账户逆差。本文首先计算美国的投资利差收益,根据定 义可得投资利差收益等于美国获取的收入减去支付的利息,由此可得美国的投资利差收 益公式:Sit = (Dt +叫)*rl-Dt^rd-Nt*rn,其中,Sit代表美国的投资利差收益,Dt 代表t年末其他国家在美国的美元存款存量数据,Nt代表t年年末其他国家购买美国国
债的存量数据,耳代表美国银行的贷款利率,丘代表美国的存款利率,乞代表美国国债收 益率。根据计算,美国在1981-2020年共获取的投资利差收益达到14962.89亿美元。
表 4-4 美国获取的投资利差收益(单位:亿美元)
年份 存款 国债 存款利
率(%) 国债利 率(%) 贷款利 率(%) 收入 成本 利差收益
1981 5.05 1046.80 15.91 14.14 18.87 198.48 148.85 49.64
1982 3.28 1125.44 12.27 12.22 14.86 167.74 137.88 29.85
1983 1.90 1176.70 9.07 10.06 10.79 127.22 118.52 8.70
1984 2.67 1180.00 10.37 11.30 12.04 142.42 133.63 8.79
1985 4.80 1210.04 8.05 9.25 9.93 120.67 112.34 8.34
1986 2.87 1558.35 6.52 6.91 8.33 130.09 107.81 22.28
1987 2.44 1951.26 6.86 7.29 8.20 160.27 142.47 17.80
1988 3.47 2325.47 7.73 7.92 9.32 216.94 184.56 32.39
1989 5.89 2249.11 9.09 8.39 10.87 245.19 189.24 55.95
1990 3.69 2784.99 8.15 8.10 10.01 279.12 226.02 53.11
1991 9.68 2811.07 5.84 6.69 8.46 238.73 188.72 50.01
1992 2.05 3144.81 3.68 5.26 6.25 196.73 165.46 31.27
1993 3.86 3793.94 3.17 4.45 6.00 227.87 168.77 59.09
1994 2.50 4418.66 4.63 5.87 7.14 315.60 259.55 56.04
1995 3.86 5221.70 5.92 6.12 8.83 461.37 319.74 141.63
1996 1.67 6380.49 5.39 5.82 8.27 527.86 371.28 156.58
1997 4.57 6208.85 5.62 5.84 8.44 524.52 362.94 161.58
1998 1.67 6075.74 5.47 5.07 8.35 507.72 308.35 199.37
1999 0.71 6324.82 5.33 5.26 7.99 505.67 332.71 172.97
2000 2.15 5940.94 6.46 6.03 9.23 548.75 358.28 190.47
2001 0.61 5926.30 3.69 4.18 6.92 410.24 247.94 162.30
2002 1.36 6781.06 1.73 3.11 4.68 317.08 210.76 106.31
2003 1.62 9339.00 1.15 2.38 4.12 385.07 222.13 162.94
2004 0.87 12333.00 1.56 2.81 4.34 535.29 346.47 188.82
2005 0.85 13051.00 3.51 3.79 6.19 807.80 494.52 313.28
2006 0.92 14492.00 5.15 4.76 7.96 1153.27 689.99 463.29
2007 0.97 16432.00 5.27 4.46 8.05 1322.85 732.74 590.12
2008 13.65 21383.00 2.97 2.45 5.09 1088.55 525.18 563.38
2009 22.69 27001.00 0.56 1.61 3.25 878.27 436.04 442.23
2010 36.70 31893.00 0.31 1.48 3.25 1037.72 473.55 564.17
2011 3.78 36206.00 0.30 1.20 3.25 1176.82 433.68 743.14
2012 61.63 40328.00 0.28 0.76 3.25 1312.66 305.55 1007.12
2013 79.70 40546.00 0.11 0.98 3.25 1320.34 399.24 921.10
2014 52.42 41226.00 0.09 1.16 3.25 1341.55 477.12 864.43
42
 
年份 存款 国债 存款利
率(%) 国债利 率(%) 贷款利 率(%) 收入 成本 利差收益
2015 52.31 40916.00 0.13 1.07 3.26 1335.57 438.44 897.13
2016 51.65 38134.00 0.39 1.06 3.51 1340.95 402.51 938.44
2017 52.54 40240.00 1.00 1.61 4.10 1650.65 649.51 1001.14
2018 61.91 39568.00 1.83 2.49 4.90 1943.52 987.26 956.26
2019 51.82 40769.00 2.16 2.05 5.28 2156.36 837.79 1318.57
2020 218.31 41865.00 0.37 0.57 3.54 1491.50 238.62 1252.88
合计 14962. 89
数据来源:1981-2002年的存款和其他国家官方持有的国债数据来源于美联储的Statistical
Supplement to the 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2003-2020 年存款数据来源于 wind, 2003-2020 年国债数
据来源于美国财政部官网,存款利率、国债利率和贷款利率数据来源于CEIC。存款利率数据选用 美国二级市场三个月存款单的存款利率, 2013-2020年存款利率用联邦基准利率代替,国债利率选 用短期国债收益率、 3-5 年期国债收益率和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平均值。
对于通货膨胀收益,美国可以通过量化宽松等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其他国家持有的 美元资产价值降低,通货膨胀能够给美国带来收益。通货膨胀税等于税率乘以计税基础, 其中税率是通货膨胀率,计税基础是境外流通的美元基础货币余额,因此可得公式S2t =
,其中兀表示通货膨胀率,Q表示流通在美国境外的美元占比,根据美联储及 相关学者的统计,有60%的美元现钞在美国境外流通(陆军荣,2008[陆军荣.全球美元存量与流量到底有多少又在哪里[N].上海证券报,2008-06-30(A08).
43]),因此本文的a 定为60%, Bt为美国在t年的基础货币量。
此外,考虑目前国际贸易结算大多为非现金结算,而是使用信用证、汇票等结算。 如果按美国的基础货币量计算美国流通在外的美元,可能会低估国际铸币税,因此,本 文还计算了 Bt为M1和M2的国际铸币税。
根据计算,美国在1981-2020年共获取的通货膨胀收益(M0)为6408.49亿美元,
通货膨胀收益(M1)为9839.73亿美元,通货膨胀收益(M2)为36859.22亿美元。
表 4-5 不同计算口径下美国获得的通货膨胀收益
年份 M0 M1 M2 通货膨胀
(%) 通货膨胀收益 ( M0) 通货膨胀收益
(M1) 通货膨胀收益
(M2)
1981 1707 4367 17603 10.33 105.84 270.79 1091.53
 
 
1982 1807 4748 19138 6.13 66.48 174.67 704.06
1983 1922 5214 21340 3.21 37.04 100.50 411.32
1984 2048 5516 23185 4.30 52.85 142.33 598.25
1985 2247 6198 25041 3.55 47.81 131.86 532.72
1986 2486 7247 27407 1.90 28.31 82.53 312.12
1987 2669 7502 28383 3.66 58.68 164.95 624.07
1988 2838 7867 30006 4.08 69.43 192.48 734.14
1989 2943 7929 31656 4.83 85.24 229.64 916.82
1990 3153 8247 32851 5.40 102.11 267.10 1063.97
1991 3354 8970 33864 4.23 85.23 227.93 860.48
1992 3619 10249 34413 3.03 65.77 186.25 625.38
1993 3986 11296 34951 2.95 70.60 200.05 618.98
1994 4285 11507 35078 2.61 67.04 180.02 548.78
1995 4458 11275 36533 2.81 75.05 189.79 614.94
1996 4650 10813 38398 2.93 81.77 190.17 675.31
1997 4931 10723 40555 2.34 69.16 150.40 568.83
1998 5264 10950 44003 1.55 49.03 101.98 409.83
1999 6125 11222 46652 2.19 80.41 147.32 612.46
2000 5983 10886 49532 3.38 121.22 220.56 1003.57
2001 6508 11832 54646 2.83 110.35 200.64 926.63
2002 6992 12202 58040 1.59 66.54 116.12 552.32
2003 7394 13062 60984 2.27 100.71 177.91 830.64
2004 7763 13760 64471 2.68 124.70 221.03 1035.62
2005 8031 13743 67083 3.39 163.49 279.76 1365.57
2006 8267 13666 70992 3.23 160.02 264.51 1374.10
2007 8372 13734 75036 2.85 143.29 235.07 1284.32
2008 16664 16017 82334 3.84 383.84 368.95 1896.53
2009 20262 16928 85441 -0.36 -43.22 -36.11 -182.27
2010 20170 18367 88581 1.64 198.48 180.74 871.66
2011 26196 21657 97310 3.16 496.18 410.21 1843.15
2012 26759 24607 105329 2.07 332.25 305.52 1307.77
2013 37175 26643 111049 1.46 326.73 234.17 976.01
2014 39345 29409 117607 1.62 382.95 286.25 1144.71
2015 38358 30958 124288 0.12 27.30 22.03 88.46
2016 35316 33409 133074 1.26 267.32 252.89 1007.30
2017 38510 36106 139502 2.13 492.18 461.46 1782.93
2018 34007 37634 144706 2.44 498.40 551.55 2120.74
2019 34265 40071 154356 1.81 372.57 435.70 1678.35
2020 52065 178345 192812 1.23 385.36 1320.02 1427.10
合计 6408.49 9839.73 36859.22
 
44 数据来源:M0和M2数据来源于wind, M1数据来源于CEIC,通货膨胀选取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 表示,数据来源于 CEIC。
4.1.2.2国际铸币税最终将转化为美国企业和美国国民的福利
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获取的利益的最终目的是增进美国企业和美国国民的福利,美国 企业和美国国民获得的福利包括直接福利和间接福利。一方面,美国进口廉价商品支撑 了美国国民的高消费,这是美国国民获得的直接福利,另一方面,美国会通过财政赤字 货币化、量化宽松获取更多的国际铸币税,通过基建、减税、补贴等政策工具将国际铸 币税分配给美国国民。
2020年初美联储资产规模为4.17万亿美元, 2021年9月22日资产规模为8.49万 亿美元,持续扩张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意味着如果哪个国家政府积攒的美元资产越多, 那么受到的损失越大。那么美联储获得的国际铸币税补贴了谁呢?一方面,美联储实行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购买美国国债,加剧美元外汇储备国的美元购买力的下降, 另一方面,美国财政部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采取财政救济措施,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 美国共出台4轮财政救济措施,总金额约2.93万亿美元。
美联储和财政部的政策结合是一种对美元外汇储备国的更隐秘的国际铸币税的征 收方式,并通过税收优惠、发放失业救济金等方式将美国赚取的美元国际铸币税分配给 美国国民和美国企业。
9
 
图 4-3 美国资产负债表资产规模(单位: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圣路易斯联储银行FRED数据库
45
4.1.3通过美元贬值升值循环和金融危机等向全球转移风险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获得了全球的资 源配置权和利益分配权,攫取了其他国家的财富。通过贸易逆差,美国将自身的经济发 展与同时期的经济高增长国家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美国还利用其美元霸权地 位将风险与成本转嫁给其他国家,使得自身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实现最小化。
国际收支理论表明,当一个国家的贸易逆差规模庞大,而且其他国际收支账户没有 盈余,就需要通过外汇储备或者举借外债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于较小的经济体来说, 可能面临外汇储备不足,举借外债困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一般会导致本币贬值,可能 会引发该货币危机。1997 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泰国,很大原因就是拥有巨额的贸 易逆差,且外汇储备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货币危机,很难通过干预外汇市场 实现货币币值的稳定。通俗来说,长期的贸易逆差意味着花费储蓄购买他国商品,长期 下去必然面临坐吃山空的危险,因此,规模巨大的贸易逆差是危险的,特别是对于一些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然而,世界上唯一有能力维持巨额贸易逆差的只有美国, 因为其他国家愿意借钱给美国,美国无需担心坐吃山空的危险,更为荒唐的是,如果美 国不向其他国家借钱,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冲击。
当贸易逆差积累到一定程度开始对美国经济产生危害的时候,美国就会利用美元霸 权地位,通过美元的贬值、通货膨胀、甚至通过金融危机等手段转移贸易逆差所引起的 风险,同时转移贸易逆差的调整成本。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主要的风险转移对象往往 是与美国贸易逆差对应的贸易顺差国。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元经历了三次周期性的贬值与升值。例如,1985年, 美国采取弱势美元政策,缓解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经过 1985-1994 年的调整,美国 从 1995 年开始转向实行强势美元政策,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完成美元的贬值和升值循 环。当美国实行强势美元政策的时候,美国的利率和汇率处于较高水平,美国积累贸易 逆差,其他国家以高成本积累美元资产,当美国的贸易逆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美国可 能面临危险,此时美元利率和汇率将下跌,美元开始贬值,美国贸易逆差减少,其他国 家持有的美元资产价值减少。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与世界范围内的几次货币危机之间存在联系。例如, 20 世
46
纪 90 年代初,美国实行低利率,导致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东南亚等新 兴市场国家也因此获得充裕的资金。1994年,美国开始逐步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东南亚 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进而引起货币危机。在这段时间,由于东南亚等新兴 市场国家的工业发展落后,经常项目逆差严重,外汇储备不足,难以做到长时间干预外 汇市场,稳定货币稳定。
2008 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从多层面向世界其他国家转嫁金融危机的成本,美
国通过增发货币,美元通货膨胀,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世界其他国家的成本输 入型通货膨胀,同时其他国家央行购买美元,同时按照汇率付出本国货币,即本国货币 被迫发行,造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同时,其他国家还承担了美元外汇资产缩水的损 失。
 
 
 
—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有效联邦基金利率
图 4-4 美元汇率、联邦基金利率与货币危机
数据来源: CEIC
由此可见,美国贸易逆差规模越大,其他国家对于美元的依赖就越高,美国对其他 国家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也越强。通过美元贬值升值循环、金融危机等方式转移风险和成 本,而且,与美国贸易逆差对应的贸易顺差国往往是美国贸易逆差风险和调整成本的主 要转嫁对象。
47
4.2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获取利益的机制
4.2.1美元-债务循环机制
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获取利益的机制包括三个步骤,分别是制造贸易逆差、发行国债 和美元贬值。如图 4-5 所示,美联储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投放美元,美元流入美国的政府、 企业和居民,美国政府、企业和居民消费外国的廉价商品,导致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同 时,对应的外国形成贸易顺差并且积累大量的外汇储备。外国获取大量现金美元后,由 于直接投资美国企业的机会不多,购买美国商品、服务、技术的渠道不畅通,外国唯一 的选择就是投资美国的国债(郝宏展,2012[郝宏展.美元环流的稳定性与美元本位存在机理[J].现代管理科学,2012.]),他们通过主权财富基金的方式将外汇储 备的大部分购买了美国国债,美元回流至美国。在美元-债务循环机制之下,美国既是贸 易顺差国也是资本流入国,商品从穷国流向富国,资本也从穷国流向富国[ 根据新古典理论,资本流动应该根据新古典理论,资本流动应该遵循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资本应该从边 际报酬低的富国流向边际报酬高的穷国。但芝加哥大学教授卢卡斯1990年的论文“资本为什么不从富国流向穷 国”中指出,现实中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量很小,与新古典的理论预测水平相差甚远,这一现象被 称为“卢卡斯悖论”。] [ 本文中美元-债务循环中的债务广义上指美国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对外负债,由于美国私人部门的对外负债 主要来自欧元区、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而美国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主要是中国、墨西哥、越南、德 国、日本等国家,因此,美国来自于贸易逆差来源国的对外负债主要是指美国政府部门的对外负债。对此,本文所 指的对外负债是狭义上的对外负债,特指美国政府部门的对外负债,其中主要为外国投资者购买的美国国债。
48]。
 
图 4-5 美元 -债务循环机制 10
美国以商品和服务为载体输出美元,以美国国债为载体回流美元,形成了美国与贸 易顺差国之间的商品和资本循环。美国获取的利益是在不断扩大的美元-债务循环中获 
得的,一方面,美国生产美元,美国利用生产出来的美元,通过向其他国家进口的方式 获取所需要的资源,美国只需要印刷美元即可从国外获取本国所需的商品,美国花费的 成本几乎为零。相反,通过贸易逆差的方式,美国不仅输出了美元,也间接地控制了世 界的资源配置,并从中获取国际铸币税。另一方面,在美元-债务循环模式之下,美国改 变了传统的欠债还钱的金融逻辑(李晓, 201811),美国形成的对外负债并不需要付出实 际资源去偿还,美国需要做的就是向世界其他国家供应美元即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 体之下,美元需要先兑换黄金才能支付对外债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国 70% 以上的对外债务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国的对外负债可以通过印刷美元解决。同时,美国 通过经营美元也获取大量收益,美国向国外提供美国国债等避险资产,促使顺差国积累 的贸易盈余通过金融市场回流至美国,美国低成本借入资金,并将其投入于相对高收益 的资产,从中获取利益。
4.2.2贸易逆差与政府外债之间互为条件
一方面,美国贸易逆差是美国政府外债的条件。美国通过政府外债向外输出美元, 随着美国贸易逆差的规模越来越大,贸易顺差国积累的外汇储备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 美国具有金融比较优势,能够提供多样的金融产品,贸易顺差国对美国投资的规模可能 越大。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外债的规模取决于美元的供给,而美元的供给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美国的贸易逆差,即美国的贸易逆差的规模决定了美国政府外债的规模。同时,随 着美国贸易逆差的增加,美国国债也逐年增加,这也会产生一些正反馈效应。一是促使 发行更多国债,以满足国债的购买需求;二是促使不断通过出售国债回流美元,保持美 元币值的稳定。另一方面,贸易顺差国购买美国国债相当于给美国的贸易账户进行融资, 美国可以在更长时间内维持贸易逆差。
4.2.3美元政策转换是美元-债务循环重要支撑 美元在强势和弱势之间的变换是维持美元-债务循环的重要力量。一方面,美国通过 强势美元保障了外资的强劲流入,弥补美国的贸易逆差(李石凯, 2006[李晓•美元体系的金融逻辑与权力一一中美贸易争端的货币金融背景及其思考J] •国际经济评论,2018(06):52-
71+5-6.] [李石凯.强势美元政策:有效性检讨与可持续性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
49]);另一方面,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CEIC,实际有效汇率2010=100
从图 4-6 可以看出,不论是强势美元政策时期,还是弱势美元政策时期,外国持有 美国国债一直呈增长的趋势。19 世纪 80 年代美国面临巨额贸易逆差,而且美国对日本 的贸易逆差占比高达 50%,为了对贸易逆差进行调节,美日等国于 1985 年签署了“广 场协议”,美元大幅贬值,在此期间美国的贸易逆差有所缓解,但在 1991年开始反弹并
50 持续增长,同时期外国持有美国国债呈稳步上升趋势。2001 年,美国受互联网泡沫破裂 的影响,国内经济不景气,国民情绪悲观,加之 911 事件影响,美国开启弱势美元政策, 实际有效汇率从2001 年的126.22降低到2014年的99.17,美国贸易逆差并没有因美元 的贬值而有所改善,相反一直在增长,直到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美元贸易逆差才开始减 少,同时期,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呈现迅速增加的态势,特别是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从 2007 年的 16432 亿美元上升至 2012 年的 40328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 29%,这也 说明弱势美元政策并不会降低美国国债对国外的吸引力。
综上,本文认为美国通过美元政策的转换,既维持了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对于外国 的吸引力,同时也实现了稀释债务的目的。另外,本文认为强势美元政策对于外国资产 的吸引力具有长期效应,外国不会因为美国实行弱势美元政策而不购买美国国债,因此, 美元政策转换增强了外国对美国资产的信心,畅通了美元回流渠道,支撑了美国贸易逆 差。同时,弱势美元政策有助于美国稀释对外负债,获取通货膨胀收益,也有利于美元 -债务循环机制的稳定。
4.2.4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不公平性 美元-债务循环机制实际上是基于美元本位制和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经济失衡的运行 机制,我们需要通过这个现象去发现背后的逻辑。美元-债务循环机制可以分为两个循环, 一方面是全球经济的总循环,另一方面是国际金融资本的循环(图 4-8 中空心箭头表示)。 从全球经济总循环的角度看,美国和贸易逆差来源国之间虽然自身的外部失衡很严重,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是处于一种均衡之中。贸易逆差来源国出口商品并积累了大量的美 元储备,为了抑制本币升值,贸易逆差来源国将美元储备用于购买美国资产,于是美元 回流至美国,美国再拿资金投资于贸易逆差来源国。
 
图 4-8 全球经济的总循环和国际金融资本的循环
 
51
尽管美元-债务循环机制和美国贸易逆差已经维持几十年,且有其存在的制度基础, 但是并不意味着美元-债务循环机制和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是合理的。实际上,美元-债务 循环机制和美国长期的贸易逆差都具有诸多的不公平性,美国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处于不 利地位。
首先,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进口廉价商品,维持国内高消费;贸易逆差来源国依 赖出口促进经济发展,美国与贸易逆差来源国之间形成了一种经济的共生模式,Dooley (2004[ Dooley,Michael P.,Davis Folkerts- Landau,and Peter M.Gaber.2004,“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 The Efects oif Periphery Intervention and Reserve Managcment on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in Center Countries”, NBER Working Paper No.10332.
52])将该模式称为“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只需要印刷美元即可从国外获取本 国所需的商品,美国花费的成本几乎为零。相反,通过贸易逆差的方式,美国不仅输出 了美元,也间接地控制了世界的资源配置,并从中获取国际铸币税。贸易逆差来源国虽 然可以保持贸易顺差,但是实际上中国出口商只能获得微薄的加工收入,而且形成了对 出口市场的高度依赖。
其次,在国际投资方面。贸易逆差来源国将贸易盈余积累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 国债,这支撑着美国的贸易逆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贸易逆差来源国购买美 国国债会导致债券价格上升,根据债券价格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那么意味着美国国债 的利率会下降,从而刺激国内的高消费和低储蓄,进而支撑了美国贸易逆差的局面。第 二,贸易逆差来源国购买美国国债会增加美国金融产品的需求,从需求端拉动美国金融 市场的快速扩张。第三,贸易逆差来源国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提供了廉价的融资,而美 国的海外直接投资的收益率较高,能够从国际金融资本循环中获得利益。
最后,在经济调控方面,美联储既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也是全世界的中央银行。对 于美国国内的美元供给,美联储需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来调控美元的供应和利率,以稳 定美元的市值,但是,对于国外的美元供给,美联储没有维持汇率和币值稳定的义务。 当美元贬值时,贸易逆差来源国不仅会出口减少,其持有的美元资产也会贬值,为了促 进本国经济发展并减少损失,贸易逆差来源国不得不购买美元资产,以稳定美元汇率。
4.3 实证分析
在本章前一节,从美元-债务循环的角度分析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本质。其中,美元和 美国国债是美国从贸易逆差中获得收益的重要载体,本部分将构建 VAR 模型,对美国 贸易逆差与美国政府外债和美元本位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
4.3.1模型介绍和数据、变量的选取
4.3.1.1VAR (向量自回归模型)介绍
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简记VAR)是由Sims ( 1980)最早提出, 是将多个变量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VAR模型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而是直接 考虑多变量时间序列中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VAR模型是非结构化的模型,将经济 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视为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进而揭示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 规律。
4.3.1.2数据和变量的选取
本文选取美国最主要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中国作为代表国家进行实证分析,为分析美 国贸易逆差与美国政府外债和美元本位制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了三个变量进行实证分 析。
本文实证研究涉及美国贸易逆差、美国政府外债、美元本位制三个时间序列变量[本文的VAR模型没有添加控制变量,考虑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由于VAR模型不以金融经济理论为基础,目 的在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二是VAR系统包含的变量个数越多,需要估计的系数就越多,待估系数过多会 使得有效样本容量过小,增大估计误差,降低预测精度。三是本文参考的核心期刊也未加入控制变量,参考论文: 王坤,张书云.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04):26-33. 丁正良,纪成君.基 于VAR模型的中国进口、岀口、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⑵:91-101.
53], 分别记为TD、TB、FER,其中,TD为被解释变量,TB、FER为解释变量。为减少多 重共线性,对美国贸易逆差和美国政府外债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本文数据区间为 2000Q1至2020Q4,共计84个季度数据。
表 4-6 变量的选取和量化方法
变量名 代号 指标 数据来源
美国贸易逆差 LNTD 美国贸易逆差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美国政府外债 LNTB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 Wind
美元本位制 FER 其他国家持有美元储备增量之和 Wind
 
4.3.2实证分析
4.3.2.1变量平稳性检验
一般而言,VAR模型中的每一个变量都必须是平稳序列,如果变量是非平稳的,则 变量必须是同阶单整,并且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在构建 VAR 模型之前,需要对变量 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选择具有普适性的ADF检验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变量FD和 FER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变量LNTB和LNTD在5%的显 著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而这4个变量都为零阶单整,即1(0),为平 稳序列,可以直接进行VAR分析。
表 4-7 变量平稳性检验
变量 ADF 统计值 1%临界值 5%临界值 10%临界值 P值 平稳性
FD -7.623518 -4.072415 -3.464865 -3.158974 0.0000 平稳
LNTB -3.281198 -3.516676 -2.899115 -2.586866 0.0191 平稳
LNTD -3.331063 -3.520307 -2.900670 -2.587691 0.0169 平稳
 
4.3.2.2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主要用于衡量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严格来说,虽然一些变 量在模型构建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并非说明一定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 因此,在构建 VAR 模型之前,有必要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在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前, 需要确定滞后长度,本文采用信息准则进行判断,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表4-8所示。
54
表 4-8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滞后长度 Granger因果性 F值 F的P值 结论
2 LNTB不是LNTD的格兰杰原因 14.9150 3.E-06 拒绝
2 LNTD不是LNTB的格兰杰原因 6.25921 0.0030 拒绝
2 FER 不是 LNTD 的格兰杰原因 4.48166 0.0144 拒绝
2 LNTD不是FER的格兰杰原因 2.88087 0.0622 接受
表4-8可以发现,在5%显著性水平下,LNTD是LNTB的格兰杰原因,LNTB也是 LNTD的格兰杰原因;FER是LNTD的格兰杰原因,而LNTD不是FER的格兰杰原因。 从而被解释变量 LNTD 与解释变量 LNTB 之间具有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被解释变量 LNTD与和控制变量FER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4.3.2.3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确定
为了保证 VAR 模型参数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需要在滞后期与自由度之间寻求平 衡。基于LR (似然比)检验统计量、FPE (最终预测误差)、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 则与 HQ 信息准则五个常用指标对滞后长度进行选择,结果如表 4-4 所示。 5 个检验指 标均确定滞后3期为最后滞后期,因此本文将构建滞后3期的VAR模型,即VAR(3)。
表 4-9 最优滞后阶数确定
Lag LogL LR FPE AIC SC HQ
0 -744.7689 NA 20948.10 18.46343 18.55211 18.49901
1 -502.2342 461.1155 65.61143 12.69714 13.05187 12.83946
2 -487.6304 26.68340 57.19354 12.55878 13.17956 12.80784
3 -457.1082 53.50812* 33.70106* 12.02736* 12.91420* 12.38317*
* 表示根据各评价指标分别选择的最优滞后阶期
 
4.3.2.4 Johansen 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有两个作用,一是判断一组非平稳序列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二是判断
线性回归方程的设定是否合理,因此,本文仍然有必要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避免出
现伪回归现象。一般而言,对于非限制性VAR模型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时,协整检
55
验的滞后期是其一阶差分的滞后期,因此,本文设定的VAR模型滞后期为3,则协整检 验的滞后期为2,。本文采用特征根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根统计量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 表 6.5 所示。 Johansen 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至多 3 个协整关 系的原假设,说明四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至少存在三个个协整关系。
表 4-10 Johansen 协整检验
协整个数原
假设 特征根 特征根迹检验 最大特征根检验
迹统计量 5%显著水
P值 最大特征
根统计量 5%显著
性水平 P值
0 * 0.444108 77.12416 29.79707 0.0000 48.14890 21.13162 0.0000
至多 1 个* 0.185869 28.97526 15.49471 0.0003 16.86197 14.26460 0.0190
至多 2 个* 0.137330 12.11329 3.841466 0.0005 12.11329 3.841466 0.0005
至多 3 个* 0.444108 77.12416 29.79707 0.0000 48.14890 21.13162 0.0000
 
标记*表示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4.3.2.5VAR 模型的动态特征
(1) VAR 模型的平稳性检验
一个有意义的VAR模型必须是平稳的,因此,在建立VAR模型之后,本文进行了
VAR模型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图4-9所示,全部根的到数值均小于1,位于单位圆内,
这表明VAR模型是稳定的,这位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提供了基础条件。
Inverse Roots of AR Characteristic Polynomial
1.5
1,0
0.5
0,0 - —— *
-0,5
-1,0 -
•1.5 1 1 1 1 1 1
-1.5 -1.0 -0.5 0.0 0.5 1.0 1.5
图 4-9 VAR 模型平稳性检验结果
56
( 2)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VAR 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情 况,而是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一个变量受到某种冲击后,其对系统产生的动态影响。 因此,基于VAR模型分别给变量LNTB、FER和FD施加一个单位标准差冲击,可以得 到LNTD的脉冲响应路径。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阶数,纵轴表示美国贸易逆 差受到不同变量冲击的脉冲响应,实现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 离带。
首先看变量美国贸易逆差(LNTD)对美国政府外债(LNTB)的脉冲响应(图4-10 第一行第二列)。给美国政府外债变量一个正向冲击,美国贸易逆差在当期的响应为0, 接着该影响持续上升,并在第3 期达到最大值,为0.026,此后慢慢衰减,并持续较长 时间。这表明,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扩大,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造成中美贸易逆差的扩 大,也说明了,美国政府外债是对美国贸易逆差存在持续性的正向影响。
接着看变量美国贸易逆差(LNTD)对美元本位(FER)的脉冲响应(第一行第三 列)。给美元本位一个单位标准差的冲击,美国贸易逆差在当期的响应为0,随后缓慢上 升,并在第四期达到最大值,为 0.043,随后开始下降,该影响同样持续很长时间,说明 美元本位的提升对美国贸易逆差的扩大具有长期影响,是支撑美国贸易逆差持续的重要 因素。
综合上述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美国的政府外债还是美元本位制, 都对于美国贸易逆差的维持和扩大有着持续性影响。美国利用美元本位制的地位,通过 政府外债的形式,引导贸易顺差国的美元回流,进而弥补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并且美 国的政府外债的规模越大,美国贸易逆差的规模就会越大,并且这一机制具有持续性作 用。
接下来看美国政府外债(LNTB)对美国贸易逆差(LNTD)的脉冲响应(第二行第 一列)。给美国贸易逆差(LNTD) 一个单位标准差的冲击,美国政府外债(LNTB)在 当期的响应为0.017,随后该影响开始下降,再第二期达到最低值,为0.005,随后一直 保持正向的影响,影响具有长期性。这说明,当美国贸易逆差扩大时,美国的政府外债 也会扩大,这是因为美国贸易逆差向其他国家输出了美元,而其他国家会将部分贸易盈
57
余的美元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综上,也说明美国政府外债和美国贸易逆差之间是相互的 正向促进作用,说明美元-债务循环机制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加强的循环,而非静态的、 单一的循环。
最后,分析变量美元本位(FER)对于美国贸易逆差(LNTD)的脉冲响应(第三行 第一列)。给美国贸易逆差一单位的冲击,美元本位在当期的响应为29,随后第二期该 影响降低至-58,此后,该脉冲响应函数正负交替,这也说明美国贸易逆差的扩大对于美 元本位的影响机制复杂,不确定程度高。
 
( 3)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变化的贡献度,进一步判断不同 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图4-11为变量美国贸易逆差(LNTD)的方差分解组合图。
在第二期,美国贸易逆差的波动的 84.5%由自身解释, 0.31%由美国政府外债解释, 4.88%由美元本位解释。随后美国贸易逆差自身解释的贡献度逐渐降低,至第十期,美 国贸易逆差波动的自身贡献度为 71.68%,美国政府外债的解释贡献度达到 7.22%,美元 本位的解释贡献度达到 21.09%。方差分解的结果在一定程度肯定了美国政府外债和美
58
元本位制对于美国贸易逆差的影响。
 
图 4-11 LNTD 方差分解
4.3.2.6实证分析小结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本文发现,美国政府外债和美国贸易逆差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 联系,美国政府外债对于美国贸易逆差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美国贸易逆差对于美国 政府外债也有着正向影响,并且该影响都具有长期性。这也说明美元-债务循环机制是一 个动态的、不断加强的循环,而非静态的、单一的循环。此外,本文还发现,美元本位 制对于美国贸易逆差的具有显著性影响,并且对美国贸易逆差的解释力较高,这也说明 美元本位制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核心支撑因素,同时,实证分析表明美国贸易逆差对于美 元本位制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其具体影响还需要深入探究。
实证分析的结论验证了前文提出的美元-债务循环机制,一方面,美国利用美元本位 制的优势向外输出美元,并主要以政府外债的形式吸引美元回流,从而支撑并强化美国 的贸易逆差。实际上,美国对中国等国家的贸易逆差,其实是美元本位制和美国对外负 债的经济模式的必然结果,如果没有美元本位制的支撑,没有美国对外负债的经济运行 模式,美国的贸易逆差难以持久运行。
4.4小结
第一,美国贸易逆差的利益主要包括:美国进口廉价商品支撑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 美国获取了大量国际铸币税,并且国际铸币税最终将通过财政部和美联储的政策协调分 配给美国国民和美国企业;美国通过美元贬值升值循环、金融危机等方式转移风险和成 本。第二,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获取利益的机制是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美国获取的利益是 在不断扩大的美元-债务循环中获得的,该机制包括三个步骤,分别是制造贸易逆差、发
59
行国债和美元贬值。美国以商品和服务为载体输出美元,以美国国债为载体回流美元, 形成了美国与贸易顺差国之间的商品和资本循环,当贸易逆差和对外负债积累到一定程 度时,美国会通过美元贬值稀释债务,获取通货膨胀收益,同时,在美元-债务循环机制 中,贸易逆差和对外负债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三,实证分析验证了美国政府外债 与美国贸易逆差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并验证了美元本位制对于贸易逆差的支撑作用。
60
5支撑美元- 债务循环机制的制度基础分析
美元-债务循环机制在逻辑上具有自解体性,在不断扩大的美元-债务循环中,会不 断瓦解美国的实体经济基础,使得美国的经济空心化加剧,美国与贸易顺差国之间失衡 会不断加重,但这不意味着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不可持续,只要支撑基础持续存在,那 么美元-债务循环机制就可持续。本章将介绍支撑美元-债务循环的制度基础及其未来趋 势。
5.1支撑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制度基础
5.1.1货币层面
5.1.1.1美元的国际货币中心地位
美元不仅具有传统上的货币的职能,同时具备了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职能,美元 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美元是国际交易中主要结算货币。1973 年,石油-美元定价机制建立。美元 在全球石油市场和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增加了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依赖。同 时,国际大宗商品基本采用美元计价。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 2019 年国际的跨境信 贷和债务证券中,超过四成使用美元计价,意味着全球有大量的非美国的借款人,比如 一些跨国企业和主权国家;在国际的支付和贸易当中,美元的使用比例也达到了四成; 有超过八成外汇交易所对的货币都是美元。第二,美元是世界主要的外汇储备资产,截 止2021 年3月,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总额中占55.62%,远远甩开了排在第二名的欧元, 欧元占比为19.22%,处于第三的日元仅仅占 5.51%。
使用美元能降低国际贸易和借贷的交易成本,使全球对美元产生了路径依赖。如果 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使用某一种货币,一国不使用该货币的交易成本非常高,如果 该国选择使用这一货币,交易成本将大幅降低。然而,一旦确定国际中心货币,其他国 家就会对该货币产生路经依赖,即便出现重大的外部经济冲击,也很难动摇该货币的中 心地位。例如,在美国次贷危机前后,美国国债仍然是全球最好的避险资产,境外对美 国国债的持有量仍然在增加。虽然美国在危机后实行量化宽松,投放了大量货币,导致 美元资产缩水,但是美元资产的安全性难以被动摇,美国国债仍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全球各国对美元的路经依赖在贸易逆差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不断得到强化。美国
61
的贸易逆差越大,贸易顺差国所累积的美元储备就会越多,对于美元的路经依赖会进一 步加深,贸易顺差国将更难推行本国的货币国际化。同时,使用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 货币的商品越多,在国际贸易交易中流通的美元就会越多,就会有更多的美元回流美国, 美国获取的国际货币利益就越多。
5.1.1.2美国对外债务本币计价机制
美国的本币外债占比在 70%1以上,截止 2021 年 3 月末,美国本币外债的占比为 84.62%。从外债的发行的主体看,截止 2021 年 3 月,美国一般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的 外债比例占 37%,其中,美国国债已经成为外国官方主要的外汇储备资产。
美国本币外债有很多好处。第一,可以规避日常外债头寸的损益变动,还不用担心 出现债务危机时美元会贬值,相反,在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各国抛售美国国债带来的损 失将更大,他们为了稳定美国国债的价值,纷纷增持了美国国债。第二,扩大了美国货 币政策的外溢效用,例如美联储的加息和降息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郭栋(2019[ 数据来源: wind 。] [郭栋•美国国债利率对中国债市宏观基本面冲击及两国利率联动时变效应研究——基于GVAR和TVP-VAR模 型的实证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19(04):55-65.
62]) 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由于中国、日本和欧元区是美国国债 的主要外国官方持有者,大量的美债持有导致受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第三,美国 可以通过调节美元的发行来控制外债的成本。例如,美国可以通过通货膨胀削减外债成 本,但会对美国政府的信用造成损害。
5.1.2金融层面
世界银行曾构建了衡量一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金融深度、金融效率、 金融稳定和金融准入四个衡量维度。本文在世界银行的指标中,分别选取 1 个指标表示 金融深度、金融效率、金融稳定和金融准入,指标分别是股票市场市值/GDP、股票市场 交易率、股票价格波动以及企业新债券发行/GDP,通过两两指标组合,分析美国金融市 场发展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根据图所示,与其他国家对比,美国金融市场在金融深度(153.21)、金融效率(133.27) 和金融准入(5.47)三个维度明显优于其他国家,但在金融稳定(11.02)方面,美国的
5支撑美元-债务循环机制及利益实现的制度基础分析 优势尚不凸显。美国金融市场在规模性、流动性具有优势。从股票市场看,2021年 6月, 美国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成交金额为 2.65 万亿美元,是东京证券交易所、伦敦证 券交易所、德国证券交易所的 4.45 倍、14.66倍、16.74 倍;从债券市场看,美国的债券 存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截止 2020年 1月,美国债券存量为45.61万亿美元,中国债券 存量为 15.77 万亿美元,日本为 13.47 万亿美元,英国为 6.45 万亿美元,中国、日本和 英国的债券存量加在一起也不及美国。
美国依靠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霸权国地位,通过经济利益引导资本的流动,当债务国 拥有国际资本流动的控制权时,将大大降低债务国在债权债务关系中的被动性。与同时 期其他国家相比,美国金融市场更加先进,美国金融市场有完善的市场交易规则、充足 的市场流动性、成熟的市场运行制度、丰富的金融创新工具等,全球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在美国金融市场内都能得到满足。同时,美国国债也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63
 
图 5-1 金融市场发展维度之间的关联性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全球金融发展数据库,原始数据包含 241 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剔除数据 缺失样本后,样本量分别为 54, 49, 61, 59, 52。金融稳定、金融效率、金融深度和金融准入采 取的指标分别是股票价格波动、股票市场交易率、股票市场市值/GDP和企业新债券发行/GDP表 示。
5.1.3多边机构层面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并创建了世界经济治理的三大支柱,分别是国际贸易 领域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国际金融领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
64 经济援助领域的世界银行(WB),三大国际性经济组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不容忽 视的作用。三大机构表面上是国际多边组织,具有公益性和权威性,但是其背后却受到 美元利益的驱动和美元霸权的干预。
世界银行的建立是为了帮助欧洲和日本战后经济重建,同时辅助非洲、亚洲和拉丁 美洲的经济发展,致力于消除极端贫困和促进共同繁荣。美国在世界银行的特权主要体 现在投票权和行长任命权。投票权是世界银行治理的一个核心问题,美国是世行股份的 第一大持有人,拥有投票权226178票,占总投票数的17.37%。2010年世界银行通过第 二阶段投票权改革,美国的投票权占比降低为 15.85%[ 资料来源:https://www.gmtlight.com/industry/show/520/]。世界银行资成立以来,包括现 任行长在内的 13 任行长都是美国人,世界银行行长的选任缺乏制度规范和透明度,没 有公布行长应该具备何种专业技能,也没有公布行长选拔的具体程序。美国为了维护本 国利益,干预着世行的发展融资决策,包括贷款金额和被资助项目的数额以及贷款分配 的速度,例如,当一国是美国的贸易伙伴国时,该国得到世行贷款的比例会显著提高, 美国还会利用贷款金额发放的权利向经济落后的国家购买选票等(宋锦, 2019[宋锦.美国在世界银行的影响力下降了吗——从世界银行发展融资分布得岀的证据J].世界经济与政 治,2019(10):74-98+158-159.])。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政府间缔结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由于关税总 协定的原则在概念、标准和程序上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美国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能够扩大适用范围,看似公平自由的贸易,实则是美国通过复杂的制度安排掩盖了贸易 的不对称性。在关税总协定的人事任命也受到美国干预,关税总协定的四个副总干事之 一通常是美国人,并且在总干事的竞选中,美国偏向支持西方人担任。
IMF负责统管国际金融,IMF的政策制定对于国际经济有重大影响力,因此,美国 非常看重对IMF的主导权。自IMF建立以来,美国在其决策和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用。和世界银行类似,美国对IMF的控制也主要体现在投票权和人事任命上。目前美国 拥有17.43%的份额,16.5%的投票权[ 资料来源: https://www.imf.org/en/About/executive-board/members-quotas
65],美国在IMF的重大事项决策中拥有否决权,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IMF的总裁任命往往是由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共同协商决定的,总 裁往往是欧洲成员国担任,副总裁往往是美国人担任,此外美国倾向于选用毕业于英语 授课学校的毕业生,依靠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政策观点渗透进IMF,从 而更好地为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
5.1.4法律层面
美国能够建立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美国的综合经济实力,美国 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还通过“打老二”的战略手段(伍山林, 2018[伍山林.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应对中美贸易争端[J].国际贸易,2018,(6): 34-38.])维持霸权地位。 在美国“打老二”的战略手段下,频繁对中国企业和个人滥用“长臂管辖”,“长臂管辖” 已经成为美国维护霸权地位的法律手段。
美国对我国滥用长臂管辖的原因非常广泛,例如,美国单方面认定我国违背国际贸 易的公平与正义/我企业和个人不履行国际制裁决议、单方面认定我国相关企业垄断美 国市场等理由[徐超,单超.美对我滥用“长臂管辖”及其应对[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2(06):38-42+95.
66]。美国通过长臂管辖将全球的跨国公司和个人纳入美国的法律体系中,这 本质上就是美国霸权主义和法律帝国主义的重要体现,而且是推行美国价值观的重要载 体,已成为美国干预其他国家内政的重要工具和维护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载体。
5.2 支撑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制度基础逐渐弱化
5.2.1美元国际地位下降,去美元化已经开始
去美元化指美元国际地位受到其他货币的威胁。自特朗普上任以来,提出了“美国 优先”战略,对一些国家实行金融和贸易制裁,一系列措施降低了外国对美元的需求, 也削弱了美元的国际信用,为了摆脱美国的金融和贸易制裁,世界各国纷纷加入去美元 化的队伍。
第一,地区金融一体化对美元霸权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在欧元区内,成员国之间的 贸易均不采用美元进行结算,欧元区内各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也很低,欧元区是区 域货币一体化非常成功的区域。第二,石油非美元化进程加快,多国推出以非美元计价 的石油期货。例如, 2019 年初,为了绕过美国的制裁直接与伊朗交易,欧洲三大巨头成 立了一个“贸易往来支撑工具”(INSTEX)机制,也称为欧洲-伊朗结算机制。第三,美 国国债的外国持有量呈边际递减趋势,一些国家减持美国国债。第四,美国在全球外汇 储备中所占的份额呈下降趋势。 2015 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储备体系中,美元的份额占到 66%[ 数据来源: wind。],此后一直呈降低的趋势,2021 年第一季度降低至59. 54%,下降了6.46个百分点。 英镑从2015年第一季度的3.83%上升至2021 年第一季度的4.7%,上升了0.87个百分 点;人民币从2016年第四季度的1 .08%上升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2.45%,上升了1 .37 个百分点。
5.2.2美国国债可持续性正在减弱
美国国债之所以受到全球各国的欢迎,与美国的政府信用、经济基础以及发达的金 融市场密切相关,因此美国国债是否可持续也取决于美元的信用和经济发展。然而,从 美国国债的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疫情之下,美国国债发行规模膨胀,另一方面,美 国国债的外国持有者逐渐减持,美国国债的可持续性正在减弱。
第一,美国国债不断积累,负债率已经超过国际安全警戒水平。 2018 年 12 月,美 国未偿还公共债务总额为21.97[ 数据来源:美国财政部 https://www.treasurydirect.gov/govt/reports/pd/mspd/mspd.htm]万亿美元, 2019 年12 月,未偿还债务余额上升至 23.20 万亿美元, 2020年12月,上升至27.75万亿美元,截止2021年8月,美国未偿还公共 债务余额已经达到28.43万亿美元。美国在2020年的名义GDP为20.93万亿美元,美 国的未偿还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132.58%,说明美国的GDP已经无法覆盖 美国的公共债务。 2020年其他国家持有美国国债达到7.07[ 数据来源:美国财政部 https://home.treasury.gov/data/treasury-international-capital-tic-system-home-page/tic- forms-instructions/securities-b-portfolio-holdings-of-us-and-foreign-securities
67]万亿美元,其中外国官方持 有为4.19万亿美元,分别占GDP的33.78%和20.01%,国际通行标准下,公共债务占 GDP的比重警戒线为60%,外债占GDP比重的警戒线为20%,美国的负债率已远远超 过国际警戒线。第二,美国国债持有者分布不平衡。 2020年日本等42个国家持有美国 国债的总额达到6.75万亿美元,占比为95.44%,其中,持有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占比为 3.37 万亿美元,占比达到 47.66%。日本和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比重呈现边际递减的趋 势。 2000 年中国和日本持有占 37.23%, 2004 年上升至49.36%,随后开始减少,知道 2014年该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 2015年下降至38.55%,外国投资者持有量呈现边 际递减的趋势, 2020 年该比重已经降低至 32.86%。第三,虽然外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总 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自 2000 年起,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 的总量一直在上升,直到2015年和2016年出现下降,分别较上年下降0.224%和2.3%, 2017 年总量又开始回升。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了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 2007年至 2012年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的年增长率都在 10%以上, 2008年增长率达 到 30.88%, 2013 年开始呈现边际递减现象。中国、俄罗斯等已经在逐步减少美国国债 的持有量,中国自 2015年开始减少, 2015年持有 1244.3 十亿美元, 2020 年持有1069.9 十亿美元,五年减少了174.4十亿美元;俄罗斯2017年持有的美国国债为102.5十亿美 元, 2018年减少至13.2十亿美元,一年抛售了 87.12%的美国国债;巴西从2018年开始 逐渐减持,巴西2018 年持有303.1 十亿美元, 2020 年减少至281.8十亿美元。
5.3小结
本章从货币层面、金融层面、多边机构层面和法律层面全面分析了支撑美元-债务循 环机制的基础,同时分析了外部经济体的支撑因素。此外,进一步分析该机制和利益实 现的基础的薄弱之处,主要体现在美元国际地位下降以及美国国债可持续性正在减弱两 方面,这也意味着支撑基础正在逐渐被瓦解,中国应抓住美国的薄弱之处做出应对。
68
6结论与启示
6.1 主要结论
第一,美国的贸易逆差并没有给美国带来实质性损害,相反美国能不断从贸易逆差 中获得利益,从长期来看,美国政府改变贸易逆差格局的意愿不足。本文通过分析美国 宏观经济政策与美国贸易逆差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历次美国贸 易逆差恶化的重要因素,据此推断出美国的贸易逆差必然能够给美国带来经济利益,因 为如果贸易逆差给美国带来的损害更大,那么美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然会采取政策 组织贸易逆差的恶化。
第二,美国的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是同时期的高增长经济体,这分析表明美国通过 贸易逆差将自身经济发展与高增长经济体绑定在一起,分享了贸易逆差来源国高增长的 巨大收益和红利。
第三,国际铸币税是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得到的主要利益。美国在 1970-2020 年获取 的狭义名义铸币税流量为5158亿美元;截止2020年美元的名义狭义国际铸币税(M0) 存量为31239亿,名义狭义国际铸币税(M1)为107007亿美元,名义狭义国际铸币税
(M2)为115687.2亿美元;在1981-2020年共获取的投资利差收益达到14962.89亿美 元;在1981-2020年共获取的通货膨胀收益(M0)为6408.49亿美元,通货膨胀收益
(M1)为9839.73亿美元,通货膨胀收益(M2)为36859.22亿美元。同时,美国获取 的国际铸币税最终将通过美联储和财政部的政策协调转化为美国企业和美国国民的福 利。
第四,美元-债务循环机制是美国贸易逆差获取利益的重要机制,其中美元和政府外 债是美国从贸易逆差中获取利益的重要载体。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美国政府外债和贸 易逆差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同时验证了美元本位制的对于美国贸易逆差具有重要的支 撑作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发达的金融市场、在国际多边机构地位以及长臂管辖是 美元-债务循环机制及利益实现的重要基础。
6.2启示
美国贸易逆差的背后是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运行,背后支撑因素涉及货币、金融、 多边机构、法律、军事等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美元霸权的特殊性。
69
在短期来看,中国应该转变贸易发展战略,寻求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由经济外循 环发展向内循环发展转变;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是化解美元-债务循环机制的重要 途径,中国要积极打造自由发达的金融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6.2.1 充分统筹财政货币工具,推动向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转变
整体观是贯穿本文的方法论。美国贸易逆差是美国长期战略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美国贸易逆差背后的美元-债务循环机制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元-债务循环机制 实际上是一种追求自我利益和规避自身风险的自利性“大国财政”[傅志华,李成威.从大国财政看中美“贸易战” [J].财政科学,2019(03):5-8+39.
70],通过“美式大国财 政”取得国际贸易的主导权,从而在全球获取利益和转移风险。由此可见,美国贸易逆 差问题不仅仅是贸易领域的问题,我们要将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置于美国全球战略、国家 发展之下考虑,将贸易问题、财政问题和金融问题结合起来分析,从整体观的视角看待 美国贸易逆差问题能够理解其本质与影响,中国才能找到应对的策略。
中国想要应对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实际上是要打破美元-债务循环机制对我们的约 束。想要打破约束,中国要突破国内思维的限制,从全球战略竞争的角度制定国内经济 政策,融合看待贸易问题、财政问题和金融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大国财政的思维。因此, 中国应对美国贸易逆差,不能够局限于贸易领域的反击,而要充分挖掘财政工具和货币 工具,统筹运用关税、投资、国债等工具,推动向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转变。
6.2.2转变贸易发展战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为提升我国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我国应该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第一,提高产 品技术含量,进而提高国际分工地位。中国在对美贸易中获得收益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下游位置,因此,提高岀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对于降低美元-债 务循环对中国的消极应该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积极开阔海外市场,分散岀口。中国需要积极地开拓其他市场,分散岀口不 仅能够降低岀口地集中所带来的风险,也能够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首先,中 国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产品,当前,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在逐渐降低,同时, 中国制造的产品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升,对此,中国需要在制造成本和技术含量之间平 衡,打造具备成本和技术优势的高竞争力产品。其次,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发展中国家 的潜力大,进入门槛较低,未来中国要积极与发展中国开展经济合作。
第三,加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往来,巩固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东南 亚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十分密切,中国是东南亚主要的商品出口国,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 广泛的市场。但是,目前的模式仍然以进口东南亚中间产品,加工后出口至美国等市场 为主,中国作为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来说,与美国的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者的差距较大。 对此,中国要发展经济,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6.2.3加快金融转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中美的两极格局中,中国处于贸易国家的角色,而美国则是金融国家,美国能够 从贸易逆差中获得收益离不开美元本位制和美国的金融市场。反观中国,在中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然而金融体制改革却滞后于经济发展,对 此,我国想要在对外贸易中获取更多的收益,应该加快金融转型,缩小与美国之间的金 融差距。具体措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推进国内金融市场建设,另一方面要推进人民 币国际化。
推进国内金融市场建设,就要完善监管、加快创新、推动金融市场开放。首先,建 立健全中国金融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推动金融市场的统一监管,提升监管效率,避免监 管的不公平和低效率;其次,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政府要在技术、发展战略等层面对金 融创新进行引导,积极培育金融创新产品,加大对已有金融创新产品的评价和监管,真 正实现金融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最后,要大力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分区域、分内 容地进行开放。上海作为中国的而经济中心,金融市场发展较好,因此要大力建设上海 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要加快东部地区的金融市场开放,可以先建立试点区域,再逐步 开放至中西部地区。此外,资本账户的开放可以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突破口。
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具体措施包括四点。一是要鼓励使用人民币进行“一带 一路”国家贸易结算,巩固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跨境结算的基础交易性需求。同时,人 民币的使用领域不应局限在实物贸易,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中国应鼓励人民 币在跨境电子贸易中的使用。二是要扩大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投融资活动。“一带 一路”的基建面临资金缺口,特别是铁路、通信、能源等领域。中国应抓住需求,进一
71
步开放资本账户,积极推动中国基础设施走出去。此外,亚投行是“一带一路”基础设 施建设重要的资金中介,中国应加大资金投入,高效利用资本,并且逐步增强人民币在 亚投行资金使用中的计价占比、贷款占比等。四是推动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提 高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比例。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明确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 位,通过金融政策支持、金融机制改革等措施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功能扩大至“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加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在岸人民币市场的联系,加强国 内外金融机构、国企企业之间的合作。第二,鼓励全球离岸市场的建设,加强各个市场 之期间的联系。例如,新加坡最为东南亚自由贸易的集散地,同时作为“一带一路”的 重要节点,在人民币的跨境结算中有着显著的优势,因此,中国应支持新加坡人民币离 岸市场的建设,加强中国与新加坡的金融合作。
6.2.4推动国际多边组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提升中国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美元-债务循环机制运行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美国在国际多边组织中占据优势,通 过主导 IMF、WB 和 WTO 等国际多边组织,强化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主导地位。为 了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充分反映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有必要 推动国际多边组织改革。例如,进行IMF的份额改革,研究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的 使用范围等。
与此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提升中国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例 如,中国应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机遇,加快推进高水平制度型 开放,推动全球投资机制创新和贸易机制创新,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全球 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更多贡献。
6.2.5建设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稳固财政,为国家治理和全球公共治理提 供有力支撑
一国的国家治理水平和全球公共治理水平是一国财政能力的体现,同时,财政从基 础层面决定了国家治理的水平。因此,为了有效支撑中国的国家治理和全球公共治理, 我们要建设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稳固财政。建设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财政,就要推动财 政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行财政支出制度改革。从支出方式、支出覆盖
72
范围、支出规模三方面进行改革,在支出方式上,加大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 在支出范围上,扩大覆盖范围至偏远地区,改善偏远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在支出规模 上,要加大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二是优化税收结构。 首先是提高直接税的比重,提高纳税人公共服务参与积极性,其次是完善地方主体税种, 最后是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等税种改革,建立健全税收体制。三是实行预算制度改革。主 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提高预算编制的法治化,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预算的运作,另 一方面是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可以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预算编制审核监督中,并 在预算编制完成后向社会公布。
73
参考文献
[1]包群,阳佳余金融发展影响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吗[J].世界经济,2008
(3): 21-33.
[2]陈卫东,边卫红,郝毅,赵廷辰.石油美元环流演变、新能源金融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研 究J].国际金融研究,2020(12):3-12.
[3]陈宝森.美国的债务经济和全球经济失衡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03):1-8.
[4]陈英.从“过剩经济”到“债务经济”——当今发达经济运行的新特征[J].当代经济研 究,2010(01):11-16.
[5]陈雨露,王芳,杨明.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兼论人民币 的国际化问题J].经济研究,2005(02):35-44.
⑹程恩富,夏晖.美元霸权:美国掠夺他国财富的重要手段[J].马克思主义研 究,2007(12):28-34.
[7]刘尚希.大国财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丁剑平,刘璐,张冲.美国贸易逆差形成中的“潜在的反比较优势现象”—对“汇率操纵 逆差说”的反驳J].财经研究,2019,45(11):83-96.
[9]段彦飞.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J].美国研究,2008(04):53-64+3-4.
[10]丁振辉,陈苗.美国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J].当代经济研究,2013(09):78-82.
[11]高海红.布雷顿森林遗产与国际金融体系重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03):4-29+156.
[12]柯静.特朗普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20(09):32-40+59.
[13]傅志华,李成威.从大国财政看中美“贸易战” [J]财政科学,2019(03):5-8+39.
[14]郭嘉,毛翀.美元的国际铸币税问题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05):76-80.
[15]郭敏,安亚琼.发达国家债务经济可持续性现状与趋势[J].现代国际关系,2013(10):60- 68.
[16]郭栋.美国国债利率对中国债市宏观基本面冲击及两国利率联动时变效应研究—— 基于GVAR和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9(04):55-65.
[17]黄光锋,杨国才.基于全球价值链调整的中美贸易利益与结构[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1,40(05):90-99.
74
[18]黄晓龙.全球失衡、流动性过剩与货币危机——基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视角 [J].金融研究,2007(08):31-46.
[19]黄欣.美元循环机制的分析及启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
[20]何二龙,黄俊立.外循环、贸易失衡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J].湖北社会科学,2021(10):86- 93.
[21]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2]韩保庆.美元本位对美国贸易失衡的影响一一兼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价格月 刊,2021(10):15-23.
[23]贾根良.贸易平衡、财政赤字与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J].财经问题研 究,2020(08):3-11.
[24]李宝伟,张云,王鑫,徐皓.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和货币金融优势探究[J].政治经济学评 论,2020,11(04):134-160.
[25]刘爱文,陈洪良.美国金融霸权基础虚化的逻辑演进及其危机指向[J].当代经济研 究,2020(08):73-81+113.
[26]刘凯.加征关税如何影响美国贸易逆差及全球福利——基于美元本位下两国动态一 般均衡框架的分析[J].金融研究,2020( 12) :56-74.
[27]李政,刘淇,鲁晏辰.主权债务风险跨国溢出研究一一来自频域的新证据[J].金融研 究,2020(09):59-77.
[28]李铮,邓晓兰.宽松货币政策与国际铸币税——基于开放经济下货币搜寻模型的分析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08):28-40.
[29]李晓,周学智.美国国际投资头寸结构与对外资产负债利差——兼论中美金融关系的 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5(12):34-43.
[30]刘宏青,衡丙权.铸币税、世界货币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释 [J]财经理论研究,2015(05):14-22.
[31]聂丹.浅析对铸币税、国际铸币税的正确认识与测算[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9,41(05):120-125.
[32]陆军荣.全球美元存量与流量到底有多少又在哪里[N].上海证券报,2008-06-
75
30(A08).
[33]李斌.国际货币的铸币税收益J].社会科学家,2005(05):66-70.
[34]李扬,余维彬.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面临的挑战[J].国际金融研究,2006(02):12-18.
[35]李晓,周学智.美国对外负债的可持续性:外部调整理论的扩展[J].世界经 济,2012,35(12):130-155.
[36]李晓.美元体系的金融逻辑与权力——中美贸易争端的货币金融背景及其思考J].国 际经济评论,2018(06):52-71+5-6.
[37]李新功.论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的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08(01):21-25+35.
[38]李向阳.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19-21.
[39]李炯,孙宁华.从美元债务循环的角度看美国金融危机[J].经济界,2009.
[40]廖泽芳,雷达.全球经济失衡的利益考察一一基于估值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 究,2012(09):3-10+87.
[41]李翀.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一一发达国家的三重贸易利益[J].世 界经济与政治,2005(11):65-70+8.
[42]刘爱成.里根一美国梦[J].人民论坛,2004(07):33-34.
[43]李翀.关于国际铸币税收益的探讨[J].当代经济研究,2012(08):68-72.
[44]雷达,黄族胜.21世纪以来美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全球失衡[J].甘肃社会科 学,2008(04):153-157.
[45]雷达,赵勇.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J].世界经 济,2009,32(01):62-71.
[46]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7.
[47]马光明,赵峰.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的“去美元中介效应”测度——理论分析与实证研 究[J].国际金融研究,2021(01):45-54.
[48]沈国兵.美元弱势调整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5,50(04):77-91.
[49]尚丽娜.人民币国际化:从国际铸币税角度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22(2):
54-97.
76
[50]宋锦.美国在世界银行的影响力下降了吗一一从世界银行发展融资分布得出的证据 [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10):74-98+158-159.
[51]宋芳秀,李庆云.美元国际铸币税为美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分析[J].国际经济评 论,2006(04):54-56.
[52]王朝阳,宋爽.一叶知秋:美元体系的挑战从跨境支付开始[J].国际经济评 论,2020(02):36-55+5.
[53]王道平.基于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的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研究[D].南开大学,2012.
[54]王达,高登•博德纳.主权债券泡沫、美元依赖性与数字金融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J]. 国际经济评论,2020(05):123-136+7-8.
[55]吴志成,李颖.中美全球治理战略比较[J].现代国际关系,2021(10):1-9+63.
[56]伍戈,李斌,戴雨汐,钟益.债务与经济危机一一基于分部门债务及债务波动性视角[J]. 国际金融研究,2020(09):44-55.
[57]王旭琰.经济金融化的内在矛盾与美国全面危机的形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20,22(06):12-24.
[58]王岚,盛斌.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中美增加值贸易与双边贸易利益[J].财经研 究,2014,40(09):97-108.
[59]伍山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 —— 以美国重商主义形态演变为线索[J].财经研 究,2018,44(12):18-30.
[60]伍山林.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应对中美贸易争端[J].国际贸易,2018, (6): 34-38.
[61]吴毅,杨海曼.美国长期贸易逆差原因及其现行政策的探析[J].经济论坛,2006(06):43- 44.
[62]王佳琪.美元本位制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
[63]徐超,单超.美对我滥用“长臂管辖”及其应对[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2(06):38- 42+95.
[64]杨静.从对美元国际铸币税的研究到对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 版),2009(12):288-289.
[65]于春海.贸易赤字、债务可持续性与美国的贸易政策行为[J].政治经济学评
77
论,2019,10(04):108-128.
[66]攸频,万志宏.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与经济危机一一基于经常账户平稳性的视角 J].上海经济研究,2009(05):12-21.
[67]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03):31-41.
[68]王旭琰.经济金融化的内在矛盾与美国全面危机的形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20,22(06):12-24.
[69]张华,刘昌黎.美国双赤字剧增与美元流出流入J].国际金融
[70]张丽娟,郭若楠.美国贸易逆差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的研 究[J].美国研究,2019,33(03):9-25+5.
[71]邹玉娟.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及其原因分析J].财贸经济,2007(12):93-98.
[72]钟红,刘家琳.债务型资本流动对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影响研究[J].国际金融研 究,2021(04):43-56.
[73]张锐.美国国债的扩张机理、风险揭露及其溢出效应J].对外经贸实务,2021(11):8-14.
[74]Baldwin R. Exporting the Capital Marke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apital Market Imperfections [M]. Orth Holland, Amsterdam, 1989.
[75]Baxter M.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Business Cycles[J].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5, 3: 1801-1864.
[76]Becker B, Greenberg D. The Real Effects of Finance: Evidence from Exports [M]. Mimeo,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3.
[77]Cline,William R.“The Case for a New Plaza Agreement,"Policy Brief. No.PB05-4,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December 2005.
[78]Caballero J, Farhi E, Gourinchas O. An Equilibrium Model of Global Imbalances and Low Interest Rates [R]. NBER Working Paper, 2006.
[79]Dooley,Michael P.,Davis Folkerts- Landau,and Peter M.Gaber.2004,“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 The
[80]Efects oif Periphery Intervention and Reserve Managcment on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in Center Countries”, NBER Working Paper No.10332.
78
[8 1 ] Edwards, S. 2005. “Capital Controls, Sudden Stops and Current Account Reversals,” in S. Edwards (ed):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forthcoming.
[82]Eichengreen, B. Global Imbalances and the Lessons of Bretton Woods [J]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4, 10497. http://www,nber.org/ papers/w10497.
[83]Goldstein M, Nicholas, Lardy. China's Exchange Rate Dilemma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 , 2006, 422-26.
[84]Keith Pilbean, International finance, Macmillan, London, 1992年版, 第 293、 360页。
[85]Lekha Chakraborty. Monetary Seigniorage in an Emerging Economy: Is there a scope for “free lunch” infinancing public investment? [A]. Monetary Research Center (Bulgaria) [C], 2014.
[86]Michael Dooley, David Folkerts -Landau and Peter Garber. An Essay on 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R].NBER Working Paper, w9971, September,2003.
[87]Manfred f.M. Neumann. Seignio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 Much Does the U. S. Government Make fromMoney Production? [J]. Review, 1992 (2):29-40.
[88]Ronald McKinnon and Gunther Schnabl. China's financial conundrum and global imbalances, BIS Working Papers, No 277. March 2009.
[89]R. Hausmann, F.Sturzengger (2005) , U.S. and Global Imbalances: Can Dark Matter Prevent the Big Bang? Working Paper.
[90]Richard N. Cooper. Living with global imbalances: A contrarian view.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8,2006, 615-627.
[91]Stanley Aronowitz; William DiFazio. The Jobless Future-Afterword: Going beyond the Current Crisis [J].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America, 2010, pp. 360.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ngjilei/guojijinrong/4509.html

上一篇: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研究 经济规模视角

下一篇:DH 工业公司国际贸易融资策略研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