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 命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10-08 10:16
目录
绪言 1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7
第一章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形成 9
第一节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9
一、 产业革命引发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9
二、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10
第二节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理论来源 11
一、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历史使命思想 11
二、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无产阶级思想 12
三、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 12
第三节《共产党宣言》之前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发展 13
一、 从“中学时期”到“莱茵报”时期 14
二、 从《论犹太人问题》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7
三、 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20
第二章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基本内容 24
第一节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指向的目标 24
一、直接目标:消灭私有制 24
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27
第二节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提出的依据 29
一、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9
二、 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 30
三、 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 32
第三节 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的策略 34
一、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34
二、 实施暴力革命 36
三、 消除各种错误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 38
III
四、争取无产者的国际联合 40
第三章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42
第一节《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理论价值 42
一、 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科学化的重要体现 42
二、 是论证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学说的重要依据 43
三、 是推动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形成的关键环节 45
第二节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现实意义 47
一、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供价值指引 47
二、 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47
三、 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支撑 48
四、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来源 48
结语 50
参考文献 51
致谢 56
IV
绪言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在马克思主义 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近两百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断创新发展, 成为开放的理论体系。170 多年前《共产党宣言》诞生,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无产 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科学化、系统化。至今,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依然为人类 社会发展、实现解放、实现共产主义指点迷津,是改造现实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9 世纪 40 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得到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经验进 行反复总结,发现了无产阶级蕴含的革命力量,这股力量足以打破资本主义社会 的平衡,让无产阶级站立起来,获得解放与自由。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 《共产党宣言》诞生了,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纲领性著作,揭示了资本家剥削无 产者的本质特征,批判了资产阶级从事一切非人性活动的丑恶行径,认为无产阶 级必然担负起解放自身、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这 部著作极其透彻鲜明地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叙述了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 物主义,叙述了辩证法这一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叙述了关于阶级斗争、关 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学说”①无产阶 级历史使命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逐步演化的结果,它有力促进了世界无产阶 级运动的发展进程。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历史背景下,本文对《共产党宣言》中无 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以回应时代的需要。
(一)选题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十分重 视的话题,不管是从党史宣传片还是共产党员的学习培训活动都可以明确看到这 一点。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时指出:“中 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 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②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考验, 如何提升党的自我建设能力,如何发挥工人阶级在凝聚人心、促进团结、促进生
①《列宁全集》第二十一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0
②中央宣传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1页。
1 产方面的作用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值得思考。余金成先生在《马克思无产阶级解 放学说的时代化探索》一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个重 要内容便是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时代化,要根据变化发展的新形势将这一理论搞 清楚,给予正确解读,做到与时倶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他又进一步指 出,无产阶级在当代面临的挑战诸多,对未来理想的想法也发生改变,一些人甚 至对要实现解放这一目标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产生质疑。①由此可见,在新时代, 继续延续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深入探索的品质至关重要。从国际上来看,整个世 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不同程度的社会危机也显 露出来。这一现象引起西方学者极大的思考,他们企图用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不少西方学者提出“工人阶级消灭论”、“工人阶级被同化论”、“工人阶级主体地 位替代论”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进行污蔑、歪曲。在以 上这样一个社会历史背景下,本文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理论 分析。
(二)研究意义
从理论方面来看,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 重要内容。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对人类产生了 深刻影响,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运动规律,指明了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 发展方向。梳理《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有助于找到《宣言》中无产 阶级历史使命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理清马克思 主义人类解放学说、马克思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发展过程。
从现实方面来看,无产阶级所处的时代背景发生变化。阶级结构随着社会的 发展不断调整和变化,这些调整和变化无疑会对中国乃至世界共产主义的发展产 生影响。今天我们面临着几大社会矛盾的冲击:劳资矛盾、贫富分化、人机矛盾, 都影响无产阶级的思想和行为,更重要的是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否能够实现产 生挑战。因此,研究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不仅是在理论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坚持和发展,更是在现实层面上对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的启示;不仅关系 到中国改革发展的大方向,更关系到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无产阶
①余金成:《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时代化探索》,《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3期。
2
级的历史使命,有利于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有利于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社 会经济政策,有利于世界经济政治和谐有序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综合探索相关学术成果是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首要任 务,挖掘国内外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现状,对于系统梳理 并深入阐述《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国内研究现状
本论文选题为“《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学 术界直接研究该内容的文章较少,但是对这一问题的间接研究,即对“无产阶级 涵义”、“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内涵”、“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演化”、“无产阶级 历史使命思想形成的条件”等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关于《共产党宣言》中无产 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关于无产阶级的涵义。国内学术界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 国内学者一致认为,马克思所讲到的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是一个意思,可以把 他们当作同一语来理解。二是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无产阶级有特定的概念,这 个阶级没有生产资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并且处于雇佣关系之中, 是现代雇佣阶级。黄旭东、陈永培都肯定了这一观点。三是从“总体工人”角度 来定义无产阶级。柳可白、王枚指出,“现代学者对工人阶级概念的理解有广义和 狭义两个方面。狭义的理解认为工人阶级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广义的理解认 为工人阶级应该从总体工人的角度进行把握,将是否具有生产资料,是否处于雇 佣关系之中作为标准,并不是体力被雇佣者才称作工人”①郭士民,赵明义认为,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的地位得到一定水平的提高,但是仍然没有改变无 产阶级被雇佣和受剥削的本质,无产阶级仍然属于“总体工人”的一部分。
第二,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内涵。有学者把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内容定 义为“消灭私有制”。对这一定义的理解引起学者们的讨论。一些学者认为,消灭 私有制应该具有一定界限,这里的“私有制”指的是“现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并 非一切所有制都消灭。对此,耿步健援引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论证自己观点, 他将《宣言》中所展现的“消灭私有制”理解为“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并没有
①柳可白,王玫,阎春芝:《当代工人:市场化的演变与趋势》,湖南人民岀版社2005年版,第5页。
3 将矛盾指向一切私有制。一些学者则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就意味着一切剥 削压迫人的所有制的终结,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就在于要与资产阶级私有制进行 最彻底的决裂,因此他们认为那些给私有制划界限的思想是错误的、歪曲私有制 本身概念的。郝贵生认为,资产阶级私有制和以往所有私有制比起来具有的共同 点都是具有剥削性,导致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对立。不同的是资产阶级私有制将以 往所有私有制剥削人、压迫人的本质发挥到了顶点,是人类社会最后最完备的私 有制形式,以往那种一般形式的私有制已经不需要被无产阶级消灭了,这一任务 已经由资产阶级早早完成,无产阶级要消灭私有制其实说的就是消灭整个私有制。 除了“消灭私有制”以外,国内一些学者还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内涵进行丰富 阐述。如,徐辉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而消灭阶级 与阶级对立的状态,消灭阶级”①李彬彬则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实现共 产主义,这也是所有共产党人努力追求必将实现的使命。他还描述了未来社会的 理想图景并结合《宣言》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人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 理想社会。王洪楚指出,“《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实现的纲领、理论和 策略,表达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决斗的勇气,对自身解放的信心,对全人类获 得解放的信心”②这些讨论都丰富了对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研 究,为把握《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提供理论参考。
第三,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演化。冯超英指出,德国古典哲学对无 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出现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关于人本主义和异化理论的论述, 为无产阶级怎样获得解放指明方向。他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历史演化过程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理论准备时期,《基督教的本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 纲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著作为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做了准备;二是理 论奠基时期,《论犹太人问题》中关于“人的解放”和“无产阶级”以及两者关系的 观点,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证奠基;三是理论提出时期,把《1844年经济学哲 学手稿》作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提出的重要作品。他认为,在 1843—1844 年期间, 马克思的思想基础主要是人本主义和异化理论,而不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上进行论述,也并非利用剩余价值理论来加以论证,马克思当时的思想还深受黑 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1844 年以后,马克思不再受和黑格尔、费尔巴哈思想的限
①徐辉:《马克思恩格斯的使命观及其当代价值》,《科学社会主义》2021年第1期。
②王洪楚:《〈共产党宣言〉也是无产阶级的人权宣言》,《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
4 制,而是超越他们,他们根据英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发现蕴藏在无产阶级身上的 革命力量。陈世润、陈晨认为, 1844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 判<导言>》的问世也体现着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首次在人类思想 史上闪耀光芒。他指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无产阶级已经不能完全忍 受资本家施加的压迫了,艰难的处境使他们开始寻找解脱资产阶级控制的基本办 法。张夺、罗理章指岀,无产阶级的岀场就表明了其要否定私有制,争取解放和 自由的态度。如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看到了在现实利益面前资本家的冷酷和无 情,甚至现实利益会决定和支配国家和法,他深刻批判了这一现象,阐述了无产 阶级历史使命思想,这预示着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逻辑岀场。
第四,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形成的条件。徐岩、唐登蕓认为“无产阶 级实现解放的形式在于斗争,此外别无他法。”①张艳娥指出,“无产者在国际上的 团结和联合是最终获得解放和自由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无产阶级统一战 线在人类解放事业中具有重要价值”。②许耀桐先生认为,马克思所阐述的关于“阶 级的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实现有先后顺序可言,只有全人类都解放了才 意味着无产阶级的真正解放。而于桂芝特别指出,无产阶级解放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按照政治解放——经济解放——人类解放的路径进行。 要以政治解放为突破口,将其作为首要前提。此外,经济解放则是从现实社会的 角度来考虑的,她认为生产力的发展要从现实社会中取得。无产阶级的解放显然 是三个解放的最后阶段,也是最终要实现和完成的目标。谷佳媚、周静认为,“阶 级意识是无产阶级实现使命当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培养阶级意识首先要进行良好 的思想政治教育”③童贤成、宋国秀指出,“阶级消灭是无产阶级完成使命的重要 条件”,并且可以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带领之下,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进而实现 人类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完成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第五,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郭国祥、肖昭指 出,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有理论奠基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 践行初心、坚守使命提供理论支撑。曾瑞明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历 史使命思想具有科学性,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思想,
①徐岩,唐登蕓:《〈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政党使命思想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4期。
②张艳娥: 《在阶级联合与共同体之间——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双重属性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山东 社会科学》 2019年第11期。
③谷佳媚,周静:《〈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3期。
5
是站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立场上对其进行的科学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的科学性”①还有众多学者从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角度指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研究的重要性。徐辉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 级历史使命学说的精华在于肯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也 要更好发挥共产党在社会前进道路上的领导作用,这一思想对全面从严治党具有 重要意义。姜佑福认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是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不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坚持这一思想有助于各国人民相互联系、互帮互助, 形成一个美丽繁荣、充满和平的世界。
综上所述,就目前的总体状况来看,虽然整个学术界已经越来越多地注意到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研究的重要性,并呼吁要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研究与 当代实际发展结合起来,可是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然 不够,亟需广大理论工作者结合具体现实进行深入研究,为坚守共产党人的“初 心”和“使命”提供切实的理论指导,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科学合理化的 方向发展。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无产阶级思想相关内容的考察和研究比较重视,但是直接以马克 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为主体内容的研究并不多,专门针对《共产党宣 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研究还很不够。学者们往往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 识、社会地位加以阐述。有关内容的代表作有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 作者在书中提出过这样一种思想,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物化意识” 的现象并不能代表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社会当中异化了的 意识形态或者思想观念,他甚至认为要启发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进行文化革命, 进而实现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20世纪 80 年代以来,特别是苏东剧变以后, “去 阶级化”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旨趣。现代主义代表高兹,否定了工人阶级,认为工 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性质是一致的。柯亨试图在自己的表达中对马克思无产阶级这 一概念下一个新的定义出来。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拥有劳动力,但不拥有生 产资料。这个定义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柯亨认为会引起强烈的争论,特别是在 现实生活当中,高薪设计者往往也被称为无产阶级,但是他们并不是一无所有;
①曾瑞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论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3期。
6 一些受雇佣的工人也可以拥有部分生产资料,比如他可以带着自己的机器去参加 工作。柯亨认为,生产资料在无产阶级这一概念中是必不可缺少的成分,无产者 可以通过与资产者签订条约,或者达成协议,以此来养活自己。所以他认为无产 阶级的概念应该是这样一种说法,无产者可以拥有生产资料,但必须是以出卖自 己劳动力的形式。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西方一些左翼思想家开始对马克思无产 阶级概念提出挑战。如奈格里、齐泽克、朗西埃、阿甘本等人就曾表达出与马克 思不相一致的观点。他们对共产主义实现抱有消极态度,通过“诸众”、“被排除 者”、“无分者”、“神圣人”等主体概念来表达自己对新时代无产阶级的态度和看 法,他们也把这些称之为信息时代的“新无产阶级”。高兹在《告别工人阶级》一 文中表达了对后工业时期新工人阶级的看法,认为新工人阶级实际上是“非工人 阶级”,新工人阶级由于信息革命的影响而失去了自身的革命性,这就直接否定了 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西方许多学者的研究没有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精髓,没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中去,从而不能正确解 释资本主义社会冲突的本质,更不能摆正无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我 们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柯亨所表达的无产阶级相关概念分析并没有把握住马克思 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我们翻阅马克思书籍便可知道,马克 思将“生产资料”和“无产阶级”时常联系在一起是为了体现无产阶级地位低下,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不可协调的矛盾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本文在研究中突出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整体上的系统把握,研究方法和 创新点如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着力把“理论”与“现实”、“逻辑”与“历史”结合起来,既注重经 典理论研究,又将其与现实结合起来,既避免就材料论材料的浮泛议论,又避免 从概念到概念的抽象推演。具体方法包括:
①田毅松:《“究竟什么是无产阶级”:反驳与论证一一基于异化论的无产阶级概念分析》《马克思主义与 现实》 2016年第1 期。
7
1.文献考证法
对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研究,文献考证包括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文 献阅读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其他相关理论家经典文本研究,以及对国内 外其他相关文献进行认真梳理,以此奠立基本的方法论基础和学理支撑。
2.历史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结合文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 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从“历史”和“现实”两条线出发,以“动态”和“静态” 结合的方式进行阐述,以此呈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发展脉络,从而对这一 思想有一个较为清晰、系统、全面的把握和理解,注重避免思想梳理的空洞化。
3.比较研究法
本研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研究状况 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和阐释,比较各个不同阶段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发展 状况,探究无产阶级肩负使命的内在动因,从而在对比中把握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思想的发展方向。
(二)创新点
本文在内容上主要系统研究《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从 笔者的阅读经验来看,国内外专门研究《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 的系统文献少见,现有学者在研究内容上往往侧重于对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 史使命思想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本文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认真分析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指向的目标、提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依据 以及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策略,对《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 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考察和研究,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担当使 命提供理论参考。
第一章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在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发现了无产阶级的 力量。从思想的发展历程上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是各国社 会主义理论家、革命运动先驱者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升华,要科学、客观、历史 地分析梳理这一思想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形成的历史
n匕日
背景
理论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不能离开时代谈思想,这是我们拓宽视 野的基础。结合 19 世纪 40 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背景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是论文研究的前提和必要步骤,《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 历史使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当时资本主义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一、产业革命引发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产业革命是引发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的重要经济背景,在产业革命下,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是技术革命。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纺织工业、冶金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取得 卓越成就,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在法国,大机器的应用使法国工业产值迅速增 加,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与英国和法国比较而言发展相 对缓慢,但在“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之后经济政治走向统一。特别是在对外贸 易上,关税同盟主张取消境内关税壁垒,促进了商业流通,加强了经济联系,促 进民族市场形成,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是 人的本性的丧失,资本家成为社会财富的拥有者,无产阶级却一无所有,他们经 受苦难,时常处于饥饿、失业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 生了本质上的矛盾,并且这一矛盾愈演愈烈,不可调和。随着产业革命的不断发 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逐渐暴露出来。 1825 年,有“欧洲殖民统治者”之 称的英国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不仅给英国带来强烈冲击,也波及整个世界。 在经济危机状态之下,英国资本主义社会遭到严重摧毁,社会上生产出来的大量 商品卖不出去,许多工厂因此停产,甚至出现倒闭现象,为资本家生产的工人受
9
经济危机影响极大,失业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这次危机并不是一次性的, 而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衍生出来,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 机爆发的周期是在十年左右,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在规模上、影响程度上相比 之前来说都更大。1837 年,由于生产过剩,英国在经济上又陷入了第二次危机, 跟以往比起来,此次经济危机笼罩范围更大。在国内,一些包括采煤、造船、冶 金等在内的主要工业受到影响,工业建设停顿,工业部门倒闭。在国际上,美国、 欧洲都因此而受到极大冲击。两次经济危机表现出资本主义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 只要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对私有制进行彻底清除,那么这种矛盾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经济危机终究不能有效避免。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发展实际和参与工人运动的实践 出发确认了,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畸形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只有消灭资本 主义私有制,才能真正消灭危机。
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在欧洲,着力于改善生活、铲除贫困的工人运动不断兴起,展现了无产阶级 积极争取解放,获得自由的新面貌。1831—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罢工行 动震撼世界。我们可以从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的生活状况上找到他们开 展罢工运动的原因,即无产阶级的劳动已经归资本家所有,工资水平日益低下, 他们为了生存,必须同资产阶级展开斗争。在第二次罢工的时候,无产阶级明确 表达出自己的诉求,即要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虽然从结果看 来,这两次运动都失败了,但却给世界无产阶级极大的鼓舞和信心,鼓舞着世界 各国无产阶级站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争取自身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在 1838 —1848 年期间,英国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工人力图 争取在国家中的普选权,进而参与整个国家的管理,这也就是著名的“宪章运动”, 这场运动持续了十年之久,可见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长期性,也反映出无 产阶级敢于斗争、永不放弃的斗争精神。但是与之前的工人运动相似的是,宪章 运动也以失败告终,工人的文化素质、理论素养、实践经验都达不到与资产阶级 完全对抗并取得胜利的程度。1844 年6 月,德国无产阶级也忍受不住现实压迫了, 西里西亚的织工组织起来争取自身的利益。这次运动以从事棉麻纺织工作的工人 为主体,印花工人、铁路建筑工人也纷纷举行罢工,他们希望改变饱受资本家折 磨的状态,与资产阶级私有制顽强抗争。综上来看,工人阶级本身还不够成熟, 在运动过程中也展现出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无产
10
阶级已经觉醒,他们用实际行动明确地向资产阶级展示了期望从其“虚幻共同体” 中解放出来的强烈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产阶级还以秘密的形式组织起 来,结成政党、工会,创办报纸。在城市或街道中,工人、印刷工人或店主都具 有特殊影响,各种团体、互济会和合作团体应运而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 争在整个工场手工业时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马克思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 认为工人运动失败只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于是他既重视对革命理论的研究, 又注重总结革命经验,研究革命策略,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方向。
第二节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不是在大脑中凭空想象和捏造的,而是 在继承发展前人思想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思想的理论来源有利于把握形成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有利于将这一思想贯彻 到社会实践中来,转化为行动自觉长期坚守下去。
一、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历史使命思想
对历史使命的追问是德国思想家主要研究的内容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始终关 注的重要议题。康德认为未来社会是国家联合体,这个联合体建立在意志自由和 实践自由的基础之上,国家中每个人都向善发展,追求道德完善,摈弃恶的思想 观念,与自然状态下人与人对立的状态区别开来。康德在反对封建专制神学、启 迪无产阶级解放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康德终究没有逃脱唯心主义的基本立场, 他强调理性的人的意志自由,是建立在宗教和道德基础之上的抽象人性论。此外, 费希特认为国家中的人要在意志上形成统一,如果共同体在最高理想上能够获得 一致,那么也就意味着拥有最高的自由。黑格尔对“历史使命”的认识是与其国 家理论紧密相连的,他认为国家是理性发展的产物,国家的胜利意味着理性的胜 利,意味着自由使命的实现与完成,自由共同体的形成离不开绝对精神。费尔巴 哈关于历史使命的思想超越了黑格尔,依据感性对象性原则主张共同体社会理想 的实现使人成为人,但是费尔巴哈的思想仍然带有“抽象的人性论”的色彩,马 克思后来提出要将社会理想的实现建立在感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而超越了费 尔巴哈。
11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无产阶级思想
探寻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理论是了解马克思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的必经之 路。魁奈是重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论述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经济观点中肯 定了生产阶级的作用,认为只有生产阶级,也就是农业生产领域的阶级才能够创 造价值。亚当•斯密则强调资产阶级和资本对于财富增值的作用,在对阶级结构 的划分上,亚当•斯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他将社会阶级主要划分为三大阶级, 分别是工人阶级、资本阶级、地主阶级,所有其他阶层民众的收入归根到底都来 自这三大阶层民众的收入。同时,他也看到了这三大阶层存在着相互矛盾,特别 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根深蒂固了,在理论上,亚当•斯密试图 对此现象进行了一些分析。李嘉图将商品分为利润和工资,因为商品的总价值是 几乎不变的,那么,当资产阶级想通过资本获得更高的利润,就会减少工人的工 资;如果增加工人的工资,与之相对应,资本家的利润就会减少。可以看出的是, 在商品价值、工资和资本利润三者的恒等式中,利润总是和工资反向变动。利润 和工资反向变动的社会表现就是拿工资的工人和享受利润的资产阶级的对立,这 种对立是一种经济对立。可见,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上具有一 定客观性,也为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提供了思路。马克思与他所 批判的政治经济学存在的共同性就在于他们都认为阶级产生的基础是生产领域, 强调阶级概念的经济性。不同之处在于:就理论架构而言,马克思认为“经济学 家们向我们解释了生产怎样在上述关系下进行,但是没有说明这些关系是怎样产 生的,也就是说,没有说明产生这些关系的历史运动。”①与之相反,马克思阅读 了大量的历史学、社会学著作,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了系统地考察,从而得出社 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结论。
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
19 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主要代表人物有莫尔、欧文、圣西门、傅 里叶等。他们力图在头脑中设想一个美好现实世界,以理论探讨和论证的方式为 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出路。在圣西门的早期著作之中,他没有看到无产阶级所具 有的革命性力量,认为无产阶级是消极的社会存在者,不会在革命问题上起任何 作用,没有发现无产阶级能够冲破资产阶级束缚的牢笼,拿起武器与之形成对抗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18 页。 12 的阶级属性。但是,圣西门在它的后期著作当中也表现出他对无产阶级的一定重 视,肯定了无产阶级所具有的建设性作用。在《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 息资本(续)》中,马克思就曾对圣西门的全部理论学说作出评价,马克思认为圣 西门是在《新基督教》这本著作中才明确提到了无产阶级对解放事业的重要意义。 这本书是圣西门晚年的最后一部著作,所以马克思说圣西门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思想是在晚年的时候才稍有体现。傅里叶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成为奴 隶的现状,同时也对无产阶级正处于这种充满压迫和剥削之中的状况感到同情, 但是,傅里叶没有将消除不平等的愿望寄托在穷人身上,认为工人阶级这种没有 资本的穷人的战争是没有力量的,他们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改 变,并且不希望在政治上为自己谋求一丝利益,仅仅将幸福生活美好图景停留在 制度设计层面上,力求通过统治者力量自上而下改造文明制度。从这里可以看出, 傅立叶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忽视无产阶级斗争力量的,否定了无产阶级在阶级 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享受过工业革命带来巨大成果的欧文相比于之前的空想社会 主义者来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状况把握得更加清楚一些,从机器使用状 态上看到了机器排挤工人的实质,无产阶级的处境由于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的使用 而变得更加恶劣了。机器的使用本应该减轻工人的负担,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不管 是男人、妇女还是儿童都因为机器而将自身的体力和劳动发挥到极致。机器作为 科技进步的表现没有增加工人的工资,没有为工人提供便利,反倒增加了工人的 贫困,使工人陷入贫困的深渊。
第三节《共产党宣言》之前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843 年,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诞生了,在这部著作之中,马克思 对资本家企图利用哲学手段为自己的政治统治谋取利益的本质就行了深刻揭露, 他指出哲学只是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纯粹的政治革命具有乌托邦的性质,真正的 解放要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来付诸实际。1843—1844 年间,涉及到无产阶级历史 使命思想的重要文献还包括《克罗茨纳赫笔记》、《论犹太人问题》、《1844 年经济 学哲学手稿》等。《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借助异化概念科学清晰阐明 “利润、工资、资本”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之间联系的重要文本。1845 年,马克 思在《神圣家族》中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提出无产阶级解放自身的必 然性,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发展下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
13
格斯对“私有制”、“无产阶级解放”、“共产主义”等概念进行了描写和分析。而 《共产党宣言》宣告了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的诞生,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 系统阐释的重要标志。
一、从“中学时期”到“莱茵报”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是由追求 抽象的人的精神自由到直面贫困工人和农民物质利益问题的过程。
(一)“中学时期”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思考
马克思把为人类幸福而献身作为是有价值的人生理想。在《青年在选择职业 时的考虑》一文中他提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 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①这篇文章虽然没有表达出完整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 但可以清楚看到马克思令人敬仰的社会价值观,可以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 级历史使命理论的端倪。在这篇文章中,他表达出两个重要观点。
第一,马克思把明确的价值目标作为青年实现理想的首要标准。他认为,“每 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 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它实际上也是伟大的”。 ②青年人在选择职业不是为了选择一个值得炫耀的,不用从虚荣心的角度出发,那 不是我们的初衷,更不是我们的使命。对于这一结论,马克思还在文章中对其进 行了佐证,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不是选择成就自身幸福的工作, 而是选择成就同时代人幸福而工作,那么他将会成为一个完美的、大写的、真正 伟大和幸福的人。
第二,他明确把体质和能力作为青年选择理想职业的必要素质。马克思反复 提出个人身体条件对于职业选择尤为重要。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身 体条件,如果身体条件适应工作内容,那么这将是正确、周密、完满的选择;如 果不考虑身体条件,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遭受长期的折磨,我们的一生也将成 为痛苦的一生。同时,他又指出,“为人类幸福作牺牲”的精神品质能够战胜我们 体弱的体质,激励我们克服身体上的障碍,使我们愉快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在 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此外,他认为个人能力对于选择职业也至为 重要,也就是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能力对完成工作的效率和个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1995年版,第45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页。
14 人完成工作的满意度十分重要,选择一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工作可以让我们始 终保持轻松和愉悦,并能体验到工作带来的满足感;相反,则会受到来自外界的 谴责和批判,自己也会深感愧疚,并在精神和肉体上经受着相应的折磨。
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对人的本性的认识有基督教 教义的影子。马克思认为,在社会发展中,神赋予人力量,在神的指导下人具有 追求完善的理想目标,所以他宣布每个人要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和幸福而不懈奋 斗。
(二)“博士论文”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认知
马克思在中学时代提出的为人类幸福事业而努力奋斗的观点还只是马克思单 纯的想法,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在大学时代,马克思开始为这一观点找寻哲 学上的理论支撑。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表面上是对原子运动问题的探讨,实际 上是对两人的人生追求做了一下归纳总结,揭示出两人人生追求的差异性。在哲 学上,德谟克利特坚持必然性,认为必然性就是上天的意志,是一切事物的创造 者,否定个体存在的价值,否定生命。伊壁鸠鲁则坚持偶然性,认为命运不具有必 然性,人心灵的宁静是通往自由的目的,在他看来,原子的偏斜运动和打破命运 的束缚是在一个意义上使用的,是与精神快乐和心灵宁静相匹配的概念。马克思 肯定了这一点,认为偶然性和人的自我意识对人类追求精神自由和幸福生活具有 重要作用。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表现出与伊壁鸠鲁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对自由精神 的理解上面。伊壁鸠鲁表达出来的自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是一种“不 动心”的境界,其最高目标是不卷入社会生活的、独立的状态,说到底,还是表现 出抽象的特性,并且没有脱离唯心主义的怪圈。马克思对伊壁鸠鲁表达出来的主 观随意性表示否定,认为伊壁鸠鲁所说的自由具有空想性的特征,因为每个人不 可能孤立地存在,每个人都不是单纯、片面的个体。不管是在社会意识上还是在 社会关系上,人与人都相互联系,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真实的课题,成为真正自 由的社会主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实现了超越。
(三)“莱茵报”时期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关注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从书房走向社会舞台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不再是停留在 书斋里做学问了,他开始将研究视野转移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不断研究现实状况, 进而考察和分析社会中的阶级状况。马克思对于现实的关注首先从批判普鲁士的
15 书报检查令开始。 1842 年,马克思在《莱茵报》办报期间,积极投身于反对普鲁 士专制主义的政治斗争,为贫苦农民进行热情辩护。1859年,马克思在《V政治 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有两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一直困 扰自己。第一个难事就是在莱茵报工作时遇到的关于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对于在私有树林捡拾枯树枝是否具有合法性这一问题,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给出的 答案是应该受到惩罚。马克思从中看到国家法律并不是为人民群众服务而设立, 而只是保护资产阶级的切身利益。第二个难事是关于共产主义思潮时的难事。奥 格斯堡《总汇报》曾对《莱茵报》发起攻击,并且写下相关的社论对其进行谴责, 认为“《莱茵报》是普鲁士的共产主义者,虽然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但毕竟是 一位向共产主义虚幻地卖弄风情和柏拉图式地频送秋波的人物。”①认为《莱茵报》 在办报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共产主义同情的态度。对此,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 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是法国和英国当前的一个极端严重的问题。单凭奥格斯堡报 在空话中使用过共产主义这个词,共产主义也就具有欧洲性的重要意义了”。 ②马 克思对英国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出批评,并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立场。 他认为空想社会主义的想法和提议都不切实际,甚至是危险的,因为这些空想的 理论只是在理论层面上反复论述,这些虚幻的想法经不起实践的推敲,终究还是 会被历史的“大炮”所击毁。在马克思看来《莱茵报》不会承认当前所谓共产主 义思想在理论上能够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因为不管怎样,他们都不可能达成他们 的目标,历史也不会像他们所设想的那样去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指出当时的共产主义在欧洲范围内已 经存在了,具有欧洲意义。但是,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对当时社会所存在着的流 行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社会主义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本质上来说 还是一种在头脑中建构的幻想。
由此可见,马克思此时的立场发生了转变,从对“林木盗窃”问题这一事件 中对贫困百姓的同情转向对整个无产阶级利益的关注,从农民捡拾枯树枝受到阻 碍这一事件出发看到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利益的充分剥夺,看到共产主义需要解 决的现实问题。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292页。
16
二、从《论犹太人问题》到《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初步确立可以追溯到《德法年鉴》 时期,时间是从1843 年10 月到1844 年3 月。为了方便指导革命实践,改造无产 阶级受压迫的现实状态,马克思把心思放在筹办《德法年鉴》这一刊物上。这一 时期,马克思认真总结工人革命经验、钻研历史。为了进一步考察无产阶级实现 历史使命的相关问题,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他将焦点集中在现实社会,力图 在世俗生活中寻找人类解放的答案。马克思看到市场经济存在的局限,正是这一 局限消解了人的自由,他提出要消灭市场经济才能使人找到自由,获得解放。《黑 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在考察巴黎革命运动现状、研究当时法国先进 政治思想之后写成的。它基于理论和实践揭示了无产阶级是消灭资产阶级奴役的 唯一主体,首次对无产阶级为什么能担负起历史使命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在《政 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一一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中, 恩格斯也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的重要历史作用以及实现历史使命的现实途径。《德 法年鉴》停刊之后,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凸显出来,于 1844年写下《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考察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问题。
(一)《论犹太人问题》中对“三个解放”的明晰
“三个解放”是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鲍威尔认为 一切现存的世俗的问题都可以从神学当中去找寻答案。马克思对其进行了深刻的 批判,认为鲍威尔对“人类苦难”形成的原因进行了错误分析,犹太人之所以受 到压迫是因为现存的世俗社会对他们的排挤和打压,而并非宗教所导致,即使是 政治解放也无法解决现实社会存在的阶级矛盾和问题。于是在《论犹太人问题》 中,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没有真正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政治解放”造成了人的 二元分裂,这种分裂所揭示出来的社会问题也是深层次的,反映出资产阶级统治 无产阶级并剥夺他们生活自由的邪恶现实。因此在马克思的思考当中,人类解放 才能找到其中的实质,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才是正确的解放人、解决世俗问题的关 键。当然在这里,马克思只是从抽象意义上对“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进行 区分论证,并未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初步论证
1843 年春,马克思离开《莱茵报》到克罗茨纳赫小镇居住,在这期间,他总 结了办报中的各种历史经验,重新审查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全面清算黑格尔
17
哲学的局限,进而初步阐明社会革命的道路和形式。正逢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之时,
《关于哲学改革的临时纲要》发表,费尔巴哈在这篇文章中批评了黑格尔理性化、 抽象性的哲学思想,认为思辨哲学不是对人本质的真实刻画,新哲学要将人的本 质转移到此岸世界中,将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体化的现实存在。这给马克思新的思 考转机,在其基础上,马克思对黑格尔关于国家的论述进行了深刻批判,认为黑 格尔是用哲学来作神学的避难所,是唯心主义的表现。于是,马克思于 1844年夏, 专门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否定了黑格尔反对通过革命建立新国家的 缓慢进化论,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与市民社会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市民社会造就了 广大无产者。1843 年秋天,马克思离开德国来到巴黎,并接触法国的产业工人运 动。在巴黎,他还同现代的无产阶级建立了密切的政治联系,经常参加工人的各 种集会,并与活跃在巴黎的“正义者同盟”、“四季社”时有往来。通过这些活动, 他看到了无产阶级的战斗精神,认识到了无产阶级是能够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 的革命阶级,这个阶级在历史上将会肩负起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重任。1844 年 初,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这里,马克思 提出必须要对德国制度开火的革命任务,宗教就如同鸦片一样腐蚀人性,要对现 实的苦难尘世进行批判和揭露,才能找到解放的根源与本质。他第一次用明确的 语言表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认为德国的解放要与现代各国一样达到人 的革命高度,完成这一革命任务的主体不在其他阶级当中寻找,而是界定为无产 阶级的担当和责任。他指出,摧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要实 现彻底革命,这种彻底革命获得胜利的重要条件是形成阶级,这个阶级不是市民 阶级,而是一切被压迫、剥削的阶级,他们的解放将意味着一切等级的解放。同 时他强调在革命中革命的理论和革命实践必须结合起来,无产阶级有能力掌握革 命知识,并将哲学作为指导革命的重要理论支撑。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扬弃异化劳动”的人类解放思想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提出之后,马克思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无产阶级
革命为什么具有历史必然性?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提出有何种依据?1843 年秋季开
始,马克思力图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论证这一问题,《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恰
好给马克思极大的启发。恩格斯在这部著作当中阐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革
命的关系,认为前者的出现必然导致后者的产生,同时,恩格斯也试图从经济学
的视角来思考共产主义的相关问题,促使马克思走上一条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
18
方式内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来说明社会主义必然性的道路。1843 年 10 月至 1845 年 1 月,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产生浓厚兴趣,他在巴黎专注研究相关理论,并作 了 7 本札记,即《巴黎笔记》。后来,马克思在《巴黎笔记》的基础上,于 1844 年4 月至8 月,马克思写下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马克思反复用异化 概念揭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倍感压抑、饱受束缚生活状态的重要文本, 在这里,马克思认为必须要采取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采取革命的解放方式来完 成消灭异化劳动的任务,无产阶级的使命恰恰是服务于整个人类解放事业的。
一是分析了劳动产品同劳动者相异化。马克思说:“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 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 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 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①资本主义社会一 个极为残酷的现实就是资本家夺取了社会上一切财富,社会上的商品、生产资料 都集中在资产阶级的囊中,与之相对应,资本家越来越富有,无产阶级就陷入更 加贫穷之中。对此,马克思指出,资本具有剥夺人性的特性,它不断在社会中发 生增值,而工人却不断贬值,工人依靠劳动为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更多商品,到 头来工人本身也沦为廉价商品。
二是分析了劳动行为本身同劳动者相异化。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力的表现即 劳动是工人本身的生命活动”②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人的劳动行为包括两 个方面,一是生产肉体需要的东西,二是生产精神需要的东西。工人在劳动过程 中经常受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他们体会不到在劳动时候的快乐,甚至是觉 得不幸的。劳动者如果是出于自己意愿的劳动,那么他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 并且陶醉其中,感到快乐、幸福。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整天围绕机器转,失去 自己的自由,痛苦地从事一切生产劳动,不是主动的而是出于资本家被迫的、强 制性的劳动。
三是分析了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是有区别的,最 大的区别在于人可以有意识地去支配自己的生产劳动,参与生产实践,并且能够 在劳动过程中发挥能动性,自由自觉地从事劳动生产,如制作家具,是会让无产 阶级感到高兴、愉悦的事情。但实际上,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却将劳动当作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5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331页。
19 自己谋生的手段。人本来应该是类存在物,但是纵观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 史可以看到,资本家一直在为自己谋取利益,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生产过程中, 劳动产品表现出异化的特征,工人服务于机器、成为机器的附庸已是时常可以看 见的事情。
四是分析了人同人的异化。当人生产出来的东西和自己本身的劳动都被占有, 都成了不属于自己的、异己的东西的时候,人和人的对立也就产生了。当广大无 产者再也不肯忍受这种非人化的生活状况的时候,他们就会拿起武器,同资产者 对抗,重新找回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建立崭新的社会制度,树立起人真正的尊严。
可见,马克思利用“异化劳动”这一概念企图阐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这一基 本思想的思路是正确的,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这一时期,马克思用异 化劳动论证无产阶级使命还比较粗糙,把共产主义的实现看作是合乎人性的人的 复归,还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痕迹。
三、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知晓,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论述还处于初 步确立的状态,这一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升。而根据以下内容,我们便可 理解马克思如何开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论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指向的 最终目标问题,推动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形成。
(一)《神圣家族》奠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基础
1844年 11 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神圣家族》一书。马克思明确表达出无产 阶级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一切企图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都只能由人民群众来 消灭,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在《神圣家族》一书 中,马克思首先把鲍威尔对历史的相关看法通过文本呈现出来。鲍威尔将人类历 史当作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历史,单纯肯定了英雄人物的作用,认为历史之所以能 成为历史跟英雄人物息息相关,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人民群众只会造成 历史的失误。他否定人们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认为人民群众有一种与 生俱来的“惰性”,人民群众在现实活动中表现的野蛮、粗旷,无法承担历史的责 任。其次,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批判了鲍威尔将无产阶级视为“神学教 条”的谬论,在《神圣家族》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满怀信心地指出社会主义革命 的发展状态,那时“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
20 队伍的扩大。”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与广大群众一定会登上历史的舞台, 人民群众在社会革命中发挥作用,在历史活动中积极进取。在《神圣家族》一书 中,马克思还对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在历史上表现岀来的作用进行论证,认为 无产阶级是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非人性生活条件的主体,是与资产阶级抗争的 对立者,要消灭私有制才能够真正从资产阶级手里解放岀来,过上新的生活。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探索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 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论证了人民群众在历史革命中起到的无可替代的 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相互排斥又制约的斗争关系,指明一切非人性 的活动都只有依靠无产阶级来完成。与此相联系,列宁在《费里德里希•恩格斯》 中写道,《神圣家族》中“非常鲜明地提岀了马克思的几乎已经形成了的对于无产 阶级革命作用的观点”②,这个评价是客观中肯的。但是,这个时候的无产阶级历 史使命思想还没有达到完善阶段。因为马克思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历史唯物主义学 说,不能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全面、发展的看待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马 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状况的认识,以及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途径和手段 也未提岀明确解释。此外,无产阶级显然在资产阶级眼里是社会负担和累赘,马 克思没有系统、全面、完整地去考察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以及所要承担的历史使 命。然而,要想克服以上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还有待于唯物史观的全面创立。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形成提供方法论指导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阐发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观点的重要著作。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如何建构进行了阐述,通过对 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剖析,阐明“现实的个人”在生产基础上形成主体需要和社 会关系,强调价值活动主体的重要性,清楚地表达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论述。 马克思还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向,展望了无产阶级范围扩大的趋势和 理想的未来提岀“个人的自由发展”概念,扩大了无产阶级自由的概念,把生产 过程中的所有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者一起纳入自由发展的范畴。
首先是自由时间。马克思曾经说过,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财富的尺度决不再 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③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对人的自由发 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他还进一步指岀,时间对人来说意义非凡,它能
①《列宁全集》第五十五卷,人民岀版社2017年版,第15页。
②《列宁全集》第五十五卷,人民岀版社2017年版,第8-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787页。
21 够计量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也可以拓展人发展的空间。要想获得自由时间,就必 须不断提高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密切相关:倘若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提高,那么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然逐步降低,社会成 员本身的自由发展就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
其次是全面发展。究竟何为“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理解。一是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社会的结构乃至整个人 类社会历史都以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体存在为前提。并且,现实的个人是处于一定 社会关系之中的,在现实性上,马克思特别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分析。二是人的全 面发展不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手段回归到现实 生活中去,才能找到实现解放、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方案,找到“现实的人”的存 在方式。三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状态会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在共 产主义社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不再依靠劳动来维持基本生存,而是在时间 充裕的情况下发挥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展自己的兴趣,多方面去提升 自己。四是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现实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认 为,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个人交往异化的普遍性,也为无产阶级团结联合提供可 能,全面发展的个人在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上都具有普遍性,他们都是人类历史 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前景,马克思认 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并不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这一目标的实现与生产力 的发展息息相关,它是资本主义大生产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类社会 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再次是自由个性。马克思曾将人类历史按阶段进行分类,认为“个人自由全 面发展”是在“物的依赖关系”这个阶段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表现就 “自由个性”。人的自由个性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共产主义社会现实,在高 度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的,意味着物质交换和生活需要的充分发展。在 马克思的观点当中,自由个性是与共产主义社会相对应的内容,自由个性作为一 种目的而存在,要想达到个性自由,必须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且要缩短到 最低的程度,那么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分配自己的时间,将精力投入到科 学、艺术、文学或者其他感兴趣的活动当中去。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对共产主义的描 述有一个重要背景,那就是要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无产阶级不是单个民
22
族或者国家存在的,只有把革命运动事业当成是世界历史意义的才有可能完成。 因此,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世界交往的不断扩大会扩大共产主义的发生 领域,共产主义不再是民族性的存在,而是世界性的,各民族将打破地域限制, 这与生产力在全球范围的普遍发展和世界各民族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密切交往与 联系是分不开的。
23
第二章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基本内容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表达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系统性著作,他指明 了由于在资产阶级的长期压榨之下,无产阶级长期处在贫困的现实生活之中,无 产阶级的反抗情绪增长了,这一阶级的人数不断增多,并且将成为消灭整个资产 阶级的强大力量。
第一节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指向的目标
马克思毕生都以追求人类解放为目标,不断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印证 自己的价值追求。《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方 法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为解决未来社会的前途和方向问题提供了思路。但是,由 于历史发展的曲折性,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目标的实现也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直接目标:消灭私有制
在《宣言》中,马克思对“消灭私有制”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认为,无产阶级的目标在于用革命的手段彻底消灭一切形式的私有制,但是由于 其他形式的私有制已经由其他阶级在历史上完成过了,消灭一切私有制中最完备 的形式——资产阶级私有制,就等同于与一切私有制关系决裂。二是认为不能一 下子将“消灭私有制”这个目标完成,资产阶级的社会资本需要时间一步一步去 夺取,第一步是要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接着再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将生产工 具集中在已经成为国家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这个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 实现的,在《宣言》中也没有明确给出具体的时间,而是把这一使命交给未来和 实践去回答,指明消灭私有制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
第一,关于“消灭私有制”这一论断,并非无产阶级在自己的头脑当中臆想 出来的,也并不是以世界某个改革家发现的思想为根据,而是不断付诸实践,在 反抗斗争中去不断印证。就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所有制的更迭和变换是存在的, 并不是一成不变,《宣言》指出,“废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关系,并不是共产主义 所独具的特征。”①这一点在法国革命时期可以得到印证,法国革命改变了所有制 关系,由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争得先锋,短短三年,波旁王朝统治的君 主制就土崩瓦解,资产阶级私有制流行起来。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私有制具备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14页。
24 以往所有制所具备的特点和本质,并且甚至更完备、更彻底,因此,将资产阶级 私有制消灭掉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以往所有一切私有制都消除,人类社会将实现新 的所有制上的飞跃。于是,马克思进一步指岀,“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 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①这就把废除所有制的对象界定到 资产阶级这一阶级上来,表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尖锐不可协调的矛盾。要消灭 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资产阶级不甘心无产阶级对其所有制 的改变和破坏,甚至对其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污蔑。这些,也正是无产阶级无所畏 惧的,对于资产阶级的各种攻击,无产阶级都十分坚定且直接给予批驳和回击。
从消灭私有财产权这个方面来看,对资产阶级来说,私有财产是他们生存所 必须的东西,所以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提岀要消灭私有财产权就是侵犯他们的人权, 消灭他们获取自由的条件,消灭了人的个性和独立性,反倒使人变得不自由。马 克思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回击。一是认为资本家的所得并非劳动所得,而是依靠 剥削无产阶级得来,他们的财产都是建立在日积月累压榨无产阶级而来的。“在资 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 ②他们把剥 削雇佣劳动者获得的收入当作自己的财产,他们只有“在不断产生岀新的雇佣劳 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殖的财产”③马克思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 认为资产阶级私有制存在弊病,“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 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④二是认为从私有财产的角度来寻找自由是资本 家掩饰自己剥削本质的借口,他们所谓的自由仅仅是能够带来经济活动的贸易自 由以及买卖自由,这些都建立在无产阶级被压迫的基础之上,无产阶级根本谈不 上任何自由,所以马克思强调“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⑤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无产阶级结合现实条件所提岀的“消灭的自由”,是资产阶级雇 佣无产阶级并对其实施压榨的自由,消灭资产阶级一直把奴役人作为常态的个性 和独立性。
从消灭私有观念这个方面来看,私有制的存在与私有观念、精神、道德密不 可分,如果不与私有观念进行彻底决裂就难以达到获得解放、实现自由的目标。 这时候,资产阶级又发声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无产阶级大打岀手,他们认为无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1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1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1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1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
25 产阶级是想要消灭教育,消灭人的意识,并在宗教、哲学、教育、家庭等方面对 无产阶级进行攻击,马克思对此给予坚决的回击。在教育上,马克思认为资产者 的教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把人当成机器的附属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但这种教育只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教育,最终的目的还是离 不开获取资本,赚得利润。倘若这种教育再继续发展下去,无产阶级就会越来越 贫穷。在家庭上,马克思认为资本家的家庭是建立在资产者获取利润的基础之上, 并且无产阶级被迫成为这种家庭的牺牲品。他们的妻子在家庭中扮演生产工具的 角色,甚至有的还被迫过上独居生活,甚至受到公娼制的迫害,失去人本身的尊 严和价值。真正的无产阶级教育是能够体现人性的特征,真正为人类幸福着想的。 在国家和民族上,马克思认为“工人无祖国”。无产阶级绝对不会消灭他本身没有 的东西。随着世界市场的建立和贸易的自由发展,各民族之间的隔绝状态日益消 失,在将来各民族的团结还会成为实现全人类解放的重要条件。在宗教和哲学上,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要废除宗教和道德而不是将其革新”。马克思指岀,意识 形态具有阶级性,“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①资 产阶级在统治时期将“自由”、“平等”、“正义”等当作永恒存在的真理加以宣传, 但是这只是站在资产阶级自身立场上表达岀来的观念,实际上他们是在用虚假的 语言对剥削无产阶级这一残酷事实加以掩盖。
第二,《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恩格斯之前所写著作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它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②。他用简短有力十分具有概括 性的话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③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在根本上是对立的,矛盾的解决必须通过消灭私有制这一方式。对 于资产阶级私有制何时能够消灭的问题,恩格斯和马克思都作出了回答。在《共 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曾就“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问题明确表明过 自己的观点。恩格斯说道,“不能,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 废除私有制。”④马克思在《宣言》中也指出,消灭私有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特别是结合当时革命背景来看,私有制还不能一下子消除,这个目标需要一步一 步地完成,不能急于求成。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8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4页。
26
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在“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 得的将是整个世界。”①这个“世界”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界,意味着和 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决裂,将资本主义社会以分工为基础的劳动形式消灭,意味着 一个新的社会形态。
(一)共产主义的实现背景是“世界历史”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明,由于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世界各民族加 强联系,在一定地域内、一定时期内形成经济有机体、政治有机体和文化有机体。 第一,在经济层面各民族的结合。马克思指出,资本家为了追逐利益往往不满足 于狭小的区域,而是四处奔走,跳出小市场,在世界市场中去获得更多利润,各 国相互往来,互相赚取利润。第二,在政治层面各民族的结合。普遍性的世界交 往带来了世界范围内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无产阶级受压迫的局面不再是一个国家 或者一个地区所独有的现象,而是具有世界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这 一现象作出阐释,他指出,“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 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②于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 级之间的矛盾也不再单纯表现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全世界无产者都渴望摆 脱资产阶级的束缚和剥削,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将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只有全世 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获得人类解放,才能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第三,在文 化层面各民族的结合。世界各民族在经济、政治上形成一个整体,在文化层面来 说也是如此,许多民族和国家的狭隘性和片面性被打破,他们融入世界文化之中, 各民族的文学和精神产品就此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共产主义只有在“世界历史” 这一交往背景之下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世界历史”是共产主义社会到来的必要 前提,没有“世界历史”,就没有发达的生产力,普遍的交往关系;如果各民族都 是相互孤立的状态,就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相互联合,就不可能完成其历史使命, 实现解放和自由。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3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页。
27
(二)共产主义的逻辑主线是“两个必然”
“两个必然”是一切反对现存社会制度革命运动的逻辑主线。马克思恩格斯 明确表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 避免的”。①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产品是由无产阶级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但 最终却不归无产阶级所有;社会资本是资本家所固有的财产,并通过不断雇佣无 产阶级实现增长。他进一步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 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 自身的掘墓人”。②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亲身锻造出来的能够置自己于死地的对立 者,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但是无产阶级的物质条件 还不够发达,在以往的革命斗争当中,无产阶级都以失败告终,只有具有充分发 达的生产力之后,无产阶级才能拿起武器赢得斗争的胜利。马克思认为,从整个 历史眼光来看,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两个必然”的愿望 不会一下子实现,具体的时间,也还需要交给历史来回答。
(三)共产主义的现实形态是“自由人联合体”
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给出了 回答。他们用简单清楚、高度凝练的语言描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图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③在这句话当中,马克 思赋予“一切人”获得美好生活、实现自由的权利,每个人都拥有独立性和个性, 但同时又属于社会整体的一部分,个人的本质不再被抽象化,而是立足现实,体 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同时,这一目标并不再是空想,而是根据历 史发展规律所得出的正确现实结论,是人类社会发展不断追寻的价值目标,是无 产阶级不断追求的理想摇篮,是无产阶级将要完成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在这里其 实也表达出两个方面的涵义。第一个方面是,强调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个体 的重要性,只有每一个个体都过上幸福快乐自由的生活,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才能 成为可能。第二个方面是,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都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只有当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能够实现自由、找到自我、获得快乐的时候,我们才能 实现自身真正的幸福与自由。与阶级社会不同,在马克思提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2-41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
28 会当中,每一个个体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能实现真正自由,同时每一个也在 为他人的自由创造条件,每个人都在相互成就、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产主义 社会是真正摆脱了经济、政治、文化束缚的阶段,所有人都能享受整个社会创造 的福利,都能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节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提出的依据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指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私有制, 进而消灭阶级,实现人类解放,达到共产主义的目标。《宣言》利用科学唯物史观 对无产阶级的悲惨状况进行刻画,对资产阶级利用非人性手段争夺物质利益进行 揭露,阐明了无产阶级提出历史使命的重要依据。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私 有制发展最完备的时期,是资本家对人剥削最彻底的阶段,因而,无产阶级反抗 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历史必然,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无产阶级的 社会地位和阶级属性决定的。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产生于社会发展和客观现实的土壤之中,其产 生有着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马克思曾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描述过十九世纪 三四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他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提高带 来的社会便利,同时也指出这一社会形态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尖锐矛盾。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所具有的革命性作用进行了总结。 在经济上,资产阶级不断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力,机器、铁路、电报、工农 业化学的出现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资产阶级不断在世界范围内为产品销 售寻找出路,赋予生产、消费世界性的意义,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他们不断创建 大城市,使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口多于农村人口,乡村人口脱离农村愚昧的生活 状态,逐步卷入城市当中去,提高自身素质。资产阶级四处奔走,不断消灭生产、 人口、财产等方面的分散性。在政治上,资产阶级的势力不断增强,他们力图消 灭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在文化上,由于资产阶级的出现,无产 阶级摆脱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摆脱了封建社会的羁绊,把人建立在更广泛的 社会交往关系之中,进一步拓宽了无产阶级的视野。同时,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之 中,人与人之间都渴望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观念和制度,这为资产阶级意识 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29
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无法通过自身的手段或者措 施来克服,只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愈演愈烈。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出的突出特点 就是变革和动荡,整个社会永远处于不安定的状态之中。如果这一持续性的动荡 与不安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就社会生产状况而 言,单个企业中的生产是有组织进行的,但整个社会确是无政府生产状态。马克 思在《宣言》中把资产阶级比作是一个“魔法师”,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 交换手段已经十分庞大,资产阶级所谓的“法术”已经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了, 甚至无法支配和控制自己搬弄出来的“魔鬼”。商业危机一次又一次出现,各国工 业不振,经济崩溃,经济危机伴随而来。在这样的危机期间,无产阶级没有生产 资料,失去对大量产品的购买力,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难以得到实现,销毁 产品的状况经常出现,牛奶倾倒的现象时有发生。最初这一现象发生在某一行业 或者某一领域,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每一行业都和其他行业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经济危机也具有全面性和普遍性的特征。重新开拓新市场会加 速经济危机的发生,资本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不到及时销售,产品过剩直接使资 本家的利润遭受损失,继续扩大生产也会逐渐失去动力。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陷入了深刻的矛盾,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 深刻认识与分析,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是自 己一手造成的,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已经不为他们所控制了。资本主义的社 会的现实也证明了无产阶级能拥有历史的领导权,成为历史发展的主体。
二、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
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作为统治者,他们不会自愿放弃 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是他们亲自锻造了能够置自己于死地的武器。要使这一武器 真正派上用场,还需要有“使用这一武器的人”。经过对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 义社会人的生存生活状态的分析,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毫无疑问能够充当社会 革命运动的主要角色,挑负起时代重任。
第一,前资本主义时代人的生存状况。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人的生存状况体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阶级对立;二是等级森严。前资本主义时代阶级对立的现象明 显,这是马克思在《宣言》开篇就提到的一点。接着,马克思随后指出存在着对 立的是这样一些阶级: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 工。压迫者与被压迫者时常发生斗争,对于二者之间的斗争形式,马克思作了描
30
述,他认为这种斗争有时是隐藏的,有时候又是在整个社会以公开的方式进行的。 对于斗争的结局,马克思认为,必然会导致各个阶级都受到损害,最终同归于尽;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各方面的结构也会因此而经历彻底性、革命性的改造。 前资本主义时代等级森严。每个等级都有严格的规章和纪律,他们所处的社会地 位多种多样,所要遵守的纪律也就大不相同,处于社会底层的被压迫者不可能拥 有压迫者所享有的生活和条件,他们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放与自由。
第二,资本主义时代人的生存状况。首先,无产阶级的独立和个性虚无化。 资产阶级积极改进和发展生产工具,“由于推广机器和分工,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 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①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完全剥夺, 这里所说的剥夺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人身和财产。无产阶级正处于“非人性” 的生活条件之中,马克思认为这种“非人性”的生活条件已经达到一切剥削压迫 人的活动的“顶点”了,无产阶级已经失去人身上的独立性,更是失去了支配生 活、享受生活的自由和个性,他们不得不通过与之反抗的形式来保全自己。其次, 无产阶级成为冰冷机器的附庸。《宣言》分析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悲惨 境遇,指出资本家的丑恶罪行,他们将无产者毫无保留的当作是机器的附庸,无 产阶级受到来自厂主、监工、房东、店主等各方面的剥削和压迫,马克思揭露出, 无产阶级挤在工厂当中,就像是被组织起来的士兵,出卖自己零星劳动力,受到 监视失去自由,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再者,无产阶级时常经受失业带来的各种 挑战和威胁。工人的劳动只有能够为资本家创造价值,实现增值的时候才能找到 工作,也只有工人找到工作的时候他们才能维持生活,生存下去。工人生存与受 资本奴役密不可分,而且工人只能零星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他们的生活还不如奴 隶和农奴有着起码的保障。因为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也同样受到供求法则和市 场竞争的影响, 所以工人的生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最后,无产阶级的性别与年 龄失去意义。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的广泛使用,对手力和工作技巧 的要求低,工厂对妇女、儿童的需求增大,对男工需求较少。资本家为了追求更 多的利润,将妇女和儿童安排到各个岗位,并且不断增加劳动者的数量,延长她 们工作的时间,工人在工厂中都是生产线上的一员,都是作为劳动工具而存在。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7页。
31
三、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
由之前所述可以得知,工业革命创造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创造了具有彻底革 命性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展现了无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的不同特征, 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阶级属性的探求是为了找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提出的依据,达 到实现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的目的。因此,寻求阶级属性在马克思那里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第一,无产阶级最具革命彻底性。无产阶级与其他流氓阶级区别开来,马克 思、恩格斯在《宣言》当中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 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 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①首先,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是在资本主义发展 过程中形成的,资本主义制度给了无产阶级极大的压迫,生活环境恶劣,社会地 位极其低下。其次,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剥削下只剩下廉价劳动力。无产阶级将 “无产”发挥到极致,他们只能依靠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维持生活,此外,再 也没有其他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了,他们的财产不需要他们来保护,因为这是对 于无产阶级来说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因此,无产阶级勇敢追寻解放目标,并对实 现这一目标带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无产阶级自然成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具 革命彻底性的中坚力量。再者,无产阶级渴望在革命运动中消灭阶级对立,这是 无产阶级着力实现的目标。从历史来看,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运动时有发生,无 产阶级所开展的革命运动反映出与以往所有运动不同的特点在于这一运动具有彻 底性、团结性,能够不断突破各民族国家在地域上的限制,力图为整个人类社会 的解放运动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其他阶级所不能比拟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 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 是整个世界”。②
第二,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机器化大生产给无产阶级运用和使用先进 工具的机会和条件,促使无产阶级在受剥削和压迫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成为 先进发明技术的具体使用者,因而,马克思说,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跟所有其 他阶级比起来,无产阶级是最有前途的阶级。首先,无产阶级革命性是由无产阶 级所经历过的社会现实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的不断集中,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10-41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35页。
32 许多资本家面临破产的遭遇,原本在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的部分资产阶级也成为 了无产阶级当中的一份子,他们凭借自己在文化素养上的优势,融入无产阶级, 同时提高无产阶级的文化素养,并为无产阶级提供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其次, 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当中的先进分子,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先进性,并且具有 敏锐的洞察力,掌握革命运动的发展方向以及运动背后所包含的客观规律。从横 向上来看,共产党在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运动的过程中强调“共同利益”,即各 民族的利益的一致性,各个民族、地区的无产阶级都能打破地域的限制,团结起 来共同取得革命的胜利;从纵向上来看,共产党始终与无产阶级站在一边,为无 产阶级的利益着想,为实现整个运动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在理论方面,共产党对 整个革命运动的过程清楚了解,对革命进行所需要的条件认真剖析,对革命运动 的最终结果十分透彻,并且随着革命发展的形势制定出不同阶段的实施策略。在 实践方面,“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 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①,共产党员能够在实践运动中去开展革命运动,为整个 无产阶级争取利益,获得解放,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中最先进的部分。再者,无 产阶级是能够为先进生产力作出贡献的阶级。他们是社会上基础的劳动者,用自 己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出无限的财富,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同时也成为变革生 产关系的重要力量。
第三,无产阶级具有高度组织性。值得重视的是,资本主义整个社会生产是 以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呈现,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将无产阶级培养得既有 组织性又有纪律性。首先,无产阶级的有组织性与大工业生产背景紧密联系。大 工业生产对分工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工人严密地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工作,具体来 说,机器大工业生产下的无产阶级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呢?马克思恩格斯描 述到,“现代工业已经把家长式的师傅的小作坊变成了工业资本家的大工厂,挤在 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②无产阶级在工厂中和劳动对象紧 密联系,他们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每个人都重复着同样的生产劳动,成为资本主 义生产线上一颗“螺丝钉”。但是,无产阶级又不得不这样做,他们的生活还只能 依靠这种没人性的工作继续下去。其次,无产阶级的组织性表现在有组织的联系。 越来越多的商品被生产出来,工人也时常被组织起来参与各种生产劳动,这样循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7页。
33
环往复,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在生产过程当密不可分,互相促进, 联系加强,成为一个有组织性的有机整体。再者,无产阶级的组织性表现在有组 织的斗争。在资本家主导得工厂当中,无产阶级都成为机器的附庸,整天重复、 机械地劳动着,工资水平十分低下。无产阶级队伍之中形成了一致性,如果在资 本主义生产链上,某一环节的工人选择罢工,对整个生产链影响十分巨大,甚至 会造成其中断,进而无产阶级队伍的作用凸显岀来,所有工人都为争取自身解放 和自由与资产阶级展开顽强的斗争。他们的相同遭遇驱使他们相互同情,不断增 强斗争的组织性,形成与资产阶级奋争到底的战线联盟。马克思指岀,“日益壮大 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制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 也不断增长。”①并且,各国无产阶级相互联系,利用资产阶级准备好了的先进的 交通工具和信息设备,参与到这场共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来。这场个别的斗 争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联合的争取解放的斗争,一股强大的反对资本主义的力量 正在形成。马克思对这一队伍的岀现和发展抱有极强的信心,他在《宣言》中描 述到,“现在则是一支社会主义者的国际大军,它不可阻挡地前进,它的人数、组 织性、纪律性、觉悟程度和胜利信心都与日俱增。”②
第三节 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的策略
在《宣言》中,马克思指岀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重要策略主要集中在四 个方面:一是必须建立能够弥补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空缺的无产阶级政党;二是实 施暴力革命,包括利用暴力革命手段建立无产阶级的专政统治、增加社会生产力 总量,也包括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阶级;三是摒弃各种错误共产主义思潮的 影响;四是由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压迫下变得更加困苦和窘迫,要争取全世界 无产者的联合,完成历史使命。
一、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是革命胜利不可缺少的组织条件。马克思在《宣言》中 写道,“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 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无产阶级政党纲领、性质、 目的等方面的介绍,清晰具体地表达了对政党建设重要性的重视。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29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38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173-174页。
34
第一,制定正确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是阐述无产阶级政党成立初衷的重要 纲领性著作,马克思在《宣言》的序言中也指明过这一点,肯定了《宣言》在理 论上和实践上对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纲领性意义,他们在1848年为共产主义者同 盟撰写《宣言》时明确表明了政治纲领对社会革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 在给威廉・白拉克的信中指出:“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应该把这件事推迟到由较 长时间的共同工作准备好了的时候),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 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①他强调了拥有一个正确的原则性纲领的重要性,党纲 应该要在精神上起着引领人向上的作用,不允许任何党纲使党的精神堕落。因此, 党的纲领一方面要能吸纳群众,人们通过党纲来加深对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遵 从党的纲领,自觉成为无产阶级政党之中的一份子;另一方面要能加强党内凝聚 力,加强党员之间的团结,促进思想统一,共同向一致的目标靠近。可以说,一 个正确的政治纲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共产党人带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先进 性和彻底性。
第二,明确性质和目的。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 中给出了答案。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 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②。 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原则,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在理论上,他们用科学理论武装头 脑,能够深刻理解无产阶级所经历的各种不幸遭遇,强调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整 体利益,并为这一利益的实现提供保证。此外,共产党人也坚持从实践的角度出 发,在行为层面上,他们积极参与各类革命运动活动,出于自愿坚持为广大无产 阶级争取利益。诚然,共产党人要不断接受新技术和新科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 力,进而更好帮助无产阶级懂得拿起革命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第三,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无产阶级政党成立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发挥 其先进性,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素养帮助无产阶级了解运动过程,推动工人运 动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 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 ③无产阶级政党十分重视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科 学知识的传递,他们坚信,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 的事情,当科学的革命指导思想传入人民群众当中的时候,就很快会被无产阶级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5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4页。
35 掌握起来,并成为促进其发展壮大的强大力量。无产阶级本身缺乏理论素养,因 此科学的理论知识只能从外部输入,也就是要靠无产阶级政党来帮助他们学习和 掌握革命需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如果不通过这样的方式,其他带有资产阶级性质 的各种冒牌社会主义思想就会传入无产阶级内部,阻碍他们思想的发展。马克思 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运动进行了考察,结合工人运动他认识到,随着革 命运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工人参与到反抗斗争中来,工人的数量出现了巨大的 增长。但是光有人数是不够的,如果工人都没有接受过教育,在革命运动中没有 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那么革命终将会失败。只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是促进工 人团结、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武器,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掌握这一点。
二、实施暴力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这一任务单靠建立起无产阶级政 党这一个策略还远远不够,要想完成这一使命,必须要通过暴力打破资本家企图 控制无产阶级的“伟大理想”。无产阶级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根据科学的革命理 论,利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将革命策略思想运用于工人运动实践,为改变无产阶级 贫穷的生活状态,实现共产主义做好积极准备、打好坚实基础。
(一)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的奋斗过程是十分艰巨的,这个过 程需要运用合理的革命策略,并且根据革命的实际运动情况制定有利于革命胜利 的阶段性计划。“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便是其中的一个计划,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针 对当时无产阶级的物质发展状况思考的结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 格斯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①提 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 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②无产阶级革命 之所以要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不仅是因为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还没得到正确看待, 同时也由于革命发展的趋势还不利于无产阶级的生活,如果不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财富仍然会集中在资本家的手中,这将对国家经济结构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因 此,马克思说要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现象,逐渐提升公 众权力的政治性质,获得政治统治。但马克思还没有完全明确地提出无产阶级专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36 政的说法。在《1848年至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才明确提岀“无 产阶级专政”这个概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 无产阶级不可能马上完成打碎国家机器的目标,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后到人 的解放实现之间的阶段,马克思称之为“过渡阶段”,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在这 个过渡性阶段之中,运用生产力发展与革命运动并存的方式,继续动革命往前迈 进,最终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度。
(二)增加社会生产力总量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必不可少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 对无产阶级政党完成革命任务之后的生产力发展给予高度重视,认为生产资料不 再是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而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要调动一切发展生产力的因 素和力量,通过对资产阶级所有权和生产关系实施暴力干涉的手段尽可能快地发 展生产力。在《宣言》中,马克思指岀,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要采取不同的干 涉措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各最先进国家要提高生产力这一具体任务,马 克思给岀了十条具体措施,这十条关于解放生产力的措施是极富远见的,其中一 些措施影响深远,对一些西方国家来说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征收高额的 累进税、对儿童实行公共免费的教育、城乡对立的逐步消失等措施,对其国家的 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马克思认为,各个最先进国家在变革全部生产力的过程 当中,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对立会逐渐消失,进而旧的生产关系也会被统一消灭掉, 资产阶级旧社会将会被替代,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终将实现。马克思在《宣言》中 描绘了革命胜利后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美好图景,人民群众能够在共产主义 社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能够保护自己的财产和权益,人们将不再处于贫 困潦倒的状态,社会物质财富十分丰富,人民幸福指日可待。
(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打碎国家机器是消灭阶级对立的必然要求。生产力提高之后阶级差别将会消 失,如果说社会上的全部生产全部集中到“各个单体合成的协会”中,公众的权 力将会失去政治性质,国家仍然成了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工具;如果 说无产阶级能够借助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且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去消灭旧的生产关 系,那么将会使得社会上存在着的阶级对立状态一并消灭掉。在《宣言》中马克 思指岀,要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无产阶级“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
37 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①国家政治组织最终消失是无产阶级革 命的结果之一,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彻底粉碎阶级赖以存在的基础,国家将不再成 为一个阶级压迫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差别将会消失,真正自 由民主的时代将会来临。结合《宣言》来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不光是要对正文进行梳理,《宣言》的序言对于理解这一思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序言中就曾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 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②这里他们则表述了这样一层意思,资 产阶级国家不能直接由无产阶级来掌握,必须要将它彻底打碎。对于这一点,马 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曾提到,法国资产阶级国家的变革是为 了让资产阶级国家这个系统更加完善,一切变革都是为了让国家机器成为一个更 为庞大的建筑物。通过资产阶级社会中无产阶级生活状况与社会地位,以及无产 阶级所表现出来的阶级性质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无产阶级不同于以往的其他 一切阶级,他们致力于亲手销毁“国家”这个暴力机器,消灭剥削压迫的根源所 在。
三、消除各种错误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出来,为解决资本主 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不同阶级的思想家从本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 设想,社会上存在各种形式流派和思潮,但这些社会思潮都具有一定局限性,马 克思恩格斯利用《宣言》对当时流行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潮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 为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摒弃各种错误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
(一)摒弃反动社会主义的反动性 反动的社会主义,指的是封建的、小资产阶级的、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 主义。马克思在《宣言》中写道,封建的社会主义主要指英法两国贵族,他们为 了维护自己的历史地位做了一些假装为无产阶级利益着想而声讨资产阶级的事情。 这显然没有任何实际上的意义,它仅仅立足于观念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实施咒骂。 在实践活动中又会主动参与到压迫无产阶级的各种暴力措施当中来。小资产阶级 的社会主义主要指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资产阶级社会中的新小资产阶级,他们虽 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无产阶级贫穷、财富分配不均、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等社会现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11-41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377页。
38 实进行了揭示,但是他们害怕竞争关系的日趋发展会使他们完全沦为无产阶级的 一份子,成为无产阶级那样饱受欺压的群体。他们时而倒向资产阶级,时而倒向 无产阶级,从根本上来说,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他们不希望完全按 照资产阶级制定的方向前进,而是希望恢复旧的生产关系,继续延续旧有封建统 治的生命。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也与之相似。他们不主张利用暴力革命 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企图将法国新思想翻译过来与德国本身旧有的哲学信仰 相协调,希望通过哲学思辨的方式来维护封建统治。但是他们对法国社会主义文 献的翻译是一种“胡乱”的翻译,“代表人类本性利益”的观点仅仅存在于哲学冥 想的太空之中。马克思批判了这种唯心主义意识形态观念,认为德国始终活在观 念世界,他们的意识形态仅仅是为了捍卫普鲁士政府的统治罢了。
(二)摒弃保守社会主义的软弱性
保守社会主义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也能看岀其保守性与软弱性,是指资产阶 级中间的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慈善家、戒酒团体等力图通过改良路径治好社 会疾病的群体。马克思认为,这些资产阶级保守分子希望维持这种现存的生活状 态,避免革命带来的危险和恐惧。因此,他们承认可以做岀一些妥协,这将从行 政改良方面来实现,拒绝无产阶级革命。然而,马克思进一步揭示岀这种观念的 弊端和实质,他指岀,“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实行的行政上的改良,丝毫不会 改变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至多只能减少资产阶级的统治费用和简化它的财政 管理。”①保守社会主义没有从根源上为无产阶级谋求发展的出路,但与前面所论 述的“反动的社会主义”比起来,它还是有一定进步性,马克思肯定了这一点, 毕竟封建社会的专制、腐朽是有目共睹的,资产阶级明显超越封建社会的地方就 在于它的思想先进性。在《宣言》正文部分的开头,马克思就指岀过这一点,他 肯定了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所起到的革命性作用,不光是在生产力上促进了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更是改变了封建秩序,改变了无产阶级受封建关系束缚的 局面,改变了城市和乡村的发展状态,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从总体而言, 马克思批判了保守社会主义的保守性,这种保守的、不做岀实质变革和改变的观 念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实现方式是相对立的。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30页。
39
(三)摒弃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空想性质
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具有明显的空想性质。就其实质而言,他们不力图 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改变现存社会状态,而是希望通过非革命的方式,忽视无产 阶级的重要历史作用,忽视无产阶级在推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中的革命性力 量,这不符合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且他们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化 解的方式寄托于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活动,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这一思潮 的代表人物有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等,他们在反抗资产阶级的过程中不将理论 付诸于实际,没有深刻分析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而是在头脑中构想 出一个未来理想社会的完美形态。针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要消灭劳动剥削制 度、消灭城乡对立、实现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等观点,马克思认为是没有实际意义 的。他们的理论只是一种单纯的空想,不是科学,并且没有将未来理想社会的理 论作为一种基本原理性的东西进行阐述和分析。
总的来说,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都为马克思恩格斯所摒弃。不是马 克思意义上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在马克思那里,无产阶级是一个真正能保护自身 特殊利益,维护自己利益的特殊阶级。无产阶级是完成历史使命不可缺少的角色, 只有充分发挥自身阶级的力量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进而实现共产主义。
四、争取无产者的国际联合
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无产阶 级意识到强化运动联动性对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他们不断争取革命的同盟 者,尽可能将运动中的“敌人”也化为“盟友”。马克思指对无产阶级参与革命的 联动性作了阐述,他认为,“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 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作斗争。” ①无产 阶级要使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通过团结广大无产阶级,可以形 成极为强大的战斗力,这样才能对资产阶级采取的种种打击予以有效的回击。在 《宣言》中,马克思就指出,“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国或法 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 ②无产阶 级政党在促进民族联合上发挥重要作用。在《宣言》中,马克思又进一步分析道, 法国、瑞士、波兰和德国共产党人也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在发动革命的观念上与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0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
40 其他党派表现岀不相一致的态度。无产阶级政党支持本国无产阶级与他国无产阶 级联合起来,并且和世界各个民主政党联合起来,一同为解放事业而奋斗。不光 在《宣言》正文中马克思论述了这样的思想,在序言之中,特别是在 1892年波兰 文版序言和1893 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也提岀“民族复兴”的概念, 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对实现民族复兴极其重要,只有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活动中建立 起团结、协作的理念,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只 有不断深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思想和理念,才能帮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取得 胜利。因此,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历经艰难,不仅要与资产阶级作顽 强抵抗,还要加强自身反省,团结革命群众,联系世界无产者,这样才能保证无 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的顺利进行,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提供强有力地保障。
41
第三章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理论
价值与现实意义
《宣言》中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是我们必须坚持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这一思想对当今中国和整个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深刻理 解这一思想,能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深化对马克思中国化理论 成果的认识。
第一节《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个思想的理论价值是值得探索的,搞清楚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理论价 值有助于我们把握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用简 短有力的语言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指向目标、 提岀依据、完成策略做了分析论述,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科学化系统化的重 要标志,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学说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无产阶级政党理 论形成的关键环节。
一、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科学化的重要体现
在《宣言》之前的著作中,马克思充分利用哲学、政治经济学对无产阶级贫 困的状况、根源进行剖析,试图寻找实现历史使命的路径,但这些理论探索在一 定程度上还具有历史局限性,没有完全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 来考察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问题。如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阐明了自由思想, 认为虚幻的精神自由应该被现实的理性自由所取代。此时,马克思在思想上受黑 格尔影响很大,他一方面看到了无产阶级应该追寻的现实目标,另一方面又将这 种现实目标的实现归结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因而是属于唯心主义的历史使命观。 1844 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认为无产阶级是解放自己和解 放全人类的关键力量,但这个时期他还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很深,所表达的思想 具有人本主义倾向。在《1844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 济现实的描述,揭示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实质,找到无产阶级贫困的经济根源, 认为只有扬弃异化才是无产阶级寻求解放的岀路。但是这一时期,马克思用异化 劳动论证无产阶级使命还比较粗糙,把共产主义的实现看作是合乎人性的人的复 归,还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痕迹。
42
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马克思恩格斯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科 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剥削人的本质,提出无产阶级要消灭资产阶级私有 制、获得解放和自由的历史使命,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科学化系统化的重要 标志。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方法问题,特别是指导无产阶级进 行革命斗争的方法。在这里,一个突破性的成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了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指导工人运动,对资产阶级发展运动作了科 学分析,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作了科学阐述,为进一步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实现历史使命提供理论指导。这里的历史唯物主义指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 与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不打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产阶 级就不能从资本的统治、奴役下解放出来,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完成历史使命。此 外,《宣言》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必然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的客观事实。一方面,马克思在资本运动逻辑中把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 律。资本在运动中追逐利润,盲目生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地出现,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另一方面,马克思在无产阶级的生成 运动中把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由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 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不断成长、壮大,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马克思也看 到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具有长期性,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必然 遭遇种种挫折和挑战,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的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 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历史规律,坚持把这一规律同革命运动发展实际结合起来, 没有对社会主义必将替代资本主义这一重要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历 史使命就很难实现。
综上所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 历史使命思想,科学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必然” 历史发展规律。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 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思想是整个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科学化的重要 体现,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是论证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学说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非常重视人类解放,早在“中学时期”,马克思就坚持把“为 人类幸福而献身”作为有价值的人生理想。在 1848 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对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和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
43
作了总结,并且敢于同一切资产阶级流派和各种错误的社会共产主义思潮作斗争, 在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中提出了系统完整的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思想,这 一思想内容指向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类解放,这是无产阶级一生都在不懈追求的 事情。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当中所表达出来的关于“人类解放”这一目标, 是对他们以往诸多著作中表达出的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继承和升华。《宣言》中无 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蕴含了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看法和观点,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类解放的必要性。无产阶级把争取人类解放作为自身的事业是马克思 在以往经典著作当中都表达出来的思想。如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黑格尔法哲 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神圣家族》、《1844 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都对无产阶级要实现人类解放这一必然性 作了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的论述。《宣言》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进行揭 露,看到了无产阶级备受压迫的生活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先 进性和组织性,深入阐述了人类解放学说,表明无产阶级争取人类解放是这一阶 级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人类解放的目标。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宣言》中无产阶级历 史使命思想所概括的基本内容,这句话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也是人类解放的最高目标和价值追求。对于人类解放的目标,马克思在之前的 著作中论述也比较多,前后表达是一致的,只是关于这一目标表达的成熟程度不 一样。《论犹太人问题》表达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马克思认为宗教解放和政治解 放没有真正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因此在马克思的思考当中,人类解放才能找到 其中的实质,他批判了鲍威尔唯心主义的民族观点以及夸大神学作用的宗教观, 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才是正确的解放人、解决世俗问题的关键。但是,马克思只是 从抽象意义上对“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进行区分论证,并未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还带有很强抽象性和思辨性。在《1844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开始对人类解放的根据、道路、社会形式等问题进行论证, 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解放的现实依据, 认为只有扬弃异化才是无产阶级寻求解放的 出路,解决了《德法年鉴》时期提出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 实现人类解放的目标就是要消灭分工,进而建立一个人能够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是对马克思人类解放学说目标的一贯坚持,但还是不够完善。在《共产党宣言》
44
中,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科学指明了要实现人类解放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
三是人类解放的手段。与以往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相比较,《宣言》对“人 类解放”阐述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对人类解放策略的重视。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认为人类解放是需要条件的,需要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思想条件、社会 条件,这也是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的必然策略。《宣言》写道,无产阶级在夺取 政权后建立了专政统治,只是完成了政治解放,但这还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真正 人类解放。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要通过暴力革命打碎国家机器,消灭阶级与阶级 之间存在对立的现象,消除阶级统治,消灭国家,最终实现人的解放,实现人的 自由和全面发展。在实现人的最终解放的过程中,无产阶级必须要解放生产力, 能够让自己吃饱穿暖的时候才可以谈得上解放,要尽可能快地去发展生产力。但 同时,马克思又指出,精神解放才是人类解放的最终目标,广大无产阶级要从“自 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发挥主动性,参与到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当 中来。此外,无产阶级还需联合全世界无产者一起争取人类解放,由于各国资产 阶级联合在一起共同加入反对无产阶级的行动,无产阶级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组织 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兄弟联盟。
综上所述,《宣言》中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对“人类解放”这一目标进行 了深刻系统的阐述,是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人类解放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有助 于我们把握整个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学说,帮助我们理解《宣言》中马克思主义 人类解放学说的发展状态。
三、是推动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形成的关键环节
马克思在《宣言》之前的许多著作当中都曾对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作了相关论 述。1842年 1-2 月,马克思撰写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对普鲁士政府 的专制制度进行深刻揭露与批判,并且在实践上,积极投身现实革命运动,维护 人民大众的利益。1843年1月中旬,马克思在《摩泽尔记者的辩护》这篇文章中, 将摩泽尔农民贫困的原因归结为政府的专制统治,否定了那些将这一原因归结为 天灾或者政府个别官员所为的片面看法。列宁十分注重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研读, 他对马克思这篇文章作出评价,认为马克思始终坚持对贫困人民的关注,始终把 无产阶级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并且这时候马克思已经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 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了。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家更多还是从
45
理性角度认识,离开莱茵报之后,马克思总结了英法工人运动的经验,提出光靠 哲学批判来赢得革命胜利不可能,要发动无产阶级的力量,以此作为推翻旧世界 的物质武器,可以看出,在这里马克思确立了无产阶级行动纲领的基本原则。《1844 年经济学手稿》特别强调“私有财产”这一观念,“私有财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与 资产阶级政党对立的根本所处,必须要扬弃这种异化的财产和异化的所有制,无 产阶级政党才能带领无产阶级实现运动目标。由此可见,虽然马克思己经在在以 上著作当中渗透了相关思想,但这还不是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直接表述。
马克思在《宣言》中对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目标、策略原则做了丰富的阐述, 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形成。第一,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作了阐述。无产 阶级政党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在共产党的带领之下,无产阶级将充分展 示自己的能力,发挥自身的力量,去争取解放和自由。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不 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能力上都具有先进性,他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利用 已有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从现实世界中获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 基本条件和进程,并且对其能够达到的目标和结果都做了进一步了解和考察。他 们是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重要角 色。第二,针对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进行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在 革命运动过程中不断向无产阶级靠拢,虽然在革命运动前期,在科学理论知识掌 握上要胜过无产阶级,但是在运动过程中他们始终与无产阶级联系在一起,力图 和无产阶级共同完成消除传统的所有制和观念、实现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正是有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带领,无产阶级的整个革命运动才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实现解放的目标才会一直坚定不移,延续下去。第三,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斗争 的基本策略思想。在马克思那里,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共产党人要正确对待各种 反对党派,以争取联合和统一作为基本出发点,争取最大程度上的团结和联合。 马克思认为,革命的手段或者策略极为重要,要对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历史、现实 进行充分的考察研究,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的历史阶段或者不同社会情形,应该 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争取同盟者。
总之,《宣言》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奋斗目标以及基本策略进行深入介绍, 能够为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的发展提供助力,也为无产阶级提供了一条最为实 际的道路。
46
第二节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现实意义
在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理论价值,实际上,在现实 层面,这一思想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影响上。
一、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供价值指引
《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得到广泛传播,是世界无产阶级尊崇的经典著作。 在中国,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 的先锋队,因而《宣言》是共产党人奋斗前行的重要理论支柱,不断推动中国社 会先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理想信念”这一主题发表 讲话,他强调青年人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人生会失去方向,我们事业的 成与败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于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汉族和 各少数民族的心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 14 亿中国人民始终是紧紧凝聚的,我们之 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离不开我们每个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一个人是否 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最重要的是看他能否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对实 现共产主义充满信心。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 的理想状态,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交往背景,阐述了“两个必然”的基本原理 以及“自由人联合体”的现实形态。这对新时代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理论 指导意义。要不断领悟《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信念的相关思想,自觉把握和理 清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只有学习领会,才会目光坚定,心怀理想。
二、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宣言》的作用,认为其中体现了人民立场,这部经典 著作对指导现实问题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宣言》中明确表明了无产阶级历史使 命思想的深刻内涵,就是要实现人类解放,为人民服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 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使人不自由,发展畸形;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 每个人都处在和谐自由发展的状态之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认为 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的,并且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带领和指 导下共产主义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宣言》还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目标不 同于过去的一切运动,它旨在为人民利益而服务,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党的 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系列举措和主张都指向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如习近
47
平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是绝大多数人共同的奋斗 目标。他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人民层面上来说,就是 要坚持自由、坚持平等、坚持公正、坚持法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 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为了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 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价值遵循。重读《共产党宣言》,重温无产阶级历 史使命理论,能够坚定中国共产党始终服务人民、心系人民的初心,在工作中牢 牢记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因此,在实践中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无产阶 级历史使命思想,将其科学精神运用在实现“四个伟大”的实践当中去,推动我 国更好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政党,肩负着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重任。在 《宣言》中马克思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对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从 严治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①。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将《宣 言》作为自己行动的重要参照,把党性原则放在第一位,坚持初心,坚守使命,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一些党员 干部被经济利益蒙蔽双眼,信仰缺失,在工作中脱离群众,甚至搞腐败。为此, 要重视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在思想理论上不断进行革命和创新,自觉 引导全体共产党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提高党员思想素养,保证党员在思想上 的先进性,不能偏离自己的党性原则,要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依照《宣 言》深入理论,摆正自己的政治立场,牢固自身的理想信念。
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来源
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②。共产主义事 业不单纯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受压迫和努力的无产阶级想要奋斗的事业,更是整 个世界、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宣言》向我们描绘了世界历史的现实图景,正是因 为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世界交往体现得更加紧密,无产阶级联合的力量愈发强大。 马克思肯定了无产阶级联合的主体力量,认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
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岀版社2014年版,第3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166页。
48 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①,只有通过联合才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正如马克 思所写道的,如果每个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消失,那么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民族 之间的对立也会就此消失。各民族国家的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民族与民族不再 对立,国家与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相互依赖,世界将成为一个人类同呼吸共命运 的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 为中国人民幸福奋斗,为整个人类进步事业奋斗。近年来,中国也一直积极作为, 为一带一路建设搭好平台,让世界人民参与到友好合作、互助团结当中来,增加 文明交流,这充分体现着中国共产党肩负人类解放伟大事业的使命自觉和大国担 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解放作出贡献、搭建阶梯、创造平台的担当和情怀。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岀版社2012年版,第435页。
49
结语
《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在整个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 使命思想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资本主 义社会表现出的种种弊端,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压迫下具有的阶级属性, 系统论述、科学总结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指明了无产阶级摆脱穷困生活境遇、 争取解放的现实路径。
《宣言》中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不是教条,而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研究 这一思想为新时代背景下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供理论依据,对 当代中国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上的 支持。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我们更 应该认真领悟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 基本立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拿起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思想武器去解决我国在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向前发 展。只有对《宣言》中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始终保持科学的认识态度,才符 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以及国际共产主义事业顺利开 展助力,才能促进整个世界的共同发展。鉴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浩如烟海,理论 内涵深邃丰富、系统宏大、气势磅礴、与时俱进,碍于笔者学识疏浅、学力有限, 研究尚存诸多不足,需要在未来继续深入研究。
50
参考文献
一、学术著作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岀版社 201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岀版社 201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岀版社 201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岀版社 2012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岀版社 2009年版。
[6]《列宁选集》第 1 卷,人民岀版社 1995 年版。
[7]《列宁选集》第 3 卷,人民岀版社 1995 年版。
[8]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岀版社 2009 年版。
[9]中央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巴黎公社》,人民岀版社 1961年版。
[10]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岀版社 2016 年版。
[11]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岀版社2009年版。
[12]朱哲,杨金:《回到文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解读》,武汉理工大学岀版社 2009 年版。
[13]柳可白,王玫,阎春芝:《当代工人:市场化的演变与趋势》,湖南人民岀版社2005 年 版。
[14]杨金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研究读本》,中央编译岀版社 2017 年版。
[15]陆学艺:《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1978-2018)》,社会科学文献岀版社 2018 年版。
[16]李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辽宁教育山版社 2004 年版。
[17]刘同舫:《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人民岀版社 2011年版。
[18]贺撒文:《马克思革命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岀版社 2016 年版。
[19]李景治:《当代资本主义的演变与矛盾》,中国人民大学岀版社 2001 年版。
[20]张世鹏:《当代西欧工人阶级》,北京大学岀版社 2001 年版。
[21]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黑龙江教育岀版社 1994 年版。
[22]蔡长水:《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广西人民岀版社 2003 年版。
[23][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 1986年版。
[24][匈牙利]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译,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
51
[25][美]查尔斯•泰勒:《黑格尔与现代社会》,徐文瑞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版。
[26][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郑义译,新星出版社2011年 版。
[27][法]雷蒙•阿隆:《阶级斗争一工业社会新讲》,周以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 版。
[28][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铅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29][以]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林俊宏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
[30][美]丹•希勒:《数字资本主义》,杨立平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1]Frank Ruda, Hegel's Rabble: An Investigation into Hegel' s Philosophy of Right,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11.
[32]Michael A. Lebowitz,”What Makes the Working Class a Revolutionary Subject?” Monthly Review:An Independent Socialist Magazine,2012.
二、期刊论文
[1]姜辉:《工人阶级还是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主体——对西方工人阶级与社会主义运动 之关系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2期。
[2]金德楠:《论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初次系统化建构——兼评“<导言>不成熟论”》,
《东南学术》2020年第1期。
[3]潘斌:《从“贱民”到“无产阶级”:马克思对黑格尔贫困问题的政治性重构》,《哲 学研究》2018年第9期。
[4]贺连辉,李屏南:《殊途同归:哲学的心脏与资本的原罪——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 历史使命的发现路径》,《求索》2018年第1期。
[5]邱卫东,胡博成:《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主体的生成与历史使命研究——以资本全球扩 张为视角》,《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年第3期。
[6]郭士民,赵明义:《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的当代价值和实现路径》,《理论学刊》2017 年第2期。
[7]冯景源:《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制定及其研究的意义——兼谈马克思主义“三个组 成部分”的“核心”问题》, 《东南学术》 2016年第2期。
[8]童贤成,宋国秀:《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题——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社 会主义研究》 2010年第6期。
52
[9]王一程:《共产党的阶级性、革命性与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 年第2 期。
[10]向春阶:《不可动摇的科学结论,庄严崇高的历史使命——对 20世纪资本主义新情况 和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思考》,《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3期。
[11]袁南生:《关于当代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思考——兼评马尔库塞关于当代工人阶级的 观点》,《湖湘论坛》2001年第 1 期。
[12]臧秀玲:《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西方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 题》1998年第 3 期。
[13]钟坚:《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学术交流》1992年第 1 期。
[14]伍纪思:《马克思学说的庄严使命》,《求是学刊》1983 年第 2 期。
[15]陈静:《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先声表达》,《科学社会主义》2018 年第3 期。
[16]魏强,孙来斌:《“两个必然”理论逻辑的文本还原——<共产党宣言>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教育维度解读》,《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6期。
[17]王洪楚:《<共产党宣言>》也是无产阶级的人权宣言》,《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1992年第5期。
[18]徐辉:《马克思恩格斯的使命观及其当代价值》,《科学社会主义》2021 年第1 期。
[19]谢杰:《对<共产党宣言>当代价值的思考》,《红旗文稿》2017 年第 18期。
[20]张智,单晓涵:《<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 第 11 期。
[21]戴德铮,向德忠:《<共产党宣言>的战略性思维方式》,《理论探讨》2008 年第2 期。
[22]蓝江:《<共产党宣言>与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21世纪对<共产党宣言>的再解读》, 《学术交流》2018年第 5期。
[23]王芳,于少青:《 <共产党宣言>中资本历史使命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社会主义研究》 2018 年第3 期。
[24]刘敬东,邱德宇:《<共产党宣言>:多重的内在张力——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一个 考察》,《哲学研究》2016年第12期。
[25]钟哲明:《 <共产党宣言>论资本主义及其两个“不可避免”—— <共产党宣言>第一 部分及 1872 年德文版序言、1883 年德文版序言研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 年第 1 期。
[26]冯超英:《浅论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最初论证》,《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2002 年第5 期。
53
[27]巩永丹:《谁是信息时代的无产阶级?——关于激进左翼“新无产阶级”的驳析与重
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
[28]陈剑: 《<共产党宣言>对党的性质的界定及其现实意义——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 160周年》,《探索》2008年第2期。
[29]朱建田:《 <共产党宣言>中的党际关系思想探析》,《前沿》2016年第12期。
[30]任劭婷:《从黑格尔“贱民”到马克思“无产阶级”的逻辑变革——现代自由的困境 与出路》,《哲学动态》2017年第3期。
[31]吕薇洲:《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历史使命》,《贵州社会科学》2006 年第4期。
[32]朱雪微:《对马克思无产阶级理论的辩护》,《哲学动态》2021年第10期。
[33]刘恩至:《无产阶级专政与自由——巴黎公社的原则及其意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年第10期。
[34]刘晓佳:《 <共产党宣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引与实践启示》,《中学政治教学 参考》2021年第36期。
[35]邱卫东,胡博成:《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主体的生成与历史使命研究——以资本全球扩 张为视角》,《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年第3期。
[36]魏强,孙来斌:《“两个必然”理论逻辑的文本还原——<共产党宣言>的马克思主义理 论教育维度解读》,《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6期。
[37]李忠军,杨科:《“物质武器”与“精神武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相关 论断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解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38]邹广文,王吉平:《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无产阶级”概念的反思性研究》,《现代 哲学》2021年第2期。
[39]李灵婕:《论现代个体自由与人的解放——从<论犹太人问题>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 义》,《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4期。
[40]高广旭:《“联合”何以可能?——无产阶级革命动机问题的当代反思》,《北京行政学 院学报》2019年第4期。
[41]刘建军,彭蓉:《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科学阐述》,《学校党建与思想 教育》2019年第11期。
[42]刘柯杰,袁恩桢:《对<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论述的理解》,《毛泽东邓小平 理论研究》2019年第1期。
54
[43]汪亭友:《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年第7 期。
[44]耿步健:《论正确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消灭私有制”思想》,《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 年第 6 期。
[45]边鹏飞,詹真荣:《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科 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 1期。
三、学位论文
[1]徐岩:《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20 年。
[2]黄佳楠:《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博士论文,2020 年。
[3]佘海舟: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实现理想社会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南京师范 大学博士论文,2018 年。
[4]李哲懿:《马克思阶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16 年。
[5]王哲:《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思想研究》 ,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8 年。
[6]刘海军:《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结构变化及其现实影响》,大连海事大学博士论文,2011 年。
李小娜:《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当代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10 年。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jingjilei/jingjiweiji/4432.html

上一篇:21世纪欧洲民粹主义及其影响

下一篇:生命周期视角下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预警 硏究 以泰禾集团为例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