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EMBA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规程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MBA学术委员会
(2004年3月制定,2012年3月修订)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展现其在学期间学习成果的重要形式,是其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某一具有理论价值和(或)实践意义的问题的书面总结报告。根据EMBA研究生的特点,依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学位[2002]1号)、《厦门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2009)等文件的精神,并经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MBA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特制定本规程。
EMBA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应有新意,面向企业实际和应用。
2、论文形式可灵活多样。根据EMBA研究生的特点,提倡采用企业专题研究和案例研究的形式撰写论文:
企业专题研究是对某企业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或即将采取的决策问题做“专业的”(Professional)专题分析和研究。例如,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产品市场调研;企业营销策略研究;企业诊断研究;企业品牌管理研究;企业财务状况和政策研究;企业融资方案研究;收购或兼并方案研究;债转股方案研究;经理期权方案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企业激励机制和报酬方案研究;企业生产计划实施研究等等。
案例研究是以企业为背景,总结、分析和研究已经发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典型事件。这类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案例概述和案例研究的意义、案例存在的主要问题、案例研究的方法、案例研究(解决问题的可选方案、可选方案的比较或利弊分析、建议采用的方案和实施的措施)、案例的结论和启示等。
3、论文大纲内容包括:论文题目、研究的现状和意义、研究的框架、研究的进度计划、预期结果、相关资料和数据或案例的来源、主要参考文献等。其中研究的框架是《论文大纲》的核心,必须按照逻辑顺序安排论文的篇章结构,并列示和简述每一篇章(或部分)“章-节-目-子目”的标题。
4、论文初稿的体例和格式要求按照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制定的《学位论文规范》撰写,内容必须包括:规范的封面、前言、论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图表、参考文献。
5、论文写作要亲历亲为,真正反映EMBA研究生本人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论文定稿除了要符合《学位论文规范》外,还要签署《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6、论文字数不得少于2万字。
7、论文质量要求主题明确、论据充分、方法得当、分析透彻、逻辑清晰、表达准确,并力求有所创新。
厦门大学EMBA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根据厦门大学2002年9月制定的《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规范》,以及EMBA学位论文的特殊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学位论文的规范化要求:
1.论文的打印和印刷纸张的规格标准
所有学位论文一律用16开纸张印刷。
2.论文封面的要求
(1)颜色:浅色(白、浅黄、浅绿);
(2)封面的字体、字号和排版要求: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3)封面的论文题目需要中、英文,英文题目在中文题目之下。
3.论文书脊的要求
(1)在论文的书脊以竖排依序打印中文: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XXX、厦门大学(建议有条件的打印)
(2)字号字体:小五号宋体。
4.论文摘要的要求
(1)文字:中文和英文;中、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分别各置一页内;字号小四宋体;
(2)字数:中文500字左右;英文1000-1500个字符左右;
(3)内容:需重点概述本文研究的问题、意义、结构、创新之处、主要观点、结论或建议。
5.论文关键词的要求
(1)关键词数量:不超过3个,要能体现论文的主要内容,词组要符合学术规范;
(2)每个关键词字数:不超过5个字;中、英文关键词分别与中、英文摘要排在统一页,但相隔2行;
(3)字号字体:小四号宋体;
(4)格式例示:关键词:资产重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
Key Words:Capital Reorganization; Market Reaction; Empirical Study.
6.论文目录的要求
(1)至少要标明“章和节”的标题、页码;
(2)章的标题的字号:四号黑体加重;
(3)节的标题的字号:小四黑体加重;
(4)目的标题的字号:小四宋体。
7、论文正文排版的要求
EMBA中心将为每位EMBA研究生提供编制好的标准化EMBA论文排版格式电子模版,并在正式布置论文时发给每位研究生。
(1)字体字号:小4号、宋体;
(2)行距:1×1.5;
(3)每行字数:32-33字;
(4)每页需加“页眉”和“页码”。
8.论文文中的标题格式和排版的要求
(1)章的标题:小3号加重黑体;
(2)节的标题:4号加重黑体;
(3)目及子目以下的标题:小4号加重黑体;
(4)标题一般要简明扼要,体现阐述内容的重点,无标点符号;
(5)全文各部分或章节的题目的“编号”要尽量一致。
9.论文字数
20,000字左右。
10.参考文献的要求
(1)每篇参考文献要按顺序编排序号,中文按出版时间顺序;英文按作者字母顺序;
(2)参见以下几种文献书写格式
①中文论文:
吴世农:“我国证券市场效率分析”,《经济研究》,1996年第3期,P12-18。
②中文著作或教材:
翁君奕:《企业组织资本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P120-126。
③译 著:
[美] 罗伯特.C. 希金斯著,沈艺峰,洪锡熙 等译:《财务管理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P100-146。
④英文论文:
Black. F., “Capital Market Equilibrium with Restricted Borrowing,” Journal
of Business,July 1972,P444-455.
⑤英文著作或教材:
Fama. E. F., Foundation of Finance, Basic Books, New York, 1976.
11.表格的要求
(1)表格要有:编号,表名(小4号宋体加重),单位;表号和表名要居中,单位在表右上方;
(2)表格中要注明“项目”(例如,数据的名称、时间);
(3)资料来源要标明“作者、资料来源名称、时间”,用小五宋体,置表格左下方;
(4)表与上下正文之间各空一行。
表1:1999-2000年工商银行资产负债情况 单位:亿元
时间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总资产
|
|
|
|
|
|
净资产
|
|
|
|
|
|
总负债
|
|
|
|
|
|
短期负债
|
|
|
|
|
|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金融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5月。
12.制图的要求
(1)图要有:编号,图名(小4号宋体加重),单位;图号和图名要居图上方或下方的正中;
(2)图形要标明计量单位;
(3)图的资料来源要标明“作者、来源名称、时间”,用小五宋体,置图左下方;
(4)图与上下正文之间各空一行。
13.论据的要求
(1)论文中使用的数据要满足“时效性”、“系统性”、“一致性”的要求;
(2)数据的时间,以预计答辩时间要求一般不滞后1年;案例和其他例证要具有典型性;
(3)论文中使用的数据、案例或论据要注明原始资料的来源或自己收集或自己整理。
14.引用的要求
(1)使用他人成果或原文必须用“脚注”或“引号”,以免有“剽窃”之嫌;
(2)引用他人成果或转述他人原著必须用“页下注”表明:作者名字、论文或著作名称、刊物或出版社名称、时间。书写方法与“参考文献”相同(参见11)。
15.其他要求
(1)全文内的各章、各节内的标题及段落格式(含顶格或缩进)要一致;
(2)全文内各章的体例要一致,例如,各章(节、目)是否有“导语”;
(3)时间表示:使用“1999年10月”,不能使用“99年10月”或“1999.10”;
(4)标题编号:要符合一般的学术规范,一般不能使用“半括号”,“(一)、”或“(一、)”
等不规范用法;
(5)全文错别字或不规范之处不能超过3处。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试行)》。
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获得( )课题(组)经费或实验室的资助,在( )实验室完成。(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别声明。)
声明人(签名):
年 月 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 )1.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于 年 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声明人(签名):
年 月 日
EMBA学位论文常见问题及回答
为了帮助EMBA研究生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根据《厦门大学EMBA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流程》、《厦门大学EMBA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现将往次EMBA同学毕业论文最经常出现的论文格式错误部分列举如下,提请大家注意。
1、论文中使用的数据、案例未能注明原始资料的来源或说明是自己收集整理
例如:全球叉车年销量保持在50万台左右(应该注明出处,可采用脚注方式)。从全球的角度看,叉车和叉车产业都处于成熟期,但从国内情况看,叉车及叉车产品尚处于高速成长期,市场需求的潜力巨大,2003年叉车产品销售量已经上升到世界第四位,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空间。据专家预计,未来三年内中国叉车需求量将突破8万台(应该注明出处)。
2、论文使用他人成果、观点未能在引用页中详细注明出处,仅在参考文献中笼统列出文章和书名。这种行为有剽窃之嫌!!!
EMBA论文规定的引用要求:
(1) 使用他人成果或原文必须用"脚注"或"引号",以免有"剽窃"之嫌;
(2) 引用他人成果或转述他人原著必须用"页下注"表明:作者名字、论文或著作名称、刊物或出版社名称、时间。书写方法与"参考文献"相同。
3、时间表示方法不符合规范
时间表示未按规定使用"1999年10月",而使用"99年10月"或"1999.10" 不符合规定用法。
4、论文的标题不符合规范
EMBA学位论文工作规范规定,论文文中的标题格式和排版的要求为:
(1)章的标题:小3号加重黑体;
(2)节的标题:4号加重黑体;
(3) 目及子目以下的标题:小4号加重黑体;
(4)标题一般要简明扼要,体现阐述内容的重点,无标点符号;
(5)全文各部分或章节的题目的"编号"要尽量一致。
5、图表运用方式不符合规范
图表没有编号、图表名和资料来源,文章采用‘见下表(图)’等的不规范表述方式,未
能采用“见表1”的正确方式。MBA学位论文工作规范规定:
(1)图表要有:编号,图表名(小4号宋体加重),单位;图表号和图表名要居中,单位在图表右上方;
(2)表格中要注明"项目"(例如,数据的名称、时间)
(3)资料来源要标明"作者、资料来源名称、时间",用小五宋体,置表格左下方。
6、参考文献的标注不符合规范
MBA学位论文工作规范规定,参考文献的要求(参见以下几种文献书写格式;每篇参考文献要按顺序编排序号,中文按出版时间顺序;英文按作者字母顺序)。
中文论文:
1、吴世农:"我国证券市场效率分析",《经济研究》,1996年第3期,P12-18。
中文著作或教材:
2、翁君奕:《企业组织资本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P120-126。
译 著:
3、[美] 罗伯特.C. 希金斯著,沈艺峰,洪锡熙 等译:《财务管理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P100-146。
英文论文:
4、Black. F., "Capital Market Equilibrium with Restricted Borrowing," Journal of Business,July 1972,P444-455.
英文著作或教材:
5、Fama. E. F., Foundation of Finance, Basic Books, New York, 1976.
7、如何与论文指导老师建立良好关系?
资料来源:英国Kinston大学管理硕士论文指导文件
• 记住:完成论文是你的任务!
• 承担与导师保持联系的责任!
• 提交完整有关论文的文字资料,并注明姓名、班级、电话、E-mail等联系方式!
• 和导师商量时间表,事先与导师确定见面时间和地点!
• 见面之前,提前将论文以文字形式送达导师,以便其有时间阅读论文并提出修改意见!
• 每次见面结束时,确保自己明白导师的修改意见!
• 态度:时刻表明你自己对论文的重视态度!
8、何谓学术剽窃?
何为学术剽窃?2004年6月22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一致讨论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其中的学术引文规范指出:
(七)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八)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另外,最近北京大学英语系关于xxx教授学术剽窃行为的评价报告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样本,现摘录和整理部分如下:
关于剽窃的定义:
“按照国外学术研究最重要的规范指导书之一《美国语文学会研究论文写作指南》(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5th edition)的定义,“剽窃”(plagiarism)指的是一种欺骗形式,它被界定为“虚假声称拥有著作权(authorship):即取用他人思想之产品(taking the product of another person’s mind),将其作为自己的产品拿出来的错误行为。”……在你自己的文章中使用他人的思想见解或语言表述(another person’s ideas or expressions),而没有申明其来源的,就是剽窃。(第30页)”
报告中举出的例子包括:
1、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对见解、资料、用语的来源出处“没有给予相应的承认”的行为:“复述他人行文或特别贴切的词语”、“变换措词使用他人的论点和论证”、“呈示他人的思路”等;
2、总体的剽窃:整体立论、构思、框架等方面抄袭;
3、直接抄袭:直接的从他人论著中寻章摘句,整段、整页地抄袭;为了隐蔽,同时照搬原著中的引文和注释。
4、在通篇照搬他人文字的情况下,只将极少数的文字做注,这对读者有严重的误导作用;
5、为改而改,略更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或换一种句型;
6、错误理解综述的概念:“综述”的意义或许在于,相同或相近的思想出自不同的论者,因而有必要将其归纳整合,形成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视角。抄袭是将部分综述对象照单全收。
7、跳跃颠转式抄袭:从同一源文本中寻章摘句,并不完全遵循源文本的行文次第和论述逻辑;
8、拼贴组合式抄袭:将来自不同源文本的语句拼凑起来,完全不顾这些语句在源文本中的文脉走向。
注意:抄多少的百分比虽能在一定意义上说明抄袭的严重程度,但多抄几个字、少抄几个字同样不能改变问题的性质。
范例:某管理硕士论文摘要和目录
中国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建构
中文摘要
中国律师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发展很快,并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以中国加入WTO为契机,中国律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律师事务所到了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升级期。本文通过应用翁君奕(2004)“介观”商业模式观点对中国律师事务所主要商业模式与国外、港澳律师事务所主要商业模式比较,发现异同,进行对比借鉴研究。同时,依之对中国律师事务所的环境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的基本判断即中国律师事务所局限本地域、“处幼稚阶段之小而全”、业务低层面的现状,剖析其深层次的发生原因,并为突破地域性、市场生存空间小、法律服务价值低等瓶颈限制,提出了契合中国律师事务所转型和升级的“以核心业务专业化为导向”的新价值主张。在此基础上,发现中国律师事务所新的利润区、定位新的客户群、以“介观”商务模式观点创新建构符合中国情况的律师事务所典型商业模式之一,并特论及律师事务所新商业模式的律师收费方式、软件支持工具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问题,为中国律师事业发展提供贯通战略和执行桥梁的“知行合一”商业模式新选择。
本文分三章:
第一章 中国律师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因。概要介绍中国律师业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阐述中国律师业应当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因。
第二章 中外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比较初步研究。简要介绍商业模式的理念和“介观”商业模式观点,并依之分析中国律师业的现有主要商业模式要点;对比国外、港澳律师事务所的商业模式要点进行比较和借鉴;发现中国律师事务所发展局限于本区域、“小而全”、业务低层面的症结;剖析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比较借鉴。
第三章 应用“介观”商业模式观点分析中国律师事务所面对以中国加入WTO为主要挑战和背景的复杂环境,寻找突破中国律师业地域性、市场生存空间小、法律服务价值低等瓶颈的业务专业化路径,探究中国律师业发展的新利润区、提出提供公司高端事前战略法务的新价值主张,并建构中国律师事务所以法律知识专家解决方案集成为核心的新商业模式。另特论及律师业新商业模式的律师收费方法、软件支持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方法,供实用借鉴。
关键词: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中国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因 3
第一节 中国律师业的概况 3
一、中国律师业的发展简述 3
二、中国律师业的主要特点 4
第二节 中国律师所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因 6
一、中国加入WTO,给中国律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 6
二、中国律师业的现实困惑和理想追求 8
三、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10
第二章 中外律师事务所的商业模式比较和借鉴 13
第一节 商业模式的理念和实践 13
一、商业模式的理念 13
二、“介观”商业模式观点的分析框架 16
第二节 中国律师所经营的主要商业模式 18
一、中国律师事务所的主要价值主张 18
二、中国律师事务所目前的商业模式建构特点 19
第三节 国外、港澳律师所经营的主要商业模式 20
一、国外律师事务所的主要价值主张 20
二、国外、港澳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的建构主要特点 21
第四节 对比和借鉴 22
一、价值主张方面 23
二、客户界面 23
三、内部构造 24
四、伙伴界面 26
第三章 中国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建构 28
第一节 中国律师业环境分析 28
一、平台环境 28
二、客户环境 30
三、伙伴环境 31
四、顶板环境 32
五、内部环境 33
第二节 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 34
一、创新的理念 35
二、创新“魔方”的旋启 36
第三节 中国律师所商业模式创新的新价值主张....................... 37
一、界定中国律师所的新价值主张 37
二、实现新价值主张的路径 43
第四节 中国律师事务所以专业化为导向的商业模式新架构 45
一、客户界面-客户新定位 46
二、内部构造之组织架构 50
三、内部构造之专业流程化法律服务产品生产…………………………….…54
四、伙伴界面-战略联盟 60
五、特论 62
第五节 结论 67
参考文献 70
后 记 78
Abstract
Since the resume in 1979, the legal service business has grown rather rapidly and is p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open and reform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legal service business faces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after the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and it is time to transfer and upgrade of business model for law firms in China. In this essay, the author conduc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siness models of law firms in China mainland, Hong Kong and Macro SARs and other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use of “JieGuang” proposed by Professor Weng Junyi of Xiamen Univers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calization of law firms, small in business scale but full in business coverage and the respective reasons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and legal environments. In order to overcome such difficulties, 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the law firms should be transformed and Core-Business–Specialization-Oriented should b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at, the author suggests a special business model in accordance with specific context in China by finding new profit-making areas and defining new client target, specially examining such issues as legal service fee pattern, software support tool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law firms with a new business model “linking knowledge and practice”.
This essay is composed of three chapters as follows.
In Chapter On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s that the business model of legal service business should be innovated. The development, past and now, of legal service business in China and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introduced in this chapter.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 makes a preliminary comparative study of business models of law firms abroad and at home. The basic idea of business model and the “JieGuang” business model are examined. Based on these, the author reviews the main business models of law firms in China and compares it with counterparts in Hong Kong, Macro SARs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The author finds that law firms in China are characterized with localization, small in business scale but full in business coverage, low grade in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explores the real reasons resulted to such characteristics.
In Chapter Three, With the use of “JieGuang” business model,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ajor challenges and complicated situations that law firms in China have to face, seeks to realize specialization of business activities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legal service business is localized, small in market scale with and low valued legal service, tries to develop the new market sections of profit making and proposes a new business model. Specially, the author studies the fee charge system, software support system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such a new business model.
Key words: Law Firms;Business Models;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