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如何写优质论文(独解)
发布时间:2019-05-19 12:38
多数读文科研究生的人,都有过写作数千字文章的经历。而从写作数千字的文章到写作二三万字的论文,中间隔着一道较为困难的“坎”。一旦顺畅地跃过这道坎,会有一种登上一个较高的山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为什么呢?由于此前写作的文章,榜首是字数有限,在结构和逻辑的掌握上较为简单;第二是文章并非真实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本科毕业时写作的论文或许是最大的,一般谈一个较小的论题,能够重复已有的研讨成果,只需把根本常识以自己的语言叙说清楚,就算合格了。日常工作中写的文章,无非是工作总结、学习领会和文秘类的东西;即便尝试过文学作品的创作,无限自由的文学遐想与科学的论文写作,距离是很大的。关于多数论文作者来说,都是榜首次写这么长的文章,不仅长度,而且文章的性质也与自己经历中的完全不同,它要求学术性和必定的立异性。所以,假如在论文写作方面下必定的功夫,掌握了写作的根本进程和标准,论文成功了,这是一个人在学业上的一次腾跃,必定要把抓住研究生三年学习中写论文这一最为要害的环节。
下面谈一下论文写作的整体进程,然后再详尽谈一下几个要点环节,最后说说引用的标准问题。
榜首节论文写作的八个环环相联的进程
严格地说,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端的。此前的许多进程都归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必定程度上比实践着手写重要得多。许多过来的人都有领会,完结一篇较大的论文,预备时刻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一旦真实预备好了,着手写作的时刻不过数天到数周。
榜首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规模内的标题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需你有新观念、新发现、新视点、新研讨办法、新资料等等。可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约束了论文的选题。论文宣布、专利申请,写作辅导老师微信/Q:37465216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榜首次写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缺少经历,也缺少深沉的常识堆集,难以掌握;一起,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限制,假如标题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规模内打开。所以,选题是否妥当,关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乃至有人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依据许多论文的选题经历,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讨空白、发作争议的论题(自己的观念感到较为充沛)、比照性的论题、从其他专业视点研讨本专业的论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视点的老论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
第二步,环绕现已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讨,或者叫“文献检索”。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求有思想预备。在我国,多数中文学术资料目前没有上网,需求手艺查找,因此这个进程中查找中文资料花费的时刻和精力或许很大;拉丁文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由于网络传达的便利条件,相对好查询。可是不少资料即便找到了目录,真实能够阅览到,仍需求作者不懈的尽力。
这一步是必要的,假如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或许重复了他人现已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进程,也是启示思路、产生观念火花的进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念、新视角、新资料的来历。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念、视点、资料上的预备。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定,或要研讨的详细问题。选题是指预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规模,真要着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详细的问题。榜首类归于观念方面的:我的详细观念是什么?你能够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念,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定,经过许多证据、资料,经过紧密的证明和恰当的证明结构结构,证明你的假定是建立的,这才能构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归于有用方面的:我要详细证明什么问题?你能够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证明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求经过科学的查询和剖析。
第四步,决议选用哪些研讨办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讨办法,大体能够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讨和实证研讨,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讨、定量研讨两种详细的研讨办法。人们为探求社会现实或社会现象,而选用不同的研讨取向,不同的研讨取向又有不同的研讨办法,不同的研讨假定、搜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可是各种研讨办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现已越来越多地出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依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详细问题,能够以一种研讨办法为主,辅以其他的办法。例如研讨“人”作为群众媒体信息的承受者其承受信息时的状况,这种研讨取向就决议了研讨自身要以定量剖析为主,但一起也需求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讨。
第五步,规划论文的结构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求有这一步,但对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状况下,一篇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榜首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避免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结的,往往会依据搜集资料的状况、查询拜访中遇到的新状况,常常变动。可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有必要有图纸相同,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结构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构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详细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端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
到了规划论文结构这一步,由于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规划,除了请导师辅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寻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时机。结构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刻不多,又能够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这时修正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正要轻松、简单得多,时刻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时机。
第六步,对现已取得的文献资料、查询资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剖析、归类,别离充分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证明。这实践就是论文写作自身,所以这样描绘,意在让作者了解论文写作的进程。各种资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能够证明观点或说明详细问题的,需求经过作者对资料的组织和证明,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端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标题服务。
在这一步,需求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查询计算的常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环绕现已确定的理论假定或详细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常识,经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方法,证明观念或问题,得出结论,完结论文。
证明中肯定会出现种种资料使用或缺少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般配的问题等等,需求停下来再找资料和拜访专家,充分或削减原来论文结构中的内容,必要时对结构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景象是正常的、常常发作的。在时刻的组织上,对此要作出方案。假如时刻组织不妥,有时论文功败垂成的原因就在于写作时刻组织过紧,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这很不值得。
第七步,必要时从头估量选题,修正证明目标的规模。这是与第六步一起出现的另一种景象,即经过较为广泛地寻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恰当,或难以完结,那么就要及时调整整个论文写作的方案,改动选题。这种景象也是正常的,要害在于不要长时期犹豫不决,有必要较快地作出决议,以便有时刻重起炉灶。由于前面现已对本专业的学术研讨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便改动选题,从头做起,花费的时刻不会很多,对此过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选题不妥、难以完结的另一种状况不在于选题自身,而在于选题证明的规模过大。处理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证明目标的规模缩小就是了。这里最大的障碍在于作者舍不得“割爱”,花费了许多功夫预备论文,一旦许多资料用不上,难以割舍。这种状况当然会涉及到从头规划论文结构结构的问题。不过,将较大的证明目标的规模缩小,总比相反的景象要简单得多。论文写作中,证明目标规模过小的状况很少见,由于二三万字的论文,原本大多适合开口较小的选题。
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标准化的查看和调整。章节规划的技术问题(含目录)、文中的引用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列,以及不归于论文自身的内容提要(包含英文提要)、要害词等等,都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查看和调整。这些尽管归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用,但凡使用了他人观念的地方,都有必要注明资料来历,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他人的研讨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资料来历也要非常清楚,论著称号、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宣布的刊物称号、出版或宣布时刻等等,一应具全。有时,一篇较有水平的论文,辩论时提出批评的主要问题是引用的不标准,由于这个原因使论文的评价低一档,这很不值得。
第二节论文的选题:
一个恰当的选题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讨遭到了毁灭性的损坏,林彪、“四人帮”在意识形态范畴的种种谬论充满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时,人文-社会科学研讨几乎全部从头开端,因此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还没有显现为一个问题,由于写什么标题,即便不是空白,也是需求从头认识和证明的。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几代人文-社会科学研讨者的尽力,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讨出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研究生的接收数量大幅度进步。年年招生,年年写新的论文,而各学科的研讨范畴是相对安稳的,空白越来越少,新问题的研讨又有必定难度,于是现在文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构成一种独特的竞争局势,如何挑选好证明的标题,凸现为一个新问题。有鉴于此,需求要点谈谈论文的选题问题。
关于选题,能够从两个视点来考虑:
一,选题的巨细
选题大而不妥,这是论文选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着手搜集资料之前,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选题是否过大。例如“谈谈××学理论的若干根本问题”,在这样的选题下,当然什么都能够谈到,但这只适合某个详细学科的领导人做总结报告时选用。若详细一些,例如“论传媒受众的心思”,似乎好点,但在这样的选题下有必要谈几十个巨细问题才或许做到证明全面、深化,适合写成一本学术论著而不是一篇论文。一般的论文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不同层次的问题。
关于论文来说,选题之下,以只能分出第二个层次为宜。若选题之下能够再分出第三个第四个,乃至更多的层次,就不大好掌握,难以将证明深化下去。
假如把方才的“论传媒受众的心思”标题,缩小为“试论读者阅览消息时的挑选性了解”,明显后者比前者的证明规模小多了。榜首,它从广泛的传媒受众缩小到报纸这单一传媒的读者;第二,又从泛泛的一般心思详细到承受心思;第三,再缩小,只涉及承受新闻体裁中的一种----消息时的承受心思状况;第四,又将选题进一步缩小到只研讨读者承受时的一种心思体现----挑选性了解。选题小了,才或许对问题探讨得更深化。当然,假如作者既有较多的资料,又有较强的证明才能,能够将选题定在方才说的第三个层次,乃至第二个层次上。
掌握多少资料和估量自己的驾驭才能,确实是选题时有必要考虑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景象,自己对某个选题特别感兴趣,下定决心要写,可是资料很少,而且估计短时刻内难以搜集到更多的资料,在这种状况下,还是换一个选题为好。资料是论文的根底,根底打不磁实,仅凭兴趣,是写不出成功的论文的。例如一位作者作出“中国的新闻传达带有道德色彩而西方的新闻传达带有机械性”的理论假定,可是他除了对当前的中国群众前言有所了解外,对中国解放前一百多年,以及解放后和改革开放前二十多年的群众前言,几乎没有触摸过,关于国外传媒的触摸非常有限,这个假定尽管有新意,可是可供证明的论据寥寥,这样的假定就难以建立。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shuoshilunwenzhuanti/daixieshuoshilunwen/881.html】
上一篇: MPA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下一篇:硕士毕业论文怎么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