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站地图
  2. 设为首页
  3. 关于我们


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8 10:33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1 课题研究概述.........................................................................................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1.1.1 课题的概念界定 .................................................................................. 1
1.1.2 本研究的背景 ..................................................................................... 3
1.1.3 本研究的意义 ..................................................................................... 4
1.2 研究目的 ................................................................................................ 4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5
1.3.1 研究方法 ........................................................................................... 5
1.3.2 研究思路 ........................................................................................... 5
2 文献综述 ................................................................................................ 6
2.1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 6
2.2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概述 ............................................................................ 6
2.3 国内精品课程研究现状 ............................................................................ 7
3理论基础...............................................................................................11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1
3.2 合作教学原理....................................................................................................................12
3.3 个别化学习理论................................................................................................................13
3.4 发现学习理论....................................................................................................................14
4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16
4.1 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总体分析...............................................16
4.1.1 研究样本 ..........................................................................................16
4.1.2 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校、学科、层次分布及年份建设情况.........18
4.1.3 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相关数据.................................20
4.1.4 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的界面...................................................23
4.2 国家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调查结果与分析.............................27
4.2.1 研究样本 ..........................................................................................27
4.2.2 国家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校、学科分布及其课程网站浏览情况......27
4.3 省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调查结果与分析................................27
4.3.1 研究样本 ..........................................................................................27
4.3.2 省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校、学科分布及其课程网站浏览情况.........28
4.4 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调查结果与分析................................29
4.4.1 研究样本 ..........................................................................................29
4.4.2 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校、学科分布及其课程网站浏览情况.........30
5结论与建议..............................................................................................32
5.1 结论 .....................................................................................................32
5.1.1 重申请、轻建设,直接造成网络教学效果不佳..........................................32
5.1.2 课程内容表现模式单一,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不强.......................................32
5.1.3 课程资源形式多样,内容选择重复性大,实践性不强.................................32
5.1.4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体系有待完善...................................................33
5.1.5 技术应用广泛,交互平台使用率不高......................................................33
5.2 建议 .....................................................................................................33
5.2.1 开放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33
5.2.2 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优化网络服务..............................34
5.2.3 理论与实践并重,开发课程教学内容......................................................34
5.2.4 加强评价交互体系和学习效果反馈体系的建设..........................................34
5.2.5 加强政策上的支持,规范建设标准.........................................................35
参考文献...................................................................................................36
附录 ...........................................................................................................39
致谢...........................................................................................................40
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现状及
 问题研究
1 课题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的概念界定
(1)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以研究基础教
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同时也
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和策略问题的学科,是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和问题
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及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1]
学科教学论研究如何使有关的一般理论跟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来指导和改进
学科教学实践,在学科教学实践基础上对一般理论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
其核心是以实践为目的的理性设计。通常所说的学科教学论有两种含义:一是泛
指各种分科的学科教学论,如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等;一是指对各种学科教
学论的通论,是跨学科的、不分科的学科教学论,它跟前一种学科教学论是一般
与个别的关系。[2]而本研究所涉及的理科课程与教学论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和
地理、数学和科学各科的课程与教学论。
(2)精品课程:据教育部相关文件介绍,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
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及一流教学管理模式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的特点是先进性、互动性、整体性、开放性和示范性,其中示范性是其
最显著的特点。[3][4]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
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
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建成后的关键点和落脚点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
精品课程对传统教学的冲击主要体现在:精品课程通过顶层设计将科研与课
程信息及课外活动进行有机整合。精品课程以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立
体化教材为核心,以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及互动平台为支撑。[5]精品课程网络教学
对传统教学理念的冲击具体体现如表1.1 所示:
1
表1.1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比较
传统教学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
传授知识(教学) 培养人才的能力(教育)
纸质教材为主 “立体化”教材
传统教学方法 人脑+机脑,课内+课外,产生 1+1>2 的效果(多样化)
教师为主 以学习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与学相互促进
教学独立 将科研促进教学落实到实处
校际封闭状态 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具有闪光的辐射作用,它能影响到师生沟通,从而架接起
师生之间的桥梁,扩大教学空间,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即时学教,随时问答,
开放研讨,缩短师生之间距离。可以让师生共建精品课程,学生在用的同时从多
种渠道提供信息、补充内容,丰富各资源库。同时精品课程能够通过开放精品课
程网站,扩大了物理空间、教学空间,学习空间,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对优质
资源匮乏的地区和高校尤其重要。[6]
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绝不仅仅是建设网站,同时也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
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到网站建设与维护,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
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7]组织网络师资培训、名师巡回演讲、系列
课程大讲坛等方式,既传播了精品课程,又培训了师资队伍。精品课程通过丰富
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及改善的学习方式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很有帮助,
所以精品课程能整体提高课程的平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毋庸置疑的。
(3)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精品课程教学网站(以下简称教学网站)建设是精品
课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观摩的重要平台,也是对外交流、资
源共享的重要窗口,因此,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建设的良好程度反映了一所高校的
精品课建设水平。从该角度出发,建设精品课程就要注意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教学网站是建立在网络基础设施之上的,用计算
机编程实现课程教育与学习环境,它的后台是系统程序和被程序组织起来的数据
库、多媒体资料等内容,它的前台是网页界面。良好的程序设计及其实现是网站
功能的基础,而良好的界面则是发挥网站功能优势的前提和条件。[8]现在许多教育
单位普遍使用动态网页系统进行课程教学网站的开发,开发人员采用服务器动态
页面技术(如ASP、PHP、JSP 等)编写后台系统程序,并结合图形(如PHOTOSHOP、
FIREWORLD)、动画(如FLASH、DIRECTOR)、网页(如FrontPage、Dreamweaver)
等开发工具编写基于 HTML 的前台界面。精品课程网站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和传
播途径,也是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传承的平台。网站就像舞台,没有好的舞台,再
好的戏也演不出来,因此不能因为网站建设方面的原因,阻碍了优质教育教学资
2
源的交流和传播。[9]
1.1.2 本研究的背景
在教育部制订的《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高等学校教学质量
和教学改革工程”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既是整个改革工程的重
要内容,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建设项目,教育部曾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
2007 年)建设 1500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实际情况是,截至 2007 年底全国已建成
1691 门精品课程。2008 年度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有 650 门,2009 年度又建成国家
精品课程有 404 门。
目前,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
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10] 精品课程建设
的根本所在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
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如
北京大学在 985 计划的推动下,为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更加重视精
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于 2005 年 3 月出台了“关于北京大学精品课体系建设的若干
规定”。目前多数精品网站按照“三级管理”的模式建设自己的开放式课程资源共
享网站。教育部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中强调要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
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理
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但国内部分网站建设的统一性、规
范性和可适用性不强,如大部分网站没有设置“搜索查询”功能,没有进行课程
的详细分类,同时由于资源数量的有限还不能很大程度上的满足学生需要。我国
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规模,80%—90%的高校都有了自
己的精品课程网站,但是笔者在对许多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访问时,还是发
现了诸多问题。
总的来说,现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内容缺乏整体规范化,并且存在技术方面的
问题,管理方面也存在较为松散的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
做好今后精品课程的建设,确定了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院系可以推荐成绩特别
突出的新课,参加精品课程评选。同时重点作好科学的建设规划、加强教学队伍
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理论
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和注重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工作。[11]
3
1.1.3 本研究的意义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
项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奠基性工作和重
要举措。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可以对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使有限的课程
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最好的教育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12]精品
课程网站建设不仅能够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还能充分
考虑到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从而保证精品课程的可
持续发展,切实地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
应用,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能够提升我国高等
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13]本研究通过对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
站建设的研究,可以给后继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者提供有益的建议,以使精品课程
网站的优点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1)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通过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好的
课程内容、教案、课件以及各高校颇有分量的教师的教学录像等都搬到网上,广
大学生通过网上的自学或者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从精品课程网站当中获取优质的教
学资源,而且能使不同学校的学生可以同时共享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并可以及时
地与名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对于教师而言,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利用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彼此之
间也可以互相学习与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使教、研相长,促进教学内
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可以充分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精品课程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
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这一目标的。而当今网络
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日益更新使得网站建设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
础上加强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将会使优质的课程资源实现充分
共享。
所以实现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对于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
养质量,改进高校育人环境,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
作用。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的分析,以期发现
网站在建设与利用方面的特点与不足,并以研究发现为基础,在好的方面予以发
扬,而在不足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后继研究者或网站建设者予以参考。
4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拟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第一章
至第三章主要是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在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研究
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精品课程的内涵、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及其利用的可
行性和必要性,进而整理并发现精品课程网站在实际应用上所出现的问题。第四
章主要采用调查法,通过统计分析国家教育部、省、市级精品课程及全国大多数
师范院校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特点与不足,以期针对问题提出
实用性的建议。
1.3.2 研究思路
本研究先对研究对象进行选取,并收集原始资料,然后对理科课程与教学论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对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最后得
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1 所示:
研究对象的选取及原始资料的收集
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
设的现状调查
调查的有关统计与分析
得出结论 提出建议
图1.1 研究思路
5
2 文献综述
2.1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在 2007 年颁布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对精品课程的概念作了
界定的同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对国家精品课程则概括为:“国家精品课程就是
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的
示范性课程”。[14]笔者认为吴部长对精品课程作的概述内涵更为明确,与精品课程
的评价指标接近,更加有利于本文的研究,故本研究采用其作为研究精品课程的
概念。
高等学校建设精品课程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15]
(1)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
(2)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4)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重视教材建设。
(6)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7)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2.2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概述
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是对课程评价要素的具体体现,国家精品课程的一级指
标一般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课程
特色 6 项。由此说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包括 6 个方面的内容:[16]
一是教学队伍建设。①体现在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上,包括年龄结构、
知识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等。②体现在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主
要包括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与教师风范。③体现在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主要包
括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以及教研活动。
二是教学内容建设。①体现在教学内容安排与组织,注重联系实际,融知识
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②体现在课程内容,包括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③体现在实践教学,设计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
学生的培养要求。
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①教学方法上应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开
展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性学习。②教学手段上应该恰当、充分地使
6
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③教学设计上应
重视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是教材建设。在教材及相关资料上应选用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
习的开展提供有效资料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国家优秀教材或高水平的优秀自编
教材)。
五是实验室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实践教学环境要具有
开放性与先进性,鼓励开设创新性、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大学生参与
科研活动。
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
同时更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以保证及时给精品课程建设诸如新的活力。
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一般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
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 号)、《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精神制定而成。[17]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对课程建设具有
很强的导向作用。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
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的关系,以实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的目的;②在内容体系
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
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新的评审标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强化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评审;(2)更加理性地看待教学条件
和教学效果;(3)强化了实践教学指标评审分值;(4)细化“特色及政策支持”
指标。 [18]
精品课程评估方案一般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此提高评
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在
进行精品课程评估时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项占 70%,特色及政策支持
项占 30%。[19]
2.3 国内精品课程研究现状
对于国内的研究,笔者主要是通过对维普数据库、CNKI 数据库、万方博硕论
文及学术会议论文等数据库进行搜索。从查阅的文献来看,国内的研究主要内容
集中在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分析建议及对策研究、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使用调
查及所引发的思考、精品课程网站的构建与开发所应用的相关技术、精品课程建
设政策介绍及其应用研究、具体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等五个方面。文献情况归纳
如下(见表 2.1,表 2.2,表 2.3):
7
(1)维普、CNKI 电子期刊搜索情况:(2003 年—2009 年,总共搜索到 116
篇)
表 2.1 维普、CNKI 电子期刊搜索情况
具体的精品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网站高校精品课程高校精品课程
研究内容 程 网 站 设 计政策介绍及其的构建与开发网站的使用调网 站 建 设 分
(如《无机化应用研究 所应用的相关查及所引发的析、建议及对
学》) 技术 思考 策研究
文献数量 15 篇 15 篇 20 篇 16 篇 50 篇
其中对普通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研究有 96 篇,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网站建
设的研究有 5 篇。
(2)万方博硕论文搜索情况(搜索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总共 16 篇)
表 2.2 万方博硕论文搜索情况
具体的精品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现状
研究内容 程网站设计(如中 的 教 师 发的构建与开发及其教学研究 研究及其评价
《无机化学》) 展、教材及资所应用的相关 系统
源建设 技术
文献数量 2 篇 4 篇 2 篇 5 篇 3 篇
(3)学术会议论文搜索情况(搜索关键词:精品课程,总共 22 篇)
表 2.3 学术会议论文搜索情况
具体的精品课程网关于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网站的构利用精品课程进
研究内容 站设计(如《无机化建设及其发展建 与 开发 所应 用 的行教育教学的研
学》) 的思考 相关技术 究
文献数量 12 篇 3 篇 4 篇 3 篇
同时笔者还认真使用和研究过几个较有代表性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如北京师
范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网站、四川师范大学省级精品课程《化学
课程与教学论》网站、重庆师范大学市级精品课程《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网站等
等。
对于这些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特点总结如下:
(1)课程的电子教案、课件、授课录像以及案例的呈现形式多样,采用了普
通网页、AYJ、PPT 文档、word 文档、等多种形式,在形式的选择上比较随意。[20]
比如,有些课程采用图片呈现课件内容,用 PPT 文档呈现电子教案;而有些则通
过普通网页呈现电子教案,而用 PPT 文档呈现课件。有些课程则同时具备以上教
学内容的其中几个方面。
(2)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页面的背景、图标、超链接等都要用到
的各种色彩是衡量网络课程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21]所以页面色彩搭配一般
8
控制在四、五种颜色之内,背景和前文的对比要大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这样就
营造了一种轻松宁静的学习氛围。由于不同的色彩会给学习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所以合理的色彩搭配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减轻学习者的视觉疲劳,使学习者
身心愉悦地进行学习。
(3)有些精品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考试系统,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
度,自由选择试题进行自我测验,检查自己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同时,有
少数课程提供了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教师通过该系统即时跟踪、了解学习者的
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从而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22]通
过对学习者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以及答疑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的
关注程度。这些都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习者的学习评价。
(4)在网络服务方面,部分课程在网页的美观、页面的跳转以及结构整体感
觉良好;搜索功能以及在线帮助之类的学习服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课程的
交流互动模块应用情况总体乐观,某些课程网站不仅提供课程资源,还能提供更
深层次的支持和服务,如采用 Blog、BBS 等交流方式。
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存在一些不足:
(1)应该加强课程资源量的不断积累,设置科学系统的课程分类列表,设置
“搜索查询”功能。随着课程资源量的不断增加,今后对于课程的分类与检索的要求
一定会越来越高。而网站在这方面的建设则是体现网站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
需要在管理系统的开发上做出努力。
(2)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于了解与使用。为了能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很快地找
到精品课程网站,建议高校在本学校的门户网站主页面合适位置添加精品课程网
站的链接,便于校内外广大师生的浏览学习与参考。精品课程是高校课程资源的
精华,是高校的示范性课程,学校应加大对精品课程的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增强
其影响力,并组织师生展开教学评价,监督课程的后续建设,从而真正形成课程
教学的立体化机制。
(3)应该针对各个学科领域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各级各类学校应有所侧重,
这样就能够使精品课程真正服务于教学及科研、服务于跟踪新知识的目标,也能
够使学生通过网站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把握网站知识的更新情况紧密相连,避免网
站仅仅是一个摆设的局面出现。[23]所以在网站中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访问数量统计、
课程评价反馈留言版、课程交流论坛、教师定期网上答疑等功能,及时搭建起互
相沟通的平台。如果不便设置专职的教师负责课程的更新,建议由助教负责定期
网站更新和沟通的任务。
(4)精品课程的建设宗旨是服务于广大师生,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共享这些
优势资源,所以精品课程网站不仅需要兼顾前期的资源建设,更重要的是后续跟
9
进维护与更新。精品课程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后续更新,引入更多具有时代性
的资源和内容。精品课程建设之初应综合考虑课程的可更新设计,提供方便的在
线更新(如内容添加及删除功能),与时俱进,及时对课程进行更新。 [24]为避免
精品课程资源浪费,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应完善资源共享共建的机制,
搭建统一的管理平台。
由于精品课程网站面对的不仅仅是教师,更是学生这一主体,要将学生培养
为高素质人才,作为网络教学这一重要教学形式,其所彰显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必须加强对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开发与建设。
10
3 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的获
取是由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而逐渐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这一过程是永恒不变的。
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意义建构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在自主
学习或者合作学习中获取广泛的知识。在网络教学的大环境中,教师可以先根据
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主题,然后利用信息检索与查询工具,确立达到最佳学习环境,
并以此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建构的目标。[25][26][27]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28][29]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课程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
景进行知识建构的。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形成自己的
看法,建构大量的前概念,而这些形形色色的前概念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课
程概念的思维系统。前概念不仅指导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过程,还能对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它是影响课程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②课程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建构
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
景下,通过意义构建获得知识。
③课程学习既是学习者个体知识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学生是信息
加工的主体,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
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2)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30]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的起到的角色作用应该是:
①组织者。教师在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
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积极正确的态度对
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之间的桥梁。
建构主义课程观考虑到将学习者带进学习情境,使其先前知识与其目的和观
点达成一致。特定的经验和概念在促进特定学习时能够产生有效的结果,需要解
决的问题是怎样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学习环境。所以为了确定研究和探索的目标,
则需要把课程看成是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11
(2)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应用于教学的先决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多媒体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远程教育的日益普及的大环
境下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大属性或四大要素即“情
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31]通过多种学习方法的比较可以发现多媒
体技术与 Internet 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大属性的充分体
现。例如,“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创设真实情境,创设情境不仅是教学
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还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
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图 3.1)。
情境 问题 资源 信息 自我
资源 呈现 操作 加工 评价
展示 工具 展示 工具 工具
情境
探究教学 目
 思考 意义
个案 提出
 探索 虚构
情境 问题
图 3.1 课程情境探究式教学过程
多媒体教学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
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正好符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
于意义建构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的学习目的。[32][33][34]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
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并茂给予多重感官综
合刺激,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多媒
体教学过程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有利于发展联
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也非常有意义,
这也是其它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3.2 合作教学理论
合作教学理论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当代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沙尔
瓦·阿列克山德罗维奇·阿莫纳什维利创立,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它以教学
中的人际协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以合作互动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方式,以团
12
队成绩为评价标准,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凭借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全员等因素之间的互动交流来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它从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出发,创造条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学习者在
学习活动中所固有的自由选择感和全身心投入的心态迁移至教学过程中去,从而
在师生真诚的合作中实现目的与手段、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深刻的一致性。
合作教学通过互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合作,
在合作中学习,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他们在和谐、自主、
平等的环境中自我完善与发展。
合作教学理论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喜爱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
理论与风格。在教学形式上,合作教学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师生互动、师师
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教学是以前苏联的著名教育流派“合
作教育学”为代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B·沙塔洛夫\阿莫纳什维利和 M·谢季宁等。
阿莫纳什维利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合作完成
学习任务的教学情景,使学习者感到自己和教师一样处于平等的地位,是独立自
主的主体,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而且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创造者,这样教
学才会取得好的成效。[35]现代著名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ar Ransom
Rogers,1902-1987)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
种充满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建立自然,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有着非现
实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因而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应更新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协商与会话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它们发生作用的过程与方式主要是通过
语言、文字等媒介进行,而基于 Internet 的网络环境的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所
具有的语音、视频等功能,可以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协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这种协作学习对于促进学习群体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是一个不
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中,主要通操作界面设置简洁明了的计
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快速、准确地查阅有关的知识。[36]在 Internet 环境下,学生通过
BBS,E-mail、Paltalk 等工具进行交流,学习者群体也可以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
协商,每个人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解决方案发表意见,以实现学习者之间的
信息交流。
3.3 个别化学习理论
个别化学习又称个体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
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个别化学习理论以学习者自身特
13
点为出发点,以发展个性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归宿,以适应个人需要为原则,
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为活动方式,主张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
习方式,注重发展人的主体意识、独立人格和个性才能。[37][38]
在富有个性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中,个别化学习理论承认个体间的差异,并能
在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个别化学习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其追求的就是
学习者个体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调动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
自觉性和创造性。个别化学习理念的存在,其前提就是要承认并尊重学生间存在
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学习风格的差别。
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为个别化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基
更教授在《个别化学习——远程教育的一张王牌》一文中就充分说明了个别化学
习对于远程教育的极端重要性。[39]网络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其教育活
动在空间上相隔离,在时间上相错开,在学习上打散了教学的班级组织,这些特
点必然要求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学习者必须通过个别化学习来适应知识的获得。在
网络教学系统中,网络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知识信息,既
有扩大学习者知识面的各种学习资源,又有面向教学需要的系统教学内容。随着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终身教育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个别化学习以其灵活多变
的特点,使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爱好,选择所
需要的知识内容,促进自身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实现个体的不断完善和
发展。从这点上看,网络教学非常适合于个别化自主学习。[40]
3.4 发现学习理论
由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是一种描
述和解释学生学习过程的学说。[41]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
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有意义的结构。[42]发现学习的核心是发现,布
鲁纳曾经说过,“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
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43]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强调内在的动机。(2)强
调直觉思维。(3)强调基本结构的学习。[44]
发现学习法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者从中可以获益颇多,这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学生在发现学习中可以通过自主地
学习、探求知识,不断激活思维,充分调动和展现智慧潜能。
第二,有利于知识的记忆。这主要是由于该理论强调知识结构,这有利于我
14
们对知识的整体掌握和理解,从而有助于知识的记忆。[45]
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对已有
知识的简单重组,它更多的是要依赖于个体创造性的见解,是一个长期的探究、
发现行动。
第四,有利于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学习动机“必须尽可能建立在唤起对所要学习东西的兴趣的基础上”。[45]学习
的兴趣内部动机的激发最主要是源自两方面: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中获得的偷快。
发现学习恰好能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来实现这一动机的激发。
教学网络是知识的海洋,学习者在这当中将拥有极大的学习自主性,他们可
以根据自己的自学能力强弱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或汲取个人所需的大量信息,或
选择适当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46]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学习者的问
题解决的过程就是自学能力锻炼成长的过程,网络教学在这点上所发挥的作用是
无法取代的。
15
4 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
4.1 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总体分析
4.1.1 研究样本
本研究的样本(如表 4.1 所示)来自“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
[47]及部分大学的精品课程网站,样本采集的时间段是自国家于 2003 年始建精品课
程至 2009 年底。
表 4.1 各层次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汇总列表
项目 精品课程科目 层次 课程网址 批准
学校 级别 年度
北京师范 化学教学论 国家级 http://course.bnu.edu.cn/course/hxjxl/ 2009
大学
安徽师范 化学教学论 国家级 http://210.45.192.19/kecheng/courses/ 2008
大学 chemistry/index1.htm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国家级 http://courses.gxnu.edu.cn/zxwl/ 2007
广西师范 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国家级 http://58.59.176.43/mathedu/ 2003
大学
化学教学论 省级 http://58.59.176.43/gxnujpkc/ hxjxl/zcr.htm 2008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省级 http://courses.gxnu.edu.cn/skyclass/C 2008
215/Courseware/Declaration/zcr.htm
生物学教学论 校级 http://211.82.247.131:82/index.php? 2009
河北师范 mods=zjjs&lb=fzr&kcmc =HXJXL&nr=fzr1
大学 化学教学论 省级 http://211.82.247.131:82/index.php?mods=zjjs&lb 2007
=fzr&kcmc=HXJXL&nr=fzr1
湖南师范 地理教学论 省级 http://222.240.162.90/ec/ c328/zcr.1.htm 2008
大学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校级 http://202.197.120.40/ec/C245/zcr.1.htm 2008
中学数学教学论 校级 http://202.197.120.40/ec/C268/zcr.1.htm 2008
化学教学论 省级 http://jpkc.ccnu.edu.cn/sj/2009 /swjxl/shenbao.html 2009
华中师范 地理教学论 校级 http://jpkc.ccnu.edu.cn/xj/ 2009/dljxl/Html/kcms.asp 2009
大学 生物教学论 校级 http://jpkc.ccnu.edu.cn/xj/2008/swjxl 2008
地理教学论 市级 http://jpkc.cqnu.edu.cn/ C35/zcr-1.htm 2005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市级 http://jpkc.cqnu.edu.cn/ C62/zcr-1.htm 2007
重庆师范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校级 http://jpkc.cqnu. edu.cn/hx/ 2007
大学
数学教学论 校级 http://jpkc.cqnu.edu.cn/C5/zcr.1.htm 2006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校级 http://kc.njnu.edu.cn/swkcl/first.htm 2008
中学物理教学论 校级 http://202.119.109.14/wljxkcl/ 2005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省级 http://jpk.sicnu.edu.cn/ cindex.asp?cno=20050101 2005
16
四川师范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省级 http://jpkc.sicnu.edu.cn/show/ 2006
大学 Kcgs.aspx?CurCourseID=41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省级 http://jpkc.sicnu.edu.cn/show/ 2007
Kcgs.aspx?CurCourseID=50
西 南 数学教育学 市级 http://jpkc.swu.edu.cn/data/sxjyx/index.htm 2006
大 学
云南师范 地理教学论 省级 http://09dljxl.jpkc1.ynnu.edu. cn/net/application.htm 2009
大学
化学教学论 省级 http://202.116.45.198/hxjxl/ 2009
华南师范
大学 数学教学论 校级 http://202.116.33.204/2006/数学教学论/Index.Htm 2004
井冈山大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校级 http://teach.jgsu.edu.cn/SchoolSpace/ 2006
学 CourseInfo/CourseIntro.asp?CourseId=21
化学教学论 省级 http://elearning2.fjnu.edu.cn/ ec2006/C36/kcms.1.htm 2004
生物教育学 校级 http://elearning.fjnu.edu.cn/ec.webpage. 2007
福建师范 show/checkCourseNumber.do?
大学 courseNumber=2080210306
中学物理教学论 校级 http://elearning.fjnu.edu.cn/book.show/ 2003
系列课程 flex/book.html?courseNumber=jp0007
华东师范 化学教学论 市级 http://jpkc.ecnu.edu.cn/0705/index.html 2007
大学
西华师范 化学教学论 校级 http://218.6.128.142/05hxjxl/index.asp 2006
大学
辽宁师范 学科教学论(地理) 省级 http://jpkc.lnnu.edu.cn/05/xkjxldl/ 2005
大学
宁 波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校级 http://wlkc.nbu.edu.cn/SchoolSpace/Cour 2009
大 学 seInfo/CourseIntro. asp?CourseId=2479
陕西师范 物理教学论 省级 http://wljxl.snnu.edu.cn/index.htm 2009
大学
http://jpk.hlju.edu.cn/view.asp?lessonid=1746
大庆师范 中学数学教学论 校级 &parentlanmuid=0&lanmuid=%20%20560& 2006
学院 lanmuname=2(2).3%D1%A7%CA%F
5%D1%D0%BE%BF
渭南师范 数学教学论 省级 http://jpkc.wntc.edu.cn/ ec/C127/kcjsgh.1.htm 2005
学院
物理教学论 省级 http://jpkc.qfnu.edu.cn:8080/skills/solver 2004
/classView.do?classKey=941909
曲阜师范 化学教学论 校级 http://jpkc.qfnu.edu.cn:8080/skills/ 2009
大学 solver/classView.do?classKey=1063572
物理教学论 校级 http://jpkc.qfnu.edu.cn:8080/skills/solver 2008
/classView.do?classKey=941547
17
4.1.2 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校、学科、层次分布及年份建
设情况
(1)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所在学校分布情况
这 41 门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来自 21 所高校,这些高校可分为
“211”大学"、普通大学两类,其中普通大学的国家精品课程所占比例最高(详见
表 4.2)。
表 4.2 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所在学校的分布情况
学校类型 “211”大学 普通大学 总计
数量 7 14 21
比例 33.33% 66.67% 100.00%
说明:本研究的“普通大学”特指“211”大学与高职高专以外的高等院校
(2)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科分布情况
表 4.3 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科分布情况统计表
课程名称 化学 物理 生物 地理 科学课程 数学
教学论 教学论 教学论 教学论 与教学论 教学论
建设数量 13 7 6 5 2 8
图 4.1 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各学科在样本中所占比例
图表显示出,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的建设所占比例较大,而物理、生
物、地理、数学等科目的精品课程建设数目相当,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建
设的比例最小。
(3)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层次分布情况
表 4.4 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层次数量统计表
层次 国家级 省(市)级 校级
数量 4 19 18
18
12%
44% 国家级
省(市)级
校级
44%
图 4.2 各层次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所占百分比
由图表可以得知,国家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数量较少,省(市)
级与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数量相当。
(4)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科年份建设情况
表 4.5 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年份内批准数量统计表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数量 2 3 6 7 7 8 8
8
7
6
5
4
系列1
3
2
1
0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图 4.3 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逐年建设情况
图表显示出,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自建设之初起有逐年增多
的趋势,到 2009 年底已建成 41 门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
我国建成的精品课程虽多,但是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较少,某些科目
则更少,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多开发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
19
4.1.3 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相关数据
(1)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评价情况(详见表 4.6)。
表 4.6 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评价方式的情况统计
评价 专家、教
方式 学生、专家
专 家 、 教
/教师、 专家、教 师、学生、专家、教 社会、用人
学生 师、学生 师、学生、用人单位、师、学生、 单位 总计
 录像资料
项 用人单位 毕业生 社会
数量 3 2 10 6 4 4 3 32
比例 9.37% 6.25% 31.25% 18.75% 12.50% 12.50% 9.37% 100.00%
(2)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的运行形式及其应用的教学平台
①课程网站的运行形式
根据程序是否在服务器端运行这一衡量标准,将网页分为静态网页和动态网
页两种形式。分类依据是:运行于客户端的网页、程序、组件、插件等属于静态
网页,例如 Flash、html 页等,它们是永远不变的;在服务器端运行的网页、程序
和组件则属于动态网页,它们会随不同时间不同客户返回不同的网页,例如 PHP、
ASP 等。[48]在上述的 41 门精品课程的网站中,有 30.83%则采用动态的网站运行
形式,有 69.17%的网站采用静态的运行形式。
②课程网站所应用的教学平台
课程网站所应用的教学平台主要有天空教室、Blackboard、Matlab、eYouCT、
方正奥思平台和 Moodle 平台。该 41 门精品课程中有 30 门使用了教学平台,其中
使用了天空教室、Blackboard、Matlab、eYouCT、方正奥思平台、和 Moodle 平台
的课程的各占 60.00%、20.00%、6.67%、6.67%、3.33%、3.33%.
(3)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本研究中,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内容和基
本教学环境。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①电子教案的呈现形式及其分布情况。根据对所选取的精品课程网站样本的
浏览情况,笔者将电教案的呈现形式分为在线和下载两大类。“在线版”通过
Flashpaper、普通网页、PDF 和 PPT/PPS 四种形式来呈现电子教案(各种形式所占
比例见表 4.7);“下载版”以.exe/.rar、Word 文档、PPT/PPS 文档三种形式来呈现
电子教案(各种形式所占比例见表 4.8)。在课程中以在线形式呈现电子教案的有
20 门精品课程,占总数的 48.78%,位居第一;其次是下载版 11 门,占总数的 26.83%;
课程中没有电子教案的有 10 门,占总数的 24.39%。
20
表4.7 电子教案“在线版”
呈现形式 Flashpaper 普通网页 PDF PPT/PPS 总计
比例 10.00% 60.00% 15.00% 15.00% 100.00%
表4.8 电子教案“下载版”
呈现形式 .exe/.rar Word 文档 PPT/PPS 文档 总计
比例 18.18% 45.46% 36.36% 100.00%
②电子课件的呈现形式及其分布情况。
电子课件的呈现形式及其分布情况。同样,笔者将电子课件的呈现形式分为
在线和下载两大类。其中18 门精品课程以在线形式呈现课件内容,占课程总数的
43.90%;17 门精品课程以下载形式呈现课件内容,占41.46%;同时,还有占14.63%
的 6 门精品课程中没有电子课件。“在线版”通过 Flashpaper、普通网页、PDF、
PPT/PPS 和 Flash 五种形式来呈现课件内容(各种形式所占比例见表 4.9)。“下载
版”通过.exe/.rar、Word 文档和PPT/PPS 文档和Flash 四种形式来呈现课件内容(各
种形式所占比例见表4.10)。
表4.9 电子教案“在线版”
呈现形式 Flashpaper 普通网页 PDF PPT/PPS Flash 总计
比例 16.67% 11.11% 27.78% 38.89% 5.56% 100.00%
表4.10 电子教案“下载版”
呈现形式 .exe/.rar Word 文档 PPT/PPS 文档 Flash 总计
比例 13.08% 3.42% 65.85% 17.63% 100.00%
③授课录像的呈现形式及其分布情况。
该41 门精品课程中,有31 门有授课录像,占总数的75.61%;还有10 门精品
课程没有授课录像,占总数的 24.39%。授课录像形式包括在线播放、下载播放、
在线+下载、视频+PPT、视频+提要五种形式(各种形式所占比例见表4.11)。
表4.11 授课录像形式
呈现形式 在线播放 在线+下载 下载播放 视频+PPT 视频+提要 总计
比例 45.16% 19.35% 19.35% 9.68% 6.45% 100.00
④案例的呈现形式及其分布情况。
案例的呈现形式及其分布情况。笔者仍将案例的呈现形式分为在线和下载两
21
大类。其中,大部分精品课程(27 门)中没有提供案例,占课程总数的65.85%;
11 门精品课程以在线形式呈现案例内容,占课程总数的26.83%;仅3 门课程以下
载形式呈现案例,占课程总数的 7.32%。其中,“在线版”通过普通网页、视频、
PDF、PPT/PPS 和Flash 五种形式来呈现案例(各种形式所占比例见表4.12)。而“ 下
载版”则都以Word 文档形式呈现案例。
表4.12 案例“在线版”
呈现形式 Flash 普通网页 PDF PPT/PPS 视 频 总计
比例 9.09% 18.18% 36.36% 9.09% 27.27% 100.00%
(4)基本教学环境建设情况
本研究中,精品课程的“基本教学环境”包括习题与测验、实验实训以及交
互平台。其中,交互平台包括了学习论坛、答疑系统、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考
试系统。
①习题与测验的呈现形式及其分布情况。笔者将习题与测验的呈现形式分为
在线和下载两大类。26 门精品课程以在线形式呈现习题与测验,占课程总数的
63.41%,其次是下载形式有9 门占21.95%,有2 门占4.88%的课程没有提供习题
与测验,有4 门占9.76%的课程提供了习题与测验但需要账号、密码登录才能使用。
其中,“在线版”通过普通网页、Flashpaper、PDF、交互式、PPT 五种形式呈现习
题与测验(各种形式所占比例见表 4.13)。“下载版”通过 Word 文档和.exe/.rar 形
式为学习者呈现习题与测验(各种形式所占比例见表4.14)。
表4.13 习题与测验“在线版”
呈现形式 Flashpaper 普通网页 PDF PPT 交 互 式 总计
比例 11.54% 46.15% 11.54% 7.69% 14.63% 100.00%
表4.14 习题与测验“下载版”
呈现形式 .exe/.rar Word 文档 总计
比例 55.56% 44.44% 100.00%
②实验实训的呈现形式及其分布情况。本研究将实验实训的呈现形式分为在
线和下载两大类。本研究将实验实训的呈现形式分为在线和下载两大类。22 门精
品课程以在线形式呈现实验实训内容,占总数的 53.66%,下载版的有 9 门,占
21.95%,10 门占24.39%的课程没有提供实验实训。其中,“在线版”通过Flashpaper、
交互式、PPT、普通网页、视频、视频+提要、图片以及模拟仿真八种形式呈现实
验实训内容(各种形式所占比例见表 4.15)。“下载版”通过 Word 文档和.exe/.rar
22
形式呈现实验实训内容(各种形式所占比例见表4.16)。
表4.15 实验实训“在线版”
呈现
形式 Flashpap
er 图 片 普通
网页 PPT 交 互式 视
视 频+
提 要 模拟
仿真 总计
比例 9.09% 4.55% 31.82 4.55% 9.09% 13.64% 9.09 18.18 100.00%
% % %
表4.16 实验实训“下载版”
呈现形式 .exe/.rar Word 文档 总计
比例 33.33% 66.67% 100.00%
(5)交互平台的应用情况
交互平台分为学习论坛、答疑系统、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考试系统。该 41
门精品课程中只有部分课程使用了交互平台,笔者将这些平台分为学习论坛、答
疑系统、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考试系统。其中,15 门占36.59%的课程使用了学
习论坛,占14.63%的6 门课程使用了考试系统,占12.20%的5 门课程有作业提交
与管理系统,只有占7.32%的3 门精品课程有答疑系统。
4.1.4 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的界面
(1)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的界面
[国家级]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主要栏目:课程首页、申报表、师
资队伍、课程介绍、课堂实录级课件、课程资源、网络学习平台、作业与考试、
实践活动、学生成果、课程教学研究、课程评价、实习基地、学术会议、友情链
接。
23
图 4.4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网站界面
[省级]四川师范大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主要栏目:申报材料、课程介
绍、教学[省[省级]四川师范大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主要栏目:申报材料、
课程介绍、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授课教案、教学条件、方法手段、课程实录、
网上练习、在线交流、教学效果、特色与创新。
图 4.5 四川师范大学省级精品课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网站界面
24
[校级]福建师范大学中学物理教学论系列课程精品课程主要栏目:课程介绍、
课程负责人、课程特色、评审材料、授课录像、教学大纲、互动教学、网络课程、
教学档案、立体化资源、课件与教案。这些栏目当点击时以翻页形式出现,标新
立异不拘一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图 4.6 福建师范大学市级精品课程《中学物理教学论系列课程》网站界面
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的首页是进入课程学习的第一个页面。通过
观察比较发现,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首页的页面通常采用“T”型结构
布局,页面顶部为课程标志横条,其下面横条为主体导航栏,根据需要设有不同
的按钮,下方左侧为主菜单,下方右侧为具体的课程说明内容。[49]网站建设者在
设计网页布局时,除了充分考虑到网络课程的整体风格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突出
该课程的主题,让学习者进入此页面后能够对本课程所讲述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
并能够进一步了解本网络课程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方法。
(2)笔者通过浏览并比较分析了多个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以后得
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协作性等特点的系统,其系
统设计教为复杂,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导航设计和交互设计三个方面。[50]
①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具有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有助于自主学习环境的功能,包括协作学习
的环境和学习者个别学习的环境两个方面。协作学习环境主要是给学习者提供一
些便于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进行交流协作和讨论的平台,它影响到网络功能的发
挥,也涉及“协作”与“会话”环境的创设,最终会影响到学习者的知识建构。
25
个别化学习环境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经过以超文本方式精心组织的知识结构
体系,同时也会为学习者提供一些必要的学习工具,如参考资料库及测验资料库
等。
②导航设计
网络课程具有信息量大开放性强的特点,个别学习者在学习时极易产生迷航
现象,而良好的导航系统则能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导航就是在网络课程的设计
时将这些链接事先安排好,并放在明显的、合适的、易于操作的界面上,起着指
导网络课程学习者学习进程的作用。对于网络课程,导航系统的设计应该能实现
课程浏览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既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章节内容,又能使学生
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进行得非常深入。精心设计好的导航设计是保证网络课程
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网络课程中,通常可采用多种导航方法,如设置导航页面、
菜单导航、浮层导航等。
③交互设计
学习者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远程学习时,人机交互通常采用菜单交互、图符、
功能键、命令语言界面等,所以在设计时应遵循一致性、简易性、反馈性及容错
性等原则。[51]一致性是指其输入、输出应该一致;简易性是指其操作简单方便,
尽可能采用图形界面;反馈性是指计算机要对学习者的动作做出反馈,分延时反
馈和即时反馈两种,概念、原理等需要理解或思考的内容使用延时反馈效果较好,
而即时反馈适于联想记忆的内容。[52] 容错性则是指其能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检
测和处理,使之更为友好更为灵活。
4.2 国家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 研究样本
本研究的样本(如表 4.17 所示)来自“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
站及部分大学的精品课程网站,样本采集的时间段是自国家于 2003 年始建精品课
程至 2009 年底。
表 4.17 国家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
所 属 课程名称 课程地址 负责人 课程层次 一级学 二级学 年份
学 校 科 科
北京师 化学教学论 http://course.bnu.edu.c 王磊 本科专业分 教育学 教育学 2009
范大学 n/course/hxjxl/ 类体系 类
安徽师 http://210.45.192.19/ke 本科专业分 教育学
范大学 化学教学论 cheng/courses/chemist 江家发 类体系 教育学 类 2008
ry/index1.htm
26
中学物理课程与 http://courses.gxnu.edu 罗星凯 本科专业分 理 学 物理学 2007
广西师 教学论 .cn/zxwl/ 类体系 类
范大学 中学数学课程与 http://58.59.176.43/ma 数 学 数学类 2009
周莹 本科专业分
教学论 thedu/ 类体系
4.2.2 国家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的学校、学科分布及其课程网
站浏览情况
(1)国家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校分布情况
这4 门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来自三所高校,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211
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普通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普通大学)。(说明:本研究
的“普通大学”特指“211”大学与高职高专以外的高等院校)
(2)我国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科分布情况
4 门国家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中,化学科2 门,物理科、数学科各1
门。
(3)国家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的可浏览情况
笔者一一上网浏览这些课程网站,发现除了广西师范大学的《中学数学课程
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找不到网页外,其余的精品课程网页的连接情况均显示
良好。
4.3 省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调查结果与分析
4.3.1 研究样本
本研究的样本(如表 4.18 所示)来自“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
站及部分大学的精品课程网站,样本采集的时间段是自国家于2003 年始建精品课
程至2009 年底。
表4.18 省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
所 属 课程名称 课程网址 负责人 课程 一级 二级 批准年
学 校 层次 学科 学科 份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http://jpk.sicnu.edu.cn/ 王力邦 本科 理学 物理 2005
cindex.asp?cno=20050101 学类
四川师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http://jpkc.sicnu.edu.cn/show/Kcgs.a 2006
徐作英 本科 理学 生物
范大学 spx?CurCourseID=41
科学类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http://jpkc.sicnu.edu.cn/show/Kcgs.a 彭蜀晋 本科 理学 化学类 2007
spx?CurCourseID=50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http://jpkc.cqnu.edu.cn/ 教育 2007
重庆师 C62/zcr.1.htm 林长春 本科 教育学 学类
27
范大学 地理教学论 http://jpkc.cqnu.edu.cn/ 李晴 本科 理学 地理 2007
C35/zcr.1.htm 学类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 http://courses.gxnu.edu.cn/skyclass/ 教师教 生物
广西师 学论 C215/Courseware/Declaration/zcr.ht 杨华 育 理学 学类 2008
范大学 m
化学教学论 http://58.59.176.43/gxnujpkc/ 文庆城 本科 教育学 教育 2009
hxjxl/zcr.htm 学类
华中师 生物学教学论 http://jpkc.ccnu.edu.cn/sj/2009 崔鸿 本科 理学 生物 2009
范大学 /swjxl/shenbao.html 学类
湖南师 地理教学论 http://222.240.162.90/ec/ 杨新 本科 教育学 教育 2007
范大学 c328/zcr.1.htm 学类
河北师 http://211.82.247.131:82/index.php? 教育
范大学 化学教学论 mods=zjjs&lb=fzr&kcmc=HXJXL& 王克勤 本科 教育学 学类 2007
nr=fzr1
西 南 数学教育学 http://jpkc.swu.edu.cn/data/sxjyx/ind 宋乃庆 本科 教育学 教育 2006
大 学 ex.htm 学类
云南师 地理教学论 http://09dljxl.jpkc1.ynnu.edu. 陈亚颦 本科 理学 地理 2009
范大学 cn/net/application.htm 科学类
华南师 化学教学论 http://202.116.45.198/hxjxl/ 钱扬义 本科 教育学 课程与 2009
范大学 教学论
福建师 化学教学论 http://elearning2.fjnu.edu.cn/ 胡志刚 本科 教育学 教育 2008
范大学 ec2006/C36/kcms.1.htm 学类
华东师 化学教学论 http://jpkc.ecnu.edu.cn/0705/index.ht 王祖浩 本科 教育学 教育 2007
范大学 ml 学类
辽宁师 学科教学论(地理) http://jpkc.lnnu.edu.cn/05/xkjxldl/ 林宪生 本科 教育学 课程与 2005
范大学 教学论
陕西师 物理教学论 http://wljxl.snnu.edu.cn/index.htm 王较过 本科 教育学 教育 2009
范大学 学类
渭南师 数学教学论 http://jpkc.wntc.edu.cn/ 杨倩丽 本科 教育学 教育 2005
范学院 ec/C127/kcjsgh.1.htm 学类
曲阜师 http://jpkc.qfnu.edu.cn:8080/skills/so 教育
范大学 物理教学论 lver/classView.do?classKey=941909 李新乡 本科 教育学 学类 2008
4.3.2 省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的学校、学科分布及其课程网站
浏览情况
(1)省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校分布情况
这 19 门省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来自 15 所高校,这些高校可分为
“211”大学、普通大学两类,其中普通大学的国家精品课程所占比例最高(详见
表4.19)。
28
表4.19 省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所在学校的分布情况
学校类型 “211”大学 普通大学 总计
数量 6 9 15
比例 40.00% 60.00% 100.00%
说明:本研究的“普通大学”特指“211”大学与高职高专以外的高等院校
(2)省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科分布情况
这19 门省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中,化学科所占比例最大,科学课比
例最小(详见图4.7)。
百分比
40.00%
30.00%
20.00% 百分比
10.00%
 0.00%
图4.7 省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科分布情况
(3)省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的可浏览情况
由于有些精品课程评审结束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有些网站链接经常出
错,或网站的服务器出错,有些院校未公开精品课程资源,只有本校人员才可以
凭登录号浏览。本研究资料来源网站中所有的省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19
个浏览网址)点击后的可浏览量大打折扣,特别是某些精品课程的某些模块能点
击进入另外一些却进入不了。
4.4 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调查结果与分析
4.4.1 研究样本
本研究的样本(如表 4.20 所示)来自“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
站及部分大学的精品课程网站,样本采集的时间段是自国家于2003 年始建精品课
程至2009 年底。
表4.20 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
所属 课程名称 课程网址 课程层 一级学 二级学 批准年
学校 负责人 次 科 科 份
重庆师 数学教学论 http://jpkc.cqnu.edu.cn/C5/zcr.1.htm 黄翔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 2006
范大学 类
29
宁 波 小学数学课程 http://wlkc.nbu.edu.cn/SchoolSpace/Cour 教育学 教育学
大 学 与教学论 seInfo/CourseIntro. asp?CourseId=2479 姚佩英 本科 类 2009
华中师 范 地理教学论 http://jpkc.ccnu.edu.cn/xj/ 李家清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 2009
大学 2009/dljxl/Html/kcms.asp 类
河北师 生物学 http://211.82.247.131:82/index.php?mods 教育学 教育学 2
范大学 教学论 =zjjs&lb=fzr&kcmc =HXJXL&nr=fzr1 王克勤 本科 类 007
化学课程 http://202.197.120.40/ec/C245/zcr.1.htm 曾跃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 2008
湖南师 范 与教学论 类
大学 中学数学 http://202.197.120.40/ec/C268/zcr.1.htm 沈文选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 2008
教学论 类
南京师 中学生物 http://kc.njnu.edu.cn/swkcl/first.htm 汪忠 本科 生物学 生物教 2008
范大学 学教学论 育
中学物理 http://202.119.109.14/wljxkcl/ 刘炳昇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 2005
教学论 类
华南师 数学教学论 http://202.116.33.204/2006/数学教学论 何小亚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 2008
范大学 /Index.Htm 类
井冈山 化学课程 http://teach.jgsu.edu.cn/SchoolSpace/Cou 教育学 教育学
大学 与教学论 rseInfo/CourseIntro.asp?CourseId=21 李新发 本科 类 2006
http://elearning.fjnu.edu.cn/ec.webpage.s 教育学 教育学
生物教育学 how/checkCourseNumber.do?courseNum 俞如旺 本科 类 2009
福建师 ber=2080210306
范大学 中学物理教学 http://elearning.fjnu.edu.cn/book.show/fl
教育学 教育学
论系列课程 ex/book.html?courseNumber=jp0007 陈峰 本科 类 2003
西华师 化学教学论 http://218.6.128.142/05hxjxl/index.asp 鲍正荣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 2006
范大学 类
http://jpk.hlju.edu.cn/view.asp?lessonid=
大庆师 中学数学 1746&parentlanmuid=0&lanmuid=%20 王彦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 2006
范学院 教学论 %20560&lanmuname=2(2).3%D1%A7% 类
CA%F5%D1%D0%BE%BF
曲阜师 化学教学论 http://jpkc.qfnu.edu.cn:8080/skills/solver/ 韩庆奎 本科 教育学 教育学 2006
范大学 classView.do?classKey=1063572 类
4.4.2 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的学校、学科分布及其课程网站
浏览情况
 (1)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校分布情况
 这 15 门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来自 12 所高校,这些高校可分为
“211”大学"、普通大学两类,其中普通大学的国家精品课程所占比例最高(详
见表 4.21)。
30
表 4.21 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所在学校的分布情况
学校类型 “211”大学 普通大学 总计
数量 3 9 12
比例 25.00% 75.00% 100.00%
说明:本研究的“普通大学”特指“211”大学与高职高专以外的高等院校
(2)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科分布情况
这 15 门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中,化学科与数学科所占比例相当,
所占比例也最大,科学课比例最小(详见图 4.8)。
35.00%
30.00%
25.00%
20.00%
系列1 15.00%
10.00%
5.00%
0.00%
物理科 化学科 生物科 地理科 数学科
图 4.8 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学科分布情况
(3)校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的可浏览情况
校级精品课程的网站链接经常会出错,或网站的服务器出错,有些院校未公
开精品课程资源,需要账号、密码才可以浏览,本研究资料来源网站中所有的校
级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站(15 个浏览网址)可浏览情况并不乐观。
31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重申请、轻建设,直接造成网络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为了“精品”而建“精品”。
即:精品课程的建设还是停留在“知识教育”的层面上,教师平时不注意教学方
法、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等的积累,在申报精品课程时,就会出现忽视学习者创
新能力的培养、胡乱堆砌资源,不考虑具体课程的特性等现象。[53]另外,有研究
显示,课程网站的学习交流并未较好地发挥其作用,从而也未能达到其预期的期
望,时效性较差。还有,诸多精品课程在申请成功后缺乏有效及时的建设,诸如
此类问题是造成了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效果不佳的直接原因。
5.1.2 课程内容表现模式单一,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不强
从体系与内容上看,在所选取的研究样本中,大部分课程基本沿用全日制课
程构架;从形式上看,多数课程仍然采取课件(PPT)、教学录像、教案(word)
等简单模式,表现形式单一。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大部分课程并未根据学科发展、
教学实践和评价反馈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完善。根据教育部《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
放。[54] [55]但是,笔者在本研究资料来源网站进行点击时发现,有较多课程存在找
不到网页、无法链接数据库、找不到服务器、无权查看网页、该页无法显示等问
题。而在能够浏览的精品课程中,也有部分课程出现网络不通、无法找到文件、
非本校用户不能下载等问题。以上情况反映出,一些高校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
就很少对课程进行完善和维护,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不强。这有悖于教育部开展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不仅没有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而且直接影响到精品课
程网络教育教学的效果。
5.1.3 课程资源形式多样,内容选择重复性大,实践性不强
精品课程在内容上有课件、电子教案、案例以及授课录像等多种样式,一般
采用 PPT/PPS 文档、普通网页、Word 文档等予以呈现,其在形式的选择上随意性
较大。[56]授课录像虽然重视细节,但往往只是某位教师某节课的实况,并且不少
精品课程皆没有提供完整的授课录像。同时,网络课程、课件与电子教案三者之
间有许多重复之处并没有实现互补。在实验实训方面,“纸上谈兵”的味道较浓厚,
模拟仿真实验所占课程比例太低。
32
5.1.4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对于学生的评价,有考试系统、自测平台以及各类试题(库)等多种形式,
不过多数还局限于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还有待发展。而有些课程根本没有建
立网上调查反馈机制,及时统计课程使用情况或对使用者进行反馈评价。精品课
程相关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了解。多数精品课程都没
有或者没有较好地使用教学评价。[57]目前,国家精品课程还没有建立动态的评价
体系,网上评价平台建设不够,而且缺乏对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
价。[58]
5.1.5 技术应用广泛,交互平台使用率不高
精品课程是各高校课程资源的精华,但是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相对封闭,缺
乏统一的管理平台,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不能实现大面积、高层次、宽领域
的共享与交流,导致课程无法得到有效使用,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些精品课
程的开发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 Dreamweaver、FrontPage 等软件,技术应用广泛。
[59]但是,目前只有少数精品课程使用了动态网页的形式,大部分还是采用静态网
页的运行形式。同时,部分课程网站上的资源全为下载版,有些已经制作成光盘,
学习者需要与有关部门联系购买。[60]通过统计可知,使用了交互平台的精品课程
也不是很多。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学习交流系统,其次是考试系统,用得较少的
是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和答疑系统。在学习交流系统应用方面,使用比较多的是
BBS 和留言版,极少数课程综合使用了 BBS+留言版等。另外,调查显示,许多课
程评上精品课程后就被闲置,学校没有加以维护和改善,而且只提供给本校用户
使用。精品课程知晓范围比较小,也是致使其使用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5.2 建议
精品课程基于民主、开放、平等的教育理念,在先进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的指导下设计开发。精品课程建设提倡资源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
和高校学科结构的良性发展,使其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我国整体教育质量。[61]
影响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出几点建议和
想法,仅供交流参考。
5.2.1 开放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是构建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这也是精品课程建
设的最终目标。因此,各大高校应当改变观念,在确保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知识
33
34
35
参考文献
[1]张永文.高师“课程与教学论”的认知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2):70.
[2]李德才.新课程理念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思考[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8.
[3]孙爱娟.关于精品课程的若干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1):7—8.
[4]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J].中国大学教学2003(6):4.
[5]廖宏伟.精品课程建设的冷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5):126—127.
[6]段善利,李萍,窦明武.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4):19—20.
[7]邱晓飞,创建精品课程的实践及理论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8(5):70—72.
[8]杨成佳.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分析与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2):12—13.
[9]范德明.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建设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2):154,153.
[10]张千友,李思,潘胜.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板,2006(3):75—77.
[11]钟汉华,孙荣鸿.精品课程的要求及申报技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129.
[12]张丰.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2008(4):749.
[13]徐亚强.浅析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发展,2008(7):117.
[14]陈以海.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52—54.
[15]顾玉林.课程微观结构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3):92.
[16]UNESCO(2005).Fornmon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higher education.[DB/OL] .:h
ttp://www.unesco.org/iiep/virtualuniversity/forumfiche.php?queryforumspages_id=23.
[1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2003 年 5 月 12 日,
教高厅[2003]3号.教育部政报,2003/Z2:342—343.
[18]陈晓毅.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几点不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57—258.
[19]王欣,陈锡宝.我国精品课程评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20):83—85.
[20]宋烈侠.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标准制定有感.[EB/OL].:http://166.111.180.5/greatcourse/
jpit/13/13.htm,2006.03.07.
[21]王龙.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D].北京:首
都师范大学,2006.4.
[22]梁翎,贾让成.我国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现状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7 年第 4 期(总
第 74 期):48—51.
[23]张正国,张迎梅,张文定等.强化精品意识创建精品课程——兰州大学课程建设的探索
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2):51—53.
[24]贡福海,王莉.试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27.128.
36
[25]JeroenJ.G.vanMerri?nboer,LiesbethKester.The Four. Compon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
Multimedia Principles in Environments for Complex Learning.[Online]:http://www.ou.nl/o
pen/vor/6nieuwsNORthemaconferentie2004-Multimediabook2.pdf.2003.5.
[26]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Strategy.[Online].
[27]Joseph B.South,David W.Monson.. A University .wideSystem for Creating, Capturing, and
Delivering Leanring Objects.[Online]:htp://www.reusability,org/read/chaptersYsouth.doc.2003.5
[28]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5):32—34.
[29]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3):28.
[30]袁维新.试论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4) :39.
[31]任吉祥.创设建构性学习环境,培养创新能力[J].教学与管理,2005(15):39-40.
[32]郝成义.教学设计与网络学习环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5 年(3):22-23.
[33] Open course ware How To[DB/OL].:http://ocw.mit.edu/OcwWeb/HowTo/index.htm.
[34]韩锡斌,程建钢.构建大学网络教学环境的两个主要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5(4):26-29.
[35]王燕,杨晶 .合作教学理论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9(3):
105-106.
[36]朱庆生.基于 IIS 和 ASP 技术的 PBL 智能型助学网站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5.
[37]叶宏光.远程教育与个别化学习[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3):25-28.
[38]袁星明.网络教育与个别化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2(10):40.
[39]王华容.个别化学习理念及其理论依据[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5-8.
[40]王永辉.个别化学习—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03(10):35-36.
[41]孙莉.试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4):37.
[42]谭伟明.论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及其对现代数学教学的启示[J].湖北教育学报,2001(2):24.
[43]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上)[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584.
[44]季爱民.试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6):29-31.
[45]〔美〕杰罗姆·S·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46]黄海峰.基于导学策略的网络课程的分析与设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5.
[47]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http://www.jpkcnet.com/new/.
[48]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 年第 9 期:72—76.
[49]林明才.精品课程学习网站设计[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94—95.
[50]朱彩兰.精品课程学习网站中的专题活动设计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4):46—49.
[51]邱祖建,陈晓青.精品课程中网络部分的设计过程与理念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2):45.
[52]娄道凯,孙光国.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建设[J].东北财经大学学
报,2005(4):82—84.
[53]何宏贵,梁昌勇.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发挥作用的根本[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9):120—122.
37
[5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
[55]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R].2004,2.
[56]夏洪文,郑哲,李巧丹.国家精品课程的可用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105.
[57]段秀丽.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6(17):43—44.
[58]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6)[DB/OL].: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lev
el3.jsp?tablename=1196&infoid=19309.
[59]胡孝昌,曾琼芳.基于 Web 技术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2006(4):32,34,37.
[ 6 0 ] 程方银.MVC 模式及其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6(B12):208,209,225.
[61]DavidWilly(2005).Teachingandlearningfortodayandtomorrow.[DB/OL] .:http://www.core.org.
cn/cn/news/2005/down/051124_3_4.ppt.
[62]陆鑫,罗克露.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系统建设与教学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探索[J].电子科技
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 (7):57—59.
[63]王玲华.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使用的几个问题[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54—55.
[64]马利,陆灵佩,孙玲美,胡文燕.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计算机教
育,2008(24):163,166,97.
[65]伊辉勇,应晓跃.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对课程建设的导向作用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8(1):188—190.
[66]龚志武.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1):53—56.
[67]周红春,熊玉珍.精品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05(3):45,49,81.
[68]毕岚.研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的理工类精品课程建设初探——基于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5.
[69]袁德宁.精品课建设及课程支撑理念的转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3): 33—34.
[70]郑子瑜.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现状和探索[J].福建电脑,2006(11):21—23.
[71]李军利,刘晓燕.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07 (14):43—45.
[ 7 2 ] 吴结.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开放教育精品课程开发[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1):36.
[73]张伟远,王立勋.网上教学平台的特征之国际比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5):5—12.
[74]杨会良,张玉柯.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辽宁教究.2005(4)58—60.
【本文地址:https://www.xueshulunwenwang.com//shuoshilunwenzhuanti/kechengyujiaoxuelun/5411.html

上一篇:高等师范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

下一篇:硕士研究生学术写作中学术身份建构研究 ——以 S 大学 2018 级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为个案的 叙事研究

相关标签: